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的是葫芦》
教材简析
《我要的是葫芦》是一篇看图学文,讲的是一个人种葫芦,不知道叶子与果实的关系,只盯着葫芦,而不管叶子上的蚜虫,结果葫芦都落了。它告诉读者,事物之间是相互联系的。课文语言朴实,用词准确,与之对应的两幅图画,主题鲜明,形象直观。教学这篇课文,要在指导学生看懂图意、读懂课文内容的基础上,了解植物的叶子与果实的关系,从而培养学生观察事物、分析事物的能力。
教学目标
1、会人6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反问句、感叹句与陈述句的不同语气。
3、懂得做任何事情都要注意事物之间的联系。
教学重点
学会生字词,理解课文内容。明白种葫芦的人错在哪里。
教学难点
懂得事物与事物之间相互联系的道理。
教学准备
1、小黑板一块。
2、葫芦图片一张。
3、课文插图两张。
4、生字卡片。
板书设计
húlu téng
8我要的是葫芦 藤
wā 高兴
哇(娃 洼 蛙)
伤心
dīng lín
盯 邻
小黑板内容:
有几个虫子怕什么!
有几个虫子不可怕。
叶子上的虫还用治?
叶子上的虫不用治。
教学流程
一、看图导入。
(出示葫芦图片,引出生字“葫芦”和课题)
小朋友,认识这是什么吗?(葫芦)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个寓言故事。(板书课题)
教学生字“葫芦”(都是草字头,“葫”难字读半边)
读好课题
二、整体感知课文,学习生字。
1、课文到底讲了一个什么故事呢?请小朋友自己读一读,碰到生字多读几遍,把课文读通,并标出段落。
2、课文一共有6个生字,很简单,谁愿意当小老师带领我们读一读?(将生字分类贴在黑板上)(参照板书设计)
学生识记,说说识记方法,组词,开火车读,全班齐读。
三、学习课文第一段,第四段。
1、看课文插图1,插图2,说说两副图的不同之处。
叶子不同:第一副绿油油的,第二副枯黄了;
葫芦不同:第一副挂在藤上,第二副落在地上;
人的表情不同:第一副高兴,第二副伤心。
板书:高兴、伤心。
2、课文中哪段写了这两副图?(第一段和第四段)
自己读一读这两段,分别用高兴和伤心的语气?
朗读感悟:自由读,指名读、齐读。
3、看了这两副图,读了这两段话,你有什么问题要问吗?这是为什么呢?(转入2、3段教学)
四、学习第2、3段。
1.自己读一读第2、3段,想一想,葫芦落了的原因。(学生说,教师归纳)
2.叶子上长了蚜虫,他心里怎么想?(有几个虫子怕什么?)
(出示小黑板,分析“有几个虫子怕什么!”和“有几个虫子不可怕。”的意思、语气,读好这两句。)
他没有注意这几张叶子,他是盯着小葫芦……
他怎么说?(自言自语地他,理解自言自语,读好这句话)
总结:他没有认识到叶子和葫芦的关系。
3.同桌分角色读第3段
指名读,教师旁白
他刚刚读到“什么?叶子上的虫还用治?”意思是说--
(叶子上的虫不用治)
(出示小黑板,读好这两句)
总结:他不听邻居劝告,认为叶子上的虫和葫芦没关系,那么,他们到底有什么关系?
分角色朗读:男女声朗读,师生朗读。
五.说话总结课文
1.小结,课文中,你喜欢哪个人?为什么?
[《我要的是葫芦》(网友来稿) 教案教学设计]
《我要的是葫芦》是人教版教材第三册的一篇看图学文。讲一个人种葫芦,不管理却只想得到葫芦,结果叶子上的蚜虫越长越多,最后葫芦都落了。教学这一课我是这样设计的:
一、自读──发现与探究
自读是学生对课文最初的接触与认识,也可称为初读。它必然伴随着学生自主的阅读实践和思维活动。自读主要包括以下几个目标:(1)借助拼音读准字音,读通课文;(2)根据自己的认识初步理解课文内容;(3)发现问题,或借助工具自行解决,或留于课堂讨论。因此在这一阶段,要留给学生充分的时间让他们充分地去读。阅读必然伴随着发现和疑问,在读通顺的基础上再让他们说说都知道了些什么,并引导学生大胆质疑。
《我要的是葫芦》这篇课文生动有趣,简短精悍,学生借助拼音多读几遍,就能读通课文,也很容易了解课文大致内容,知道有个人种了一棵葫芦,后来葫芦被蚜虫吃光了,一个一个都落了。学生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也能发现这个人得不到葫芦是因为他不治虫,但这些发现只是最浅显的认识。而课文中牵涉的一个最关键的科学知识──“蚜虫”对理解课文内容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学生对蚜虫的认识只是知道他会吃树叶,可这些小不丁点的虫如何能毁灭一棵葫芦呢?因此在初读时,我有意识地让学生通过查阅资料、上网查询等方式来了解蚜虫。原来蚜虫不仅能吸食植物体内的液体营养,而且具有惊人的繁殖能力。通过进一步的探究,学生的认识就更清楚、更深刻,为理解课文内容做好了铺垫。
二、讨论──理解与深化
《我要的是葫芦》这篇课文通俗易懂,但意义深刻。课文紧紧围绕“葫芦”不断发展下去。因此在教学中我让学生围绕两个问题展开讨论:(1)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那个人喜爱葫芦?(2)那个人这么喜爱葫芦,为什么没有得到葫芦?这两个问题实际上涵盖了课文的主要内容,也突出了文章的重点。那个人爱葫芦表现在:(1)“那个人每天都去看几次。”(2)他盯着小葫芦自言自语地说:“我的小葫芦快长啊,快长啊,长得赛过大南瓜才好呢!”可以让学生通过看图,观察那个人的神态,想象他的心理活动,揣摩他的语言,体会那个人对葫芦的喜爱,再通过表情朗读表现出来。那个人这么喜爱葫芦,最后却没有得到葫芦,一是因为他不懂“叶-虫-葫芦”之间是相互联系的这个道理;二是因为他不听邻居的劝告。对这个问题的理解除了让学生用“因为……所以”的句式说一说,还应该深化下去: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他不懂这个道理?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地方:(1)他看见叶子上生了蚜虫,心里想:有几个虫子怕什么?(2)当邻居劝他时,他感到很奇怪:“什么,叶子上的虫还用治,我要的是葫芦。”这里主要让学生通过朗读人物的语言来体会人物的心理活动。
通过讨论,学生对课文的内容以及中心都有了更深刻的认识,人物的神态、语言都通过声情并茂的朗读淋漓尽致地再现出来。随后设计创新题,启发学生思考:第二年,那个人又种了一棵葫芦……
三、表演──积累与创造
表演就是要求学生辅以表情、动作,将课文所表达的内容通过自己的言谈举止表现出来。通过表演学生不仅能够积累课文中的语言,更能创造性地运用语言。因为用怎样的动作、神态,用什么样的语气,都要经过学生的思考与创造。在某种程度上说,演得像不像,直接反映学生对语言文字的感悟能力。
《我要得是葫芦》这篇课文故事性较强,适合表演。教师要营造一种轻松的氛围,让学生都来做演员,都来做导演,在这一导一演的过程中,语感得到了训练,个性得到了张扬,创造性也得到了培养。
[《我要的是葫芦》教学设计(网友来稿) 教案教学设计]
发展思维,感悟寓意--《我要的是葫芦》教学设计
《我要的是葫芦》讲的是从前有一个人种葫芦,不知道叶子和果实的关系,只盯着葫芦,不管叶子上的蚜虫,结果没有收到葫芦的故事。该文内容浅显易懂,但隐含的寓意学生一时难以领悟。为了突破这一难点,我调动学生生活积累,拓展学生思维想象空间,对课文最后部分作了如下探讨。
师:从这一自然段中你知道了些什么种葫芦的人收到葫芦了吗(老师请一位小朋友读课文的最后一自然段,其他小朋友边听边想。)
生:我知道了这一自然段有两句话,第一句讲叶子上的蚜虫更多了,第二句讲葫芦一个一个都落了,种葫芦的人没有收到葫芦。
生:我从“一个一个都落了”这句话中知道了那几个小葫芦不是同时掉的,有的先掉,有的后掉,最后全部掉光了。
生:我还知道了小葫芦一个一个都落了是因为叶子上的蚜虫更多。
师:你能结合二、三两个自然段的内容具体地说一说小葫芦为什么会落吗
生:(接着说)小葫芦要靠叶子提供养料,开始时,葫芦藤上长满了叶子,小葫芦长得很可爱。后来叶子生了许多蚜虫,叶子被蚜虫吃了,就不能给小葫芦提供养料,小葫芦就一个个都落了。
师:你理解得真全面,说明你读懂了这篇课文。让我们齐读这一段。(生齐读)
师:种葫芦的人看到小葫芦一个一个都落了,心情会怎样,他可能会说些什么呢请同学们用“种葫芦的人看到小葫芦一个一个都落了,可能会 地说: ”的句式想象说一句话。(教师用幻灯片打出这一句式,生说。)
师:请小组长把讨论结果跟大家交流交流。
生:种葫芦的人看到小葫芦一个一个都落了,可能会后悔地说:“都怪我不好,要是我当初听了邻居的话,我肯定可以收到葫芦。”
生:种葫芦的人看到小葫芦一个一个都落了,可能会伤心地说;“如果我治了叶子上的蚜虫,我的小葫芦就会长得比大南瓜还要大呢。”
生:种葫芦的人看到小葫芦一个一个都落了,可能会自责地说:“我真糊涂,我真傻!我当初要是听邻居的劝告,现在不就收到很多大葫芦了吗”
师:同学们真会想,假如明年你种了葫芦,叶子上生了蚜虫,你会怎样做呢
生:我会把蚜虫捉掉。
生:我会买来农药把蚜虫打死。
生:我会捉些七星瓢虫来放在叶子上,让它们把蚜虫吃掉。
师:同学们的办法真好。通过刚才的学习,你从这个小故事中明白了什么
生:我明白了今后种葫芦光盯着葫芦是不行的。
生:我明白了叶子与果实的关系是非常密切的。
生:我明白了任何事物之间都是有联系的。
评析:发展学生的语言和思维,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是语文教学实施素质教育的关键。词和句训练是低年级阅读教学的重点。在这一教学片断中,教师特别注重了结合教材内容让学生把一句话说完整,说具体。教师首先设计用“种葫芦的人看到小葫芦一个一个都落了,可能会 地说: ”的句式,假想种葫芦的人可能会怎么说,让学生进行想象说话训练,这样学生说话既有了依托,又有了较大的活动空间。其次,说前组织小组讨论,建立信息交流网,打破课堂教学信息单向交流的封闭状态,打通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信息交流通道。这样就使学生之间、师生之间在信息传递和情感交流中思维得到了碰撞,学生带着这种高涨的、激动情绪从事学习和思考,在学习中认识到自己的智慧力量,体验到创造的欢乐,发展了自己的创造性思维。从而让参与学习的群体获取了新的信息,进而发展了学生的语言和思维。
为了培养学生创新意识,提高他的创新能力,教师设计了环环相扣、步步加深的问题:“假如明年,你种了葫芦,叶子上生了蚜虫,你会怎样做呢”“你从中明白了些什么”激发了学生多角度思考问题,通过回答这些问题,进一步加深了学生对叶子和果实关系的认识。
