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三年级语文《会变色的报春花》优质教案(小学三年级语文上册)

篇1:小学三年级语文《会摇尾巴的狼》优质教案

教学要求

1、引导学生通过对课文的理解,懂得像狼一样的坏人,他们的本性是不会改变的,要善于识破坏人的花言巧语,不受其蒙骗。

2、学会本课生字词。

3、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

1、分析狼的表现的变化,认识狼狡猾、凶恶的本性。

2、理解老山羊几次说话的意思,弄清老山羊是怎样逐步识破狼的本来面目的。

教学难点

1、分析狼的表现的变化,认识狼狡猾、凶恶的本性。

2、理解老山羊几次说话的意思,弄清老山羊是怎样逐步识破狼的本来面目的。

教学时间 两课时

课前准备 课文录音带、课文挂图、分角色朗读的头饰。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要求

1、指导学生学习课文的生字新词。

2、初步阅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

教学重点 学会生字新词,初步了解课文内容。

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理解词语的意思。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狼是怎样的动物?请你谈谈自己的认识。

今天我们来学习严文井爷爷的寓言故事。(板书课题)读了课题,你想知道什么?

二、指导学生自学课文。

1、学生自读课文

要求:读准字音,把课文读通顺、读流利;画出不理解的句子和词语;想一想课文讲了一个怎样的故事,你都读懂了什么?

2、检查学生生字新词的自学情况。

读一读,读准字音,记住字形。汇报不理解的词语,讨论解决。

3、检查课文的朗读情况

指名分小节朗读,要求:读准字音,特别是新学的生字和多音字的音。

4、理清文章的脉络

边读边想,课文写了狼和山羊的哪几次对话?并动笔画出具体的段落。

全班交流反馈。

5、组内讨论,发表见解

你觉得这篇课文中写的狼是一只怎样的狼?你又觉得这里的羊是一只怎样的羊?

三、学习小结

通过初步阅读课文,同学们对这个故事中写的狼是一只怎样的狼,羊是一只怎样的羊,有了一个初步的认识。你们是怎样看出来的?你们的看法对吗?我们下节课再深入地学习,加深对狼和羊的认识。

第二课时

教学要求

1、引导学生通过对课文的理解,懂得像狼一样的坏人,他们的本性是不会改变的,要善于识破坏人的花言巧语,不受其蒙骗。

2、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

1、分析狼的表现的变化,认识狼狡猾、凶恶的本性。

2、理解老山羊几次说话的意思,弄清老山羊是怎样逐步识破狼的本来面目的。

教学难点

1、分析狼的表现的变化,认识狼狡猾、凶恶的本性。

2、理解老山羊几次说话的意思,弄清老山羊是怎样逐步识破狼的本来面目的。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这节课文我们继续学习14课文《会摇尾巴的狼》。请大家打开书回顾一下:课文讲了一个怎样的故事?这个故事借助狼和第、老山羊的几次对话来写的。

二、深入讨论,分析形象

(一)理解第一次对话内容。

1、比较句子,说说有什么不同

狼掉进陷阱里,爬不上来。

狼掉进陷阱里,怎么爬也爬不上来。

第二个句子加上“怎么爬也”,表示爬了好多次都不成,没有办法爬上来。

2、结合上下文,读下面的句子,回答括号里的问题。

老山羊从这里路过,狼连忙招呼说:“好朋友!为了我们的友情,帮帮忙吧!”(狼为什么连忙打招呼?狼是老山羊的好朋友吗?它为什么这样说?)

3、老山羊听了狼的话,怎么想的?怎么说的?(不知怎么回事,问。)

(三)提问:狼几次说自己是狗,都是在什么情况下说的?(狼三次说到自己是狗。)指名朗读有关句子。

1、我是又忠诚又驯良的狗啊!

2、我是狼狗,所以有点像狼。我的性情温和,跟羊特别亲。

3、我的的确确是狗。不信,你看我还会摇尾巴。

分别说说狼每次都是在什么情况下说的。

第一次,狼见老山羊很厚道,听到招呼就停下来,便趁他不了解情况时说自己是“又忠诚又驯良的狗”。

提问:这一次狼共说了几句话?为什么这么说?

这次共说4句话,狼装出一副又老实又可怜的模样。

第一句:先用一个反问句,说明他和羊早就认识,显得彼此很亲热。

第二句:再用一个感叹句,表明自己是狗,是羊的好朋友。

忠诚为主人尽心尽力。驯良——和顺、善良,听从主人使唤。

第三句:用救小鸡的慌言标榜自己的勇敢、善良,以骗取老山羊的同情。

毫不犹豫——犹豫,拿不定主意。毫,一点儿。毫不犹豫是一点也不迟疑的意思。课文里狼说自己在救鸡时丝毫没有迟疑,主意一下子就拿定了。

第四句:恳求老山羊对他发发善心。

善良——心地好,纯洁正直。

提问:通过这几句话,你看出了什么?先指名朗读,后回答。

可以看出狼的伪善和狡猾。

提问:老山羊听后,为什么说:“你不像狗倒很像狼!”

老山羊看到了狼眼的凶光。

怎么知道的?

1、老山羊说之前“看了狼几眼。”

2、老山羊说后,狼连忙半闭上眼睛。

第二次,狼听老山羊说自己“很像狼”,忙“半闭着眼睛”以掩饰狼眼的凶光。还用“狼狗”来辩解,接着又是讨好,又是发誓。

课文中用“……”表示什么?表示狼还想说下去,只是被老山羊打断了。

老山羊为什么打断狼的话?

老山羊看出狼的狡猾,不像狗那样老老实实。指出狼是在用“花言巧语”骗人。

第三次,是狼见老山羊识破了他的花言巧语,想用摇尾巴来证实自己的的确确是狗。

的的确确——完全确实,课文中是指狼用来说自己是真正的狗,没有一点假。

(会不会摇尾巴是狼和狗的一个显著区别,狗的尾巴比较灵活,柔软,可以上竖或下垂,摇起来很轻松;而狼的尾巴较硬,很难摇动。)

篇2:小学三年级语文《会摇尾巴的狼》优质教案

教学目标:

1、教育学生要善于识破像狼一样的坏人的伪装,不要被他们的花言巧语所蒙骗。

2、熟读课文,按课后练习l的提示(与狼和老山羊的神态动作有关的词语)详细复述课文,做到声音响亮,口齿清楚,语句通顺,前后连贯。

3、学会本课生字新词,重点理解“友情、忠诚、驯良、可怜、毫不犹豫、善良、温和、收拾、轻蔑、改变”等词语。写出“善良”“犹豫”“暴躁”的反义词。能用“只要……就……”仿写句于。积累词语10个。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难点:

按提示(狼和老山羊的神态、动作有关的询语),熟读课文,学会详细复述课文。

教学时间: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启发谈话,揭示课题

二年级时,我们学了一篇课文《狼和小羊》,就认识了一只凶恶的狼,它蛮不讲理、故意找碴儿,吃掉了一只小羊。今天,我们学习的一篇文章是讲狼和一只老山羊的事,老山羊的命运如何呢?

我们一起来学习“会摇尾巴的狼”(板书)

二、自学课文

1、读准字音,认清字形

2、结合上下文,理解词语的意思

3、读通课文

三、检查自学情况

1、指名分节读课文

2、理解“驯良、赌咒”这些词语的意思

四、整体进入

1、自由朗读课文,请你初步谈谈你对狼和老山羊的印象,以及读了这则故事的体会。

狼:伪善、狡猾、凶恶。(指名读写狼的句子,读出语气。)

老山羊:警惕性高、聪明、善于观察思考(指名读老山羊的句子,读出语气。)

2、完成课后题2看拼音写汉字,交流出示:

我们要善于识破坏人的伪装,不要被他们的花言巧语所蒙骗。

圈出“蒙”,注意读音第一声。

3、再读课文,理清故事情节,抓出主线:

①完成课后题1:

从哪些地方可看出狼的伪善、狡猾和凶恶,它耍了什么手段?

老山羊是怎样一步一步识破狼的本性的?

②交流,板书:

狼 老山羊

连忙 招呼 问

老实 可怜 看

半闭着眼 盯

不耐烦 指

叫嚷 轻蔑

男生读描写狼的小节,女生读描写老山羊的小节

4、熟读课文。

5、根据板书详细复述课文。

五、布置作业

1、抄词并家默;

2、熟读课文。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1、上节课我们熟读了课文,并且详细复述了课文。

2、指名分节朗读课文。

二、细读课文

(一)学习第1~3节

1、轻读第1~3节,思考:哪些地方可以发现出狼对老山羊亲热得很?

2、狼为什么把老山羊称作“好朋友”?

“我,你不认识了吗?”狼为什么要把“我”放在最前面?

3、“掉”与“跳”有什么区别?

4、朗读读1~3节

(二)学习第4~7节

1、默读4~7节,思考:狼为什么装出狗的样子。

2、从哪里可以看出它是装出来的?(语言、动作)齐读有关的句子

3、师:狼努力地想装成狗,但老山羊盯着狼的尾巴,识破了狼的伪装。

4、读4~7节

(三)学习第8~9节

1、狼说了哪些漂亮话?(漂亮话是指那些听来十分好听、感人的假话。)

指名有感情地朗读狼说的话。

2、用“只要……就……”来说话

3、齐读第8~9节。

(四)学习第10~1l节

1、当狼感到老山羊救的可能不存在了,就凶相毕露。哪些词语写出狼的凶恶?

