《庄子:当我们无路可走的时候》教案
宁波滨海学校高中部语文教学研讨课 《庄子:在我们无路可走的时候》教案
执教者? 徐 俊
教学目的:
1、积累文中词语,掌握并熟练运用成语。
2、深入研究关键语句,整体把握文章的基本观点。
3、体会优美的语言。
教学重点:研读语句,把握观点。
教学难点:认识庄子的精神境界。
教学课时:1课时。
教学方法:品读法。
教学过程
一、聊庄子:走近庄子
1、教师提问后介绍庄子生平(出示课件一)。
庄子(约前369年―前286年),名周,字子休,战国时代宋国蒙(今安徽蒙城)人,著名思想家、哲学家、文学家,是道家学派的代表人物,老子哲学思想的继承者和发展者,先秦庄子学派的创始人。后世将他与老子并称为“老庄”。???? 作为道家学派始祖的老庄哲学是在中国的哲学思想中唯一能与儒家和后来的佛家学说分庭抗礼的古代最伟大的学说。
庄子文字的汪洋恣肆,意象的雄浑飞越,想象的奇特丰富,情致的滋润旷达,给人以超凡脱俗与崇高美妙的感受,《庄子》代表了先秦散文的最高成就。
2、教师引出庄子名言,学生齐读,初步了解庄子的思想主张(出示课件二)。
(1).天地有大美而不言,四时有明法而不议,万物有成理而不说。圣人者,原天地之美而达万物之理。
(2).甘其食,美其服,乐其俗,安其居,邻国相望,鸡狗之音相闻,民至老死而不相往来。
(3)・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以在涯随无涯,殆已;已而为知者,殆而已矣。
(4).众人重利,廉士重名,贤人尚志,圣人贵精。
(5).日出而作,日入而息,逍遥于天地之间,而心意自得。
3、教师引出“于丹心语”,引导学生了解作为儒家的孔子与作为道家的庄子的区别(出示课件三)。
教师朗诵:可以说庄子在他的一本书里,留下了很多隐约的他生活的影子,在这里有很多判断跟儒家彼此呼应。只不过儒家所看重的,永远是大地上圣贤的道德,永远看中的是人在此生中建功立业,这样一种成全;而道家看重的是更高旷的苍天上人的精神的自由,他看中的是人在最终成全以后的超越。可以说,中国的儒家思想,在社会这个尺度上,要求人担当,但道家的思想是在生命层面上要求人飞越。担当是我们的一份社会责任,超越是我们的生命境界。
4、展示庄子画像,要求学生用课文中的两个词语分别描述。
明确:天仙才子?? 槁项黄馘
5、疏通本文字词,教师出示课件,学生齐读生字、成语。
二、品故事:走进庄子
1、教师引出故事(出示课件四):“庄子钓于濮水。楚王使大夫二人往先焉,曰:‘愿以境内累矣。’庄子持竿不顾,曰:“吾闻楚有神龟,死已三千岁矣。王巾笥而藏之庙堂之上。此龟者,宁其死为留骨而贵乎?宁其生而曳尾于涂中乎?”二大夫曰:“宁生而曳尾涂中。”庄子曰:“吾将曳尾于涂中。”
2、学生齐读后,点名讲述。
3、探究文本,课堂讨论。
问题1、从故事里可以看出:庄子绝不是怀才不遇,此时庄子正面临着双重诱惑,庄子选择了什么?
讨论明确:
庄子此时面临着双重诱惑:他的前面是清波粼粼的濮水以及水中从容不迫的游鱼,他的背后则是楚国的相位――楚威王要把境内的国事交给他了。
庄子面临自由和高官的选择,庄子选择了自由。
问题2、同学们有没有注意到课文还写到另外一个垂钓者,能对二者的选择发表自己的见解吗?
讨论明确:姜太公钓鱼――愿者上钩。正如课文所讲姜太公用直钩钓鱼,用意却在钓文王。姜尚选择辅佐周王建功立业,让自己的才华通过权力来杠杆天下,英雄有了用武之地。既造福天下,又名垂青史!
庄子的选择同样第一文库网可敬可佩。庄子这种个性的张扬,傲然独立,追求精神的自由;庄子和姜尚的选择,都是对自己人生做出的选择,本就无所谓高下。
问题3、课文的作者又是如何评价庄子选择的呢?请快速浏览课文,找出相应语段。
点名有感情的朗读:是的,在一个文化屈从权势的`传统中,庄子是一棵孤独的树,是一棵孤独地在深夜里看守心灵月亮的树。当我们大都在黑夜里昧昧昏睡时,月亮为什么没有丢失?就是因为有了这样一两棵在清风夜唳的夜中独自看守心灵月亮的树。
问题4、这段中“清洁的精神”指什么?“月亮”又比喻什么?为何说“庄子是一棵孤独的树”。
讨论明确:清洁的精神是指庄子追求自由的精神,月亮比喻纯洁自由的精神世界;庄子的孤独来自庄子自己的“哲学困境”,庄子冷眼看穿当时(战国)的社会,诸侯们的剑锋残忍到了极致。热肠牵挂百姓的疾苦(一部庄子,一言以蔽之,就是对人类的怜悯)。而社会又是一个“文化屈从权势”的社会,像庄子这样傲然独立,不向权势低头的人确实很少。所以庄子难免会“孤独”。
教师出示战国诸侯征战图,借此了解庄子的孤独。并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理解清代学者胡文英对庄子评价的一段话:庄子眼极冷,心肠极热。眼冷,故是非不管;心肠热,故悲慨万端。虽知无用,而未能忘情,到底是热肠挂住;虽不能挂住,而终不下手,到底是冷眼看穿。
问题5、庄子是否“孤独”得连一个知音也没有?以此引导学生了解庄子思想对后世的影响。
学生可列举屈原、陶渊明、李白、杜甫等古代仁人志士。三、析题目:走出庄子。
1、师引:其实“庄子”的知音在当今社会也有很多,这篇文章的作者鲍鹏山就是其中一个,请同学们回头再读第一自然段,感受作者对庄子以及庄子哲学的推崇备至。
学生自由朗读第一自然段。
提问6、作者对庄子及其哲学推崇备至,可能也源于对当今社会一些现象地清楚认识。其实这篇文章题目就蕴含作者写作的意图。谁能解其中味呢?
明确:在我们无路可走的时候,应该学习庄子。学习庄子的对自由的选择,对人类的怜悯,保持一种文化的独立和伟大的孤独;“无路可走”指精神困惑,而不是生活或生计上的走投无路。当今社会物欲横流,精神失落,我们迫切需要的是重建精神家园。
2、执教者适时向学生谈谈自己对庄子的理解――朗诵诗作《仰视庄子》。
3、布置课后作业:读下面一段文字后,写一篇300字的短论。
惠子谓庄子曰:“魏王贻我以大瓠之种,我树之成而实五石。以盛水浆,其坚不能自举也。剖之以为瓢,则瓠落无所容。非不嚣然大也,吾为其无用而掊之。”庄子月:“夫子固拙于用大矣!宋人有善为不龟手之药者,世世以萱为事。客闻之,请买其方百金。聚族而谋曰:‘我世世为萱,不过数金;今一朝而鬻计百金,请与之。’客得之,以说吴王。越有难,吴王使之将,冬与越人水战,大败越人,裂地而封之。能不龟手一也;或以封,或不免于萱,则所用之异也。今子有五石之瓠,何不虑以为大樽而浮于江湖,而忧其瓠落无所容,则夫子犹有蓬之心也夫!”
《庄子:在我们无路可走的时候》
设计者:金老师
一、知识点类型分析
能够通过品味作者的语言理解其深刻的思想。
这一知识点是使学生学会如何理解,属于程序性知识中的策略性知识。
二、教学设计
文章思路:读庄子的特殊感受??赞庄子的清洁精神??析庄子的哲学困境
教学思路:
(一)由题目导入
1、当人们无路可走的时候,人们会有什么选择呢?请大家说说。
学生1:投江,如屈原。
学生2:归隐,如陶潜。
学生3:冒险,如拿破仑,项羽。
老师:这所谓的无路与有路是针对这个人本人而言的。
2、那么在我们无路可走的时候,庄子告诉我们什么?请谈谈你初读后的感受。
学生1:有隐士风度。
学生2:不屈从权势。
学生3:自由地活着。
(二)理解作者怎样赞庄子的“清洁精神”
1、这篇哲学随笔中支持作者观点的具体材料只有一个,你们能找到吗?
学生1:有,是“庄子钓鱼的故事”。
学生2:是“乌龟的故事”。
2、那么先请一同学给我们讲讲这个故事。
学生:略。
老师提醒学生注意词语:累、顾、曳。
3、如果现在我们给这个故事一个题目,哪个比较好?
学生:“乌龟的选择”比较好。
4、作者紧接着对这个故事进行了解读,大家读一读第3、5、7段,看看作者是怎样评价庄子的做法的?请把相关句子划出来,再在旁边写下自己的感受。
教师巡视,指导。
先请同桌相互交流,看看同桌划出的和自己是不是一样。
请同学发言,也可以同桌推荐。
学生1:“他那么不经意地推掉了在俗人看来千载难逢的发达机遇。他把这看成了无聊的打扰。”这句话,我认为“不经意”说明他一点不在乎,是一种条件反射,本能的反应。他老早已经想清楚了,对人生的真谛已经彻悟了。
学生2:他是在极度贫困的条件下做出这种选择的。这可以从这句话里看出来:他可能真的需要一条鱼来充实他的辘辘饥肠。所以我很佩服他。
学生3:“庄周们一定能掂出各级官僚们“威福”的分量,而大小官僚们永远不可能理解庄周们的“闲福”对真正人生的意义。”这里“威福”和“闲福”进行了对比,说明官僚们不理解庄子的精神境界,所以他们根本不会像庄子那样享受“闲福”的;“闲福”也反映了庄子是以享受的态度来面对他选择的人生的。刚才同学说了,他在条件很恶劣的情况下选择的,他却以享受的态度面对,说明他享受到的不是物质,而是心灵的宁静和精神的快乐。
学生4:这说明庄子拥有别人没有的“超凡绝俗的大智慧”,这种精神是“清洁的精神”。说“清洁”,也就是很干净,很高洁。他拒绝了权势的诱惑,洁身自好,追求的是精神的自由和人格的独立。
学生5:把庄子比做“一棵孤独地在深夜看守心灵月亮的树”,很美。说他是树,是因为高大,独立。说心灵是月亮,月亮皎洁,说明灵魂高洁,说明精神世界纯洁。庄子看守这这样的精神世界,说明他孤独地坚持守住这样一片天地。
学生6:作者对庄子评价很高,他说这是“不可企及的妩媚”,也就是根本无法超越的审美的.世界。
5、无论环境多么险恶,命运多么悲苦,庄子都坚持在自由的精神生活与权力之中,追求精神的自由和人格的独立,看守着纯净的心灵,作者把这种精神称做“清洁精神”。这种精神对于我们来说有什么意义呢?
学生:当我们大都在黑夜里昧昧昏睡时,月亮为什么没有丢失?就是因为有了这样一两棵在清风夜唳的夜中独自看守月亮的树。
老师:为什么我们在黑夜里昧昧昏睡时,不会迷失自我?那是因为有几位像庄子那样的哲学大师,他们的智慧、人格的光芒,一直穿透时空在我们的心目中闪耀。这是对庄子精神的高度赞美。
(三)探究作者怎样分析庄子精神世界的实质
1、庄子为什么做出这样的选择?请大家从下文两段里找找原因。
学生1:对人类的怜悯。
学生2:作者把它放在特定的历史背景之下来考察,那是跟他生存的时代有关系的。
2、让我们来看看庄子所处的时代。读第10段。找出反映时代的词。、
学生:荒唐与罪恶,诸侯们的剑锋残忍到极致,世界黑暗到了极致,天下污浊,无赖,无理,无情,无聊,无所顾忌,无所关爱,无正义,无逻辑,无方向,无心肝……
3、庄子面对的人世,是“诸侯们的剑锋残忍到极致”,“世界黑暗到了极致”,这样的世界,并不是所有的人都能看清的,但是庄子能看到人民的灾难,战争的残酷,那是因为什么原因?