[我要的是葫芦(网友来稿) 教案教学设计]
我要的是葫芦
一、教学要求
1学会本课9个生字,认识3个生字。
2能正确读写要求学会的词语。
3通过看图和学文,了解葫芦的叶子与果实的关系。
二、教材说明
本课是一篇看图学文。讲一个人种葫芦,不管理只想得到葫芦,结果叶子上的蚜虫越长越多,最后葫芦都落了。本课有四幅图,分别有四段话与之对应:第一幅图画的是葫芦藤上长满绿叶,还结了几个小葫芦。种葫芦的人站在葫芦架前,看着可爱的小葫芦非常高兴。第二幅图画的是葫芦叶子上长了蚜虫,他不在乎,眼睛只盯着葫芦。第三幅图画的是邻居劝他治虫,种葫芦的人不听劝告,一副不以为然的样子。第四幅图画的是小葫芦变黄了,都落了。
本课教学的重点是学习生字新词,朗读课文,了解植物的叶子与它的果实之间的关系。
三、教学建议
(一)课前准备
1生字卡片、葫芦或葫芦的图片、投影片。
2课前让学生收集葫芦的实物或图片。
(二)识字、写字教学
1识字教学。
本课要求学会的生字中,“芦、邻”的声母是边音,“芦”在这里应读轻声,“治”的声母是翘舌音,“邻”的韵母是前鼻音,“盯”的韵母是后鼻音,要重点指导学生读准字音。会认的字也要能读准字音。
随生字“居”的学习,认识偏旁“尸”。
“挂”,可用熟字“蛙”换偏旁的方法识记。
2毙醋纸萄А
让学生注意观察字在田字格里的位置,利用田字格帮助写好字。重点指导下面几个字。
挂:左窄右宽,右边的“圭”由两个“土”字组成。右上边“土”字的第二横要长一些。
些:上面“此”要占田字格的三分之二,且左右两部分宽窄要相等。
邻:左边“令”字的“捺”要改为“点”。
感:上下结构,上面的“咸”不要写得过长。
(三)词句教学
第一段,可以让学生自己朗读课文,想一想这一段讲什么内容,然后借助第一幅图画或投影片,指导学生观察图中葫芦的藤、叶、果实的样子。对照课文理解“细长的葫芦藤上长满了绿叶,开出了几朵雪白的小花”、“藤上挂了几个小葫芦”,使学生知道,葫芦藤上能结出小葫芦,跟长满了绿叶有关系。因为叶子能制造充分的养料,茎叶长得好,才能开花结果。理解“挂”可用换词比较法,把“挂”与“长、结”比较,体会用“挂”很形象:葫芦的柄长,从藤上垂下来,就像挂在那里一样。
第二段,可以通过多种形式的读,让学生领会种葫芦的人心里想的和自言自语的话。重点体会“有几个虫子怕什么!”这句话的意思:种葫芦的人只看到小葫芦,一心只想小葫芦快长,至于叶子上的虫子他毫不在意。
第三段,可以抓住“奇怪”一词进行讨论:“那个人为什么会对治叶子上的虫子感到奇怪?”因为他一心想着的是葫芦,因为他不懂叶子与葫芦的关系,因为他觉得邻居对他的劝告是不必要的担忧--我要的是葫芦,你怎么劝我治叶子上的虫?再通过朗读,让学生了解到邻居与种葫芦的人,他们在对待葫芦叶子长了虫的态度是不同的:一个说要治,一个说不用治。
第四段,采用看图或多媒体演示,结合课文朗读体会“小葫芦慢慢地变黄了,一个一个都落了”。并引导学生联系上文思考,由于种葫芦的人不懂叶子和果实的关系,又不听别人劝告,结果他一心想要的葫芦终究没有得到。因为叶子被虫子吃光后,不能给葫芦输送营养,葫芦只能慢慢地变黄,落掉。这都是没有及时治虫造成的。
(四)朗读指导
这篇课文语言朴实,用词准确,既有描述,又有对话,是一篇朗读的好材料。可用自读、对读、轮读、分角色读等多种方式进行朗读练习。重点体会并读好以下几个地方:种葫芦的人看见小葫芦挂在藤上的高兴心情;叶子上长了一些蚜虫,他却只“盯”着小葫芦时心里所想的话以及他自言自语所说的话;邻居劝他治虫时的对话。
(五)练习提示
课后练习第三题是让学生给词语加上修饰成分。学生可以用课文中的词语,也可以填不是本课所学的词语。填好后读一读,学生之间可以交流。
课后练习第四题可在学习课文时让学生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朗读和体会。通过读句子,让学生了解可以用不同的语气(句式)表达同一个意思。让学生通过对反问句、陈述句、感叹句不同语气的朗读,自己体会到:虽然每组句子表达的意思相同,但表达的情感却不一样。反问句和感叹句表达的情感比陈述句要强烈些。
(六)扩展活动
1如果课文有第五幅图、第五自然段,该怎么画、怎么写?
2续编第二年,那个人又种了一棵葫芦……编好故事以后,说给同桌听一听。
(七)课时安排
教学本课可用2课时。
四、教学设计举例
(一)出示实物,引出课题。
出示葫芦,问:谁知道这是什么?我们今天要学的新课,就是与葫芦有关的故事。板书课题:我要的是葫芦。
(二)看图,学文。
学第一段从整体入手,看图读课文后,让学生说说葫芦的生长过程。学生回答之后,教师启发学生思考:小葫芦这么可爱和“长满了绿叶”有关系没有?让学生了解葫芦的叶子与果实的内在关系。学了第一段,可以直接学习第四段。通过看图学文,思考:那么可爱的小葫芦怎么会变黄、都落了?以此激励学生去探究原因,自然进入第二、三段的学习。可以采用小组合作学习,共同讨论的方式,探究出那个人错在哪里。最后可以说说学习了这篇课文,有些什么体会。
(三)进行识字、写字教学。
利用已有的识字知识分析记忆字形,有重点地指导生字的读音和书写。
(四)完成课后练习。
(五)进行扩展活动。
让学生思考:种葫芦的人看到小葫芦都落了,他会想些什么?想好之后可以同桌或分组交流。也可以假设种葫芦的人第二年又种了一棵葫芦,让学生编一个故事讲给同学听。
五、参考资料
葫芦:一年生草本植物,茎蔓生,开白色花。果实因品种不同而多样,大致中间细,上、下部膨大,像大小两只连在一起的球。嫩时可食用,干老后可做容器或供观赏。葫芦,也指这种植物的果实。
[我要的是葫芦(网友来稿) 教案教学设计]
《我要的是葫芦》教案
教学目标:
1、认识11个生字,会写8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了解植物的叶子和果实的关系,懂得与课文有关的事理。
4、分角色朗读课文,并能续编故事,培养学生的想象力。
教学重点:
正确认读生字,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植物叶子与果实之间的联系。
教学难点:
弄清葫芦与叶子之间的密切联系。
课前准备:
教师:课件
学生:收集蚜虫、叶子、葫芦的资料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1、看,老师给大家带来一位新朋友。它是--小葫芦(生答)
(课件:葫芦动画跳出)
2、咦,小葫芦怎么不高兴啦? (课件:葫芦不高兴)
原来你们把它的名字叫错了。它叫--葫芦hu lu (生答)
(课件:图变成字,加上拼音)
3、今天,我们一起学习一篇有趣的寓言故事--我要的是葫芦(课件:我要的是葫芦)
4、齐读“我要的是葫芦”;小声读“我要的是葫芦”;边读边想,不出声地读“我要的是葫芦”。你想到些什么问题?
生:“我”是谁?
生:为什么说我要的是葫芦?那不要的是什么?
生:那要到葫芦了吗?……
二、初读感知,认读生字。
1、答案藏在课文里。我们赶快打开书,选择你最喜欢的方式自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遇到生字词多读两遍。
2、“秋天到,葫芦香,摘个葫芦大家尝”,我们来摘葫芦吧。
(课件) hu lu teng xie zhi
葫芦藤 花谢了 治一治
ya ding sai lin
蚜虫 盯着 比赛 邻居
2、调皮的汉字宝宝摘掉了拼音小帽,着急地跑出来和大家交朋友。仔细看看哪些生字容易读错,请能干的小老师提个醒。
3、课件:葫 芦 藤 谢 哇 蚜 盯 邻 治 赛
师:老师也给大家提个醒儿,“葫芦”的“芦”单独念lu,组成词念轻声。
来,和他们打打招呼吧!
三、图文结合,自读感悟。
(一)、学习第一自然段。
1、孩子们,让我们带着生字词,走进课文,走进葫芦园!(课件:葫芦图)
配乐声中学生观察葫芦生长过程。
师范读第一自然段。喜欢吗?你特别喜欢哪一句?
自读第一自然段,找出你喜欢的句子读一读。
生读:“细长的葫芦藤上长满了绿叶,开出了几朵雪白的小花。花谢以后,藤上挂了几个小葫芦。多么可爱的小葫芦哇!” (课件出示第一自然段)
师:听出来了,你有点喜欢小葫芦。有更喜欢小葫芦的吗?
生:再读。师:哪些词语你特别喜爱?
老师还欣赏一个词“挂”。每次读到“藤上挂了几个小葫芦”我仿佛看见挂在藤上的小葫芦随风摆动,好像在和我们打招呼呢。(课件:挂)
3、来,我们把心中的喜爱读出来。(配乐朗读)
4、比我们更喜爱葫芦的人是--(种葫芦的人)。你从哪句体会到?那个种葫芦的人每天都要去看几次,越看越喜欢。
师:看一次?生:看几次。
师:对,强调看几次。生再读。
5、如果你就是那个种葫芦的人,你盯着小葫芦会说什么?
生:我心想:小葫芦快长吧,……
生:我对小葫芦说:“我的小葫芦,你快长啊,……”
7、你还想怎样表达你对小葫芦的喜爱?
生:我想每天都去看小葫芦。
生:我真想为小葫芦唱歌。……
8、让我们带着心中的喜爱再美美地读读第一自然段,边读边想,让葫芦在我们脑海里生根、开花、结果。
(二)、学习第四自然段。
1、、听出来了同学们太喜欢小葫芦了。--可是……告诉你们一个不幸的消息:那些可爱的小葫芦慢慢地变黄了,一个一个都落了。(课件:小葫芦变黄,落了)你有什么感受?
生:好可惜呀!
生:我心里很难受。
2、来把我们心中的惋惜,难过读出来。
不久,小葫芦慢慢地变黄了,一个一个都落了。
3、是呀,看着小葫芦一天天变黄,落掉,我们怎能不难过呢!来,我们再来读读这句。
(三)、学习第二、三自然段。
1、我们学到这儿,你的脑海里一定出现了几个问号,你有什么问题?(课件:)
板书:葫芦图 |?
2、孩子们,不光是我们关心这个问题,有一个“葫芦剧团”听到这个消息也很关心这个问题。你看,剧团寄来了一封信。(课件出示
招聘启示
为了解开“葫芦落掉”之谜,我们决定表演课本剧《我要的是葫芦》。招聘演员两名:“小糊涂”--种葫芦的人;“小机灵”--邻居。谁愿意?
招聘要求:
1、会读:认真读读课本2、3自然段,用“--”勾出“小糊涂”所想所说的句子;用“~”勾出“小机灵”所说的话,好好读一读。
2、会说:同桌分角色认真练习“小糊涂”和“小机灵”的对话。一边读一边想象和体会。
3、会演:分角色表演,表演时注意人物的动作、表情、注意说话的语气。
欢迎同学们踊跃报名参加。
“葫芦剧团”
-11-4
3、为了当上演员,我们一起努力吧!
4、准备好了吗?我是“葫芦剧团”的团长,选拔演员现在开始。
(1) )第一关:谁会读:生自读,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勾出
(2) 看看你勾对了吗?师引读。
(课件):“小糊涂” 有几只虫子怕什么?
“我的小葫芦,你快长啊,快长啊!长得赛过大南瓜才好呢!”