2、老山羊并没有害怕,相反却轻蔑地看了一眼,说了什么?

三、分小组编排课本剧,评议

四、总结全文

学习这篇文章。你懂得了什么道理?

五、完成课后习题

篇3:小学三年级语文《会摇尾巴的狼》优质教案

[教法与学法设计] :

1、以故事入手,激发兴趣,在理解内容的基础上贯穿语言文字训练,渗透 思想教育。

2、运用电脑软件、投影等多媒体手段,采用对比、引导、迁移运用等多样化的方法进行语言文字训练,在教学过程中归纳学习步骤,并让学生运用学法进行学习。

3、学生的学习按带问题读、理解词句、感情朗读的步骤进行。

[教学过程设计]:

一、故事引入,激发兴趣 。

我们曾经学过一篇关于狼和羊的故事的课文,是什么课文?(《狼和小羊》)请一名学生简单说说这个故事。

在《狼和小羊》这个故事里,凶恶的狼把善良的小羊吃了。而今天我们要学的关于狼和羊的故事,它的结局是怎样的呢?我们学完以后就知道了。在学之前,老师可以透露一点,这个故事里的羊是一只老山羊,而不是一只刚生下来不久的小羊,结局当然是不一的!这个故事的题目叫做《会摇尾巴的狼》。板书课题。

二、初读课文,解决生字。

1、借助部分注音,自由小声读课文。

2、圈出课文里的生字词,读准字音,认准字形。

字音难点:

前鼻音:善、烦

后鼻音:良

翘舌音:善

字形难点:善:善 善 善 善

3、准确地齐读课文,简单说说课文主要内容。

一只掉进陷阱里的狼,装出一副又老实又可怜的模样,说自己是一条又忠诚又善良的狗,哀求老老山羊救它。老山羊从它的硬尾巴认出它是一只凶恶的狼,没有受他的骗。(只要大致能说出来就行了。)

三、运用媒体,细读课文。

一)、学习第一二自然段,了解起因。

1、自由小声读第一二自然段,思考:这个故事的主人公是谁,它们是因为什么原因走到一起的?

2、理解“陷阱”。

3、对比句子:a、怎么爬也爬不上来。

b、爬不上来。

-4、狼是怎样和老山羊打招呼的?理解“连忙”,说明狼着急的心情。

5、指导朗读。狼和羊不是好朋友,狼对老山羊说的话是套近乎的话,要读出这种虚伪的套近乎的语气。教师范读,学生练读,齐读。

6、指导读老山羊对狼的问话。个别读,齐读。

二)、学习第三四自然段,归纳学法。

1、狼一共几次蒙骗老山羊?板书“狼”、“老山羊”。

2、第一次蒙骗是那几个自然段?(三四自然段)

3、出示投影片,根据问题小声读课文,找出答案,用“——”划出来。

小声读课文,回答下列问题。

1、狼说话时神态是怎样的?它为什么这样做?

2、狼说自己是谁?

3、老山羊是通过什么,怎样判断的?

4、汇报自学情况。

a、狼装出一副又老实又可怜的模样,它这样做是为了博得老山羊的同情。

b、狼说自己是狗,板书:“装狗”

c、老山羊通过它的长相,判断它不是狗的。板书:“通过”“长相”“判断”“不是狗”。

5、理解“毫不犹豫”,体会狼为了博得老山羊的同情,把自己说成是见义勇为的英雄,请两名同学造句。强调:要说清这件事发生的原因。

6、指导朗读。

a、指导:在读狼的话时要读出狼的虚伪,读羊的话时要读出羊的坦率。“狗”、“毫不犹豫”、“跳”、“再”、“不像”、“狼”要读重音,“我”字要上扬,“唉”字要读出无奈的语气。请学生做好记号。

b、教师范读,学生试读。

c、请个别读,学生评议。

d、齐读。

7、归纳学法。

a、回忆刚才学习三四自然段的学习步骤。

b、贴出已写好的板书;

1、带问题读;

2、理解词句;

3、感情朗读。

三)、学习五到九自然段,运用学法。

提出要求:下面我们分两组来自学第二次和第三次蒙骗的过程,注意按照三个步骤来学习。投影出示与第一次蒙骗同样的问题,学生用五到七分钟的时间自学。

1、学习五六自然段,第一组汇报学习第二次蒙骗过程的情况。

a、第二次狼半闭着眼睛,为了使自己更像狗。(狼睁大眼睛时露出凶光)

b、这次狼又把自己装成是狼狗。板书:“装狼狗”,解释“狼狗”。

c、老山羊通过它的语言判断它不是狗。板书:“语言”“不是狗”

d、理解词语:“性情”,指性格,“得救”,课文指可以从陷阱中出来,“花言巧语”是指说虚假而动听的话。这里可以看出老山羊头脑非常清醒,没有被狼的话所蒙骗。“狡猾”是指用虚假的言行来欺骗别人。

e、“……”的讲解:省略号说明狼的话还没有说完,既说明狼还想继续说一些花言巧语,又说明老山羊头脑清醒理智,不由它再说下去。

f、指导朗读。读狼的话时要读出语言的虚假和动听,读羊的话时要读出坚决的语气。重读词语:“连忙”、“狼狗”、“特别”、“只要”、“好好”、“别”、“骗”、“老老实实”、“你”、“狡猾”,“舔毛”、“咬虱子”两个词要读轻一点,拖长一点。范读,学生齐读,男女同学分角色朗读。

2、学习七八九自然段,第二组汇报学习第三次蒙骗过程的情况。

a、第三次狼着急了,因为他担心老山羊不救它。

b、这次狼说它的的确确是狗,并想用摇尾巴来证明。板书:“摇尾巴”

c、羊是通过它的硬尾巴来判断它是狼的。板书:“硬尾巴”、“是狼”

d、电脑动画出现狼摇尾巴的样子,思考:为什么老山羊一看到狼摇尾巴的样子,心里就完全明白了呢?(因为狼摇尾巴时把陷阱里的尘土都扫了起来,说明他的尾巴很硬,而狗的尾巴是很松软的,所以老山羊判断它是狼。)

e、理解“的的确确”,提醒多音字“的”,用“的的确确”说一句话。

f、投影出示训练题:

读下面的句子,思考:去掉括号里的词,意思有什么不同?

1、狼把尾巴(使劲)摇了几下,(扑扑扑,)把陷阱里的尘土都扫了起来。

2、老山羊看到这条硬尾巴,心里(完全)明白了。

3、你(再)会摇尾巴,也还是凶恶的狼。

g、指导句子的朗读,括号里的词语读重音,多音字“扫”要读准。

h、指导段的朗读,狼的话要读出狼着急的心情来,老山羊的话要读出强烈肯定的语气来。叫一生试读,讲评,再叫一生试读。齐读,分角色朗读。

3、小结。

刚才我们按照带问题读,理解词语,感情朗读的步骤学习了第五至九自然段,我们知道狼一次又一次想蒙骗老山羊,老山羊没有上它的当,终于识破了它的真面目。

四)、学习最后两自然段,知道结果。

1、请两生分别读最后两自然段,思考:

a、狼看到老山羊识破了自己,最后是怎样做的?怎样说的?

b、老山羊最后怎样做的?怎样说的?

板书:“露凶相”、“走开了”

c、用多音字“相”的两种读音组词。

2、指导朗读:用恶狠狠的语气读狼的话,用平静轻蔑的语气读老山羊的话,“终于”“恶狠狠”、“该死”、“吃掉”要读重音。

a、同学自由朗读。

b、请两生分别读狼和老山羊的话。

c、师范读。

d、齐读。

五)、通读全文,分角色朗读。

男女同学分别扮演狼和老山羊的角色,老师读作者叙述的话,朗读一遍课文。

四、总结全文,明白道理。

1、对照板书,总结课文。

这篇课文,我们学习了狼通过装狗,装狼狗,摇尾巴一次一次想蒙骗老山羊,老山羊通过它的样子,语言和硬邦邦的尾巴最终识破了狼。从狼装狗,装狼狗,摇尾巴到最终露出凶相,我们可以看出像狼一样的坏人,凶恶的本性是不会改变的。板书:“本性不变”从老山羊一次一次识破狼,我们又可以看出老山羊聪明清醒。板书 “聪明”“清醒”

2、学生自己总结道理,不必强求答案一致。参考:像狼一样的坏人本性是不会改变的,我们要像老山羊那样清醒理智的对待他。

五、布置作业,巩固知识。

有感情地 朗读课文,并把这个故事讲给家长听。

[板书设计]

26 会摇尾巴的狼

狼 老山羊 通过 判断 学习方法

装 狗 长相------不像狗 1、带问题读;

装狼狗 语言------不是狗 2、理解词句;

摇尾巴 硬尾巴-----是 狼 3、感情朗读。

露凶相 走开了

本性不改 聪明清醒

篇4:小学三年级语文《晨读》优质教案

教学目标

1.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后要求背诵的两段文字。

2.正确认读本课十个生字,读准多音字“背”的读音,会写田字格里的十个生字,积累好词佳句。

3.了解课文内容,体会课外阅读带给同学们的美好记忆,引导学生喜欢课外阅读,感受读书的乐趣,并乐于把自己的体会与别人交流或写下来。

课前准备:生字词卡片

课时建议:3课时

教学过程

设计意图

第一课时

一、激趣创镜

同学们,谁能用简单的语言形容一下我们的学习环境?你们想过吗,你们的爷爷奶奶小时候上学的学习条件又如何呢?请同学们打开语文书第137页,我们一起走进《晨读》。

创境质疑,激发学生的好奇心,使学生兴趣浓厚地投入到新课的学习中。

二、初读课文随文识字

1、同学们自由地读课文,遇到不认识的字,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解决,把课文读正确、流利。

