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种重要的金属化合物教案(几种重要的金属化合物教案)

下面小编给大家带来20篇几种重要的金属化合物教案,希望能帮助到大家!

篇1:几种重要的金属化合物教案

几种重要的金属化合物教案

课题:

铁的重要化合物(人教版高中化学第一册,第三章第二节《几种重要的金属化合物》中的第三部分)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信息技术越来越广泛应用于社会生活各个领域,同样,在教学工作中,可以利用计算机,使学生更多、更深入地了解所学的内容,例如:有些实物在实验室找不到,有些实物不能搬入教室,有些反应现象不是很明显,讲述的内容又不是很直观,可以通过多媒体进行演示,使之更加通俗易懂。

教科书:

人教版化学1第三章第二节第三课时。本课时的内容排在化学实验的基本方法、物质的分类、离子反应和氧化还原反应以及金属的化学性质之后,不仅使教学方法的运用就更加灵活而丰富,而且可以把前面的:化学实验的基本方法、物质的分类、氧化还原反应和离子方程式的知识在此更好地应用,并得到不断的复习巩固。本课时所涉及的内容:铁的三种氧化物、铁的氢氧化物、铁盐和亚铁盐,与我们的日常生活紧密相连,从而更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兴趣和自主动手进行科学实验进行探究的意愿。

学生:

学生已经学过了化学实验的基本方法、物质的分类、离子反应和氧化还原反应、金属的化学性质以及钠和铝的重要化合物。特别是在学过了钠和铝的重要化合物之后,他们大都掌握了元素的重要化合物的学习方法,所以本课时的教学内容看上去多而难,其实对大多数学生来说已是轻车熟路。

教学目标的确定:

我们每一位老师在备课时一定以所教学生利益最大化为准则,以关注每一位学生成长、促进每一位学生发展为己任。

教学目标:

1、通过学生的实验探究,掌握Fe2+的还原性和Fe3+的氧化性以及Fe3+的检验方法,进一步掌握相关的实验技能;

2、通过学生的实验探究和讨论,掌握Fe2+与Fe3+的相互转化关系;

3、进一步巩固离子反应方程式的书写和对氧化还原反应理论的理解;

4、通过学习进一步了解知识系统化与分类的方法,充分认识探究重要物质性质的方法与思路,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5、通过学习学生进一步明硧:化学不仅是知识的,更是生活的,从而提高了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

说教学重点:

本课时的教学重点就是Fe2+的还原性和Fe3+的氧化性以及Fe3+的检验方法。

说教学难点:

本课时的教学难点就是Fe2+与Fe3+的相互转化关系;制备氢氧化亚铁的操作技能。

说教法和学法:教法:关于铁的重要化合物的教学,我采用学生分组实验探究法,从实验现象中分析结论。然后进行结论总结,培养学生科学的学习态度及方法。

学法:学生在本节课中主要用实验,观察,对比,归纳等方法,在亲自实践中,通过有目的的.观察和教师的启发诱导,运用贮存在自己头脑里的知识,来认识对它们来说是未知的知识,解决新问题,产生新见解.这样不但使学生掌握知识和技能,而且达到发展学生智能的目的,同时让学生逐步掌握研究化学的科学方法,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学风。

说教学过程:

第一部分:

新课引入。创设情景,引导学生以极高的兴趣进入课堂,采用图片引入法。

第二部分:

新课进行。对引入的图片中所涉及的物质进行分类,从而进入本课时的新课教学过程。

1、铁的三种氧化物:列表比较铁的三种氧化物。包括它们的俗名、组成、化合价、物理、化学性质及用途。

接着指导学生做第一个探究实验 ,进行实验探究活动 。

2、铁的氢氧化物:探究实验一:指导学生按书本60页进行[实验3-9]氢氧化物的制备,观察实验现象并记录。

接着指导学生做第二个探究实验 ,进行实验探究活动 。

3、铁盐与亚铁盐:

⑴Fe3+的检验:

探究实验二: 按书本61页的内容⑴进行[实验3-10]实验,观察实验现象并记录。接着指导学生做第三个探究实验 ,进行实验探究活动 。

⑵Fe2+与Fe3+的相互转化:

探究实验三: 按第61页内容⑵科学探究要求进行实验,观察实验现象并记录。

第三部分:

[实践活动] 明矾与铁盐净水

第四部分:

教学延伸:例题和课堂练习。

第五部分:

教学巩固

归纳小结:

⑴铁的氧化物、种类及性质

⑵铁的氢氧化物的种类、制备方法及性质

⑶Fe2+与Fe3+的相互转化及Fe3+的检验。

第六部分:

布置作业

篇2:铁及其重要化合物教案

铁及其重要化合物教案

了解铁及其重要化合物的主要性质及其应用。 常见的考查形式:①以铁及其化合物为载体考查氧化还原反应等基本概念、理论;②对Fe2+、Fe3+的检验知识进行综合考查。

导学诱思

铁有+2、+3两种价态,单质铁与________反应时生成+3价铁,与________反应时生成+2价铁,与____和____反应时既生成+2价铁也生成+3价铁。

教材回归

1.与非金属反应

(1)与O2:常温下Fe易生锈,铁锈的.主要成分为______;点燃条件下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

(2)与S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

(3)与Cl2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

2.与H2O反应

3Fe+4H2O(g)高温,______________。

3.与酸反应

(1)非氧化性酸

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如稀硫酸)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氧化性酸

与过量稀硝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与少量稀硝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3Fe+8HNO3(稀)===3Fe(NO3)2+4H2O+2NO↑。

常温下遇浓硫酸、浓硝酸发生____。

4.与盐溶液反应

(1)与CuSO4溶液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与FeCl3溶液反应的化学方程式:Fe+2FeCl3===______。