“小机灵” “你别光盯着葫芦了,叶子上生了蚜虫,快治治吧!”
“小糊涂” “什么?叶子上的虫还用治?我要的是葫芦。”
师:恭喜大家通过了第一关。
(3) 第二关:谁会说
同桌分角色练习对话。到底练得如何,我来检查一下:
请“小糊涂”站起来。“小机灵”座端正。
A 有几只虫子怕什么?
师1:一天,“小糊涂”看见叶子上爬着一些蚜虫,而可爱的小葫芦还好好地挂在葫芦藤上,心想--(生读):
师2:对,叶子上的虫,又不是小葫芦上的虫,我才不在乎,他心想:哼--(生读):有几只虫子怕什么?
B “我的小葫芦,你快长啊,快长啊!长得赛过大南瓜才好呢!”
师1:他根本就没把叶子上的蚜虫放在心上,而是怎样做的,怎样说的,能演出来吗?
生:表演“盯”“自言自语”
师:看一会儿,是“盯”吗?,此时你的眼里只有--(小葫芦)
(有这么大声地对自己说话的吗?)
师2:真盼望小葫芦能长得更快些,更大些--“我的小葫芦,你快长啊,快长啊!长得赛过大南瓜才好呢!”
D “你别光盯着葫芦了,叶子上生了蚜虫,快治治吧!”
师1:在“小糊涂”的热切期盼中,蚜虫越来越多,叶子慢慢变黄,热心的“小机灵”看在眼里,急在心头,说--“你别光盯着葫芦了,叶子上生了蚜虫,快治治吧!”
师2:是呀,快治治吧,再不治就来不及了。再真诚地劝劝他:--“你别光盯着葫芦了,叶子上生了蚜虫,快治治吧!”
师1:“小糊涂”一听,心中顿时冒出两个大问号--“什么?叶子上的虫还用治?我要的是葫芦。”
师2:是呀,老兄,是叶子上生了虫子关葫芦什么事,你真是太奇怪了--“什么?叶子上的虫还用治?我要的是葫芦。”
师:同学们,读懂了吗?解决课题上的 ? (课件)
“小糊涂”要的是葫芦,不要( ),因为他认为( )。
“小机灵”认为:要葫芦,就要( )因为他认为( )
板书:小葫芦图 叶子图
恭喜大家 2
E我会演
为了演好,先排练排练吧。排练的时候……
抽同学上台表演。
B好,《我要的是葫芦》课本剧表演现在开始,
(1)学生自我介绍:我是种葫芦的专业户--名叫“小糊涂”;
我是他的邻居--名叫“金点子”;
师:其余的同学都来当评委,注意哪个角色演得好,好在哪里?你认为什么地方演得不够出色,你怎样改进。
生表演。(两组表演)
(2)老师戴葫芦叶的头饰采访“小糊涂”
师:唉,“小糊涂”别走,我是你种的葫芦叶,我对你有意见!你每天都来看小葫芦,可我们叶子呢,你从来没正眼瞧过。我身上长了那么多的蚜虫,你也不管管!为什么?
生:我……我要的是葫芦,我又不要叶子!
师:什么,你只要果实,不管叶子,你会后悔的。不信听听小葫芦怎么说。
(课件:小葫芦与叶子的对话)
师:“小糊涂”你知道自己错了吗?
生:我错了。(摸脑袋,低下了头。)
师:“小糊涂”到底错在哪儿呢,同学们帮帮他。
生:他错在只顾葫芦,不管叶子。
生:他不明白葫芦和叶子之间是互相联系的。(板书:联系)
生:他还不听邻居的劝告……
师:“小糊涂”明白了吗?
生:我明白了叶子与葫芦是互相联系的。我以后要多看书,多听别人劝告……
师:(掌声)看来我们的“小糊涂”已经不糊涂了,现在应该改名叫“不糊涂”了。
师小结。
四、想象拓展。
1、“小糊涂”听了同学们的劝告,已经不糊涂了。第二年,他又种了一棵葫芦,……同学们展开想象的翅膀,编一个小故事,讲给在坐的老师,同学听,回家讲给爸爸,妈妈听。
板书设计:
联系
葫芦图 ----------------------------------- 葫芦叶图
欢迎来到“作业超市”
看一看 葫芦叶
我是一片小小的葫芦叶,
借着太阳公公的光芒,
我能制造养分,
由葫芦藤输送给葫芦果,
让小小的葫芦果快快成长。
你们说我棒不棒?
葫芦
说我是丝瓜,
我比他圆。
说我是梨子,
我比他大。
我中间细,两头圆。
年幼时,我可以做成一道美味;
年老时,我能做药,能制成艺术品;
我还能吹出动听的乐曲。
猜出我是谁?
蚜虫
我们是害虫,
我们是害虫,
我们喜欢吸收叶子上的汁液。
只要有了我们,那葫芦,小树就惨了!
啊,七星瓢虫来了,
我们惨了……
画一画
小画家,拿起笔把《我要的是葫芦》这个有趣的故事画下来吧!
讲一讲
“小糊涂”听了同学们的劝告,已经不糊涂了。第二年,他又种了一棵葫芦,……同学们展开想象的翅膀,编一个小故事,讲给在坐的老师,同学听,回家讲给爸爸,妈妈听。
写一写
看着种葫芦的人做了傻事,我们赶快来帮帮他,劝劝他。同学们,把你真诚的劝告写下来吧,寄给今天还在做傻事的“种葫芦人”。
读一读
拔苗助长
古时候有个人,他巴望自己田里的禾苗长得快些,天天跑到田里去看。可是一天,两天,三天,禾苗好像一点儿都没有长高。他在田边焦急地转来转去,自言自语地说:“我得想个办法帮它们长。”
一天,他终于想出了办法,就急忙跑到田里,把禾苗一棵一棵往高里拔,从中午一直忙到太阳落山,弄得他筋疲力尽。
他回到里,一边喘气,一边说:“今天可把我累坏了!力气总算没有白费,禾苗都长高了一大截。”
他的儿子不明白是怎么回事,第二天跑到田里一看,禾苗都枯死了。
读读想想
1.从哪儿看出那个人是个急性子?
2.为什么稻叶枯萎了?
[我要的是葫芦(网友来稿) 教案教学设计]
我要的是葫芦
教学目标:
1 会认6个生字,会写8个生字。
2闭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反问句、感叹句与陈述句的不同语气。
3了解植物的叶子和果实的关系,懂得与课文有关的事理。激发学生热爱科学的情感,使之乐于并善于开动脑筋,积极探索大自然的无穷奥秘。
4 懂得做任何事情都要注意事物之间的联系。
教学重点:
正确认读生字,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事物之间的联系。
教学难点:
弄清葫芦与叶子之间的密切联系。
教具准备:自制课件、生字卡片。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同学们,你们知道这是什么吗?(出示 葫芦图片)老师要把它奖给最优秀的组和表现最出色的小朋友。今天,我们来一起学习《我要的是葫芦》。(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我要的是葫芦 注意读音 葫芦的 芦 读轻声)
2、现在,请你自由地读一读课文 ,如果遇到不认识的字,就自己想个办法吧。
3、现在老师放一遍录音,检查一下你们刚才有没有读准确?标出自然段。(放录音)
4、一共有几个自然段?谁愿意试着读一读,指名读,找五名同学,读课文。在他们读的时候,你要认真听,检查一下他们有没有读准确,想一想,课文中说了一件什么事情?(纠正错误,学生讲发生什么事情)
(二)学习理解课文,朗读指导。
1、齐读第一段 边读边想:从这一段里你都知道了什么?指名答 板书 绿叶 葫芦 总结 2他种的葫芦长得怎么样?你是从哪里看出来的?指名答 . 3 看到小葫芦这么可爱,他的心情怎样?你是从哪里看出来的? 4有语气的朗读(用喜爱的语气读) 板书: (可爱)
3崩识晾斫庾詈笠欢巍 (1) 种葫芦的人得到葫芦了吗?你从哪一段可以看出来? 齐读最后一段, 读了这一段你知道了什么? (这一自然段有两句话,第一句讲叶子上的蚜虫更多了,第二句讲葫芦一个一个都落了,种葫芦的人没有收到葫芦.从“一个一个都落了”这句话中知道了那几个小葫芦不是同时掉的,有的先掉,有的后掉,最后全部掉光了。) 板书:长虫-----落了 质疑 为什么都落了?我们可以再回到书中去读一读第二 三自然段
2、现在,就请你试着读一读课文 ,遇到不认识的字你就自己想个办法吧。
3、现在老师放一边录音、请你们小声地跟着录音机读一读。(放录音)
4识字 出示生字 读准字音,
4、谁愿意试着读一读,指名读,找五名同学,读课文。在他们读的时候,你要认真听,检查一下他们有没有读准确,想一想,课文中说了一件什么事情?(纠正错误,学生讲发生什么事情)
3崩识晾斫庾詈笠欢巍
(1) 种葫芦的人得到葫芦了吗?你从哪一段可以看出来?
(2) 齐读最后一段,质疑。
读了这一段你知道了什么?
(我知道了这一自然段有两句话,第一句讲叶子上的蚜虫更多了,第二句讲葫芦一个一个都落了,种葫芦的人没有收到葫芦。我从“一个一个都落了”这句话中知道了那几个小葫芦不是同时掉的,有的先掉,有的后掉,最后全部掉光了。)
(3)个读,用读表现出你的惋惜。齐读。
板书:长虫-----落了
原来是一株长得很好的葫芦现在都落了。真的很可惜,齐读。对比这样的两幅图,你会产生什么样的疑问?
4毙∽楹献骼斫獾诙、三段。
小葫芦为什么会落呢?用自己的话说一说。
你能找出文中的句子读一读吗?
(1)他看到叶子上爬着一些蚜虫,想了什么?
(2)朗读比较以下句子的语气有什么不同,体会每组的两句话意思是一样的。
反问句:有几个虫子怕什么?
有几个虫子不可怕。
(3)应该用怎样的语气呢?不在乎,试着读一读。
(4)那他在乎的是什么?(葫芦)你从哪句话看出来了。他希望什么?(小葫芦快长大)。是的,他多希望葫芦长得快些,长得大些呀,根本不管叶子上长虫了。再读他说的话,齐读。
(5)你还从哪儿感受到他只在乎葫芦,盯着是什么意思?对了,他不在乎叶子上长蚜虫,他只在乎葫芦。根本不去治叶子上的虫。可邻居劝他,他为什么不治,他是怎么说的?种葫芦的人着急吗?应用什么语气读?谁愿意试着读一读?
反问句:叶子上的虫还用治?
叶子上的虫不用治。
邻居此刻的心情怎样?应读出什么样的语气?
(6)学生分角色读一读
你们觉得他们俩谁说得有道理?
学生讨论,指名答。
小葫芦和绿叶的对话--葫芦藤每天向叶子输送养料,叶子再将养料输送给小葫芦。蚜虫吃绿叶,使它无法输送养料。小葫芦因没有养料供给,随即变黄落下
那么,我们来看看结果,是谁对谁错呢?
5、齐读第四自然段。
(1)看图(出示两幅图)
出示课文两幅插图,看看有什么不一样?
(2)说话
你发现两幅图有什么不一样?
1比说谋砬椴灰谎:一是面带微笑,一是满脸惊讶。
2焙芦叶子不一样:一是绿绿的叶子,一是枯黄的叶子,有的还有小孔。
3焙芦不一样:一是挂在藤上,一是掉在地上。
6、读文
(1)蔽什么会有这样的不同呢?请赶快读课文找答案
(2)闭业搅寺穑请用课文中的话来说说。(让学生自由说)
(3)鼻攵料旅媪骄浠埃猜猜他在想什么?
