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教案「QQ农场牧场偷匪(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教案)

以下是小编整理的19篇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教案「QQ农场牧场偷匪,欢迎阅读分享。

篇1: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教案「QQ农场牧场偷匪

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教案「QQ农场牧场偷匪

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教案【教学目标】1.把握全文,了解马克思为历史科学、为无产阶级所作的巨大贡献。2.揣摩本篇悼词的语言的QQ农场牧场偷匪,体会平实的语言饱含的深情。【重点和难点】1.把握全文的结构特点。2.通过对课文语言的品味,了解马克思的卓越贡献并感受马克思的伟大精神。【教学安排】二课时第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大屏幕显示马克思肖像)在新世纪来临之际,英国著名的广播公司BBC举办了一次千年最伟大思想家评选活动,结果马克思位居爱因斯坦、牛顿、达尔文等巨人之前,被评为过去千年最伟大的思想家。为什么他会获得如此高的评价呢?1883年3月14日,马克思不幸逝死,3月17日,在伦敦城北的海格特公墓为马克思举行了一次 3月5日至10日,山东诸城,国乒“直通鹿特丹”选拔赛。出发前已决定回京后请假调养,因此秉承一贯的悲观思想,把它当做最后一次比赛来跑。那几天想的很多,写博备忘。如果你觉得太长,建议分几天来看或者压根儿不看。反正你看或不看,我都在这笔耕不辍。3月5日抵达诸城QQ农场牧场偷匪,被安排与并不相识的青岛TV记者同屋。姑娘长得像冰壶队的岳清爽,人挺好也很客气,但习惯了出差自己住,多少还是有些不自在。因为是周六,不用写稿,当晚仍跑到赛场攒素材。忙了一晚只采到几句有用的。报纸和网络的最大区别是思路,我也知道做讯息做不过网络和电视,我也想尽可能凸显纸媒的报道特点,但主任那样高的要求确是我力所不能及。担心接下来几天强度会很大。转 早上八点的课……那么早……还让不让人睡觉了……不去了……中午快十二点了才放学……下课食堂都没位子了……还让不让人吃饭了……不去了……下午两点的课……午睡还没醒呢……还让不让人长身体了……不去了……下午又加两节的课……中午11点就吃饭了……下午撑到那时候……想饿死人啊……不去了……晚上的课……白天不上课晚上还去上……怕人家说我假积极……真矫情……不去了……不点名的课……不点名去干吗……不去了……点名的课……别以为点名就可以束缚我……君子坦荡荡……不去了……心情不好……没心情上课……不去了……心情好……上课多影响心情啊……不去了……老师讲的不好……误人子弟……呸……不去了……老师讲的好……人太多了 《如梦令》教学实录执教人:李学红一、对联引入师:今天我们要学习《如梦令》。上课之前,有的同学光顾和老师聊天了,有没有注意到老师在黑板上写了两副对联,请同学读一读。一生读:大明湖畔趵突泉边故居在垂柳深处漱玉词中金石录里文采有后主遗风(许多学生举手想读)师:先不念了,谁能猜着,老师为什么要写这副对联?生:因为这副对联是李清照写的,而今天我们要学习的就是李清照的词。师:错,不是李清照写的,再猜。生:右边描写的是李清照去玩儿的地方的情景,左边是描写李清照的才华的。师:是李清照的文采,猜的八九不离十了,不是李清照写的,但是和李清照有关系QQ农场牧场偷匪。昨天我请同学们查资料,看来同学们都没有查着类似的`资料。大明湖、趵突 爱上瑜伽的38个理由你已经开始练习瑜伽了吗?还在犹豫吗?在这里我们将会为你特别介绍38个开始练习瑜伽的理由,囊括身体健康、心情愉悦、和谐关系等各个方面QQ农场牧场偷匪,每一个理由都会让你心动。赶紧开始练习瑜伽吧!但是在之前还是提醒大家一句哦:请大家温柔的舒展自己,千万不要去和别人比,做到自己温柔的极限就可以了,瑜伽是健身不是毁身。1柔韧的身体你的柔韧性会得到很大的提高,这是初练瑜伽最为重要和明显的好处。上第一堂课时,你可能还不能用手碰到脚趾头,更不要说向后仰下腰了,但如果你一直坚持下去,你会发现自己的韧带在逐渐软化,最后看上去不可能的姿态,你也可以做到了,同时你也会注意到身体上的那些病痛也慢慢消失了,这绝非巧 www.oh-yeah.net   评论这张 转发至微博

篇2:《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教案

教学目的

1. 把握全文,了解马克思为历史科学、为无产阶级所作的巨大贡献。

2. 揣摩本篇悼词的语言,体会平实的语言饱含的深情。

重点和难点

揣摩在特定的环境和场合,以特定的身份发表讲话时的用词造句,理解其思想内容,感情色彩和表达作用。

教学时数

一课时

教学过程 及主要内容

一、导入 新课

1.背景介绍

1883年3月14日,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导师、科学共产主义创始人马克思因病逝世,3月17日,他的葬礼在伦敦海格特公墓举行,恩格斯发表了这篇演说辞。

马克思和恩格斯于1844年,两人在巴黎相识。之后的40年时间里,他们共同战斗,共同创造革命理论,共拟《共产党宣言》,合作《资本论》。列宁在评价他们的友谊时说,他们的友谊超过了古人关于人类友谊的一切最动人的传说,又说:在马克思之后,恩格斯是整个文明世界中最卓越的学者和现代无产阶级导师。

2.简介悼词的特点

悼词,在结构上一般分三部分:开头(一般介绍死者逝世的时间,地点,原因,身份和职务。)、主体(概述死者生前的功绩及生者对其功绩的评价。)、结尾(表达对死者的悼念之情。)

二、整体感知课文

文章总体结构把握:悼念--评价--悼念,

按一般的常规,与这种结构相对应的思想感情应该是惋惜(悲痛)敬仰(颂扬)悼念。

三、理清文章的结构

1.理清文章的结构

第一部分(§1) 悼念 交代伟人的逝世悲痛

第二部分(§2-§7) 评价 评说马克思在理论和实践的伟大贡献敬仰

第三部分(§8-§9) 悼念 颂扬马克思品质的`崇高敌人的忌恨、人民的爱戴怀念

2.找出文章的关键句。

第二小节是主体部分的总纲,对于欧美战斗着的无产阶级,对于历史科学,都是不可估量的损失。突出了马克思在革命实践和革命理论两个方面的贡献。

本文主要是颂扬了马克思在革命实践领域的贡献。(依据因为马克思首先是个革命家。)

四、揣摩语言,体会重点词语表达的情感。

1.齐读这一小节,明确本小节的表达的主要情感悲痛。

2.找出关键的词句揣摩感情明确:

A.不到两分钟让人深感惋惜、痛心、遗憾。

B.停止思想了思想家停止思想,表现了痛惜之情。避讳手法(不能说出或不愿说出时用此手法。)加深了沉重悲痛的情感。

C.安静地睡着了、永远地睡着了安静指很安祥。永远一词悲痛之情强烈。睡着了又是避讳的手法。

五、依照第一小节的学习方法,找出课文中类似的句子进行分析。

A.一生中能有这样两个发现,该是很够了。这样的领域是很多的。

即使也。但是先是假设,后是转折,表现了作者对马克思的贡献的高度赞扬。

B.他作为科学家就是这样。但是这在他身上远不是主要的。

远不是说明马克思作为革命家,对人类的贡献更大。

C.很少有人像他那样满腔热情、坚韧不拔和卓有成效地进行斗争。

满腔热忱、坚忍不拔表现了马克思伟大的革命情操;卓有成效表现了马克思辉煌的革命成果。

D.正因为这样,所以马克思是当代最遭忌恨和最受诬蔑的人。

这是从反面立意,歌颂马克思的伟大人格。

六、总结

本文在表达情感上的特点:沉痛悲伤而又平静深沉,悲伤却不消沉,沉痛却不压抑,激励人,鼓舞人。

而这样的情感效果,主要得益于本文准确而又富于感情的语言。

七、布置作业

1、朗读课文,体会情感。

2、完成课课练。

附:板书设计

篇3:《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教案

恩 格 斯

悼念 叙述(§1)悲痛

↓ 理论科学家↘

评价 评说(§2§7) →敬仰

↓ 实践思想家↗

怀念 颂扬(§8、§9)敌人忌恨、人民爱戴怀念

篇4:《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教案

教学目的

1.理解本文论述的严密的逻辑性,了解各段落之间的紧密联系。

2.把握重点语句,掌握关键词语。

3.了解马克思的伟大贡献。

教学设想

参照“单元知识和训练”中的知识短文:“理解文章的句子”,以课文为材料,让学生在把握全文结构的基础上,加深对重点语句含义的理解。以讲解分析为主,辅以理解语句含义的练习。教学的重点和难点是:第2、6段在文章结构中的作用;第3、7段的分析理解。

第一课时

教学要点

解题,把握全文结构,分析3、4、5段。

教学过程

一、检查预习。

课前要求学生结合书下注解并参考《世界历史》第二册第八章《科学共产主义的诞生》,认真预习课文,做〔思考和练习〕第一题;课上通过对预习情况的检查,重点落实以下知识:

1.词语:

悼(dào)词 不可估量

纷繁芜(wú)杂 豁(hu)然开朗

肤(fū)浅 衷(zhōng)心喜悦

卓(zhuō)有成效 嫉(jí)恨

(fěi bàng) 诅咒(zǔ zhu)

给(jǐ)予答复 诬(wǖ)蔑

2.常识:

马克思于185月5日生于德国,1883年3月14日在英国伦敦逝世,3月17日葬于伦敦城北的海格特公墓。本文是马克思的亲密战友恩格斯在马克思的葬礼上用英语发表的讲话。

二、简介悼词的一般要求。

悼词一般分为四个部分:

1.介绍去世者的姓名、去世时间、地点、原因、享年等。

2.介绍去世者的简历。

3.颂扬去世者的主要业绩和主要的优秀品质等,肯定其社会意义和社会价值。

4.给去世者以综合评价,寄托哀思,并慰问去世者家属。

三、让学生听本文的朗诵录音,并结合悼词的一般要求,思考本文的段落划分。由学生发言,教师归纳。全文可分为三部分:第1段为第一部分,交代马克思逝世时的情况;第2至第8段为第二部分,评述马克思的伟大贡献和影响;第9段为第三部分,表达对马克思的悼念之情。

四、分析第二部分结构。

提问(1):马克思在哪些方面有伟大贡献?第二部分中有没有关于这一点的概括性语句?若有,该句在本部分结构中起什么作用?

明确:在第二部分,恩格斯对马克思有“科学家”和“革命家”两个评价性称谓,表明马克思的贡献包括理论和实践两方面。这一点在第2段中有明确而概括的语句来说明,即“这个人的逝世,对于欧美战斗着的无产阶级,对于历史科学,都是不可估量的损失。”其中,第一个“对于”,突出了作为革命家的马克思在无产阶级实际斗争中的领导作用,领起下文第7段;第二个“对于”,则突出了作为科学家的马克思在社会科学研究领域中的杰出成就,领起下文第3、4、5段。

提问(2):①第二部分第6段在结构上的作用是什么?②第8段首句“正因为这样”在结构上的作用是什么?

