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通过回顾美国发展史,加深对美国历史的认识。
能力目标:通过自学、合作探究,能概述二战后美国经济发展的特点。
情感价值:通过对美国经济发展的学习,认识到科技、教育的重要性。
教学重难点
重点:美国战后经济发展的表现。
难点:战后美国经济发展的主要原因。
教学工具
多媒体工具
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
美国是当今世界的霸主,它的影响无处不在。在我们身边也有美国的影子,也许是你喜欢的歌星,也许是你吃的食品。想一想你的生活,哪些与美国有关呢?
这节课,咱们就走进美国,探寻美国经济的发展。(出示课题)
学习目标给我们指明了学习的方向,而历史的发展也有其发展方向。下面我们就来回顾历史,探源美国。
知识链接:探源美国
美国是一个年轻的国家,但在世界历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咱们已经学习了很多与它有关的知识。就让我们跟随几个伟大的人物,一起回顾美国成长的历程。
这些伟大的人物都为美国经济的发展做出了重要的贡献。那么二战以后,美国经济的发展又是一个怎样的局面呢?
自主探究
1.学生对照屏幕显示的提纲自学,了解不同时期美国经济发展的特点、原因。
2.集体交流,完善答案(用举例子的方法帮助学生理解“通货膨胀”)
3.巩固记忆,重点记忆不同时期的经济特点。(教师巡视检查)
二战后,美国经济的发展为什么会出现这几个不同的阶段呢?带着这个问题,我们一起来进行合作探究。
合作探究
合作探究一:得天独厚,高起点造就繁荣
(1)出示“1950年,美国与其他发达国家经济实力对比图表”,引导学生观察,你能得出什么结论?
(2)出示杜鲁门总统的就职演说词,
(3)出示新华网一段文字资料,学生阅读思考:美国还采取了哪些措施促进经济发展?
出示文字资料,找出美国经济发展尤其迅速的两个地区——西部、南部。
拓展延伸:出示硅谷图片,教师简介华人对硅谷的贡献,激发民族自豪感。
图说美国:“土星”号火箭及美国宇航员成功登上月球的图片,了解美国宇航工业的成就。
过渡:知识超链接:出示神七飞天、翟志刚太空漫步的图片,了解中国航天事业的成就,加强爱国主义教育。
同学们,任何成就的取得都不是一蹴而就的,因为美国采取了这一系列的措施,所以换来了战后的繁荣。但七八十年代,美国为什么又陷入危机,它又是如何调整的呢?
合作探究二:跌宕起伏,危机中艰难前行
出示尼克松总统的一段演说词,理解能源战的含义。(教师讲述记忆经济危机时间的方法,引导学生可以联系自己的生活经验记忆相关内容)
出示里根总统的演说词,探究美国经济困难的原因及导致的结果
出示数字资料,进一步认识美国从最大的债权国变成最大债务国。
如果说七八十年代是美国经济发展的冬天,那么经过美国人的努力,进入九十年代,美国经济的春天来到了!
合作探究三:春回大地,新经济唱响全球
出示克林顿总统的两段演说词,
学习历史,咱要借鉴历史经验,达到史为今用的目的。从美国经济的发展史来看,我们能从中学到什么呢?
一个国家在国际地位的提高,其根本原因是经济地位的提高及综合国力的增强。今天咱们留下了豪言壮语,相信明天你会为祖国经济建设贡献自己的力量!
科技的发展在教育,百年大计,教育为本。邓小平深谙此道,布什总统也深明此理。
出示布什总统的一段就职演说词,回答问题,得出结论:加大发展教育事业的力度,完成了对传统产业的技术改造也是美国经济发展的原因。
这些得力的措施使美国经济在90年代得到持续稳定的发展,进入了新经济时代!
图说美国:用图片说明新经济的特征,使学生进一步认识到:知识就是力量!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六)巩固提升
出示二战后美国经济发展的折线图,请学生用语言做简单的描述。(教师板书:繁荣—危机调整—新经济)
大胆预测:进入二十一世纪美国经济会怎样发展呢?(结合学生的预测,教师简述20美国的次贷危机)
这也显示了美国经济发展的周期性
课后小结
通过学习,使学生认识到科技是第一生产力,树立’‘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信念。
八年级下教案(第8课)
8“我看见了我的骨头!” 教学目标 一、通过反复阅读课文,领悟文章所阐述的道理 二、初步探究用事实来说理的写作方法 三、激发学生学习科学文化知识的热情 教学重点 让学生通过反复阅读,明白文章所阐述的.道理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导入新课 由《诺贝尔奖背后的故事》中获得诺贝尔物理奖的华裔科学家引入到第一个获诺贝尔物理学奖的物理学家――伦琴(X射线就是由他发现的)。 出示X光片,引出X射线是由谁发现的? 出示课题《我看见了我的骨头!》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借助词典散读,读通课文 2、谁发现了X射线? 3、他是怎样发现X射线的?请同学复述伦琴发现X射线的故事 4、请同学读一读其中你最感兴趣的语句 5、为什么作者说伦琴发现X射线的科学发现在科学史上被称为“偶然的遭遇”呢?请找出有关语句加以说明。 三、精读课文,感悟道理 1、课文是不是只写了伦琴发现X射线这一个“偶然的遭遇”呢? 2、那文中还写了哪些科学史的“偶然的遭遇”呢? 3、那作者为什么还要写其他的“偶然的遭遇”呢?(小组讨论,大组交流) (重点讨论为什么伦琴发现了X射线,而阴极射线管的发明者克鲁斯和德国科学家古德斯柏德他们也看到了X射线却没有发现?) 明确:偶然的遭遇 科学的发现 四、拓展延伸 请学生谈学习本文的启示 五、布置作业 1、课外阅读中外科学家的故事 2、收集科学家的名言第8课 战国七雄
第8课 战国七雄
北京市第28中学特级教师 陈毓秀
(一)教学目的
1.要求学生掌握的基础知识:
战国时期的起迄年代。战国七雄的形成和方位,商鞅变法的背景、内容和历史作用。我国封建社会的形成。围魏救赵和马陵之战。合纵与连横。
2.要求学生从思想上认识:
①战国时期多国的变法,是地主阶级为确立封建统治,发展封建经济的政治改革。
②商鞅变法使秦国逐步成为战国后期最富强的封建国家。
3.要求培养学生的能力:
讨论“商鞅变法为什么能获得成功”?以培养分析综合能力。
(二)教学过程
1.复习提问
①我国奴隶社会从什么时候开始?到什么时期逐渐瓦解?这其间经历了哪几个朝代?
②春秋时期有许多诸侯国,谁能在这幅空白地图上把齐、楚、秦、燕、晋这几个主要的诸侯国标出来?(挂上事先画好的春秋时期空白图)
2.导入新课
我国奴隶社会从公元前21世纪夏朝建立开始,经过商、西周,到春秋时期逐渐瓦解。春秋以后,我国历史跨进了战国时期。战国时期是我国封建社会形成的时期。我们知道,我国封建社会时间极长,从战国开始,经过了秦汉、三国两晋南北朝、隋唐五代、辽宋夏金元、明清直到鸦片战争前(1840年)为止,长达两千多年的漫长过程。而战国时期是这两千多年封建社会的开端。
战国时期是战国七雄的天下,现在学习第8课《战国七雄》。
3.讲授新课
一、七雄并立(板书)
1.战国七雄(板书)
战国七雄局面是怎样形成的?――自西周分封诸侯,中国的历史地图上出现过许许多多的诸候国。但是经过春秋时期三百来年的争霸战争,大国兼并小国,强国吞并弱国,到战国开始的时候,诸侯国已经为数不多。主要的有齐、楚、秦、燕、韩、赵、魏七个大国。(板书)。七国中,齐楚秦燕,大家已经熟悉。韩赵魏是怎样形成的呢?(挂战国时期地图,与已经挂在黑板前的春秋地图对照)。春秋时期的晋国在战国地图上已经消失,代之而起的是韩、赵、魏三个诸侯国。原来晋国已经被它的三家大夫韩氏、赵氏、魏氏瓜分,一分为三,形成了韩、赵、魏三个诸侯国。历史上把这件事叫做“三家分晋”。与此同时,齐国大夫田氏夺了原来姜氏(姜太公的后代)的大权,历史上叫做“田氏代齐”。不过田氏代齐以后,齐国仍叫齐国,所以在地图上表示不出这个变化来。
历史上把这七个强国并称为战国七雄,七雄并立是战国期的基本形势。
战国七雄的地理方位:齐国在东,楚国在南,秦国在西,燕国在北,韩、赵、魏三国在中间。(看图讲)(辅之顺口溜“齐楚秦燕韩赵魏,东南西北到中间”)。
战国七雄的都城:齐(临淄);楚(郢);秦(咸阳);燕(蓟);韩(郑);赵(邯郸);魏(大梁)。
2.战国时期(前475――前2)――我国封建社会的形成时期(板书)
战国时期从公元前475年到公元前221年秦灭六国,一共经历了250多年。在这一时期,七雄之间战争频繁,比春秋时期更加剧烈,规模也更大,一个战役便要出动几十万、上百万的兵力,一次战争便要一年两年、三年五年地打下去,战国便因此而得名。战国时期步兵和骑兵成为主要兵种。课本图画《身着甲衣的战国骑兵》,表现了当时骑兵的形象,身上穿着牛皮做的盔甲,手里拿着铁铸的匕首,骑着战马。图画《战国兵器》画的是戈(用来横击敌人或把敌人钩住)、矛(用来刺杀敌人)、戟(戈和矛的组合)。
战国时期为什么又说是我国封建社会的形成时期呢?这就得从当时多国的变法运动谈起。因为战国时期正是通过多国变法,确立了封建制度,形成了封建社会。
各国都开展了变法运动,其中以秦国的商鞅变法比较彻底,成效显著,对中国历史发展也有深远影响。
二、商鞅变法(板书)
1.变法背景(板书)
(1)地主阶级的兴起以及要求发展封建经济,确立封建统治――春秋以来,在奴隶制瓦解的过程中,产生了一对新的阶级,即地主阶级和农民阶级。最早的地主阶级是由奴隶主转化来的,一些奴隶主驱使奴隶开垦荒地,开垦出来的荒地就成为他们的私有土地,所以新兴地主拥有很多土地,他们也有了一定的权势,有的甚至抓到统治权。像“三家分晋”的韩、赵、魏三家,“田氏代齐”的田氏,都是代表新兴地主阶级的统治者。但是,奴隶主贵族仍旧拥有各种特权。旧的奴隶制度都是保护奴隶主的。新兴地主要想确立他们的封建统治,发展他们的封建经济,就必须改革旧制度,废除奴隶主贵族的多种特权。
(2)李悝变法、吴起变法对商鞅变法的影响――战国时期,各国的地主阶级在基本相同的背景下先后都开展了变法运动。影响比较大的有魏国的李悝变法、楚国的吴起变法。它们对商鞅变法提供了经验,有明显的影响。商鞅是李悝的弟子,商鞅是带着李悝的《法经》入秦的。商鞅变法的很多措施跟李悝、吴起是基本相同的。李悝变法,废除了奴隶主贵族的世卿世禄制,按功劳的大小授予爵禄;推行“尽地力之教”,发展农业生产,增加地主田租收入;制订《法经》,保护地主阶级私有财产及其统治地位。楚国吴起变法规定:“损其有余而继其不足”,对世袭封君的子孙“三世而收爵禄”;精简机构,淘汰冗员,加强士兵训练,增强了兵力……可以说商鞅变法跟李悝、吴起变法的指导思想是一脉相承的。
(3)商鞅变法,是在秦国落后、秦孝公发愤图强,坚决要求改变落后面貌的历史条件下获得成功的。在战国七雄中,秦国地处西方,较之东方各国落后,被东方各国瞧不起,连会盟也不让它参加。年轻有为的秦孝公即位后,深感“诸侯卑秦,丑莫大焉”。他发愤图强,下令求贤;“有能出奇计强秦者,吾且尊官,与之分土(我要升他高官,分他土地)。”被秦孝公选中的是谁?商鞅。商鞅是卫国人,所以叫卫鞅。古代称诸侯之孙为公孙,所以又叫公孙鞅。他入秦后,因功封给他商于15个城,号为商君,所以又称他为商鞅。当秦孝公的求贤令在各地张贴出去以后,身在魏国、怀才不遇的商鞅得悉后,马上动身,来到秦国,求见秦孝公。他向秦孝公端出了全部变法图强的设想:怎样可以富国,怎样可以强兵,又怎样必须把奴隶主贵族的特权一项一项连根拔掉。秦孝公越听越来劲,不知不觉地把他的膝盖往前挪。两个促膝而谈,“语数日不厌”。秦孝公决定要按商鞅的主张实行变法。
但是变法是触动整个社会的大变革。大臣都能支持吗?秦孝公召集大臣,共商变法大计。奴隶主贵族势力的代表人物甘龙和杜贽竭力反对变法,认为“利不百,不变法。功不十,不易器”“法古无过,循礼无邪”,商鞅据理反驳,说:“治世不一道,便国不法古。故汤武不循古而王,夏殷不易礼而亡”。课本图画《商鞅舌战图》是这次大辩论的写照。中间席地而坐的是秦孝公,商鞅正在跟反对变法的大臣进行辩论。他手里拿着竹筒,引经据典,响亮地喊出了“便国不法古”的口号(只要对国家有利,对百姓方便,就不一定效法古代),坐在他对面的是甘龙和杜贽,被商鞅驳得张口结舌,坐不安席。――这一场历史性大辩论的结果是秦孝公最后拍板,说:商鞅说得对。决定任用商鞅,实行变法。