有几个虫子怕什么!他想的是:-----------。
叶子上的虫还用治?他想的是:--------。
7 分角色朗读对话。说说你喜欢谁,为什么?
8闭体欣赏感悟。
引导学生思考下面的问题。
(1)种葫芦的人错在哪里?(首先是他不懂叶子和果实的关系,所以叶子长了虫子,他认为没有必要去治。其次是他不听邻居的劝告。)
(1) 种葫芦的人看到小葫芦都落了,会想些什么?
种葫芦的人看到小葫芦一个一个都落了,心情会怎样,他可能会说些什么呢请同学们用“种葫芦的人看到小葫芦一个一个都落了,可能会 地说: ”的句式想象说一句话。(用幻灯片打出这一句式,生说。)
请小组长把讨论结果跟大家交流交流。
同学们真会想,假如明年这个人种了葫芦,叶子上生了蚜虫,他会怎样做呢?补充完整
。通过刚才的学习,你从这个小故事中明白了什么
(三)实践活动
在课外找几个成语送给这个种葫芦的人。
板书:
我要的是葫芦
叶子(长满) 葫芦(可爱)
│ │
↓ ↓
长虫───────→ 落了
[我要的是葫芦(网友来稿) 教案教学设计]
《我要的是葫芦》教案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认真观察画面,看懂图意,理解课文内容。
2、知道植物叶子与果实的关系。懂得事物之间是有联系的,不能孤立地看问题,并且懂得有错就改,不要等到问题严重了而受损失的道理。
3、指导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
1、理解课文内容。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
知道植物叶子与果实的关系。懂得事物之间是有联系的,不能孤立地看问题,并且懂得有错就改,不要等到问题严重了而受损失的道理。
教学过程:
一、复习巩固
1、同学们,昨天我们学习了第14课的生字,我现在来考考你们,看看这一课里的生字,你们是否都会读了。
出示生字卡片,开火车认读。
2、小朋友们学习真用心。今天我们继续学习第14课《我要的是葫芦》(板题),指名读课题。老师评价:这位小朋友读得真不错,在读的时候特别强调了“葫芦”两个字,把故事中的主人公非常希望得到葫芦的心愿读了出来。来,大家一起读一遍。
二、看图说话
1、想不想知道葫芦长得怎么样?那么我们就先来看看故事中的葫芦,先看第一幅图(CAI),请小朋友认真观察,哪个小朋友能说说这幅图上画了什么?(指名说)
下面请小朋友再看一幅图,出示第二幅图(CAI),看看你发现了什么?比较一下它与前一幅图有什么不同?
2、看了这两幅图,小朋友的心中是不是有个大问号产生了呢?下面我们就带着这些问题一起读读这个故事。
三、朗读感悟
1、学生按要求自由读课文.
师:请同学们打开书63页,自己读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
要求:读第一遍,要注意读准生字的音,不丢字,不添字。
读第二遍,要注意把句子读通读顺,不好读的句子可多读几遍。边读边画出自然段的序号。
2.教师范读,理解课题。
师:听老师读课文,边听边思考“我要的是葫芦”这句话是谁说的?故事里写了些什么内容?
3、深层次学习:
(1)引导学习写葫芦可爱的部分:
课文的哪个自然段写出了葫芦的可爱啊?(第1自然段)
师:找得非常准确,老师给你们加一颗星,画星。
我们来看看这么葫芦的模样(CAI示图)。老师也写了一段话来描写这些葫芦,(CAI示)谁来读一读。(指名读)
老师写得好,还是书上写得好啊?为什么呢?我们比比看就知道了(示书上那一段文字)。指名答:用了细长、长满、雪白的、小葫芦等好词。
师:大家都很会读书,能从课文中找出这么多优美的词语,你们很会学习,老师又给你们加一颗星。谁能根据课文做出这些填空题呢?(CAI示填空题)
这些词语非常重要,它们写出了葫芦藤、葫芦叶和小葫芦的颜色和样子,让人一读就感到葫芦长得很可爱。同学们在写话的时候也要多用一些这样的好词。( CAI示)
哪个小朋友能把小葫芦可爱的样子读出来啊?指名读,男女生赛读。(师:你们不但能学习句子中用的好的词语,还能把句子有感情的朗读出来,老师又给你们加一颗星。)
(2)学习写喜欢葫芦的句子:
多么可爱的小葫芦啊!你们喜欢吗?小葫芦的主人喜不喜欢它们呢?(喜欢)你怎么知道的啊?请在课文中找一找这些句子,并用铅笔画出来。学生找句子。
是哪些句子啊?生答,CAI示句。第一句,谁来读?(指名读)老师评价。第二句,谁来读?指名读。“盯”是什么意思?请同学们眼睛盯着黑板,请同学们眼睛盯着屏幕。“自言自语”又是什么意思呢?学生齐读第二句。
(3)学习葫芦黄了的部分:
可爱的小葫芦最后却变成了什么样子呢?文中哪个自然段告诉我们了?
齐读最后一段。(CAI)出示图:多可惜呀!
6、解决问题:小葫芦怎么会变成这样呢?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呢?请小朋友自由读课文2、3自然段,从故事中找答案。然后把你找到的答案与学习伙伴说一说。
全班交流(答案预设及引导):
答案一:葫芦叶子上长了蚜虫,种葫芦的人不去治。
答案二:他不听邻居的劝说,不去治蚜虫。
老师追问:他看见了为什么不治啊?他心里是怎么想的?示句子。有几个虫子怕什么!他认为:―――(示改写句子的练习)
所以他满不在乎。我们一起用满不在乎的.语气来读一读。齐读。
他自己看见蚜虫满不在乎,当邻居好心劝说他时,他又怎么说呢?(示句)
叶子上的虫还用治?他想的是:―――
叶子上的蚜虫到底要不要治呢?我们一起来听听“葫芦叶子的自述”就知道了。(CAI播放)师:你们听了“葫芦叶子的自述”后,认为叶子上的蚜虫要不要治啊?(要治)是的,叶子为葫芦的成长提供了营养,如果叶子被蚜虫吃光了,葫芦自然长不好。这个道理种葫芦的人明白吗?。(不明白)所以,他听邻居说蚜虫要治,还感到很――?(奇怪)谁能读出这种奇怪的语气?(指名读)学生评价。
师:大家都想读吗?
老师和学生合作读,CAI示句子,老师读黑色的字,学生读红色的字。
四、课堂扩展
师:正是因为种葫芦的人不明白葫芦叶子与葫芦之间的联系,所以:(示句,师读。)
1、大家想象一下,那个人看到小葫芦都落了,心里会想些什么?会做些什么或说些什么呢?
2、学了这节课你懂得了什么道理?(学生说,老师板书。)还有什么不明白的吗?
五、作业超市:
1、抄写课文中的好词,并选择两个词语造句。(必做题)
2、把自已今天学的故事讲给家长听。(选做题)
3、一棵葫芦从发芽到成熟,还可能会遇到哪些危害。还需要为它做些什么呢?其实这个故事还没写完,第二年,那个人又种了一棵葫芦……会是怎样的呢?请大家回去以《第二年的葫芦》作题目把这个故事继续编下去,把自己编的故事说给爸爸妈妈听,请求爸爸妈妈帮你把这个故事写下来。
我要的是葫芦
第一课时
一、故事导入,激发兴趣
1. 大家喜欢听故事吗?今天,老师就带来了一个故事,想不想听?(课文第1段)
2. 听到这,你有什么感受?
3. 这个人非常喜欢葫芦,所以他说:
“我要的是葫芦”(出示)
4. “葫芦”中的“芦”念轻声
5. 我们一起来把这个题目读一读
二、初读课文,学习生字
1. 下面请同学们自由地把课文读一读,不认识的字请教我们的拼音朋友。
2. 都会念了吗?同桌之间你读我听
3. 下面老师请能正确念课文的同学站起来,作个榜样,读一读课文。
4. 课文都会念了,相信这些生字更难不倒我们大家了。
① 请一位小老师来领读
② 我们一起来读一读
③ 你能想个好办法记住它们吗?同桌之间交流一下
④ 找到办法了吗?谁来说?
三、课文理解
1. 这个人说:“我要的是葫芦。”因为他非常喜欢葫芦。下面请大家快速地读课文,并且找找从哪些句子里可以看出这个人很喜欢小葫芦,拿起你的笔划一划
2. 你从哪里可以看出这个人很喜欢小葫芦?谁来说?
А那个人每天都要去看几次。
①哪个词语可以看出这个人喜欢葫芦?(每天)
②你能读读这句话吗?
③我们一起来读一读
④还可以从哪里看出这个人非常喜欢小葫芦?
B他盯着小葫芦自言自语地说:“我的小葫芦,快长啊,快长啊!长得赛过大南瓜才好呢!”
① 想不想读?既然有那么多人都想读,那就一起来。
② 如果在读的同时能加上动作就更好了,谁来试试?
③ 什么叫“自言自语”?
④ 那你觉得应该怎么读?自己先读一读
⑤ 谁来试一试?
3. 出示葫芦图片
①这是一棵怎样的葫芦?
②课文中是怎样描写的?
③出示:
细长的葫芦藤上长满了绿叶,开出了几朵雪白的小花。花谢以后,藤上挂了几个小葫芦,多么可爱的小葫芦哇!
大家觉得他读得怎么样?好在哪里,不好在哪里?
你能学着他的样子来读一读吗?
请全体女同学一起来读一读好吗?
读得真不错,老师也忍不住想来试试看。请大家闭上眼睛。
你看到小葫芦了吗?
好,老师也想看看葫芦,谁有这个本领?
恩,老师真的看到了一个个可爱的小葫芦。
④下面我们把第一段连起来读一读。
4. 出示图片
⑤ 你发现了什么?
⑥ 看了图,你有什么想说的?
5. 我们前面看到的葫芦是这样的,而现在,却变成了这样。
6. 小葫芦为什么会变成这样?答案就在2、3自然段,拿起你的笔,找找问题的答案,把它划下来。
为什么小葫芦会变成这样?
出示:
有一天,他看见叶子上爬着一些蚜虫,心里想,有几个虫子怕什么!
①“有几个虫子怕什么!”你能换一种说法吗?
②这个人说这句话的时候会是怎样的表情?
③你能读读这句话吗?
④听老师读
⑤你发现了什么?
⑥谁再来读读?
⑦我们一起来读一读
7. 他的邻居看到了,是怎么跟他说的?
谁再来试一试?
一起来,准备好!
8. 这个人认为葫芦叶上的虫子要治吗?所以他对邻居的话感到很奇怪。
9. 出示:
那个人感到很奇怪,他说:“什么?叶子上的虫还用治?我要的是葫芦。”
谁来读读那个人话?
男同学一起来
女同学有没有信心超过他们?
10. 那个人还是不听劝,没能及时得治理叶子上蚜虫。出示:
没过几天,叶子上的蚜虫更多了。小葫芦慢慢地变黄了,一个一个落了。
一起来读一读最后一段
11. 这个人很喜欢葫芦,可是到最后他却一个葫芦都没有了,我们一起再来读一读整篇课文,看看从这个人身上我们可以学到什么教训。
12. 如果你是这个种葫芦的人,当你看到小葫芦一个一个都落了,你会想些什么?
