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编码 教学教案设计(青岛版四年级上册)

篇1:数字编码 教学教案设计(青岛版四年级上册)

博平镇联合校-第一学期教学设计

学科: 数学 年级: 四年级 主备人: 马秀秀

课题 数字编码 课型 新授

教材内容解读

《数字编码》是四年级上学期数学“相关链接”的内容,属于数学“实践与综合应用”的知识范畴,此类知识作为新课标规定的四大学习领域之一,是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及体现对知识的综合运用为主要目的的一类新型课程,旨在给学生搭建进行实践性、探索性和研究性活动的课程渠道。

教学目标 1.掌握编码的特点,学会运用数字进行简单的编码。2.通过生活中的事例,初步体会数字编码在解决实际问题中应用的广泛性。3.在学生经历“观察、比较、猜想、验证”这个完整的数学思辨过程中初步探究出“编码”这一数学思想方法的基本特点,初步培养学生的抽象和概括能力。

重点难点

掌握数字编码的基本特点,学会运用数字进行简单的编码

在于学生如何逐步体会数字编码思想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的广泛应用。

学法指导 引导观察、合作交流。

活动程序与教师提示 活动内容

活动一

出示图片

师:同学们,认真想一想有1800名同学进行参赛,我们怎样给每一位学生编一个参赛号码呢?

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学习如何编码?

活动二

师:观察这张身份证,这个身份证号码是用什么组成的?下面 ,我们一起来揭开身份证号码之谜。

师:请大家收集自己的身份证号码,小组合作,比较一下,你发现了什么?

请学生代表上台汇报。

生1:我们的身份证号的前6位都一样的。

生2:中间几位和我的年月日一样的。

师:在学生汇报的基础上再适当补充,介绍身份证号码蕴含的其他信息和含义。以老师的身份证号码为例板书。

师:这么几个简简单单的数字就可以反映出一个人这么多的信息!

师:生活中有哪些地方用到今天所学的编码?

生1:车牌号码。

生2:商品二微码。

通过图片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以及参与课堂的积极性。

给学生设置悬念,有利于调动学生的情绪。

小组自主活动,汇报、交流。

老师补充,身份证的倒数第二位来表示性别,双数表示女性,单数表示男性。

第7-14位表示持身份证的主人的出生年月日。

知道编码的优越性。

博平镇联合校2016-20第一学期教学设计

活动程序与教师提示 活动内容

生3:邮政编码。

师:重点讲解邮政编码。

最后师生总结归纳:数不仅可以用来表示数量和顺序,还可以用来编码。

活动三:巩固练习

1、身份证号码的倒数第二位的数字是用来表示( ),单数表示( ),双数表示( )。

2、聊城市的车牌号前两位是( )。

3、老师有一个身份证号码(422424197709090627),你能知道老师的那些个人信息吗?

活动四

师: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师生共同总结归纳:数字不仅可以用来表示数量和顺序,还可以用来编码。

通过巩固练习,使学生通过探索、发现、讨论、实践、交流进一步获得读法。从而达到扎实、印象深刻。

学生独立完成。

学生回顾、交流学习收获。

达标测评:

一、判断题

1、第二代身份证号码由15位数组成。( )

2、小明和小华是孪生兄弟,他们的身份证号码一定相同。( )

二、填空题

刘明是四年级二班学号为36的女同学那么编号为42362;孙华是二年级四班学号为8的男同学,编号为24081.那么编号是33072的学生是( )年级( )班( )号( )同学。赵欣是这个学校四年级一班学号为5的男同学,编号是( )。

板书设计:

编码

邮政编码 身份证号码 车牌号 条形码

教学反思

亮点: 不足:

改进措施

篇2:青岛版语文四年级上册教案设计

青岛版语文四年级上册教案设计1

教学目标:

1、认识文中6个生字,初步了解如何利用象声词使表达更具体生动。

2、了解孙悟空三借芭蕉扇的经过,体会孙悟空这个人物形象,复述课文。

3、品读原著,感受经典的魅力。

教学重点:

了解孙悟空三借芭蕉扇的经过,感受孙悟空的足智多谋、英勇善战,复述课文。

教学难点:

品读原著,感受经典的魅力。

教学过程:

课前激趣:

师:在上课之前,我们先轻松一下。播放音乐《猴哥》

师:刚刚播放的音乐赞扬的是谁?生回答:孙悟空。

提问:说说你对他的印象。生回答:……

师:孙悟空有很多经典的动作和语言,谁能来表演他的动作或语言。

生表演孙悟空的动作和语言

(设计意图:课前通过看视频,听猴哥的音乐,能让学生轻轻松松进入课堂,并拉近教师和学生之间的距离。学生表演孙悟空的经典动作和语言一是为了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二是看学生对孙悟空了解多少,三是为了解孙悟空这人物的性格特点和复述课文做铺垫。)

一、课题质疑

1、今天我们学习一个关于孙悟空的故事《三借芭蕉扇》,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2、提问:读了课题你有什么疑问?

3、学生质疑

4、教师相机板书:怎样借?结果怎样?

(设计意图:爱因斯坦说过: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学生看到课题质疑,一是看学生通过课题读出了什么信息,有什么不懂之处,二是学生提出问题让课堂学习有了方向性,三是让学生学会学习。学生只有能提出问题,才会想办法去解决问题。在这一过程中,学生的思维得到了发展,视野也会变得越来越开阔。在本课的教学中,我将鼓励学生大胆提出问题,踊跃发表自己的见解。)

二、检查预习

1、三借芭蕉扇,扇还有一个读音。

指名读:铁扇公主举起芭蕉扇,朝孙悟空一扇,扇起一阵狂风,把孙悟空刮到天上去了。

2、提问:读完后,你发现了什么?

3、生回答:扇字做名词读扇shan,做动作时读扇shan。

4、师:这篇课文很有趣,语言很有特色,比如课文里很多地方都用了拟声词。

课件出示:前面有一座大山,燃着大火。

前面有一座大山,呼呼地燃着大火。

师读第一句,生读第二句。

提问:读后你感受到了什么?(火很大,句子更生动形象。)

出示另外两句带拟声词的句子,指名读。

B、铁扇公主没留神,咕噜咕噜把孙悟空也喝到肚子里去了。(吞的声音)

C、天空起了乌云,沙沙地下起雨来,好凉快哟(轻轻地读)

5、你会用拟声词说话吗?

6、学生用拟声词造句

(设计意图:扇字的读音检查是让学生知道扇的两种不同的读音,在作动词时读第四声,在作名词时读第一声。而且扇字在课文里出现了很多次,检查能让学生把字音读准确。拟声词的检查能让学生初步了解如何利用象声词使表达更具体。这样的设计让孩子们把拟声词装在心里,灵动起来,培养他们对拟声词的敏感度和会自如地使用。)

三、整体感知、理清脉络

师:扇的读音清楚了,拟声词的作用明白了,现在就带着刚才提出的问题快速地浏览课文并完成桌上的学习单。要求用最简洁的语言填写。

青岛版语文四年级上册教案设计2

教学目的:

一.能正确、流利、有情感地诵读课文,分段落复述课文。

二.通过熟读课文,认识孙悟空3借芭蕉扇的经由,学习孙悟空不怕难题、勇于斗争的精神,感受名著魅力。

三、通过学习文本,引诱学生主动想象,主动思索,主动浏览。

教学准备:

熟读课文、课件

教学进程:

1、导入:

一、前人很喜欢用“3”字,譬如李白就曾写过“飞流直下三千尺”的诗句,中国传统小说也常常用“3”字来编写故事,譬如《水浒传》有“三打祝家庄”,“3碗无非岗”;《三国演义》有“三顾茅庐”;《隋唐演义》中有陈咬金“3斧子定瓦岗”;《西游记》中有“3打白骨精”,还有咱们今日要学习的“3 借芭蕉扇”。

二、出示、读课题:3借芭蕉扇

(读课题明白:①通过“3”感受到借芭蕉扇的不易。②首要讲了孙悟空3借芭蕉扇,扇灭了大火。③课题的关键词是“借”④描红“芭蕉”。

小结:标题是文章的1扇窗户,透过窗户,当真察看,细细揣摩,咱们常常有新的发现。)

2、总体掌控:

3借芭蕉扇,孙悟空每一次想了甚么设施借,效果呢?请同砚们当真地读一读课文,说一说。

(1借,逼,铁扇公主给假扇;2借,骗,牛魔王骗回芭蕉扇;3借,打,铁扇公主献扇)

[申明:门生要与文本进行有用对话,首选得总体掌控文本,进行根本的概括。]

3、精读:

一、在三次借扇中,你对孙悟空的哪次借扇最写意?请当真地读一读,并能说说你写意的理由。

二、交换:

第三次:

写意的理由:借到了芭蕉扇;擅长(合作)借助外部气力:“叫来猪八戒,又请来众神”;勇敢善战:“恶战”;

不满意:武力征服,如攻打伊拉克。铁扇公主是无可奈何的献,而非毫不勉强地献。

练习:

(一)具体描写:众神围得水泄不通、恶战。

(二)指出夸大的适当应用,有利于宣染氛围,把故事写生动。

(三)通过“叫”与“请”的对比感受用词的准确性。

(四)创造性地复述故事。

第一次:(若无生答,便请门生匡助教师答)

写意的理由:机灵:第二天;钻到肚子里;“3扇”

不满意:粗心粗糙:拿了扇子“满心欢乐”,却不辨真伪。

练习:

(一)想象孙悟空入铁扇公主肚的情形。设施:平生读,余生闭目想画面,说画面。

(二)复述。

第二次:

写意的理由:机灵:伪装牛魔王欺骗芭蕉扇,设施奇妙。

不满意:粗心粗糙:拿了扇子因为性急,只知道了使扇子变大的口诀,却不问若何使它变小;识假八戒。这也是他借扇失败的首要缘故。

练习:

(一)通过对话诵读,领会角色差别,情况差别,语气也差别。

法子:先逐句进行。给门生准备的时候:再总体。

4、总结:

一、通过3借,饱满了人物形象,终究扇灭了火焰山,继续西行。

(齐读八、九自然段)

二、你想对孙悟空说些甚么?

三、你还晓得哪些《西游记》的故事。

四、恰是因为孙悟空的机灵大胆,唐僧师徒才得以战胜九九八十一难,修得正果。(播放《敢问路在何方》)

5、尾声:

本节课的收场其实不代表着咱们思惟的停滞,读到这儿爱思索的同砚确定又有了很多新的题目,课后无妨写在书上,我们下节课再来商讨。教师这儿也想到两个题目:本文真的就是实实在在的三借吗?“3”于此处还有特其它含意吗?

“芭蕉扇”真的是“借”来的吗?借用在标题中妥贴吗?有更好的标题吗?

青岛版语文四年级上册教案设计3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悟、品评课文语言。

2、领会课文写法,认识夸张的手法,感受课文借助动作、神情、语言来刻画孙悟空形象的方法,学习选择材料。

3、感受孙悟空神通广大以及敢于斗争、足智多谋等性格特点,培养学生阅读我国古典名著的兴趣。

教学重点: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悟、品评课文语言。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三借芭蕉扇这个故事中写到了哪几个人物?最主要的人物是谁?

2、过渡:今天,我说是来和大家一起上课的,实际上,我是想请各位同学帮我一个忙的。还要感谢你们的老师给了我一个请各位同学帮忙的机会。事情是这样的,我们知道,课文是根据原著改写的,我觉得有些地方写得不是特别好,课前我对课文的6处句段进行了修改,重写了一篇课文,我对自己改写的课文很满意,我甚至还想请这本书的主编把课文换成我改写的课文。同学们想不想看看我写的课文?

