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15篇大班数学测量教案,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活动目标
1.学会正确的测量方法并进行简单的记录。
2.通过动手动脑的活动,激发幼儿主动探究的欲望。
3.探索测量工具长度与测量结果的关系。
重点难点
活动重点:掌握正确的测量方法,能对物体进行测量。
活动难点
感知测量工具长度和测量结果的关系。
活动准备
1.经验准备:家长与幼儿共同收集若干测量的自然物,如:铅笔、吸管等,初步懂得用生活中的自然物测量物体。
2.知识准备:已认识物体的长、宽;以及记录的经验。
3.材料准备:记录表10张;粉笔2人一根;铅笔、吸管、水彩笔等测量材料若干。
活动过程
(一)以问题引入,引导幼儿说出多种测量工具,激发幼儿兴趣。
师:今天老师有个任务,要去做一块新黑板,我先量一量旧黑板。糟糕了,没有尺子怎么办呢?你有什么好办法?可以用哪些物品来测量旧黑板呢?
(二)介绍测量工具及记录表。
(三)第一次体验:幼儿用筷子测量活动室的物品。
1.结合图示讲解,正确的测量方法。(师边讲解边用正确方法测量黑板)
(1)用正确的方法测量:从起点开始,沿边量,第一次量应在尾部做记号,记号是第二次量的起点。
(2)测量工具要沿边缘测量;
(3)在测量记录表格中记录次数。
(4)提出操作要求:用正确的方法测量,并作记录;两个人合作,一个人测量、一个人记录,轮流进行;操作时保持安静有序。
2.幼儿自由操作,师观察幼儿测量与记录情况。
(1)重点指导幼儿必须一次一次的连着量,中间不能留空,也不能重叠。
(2)提醒幼儿正确记录测量结果。(如果测量物的长度不是测量工具的整数倍,应根据具体情况进行记录)
3.教师提问,幼儿自由交流:测量的是什么物体?你是怎么量的?为什么用同一种工具测量,测量的结果不同?
4.师小结正确的测量方法。
小结:从起点开始,沿边量,第一次量应在尾部做记号,记号是第二次量的开始。
(四)第二次体验:幼儿再次用不同的工具进行测量,感知测量工具与测量结果的关系。
1.要求:运用正确的方法测量,可以用不同的工具进行测量。
2.幼儿自由操作,教师鼓励幼儿尝试用两种以上的工具测量同一种物品。
3.讨论:为什么记录表中相同的物品,会有不同的测量结果呢?
4.师幼共同小结:工具不同,结果不同,工具长,次数少;工具短,次数多。
(五)活动延伸:请客人老师一起测量教室的其他物品,再次感受体验测量工具长度不同带来的不同测量结果
活动总结
此次活动,幼儿初步掌握了用不同的测量物对物体的长度进行测量,掌握了正确的测量方法并做记录,活动中,部分幼儿对于测量方法的记录并不是能正确地掌握好,在幼儿自由操作的时候,教师适时地介入引导;在感知不同的测量工具与测量结果的关系时,幼儿能充分利用不同的测量工具对物体进行测量,并做记录,这个环节幼儿的兴趣较高,在掌握测量方法后,对于自由选择测量工具幼儿更自主,活动更积极。在小结环节中,幼儿通过记录表,初步感知了测量工具对测量结果的影响,整个活动过程,幼儿都能自主地进行主动的学习和探索。
大班数学测量教案
设计背景
经过一个暑假,大 部分孩子都长高了不少,排队每个都在比较高矮,为了让孩子了解自己的高矮,设计了数学课——测量
活动目标
1 能用两种或两种以上自然工具测量物体的长短,宽窄,高矮等。2 体验不同的测量工具和方法。3 初步理解测量的意义,增强幼儿动手能力。
重点难点
测量的意义,测量物体的长短,宽窄,高矮。
活动准备
直尺,长纸条,测量用的绳子,木棍,记录纸。
活动过程
1教师带领幼儿到户外,找到两种高矮差异不太明显的植物,请幼儿比一比,哪一株植物更高一些?