明确①:承上启下。

明确②:第8段首句“正因为这样”的“这样”紧承第7段列举的马克思所参加的一系列革命实践活动,第8段内容又是在叙述这些活动对马克思的影响,因此第8段应与第7段结合在一起以表现作为革命家的马克思。

综上所述,第二部分结构如板书所示:

五、讲解第3、4、5段。

提问(1):①第3段中“简单事实”后的冒号所领起的内容是什么?②“简单事实”的内容与“马克思发现了人类历史的发展规律”中的“规律”是什么关系③如何理解这一“规律”?④为什么要用达尔文的发现作比较?

明确①:冒号领起的内容应到“而不是像过去那样做得相反。”

明确②:“马克思发现了人类历史的发展规律”是单句,“规律”是此单句宾语的中心语;“简单事实”的内容是由六个分句构成的复句来说明的。这个复句是对“简单事实”的复指,也是对单句宾语“规律”的进一步复指。总起来说,这是个比较特殊的复杂单句。

明确③:了解了复句中各分句间的层次关系便理解了这个“规律”。(利用投影仪)

“所以”领起③④⑤⑥句。“因而”领起⑤⑥句。

这六个分句是对马克思历史唯物主义学说的概括。马克思第一次正确解决了存在和意识的关系问题,指出物质资料的生产不仅是人类历史的起点,而且也是推动人类历史发展的基本力量。从而建立了正确的唯物史观,纠正了以往的唯心史观。恩格斯仅用六个分句便将马克思的学说讲述得清楚明白,显示出他那高度的理论水平和概括能力。

明确④:用“马克思发现人类历史的发展规律”同“达尔文发现有机界的发展规律”进行类比,是为了说明马克思发现人类历史的发展规律的划时代意义。大家知道,1838年施莱登和施旺提出了细胞学说,1842年迈尔等人发现了能量守恒和转化定律,1859年达尔文提出了生物进化论。这些跨学科的发现被列为19世纪自然科学的三大发现,都具有划时代的意义。如果说三大发现中的前两项是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的重要的自然科学前提的话,后一项则为马克思主义哲学提供了强有力的自然科学论证。达尔文的进化论使人正确认识到人与自然的关系,马克思发现的人类历史的发展规律则让人们正确认识了人与社会的关系。

提问(2):①第4段中“不仅如此”的“此”指的是什么?②第5段中“一生能有这样两个发现”指的是哪两个发现?③哪些重点句概括马克思作为科学家的伟大贡献?

明确①:“不仅如此”的“此”即指代“马克思发现了人类历史的发展规律”。由人类历史发展的`一般规律进而又发现了资本主义社会的特殊的运动规律,即剩余价值学说,使文章内容又推进一层。“不仅如此”是由一般向特殊的过渡和深入。

明确②:“一生中能有这样两个发现”指代的是“人类历史的发展规律”和“剩余价值学说”这两个发现。这句话是对3、4段的概括。由“两个发现”过渡到“他所研究的每一个领域”,是由“点”到“面”的概括。表明了作为科学家的马克思,其研究领域之广(“每一个领域”),钻研之深(“不是肤浅地研究”),价值之大(“都有独到的发现”)。如果天才如郭沫若所说,有直线型和球型两种的话,马克思该属于第三种,因为他既有直线型的精深,又有球型的广博,是二者兼而有之的天才。

明确③:概括马克思在历史科学方面的伟大贡献的是:他“发现了人类历史的发展规律”,发现了“剩余价值学说”;作为科学家,他还在“他所研究的每一个领域,甚至在数学领域都有独到的发现,这样的领域是很多的,而且其中任何一个领域他都不是肤浅地研究的。”

六、总结。

第2、3、4、5段在表述时,作者注意使用概括性语句(例如两个“对于”)和指代性语句(例如“不仅如此”,“一生中能有这样两个发现”),阅读时,若能抓住这些语句,将概括部分和指代部分具体化,那么一方面能使我们提纲挈领地掌握议论的内容,另一方面能帮我们弄清作者的思路。

七、作业。

1.结合书下注解认真阅读第6、7、8段。

2.思考题:

①第6段偏重于肯定理论还是实践?为什么?

②第7段为什么要列举一系列报纸名称?

③第2段中两个“对于”顺序颠倒一下好不好?为什么?

第二课时

教学要点

分析第6、7、8段,练习分析语句中蕴含的思想感情。

教学过程

一、复习:简要叙述作为科学家的马克思在理论方面的杰出成就。

二、分析第6、7、8段。

提问(1)①“在马克思看来,科学是一种在历史上起推动作用的、革命的力量”这句话概括了马克思对什么问题的基本观点?②在第6段中列举了马克思的两种“喜悦”,这两种喜悦的程度有什么不同?说明什么?

明确①:这句话高度概括了马克思对科学的作用的基本观点,也可以说是马克思的科学观。他的科学观是与他所发现的人类历史的发展规律相一致的。马克思认为科学的进步将改变人们赖以生存的物质资料的生产,将导致经济基础的变化,所以归根结底将导致人类历史的前进和飞跃。这在历史上不乏其例。比如18世纪60年代始于英国的产业革命,就是资产阶级革命胜利后,资产阶级广泛采用新技术的一场革命。先以纺织业开始,到了80年代又发明了蒸汽机,蒸汽机的发明和使用使产业革命得到进一步发展,遍及化学、冶金、采掘、机器制造等部门。这次产业革命使资产主义生产由工场手工业过渡到机器大工业,大大促进了资本主义生产力的发展。基于这一系列认识,马克思对科学给予了高度重视。

明确②:第6段列举的两种程度不同的“喜悦”。后者的“喜悦”程度更深些。既然两种科学发现都令马克思感到喜悦,就表明马克思对任何科学理论均高度重视;但后者喜悦程度深,则表明马克思对与实践有密切联系的科学发现兴趣尤为浓厚。由此可见,马克思是站在实践的高度上看待科学理论,他认为理论的最终目的是应用于实践,理论必须在实践中得以检验和发展。他不是为科学而科学,他更强调科学在实践中的应用。这一点在第7段中表现得更为突出。

提问(2):①如何理解“因为马克思首先是一个革命家”?②“他的毕生的使命”是什么?第7段第2句话的要点是什么?如何概括?③为什么要列举一系列报纸?④如何理解马克思的革命理论与他的革命实践的关系?

明确①:这句话是说,与马克思在革命理论方面的成就相比较,他在革命实践中的贡献更为重要。加“首先”以示强调。这句话与第6段中“但是这在他身上远不是主要的”相呼应。

明确②:“他的毕生的使命”是两个“参加”所领起的短语。第7段第2句抓住两个“参加”,两个“意识到”,即可将全句概括为:马克思革命实践的内容和成果。这里用的“第一次”表明马克思所参加的革命实践同他的理论创造一样,都具有划时代的意义。

明确③:阅读一系列报纸的名称时应注意后面注明的时间,这些时间有它们的连续性,这些名称和时间的背后隐含着一段辗转迁徙的革命生涯,1842年马克思在德国,为《莱茵报》撰稿,后又任该报主编,他以犀利的笔锋抨击反动政府,1843年被迫迁居巴黎,1844年为巴黎《前进报》撰搞,抨击普鲁士反动制度,1845年被逐出法国,迁居比利时布鲁塞尔,1847年又成为《德意志—布鲁塞尔报》的经常撰稿人,1848年至1849年欧洲革命期间,又与恩格斯一同回德国创办《新莱茵报》,1849年5月,又被逐出普鲁士,先到巴黎,后又定居伦敦,1852年至1861年经常为该报撰搞。可见马克思的革命活动并不因屡被驱逐所阻止,报纸名称实际上是他参加革命斗争的标志,用以说明“他进行斗争的热烈、顽强和卓有成效”。说明“卓有成效”的还有“创立伟大的国际工人协会”。

明确④:由马克思这一系列的革命实践可知,正是由于他卓有成效地参加了推翻资本主义制度,解放无产阶级的伟大实践,才创立出伟大的历史科学理论,并在革命实践中不断的改进、完善自己的理论,革命实践是革命理论的基础。他创立革命理论的最终目的也是为了推动革命实践的前进。可以说马克思用自己的行动真正地实践了他的科学观、理论观。所以马克思首先是一个伟大的革命家,同时还是一位伟大的思想家。只是两者相比较,马克思在革命实践中的作用更为光辉,意义更加重要些,故把革命家排在首位。由此可见,课文第2段中的两个“对于”位置也是不可更易的。

三、练习指导。

结合〔思考和练习〕二,训练学生通过分析语句的表达特点,理解语句的含义。

理解语句内涵的途径很多,其中较重要的一条便是通过分析语句的表达特点,即分析:①关键词语的选用;②所采用的修辞手法;③所选用的特殊句式等。在分析文章的过程中,我们已运用过这样的方法,例如:分析第6段中的两种不同程度的“喜悦”,突出马克思对理论应用于实践的重视。再举练习题中的例子:

例2 这位巨人逝世后所形成的空白,不久就会使人感觉到。

明确:重点分析“空白”,表明马克思逝世造成的损失是无法弥补的。

例5 我敢大胆地说:他可能有过许多敌人,但未必有一个私敌。

明确:重点分析“敌人”与“私敌”,表明马克思光明磊落的品德,他所从事的斗争并非出自个人的私利。

课文中可拿来做此类练习的句子还很多:

(1)分析“3月14日下午两点三刻,当代最伟大的思想家停止思想了”的丰富含义。

参考答案:时间精确到时、刻,表明了作者郑重的态度和极度悲痛的心情。“最伟大的思想家”突出强调了马克思的重要地位和他的去世产生的影响。

“停止思想”突出了作者对作为思想家的马克思去世的遗憾、惋惜和哀悼之情。

(2)分析“他对这一切毫不在意,把它们当做蛛丝一样轻轻抹去,只在万分必要时才给予答复。”

参加答案:“像蛛丝一样”表明马克思对敌人的嫉恨和诬蔑的极度蔑视,这些诬蔑和丝毫不令他挂怀。必要时才给予“答复”,表明马克思对敌人的那种居高临下的态度。

篇5: 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教案

教学目的:

1、掌握全文论辩结构。

2、揣摩词语的感情色彩和表达作用。

3、分析语言艺术。

教学重点:

通过寻找承递性语句,来理清全文思路。

教学难点:

语言艺术。

分析第三段句子成分。

教学课时:2课时。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1883年3月14日,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导师、科学共产主义创始人马克思因病逝世,3月17日,他的葬礼在伦敦海格特公墓举行,恩格斯用英语发表了这篇演说辞。

马克思和恩格斯于1844年,两人在巴黎相识。之后的40年时间里,他们共同战斗,共同创造革命理论,共拟《共产党宣言》,合作《资本论》。列宁在评价他们的友谊时说,他们的友谊“超过了古人关于人类友谊的一切最动人的传说。”

那么作为自己一生的挚友和战友永远离去,恩格斯会怀着什么心情来发表演讲呢?