[我要的是葫芦(网友来稿) 教案教学设计]
课题 我要的是葫芦
设计者 新登镇小 徐萍
教学目标 1、会认6个生字。会写8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反问句、感叹句与陈述句的不同语气。
3、懂得做任何事情都要注意事物之间的联系
。
设计理念 以朗读为载体,语感训练为突破口。抓住重点词句用心思考,在读读悟悟中对课文有所感悟与思考,从而受到情感的熏陶,获得思想的启迪。课件的使用以学生的自读自思为基础,学生有所悟后为加深学生对文句的理解,启发学生想象而运用相关动画。根据学生心理,采用漫画的形式,突破理解上的难点,激发了学习兴趣。
师生交往过程 相关课件
一、看图设疑,激发兴趣。
1、先后出示图(一)、图(二)。
2、描述两幅图上的葫芦是怎样的?随文学习生字“葫芦”。二、初步感知全文。1、带着疑问自由轻声读课文,边读边自学生字。
2、说说“好好的葫芦为什么会全落光了?”
3、学生找出能说明原因的句子读一读。
(1)、随文学生字:藤、哇、盯、邻
(2)、重点读好下列几句(可以与陈述句的朗读作比较):有几个虫子怕什么?什么?叶子上的虫还用治?
4、再读课题“我要的是葫芦”,要求能突出重点。
三、感悟课文,体会寓意。
1、学习第一节。
(1)、(出示人物)师:从前,有一个人种了一棵葫芦。瞧(出示课件)这就是他种的葫芦。你能找到课文中是怎么描写它的吗?
(2)、读课文中有关句子,填空:( )的葫芦
(3)谈谈葫芦的可爱之处,从中体会“挂”字的含义。2、学习第二、三节。
(1)、观动画(葫芦变黄、掉落的经过),思考:你觉得种葫芦的是一个怎样的人?
(2)、学生汇报:我觉得这是一个“傻乎乎、可笑、不听劝告……”的人。汇报的同时借助动画重点感悟“盯着、自言自语、奇怪”等词句。
(3)、分角色朗读或给2--4节动画配音。
四、总结延伸。1、种葫芦的人看到小葫芦都落了,会想些什么呢?(可以从种葫芦的人惊讶的表情中去猜测)
2、说说你学了这篇课文后有什么收获?预设:*叶子和果实有密切联系。(适当拓展有关植物生长的知识并填空。)*种果实要及时捉虫。*要虚心听取别人正确的意见。*要注意事物间的联系。
图(一):小葫芦长得很好。
图(二):小葫芦一个个变黄,落下来了。
出示:重点句与对比句。放大课题出示一个漫画人物。播放:一棵长势很好的小葫芦,镜头拉近,最后定格在一个挂在枝头的葫芦上。播放动画:葫芦变黄、掉落的经过以及种葫芦人前后截然相反的夸张表情。(动画突出种葫芦人的动作及神情)播放无声动画。出示种葫芦人弯腰看葫芦时懊丧的样子。
出示植物生长图及相关作业
我知道:植物果实的生长与它的( )、( )、( )都有关系。
[我要的是葫芦(网友来稿) 教案教学设计]
《我要的葫芦》教学设计
一、教材简介:
课文讲的是一个种葫芦的人,只盯着葫芦,不管叶子上的蚜虫,结果没有收到葫芦的故事。本文配有两幅插图:第一幅图画的是葫芦藤上长满绿叶,还结了几个小葫芦,种葫芦的人站在葫芦架前满脸欢喜;第二幅图画的是小葫芦变黄了,都落了,种葫芦的人一副惊慌失措的样子。两幅插图对比鲜明,教学时若充分利用,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品悟课文内容。该文有几处反问句和感叹句,在教学中应引导学生领悟这一语言现象,并在读悟课文中尝试将反问句转换为陈述句。
二、学情分析:
二年级的学生都有了一定的语文学习能力和技巧。具有一定的朗读能力、背诵能力,能在老师的指导下透过课文的内容去了解课文所表达的情感和道理;掌握了一定的认字技巧和写字技能。具有一定的生活经验和学习经验,能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进行情感朗读和发散性思维。本篇课文生动,对于二年级的孩子一定很喜欢阅读。可是对于他们来说,也有一点难点,为什么可爱的小葫会落呢?因此,我以此问题为突破口,让孩子自主发现,再重点朗读中间两段,感悟问题的原因。
三、设计理念:
教材是教学的平台,更好的利用这个平台需要我们对教材作适当的组合、拓展或延伸。拓展学生的思维空间和学习空间,使学生感受到阅读的兴趣,体会到教学内容的价值取向。把教学、教师、学生三者和谐的统一起来,促进学生语文综合能力的提高。
四、教学目标:
1.会认读“葫、芦、藤、哇、盯、邻”等6个生字,会正确书写“言、每、治、棵、挂、哇、怪、慢”等8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在读中体会反问句、感叹句与陈述句的不同语气。
3.从感悟作者笔下种葫芦的人要的是葫芦却得不到葫芦的过程,懂得做任何事情都要注意事物之间的联系。
五、教学重难点:
知道叶子与葫芦之间的关系,懂得事物之间是有联系的道理。并体会反问句、感叹句与陈述句的不同语气。
六、教学时间:
两课时
七、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认读文中“字宝宝”,学会“字娃娃”,读准带有生字的新词。
2、了解葫芦的生长过程、初步感知课文主要内容。
3、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
1、读准本课生字新词。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1、出示葫芦
师:谁知道这是什么?你还在什么地方看见过?你看到的是什么样子的?
(师适时引导说出葫芦藤得样子:茂盛的绿叶……)
2、揭示课题
师:这节课我们就学一篇关于葫芦的故事《我要的是葫芦》。
指名读课题。相机简介“葫芦”:“葫芦”是一年生草本植物,叶子心脏形,花是白色的,果实中间细,像两个球连在一起。嫩时可做蔬菜,长成后硬壳可做器皿。
请同学们再读课题。我们看看课文写了什么。
(设计意图:1的设计是有的孩子没见过葫芦,让这样的孩子对葫芦有个直观的认识,并通过别的孩子的描述了解一下葫芦生长的特点;2的设计是自然而然且新颖有趣的引入课题,从而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二、自学课文:要把课文读通、读顺。做好三件事:
1、标清自然段。
2、圈出生字,读准字音,牢记字形。
3、读通课文。
(预设:初读课文的三步:一轻生或不出声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同时标上自然段;二圈出生字,用巧方法识记;三再读课文,读通顺句子,把读不懂的地方标注出来。)
(师巡视指导,关注阅读、识记生字较差的学生。)
三、学习本课生字新词。
1、读准读音。
(1)指名拼读,全班跟读。(2)全班拼读。(3)以开火车的方式认读课件上的无音节生字。如有读不出来的,请其他同学给推荐一个记忆方法。
2、记忆字形。
葫::上边是草字头,下边是“湖”字去掉三点水。组成“葫芦”。
挂:提手旁加双“土”。组成“挂着”。
些:横部,左上容易错,不能丢掉竖。组成“一些、有些”,表示不定的数量。
盯:左边是眼目旁,右边是“丁”,指不错眼珠地看。
居:上边是尸字头,下边是“古”,组成“邻居、居住”。
(预设:“葫芦”是一种植物,所以是草字头,“葫”的下面是“胡”字,提示了“葫”的读音;谢谢别人要说话,所以“谢”是言字旁;蚜虫是一种小虫子,所以蚜虫的'“蚜”是虫字旁、、、、、、)
(师适时对识字方法进行归类。)
四、游戏巩固识字效果;“识字小擂台”
(设计意图:1是强化学生对初读方法的掌握;2教给学生归类识字,或其它识字的巧方法,提高识字效率;3提高课堂效率;4激发识字兴趣。)
五、再读课文,指导朗读。
1、小组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声音洪亮、读出感情。
(读书方式:单独读、几人齐读、分角色读、表演读、、、、、、)
2、检查读。以小组汇报的方式读,互听互评,师随机指导朗读。
(设计意图:评价别人读的好坏的同时,逐渐明确自己该怎样读。)
六、作业:
画一画这些可爱的小葫芦,注意“葫芦藤上长满了绿叶”。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体会反问句、感叹句与陈述句的不同语气。
3、理解课文,感悟做任何事都要注意事物之间的联系,学会虚心听取别人的意见。
教学重点:
体会反问句、感叹句与陈述句的不同语气。
教学难点:
懂得做任何事都要注意事物之间的联系。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图片。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小朋友们,今天我们继续学习14课——我要的是葫芦。(齐读课题)在学习课文之前,老师想考考大家,你们还认识这些词语宝宝吗?
(课件出示词语:葫芦、瓜藤、好哇、盯着、邻居、治虫、奇怪、蚜虫、每天、自言自语)
来,一起和他们打打招呼吧!(齐读)还有更难的哟,也认识吗?
(出示短语:细长的葫芦藤,雪白的小花,可爱的小葫芦,慢慢地变黄(抽读,齐读)
小朋友们真能干,我还想考考大家,这里的“我”指的是谁呢?
(设计意图:复习检查旨在从整体入手,概括课文内容,利用视频素材,以丰富多彩和生动活泼的文字、声音、色彩等形式,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二.学习课文
(一)学习第一自然段
1、那他种的那棵葫芦长得怎么样呢?请小朋友们打开书63页认真读一读第一自然段,用浪线勾出写葫芦长得怎么样的句子,明白了吗?开始。
2、生读、勾。
3、你找到了吗?抽读。
出示句子:细长的葫芦藤上长满了绿叶,开出了几朵雪白的小花。花谢以后,藤上挂了几个小葫芦。多么可爱的小葫芦哇!
请小朋友看屏幕,自由读这两句话,再闭上眼睛想一想,你仿佛看到了什么?
4、在层层叠叠的绿叶丛中开着几朵雪白的小花,藤上还挂着一些小葫芦,多美啊!让我们一起来读读吧!
5、贴图,瞧,这就是可爱的小葫芦,你能用一句话来赞美它吗?
6、从你们的赞扬声中,我感受到你们真的很喜欢这葫芦,课文中还有比我们更喜爱葫芦的人是——(种葫芦的人)。你从哪句体会到?(那个人每天都要去看几次。)
看一次?看几次,而且是每天都要看几次,我们在读时要重读每天、几次。来,试一试吧!让我们带着心中的喜爱再美美地读一读第一自然段。
(二)、学习第四自然段。
1.出示第一幅图,这些葫芦是多么可爱,种葫芦的人又是那样的喜欢,他最后得到葫芦了吗?出示第二幅图,请仔细观察这两幅图,你发现了什么?
原先碧绿的叶子变,上面还有很多();可爱的小葫芦也变(),一个一个都();再看那个种葫芦的人脸上的表情,原来是(),这里却是()。
2.请读读课文最后一段,看看是怎么写的。生读。
①读了后,你心里有什么感受?生:好可惜呀!生:我心里很难受。
②是呀,看着小葫芦一天天变黄,落掉,我们怎能不难过呢?来,让我们带着惋惜,带着伤心,带着失望读读这一段。
3、学到这儿,你的脑海里一定出现了几个问号,你有什么问题?(为什么可爱的小葫芦都落了?)
(设计意图:这样设计可以激励学生主动去探究原因,从而自然过渡到二、三段的学习中。)
(三)、学习二、三自然段
过渡:是啊,这么好的一棵葫芦怎么会变成这样呢?请赶快读课文第2、3自然段找答案。
1.有答案了吗?抽生说。
2、那个种葫芦的人不知道葫芦叶上有蚜虫吗?
师引读:有一天,他看见叶子上爬着一些蚜虫,心里想,——
出示句子:有几个虫子怕什么!
问:有几个虫子怕吗?你能把这句话换种说法吗?出示句子。
3、你觉得该怎么读这两句话?(自读、抽读、带读、齐读)
4、这个种葫芦的人心里还会想什么呢?出示句子:有几个虫子怕什么!
问:他这种想法对吗?为什么?