变法令公布之前,商鞅“立木赏金”,表明了新法令一公布,就要坚决实行的态度,借立木赏金以取信于民。
2.变法内容(板书)
在秦孝公支持下,从公元前356年至前350年,商鞅大规模地推行两次变法。变法的内容,课本把它归纳成为三条。
①承认土地私有,允许土地买卖。(板书)图画《农民正在掘开田地上的纵横疆界》反映的是秦国的农民正在按照商鞅的法令掘开田地上的疆界。过去田地上的疆界不作数了,商鞅废除了过去的土地制度。过去旧的土地制度是土地全部归奴隶主贵族控制,不许私有,不许买卖。因此新法令剥夺了奴隶主贵族控制土地的特权,保护了地主的土地私有权。
②奖励耕战(板书),包括奖励耕织和奖励军功两方面的内容。耕是指耕地和织布或织帛,指的是生产。新法规定“耕织致粟帛多者复其身”。图画《奖励耕织》画的是一个农夫在耕地,一个农妇在织布,地上有老母鸡在寻食,房前屋后种上了瓜和果,这不正是封建经济男耕女织的典型写照吗?新法奖励耕织,必然鼓励男耕女织,促进封建经济的发展。
战是作战。新法规定,在战争中立了军功的,按军功大小,授予爵位,授予田地房产。这就必然鼓励战士勇敢杀敌,促进秦国战斗力的加强。在旧制度下,爵位是奴隶主贵族专有的特权,而新法却进一步规定,贵族没有军功,就没有爵位,不能享受特权。奖励耕战又打击了奴隶主贵族的势力,发展了封建势力。
③建立县制。(板书)商鞅把全国的.城邑和村子合并起来,新设置了31个县。在全国普遍建立县制,由国君直接派官吏去管理,这样,封建国君的权力更加集中。
商鞅变法是一场废除奴隶制,确立封建制的深刻的社会变革,商鞅变法条条内容打击奴隶主贵族的特权,奴隶主贵族进行了拼死的反对。变法令刚一公布,他们就起来抵制。太子驷的师傅公子虔和公孙贾唆使太子犯法。商鞅毫不手软,采取严厉措施严加惩处:公子虔割了鼻子,公孙贾脸上刺了字,新法才顺利进行下去。新法推行了,公元前338年,全力支持变法的秦孝公死了,被旧势力包围的太子继位,即位后第一件大事便是把商鞅车裂致死。但是,新法顺应了封建制度一定要发展的趋势,早已深入人心,商鞅虽死,秦法不变,商鞅的政策仍然在秦国继续推行。
3.变法意义(板书)
商鞅变法对秦国历史的发展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第一,要在“富强”两个字上着眼,变法以后,秦国的封建经济发展,这是富;秦国军队的战斗力加强,这是强。总起来说,秦国很快成为国富兵强的封建国家,奠定了后来秦灭六国的基础。第二,要抓住“封建”这个性质。变法废除了奴隶制度,发展的是封建经济,确立的是封建制度,变法以后的秦国形成为一个富强的封建国家。
秦国通过变法形成封建国家。战国时期全国都先后进行变法,也都先后不同程度地确立了封建制度,成为封建国家。因此,我们说,战国时期是我国封建社会的形成时期。在封建社会里,地主阶级成为统治阶级,地主阶级和农民阶级的矛盾成为社会的主要矛盾。
商鞅变法是发生在战国中期的事情。商鞅变法在各国变法中不是最早的。最早起来变法的是魏国的李悝,魏国也最早强盛起来。在战国初期的将近1时间里,无论是西边的秦,东边的齐,还是南边的楚,没有不被魏国打败的。魏国夺取了邻国一片土地,一时称雄中原,风头十足。不过魏国的强盛到了战国中期,经过“围魏救赵”、“马陵之战”两次大战的失败,元气大丧,又衰落下去。
围魏救赵和马陵之战,都是魏国跟齐国之间的交战。齐的军师是孙膑,魏的主将是庞涓。(关于孙膑和庞涓的故事可让学生阅读课本小字)
围魏救赵――公元前354年,魏国派将军庞涓率领军队进攻赵国(边讲边在黑板上画示意图),包围了赵国的都城邯郸。赵国抵挡不住,第二年向齐国求救。齐国派孙膑为军师,率领军队来救赵国。按常情考虑问题,邯郸被围,齐国为救赵国,当把军队开到赵国,去解邯郸之围。而军师孙膑,却把军队开到了魏国,他要乘魏国精兵北上攻赵,内部必然空虚的当口,来一个避实击虚,“攻其所必救”。庞涓虽然被迫从邯郸撤军,回师自救。军队经过长途行军,疲惫不堪,走到桂陵,遇到早已埋伏在那里以逸待劳的齐军,被齐军打得大败。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围魏救赵”。由于战场在桂陵,齐魏之战又称桂陵之战。
马陵之战――十几年过去,魏和齐又发生了马陵之战。这一次,魏国向它南边的韩国发动进攻。韩国也向齐国求救,齐国仍旧派孙膑为军师,仍旧以“围魏救赵”的战术,出兵去救韩国。魏国派庞涓率领10万大军迎战孙膑。但孙膑却避开了正面交锋,主动把军队后撤,后撤中,每天减少烧饭的军灶,制造军队大量逃亡的假象,引诱庞涓来追。庞涓紧追不休,轻敌猛进,一直追到马陵的一棵大树之下,齐国的伏兵忽然万箭齐发,箭如雨下,魏军大乱,自相践踏,十万雄师,一朝覆没,庞涓拔剑自杀。这一仗,齐国又获大胜。经过桂陵之战和马陵之战,齐国的军师孙膑声名远扬,成为战国c期最著名的军事家。
四、合纵(公孙衍、苏秦)与连横(张仪)(板书)
马陵之战以后,魏国衰落下去,齐国强大起来。这时候,西方的秦国,由于商鞅变法成功,正在迅速崛起。因此,魏国衰落以后,又出现齐、秦两强东西对峙的局面。齐秦为了争取盟国,击败对方,在不断进行军事斗争的同时,又展开合纵、连横的外交斗争。
什么是合纵?合纵就是东方六国联合抗秦,(“合众弱以攻一强”)。这种联合从地理位置上来说是从南到北的纵向联合,所以叫做“合纵”。首先起来推行合纵政策的是魏国人公孙衍。不过,他没有取得什么成效。后来合纵政策最主要的代表人物是苏秦(洛阳人)。苏秦奔走于东方多国之间,身佩六国相印,在他的游说推动下,东方各国一度合纵攻秦,迫使秦国吐出一些占领的地方,使秦国遭到一定的挫折。
什么是连横?连横就是劝说一国帮助秦国进攻其它各国(“事一强以攻众弱”)。这种结合是西边的秦国与东边各国之间横的连合,所以叫做连横。连横政策的代表人物是魏国人张仪。秦国用张仪为相,让他推行连横政策。当时东方的齐楚两大国结成联盟,秦国要跟齐国争雄,必须先破坏齐楚联盟。张仪连横政策最成功的一着便是把齐楚联盟给破坏了。
合纵连横的斗争,持续了很长时间。各国一会儿加入合纵,跟楚国搞联合,跟齐国搞联盟,一会儿又跟秦国抱到一起,朝秦暮楚,反复无常。“朝秦暮楚”的成语就是这么来的。――不过,虽然斗争很复杂,情况多变化,形势发展的总趋势是清楚的,那就是,在不断的军事斗争和复杂的合纵连横斗争中,楚国和齐国先后衰落下去,秦国却越战越强。
4.巩固小结
最后,把战国形势发展的脉络梳理一下,作为小结:纵观战国250多年历史的发展,如果把它比作一次长跑比赛,那么,起跑最快的是魏国。李悝变法后,魏国一马当先,称雄中原。战国中期马陵之战以后,齐国赶上去,超到魏国的前面,秦国经过商鞅变法也超过去。齐秦两强你追我赶,难分先后地跑了一段,终于秦国越跑越快,在七个参赛者中遥遥领先。比赛最后的结局大家是清楚的,一统天下的金牌是被秦国夺走的。但是,临近终点的最后一圈,秦国是怎样奋力冲刺、怎样夺去奖牌的?这最精彩最紧张的一幕要以后再学了。
5.作业
公元前475年――公元前221年,这是战国时期起止年代。要注意,战国开始与春秋结束不是同一年。前476年,春秋结束;前475年,战国开始。请不要混淆。
公元前356年,商鞅变法开始。商鞅推行变法18年,这是开始的一年,也不要误认为商鞅变法只此一年,要注意“开始”两字。
今天这一课最重要的人物是商鞅。请用最简单的语言解释“商鞅”这一名词。(答:战国时期著名的改革家,从公元前356年开始,在秦国推行变法,获得成功)。
词语战国七雄,要求掌握七雄的名字和地理方位。
词语“商鞅变法”,要求掌握开始的年代、变法内容和意义。
(三)教法建议
1.第一个子目“七雄并立”概念比较简单,有些内容小字已经接触过,宜于用谈话法进行。七雄的地理方位要结合地图来讲解。交待韩、赵、魏三国的形成,可以把《春秋列国图》与挂图《战国形势》并排挂在黑板前,引导学生对照比较,观察两者之间的变化,待学生发现问题时,提出问题:“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变化?”然后讲述“三家分晋”和“田氏代齐”。
2.三家分晋和田氏分齐不是重点,而过程复杂,教师讲得越简单越好。但是可以补充“三家分晋”及“田氏代齐”这两个历史常用词语,便于学生学习、记忆。
3.商鞅变法背景中关于土地私有制出现,地主、农民阶级产生的过程,按照浅化教材的原则,不宜讲得过多过繁,交待清楚地主阶级已经产生,他们要求发展封建经济,确立封建统治便可。
李悝变法和吴起变法的具体内容,可根据各个学校学生水平的不同或讲或不讲。
秦孝公发愤图强及商鞅舌战的情节,建议结合图画小字内容作描绘性叙述,以加强感性认识。
“立木赏金”故事,课文并未提到,而学生在小学学过,可以引导学生回忆,由学生叙述它的大意。
4.商鞅变法的内容,最好把课文和图画揉合在一起讲。
5.商鞅变法的意义,可以先让学生读课文。教师分析讲解时要强调“富强”两字,秦国逐渐国富兵强,奠定了统一基础;还要强调变法运动的封建性质,商鞅变法是一场地主阶级要求废除奴隶制,确立封建制的政治改革。变法标志着封建制度的确定,封建国家的形成。
5.围魏救赵和马陵之战的故事讲到什么程度为宜(略讲、不讲、描绘性地讲)?既要根据学生的求知欲(有的学生看过课外读物或看过电影,要求教师讲得详细点),又要考虑课时的约束,各个学校似应因时、因地、因人制宜地作出决择。
6.合纵与连横一目,课文全为小字,可以不讲。教案仅供参考。
7.课文中间的思考题在讲完商鞅变法后进行,作为商鞅变法这一子目的小结。
一年级第一册音乐教案(第8课)
第 11 周 星期 三 年 11 月 10日 教学内容 第8课《十只小猪过河》 课 型 新授课 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一:通过音乐与计算、游戏的活动,帮助学生逻辑智能的发展。 教学目标二:培养同学之间相互合作和协同表演的能力。 重 点 学唱歌曲《十只小猪过河》 难 点 在音乐中进行趣味计算活动。 关 键 有感情的歌唱 教 具 钢琴、多媒体课件 课 时 一课时 教 学 过 程 一、组织教学,师生问好(5分钟) 1、师生问好 2、复习歌曲《画》 二、学唱歌曲《十只小猪过河》 1、教师把《十只小猪过河》的内容编成一个小故事,导入教学内容。要学生马思考:聪明的孩子一听就明白粗心的大猪为何数不清楚的原因了。由谁来告诉老师这个原因呢?(5分钟) 2、教师:下面呀,我们的`音乐家叔叔把这个故事呢,编成了一首很好听的歌曲,我们一起来听一听吧。聆听歌曲《十只小猪过河》。(4分钟) 3、教唱歌曲,用声势和律动加入歌曲的听唱过程。(6分钟) 4、以小组为单位,协商和创编表演动作。在老师的组织下分组进行表演,对表演大猪的同学以及大猪和小猪之间的合作进行评议,评出最佳的合作表演小组和最佳表演个人。 (10分钟) 三、课堂小结。(5分钟) 教 学 后 记 在本次教学中,我设计了一些问题,来循序渐进地让学生了解音乐学习的要求,学生积极性很高,在活动中能主动参与,并且纪律很好,达到我所期望的目标. 第 12 周 星期 一 2010 年 11 月 15 日 教学内容 《还有几只金凤凰》 课 型 新授课 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一:通过音乐与计算、游戏的活动,帮助学生逻辑智能的发展。 教学目标二:培养同学之间相互合作和协同表演的能力。 重 点 学唱歌曲《还有几只金凤凰》 难 点 在音乐中进行趣味计算活动。 关 键 有感情的演唱 教 具 钢琴、多媒体课件 课 时 一课时 教 学 过 程 一、 组织教学(5分钟) 1、师生问好 2、复习歌曲《十只小猪过河》 二、 学唱《还有几只金凤凰》(15分钟) 1、出几道简单的道算术题,请学生回答,为本课开展唱唱、算算的益智活动引入答案的悬念。(5分钟) 2、聆听歌曲《还有几只金凤凰》, 要学生们思考:这首歌曲给我们出了一道什么样的计算题?(7分钟) 教师总结:这是一道脑筋急转弯的题目,所以答案就不是用一般的计算方法来得出。不过我们同学们啊,大多数还是经过思考,回答出了正确的答案。(3分钟) 3、教唱歌曲,用声势和律动加入歌曲的听唱过程。(6分钟) 4、以小组为单位,协商和创编表演动作。在老师的组织下分组进行表演,对表演大猪的同学以及大猪和小猪之间的合作进行评议,评出最佳的合作表演小组和最佳表演个人。 (10分钟) 三、课堂小结。(5分钟) 教 学 后 记 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很高,在活动中能主动参与,达到预期目标。《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教学目标