二、整体感知课文

1、让学生朗读课文体会作者情感

惋惜(悲痛)――敬仰(颂扬)――悼念

悼念――评价――悼念

2、了解文体

这是一篇特殊的演讲稿,它是悼词。它在古代称为“诔辞”“哀辞”“祭文”“吊文”,是对死者表示哀悼的话,在结构上一般分为三部分

开头:一般介绍死者逝世的时间、地点、原因、身份、职务和享年等。

主体:追述死者的经历和一生中作出的成就并做简要的评价。

结尾:表达对死者的悼念之情。

三、理清文章的结构

理清文章的结构 对于欧美战斗的`无产阶级

第一部分(1―2)马克思逝世的损失 对于历史科学

发现了人类历史发展规律

第二部分(3――7) 理论上 发现了剩余价值的规律 科学家

其他研究领域的发现

评说马克思伟大贡献

实践上:革命实践活动 革命家

影响:敌人恨他,人民爱他

第三部分(8――9) 英明和事业永垂不朽

第二课时

一、赏析语言

以小组讨论的方式进行

(1)高度的概括性。

马克思的革命理论十分丰富,实践活动的范围恨广泛,但恩格斯用短小的篇幅表现出来。既全面,又有重点,概括性强。如马克思的两个发现,对于他的实践活动写的是宣传、组织两方面。

(2)严密的逻辑性

本文论述的中心是马克思对无产阶级革命的伟大贡献,而主要是通过科学家和革命家两方面论述的。让学生找出两个过渡段和每一段的过渡句。

(3)综合运用叙述、议论、描写、抒情等多种表达方式。

(4)找出文中使用修辞的语句。

借代:不直接说出某事物的名称,借用密切相关的名称去代替。有具体代抽象、部分代整体等多种。

比喻、层递、讳饰

二、分析第三段(长句子)

三、揣摩语言,体会重点词语表达的情感。

1朗读第一自然段,明确它所表达的主要情感――悲痛。

2找出关键的词句揣摩感情明确:

A、“不到两分钟”――让人深感惋惜、痛心、遗憾。

B、“停止思想了”――思想家停止思想,表现了痛惜之情。避讳手法(不能说出或不愿说出时用此手法。)加深了沉重悲痛的情感。

C、“安静地睡着了”、“永远地睡着了”――“安静”指很安祥。“永远”一词悲痛之情强烈。“睡着了”又是避讳的手法。

3、做课后练习三,揣摩它们所表达的思想感情和深刻含义

沉痛悲伤而又平静深沉,悲伤却不消沉,沉痛却不压抑,激励人,鼓舞人。

四、讨论第六段:它是马克思作为科学家还是革命家的贡献,应把它归于哪一部分。

五、布置作业

预习《我有一个梦想》

篇6: 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教案

【教学目标】

一、知识教育目标

1.在初中学习过的议论文写作知识的基础上,进一步弄清观点和材料的关系。理解本文论述的严密的逻辑性。

2.初步了解演讲辞的写法。

二、能力训练目标

寻找并借助承递性的词句和过渡句段,明了段与段、层与层之间的逻辑关系。把握重点语句,掌握关键词语。

三、德育渗透目标

了解马克思一生的伟大成就,学习他为全人类无产阶级解放事业奋斗不息的精神。

【教学重点】、、疑点及解决办法

本文教学重点是全文的结构层次,通过寻找承递性的词句和过渡性句段,把握全文结构特点。

【教学难点】

本文难点是分析“讲话”所循的思路,理解其层次结构,弄懂各部分、各层次间的内在逻辑关系。采用讨论法解决。

本文教学疑点是某些结构复杂、含义深刻的句子的理解,采用练习与点拨相结合的方法予以突破。

【教学方法】

1、本文围绕中心,层层推进,言简意赅,是议论文阅读训练的好教材,可以导读为主,设计一些练习,只对重点、难点作适当讲授。

2、本文以议论为主,兼有记叙和抒情的悼词,在理解文章思想内容的基础上,对重要段落要引导学生反复朗读,体会文章中强烈的情感。

【教具准备】多媒体

【课时安排】二课时

【教学步骤】

第一课时

【教学要点】

解题,把握全文结构,分析3、4、5段。

【教学过程】

一、检查预习。

人,作为“万物的灵长”,感情丰富、复杂、细腻。崇高卑劣、生老病死,激发了人类强烈的情感。同时,人们也以各种方式来表达自己的内心感受、价值判断,悼词就是人们表达哀悼的方式之一,而对于一个时代巨人的离去,这种方式就显得尤为必要。

二、马克思简介及悼词特点。

1、问:马克思是怎样的人?

明确:马克思于185月5日生于德国,1883年3月14日在英国伦敦逝世,3月17日葬于伦敦城北的海格特公墓。本文是马克思的亲密战友恩格斯在马克思的葬礼上用英语发表的讲话。

2、问:简介悼词的一般要求?

明确:悼词一般分为四个部分:①.介绍去世者的姓名、去世时间、地点、原因、享年等。②.介绍去世者的简历。③.颂扬去世者的主要业绩和主要的优秀品质等,肯定其社会意义和社会价值。④.给去世者以综合评价,寄托哀思,并慰问去世者家属。

3、让学生听本文的朗诵录音,并结合悼词的一般要求,思考本文的段落划分。由学生发言,教师归纳。全文可分为三部分:第1段为第一部分,交代马克思逝世时的.情况;第2至第8段为第二部分,评述马克思的伟大贡献和影响;第9段为第三部分,表达对马克思的悼念之情。

三、分析第二部分结构。

1、问:马克思在哪些方面有伟大贡献?第二部分中有没有关于这一点的概括性语句?若有,该句在本部分结构中起什么作用?

明确:在第二部分,恩格斯对马克思有“科学家”和“革命家”两个评价性称谓,表明马克思的贡献包括理论和实践两方面。这一点在第2段中有明确而概括的语句来说明,即“这个人的逝世,对于欧美战斗着的无产阶级,对于历史科学,都是不可估量的损失。”其中,第一个“对于”,突出了作为革命家的马克思在无产阶级实际斗争中的领导作用,领起下文第7段;第二个“对于”,则突出了作为科学家的马克思在社会科学研究领域中的杰出成就,领起下文第3、4、5段。

2、问:第二部分第6段在结构上的作用是什么?

明确:承上启下。

3、问:第8段首句“正因为这样”在结构上的作用是什么?

明确②:第8段首句“正因为这样”的“这样”紧承第7段列举的马克思所参加的一系列革命实践活动,第8段内容又是在叙述这些活动对马克思的影响,因此第8段应与第7段结合在一起以表现作为革命家的马克思。

四、讲解第3、4、5段。

1、问:第3段中“简单事实”后的冒号所领起的内容是什么?

明确:冒号领起的内容应到“而不是像过去那样做得相反。”

2、问:“简单事实”的内容与“马克思发现了人类历史的发展规律”中的“规律”是什么关系

明确:“马克思发现了人类历史的发展规律”是单句,“规律”是此单句宾语的中心语;“简单事实”的内容是由六个分句构成的复句来说明的。这个复句是对“简单事实”的复指,也是对单句宾语“规律”的进一步复指。总起来说,这是个比较特殊的复杂单句。

3、问:如何理解这一“规律”?

明确③:了解了复句中各分句间的层次关系便理解了这个“规律”。(利用投影仪)

“所以”领起③④⑤⑥句。“因而”领起⑤⑥句。

这六个分句是对马克思历史唯物主义学说的概括。马克思第一次正确解决了存在和意识的关系问题,指出物质资料的生产不仅是人类历史的起点,而且也是推动人类历史发展的基本力量。从而建立了正确的唯物史观,纠正了以往的唯心史观。恩格斯仅用六个分句便将马克思的学说讲述得清楚明白,显示出他那高度的理论水平和概括能力。

4、问:为什么要用达尔文的发现作比较?

明确:用“马克思发现人类历史的发展规律”同“达尔文发现有机界的发展规律”进行类比,是为了说明马克思发现人类历史的发展规律的划时代意义。大家知道,1838年施莱登和施旺提出了细胞学说,1842年迈尔等人发现了能量守恒和转化定律,1859年达尔文提出了生物进化论。这些跨学科的发现被列为19世纪自然科学的三大发现,都具有划时代的意义。如果说三大发现中的前两项是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的重要的自然科学前提的话,后一项则为马克思主义哲学提供了强有力的自然科学论证。达尔文的进化论使人正确认识到人与自然的关系,马克思发现的人类历史的发展规律则让人们正确认识了人与社会的关系。

5、问:①第4段中“不仅如此”的“此”指的是什么?

明确:“不仅如此”的“此”即指代“马克思发现了人类历史的发展规律”。由人类历史发展的一般规律进而又发现了资本主义社会的特殊的运动规律,即剩余价值学说,使文章内容又推进一层。“不仅如此”是由一般向特殊的过渡和深入。

6、问:第5段中“一生能有这样两个发现”指的是哪两个发现?

明确:“一生中能有这样两个发现”指代的是“人类历史的发展规律”和“剩余价值学说”这两个发现。这句话是对3、4段的概括。由“两个发现”过渡到“他所研究的每一个领域”,是由“点”到“面”的概括。表明了作为科学家的马克思,其研究领域之广(“每一个领域”),钻研之深(“不是肤浅地研究”),价值之大(“都有独到的发现”)。如果天才如郭沫若所说,有直线型和球型两种的话,马克思该属于第三种,因为他既有直线型的精深,又有球型的广博,是二者兼而有之的天才。

7、问:哪些重点句概括马克思作为科学家的伟大贡献?