5、哦!小朋友真会动脑筋,分析得这么有道理。那他是怎么说的呢?出示句子。
师引读:他盯着小葫芦自言自语地说:————————
6、盯着小葫芦,怎么盯?做做盯的动作,盯就是看,是怎样地看?你能把盯换个词吗?从盯着你体会到什么?
7、理解“自言自语”的意思,自己对自己说话要怎样地说?
(1)你就小声地对自己说————————。
(2)现在你正看着心爱的小葫芦,充满爱意地说——————。
(3)你多么盼望心爱的小葫芦快快长大啊,你急切地说———。
8、叶子上的蚜虫越来越多,可种葫芦的人眼里只有葫芦,这时他的邻居看到了,邻居看见什么了?于是对他说:————————。
9、你就是他的邻居,看到蚜虫越来越多,你的心情怎样?来,你来着急地劝一劝。除了着急,我们劝告别人时态度要真诚,来,男同学来劝————,女同学来劝——————,大家一起劝————。
10、你们这么着急,可是那个种葫芦的人着急吗?他是怎么说的呢?指名学生说。
(句子:他说:“什么?叶子上的虫还用治?我要的是葫芦。”)
(1)自己读读这句话,想想你能读懂些什么?
(2)出示句子:叶子上的虫还用治?他的意思是——,在他看来,叶子上的虫还用治吗?生:不用。能换种说法吗?
出示:叶子上的虫不用治。
(3)男女生对比读。
(4)我们来分角色朗读这两个人的对话,看谁能读出他们各自的语气。同桌合作读、抽生读。
11、你觉得叶子上的蚜虫真的不用治吗?为什么?讲述叶子和果实的关系。
(设计意图:课文第2、3段是课文的重难点。通过问题的设置导出课文,凸现重点。通过朗读的指导和训练,提高了学生语言的感知能力,突破了课文的难点,情感的体验。)
三、拓展延伸
1.小朋友们,当这个种葫芦的人看到叶子上有了蚜虫,他说————生齐:我要的是葫芦。
当叶子上的蚜虫越来越多时,他说——生齐:我要的是葫芦
当邻居劝他治一治蚜虫时,他还是说——生齐:我要的是葫芦
2.就这样,没过几天,叶子上的蚜虫更多了。小葫芦慢慢地变黄了,一个一个都落了。你们说,是谁害了这可爱的小葫芦?
3、哦?为什么说是年轻人害了小葫芦?
生:因为这个年轻人不懂得科学知识。
生:因为他不听邻居的劝告。
生:因为这个年轻人不知道叶子和葫芦之间的关系。
生:这个年轻人很固执。
4.当种葫芦的人看到小葫芦都落了,这时他心里会想些什么呢?
5、种葫芦的人看到小葫芦一个一个都落了,心情会怎样,他可能会说些什么呢?请小朋友用“种葫芦的人看到小葫芦一个一个都落了,可能会---地说:“-----”。的句式想象说一句话。(教师用幻灯片打出这一句式,生说。)
生:种葫芦的人看到小葫芦一个一个都落了,可能会后悔地说:“都怪我不好,要是我当初听了邻居的话,我肯定可以收到葫芦。”
生:种葫芦的人看到小葫芦一个一个都落了,可能会伤心地说;“如果我治了叶子上的蚜虫,我的小葫芦就会长得比大南瓜还要大呢。”
生:种葫芦的人看到小葫芦一个一个都落了,可能会自责地说:“我真糊涂,我真傻!我当初要是听邻居的劝告,现在不就收到很多大葫芦了吗?”
6、小朋友真会想,假如明年你种了葫芦,叶子上生了蚜虫,你会怎样做呢?
生:我会把蚜虫捉掉。
生:我会买来农药把蚜虫打死。
生:我会捉些七星瓢虫来放在叶子上,让它们把蚜虫吃掉。
师:你们的办法真好。
7、分角色朗读全文。
(设计意图:这样的设计是培养学生换位思考的能力,是告诉学生有错就该,不要等到问题严重了而蒙受损失。)
四.续编故事,拓展语言思维。
那个种葫芦的人见到了葫芦变黄落下,心里十分难过,他后悔当初不听邻居的劝告。第二年,他又种下几棵葫芦,以后他会怎么做呢?
(设计意图:创设一个新的语言环境,让学生展开合理想象,借以巩固学习成果,拓展学生的语言思维能力。)
教学要求: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认识本课生字新词,学写部分生字;
3、通过看图和学文,了解叶子与果实之间的关系。
教学重难点:
通过人物的对话,结合看图体会人物的心理,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预习
1、把课文读正确、读通顺。
2、通过查阅资料,了解葫芦、蚜虫等知识。
二、检查预习
指名分自然段读课文,正音;
三、讨论、讲解,指导朗读
(一)学习第1自然段
1、读课文第1自然段,看看有几句话,想想每句话告诉我们什么?
学生阅读后可以答出:
(1)第一句:种葫芦的人种了一棵葫芦。
(2)第二句:葫芦藤上长叶、开花。
(3)第三句:花谢了,长出小葫芦。
(4)第四句:小葫芦很可爱。
(5)第五句:种葫芦的人每天都去看几次。
2、读课文第1自然段,说说葫芦的生长过程?
如:长叶→开花→花谢→结出小葫芦。
3、看图想一想“长满了绿叶”是什么意思呀?
学生能够说出“长满了绿叶”的意思是叶子多、长得好。
4、师:“多么可爱的小葫芦呀”,仔细观察插图,用自己的话说说小葫芦怎么可爱呀?生:小葫芦长得绿绿的,油亮油亮的。
像小灯笼,也像小铃铛。
师:在第三句中用了一个“挂”就写出了小葫芦的可爱。
5、让我们有语气地把这段再读一读。
6、师:小葫芦这么可爱,和“长满了绿叶”有什么关系吗?
生:因为叶子能制造养料,茎叶长得好,才能开出美丽的花,结出可爱的果。
7、顺序出示图2、图3、图4,请同学们仔细观察这棵葫芦藤有什么变化?
(1)如:从第二幅图上看出叶子上长了一些蚜虫,但是叶子还是绿油油的。
(2)从第二幅图上看出虫子越来越多了,叶子上面都有小窟窿了。花儿也有点蔫了。
(3)从第三幅图上看出叶子变黄了,小葫芦也不再是绿绿的,油亮油亮的了,也变黄,一个一个都落了。
(二)学习第2自然段
1、当叶子上刚出现一些蚜虫的时候,种葫芦的人看到了是怎么想的?请你读一读第2自然段把有关句子画下来。
如:有几个虫子怕什么?
2、师:用自己的话说说这句话是什么意思?
生:这句话的意思是:有几个虫子没什么了不起。
师:你能把这个意思读出来吗?
生:有几个虫子/怕什么/?
3、“他盯着小葫芦自言自语地说……”,什么是“自言自语”呀?
如:自己跟自己说话就是自言自语。
4、请你读一读种葫芦的人自言自语的话,结合图体会一下他的心情。
学生通过读书思考可以体会出种葫芦的人一心想着小葫芦,希望他快快长大,看着可爱的小葫芦,他心里可高兴了。
5、有语气地读读这一段。
(三)学习第3自然段。
1、当邻居让他治虫时,那个种葫芦的人是怎么说的?请你读读第3自然段,把种葫芦的人说的话画下来。
2、想一想种葫芦人的话是什么意思?
如:种葫芦的人认为叶子和葫芦没关系,叶子上的虫不用治,他要的是葫芦。
3、观察第三幅图,说说种葫芦的人说这些话时的表情是什么样的?
学生能观察到种葫芦的人的表情是不听劝告,满不在乎,甚至认为邻居的话毫无道理。
4、有语气地读读种葫芦的人说的话。
5、同桌同学互换角色读第3自然段,看谁读得最好。
(四)学习第4自然段。
1、那个人种的葫芦结果怎么样呢?请你读一读第4自然段。
如:那个人种的葫芦慢慢变黄都落了。
2、为什么会这样呢?请你结合上下文,边读边思考。
如:学生可以答出如下内容:
(1)因为叶子上生了蚜虫,那个人不去治,虫子越来越多,葫芦就变黄落下来了。
(2)因为叶子能制造养料,叶子上生了那么多蚜虫,叶子长不好,果实也会受影响,所以小葫芦都落了。
(3)因为那个人不懂得叶子和果实的关系又不听劝告,没有及时治虫子,才使得可爱的小葫芦一个个变黄都落了。
3、观察第四幅图,说一说那个人看到这一切是什么表情?学生可能会这样回答:
(1)那个人看见可爱的小葫芦都落了,他很失望。
(2)那个人看着地上的小葫芦露出了奇怪的表情。
(3)那个人看上去有点后悔。
4、想一想那个种葫芦的人此时会怎么想?答案大致有下列几种:
(1)他想:真可惜呀!还没赛过大南瓜怎么就落了?
(2)叶子上生了虫,为什么连葫芦也跟着遭殃呢?
(3)原来叶子和果是有关系的,叶子长得好,果实才能长得好哇。
(4)邻居的话还真有道理,当初要听了他的劝告也不会有今天这种结果呀。
5、有语气地读读这段。
(五)朗读课文,看谁能读得正确、流利、有感情。
(六)小结:通过对课文的学习我们知道了叶子和果实是有关系的。其实呀,生活中事与事之间也是有联系的,我们可千万不要像那个种葫芦的人那样呀!
第二课时
(一)教学生字。
1、教学“每”。
(1)读一读拼音m7i。
(2)同学们看老师写这个字,说说“每”的笔顺。
(3)请同学们用手指在自己的小手心里写写这个字。
(4)指导书写:
师:第五笔要写在横虚线上,两点写在竖虚线上。
中间一笔横最宽。
生:在练习本上练一练。
2、教学满、谢、变。
(1)分析字形。
如:“变”我用结构方法来记,上边是“六”字加两竖,
下边是“又”,合起来就是变。
(2)“满”是什么结构,哪容易写错?
如:“满”容易写成上下结构。
(3)写“谢”这个字时要注意什么?
如:中间的“身”最后一笔不出头。
(4)“变”的点撇像什么?
如:“变”的点撇像八字。
(5)正确地书写这3个字。
(二)自学生字。
1、自己分析“葫、芦、言、治、慢”几个字。
2、谁愿意给大家讲讲你是用什么方法记字形的?
如:
(1)“葫”我用形声字方法来记,葫芦是植物,用草字头表示,
“胡”表音,上形下声合起来就是“葫”。
(2)“芦”也是形声字,上表形下表声。
(3)“言”用加四笔方法记,口字上面上一点和三横。
这三横是一长,两短对整齐。
(4)“治”用加偏旁方法记,“台”左边加上三点水就是“治”。
(5)“慢”用结构方法记,左边是竖心旁,右上是“曰”,右中是“四”,右下是“又”,合起来是“慢”。
3、小结:同学们用了这么多好方法分析记忆字形,真是了不起。
【知识教学点】
1、学会本课葫、芦、挂、些、盯、邻、居、奇、怪、怕、治,这十一个字和由这些生字组成的生词,会认读藤、哇、蚜,这三个二类字。
2、熟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懂得叶子和果实的关系,从而受到事物是有联系的这一科学思想的教育。
3、练习用每天、可爱,造句
【能力训练点】
通过看图和学文,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洞察事物变化的能力。
【重点】
学习本课生字、生词、理解重点词句。
【难点】
通过理解课文,明白那个种葫芦的人错在哪里?