了解邓小平理论的形成过程及其指导地位的确定,十五大确立邓小平理论为党的指导思想。
通过从邓小平理论的形成到其指导地位确立过程的学习,培养学生历史地看问题和按时序整理历史知识的能力。
认识邓小平成为中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总设计师,激发学生对总设计师的敬爱之情;认识到邓小平理论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新发展。
教学重难点
重点: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邓小平。
难点:邓小平理论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新发展。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展示:歌曲《春天的故事》1
教师:这首歌唱的是谁?为什么要歌唱他?
学生:邓小平是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总设计师。 (学生试答)
教师 :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使我国进入了改革开放的新时期。新时期的主要任务就是——10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设计意图:在《9改革开放》一课的知识基础上由歌曲导入,激发学习兴趣。)
(二) 教师引领,自学探究:
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邓小平:
一、立足国情,探索特色路;
展示:展示板块
教师:本课我们将通过三个板块进行学习:“立足国情,探索特色路;拨开迷雾,领航改革路;继往开来,走向复兴路。
教师:邓小平在早期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中做出了哪些贡献?为何赢得“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赞誉?
学生:阅读课文归纳邓小平在早期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中的贡献。
1.提出改革开放:
教师:十一届三中全会前,邓小平就提出改革开放。因而邓小平是改革开放的。
2、提出四项基本原则:
教师:我国改革开放初期不少人在思想和理论上出现了什么问题?又是如何解决的?
展示:
材料一 “改革开放就好比打开一扇窗户,新鲜空气进来了,苍蝇蚊子也是会飞进来的。开窗的目的是为了室内更有生机,而不是为了接纳苍蝇。”
——邓小平
材料二 “深圳作为全国改革开放的窗口,必须要装纱窗!”
——习仲勋
思考 “苍蝇蚊子”指的是什么?改革开放的这扇“窗户”能不能关上?“纱窗”指的是什么?
学生:“苍蝇蚊子”指的是资产阶级自由化问题。
教师:就是否定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否定社会主义道路;否定人民民主专政;否定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实质就是全盘西化,走资本主义道路,这必将危害我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教师:改革开放的这扇“窗户”不能关,就要有纱窗。那么要保证我国的建设不偏离党的领导和社会主义道路我们要坚持什么?
学生:邓小平强调“在中国实现四个现代化,必须坚持四项基本原则”。
教师:四项基本原则是我国的立国之本,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根本保障。它使改革开放在初期就具有了正确的政治方向。
(设计意图:补充材料,更好地体会到中国当时面临的情况,使学生认识到邓小平提出的四项基本原则的必要性。)
3、中共十二大,提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教师:中国共产党的历史是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与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历史,在毛泽东的领导下,中国人民从国情出发,探索出一条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最终取得了中国革命的胜利。在党的十二大(1982年)上,邓小平结合中国实际,提出了什么思想?
展示:
我们的现代化建设,必须从中国实际出发。……把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同我国的具体实际结合起来,走自己的道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1982年邓小平在十二大上的讲话
学生: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所谓“特色”,就是指“在四项基本原则的前提下,大胆吸收和借鉴人类社会创造的一切文明成果”。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为中国指出了走怎样的建设道路的问题,
4、党的十三大,基本路线、三步走的战略部署:
教师:为了更好地解决这条道路“具体该怎么走,需要注意什么”等问题,1987年党的十三大成功召开,会议有哪些主要内容?
学生:思考,回答问题。
教师:即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三步走战略部署。
展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三步走战略示意图。
教师:为什么说邓小平是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总设计师?
学生:根据说学知识回答。
教师: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现代化建设中,邓小平解决了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等一系列基本问题,所以说邓小平是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总设计师。
(设计意图:从邓小平在早期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中的贡献,理解被称为设计师的原因。)
过渡: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我国的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又遇到了思想上的困扰,使得改革开放步伐放慢。邓小平又是怎样拨开迷雾,引航我国改革开放之路的。请同学们速读本课第二部分第一段。
邓小平理论指导地位的确立:
二拨开迷雾,引航改革路
1、南方讲话:
展示:
材料一 关广梅被评为中国改革开放30年经济百人榜。书中说到:“……承租多家商店的成功,为她赢得了租赁企业家和女改革家的称号,也让她成为了‘社’‘资’问题的焦点。”
材料二 “租赁坐收渔利,带有剥削性质。”“她一个人租赁8个店,在本市形成了一个商业垄断集团,把市场的商品和物价都垄断住了。”“她干的是社会主义吗?”——《中国经济周刊》
材料三:“我无论如何不能理解:过去微利、亏损,甚至连工资都发不出的企业是社会主义,现在有了利润的企业反而是资本主义,真是怪事!”---关广梅
(设计意图:通过材料再现历史情境,深刻认识到邓小平南巡讲话的必要性、重要性。)
教师:从材料看出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我国现代化建设和改革开放遇到什么问题?
学生:姓“社”姓“资”问题。
教师:关广梅说:“我无论如何不能理解:过去微利、亏损,甚至连工资都发不出的企业是社会主义,现在有了利润的企业反而是资本主义,真是怪事!” 请结合课本,用邓小平“南巡讲话”的精神来消除关广梅等人的顾虑。
学生:“党的基本路线要管一百年,动摇不得”,这句话坚定了人民改革开放的信心,也成了我国的基本国策。“特区姓社不姓资”。改革开放胆子要大一些,敢于实验,不能像小脚女人一样。“发展才是硬道理”。
教师:邓小平的南方谈话是否消除了关广梅等人的顾虑?有何深远影响?
学生:消除了顾虑。进一步解放了人们的思想,对建设有中国特设的社会主义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展示:歌曲《春天的故事2》
教师:经过十几年的实践探索,南方讲话后邓小平理论体系逐渐形成了。
(设计意图:,通过多媒体手段深刻认识到邓小平南巡讲话的重要意义。)
2.十四大、十五大
学生:自主学习,完成表格中的空
教师:在课本44页,我们曾学过党的十四大的一个重要内容,那就是“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它与南方讲话一起,使我国的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进入一个新的发展阶段。(十四大上确立了邓小平理论在全党的指导地位————“应该走这样的建设道路” 。)
展示:……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增长。“八五”计划期间取得的成就是提前五年完成了到实现国民生产总值比1980年翻两番的战略目标。1995年中国的国民生产总值达到57600亿元,扣除物价因素,是1980年的4.3倍,提前完成了“翻两番”的任务,这是一个了不起的成就,在中国经济发展是一个重要的里程碑。 ——中国政府网
教师:党的“十四大”以后的改革成果,证明了邓小平理论的正确性。那么以后我们必须高举邓小平理论的伟大旗帜。召开的党的“十五大”又作出了怎样的决定?(十五大上把邓小平理论作为党的指导思想————“必须走这样的道路”。)
展示:展示知识梳理了解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探索发展过程。
教师:远见卓识的邓小平、立足国情、开拓创新,终于探索出一条适合中国国情、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并形成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
教师:思考:从探索中曲折前进到走出一条有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邓小平理论的精髓是什么?