二、品读课文

在把我改写的课文寄给教材主编之前,我想先征求一下各位同学的意见。因为课文是给大家读的,所以各位同学的意见非常重要。接下来,就请同学们帮我比较一下,究竟是课文好,还是我改写的课文好。

1、自主品读,要求

先读读改写的课文,再读读课文,找出改写的课文和课文6处不同的地方,在改写的课文中画出来,想想:是老师改写的课文写得好,还是课文写得好?大家可以自由发表见解,只要能说出理由就行。你想到的可能就是的答案。

2、互动品读

引导学生抓住课文中的关键句段品读。

品读目标:

(1)感受课文“夸张”的手法。

(2)感受课文是如何通过动作、语言、神情等具体表现主要人物孙悟空的性格特点的。

(3)感受、理解、欣赏、评价

设想重点品读句段:第一自然段描写火焰山的句子,孙悟空借扇被扇出五万多里的句子,钻到铁扇公主肚里借到假扇的句子,越扇火越大的句子,变成牛魔王骗到真扇的句子,大战牛魔王的句子

随机品读要点预设:

(1)这山有八百里火焰,四周寸草不生。若要翻过此山,就是铜脑袋、铁身躯,也要化成汁水。

点拨要点:我写得不是简洁明了吗?这句话好在什么地方?点出夸张的手法,想象:假如你就站在火焰山的旁边,你会有什么样的感受?

(2)铁扇公主不但不借,反而取出扇子一扇,把悟空扇出五万多里。

点拨要点:“无影无踪”是一个成语,有什么不好的?

夸张,让我们有什么样的感受?我们比一比,我读我改写的句子,你们读课文,如果你们读得效果确实比我改写的句子好,我就接受你们的评价。

(3)悟空在里面脚蹬头撞,铁扇公主痛得满地打滚,大喊饶命,忙将芭蕉扇给了孙悟空。

点拨要点:你认为这句话中哪几个词用的?好在哪里?听同学们这么一说,我仿佛看到了很多,也听到了很多,你仿佛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从大家的交流和朗读中我感受到了孙悟空的性格特点?谁能猜到我感受到的孙悟空是怎样的人?

(4)他尽力一扇,谁知火焰竟然烘烘腾起;再一扇,火更大了;又一扇,那火足有千丈之高。

点拨要点:火苗比人高,不也能说明火很大吗?一扇比一扇大,怎样读?这样的情况有没有想到?哪个词?没有想到一扇比一扇大,怎样读?

(5)说到孙悟空借扇一事,假牛魔王故意捶胸道:“可惜,可惜,怎么就把那宝贝给了猢狲?”铁扇公主笑道:“大王息怒,给他的是假扇。”假牛魔王道: “真扇子你藏在哪儿了?仔细看管好,那猢狲变化多端,小心他再骗了去。”铁扇公主说:“大王放心。”说着将真扇从口中吐出,只有一片杏叶儿大小。悟空大喜过望,连忙抓在手中,问道:“这般小小之物,为何能扇灭八百里火焰?”铁扇公主道:“大王,你离家两年,怎么连自家的宝贝也忘了?只要念一声口诀,这扇就能长到一丈二尺长短。”悟空记在心上,将扇儿噙在口里,把脸一抹,现了本像,径自出了芭蕉洞。铁扇公主气得一下子跌倒在地。

点拨要点:你觉得这段话好在哪里?

孙悟空装牛魔王装得像不像?从哪儿体会出来的?学做捶胸动作,练读孙悟空的第一句话;想象说孙悟空第二句话的动作、神情;体会第三句话中悟空的细中还有粗。分角色读孙悟空和铁扇公主的对话。朗读体会最后悟空和铁扇公主动作行为中的得意和气绝的心情。(读到最后的句子“悟空记在心上……径自出了芭蕉洞”我好像看到了孙悟空脸上的一种表情,也感受到了他的心情,是什么表情和心情?)我觉得这段话也能让我们感受到孙悟空的一些性格特点,你们能感受出来吗?

(6)孙悟空大怒,叫来猪八戒,又请来众神,把一座翠云山围得水泄不通。孙悟空和牛魔王展开了一场恶战,直杀得岭动山摇,天昏地暗。牛魔王抵挡不过,大败而逃。铁扇公主连忙把真芭蕉扇献了出来。

点拨要点:你觉得这段话好在哪里?战斗如何?用什么词来形容?文中哪几个词能体现出来?夸张,练读“水泄不通、岭动山摇、天昏地暗”表现“恶战”

孙悟空带着怎样的心情与牛魔王恶战的?怒读。孙悟空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3、拓展品读

承认课文比改写的课文好,并质疑:难道课文就达到最的程度了吗?提出要求:快速浏览课文,想想课文还有哪些地方还可以展开想象,写得更具体些、生动些?

交流点拨要点:

引导学生学会选材:与主要人物有关的内容,能表现他性格特点或精神品质的内容可以再展开想象,具体描写,其他则不必再详写了。

粗心:不知道变小的法子,扇子又被牛魔王骗去

守信用:把扇子还给铁扇公主

点拨:课文主要表现孙悟空神通广大、足智多谋、敢于斗争、疾恶如仇的性格特点,所以对孙悟空的粗心、守信用等没有展开具体去写,说明课文在选材上处理的还是很好的。

三、布置作业

在大家的真诚帮助下,我知道我改写的课文没有原来的课文好,但是我一点儿不难过,反而十分开心,因为我发现(认识)了有这么多的语文能力很高的学生。所以,我也十分相信,各位同学一定能改写出比我好的文章来。

课后,请同学们以孙悟空为主要人物,重新改编《三借芭蕉扇》的故事,或者读读原著,改编一个其他的故事,再请老师给一节课的时间,交流自己创编的故事,比一比,看谁改编的故事最精彩。有时间就写下来,没时间能说出来就可以了。

青岛版语文四年级上册教案设计

篇3:近似数 教学教案设计(青岛版四年级上册)

博平镇联合校-第一学期教学设计

学科: 数学 年级: 四年级 主备人: 李鹏江

课题近似数 课型 新授

教材内容解读

教材呈现的胡夫金字塔的石块数,太平洋的面积,马里亚纳海沟的深度,意在让学生通过观察上面的数据,发现问题,从而引出近似数相关知识的学习。然后从学生日常生活入手认识近似数以及近似数在生活中的应用。密切数学与的生活联系。

教学目标 1、理解近似数的意义。

2、会用四舍五入法求一个数的近似数。

3、发现生活中的数学,体会数学的魅力。

重点

难点 用四舍五入法求一个数的近似数

用四舍五入法求一个数的近似数

学法指导 引领解疑 合作探究 观察实践

活动程序与教师提示 活动内容

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请同学们默读课本15页二幅有关“世界之最”的资料,找出每个数据的前面一个相同的字圈出来,想一想是什么意思?

二、探索尝试,解释交流

1、理解近似数的意义

“约”字它这里表示什么意思?

对比下面这两句话理解“约”的意思。

我校有学生1300名

我校有学生约1300名

你能用这种表达方式描述生活中数据吗?

2、四舍五入法求近似数

师:近似数就是和准确数差不多的数,怎样才算“差不多”?如何求一个数的近似数呢?

(1)11030大约是多少万?

在数学中,我们用“=”表示准确数,近似数则是用≈来表示。11030≈10000=1万为什么前面是≈,而后面则是=呢?

(2)11030≈1万,12030呢?说说你的看法?主要看哪一位?178680000大约是几亿?观察一下同学们用的方法有什么规律吗?

(3)请同学们用刚才的方法试一试完

成小电脑提出的问题,独立完成后交流。

师小结:小于5的,把它和右面的数舍 学生看书观察15页二幅图读相关内容,思考问题。交流带上“约”字后是什么意思?

引导学生观察对比两句话理解“约”字的意思

同桌互动,找生活中的近似数

小结:生活中一些事物的数量,有时不需要准确,的表示出来,或无法准确地表示出来,我们就用一个差不多的数来表示,这个数在数学上我们就叫它近似数。

引导学生体会11030比一万多,比两万少的多,所以11030接近一万。

1、完成自主练习1,

口算比赛,看谁做得又对又快。

完成后,让学生把每一组的两个算式进行对比,找找其中的规律,加深对口算方法的理解。

博平镇联合校2016-20第一学期教学设计

活动程序与教师提示 活动内容

去,全改写成0,在数学上,我们叫做“四舍”。而等于或大于5的,向它的前一位进1后,再把它和右面的数舍去,全改写成0,这种方法我们叫做“五入”。这两种方法合起来,就是求一个数近似数的一种很重要的方法--“四舍五入”法。(小黑板出示)

(4)讨论:求一个数的近似数与数的改写相比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

三、全课小结: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2、完成自主练习二

独立做集体订正。让学生交流自己的想法,明白有不同的方法后,再选择方法自行解决。

3、自主练习第三题

学生独立解答后,集体订正。

看谁做得又对又快

学生独立完成后,交流算理。

对于表现好的给予表扬。

达标测评:

一、填一填

1、省略794980万位后面的尾数约是( )。

2、55020 ≈( )万。

3、98243700读作( ),这个数约是( )万, 约是( )亿。

4、三百四十二万七千写作( ),省略万位后面的尾数约是( )。

5、28□540 ≈ 29万,方框中最小能填( )。

二、读一读,按要求写出下列各数的近似数。

1、天坛的总面积达2768000平方米。(四舍五入到万位)

2、,上海常住人口为17524700人。(四舍五入到万位)

3、地球到太阳的平均距离是149600000千米。(四舍五入到亿位)

4、我国的粮食产量为450667470吨。(四舍五入到亿位)

板书设计:近似数

近似数的意义: “四舍五入法”的意义:

近似数的求法:

11030 ≈ 万 四舍五入到万位要看千位上的数是否满5……。

178680000≈ 亿 四舍五入到亿位要看千万位上的数是否满5……。

教学反思

亮点: 不足:

改进措施:

篇4:直线、射线和角 教学教案设计(青岛版四年级上册)

博平镇联合校2016-学年第一学期教学设计

学科: 数学 年级: 四年级 主备人: 姚鑫

课题 直线、射线和角 课型 新授

教材内容解读

本信息窗主要通过生活实例认识射线和直线,知道直线、射线和线段的联系与区别。认识角,知道角的表示方法及各部分的名称。在观察操作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抽象概括能力,发展符号感及空间观念。

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情境,认识射线和直线,知道直线、射线和线段的联系与区别。2、认识角,知道角的表示方法及各部分的名称。3、在观察操作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抽象概括能力,发展符号感及空间观念。

重点难点

重点:直线、射线和角的认识。

难点:直线、射线和线段的联系与区别

学法指导 引导探究、自主探索、合作交流。

活动程序与教师提示 活动内容

活动一

我们之前学过线段,同学们还记得线段有什么特点吗?

活动二

师:你们知道这些照片中的场景在哪里吗?师:车灯射出的光线有什么特点?

总结:车灯射出的光线可以看作射线。

活动三 认识射线、直线

把线段的一端无限延长,就得到一条射线。

师:同学们探究一下,射线有什么特点?

把线段的两端无限延长,就得到一条直线。

师:同学们探究一下,直线有什么特点?

直线、线段和射线的区别与联系:

活动四 角的认识

师:过一点画两条射线,形成的是什么图形?

师总结:从一点引出两条射线所组成的图形叫做角。

我们认识了这么多角,角应该怎样表示呢?谁有好方法?

生:线段有两个端点。

生:线段可以度量。

学生看情景图,认识汇报。

生:车灯的光线是从一点射出的。

生:这条光线射的很远很远......

小组交流,汇报交流结果。

射线只有一个端点,是无限长的。

小组交流,汇报交流结果。

直线没有端点,是无限长的。

学生交流、汇报

线段有两个端点,可以度量;

直线没有端点,可以无限延长;

射线只有一个端点,可以无限延长。

生:我这样画,形成了一个角。

博平镇联合校2016-2017学年第一学期教学设计

活动程序与教师提示 活动内容

师:角可以这样表示:从一点起,画两条射线,就组成一个角。通常用符号“∠”号表示。记作“∠1”( 或“ ∠2”等)。读作“角一

师:说说生活中还有哪些角?

活动五 达标检测

1、数一数,一共有多少条射线?有多少个角?