【疑点】
叶子和葫芦的关系。
【解决办法】
提前让学生查找叶子的作用的资料,在理解课文时,着重让学生观察叶子的变化,知道事物之间是有联系的。
【课时安排】
3课时。
【学生活动设计】
1、学生学习听课之前查找有关叶子的作用的资料。
2、通过各种读书形式,熟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3、进行小组讨论,解决本课重、难点。
4、学生自学字,对识记有困难的生字讨论交流。
【教学步骤】
第一课时
〖导入新课〗
同学们,你们知道这是什么吗?(手拿小葫芦)(生说小葫芦)今天,我们就学习一篇与葫芦有关的课文《我要的是葫芦》,板书课题:7 我要的是葫芦,齐读课题。
〖运用比较,指导看图〗
一、出示课文图,提出观察要求
先让学生整体的观察这四幅,看图上画了什么?比较四幅图的变化(生自己观察,小组讨论)
二、汇报观察结果
1、图中都画了什么?(葫芦、叶子、小花、人)
2、让学生说一说葫芦发生了那些变化(包括叶子、花、果的变化)
3、说一说种葫芦的人的表现有什么不同?(包括眼睛、表情、姿态)
同学们观察的很仔细,那么课文是怎么描写的呢?下面请同学门仔细听读课文
三、读课文
请同学们听老师范读课文,整体感知一下课文内容。
四、生读课文,提出自读要求
借助拼音读课文,注意难读的字和难写的字,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记住字形。
读的过程中遇上难读的句子可做记号或随时请教老师。
读通课文后,标出自然段序号,并在文中找出生字词,多读几遍。
五、检查自读情况
检查字词,对有创造性的字形记忆方法要大加鼓励。纠正容易读错的词语的读音。运用不同形式进行朗读。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同学们,这节课我们接着学习第七课《我要得是葫芦》。(板书课题)上节课我们出读了课文,学习了生字新词,理解了词语的意思,并结合看图初步了解了课文内容,下面,我们通过录象再把课文内容回顾一下请同学们边看边回忆总结:这篇课文主要讲的是什么?(放录象)(生答)
二、新授
1、朗读:
下面,老师找同学把课文分自然段读一读,注意你喜欢读哪一自然段就读哪一自然段。(生选读)
2、自学课文:
首先老师请同学们自学课文,大家先仔细把课文读一读,然后在仔细想一想,通过学习你知道了什么?还有什么不懂?找出来再书中画一画,然后在讨论交流。(生自学)
3、汇报交流:下面老师请同学们汇报一下你的自学成果,生汇报时注意以下几个重点:
当学生提到第一自然段的内容时,指导学生了解葫芦长的什么样子?重点理解在“藤上挂了几个葫芦”这句话中,为什么用“挂”而不用“看”或其他的词。(用“挂”生动、形象、准确)理解句子“那个人每天都去看几次”(说明种葫芦的人非常喜欢小葫芦)
当学生提到第二段的内容时,了解蚜虫对葫芦有什么危害?种葫芦人的心理(他不治虫的原因)理解:盯着、自言自语。
指导朗读,我的小葫芦,快长啊,快长啊!长的赛过大南瓜才好呢!(用急切、赞叹的语气)
当学生说到第三自然段时,重点指导朗读,用反问奇怪的语气,体会他不听劝告,满不在乎的心情。
当学生说到第四段的内容时理解“更多了”“慢慢的”“一个一个都落了”让学生充分体会种葫芦人内心的沮丧。指导学生用后悔、无奈、缓慢的语气读。
4、师:通过刚才的学习,同学们知道了这么多,那么,你还有那些地方没有读懂?或者说你还想知道些什么呢?请大胆的提出来,我们大家一起讨论。比如:我们知道了葫芦和叶子的关系,那么还有那些事物之间有关系呢?鼓励学生个抒己见,以不同的事物说出自己的看法。一激发学生的思路,发展思维。
利用课文插图,引导学生进行探究式阅读。
一、看图
出示课文两幅插图,看看有什么不一样?
二、说话
你发现两幅图有什么不一样?
1、人的表情不一样:一是面带微笑,一是满脸惊讶。
2、葫芦叶子不一样:一是绿绿的叶子,一是枯黄的叶子,有的还有小孔。
3、葫芦不一样:一是挂在藤上,一是掉在地上。
三、读文
1、为什么会有这样的不同呢?请赶快读课文找答案。
2、找到了吗,请用课文中的话来说说。(让学生自由说)
3、请读下面两句话,猜猜他在想什么?
有几个虫子怕什么!他想的是:
叶子上的虫还用治?他想的是:
4、分角色朗读对话。说说你喜欢谁,为什么?
四、想象
1、出示图二。让学生想象种葫芦的人看到小葫芦都落了,会想些什么。
2、出示图一。让学生补画出葫芦长大后的图画,再把作品展示给大家看,看谁想得好,画得好。
教学目的:
1、理清文章的情节结构,把握文章的主题思想。
2、了解本小说中的摇摆处理。
3、体会“危机爆发”对情节的推动作用。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危机爆发对推动情节发展的作用。
难点:危机爆发与主题表达的关系。
课时安排:一课时
课前准备:
一、了解作家
志贺直哉(1883-1971),日本作家。19发表处女作《菜花与少女》。19,与有岛武郎、有岛生马、武者小路实笃、木下利玄等共同创办《白桦》杂志。围绕于这个刊物的一些年轻作家与美术家,对当时主张纯客观主义的自然主义文艺思潮不满,要求肯定积极的人性,主张尊重个性,发挥人的意志的作用,提倡人道主义的文学,形成“白桦”一派。志贺直哉是“白桦派“代表作家之一。19发表的著名中篇小说《和解》,写他立志于文学创作与父亲发生冲突而终于得到和解的经历。作者从此进入创作旺盛时期。《在城崎》(1917)相继问世。从19开始,着手写他生平唯一的长篇小说《暗夜行路》,于1937年完成,这是他的代表作。志贺直哉的作品大多从自己及和自己有直接关系的生活中取材,是现代日本文学中从自我经验中取材最多的作家。在创作方法上的现实主义的精神,对同时代的日本作家有深刻的影响。志贺直哉于1971年10月21日逝世。
二、预习课文,理出全文的情节结构。
三、词语积累。
1、生字:
茶卤(chálǔ) 葫芦籽(húluzǐ) 呵斥(hēchì)战战(zhàn)兢兢(jīng)
薪水(xīnshuǐ) 隐瞒(yǐnmán) 嘀咕(dígu) 干涉(gānshè)
2、多音字:
没收(mòshōu) 便宜(piányi) 人参(rénshēn)参考(cānkǎo) 朝鲜(cháoxiǎn)
没有(méiyǒu)方便(fāngbiàn)参差不齐 (cēncībùqí) 朝气(zhāoqì)
教学过程
一、初步阅读小说,了解故事情节。
1、速读,让学生讲述文章的故事情节。
[注意]这一部分主要是让学生熟悉文章,只要学生讲出基本的故事框架即可,不用强求完整。教师可以对学生遗漏的情节作适当提示或补充。
2、根据学生的回答,勾勒出全文情节的基本框架。
结局:交代清兵卫的爱好发生改变,抛出悬念
开端:清兵卫爱好(痴迷)葫芦
发展:客人与父亲喜欢的葫芦与清兵卫不一致
继续发展:清兵卫买到一个好葫芦
高潮:教员没收葫芦,父亲打碎葫芦
小高潮:葫芦被卖出高价
结局:清兵卫改变爱好
二、精读全文,具体分析情节
(一)欣赏开头
小说开头说自从发生了这件事以后,清兵卫的爱好由葫芦转向了绘画,这件事到底是什么事呢?开篇没有交代,这样的写法称之为什么写法?有何作用?
明确:这件事指清兵卫最喜欢的一个葫芦被教员没收了,其他的葫芦被父亲砸碎了。作者开篇故意语焉不详,这是设置悬念,引发读者探究的兴趣。
(二)欣赏开端
1、阅读开端部分,说说每段各写了什么?
明确:
第二段:清兵卫如何玩葫芦--买什么葫芦,怎样收拾葫芦。(文中没有“喜欢”这个词语,但是作者用了一些副词透露了清兵卫对葫芦的喜欢,是哪些副词?)用了一些副词“常常”“已”“能够”“也是”“不停地”写出了清兵卫喜欢葫芦已到了痴迷的程度。
第三段:错把秃脑袋当葫芦--对葫芦的专心
第四段:爱看葫芦--呆呆地
第五段:收拾好葫芦后的举动--举动琐碎,却丝毫不倦
第六段:几乎看过所有葫芦。
2、哪些段落之间有承接关系?
明确:第二、五段和第四、六段有承接关系,前者写如何收拾葫芦,后者写看葫芦之多,各分成两段,参差写来,其实是有讲究的。作者先用了一些副词写出了清兵卫对葫芦的痴迷程度,随后跟着一段最有趣、最生动的信息(第三段),紧随其后,把“看葫芦”的信息加以拓展,但是并不说完,而是另起一段详细交代清兵卫“收拾葫芦”,对前面说他“收拾葫芦”的第二段进行补充,然后才以“大概所有的葫芦,也都已被他一一看过了”来对前面信息做个收束。不枝不蔓,却又有所摇摆--在如此小的情节弧度上也能摇摆有度,足见小说家的风范。
什么是“摇摆”呢?请同学们看书本第69页。
3、了解“情节运行的方式”
明确:摇摆意味着小说在运行时,不是毅然决然地向前奔突,而是在绝大部分时间里呈现出犹豫不定的状态。
(三)欣赏发展
1、在发展部分,小说展示了一对非常重要的矛盾冲突,是什么?这矛盾又分哪几层?
明确:矛盾:清兵卫的爱好与别人的不理解。这矛盾又分两层:第一层是清兵卫的爱好与父亲的不支持之间的矛盾(后文的“教员”其实也是“父亲”的一个意义的共生体);第二层是清兵卫独到的眼光和世俗常人的眼光之间的矛盾。
2、小说设置这一矛盾突出了清兵卫的什么个性?
明确:独立。
(四)欣赏高潮
1、清兵卫在上修身课时玩最喜欢的葫芦被教员发现了,按一般的写作思路,接下来会写教员如何生气,教员如何处理此事,但是这篇小说没有,而是宕开一笔,去写这个教员的爱好。清兵卫的爱好和教员的爱好各有什么象征作用?这段插叙有何作用?
明确:清兵卫所爱好的葫芦,象征的是自然、美、和谐,而教员所爱好的武士道,则象征压抑个性、外强中干甚至带点滑稽的强权。
插叙的作用:悲剧气氛降低,增加喜剧意味;意义的重点,也从清兵卫的失败,转移到教员的失败(文气上的嘲讽,其实是教员在情感意义上的一种失败)和人道主义情绪的胜利(清兵卫“连哭也没有哭一声”,暗示了情感上的不妥协)。
2、清兵卫玩葫芦被教员发现后,先不写被发现后果,而是先写教员爱好,然后再写教员的处理,这种写法就是我们刚才新学到的情节运行中的什么处理?类似的处理还有吗?
明确:摇摆。教员家访时,清兵卫只求不要危及自己剩下的其他葫芦。结果教员只管自己训斥,并未注意到近在咫尺的那些葫芦。刚刚松了一口气,父亲回来了,听闻教员来访的原因,不仅把清兵卫责打一顿,而且最终注意到那些葫芦,并非常粗暴地将之“一个一个地砸碎”。这也是一处摇摆。
3、一般,小说会在高潮处戛然而止或马上进入结尾,但是这篇小说例外,在清兵卫和“大人”的矛盾爆发之后,又设计了两个主要事件,是哪两个?
明确:一是他的葫芦最后被古董商高价收购,二是清兵卫现在的爱好。(详见书本70页,学习危机爆发)
(五)赏析小高潮
1、清兵卫一毛钱买来的葫芦被校役卖了五十元的高价后又被古董店老板卖了六百块的高价,这也是情节运行中的摇摆处理。在这个情节中,同学们一定会为清兵卫悲哀吧?清兵卫在葫芦研究上的天分就被这么扼杀了。你觉得小说这样处理是想告诉我们什么呢?