明确③:概括马克思在历史科学方面的伟大贡献的是:他“发现了人类历史的发展规律”,发现了“剩余价值学说”;作为科学家,他还在“他所研究的每一个领域,甚至在数学领域都有独到的发现,这样的领域是很多的,而且其中任何一个领域他都不是肤浅地研究的。”

五、作业。

六、板书

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

第一部分,交代马克思逝世时的情况;

第二部分,评述马克思的伟大贡献和影响;

第三部分,表达对马克思的悼念之情。

七、课后反思

篇7: 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教案

一、教学目标:

1、整体把握全文,了解马克思为历史科学、为无产阶级所作的巨大贡献。

2、揣摩本篇悼词的语言,体会语言中悲痛深沉的感情。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揣摩在特定的环境,特定的场合,以特定的身份发表讲话时所用的词句,理解其思想内容,感情色彩和表达作用。

1、课文第一段文字

2、练习中的关键词语

三、教学设想

本文是阅读篇目,课时少,主要是把握重点,让学生思考、讨论 ,教师加以适当引导。

四、教学时数:

一课时

教 学 过 程

一、导入新课:

1、文体介绍:

1883年3月14日,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导师、科学共产主义创始人马克思因病逝世,3月17日,在其葬礼上,恩格斯发表了这篇演说辞。不过,这是一篇以议论为主,悼词性质的演说辞。哪位同学试着给我们说说悼词的特点。

学生答,教师补充:

悼词结构一般分三部分:开头、主体、结尾

开头:一般介绍死者逝世的`时间,地点,原因,身份和职务。

主体:概述死者生前的'功绩及生者对其功绩的评价。

结尾:对死者的悼念。

2、课文有关内容

马克思和恩格斯的友谊始于1844年,两人在巴黎相识。之后他们共同战斗,共同创造革命理论,共拟《共产党宣言》,合作《资本论》。

列宁对他们的评价:

他们的友谊“超过了古人关于人类友谊的一切最动人的传说”。

“在马克思之后,恩格斯是整个文明世界中最卓越的学者和现代无产阶级导师。”

二、投影展示教学目标

三、课文整体感知

学生自读全文,把握全文大意后,完成课后练习。

学生交流课后练习一的答案,教师指导学生把握全文的结构。

明确:

文章总体结构把握:悼念――评价――悼念,

第二小节是主体部分的总纲,两个“对于”突出了马克思在革命实践和革命理论两个方面的贡献,主要是在革命实践领域的贡献(请学生找出依据)――“因为马克思首先是个革命家”。

四、揣摩语言,体会重点词语表达的情感

(学生讨论体会)

1、课文第一小节

学生齐读这一小节,体会悲痛的情感。

学生找出关键的词句加以揣摩

明确:

“不到两分钟”:让人深感惋惜、痛心、遗憾

避讳手法加深了沉重悲痛的内涵,如:

“停止思想了”:伟人逝世,思想家停止思想,深感痛惜。

“安静地睡着了”:“安静”指很安祥,用这个词也是对生者的一种安慰 。

“永远地睡着了”:“永远”一词悲痛之情强烈。

再读第一小节

2、请学生找出课文第七小节对马克思高度、热情赞扬的词句。

明确:

“很少有人像他那样满腔热情 、坚韧不拔和卓有成效地进行斗争。”

“满腔热情”、“坚韧不拔”、“卓有成效”三个词语感情色彩强烈,

3、学生讨论,完成课后练习二 ( 体会句中重点词语)

五、补充练习

1、课文中一些代词的指代内容

①不仅如此。马克思还发现了现代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和它所产生的资产阶级社会的特殊运动规律。

②一生中能有这样两个发现,该是很够了。……这样的领域是很多的。

③他作为科学家就是这样。但是这在他身上远不是主要的。

④正因为这样,所以马克思是当代最遭忌恨和最受诬蔑的人。

2、破折号的用法

第1 小节 “安静的睡着了――但已经永远的睡着了”。(转折或补充说明,有潜台词的作用)

第8小节“各国政府――无论……资产者――无论保守派……”

(解释说明:马克思不是为个人而战,而是为整个无产阶级革命事业而奋斗 。)

3、注意第五小节的关联词对颂扬马克思伟大贡献所起的作用。

六、学生再读课文

七、总结

教师:通过阅读全文,大家从中体会到了怎样的感情?

学生答,教师小结:

沉痛悲伤而又平静深沉,悲伤却不消沉,沉痛却不压抑,激励人鼓舞人。这完全得益于恩格斯语言艺术的高超精当,准确而又富于感情。

八、布置作业

1、字词归纳

2、朗读课文,体会情感

3、课课练

附:板书设计

一、悼念 (1) ―― 伟人的逝世 ―― 悲痛

理论

二、评价(2―7) ―― 伟大的贡献 ―― 不可估量

实践

三、悼念 (8―9)―― 敌人的忌恨 ―― 崇高的品质

人民的爱戴

篇8:〈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 〉

.教案示例1

教学重点:通过对课文结构的把握和语言的品味,了解马克思的卓越贡献并感受马克思的伟大精神。

教学难点:体会马克思作为伟人的人格魅力。

教学时数: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 导入:

展示马克思在海格特公园的坟墓图片,简单介绍马克思和恩格斯的友谊。

篇9:〈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 〉

恩格斯

述哀 不可估量的损失

歌功 发现 参加

颂德 永垂不朽

推荐课外读物:

马克思17岁时所作:《青年在选择职业时的考虑》)

马克思《共产党宣言》

《马克思的自白》(瓦・奇金)

《马克思秘史》(沙叶新)

《回忆马克思恩格斯》(保尔・拉法格等)

列宁《卡尔・马克思》

.教案点评:

1本文选取典型材料为论据,以严谨的结构论证论点的.写作方法,层层推进,言简意赅,是议

篇10: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

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

唐海波

教学目的:

1掌握全文论辩结构。

2揣摩词语的感情色彩和表达作用。

3分析语言艺术。

教学重点:通过寻找承递性语句,来理清全文思路。

教学难点:语言艺术。

分析第三段句子成分。

教学课时:2课时。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1883年3月14日,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导师、科学共产主义创始人马克思因病逝世,3月17日,他的葬礼在伦敦海格特公墓举行,恩格斯用英语发表了这篇演说辞。

马克思和恩格斯于1844年,两人在巴黎相识。之后的40年时间里,他们共同战斗,共同创造革命理论,共拟《共产党宣言》,合作《资本论》。列宁在评价他们的友谊时说,他们的友谊“超过了古人关于人类友谊的一切最动人的传说。”

那么作为自己一生的挚友和战友永远离去,恩格斯会怀着什么心情来发表演讲呢?

二、整体感知课文

1 让学生朗读课文体会作者情感

惋惜(悲痛)――敬仰(颂扬)――悼念

悼念――评价――悼念

2 了解文体

这是一篇特殊的演讲稿,它是悼词。它在古代称为“诔辞”“哀辞”“祭文”“吊文”,是对死者表示哀悼的话,在结构上一般分为三部分

开头:一般介绍死者逝世的时间、地点、原因、身份、职务和享年等。

主体:追述死者的经历和一生中作出的'成就并做简要的评价。

结尾:表达对死者的悼念之情。

三、理清文章的结构

1理清文章的结构 对于欧美战斗的无产阶级

第一部分(1―2)马克思逝世的损失 对于历史科学

发现了人类历史发展规律

第二部分(3――7) 理论上 发现了剩余价值的规律 科学家

其他研究领域的发现

评说马克思伟大贡献

实践上:革命实践活动 革命家

影响:敌人恨他,人民爱他

第三部分(8――9) 英明和事业永垂不朽

第二课时

一、赏析语言

以小组讨论的方式进行

(1)高度的概括性

马克思的革命理论十分丰富,实践活动的范围恨广泛,但恩格斯用短小的篇幅表现出来。既全面,又有重点,概括性强。如马克思的两个发现,对于他的实践活动写的是宣传、组织两方面。

(2)严密的逻辑性

本文论述的中心是马克思对无产阶级革命的伟大贡献,而主要是通过科学家和革命家两方面论述的。

让学生找出两个过渡段和每一段的过渡句。

(3)综合运用叙述、议论、描写、抒情等多种表达方式

(4)找出文中使用修辞的语句

借代:不直接说出某事物的名称,借用密切相关的名称去代替。有具体代抽象、部分代整体等多种。

比喻、层递、讳饰

二、分析第三段(长句子)

三、揣摩语言,体会重点词语表达的情感。

1朗读第一自然段,明确它所表达的主要情感――悲痛。

2找出关键的词句揣摩感情明确:

A.“不到两分钟”――让人深感惋惜、痛心、遗憾。

B.“停止思想了”――思想家停止思想,表现了痛惜之情。避讳手法(不能说出或不愿说出时用此手法。)加深了沉重悲痛的情感。

C.“安静地睡着了”、“永远地睡着了”――“安静”指很安祥。“永远”一词悲痛之情强烈。“睡着了”又是避讳的手法。

3 做课后练习三,揣摩它们所表达的思想感情和深刻含义

沉痛悲伤而又平静深沉,悲伤却不消沉,沉痛却不压抑,激励人,鼓舞人。

四、讨论第六段:它是马克思作为科学家还是革命家的贡献,应把它归于哪一部分。

五、布置作业

预习《我有一个梦想》

作者邮箱: wangyouhe@yahoo.com.cn

[1]

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由本站会员分享,版权归作者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

篇11: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

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

3月14日下午两点三刻,当代最伟大的思想家停止思想了。让他一个人留在房间里不过两分钟,等我们再进去的时候,便发现他在安乐椅上安静地睡着了---但已经是永远地睡着了。

这个人的逝世,对于欧美战斗着的无产阶级,对于历史科学,都是不可估量的损失。这位巨人逝世以后所形成的空白,在不久的将来就会使人感觉到。

正像达尔文发现有机界的发展规律一样,马克思发现了人类历史的发展规律,即历来为繁茂芜杂的意识形态所掩盖着的一个简单事实:人们首先必须吃、喝、住、穿,然后才能从事政治、科学、艺术、宗教等等。所以,直接的物质的生活资料的生产,因而一个民族或一个时代的一定的经济发展阶段,便构成为基础;人们的国家制度,法的观点,艺术以至宗教观念,就是从这个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因而,也必须由这个基础来解释,而不是像过去那样做得相反。

不仅如此,马克思还发现了现代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和它所产生的资产阶级社会的特殊的.运动规律。由于剩余价值的发现,而先前无论资产阶级经济学家或社会主义批评家所做的一切都只是在黑暗中摸索。

一生中能有这样两个发现,该是很够了,甚至只要能作出一个这样的发现,也已经是幸福的了。但马克思在他所研究的每一个领域(甚至在数学领域)都有独到的发现,这样的领域是很多的,而且其中任何一个领域他都不是肤浅地研究的。这位科学巨匠就是这样,但这在他身上远不是主要的。在马克思看来,科学是一种在历史上起推动作用的、革命的力量。任何一门理论科学中的每一个新发现,即使它的实际应用甚至还无法预见,都使马克思感到衷心喜悦。但是当有了立即会对工业、对一般历史发展产生革命影响的发现的时候,他的喜悦就完全不同了。例如,他曾经密切地注意电学方面各种发现的发展情况,不久以前,他还注意了马赛尔・德普勒的发现。

因为马克思首先是一个革命家。他毕生的真正使命,就是以这种或那种方式参加推翻资本主义社会及其所建立的国家设施的事业,参加 现代无产阶级的解放事业,正是他第一次使现代无产阶级意识到自身的地位和需要,意识到自身解放的条件,---这实际上就是他毕生的使命。斗争是他的生命要素。很少有人像他那样满腔热情、坚韧不拔和卓有成效地进行斗争。最早的《莱因报》(1842年),巴黎的《前进报》(1844年),《德意志-布鲁赛尔报》(1847年),《新莱茵报》(1848-1849年),《纽约每日论坛报》(1852-1861年),以及许多富有战斗性的小册子,在巴黎、布鲁塞尔和伦敦各组织中的工作,最后是创立伟大的国际工人协会,做为这一切工作的完成--老实说,协会的这位创始人即使别的什么也没有做,也可以拿这一结果引以自豪。

正因为这样,所以马克思是当代最遭忌恨和最受诬蔑的人。各国政府---无论专制或共和政府---都驱逐他;资产者--无论保守派或极端民主派---都纷纷争先恐后地诽谤他、诅咒他。他对这一切毫不在意,把它们当作蛛丝一样轻轻抹去,只是在万分必要时才给予答复。现在他逝世了,在整个欧洲和美洲,从西伯利亚矿井到加利福尼亚,千百万革命战友无不对他表示尊敬、爱戴和悼念。而我敢大胆地说,他可能有过许多敌人,但未必有一个私敌。

他的英名和事业将永垂不朽!