二、铁的化合物

导学诱思

(1)用FeSO4制备Fe2O3的方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加热蒸干FeCl2、FeCl3溶液并灼烧,最终得到的固体是______。

教材回归

1.铁的氧化物

氧化亚铁 氧化铁 四氧化三铁

俗称 — 铁红 磁性氧化铁

色态 黑色固体 红棕色固体 黑色固体

铁的价态 +2 +3 +2、+3

水溶性 不溶 不溶 不溶

与盐酸

的反应 Fe3O4+8HCl

===2FeCl3+

FeCl2+4H2O

与CO的

反应

2.铁的氢氧化物

Fe(OH)2 Fe(OH)3

色态 ____沉淀 ______沉淀

与非氧化性酸(如稀硫酸)反应

二者的关系 Fe(OH)2在空气中极易被氧化,现象是____沉淀迅速变成____色,最后变成____色,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

篇3:《铝的重要化合物》教案

【三维目标】

知识与技能:

1.初步掌握氧化铝和氢氧化铝的两性和主要用途。

2.了解明矾的组成和净水作用。

过程与方法:

1. 通过课堂教学,培养观察、分析和推理等思维能力;

2. 通过学生分组实验,培养探索问题的科学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亲手实验,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和方法,以及在科学探究的过程中感受成功的喜悦;

2.通过氧化铝及氢氧化铝两性的.学习进行辩证唯物主义观点的教育。

【教学重点】氧化铝和氢氧化铝的两性

【教学难点】氧化铝和氢氧化铝的两性

【课 型】新授课

【教 具】氧化铝固体、Al2(SO4)3溶液、NaOH溶液、盐酸、氨水

试管、试管夹、酒精灯等

【课 时】1课时

【教学指导思想】

突出学生的实践活动和元素化合物的课以实验为基础,以理论为指导的特点,立足所学知识及学生已掌握的有关概念和理论,按单质、氧化物、氢氧化物、盐的知识生长顺序来组织学习材料,运用实验探究验证的分析问题方法来学习物质的性质,让学生的眼(观察实验现象),手(动手实验),口(动口议论),脑(动脑思考)处于多功能协同动作的状态,以期能牢固掌握知识,启迪思维,培养能力。

【教学过程】

[复习提问]前面我们已经学习了铝的性质,那么铝有哪些化学性质?(学生回答)

[引入新课]铝在自然界中为什么可以存在?

铝表面有一层致密而坚固的氧化物保护膜----氧化铝。

篇4:《铝的重要化合物》教案

1.氧化铝(Al2O3)

[展示]氧化铝固体

[观察]颜色、状态(学生回答)

[讲述]氧化铝的熔点和在自然界中的存在及用途

[板书](1)物理性质

白色固体 不溶于水 熔点高

[讲述]下面进一步讨论氧化铝的化学性质。

[板书](2)化学性质

[提问]氧化铝不能与水反应,是否能够与酸溶液反应呢?

[实验探索实验]取少量氧化铝于试管中,加入稀盐酸,振荡,观察现象。

[现象]白色固体逐渐溶解(学生回答)。

[讲述]大部分金属氧化物都能与酸反应,氧化铝也不例外。氧化铝能否与碱溶液反应呢?

[学生探索实验]往盛有少量氧化铝的试管中,注入氢氧化钠溶液,振荡,观察现象。

[现象]白色固体也逐渐溶解(学生回答)。

[设问]为什么氧化铝能溶于盐酸或氢氧化钠溶液?

[指出]氧化铝和盐酸、氢氧化钠溶液反应,分别生成了可溶性的氯化铝和偏铝酸钠。

[板书] Al2O3+6HCl=2AlCl3+3H2O

Al2O3+2NaOH=2NaAlO2+H2O

[提问]这两个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怎么来写?

[学生板书]

Al2O3+6H+=2Al3++3H2O

Al2O3+2OH-=2AlO2-+H2O

篇5:金属及其化合物化学知识点

高中化学知识点:金属及其化合物

必修3 第三章 金属及其化合物

第一节 金属的化学性质

一、钠 Na

1、单质钠的物理性质:钠质软、银白色、熔点低、密度比水的小但比煤油的大。

2、单质钠的化学性质:

①钠与O2反应

常温下:4Na + O2=2Na2O (新切开的钠放在空气中容易变暗)

加热时:2Na + O2==Na2O2 (钠先熔化后燃烧,发出黄色火焰,生成淡黄色固体Na2O2。)

Na2O2中氧元素为-1价,Na2O2既有氧化性又有还原性。

2Na2O2+2H2O=4NaOH+O2↑

2Na2O2+2CO2=2Na2CO3+O2

Na2O2是呼吸面具、潜水艇的供氧剂,Na2O2具有强氧化性能漂白。

②钠与H2O反应

2Na+2H2O=2NaOH+H2↑

离子方程式:2Na+2H2O=2Na++2OH-+H2↑(注意配平)

实验现象:“浮——钠密度比水小;游——生成氢气;响——反应剧烈;

熔——钠熔点低;红——生成的NaOH遇酚酞变红”。

③钠与盐溶液反应

如钠与CuSO4溶液反应,应该先是钠与H2O反应生成NaOH与H2,再和CuSO4溶液反应,有关化学方程式:

2Na+2H2O=2NaOH+H2↑

CuSO4+2NaOH=Cu(OH)2↓+Na2SO4

总的方程式:2Na+2H2O+CuSO4=Cu(OH)2↓+Na2SO4+H2↑

实验现象:有蓝色沉淀生成,有气泡放出

K、Ca、Na三种单质与盐溶液反应时,先与水反应生成相应的碱,碱再和盐溶液反应

④钠与酸反应:

2Na+2HCl=2NaCl+H2↑(反应剧烈)

离子方程式:2Na+2H+=2Na++H2↑

3、钠的存在:以化合态存在。

4、钠的保存:保存在煤油或石蜡中。

5、钠在空气中的变化过程:Na→Na2O→NaOH→Na2CO3→Na2CO3·10H2O(结晶)→Na2CO3(风化),最终得到是一种白色粉末。

一小块钠置露在空气中的现象:银白色的钠很快变暗(生成Na2O),跟着变成白色固体(NaOH),然后在固体表面出现小液滴(NaOH易潮解),最终变成白色粉未(最终产物是Na2CO3)。

二、铝 Al

1、单质铝的物理性质:银白色金属、密度小(属轻金属)、硬度小、熔沸点低。

2、单质铝的化学性质

①铝与O2反应:常温下铝能与O2反应生成致密氧化膜,保护内层金属。加热条件下铝能与O2反应生成氧化铝:4Al+3O2==2Al2O3

②常温下Al既能与强酸反应,又能与强碱溶液反应,均有H2生成,也能与不活泼的金属盐溶液反应:

2Al+6HCl=2AlCl3+3H2↑

( 2Al+6H+=2Al3++3H2↑ )

2Al+2NaOH+2H2O=2NaAlO2+3H2↑

( 2Al+2OH-+2H2O=2AlO2-+3H2↑ )

2Al+3Cu(NO3)2=2Al(NO3) 3+3Cu

( 2Al+3Cu2+=2Al3++3Cu)

注意:铝制餐具不能用来长时间存放酸性、碱性和咸的食品。

③铝与某些金属氧化物的反应(如V、Cr、Mn、Fe的氧化物)叫做铝热反应

Fe2O3+2Al == 2Fe+Al2O3,Al 和 Fe2O3的混合物叫做铝热剂。利用铝热反应焊接钢轨。

三、铁

1、单质铁的物理性质:铁片是银白色的,铁粉呈黑色,纯铁不易生锈,但生铁(含碳杂质的铁)在潮湿的空气中易生锈。(原因:形成了铁碳原电池。铁锈的主要成分是Fe2O3)。

2、单质铁的化学性质:

①铁与氧气反应:3Fe+2O2===Fe3O4(现象:剧烈燃烧,火星四射,生成黑色的固体)

②与非氧化性酸反应:Fe+2HCl=FeCl2+H2↑ (Fe+2H+=Fe2++H2↑)

常温下铝、铁遇浓硫酸或浓硝酸钝化。加热能反应但无氢气放出。

③与盐溶液反应: Fe+CuSO4=FeSO4+Cu(Fe+Cu2+=Fe2++Cu)

④与水蒸气反应:3Fe+4H2O(g)==Fe3O4+4H2

第二节 几种重要的金属化合物

一、氧化物

1、Al2O3的性质:氧化铝是一种白色难溶物,其熔点很高,可用来制造耐火材料如坩锅、耐火管、耐高温的实验仪器等。

Al2O3是两性氧化物:既能与强酸反应,又能与强碱反应:

Al2O3+ 6HCl = 2AlCl3 + 3H2O (Al2O3+6H+=2Al3++3H2O)

Al2O3+ 2NaOH == 2NaAlO2 +H2O(Al2O3+2OH-=2AlO2-+H2O)

2、铁的氧化物的性质:FeO、Fe2O3都为碱性氧化物,能与强酸反应生成盐和水。

FeO+2HCl =FeCl2 +H2O

Fe2O3+6HCl=2FeCl3+3H2O

二、氢氧化物

1、氢氧化铝 Al(OH)3

①Al(OH)3是两性氢氧化物,在常温下它既能与强酸,又能与强碱反应:

Al(OH)3+3HCl=AlCl3+3H2O(Al(OH)3+3H+=Al3++3H2O)

Al(OH)3+NaOH=NaAlO2+2H2O(Al(OH)3+OH-=AlO2-+2H2O)

②Al(OH)3受热易分解成Al2O3:2Al(OH)3==Al2O3+3H2O(规律:不溶性碱受热均会分解)

③Al(OH)3的制备:实验室用可溶性铝盐和氨水反应来制备Al(OH)3

Al2(SO4)3+6NH3·H2O=2 Al(OH)3↓+3(NH4)2SO4

(Al3++3NH3·H2O=Al(OH)3↓+3NH4+)

因为强碱(如NaOH)易与Al(OH)3反应,所以实验室不用强碱制备Al(OH)3,而用氨水。

2、铁的氢氧化物:氢氧化亚铁Fe(OH)2(白色)和氢氧化铁Fe(OH)3(红褐色)

①都能与酸反应生成盐和水:

Fe(OH)2+2HCl=FeCl2+2H2O(Fe(OH)2+2H+=Fe2++2H2O)

Fe(OH)3+3HCl=FeCl3+3H2O(Fe(OH)3 + 3H+= Fe3++ 3H2O)

②Fe(OH)2可以被空气中的氧气氧化成Fe(OH)3

4Fe(OH)2+O2+2H2O=4Fe(OH)3(现象:白色沉淀→灰绿色→红褐色)

③Fe(OH)3受热易分解生成Fe2O3:2Fe(OH)3==Fe2O3+3H2O

3、氢氧化钠NaOH:俗称烧碱、火碱、苛性钠,易潮解,有强腐蚀性,具有碱的通性。

三、盐

1、铁盐(铁为+3价)、亚铁盐(铁为+2价)的性质:

①铁盐(铁为+3价)具有氧化性,可以被还原剂(如铁、铜等)还原成亚铁盐:

2FeCl3+Fe=3FeCl2( 2Fe3++Fe=3Fe2+)(价态归中规律)