学生1:因为庄子在冷眼旁观。
学生2:因为庄子同情百姓的疾苦,庄子对人类有着怜悯。
老师:请大家一起来读一读第9段以及胡文英的评论。说说你们的理解。
学生:庄子的表面看起来是“无情而坚强”,“眼极冷”的,那时因为他内心“最多情”,“心肠极热”。
老师:庄子内心对人为什么活着,该怎样活着,有自己的哲学思考,有着理想和期待,可是残酷的现实不允许人像个人那样活着,所以庄子只能以拒绝入世来拒绝“污浊”。通过对心灵世界与现实世界的对比,我们可以悟到庄子对社会的批判、对世俗的绝弃和反叛、对自由的追求,都是出于对世俗丑恶的洞察,对黑暗的挑战,对人类的怜悯,对生命的热爱。
学生:老师,我不懂这句话:他好像在和这个世界比试谁更无赖,谁更无理,谁更无情,谁更无聊,谁更无所顾忌,谁更无所关爱。谁更赤条条来去无牵挂,从而谁更能破罐子破摔。谁更无正义无逻辑无方向无心肝??只是,有谁看不出他满纸荒唐言中的一把辛酸泪呢?
老师:我给大家提供几则资料。你们说伯乐是谁?
学生:是家喻户晓的相马大师。
老师:对。但是庄子认为,他是残害马的罪魁祸首。
学生先沉默了一会,接着就明白了:因为他不让马过自由的生活。
学生(蔡侠):我不同意这种说法。古人云:老骥伏枥,志在千里。可见每匹年轻的马都向往自己能“建立功业”。而正是有像伯乐这样的人挖掘了潜在的人才,才有“人中吕布”、“马中赤兔”这样的英雄。一些有才能的人在人类发展历史上做出了巨大的贡献,才能的高低是其中的原因,但才能的施展需要有人挖掘,这些挖掘的人便是一个个伯乐。
老师:不错,你的说法代表社会普遍的看法,人一定有有所作为,需要伯乐。你看庄子是不是就是跟你唱反调?再说说一段更令大家吃惊的话。儒家推崇圣、勇、义、智、仁,庄子认为强盗也有圣、勇、义、智、仁。不进室就知道室内有没有东西,是圣;入室一马当先,是勇;退出时先人后己,是义;预测是否成功,是智;分赃公平,是仁。合情合理到践踏了神圣的道德教条。
学生大笑,在笑中他们明白了:表面上看,他的语言形式是荒唐、偏激的,其实这是出于对世俗丑恶的洞察,对人类对生命的热爱。有心人能悟到满纸荒唐言后的一把辛酸泪。
4、对这样的《庄子》,作者说“我们怎能不悚然面对,肃然起敬,油然生爱?”这三个词顺序能否换?
学生:不能,反映从惊到敬到爱的心理过程。一开始,他和别人一样,听到庄子的言论觉得很吃惊,但是当他理解了庄子的满纸荒唐言中含着一把辛酸泪之后,对庄子产生了热爱之情。
(四)感受作者读庄子之后的特别感受
1、作者对庄子是推崇备至。他认为庄子哲学是一种美。他在第一段谈了自己阅读庄子的特别的感受。让我们来读读第一段。你觉得哪些语句表达了自己的崇敬之情?
学生1:“无所适从”是手足无措,十分崇拜。
学生2:“拨弄”说明自己被彻底征服了,一点反抗的力量都没有。
学生3:“手之舞之,足之蹈之”,说明实在不能用言语表达。
老师:我补充一段话。这原是说人们“情动于中而形于言,言之不足而嗟叹之,嗟叹之不足故歌咏之,歌咏之不足,不知手之舞之,足之蹈之”,说明美得让人无法言表。
学生4:还有,他说,庄子的境界我们无法懂得,还用了评价孔子的话来赞叹庄子。
2、我们能从中了解是《庄子》的特点让作者如此心醉?你能联系学过的文章谈谈吗?
学生:想象力丰富,说“幻化无方,意出尘外,鬼话连篇,奇怪迭出”。像《逍遥游》中讲那大鹏有多大飞得多高。
老师:庄子之文,不拘一格变幻无穷,打破了世俗观念世俗形式的限制,是庄子绝对自由精神的外化形式。
(五)思考题意
1、这是鲍鹏山先生对《庄子》的解读心得,可是同学们,这篇文章仅仅是解读《庄子》的心得吗?
学生:不是。题目《庄子:在我们无路可走的时候》意思是说,在我们无路可走的时候,读庄子对我们有帮助。
老师:不错。这个题目有两层意思:一是《庄子》代表了人们无路可走的时候的一种意识形态,作者用这样的标题,为解读庄子提供了一把钥匙:从历史背景和心灵世界中寻找解释。二是含蓄地告诉人们物欲横流和人文精神的失落的今天,应该学习庄子。
2、不过,这篇文章是鲍鹏山先生对《庄子》的解读心得,是一家之言。同学们,希望你们课外再去读《读本》上的两篇文章以及其他资料,拥有自己对《庄子》的理解。
三、教学板书
赞庄子的清洁精神:自由??权力
析庄子的哲学困境:热肠??冷眼
读庄子的特殊感受:惊??敬??爱
湖畔初阳 头衔: 论坛版主
信息:
威望: +5
魅力:
经验:
现金: 3247 瑞文币
存款: 没开户
贷款: 没贷款
来自: 保密
在线: 47 时 04 分 36 秒
总发贴数: 290 篇
精华贴数: 2 篇
注册日期: /06/03
消息 查看 搜索 好友 邮件 复制 引用 回复 [第 4 楼]
[这个贴子最后由湖畔初阳在 2004/08/02 05:25pm 第 1 次编辑]
初阳评金老师的课例:
这是一堂语文味十足的阅读课,对观点的把握,对语言的品味,对庄子的解读都达到了相当的深度。它有太多值得我学习的地方,其课堂教学水平可能位于我永远无法达到的高度。思路之清晰、语言之干净、认识之深刻令初阳叹为观止。
可是,我不喜欢。因为我感觉到在课堂上师生只是就文本www.chinesejy.co
安徽繁昌第二中学
教学目标
1、进一步了解庄子的精神世界;
2、体会庄子思想在现实生活中的积极意义;
3、训练质疑――探究――归纳的阅读方法。
安排一课时
教学步骤
一、整体把握
1、通读全文,思考
(1)冯友兰先生在《人生的境界》中告诉我们,中国的圣贤是既“出世”又“入世”的。庄子为什么拒绝“出世”?
(2)庄子用什么方法来表达与世道的对立的?
(从文中找出答案,进而把握文章内容)
2、分析思路
(1)阅读《庄子》的感受
(2)解读《秋水》中的故事
(3)用庄子的心灵和历史背景解释《庄子》
二、亮点探究
1、“这位‘天仙才子’,他幻化无穷,意出尘外,鬼话连篇,奇怪迭出。”怎么理解?文中哪些话是对此句的诠释?
2、庄子用“乌龟”的比方意在说明什么?
3、庄子的“清洁的精神”是指什么?
4、怎么理解庄子是“一株孤独的树”?
5、品味“一轮孤月之下一株孤独的树,这是一种不可企及的妩媚”的诗般的意境和深刻的内涵。
三、归纳庄子的精神境界
庄子的精神境界是矛盾的双方不断冲突的'内心世界。一方面,他对人类充满怜悯,最多情,最温柔宽仁,最敏感,因而最脆弱,最易受到伤害。另一方面,对污浊的黑暗世界,冷眼看穿,冷酷犀利。他在内心的矛盾中作困兽之斗。在污浊的人世间保持着清洁的精神,超凡脱俗,拒绝诱惑,以整个生命追求人生境界的自由,不屑与统治阶级同流合污。
四、拓展联想
1、今天的现实社会中,物欲横流,人格扭曲,道德沦丧,良知泯灭,人文精神失落,人类的“精神家园”被挤占侵吞,不正是“无路可走”的具体体现吗?我们已经有很多人迷失道路方向而不知所归。那么怎么办?标题提醒我们,要回头看看古人,看看庄子,学习庄子。――这是作者的写作意图!你觉得怎样把庄子的精神与现实结合起来才有积极的意义?
2、从孔子周游列国与庄子“持竿不顾”的对比中谈谈你看法。
作者邮箱: fcxgsc@sina.com
教案示例
由于是高三年级的教学,有一个更重要更直接的任务在等待着我们――高考,所以,本课教学以一课时为宜。为了在这一课时里充分提交教学效率,如大教学密度,一定要求学生做好预习工作,要在课前熟读课文,深思质疑,在上课时,主要是在老师的引导之下,由学生深化讨论,以收到自主学习之功效。
在向学习布置预习作业 时,不能只提出一条要求:熟读课文,熟读注释。这只是最基本的要求,要在这个最基本要求基础,进一步提出预要求,这些要求越具体,预习时所收到的效果驮酱螅?虼吮究挝牡慕萄?招Ь透?灾??/P>
例如,可以要求学生思考如下问题:1. 庄子辞楚周相位不就,是他的清高,孤傲,是他拒绝权势的诱惑,不和统治者合作呢还是他的自私利已在作崇呢?2. 我们应该理解“文化屈从权势的传统”这一判断? 3. 屈原认为“世人皆醉我独醒,世人皆浊我独清”,而庄子却愿“尾于涂中”,你应该如评价这两伟人呢? 4. 文章中说:“庄子是一棵孤独的树,是一棵孤独地在深夜看守心灵月亮的树。当我们大都在黑夜里昧昧昏睡时”,全靠了这棵树去守护着我们。那么,庄子为什么不去唤醒那些错睡的人呢?他是个坚强者还是脆弱者?
诸如提出一个要求,在预习时,再个人至少要提出1―2个问题,并对这些问题进行逐步思考,以备课上讨论之用。
有了以上要求,首先要熟读,其次要带着问题读,最后是读了之后自己提问题,有了这三箭齐发,就可以最大限度地保障本课教学目标 的实现。
开始课堂教学时,要精心设计好导入 环节。这样便可以在很短的时间内,将学生带入课文规定的氛围中,吸引学生的学习注意力。本文就可以下方式导入 :
在我们古代的思想史上,有一位学者,他的态度偏激,他表述思想的语言荒唐甚至有荒诞无稽之嫌,而这位学者,却是一位伟大的哲学家,他的著作,是中华民族的文学、思想宝库中的一颗璀灿明珠。他就是庄子。这堂课,让我们尝试着走近庄子,走进庄子的思想。
导入 之后,将课文做一大致介绍,然后由学生回答自己的预习回答。就着这些问题,让学生展开讨论。学生讨论时,不要求必须有一个统一答案。可以将各自不同的理解各自陈述,甚至可以相互争辩。
教师在小结时不妨提出自己个人的看法。注意,这个看法最好是和同学平等地位的提出,不要试图去纠正学生的什么,去改正学生的什么。那样会打消学生质疑思辩的`积极性,也不利于学生思想的进一步发展。
教师小结可谈如下几点:庄子思想和作为在那个时代有其积极意义和进步性。他不和统治者同流合污。表现了正直知识分子的反抗和操守。但他的思想和作为,同时又有着极大的局限性和消极色彩。他的退隐,他的迹近荒唐的嬉笑怒骂,夸张比喻,实际上无补于百姓苍生。最后要点明的是,时代变了,社会上尽管还有不如人意的事情,有时这些事情甚至还很多,但我们应该积极面对,担任青年人所应提任的那一份责任。
探究活动
??下面一段文字是庄子《养生主》①的开头一小段,请同学们认真阅读并体会一下作者的思想。
??吾生也有涯②,而知③也无涯,以有涯随无涯④,殆己⑤!已而为知者⑥,殆而已矣。为善无近名⑦,为恶无近刑⑧,缘督以为经⑨,可以保身⑩,可以余生,可以养亲,可以尽年。
??注释 ①养生主――养生的主要关键。一说,生主为一词,指人的精神,养生主即养护人的精神。 ②吾生也有涯――吾生,指人的生命。 ③知――知识。 ④以有涯随无涯――有涯,指上句所说生命,无涯,指知识。随,追求。 ⑤殆――危险,疲困。已,语气词。 ⑥已而为知者――已而,既然如此。为知,追求知识。 ⑦为善无近名――即“无为善近名”,养生的人,不可做善事,因为善就接近有名誉。 ⑧为恶无近刑――语序与前句子,指不可为恶,因为为恶就会受刑戮惩罚。 ⑨缘督以为经――缘,顺。 督,中,此处指自然之道。经,常。 ⑩“可以保身”四句――保身者,保护生命,不受刑罚;全身者,保全天性,不戕害思想;养亲者,养护精神,尽年者,享受天然的寿命。
??译文:
??人的生命是有限的,而知识是无穷的,以有限的生命去追求无穷的知识,就会搞得精疲力竭,既然如此,还去追求知识的人,就只能弄得疲困了。养生的人不做好事去追求名声,也不做坏事而触犯刑律,把顺着自然规律去做,做为处事的法则,就可以保护生命,保全天性,可以养护精神,享尽天的。
庄子:在我们无路可走的时候..