2、学生交流识字方法。

3、小组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认读课文。要求:声音洪亮、正确流利、有感情。

4、小组汇报朗读。

5、师生评价朗读,适时给予鼓励。

让学生采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识字,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同时培养了其自主识字的能力、合作意识及良好的识字习惯。

以小组形式认读课文,再以小组形式汇报,激发学生竞争意识,调动学习的积极性。

第二课时

一、品读课文感悟理解

1、复习

(1)认读生字词语。

(2)创设语境,出示有生字的句子让学生再认。

2、再读课文,小组交流、讨论:

对比当时和现在的学习条件,感受文中“我们”认真、积极的学习态度,在文中勾画出相关语句,深情地读一读,并谈谈自己的感受。

小组汇报交流成果,教师适时点拨、总结。

提出的开放性问题,把学习的主动权充分交给了学生,既有利于学生整体把握课文,又有利于学生自己在读中品味和体验,留给了学生读书、感悟的余地。

二、指导背诵

在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的基础上,指导学生背诵课后要求背诵的两段文字。

第三课时

指导生字书写

1、分析记忆字形。教师一方面要鼓励学生开动脑筋记忆(如:新旧字比较记忆),同时要从汉字的构字特点方面予以指导(结构、偏旁等)。

2、书写指导。指导学生按笔顺规则写字,并注意汉字间架结构,把字写美观。

教给了学生识字的方法,培养了自主识字的能力。

感受汉字的形体美,在写中再去创造美。

篇5:小学三年级语文《晨读》优质教案

教学目的要求:

1.仔细观察图画,理解课文内容,学习山村小学生珍惜美好时光,勤奋好学的精神。

2.学习按一定顺序有重点地观察图画,培养观察能力;图文对照,学习课文,结合句子理解词语,联系上下文理解句子,培养理解能力。

3.学习本课生字新词,读准多音字“朝、觉、弹”,理解“入神、十分得意、珍惜、出息”等词语;会用“思索、珍惜”造句,能听写句子并掌握“谁,在什么地方,干什么”的句式。

教学重点难点:

通过人物动作、神态的描绘,理解三个小伙伴儿是怎样勤奋学习的;培养抓住重点、有顺序地观察图画的能力。

教学思路:

从图入手,仔细观察图画。在此基础上自读课文,一方面读准字音,一方面对照图画,看课文是怎样叙述图画的,让学生对图和文从整体上有个初步了解。

图文对照,按照课后思考题仔细阅读课文。在这一过程中要始终注意用图文结合的方法,帮助学生有顺序有重点地观察图画,借助图画理解词句段,学习课文。

教学用具:

与课文有关的挂图。

教学时间:

三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每天早晨,你都做些什么?早晨应该做些什么?怎样去做?今天我们学习一篇看图学文《晨读》,你读了后会受到一些启发。

二、指导预习。

1.出示预习要求:

(1)仔细看图,说说图上画的是什么地方,什么时候,有哪些人,他们在干什么。

(2)读课文,注意读准下面加粗字的读音:

朝阳觉察弹弓温暖

2.学生按要求进行预习。

(教师巡回指导,对差生个别辅导,帮助优生开拓思路,记下预习中普遍存在的问题。)

3.检查预习情况。

三、指导看图,理解图意。

首先,教师指出:看图要按一定顺序看清图上内容,还要抓住图画的主要内容进行重点观察。

接着,学生充分看图,教师巡回指导。注意引导学生从整体到部分或从人到物进行观察,并从在画中的位置、大小上判断三个小学生是图画的主体进行重点观察。从三个小学生的样子、衣着,手中拿的,旁边放的体会他们在干什么,再联系周围的墙壁、场院、石磨、鸡、墙上的盆花草……体会图上画的地方、时间,从而理解图意,把握图画的主要内容。

四、初读课文。

1.学生自由轻声读课文,注意读准生字的音和多音字的音。

2.快速读课文,给每个自然段标上序号。

3.再读课文,看课文是怎样叙述图画的,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

第二课时

一、图文结合,精读课文。

1.学习第一自然段。

(1)看图回答问题:从图上你是怎样看出时间是早晨,三个小伙伴儿是生活在山村的孩子?

(2)读第一自然段,画出描写清晨景色的词句。(结合理解“清晨”“温暖”“晴朗”引导学生想象金秋之季,清晨景色的美丽;体会鸡悠闲自得寻食的情景……) (3)为什么要写清晨的景色?(不仅紧扣了课题,交待三个小伙伴儿早晨读书起得早,而且展示了一个恬静的读书环境。这个问题为理解第二自然段的第一句打下了基础。)

(4)小结第一自然段内容。

(5)指导朗读。

2.学习第二自然段。(精读的重点段)

(1)读第二自然段:一共有几句话,每句话是什么意思?(7句话)

(2)读第一句,“又”是什么意思?说明什么?

(3)看图,从图上哪些地方可以看出三个小伙伴儿在认真读书。

(4)读文,课文中是怎样描写他们认真读书的?

①分别画出写右边的小女孩儿,中间的男孩儿,左边的小男孩儿认真读书的句子,各有几句?

②结合理解词句和图画分别体会三个小伙伴儿是怎样认真读书的。

A读第二、三句,说说“入神”的意思,从哪里看出小女孩儿读得入神?(观察图画小女孩儿的表情,理解“吸引住”“没觉察”)

B读四、五句,说说“十分得意”是什么意思?从哪些地方看出他十分得意?(观察图画上中间男孩儿的样子,结合“仰着头”“高声”的理解)他为什么十分得意?(指导理解怎样才算背得熟,记得牢)

C读六、七句,说说你怎么知道左边的小男孩儿“平时有些贪玩儿”,又怎么知道他在“认真思索”呢?(观察图画上右边小男孩的旁边放着的弹弓和小男孩样子)他会思索些什么呢?(读六、七句,理解什么是“解不开的难题”)

(5)指导朗读第二自然段,想象三个小伙伴儿认真读书的情景,理解本段内容。

3.学习第三自然段。

(1)读第三自然段,有几句话,每句话是什么意思?

①重点理解第一句:联系生活实际引导学生理解“懂得珍惜时间”,说说“珍惜”的意思。联系第二自然段和自己的学习实际体会“用功读书”,说说“用功”的意思。再把“珍惜时间”与“用功读书”连起来思考。

②指导读好第二句,抓住“出息”“智慧和勤劳”的理解,体会今天的用功读书,正是为了明天更好地建设可爱的家乡。从“一定”一词中体会对新一代的信任和期望,从而受到启发和教育。

(2)小结第三自然段的.内容,指导朗读。

二、朗读全文。

第三课时

一、有感情地朗读全文。

二、总结课文。

1.看图后回答:你是怎样仔细观察这幅图画的?(观察图画要有顺序、有重点)

2.认真读课文,课文是怎样叙述图画内容的?你读了以后有什么体会?(要紧密联系课文内容谈体会)

三、指导练习。

1.先把带有下面词语的句子找出来读一读,再联系句子说说这些词语的意思。

入神、熟、牢、珍惜、出息

2.按要求写句子。

照样子写句子,句子的内容要包括:

谁——在什么地方——干什么

例:三个小伙伴儿坐在磨台上晨读。

(1)________坐在教室里_________

(2)________坐在_______________

(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完成课后练习第4题。

指导造句:

(1)从课文中找出带有“思索”“珍惜”的句子,读一读。

(2)用“思索”“珍惜”和其他词语搭配。

(3)先口头造句,再写下来。

4.补充作业:用多音字组词。

篇6:小学三年级语文《晨读》优质教案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背诵两个精彩段落。

2、正确认读本课十个生字,会写十个。

过程与方法

1、学生反复诵读,展开想象来理解课文,体验情感。

2、展开小组讨论,对课文的思想内容及情感进行体验、交流。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让学生通过对比,珍爱自己优越的学习条件,更加倍的努力学习。

课前准备:生字词卡片。

教学过程:

一、激趣创境

同学们,我们每天早晨都坐在宽敞明亮的教室里读书学习,你们感觉到幸福吗?你们想过吗?在20世纪30年代的小朋友又是怎样学习的那,学习的条件又如何呢?请同学们打开书第26《晨读》。

二、初读课文

1、师:同学们自由地读课文,遇到不认识的字,可以借助拼音朋友,可以查字典,也可以请教老师或同组同学,把课文读正确、流利。

2、学生互助识字,交流识字方法。

3、小组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认读课文。要求:声音洪亮、正确流利、同学爱听。

4、检查朗读。

5、出示含有生字的其他句子让学生再认。

三、理解课文

1、师:刚才大家生字掌握得真好!下面,自己再自由地读一读课文,边读边想:

(1)当时学习条件怎样?

(2)学生的学习态怎样?

2、我们现在的晨读与30年代的小朋友相比有哪些异同?小组内进行交流,从文中哪些词句读懂的?

3、学生再次自由读文,小组交流对比后个人的感受。你受到了什么教育?应学习他们什么?

4、随机指导朗读

5、文中的哪些情景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为什么?