2FeCl3+Cu=2FeCl2+CuCl2( 2Fe3++Cu=2Fe2++Cu2+)(制印刷电路板的反应原理)

亚铁盐(铁为+2价)具有还原性,能被氧化剂(如氯气、氧气、硝酸等)氧化成铁盐:

2FeCl2+Cl2=2FeCl3 ( 2Fe2++Cl2=2Fe3++2Cl-)

②Fe3+离子的检验:

a.溶液呈黄色;

b.加入KSCN(硫氰化钾)溶液变红色;

c.加入NaOH溶液反应生成红褐色沉淀[Fe(OH)3]。

Fe2+离子的检验:

a.溶液呈浅绿色;

b.先在溶液中加入KSCN溶液,不变色,再加入氯水,溶液变红色;

c.加入NaOH溶液反应先生成白色沉淀,迅速变成灰绿色沉淀,最后变成红褐色沉淀。

2、钠盐:Na2CO3与NaHCO3的性质比较

Na2CO3

NaHCO3

俗称

纯碱、苏打

小苏打

水溶性比较

Na2CO3 >NaHCO3

溶液酸碱性

碱性

碱性

与酸反应剧烈程度

较慢(二步反应)

较快(一步反应)

与酸反应

Na2CO3+2HCl=2NaCl+H2O+CO2↑

CO32-+2H+=CO2↑+H2O

NaHCO3+HCl=NaCl+H2O+CO2↑

HCO3-+H+=H2O+CO2↑

热稳定性

加热不分解

加热分解

2NaHCO3=Na2CO3+H2O+CO2↑

与CO2反应

Na2CO3+CO2+H2O=2NaHCO3

不反应

与NaOH溶液反应

不反应(不能发生离子交换)

NaHCO3+NaOH=Na2CO3+H2O

HCO3-+OH-=H2O+CO32-

与Ca(OH)2溶液反应

Ca(OH)2+Na2CO3=CaCO3↓+2NaOH

Ca2++CO32-=CaCO3↓

也能反应生成CaCO3沉淀

与CaCl2溶液反应

有CaCO3沉淀

不反应

用途

洗涤剂,玻璃、肥皂、造纸、纺织等工业

发酵粉、灭火剂、治疗胃酸过多(有胃溃疡时不能用)

相互转化

Na2CO3 NaHCO3

四、焰色反应

1、定义:金属或它们的化合物在灼烧时使火焰呈现特殊颜色的性质。

2、操作步骤:铂丝(或铁丝)用盐酸浸洗后灼烧至无色,沾取试样(单质、化合物、气、液、固均可)在火焰上灼烧,观察颜色。

3、重要元素的焰色:钠元素黄色、钾元素紫色(透过蓝色的钴玻璃观察,以排除钠的焰色的干扰)

焰色反应属物理变化。与元素存在状态(单质、化合物)、物质的聚集状态(气、液、固)等无关,只有少数金属元素有焰色反应。

第三节 用途广泛的金属材料

1、合金的概念: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金属(或金属与非金属)熔合而成的具有金属特性的物质。

2、合金的特性:合金与各成分金属相比,具有许多优良的物理、化学或机械的性能。

①合金的硬度一般比它的各成分金属的大

②合金的熔点一般比它的各成分金属的低

高一化学方程式

化合反应

1、镁在空气中燃烧:2Mg + O2 点燃 2MgO

2、铁在氧气中燃烧:3Fe + 2O2 点燃 Fe3O4

3、铝在空气中燃烧:4Al + 3O2 点燃 2Al2O3

4、氢气在空气中燃烧:2H2 + O2 点燃 2H2O

5、红磷在空气中燃烧:4P + 5O2 点燃 2P2O5

6、硫粉在空气中燃烧: S + O2 点燃 SO2

7、碳在氧气中充分燃烧:C + O2 点燃 CO2

8、碳在氧气中不充分燃烧:2C + O2 点燃 2CO

9、二氧化碳通过灼热碳层: C + CO2 高温 2CO

10、一氧化碳在氧气中燃烧:2CO + O2 点燃 2CO2

11、二氧化碳和水反应(二氧化碳通入紫色石蕊试液):CO2 + H2O === H2CO3

12、生石灰溶于水:CaO + H2O === Ca(OH)2

13、无水硫酸铜作干燥剂:CuSO4 + 5H2O ==== CuSO4?5H2O

14、钠在氯气中燃烧:2Na + Cl2点燃 2NaCl

分解反应

15、实验室用双氧水制氧气:2H2O2 MnO2 2H2O+ O2↑

16、加热高锰酸钾:2KMnO4 加热 K2MnO4 + MnO2 + O2↑

17、水在直流电的作用下分解:2H2O 通电 2H2↑+ O2 ↑

18、碳酸不稳定而分解:H2CO3 === H2O + CO2↑

19、高温煅烧石灰石(二氧化碳工业制法):CaCO3 高温 CaO + CO2↑

置换反应

20、铁和硫酸铜溶液反应:Fe + CuSO4 == FeSO4 + Cu

21、锌和稀硫酸反应(实验室制氢气):Zn + H2SO4 == ZnSO4 + H2↑

22、镁和稀盐酸反应:Mg+ 2HCl === MgCl2 + H2↑

23、氢气还原氧化铜:H2 + CuO 加热 Cu + H2O

24、木炭还原氧化铜:C+ 2CuO 高温 2Cu + CO2↑

25、甲烷在空气中燃烧:CH4 + 2O2 点燃 CO2 + 2H2O

26、水蒸气通过灼热碳层:H2O + C 高温 H2 + CO

27、焦炭还原氧化铁:3C+ 2Fe2O3 高温 4Fe + 3CO2↑

其他

28、氢氧化钠溶液与硫酸铜溶液反应:2NaOH + CuSO4 == Cu(OH)2↓ + Na2SO4

29、甲烷在空气中燃烧:CH4 + 2O2 点燃 CO2 + 2H2O

30、酒精在空气中燃烧:C2H5OH + 3O2 点燃 2CO2 + 3H2O

31、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铜:CO+ CuO 加热 Cu + CO2

32、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铁:3CO+ Fe2O3 高温 2Fe + 3CO2