邓浩
鲍鹏山
教学目的:
1.积累文中词语,掌握并熟练运用成语。
2.深入研究关键语句,整体把握文章的基本观点。
3.体会优美的语言。
教学重点:研读语句,把握观点。
教学难点 :认识庄子的精神境界。
教学课时:2课时。
教学方法:品读法。
第一课时
一.教学导入 :
重温《逍遥游》,学生谈出阅读感受,引入新课。
二.复习庄子生平。
庄子(约前369~前286),名周,宋国蒙人,与梁惠王、齐宣王同时,曾任漆园吏。楚威王闻其贤,聘以为相,不就,穷困终生。《庄子》时战国时期思想家庄周和他的门人以及后学所著,是道家经典之一。现存33篇,包括内篇7篇,外篇15篇,杂篇11篇。庄子的主要主张是绝对自由的人生观,就是要达到无己、无功、无名的境界。与老子并称“老庄”。
三.预习课文:
1.下列加点字注音,正确有误的一项是:D
A.福祉(zhi) 甫定(fu) 黄馘(guo) 清风夜唳(li)
B.濮水(pu) 澄澈(che) 聚讼(song) 芸芸众生(yun)
C.曳尾(ye) 犀利(xi) 悚然(song) 饥肠辘辘(lu)
D.累赘(zhui) 朝暾(tun) 妩媚(fu) 清波粼粼(lin)
2.解释并用下列词语造句:
目不暇接 似曾相识 芸芸众生 超凡绝俗 幻化无方 意出尘外 山重水复 柳暗花明 仰之弥高 钻之弥坚
3.庄子的精神境界是怎样的?作者对他是怎样的态度?
提示:一方面,他对人类充满怜悯,最多情,最温柔宽仁,最敏感,因而最脆弱,最易受到伤害。另一方面,对污浊黑暗的世界,冷眼看穿,冷酷犀利。庄子在污浊的人世间保持着清洁的精神,他超凡绝俗,拒绝诱惑,把自由的价值看的至高无上,不屑与统治者同流合污。作者对庄子既有景仰之心,爱戴之情,又有谨慎的否定,他的.精神只是一种哲学的境界,是“破罐子破摔”的结果。
四.阅读课文,学生画出表明作者观点、看法的语句。
五.内容要点概括:
六.作业 布置:
熟读课文,理解文中的观点。
第二课时
一.阅读首段:
1.作者认为庄子的意象是怎样的?
提示:奇特。“美得让我们无所适从”,“幻化无方,意出尘外,鬼话连篇,奇怪迭出”,是“朝暾夕月,落崖惊风”。
2.作者认为庄子的作品有着怎样的意蕴?
提示:深邃难解,“永远有着我们不懂的地方”。
3.具体而言,作者读庄子作品有着怎样的感受?
提示:视界为之一开,俗情为之一扫。
4.作者以为庄子有着怎样的聪明才智?
提示:仰之弥高,钻之弥坚,是“造化钟神秀”,是“天仙才子”。
二.译读“庄子钓于濮水”一段文字,然后阅读课文2~7段,完成课后练习二。
1.译读文段:
庄子钓于濮水。楚王使大夫二人往先焉,曰:“愿以境内累矣!”庄子持竿不顾,曰:“吾闻楚有神龟,死已千岁矣。王中笥而藏之庙堂之上。此龟者,宁其死为留骨而贵乎?宁其生而曳尾于涂中乎?”二大夫曰:“宁生而曳尾涂中。”庄子曰:“往矣,吾将曳尾于涂中。”
a.解释加点的字:
先: 笥: 宁: 涂:
b.用自己的话讲述故事内容,并稍做评价。
2.完成课后练习二。
a庄子拿乌龟的选择来打比方,说明他鄙弃的是什么?追求的是什么?
提示:鄙弃富贵权势,追求人格的独立,精神的自由,品格的高洁。
b作者所说的“清洁的精神”的含义是什么?
提示:“清洁的精神”,其含义是洁身自好,拒绝诱惑,决不同流合污。
c“当我们大都在黑夜里昧昧昏睡时,月亮为什么没有丢失?就是因为有了这样一两棵在清风夜唳的夜中独自看守月亮的树。”其中“月亮”比喻什么?你对这句话如何理解?
提示:“月亮”参照前一句“心灵月亮”四字,可见是指心灵,作者拿皎洁的月亮比喻纯洁的心灵,比喻一种独立的文化精神。正因为有庄子等人具有超凡绝俗的清洁精神,坚守了独立的文化品格,决不屈从权势,这种文化精神才没有彻底失落。
d逐句评述这种方式有何好处?
提示:思维更开阔,理解更深刻,说理更透彻。
三.阅读后几段:
1.怎样理解胡文英一段话中的“是非不管”与“终不下手”?
提示:“是非不管”就体现在下文的“无”中;“终不下手”是指不谋官职,不付诸行动。表现在庄子拒绝权势的媒聘中。
2.怎样理解作者对庄子怪诞的解释?
提示:作者将庄子的怪诞和孤傲,放在特定的历史背景之下来考察,看成是对黑暗的挑战,对人类的怜悯。“他有蛇的冷酷犀利”,这是对付残忍的诸侯的;“更有鸽子般的温柔宽仁”,这是对待天下苍生的,是更加深沉的。看出满纸荒唐言中的一把辛酸泪,也就看出了他对人类的怜悯。
“庄子持竿不顾。”
好一个“不顾”!濮水的清波吸引了他,他无暇回头看身后的权势。他那么不经意地推掉了在俗人看来千载难逢的发达机遇。他把这看成了无聊的打扰。……
庄子曰:“往矣,吾将曳尾于涂中。”
你们走吧!我也是这样选择的。这则记载在《秋水》篇中的故事,不知会让多少人暗自惭愧汗颜。这是由超凡绝俗的大智慧中生长出来的清洁的精神,又由这种清洁的精神滋养出拒绝诱惑的惊人内力。当然,我们不能以此悬的,来要求心智不高内力不坚的芸芸众生,但我仍很高兴能看到在中国古代文人中有这样一个拒绝权势媒聘、坚决不合作的例子。是的,在一个文化屈从权势的传统中,庄子是一棵孤独的树,是一棵孤独地在深夜看守心灵月亮的树。当我们大都在黑夜里昧昧昏睡时,月亮为什么没有丢失?就是因为有了这样一两棵在清风夜唳的夜中独自看守月亮的树。
一轮孤月之下一株孤独的'树,这是一种不可企及的妩媚。
一部《庄子》,一言以蔽之,就是对人类的怜悯!庄子似因无情而坚强,实则因最多情而最虚弱!庄子是人类最脆弱的心灵,最温柔的心灵,最敏感因而也最容易受到伤害的心灵……
《庄子・在我们无路可走的时候》
21.文中划线句“清洁的精神”的意思该怎么理解,请简要回答。(4分)
答:
22.文中加点的“深夜”和“心灵月亮”两个词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什么含义?(3分)
答:
23.在作者看来,庄子的心灵世界有着两面性,请写出这两面。(2分)
答:
答案:
21.指:庄子鄙弃富贵权势,追求人格的独立、精神的自由和品格高洁的精神
22.比喻;分别比喻“污浊的社会”、“独立的文化精神”
23.表面“无情而坚强”;内里“最多情而最虚弱”
庄子:在我们无路可走的时候(网友来稿)
安徽繁昌第二中学
教学目标
1、进一步了解庄子的精神世界;
2、体会庄子思想在现实生活中的积极意义;
3、训练质疑——探究——归纳的阅读方法。
安排一课时
教学步骤
一、整体把握
1、通读全文,思考
(1)冯友兰先生在《人生的境界》中告诉我们,中国的圣贤是既“出世”又“入世”的。庄子为什么拒绝“出世”?
(2)庄子用什么方法来表达与世道的对立的?
(从文中找出答案,进而把握文章内容)
2、分析思路
(1)阅读《庄子》的感受
(2)解读《秋水》中的故事
(3)用庄子的心灵和历史背景解释《庄子》
二、亮点探究
1、“这位‘天仙才子’,他幻化无穷,意出尘外,鬼话连篇,奇怪迭出。”怎么理解?文中哪些话是对此句的诠释?
2、庄子用“乌龟”的比方意在说明什么?
3、庄子的“清洁的精神”是指什么?
4、怎么理解庄子是“一株孤独的树”?
5、品味“一轮孤月之下一株孤独的树,这是一种不可企及的妩媚”的诗般的.意境和深刻的内涵。
三、归纳庄子的精神境界
庄子的精神境界是矛盾的双方不断冲突的内心世界。一方面,他对人类充满怜悯,最多情,最温柔宽仁,最敏感,因而最脆弱,最易受到伤害。另一方面,对污浊的黑暗世界,冷眼看穿,冷酷犀利。他在内心的矛盾中作困兽之斗。在污浊的人世间保持着清洁的精神,超凡脱俗,拒绝诱惑,以整个生命追求人生境界的自由,不屑与统治阶级同流合污。
四、拓展联想
1、今天的现实社会中,物欲横流,人格扭曲,道德沦丧,良知泯灭,人文精神失落,人类的“精神家园”被挤占侵吞,不正是“无路可走”的具体体现吗?我们已经有很多人迷失道路方向而不知所归。那么怎么办?标题提醒我们,要回头看看古人,看看庄子,学习庄子。——这是作者的.写作意图!你觉得怎样把庄子的精神与现实结合起来才有积极的意义?
2、从孔子周游列国与庄子“持竿不顾”的对比中谈谈你看法。
作者邮箱: fcxgsc@sina.com
庄子:在我们无路可走的时候(网友来稿)由本站会员分享,版权归作者所有,请注明出处!
语文 -庄子:在我们无路可走的时候
庄子:在我们无路可走的时候教学目的:
1、领会作者对庄子精神世界的解读;
2、把握作者.写作本文的意图;
3、品位文章的语言美
教学课时:1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我们学习过庄子的《逍遥游》,谁来说说庄子的思想及《庄子》书的特点?
明确:庄子:追求精神的绝对自由。
《庄子》:想象丰富奇特,文势汪洋肆意,具有浓郁的浪漫主义色彩。
今天就让我们再一次走进庄子的精神世界。
出示《秋水》“庄子钓于濮水”一段文字,读懂后让学生谈谈庄子是怎样一个人?
庄子钓于濮水。楚王使大夫二人往先焉,曰:“愿以境内累矣!”庄子持竿不顾,曰:“吾闻楚有神龟,死已千岁矣。王中笥而藏之庙堂之上。此龟者,宁其死为留骨而贵乎?宁其生而曳尾于涂中乎?”二大夫曰:“宁生而曳尾涂中。”庄子曰:“往矣,吾将曳尾于涂中。”
二、阅读课文
1、自由朗读,体味语言美
2、思考:(1)练习二;(2)梳理思路;(3)作者是就庄子写庄子,发思古之幽情吗?是不是有别的意图?