四、拓展延伸

激发学生多读书的愿望及乐趣?推荐一些书《寄小读者》《背影》《万卡》《爱的教育》

五、指导书写

篇7:小学三年级语文《秘密》优质教案

教学目标:

1、能自主学习本课生字,尤其读准:悖、恪。理解词语:修缮、恪守、验收等。

2、能用动宾词组概括莱伊恩遇到的阻力。能根据阅读内容展开合理想象。

3、能在教师引导下对中心句和标点进行质疑,了解文章内容,感受人物的品质。

3、初步懂得“一个人,要始终恪守自己的原则,哪怕遇到的阻力,也要设法抵达胜利”的道理。

课前作业:

1、读课文,关注生字“悖” “旨”“恪”的读音。

2、查字典理解词语“悖”“恪守”“验收”。

3、这座建筑的“秘密”是什么?请用连贯的语言说一说。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对文章的中心句展开质疑。

1、媒体滚动播放各地的设计建筑。

2、谈话引入,揭示课题

媒体出示:英国温泽市政府大厅

克里斯托.莱伊恩 (板书:莱伊恩)

3、出示第4节,对中心句展开质疑。

(1)引读,正音、理解词语:恪守(严格遵守)

l 恪守(严格遵守)(板书:恪守原则)

l 始终(点红):不只是严格遵守,而且还是——至始至终在恪守。

(2)泛红句子,读了这句话后,你有什么问题要问吗?

l 他遇到了哪些阻力?

l 他想了什么办法抵达胜利的?

l 而胜利又是什么呢?

(3)小结:抓住关键词提出问题能帮助我们更好地了解内容。

二、了解设计的巧妙,对“弄虚作假”“固执”两个词语上的引号进行质疑。

1、概括莱伊恩取得的胜利

带着问题,来读课文,轻声读课文1——3节,先来思考莱伊恩的胜利是什么?(板书:保留设计)

2、对“弄虚作假”和“固执”两个词语上的引号进行质疑。

(1)为了抵达胜利,莱伊恩用了什么办法?(板书:四根柱子未接触天花板。)

(2)对引号质疑

师:如果用一个词来代替,那就是——弄虚作假(板书),课文中这个词语的上面有——,课文中还有一个词语也加了引号——固执(正音),你有什么疑问?

三、用动宾词组概括莱伊恩遇到的阻力,并理解“弄虚作假”与“固执”的含义。

1、理解“验收”,概括莱伊恩遇到的阻力。

(1) 指名读课文1、2节,莱伊恩的设计遇到了哪些阻力?找到相关的句子

(2)这些阻力主要来自于哪些人?板书:人士(市政官员)

(3)用动宾词语概括遇到的阻力。

l 了解当时的设计风格。

l 用词组概括第一重阻力

你能不能用上一个词组,来概括他遇到的阻力。(板书:修改设计)

l 接下来的阻力是什么,请你读句子也用上类似的词语来概括?(板书:送上法庭)

2、对话演绎,理解“固执”“弄虚作假”的真正含义。

(1)是什么原因使人士扬言要让莱伊恩吃官司呢?

(2) 莱伊恩凭什么自信,他坚持用一根柱子的设计有道理吗?

Ø 读上文,找到相关句子。(媒体出示句子)

Ø 自信的原因有几点?

媒体出示:

运用工程力学知识

依据多年实践

(3) 对话演绎,理解“固执”上引号的涵义。

l 圈红:惹恼,注意这个“恼”是恼怒,所以它是竖心旁

l 创设情境,想象说话

Ø (听录音)对于人士的责问,克里斯托·莱伊恩依然自信地坚持他的设计,用上什么样的句式可以表现出他强烈的语气?根据刚才你们找到的内容,想一想莱伊恩会怎么说。

Ø 同桌之间角色互换练习说

Ø 指名说。

莱伊恩的坚持,在人士眼中就是——固执,但是到了今天在作者眼中,在我们眼中,莱伊恩的这种固执实际上就是——恪守原则,是值得称道,值得敬佩,难怪作者要在固执上——,这个引号充分说明作者对莱伊恩当时的这种固执是肯定和赞扬的。

(4)体会“弄虚作假”上引号的作用

l 体会莱伊恩内心的矛盾

Ø “悖”的意思就是——违背,他不愿违背的是什么原则?

Ø 读读这句话,注意这个标点,想想作者是怎样把莱伊恩的苦恼写清楚?

Ø 指名读出左右为难,内心挣扎的感情来。

Ø 小结:要表现出人物内心的矛盾往往可以采用这样的方式来写。

l 为了抵达胜利,莱伊恩只能——弄虚作假。我们都知道弄虚作假是不对的,那莱伊恩这样做是对不对呢?

Ø 你们认为莱伊恩做的是对的,作者也是这样认为的。所以作者要在弄虚作假这个词上——加引号这是作者对莱伊恩这种做法的——肯定,褒扬。

Ø (媒体出示现代大厅设计)你发现了什么?为了把先进、科学的设计保留下来,莱伊恩不得已只能——。

Ø 小结:“固执”表现出了他坚定的态度,“弄虚作假”是他想出来的巧妙的办法,其目的都是为了——从双引号中我们还读出了作者的情感。

四、升华主题,感悟明理

1、引读、理解“云集”。

2、学习结尾,体会作者的写作意图。

板书:

28 秘密

莱伊恩 人士

“固执” 一根柱子 修改设计

支撑天花板

恪守原则 保留设计

四根柱子

“弄虚作假” 未接触天花板 送上法庭

篇8:小学三年级语文《秘密》优质教案

教学目标:

1、学习课文,认识5个生字,读准字音:悖、恪。理解词语:受命、掩饰、修缮、恪守、准则等。理解文中“固执、弄虚作假”的特殊意思。

2、能用简要的语句概括柱子中的秘密以及莱伊恩遇到的阻力。训练学生根据阅读内容展开合理想象。

3、在阅读过程中初步懂得“一个人,要始终恪守自己的原则,哪怕遇到的阻力,也要设法抵达胜利。”的道理。

教学过程:

一、媒体演示,揭示课题

1、媒体滚动播放英国17世纪以后的建筑(两分钟预备铃时,将一些的建筑物的作者名字出示)

2、出示句子理解“受命”

出示:三百多年前,建筑师克里斯托·莱伊恩受命设计了英国温泽市政府大厅。

师:这是一座在英国大街随处可见的建筑,它是三百多年前,也就是17世纪九十年代(1690年)由建筑师克里斯托·莱伊恩受命设计建造的。

克里斯托·莱伊恩(读好人名)

英国温泽市政府大厅(读好建筑物名称)

1)自由读句子

2)指名读

3)理解“受命” 与 “授命”区分 能使用正确的词语把句子说清楚。

4)能借助图片,将建筑物介绍清楚。

3、理解“云集”

师:然而就是这么一座在英国很普通的建筑,在300多年之后,也就是20世纪末,却吸引了世界各国的建筑专家和游客——“云集”(出示磁卡)纷纷前来。

4、揭示课题

师:他们在这里做什么呢?这其实和这个建筑隐藏了300多年的秘密有关。 板书:秘密

二、整体感知,了解“秘密”

1、初读课文,了解秘密

师:已经预习过课文了,现在请你再来轻声读读,说清楚温泽市政府大厅到底有什么秘密。

交流板书:

一根柱子 四根柱子

(未接触)

支撑天花板 装装样子

2、小结

师:看来我们已经了解了市政大厅柱子中的秘密,原来这些柱子中只有——一根柱子支撑天花板,其余这四根柱子——并没有碰到天花板,它们同天花板之间有一条细小的缝隙,只是用来装装样子的。

三、启发提问,引起质疑

1、初步了解“弄虚作假”在文中的特殊意义。

师:装装样子?那就是做假咯?课文里有一个词可以表示这个意思的。板书:弄虚作假

2、理解“弄虚作假”,启发提问

师:可是,大家看,课文中却为弄虚作假加上了“”,那也就是说作者认为——(不是真的“弄虚作假”),针对“弄虚作假”这个词你有什么问题?把你的问题讲清楚。

生:既然不是“弄虚作假”为什么要用这个词?

1.“弄虚作假”在这作者用了引号,贬义褒用,那为什么对莱伊恩的这种行为赞赏呢?

2.莱伊恩为什么这时要用“弄虚作假”的方法去做这件事呢?

学生通过解决这2个问题能将课文的主要内容与主旨弄清楚。

3、小结过渡:

师:你提的这个问题很好,当我们把这个问题解决之后,你就能知道作者写这篇文章他想要告诉我们的道理,你对克里斯托·莱伊恩这个人也就有了更深的了解。

四、了解事件,解决疑问

1、再读课文,了解莱伊恩遇到的阻力

师:莱伊恩市政大厅建造完成了之后,遇到了什么困难?认真读1、2小节,找到相关句子。

2、交流出示,了解莱伊恩遇到的阻力。

出示:一年以后,市政府人士进行工程验收时,却说只用一根柱子支撑天花板太危险,要求莱伊恩再多加几根柱子。

? 莱伊恩自信只要一根坚固的柱子足以保证大厅的安全。他的“固执”惹恼了市政官员,险些被送上法庭 。

指导读句:市政府人士、市政官员

3、创设情景,理解莱伊恩的“固执”

1)再读课文,情境说话

师:莱伊恩不肯改变自己的设计,他当然要想方设法说服他们。那他会怎么说服他们呢?想象一下。要能想象合理,我们首先要了解了解莱伊恩为什么这么自信。再读读课文,思考一下。

2)生交流,师引导理解莱伊恩“自信”的理由

交流出示:他运用工程力学的知识,依据自己多年的实践,巧妙地设计了只用一根柱子支撑天花板的大厅。

引读句子理解莱伊恩自信的理由。

出示填空:他运用 , , 只用一根柱子支撑天花板的大厅。

正是因为莱伊恩对自己所学的专业科学的合理运用,并经过反复实践,才设计出只用一根柱子支撑天花板的大厅,这是一种——创新!