篇12:《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

《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

煤城主人

教学目标

1 .了解演讲词的一般写作特征。

2.了解本文的写作背景。

3.了解马克思为历史科学、为无产阶级革命所作的贡献。

4.学习马克思精神,树立正确的友谊观。

5.揣摩重要语句,结合语境品味语言深层含义和表达作用

教学重难点

1.领悟品味文中深刻的思想和精彩的语言。

2.理解作者贯穿全篇的深沉而含蓄的感情。

教学方法

讨论法 点拨法

教具准备

多媒体 打印好的材料 马克思遗像 马克思各个时期的相关图片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步骤

第一课时

朗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体会悼词特点;延伸阅读,深化对文章内容的理解。

一.导语 设计

(教师用饱含深情的凝重的语调叙述)同学们,1883年3月17日是世界人民永远难忘的日子。我们伟大的革命导师马克思的葬礼在伦敦郊区的海格特公墓举行(多媒体显示马克思遗像)。马克思的好友恩格斯在葬礼上用英语发表了这篇讲话。(板书文题)(多媒体显示马克思各个时期的活动图片)

二.引导学生了解文体特征(多媒体显示)

演讲词 实用文体之一,就是为准备演讲而写成的文稿,又叫演讲稿。他是演讲获得成功的基本保证.演讲词有针对性、启发性和感染力。动笔之前先要弄清集会的意图或活动的目的,了解听众的年龄、文化水平和感兴趣的问题,明确演讲者所处的身份、地位,从而确定演说的主题。内容要充实、鲜明,道理要说的精辟、透彻;尽可能采用现身说法,以加强与听众感情上的交流,语言要明白晓畅、朴实自然,并适当采用设问、反问、比喻、引用等修辞方法。总之,一篇成功的演讲词需具备内容的逻辑性、针对性、思想性、鼓动性等等特点和形式方面的艺术性,具备较强的说服力和感染力。

悼词演讲词的一种,是死者所在单位的领导或亲友在追悼会上发表的对死者表示哀悼的文稿。悼词由标题和正文两部分组成。标题写“悼词”或写“在×××同志追悼会上的悼词”,本文 为“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正文部分,首先要写明死者生前的身份或各种职务名称,不幸去世的原因、时间、地点和终年岁数,表明用什么样的'心情悼念死者。其次按时间顺序或其他顺序介绍死者的生平事迹,对其一生作出正面评价,以表彰死者的优秀品德和主要贡献,进而说明其逝世后带来的损失。再次说明从哪方面向该同志学习,怎样以实际行动化悲痛为力量。最后另起一行,用“×××同志安息吧!”或“×××永垂不朽”作结。悼词,要切合死者的身份特点,在表达方式上要求把记叙、议论和抒情结合起来,语言应精练而富于感情色彩,措辞应恰如其分。

三.朗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

1.听示范录音

2.教师检查词语积累情况(多媒体显示)

下列黑体字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A 估量 ( li à ng ) 悼 (d à o)念 肤 (f ú )浅

B 繁芜 (w ú )丛杂 忌 (j ì )恨 空 (kòng)白

C 豁 (huò)然开朗 诬蔑 (mie) 领域 (y ù )

D 诅 (j ǔ )咒 诽谤(b à ng) 卓(zhu ó )有成效

答案 B(A li á ng, fū . C mi è . D zǔ )

3.了解本文语境

明确:这篇文章语境独特。悼词特定的环境:庄严的葬礼。特定的场合:马克思墓前。作者身在公墓,直面战友的墓穴,亲临庄严的葬礼,以特殊的身份发表讲话,因而字字句句都饱含了对马克思特殊的感情。

4.学生大声读课文,教师提出阅读要求

①找出全篇行文的总纲,了解作者是从哪两个方面论述马克思的伟大贡献的。

②找出本文承递性的词句及过度性的句段,理清本文思路,画出有关指代性的词语,了解其指代的内容。

篇13:高一《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教案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揣摩词语的感情色彩和表达作用。

2、过程与方法:

通过对课文结构的把握和语言的品味,了解马克思的卓越贡献并感受马克思的伟大精神。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了解马克思的卓越贡献,感受马克思的伟大精神。

【教学重点】

1、通过重要句段理解思想内容。

2、揣摩词语的感情色彩和表达作用。

【教学难点】

1、领悟作者的思想感情。

2、体会演说词的论辩思路。

【教学时数】

一课时。

【教学方法】

分析领悟法。

【教学过程】

一、导语设计

(教师用饱含深情的凝重的语调叙述)同学们,1883年3月17日,是世界人民永远难忘的日子,我们伟大的革命导师马克思的葬礼在伦敦郊区的海格特公墓举行。马克思的生前好友哥雷姆克代表《社会民主党人报》和“伦敦共产主义工人教育协会”向马克思的遗体献了花圈之后,恩格斯在葬礼上用英语发表了这篇讲话。(板书课题)

二、教学思路设计

1、本篇课文拟用一课时完成。教师在课前预习时,要求学生根据悼词的结构特点,整体把握文章的要点,然后将学习重点放在揣摩语言上。

师生讨论:什么是揣摩语言。教师可引导学生看本单元的指导最后两行,而后明确:就是对语言的深层含义、感情色彩等进行辨析、品味。

师生深入一层讨论:如何揣摩语言?引导学生明确:“所谓的揣摩语言,就是在一定的语境中,语境时时处处影响着语言表达。”

进一步明确什么是语境。所谓的语境是运用语言的环境,包括外部语境(如社会背景、文化背景、人际关系等)和内部语境(如文章中心、上下文等)。

进一步引导学生明确《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的语境特定的环境:庄严的葬仪;特定的场合:马克思墓前。教师导引:作者身在公墓,直面战友的墓穴,亲临庄严的葬仪,在特定的环境、特定的场合,以特殊的身份发表讲话,因而文章的字字句句都饱含了对马克思的特殊感情。明确:特殊感情就是沉痛的悼念、热烈的赞颂。

2、学生默读全文,要求:画出文中表达作者这些情感的字、词、句、段。

3、学生小组交流,每组推荐一名发言人在全班交流。交流过程中,教师应顺势导引并将学法指导穿插在其中。

教师设想,学生可能涉及的内容:

3月14日下午两点三刻,当代最伟大的思想家停止思想了。让他一个人留在房里还不到两分钟,等我们再进去的时候,便发现他在安乐椅上安静的睡着了──但已经是永远地睡着了。

⑴作者为什么要详详细细地交代马克思逝世的时间?

教师启发学生思考后,明确:

①因为这是在葬仪上讲话,需要向全世界公布逝世的准确时间。

②交代具体时间,就强调了这是全世界无产阶级应当永远不忘的时刻。

③这个具体的时间,表明马克思生命的每一刻对世界无产阶级都十分宝贵,饱含了对马克思的无限崇敬和赞扬。

⑵为什么要突出强调“还不到两分钟”?

启发思考后明确:表达了恩格斯对马克思的逝世深感遗憾和惋惜之情。

⑶作者写马克思的逝世,为什么用“停止思想”“安静的睡着了”“永远的睡着了”而不用“去世了”“离开我们了”“走了”“老了”“与世长辞了”(目的是教会学生用比较替换法揣摩语言)。

通过品味辨析,明确:

①因为马克思是一个思想家,所以用“停止思想”最为准确。

②用“去世了”“老了”“走了”显得太一般化。

③用“与世长辞”不合演说辞的语体色彩。进一步点拨讲解:恩格斯没有直接说出马克思的逝世,而是用这些词语委婉、含蓄地表达了出来,这在修辞上叫“讳饰”,作者对马克思的无限崇敬和深切哀悼也就蕴含其中了。

⑷品味本段“破折号”的作用:

①停顿作用。表示不想说出来又不得不说出的矛盾。

②解释作用。说明“永远地睡着了”二者交织在一起,表达了复杂的感情。

这个人的逝世,对于欧美战斗着的无产阶级,对于历史科学,都是不可估量的损失。这位巨人逝世以后所形成的空白,不久就会使人感觉到。(教给学生用联系法揣摩语言)

“空白”“不久”分别从空间和时间上强调了损失“不可估量”。使用“不可估量”来作“损失”的定语,就突出了马克思的逝世对于无产阶级革命事业,对于历史科学所造成的无可弥补的损失。从而高度赞扬了马克思的贡献之大。

文中的过渡性语句及指代性词,散见于文中4、5、6、7、8段之首。这些词句也表达了恩格斯对马克思的高度评价和赞扬,唤起了人们的无限景仰。(教给学生用抓关键词语揣摩语言的方法)

而他的斗争的热烈、顽强和卓有成效,是很少见的。

千百万革命战友无不对他表示尊敬、爱戴和悼念……(教给学生用调序法揣摩语言)明确,这些词语的顺序是不能随便调换的,“热烈”表明马克思斗争的高度热情,“顽强”表明马克思斗争的坚强意志,“卓有成效”则表明马克思斗争的成绩卓著。前两者表现了马克思伟大的革命情操,后者表现了马克思辉煌的革命成果。“尊敬、爱戴和悼念”词序更不能调换,无论从时间上,还是从内容上,还是前后的关系上均不可倒换。通过反复咀嚼,更品味出了作者真挚而又丰富的感情。

4、在学生交流、教师启发导引的基础上,明确:恩格斯与马克思感情十分深厚,但在叙述马克思的逝世时并没有过多的渲染他悲痛的心情,这是为什么?

引导学生明确:恩格斯发表演讲的主要目的是评述马克思的思想和事业,以便教育和鼓舞无产阶级和革命群众。所以对马克思的热烈赞颂,才是整个悼词的主要内容。

三、课堂总结

我们读了这篇悼词,不仅了解了马克思的伟大贡献,使我们的思想灵魂受到洗礼,唤起我们的无比崇敬之情,而且从议论文的特点来看,本文在论述上,逻辑思路是何等的严密啊!本文的中心是论述马克思对无产阶级革命的伟大贡献,而这主要是通过“思想家”和“革命家”两个方面来论述的。前者表现在创建无产阶级理论,后者表现在参加伟大的革命实践,而这两个重点,又是紧扣文章第二部分第一段中的“这个人的逝世,对于欧美战斗着的无产阶级,对于历史科学,都是不可估量的损失”中的两个“对于”来阐发的。

四、布置作业完成课后练习题(就写在书上)

【板书设计】

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

恩格斯

学习重点:揣摩语言

总的方法:语境(内部语境外部语境)

特定的环境:庄严的葬仪

特定的场合:马克思墓前

特殊的身份:作悼词者

特殊的感情:哀悼赞颂

篇14:高一《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教案

教学重点:

通过对课文结构的把握和语言的品味,了解马克思的卓越贡献并感受马克思的伟大精神。

教学难点 :

体会马克思作为伟人的人格魅力。

教学时数:

一课时。

教学过程 :

一 导入 :

展示马克思在海格特公园的坟墓图片,简单介绍马克思和恩格斯的友谊。

板书课题: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

从题目中能否看出文章的体裁和表达方法?