(我对庄子缺乏研究,只知他和盂轲同时代且声望不相上下,二人所著在先秦时期均属显学。庄子地位发生变化,大概是在董仲舒“罢黜百家”的主张实行以后。光阴似水,一泻两千多年,庄子走红运、被尊崇(“被利用”?)的日子当然有,但在个人印象中,背黑锅、受批判的时候似乎更多,尤其是近代国门大开之后,革命的先进的外来学术思想更新着国人观念,一顶又一顶的“帽子”争先恐后地飞过来扣到这位“槁项黄馘”的哲人头上,什么虚无主义、遁世主义、悲观主义、不可知主义、神秘主义、极端自由主义,什么开历史倒车、否定真理的客观标准、宣扬宿命论等等。其中虽有学者战战兢兢、颠来倒去指出庄子哲学中某一点某一面“包含着一定的积极因素”,但“消极因素”既已汇成“大海”,说“大海”里有“针”,其本意显然不是为了让人去“捞”。诚然,对于庄子的文笔,都持“肯定”的观点,没有哪位“大批判专家”站出来说三道四,但内容错误、思想反动的作品,越是艺术性高就越有毒害作用,就越要反对,谁又敢“饮鸠止渴”,放胆去读那些“反映没落奴隶主贵族意识的光怪陆离的散文”呢?中学生也读《庄子》,不过那是“洁本”――《庖丁解牛》《望洋兴叹》等,而且要先“打预防针”,将作者的消极面和危害性讲明讲够,千万不能让幼稚的青少年因喜爱作品简洁、生动的语言而对作者产生“盲目崇拜”。想到这些,我不禁自问:为什么把庄子弄成这样?如此对待庄子,是庄子的不幸,还是我们自己的不幸?……
当然,今天的情况不同了,许多不愉快的东西,有的已成过去,有的即将消逝,庄子和庄子哲学的本来面目正在世人面前清晰地显现。我认为,在这一过程中,思想史研究专家的辛劳业绩不容低估,但真正为庄子和庄子哲学提供确凿证据、使世人幡然省悟的则是现实的发展、历史的运行。发端于20世纪初的新一轮工业革命,给人们带来高度的物质享受,也给人们造成心灵的空虚,使人在精神上陷入难以摆脱的烦恼与困扰。于是,以领导科技新潮流自居的西方人开始把目光转向东方哲学,解读《庄子》成了他们的热门功课。在我国,建设成就举世瞩目,但权钱交易、物欲横流、人格扭曲、道德沦丧等社会弊端同样让有识之士忧心如焚。我们深知,庄子不是神,庄子哲学并非灵丹妙药,但庄子精神给了我们深刻的启迪,让我们开始反省生命何以如此陷溺,理想的人生之路到底该怎么走。“千淘万漉虽辛苦,吹尽狂沙始到金。”我坚信:只要我们正视现实的教训,不忘对历史所作的承诺,真心实意地想从庄子思想宝库里觅取为我所用的精神资源,而不是把今天的重读庄子当作“与世界接轨”的一种表示,我们就会摆脱目前的窘境,就会沐浴着新世纪的和风丽日,逐渐使自己的生命清新澄澈,把我们的精神家园重新构建起来。)
三、研究课文
(一) 课文语言
提问:你认为文中哪些语句优美?
明确:由学生自由讨论。但是要突出课文第7段有关“月亮”的语句,这是诗的语言,意象鲜明,内涵丰富。
(二) 文章中心
思考:作者所揭示的`庄子的精神世界是怎样的?完成练习二1-2题。
明确:鄙视功名利禄,追求精神的自由,人格的独立。不论环境多么险恶,命运多么悲苦,庄子都坚持不让内心受到干扰摇动,保持着一种天崩地裂也不能打破的意识上的独立性,坚决不与权势者同流合污。
(三) .写作意图
思考:我说,本文是作者有感而发,你同意我的观点吗?从哪儿可以看出作者的.写作意图?
明确:作者特别肯定庄子的“清洁的精神”,歌颂他在“文化屈从权势的传统中”“看守心灵月亮”的“孤独”,显然不是无端地发思古之幽情。为什么?标题含蓄地告诉了我们!什么是“无路可走”,“ 在我们无路可走的时候”怎么样?这难道不需要我们去思考吗?
今天的现实社会中,物欲横流,人格扭曲,道德沦丧,良知泯灭,人文精神失落,人类的“精神家园”被挤占侵吞,不正是“无路可走”的具体体现吗?我们已经有很多人迷失道路方向而不知所归。那么怎么办?标题提醒我们,要回头看看古人,看看庄子,学习庄子。――这就是作者的.写作意图!
好在我们的精神家园还没有完全丢失,就是因为有庄子这样的几位哲学大师,他们的思想、精神、智慧和人格的光芒,穿越时空在我们的心目中闪耀!
找回失落的精神,使之更完美!重建我们的精神家园吧!
四、亮点探究
1.课后练习三指出“本文是对《庄子》的一种解读”,而课题则是《庄子:在我们无路可走的时候》,似乎“文不对题”。这是作者的一时疏失,还是有意留出空白,让读者运用心智进行必要的填充?
探究学习:说是“解读”,的确不假。作者采用点面结合的手法,对庄子著作中彻底的反世俗倾向及其“外化内不化”的特征做了简明的概括,对庄子鄙弃权势利禄、追求个性自由、坚持生命理想的精神,更是浓墨重彩地进行热烈歌颂。不仅如此,作者在文章一开始就生动地写出读庄的特殊感受,用实话实情赞美这位哲学大师的卓越天才和永恒魅力。因文而思题,作者.写作本文显然不是无端地发思古之幽情,而是深有感触。文中没有片言只字言及现实生活,但现实生活中权钱交易、物欲横流、人格扭曲、道德沦丧等社会现象无疑是感触点。庄子的“无我”之境,其典型表现之一就是谈话、行文不自以为是,不高人一等。本文避开“扣题行文”“正面说教”的模式,只以警示性标题启发读者发挥联想、想像而自悟自择:应该怎样关注当今人文精神失落的严重问题?应该怎样从庄子等哲学大师的思想宝库里觅得精神资源,来将我们遭到破坏的“精神家园”重新构建?读者面对课文不仅用眼,还要用心;不仅从字面上学习,还要到生活中摄取;不仅是吸收,还要有创造,读者的阅读积极性得到了全面调动。这不是“歪打正着”,也不是刻意做秀,而是由于作者以庄论庄,深得庄学真谛。
2.作者引述庄子拒聘的故事,从中穿插进不少内容。这里化简为繁,是行文不当,还是繁得其宜?
探究学习:经验告诉我们,文字繁简是不是得当,不能脱离题旨和情境来说话。庄子拒绝楚威王“许以为相”的礼聘,故事记载在《秋水》篇中(《史记·庄子本传》里也提到),反映了庄子对权势利禄的鄙弃和对自由人生的追求。这个故事在课文里是惟一一则可感可触的典型材料,既要印证上文的读庄感受所言不妄,又要为下文展开庄子及其著作的概述铺垫基石,但原文仅97字,依照原样引述,意象无疑显得单薄,无法做到结构严谨,从而收到预期的表达效果。我们佩服作者的高明。他对这个故事的处理,既不拘泥于原文,又绝对地忠实于原文,他穿插进多于原文数倍的材料,都属合情合理的联想、想像,不仅能与故事情节或衬托或对比或宕延或切人和谐组合,而且由于大背景和小环境的敷设,主人公庄子的形象因而更加厚实凝重、生动传神,那积淀着民族传统、渗透着文化观念和社会心态的一个个画面层现叠印,如同在读者面前播放了一集电视剧。可以说,不作如此处理,庄子的精神品质的难以企及,他的个性、他的哲学的“外曲内直”“外化内不化”的特征就无从突出表现出来。
语文教案-庄子:在我们无路可走的时候由本站会员分享,版权归作者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
3.庄子:在我们无路可走的时候
庄子:在我们无路可走的时候
鲍鹏山
教学目的:
1. 积累文中词语,掌握并熟练运用成语。
2. 深入研究关键语句,整体把握文章的基本观点。
3. 体会优美的语言。
教学重点:研读语句,把握观点。
教学难点:认识庄子的精神境界。
教学课时:2课时。
教学方法:品读法。
第一课时
一.教学导入:
重温《逍遥游》,学生谈出阅读感受,引入新课。
二.复习庄子生平。
庄子(约前369~前286),名周,宋国蒙人,与梁惠王、齐宣王同时,曾任漆园吏。楚威王闻其贤,聘以为相,不就,穷困终生。《庄子》时战国时期思想家庄周和他的门人以及后学所著,是道家经典之一。现存33篇,包括内篇7篇,外篇15篇,杂篇11篇。庄子的主要主张是绝对自由的人生观,就是要达到无己、无功、无名的境界。与老子并称“老庄”。
三.预习课文:
1. 下列加点字注音,正确有误的一项是:D
A.福祉(zhi) 甫定(fu) 黄馘(guo) 清风夜唳(li)
B.濮水(pu) 澄澈(che) 聚讼(song) 芸芸众生(yun)
C.曳尾(ye) 犀利(xi) 悚然(song) 饥肠辘辘(lu)
D.累赘(zhui) 朝暾(tun) 妩媚(fu) 清波粼粼(lin)
2. 解释并用下列词语造句:
目不暇接 似曾相识 芸芸众生 超凡绝俗 幻化无方 意出尘外 山重水复 柳暗花明 仰之弥高 钻之弥坚
3. 庄子的精神境界是怎样的?作者对他是怎样的态度?
提示:一方面,他对人类充满怜悯,最多情,最温柔宽仁,最敏感,因而最脆弱,最易受到伤害。另一方面,对污浊黑暗的世界,冷眼看穿,冷酷犀利。庄子在污浊的人世间保持着清洁的精神,他超凡绝俗,拒绝诱惑,把自由的`价值看的至高无上,不屑与统治者同流合污。作者对庄子既有景仰之心,爱戴之情,又有谨慎的否定,他的精神只是一种哲学的境界,是“破罐子破摔”的结果。
四.阅读课文,学生画出表明作者观点、看法的语句。
鲍鹏山
学过《秋水》《逍遥游》等文章之后,你对庄子的精神世界有什么认识?本文从《秋水》中的一个故事出发,由点到面地对《庄子》作了解读。阅读本文,要不断质疑,深入思考,整体把握文章的基本观点。在理解文意的基础上还要学习优美的语言。
积累下列词语:
目不暇接 似曾相识 芸芸众生 超凡绝俗
幻化无方,意出尘外 山重水复,柳暗花明 仰之弥高,钻之弥坚
课文 练习
当一种美,美得让我们无所适从时,我们就会意识到自身的局限。“山阴道上,目不暇接”之时,我们不就能体验到我们渺小的心智与有限的感官无福消受这天赐的过多福祉吗?读庄子,我们也往往被庄子拨弄得手足无措,有时只好手之舞之,足之蹈之。除此,我们还有什么方式来表达我们内心的感动?这位“天仙才子”他幻化无方,意出尘外,鬼话连篇,奇怪迭出。他总在一些地方吓着我们,而等我们惊魂甫定,便会发现,:呈现在我们面前的,是朝暾夕月,落崖惊风。我们的视界为之一开,我们的俗情为之一扫。同时,他永远有着我们不懂的地方,山重水复,柳暗花明;永远有着我们不曾涉及的境界,仰之弥高,钻之弥坚。“造化钟神秀”,造化把何等样的神秀聚焦在这个“槁项黄馘”的哲人身上啊!