学生:邓小平理论的精髓: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任来 aik83nian
过渡:历史创造了伟人,伟人影响和改变了历史。踩着伟人的足迹,我们得以走得更高、看得更远,让我们进入第三篇章。
三、继往开来,走向复兴路
1.展示“两次历史性飞跃”
教师:毛泽东把马克思主义普遍真理同中国革命实际相结合,开创了“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最终取得了中国革命的胜利,实现了中国历的第一次飞跃。
邓小平则传承了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的精髓,把马克思主义普遍真理与中国的现代化建设相结合,实现了我国历的第二次飞跃。邓小平开创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在不断发展。
2.展示十六大、十七大、十八大报告
(升华)“道路关乎党的命脉,关乎国家前途、民族命运、人民幸福。”
历史还将证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我国进一步实现民族振兴、国家富强、人民幸福、社会和谐的必由之路、成功之路、胜利之路。
3.展示:《走向复兴》MTV情感教育
课后习题
测验题目一:
1. 原苏联某总理在评价中国改革开 放的成就时说:“中国的经济改革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中国正沿着一条正确的道路稳步前进。”这条正确的道路是( )
A.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的道路 B.照搬斯大林模式的道路
C.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 D.人民公社化道路
2.有学者认为:“改革开放以来,一种贴近现实生活的马克思主义应运而生……它是能够为老百姓带来福祉的现实马克思主义。”“现实马克思主义”的主要开创者是( )
A.毛泽东 B.邓小平C.江泽民 D.胡锦涛
3.“一九九二年,又是一个春天,有一位老人在中国的南海边写下诗篇。天地间荡起滚滚春潮,征途上扬起浩浩风帆。”歌曲中的这位“老人”指的是( )
A.孙中山 B.毛泽东 C.邓小平D.江泽民
4.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指导思想是( )
A.毛泽东思想 B.马克思主义理论 C.空想社会主义 D.邓小平理论
5. 把邓小平理论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的会议是( )
A.十一届三中全会 B.中共十三大 C.中共十四大 D.中共十五大
第8课 美国联邦政府的建立教案
△课标要求:
说出美国1787年宪法的主要内容和联邦制的权力结构,比较美国总统制与英国君主立宪制的异同。
一、独立之初的严峻形势
1、独立之初的美国是 松散 的邦联, 中央政府 软弱无力
2、社会 动荡 ,经济发展 受到严重影响 。
△面对严峻形势,当时人们有何认识和主张?
①越来越多的人认识到,必须建立 强有力 的中央政府
②华盛顿等领导人深受 启蒙 思想的影响,希望建立一个 统一 而 强大 的 共和制 国家。
二、1787年宪法的颁布
1、主要内容:
①规定美国是 联邦 制国家,联邦权力大于 各邦 权力。
②实行 三权分立 、互相制约 原则
立法权:由 参议院 和 众议院 组成的 国会 掌握
a 三权分立 行政权:由 总统 掌握
司法权:由 最高法院 掌握
△参议员由各州 议会 选出,每州 2 名,任期 6 年;众议员由各州按 人口比例 选出,任期 2 年
△总统:由 选民 间接选举产生, 是国家 元首 、政府 首脑 和军队 统帅 , 对 宪法 负责, 每届任期
4 年, 任期一般不超过 2 届
△最高法院:大法官由 总统 提名, 参议院 批准,终身任职
a 互相制约:
2、评价:
是第一部比较 完整 的 资产阶级 宪法
体现了一定的 民主 性
允许 奴隶 制存在
存在 种族 歧视和 性别 歧视(歧视妇女)
3、美国联邦共和制的确立
1789 年, 华盛顿 当选为美国第一任总统,不久,第一届 国会 也选举产生,美国联邦共和制确立起来。
三、两党制的形成和发展
1、过程:
①19世纪20—30年代初:美国两党制 形成 的重要时期
②19世纪50年代中期:民主党和共和党的 对峙 局面形成
③1860年以后:共和党和民主党 交替 执政局面持续至今
2、两党制在美国共和政体中的特色:两党对垒, 交替执政
3、美国民主党和共和党的实质: 资产阶级 政党
△美国总统制(又称总统共和制)与英国君主立宪制有何异同?
美国总统共和制 英国君主立宪制
异 国
家
元
首 国家元首 总统 国王
产生方式 全国选民间接选举 世袭
有无任期 任期制 终身制
有无实权 有 无
政
府
首
脑 政府首脑 总统 首相
产生方式 全国选民间接选举 议会多数党领袖担任
对谁负责 宪法 议会
与国会或
议会关系 总统无权解散国会
国会可以弹劾总统 首相可以解散议会
议会也能罢免首相
同 ①代表 资产阶级 利益, 维护其统治 ②有较广泛的 民主 性和 竞争 性
△随堂练习——《全品》第8课“典题探究”(见《全品》第8课,略)
△作业:《全品》课时作业(八)
《第8课 璀璨的文学艺术》教案
教学目标:以李白、杜甫等唐代伟大诗人的诗歌及诗句为例,了解唐代诗歌所取得的伟大成就和唐代乐舞的主要成就; 通过学习,知道敦煌莫高窟是我国伟大的艺术宝库,能体会到其中的艺术魅力,感受到古代先人的伟大创造力,提高鉴赏美的能力,培养学生爱国的情感和保护文物的意识。 本课重点: 了解唐诗的伟大成就;敦煌莫高窟。 本课难点: 对文学艺术中美的鉴赏力、理解力的培养。
流程:
一、千古吟咏的唐诗
环节一:竞赛竞猜活动。
竞赛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唐诗拉力赛,必须背出题目、作者、内容,循环进行,以坚持到最后的为胜。
通过刚才的活动,可以看得出来,同学们掌握了不少唐诗,但是事实上我们所了解的仅是冰山上的一角,仅《全唐诗》中留下姓名的诗人就有二千三百多人和诗作近五万首。中国现代文学大师鲁迅说:我认为一切好诗都被唐人做完了。那么是什么原因使得唐诗如此繁荣呢?
环节二:想一想
1.唐诗繁荣的原因有哪些?
2. 唐朝诗歌繁荣,人才辈出,其中最有名的是谁?
环节三:走近李白杜甫
1.欣赏李白杜甫诗歌中名句(各小组上课展示),体会李杜诗歌的特点并说出来。
2.为什么杜甫的诗歌风格特点与李白的有如此大差异?
在强盛的唐朝,不仅出现了空前繁荣的诗歌,还有歌有舞。
二、“观者如山”的乐舞
1.教材中介绍了哪几段乐舞,除此之外你还知道哪些著名的乐舞?
2.《霓裳羽衣舞》:根据你所了解的知识,你认为当时谁跳的最好?
三、敦煌艺术
1.面对莫高窟丰富的艺术宝藏,你有何的感想?
2.据有关部门统计,国内外收藏的敦煌文物约5万余件,只有不到1万件留在国内。 现在大部分都收藏在外国的博物馆中。你认为中国政府是否应向这些国家索回敦煌文物?为什么?除壁画外,敦煌莫高窟的其他文物损坏也较严重。你有什么好的建议来保护它吗?
四、作业
1.唐诗流传至今的作品大致有多少首?《霓裳羽衣舞》相传是唐朝哪位皇帝创作的?《秦王破阵乐》中的秦王是谁?
2.李杜文章在,光焰万丈长诗中的“李杜”是指谁?
3.历史上人们是如何赞誉李白杜甫的?
4.“墙壁上的图书馆”和“沙漠中的美术馆”指的是什么地方?
5.“观者如山”是杜甫描写谁舞剑时用的词?
6.列举唐朝有名的乐舞二部。
一年级语文下册写字第8课教案
教学要求:
1、在老师的讲解引导下,了解掌握铅笔字的书写要领;
2、在观察、比较、临摩的基础上,学会书写基本笔画“提”。
3、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逐步提高学生欣赏美、鉴赏美的能力。
4、进一步培养学生良好的书写习惯。
教学时间: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复习上节课的主要内容。
板书课题。
齐读课题。
二 、新授:
(一)讲解“提”书写要领。
1、老师示范书写,指名说笔画名称。
老师领读笔画名称。
2、讲解笔顺。
3、再次范写,让学生说说自己看到的“提”有什么特点。
分小组讨论,提可以分为平提和斜提。
4、教师分析讲解:
提画写法是,下笔较重,由重到轻向右上行笔,收笔要出尖。提画在不同的`字中角度和长短略有不同。书写时应该注意区别。
图示:
5、指名说一说提怎样书写。
6、师边讲解边示范。
(二)学生练习书写提,师行间巡视辅导。
展示优秀的学生作业。
(三)学习书写带提的字。
1、出示范字。
虫、班、江、打、球、拉
2、指名认读。
3、指名说笔顺,书空。
4、带领学生分析书写要领。
江:三点水的字,左窄右宽。“江”字,左长右短,“工”的上横低于左上点。
虫:最后一笔是平提,不能写成横。
打、拉:都是提手旁的字,提需起笔用力,要有尖头。
5、演示书写过程。
6、学生练习书写,教师行间巡视。
三 小结:
本节课的主要内容。
小学二年级语文第8课《古诗二首》教案
一、教学目标
1、借助汉语拼音认识12个生字,会写9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根据诗意,展开合理想像,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思维能力、语言表达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根据诗意,初步理解诗的意境及蕴含的哲理,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
三、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四、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板题示标
(一)板题导入
1、揭示并解释题目《登鹳雀楼》激发兴趣。
2、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3、用课件出示教学目标。
二、小组讨论,组内纠错。
大声读两遍古诗,要求读准字音,读通诗句,做到不错读,不漏读。
(一)个人自学
1、学生自主学习(生按提示自学,师巡视指导。)
2、自己检测自学效果:学生大声朗读一遍课文后生字词和整首诗文。
(二)小组纠错
和小组内伙伴交流自己的学习成果:轮流读生字词,交流对生词的理解。
(三)班内质疑
(1)检查正确认读生字词
多媒体出示本课生字词,指名读。
(2)课件出示:多音字
三、质疑拓展,讨论总结
(一)自学自测
学生自学,认真朗读诗文,尝试说说诗句的意思。
(二)小组纠错
小组轮流朗读诗文,互说诗句的意思,互相纠正错误。
(三)质疑拓展
1、指名学生朗读诗文,师生共同纠错。
2、结合重点词语理解重点诗句,进行朗读指导。
白日依山尽,
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
更上一层楼。
指导:
(1)理解诗句学习一、二两行。
指名读一、二两行。
①出示课文插图。
引导学生理解“尽”,指名说说“尽”的意思,帮助学生理解“尽”就是“完、消失”的意思。
③指名说说诗句的意思。
太阳依傍着山峦渐渐下沉、消失,黄河水朝着大海滔滔奔流。
一轮落日,在连绵起伏的'群山背后渐渐西沉;黄河水自远方奔腾而来,又波涛滚滚的向大海奔去。
④看图想象,有感情地朗读一、二两行。
(2)学习三、四两行。
诗人登上鹳雀楼看到这一雄伟壮观的景象,他会想些什么呢?
指名读三、四两行。
理解:
欲:想要。穷:穷尽。千里目:目,眼睛,就是看到更远的地方。更:再。
指名说说诗句的意思。
3、思考拓展:这首诗蕴含了什么哲理?
四、布置作业,拓展延伸
1、背诵古诗;
2、根据对诗歌的理解,画一幅画。
《咏雪》
在一个寒冷的雪天,谢太傅开家庭集会,跟子侄辈谈论诗文。不久,雪下得很大,谢太傅高兴地说:“这纷纷扬扬的白雪像什么呢?”胡儿说:“把盐撒在空中差不多可以相比。”谢道韫说:“不如说是柳絮随风舞动的样子。”太傅高兴得笑了起来。她是谢安大哥谢无奕的女儿,也是左将军王凝之的妻子。
《陈太丘与友期》
陈太丘跟一位朋友相约同行,约定的时间是正午。正午已过,(友人)没到,太丘不再等候就走了。太丘走后,(友人)才来。陈元方那年七岁,正在门外玩耍。友人问元方:“你爸爸在家吗?”元方答道:“等您很久没来,他已经走了。”朋友便生气了:“真不是人哪!和别人相约同行,(却)把别人丢下,自己走了。”元方说:“您跟我爸爸约好正午走,您正午不到,就是不讲信用;对着儿子骂他的父亲,就是没有礼貌。”友人感到惭愧,下车拉元方,元方走进自己家的大门,不回头看。
教学内容:
学唱歌曲《龙里格龙》
课时目标:
1.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京歌《龙里格龙》的演唱,体会歌曲中浓郁的京剧韵味,增强对戏歌的了解与喜爱。
2.知识与技能:学习用京剧行当中“生”和“旦”的演唱特点进行歌曲的合唱。
3.过程与方法:运用听唱法、表演法、合作法、声势表演法等方法帮助学生更好演唱京歌《龙里格龙》的合唱,并能在演唱中体验浓郁的京剧神韵。
教学重点:
1.完整演唱歌曲《龙里格龙》。
教学难点:
1.唱词中儿化音的准确演唱。
2.边唱表演,通过眼神、动作来表现京韵。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在《京调》音乐中进入音乐教室,并带京韵进行师生问好。
2.认识京歌
(1)多媒体播放《唱脸谱》的视频表演,请学生欣赏后讨论这样的演唱与一般的儿童歌曲演唱有什么不一样的感觉?