2 启发幼儿用自然工具来测量两株植物的高矮,(如用手,用小棍,或者用直尺,等)。在测量过程中,教师应引导幼儿测量时将测量工具首尾相接。
3 分组活动:第一组用手或手臂来量桌子,门,窗的长度,宽度,说说测量的结果并且记录下来。第二组用绳或者脚步来测量教室,黑板的.长度,宽度,说说测量结果并记录下来。第三组用棍子或者直尺来测量桌子,椅子的长度或宽度或高度,说出测量结果并记录下来。
4 对照汇报结果引导幼儿探索:用长方形纸条自制量尺,写上0——10的数字做成量尺。
5 交流小结,鼓励幼儿用书,铅笔,小棍,直尺来进行简单的测量活动。
教学反思
学前阶段的幼儿,对与数的概念理解难掌握,测量的意义难理解,只有利用日常生活中见到的,加上让幼儿自己操作自己动手来寻求答案,让幼儿真正了解测量的乐趣。这一活动幼儿比较兴趣参与活动,但是测量结果的记录有所欠佳。在以后的数学教学中,应该多锻炼幼儿的动手能力。
活动目标:
1、让幼儿通过实践学习自然测量,初步掌握正确的测量方法。
2、使幼儿知道量具的长短与测量的结果有关,量具越长,测的次数越少,量具越短,测的次数越多。
3、初步培养幼儿互相合作的能力。
4、积极参与数学活动,体验数学活动中的乐趣。
5、初步培养观察、比较和反应能力。
活动准备:
1、各种自然测量的工具(笔、积木、筷子、布条、纸条等)2、记录测量次数的纸、笔。
活动过程:
1、谈话导入活动。
师:小朋友你们知道我们教室里的每一样物品有多长吗?
2、学习自然测量。
(1)幼儿尝试自由测量,记录结果。
(2)交流,教师请个别幼儿测量从黑板的一端到另一端,并引导幼儿讨论出正确的测量方法:测量时,测量工具要和起点对齐,在测量工具的另一头用笔做个记号,第二次测量时,要从记号开始接下去量。
(3)教师与一位幼儿合作,再次进行测量,并做好测量次数的记录,最后说出测量结果。
(3)幼儿自由结伴,选择测量工具和测量线路进行测量,教师进行观察,适时进行辅导。(4)请部分幼儿说一说测量的结果。
3、体验测量工具的长短与测量结果的'关系。
(1)师:“我用两种不同的测量工具测同一条线路,测出的结果是一样的吗?”
(2)请两位幼儿进行实践操作,引导幼儿比较测量结果的数目为什么不同,说出用长的工具量出来的次数少,用短的工具量出来的次数多。
4、活动延伸:鼓励幼儿在区角活动中使用各种不同的测量工具进行测量,比较各种不同的结果。
活动反思:
《自然测量》活动是幼儿较感兴趣的一项数学活动内容,也是一项操作性很强的活动;而且,我为幼儿也准备充分的材料,能做到人手一份。所以,幼儿在活动中主动性及积极性都很强,探索活动中个个都表现地很投入,许多平时比较不爱动手的孩子在此次活动中也显得活跃多了。幼儿通过多次的自由探索活动,已能掌握比较准确的测量方法了;幼儿在测量中,各项能力也得到了发展,特别是动手能力及探索能力。
设计意图:
新《纲要》中指出数学教育的新目标是“能从生活和游戏中感受事物的数量关系并体验到数学的重要和有趣。”因此我从小朋友的生活经验出发,运用孩子常见的东西为工具,以孩子身边的实物为对象,设计了《学测量》这个活动,让幼儿用各种测量工具来学习测量身边的事物,引导幼儿在操作中体会到数学可以用来解决日常生活中存在的问题。
活动目标:
1、引导幼儿大胆的尝试用各种工具学习测量。
2、认识标准与非标准的测量工具,选择适合的工具去测量不同的事物。
活动准备:
尺、回形针、牙签、毛线等人手一份,测量作业单人手一张。
重点领域:
计算
设想和意图
活动过程:
一、通过故事引出课题。
1、教师讲故事一遍,提问:我们可以想个什么办法来帮助这三兄弟呢?
二、认识测量工具,学习测量及记录的方法。
1、请幼儿说说可以用哪些东西来测量?
2、教师介绍标准与非标准的测量工具、讲解测量的方法以及相对应的记录方法。
3、教师分配任务,幼儿自由操作。
4、小结。请小朋友说说你是测量什么的?用什么工具测量的?