“庄子钓于濮水。楚王使大夫二人往先焉。曰:‘愿以境内累矣。’”
先秦诸子,谁不想做官?“一朝权在手,便把令来行。”“在其位,谋其政。”“君子之仕,行其义也。”谁不想通过世俗的权力,来杠杆天下,实现自己的乌托邦之梦?庄子的机会来了,但庄子的心已冷了。这是一个有趣的情景:一边是濮水边心如澄澈秋水、身如不系之舟的庄周先生,一边是身负楚王使命,恭敬不怠、颠沛以之的两大夫。两边谁更能享受生命的真乐趣?这可能是一个永远聚讼不已,不能有统一志趣的话题。对幸福的理解太多样了。我的看法是,庄周们一定能掂出各级官僚们“威福”的分量,而大小官僚们永远不可能理解庄周们的“闲福”对真正人生的意义。这有关对“自由”的价值评价。这也是一个似曾相识的情景——它使我们一下子就想到了距庄子约七百多年前渭水边上发生的一幕:八十多岁的姜太公用直钩钓鱼,用意却在钓文王。他成功了。而比姜太公年轻得多的庄子(他死时也大约只有六十来岁),此时是真心真意地在钓鱼。且可能毫无诗意——他可能真的需要一条鱼来充实他的辘辘饥肠。庄子此时面临着双重诱惑:他的前面是清波粼粼的濮水以及水中从容不迫的游鱼,他的背后则是楚国的相位——楚威王要把境内的国事交给他了。大概楚威王也知道庄子的脾气,所以用了一个“累”字,只是庄子要不要这种“累”?多少人在这种累赘中体味到权力给人的充实感成就感?这是生命中不能承受之“重”。
“庄子持竿不顾。”
好一个“不顾”!濮水的清波吸引了他,他无暇回头看身后的权势。他那么不经意地推掉了在俗人看来千载难逢的发达机遇。他把这看成了无聊的打扰。如果他学许由,他该跳进濮水洗洗他干皱的耳朵了。大约怕惊走了在鱼钩边游荡试探的鱼,他没有这么做。从而也没有让这两位风尘仆仆的大夫太难堪。他只问了两位衣着锦绣的大夫一个似乎毫不相关的问题:楚国水田里的乌龟,它们是愿意到楚王那里,让楚王用精致的竹箱装着它,用丝绸的巾饰覆盖它,珍藏在宗庙里,用死来换取“留骨而贵”呢,还是愿意拖着尾巴在泥水里自由自在地活着?二位大夫此时倒很有一点正常人的心智,回答说:“宁愿拖着尾巴在泥水中活着。”
庄子曰:“往矣,吾将曳尾于涂中。”
你们走吧!我也是这样选择的。这则记载在《秋水》篇中的故事,不知会让多少人暗自惭愧汗颜。这是由超凡绝俗的大智慧中生长出来的清洁的精神,又由这种清洁的精神滋养出拒绝诱惑的惊人内力。当然,我们不能以此悬的,来要求心智不高内力不坚的芸芸众生,但我仍很高兴能看到在中国古代文人中有这样一个拒绝权势媒聘、坚决不合作的例子。是的,在一个文化屈从权势的传统中,庄子是一棵孤独的树,是一棵孤独地在深夜看守心灵月亮的树。当我们大都在黑夜里昧昧昏睡时,月亮为什么没有丢失?就是因为有了这样一两棵在清风夜唳的夜中独自看守月亮的树。
一轮孤月之下一株孤独的树,这是一种不可企及的妩媚。
一部《庄子》,一言以蔽之,就是对人类的怜悯!庄子似因无情而坚强,实则因最多情而最虚弱!庄子是人类最脆弱的心灵,最温柔的心灵,最敏感因而也最易受到伤害的心灵……
胡文英这样说庄子:
庄子眼极冷,心肠极热。眼冷,故是非不管;心肠热,故悲慨万端。虽知无用,而未能忘情,到底是热肠挂住;虽不能忘情,而终不下手,到底是冷眼看穿。<?XML:NAMESPACE PREFIX =O />
练习
一 在作者看来,庄子的精神世界究竟是怎样的?追求的是什么?
二 研读第2-7段,探究下列问题。
1. 庄子拿乌龟的选择来打比方,说明他鄙弃的是什么?追求的是什么?
2. 作者所说的“清洁的精神”的含义是什么?
3. “当我们大都在黑暗里昧昧昏睡时,月亮为什么没有丢失?就是因为有了这样一两棵在清风夜唳的夜中独自看守月亮的树。”你对这句话如何解读?
三 讨论:本文是对《庄子》的一种解读,你同意作者的观点吗?课外了解一点庄子和他的著作,联系读过的《秋水》《逍遥游》,谈谈你的见解。
《庄子:在我们无路可走的时候》 2
教学目的:
1. 积累文中词语,掌握并熟练运用成语。
2. 深入研究关键语句,整体把握文章的基本观点。
3. 体会优美的语言。
教学重点:研读语句,把握观点。
教学难点:认识庄子的精神境界。
教学课时:2课时。
教学方法:品读法。
第一课时
一.教学导入:
重温《逍遥游》,学生谈出阅读感受,引入新课。
二.复习庄子生平。
庄子(约前369~前286),名周,宋国蒙人,与梁惠王、齐宣王同时,曾任漆园吏。楚威王闻其贤,聘以为相,不就,穷困终生。《庄子》时战国时期思想家庄周和他的门人以及后学所著,是道家经典之一。现存33篇,包括内篇7篇,外篇15篇,杂篇11篇。庄子的主要主张是绝对自由的人生观,就是要达到无己、无功、无名的境界。与老子并称“老庄”。
三.预习课文:
1. 下列加点字注音,正确有误的一项是:D
A福祉(zhi) 甫定(fu) 黄馘(guo) 清风夜唳(li)
B濮水(pu) 澄澈(che) 聚讼(song) 芸芸众生(yun)
C曳尾(ye) 犀利(xi) 悚然(song) 饥肠辘辘(lu)
D累赘(zhui) 朝暾(tun) 妩媚(fu) 清波粼粼(lin)
2. 解释并用下列词语造句:
目不暇接 似曾相识 芸芸众生 超凡绝俗 幻化无方 意出尘外 山重水复 柳暗花明 仰之弥高 钻之弥坚
3. 庄子的精神境界是怎样的?作者对他是怎样的态度?
提示:一方面,他对人类充满怜悯,最多情,最温柔宽仁,最敏感,因而最脆弱,最易受到伤害。另一方面,对污浊黑暗的世界,冷眼看穿,冷酷犀利。庄子在污浊的人世间保持着清洁的精神,他超凡绝俗,拒绝诱惑,把自由的价值看的至高无上,不屑与统治者同流合污。作者对庄子既有景仰之心,爱戴之情,又有谨慎的否定,他的精神只是一种哲学的境界,是“破罐子破摔”的结果。
四.阅读课文,学生画出表明作者观点、看法的语句。
五.内容要点概括:
六.作业布置:
熟读课文,理解文中的观点。
第二课时
一. 阅读首段:
1、作者认为庄子的意象是怎样的?
提示:奇特。“美得让我们无所适从”,“幻化无方,意出尘外,鬼话连篇,奇怪迭出”,是“朝暾夕月,落崖惊风”。
2、作者认为庄子的作品有着怎样的意蕴?
提示:深邃难解,“永远有着我们不懂的地方”。
3、具体而言,作者读庄子作品有着怎样的感受?
提示:视界为之一开,俗情为之一扫。
4、作者以为庄子有着怎样的聪明才智?
提示:仰之弥高,钻之弥坚,是“造化钟神秀”,是“天仙才子”。
二. 译读“庄子钓于濮水”一段文字,然后阅读课文2~7段,完成课后练习二。
译读文段:
庄子钓于濮水。楚王使大夫二人往先焉,曰:“愿以境内累矣!”庄子持竿不顾,曰:“吾闻楚有神龟,死已千岁矣。王中笥而藏之庙堂之上。此龟者,宁其死为留骨而贵乎?宁其生而曳尾于涂中乎?”二大夫曰:“宁生而曳尾涂中。”庄子曰:“往矣,吾将曳尾于涂中。”
1、解释加点的字:
先: 笥: 宁: 涂:
2、用自己的话讲述故事内容,并稍做评价。
3、完成课后练习二。
庄子拿乌龟的选择来打比方,说明他鄙弃的是什么?追求的是什么?
提示:鄙弃富贵权势,追求人格的独立,精神的'自由,品格的高洁。
作者所说的“清洁的精神”的含义是什么?
提示:“清洁的精神”,其含义是洁身自好,拒绝诱惑,决不同流合污。
4、“当我们大都在黑夜里昧昧昏睡时,月亮为什么没有丢失?就是因为有了这样一两棵在清风夜唳的夜中独自看守月亮的树。”其中“月亮”比喻什么?你对这句话如何理解?
提示:“月亮”参照前一句“心灵月亮”四字,可见是指心灵,作者拿皎洁的月亮比喻纯洁的心灵,比喻一种独立的文化精神。正因为有庄子等人具有超凡绝俗的清洁精神,坚守了独立的文化品格,决不屈从权势,这种文化精神才没有彻底失落。
逐句评述这种方式有何好处?
提示:思维更开阔,理解更深刻,说理更透彻。
三. 阅读后几段:
1、怎样理解胡文英一段话中的“是非不管”与“终不下手”?
提示:“是非不管”就体现在下文的“无”中;“终不下手”是指不谋官职,不付诸行动。表现在庄子拒绝权势的媒聘中。
2、怎样理解作者对庄子怪诞的解释?
提示:作者将庄子的怪诞和孤傲,放在特定的历史背景之下来考察,看成是对黑暗的挑战,对人类的怜悯。“他有蛇的冷酷犀利”,这是对付残忍的诸侯的;“更有鸽子般的温柔宽仁”,这是对待天下苍生的,是更加深沉的。看出满纸荒唐言中的一把辛酸泪,也就看出了他对人类的怜悯。
四. 作者何以将题目命名为“庄子:在我们无路可走的时候”?
提示:其含义是说,《庄子》代表了人们无路可走的时候的一种意识形态,含蓄的告诉人们当我们无路可走的时候应该看看庄子,学学庄子。当然,也惟有在我们无路可走的时候,我们才应该去学庄子的精神追求。
五. 你同意本文中作者对庄子的解读观点吗?试说明理由。
本话题不设答案,重在启发学生从庄子的处境和历史背景中寻找解释。
六. 课外练习:读下面一段文字后,写一篇300字的短论。
惠子谓庄子曰:“魏王贻我以大瓠之种,我树之成而实五石。以盛水浆,其坚不能自举也。剖之以为瓢,则瓠落无所容。非不嚣然大也,吾为其无用而掊之。”庄子月:“夫子固拙于用大矣!宋人有善为不龟手之药者,世世以萱为事。客闻之,请买其方百金。聚族而谋曰:‘我世世为萱,不过数金;今一朝而鬻计百金,请与之。’客得之,以说吴王。越有难,吴王使之将,冬与越人水战,大败越人,裂地而封之。能不龟手一也;或以封,或不免于萱,则所用之异也。今子有五石之瓠,何不虑以为大樽而浮于江湖,而忧其瓠落无所容,则夫子犹有蓬之心也夫!”
七. 教学后记:
一、课文悟读
我对庄子缺乏研究,只知他和盂轲同时代且声望不相上下,二人所著在先秦时期均属显学。庄子地位发生变化,大概是在董仲舒“罢黜百家”的主张实行以后。光阴似水,一泻两千多年,庄子走红运、被尊崇(“被利用”?)的日子当然有,但在个人印象中,背黑锅、受批判的时候似乎更多,尤其是近代国门大开之后,革命的先进的外来学术思想更新着国人观念,一顶又一顶的“帽子”争先恐后地飞过来扣到这位“槁项黄馘”的哲人头上,什么虚无主义、遁世主义、悲观主义、不可知主义、神秘主义、极端自由主义,什么开历史倒车、否定真理的客观标准、宣扬宿命论等等。其中虽有学者战战兢兢、颠来倒去指出庄子哲学中某一点某一面“包含着一定的积极因素”,但“消极因素”既已汇成“大海”,说“大海”里有“针”,其本意显然不是为了让人去“捞”。诚然,对于庄子的文笔,都持“肯定”的观点,没有哪位“大批判专家”站出来说三道四,但内容错误、思想反动的作品,越是艺术性高就越有毒害作用,就越要反对,谁又敢“饮鸠止渴”,放胆去读那些“反映没落奴隶主贵族意识的光怪陆离的散文”呢?中学生也读《庄子》,不过那是“洁本”――《庖丁解牛》《望洋兴叹》等,而且要先“打预防针”,将作者的消极面和危害性讲明讲够,千万不能让幼稚的青少年因喜爱作品简洁、生动的语言而对作者产生“盲目崇拜”。想到这些,我不禁自问:为什么把庄子弄成这样?如此对待庄子,是庄子的不幸,还是我们自己的不幸?……
当然,今天的情况不同了,许多不愉快的东西,有的已成过去,有的即将消逝,庄子和庄子哲学的本来面目正在世人面前清晰地显现。我认为,在这一过程中,思想史研究专家的辛劳业绩不容低估,但真正为庄子和庄子哲学提供确凿证据、使世人幡然省悟的则是现实的发展、历史的运行。发端于20世纪初的新一轮工业革命,给人们带来高度的物质享受,也给人们造成心灵的空虚,使人在精神上陷入难以摆脱的烦恼与困扰。于是,以领导科技新潮流自居的西方人开始把目光转向东方哲学,解读《庄子》成了他们的热门功课。在我国,建设成就举世瞩目,但权钱交易、物欲横流、人格扭曲、道德沦丧等社会弊端同样让有识之士忧心如焚。我们深知,庄子不是神,庄子哲学并非灵丹妙药,但庄子精神给了我们深刻的启迪,让我们开始反省生命何以如此陷溺,理想的人生之路到底该怎么走。“千淘万漉虽辛苦,吹尽狂沙始到金。”我坚信:只要我们正视现实的教训,不忘对历史所作的承诺,真心实意地想从庄子思想宝库里觅取为我所用的精神资源,而不是把今天的重读庄子当作“与世界接轨”的一种表示,我们就会摆脱目前的窘境,就会沐浴着新世纪的和风丽日,逐渐使自己的生命清新澄澈,把我们的精神家园重新构建起来。
二、亮点探究
1.课后练习三指出“本文是对《庄子》的一种解读”,而课题则是《庄子:在我们无路可走的时候》,似乎“文不对题”。这是作者的一时疏失,还是有意留出空白,让读者运用心智进行必要的填充?