从讲话二字知道是演讲词,因此是以议论为主;从墓前二字可以知道这是悼念马克思的悼词,所以有记叙和抒情。

恩格斯写了马克思什么贡献?

二 师生探究第三~六自然段,教师可用下列问题引导。

(注意:以下设计的所有问题都要教师试教学进程而定,不是每个问题都要扔给学生。)

马克思的贡献是什么?

发现人类历史的发展一般规律,资本主义社会的特殊规律-----剩余价值,还有其他领域的发现。

如果教师还想从语言点方面多让学生探讨可使用下面三道题,如果不用可以不用考虑。

1 发现了人类历史的发展规律。用自己的语言表述。为什么要用达尔文的发现作比较?

2马克思还发现了资产阶级社会的特殊的运动规律,这里的还起了什么作用?发现这个特殊的运动规律的重大意义是什么?

3为什么还要概述其他领域的发现?

4马克思为什么能有这么多发现?你可以做到吗?

参考答案:

1马克思发现了人类历史的发展规律,人民先解决吃饭问题,才能谈到其它。人类历史发展的规律,不仅是指物质决定精神,而且包括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而这个顺序在过去却是做得相反的。这个发现具有划时代的意义。所以 要用达尔文的发现作比较。

2 还在这儿表明围绕马克思的丰功伟绩这个中心,把文章的意思又向前推进了一步:由人类历史发展的一般规律,进而发现了资本主义社会的特殊规律,剩余价值。剩余价值规律的发现让那些一直在黑暗中摸索的经济学家(他们看不清资本主义的剥削实质)和社会主义批评家们(他们诅咒资本主义,空想社会主义)一下子豁然开朗了。这一鲜明的对比,说明了马克思这一发现有着划时代的`伟大意义。

3 他研究的每一个领域很多,而且都不是肤浅的,都有独到的发现,表明马克思作为一位科学家研究的领域的广度和深度,与马克思是当代最伟大的思想家相呼应。

4马克思的发现是他近30年呕心沥血,忍受着一般人难以想象的贫困、疾病、丧子、亡妻、嫉恨的折磨以及大量艰苦的研究才获得的成果。正如马克思自己说的在科学上没有平坦的大道可走,只有不畏劳苦,沿着陡峭的山路攀登的人,才有希望达到光辉的顶点。这样的人实在是伟大的。

小结:三个段落,围绕马克思的科学理论作者高度精确地概括了这个方面的丰功伟绩。

板书:赞其功

三 师生探究第二部分第二层(第六~七自然段)。

下列练习可做引导。

1马克思作为科学家就是这样。但是这在他身上远不是主要的。主要的究竟指什么?

2 因为马克思首先是一个革命家这句话的作用。

3第七段中第一次说明了什么?

4马克思做了哪些改造社会的工作?

参考答案:

1主要的是指马克思首先是一个革命家,也就是说,就马克思伟大的理论创造而言,他的革命实践使他的理论有了生命力。这里的主要的、首先,表明马克思的功绩是无与伦比的。因为理论只有付诸实践,这个理论才是鲜活的。

2这句话是过渡句。它既承上又启下。承上是说:由于马克思做理论的目的是追求科学在历史上的推动作用,表明他从事科学研究的崇高目的就是为了指导革命实践,所以说,马克思首先是一个革命家。但这句话又是下文的论题,即他的革命实践印证了他理论的真实性,以及它对待科学的严肃态度和执着的追求,证明他首先是一个革命家。

3 第一次表明马克思亲身参加的伟大的革命实践,同他的理论创造一样具有划时代的伟大意义。这是因为马克思不仅热烈地向群众宣传自己的科学理论(办、编小册子),而且顽强地领导着欧美战斗的无产阶级,最后卓有成效地创立了伟士的国际工人协会引导无产阶级第一次登上了国际政治斗争的舞台,使无产阶级从自发斗争的阶级进步到自为的阶级。

4马克思参加了摧毁旧世界和创立新世界的伟大革命实践。

板书:赞其功

四 探究第二部分第三层(第八自然段)。

用下列练习引导。

1怎样理解把它们当作蛛丝一样轻轻拂去?

2马克思逝世,整个欧洲和美洲千百万革命战友无不对他表示尊敬、爱戴和悼念,这与各国政府和资产者对他的态度形成鲜明的对照,这说明了什么?

3马克思有如此大的贡献,他的为人是否专横跋扈?

参考答案:

1无论性质怎样的政府,也无论什么资产者派别,都毫不例外地疯狂地嫉恨他,恶毒地诬蔑他。马克思对此毫不在意,当作蛛丝轻轻抹去,表明马克思对敌人的极端蔑视的大无畏的人格精神和他追求自己理想的执着。

2这个对照说明马克思是无产阶级不可替代的导师,同时也说明他所创立的马克思主义是真理,能给各国资产者以致命的打击,是资产者不可抗拒的敌人。

3不是,他没有私敌。私敌是指以我为中心,以我的利害区分敌友,这是剥削阶级个人主义的一种表现。马克思没有这样的敌人,说明他不存私念。他是坚定地站在无产阶级的立场上,全力以赴地与形形色色的敌对分子作斗争,因而他有许多敌人。这些敌人都是无产阶级的敌人。这个评价含蓄深刻,高度赞颂了马克思光明磊落、大公无私的伟大的人格魅力。

板书:颂其德

五 探究文章第三部分(第9自然段)。

1 他的英名和事业将永垂不朽的深刻含义是什么?

参考答案:

1这是本文的结论,也是抒情的高潮。

正因为马克思在他的一生中,从理论和实践两方面都有如此卓越的贡献,所以在恩格斯看来,他的逝世将会给世界带来怎样的后果呢?

不可估量的损失。

六 探究第一部分(第一~二自然段)。

依次抽出第一自然段中下列词语:下午两点三刻,最、还、安静地睡着了但已经是;同时依次撤换第一、二两自然段中的下列词语:第一自然段中的停止思想,换成的心脏停止跳动,第二自然段中的第二个对于换成和,不可估量换成巨大,空白换成严重情况。要求教师有感情地朗读改后文段,要求学生对照课文,仔细思考,逐一说明删去的词语为什么不能删去?用来替代的词语为什么不能替代?

参考答案:

下午两点三刻:写明具体时刻,表明马克思的逝世对于恩格斯来讲,对于整个世界来讲是多么的非同寻常,在这一时刻恩格斯没有在马克思身旁,终生的所挚友就这样静静地走了,恩格斯抱憾终生。这一时刻更是令世人万分悲痛和无法忘记的。

最:在这里是程度副词,突出了马克思在哲学界的无与伦比的地位。

还:流露出在马克思临终时未能陪伴在他身边的无限惋惜和遗憾的感情。

安静地睡着了但已经是(破折号表示补充说明)表达了作者对马克思逝世所引起的感情上的悲痛;同时也表明了马克思遗容的安详。

第一自然段中不用心脏停止跳动,而用停止思想,这不单是一般的因感情上的需要而用的讳饰的手法,而是为了突出马克思的伟大,因为他是一位卓越的思想家。他的逝世,无产阶级和劳动人民失去了最睿智的、最重要的领袖。

第二自然段用两个对于,从理论和实践两个方面突出了马克思的杰出贡献;同时,表明了从两个方面领起下文的内容。不用巨大,而用不可估量(无法估计和衡量),因为后者程度最高,强调了马克思逝世的损失之大。不用严重情况,而用空白,因为前者内容宽泛,而后者则说明了马克思在无产阶级革命事业中的地位是没有人可以取代的,这是对马克思最确切的评价。

板书:述其哀

指导朗读第一部分:要求体会文章用词的精确,深沉的哀悼情调。语速:低沉、缓慢。先由学生各自朗读,然后指名朗读,酌情指导。

请仔细体味课文中体现出马克思的精神:思考一切,勇于创新,注重实践、科学求实,无私奉献等等。

七、作业 :

要求:假设自己来到马克思的墓前,以一位当代中国中学生的身份,站在今天的时代高度,联系中国现实,谈谈自己对马克思人格、学说看法。

课外阅读列宁文章《卡尔·马克思》。

板书设计 :

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

恩格斯

述哀 不可估量的损失

歌功 发现 参加

颂德 永垂不朽

推荐课外读物:

马克思17岁时所作:《青年在选择职业时的考虑》)

马克思《共产党宣言》

《马克思的自白》(瓦·奇金)

《马克思秘史》(沙叶新)

《回忆马克思恩格斯》(保尔·拉法格等)

列宁《卡尔·马克思》

教案点评:

1本文选取典型材料为论据,以严谨的结构论证论点的写作方法,层层推进,言简意赅,是议论文阅读训练的好教材,可以师生共同探究,教师设计几个问题作引导,只对重点、难点作适当讲授。

2本文是以议论为主,兼有记叙和抒情的悼词,在理解文章思想内容的基础上,对重要段落要引导学生反复朗读,体会文章中蕴涵的强烈的情感。

篇15:课文《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教案

教学目标:

1.把握全文,了解马克思为历史科学、为无产阶级所作的巨大贡献。

2.揣摩本篇悼词的语言,体会平实的语言饱含的深情。

重点和难点:

1.把握全文的结构特点。

2.揣摩在特定的环境和场合,以特定的身份发表讲话时的用词造句,理解其思想内容,感情色彩和表达作用。

教学时数

一课时

教学设计:

一、导入并简介背景:

人,作为“万物的灵长”,感情丰富、复杂、细腻。崇高卑劣、生老病死,激发了人类强烈的情感。同时,人们也以各种方式来表达自己的内心感受、价值判断,悼词就是人们表达哀悼的方式之一,而对于一个时代巨人的离去,这种方式就显得尤为必要。

卡尔马克思(1818-1883)是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导师、科学共产主义创始人,是饮誉世界的思想家、科学家、社会活动家,他以毕生精力创立了马克思主义思想体系,影响了20世纪的人类生活,并将继续推动人类社会的发展。1883年3月14日,马克思因病逝世,3月17日,他的葬礼在伦敦海格特公墓举行,恩格斯发表了这篇演说辞。

马克思和恩格斯于1844年,两人在巴黎相识。之后的40年时间里,他们共同战斗,共同创造革命理论,共拟《共产党宣言》,合作《资本论》。列宁在评价他们的友谊时说,他们的友谊“超过了古人关于人类友谊的一切最动人的传说”,又说:“在马克思之后,恩格斯是整个文明世界中最卓越的学者和现代无产阶级导师。”