33、二氧化碳通过澄清石灰水(检验二氧化碳):Ca(OH)2 + CO2 ==== CaCO3 ↓+ H2O

34、氢氧化钠和二氧化碳反应(除去二氧化碳):2NaOH + CO2 ==== Na2CO3 + H2O

35、石灰石(或大理石)与稀盐酸反应(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法):CaCO3 + 2HCl === CaCl2 + H2O + CO2↑

36、碳酸钠与浓盐酸反应(泡沫灭火器的原理): Na2CO3 + 2HCl === 2NaCl + H2O + CO2↑

篇6:高一化学知识点:金属及其化合物

高一化学知识点:金属及其化合物

一、金属的物理通性:常温下,金属一般为银白色晶体(汞常温下为液体),具有良好的导电性、导热性、延展性。

二、金属的化学性质:

多数金属的化学性质比较活泼,具有较强的还原性,在自然界多数以化合态形式存在。

物质

Na

Al

Fe

保存

煤油(或石蜡油)中

直接在试剂瓶中即可

直接在试剂瓶中

化性

常温下氧化成Na2O:

4Na + O2 = 2Na2O

点燃生成Na2O2

2Na + O2 == Na2O2

常温下生成致密氧化膜:

4Al + 3O2 = 2Al2O3

致密氧化膜使铝耐腐蚀。

纯氧中可燃,生成氧化铝:

4Al + 3O2 == 2Al2O3

潮湿空气中易受腐蚀:

铁锈:主要成分Fe2O3

纯氧中点燃生成:

3Fe+2O2 == Fe3O4

与 O2

与Cl2

2Na+Cl2 == 2NaCl

2Al+3Cl2 == 2AlCl3

2Fe+3Cl2== 2FeCl3

与S

常温下即可反应:

2Na + S = Na2S

加热时才能反应:

2Al + 3S == Al2S3

加热只能生成亚铁盐:

Fe + S == FeS

与水

常温与冷水剧烈反应:

2Na+2H2O=2NaOH+H2↑

去膜后与热水反应:

2Al+6H2O==2Al(OH)3↓+3H2↑

常温下纯铁不与水反应。

加热时才与水蒸气反应:

3Fe+4H2O(g) == Fe3O4+4H2

与 酸

溶 液

2Na+2HCl=2NaCl+H2↑

2Al+6HCl==2AlCl3+ 3H2↑

Fe+2HCl=FeCl2+H2↑

与 碱

溶 液

----------------------

2Al+2NaOH+2H2O=2NaAlO2+3H2↑

---------------------

与 盐

溶 液

与硫酸铜溶液:

2Na+2H2O+CuSO4=Cu(OH)2↓+Na2SO4+H2↑

与氯化铁溶液:

6Na+6H2O+2FeCl3=2Fe(OH)3↓+6NaCl+3H2↑

置换出较不活泼的金属单质

置换出较不活泼的金属单质

与 氧

化 物

----------------------

镁条引燃时铝热反应:

2Al+Fe2O3==Al2O3+2Fe

---------------------

 

金属活泼性逐渐减弱

三、金属化合物的性质:

1、氧化物

 

Na2O

Na2O2

Al2O3

Fe2O3

性质

碱性氧化物

非碱性氧化物

两性氧化物

碱性氧化物

颜色状态

白色固体

淡黄色固体

白色固体

赤红色固体

与水反应

Na2O+H2O=2NaOH

2Na2O2+2H2O=4NaOH+O2↑

----------------

----------------

与酸溶液

Na2O+2HCl=2NaCl+H2O(溶液无色)

2Na2O2+4HCl=4NaCl+2H2O+O2↑

Al2O3+6HCl=2AlCl3+3H2O

Fe2O3+6HCl=2FeCl3+3H2O(溶液黄色)

与碱溶液

----------------

----------------

Al2O3+2NaOH=

2NaAlO2+H2O

----------------

其他

Na2O+CO2=Na2CO3

2Na2O2+2CO2=2Na2CO3+O2

----------------

----------------

2、氢氧化物

化性

NaOH

Al(OH)3

Fe(OH)2

Fe(OH)3

属性

碱性氢氧化物

两性氢氧化物

碱性氢氧化物

碱性氢氧化物

与酸溶液

NaOH+HCl=NaCl+H2O

Al(OH)3+3HCl=

AlCl3+3H2O

Fe(OH)2+2HCl=FeCl2+2H2O

Fe(OH)3+3HCl=

FeCl3+3H2O

与碱溶液

----------------

Al(OH)3+NaOH=NaAlO2+2H2O

----------------

----------------

稳定性

稳定

2Al(OH)3==Al2O3+3H2O

4Fe(OH)2+O2+2H2O=4Fe(OH)3

2Fe(OH)3==Fe2O3+3H2O

其他

2NaOH+CO2 =Na2CO3+H2O

NaOH+CO2(过量)

=NaHCO3

----------------

----------------

----------------

制备

金属钠与水即可

铝盐溶液与过量浓氨水

亚铁盐溶液与氢氧化钠溶液(液面下)

铁盐溶液滴加氢氧化钠溶液

3、盐

 