(2)教师小结:《唱脸谱》是具有京剧唱腔特点的歌曲,这是一个新的歌曲品种,叫京歌.
(3)教师范唱京歌《故乡是北京》、《前门情思大碗茶》、《我是中国人》片段,增加学生的京剧的印象。
2.节奏游戏:龙里格龙
(1)按节奏朗读象声词:
4/4 龙 里格 龙 咚 | 龙格 里格 龙 O ‖
(2)声势律动游戏:
具体方法:运用戏曲中的脚踏方步、手作揖的戏剧动作进行声势节奏练习:
龙 里格 龙 咚 | 龙格 里格 龙 O ‖
右脚 左脚 右揖 左揖 右脚 左脚 正揖
要求:a.在模仿老师的示范动作后全班学生自主练习,边律动边念词,直到嘴、手、脚完全配合正确。
b.声势律动要求带上戏曲应有的感觉和架势。
c.将全班学生分成2部分排成2列队伍,第二列学生较第一列学生晚走2拍开始,形成二声部卡农式的节奏声势形式。
(如果场地有限,只限在原地练习的话,此律动动作可改为适合在原地的其他声势动作,如拍腿、跺脚、拍手)
设计意图:在一开始导入环节的节奏练习中,运用戏曲中的脚踏方步、手作揖的戏剧动作进行声势节奏练习,目的是想一开始就用走方步和作揖这两个京剧表演中常用的动作来表现京剧的神韵,帮助学生能很快体验到京剧的感觉,这两个动作比较简单,容易上手,学生学习起来也不费劲。而且运用奥尔夫中的声势律动,使京歌学习变得愉快、轻松,大大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率。而且运用二声部卡农式的节奏声势形式进行节奏练习,一方面能很好地训练学生掌握歌曲的横排,第二也能为歌曲伴奏的编配、歌曲的合唱教学打下扎实的基础。
(二)歌曲演唱《龙里格龙》
1.在学生固定节奏的伴奏下(学生可以自己选择喜欢的固定节奏,也可以是四四拍子的基本节奏),教师范唱主题乐句:
4/4 5 3 6 5 0 ⅰ0 | 6 5 3 6 5 0 ‖
龙 里格 龙 咚 , 龙格 里格 龙 。
2.学生跟随、模仿、边打拍子边重复学唱,直到唱好。
3.教师完整范唱低声部,请学生仔细聆听,听出主题乐句首先重复了几次?接着有什么变化?怎么变化?
4.在教师的带领下,学生学唱低声部。教师帮助纠正,直到唱好为止,唱出该有的气势和情感。
5.师生合作,(学生唱低声部,教师唱高声部),请学生注意聆听:在学生主题乐句重复2次之后,教师的演唱发生了什么变化?
6.学生交流讨论。
7.学习老师演唱有变化的乐句。(将低声部旋律的音高移高四度演唱。)
8.反复学唱,分析规律,并能快速记住旋律(此部分由2个半个乐句和4个完整乐句构成)。
9.师生合作二声部合唱练习。(教师起到合唱的调控作用)
10.生生合作合唱。
11.指导学生唱出情感,要稍快速度,充满活力地演唱,注意顿音的正确使用,最后主题乐句反复时渐弱、减慢的正确处理。
设计意图:当教师完整范唱低声部时,请学生仔细聆听,听出主题乐句首先重复了几次?接着有什么变化?怎么变化?以及师生合作,(学生唱低声部,教师唱高声部)时,也请学生注意聆听:在学生主题乐句重复2次之后,教师的演唱发生了什么变化?并且分析其变化规律,快速记住旋律,这些设计都是为了能让学生的学习行为成为一种主动的学习模式,让学生自己在过程中发现问题、寻找答案、解决问题,自主掌握技能,而不是老师把什么都告诉学生,使得学生缺少了重要又珍贵的.思考机会。让学生自主学习、在体验中快乐学习以及歌唱要以情为先等等。
(三)拓展练习
1.运用京剧伴奏中常用的锣、鼓等小乐器,为歌曲编创伴奏,请一部分学生担任京剧乐队的伴奏角色。
2.将剩下的学生再分成两部分,一部分学生模仿老师“生”角色的演唱,配上合适的动作,承担低声部的演唱任务;另一部分学生模仿老师“旦”角色的演唱,配上合适的动作,承担高声部的演唱任务。加上学生自创京剧动作、眼神、亮相等辅助表演唱,直到体会出浓郁的京腔京韵的感觉。
3.完整演绎京歌表演《龙里格龙》
设计意图:用京剧表演中最熟悉的“生”和“旦”两个角色,来分别代表男、女生的不同声部完成歌曲的合唱,再加上分别配上与“生”和“旦”两个角色相适合的典型动作辅助演唱,使合唱变得形象更生动,形式更活动,也更能帮助学生体会到歌曲演唱中浓郁的京剧神韵。
教学反思:
在京歌《龙里格龙》的合唱学习中,运用了奥尔夫声势律动法作为辅助教学方法,不仅能使合唱艺术变得形象更具体生动,形式更新颖活动,也更能帮助学生体会到本歌曲演唱中浓郁的京剧神韵,大胆尝试了将新体系的音乐教学模式灵活运用到传统的音乐学习中,不仅能大大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也能提高学习的有效性,体现“以唱为先”、“以生为先”、“以情为先”的新体系歌唱教学理念。
教学目标:
1.情感、态度、价值观:
通过学生结合生活实际,交流体会,让他们体味到家庭责任感,体会为家长分忧,不向父母提不合理的要求。
2.能力目标:
通过开展计划花钱的活动,使学生了解到花钱应该有计划,能合理地支出并知道把钱花在合适的地方。
3.知识目标:
通过家庭调查,知道在日常生活中,每个人可能会有各种各样的需求,但不是所有的需求都能得到满足,必须有所放弃。
教学重、难点:
了解花钱应该有计划,能合理地支出并知道把钱花在合适的地方。
教具准备:
食品包装、玩具、学习用具、图书、参观票
教学过程:
一、引入:
提问:昨天,你们家买了什么东西?花了多少钱?
师:这些钱只是我们每个家庭日常生活开支的一小部分,咱们每天的生活都离不开钱,可家长辛苦挣来的钱又是有限的。那我们如何处理好我想要和我能要之间的关系呢?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一起探讨钱该怎样花。
二、新授:
活动一
师:课前老师请同学们进行了调查,说说你想要的,爸爸妈妈想要的,全家都想要的。哪位同学把你的调查结果汇报一下。
生:汇报调查结果。
师:看来爸爸妈妈和我们想要的东西还真不少,但是每个家庭的钱又是有限的,我们想要的东西肯定不能马上都实现。你和爸爸妈妈商量之后,大家认为哪些想要的能马上实现?哪些需要过一段时间?哪些近期内不能实现?为什么这样安排?
生:汇报调查结果。
活动二
师:由于钱是有限的,所以我们的需求不一定都能得到满足,在这个时候我们就要有所放弃。可有的东西我们特别喜欢或特别想要,在你向家长提要求的时候,有没有遇到烦恼或不顺心的事,给大家讲讲,同学们帮他出出主意。
(生:讲自己的事例,互相分析。)
师:我们在向家长提要求的时候,应想到什么?
(生:自由发言。)
师:我们在向家长提要求的时候,并不是所有的需求都能得到满足,购买物品的时候要根据自己的经济状况,看看是不是一定需要,有些东西对我们身体不利,家长不给买是有道理的。另外,在向父母提要求时不可盲目攀比,别人有的我也一定要有,这种想法是不对的。
活动三
师:在日常生活中花钱的学问可大了,花钱买的东西超过了人们的正常需求是一种浪费,可为了省钱该花的钱不花,你们认为这叫节约吗?
生:自由发言。
师:老师给大家举几个例子,对于这些花钱的方式你有什么看法?
生:小组讨论。
师:在生活中我们要树立正确的消费观念,花钱时要考虑家里的经济情况,要根据实际的需求和需求量,不要盲目图便宜。另外,在家庭经济条件允许的情况下,该花的钱也需要花。
活动四
师:下面我们开展一项计划花钱的活动。假如每位同学有30元零花钱,老师提供各种商品及商品的价格,请你根据需要进行购买。
生:交流购买计划,说一说理由,评一评每个人的计划是否合理,选择考虑比较全面的花钱计划,在全班作介绍。
师:经过今天这节课的探讨,你们认为钱究竟应该怎样花?
(生:自由发言。)
师:给大家建议,合理消费,符合实际。愿同学们都能成为有头脑的消费者。
高四册第8课守财奴
守财奴
教学时数 二教时
教学过程
第一教时
导入 新课
在世界文坛上,有一些文学大师们创作小说中的主人公,由于其形象的典型性的巨大影响,他们早已超出国界,引起了各国读者的共同兴趣,守财奴葛朗台就是其中之一。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巴尔扎克的《欧也妮・葛朗台》的节选《守财奴》。
指导预习
学生认真阅读“预习提示”和注释①。了解课文要点和作者情况,要求学生圈点勾画,找出重点。
研习新课
1 在学生阅读注释的基础上介绍作者。
巴尔扎克是18世纪到19世纪法国著名的现实主义作家,他生活在法国阶级矛盾和阶级斗争十分尖锐复杂的时期,也是资产阶级上升和封建贵族没落的更替时期。他一生创作了大量的小说。他的小说集总称为《人间喜剧》,共有90几部长、中、短篇小说,《欧也妮・葛朗台》便是其中著名的一部。《人间喜剧》形象地反映了法国封建贵族阶级的没落,深刻地揭露了资本主义社会中人与人之间赤裸裸的金钱关系。恩格斯指出:巴尔扎克对现实关系具有深刻的理解,给我们提供了一部法国社会特别是巴黎上流社会的卓越历史。
2 简介与本文有关的情节。
在欧也妮23岁生日的晚上,葛朗台在巴黎的.侄子查理因父亲破产自杀而投奔葛朗台的家,欧也妮与查理一见钟情。但葛朗台对弟弟的死和侄子的处境毫不同情,更不用说把女儿嫁给一个破落户了,于是他把查理送往印度去经商。在临别之际,为了帮助查理实现发财还债的计划,欧也妮把自己的全部积蓄送给查理,查理也将母亲留下的一个贵重精美的梳妆匣寄存在欧子妮这里。当葛朗台知道女儿把积蓄送给查理后,大发雷霆,把女儿关了起来,妻子吓得一病不起。公证人克罗旭向他说明了利害关系,如果妻子死了,女儿有权继承母亲的财产。于是葛朗台跟女儿和好,并讨好妻子,课文就是从这里开始的。
3 指导学生阅读第1段,思考:守财奴是怎样的人?课文第1段中有哪些语句表现了葛朗台的性格?
明确:守财奴是指那种贪财无厌、吝啬成癖的人。这段中“吝啬”、“执着狂”、“专制”三个词语准确地点明了葛朗台的性格。“执着”本指佛教用语,后泛指专注于某一种事物而不能解脱,用“执着狂”来反映葛朗台对金钱如痴如醉,疯狂迷恋,真是最恰当了。关键的句子是:“看到金子,占有金子,便是葛朗台的执着狂。”课文在第1段里就交代了葛朗台的性格,使我们对他有了一个初步的了解,而下面的情节就是对开头这些语句的最好注释。
4 学生速读全文,根据小黑板或幻灯提示完成情节表。(见附录)
师生共同讨论完善。
讲析:随着情节的展开,葛朗台的情绪和表现是多变的,但有一点始终没变,就是金钱至上,贪婪吝啬的特点始终没有变,淋漓尽致地反映出葛朗台这个“占有金子”的“执着狂”的丑恶本质。
5 讲析课文第二部分。
学生看书,思考:“那简直是抹自己的脖子”指什么?可他为什么又要向女儿屈服?