3)师生情景对话,理解莱伊恩的固执:

了解了莱伊恩自信的理由,现在,你就是莱伊恩,我是来验收的市政府人士,你怎么说服我?想一想!

(对话形式多变)

小结过渡:除了你们说的这些理由,我相信莱伊恩当时还会借助他的专业知识和他们进行辩论。政府人士与政府官员考虑到的是市政大厅的安全,所以他们坚持让莱伊恩要多加几根柱子。

4)理解“固执”的特殊意思

可此时的莱伊恩仍自信地认为——所以在人士的眼里莱伊恩是固执的,简直是顽固不化!当他们听到莱伊恩的解释时,官员们十分恼怒,差点——(生读——把他送上法庭。)

但我们心里很清楚,这是真的固执吗?(不是)那你们觉得“固执”上还应该加上?( “双引号”)是啊,莱伊恩在要被送上法庭的巨大阻力面前是坚持地自己的创新设计啊!!

4、出示资料:17世纪以前的建筑

介绍17世纪以前的建筑以前的建筑,所以人士就认为在建筑物内只有一根柱子支撑天花板是非常危险的,坚持莱伊恩要多加一些柱子已保证市政大厅的安全。

5、体会莱伊恩的苦恼

师:面对这样的情况,莱伊恩非常苦恼:谁来读读课文具体描写他苦恼的句子。

你就是莱伊恩,你们自己读读,体会此时莱伊恩遇到的两难问题。

1)师引读:莱伊恩非常苦恼,坚持自己原先的主张吧………(已经造好的大厅又要被毁重建,这多可惜呀!)可是不坚持吧………

2)随机理解“悖”和“准则” 副板书:悖

3)朗读指导:

师:这令他非常苦恼。一起来读读,再读出莱伊恩内心的苦恼!

4)引说板书:

师:在这样的情况下,莱伊恩灵机一动想出了一个办法,就是(引说板书)——四根柱子——其实这四根柱子……只是……装装样子罢了

6、概括莱伊恩一定要用“弄虚作假”的方法来处理这件事的理由。

1)小组讨论

师:现在你能说说为什么莱伊恩一定要用这样的(指板书:“弄虚作假”)方法来处理这件事?自己先说,再用上“既…又…”这组关联词将理由说清楚。

2)生交流师随机板书:恪守 既…又…

3)小结:原来,莱伊恩是用看上去“弄虚作假”的手段既满足了人士与市政官员的要求,又恪守了自己的原则,保留了自己正确的设计,最终取得了———胜利。 板书:→

7、创设情境,理解人物

现在四根柱子加好了,让我们来想象一下,市政官员和人士再一次来验收了,这时他们会说些什么呢?……而一旁的莱伊恩听着他们的话会?——出示填空

微微一笑——1.大厅通过验收 2.恪守了自己的原则3一切尽在不言中,胜利的喜悦。

六、深化主题,感悟明理

1、学习莱伊恩的话,再次感悟他的自信

师:大厅终于顺利通过了验收,莱伊恩在自己的随记里写下了这么一段话,请一位同学大声地读出来。

出示:我自信,自信至少1后,当你们面对这根柱子时,只能哑口无言,甚至瞠目结舌——我要说明的是,你们看到的不是什么奇迹,而是我对自信心的坚持。

他的自信来源于什么?(科学、正确——这当然给了他足够的自信!)

2、随机理解“修缮”

师:事实证明:莱伊恩是完全正确的!300多年过去了,用一根柱子支撑大厅的市政大厅安然无恙。直到人们在修缮天花板时终于发现了这个隐藏了300多年的秘密。 (“修缮”近义词是——修理,区分“修理”与“修缮”是专指对建筑物进行修理。)这一下,也就使世界各地建筑专家和游客云集此地。

出示:消息传出后,世界各国的建筑专家和游客云集。

3、小结:难道仅仅是来看秘密的吗? 生交流师引导:后人这样评价这个柱子——说它是“用自信撑起的擎天柱”正是因为莱伊恩当年坚信科学,如今才有这美好的建筑。

板书:自信撑起的擎天柱

4、明理激情

引读:300多年当中,科学技术在不断进步,各种各样的优秀的建筑层出不穷,这些建筑也让人永远记住了它的设计者。而300多年当中,没有人对这幢建筑引起过大的关注,也没有多少人记得莱伊恩这个人!所以文中说作为一名建筑师,莱伊恩——但作为一个人,他——无疑是非常伟大的,因为他能——始终……哪怕是——遭遇到的阻力,也要想办法——抵达胜利

今天,通过这个秘密,也让我们记住这一点,记住克里斯托-莱伊恩带给我们的这些启示(怎么做人)!

附板书:

38、秘 密

(克里斯托·莱伊恩)

“弄虚作假”

一根柱子 ∣ 四根柱子 悖

(自信撑起的擎天柱) ∣ (未与天花板接触)

∣ 既……又……

支撑天花板 ↓ 装装样子

恪守原则

篇9:小学三年级语文《秘密》优质教案

教学目标

1、能在阅读过程中独立认识本课生字;读准字音:悖、恪。理解“恪守”“有悖”。

2、能读懂课文,知道文中“秘密”的含义;理解“固执”、“弄虚作假”在文中的含义;

3、通过朗读感悟课文中心,知道莱伊恩的秘密,懂得一个人,要始终恪守自己的原则,哪怕遇到的阻力,也要设法抵达胜利。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理解“固执”、“弄虚作假”在文中的含义;知道文中“秘密”的含义。

难点:理解文章最后一节。

教学媒体 课件

课前学生准备 预习课文,圈出生字。

教学流程 (一)、图片导入,引出课题

1、( 出示:“英国温泽市政大厅”图片) 这是坐落于英国的温泽市政大厅,它建于1690年,距今已经有三百多年。然而,就在前两年,当人们对大厅的天花板进行维修时,发现了隐藏在其中的一个天大的秘密。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第38课《秘密》。

2、(板书课题:38、秘密)学生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了解“大厅的秘密”

1、自由轻声读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思考“大厅的秘密是什么?”

2、通过读课文,我们知道埋下这个秘密的是建筑师——莱伊恩(板书:莱伊恩),什么秘密呢?根据学生交流,板书:

一根柱子 支撑天花板

四根柱子 装装样子

根据板书,说说大厅的秘密是什么?

(三)、再读课文,引导质疑

1、原来在设计建造这座建筑时竟还有着这样一个故事,隐含着这样一个秘密。四根柱子只是装装样子,是虚的,假的,这不是弄虚作假吗?对这个人,后人是怎么评价的呢?快速默读课文,用“——”划下来。

出示:

作为一名建筑师,莱伊恩并不是最出色的。但作为一个人,他无疑是非常伟大的,他能始终恪守自己的原则,哪怕是遭遇到的阻力,也要想办法抵达胜利。

1)师生合作读:作为一名建筑师,莱伊恩——。但作为一个人,他无疑是——,因为——

2)3)再读句子。学生质疑。

预设:什么是“恪守”?查字典理解“恪”

“自己的原则”是什么原则?

遇到什么阻力?

(四)、学习课文,理解“固执”、“弄虚作假”的含义

1、默读第1、2小节,想一想:莱伊恩遇到了哪些阻力?用~~划出有关的句子。

市政府人士进行工程验收时,却说只用一根柱子支撑天花板太危险,要求莱伊恩再多加几根柱子。

1)什么是人士?在建筑行业里最有威望、地位的人士说只用一根柱子支撑天花板太危险,要求莱伊恩再多加几根柱子。 他们和莱伊恩之间会有怎样的对话?课文里没有直接写,但我们可以从文中的语句中猜测出他们对话的内容。让我们静心地读一读第1、2小节,并结合有关的语句想象一下他们之间的对话,同桌试着说一说。

出示:

人士: 莱伊恩:

人士: 莱伊恩:

人士: 莱伊恩:

2)请一组同桌说。

3)从莱伊恩和人士的对话中,我们可以看出莱伊恩?用课文中的一个词是?什么叫“固执”?

出示句子:

他的“固执”惹恼了市政官员,险些被送上法庭。

“固执”为什么加引号?真的固执吗?

小结:在别人看来,这是不可救药的固执,其实是他坚持自己正确的主张,据理力争,始终恪守原则的表现,所以“固执”加上了双引号。

4)、朗读句子,感受莱伊恩遇到的阻力。

2、面对来自方方面面的阻力甚至威胁,莱伊恩的心里无法平静,他一定想了很多很多,想了很久很久。借助提示想一想,然后在小组里讨论一下。

出示:

面对来自人士和市政官员的阻力,莱伊恩非常苦恼,想:( )。

师生合作读:莱伊恩非常苦恼,坚持自己原先的主张吧——市政官员肯定会另找人修改设计;不坚持吧——又有悖自己为人的准则。

理解:“有悖”

莱伊恩做人的原则是什么呢?(坚持自己正确的主张)

这样不行,那样也不行,所以莱伊恩非常——(苦恼,矛盾,为难,犹豫……)

读,读出莱伊恩苦恼的心情。

3、在如此矛盾的情况下,最终,他终于———

4、三百多年过去了,这个秘密一直未被人发现。直到两年前,市政府准备修缮大厅的天花板时,才发现了莱伊恩当年的“弄虚作假”。文中“弄虚作假”加了引号,你是如何理解的?