二、解题:

“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从这个标题中的“墓前”和“讲话”,我们看出这是一篇什么文章?是一篇以议论为主,悼词性质的演说辞。

所谓悼词,就是对死者表示哀悼的话。悼词结构一般分三部分:开头、主体、结尾。

开头——述其哀——悼念:一般介绍死者逝世的时间,地点,原因,身份和职务。

主体——赞其功——评价:概述死者生前的功绩及生者对其功绩的评价。

结尾——颂其德——悼念:对死者的悼念以及对参加悼念仪式的人提出希望和要求。

文章总体结构把握:悼念——评价——悼念,按一般的常规,与这种结构相对应的思想感情应该是惋惜(悲痛)——敬仰(颂扬)——悼念。

三、整体感知:

1.理清文章的结构

第一部分(1)悼念交代伟人的逝世——悲痛

第二部分(2-7)评价评说马克思在理论和实践的伟大贡献——敬仰

第三部分(8-9)悼念颂扬马克思品质的崇高——敌人的忌恨、人民的爱戴——怀念

2.找出文章的关键句。

第二小节是主体部分的总纲,“对于欧美战斗着的无产阶级,对于历史科学,都是不可估量的损失。”突出了马克思在革命实践和革命理论两个方面的贡献。

本文主要是颂扬了马克思在革命实践领域的贡献。(依据——“因为马克思首先是个革命家。”)

3.先找出承递性语句:

“这个人的逝世,对于……”——“不仅如此。”——“一生中能有这样两个发现……”——“他作为科学家就是这样,但是……”——“因为马克思首先是一个革命家。”——“正因为这样……”

4.找出过渡性段落和总括性段落:

过渡性段落:第2段,第6段

总括性段落:第5段,第8段

5.讨论在恩格斯看来,马克思一生的主要贡献有哪些?

理论贡献:发现了人类历史发展的一般规律(物质决定精神,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

发现了资本主义社会特殊的运动规律(剩余价值)

其他许多领域都有独到的发现

实践贡献:出版进步报纸和许多富有战斗性的小册子

在巴黎等地各组织中的工作

创立伟大的国际工人协会

其中最伟大的贡献是——创立国际工人协会。

四、学习文章第一部分。

1.文章开头第一句按悼词的规范格式,写了马克思逝世的时间,但为什么要如此具体的写出时和刻呢?

明确:“下午两点三刻”:写明具体时刻,表明马克思的逝世对于整个世界的非同寻常的影响,是一个令人万分悲痛、永志不忘的时刻。

2.“最”、“还”字能否删去?为什么?

明确:“最”:选用这个程度副词,突出了马克思在思想界的无与伦比的地位和作用。

“还”字流露出未能在马克思临终时陪伴在他身边的无限惋惜和遗憾的感情。

3.“安静地睡着了——但已经是”中破折号起什么作用?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明确:破折号表示补充说明,表达了作者对马克思的无限依恋和对于马克思逝世所引起的感情上的矛盾与深重的悲痛。

4.“在安乐椅上睡着了”表现了恩格斯怎样的品质?

“停止思想了”“安静地睡着了”“永远底睡着了”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含蓄而委婉底表现了恩格斯怎样的心情?第一自然段中能否用“心脏停止跳动”代替“停止思想”?

明确:讳饰手法。讳饰,有叫做婉曲,委婉,是要表达的意思并不直截了当的说出来,而是用比较曲折的方式烘托或暗示给读者的一种修辞方式。

第一自然段中不用“心脏停止跳动”,而用“停止思想”,这不单是一般的因感情上的需要而用的“讳饰”的手法,而是为了突出马克思的'伟大,因为他是一位卓越的思想家。他的逝世,无产阶级和劳动人民失去了一个最睿智的、最重要的阶级的头脑。

5.朗读第一部分:要求体会文章用词的精确,深沉的哀悼情调。语速:低沉、缓慢。

五、学习第二部分

(一)1.能否把第二段中的第二个“对于”、“不可估量”、“空白”分别换成“和”、“巨大”、“严重情况”?

明确:第二自然段不用“和”,而并列用两个“对于”,从在无产阶级实际斗争中的领导作用和研究社会科学的成就两个方面突出了马克思的杰出贡献;同时,表明了从两个方面总领起后文的内容。不用“巨大”,而用“不可估量”(无法估计和衡量),因为后者程度最高,强调了马克思逝世的损失之大,同时也赞扬了马克思主义对于指导革命的伟大作用。不用“严重情况”,而用“空白”,因为前者语意含糊,而后者则说明了马克思在无产阶级革命事业中的地位是没有人可以取代的,这是对马克思最确切、最富概括性的评价。

2.第二自然段在全文中起什么作用?

总领

(二)学习文章第6-7段。

1.第六自然段在文章结构上起什么作用?它应该划归上文还是下文,为什么?(双重过渡)

2.马克思“作为科学家就是这样。但是这在他身上远不是主要的”。其中“这”指代什么?“主要的”究竟指什么?

明确:“这”指代马克思的“两个发现”和“他研究的每个领域”的“独到的发现”。但这“远不是主要的”,“主要的”还是指“马克思首先是一个革命家”,也就是说,对比马克思伟大的理论创造,他有着更为光辉的革命实践。这里的“主要的”,表明对马克思的功绩的表述再次推到一个新的高度。

3.“因为马克思首先是一个革命家”这个过渡句作用是承上?启下?既承上又启下?为什么?

明确:这个过渡句是既承上又启下。“承上”是说:由于马克思不是为科学而科学,他追求科学“在历史上的推动作用”,致力于科学的“实际应用”,表明他从事科学研究的崇高目的就是为了指导革命实践,所以说,“马克思首先是一个革命家”。但这句话又是下文的论题,即他的光辉的革命实践的事实更印证着他对待科学的严肃态度和执着的追求,证明他“首先是一个革命家”。

4.“马克思首先是一个革命家”,那么“然后是什么”?如何理解这一句话,能否把它们颠倒一个位置?明确:从理论和实践的关系去理解

(马克思的墓志铭:历史上的哲学家总是千方百计以各种各样的方式解释世界,然而更重要的在于改造世界。你们能从这个墓志铭悟出第七段的内容吗?——改造世界。)

5.我们能否具体说说马克思做了那些改造世界的工作?马克思改造世界的具体事实可以概括为几个方面?

明确:宣传群众,组织群众。

6.第七段第二句中的判断谓语“是”的主语是什么?宾语是什么?这一句中“第一次”说明了什么?为什么?这种方式或那种方式具体指什么方式?

明确:是”的主语是“使命”,宾语是两个“参加……事业”(动宾短语)。“第一次”表明马克思亲身参加的伟大的革命实践,同他的理论创造一样具有划时代的伟大意义。这是因为马克思不仅“热烈”地向群众宣传自己的科学理论(办、编小册子),而且“顽强”地领导着欧美战斗的无产阶级,最后“卓有成效”地创立了“伟士的国际工人协会”引导无产阶级以战斗的风貌第第一次登上了国际政治斗争的舞台,使无产阶级从自发斗争的阶级进步到自为的阶级。指不管是理论发现还是革命实践,不管是宣传群众还是组织群众;

两个参加是从什么角度说的?——明确:两个参加,第一个是从推翻旧制度说的,第二个是从建立新制度说的

六、学习文章8-9段

1.思考:“正因为这样,所以马克思是当代最遭嫉恨和最受诬蔑的人”,其中“这样”指代什么?两个“最”体现在什么地方?马克思对此抱什么态度?说明了什么?“万不得已的时候”指什么时候?

明确:“这样”是指马克思的划时代的理论创造和革命实践。两个“最”体现在两个“无论”上,无论性质怎样的政府,也无论什么色彩的资产者派别,都毫不例外地疯狂地嫉恨他,恶毒地诬蔑他。马克思对此“毫不在意”,当作蛛丝“轻轻抹去”,表明马克思对敌人的极端蔑视的大无畏的革命精神和他高度的革命坚定性。“万不得已的时候”指有损于无产阶级革命事业的时候。

2.马克思逝世,“整个欧洲和美洲……千百万革命战友无不对他表示尊敬、爱戴和悼念”,这与各国政府和资产者对他的态度形成鲜明的对照,这说明了什么?

明确:这个“对照”说明马克思是无产阶级最忠实的代表和导师,同时也说明他的理论和实践给了各国资产者以致命的打击,是资产者不可调和的敌人。这个对照与开头呼应,深化了马克思在科学理论和革命实践中无与伦比的作用和地位。

3.“拥护、爱戴”等词能否颠倒次序?“他可能有过许多敌人,但未必有一个私敌。”这里的“敌人”和“私敌”有何区别?为什么说“可能”?

明确:“私敌”是指以我为中心,以“我”的利害区分敌友,这是剥削阶级个人主义的一种表现。马克思没有这样的私敌,说明他不存私念。他是坚定地站在无产阶级的立场上,全力以赴地与形形色色的敌对分子作斗争,因而他有“许多敌人”。这些敌人都是无产阶级的敌人。这个评价含蓄深刻,高度赞颂了马克,思光明磊落、大公无私的高尚的革命品格。“可能”是以不肯定的语气表示肯定的含义。

从正反两个方面进一步论证不可估量的损失。

4.从议论文的角度讲,文章的第八段是否多余?为什么?

“他的英名和事业将永垂不朽”的深刻含义是什么?为什么要用一个“将”字?