2、在下图中剪去一刀,使它还剩四个角,如何剪?画出示意图。 学生思考汇报。

学生举例说明。

达标测评:

1、(1)选词填空:( )可以量出长度,( )只有一个端点,从一点引出( )所组成的图形叫做角。(直线、线段、射线)

(2)从一点可以画( )条射线,( )条直线。

(3)经过任意两点可以画( )条直线。

(4)红领巾上有( )个角,数学书的封面上有( )个角。

2、如图中有条线段.

A.3 B.4 C.6

板书设计:

直线射线和角

直线 没有端点 不能度量 无限延长 角 符号“∠”

射线 一个端点 不能度量 一端可以无限延长

线段 两个端点 可以度量

教学反思

亮点: 不足:

改进措施:

篇5:角的认识 教学教案设计(青岛版四年级上册)

博平镇联合校-第一学期教学设计

学科: 数学 年级: 四 主备人: 杨广申

课题 角的认识 课型 新授

教材内容解读

本课是在学生初步认识角的基础上学习的,是今后进一步学习几何初步知识的基础。

教学目标

1、借助三角尺感知角的度数。

2、认识量角器和角的度量单位,对1°角的大小有直观的认识。

3、会用量角器量角的度数,会画指定度数的角。

4、经历从实物中抽象出角的过程,认识锐角、直角、钝角、平角和周角。

5、通过操作、交流等活动过程,知道锐角、直角、钝角、平角和周角之间的大小关系。

6、体验角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重点难点

重点:会用量角器度量角并能画出特定度数的角,掌握角的分类及各种角之间的关系。难点:画角的方法。

学法指导 动手操作 合作探究

活动程序与教师提示 活动内容

一、直观感知角的大小

师:仔细观察课件,你发现了什么?

(课件演示:铲斗臂上形成的各种角)

师:铲斗臂在工作的时候,形成的角有多大?今天我们就来研究这个问题。

(板书课题:角的度量和画法)

师:回顾我们以前学的测量知识,根据测量线段的长度,以及计量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的方法,大家猜测一下计量角的大小的方法应该是怎样的?

师:同学们的想法都很好,但是有一点,测量出来的角的大小,都不是太准确,为了测量的更准确一些,我给大家介绍一个学习用具--量角器。

一、角的测量

﹙1﹚ 认识度量单位

学生讨论并回答

生1:我用三角尺上的角来测量。发现形成的角有三个∠1那么大。

生2:我用三角板上的∠2来量,比2个∠2大一些。

生3:我用折出的∠3来量,有5个∠3那么大。

生4:我用折出的∠4来量,比2个∠4小一些。

认识1°角:(多媒体) 出示一个圆,分成360份,然后分为二个半圆,把这样的一个半圆分成180等份,每份所对的角度就是1度角,

博平镇联合校2016-20第一学期教学设计

活动程序与教师提示 活动内容

下面听小电脑博士的介绍。

板书: 10 =1度

﹙2﹚认识量角器

谈话:刚才我们已经把一个半圆分成180等份,就得到这样的一个圆形,请同学们想一想,它和那个学习用品比较像-------量角器

(1)先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已有经验说一说对量角器的认识。

(2)小结(课件演示或用教具演示)

同桌相互操练。

3、角的度量

出示120度角。那么怎样来量角的大小呢?

(1)自学尝试。

A、边自学书上第26页上半部分的内容,边自己也学着量一量。

B、量的时候想一想,你量角的步骤是怎样的?

(2)指名汇报,教师演示。

(3)提醒注意:由于量角器有两圈刻度,读刻度时,要根据测量角的方向选择合适的刻度。

4、画角

谈话:给你一个角的度数,你能画出来吗?

(1)尝试画一个40度的角

(2)小组内交流画法。

(3)总结画角的方法,课件演示。

(4)再练习画几个角。

三、角的分类和各种角之间的关系

在不同位置着色闪动。而度就是角的大小单位,通常我们用10 表示1度

(1) 学生拿出量角器仔细观察,看看有什么发现?

﹙2﹚①半圆的圆心是量角器的中心。

②内圆的数字称为内刻度线, 外圆的数字称为外刻度线。

③以右边的00 为起点,起点处的00 这条刻度线是内刻度00 的刻度线。

学生独立完成,然后小组沟通,在全班交流。

学生通过度量和讨论:

直角是90度

平角是180度 1平角=2直角

周角是360度 1周角=2平角

锐角<90度 90度<钝角<180度

活动内容

(1)量一量下面各角的度数,你有什么发现?

(2)小组讨论、交流,最后全班反馈总结。

四、全课总结

谈话: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们有何收获?

生谈发现

全班交流

达标测评:

1、火眼金睛辩对错

①三个角组成一个平角,这三个角一定都是锐角。 ( )

②把一个10度的角放大5倍打印出来,得到的角是50度。 ( )

③角的两边画出的越长,角就越大 。 ( )

2、填一填

(1) 1周角=( )直角,( )直角=1平角

(2)周角是平角的( )倍

板书设计: 角量与画角

度“°”

点重合

边重合

找刻度、定点

再画射线

画角:先画顶点;再画其中一条边;最后确定另一条边。

教学反思

亮点: 不足:

改进措施:

篇6:万以上数的写法 教学教案设计(青岛版四年级上册)

博平镇联合校2016-学年第一学期教学设计

学科: 数学 年级: 四年级 主备人: 杨广申

课题 课型 新授

教材内容解读

教材呈现的是太阳系八大行星之间的一些数据,引起学生对收集信息的途径和方法的关注,引起学生探索写出万以上数的兴趣。教师教学时要利用知识迁移让学生自主探索,对写数时遇到的问题进行有针对性的指导,自主练习中安排了形式多样的练习进行强化巩固。

教学目标 1、在已有知识基础上,掌握万以上数的写法,能正确地写万以上的数。

2、经历万以上数的写法的探究过程,运用主动迁移知识的思维习惯,归纳万以上数的写法。

3、体验探究、发现的快乐,激发学生热爱数学的情感,能自觉与同伴交流,体验合作成功的乐趣。

重点难点

1、教学写万级、亿级的数。

2、中间和末尾有0的数的写法。

活动一

请大家仔细阅读教材8页上面的资料,你能提什么问题?

活动二

同学们先在小组内说说写万以内数的体会,可以让学生感受大数在生活中的实际应用。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请同学们把自己写的数在小组内交流一下。

哪一个小组汇报你组写的数?

师生归纳总结。

师:怎样写万以上的数?你有什么好的方法与同学们交流。

一个数含有万级亿级,应从高位写起,一级级往下写。写数时遇到哪一位一个单位也没有,应在那一位上写0占位。

师:如果哪一位上没有用0占位,会发生什么情况?

活动三

1、自主练习第1题 :让学生读出计数器上表示的数。重点交流有的数位上一个计数单位也没有怎么办?

2、出示自主练习第2题

(1)九百七十 九百七十万 九百七十亿

(2)三百六十万二千 十万零五十

九十五亿零四万

学生汇报。小组合作,自主探究 学生尝试写数。

学生独立完成,然后小组沟通,全班交流。

学生主动探索 让学生试写,师巡视指导。

让学生读一读三个数,比较三个数的联系和区别,再写下来。

如有困难就按数位顺序表来写。集体订正时,说一说,每一个数是怎样写出来的,重点说说后两个数怎样用0占位的。

活动内容(3)四千零五 九千零一十万零四百 三百零三亿零三百

3、出示自主练习第3题:

读一读,写出横线上的数字。说明:不用数位顺序表试着写一写。

4、自主练习第4题:

说一说数的组成并填空

活动四 达标测评:

活动五

师: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你对自己的表现满意吗?

学生独立完成,教师巡导,注意发现学生的问题,并板演错例,学生出诊断和分析。

集体订正时,让学生说一说怎样能够写得又快又对,使学生认识到熟记数位顺序,注意检查的重要性。

在写数时,了解数的组成非常重要,先说一说每个数的组成,再根据数的组成完成填空。

通过达标测评,使学生通过探索、发现、讨论、实践、交流进一步获得读法。从而达到扎实、印象深刻。

学生回顾、交流学习收获。

达标测评:

1、写出下面各数。

一千五百万 写作( )

三十万七千二百四十三 写作( )

四千零四万五千零五十 写作( )

九千零五十万四千 写作( )

四十亿零二百零八万 写作( )

2、填空(1)一个六位数,最高位和最低位是8,百位也是8,这个数是( )

(2)一个六位数加1得一个七位数,这个六位数是( ),这个七位数是( )

(3)一个数由三个亿、三个万、三个百组成,这个数是( ),读作( )

板书设计: 万以上数的写法

千 百 十 亿 千 百 十 万 千 百 十 个

亿 亿 亿 万 万 万

位 位 位 位 位 位 位 位 位 位 位 位

1 3 9 2 0 0 0

① 从高位写起,一级一级往下写。②哪一位上一个单位也没有,就在哪一位上写0。

教学反思

亮点: 不足:

改进措施:

篇7:解决问题 教学教案设计(西师版四年级上册)

教学目标

1、通过练习,提高学生应用所学知识与方法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逐步培养学生提出问

题的意识和能力。

2、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让学生感受到数学知识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进一步体会数学的

应用价值。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学活动 设计意图 自主修改修改意见

一、引入课题:

二、指导复习

三、指导练习:

四、全课小结

五、布置作业: 老师说明本节课的复习内容和复习目的,并板书课题。

1、复习所学的数量关系 。

1)工作效率、工作时间、工作问题

2)速度、时间、路程

2、解决用两步计算的实际问题。

指导学生完成135页总复习中的第10、11题目。

指导学生完成课本第138页至第140页练习二十六中的第10、12、13、15题。

139页至140页11、14、16题。

教学反思

篇8:青岛版四年级数学上册知识点

四年级数学知识点梳理

1.直线、射线、角

直线:向两端无限延伸的线,直线无端点。

射线:能像一个方向延伸的线,射线有一个端点。

线段:不能延伸的线,线段有两个端点。

角:

具有公共端点的两条射线组成的图形叫做角。

这个公共端点叫做角的顶点,这两条射线叫做角的两条边。

2.直线、射线与线段的联系和区别

1)直线和射线都可以无限延伸,因此无法量出长短。

2)线段可以量出长度。

3)线段有两个端点,直线没有端点,射线只有一个端点。

3.角的特征

角有一个顶点,两条边

四年级上册数学练习知识点

一、填空。

1、我们学过的四边形有( )、( )、( )和( )。

2、两条直线相交成( )度时,这两条直线互相垂直。

3、平行四边形具有( )。

4、长方形相邻的两条边互相( )。相对的两条边互相( )。

5、以平行四边形的一条边为底,能作出( )条高,这些高的长度都( )。

6、在同一平面内,( )的两条直线叫做平行线。

7、( )和( )都是特殊的平行四边形。

8、等腰梯形( )一组对边平行。

9、平行四边形( )轴对称图形。

10、任意四边形的内角和都是( )度。

二、选择。

1、从平行四边形的一条边上的一点到对边可以引( )垂线。

A、一条 B、两条 C、无数条

2、两个完全一样的三角形一定可以拼成一个( )。

A、平行四边形 B、梯形 C、长方形

3、下面图形中,不是轴对称图形的是( )。

A、长方形 B、圆形 C、平行四边形 D、等腰梯形

4、长方形中有( )组对边平行。

A、1 B、2 C、4

三、判断。

1、两个梯形可以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 )

2、有四个角是直角的图形一定是长方形。( )

3、过一点可以画一条直线。( )

4、只有一组对边平行的四边形一定是梯形。( )

5、只要不相交就一定是平行线。( )

6、两条直线相交就一定是垂直。( )

四年级数学学习方法技巧

一、让活动带领学生走进数学殿堂。

兴趣是的老师,兴趣是的动力。学生的求知兴趣一旦被调动起来,他们就会积极参与,努力探索,专心倾听的学习习惯是学生主动参与学习过程,提高课堂学习效率的前提,而兴趣也是专心倾听的根本。因此针对低年级学生活泼好动、控制能力差、精神集中不持久等特点,在课堂上,教师尽可能把枯燥乏味的单纯的知识教学变得生动、有趣,充分激发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为了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使他们上课专心听讲,教师上课时一定要精神饱满,力求语言生动有趣,条理分明,使课堂引人入胜,使每个学生乐意听。让学生能够做到坚持专心倾听,并在专心听讲的基础上,让学生能更快更牢的掌握课堂知识,让学生的语言和表达能力也得到更大的提高。