三、引导幼儿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1、请幼儿讨论:测量到最后,不能正好量完,有的多出一点,有的不到了一点,这样该怎么来记录。
2、回到三兄弟分土地这一点。问:他们的土地是圆形的,我们应该用什么什么工具来测量?
四、活动延伸。
表扬鼓励幼儿的表现,使幼儿体验到成功的乐趣。
第一环节主要是通过故事来激发幼儿的兴趣,提高幼儿的积极性。
第二环节是让幼儿认识各种测量工具,通过自己身边所熟悉的事物进行测量,每个幼儿都能大胆的运用各种测量工具测量。
第三环节主要是引导幼儿去发现问题,知道有了问题就要想办法解决,通过测量三兄弟的土地,让幼儿明白在测量过程中要选择适合的工具,这样才会更方便,更有效。
大班数学活动教案:测量教案
活动目标:
1、乐意用测量的方法解决生活中的具体问题,体验测量在生活的应用。
2、在探索比较中学习正确的测量方法,初步认识测量工具和测量结果的关系。
3、在活动中发展幼儿观察、比较及判断能力。
4、体验数学活动的快乐。
5、发展幼儿逻辑思维能力。
活动准备:
1、幼儿已有用等长的'量具一一排列摆放进行测量的经验。
2、长短不一的学具如:尺子、绳子、小棒、积塑、纸条等;笔、测量记录表等。
3、布置白雪公主的家的活动场景:小床若干、桌子等。
活动过程:
一、组织幼儿参观《白雪公主》故事场景,设置问题情境引起幼儿测量兴趣。
引入:春天到了,白雪公主想把小矮人的家打扮一新,但是她遇到了难题,你们愿意帮助她吗?
二、幼儿尝试解决问题――量地砖,探索正确测量的方法。
1、引导思考:白雪公主想为小矮人的家里铺上地砖,怎样清楚的告诉瓷砖厂的工人地砖的大小?
2、幼儿尝试用相同的工具测量。
3、引导幼儿比较测量的结果,探讨发现测量的正确方法。
讨论:选择相同的工具测量为什么会出现不同的结果?
方法:找准起点,沿边线测量,用笔(拇指)画个记号,首尾相连。
三、幼儿尝试解决问题――量床,探索发现测量工具与测量结果的关系。
1、思考:白雪公主想为小矮人的小床做新的床套,怎么知道床套的宽度和长度?
2、教师介绍测量记录表。
3、幼儿自主选择测量工具测量。
师巡回观察了解幼儿测量的情况;鼓励幼儿用不同的工具进行测量,记录。
4、引导幼儿交流测量的结果,并初步认识测量工具和测量结果的关系,积累测量经验。
讨论:量相同的位置测量结果一样吗?为什么?
小结:测量工具越长,测得的结果越小;测量工具越短,测得的结果越大。
四、活动延伸:引导选择自己感兴趣的2―3种测量工具给周围生活中的物品测量,积累测量经验。
目标:
1.学习用目测和自然测量的方法,比较,区别物体的远近,并会用表格的形式进行记录。
2.初步感知同样的距离,使用的测量工具不同,测得的数量也不同,训练思维的相对性。
3.会进行8以为的看图列式计算。
4.培养幼儿的观察力、判断力及动手操作能力。
5.了解数字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初步理解数字与人们生活的`关系。
准备:
1.确定场地,绳子、圈、尺子等测量工具若干。
2.笔、纸人手一份。
3.算式操作单。
过程:
1.目测物体的远近:游戏“听信号向指定方向走”。
幼儿按教师指定方向走,如走向滑滑梯、跷跷板等,听到停止信号,幼儿立定。
2.用自然测量的方法测量不同物体的远近。
3.幼儿在次测量并进行记录。启发幼儿相互验证远近。
4.引导幼儿用不同材料测量同一物体,发现测量工具
与测得数据之间的关系。
5.看图列8以内的算式。
(1)看图列加法算式。
(2)看图列减法算式。
(3)教师提供其他操作单,供幼儿练习。
活动反思:
幼儿对与数的概念理解难掌握,测量的意义难理解,只有利用日常生活中见到的,加上让幼儿自己操作自己动手来寻求答案,让幼儿真正了解测量的乐趣。这一活动幼儿比较兴趣参与活动,但是测量结果的记录有所欠佳。虽然幼儿乐与参与了活动,但是实践过程操作能力还不够强。在以后的数学教学中,应该多锻炼幼儿的动手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