明确:“抹脖子”这是一句个性化的语言,谁要想从葛朗台手里拿走一点钱,或者要对女儿报告财产数目,拍卖财产,那等于是抹他的脖子。为了到死也把财产抓在手里,他决意向女儿屈服讨好。
提问:可是为什么葛朗台见到金匣子就忘了一切呢?作者是怎样描写葛朗台动作语言的?
讨论归纳:这个“执着狂”一见到金子就头脑发热,欲火燃烧,于是不顾一切,只想占有。描写的动作有“纵”、“扑”、“叫嚷”、“撬”,当欧也妮想抢回梳妆匣时,他是手臂“摆”,使劲“推”,表现出对金子的强烈的欲望和狂热。语言上三次重复“金子”,并说“这交易划得来”。这是葛朗台看到梳妆匣上镶嵌金子时发出的狂叫,把原来对女儿将自己的积蓄送给查理的不满变为狂喜。这暴露了他把人与人之间的一切关系都看成交易的肮脏灵魂。
提问:为什么太太晕倒,葛朗台态度就变了呢?是不是他关心怜爱妻子呢?
明确:葛朗台太太晕倒后,葛朗台的态度发生了转变,语言是“下次决不了”,“咱们讲和啦”,“你要什么有什么”等,动作是扔梳妆匣,吻妻子手,拿出金路易,拥抱女儿。真是巴结讨好一起来,诱哄发誓不间断。但我们透过这装模作样的表面现象就可以发现,他只是担心妻子突然死去,唯恐失掉太太的财产。他贪财吝啬的本质并没有变,而且还可以看出他的虚伪狡诈,根本不是关心妻子。
6 讲析葛朗台太太生病的一部分。
提问:同学们仔细阅读有关语句,看一看在妻子病倒后葛朗台是不是真的良心发现,有了转变呢?
明确:葛朗台只是表面虚情假意,本质没有变。我们可以从有关语句中看出:医生来时,先问“要不要花很多钱”,为了表示自己救妻子的决心,“即使要我一百两百法郎也行。”拥有百万家产的葛朗台,尽管他不愿妻子死去,但决不肯多化一点钱,最多也只是一两百法郎。说明葛朗台真正关心的只有一个“钱”字。
7 小结:课文至此,情节是跌宕多变,环环紧扣。作者通过人物个性化的语言和动作,在多变中将守财奴贪婪吝啬的本质刻画得入木三分。
布置作业
1 完成“思考和练习”三。
2 分析下列复句的层次及关系:
虽然葛朗台热烈盼望太太病好,因为她一死就得办遗产登记,而这就要了他的命,虽然他对母女俩百依百顺,一心讨好的态度使她们吃惊,虽然欧也妮竭尽孝心地侍奉,葛朗台太太还是很快地往死路上走。
(答案:“侍奉”后是第一层,转折;“他的命”和“吃惊”后面都是第二层,并列;“因为”前第三层,因果;“登记”后第四层,承接)
第二教时
检查作业
研习新课
第8课狐假虎威的课件
教学要求
1、本课10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10个字只识不写。认识1个多音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练习分角色朗读课文。
3、理解课文内容,懂得“狐假虎威”的意思,体会寓意,使学生受到启发和教育。
教学重点:识字、写字。指导学生朗读课文,懂得“狐假虎威”的意思。
教学难点:揭示寓意。
教具准备:课文录音、生字卡、动物头饰.
教学时间:二课时
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内容:初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识字、写字。
要求:借助拼音读准字音,读通课文。能按字的结构把字写端正、匀称。
重点:识字、写字。
一、竟猜谜语,激趣导入。
1、同学们,我们先来做一个猜谜游戏:
(1)黄袍袍,黑斑斑,龇牙咧嘴瞪眼睛;森林里面称大王,捕食野兽本领强。(老虎)
(2)模样像狼脸儿长,三角耳朵猫儿黄,昼伏夜出捕肉吃,毛皮好做女士装。(狐狸)他们俩之间会发生什么样的故事呢?
2、板书课题:“狐假虎威”领读课题。
问:“假”有几个读音?(两个读音:jiǎ、jià)在这里应读jiǎ,为什么这样读,是什么意思呢,这就需要大家从课文中去寻找答案了,大家加油啊!
【设计意图:谜语导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同时引出文本中的关键“人物”。告诉“假”的读音,但不告知理由,引导学生自己探究,培养学生在阅读中、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理解字的意思的能力。】
二、配乐朗读听感结合。(学生轻轻地打开书一边听录音,一边看书。)
【设计意图:听配乐朗读,一是起示范作用,二是培养学生边听边想的学习习惯。】
三、阅读课文识记字词。
师:“狐假虎威”这个故事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呢?想不想自己读一读?
1、初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画出生字带出的词语。联系上下文或生活实际尝试理解词语的意思。
2、学习字词。
(1)出示生字,这些生字是我们读书的拦路虎,要想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就要先把它们清除。
①请同学们自己读读生字,你觉得难读的字可以看着拼音多读几遍。
②检查:你觉得哪个字难读,会读了吗?(指名读)重点提醒学生注意“扯、兽、爪”是翘舌音,“闷、窜、胆”是前鼻韵母,“趟、抗”是后鼻韵母,“蒙住”的“蒙”读mēng,不读méng.,齐读。
③去掉拼音读一读,同桌互相读一读,听一听。开火车读。
(2)出示生字组成的词语:狐假虎威、茂密、扑过去、半信半疑、猴子、野猪、梅花鹿、害怕、威风胆子吓跑寻找爪子借着、骨碌、违抗、窜过、一趟、狡猾、百兽
(3)生字组成的词语会不会读?自由练读,抢读词语卡片。
(4)小结:只一会儿功夫,就把字音读得那么准,同学们多不简单哪!自己夸夸自己吧!
【设计意图:在阅读中识字,语言环境中识字,重复再现中识字,遵循学生的识字规律及年龄特点。识字后,自我夸奖又使学生有了成就感,更鼓励了学生主动识字的积极性。】
3、读通课文。
(1)现在我们再读读课文,你觉得哪句话难读就在这句话前面画上“”,并把这句话多读几遍,直到读通顺了,再接着往下读。
(2)指名汇报练读的效果。
(3)采用老师范读、学生示范、个别练习等多种形式练习朗读,直到把课文难读的句子读通为止。
(4)小结:大家真不简单,这么长的句子都读通顺了,太棒了!
4、再读课文。
(1)同学们选自己能读好的一节认真练读,要求把它读流利,等会儿请你读给大家听。
(2)采用多种形式分小节读课文。
(3)各自把课文完整地朗读一遍后,指名分小节朗读全文。
(4)整体感知,课文讲了一个什么故事?
【设计意图:把朗读时间还给学生,从难句的读通再到段落的读顺,最后是流利的朗读全文,这样分层次教学为学生通畅的阅读全文铺设了梯度、降低了难度,同时也潜移默化地渗透了阅读文章的方法。】
四、指导写字。
1、出示生字。
2、学生观察生字结构,并相互交流记住生字的办法。
3、进行书写指导:
注意:”狐”的右边不是“爪”、猴的中间没有竖,威字中间不要忘了写一横。指导书写“虎、茂、威、假、鹿”。
4、学生进行区别、临摹。(注意书写姿势及字的美观)
【设计意图:尊重学生的识字方式,引导学生个性化识字,在观察交流中让学生掌握字的结构及多种识字方法,教师的示范指导侧重培养学生良好的书写习惯。】
第二课时
教学目的.:
1、分角色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2、懂得“狐假虎威”的意思和寓意。
重点:懂得“狐假虎威”的意思。
难点:揭示寓意。
一、回顾课文、复习巩固。
1、画去括号里不恰当的拼音。
朝(zháo cháo)霞朝(zháo cháo)南
森(sēn shēn )林深(sēn shēn )处
2、课文讲了一个什么故事?
二、精读课文、理解课文。
1、学习第一自然段,体会“虎之威”
(1)出示练习:通过上节课的学习,你觉得狐狸是一只的狐狸,老虎是一只()的老虎。那谁厉害呢?指名读第一自然段。
(2)结合第一自然段的内容思考:究竟是狐狸厉害还是老虎厉害,说说你的意见。(窜,逃窜;扑,拍打;窜说明狐狸本来是很害怕老虎的,想很快逃走。“扑”时间短,动作快,说明老虎是很厉害的。)
(3)指导朗读第一自然段。读出老虎的威风来。
【设计意图:通过理解朗读重点词、关键词,体会“虎之威”】
2、学习第二至五自然段。体会“狐之猾”
过渡:面对饥饿、凶猛的老虎,狐狸的生命危在旦夕。它被老虎逮住以后怎样了呢?我们学习第二至五自然段。
(1)各自轻声读第二至五自然段,思考:这一部分,狐狸讲了几次话?(三次)应该怎么读?
(2)想像一下当时的情景和狐狸、老虎的心理。同桌练习分角色朗读,探究哪中读法更合适?
(3)学生练读。指名读。(如果学生读得好,提问他为什么要这样读?如果读得不足,则引导学生对“骨碌碌、”“扯着嗓子”、“老虎一愣”进行理解。第一句话扯着嗓子是想掩饰它内心的恐惧,用气势来吓唬老虎,第二句话讲老虎不敢吃的理由:我是老天爷派来管理你们百兽的……第三句话讲狐狸故作镇静:你不怕,那你就吃吧。让学生想一想,用什么样的语气才能把老虎镇住、蒙住、骗住。)
出示练习:孩子们,你们看狐狸真是一只()的狐狸!放了狐狸是因为老虎被()。
(4)老虎被蒙住了,松开了爪子。发挥你的想象,想一想这时老虎会怎么想?
(5)学生合作学习讨论。
(6)讨论后回答。回答后学生联系朗读。师生共同评议。
【设计意图:抓住狐狸的语言,为学生搭建自主阅读的平台,通过学生个性化的朗读,自读自悟,以读代讲,想象狐狸说话时的心理、语气,从而体会出“狐之猾”】
3、学习六、七、八自然段。明白“谁之威”
(1)仔细观察课文中的插图,说说图意。
(2)看看课文是怎么说的。默读六、七、八自然段想一想:狐狸、老虎和其他野兽的表情怎样?
随着学生的回答,出示下列板书:
“狐:摇头摆尾神气活现”“虎:半信半疑东张西望”
(3)指名表演:请五位同学戴上头饰分别扮演狐狸,、老虎、猴子、小白兔、野猪、梅花鹿。其他的小朋友当导演,看看他们表演得对不对?
通过导演理解:狐狸和老虎谁在前,谁在后,为什么?
“神气活现”,“摇头摆尾”,“半信半疑”,“东张西望”这些词什么意思?
(4)纳闷什么意思?(因为疑惑而发闷)野猪、小鹿、兔子为什么纳闷?它们纳闷的原因是:过去狐狸可没有这么威风呀,今天它怎么会这么神气活现起来,走起路来也跟往常不一样,摇头摆尾的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呢?
(5)为什么它们撒腿就跑?读“再往狐狸身后一看,呀,一只大老虎!大大小小的野兽撒腿就跑。”
(6)体会老虎、狐狸和野兽的不同表现,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出示练习:事实上狐狸是借着()的威风把百兽吓跑的,所以“狐假虎威”的意思是说()“假”的意思是()。随机板书“假”“威”的意思。
(7)从什么地方我们可以看出来狐狸是借着老虎的威风把百兽吓跑的?(狐狸走在老虎的前面,摇头摆尾,神气活现,百兽往狐狸身后一看,呀,一只大老虎!大大小小的野兽撒腿就跑――百兽是看见老虎才跑的。所以说,狐狸是借着老虎的威风把百兽吓跑的)。
【设计意图:插图与文本内容相结合,直观地了解了此时狐狸与老虎神态,而同学们的即兴表演,更使学生深入地理解了“神气活现”,“摇头摆尾”,“半信半疑”,“东张西望”这些词的意思,同时也更加透彻地明白了到底是谁最威风的,对于理解“狐假虎威”的意思可谓是水到渠成。】
三、揭示寓意、拓展升华。
1、我们不仅从语言上,也从动作神态上感受到狐狸的狡猾。它假借老虎的威风吓跑了百兽。生活中,人们就用“狐假虎威”这个词语比喻一种人,你觉得是什么样的人呢?(自己没有本领,却仗着别人的势力欺压人的人。)你想对这样的人说什么?我们要不要做这样的人?你明白了什么道理?