的美国教育家杜威认为,教育即生活。在教学活动中加入具体的活动,并让学生参与其中,这就给了学生更多的实践数学知识的机会。如,在学习分数加减法的时候,设计一次超市购物的活动,把不同的商品标价定为各个小数,让一部分学生作为顾客购买商品,另一部分学生作为售货员,计算“顾客”所购买商品的总价格。学生在老师的引导下,在体验超市购物的同时学会了小数的加减法及其应用。教学过程中的参与性活动让学生有了自主参与的机会,他们体验到了数学应用的乐趣和数学学习的快乐。设计精彩的活动会让学生学习兴趣大增,参与意识强烈,对于数学教学有很大的促进作用。

二、培养学生从生活中发现数学和应用数学的兴趣。

数学来源于生活。教师要培养学生学会从生活实际出发,从平时看得见、摸得着的周围实物开始,在具体、形象中感知数学、学习数学、发现数学和实践数学的兴趣。如:我在教学《观察物体》中“镜面对称”的内容时,先让同学都去照一下镜子,然后在小组立交流:人在镜子里的特点,镜子内外人的前后、上下、左右的位置有没有变化,学生通过活动和交流能总结出:照镜子时内外的人上下、前后不会发生改变,而左右位置发生对换。

1、为了让课堂变得生动一点,我们要在教学中力求措辞用语生动形象、带有强烈情感,语调抑扬顿挫,语气和缓而带有变化。对于学生的评价,我们也要注意措辞和语气,给予强化性的鼓励赞扬。数学教学中,我们努力使自己做到活泼多样,动静结合,从而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学生随时随地乐意积极表达自己的看法和想法,由想动口到想动手。因为动口和动手都是促使学生动脑的途径。

2、领略数学教材无声语言的作用。在数学教材的每一节都安排了例题,而这些例子全都是经过精心设计,符合各层次学生的实际情况,大多都是图文并茂的。我在教学之中注重引导学生通过例题去体会学数学的实用性、可行性和重要性。作为教师,除了把那无声的文字变成有声的语言,来教育鼓励学生,使学生的情感和情趣融合在一起,把学生从课堂引入现实生活当中,从而达到既教书又育人的目的。

3、运用现代手段,多层次增加数学知识给学生的各种感观刺激。多媒体软件或课件,让我们把数学知识分解成直观形象的元素,通过视觉、听觉等感观刺激传递到学生的心灵。从而调动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细胞。

篇9:青岛版语文四年级上册教案

教学目标:

1.能根据提示,简要说出故事内容

2.通过人物身份、提示语等入情入境地读好对话

3.通过其他人物的介入,想象说话,深挖人物品质

教学重点:

读好对话的环节处理

教学难点:

对人物品质的把握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 竖起耳朵,练练听力。

a.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范仲淹

b. 为人民利益而死重于泰山。——毛泽东

2. 猜测老师为什么要积累这两句。(忧国忧民的情操……)引到文中的“出以公心”

3. 谁做事出以公心?(板题、读题)课文讲了一个什么故事呢?能根据提示说说吗?(小黑板)

4. 生练说,指名说,同桌互说

二、读好对话

(一)外举

这是一个耐人寻味的故事,浏览,发现故事主要是以什么形式呈现出来的?(对话)今天,我们就要来读好对话,像平时生活中对话一样自然。

1. 先请同桌之间用心地分角色朗读3——7小节两遍,一边读,一边仔细听,听同桌的朗读符不符合人物身份?

2. 生分角色读文3——7小节。

3. 了解情况 按提示评价

达成共识

悼公:春秋五霸之一,大气、威严,君临天下的风范、沉稳,语速较慢

祁黄羊:职责虽不高可职责重大,很受重视,他很尽忠职守,办事认真、慎重,对君主忠诚有礼

你觉得读好对话还应注意写什么? (提示语、设身处地地想……)

随机指读(两组)、评价、再读;推荐赛读,全班分角色读

(二)角色介入

1. 祁黄羊推荐人选首推解狐,解狐可是他的杀父仇人哎,这消息若传入解狐耳朵里,他会怎么说?

2. 想象说话(知恩图报、感激知遇之恩;奸佞邪恶、伺机报复……)种.种想法有没有可能呀?

3. 他难道没想过这种.种可能吗?可是他依然这么做了,难道没有一个人懂他的心吗?

4. 生说 小结:可见他之所以首先推荐解狐,是因为(解狐的军事才能出众、顾全大局、以国为重),他这么做就叫(出以公心)。

(三)内举

1. 天有不测风云,不久解狐就因病去世了,于是祁黄羊又格外慎重地向悼公推荐了自己的儿子祁午。课文8——11小节就是他们这一次的对话,请同学读好对话

2. 指读

3. 这次祁黄羊同样是冒着极大的风险的,祁午可是他的儿子啊。你听,消息传出,别人都在怎么说呀?

4. 随机指说 (特别提示说儿子)

5. 用一个词或一句话夸夸他。

6. 他之所以能做事出以公心,外举不避仇,内举不避亲,完全是因为他(一心为国、忠君爱国……)

7. 所以悼公听了也深受感动,说(导读)

8. 再来认识一下这位可亲可敬的人物——(包含敬意地读课题)

三、作业

历像他这样爱国、大公无私的人还有很多,你能找出几个这样的故事来读读吗?

篇10:青岛版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案

教学目标:

进一步认识中括号,会用含有中括号的算式解决问题

教学过程:

一、问题反馈

1.漫谈自学收获:同学们,课前我们已经观看了有关中括号的视频,说说,你都有哪些收获?

(交流要点:有中括号的算式的计算顺序。)

2.预习单中的问题交流。

订正错题。这道题为什么错了?应该怎样改正?

看来同学们学得很不错。

二、疑难突破

那,在自学过程中,你还有哪些疑问?(引导学生提问)

师问:有了小括号,为什么还要引入中括号?也就是中括号到底用在哪儿?是否是只计算来用?

当然不是了,很多时候,咱们学习的运算是为了解决问题服务的,那这节课,咱们就来体验一下,如何用含有中括号的算式解决问题。板书课题:中括号

三、合作提升

1. 出示情境:面包8元/包,蛋黄派12元/包,巧克力的单价是面包与蛋黄派单价和的2倍。

你能提出什么问题?(巧克力的单价是多少?)怎样列算式?(出示分步算式与综合算式)

小明带了80元,根据这个信息,你又能提出什么问题?

(可以买多少盒巧克力?)

2. 那个问题怎样解决?请你列出分步算式与综合算式。(将学生的做法写在小板上,贴出来。分步正确的,综合错误的,综合正确的三种)

3. 交流

谁来说说你每步求的是什么?

辨析

80÷ (8+12)×2

80÷[(8+12)×2 ]

哪一种是正确的?为什么?

是呀,第一种算式只套了一个小括号,这里要先算小括号里的,再应该先算除法,再算乘法,而我们应该先算乘再算除,这里已经有了一个小括号了,再不能套小括号,那样就乱了,为了避免混乱,所以就用一个中括号。

是呀,在已经有了小括号的式子里,当再次需要改变运算顺序时,这时就需要另外一种符号,中括号就出现了。

对比:对比分步算式与综合算式,哪种算式书写更简洁?(综合算式)是呀,这就是人们为什么发明中括号了,它既能改变运算顺序,同时可以使我们的书写更加简洁。

4. 引申

你会用中括号吗?来试一试吧。先填空,再列综合算式计算

交流:为什么要在这里加上一个中括号?

5. 解决问题

看来,同学们已经会运用中括号列出综合算式了,那接下来的几道问题应该都难不住大家。

(1)航模组有男生8人,女生4人。美术组人数是航模组的2倍。合唱组有72人。合唱组人数是美术组的几倍?(列综合算式解答)

(2)小明包了18个包子,小刚包的个数是小明的2倍,小洁包的比小明与小刚的和还多6个,小美包了20个包子。小洁包的个数是小美的几倍?(列综合算式解答)

6. 拓展

老师这里还有几道题,你能说出每道题的运算顺序吗?和同桌说一说吧。

这个对于大家都是小菜了,那咱们加大点儿难度。

象老师这样说

180÷4+2 ×3,我们可以说180与4的商加上2与3的积,和是多少?

180÷(4+2)×3,这道算式可以怎么说呢?

(180÷4+2)×3

180÷[(4+2)×3]

还是这四道算式,如果编成应用题,又可能是什么样的应用题呢?这个留作大家课后思考。

四、梳理总结

同学们,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

括号是一种运算符号,它的作用在于表明运算的顺序.小括号“( )”是17世纪荷兰数学家吉拉特开始使用的.之前法国数学家韦达使用过中括号“[ ]”。改变运算顺序的除了以前学习的小括号,今天学习的中括号,还可能有什么?大括号?同学们很善于联想。象这个就是大括号,你觉得这道题的运算顺序是什么?

是的,很多知识都是相通的,只要我们善于思考,敢于联想,会发现更多知识间的奥秘。

课堂检测

72÷[960÷(245-165)]

(960÷40-10)÷2

小军从家到少年宫走了14分钟。用同样的速度,他从家到学校要走多少分钟?

2020青岛版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案

篇11:青岛版四年级上册数学知识点

青岛版四年级上册数学知识点

(一)口算除法

1、整十数除整十数或几百几十的数的口算方法。

(1)算除法,想乘法;比如60÷30=( )就可以想(2)×30=60

(2)利用表内除法计算。利用除法运算的性质:将被除数和除数同时扩大或缩小相同的倍数,商不变。如:200÷50想20÷5=4,所以200÷50=4。

2、两位数除两位数或三位数的估算方法:除法估算一般是把算式中不是整十数或几百几十的数用“四舍五入”法估算成整十数或几百几十的数,再进行口算。注意结果用“≈”号。

(二)笔算除法

1、除数是两位数的笔算除法计算方法:从被除数的高位除起,先用除数试除被除数的前两位,如果前两位数比除数小,就看前三位。除到被除数的哪一位,商就写在那一位的上面。每次除后余下的数必须比除数小。

2、除数不是整十数的两位数的除法的试商方法:如果除数是一个接近整十数的两位数,就用“四舍五入”法把除数看做与它接近的整十数试商,也可以把除数看做与它接近的几十五,再利用一位数的乘法直接确定商。

3、商一位数:

(1)两位数除以整十数,如:62÷30;

(2)三位数除以整十数,如:364÷70

(3)两位数除以两位数,如:90÷29(把29看做30来试商)

(4)三位数除以两位数,如:324÷81(把81看做80来试商)

(5)三位数除以两位数,如:104÷26(把26看做25来试商)

(6)同头无除商七九,如:404÷42(被除数的位和除数的位一样,即“同头”,被除数的前两位除以除数不够除,即“无除”,不是商8就是商9。)

(7)除数折半商四五,如:252÷48(除数48的一半24,和被除数的前两位25很接近,不是商4就是商5。)

4、商两位数:(三位数除以两位数)

(1)前两位有余数,如:576÷18

(2)前两位没有余数,如:930÷31

5、判断商的位数的方法:

被除数的前两位除以除数不够除,商是一位数;被除数的前两位除以除数够除,商是两位数。

(三)商的变化规律

1、商变化:

(1)被除数不变,除数乘(或除以)几(0除外),商就除以(或乘)相同的数。

(2)除数不变,被除数乘(或除以)几(0除外)商也乘(或除以)相同的数。

2、商不变:被除数和除数同时乘(或除以)相同的数(0除外),商不变。

(四)简便计算:同时去掉同样多的0,如9100÷700=91÷7=13

练习题

一、“神机妙算”对又快

1.直接写出得数:

①39÷3= ②80÷20=

③640÷80= ④800÷400=

⑤240÷60= ⑥20×5=

⑦270÷90= ⑧570÷3=

⑨3500÷700= ⑩900÷100=

2.估算:

①80÷19≈ ②92÷30≈

③400÷49≈ ④632÷90≈

⑤633÷88≈ ⑥350÷68≈

⑦242÷60≈ ⑧240÷81≈

3.用竖式计算:

①720÷18= ②432÷27=

③958÷43= ④708÷59=

二、“认真细致”填一填

1.里能填几?