探究学习:说是“解读”,的确不假。作者采用点面结合的手法,对庄子著作中彻底的反世俗倾向及其“外化内不化”的特征做了简明的概括,对庄子鄙弃权势利禄、追求个性自由、坚持生命理想的精神,更是浓墨重彩地进行热烈歌颂。不仅如此,作者在文章一开始就生动地写出读庄的特殊感受,用实话实情赞美这位哲学大师的卓越天才和永恒魅力。因文而思题,作者.写作本文显然不是无端地发思古之幽情,而是深
《庄子:在我们无路可走的时候》简案(网友来稿)
cici
一、学习目标
1. 积累文中词语,掌握并熟练运用成语。
2. 深入研究关键语句,整体把握文章的基本观点。
3. 体会优美的语言。
二、整体把握
思路:
1.阅读《庄子》的感受
2.解读《秋水》中的故事
3.用庄子的心灵和历史背景解释《庄子》
归纳整合
(一)研读首段:
1.作者认为庄子的意象是怎样的?
2.作者认为庄子的作品有着怎样的意蕴?
3.具体而言,作者读庄子作品有着怎样的感受?
4.作者以为庄子有着怎样的聪明才智?
(二)研读2~7段:
1.译读文段:
庄子钓于濮水。楚王使大夫二人往先焉,曰:“愿以境内累矣!”庄子持竿不顾,曰:“吾闻楚有神龟,死已千岁矣。王中笥而藏之庙堂之上。此龟者,宁其死为留骨而贵乎?宁其生而曳尾于涂中乎?”二大夫曰:“宁生而曳尾涂中。”庄子曰:“往矣,吾将曳尾于涂中。”
2.庄子拿乌龟的选择来打比方,说明他鄙弃的是什么?追求的是什么?
3.作者所说的“清洁的精神”的含义是什么?
4.“当我们大都在黑夜里昧昧昏睡时,月亮为什么没有丢失?就是因为有了这样一两棵在清风夜唳的夜中独自看守月亮的`树。”其中“月亮”比喻什么?你对这句话如何理解?
(三)研读8~10段:
1.怎样理解胡文英一段话中的“是非不管”与“终不下手”?
2.怎样理解作者对庄子怪诞的解释?
三、探究质疑
1.作者何以将题目命名为“庄子:在我们无路可走的时候”?
2.作者引述庄子拒聘的故事,从中穿插进不少内容。这里化简为繁,是行文不当,还是繁得其宜?
3.庄子用“乌龟的选择”设喻,向楚大夫表示“吾将曳尾于涂中”,课文作者称赞这是“清洁的精神”。对此有人说,这里反映了庄子的精神和他的“行为”之间存在着巨大的“反差”,是不是有点“圆滑主义”?到底该怎样理解?
4.揣摩下列句子,回答句后问题。
(1)读庄子,我们也往往被庄子拨弄得手足无措……他总在一些地方吓着我们…… “拨弄”“吓”都表示读庄的感受,二者能否互换?为什么?
(2)同时,他永远有着我们不懂的地方,山重水复,柳暗花明;永远有着我们不曾涉及的境界,仰之弥高,钻之弥坚。 “山重水复,柳暗花明”和“仰之弥高,钻之弥坚”都是用的现成词语,取义有变化的是前者还是后者?有什么变化?
(3)“造化钟神秀”,造化把何等样的神秀聚集在这个“槁项黄馘”的哲人身上啊!
这一句里有两个明引,是一个不能少,还是可以去其一或同时去掉?
(4)对这种充满血泪的怪诞与孤傲,我们怎能不悚然面对,肃然起敬,油然生爱?
“悚然面对”“肃然起敬”“油然生爱”三个短语的顺序能否变动?为什么?
《庄子:在我们无路可走的时候》简案(网友来稿)由本站会员分享,版权归作者所有,请注明出处!
《庄子:在我们无路可走的时候》备课笔记
中学语文
汪南松
一、课文悟读
我对庄子缺乏研究,只知他和盂轲同时代且声望不相上下,二人所著在先秦时期均属显学。庄子地位发生变化,大概是在董仲舒“罢黜百家”的主张实行以后。光阴似水,一泻两千多年,庄子走红运、被尊崇(“被利用”?)的日子当然有,但在个人印象中,背黑锅、受批判的时候似乎更多,尤其是近代国门大开之后,革命的先进的外来学术思想更新着国人观念,一顶又一顶的“帽子”争先恐后地飞过来扣到这位“槁项黄馘”的哲人头上,什么虚无主义、遁世主义、悲观主义、不可知主义、神秘主义、极端自由主义,什么开历史倒车、否定真理的客观标准、宣扬宿命论等等。其中虽有学者战战兢兢、颠来倒去指出庄子哲学中某一点某一面“包含着一定的积极因素”,但“消极因素”既已汇成“大海”,说“大海”里有“针”,其本意显然不是为了让人去“捞”。诚然,对于庄子的文笔,都持“肯定”的观点,没有哪位“大批判专家”站出来说三道四,但内容错误、思想反动的作品,越是艺术性高就越有毒害作用,就越要反对,谁又敢“饮鸠止渴”,放胆去读那些“反映没落奴隶主贵族意识的光怪陆离的散文”呢?中学生也读《庄子》,不过那是“洁本”――《庖丁解牛》《望洋兴叹》等,而且要先“打预防针”,将作者的消极面和危害性讲明讲够,千万不能让幼稚的青少年因喜爱作品简洁、生动的语言而对作者产生“盲目崇拜”。想到这些,我不禁自问:为什么把庄子弄成这样?如此对待庄子,是庄子的不幸,还是我们自己的不幸?……
当然,今天的情况不同了,许多不愉快的东西,有的已成过去,有的即将消逝,庄子和庄子哲学的本来面目正在世人面前清晰地显现。我认为,在这一过程中,思想史研究专家的辛劳业绩不容低估,但真正为庄子和庄子哲学提供确凿证据、使世人幡然省悟的则是现实的`发展、历史的运行。发端于20世纪初的新一轮工业革命,给人们带来高度的物质享受,也给人们造成心灵的空虚,使人在精神上陷入难以摆脱的烦恼与困扰。于是,以领导科技新潮流自居的西方人开始把目光转向东方哲学,解读《庄子》成了他们的热门功课。在我国,建设成就举世瞩目,但权钱交易、物欲横流、人格扭曲、道德沦丧等社会弊端同样让有识之士忧心如焚。我们深知,庄子不是神,庄子哲学并非灵丹妙药,但庄子精神给了我们深刻的启迪,让我们开始反省生命何以如此陷溺,理想的人生之路到底该怎么走。“千淘万漉虽辛苦,吹尽狂沙始到金。”我坚信:只要我们正视现实的教训,不忘对历史所作的承诺,真心实意地想从庄子思想宝库里觅取为我所用的精神资源,而不是把今天的重读庄子当作“与世界接轨”的一种表示,我们就会摆脱目前的窘境,就会沐浴着新世纪的和风丽日,逐渐使自己的生命清新澄澈,把我们的精神家园重新构建起来。
二、亮点探究
1.课后练习三指出“本文是对《庄子》的一种解读”,而课题则是《庄子:在我们无路可走的时候》,似乎“文不对题”。这是作者的一时疏失,还是有意留出空白,让读者运用心智进行必要的填充?
探究学习:说是“解读”,的确不假。作者采用点面结合的手法,对庄子著作中彻底的反世俗倾向及其“外化内不化”的特征做了简明的概括,对庄子鄙弃权势利禄、追求个性自由、坚持生命?
《庄子:在我们无路可走的时候》备课笔记由本站会员分享,版权归作者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
庄子:在我们无路可走的时候(教师中心稿)
胡学文
教学目的:
1. 积累文中词语,掌握并熟练运用成语。
2. 深入研究关键语句,整体把握文章的基本观点。
3. 体会优美的语言。
教学重点:研读语句,把握观点。
教学难点 :认识庄子的精神境界。
教学课时:2课时。
教学方法:品读法。
第一课时
一.教学导入 :
重温《逍遥游》,学生谈出阅读感受,引入新课。
二.复习庄子生平。
庄子(约前369~前286),名周,宋国蒙人,与梁惠王、齐宣王同时,曾任漆园吏。楚威王闻其贤,聘以为相,不就,穷困终生。《庄子》时战国时期思想家庄周和他的门人以及后学所著,是道家经典之一。现存33篇,包括内篇7篇,外篇15篇,杂篇11篇。庄子的主要主张是绝对自由的人生观,就是要达到无己、无功、无名的境界。与老子并称“老庄”。
三.预习课文:
1. 下列加点字注音,正确有误的一项是:D
A福祉(zhi) 甫定(fu) 黄馘(guo) 清风夜唳(li)
B濮水(pu) 澄澈(che) 聚讼(song) 芸芸众生(yun)
C曳尾(ye) 犀利(xi) 悚然(song) 饥肠辘辘(lu)
D累赘(zhui) 朝暾(tun) 妩媚(fu) 清波粼粼(lin)
2. 解释并用下列词语造句:
目不暇接 似曾相识 芸芸众生 超凡绝俗 幻化无方 意出尘外 山重水复 柳暗花明 仰之弥高 钻之弥坚
3. 庄子的精神境界是怎样的?作者对他是怎样的态度?
提示:一方面,他对人类充满怜悯,最多情,最温柔宽仁,最敏感,因而最脆弱,最易受到伤害。另一方面,对污浊黑暗的世界,冷眼看穿,冷酷犀利。庄子在污浊的人世间保持着清洁的精神,他超凡绝俗,拒绝诱惑,把自由的价值看的至高无上,不屑与统治者同流合污。作者对庄子既有景仰之心,爱戴之情,又有谨慎的否定,他的精神只是一种哲学的境界,是“破罐子破摔”的结果。
四.阅读课文,学生画出表明作者观点、看法的语句。
五.内容要点概括:
六.作业 布置:
熟读课文,理解文中的观点。
第二课时
一. 阅读首段:
1、作者认为庄子的意象是怎样的?
提示:奇特。“美得让我们无所适从”,“幻化无方,意出尘外,鬼话连篇,奇怪迭出”,是“朝暾夕月,落崖惊风”。
2、作者认为庄子的作品有着怎样的意蕴?
提示:深邃难解,“永远有着我们不懂的地方”。
3、具体而言,作者读庄子作品有着怎样的感受?
提示:视界为之一开,俗情为之一扫。
4、作者以为庄子有着怎样的聪明才智?