Na2CO3

NaHCO3

溶解度

较大

较小

溶液碱性

使酚酞变红,溶液呈碱性。

使酚酞变淡粉色,溶液呈较弱的碱性。

与酸

反应迅速Na2CO3+2HCl=2NaCl+2H2O+CO2↑

反应更迅速NaHCO3+HCl=NaCl+H2O+CO2↑

与碱

--------------------------------

NaHCO3+NaOH=Na2CO3+H2O

稳定性

稳定,加热不分解。

固体NaHCO3 :2NaHCO3 == Na2CO3+H2O+CO2↑

相互转化

Na2CO3溶液中通入大量CO2

Na2CO3+H2O+CO2 = 2NaHCO3

固体NaHCO3 :2NaHCO3 == Na2CO3+H2O+CO2↑

其他

溶液中:

Na2CO3+Ca(OH)2 = 2NaOH+CaCO3↓

溶液中:NaHCO3+Ca(OH)2 = NaOH+CaCO3↓+H2O

用途

工业原料等

中和胃酸、制糕点等

金属离子检验:焰色反应呈黄色

 

FeCl2

FeCl3

颜色

浅绿色

黄色

与碱溶液

FeCl2+2NaOH = Fe(OH)2↓+2NaCl

FeCl3+3NaOH= Fe(OH)3↓+3NaCl

相互转化

2FeCl2+Cl2 = 2FeCl3 2FeBr2+Br2 = 2FeBr3

主要表现:(还原性)

2FeCl3+Fe = 3FeCl2 2FeBr3+Fe = 3FeBr2

表现:(氧化性)

检验

遇KSCN不显血红色,加入氯水后显红色

遇KSCN显血红色

用途

净水剂等

印刷线路板等

四、金属及其化合物之间的相互转化

1、铝及其重要化合物之间的转化关系,写出相应的化学反应方程式。⑩NaAlO2+HCl+H2O=Al(OH)3↓+NaCl

2、铁及其重要化合物之间的转化关系,写出相应的化学反应方程式。

3、钠及其化合物之间的相互转化,写出相应的化学反应方程式。

篇7:金属及其化合物的化学教案

第一节 金属的化学性质(第1课时)

一、教材分析

钠是碱金属中的典型代表,是学生在高中学习的第一个金属元素,把它编排在高一教材

中第三章讨

教学设计 高中化学

论,是因为义务教育初中化学教材中已经介绍了碳酸钠、氯化钠、氢氧化钠等钠的化合物的知识,为高中钠元素的系统学习奠定了基础,可以使学生感觉相对更简单,有利于减轻学生在高中学习初期的不适应感;还有利于复习巩固第一章所学的氧化还原反应和离子反应的知识,通过对钠元素的学习,总结出学习金属元素的学习方法和模式,这将有利于今后其它金属元素的学习。

二、学情分析

刚进高一的学生,在初中已经学习过金属元素(如铁),同时还学习过钠的某些化合物

(如氯化钠、碳酸钠、碳酸氢钠和氢氧化钠)的.一些知识,他们也有进一步探究更多金属元素的求知欲和兴趣,这使得他们对于钠的学习将更轻松;另外,在初中他们已看过教师的演示实验,也做过一些简单的学生实验,具有了一定的实验操作技能;这些都会成为本节课教学的有利支撑点。

三、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掌握金属钠的主要物理及化学性质;

2、了解金属钠的保存方法及用途;

3、掌握钠的氧化物的重要性质,了解它们的用途。 【过程与方法】

1、通过引导学生观察、分析实验现象,让同学们体会怎样运用观察法进行实验探究;

2、通过对钠跟氧气的反应及过氧化钠性质的实验探究,让学生体会实验方法在化学研究中的作用,并认识到实验过程中控制实验条件的重要性。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学生小组探究实验活动,培养学生自主探索创新精神和同学间的交流合作学习的协作精神;

2、培养学生严肃认真的实验习惯和科学态度。

四、教学重难点

【重点】

1、金属钠和过氧化钠的化学性质;

2、金属钠的氧化以及与水反应的原理。 【难点】

1、初步学会以观察、实验、比较、分类等方法在研究物质性质中的运用,初步掌握研究物质的基本方法;

2、钠在空气中加热的实验现象的解释

五、教学方法

实验法、讨论法、观察法

六、教学准备

多媒体设备

实验仪器:小刀、镊子、滤纸、三角架、酒精灯、烧杯、火柴、坩埚、坩埚钳、盖玻片 实验药品:钠单质、酚酞、稀硫酸铜溶液、蒸馏水、盐酸

七、教学过程

八、板书设计

九、课后作业

1、钠的物理性质:颜色_________,熔点________(高、低),密度________(大、小),硬度________(大、小)。

2、把小块金属钠投入到饱和石灰水中不会出现的现象是( ) A、溶液中出现白色浑浊物B、有金属钙被还原出来 C、反应过程中钠浮在液面熔成小球 D、钠熔成小球在液面上迅速游动

十、教学反思

篇8:高一化学知识点:金属及其化合物

三大典型解题技巧妙解化学选择题

化学科中的选择题中有些看似不知如何下手,但掌握了技巧之后,问题就迎刃而解了,以下是一些典型的选择题解题技巧:

1、若向100mL的FeBr2溶液中通入标准状况下的Cl23.36L,测得形成的溶液中Cl-离子和Br-离子的物质的量浓度相等,则原FeBr2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为( )

A 0.75mol/L B 1.5mol/L C 2mol/L D 0.3mol/L

解析:因为Fe2+的还原性强于Br-离子的还原性,所以Cl2先氧化Fe2+,再氧化Br-

2Fe2++Cl2=2Fe3++2Cl- Fe2+氧化完时,Br-:Cl-=2:1,只能在氧化一部分Br-,则最后溶液中只有漾离子为Fe3+,阴离子为Br-和Cl-且物质的量相等,都为0.3mol。根据电荷守恒有:

nFe×3=0.3×2 nFe=0.2mol 原FeBr2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为2mol/L。