20×( )<17340×( )<31690×( )<64

380×( )<50570×( )<31050×( )<408

2.132÷24的商是( )位数;384÷16的商是( )位数。222÷37的商是( )位数,441÷45的商是( )位数,516÷6的商是( )位数。

3.在除法算式90÷30=3中,如果除数缩小6倍,要使商仍是3,被除数应( )。

4.在()填上“>”、“<”或“=”:

350÷34( )350÷35 130÷12( )146÷14 176÷16( )253÷23

5.根据80÷40=2,很快写出下面各题的商。

800÷400= 40÷20= 160÷80=

8000÷= 4000÷2000= 2400÷1200=

三、在括号里对的画“√”,错的画“×”。

1.两个数的商是56,如果被除数和除数都扩大10倍,商仍是56。( )

2.如果被除数乘以100,要使商不变,除数也应乘以100。( )

3.如果被除数扩大7倍,要使商不变,除数应缩小7倍。( )

4.两个数的商是160,如果被除数和除数都缩小4倍,商仍然是160。( )

四、“对号入座”选一选:(选择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括号里)

1.下面正确的是( )。

①203÷11≈10 ②70÷20=3……1 ③1800÷36=900÷18=300÷6

2.下面三道算式中,商最小的算式是( )。

①256÷16 ②512÷8 ③512÷16

3.要使□42÷36的商是两位数,□里最小应填( )。

①2 ②3 ③4

五、走进生活。

1.向阳小学开展读书活动,四年级读150本,五年级比四年级多读70本,六年级读的本数是五年级的3倍

(1)向阳小学六年级的学生读了多少本书?

(2)根据向阳小学四、五、六年级读书的本数,30所同样规模的小学四、五、六年级可以读书约多少本?

2.从上海到某地,水路212千米,公路432千米,一艘轮船3小时行驶159千米,一辆公共汽车4小时行驶288千米。

(1)轮船与公共汽车哪个行驶得快一些?

(2)现在轮船与公共汽车同时从上海出发,谁先到达目的地?

3.飞机的速度是1425千米/时,小轿车3小时行驶285千米。

(1)小轿车每小时行驶多少千米?

(2)飞机的速度是小轿车的几倍?

4.杨老师带了418元去买体育用品。小篮球9元/个,小足球16元/个,乒乓球拍25元/副。

(1)如果买小足球,最多能买多少个?还剩多少元?

(2)最多能买多少副乒乓球拍?剩下的钱买小篮球,能买多少个?

小学数学解方程的方法

1、直接运用四则运算中各部分之间的关系去解.如x-8=12

加数+加数=和 一个加数=和-另一个加数

被减数-减数=差 减数=被减数-差 被减数=差+减数

被乘数×乘数=积 一个因数=积÷另一个因数

被除数÷除数=商 除数=被除数÷商 被除数=除数×商

2、先把含有未知数x的项看作一个数,然后再解.如3x+20=41

先把3x看作一个数,然后再解.

3、按四则运算顺序先计算,使方程变形,然后再解.如2.5×4-x=4.2,

要先求出2.5×4的积,使方程变形为10-x=4.2,然后再解.

4、利用运算定律或性质,使方程变形,然后再解.如:2.2x+7.8x=20

先利用运算定律或性质使方程变形为(2.2+7.8)x=20,然后计算括号里面使方程变形为10x=20,最后再解.

数学的学习思维方法

1比较法

通过对比数学条件及问题的异同点,研究产生异同点的原因,从而发现解决问题的方法,叫比较法。

比较法要注意:

(1)找相同点必找相异点,找相异点必找相同点,不可或缺,也就是说,比较要完整。

(2)找联系与区别,这是比较的实质。

(3)必须在同一种关系下(同一种标准)进行比较,这是“比较”的基本条件。

(4)要抓住主要内容进行比较,尽量少用“穷举法”进行比较,那样会使重点不突出。

(5)因为数学的严密性,决定了比较必须要精细,往往一个字,一个符号就决定了比较结论的对或错。

2公式法

运用定律、公式、规则、法则来解决问题的方法。它体现的是由一般到特殊的演绎思维。公式法简便、有效,也是孩子学习数学必须学会和掌握的一种方法。但一定要让孩子对公式、定律、规则、法则有一个正确而深刻的理解,并能准确运用。

篇12:条形统计图 教学设计 (青岛版四年级上册)

青岛版四年级数学上册“365”教学设计

第六单元  《长大我也去航天-统计》教学设计

课    题:条形统计图

教学内容:青岛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第98-100页内容

学习目标:

1.经历简单的统计过程,进一步学习搜集、整理、描述数据的方法,并能对统计结果进行分析。

2.通过实例进一步认识条形统计图,知道一格代表多少个单位,知道制作条形统计图的一般步骤和方法。

3.通过有说服力的数据和材料,培养统计的数学思想,加强爱祖国、爱科学的思想教育。

教学过程:

一、创情板题示标导学

1.创情板题

谈话:今天老师带来了一些航天的照片,知道照片中是哪位航天英雄吗?(杨利伟)伴随着“神州”五号的升空,航天员杨利伟成为我们心目中的英雄。今天我们就来学习“长大我也去航天”这一单元,这一单元是有关统计的知识。板书课题:统计

2.出示学习目标

师:本节课要达到以下学习目标:

[1.经历简单的统计过程,进一步学习搜集、整理、描述数据的方法,并能对统计结果进行分析。2.通过实例进一步认识条形统计图,知道一格代表多少个单位,知道制作条形统计图的一般步骤和方法。3.通过有说服力的数据和材料,培养统计的数学思想,加强爱祖国、爱科学的思想教育。]

3.出示自学指导1:

师:当一名合格的宇航员需要进行多方面的训练,其中有一项特殊的训练--平衡能力的训练。(出示宇航员进行身体平衡训练的图片)

师:同学们想不想亲身体会一下?

师:下面请看自学指:1:[自学指:1:先认真看课本第98-99页“统计表”前面的内容。然后完成下面任务:①分小组来进行活动,请小组长分工,并做好记录。②把记录的数据进行整理,填在下面的统计表里。

5分钟后,看哪组活动得最好]

圈数

人数

二、看书与分组活动

师:下面请同学们根据“自学指导”开始自学,比一比谁看书最认真,哪组活动最好!(师巡视)

三、汇报展示

1.调查

师:完成的小组请举手?

2.分组展示

指代表小组上台展示转圈的统计情况。(注意不同分段的方法的展示,比如4圈及4圈以下、5圈、6圈等等)

师:其实,整理数据的方法有很多,除了统计表,还可以用统计图来整理数据。(出示条形统计图)

看,这是我们以前学过的条形统计图。板书:(条形统计图)

指图说明条形统计图各部分名称。(认识横轴、纵轴,横轴、纵轴各表示什么?纵轴一个小格子表示几人等)

四、制作条形统计图

师:怎样在图上表示出统计表中的数据呢?请看自学指导2:

[自学指导2:认真看课本第99页“统计表”之后和100页“自主练习”之前的内容。思考:①纵轴、横轴各表示什么?②纵轴只给10个格子,格子不够用怎么办?一个格代表几人比较合适?③从这个条形统计图中,你能得到哪些信息?④和统计表相比,这个统计图有什么优点?

5分钟后,看谁绘制的统计图最漂亮]

1.学生制作条形统计图(教师巡视指导)

2.展示与发现

学生代表在实物投影上展示。师:从这个条形统计图中,你能得到哪些信息?生回答

3.对比

师:和统计表相比,这个统计图有什么优点?(更形象、更清楚一目了然)

五、考一考

师:同学们学会了吗?下面老师就来考一考大家,你们有信心接受挑战吗?

出示课本102页第4题

1.板演。指一名“学困生”上台板演,其余同学做练习本上。(教师台下巡视有无典型错误)

2.议一议

①更正。师:做完的同学认真看黑板上同学做的和你是否一样。和黑板上的板演不一样的同学请举手!(点名让学生上台用不同颜色的粉笔在原题旁边更正,不要擦去原来的)

②讨论。到底谁对谁错呢?引导学生加强对比,并说出错的原因,重点让学生说出一个代表多少个单位。

③同位互改,调查统计。师:请同位同学互相批改一下。做全对的同学请举手;做错的同学请举手,说一说你怎么错的?(指名说一说)请做错的同学抓紧时间订正过来。

3.全课小结

通过今天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指个别学生说)

六、练一练

师:下面咱们就利用今天所学的知识来做作业,比一比谁做题最认真、最细心、书写最整洁!

作业:配套练习册相关内容。

练习:课本第100页自主练习第1、2题。

篇13:三角形的内角和 教学案例(青岛版四年级上册)

一、教学内容:青岛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四年级上册第五单元信息窗2“三角形的内角和”。

二、教材分析

三角形的内角和是三角形的一个重要特征。本课是安排在学习三角形的概念及分类之后进行的,它是学生以后学习多边形的内角和及解决其它实际问题的基础。学生在掌握知识方面:已经掌握了三角形的分类,比较熟悉平角等有关知识;能力方面:经过三年多的学习,已具备了初步的动手操作能力和主动探究能力以及合作学习的习惯。因此,教材很重视知识的探索与发现,安排了一系列的实验操作活动。教材呈现教学内容时,不但重视体现知识的形成过程,而且注意留给学生充分进行自主探索和交流的空间,为教师灵活组织教学提供了清晰的思路。概念的形成没有直接给出结论,而是通过量、算、拼等活动,让学生探索、实验、发现、讨论交流、推理归纳出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

三、教学目标:

1、让学生亲自动手,通过量、剪、拼等活动发现、证实三角形内角和是180°,并会应用这一知识解决生活中简单的实际问题。

2、让学生在动手获取知识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探索精神和实践能力,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并通过动手操作把三角形内角和转化为平角的探究活动,向学生渗透“转化”数学思想。

3.培养学生善于倾听、勤于思考的学习习惯和科学严谨的学习态度。

四、 教学重点:探究发现和验证“三角形的内角和180度”这一规律的过程,并归纳总结出规律。

教学难点:对不同探究方法的指导和学生对规律的灵活应用。

五、教具学具准备:课件、学生准备不同类型的三角形各一个,量角器。

六、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引出问题

1、猜谜语:(课件)

形状似座山,稳定性能坚。  三竿首尾连,学问不简单。  (打一图形名称)(板书:三角形)(课件演示三条线段围成三角形的过程)。

故事激趣,引入新课。(出示图片)

在一个三角形王国里住着三兄弟,平时,它们三兄弟非常团结。可是,有一天,它们却吵得不可开交。你听:一直以老大哥自居的钝角三角形说:我的内角和一定比你们的大!直角三角形也不甘示弱,我的内角和最大。锐角三角形半信半疑,是这样吗?问题出来了,怎么解决呢?让我们一起步入今天的数学王国《三角形的内角和》。

3、板书课题:三角形的内角和

4、爱因斯坦说过: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看到这个课题,你想提出什么问题?

(什么是三角形的内角?内角和是什么意思?-----)

(这里让学生提出自己感兴趣的问题,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探究新知

1、三角形的内角、内角和

(1)什么是三角形内角

谁先来根据自己的理解说一说?)

师:三条线段围成三角形后,在三角形内形成了三个角,(课件分别闪烁三个角及的弧线),我们把三角形里面的这三个角分别叫做三角形的内角。(这里,有必要向学生直观介绍“内角”。)为了方便研究,我们把每个三角形的3个内角分别标上∠1、∠2、∠3,

(2)三角形内角和

师:内角和指的又是什么?

生:三角形的三个内角的度数的和,就是三角形的内角和。

(多让几个学生说一说)

猜想与验证

师:英国数学家牛顿说过:没有大胆的猜想就作不出伟大的发现。请同学们大胆的猜想一下?三角形的内角和会是多少度呢?