学生交流。

师生合作读:三百多年前,建筑设计师莱伊恩受命设计了英国温泽市政大厅。他——没有想到的是——莱伊恩不这样认为,因为他的设计是——,所以他自信——莱伊恩的“固执”惹恼了市政官员,险些被送上法庭。莱伊恩非常苦恼,他想——矛盾了很长一段时间,莱伊恩终于想出了一条妙计——

小结:这是莱伊恩为了恪守自己的原则,而不得不采取的做法,并没有我们平时所用的带有批评、指责的意思,所以加上了双引号。

5、让我们再来读读对莱伊恩的评价,感受他作为一个人的伟大之处。

6、三百年后,人们面对这根柱子的确十分震惊,当地政府对此也不加掩饰,他们——这样做的目的在于——(引导人们崇尚和相信科学)。这里的“旨”的意思是?

(五)、延伸拓展

1、的确,真正支撑天花板的只有一根柱子,其余的只是装装样子,但因为有了这四根柱子,莱伊恩才没有违背自己的原则。这四根柱子支撑着莱伊恩为人的准则,支撑他对科学的崇尚。

2、语言实践:当一回解说员,向前来参观这个大厅的人们,讲讲莱伊恩的“秘密”。

板书设计 38、秘密

莱伊恩 一根柱子 支撑天花板

(四根柱子)(装装样子)

恪守原则 崇尚科学

本课小结

通过朗读感悟课文中心,知道莱伊恩的秘密,懂得一个人,要始终恪守自己的原则,哪怕遇到的阻力,也要设法抵达胜利。

反馈教学效果的作业 照样子写句子( )非常苦恼,( ) 。

篇10:小学三年级语文《风筝》优质教案

教学目标:

1、认识“片、舱”等9个生字。学会“得、扯”等7个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理解文中的“风筝”象征着小朋友们各自的理想。

4、说出自己的理想。

教学重难点:

1、识字写字。

2、理解感悟“手里的线越放越长,风筝也带着我们的理想越飞越高,越飞越远。”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时间: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

1、师:同学们,你们放过风筝吗?

2、生小组交流讨论。

3、反馈。

4、师:有一群小朋友和你们一样喜欢,你们想看看他们都放了那些风筝吗?

二、初读课文,学习生字。

1、自由朗读课文,勾画出生字,读几遍。

2、与同桌一起读,正音;

3、指名朗读课文,做出评价(生生互评);

4、齐读;

三、再读课文,了解大意。

1、默读课文,找出小朋友们放了哪些风筝(作上记号)

2、小组讨论。

3、各小组反馈交流结果。(从哪儿读到的)

四、课后思考

小朋友们各自放的风筝为什么不同?

第二课时

一、深入理解课文

1、分小组逐段读文,边读边思考:小朋友们各自放的风筝为什么不同?

2、反馈。(读出文中的相关句子。)

3、小组合作制作表格:谁放了什么风筝,理想是什么?

4、班内交流。

一点通教学网

二、表演读

各小组编排朗诵,比赛

三、交流

你想为自己扎一个什么样的风筝?为什么?

四、学写生字

识字跟读、识字交流、书写临摹,适时评价。

板书:

2、风筝

姓名

风筝

理想

篇11:小学三年级语文《起死回生》优质教案范本

教学目标:

1、认识10个生字。理解“死而复生、起死回生、切脉、厥症”等词语的意思。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转述扁鹊从行人和侍卫官处了解到的情况。能按事情发展顺序复述扁鹊医治太子的过程,体会其高超的医术。

3、体会扁鹊医术高明,医德高尚。

教学重点难点:

1、认识生字,理解词语的意思。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体会扁鹊医术高明,医德高尚。

教学时间:

1课时

教具准备:

PPT

一、导入新课

1、师:同学们,在单元导读课中,我们了解了《起死回生》、《田忌赛马》和《完璧归赵》三篇课文的主要内容。还记得第11课《起死回生》讲了一件什么事情? 出示:扁鹊从侍卫官口中得知___________________,于是他入宫_________________,最后使太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师:这篇课文讲的就是扁鹊让太子起死回生的故事。

2、(出示扁鹊图片)了解扁鹊吗?谁来说说看?

(1)生交流

(2)看来小朋友非常了解扁鹊。确实,扁鹊是个中医,中医往往是用“望、闻、问、切”四种方法给病人治病的。现在我们就来看看扁鹊是如何让太子起死回生的?

二、预习反馈

1、师:这篇课文中有很多生子新词,都知道怎么读吗?开小火车领读。 纳闷 侍卫 病榻 手腕 凝神 携带 药囊 切脉 厥症 大拇指 议论纷纷 起死回生 死而复生

(1)切.脉:“切”是个多音字,读第四声,跟着我念“切脉” 药囊.:“囊”字笔画既多又难写,它是上中下结构的。上边是“一”加上一个“中”,中间是“凸宝盖”的写法,下边是“两个口”加上“吵嚷”的“嚷”的右下部分。跟着老师一起书空。 厥症:厥症是什么意思?谁来读一读?(中医学病名。指突然昏倒,不省人事,过一定时间会苏醒的疾病。)

(2)师:生字新词都会读了,课文能不能读正确,读通顺呢?打开书,翻到第36页。课文共有13小节,分小节朗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过渡:小朋友读得真不错。

三、研读课文

研读第一节——第八节

1、现在自由轻声地读一读1-8小节。要求:用横线划出扁鹊的话,曲线划出侍卫官的话。开始。

2、谁来交流扁鹊的话?(红色标出),谁来交流侍卫官的话?(蓝色标出)。

3、都找到了扁鹊与侍卫官的话。现在同桌合作读一读对话,边读边想:扁鹊从侍卫官口中了解到太子的什么信息? 媒体出示:一向好好的(你们是从对话中得知3条信息的,再读读第一小节,还可以找到太子的什么信息?) 只说胸口闷,就死了 早上鸡叫的时候 没过半天,还没入棺

4、师:谁能把4条信息连起来说一说?老师给你们一个句式: 媒体出示: 扁鹊从行人和侍卫官那里得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当扁鹊得知太子突然死了,心情非常着急;可他听说太子还没入棺,就送了口气。你们能不能把扁鹊由紧张到放松这个心情变化的过程表现出来。

6、读得真好啊!让我们一起来读。男生读扁鹊说的话,女生读侍卫官说的话,老师读旁白。 过渡:国王得知有人能让太子活过来,急忙请他入宫。那么扁鹊是如何为太子治病的呢?

研读第十节——第十一节

1、自由读读课文10-11小节,圈出扁鹊为太子治病的动词。 板书:按、切、贴、听、取、扎、捡 (竖排)

2、小朋友找到了这7个动词,现在老师请你们两两合作,一个先演扁鹊,边读边做做这7个动作;另一个做太子。稍后我们互换。

3、再读读课文,找找扁鹊在做这些动作时,太子有什么反应呢?请用直线划出相关内容。(生交流)老师和你们一起读一读。

4、当扁鹊为太子扎针的时候,太子的反应是鼻翼扇动,眼皮睁开;当太子喝下药后,太子的反应是身体恢复健康。 板书:鼻翼扇动、眼皮睁开、恢复健康

5、现在能不能看着老师的板书,把扁鹊是如何医治的,太子又是如何反应的,给大家介绍一下?(1-2人) 6、能不能用上这些表示先后顺序的词,把故事说得更清晰一些呢?说给同桌听一听。(3、4人) (出示:先、接着、然后、最后)

研读第十二节——第十三节

1、过渡: 是呀,扁鹊真是妙手回春,能使太子起死回生,难怪国王竖起大拇指称赞扁鹊……(出示句子:“先生真是神医啊,有起死回生的本领。”)

(1)个别读(2个)

(2)全体读

2、师:面对国王的称赞,扁鹊却谦虚地说…… 出示:“世上哪有死而复生的道理?太子本来就没有死,我不过是治好了他的病。”

(1)个别读

(2)全体读

四、总结全文。

1、师:扁鹊真了不起啊,他使太子起死回生。学习了这篇课文,你觉得扁鹊是个怎样的人?

(1)生交流(板书:医术高超)

(2)面对国王对他的称赞,扁鹊却很谦虚,从中看出他是个医德高尚的人!(板书:医德高尚)

2、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感受到扁鹊不仅医术高明,而且医德高尚!同学们回家后可将今天所学内容复述给爸爸妈妈听。下课!

板书设计:

起死回生

扁鹊------------→太子

医术高明

医德高尚

鼻翼扇动、眼皮睁开

恢复健康

篇12:小学三年级语文《起死回生》优质教案范本

教学目标:

1、正确识记本课8个生字,3个多音字。理解 “死而复生”“起死回生”“切 脉”“凝神”“厥症”等词语的意思。

2、朗读课文,通过学习尝试复述扁鹊为太子医治的内容。

3、过学习,体会扁鹊是我国古代医术高明,医德高尚的医学家。

教学过程:

一、开门见山,出示课题 (师板书:起死回生)

1、这个词谁来读?(点名读)

2、谁能说说起死回生是什么意思?

生:将快要死的人救活,形容医术高明。

生:就是死而复生的意思 (你是用近义词的方法来理解词语。)

3、这是件多么不可思议的事,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第13课。谁能读好课题?