答案为C

2、镁带在空气中燃烧生成MgO和Mg3N2将燃烧后的产物溶解在60mL 2mol/L的盐酸中,再用20mL 0.5mol/LNaOH溶液中和多余的盐酸。然后在此溶液中加入过量的碱,把氨全布蒸出,用稀硫酸吸收,稀硫酸增重0.17克。则镁带的质量为( )

A 0.2克B 1.2克C 2.4克D 1.8克

解析:Mg MgO Mg2N3 MgCl2 NaCl NH4Cl NH3

根据氯原子和电荷守衡:

2×n(Mg2+)+n (NH4+)+n(Na+)=n (Cl-)

2×n(Mg2+)+ +20×10-3×0.5=60×10-3×2

n(Mg2+)=0.05(mol) m(Mg)=24×0.05=1.2(g)

答案为B

3、9.8克 Fe 、Mg混和物溶解在一定量的某浓度的硝酸中,当金属完全溶解后,收集到0.2mol的NO气体(假定硝酸的还原产物只有NO)在反应后的溶液中加入足量的NaOH溶液,可生成氢氧化物沉淀的质量为( )

A 18克 B 20克 C22克 D 24 克

解析: Mg Fe Mg2+ Fe3+ Mg(OH)2 Fe(OH)3

可生成氢氧化物的质量即金属的质量和氢氧根离子的质量的和,氢氧根离子的物质的量即Fe 、Mg所失电子的量,又为氮所得电子的量,HNO3NO ,生成NO0.2mol,HNO3共得电子0.6mol,氢氧根离子的物质的量即为0.6mol,m(氢氧化物)=9.8+0.6×17=20(g)

答案为B

篇9:高中化学几种重要的金属化合物练习题及答案

高中化学几种重要的金属化合物练习题及答案

1.对下列物质按不同的分类方法进行分类。

Al2O3、Al、AlCl3、Al(OH)3、Fe2O3、FeO、Fe3O4、CaO、CuO、Fe、Cu、Ca、FeSO4、Fe2(SO4)3、Fe(OH)2、Fe(OH)3、Ca(OH)2、Cu(OH)2、CuSO4、CuCl2

思路解析:物质的分类可以按不同的分类标准进行分类。

答案:按物质的基本类型进行分类:

类别 单质 氧化物 碱 盐

物质 Al、Fe、Cu、Ca Al2O3、Fe2O3、FeO、Fe3O4、CaO、CuO Al(OH)3、Fe(OH)2、Fe(OH)3、Ca(OH)2、Cu(OH)2 AlCl3、Fe2(SO4)3、FeSO4、CuSO4、CuCl2

按元素也可以分成不同类型:

元素 含铝元素的物质 含铁元素的物质 含钙元素的物质 含铜元素的物质

单质 Al Fe Ca Cu

氧化物 Al2O3 Fe2O3、FeO、Fe3O4 CaO CuO

碱 Al(OH)3 Fe(OH)2、Fe(OH)3 Ca(OH)2 Cu(OH)2

盐 AlCl3 Fe2(SO4)3、FeSO4 — CuCl2、CuSO4

还可以分为诸如硫酸盐〔Fe2(SO4)3、FeSO4、CuSO4〕等类别。

2.根据下图填写表格(金属氧化物溶于盐酸):

完成下表:

金属氧化物 颜色 化学方程式 离子方程式

固体 溶液

MgO

Fe2O3

CuO

思路解析:几种金属氧化物固体和溶液的颜色都可以通过观察得出,而化学方程式的书写则可根据金属氧化物与酸反应的规律——生成盐和水来完成,离子方程式则将盐酸和金属的氯化物都拆开就可以了。

答案:见下表。

金属氧化物 颜色 化学方程式 离子方程式

固体 溶液

MgO 白色 无色 MgO+2HCl====MgCl2+H2O MgO+2H+====Mg2++H2O

Fe2O3 暗红色 浅黄色 Fe2O3+6HCl====3FeCl3+3H2O Fe2O3+6H+====2Fe3++3H2O

CuO 黑色 蓝色 CuO+2HCl====CuCl2+H2O CuO+2H+====Cu2++H2O

3.氢氧化亚铁与氢氧化铁都是铁的氢氧化物,它们有什么异同?

思路解析:从它们的物理性质与化学性质的不同方面来进行比较,同时对它们之间的转化关系也应该清楚。

答案:列表将它们的性质与变化比较如下:

氢氧化铁 氢氧化亚铁

物理性质 红褐色,难溶于水 白色,难溶于水

化学性质 具有碱的通性 具有碱的通性,易被氧化为氢氧化铁

联系 4Fe(OH)2+O2+2H2O====4Fe(OH)3(白色迅速变为灰色、绿色,最终成为红褐色)

4.氢氧化铝与其他的氢氧化物不同,既能与酸反应生成盐和水,又能与碱反应生成盐和水,试用离子方程式表示它与酸和碱反应的原理。

思路解析:教材上既有氢氧化铝与盐酸和氢氧化钠反应的实验又有化学方程式,我们只需将化学方程式改写成离子方程式即可。

答案:Al(OH)3+3H+====Al3++3H2O;Al(OH)3+OH-==== +2H2O。

10分钟训练(强化类训练,可用于课中)

1.在食品加工或餐饮业中使用量特别要注意严加控制的物质是( )