师:刚才我们对三角形的内角和进行了大胆的猜测,是不是所有的三角形的内角和都是180°呢?在猜想与事实之间是需要科学、严谨的验证的。同学们能不能想个什么好办法来验证三角形的内角和就是180度呢?

3、操作验证,小组合作。

老师为每个小组准备了一个学具筐,里面有不同的学习材料,或许这些材料会对你有所启发,帮助你想出好办法。每人现在都认真的想一想,你打算怎样来验证三角形的内角和不是180o呢?利用课前准备的材料,选自己喜欢的三角形,想办法进行验证。

【老师首先为学生提供充分的研究材料,如三种类型的三角形若干个(小组之间的三角形大小都不相同),剪刀,量角器,白纸,直尺等,以及充裕的时间,保证学生能真正地试验,操作和探索,通过量一量、折一折、剪一剪、拼一拼、画一画等方式去探究问题。】

三角形的形状 ∠1 ∠2 ∠3 三角形的内角和(∠1+∠2+∠3)

钝角三角形

直角三角形

锐角三角形

我们的结论

学生汇报。(课件演示验证结果。)

(1)汇报测量结果

为什么用测量计算的方法不能得到统一的结果呢?

(因为测量有误差,所以汇报的测量结果,有的是180°,有的接近180°。)

师:其它小组的方法是怎样的?

(2)剪、拼

a、学生上台演示。你们组是怎么想到把三角形撕下来拼成一个平角来验证的呢?

B、请大家四人小组合作,用他们的方法验证其它三角形。

C、展示学生作品。

D、你们组把本不在一起的三个角,通过移动位置,转化成一个平角来验证,运用了转化的策略,你们组也很会学习。

(3)折拼

师:条条大路通罗马,其它小组的验证方法是怎样的?

师:我在电脑里收索到折的方法,请同学们看一看是怎么折的(课件演示)。

(鼓励学生积极开动脑筋,从不同途径探究解决问题的方法,同时给予学生足够的时间和空间,不断让每个学生自己参与,而且注重让学生在经历观察、操作、分析、推理和想象的活动过程中解决问题,发展空间观念和论证推理能力。)

4、科学验证方法

师:不同的方法,同样的精彩,大家发现了吗?无论是撕一撕、折一折、还是拼一拼,这些方法都有异曲同工之妙,那就是你们都用了转化的策略。我发现你们都有数学家的头脑,既然任何操作都难以消除误差,那么这个180度是怎样认定的呢?数学家在证明这一猜想时,也用了转化的思想,一起来看(看课件)(出示图片)

师:善于数学发现和思考使帕斯卡走上了成功的道路。成为伟大的数学家。他在12岁时就验证了任何三角形的内角和都是180°(课件)

③铅笔旋转法。

教师:下面请同学们拿出铅笔,我们一起来做一个旋转铅笔的游戏--笔尖向左,旋转第一个锐角,依次旋转第二个锐角,再旋转第三个锐角。

师:开始和结束时的笔尖方向有什么变化?

生1:和刚开始上课时的铅笔旋转有点相似。

生2:开始笔尖向左,现在的笔尖向右。

师:铅笔绕着三角形三个内角旋转后笔尖、笔尾位置颠倒,这说明铅笔正好旋转了多少度?……

师:看到这些新的验证方法,你有什么感想?

生:

(设计意图:这是对三角形内角和“数学文化”的拓展延伸,可以让学生在直观操作的基础上,获得理性思考的启迪。)

④师:除了我们这节课大家想到的方法,还有很多方法也能验证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到初中我们还要更严密的方法证明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

【一方面使学生为自己猜想的结论能被证明而产生满足感;另一方面使学生体会到数学是严谨的,从小就应该让学生养成严谨、认真、实事求是的学习态度。】

三、应用新知,解决问题

(1)师:你对三角形内角和是多少度还有疑问吗?现在我们可以肯定的说:三角形的内角和是?度。

三、解决相关问题

师:接下来,利用三角形的内角和我们来解决一些相关的问题吧!

1.看图求出未知角的度数。(知识的直接运用,数学信息很浅显)

猜猜∠3有多少度?∠1=40o     ∠2=48o

2. 按要求计算。(数学信息较为隐藏和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求出下面三角形各个角的度数

我三边相等

我有一个角是40度

爸爸给小红买了一个等腰三角形的风筝。它的一个底角是70°,它的顶角是多少度?

【将三角形内角和知识与三角形特征有机结合起来,使学生综合运用内角和知识和直角三角形、等腰三角形等图形特征求三角形内角的度数。】

3、思考:你能画出一个有两个直角或两个钝角的三角形吗?为什么?

4、通过今天的学习,现在你能解决三角形三兄弟的纷争了吧?你想对它们说的什么?

四、全课总结,完善新知

1学生谈收获

2师:

利用今天的学习方法我们还可以推理出四边形、五边形、六边形,甚至更多边形的内角和,相信同学们只要你拥有善于发现的眼睛,勤于思考的大脑,勇于实践的双手,将来你也会像数学家帕斯卡一样伟大。

五、板书设计:

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

∠1+∠2+∠3=180°

度量    剪拼       折拼

篇14:《乘法分配律》 教案教学设计(青岛版四年级上册)

【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青岛版)六年制四年级下册第二单元信息窗2《乘法分配律》。

【教材简析】

本信息窗是学生在学习乘法结合律和乘法交换律的基础上进行的,是乘法运算规律的一个完善。本节课充分利用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以济青高速公路为素材,通过行驶在高速公路上的两辆汽车提供的信息,引出了对乘法分配律的探索,让学生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同时注重知识的内在联系,让学生利用自己已学的知识体验推动新知识的学习,从而发展了学生的迁移能力。

【教学目标】

1.结合相遇问题的情境,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亲历观察、猜想、验证、归纳、推理等数学活动,发现并理解乘法分配律。

2.学生在发现乘法分配律的过程中,发展比较、分析、抽象和概括的能力,增强用符号表达数学规律的意识,进一步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学生对乘法分配律的认识由感性上升到理性。

3.学生感受数学规律的确定性和普遍适用性,获得发现数学规律的愉悦感和成功感,增强合作学习的意识。

【教学重点】

让学生亲历探索乘法分配律的过程,在猜想验证等自主探索活动中得出乘法分配律,使学生对分配律的认识由感性上升到理性。

【教学难点】

清楚地表述自己发现的规律,理解及应用乘法分配律。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感知规律

1.提出问题,列出算式。

出示情境图

谈话:瞧,这是济青高速公路!在这里,还藏着许多数学信息,让我们一起来找找吧!请你仔细观察,从图片和文字中你能发现什么数学信息?根据这些信息,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

信息预设:大巴的速度是每小时行110千米,中巴的速度是每小时行90千米,两车同时相向而行,大约2小时相遇。

问题预设:济青高速公路全长约多少千米?(板书)

谈话:请你试着用两种方法在答题纸上解答。

生独立解答。

预设:

2.结合情境,感知规律。

提出要求:结合线段图说说算式每一步的含义。

回答预设:①我先算出1小时两辆客车一共行驶多少千米,然后再求两小时行驶多少千米。也就是济青高速的全长是多少千米。

②我先求这辆大客车2小时行驶的路程;小客车2小时行驶的路程。然后把这两部分加起来就是济青高速公路的全长。

【设计意图:把相遇问题通过学生的理解转化成数学问题,这是思维的抽象,也是数学化的过程,既能激发学生研究的欲望,营造研究的氛围,又使学生探究的问题清晰明了。结合情境理解算的合理性,利用学生的学习和生活经验初步感知乘法分配律的存在。】

二、研究素材,猜测规律

教师引导学生观察算式谈发现。

预设发现:两个算式结果相等。可以用等号连接。

教师引导学生从算式结构和计算方法的特点观察算式的左边和右边有什么不同。

预设区别:①左边有3个数,右边有4个数,两个乘法算式中都有相同的因数2。

②左边有小括号,应该先算加法,再算乘法;右边先算乘法,再算加法。

谈话:根据前面运算律的学习,你有什么想法?

预设回答:这可能又是一个规律。

【设计意图:抛开情境,观察算式,使学生初步感受到两种方法的结果一样。通过观察算式结构和计算方法的不同,渗透规律特点。使学生建立“猜想是探究获得结论的前提”这样的研究意识。】

三、讨论交流,验证规律

1.举例验证规律。

谈话:这只是我们的一个猜想,你能再举一些这样的例子来进行验证吗? 如果有需要,可以用计算器进行举例。

学生独立计算举例。

指生代表板演,再指一名学生举例。其余学生同位交流,并用计算器帮助同位验证。

谈话:请你先和同位交流你举的例子,并用计算器帮同位验证一下他的等式是否成立。

预设举例:(25+35)×4=25×4+35×4

(60+50)×2=60×2+50×2

(65+55)×42=65×42+55×42

……

教师引导学生发现像这样的例子举不完,可以用省略号表示。

2.观察几组等式的相同点。

教师引导学生观察这几组等式的左边和右边分别有什么相同点。

预设回答:①这几组等式的左边都是两个数的和乘一个数。

②这几组等式的右边都是把两个数分别与第三个数相乘,再把积相加。

3.总结规律。

教师引导学生用自己的话说说这个规律。

谈话小结:刚刚我们通过猜想、验证得出的结论就是乘法分配律。

教师出示乘法分配律。

谈话:请你边读边理解,并把它记在心里,比比谁记得又快又准确。

生按要求说什么是乘法分配律。

谈话:我们用这么多的算式和文字来表示它,麻不麻烦?有没有简便的方法?

预设回答:可以用字母表示。

教师要求学生在答题纸上试着用字母abc来表示乘法分配律。

学生试着在答题纸上写字母表达式。

指生板演(a+b)c=ac+bc。

谈话:对于乘法分配律用字母来表示,感觉怎么样?

预设回答:简洁、明了,把复杂的事情简单化,这就是数学的美,一种清晰而简洁的语言!

教师小结:刚刚我们经历了猜想、验证、得出结论的过程,探究出了乘法分配律,还能用字母把这么多的算式写成一个算式。

【设计意图:让学生举例说明规律的存在,鼓励学生表达这个规律,从具体的实例中抽象概括出乘法分配律,学生经历观察、描述、操作、思考、推理、概括从“非正规化”到“正规化”的学习过程。】

四、巩固拓展,应用规律

1. 连一连。

2.在□里填上合适的数或字母。

3.火眼金睛辨对错。

4.  (5-2)×3 ○ 5×3-2×3

(10-4)×25 ○ 10×25-4×25

你发现了什么规律?用字母表示:                               。

5.教师利用课件展示在以往学习的过程中对乘法分配律的应用。

①长方形的周长=(长+宽)×2=长×2+宽×2

25×(2+30)=25×2+25×30

【设计意图:习题是本着加深规律的理解,提高灵活运用知识的能力设计的,并与学生以前学习的长方形的周长,乘数是两位数的笔算乘法进行联系,从多角度来让学生们理解运用乘法分配律解决问题。】

五、课堂总结,回顾提升

谈话:这节课你有哪些收获?老师希望你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交流。

课件出示:你学会了什么知识?获得了什么数学方法?学习过程中有什么感受?