提示:仰之弥高,钻之弥坚,是“造化钟神秀”,是“天仙才子”。
二. 译读“庄子钓于濮水”一段文字,然后阅读课文2~7段,完成课后练习二。
译读文段:
庄子钓于濮水。楚王使大夫二人往先焉,曰:“愿以境内累矣!”庄子持竿不顾,曰:“吾闻楚有神龟,死已千岁矣。王中笥而藏之庙堂之上。此龟者,宁其死为留骨而贵乎?宁其生而曳尾于涂中乎?”二大夫曰:“宁生而曳尾涂中。”庄子曰:“往矣,吾将曳尾于涂中。”
1、解释加点的字:
先: 笥: 宁: 涂:
2、用自己的话讲述故事内容,并稍做评价。
3、完成课后练习二。
庄子拿乌龟的选择来打比方,说明他鄙弃的是什么?追求的是什么?
提示:鄙弃富贵权势,追求人格的独立,精神的自由,品格的高洁。
作者所说的'“清洁的精神”的含义是什么?
提示:“清洁的精神”,其含义是洁身自好,拒绝诱惑,决不同流合污。
4、“当我们大都在黑夜里昧昧昏睡时,月亮为什么没有丢失?就是因为有了这样一两棵在清风夜唳的夜中独自看守月亮的树。”其中“月亮”比喻什么?你对这句话如何理解?
提示:“月亮”参照前一句“心灵月亮”四字,可见是指心灵,作者拿皎洁的月亮比喻纯洁的心灵,比喻一种独立的文化精神。正因为有庄子等人具有超凡绝俗的清洁精神,坚守了独立的文化品格,决不屈从权势,这种文化精神才没有彻底失落。
逐
[4]
走近庄子:《庄子:在我们无路可走的时候》阅读教学.
时间:3月24日
地点:杭州二高
执教教师:楼老师借班上课
一、导入新课
1、课题是什么?
2、我们来看看庄子是谁,对中国人有什么影响?
中国人的达观有一部分和他有关。他很穷,大部分时间靠编草席为生。但他穷得很傲,有一次他向人家借………他很怪,老婆死了,他敲盘而歌。他给我们留下了33篇散文。
今天就让我们走近庄子,了解他,思考他。通过我们的质疑、思辨,思考庄子对于个体价值、文明社会的意义何在。
二、看一段文字,读后说说庄子是个什么人,你从哪里看出。补充一句:课文就是由这段文字开始的。
幻灯片出示“曳尾涂中”一段。
庄子钓于濮水,楚王使大夫二人往先焉,曰:“愿以境内累矣!”
庄子持竿不顾,曰:“吾闻楚有神龟,死已三千岁矣,王以巾笥而藏之庙堂之上。此龟者,宁其死为留骨而贵乎?宁其生而曳尾于涂中乎?”
二大夫曰:“宁生而曳尾涂中。”
庄子曰:“往矣!吾将曳尾于涂中。”
约三分钟后,学生开始发言:
针对他是个什么样的人:
生1:这是个隐士形象
生2:他和自然融为一体
生3:他很高傲
生4:自由、自然、不拘束
从哪些词句中看出:不顾、吾将曳尾于涂中
三、作者怎样看庄子,对庄子精神作何评价
要求学生速读2-6段,划出评价语句
1、清洁的精神:可以……
师:清洁什么意思?
生5:可以抵御一切的诱惑。
师:还是什么?
生6:不同流合污。
师:这寄托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生7:对庄子的崇敬、激赏。
四、出示整理过的学生提问
(在这堂课之前,布置学生自读本文,并将发现的问题写在纸上,上交。教师根据学生问题整理出最有价值的几类问题,在课堂上呈现出来。)
・第1段“他总在一些地方吓着我们……落崖惊风”怎么理解这句话,特别是“吓”字?(余均、杨瑜)
・作者为什么把庄子比作“一棵孤独地在深夜里看守心灵月亮的树”?(陈春梅、马郑列)
・在黑夜里昧昧昏睡,“月亮为什么没有丢失”?
・“他好像在和这个世界比试谁更无赖……”作者为什么用一连串否定的表贬斥的词语?
・庄子为什么不做官?为何能对做官之事如此释然?
・对这种充满血泪的怪诞与孤傲,我们怎能不悚然面对,肃然起敬,油然生爱?后三个词的顺序能否掉换?
师:我们发现这些问题多集中在第4、8段和最后一段。现在我们分组讨论这些问题。
生8:庄子的思想在当时比较叛逆,不合常理,所以“吓”着人们。(结果呢?)给人带来清新的感觉。
庄子的思想与当时社会比较矛盾。当时社会重权势,而庄子不愿同流合污。而当人们仔细思考他的意见时,发现他是正确的。
齐读:朝暾夕月,落崖惊风。……
师:我们今天来读读庄子,会给我们展现一个广阔的境界,柳暗花明。
师:齐读第四段,来体会一下句子的含义。
生9:叛逆者。
生10:战国时期,月亮是庄子心中的道德象征。
师:一个“槁项黄首或”的老头子,怎么会妩媚呢?
生11:精神妩媚。人们一直以来都认为权力是很好的东西,但他只喜欢自由。
师:普天之下,能这样做的人有多少?所以“孤独”。
生12(接着):“妩媚”是不被认同的美,不被常人理解,这种信念已不再被很我人坚守。
师:听这位同学的发言,可以用一句古诗来概括她的话。吟诵《江雪》。
师:庄子的行为都是跟当时的情、理、逻辑相违背的。所以他好像在和这个世界比试谁更无理,谁更无情,谁更无聊,谁更无所顾忌,谁更无所关爱。
齐读最后一段。
庄子怎么会出现眼冷心热?庄子眼前的客观世界是怎样的?黑暗、残忍决定了他的'精神世界是怎样的?偏激、反叛、哲学困境。于是就出现了“眼冷心热”。“眼冷”是出世的,“心热”是入世的。他的处世态度是反叛的。但仅仅读出“反叛”,还不是真正读懂庄子。
与之“周旋”什么意思?周旋的目的是为了“外化”而保持“内不化”。
对第6个问题词序能否掉换的回答:
生13:逻辑上看应该不能互换。
师:这代表我们走近庄子的一种规律。你们现在有无对肃然起敬?
下一个问题:庄子认为天下污浊,但为什么他没有做官呢?他只会用文字抨击社会,但为什么不想去做点什么呢?如果去做官,不是更能体现自己的价值吗?
庄子既然对世俗不满,那么他为何不做官,通过自己的努力云改变社会的现状?他只是为了自己的自由,这是不是很自私?
讨论:你如何看待庄子的“拒绝入世”?你觉得庄子的精神对个体生命和社会文明的意义究竟在哪里?
师提问:中国历史上哪些人与庄子有渊源?
生:李白、陶渊明、苏东坡、阿Q
其中一生问:阿Q怎么会和庄子有渊源?
一女生回答,因语速过快,听不清。
师:庄子对人的影响确实很大。庄子的思想能救人,但能否济世?请思考。
好了,我们的课就要告一段落了。今天,什么是“无路可走”?在我们今天的社会,庄子又何来引导我们的精神呢?
[1]
走近庄子:《庄子:在我们无路可走的时候》阅读教学.由本站会员分享,版权归作者所有,请注明出处!
走近庄子:《庄子:在我们无路可走的时候》阅读教学.
时间:203月24日
地点:杭州二高
执教教师:楼老师借班上课
一、导入 新课
1、课题是什么?
2、我们来看看庄子是谁,对中国人有什么影响?
中国人的达观有一部分和他有关。他很穷,大部分时间靠编草席为生。但他穷得很傲,有一次他向人家借………他很怪,老婆死了,他敲盘而歌。他给我们留下了33篇散文。
今天就让我们走近庄子,了解他,思考他。通过我们的质疑、思辨,思考庄子对于个体价值、文明社会的意义何在。
二、看一段文字,读后说说庄子是个什么人,你从哪里看出。补充一句:课文就是由这段文字开始的。
幻灯片出示“曳尾涂中”一段。
庄子钓于濮水,楚王使大夫二人往先焉,曰:“愿以境内累矣!”
庄子持竿不顾,曰:“吾闻楚有神龟,死已三千岁矣,王以巾笥而藏之庙堂之上。此龟者,宁其死为留骨而贵乎?宁其生而曳尾于涂中乎?”
二大夫曰:“宁生而曳尾涂中。”
庄子曰:“往矣!吾将曳尾于涂中。”
约三分钟后,学生开始发言:
针对他是个什么样的人:
生1:这是个隐士形象
生2:他和自然融为一体
生3:他很高傲
生4:自由、自然、不拘束
从哪些词句中看出:不顾、吾将曳尾于涂中
三、作者怎样看庄子,对庄子精神作何评价
要求学生速读2-6段,划出评价语句
1、清洁的精神:可以……
师:清洁什么意思?
生5:可以抵御一切的诱惑。
师:还是什么?
生6:不同流合污。
师:这寄托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生7:对庄子的崇敬、激赏。
四、出示整理过的学生提问
(在这堂课之前,布置学生自读本文,并将发现的问题写在纸上,上交。教师根据学生问题整理出最有价值的几类问题,在课堂上呈现出来。)
・第1段“他总在一些地方吓着我们……落崖惊风”怎么理解这句话,特别是“吓”字?(余均、杨瑜)
・作者为什么把庄子比作“一棵孤独地在深夜里看守心灵月亮的树”?(陈春梅、马郑列)
・在黑夜里昧昧昏睡,“月亮为什么没有丢失”?
・“他好像在和这个世界比试谁更无赖……”作者为什么用一连串否定的表贬斥的词语?
・庄子为什么不做官?为何能对做官之事如此释然?
・对这种充满血泪的怪诞与孤傲,我们怎能不悚然面对,肃然起敬,油然生爱?后三个词的顺序能否掉换?
师:我们发现这些问题多集中在第4、8段和最后一段。现在我们分组讨论这些问题。
生8:庄子的思想在当时比较叛逆,不合常理,所以“吓”着人们。(结果呢?)给人带来清新的感觉。
庄子的思想与当时社会比较矛盾。当时社会重权势,而庄子不愿同流合污。而当人们仔细思考他的`意见时,发现他是正确的。
齐读:朝暾夕月,落崖惊风。……
师:我们今天来读读庄子,会给我们展现一个广阔的境界,柳暗花明。
师:齐读第四段,来体会一下句子的含义。
生9:叛逆者。
生10:战国时期,月亮是庄子心中的道德象征。
师:一个“槁项黄首或”的老头子,怎么会妩媚呢?
生11:精神妩媚。人们一直以来都认为权力是很好的东西,但他只喜欢自由。
师:普天之下,能这样做的人有多少?所以“孤独”。
生12(接着):“妩媚”是不被认同的美,不被常人理解,这种信念已不再被很我人坚守。
师:听这位同学的发言,可以用一句古诗来概括她的话。吟诵《江雪》。
师:庄子的行为都是跟当时的情、理、逻辑相违背的。所以他好像在和这个世界比试谁更无理,谁更无情,谁更无聊,谁更无所顾忌,谁更无所关爱。
齐读最后一段。
庄子怎么会出现眼冷心热?庄子眼前的客观世界是怎样的?黑暗、残忍决定了他的精神世界是怎样的?偏激、反叛、哲学困境。于是就出现了“眼冷心热”。“眼冷”是出世的,“心热”是入世的。他的处世态度是反叛的。但仅仅读出“反叛”,还不是真正读懂庄子。
与之“周旋”什么意思?周旋的目的是为了“外化”而保持“内不化”。
对第6个问题词序能否掉换的回答:
生13:逻辑上看应该不能互换。
师:这代表我们走近庄子的一种规律。你们现在有无对肃然起敬?
下一个问题:庄子认为天下污浊,但为什么他没有做官呢?他只会用文字抨击社会,但为什么不想去做点什么呢?如果去做官,不是更能体现自己的价值吗?
庄子既然对世俗不满,那么他为何不做官,通过自己的努力云改变社会的现状?他只是为了自己的自由,这是不是很自私?
讨论:你如何看待庄子的“拒绝入世”?你觉得庄子的精神对个体生命和社会文明的意义究竟在哪里?
师提问:中国历史上哪些人与庄子有渊源?
