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三年级数学拓展教案(小学三年级数学拓展题及答案)

小学三年级数学拓展教案(精品6篇)

小学三年级数学拓展教案要怎么写,才更标准规范?根据多年的文秘写作经验,参考优秀的小学三年级数学拓展教案样本能让你事半功倍,下面分享【小学三年级数学拓展教案(精品6篇)】,供你选择借鉴。

小学三年级数学拓展教案篇1

简单的推理

例1每种水果都表示一个数,你能知道这个数是几吗?

-6=15=

12-=8=

+2=35=

25-=11=

例2每个图形代表一个数,你能算出这个数是多少吗?

(1)△-7=5+△=17

△=()=()

(2)☆+☆=12☆-△=6

☆=()△=()

例3每个图形代表一个数,你能算出这个数是多少吗?

△+□=9○-△=1△+△+△=9

△=()□=()○=()

例4每个图形代表一个数,你能算出这个数是多少吗?

○+○+○=6○=()

△+△+△=12△=()

例5每个图形代表一个数,你能算出这个数是多少吗?

☆+☆+☆=6,△+△=20,

则△-☆=()

例6黑兔、兔和白兔三只兔子在赛跑。黑免说:“我跑得不是最快的,但比白兔快。”请你说说,谁跑得最快?谁跑得最慢?

()跑得最快,()跑得最慢。

三.达标测试

1、

2、每个图形代表一个数,你能算出这个数是多少吗?

(1)△-4=11+△=16

△=()=()

(2)☆+☆=24☆-△=6

☆=()△=()

3、每个图形代表一个数,你能算出这个数是多少吗?

△+△=10△=()

△+△+□=20□=()

4、每个图形代表一个数,你能算出这个数是多少吗?

△+△=14△-○=2

则△=()○=()

5、每个图形代表一个数,你能算出这个数是多少吗?

□+○=10☆+☆+☆=9○+☆=7

□=()○=()☆=()

6、三个同学比身高。甲说:我比乙高;乙说:我比丙矮;丙:说我比甲高。()最高,()最矮。

四.家庭作业

1、每个图形代表一个数,你能算出这个数是多少吗?

※+※+※=9-+※=8

※=()-=()

2、小白猫和小花猫钓了同样多的鱼,送给奶奶一些后,小白猫还剩2条,小花猫还剩1条,()送给奶奶的鱼多。(在你认为正确的答案后面画“√”)

小白猫□小花猫□

小学三年级数学拓展教案篇2

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生活情境,感受并认识重量单位千克和克,了解1千克和1克的实际重量,初步建立千克、克的重量观念。

2、掌握“1千克=1000克”,并能进行简单的换算。

3、体验数学与实际生活的联系,感受数学就在身边。

教学重点:

结合具体生活情境,感受并认识重量单位千克和克,了解1千克和1克的实际重量,初步建立千克、克的重量观念。

教学难点:

掌握“1千克=1000克”,并能进行简单的换算。

教学用具:

各种秤、盐等。

教学设计:

一、引入新知

1、游戏激趣:

我知道同学们都喜欢做游戏,现在老师请三位同学到前面来做一个有趣的游戏(请一位同学背另外两位同学,被背的两位同学轻重对比明显)。谁想来做?背的同学,你能把你刚才的感受讲给我们吗?

2、实践体验:

课前,我们每个人都准备了一些物品,请同位两个人互相掂一掂,说一说你们有什么感受?

3、导入新知:

通过刚才的“背一背”游戏和掂一掂活动,同学们都感受到物品有轻有重,那么象一个苹果、一杯水、老师的体重等,你们想不想知不知道它们到底有多重?这就是这节课我们要学习的知识,有多重。(板书:有多重)

二、探究新知

1、认识秤

在我们购物的时候,常发现有的物品有包装,物品的重量我们可以直接看物品包装袋上的标识。但也有很多物品并没有包装袋,比如鸡蛋,苹果等,怎样才能知道它们有多重呢?对,要想知道这些物体的准确重量,我们可以用秤来称,能说一说,在生活中你都见过哪些秤?

学生自由说生活中常见的秤。

今天老师也带来了三种秤,请看(实物出示体重秤、天平、台秤)

除了这些,还有很多种,你们想看一看吗?(大屏幕出示各种秤)

2、认识天平

我们了解很多种秤,其实,在我们今后的学习生活中还会常用到天平。(介绍天平)天平两端有两个托盘,一般情况下是左边放要称的物品,右边放法码。当红色的指针指在正中间时,说明天平两端的物品是一样重的。那么,法码显示有多重,左边的物品就有多重。

但在日常生活中,我们要常用到台秤。你们能读出所示的重量吗?(大屏幕出示教材“练一练”),谁想读出一个西瓜的重量?一个鸡蛋呢?