学生畅谈收获。教师适时指导。

预设收获:

①我学会了乘法分配律,知道了两个数的和乘一个数等于把它们分别乘这个数再把积相加。

我还知道了乘法分配律的字母表达式。

②我们通过猜想验证得出的乘法分配律。

③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学到了新知识,感觉很愉快。

……

【设计意图:通过全面回顾本节课收获,关注知识、方法和学生的感受。通过反思,培养了学生梳理知识、概括知识的能力。】

篇15:小数乘法 课堂实录 (青岛版四年级上册)

【设计理念】

小数乘整数是在学生学习了整数乘法的意义和计算方法,整数乘法运算定律,因数与积的变化规律,小数的意义和性质,小数加、减法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以上已习得的知识、经验对本节课知识的构建非常有必要 ,因此我们在课的设计上力求沟通新旧知识点的联系,实现新旧知识的迁移和转化。 教材以三峡工程--三峡发电了为素材引入课题,以“因数的变化引起积的变化规律”为着力点,把教学重点放在理解算理和方法上。引导学生在小数乘法到整数乘法的转化过程中逐步达成“理解小数乘整数”算理这一目标,最终归纳出“小数乘整数”的一般计算方法。

【教学目标】

1.经历小数乘整数算理的理解和计算方法的探索过程,交流算法的过程中学生能说出算理,明白计算方法,并体验算法的多样性。

2.通过独立思考、小组合作等环节引导学生能进行有序的自主探索中,培养学生的分工合作意识,。

3.在对算理的学习交流时,沟通知识的内在联系体会转化思想,培养数学推理能力 ,规范数学表达。

4.在解决实际问题的数学活动中,感悟数学来源于生活,体会小数乘整数在生活中的价值。在学习过程中感受主动参与、合作交流的乐趣,培养自主探索的学习习惯。

【教学重点】

理解小数乘整数的算理及算法。

【教学难点】

1、理解小数乘整数的算理及算法。

2、在数学活动中引导学生在独立思考和合作交流中运用数学思维方法探索新知。

【教学用具】多媒体课件、教学视频、音乐、自制答题板。

【教学学法】主要采用了自主探索,观察发现,合作交流等活动方式,使学生生动活泼、主动的、和富有个性的学习。

【教学手段】学生通过独立思考、小组合作等等数学活动及多媒体辅助教学,让学生经历知识的发生、发展过程,通过判断、比较、归纳、总结等方式达到帮助学生主动获得知识的目的。

课例前测

班级:              姓名:            等级:

1.直接写出得数。

0.8×10=              25.6÷100=             0.37×100=

37.5÷100=            59.7÷1000=            0.37×1000=

缩小它的 (     )

2.按要求填一填。

0.568  扩大到它的10倍是(       ),0.568缩小到它的100倍是(     )

56.48扩大到它的100倍是(       ), 56.48缩小到它的十分之一是   (           )。

430.6扩大它的1000倍是(       ) ,430.6缩小到它的一千分之一是 (            ).

3.列竖式计算

25×7=       48×16 =

一、  复习导入:

师:同学们,这节我们上什么课?数学课。数学离不开算数这一关,快想想到现在你都学过哪些计算技能?口算是一种吧,……横式]竖式、简算。

让我们做个课前小热身,快速抢答得数!

21×9=

210×9=

2100×9=

我们之所以答得这么快,是因为这几道题之间是有规律可循的。

再仔细观察这组题目及得数,这个规律是什么?

生:增加0,也就是把原数扩大到它的10倍,一个因数不变,另一个因数扩大到原来的10倍,积也扩大到原来的10倍

师: 21×9=  2100×9= 那这两道呢?

生:一个因数不变,另一个因数扩大到原来的100倍,积也扩大到原来的100倍.

生:也就是说:从上往下观察,一个因数不变,另一个因数扩大到原来的几倍,积也扩大到原来的几倍.

师:说的很好,咱我们再换一个角度想一想!从下往上观察,你又能发现什么规律?

生:一个因数不变,另一个因数缩小到原来的几分之一,积也缩小到原来的几分之一。

师:  对,小小计算也存有大智慧!因数与积的变化规律,对我们的学习会有很大的帮助!让我们齐读一下:

【设计意图:导入复习部分的创设意在唤起学生已有的旧知,激活学生的思维,为学习新知识做思维方式和知识上的铺垫。】学生探索一下因数与积之间的变化规律,对后面的学习探索留下一点经验储备。

二、提出问题

师:智慧能够创造奇迹。,当今世界上最大的水电站--三峡水利枢纽工程竣工,它在工程规模、科学技术和综合效益等诸多方面都闻名于世界。想不想亲自目睹下他的风采?(想)请看! [放录像]

师:谁来继续介绍一下三峡电厂的具体情况!

师:知道了哪些数学信息?

师:根据这些信息,你能提出哪些乘法问题?(根据学生的回答老师板书了一些有代表性的问题)

【设计意图:入情入境的教学设计一方面想激发学生继续研究的兴趣,另一方面把数学知识镶嵌在真实的问题情境中,意在密切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师小结:刚才,大家提出了这么多有价值的问题,我们先来看第一个问题可以吗?6台发电机组每小时能发电多少万千瓦时?谁来列式?

58.6×6

三、解决问题:

1、估算

师:这个算式和我们以前学的有什么不一样?这就是我们今天要研究的课题(板书课题:小数乘整数)

师:我们以前学过整数乘法,用以前的方法先来估一估这个算式的结果大约是多少?

生:58.6≈60,60×6=360,58.6×6≈360(万千瓦时)

(设计意图:新课标指出:“加强口算、重视估算,提倡算法多样化”,估算意识的培养要渗透在计算教学中,从而为后面学生计算精确值提供依据。)

2.精确计算

师:那么58.6×6?的准确结果是多少呢?想一想,能不能利用学过的各种计算知识,来算出58.6×6的准确结果呢?(给点思考时间)

师:谁来继续介绍一下三峡电厂的具体情况!

生:(读信息)

师:根据这些信息,你能提出一个用乘法解决的问题吗?(根据学生的回答老师板书了一些有代表性的问题)

【评析:形象的情景教学,使学生如入其境,可见可闻。同时把数学知识镶嵌在真实的问题情境中,也有助于学生意识到所学知识的相关性和有意义性。】

师:刚才,大家提出了这么多有价值的问题,我们先来看第一个问题:6台发电机组每小时能发电多少万千瓦时?谁来列式?

生1:58.6×6

三、       解决问题:

1、独立思考

师:这个算式和我们以前学的有什么不同?

生2:有一个因数是小数!

师:对!我们以前学过整数乘法,可今天遇到了小数乘法。动脑想想,怎样计算58.6×6?

(生独立思考)

2、小组合作

师:有同学已经有了自己的想法!下面进行小组合作!注意:第一,把自己的想法在组内交流;第二,小组长记录下你们小组讨论出来的方法。第三,每组选出两名同学准备在班内交流。开始活动!

【评析:当学生发现了对“小数乘法”这个新知识还不理解时,就会产生求知的渴望,都希望自己成为“探索者”,把做题的方法弄个明白,于是他们就会去思考、去联系自己已有的知识和经验来寻求答案。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已有的知识就象种子一样,生长成新的知识,并且这些新知识的“根”就扎在自己已有的知识和经验这片“沃土”上。】

3、交流方法:

师:哪位同学向代表你们小组来交流?

第一种:连加

生1:我们小组是这样做的:58.6+58.6+58.6+58.6+58.6+58.6= 351.6  我们的做法怎么样?

生2:我觉得有些麻烦,如果乘300多,你是不是就把300多个58.6相加啊?

师:确实太麻烦了。你不但理解了他们的方法,而且还有了更深入的分析。不过,这个小组小数乘法不会做,就想到用小数加法来解决,也动脑思考了!

【评析:“交流”不仅仅意味着让学生讲出不同的算法给他人听,更要在理解他人的算法中做出分析和判断,达到互相沟通的目的。我们在这里看到了学生之间真正的交流、真正的沟通,我们还听到教师的评价不但对生2的质疑予以了肯定,同时也表扬了生1开动脑筋努力探索的解题方法。】

第二种:先×10,后÷10

师:还有哪个组想交流?(指生交流)咱们注意听,有疑问就问!

生1:×10就是把58.6变成586,按照586×6算出结果,还要再把得数÷10,这就能得到58.6×6的积。

师:对于这种方法,你能不能提出自己的疑问?

生2:你们为什么要先×10,最后又÷10?

师:你的问题很有价值,看来你是用心思考了。

生1:(做了一个形象的比喻)这就象我们小组加减分一样,早晨加了一分,可又被一位同学扣掉一分,互相抵消了,既没加也没减。

师:多形象的比喻!这样解释明白吗?还有问题吗?

生3:为什么要把58.6×10变成586?

生1:58.6×6不会做,变成586×6,这是整数乘法,我们熟悉、好算!

生3:噢!明白了!

师:真是个好主意!这个方法很巧妙。你们组不但会思考,而且能很好的表达出自己的想法。

【评析:“学贵生疑”。“能不能提出自己的疑问?”,“还有问题吗?”--教会学生善于质疑问难,为实现生生互动创造基础。同时将这些问题直接抛给了学生,拓展了学生与学生直接交流的空间,让学生与学生直接对话。】

第三种:58×6+06. ×6

师:你们小组有什么好方法?

生1:我们把58.6分成58和0.6两部份,分别和6相乘:58×6=348  0.6×6=3.6   3.6+348=351.6

师:大家明白了他们的方法吗?谁来说说他们是怎样想的?

(生2把这种方法又介绍了一遍)

师:你知道为什么0.6×6得3.6,他们怎么算的?

生2:6×6=36,0.6×6=3.6。

师:哦!也是把0.6看成整数来计算!

【评析:学生的交流让其知无不言,言无不尽。他们从同学身上学到的许多东西是教科书上所没有的。】

第四种:竖式

师:还有不同的方法吗?来看看你们小组的方法!

生1:我们列了一个竖式。遮住小数点,不看。直接算586×6=3516,最后把小数点加上去。

师:注意到没有,他刚才做了一个很形象的动作是什么?

生2:遮住小数点!

师:哎!把小数点遮住,他们先算什么?

生3:586×6

师:这个小组也是先把小数变成整数来做的。

【评析:“遮住”虽然学生的语言是稚嫩的,但不难发现,学生对小数乘法的算法更接近了转化的思想。教师就是要做一个发现者,随时注意学生所传达出来的信息,适时点拨,点燃学生想说、想表现的欲望。】

师: (把第二种方法和最后一种方法同时展示,进行对比分析。)哎?那大家看一下,这两个小组的解体思路就是不谋而合的?

生:(恍然大悟)都是变成整数来计算的。

师:(指一生)来!咱俩一起合作!把你们思考的过程记录下来。

他们都是,先把58.6扩大到原来的10倍成为586。

再用586和6相乘得到3516,3516是谁的得数?

怎样才能得到原来58.6×6的积呢?

生:把3516再缩小到原来的1/10

师:这句话很重要我把它记下来。

小数点点在哪?

生:点在6的前面。

师:这个小数点可不是随便点上去的。是把3516缩小到原来的1/10,小数点向左移动一位。这就得到了351.6

(指生完整的介绍一遍竖式方法的思路。)

【评析:在这里,你不但看到了多种观点的分享、沟通和理解,更多的是多种观点的分析、比较、归纳和整合的互动过程,最终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对小数乘法的计算方法有了更深刻理解。】

4、总结思想

师:多清晰的思路!同学们,你知道吗?刚才咱们在这整个的研究过程中,不知不觉地运用了一种很重要的数学方法--转化:把不熟悉的小数乘法转化成小数加法,或者转化成整数乘法来计算。在以后的学习中,我们还会用到这种方法,把新问题转化成我们旧知识来解决。

【评析:思想是数学的灵魂。方法如果没有思想的引领,方法也只能是一种笨拙的工具。在此,学生在经历了一个数学家发现的过程后,感受到了比数学知识更重要的“转化”的数学思想方法。】

师:这是我们思考的过程,实际计算时不用写出来。只需像这样列竖式计算。

四:巩固练习

师:我这里还有一道题,你会算吗?  13.2×4

学生独立完成,找一名同学讲讲计算过程!后同桌互相检查看看对不对!

师:再看这个问题,“26台发电机组每小时发电多少万千瓦时?”列出算式!观察这个算式与上面的有什么不同?

生:刚才我们做的是小数乘一位整数,这是小数乘两位整数。

师:试试看!写在题板上。如果有问题可以和同桌商量一下!

师:(出示错题)刚才,老师发现有位同学是这样做的!你对他的计算过程有什么看法?

生:因为这次是乘两位整数,其实这都是计算过程,都要按照整数乘法计算,不用点小数点。到了最后的结果我们再缩小到原来的1/10。

师:其实呀!我们还要好好感谢这位同学,给我们提了个醒。如果还有错的也不要着急。就像这样,先仔细找找原因,再改过来!