(注:若学生未说到“死而复生”,就让学生读读课文,试着从文中找出“起死回生”的近义词。)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那文中究竟写了件什么事呢?轻声读读课文,读完后,请试着选择黑板上的词语根据课文内容说一两句话。

生:扁鹊有起死回生的本领。

生:扁鹊使太子死而复生。

生:扁鹊有起死回生的本领使太子死而复生。 (注;指导学生正确使用“起死回生”和“死而复生”,初步进行近义词的辨析。)

2、你们瞧,这就是扁鹊。(出示扁鹊的图片)谁来为大家介绍一下?

生:扁鹊,原名秦越人。是战国时候有名的医学家。因为医术高明,医德高尚, 就像传说中的神医扁鹊,后人就称他“扁鹊”。

三、研读课文,加深理解

学习课文1—9小节 (出示课文第一小节)

1、扁鹊医术高明,经常周游列国,四处行医。一天,他来到虢国都城,听见街上的行人议论纷纷。原来(虢国太子不知什么原因,一向好好的,突然间就死了。)谁能读好这句话?(指导读出惊奇、疑惑不解的语气。)

2、指导朗读扁鹊与侍卫官的对话。

(1)、扁鹊对于这件事也感到疑惑不解。(板书:纳闷,指导读准带有多音字的词语。)

(2)于是,他忙赶到宫门口询问侍卫官。轻声读读扁鹊与侍卫官的这番对话。边读边思考,扁鹊询问了侍卫官哪些问题?

a交流找到的句子。

b指导学生读出着急的语气。

C师生分角色读,生读扁鹊说的话,师读侍卫官说的话。

(3)、扁鹊听了松了一口气,那是因为通过这三个问题他了解到哪些情况?

生:他知道太子是早晨鸡叫的时候死的。

生:他知道太子还未入棺。

生:他知道太子死前感到胸口闷。

(根据学生回答进行板书:早晨鸡叫的时候、胸口闷、未入棺)。 (a点名回答 b连起来说)

(3)、是啊,通过这番询问(师板书“问”),扁鹊知道了太子死时的症状是(胸口闷)、死亡时间是(早上鸡叫的时候)还了解到太子还没有(入棺)。根据多年的行医经验,扁鹊觉得(太子可能没有死,太子也许得的是厥症,太子还有救„„)怪不得,他松了一口气说(烦你通报一声,就说我是秦越人,能使太子死而复生。)

(4)、根据与侍卫官的对话,扁鹊觉得太子可能没有死,但也有可能太子真的死了,可他为什么却说:“我能使太子死而复生呢?”

生1:他这样说,侍卫官才能让他进宫为太子医治。

师:有这样的可能。

生:根据多年的经验,他对自己的判断很有把握。

师:是啊,可见他十分自信。但若是太子真的死了,扁鹊就犯了欺君之罪,那可是要杀头的,他明知会有这样的后果,为什么还要这么做?

生2:他是一位医生,只要病人有一丝生存的希望,也要去为病人医治。

师:是啊,医者父母心,扁鹊深知医生的职责就是救死扶伤,只要病人还有一丝生存的希望,哪怕付出自己的性命,也要为病人医治!

(出示:扁鹊送了一口气说:“烦你通报一声,就说我是秦越人,能使太子死而复生。”

师:谁能读好这句话? (指导读出坚定、自信的语气)

学习课文10---14小节

师:那扁鹊进宫后又是怎样使太子死而复生的呢?轻声读读课文第11、12小节。

1、学习11、12小节,了解扁鹊如何为太子医治,并尝试复述扁鹊为太子治病的内容。

(1) 一读:要求读准生字的音。

师:轻声读读这两段话,要求借助拼音读准生字的音,注意带点字的读音。

(2) 初步了解中医诊断的方法。

师:切脉,也称把脉,谁能做一个把脉的动作? 它是医生诊断疾病时所采用的方法,也是切诊中最常用的一种方法。扁鹊在为太子诊断时就使用了切脉的方法,不仅如此,他还贴着太子的胸口凝神听了一会儿, (a理解“凝神”的意思 b扁鹊把耳朵贴在太子的胸口凝神听什么?)这种通过听病人的声息来了解病情的方法叫做“闻诊”。通过诊断,扁鹊断定太子得的是(厥症)c理解"厥症”

(3)二读:通过边做动作边读句子的形式了解我国中医的诊断过程。

师:了解了扁鹊诊断的方法,我们一起边做动作边读描写扁鹊为太子治病的句子。

(4)初步了解针灸。

师:刚才老师发现个别同学在扎针时嘻嘻哈哈觉得很有趣。 你们知道吗?这种通过扎针医治病人的方法叫做针灸。要知道,不同的病所扎的穴位也不同,一旦有所闪失,病人也许性命不保。 我们一起再来边读句子边做动作,比比谁最像小中医。

(5)现在你能试着用上这些表示动作的词来说说扁鹊是如何为太子医治的吗?可以用书上的句子,也可以用自己的话来说一说。出示:安、切、贴、听、取、扎、捡扁鹊走到太子的病榻前

a自由轻声说

b同桌互说

c师点名说

2、进一步体会扁鹊医术的高明。

(1)引读太子在扁鹊的医治下变得怎么样的句子。

出示:不多一会儿,太子的鼻翼开始扇动,眼皮也慢慢睁开了。太子喝了药,没多久,就恢复了健康。

(2)“不多一会儿”、“没多久”这些词,说明了什么?

生:扁鹊医术十分了不起,在短短的时间内治好了太子。

师:扁鹊医术的确高明,他真是妙手回春,药到病除啊!怪不得国王竖起大拇指称赞扁鹊(先生真是神医啊,有起死回生的本领。 )

a点名读

b齐读

学习14小节,体会扁鹊的谦虚

1、读扁鹊说的话,指导读出谦虚的语气。

2、理解“世上哪有死而复生的道理?”这句话的意思。

四、总结全文

师:今天这节课我们学习了第13课(起死回生)。通过学习使我们了解到扁鹊行医来到(虢国),听见路上行人议论纷纷,原来(虢国太子不知什么原因,一向好好的,突然就死了。)这使扁鹊十分(纳闷)。于是,他连忙询问侍卫官。通 一番询问,他了解到,太子死的时间是(早晨鸡叫的时候 ,死亡症状是(胸口闷),还了解到太子(未入棺)。扁鹊决定进宫为太子医治。经过治疗,太子很快(恢复健康)。国王见了,竖起大拇指称赞道:“先生真是神医啊,有起死回生的本领。”)学了课文,你想如何称赞扁鹊?

师:扁鹊是我国古代了不起的医学家,早在两千多年前,他就用望、闻、问、切的中医治疗法使虢国的太子死而复生。要知道,中医是我国的传统医学,具有与中华文化相等的悠久历史,经过千年承传已成为中国文化中瑰丽宝藏。

篇13:小学三年级语文《起死回生》优质教案范本

教学目标:

1、正确识记本课8个生字,3个多音字。理解 “死而复生”“起死回生”“切脉”“凝神”等词语的意思。

2、能正确朗读课文,通过学习尝试复述扁鹊为太子医治的内容。

3、通过学习,体会扁鹊是我国古代医术高明,医德高尚的医学家。

教学过程:

一、开门见山,出示课题

1、中医是我国的传统医学,具有与中华文化相等的悠久历史。在这漫长的历史长河中,涌现出许多有名的医学家。今天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学一篇与我国古代医学家有关的课文。(师板书课题:13、起死回生) 齐读课题

2、理解起死回生

3、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轻声读读课文,边读边找出起死回生的近义词。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用上这两个词语,根据课文内容说说“谁有怎么样的本领使谁怎么样”。 板书:扁鹊 虢国太子

4、(出示扁鹊的图片)介绍

三、研读课文,加深理解

学习课文1—9小节

1、扁鹊医术高明,经常周游列国,四处行医。一天,他来到虢国都城,听见街上的行人议论纷纷。原来(虢国太子不知什么原因,一向好好的,突然间就死了。)对于太子的死你感到怎么样?指导朗读。

2、指导朗读扁鹊与侍卫官的对话。

(1)、我们一起来读读扁鹊与侍卫官的这番对话。边读边思考,扁鹊询问了侍卫官哪些问题?

(2)、通过这番对话使扁鹊了解到哪些情况了呢?

(3)、介绍“问诊”。根据多年的行医经验,扁鹊觉得(太子可能没有死)怪不得,他松了一口气说(烦你通报一声,就说我是秦越人,能使太子死而复生。)

(4)、根据与侍卫官的对话,扁鹊觉得太子可能没有死,但也有可能太子真的死了,可他为什么却说:“我能使太子死而复生呢?” 我们一起再来读读2-9节这段对话。

学习课文10---14小节

1、学习11、12小节,了解扁鹊如何为太子医治,并尝试复述扁鹊为太子治病的内容。

(1) 轻声读读课文11、12节,圈出救治太子时的具体动作。

(2) 交流。出示:、取、扎、捡

(3) 简介切脉 理解“凝神”,表示注意力集中的词语还有哪些?