【设计意图:由《狐假虎威》这则寓言的意思过渡到它的寓意,由浅入深,由表及里,并结合实际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
2.拓展思维:后来,老虎明白了百兽是害怕自己才逃跑的,接着会有什么事情发生呢?想一想,说一说。
【设计意图:创设时机,让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发展学生的语言,提高想象能力和运用语言的能力。】
第8课 剪纸故事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掌握剪、刻人物的基本方法和步骤,发展动手能力。
过程与方法:了解剪纸文化,锻炼语言组织和口头表达能力。
情感、态度及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的情感。
教学重点:掌握剪、刻人物的基本方法和步骤。
教学难点:掌握剪、刻人物的基本方法和步骤。
教学时数:1课时
教学准备:彩纸、剪刀等
教学过程:
一、故事引入
1.同学们,你们喜欢听故事吗?老师准备了一段特别的故事,听完请想想,它特别在什么地方?
2.教师口述“我和妹妹去公园喂鸽子”故事。 (画面)
二、故事交流
1.在你的身l或者你的身边曾经发生过有趣的故事吗?
2.先在小组交流,再由组长用3~5句话写下来。
三、讨论、演示分工合作过程
1. (从各小组中挑出一个典型故事)清三位同学来跟老师合作示范。
2.先分工再进行组合。 (学生讨论怎么分工)
3.教师示范剪刻步骤。
①随意剪出外形。
②剪或刻出人物的细节、花纹。
在这些民间剪纸作品中,你比较喜欢哪一张的细竹和花纹的处理?花纹有什么特点?(课件出示民间剪纸作品)中闽民间剪纸最常用的花纹就是锯齿纹和月牙纹。 (课件出示)
⑧组合粘贴。
准备粘贴了,你想怎么贴?怎样贴才会又快又平整呢?——胶涂在底纸上。
出示几个剪纸人物,你能给他们编个故事吗?
④添加道具。
故事“剪”完了吗?还有什么需要补充、完善的?——添加背景、道具等。 (课件出示剪纸道具)
四、欣赏: 剪纸故事作品
1.讨论评议
完成创作的同学将作业贴至本组展示板l,可自由欣赏各组作业,并与身边的同学说一说,评一评.
2.评述作品。
请几位同学说说刚刚评议的内容。
五、学生合作完成剪纸故事展示、总结
1.学生制作,教师巡回指导。
2.你喜欢哪个故事,为什么?
3.今天我们用剪纸的方法表现了身边的故事,你有什么收获?
故事每天都有,无处不在,只要你用心,你就能发现,受到启发。愿我们都成为热爱生活的有心人
五下美术第8课课件
教学背景:画脸是人类最古老的艺术,是许多原始部落的重要习俗。画脸还是中国悠久的传统文化,京剧、川剧的脸谱都精彩迭出。画脸还是新奇诱人的节日娱乐,各种自由的涂抹,趣味十足。
教学课题:《画脸》(第一课时)
教材分析:《画脸》是苏教版第十册第八课的内容。随着现代传媒技术的发展,与画脸相关的传统京剧、川剧等艺术形式已逐步远离儿童的生活。本课的教学,主要是让学生在广泛的文化情境中初步理解中国戏剧脸谱,通过形式式样的画脸作品激发学生兴趣,启发学生尝试在各种物品上绘制脸谱,鼓励学生大胆表现自己喜欢的图案现象。它通过对脸部器官的形象欣赏,感受脸部形象的特点,设计出自己心中的脸的形象。此外,除了引导学生在画脸中汲取艺术的养分外,还近一步与生活紧密联系,感受脸谱给我们的生活带来的乐趣和美感,领悟脸谱艺术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通过欣赏中国的画脸艺术,感受其外的图案美和内在的思想性,了解美术与戏剧、美术与生活、美术与社会的联系。
2、操作目标:引导学生运用多种手法画脸,了解基本的画脸常识。
3、情感目标:让学生在欣赏、讨论、绘制、表演的活动中体验画脸的乐趣,充分展示自己的个性,培养学生热爱祖国传统艺术的情感。
教学重点:在画脸形式上有所创新。
教学难点:图形和图案要有一定的美感。
教学准备:教具:课件,多种绘制材料、纸张等,
学具:自己喜欢的绘制材料,如:彩色线、纸、白色或黑色棉布等。学生搜集到的有关脸京剧脸谱的资料。
教学过程设计:
一、导入:
同学们好,脸是一个人很重要的身体部位,你的喜怒哀乐全都会在脸上表现出来。你知道古人是怎样来表达自己的喜怒哀乐的吗?在远古时代,人们对许多自然现象无法理解,就用祭祀的方法祈祷神灵能够保佑他们,希望达到愿望中的美好生活,当时的人们,有的在脸上带上面具,有的在脸上画上奇怪的图象或者图案,他们跳着舞蹈,驱除邪恶,画脸就这样产生,并逐渐延续了下来。
二、赏析戏剧脸谱的艺术(课件展示:戏剧脸谱)
1、你知道吗?画脸还是我国悠久的.传统文化,你们喜欢看《三国演义》吗?瞧:
2、学生观看短片。(课件展示:《三国演义》)
欣赏戏剧脸谱的色彩特点,了解戏剧脸谱的造型特点。
3、猜一猜:中国戏剧中脸谱色彩图案与角色的性格、品质关系。学生分组讨论交流、并发言。(课件展示)
师:红、黑、白三张脸谱的颜色分别代表人物的什么性格特征?请举例说明。
生:红脸表示忠勇耿直,有血性的人物,如关羽。
黑脸表示正直铁面无私,或粗率莽撞的人,如包拯,张飞等。
白脸表示阴险狡诈,善用心计的人物,如曹操。
(师)补充小结:早期,中国戏剧画脸只用红、黑、白三种色,后来创造出了比较复杂的脸谱色彩和图文。不同色彩的图文能显示剧中不同人物的形象特征和性格品质。如:红色表示忠诚;白色表示阴险;黑色表示憨直;另外,黄色表示干练;绿脸表示侠骨义肠、性格暴躁;蓝脸表示刚毅冷酷;粉红色的脸是忠心耿耿的老将代表;紫脸表示刚毅威武、稳重沉着的人物;金银色则表示神仙、罗汉、魔鬼等。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归纳知识点的能力,突出显示课内知识要点,并进行拓展延伸]
还有一种丑角的脸谱,经常在眼睛、鼻子上涂一块白色,你看——(课件展示)
观察比较:出示关羽和孙悟空的两张脸谱图,请学生观察这两张脸谱,说说它们各有什么特点?
师提示:中国传统的戏剧脸谱,一般左右对称,色彩鲜明,对比强烈。
[设计意图:在艺术欣赏的氛围中,感受我国戏剧文化的魅力,培养学生观察、比较的能力,巩固知识点,激发兴趣和创作灵感]
三、探讨脸谱的表现方法。
出示教师制作的乒乓球做成的脸谱,请同学们欣赏并说说:老师将脸谱画在什么上面的?我们还可以在哪些物品上绘制脸谱?
这些作品上的图案有什么特别?你能想出更加新颖的图形吗?
学生讨论(联系生活实际,说说你曾经在哪些地方看到过各种不同的脸谱)
四、同龄人作品赏析,激发创作的兴趣。(课件展示:同龄人作品)
1、这是小朋友用水粉色和油画棒画得脸谱,主要用点、线、面来描绘,色彩主要运用红、黄、蓝、黑、绿,画得大胆而轻松。
2、这是用废旧报纸张贴出的脸谱,左右对称,色彩明快。
铅笔细致描绘了黑白脸谱,也是一种表现形式。
五、绘制脸谱
1、根据课前准备,自由选择材料。如:色纸、废旧物品、葫芦、石头、蛋壳等。
2、构思设计:先想好要画什么,然后画出人物的五官,再围绕五官进行装饰。
3、老师鼓励学生大胆创新,必要时可以相互合作完成,同时教师相机指导。(课件展示:学习建议)
六、评价与拓展
1、学生将自己的作品进行交流互评,评出最佳创意的作品、制作精细的作品,以展示在班级或学校的报廊里。
2、师总结:同学们,今天这一节课我们主要欣赏了我国传统的画脸艺术,并且尝试了在不同的物品上绘制了脸谱,其实在不同的时代,不同的国家,不同的地区都存在着不同的画脸的艺术,你想知道吗?请同学们搜集相关的资料和图片(课件展示:课堂总结),我们在下一节课再进行分析。
教学目标
学生要求掌握的知识:美国的领土扩张;美国南北经济发展的概况;南北矛盾的激化;内战的经过;内战的影响。
通过对美国内战原因、经过和结果的学习,使学生认识到内战对美国影响巨大:取消了黑人奴隶制度,维护了国家的统一,加速了美国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
通过比较美国独立战争和美国内战的异同。培养学生比较历史事件的能力。
教学建议
本课地位
美国内战是美国这个年轻的国家在其发展中的一个重要阶段。它解决了美国独立战争后就已经存在,之后又不断发展的南北两种经济形式的矛盾。为美国经济的腾飞创造了条件。为美国将来站在世界经济的前列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重点分析:
美国领土的扩张。美国在独立战争胜利后,用了短短70年时间就通过各种手段获得了500多万平方公里的土地。面积和人口大副度增加。领土的扩张引起西部新领土的开发,从而引出西进运动。在西部开发的过程中,南北双方的矛盾加剧。可以看出,领土的扩张是美国内战的大前提。不了解这一内容就无法分析南北两种经济形式的矛盾,就无法深入探讨美国内战爆发的原因。
美国内战是继独立战争后的又一次资产阶级革命。资产阶级革命是指资产阶级用斗争的办法,扫除资本主义发展的一切障碍的过程。而美国内战也确实达到了上述目的。因此它具有资产阶级革命的含义。十九世纪末,美国在主要帝国主义国家中经济发展速度最快,经济发展水平跃居世界首位,与内战的关系密切。没有内战就没有美国经济的腾飞。
难点分析:
美国两种经济形式的矛盾是难点,首先学生比较难理解种植园经济,其次学生比较难以理解北方资本主义工商业和种植园经济为何产生矛盾.美国独立后建立起来的是资本家和种植园奴隶主的联合政权。但在美国独立战争一课未涉及到,所以学生不了解种植园经济,对两种经济的矛盾就更难理解了。
重点突破方案:
美国领土的扩张涉及三个问题:扩张的地区,扩张的手段和对新扩张地区的开发西进运动。美国在极短的时间内完成了大范围的领土扩张。学生在较短的时间内明确这些地区的位置有相当的难度。教师可以尝试通过自制课件中地图颜色的变化刺激学生的感官,强化识记能力。同时培养学生史地结合的意识。美国扩张手段的多样性体现了其外交政策的狡诈。扩张后在新领土上进行的西进运动。如果时间允许可以展开小组讨论。分析西进运动的积极影响和消极影响。使学生明确这段历史既是印第安人的血泪史也是美国经济创业发展的历史。培养学生一分为二评价历史事件的能力。
美国内战是继独立战争后的又一次资产阶级革命。教师可以通过列表的方式从背景,领导人,纲领,结果,作用,性质几个方面帮助学生比较美国独立战争和美国内战的异同点。特别是通过对作用的比较进一步明确美国内战的作用。它巩固了国家的统一,保证了北方工商业资产阶级的统治地位,并建立了统一的国内市场。提供了资本主义发展所必须的劳动力,为资本主义的发展扫清了障碍。
难点突破方案:
在美国领土扩大后,南方奴隶制的存在影响到发展资本主义所必须的原料,劳动力,市场。必须废除它。南北两种经济形式的矛盾日趋尖锐。教师可要求学生阅读教材113页的相关内容。请学生思考:两种经济形式的矛盾表现在哪几方面?(关税、劳动力和对西部新领土的争夺)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引导他们找到南北双方争论的焦点问题(奴隶制的存废)为分析美国内战爆发的原因打下基础。