【评析:理解小数乘整数的算理及算法是难点,学生出错很正常。老师抓住学生出现的错误,让学生通过交流找到错误原因,再次感受知识的形成过程。】

师生共同归纳:计算一位小数乘整数时,先把一位小数扩大到原来的10倍,转化成整数,按照整数乘法的方法来计算,然后把结果缩小到原来得1/10,就得到最后的得数。

五、实际应用:

师:小数乘法在生活中的作用很大。最 后老师还给同学们带来一段有趣的小故事,一起来看!

(故事内容:老爷爷在卖苹果,1.5元一斤。小姑娘过来讲价:“太贵了,5元钱3斤卖不卖?”,老爷爷说:“不卖!不卖!”)

师:看到有的同学笑了,能不能说说你笑什么?

生1:3斤只有4.5元。如果卖5元钱3斤能多赚5角,老爷爷居然还不卖!

生2:小姑娘不会讲价,5元钱3斤,越讲越高!哪有这样讲价的?

师:看来不学会小数乘法的知识是不行的。刚才大家都认为老爷爷傻,其实呀,换一个角度想,老爷爷可能并不傻,他不贪图眼前的小利,讲究的是诚信经营。

【评析:摆脱了唯知识的教学,才是以人为本的教学。小故事在本节课里起到了联系实际,重视应用的作用。最后那句平时无华的话,拥有着一种大教学的观念,为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铺垫着点滴基础。可以想象,学生在这样辩证思想的长期熏陶下,他们学会从不同的角度思考问题,就会获得不一样的收获。同时,认识世界、评价他人时不会那么狭隘。】

师:这节课,还有几个有关小数乘法的问题,以后继续研究。今天咱们就上到这儿!下课!

堂堂清后测

班级:              姓名:            等级:

1.直接写出得数。

0.73×10 =     0.73×100 =     0.73×1000=

1.3×3=        1.3×30=        0.13×300 =

2.使用竖式计算。

13×2.5=                0.35×47=           2.48×60=

3.解决问题

1.    一头山羊每天产奶19.6千克,照这样计算,这头山羊10月份可以产奶多少千克?

2.著名的旅游景点孔孟之乡--曲阜“三孔”平均每月接待游客9.8万人。20曲阜“三孔”全年接待游客约多少万人?

篇16:青岛版五四制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案

一、说教材

本课时内容是在学生初步理解小数的意义,认识了小数的特征,并掌握了小数基本性质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本课时内容的教学要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在经历购买学习用品这一简单的生活实际情况来获取知识,从而提高学生对数学的学习兴趣。

二、说学情分析

学生在以前已经学习了“整数大小比较”,那时比较一、两位数大小,一般不脱离现实情景和具体的量来抽象地比较数大小的,且仅限于整数。而本节课是在此基础上深入探究小数的大小比较方法,不仅不受小数位数的限制,而且还要求学生渐渐脱离具体内容采用不同的策略来比较小数的大小。本课中安排了一个“购买学习用品”的生活情境,结合生活经验比较小数的大小,并得出小数大小比较的一般方法。

这样使学生的学习热情日益高涨,自主学习的能力也在不断地提高。

教学目标:

1、知识技能目标:使学生能结合具体内容比较一位、两位小数的大小。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小组合作交流等活动,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合作交流意识;培养学生有顺序地思考、讨论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目标:让学生感受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激发学生探索数学的兴趣,获取成功的喜悦。

三、说教法学法

情境教学,在例题的教学中创设符合学生生活情境的学习环境,引导学生投入到学习当中。

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学习方法。学生们经通过观察、比较和交流等学习活动,自主探索小数大小的比较方法。

教学重难点:

比较两个小数大小的方法。

四、说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1.教师提问提供话题:你喜欢运动吗?最喜欢的项目什么?运动有什么好处呢?

学生交流活动,教师加以鼓励评价。

2.小结:运动有益于健康,运动中,还藏着很多数学问题。引出课题。

(二)学习新知

1.情境展现,主题图(运动会上跳远比赛的成绩单)。并出示如下信息:

看到四个代表队的成绩分别是5.87米、5.85米、5.95米和6.30米.根据它们的跳远成绩你能给它们排出名次吗?要使学生明确名次与米数大小有关.让学生采取小组合作的的方式,自己找出答案.汇报交流.学生能想出2-3种解决方法.第1种把米化成分米, 5.85米是585厘米,5.87米是587厘米.30>5.95 >5.87>5.85

总结比较方法: 两个小数比大小,先比整数部分,如果整数部分相同,就从十分位开始依次比较小数部分。

2.出示课件巩固练习。

3.知识迁移

在这个环节上,我通过两个游戏:让学生们比较下面每组中两个数的大小。 0.286<0.514 0.51<0.52

这样学生们能够进一步掌握小数的大小比较方法,进行一次知识的延伸与扩展。从而让学生成了学习的主人,自觉地投入到学习当中去。

教师提问:根据你已有的知识经验,和你对小数的了解,能试着说一说小数怎样比大小吗?

在学生们回答的基础上总结:(比较时是从整数部分开始比较,整数部分大,这个小数就大,整数部分相同,就比较十分位,十分位大,这个数就大.)

4.比较分析

教师:我们归纳出来的比较小数大小的方法与你最初的猜测相比,有什么不同?

(三)拓展运用

1、出示运动会上110米栏成绩单完成练一练.

(四)课堂小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同学们已经掌握了小数的大小比较的方法,谁能说一说小数的大小比较方法吗?希望能用我们所学的知识去解决生活中的一些实际问题。

青岛版五四制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案3

一、说教材

本节课是建立在学生已经认识了四边形的知识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本节课的内容是对四边形进行分类,通过分类让学生了解梯形的特征,并进一步认识平行四边形。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掌握四边形按两组对边是否平行可分为平行四边形、梯形和其它四边形,意图在于培养学生分析比较、抽象概括的能力,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并渗透集合的数学思想,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方面:通过观察、操作、比较,发现四边形边的特征,能把四边形按一定的标准进行分类。

过程与方法方面:理解并掌握平行四边形、梯形的种类特征,培养学生观察能力、操作能力和形象灵活的思维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激发学生主动参与、自我探索的意识和勇于创新的精神。

教学重点:

1、通过观察、比较、分类等活动,了解梯形的特征,进一步认识平行四边形。

2、知道长方形、正方形是特殊的平行四边形。

教学难点:

知道长方形和正方形是特殊的平行四边形。

二、说学情

四年级学生处于从低年级向高年级的转化阶段,有着强烈的好奇心,大部分学生思维灵活、动手能力强。通过三年的学习,学生已具有了一定的空间观念,但几何初步知识,无论是线、面、体的特征还是图形的特征和性质,对于四年级学生来讲,都比较抽象,也较难掌握。 因此,在课堂上我努力为学生创设一系列活动,让学生在“做中学”, “做中悟”,“悟中创”,给予学生充分的探究时间,通过学生动手、动脑、动口等多层次的感知,多角度的思考,把四边形进行分类,概括出特征。

三、说教法

《课程标准》明确指出:促进学生空间观念的发展是小学数学几何教学的重要任务。学生的生活实际和所接触的事物大都和空间与图形有关,他们的生活经验是发展空间观念的宝贵资源。 根据中低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和思维形式的由形象思维过渡到抽象思维的特点,本节课的教学我将运用直观的教具,调动学生多种感官参与知识的获取过程,将情景教学法、小组探究法、直观演示法和快乐教学法等有机地贯穿于教学的各个环节中,引导学生在感知的基础上加以抽象概括,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鼓励学生积极发言和敢于质疑,引导学生自己动脑、动手、动口、动眼以及密室闯关等多种形式的巩固练习,使学生变苦学为乐学,把数学课上的有趣、有益、有效。

四、说学法

达尔文曾说过:“最有价值的知识是关于方法论的知识。”这充分说明了教给学生学习方法,培养学生学习能力的重要性。在教学过程中,以学生的学习为主,通过师生交流、合作探究、生生交流等活动,给学生充分的时间和机会,指导学生运用动手操作法、小组合作法、观察比较法、交流法来学习知识,努力做到教法、学法的组合,使全体学生都能主动参与探究新知识的过程。

五、说教具准备和学具准备

课标强调:“数学课程的设计与实施应根据实际情况合理的运用现代信息技术,要注意信息技术与课程内容的整合。”因此,为了体现这一理念,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实际,课堂教学中我主要采用多媒体课件辅助教学,增加了教学内容的直观性,突破了难点,同时也提高了课堂效益。

另外,根据本节课教学内容的要求和学生实际,我又准备了本节课所需要的12个图形、表示图形之间关系的集合图和学生练习环节所需的图形和剪刀,为教学过程的顺利进行做了充分的准备,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水平。

六、说教学过程

课程标准指出:“数学课程应致力于实现义务教育阶段的培养目标,要面向全体学生,适应学生个性发展的需要,使得人人都能获得良好的数学教育,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根据课标理念和学生特点,我将本节课的教学过程设计成 “激趣导课——探索新知——巩固应用——课堂总结”四个环节。具体教学过程如下:

1、激趣导课

多媒体显示四根不同长度的线段,问学生:用这四根线段你能围成一个什么图形?从而引出四边形的概念。紧接着出示各种四边形,让学生说出各个图形的名称,并且指出,无论是平行四边形还是梯形,都是四边形。告诉学生在四边形这个大家族里,你若仔细观察,会发现它们各有特点,从而引导学生发现四边形的特点,让学生明白这节课咱们就根据四边形边的特点给它们分类。(板书:四边形分类)

这样,赋于数学知识一定的情境,使学生对数学产生浓厚的兴趣和亲切感,促使学生主动地去探索。

2、探究新知

(1)观察课前准备好的12个四边形。“观察-比较”是现代科学探索中常用方法。让学生观察四边形的边有什么特点,再进行比较。使学生从具体的实物中建立了丰富的表象。

(2)小组合作。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组织学生进行合作交流。并分类摆放,再说一说你分类的依据是什么,这样让学生充分展示自己正确或错误的分类方法。

(3)反思评价。多媒体展示将12个图形分为三类的方法,让学生仔细观察每一组图形的对边的特点,从而概括出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定义,引导学生明白长方形和正方形是特殊的平行四边形。师生共同概括分类的方法,同时利用集合图把抽象的数学知识形象化,便于学生理解和掌握,突出了本节课的重点,突破了教学难点,让学生从中体验成功的喜悦。

(4)欣赏生活中的四边形,让学生从中感悟数学知识与日常生活的关系,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

3、巩固应用。

为了巩固所学知识,发展学生的思维,我将练习环节与综艺节目“疯狂的麦咭”联系起来,带领学生进入密室闯关,设计了“抢答密室”(问学生下面的图形哪个是平行四边形?哪个是梯形?);“拼图密室”(下面哪两个图形能拼成长方形?哪两个图形能拼成平行四边形?哪两个图形能拼成梯形?)和“魔术密室”(让学生用剪刀动手操作,只剪一刀,将告诉的三角形、平行四边形和长方形剪成不同的两个图形),这三个习题的设计,既巩固了本节课所学的知识,又培养了学生的动手、动脑能力,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有所收获,体现了“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人人都获得成功的体验”的理念。

4、课堂总结

这一环节我设计了两个问题:(1)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让学生总结本节课你所学到的知识。 通过学生自主总结梳理知识,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体作用。(2)你觉得自己这节课表现如何?让学生学会评价,激励学生各方面能力的提高,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学习的信心。

总之,本节课的设计能充分利用多媒体课件,开发并向学生提供丰富的学习资源,吧现代信息技术作为学生学习数学和解决问题的有力工具,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学生乐意投入到探索性的数学活动中来,体现了学生才是学习的主体。

七、说板书设计

板书是一节课教学内容的体现,为了突出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我将标题《四边形分类》醒目的写在黑板上方的正中间,在标题的下方将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定义准确的书写出来,并将四边形、平行四边形与梯形的关系用集合图的形式展示在定义的下面。整个板书的设计突出了本节课的重点和难点,给人直观、醒目的感觉。

青岛版五四制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案

热门教案

学诗词

学名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