明确:显示清兵卫的天赋和独到的审美力,反村出大人们的愚蠢,批评“大人”粗暴扼杀孩子的天性和天赋。
(六)欣赏结局
1、文章结尾写道:“清兵卫现在正热衷于绘画……”你认为清兵卫热衷绘画的结局是什么?为什么?
明确:清兵卫热衷绘画的结局是在家长粗暴的干涉下又一次放弃。
依据是:清兵卫热衷葫芦,就是在家长粗暴的干涉、武力的胁迫下,不敢再坚持而放弃的。而且文末说“他的父亲,对于他的绘画,又在开始嘀咕了”,很明显,父亲会再次干涉他的爱好。
2、小说结尾处写清兵卫有了新的爱好--绘画,而父亲又在开始嘀咕了。这个情节的作用是什么?
明确:表明清兵卫执着的精神又有了新的追求,象征了个性解放精神的曲折胜利--在压迫之下寻找新的出口;暗示了清兵卫的葫芦悲剧现象具有典型性、普遍性,深化了小说的主题。
三、分析小说主题
提问:根据上面的情节安排,可以看出作者想要表达的主题是什么?
明确:父与子的矛盾冲突,实际上是表现了“大人”在不理解孩子的天性和天赋的情况下,对孩子的天性和天赋的粗暴扼杀,体现了作者对他们的批评,同时呼吁要尊重孩子的个性,让个性健康发展(呼唤尊重个性,发展个性);清兵卫与常人的矛盾冲突,表现了美和自然在恶俗的时代氛围中处境艰难、倍感孤立的现状,体现了作者的忧思;而危机爆发后的最终结果,则象征着个性解放和人道主义的精神追求的`曲折胜利,当然,里面也蕴含着新的矛盾冲突。
四、欣赏细节描写
1、这篇小说有哪些简练传神的描写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明确:(1)对于客人的批评,清兵卫只是淡淡的一句“这样的好呀”,这足见他的执拗。
(2)当教员没收了心爱的葫芦,清兵卫“连哭也没哭一声”,“脸无人色地回到家里,靠在火炉边发呆”,既生动地表现了他惊愕、害怕的心理和手足无措的表情,又强调了这突如其来的打击之大。
(3)面对父亲的呵斥,“清兵卫沉默了”,作者的用词多么凝练、精妙,把清兵卫在有理无处辩的情况下执拗地坚持己见、不愿屈服、不予理会的心理惟妙惟肖地刻画出来;而当揍他、辱骂他的父亲“一个一个”地砸碎他心爱的葫芦时,清兵卫“只是脸色铁青,不敢做声”,经历了震惊、恐惧、痛苦和绝望之后,他认命了,永远地放弃了自己的喜好。
正是这些简练传神的神情、语言、动作及心理描写,塑造了清兵卫这个鲜明生动又有个性的人物形象。
五、课后作业:
1、完成《第二教材》相关作业。
2、续写《清兵卫与葫芦》。
附:作者简介
志贺直哉是“白桦派”代表作家之一。1910年发表曾被《帝国文学》退稿的《到网走去》与新作《剃刀》,19发表短篇小说《克罗谛思日记》,显示他出众的才华,为文艺界瞩目。1917年发表的著名中篇小说《和解》,写他立志于文学与父亲发生冲突而终于得到和解的经历。作者从此进入创作旺盛时期。《在城崎》(1917)、《佐佐木的场合》、《好人物夫妇》(1917)等名著,以及历史小说《赤西蛎太》(1917)相继问世。
从1921年开始,着手写他生平唯一的长篇小说《暗夜行路》,历时之久,于1937年完成。这是他的代表作,写一个孤独的知识分子在不幸的生活中与思想苦闷的道路上探索的历程。主人公时任谦作是祖父和母亲的私生子,在兄弟间一直遭受歧视,在母亲死后,他与祖父及其年轻的妾共同过着寂寞的生活。为立志从事文学事业与父亲发生冲突,婚后又发现妻子不忠,便独自流浪,最后在旅途中病倒。妻子赶到时,只见病床上的丈夫睁开柔和而充满爱情的眼睛。
志贺直哉于19经过短暂停顿后,重新执笔,以创作上新的成就,蜚声于大正文坛,被称为新现实主义的第一人。他对人性作深邃的观察,对于庸俗与虚伪有惊人的敏感与强烈的憎恶。他具有理想主义的热情。1917年的中篇小说《好人物夫妇》,表现了他心境的转移,从生气蓬勃与激越的性格转变为苍劲沉着的态度。
志贺直哉的作品大多从自己及和自己有直接关系的生活中取材,是现代日本文学中从自我经验中取材最多的作家。在创作方法上的现实主义的精神,对同时代的日本作家有深刻的影响。
志贺直哉一向关心社会事务,在政治上和文学上表现坚贞不屈。早年关怀足尾矿工中毒事件,同情小林多喜二的牺牲。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他保持沉默,以示对侵略战争的抗议。后期的作品还有《万历红瓷瓶》(1933)、《台风》(1934)、《早春的旅行》(1941)、《寂寞的一生》(1941)以及战后创作的《灰色的月亮》和《被腐蚀的友情》等。
志贺直哉于1971年10月21日逝世。
板书设计:
一、激趣导入:
同学们,(指着葫芦实物)这是什么?这么可爱的葫芦是怎么来的呢?(学生各抒己见,预设学生心理:葫芦是农民伯伯在地里种出来的。)
把种子放在地里后,可爱的小葫芦又是怎样长出来的呢?我们读懂了课本上的这个故事,就会知道了。(齐读课题:第七课《我要的是葫芦》指导读好“葫芦”一词,注意“芦”字要读轻声)
二、读文、识字、感悟。
1、提出自读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标出自然段。(学生根据要求独立读课文。)
2、看图(课件显示),图上有什么?这些内容在课文的那一段?谁来读一读?他读得怎么样?(学生评议学生读的字、词的正确读音。并出示本课要读好的词语:葫芦藤、挂了、一些)
3、谁认为比他读得更好?好,我就请你当一当小老师。(让学生跟着学生读,进一步熟悉第一段。)
4、读了第一段后,你明白了什么?(看课件,结合学生回答,指点理解:谁来说说葫芦是怎样长出来的?长满绿叶和可爱的葫芦有关系吗?板书葫芦的叶、花、果的关系。)“挂了”在这里可以换成什么词?那个词用得好?(观看课件感悟。)指导朗读,那个人看到这么可爱的小葫芦,心情怎么样?比一比,看看哪组读出了高兴的心情?(分组比赛读)
5、观看课件,这么可爱的小葫芦都怎么样了?这些内容在课文的哪一段?看到葫芦变黄了,落下来了,心情怎么样?我们来比一比,男同学和女同学谁能读出伤心的语气。(男女同学比赛读,并相机纠正读音。板书“变黄都落了”)
三、合作、探究、识字。
6、读了第四段后,你们有什么问题想要提出来?(预设学生心理:为什么可爱的小葫芦会慢慢地变黄了,一个一个都落了?)
7、请四人小组合作找一找,在课文里找出为什么。哪组有发现?(让四人小组集体汇报,并出现相应的图片和动画,画出重点的词、句:“盯着”的意思。“有几个虫子怕什么!”这句话说什么。理解“奇怪”,为什么那个人会奇怪?邻居和那个人的态度有什么不同?板书那个人错的地方:“不用治”,让叶子“生了蚜虫”,而且“虫更多了”。)
8、认读二、三段的.词语。
四、拓展与巩固。
1、说学了这篇课文后你有什么体会?(预设学生的回答:1、叶子和果实有关系是很密切的。2、种果实一定不仅要浇水、施肥,还得捉虫才行。3、要虚心听取别人好的建议等)
2、指点、展示:叶子和果实有联系,我们就要注意叶子上的虫;写作业和考试成绩有联系,我们就按时完成好作业……(看课件)你还知道哪些事物是有联系的,我们应该怎样做好它?
3、总结谈话。原来葫芦的叶子和果实是有关系的,以后我们做事可不能像这个人那样,不注意事物之间的联系,结果一无所获。
五、作业设计。
1、感情朗读课本,说说自己学到的新知识。
2、认读本课的生字、词。
三维目标:
知识与技能:会认6个生字,会写8个生字。
过程与方法:朗读课文,读好几个重点句,为理解情感目标打下基础。
情感态度价值观:懂得任何事情都要注意事物之间的联系。
教学重难点:
重点:学习生字新词,朗读好几个重点句子。
难点:了解叶子和果实之间的联系。
教学准备:
葫芦实物、生字卡片、小黑板
教学过程:
一、课题导入
1、出示实物,小朋友你们认识在这是什么东西吗?板书“葫芦”
2、“葫芦”的“芦”读轻声,说说你发现了什么?(都是草字头,因为它是植物。)
3、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知识爷爷为我们精心准备的文章“我要的是葫芦”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导:让我们一起来欣赏一下,请小朋友自由读课文,要求读通顺。
1、生初读课文(自由读)
2、指名分节读。(正音)
三、学习课文第一、四自然段
1、导:那位种葫芦的人非常想要葫芦,最后他的愿望有没有得到实现呢?
2、找出最有利的证据,用朗读告诉大家结果,(预设生马上就能找到第四自然段)多元朗读(一个个)
3、导:好可惜啊,是不是这葫芦打小开始就是长的不好长的不茁壮呢?
4、学习第一自然段
(1)、生读句子,师在黑板上画出葫芦小时侯可爱时的简笔画。
(2)、是啊,这葫芦多可爱啊,你能通过自己的读告诉大家吗?
·自由练读
·指名读(注意脸部表情)
·小结:对呀,这葫芦长的这么可爱,叶子的功劳少不了,你知道叶子都有哪些功能呢?
四、学习课文第二、三自然段
导:种葫芦的人他多么希望葫芦长得快些啊,可是为什么他的希望会破灭呢。
1、自由读第2、3自然段,划出种葫芦的人说的话。
2、反馈,指名说这两个句子,并在小黑板上划出这两个句子。
3、自由读这两句话,想想哪句话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自己琢磨读懂的地方
·小组交流自己懂与不懂的地方。
4、反馈(两个句子按学生的回答顺序随机教学)
(1)、他盯着葫芦自言自语地说:“我的小葫芦,快长啊,快长啊!长得赛过大南瓜才好呢!”
◎预设学生可能的反馈点:·“盯着”眼里只有葫芦 ·“赛过大南瓜”为什么会这么想。
·“有几个虫子怕什么”理解句子意思,他心里想?(注意拓宽学生思路)
◎指导朗读(自言自语):·自由读,等下请读的最认真的小朋友来试。·指名读,评(脸部表情)指名读·小组练读·齐读
(2)、那个人感到很奇怪,他说:“什么?叶子上的虫子还要治?我要的是葫芦。”
◎叶子上的虫还用治?他怎么想的? ·指导朗读,注意朗读的多元化。
◎邻居看到了是怎么劝他的啊。同桌两人跟角色朗读,全班分角色朗读。
◎你听了会怎么劝啊(要求跟书上的不一样),并完成板书。
五、学习生字
◎1、自读生字卡片,考考同桌
2、游戏:·师举葫芦,生举卡片 ·师指图片,生举卡片 ·师举卡片“盯”,生做动作。
◎1、小黑板出示四个可以利用前课迁移的生字“言、挂、哇、治”[这四个字较简单,可以根据前课多学的生字“信、哇、抬”迁移过来。所以就不做重点讲解。]
2、师书写,生说说注意点
3、生书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