生:李白、
《庄子:在我们无路可走的时候》教学设计
设计者:金老师
一、知识点类型分析
能够通过品味作者的语言理解其深刻的思想。
这一知识点是使学生学会如何理解,属于程序性知识中的策略性知识。
二、教学设计
文章思路:读庄子的特殊感受??赞庄子的清洁精神??析庄子的哲学困境
教学思路:
(一)由题目导入
1、当人们无路可走的时候,人们会有什么选择呢?请大家说说。
学生1:投江,如屈原。
学生2:归隐,如陶潜。
学生3:冒险,如拿破仑,项羽。
老师:这所谓的无路与有路是针对这个人本人而言的。
2、那么在我们无路可走的时候,庄子告诉我们什么?请谈谈你初读后的感受。
学生1:有隐士风度。
学生2:不屈从权势。
学生3:自由地活着。
(二)理解作者怎样赞庄子的“清洁精神”
1、这篇哲学随笔中支持作者观点的具体材料只有一个,你们能找到吗?
学生1:有,是“庄子钓鱼的故事”。
学生2:是“乌龟的故事”。
2、那么先请一同学给我们讲讲这个故事。
学生:略。
老师提醒学生注意词语:累、顾、曳。
3、如果现在我们给这个故事一个题目,哪个比较好?
学生:“乌龟的选择”比较好。
4、作者紧接着对这个故事进行了解读,大家读一读第3、5、7段,看看作者是怎样评价庄子的做法的?请把相关句子划出来,再在旁边写下自己的感受。
教师巡视,指导。
先请同桌相互交流,看看同桌划出的和自己是不是一样。
请同学发言,也可以同桌推荐。
学生1:“他那么不经意地推掉了在俗人看来千载难逢的发达机遇。他把这看成了无聊的打扰。”这句话,我认为“不经意”说明他一点不在乎,是一种条件反射,本能的反应。他老早已经想清楚了,对人生的真谛已经彻悟了。
学生2:他是在极度贫困的条件下做出这种选择的。这可以从这句话里看出来:他可能真的需要一条鱼来充实他的辘辘饥肠。所以我很佩服他。
学生3:“庄周们一定能掂出各级官僚们“威福”的分量,而大小官僚们永远不可能理解庄周们的“闲福”对真正人生的意义。”这里“威福”和“闲福”进行了对比,说明官僚们不理解庄子的精神境界,所以他们根本不会像庄子那样享受“闲福”的;“闲福”也反映了庄子是以享受的态度来面对他选择的人生的。刚才同学说了,他在条件很恶劣的情况下选择的,他却以享受的态度面对,说明他享受到的不是物质,而是心灵的宁静和精神的快乐。
学生4:这说明庄子拥有别人没有的“超凡绝俗的大智慧”,这种精神是“清洁的精神”。说“清洁”,也就是很干净,很高洁。他拒绝了权势的诱惑,洁身自好,追求的是精神的自由和人格的独立。
学生5:把庄子比做“一棵孤独地在深夜看守心灵月亮的树”,很美。说他是树,是因为高大,独立。说心灵是月亮,月亮皎洁,说明灵魂高洁,说明精神世界纯洁。庄子看守这这样的精神世界,说明他孤独地坚持守住这样一片天地。
学生6:作者对庄子评价很高,他说这是“不可企及的妩媚”,也就是根本无法超越的审美的世界。
5、无论环境多么险恶,命运多么悲苦,庄子都坚持在自由的精神生活与权力之中,追求精神的自由和人格的独立,看守着纯净的心灵,作者把这种精神称做“清洁精神”。这种精神对于我们来说有什么意义呢?
学生:当我们大都在黑夜里昧昧昏睡时,月亮为什么没有丢失?就是因为有了这样一两棵在清风夜唳的夜中独自看守月亮的树。
老师:为什么我们在黑夜里昧昧昏睡时,不会迷失自我?那是因为有几位像庄子那样的哲学大师,他们的智慧、人格的光芒,一直穿透时空在我们的心目中闪耀。这是对庄子精神的高度赞美。
(三)探究作者怎样分析庄子精神世界的实质
1、庄子为什么做出这样的选择?请大家从下文两段里找找原因。
学生1:对人类的怜悯。
学生2:作者把它放在特定的'历史背景之下来考察,那是跟他生存的时代有关系的。
2、让我们来看看庄子所处的时代。读第10段。找出反映时代的词。、
学生:荒唐与罪恶,诸侯们的剑锋残忍到极致,世界黑暗到了极致,天下污浊,无赖,无理,无情,无聊,无所顾忌,无所关爱,无正义,无逻辑,无方向,无心肝……
3、庄子面对的人世,是“诸侯们的剑锋残忍到极致”,“世界黑暗到了极致”,这样的世界,并不是所有的人都能看清的,但是庄子能看到人民的灾难,战争的残酷,那是因为什么原因?
学生1:因为庄子在冷眼旁观。
学生2:因为庄子同情百姓的疾苦,庄子对人类有着怜悯。
老师:请大家一起来读一读第9段以及胡文英的评论。说说你们的理解。
学生:庄子的表面看起来是“无情而坚强”,“眼极冷”的,那时因为他内心“最多情”,“心肠极热”。
老师:庄子内心对人为什么活着,该怎样活着,有自己的哲学思考,有着理想和期待,可是残酷的现实不允许人像个人那样活着,所以庄子只能以拒绝入世来拒绝“污浊”。通过对心灵世界与现实世界的对比,我们可以悟到庄子对社会的批判、对世
[4] [5]
中学语文
汪南松
一、课文悟读
我对庄子缺乏研究,只知他和盂轲同时代且声望不相上下,二人所著在先秦时期均属显学。庄子地位发生变化,大概是在董仲舒“罢黜百家”的主张实行以后。光阴似水,一泻两千多年,庄子走红运、被尊崇(“被利用”?)的日子当然有,但在个人印象中,背黑锅、受批判的时候似乎更多,尤其是近代国门大开之后,革命的先进的外来学术思想更新着国人观念,一顶又一顶的“帽子”争先恐后地飞过来扣到这位“槁项黄馘”的哲人头上,什么虚无主义、遁世主义、悲观主义、不可知主义、神秘主义、极端自由主义,什么开历史倒车、否定真理的客观标准、宣扬宿命论等等。其中虽有学者战战兢兢、颠来倒去指出庄子哲学中某一点某一面“包含着一定的积极因素”,但“消极因素”既已汇成“大海”,说“大海”里有“针”,其本意显然不是为了让人去“捞”。诚然,对于庄子的文笔,都持“肯定”的观点,没有哪位“大批判专家”站出来说三道四,但内容错误、思想反动的作品,越是艺术性高就越有毒害作用,就越要反对,谁又敢“饮鸠止渴”,放胆去读那些“反映没落奴隶主贵族意识的光怪陆离的散文”呢?中学生也读《庄子》,不过那是“洁本”――《庖丁解牛》《望洋兴叹》等,而且要先“打预防针”,将作者的消极面和危害性讲明讲够,千万不能让幼稚的青少年因喜爱作品简洁、生动的语言而对作者产生“盲目崇拜”。想到这些,我不禁自问:为什么把庄子弄成这样?如此对待庄子,是庄子的不幸,还是我们自己的不幸?……
当然,今天的情况不同了,许多不愉快的东西,有的已成过去,有的即将消逝,庄子和庄子哲学的本来面目正在世人面前清晰地显现。我认为,在这一过程中,思想史研究专家的辛劳业绩不容低估,但真正为庄子和庄子哲学提供确凿证据、使世人幡然省悟的则是现实的发展、历史的运行。发端于20世纪初的新一轮工业革命,给人们带来高度的物质享受,也给人们造成心灵的空虚,使人在精神上陷入难以摆脱的烦恼与困扰。于是,以领导科技新潮流自居的西方人开始把目光转向东方哲学,解读《庄子》成了他们的热门功课。在我国,建设成就举世瞩目,但权钱交易、物欲横流、人格扭曲、道德沦丧等社会弊端同样让有识之士忧心如焚。我们深知,庄子不是神,庄子哲学并非灵丹妙药,但庄子精神给了我们深刻的启迪,让我们开始反省生命何以如此陷溺,理想的人生之路到底该怎么走。“千淘万漉虽辛苦,吹尽狂沙始到金。”我坚信:只要我们正视现实的教训,不忘对历史所作的承诺,真心实意地想从庄子思想宝库里觅取为我所用的精神资源,而不是把今天的.重读庄子当作“与世界接轨”的一种表示,我们就会摆脱目前的窘境,就会沐浴着新世纪的和风丽日,逐渐使自己的生命清新澄澈,把我们的精神家园重新构建起来。
二、亮点探究
1.课后练习三指出“本文是对《庄子》的一种解读”,而课题则是《庄子:在我们无路可走的时候》,似乎“文不对题”。这是作者的一时疏失,还是有意留出空白,让读者运用心智进行必要的填充?
探究学习:说是“解读”,的确不假。作者采用点面结合的手法,对庄子著作中彻底的反世俗倾向及其“外化内不化”的特征做了简明的概括,对庄子鄙弃权势利禄、追求个性自由、坚持生命?
cici
一、学习目标
1. 积累文中词语,掌握并熟练运用成语。
2. 深入研究关键语句,整体把握文章的基本观点。
3. 体会优美的语言。
二、整体把握
思路:
1.阅读《庄子》的感受
2.解读《秋水》中的故事
3.用庄子的心灵和历史背景解释《庄子》
归纳整合
(一)研读首段:
1.作者认为庄子的意象是怎样的?
2.作者认为庄子的作品有着怎样的意蕴?
3.具体而言,作者读庄子作品有着怎样的'感受?
4.作者以为庄子有着怎样的聪明才智?
(二)研读2~7段:
1.译读文段:
庄子钓于濮水。楚王使大夫二人往先焉,曰:“愿以境内累矣!”庄子持竿不顾,曰:“吾闻楚有神龟,死已千岁矣。王中笥而藏之庙堂之上。此龟者,宁其死为留骨而贵乎?宁其生而曳尾于涂中乎?”二大夫曰:“宁生而曳尾涂中。”庄子曰:“往矣,吾将曳尾于涂中。”
2.庄子拿乌龟的选择来打比方,说明他鄙弃的是什么?追求的是什么?
3.作者所说的“清洁的精神”的含义是什么?
4.“当我们大都在黑夜里昧昧昏睡时,月亮为什么没有丢失?就是因为有了这样一两棵在清风夜唳的夜中独自看守月亮的树。”其中“月亮”比喻什么?你对这句话如何理解?
(三)研读8~10段:
1.怎样理解胡文英一段话中的“是非不管”与“终不下手”?
2.怎样理解作者对庄子怪诞的解释?
三、探究质疑
1.作者何以将题目命名为“庄子:在我们无路可走的时候”?
2.作者引述庄子拒聘的故事,从中穿插进不少内容。这里化简为繁,是行文不当,还是繁得其宜?
3.庄子用“乌龟的选择”设喻,向楚大夫表示“吾将曳尾于涂中”,课文作者称赞这是“清洁的精神”。对此有人说,这里反映了庄子的精神和他的“行为”之间存在着巨大的“反差”,是不是有点“圆滑主义”?到底该怎样理解?
4.揣摩下列句子,回答句后问题。
(1)读庄子,我们也往往被庄子拨弄得手足无措……他总在一些地方吓着我们…… “拨弄”“吓”都表示读庄的感受,二者能否互换?为什么?
(2)同时,他永远有着我们不懂的地方,山重水复,柳暗花明;永远有着我们不曾涉及的境界,仰之弥高,钻之弥坚。 “山重水复,柳暗花明”和“仰之弥高,钻之弥坚”都是用的现成词语,取义有变化的是前者还是后者?有什么变化?
(3)“造化钟神秀”,造化把何等样的神秀聚集在这个“槁项黄馘”的哲人身上啊!
这一句里有两个明引,是一个不能少,还是可以去其一或同时去掉?
(4)对这种充满血泪的怪诞与孤傲,我们怎能不悚然面对,肃然起敬,油然生爱?
“悚然面对”“肃然起敬”“油然生爱”三个短语的顺序能否变动?为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