3、认识重量单位千克、克

刚才你们在说西瓜和鸡蛋的重量时,分别用了什么单位?(板书:千克、克)这就是我们这节课我们要认识的两个重量单位。

⑴、称一称:分别称出两袋盐和1枚2分硬币的重量。

(2)、掂一掂:分别掂一掂1千克盐和1克硬币的有多重。

⑶、找一找:在你的桌子上或生活中,还有哪些物体的重量大约是1千克,哪些物体的重量大约是1克?

(4)、说一说:你认为1克和1千克谁重?你知道什么时候应该用克做单位,什么时候要用千克做单位吗?

(5)小结:一般说来,我们称稍重的物体时用千克来做单位,而比较轻的物体却要用克来做单位。虽然我们日常生活中都习惯用“斤”或“两”作重量单位,但是为了方便,国际上就统一给重量规定了新的单位。并用“kg”表示“千克”,用“g”表示克。(板书:kg)

4、掌握“千克”与“克”之间的关系

(1)、算一算:刚才我们称盐的时候,一袋盐是500克,你能快速算出两袋一共是多少克吗?

(2)、猜一猜:千克和克之间有什么关系?(板书:1千克=1000克,即1kg=1000g)

5、动手操作

你们想不想用千克或克作单位,来表示你们桌子上物品的重量?要求:先估一估,再称一称。

(1)、看一看几个苹果大约是1千克?

(2)、一枝铅笔大约有多重?

(3)、从桌子上选出2件或3件物品掂一掂,估计有多重,再称一称。

6、质疑:对于这节课的内容,你们还有什么不明白的问题吗?

三、巩固新知(大屏幕出示)

1、判断:

(1)、一个乒乓球约重10克。()

(2)、小月重100厘米。()

(3)、3千克水比3千克的棉花重。()

2、练一练:

2kg=()g;4000g=()kg

7kg=()g;8000g=()kg

3、填一填:

称较重物体的重量时,我们就用()作单位,

称较轻物体的质量时,我们就用()作单位。

四、拓展新知

1、想一想:

1、千克的棉花和1千克的盐比较,哪个重些?

2、算一算:称我们购买物品的时候,经常发现同类物品有时重量和价格不一样,到底买哪种便宜呢?

四、总结新知

1、本节课有收获吗?

2、布置作业,完成课后20页的实践活动,直接填在书上。

小学三年级数学拓展教案篇3

教学目标

1、通过整理和回顾本单元的知识,是学生在头脑中形成较为系统的认知结构,提高学生对本单元知识的掌握水平。

2、巩固多位数乘一位数的计算方法,进一步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

3、增强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

教学重点 提高计算能力。

教学难点 增强应用数学的意识。

教具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一、总结算法。

下面各题你会选择合适的算法吗?

(1)小军每分钟大约走65米,他从家到学校大约要走8分钟。他家到学校大约有多远?

(2)每套课桌椅坐2个人没学校新买来200套课桌椅,一共可以坐多少个人?

(3)阳光小学每个年级都有136人,全校6个年级共有多少人?

学生独立思考后与小组内同学讨论,然后集体交流。交流时说出各题选择的方法,并说明理由。

第(1)题应选择估算。因为不需要求出准确结果,从题目可以看出问题是求大约多远,所以只知道大概的结果就可

以了,因此用估算,65×8≈560;

第(2)题应选择口算,因为题目中的多位数是整百数,口算比较方便,

200×2=400;

第(3)题应选择笔算,因为题目要求求出精确的结果,口算起来比较困难,所以就要进行笔算。

二、练一练。

1、口算下面各题。

20×4 70×3 12×3 120×4 3×6+5

200×4 600×8 21×4 320×3 4×8+7

500×2 1000×7 32×2 1100×68×8+6

做完后说一说口算的方法。

(用多位数中0前面的数和一位数相乘,再看多位数的末尾有几个0,就在积的末尾添上几个0)

2、估算下面各题。

98×4 79×3 102×5 287×6

53×6 212×4 319×7 72×8

做完后说一说估算的方法。

(把多位数看成和它接近的整十或整百数,用这个接近的整十或整百数去乘一位数,就得出了估算的结果)

3、笔算下面各题。

213×3 89×7 28×4 507×5

213×6 354×4 146×9 470×3

做完后说一说笔算的方法。

(从个位乘起,用一位数去乘多位数中每一位上的数,哪一位上乘得的积满几十就向它的前一位进几)

三、课堂作业。

学校组织同学们去华山旅游,成人票每张125元,儿童票每张60元,有2位老师,9名学生,买票一共要用多少钱?