明确:思格斯最后庄严宣告“他的英名和他的事业将永垂不朽”这句饱含深情和敬意的结语,虽是一般悼词结语,但绝不仅仅是形式的需要,它照应全文,总结全文,是由马克思的丰功伟绩中引申出来的必然结论,体现了作者的心声,也是亿万人民的心声。

这是充满信心的预见和憧憬--→当时,共产主义运动还刚刚兴起--→恩格斯一个“将”字,便说明无产阶级的革命事业必将蓬勃发展。

七、总结全文。

文章通过对马克思一生的评述,热情赞颂了马克思对无产阶级革命事业所作出的伟大贡献,表达了对马克思的崇高敬意和深沉的悼念之情。文章结构严谨,逻辑严密。作为演说词的主体部分,第二自然段通过两个“对于”提出议论中心,第三到第八自然段分别从科学理论和革命实践的贡献进行正面论证,进而从敌我对马克思的不同态度进行侧面论证,第三部分得出结论。结构前后连贯,步步深入,层次分明而又浑然一体。

本文在表达情感上的特点:沉痛悲伤而又平静深沉,悲伤却不消沉,沉痛却不压抑,激励人,鼓舞人。而这样的情感效果,主要得益于本文准确而又富于感情的语言。

八、布置作业

1.朗读课文,体会情感。

2.完成练习册。

附:板书设计

篇16:课文《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教案

恩格斯

悼念叙述(1)————悲痛

↓理论——科学家

评价评说(2—7)→敬仰

↓实践——思想家

怀念颂扬(8、9)敌人忌恨、人民爱戴——怀念

篇17: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教案「hangzhoubanjiagongsijiag

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教案「hangzhoubanjiagongsijiage

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教案【教学目标】1.把握全文,了解马克思为历史科学、为无产阶级所作的巨大贡献。2.揣摩本篇悼词的语言的hangzhoubanjiagongsijiage,体会平实的语言饱含的深情。【重点和难点】1.把握全文的结构特点。2.通过对课文语言的'品味,了解马克思的卓越贡献并感受马克思的伟大精神。【教学安排】二课时第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大屏幕显示马克思肖像)在新世纪来临之际,英国著名的广播公司BBC举办了一次千年最伟大思想家评选活动,结果马克思位居爱因斯坦、牛顿、达尔文等巨人之前,被评为过去千年最伟大的思想家。为什么他会获得如此高的评价呢?1883年3月14日,马克思不幸逝死,3月17日,在伦敦城北的海格特公墓为马克思举行了一次 1、人之所以痛苦hangzhoubanjiagongsijiage,在于追求错误的东西。2、与其说是别人让你痛苦,不如说自己的修养不够。3、如果你不给自己烦恼,别人也永远不可能给你烦恼。因为你自己的内心,你放不下。4、好好的管教你自己,不要管别人。5、不宽恕众生,不原谅众生,是苦了你自己。6、别说别人可怜,自己更可怜,自己修行又如何?自己又懂得人生多少?7、福报不够的人,就会常常听到是非;福报够的人,从来就没听到过是非。8、你永远要感谢给你逆境的众生。9、你永远要宽恕众生,不论他有多坏,甚至他伤害过你,你一定要放下,才能得到真正的快乐。10、这个世界本来就是痛苦的,没有例外的。11、当你快乐时,你要想,这快乐不是永恒的。当你痛苦时你要想这痛苦 胎教应根据孕期调整内容音乐胎教早已被广泛应用,科学试验证明,孕期经常聆听悦耳动人的音乐,除了可以帮助准妈妈保持心情愉悦,增进和胎儿的情感交流外,还能促进胎儿身心发育,培养孩子的音乐兴趣和天赋。那么,如何进行音乐胎教呢?据海珠区妇幼保健院刘院长介绍,音乐胎教大致要了解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根据孕期调整内容孕早期即妊娠三个月后,宝宝的听觉器官开始发育,这时准妈妈可以选择轻松愉快、诙谐有趣的音乐hangzhoubanjiagongsijiage,帮助消除早孕的烦恼与不适,以获得最佳的孕期心情;当胎儿四个月大,进行音乐胎教时可以选择准妈妈休息或吃饭时进行,在临睡前有胎动的情况下做更合适,每天两次,每次10~15分钟;孕中期宝宝听觉器官已经完全发育,这时 小发猫作品,感谢阅读! 历史上的今天: 成功永远是大家永恒的追求hangzhoubanjiagongsijiage 2011-03-24 几米转播:如果只是如果如hangzhoubanjiagongsijiage 2011-03-24 smile的博客静谧的非hangzhoubanjiagongsijiage 2011-03-24 作者:白娘子你真美提交日hangzhoubanjiagongsijiage 2011-03-24 江岸梧桐(一)二零一一年hangzhoubanjiagongsijiage 2011-03-24   评论这张 转发至微博

篇18: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教案「hangzhoubanjia

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教案「hangzhoubanjia

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教案【教学目标】1.把握全文,了解马克思为历史科学、为无产阶级所作的巨大贡献。2.揣摩本篇悼词的语言的hangzhoubanjia,体会平实的语言饱含的深情。【重点和难点】1.把握全文的结构特点。2.通过对课文语言的品味,了解马克思的卓越贡献并感受马克思的伟大精神。【教学安排】二课时第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大屏幕显示马克思肖像)在新世纪来临之际,英国著名的.广播公司BBC举办了一次千年最伟大思想家评选活动,结果马克思位居爱因斯坦、牛顿、达尔文等巨人之前,被评为过去千年最伟大的思想家。为什么他会获得如此高的评价呢?1883年3月14日,马克思不幸逝死,3月17日,在伦敦城北的海格特公墓为马克思举行了一次 --qzone:vaecnn.qzone.qq.com/-`㈦夜下的光男孩今年22岁女孩今年26岁故事发生在的夏天,男孩跟女孩是在一个叫穿越火线的网络游戏认识的,。他们都在同一个战队里,男孩是战队的管理,也是在这个战队所在游戏大区里很有名气的人物。,这个女孩是这个战队的接待。一开始,因为两个人都各自为这个战队的发展去忙着。只是在YY上见面,说几话,就这样,一直持续了半个月。在一次偶然的机会,男孩知道了女孩的QQ号,并且把她加到了自己的QQ,一次男孩从游戏上下来,看见女孩一个人在YY上呆着,男孩便用QQ和女孩说话hangzhoubanjia,。男孩问女孩,为什么一个人在上面呆着,跟大家一起玩吧,。女 母亲作者:刘雨晗去年秋天,我一不小心把胳膊摔着了。就在我的一转眼间,母亲已经叫了一辆出租车,接着我们上车,在路上,妈妈不断的对我说:“孩子,不用怕,有我在呢,我相信你不会有事的!”同时我看见了妈妈那坚定的眼神,我不怕了hangzhoubanjia。到医院后,妈妈先跑过去给我挂了号,又带我去拍片,虽然胳膊很痛,但只要想到妈妈那坚定的眼神不得不使我有勇气与疼痛作斗争!那天,已经是凌晨两点了,其实妈妈也筋疲力尽了,可我因为胳膊的疼痛使我无法入睡,妈妈也只有一直陪着我到天亮,一夜没睡。到了上班时间了,可她还是放不下我,但在我的说服之下妈妈才带着那颗忐忑不安的心上班去了。只要有点空还是会过来看看我,或者会打来电话询问询问我,有疼吗 小发猫作品,感谢阅读! 谢谢   评论这张 转发至微博

篇19:《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的公开课教案

关于《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的公开课教案

教学目标:

理解本文逻辑严密的结构特点,联系语境,揣摩文中重要语句的深刻含义

学习马克思为人类解放事业而奋斗终生的崇高精神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把握课文结构,了解马克思的卓越贡献并感受马克思的伟大精神

难点:理解重要语句的深刻含义,体会文章丰富的情感内涵

一、导入:

曾经有一个女儿问她的父亲:“您的座右铭是什么?”

父亲的回答是“思考一切”

这位以“思考一切”为座右铭的父亲就是著名无产阶级革命导师,被誉为千年来最伟大的思想家的马克思

他的一生,一直在思考他遇到的一切问题,为人类社会作出了巨大的贡献,一直到他逝世,才停止思考在向这位伟人告别时,他亲密的战友恩格斯发表了《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

二、教学过程:

1、从题目“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我们可以知道,这不是一般的演讲辞,这是一篇——

明确:悼词

2、悼词是演讲辞的一种,是在追悼会上发表的对死者表示哀悼的文章请同学们想一想,我们来一篇悼词,面对一个曾经和我朝夕相处却先我们而去的人,他永远告别了人间,我们在悼词里说些什么比较合适呢?

明确:该说一些法子内心的话,表示哀思和悼念

(引导:哀思之情如何表达?难道一篇悼词,仅仅是表达哀思、悼念吗?)

追忆、回忆他的一生,在追忆和回顾中表达深深的哀悼,这样才不会空洞

(引导:一个人一生中做过很多事,说过很多话,人生漫长啊,不可能一一记录我们在写作时该如何处理呢?)

着重讲一些最主要的,一生中的主要事迹,主要成就、功绩、贡献等

3、我们对悼词有了一定的了解,再思考一下一篇悼词的感情基调是什么?

悲痛、惋惜、爱戴、崇敬

下面我们带着对悼词的了解和感情来听一下课文录音,同时找出这篇悼词的中心段落

明确:中心段落是文章的第2段从“这个人的逝世”到“不久就会使人感觉到”(齐读)

为什么认为这一段是中心段呢?

这一段对马克思一生巨大贡献及他对于整个世界的重要意义的总概括

那么这两段哪一句是中心句,为什么?

明确:前一句因为“对于……对于……”下文着重在讲损失

后一句为补充“不久”和“空白”是从时间和空间两个方面强调损失的“不可估量”

那么,马克思的伟大贡献有哪些?

明确:1)人类历史发展的`规律

2)现代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和它所产生的资产阶级社会的特殊运动规律

——剩余价值

3)“在他所研究的每一个领域,甚至在数学领域都有独到的发现”

——其他领域的发现

(引导:还有没有其他贡献,是不是马克思最主要的贡献,那么是为什么?)

明确:作为科学家,思想家,就是这样,但马克思首先是一个革命家

那么,作为革命家,马克思对革命作出了哪些贡献?

明确: 进行革命实践

宣传(办报,著书)

参加各地的组织

创立国际工人协会

作者除了追忆马克思的伟大功绩之外,还追忆了什么?

引导:阅读第8段

引导:马克思作出了这么多贡献的结果是怎么样的?

遭到各国政府的驱逐,资产者的诽谤、诅咒

引导:对自己的这些遭遇是如何看待的?

“毫不在意,把它们当蛛丝一样轻轻抹去,只是在万分必要时才给予答复”

不在乎他人的态度 开阔的胸襟,博大的胸怀 高尚的品质

这段还有哪些句子是表现马克思的品质?

“他可能有过很多敌人,但未必有一个私敌”

表现马克思的光明磊落

拥有莫大英明和宏伟事业的马克思逝世了,作为他的密友,恩格斯的感情是怎样的?

悲痛、哀悼、惋惜、遗憾

作者是如何表达的呢?(集体朗读第一段,讨论)

a、停止思想了,安静地睡着了,但已经是永远地睡着了

不忍心、不愿意说,这叫讳饰(不直接说出本意,而是用含蓄,委婉的语言把本意暗示出来)

B.“3月14日下午两点三刻”

马克思逝世的具体时间,强调这个时刻非常重要,这是一个令人万分悲痛的时刻,突出了马克思逝世对整个世界有非同寻常的影响

C、“让他一个人在房里还不到两分钟”

“两分钟”突出事情来临的意外(突然)

“还”字流露出未能在马克思临终前陪伴在他身边的无限惋惜和遗憾的感情

马克思在人们的惋惜中去世了,但是他的英名和事业却留了下来如果这是一个墓碑,上方该写上什么字?(永垂不朽)

三、课外延伸阅读

如果我们选择了最能为人类福利而劳动的职业,那么,我们就不会被任何重负所压倒,因为这是为全人类所作出的牺牲;那时,我们感到的将不是一点点自私而可怜的欢乐,我们的幸福将属于千百万人我们的事业并不显赫一时,但将永远存在,而面对我们的骨灰,高尚的人们将洒下热泪!”

——马克思《青年在选择职业时的考虑》

四、课后作业

1、完成《导学与测试》练习

2、结合课后练习3,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

板书:

热门教案

学诗词

学名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