(4)通过按、切、贴、听,扁鹊判断太子得的是:厥症:读课文中的注释。

(5)边做动作边读描写扁鹊为太子治病的句子。

(5)现在你能试着用上这些表示动作的词来说说扁鹊是如何为太子医治的吗?可以用书上的句子,也可以用自己的话来说一说。 出示:安、切、贴、听、取、扎、捡 扁鹊走到太子的病榻前

2、进一步体会扁鹊医术的高明。

(1)引读太子在扁鹊的医治下变得怎么样的句子。 出示:不多一会儿,太子的鼻翼开始扇动,眼皮也慢慢睁开了。 太子喝了药,没多久,就恢复了健康。

(2) “不多一会儿”、“没多久”这些词,说明了什么? 齐读板书:医术高超

3、学习14小节,体会扁鹊的谦虚

(1) (读句子:“世上哪有死而复生的道理?太子本来就没有死,我不过是治 好了他的病。”)指导读出谦虚的语气。

(2) 理解“世上哪有死而复生的道理?”这句话的意思。 为什么扁鹊对侍卫官说他能使太子死而复生,后来又对国王说世上没有死而复生的道理呢?扁鹊各是在什么样的情况下说这两句话的,他为什么要这样说?板书:医德高尚 从扁鹊的话语中,我们不仅可以看到他的医术高明,更能感受到他的人格魅力。他不愧被称为“神医”。板书

四、总结全文

今天这节课我们学习了第11课(起死回生)。通过学习使我们了解到扁鹊医术高明,医德高尚,使虢国的太子死而复生。就让我们最后再一起来记住这位了不起的医学家。

篇14:小学三年级语文《蜂》优质教案

教材分析

《蜂》一诗,借对蜜蜂辛勤劳作的描写及其意义的反思,赞颂那些象蜜蜂一样贡献了一生,不求名利,为人类所造福的劳动者。

教学目标:

1、读懂古诗,了解古诗所描写的劳动情景,从中感受劳动者无私奉献、团结向上的精神。

2、体会诗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3、学习本课生字、词,理解诗句的意思。

4、有感情地背诵这首古诗。

教学准备

作者简介。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1、谈话导入。

小蜜蜂为酿蜜而劳苦一生,积累甚多而享受甚少,古今中外,多少文人墨客为之赞叹。为赞美蜜蜂,诗人罗隐也创作了一首优美的诗。板书题目:《蜂》,并指读。

(点评:创设良好的古诗文学习氛围,激发学生学习古诗的兴趣。)

2、简介作者

(二)、自读诗文,启迪质疑

1、用学过的方法,自读,思考:

1)、这首诗写了什么内容?有什么不懂的地方?

2)、罗隐在赞美蜜蜂什么?

3)、学生小组试讲,逐句理解。

2.精读训练,连贯讲诗意,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1)自由读全诗,连贯讲诗意。

2)、思考议论,加深理解。

3)、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①轻声自读,思考,蜜蜂在那儿采蜜?

②想象前两句诗中蜜蜂到处辛勤采蜜的情景,体会蜜蜂的辛苦。

提示:无论是平原田野还是崇山峻岭,凡是鲜花盛开的地方,都是蜜蜂的领地。这里作者运用“不论”、“无限”、“尽”等词,写出了蜜蜂辛勤采蜜的情景。

③蜜蜂这样辛勤采蜜是为了谁?进一步通过朗读,揣摩、体会。

提示:“采得百花”已显示了蜜蜂的“辛苦”,“成蜜”二字虽具“甜”意。但末二句的反问“为谁辛苦”?“为谁甜”?,言下之意非常明显,蜜蜂把辛苦归自己、甜蜜属别人。

(点评:设置问题情景,通过朗读、揣摩、品味,不禁为蜜蜂短暂的生命而惋惜,为蜜蜂不知疲倦地辛勤劳作而感动,更为蜜蜂无私奉献的崇高品质而震撼。在这一环节,我为学生搭建了一个激发智慧、释放思想的展示平台。)

④说说这首诗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感情?这种感情作者是如何表达的?朗读体会。

⑤有感情地朗读,想象情景。

⑥赞美蜜蜂。

老师为同学们搭建一个才艺展示台,同学们可以用不同的方式来赞美。可以送它一句格言,为它唱一首歌,或者创作一首诗歌。

(点评:这一环节,让学生尽情地展示自己的才能。此时,学生的心灵迸发出了创作的火花,他们为蜜蜂送上了一首首赞歌,送上了一句句诗句。这种融理解、创造于一体的语文实践,富有很强的感染力,对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有着不可低估的作用。)

(三)、巩固练习。

同学们,此时,你就是罗隐笔下的小蜜蜂,你和伙伴们是怎样在百花中到处飞翔、辛勤采蜜的?

先小组讨论,再集体讨论。

(点评:雨果说:“想象是人类思维中最美的花朵。”的确,想象是会飞的思维,想象是创造的雏形。课堂教学中解放学生的思想,为他们插上想像的翅膀,在创新的王国,自由驰骋。通过这样一种别出心裁的教学方式,不仅让学生掌握了整首诗的内容,而且更好地带学生进入到诗的意境之中。)

(四)、师小结

蜜蜂采花酿蜜一生,也是贡献了一生,不求名利,为人类所造福。蜜蜂的这些贡献,不求名利,蜜蜂的博采和精心酿造,也是同学们应该具备的,只有这样,我们方能如蜜蜂一样,酿造出香甜美味之蜜。(集体品读)

三、升华感悟

同学今天学的真不错,同学们学了这首古诗后还有什么收获?

四、拓展延伸

篇15:小学三年级语文《雪儿》优质教案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课文。

2、通过对课文重点词句的理解和对课文的朗读感悟,理解“俺”和雪儿之间的深厚感情,体会“俺”的美好心灵和可爱形象。

3、激发同学保护小动物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

通过对课文重点词句的理解和诵读课文。

教学难点:

理解“俺”和雪儿之间的深厚感情,体会“俺”的美好心灵和可爱形象。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鸽子图;课文配乐录音带。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这节课,俺们继续学习《雪儿》,(课件展示雪儿在天空自由的飞翔)雪儿飞来了,同学们,你们喜欢雪儿吗?

2、假如有一天,你们喜欢的雪儿受了伤。飞不起来了,你的心会怎么?

3、课文中的“俺”是怎样对待雪儿的呢?

(设计意图:激活同学已有的生活经验,唤起爱心,促使他们去感悟文中的情和景。)

二、精读课文,朗读感悟

(一)朗读课文第一自然段,体味作者孤寂、向往春光的情感。

1、指名同学朗读这一段,通过数人朗读,比较优劣、询问感觉的操作步骤,让同学体验作者情感。

2、(问读得好同学)同学们都说你读得好,你读的时候,感觉到什么了?读的时候你是怎么感觉到的?

(设计意图:让同学在读中比较,增强自主阅读能力。)

(二)读课文2、3自然段

1、自由读第2、3自然段。“俺”和爸爸是怎样对待雪儿的?

边读边划出有关句子、重点词。

2、读后讨论交流。

(课件展示)“从此,俺天天和雪儿一起到阳台上去看蓝天,去看蓝天上那飘飘悠悠的白云……”

让同学反复读。(自由读、齐读)

①“俺”和雪儿一起到阳台上去看蓝天,去看蓝天上那飘飘悠悠的白云,心里会怎样想呢?

②是啊,这句话不只要读出对雪儿的爱,还要读出作者对雪儿能早日展翅飞翔的盼望和自身对外面世界的向往。(指名班级平时朗读的同学读)

③你们也想读得和他一样好吗?要想读得好,不但要注意声音,还要注意表情。(师范读)

3、从爸爸那里,“俺”知道了什么?

4、雪儿如此勇敢、忠诚,是人们的好帮手,于是(引读)

谁能读好这一段呢?(指名读)

(设计意图:引导同学反复诵读,增强语言文字的形象感,同学更能专注地领悟课文语言表达的精当。读中感悟,读中想象,升华爱心。)

(三)读课文4—6自然段

1、“俺”的盼望终于实现了吗?指名读第4节

2、雪儿终于又能展翅飞翔了。(课件展翅飞翔的雪儿)雪儿的伤好了,你的心情如何?(高兴、激动)

3、文中的“俺”的心情和俺们一样,课文第4小节中哪一句话写出来了?谁能找出来?

4、集体练读。指名读。

5、听了你的朗读,老师仿佛看到了雪儿在蓝天中飞翔。

请听老师朗读第3句,你们边听边想象,雪儿在空中是怎么飞翔的?你觉得它飞得怎样?(引导同学在“托”、“划”、“美丽的弧线”等词上体会雪儿姿态的优美的飞姿)

6、雪儿飞得矫健有力、姿态优美,你们想和雪儿一起飞吗?让俺们随着轻快的音乐朗读第4小节,边读边和雪儿一起飞吧!

7、看到雪儿终于飞翔在蓝天,这时,你想对雪儿说些什么呢?

8、此时,飞翔在蓝天的雪儿,它的心情又如何呢?它会对照顾它,关心它的小姑娘说些什么呢?

9、当“俺”孤独寂寞的时候,是雪儿给俺带来了快乐。当雪儿翅膀受伤时,是“俺”挽救了它的生命,给了照顾。俺和雪儿相依相伴了这么久,俺们之间已发生了深厚的感情。现在要分别了,多么让人舍不得呀!请同学们带着依依不舍的心情朗读第五自然段。

10、“俺”对雪儿依依不舍,雪儿飞走了,“俺”为什么还感到十分快慰呢?

11、齐读最后一节。

(设计意图:读中想象,从而体会人鸟情深。同学的审美情趣、情感态度等语文素养在潜移默化中逐步形成。)

四、总结全文,兴趣练笔

1、这篇课文主要写了文中的“俺”协助受伤的雪儿,让雪儿重新飞向蓝天的故事,在与雪儿相识相伴的日子里,俺们建立了深厚的感情。

2、有自身喜爱的小动物吗?你们之间发生了怎样的故事?能把它写下来吗?(课件出示)

热门教案

学诗词

学名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