小学三年级数学拓展教案篇4

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西南师大版)四年级(下)第51~54页主题图、例1、例2及课堂活动第1~3题,练习十第1~5题。

教学目标

1、通过实验,使学生知道三角形的稳定性及其在生活中的应用

2、培养学生观察、操作的能力和应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

掌握三角形的特性。

教学难点:

三角形的稳定性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教具准备:

木条制作的长方形和三角形、不条、三角板等

教学过程

一、游戏导入

1.请两位学生到黑板前学交警指挥交通车时的各种动作姿势。

2.指名两位学生在黑板上画出刚才所观察交警的手与手、手与身躯构成的角。

3.指名学生将角的两边上取两点,再将两点连接起来得到第三条线段,并说出是一个什么图形?

多媒体出示生活中形状是三角形的物体,让学生观察后,你想探索三角形的哪些问题?

学生自由提问。

板书:意义、特征、特性

二、探究新知

(一)理解三角形的意义

1.学生用小棒任意摆出一个三角形。

教师出示几个具有代表性的图形:

(1)(2)(3)

学生讨论三个图形,是不是都是三角形?为什么?

刚才大家在判断上述三个图形是不是三角形时,都注意到三条线段,围成等这些重要条件(板书:三条段、围成),谁能说说什么是三角形吗?(由三条线段围成的图形叫三角形)

2.练习

(1)举出日常生活中见到的三角形。

(2)判断下列哪些图形是三角形,并说明理由。

(1)(2)(3)(4)(5)

(二)探索三角形的特征

(1)虽然三角形的形状各不相同,但也有相同的地方,谁能说说有哪些地方相同呢?(分组讨论)

(2)小组指定代表说说讨论的结果。

板书:边——3条

角——3个

顶点——3个

(3)让学生用自己的话说说三角形的特征。

学生阅读教材上的内容。

多媒体出示三角形,让学生指出三角形的边、角、顶点。

(4)学生指出三角板上的边、角、顶点。

(三)探索三角形的特性

多媒体出示电线杆、自行车、货柜架等实物图,让学生指出其中的三角形。

提问:为什么这些部位要做成三角形?(分组讨论后,指定学生回答)

学生操作:用木条钉成平行四边形和三角形,然后用力拉、推,让学生观察,大家会发现什么?

这说明三角形具有什么特性?(稳定性)

举出生活中见到哪些物体的哪些部位是做成三角形的。

三、练习。

1.任意画一个三角形。

2.学生在钉子板上围出不同的三角形。

3.折一折:把一张纸对角对折,能数出几个三角形?再对角对折,又能数出几个三角形呢?

4.说说日常生活中哪些地方应用了三角形的特性?

四、小结: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探讨了三角形的哪些问题?你有哪些收获?

板书设计:

三角形的特性

意义:由三条线段围成的图形叫三角形。

特征:边——3条

角——3个

顶点——3个

特性:稳定性。

小学三年级数学拓展教案篇5

《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

知识要点:

(一)口算除法

1.整千、整百、整十数除以一位数的口算方法

2.三位数除以一位数的估算方法

(二)笔算除法

1.牢固掌握两位数除以一位数、三位数除以一位数的笔算方法、步骤与格式,尤其是商中间、末尾有0的笔算算式的写法。

2.会判断商是几位数。

3.知道除法的验算方法:

(1)没有余数的除法:商×除数=被除数;

(2)有余数的除法:商×除数+余数=被除数;

4.熟记关于0的一些规定:

(1)0不能作除数。

(2)相同的两个数相除商是1。(既然能相除这个数就不是0)

(3)0除以任何不是0的数都得0。

(三)特别提醒:

1.口算、估算、笔算,其中中间、末尾有0的要特别注意。

2.应用题看清要求,选择合适的方法解决问题。口算题可以直接列式计算;估算题要注意书写格式:124÷3≈40;笔算题写出除法竖式。

小学三年级数学拓展教案篇6

一、判断题。

1、长方形的4个角都是直角。()

2、正方形的四条边都相等。()

3、平行四边形对边不相等。()

4、三角形有3个角。()

二、填空题。

1、长方形有()条边,它是()边形,长方形的对边()。

2、平行四边形有()个角,每个角都不是()角,是()角

3、正方形有()个角,()角都是直角,()互相平行。

4、正方形有()条边,它是()边形,正方形的4条边()。

5、长方形有()个角,()角都是直角。

6、平行四边形四边相等,一条边长6厘米,周长是()。

7、正方形边长2分米,周长是()。

8、长方形长4米,宽3米,周长是()。

9、围成一个图形的()边长的总和叫做这个图形的周长。

10、平行四边形有()条边,它是()边形,它的对边()。

三、口算题。

140+60=40×6=50×8=78÷9=

32+18=690÷3=32×3=46+12=

四、应用题。

1、一个正方形周长120米,边长多少米?

2、用2个长都是6米,宽也都是3米的长方形,拼成一个新的正方形,这个正方形的周长是多少米?

3、一个长方形长10米,长是宽的2倍,这个长方形的周长多少米?

热门教案

学诗词

学名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