教学设计示例
重点:美国领土的扩张。美国内战。
难点:美国两种经济形式的矛盾。
教法设计:讲述法;讲解法;历史情境设计法:讨论法。
导入 新课
华盛顿在美国独立战争中作出了突出贡献。我们今天将要介绍的人物是在美国发展进程中占有突出地位的一位总统,他的名字叫林肯。(通过课件展示林肯的画像)林肯的名字是和美国南北战争联系在一起的。今天我们学习新的一课:美国内战
【讲授新课】美国独立后建立的是资本家和种植园奴隶制的联合政权。他们有分歧,但在对外扩张的问题上却取得了高度一致。美国独立后不久就走上了对外扩张的道路。
一、扩张
美国是怎样扩张领土的,它采取了哪几种方式呢?经过半个多世纪,美国通过购买、抢占和吞并等方式,先后从法国、墨西哥、俄国手中夺取了大片领土,成为一个东临大西洋、西濒太平洋的大国。当然美国向西扩张的过程,也是驱赶、屠杀印第安人和侵占他们仕地的过程。这样,今天美国的版图形成了。(展示课件《美国的领土扩张》一页。通过位置和颜色的变化刺激学生的感官,强化记忆。)
二、南北矛盾(板书)
1.北方资本主义工业的发展(板书)
工业革命是最早发生在哪个国家?是从什么时候开始的?(学生回答,略)
美国是后起的资本主义国家,18世纪90年代,开始了工业革命。北部资本主义工业迅速发展。从18到1860年,工业总产值增长了近9倍,居世界第四位,为了适应经济发展的需要,美国于19世纪早期开始修建铁路。
2.南部种植园经济和黑人奴隶制
当资本主义在北部迅速发展的时候,南部各州却继续保留发展了奴隶制的种植园经济,以黑人奴隶为主要劳动力。南部工业不发达,种植园主要栽种棉花、烟草等经济作物,棉花大量运往英国,换取英国廉价的工业品。奴隶主养活一个黑奴每年只需要拿出20美元,而从黑奴身上每年却可以榨取80美元以上的纯利润,于是南部各州非法贩入黑奴,黑奴人数猛增。随着两种经济制度都得到迅速发展,它们之间矛盾也越来越尖锐。
3.两种经济形式的矛盾(板书)
教师可要求学生阅读教材113页的相关内容。请学生思考:两种经济形式的矛盾表现在哪几方面?(关税、劳动力和对西部新领土的争夺)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引导他们找到南北双方争论的焦点问题(奴隶制的存废)为分析美国内战爆发的原因打下基础。北方主张保护关税,以抵制外国商品的输入,发展本国工业;南方为了输入廉价的工业品,反对保护关锐。北方需要大批便宜“自由”劳动者和工业原料,主张解放奴隶;而南方的奴隶制种植园却占用了大批劳动力。南方奴隶主还要求把奴隶制扩展到美国西部新增加的土地上,北方资产阶级坚决反对。南北矛盾的焦点是奴隶制的存废问题。黑人奴隶制已经成为阻碍美国资本主义经济的瓶颈。南北双方的矛盾已经不可调和。双方一触即发。这时,美国总统的换届选举成为战争爆发的导火线。
三、内战的经过
1.导火线
1860年,共和党人林肯当选美国总统是美国内战的导火线。
2.内战的爆发
3. 内战的转折(板书)
内战初期,南北双方都具有不同的有利条件。(打出《南北双方力量对比表》幻灯片)北部资本主义生产发达,各种工业蓬勃发展,而南部工业非常落后,农业经济占很大的比重。在所占地区方面,北部共有23个州,南部只有11个州;北方人口有2200万,南部有900万;还有战争性质和人心向背都有利于北方。但是南方军队准备已久,加上英国的援助,战争初期,北方连连失利。华盛顿两次告急,激起人民愤慨。在这种前方失利、后方**的压力下,迫使林肯总统采取两项民主措施;1862年政府通过了《宅地法》。《宅地法》是解决人民土地问题的法令。按《宅地法》规定,凡是美国公民只要交付十美元的手续费,就可以在西部得到一块相当于64公顷的土地,连续耕种5年以上,这块土地即成为个人私有财产,林肯还颁布了《解放黑奴宣言》,规定从1863年1月1日起废除叛乱各州的奴隶制,并允许奴隶作为自由人参加北方军队。这两个法令使人民群众和黑人奴隶欢欣鼓舞,激发了他们的革命热情,不论黑人白人都踊跃参军,拼死作战,很快扭转战局,战争形势开始有利于北方。
4.内战结束
1863年,北方军转入反攻。1865年4月3日,攻陷叛军老巢里士满。内战以北方胜利告终。战争刚刚结束,不甘心失败的奴隶主怀着刻骨的仇恨,派遣仇视黑人奴隶的演员蒲斯,将正在剧院看话剧的林肯刺杀。那么我们应当怎样评价林肯这个人物呢?
四、内战的意义(板书)
18世纪美国独立战争摧毁了英国殖民枷锁,赢得了国家独立和民族解放,为美国资本主义的发展开辟了道路。美国内战北方的胜利,维护了国家的统一,废除了黑人奴隶制度,不仅为美国资本主义的发展扫除了最大的内部障碍,而且为以后的经济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因此它是美国历史上第二次资产阶级革命。
小结:美国内战是美国这个年轻的国家在其发展中的一个重要阶段。它解决了美国独立战争后就已经存在,之后又不断发展的南北两种经济形式的矛盾。为美国经济的腾飞创造了条件。为美国将来站在世界经济的前列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板书设计
第23课美国内战
一、美国领土的扩张
二、内战的爆发
1、北方工商业的发展
2、南方种植园经济
3、两种经济制度的矛盾
4、内战的爆发
三、北方胜利
1、内战的转折
2、内战的胜利及意义
一 素质教育目标
(一)知识教学点
领土扩张情况:南北经济的发展;南北矛盾的激化;内战概况及结果;林肯
(二)能力训练点
1.通过对内战由原因的分析,加强学生辨证思维的能力。
2.思考为什么说扫清了资本主义发展的又一障碍?从而增强学生分析归纳问题的能力。
(三)德育渗透点
1.美国领土的扩张既是一部领土扩张史,也是一部渗透了印第安人、黑人血泪的历史。
2.美国内战是南北战争两种经济制度矛盾发展的结果。
(四)美育渗透点
介绍林肯的事迹,品味其人格美,并让学生明白其高尚的人格往往会产生不可思议的力量。
二 重点难点
1.重点:美国领土的扩张和内战。
2.难点:美国两种经济制度的各种矛盾。
三 教学教具准备
挂图、幻灯片、自制软件。
四 教学步骤
(一)明确目标
略
(二)重点、难点的学习与目标完成过程
复习提问
1.美国独立战争发生在什么时间?
2.这场战争具有什么性质?
3.它推毁了哪国的殖民统治?
导入 新课
美国独立战争推毁了英国的殖民统治,为美国资本主义的发展扫除了一大障碍,但这次革命并不彻底,留下了南北两种不同的经济制度,即北方资本主义经济和南方种植园经济。后来正是这两种制度的矛盾引起美国历史上第二次资产阶级革命—二美国内战。
第23课 美国内战(板书)
1.就领土面积来说,美国居世界第几位?
2.美国独立初期领土面积就这么大吗?
那么,美国今天如此大的版图是如何得来的?现在我们来学习: (连环提问引起学生学习兴趣)
一、美国的领土扩张(板书)
出示录像《领土扩张》第一篇,说明这是美国独立初期的版图,指出它的范围、政权的掌握者,他们的观点一致都热衷于对外扩张,所以美国很快走上了对外扩张的道路。
出示《领土扩张》第二篇,说明是领土扩张后的版图,指导学生看课本第112-113页。
通过看书及录像你能归纳出领土的来历吗?
扩张的方式如何?
据图讲解,有哪些地区是用这几种方式扩张而来的,经过半个世纪,美国成为一个东临大西洋,西临太平洋的大国。
问:美国扩张前,这些土地上的主人是谁?
这个名字是怎么来的?
美国领土的扩张对印第安人有什么影响?
指导学生看幻灯《印第安人的血泪之路》和《西进运动》
教师总结。由此可以看出,美国领土扩张史,也是驱赶屠杀印第安人和抢占他们土地的历史,是一部印第安人的血泪史。
随着美国领土的扩张,北部资本主义经济和南部种植园经济的矛盾日益加剧。
二、内战的爆发(板书) .
工业革命首先发生在哪个国家?是什么时候开始的?
到18世纪90年代美国也开始了工业革命,由于美国是后起的资本主义国家,可以吸收外国的先进技术,所以北部的资本主义工业迅速发展。
1.北方资本主义工业的发展(板书)
表现在哪些方面?
指出为了适应经济的发展,美国从19世纪早期开始修筑铁路。打出《修筑铁路的工人》
哪位同学能谈谈你对华工的看法?华工的劳动对美国经济发展起了什么作用?
教师总结。不管过去还是现在,华人对美国经济的发展都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过渡。当北方资本主义迅速发展时,南方仍保留并发展了落后的种植园经济。
2.南方种植园经济和黑奴(板书)
这种种植园以什么为主要经济作物?
主要劳动力是什么人?
英国工业革命对南方有什么影响?
指导学生看录像《拍卖黑奴》
哪一位同学谈谈你的看法?
教师总结。正是因为使用奴隶生产棉花在经济上有利可图,奴隶主才在政治上拼命维护当时已经十分落后的奴隶制度。
随着两种经济的发展,它们之间的矛盾也越来越尖锐。
3.两种经济制度的矛盾(板书)
看录像《南北冲突的基本原因》
指导学生看课本。
打出填空式幻灯片《美国内战的原因》
教师总结。南北矛盾冲突的焦点集中在奴隶制扩张的问题上,矛盾的不可调和使战争无可避免。
4.内战的爆发(板书)
废奴运动高涨的情况下,1860年11月,主张限制奴隶制的共和党人林肯当选为美国总统。
内战何时爆发的?
打出幻灯片《美国内战形势》
分析南北双方的利弊及实力。
三、北方的胜利(板书)
尽管北方实力雄厚,但是由于南方早有准备,因此,战争初期北方连连失利,首都华盛顿告急,引起人民的愤慨,在人民的推动下,林肯政府做出决策。
林肯政府采取了什么措施?
指导学生读小字部分。
这两个法令的作用是什么?
教师总结。这两个法令的通过成为内战的转折点,从此北方扭转战局,反败为胜。
内战何时结束的?
战争刚刚结束,不甘心失败的奴隶主怀着刻骨的仇恨刺杀了林肯。
放录像《林肯》
学生看录像及书上的插图《林肯遇刺》和《林肯纪念堂》,使学生认识到林肯在人民心中的地位。
同组学生讨论得出观点,学生纷纷举手,阐述自己的观点。
说明林肯是美国历史上地位仅次于华盛顿的总统。
哪位同学能说一说你对林肯的看法?
美国经历了四年的南北战争,北方获胜,那么内战有什么意义呢?
总结。尽管废除了奴隶制度,但是美国社会对黑人和有色人种的歧视,至今仍然存在,今天的黑人仍然在为自己争取正当的权利而进行着不懈的斗争。
打出幻灯《为什么说美国内战扫清了资本主义发展的又一障碍?》
组织学生讨论。
教师可以提示关键词语是“又”字。
教师总结答案用投影打出。
小结。这节课共讲了三个大问题,其中重点讲述了领土扩张,美国内战的原因、经过及结果,并重点分析了美国内战,从而使学生把前后知识连贯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