A.氯化钠 B.谷氨酸钠(味精) C.碳酸氢钠 D.亚硝酸钠

思路解析:几种钠盐中,氯化钠和碳酸氢钠是学生非常熟悉的,谷氨酸钠的化学名称学生虽然不熟悉,但后面所附的俗名却是学生生活中常见的物质,只有亚硝酸钠学生可能了解不多,可用排除的方法来解答。

答案:D

2.把水滴入下列物质中,不产生气态生成物的是( )

A.过氧化钠 B.金属钠 C.氧化钠 D.金属钾

思路解析:与水反应的物质,是近年高考中的热点。选项中的四种物质都可以和水发生反应。过氧化钠与水有氧气产生;金属钠和钾与水有氢气产生。

答案:C

3.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草木灰的主要成分是K2CO3

B.土壤中钾元素的含量较少,因此需要补充

C.钾肥宜在下雨前施用,以便溶解吸收

D.为了使农作物有效吸收N、P、K等元素,钾肥宜跟NH4H2PO4等混合施用

思路解析:土壤中的钾元素含量并不少,只是可被植物直接吸收的部分较少;钾肥都是易溶于水的盐,雨前施用,容易被雨水淋失;钾肥特别是碳酸钾不能与铵盐混用,因为二者发生反应后,使铵盐转化为氨气,逸入空气中。

答案:A

4.向下列溶液滴加稀硫酸,生成白色沉淀,继续滴加稀硫酸,沉淀又溶解的是( )

A.Na2SiO3 B.BaCl2 C.FeCl3 D.NaAlO2

思路解析:硫酸与选项中物质的反应:Na2SiO3+H2SO4====Na2SO4+H2SiO3↓;BaCl2+H2SO4====BaSO4↓+2HCl;2NaAlO2+H2SO4+2H2O====2Al(OH)3↓+Na2SO4,

2Al(OH)3+3H2SO4====Al2(SO4)3+6H2O。

答案:D

5.下列物质中,可用于治疗胃酸过多的是( )

A.碳酸钠 B.氢氧化铝 C.氢氧化钠 D.碳酸钡

思路解析:治疗胃酸过多,一方面要能消耗酸,另一方面必须是无毒、对人体没有强刺激性甚至腐蚀作用,也不能产生大量气体,使胃中充气过多。

答案:B

6.在硝酸铝和硝酸镁的混合溶液中,逐滴加入稀氢氧化钠溶液,直至过量。下列表示氢氧化钠加入量(X)与溶液中沉淀物的量(Y)的关系示意图中正确的是( )

思路解析:反应分为两个阶段:(1)Al(NO3)3+3NaOH====Al(OH)3↓+3NaNO3,

Mg(NO3)2+2NaOH====Mg(OH)2↓+2NaNO3;(2)Al(OH)3+NaOH====NaAlO2+2H2O。沉淀首先是逐渐增多,达到最大值后,过量的氢氧化钠又将氢氧化铝沉淀溶解。

答案:C

7.拉曼光谱证实溶液中不存在 ,实际存在[Al(OH)4]-。200 mL 0.2 molL-1 Na[Al(OH)4]溶液与250 mL 0.2 molL-1 H2SO4混合,完全反应后,溶液中Al3+与 物质的量之比为( )

A.4∶5 B.2∶3 C.2∶5 D.1∶2

思路解析:2Na[Al(OH)4]+H2SO4====Na2SO4+2Al(OH)3↓+2H2O,

2Al(OH)3+3H2SO4====Al2(SO4)3+6H2O。

按反应方程式分两步计算:第一步,硫酸过量,剩余硫酸为0.3 mol,生成氢氧化铝0.2 mol;第二步,两种反应物恰好反应,生成硫酸铝,此时溶液中Al3+为0.2 mol, 为0.5 mol。

答案:C

8.若将含HCl 0.20 mol的稀盐酸滴入0.15 mol Na2CO3的溶液中,经充分反应后,溶液中各溶质的物质的量为(单位:mol)( )

Na2CO3 HCl NaCl NaHCO3

A 0 0 0.05 0.10

B 0.5 0 0.20 0

C 0 0 0.20 0.10

D 0 0.05 0.15 0.15

思路解析:盐酸和Na2CO3反应,与滴加顺序有关,应引起足够重视。

分析本题可知两条重要信息:(1)因稀盐酸是滴入到Na2CO3溶液中的,所以这种情况下盐酸和碳酸钠的反应是分步进行的:

Na2CO3+HCl====NaCl+NaHCO3①

NaHCO3+HCl====NaCl+CO2↑+H2O ②

(2)反应物盐酸的量相对于Na2CO3的第一步反应是过量的(余0.05 mol),相对于Na2CO3的完全反应是不足量的(差0.10 mol)。这样利用题示信息进一步分析可知:充分反应后反应物Na2CO3和HCl都已消耗完全;两步反应中的HCl都转化为NaCl,其转化关系为1∶1(物质的量之比)。因此生成的NaCl为0.2 mol;而NaHCO3的量则经一步反应生成0.15 mol(按不足量),第二步反应又转化了(放CO2)0.05 mol,最后剩0.10 mol。

答案:C

9.今用铝、稀硫酸和氢氧化钠溶液为原料,实验室制备一定量的氢氧化铝。分别采用如下化学方程式所表示的两种方法:

①2Al+3H2SO4====Al2(SO4)3+3H2↑ Al2(SO4)3+6NaOH====2Al(OH)3↓+3Na2SO4

②2Al+2NaOH+2H2O====2NaAlO2+3H2↑ 2NaAlO2+H2SO4+2H2O====2Al(OH)3↓+Na2SO4

(1)请问上述哪一种方法比较节约试剂。(提示:以每生产2 mol Al(OH)3所耗费的试剂用量予以说明)

(2)原料相同,请设计一种更为节约试剂的方法。(以方程式表示,并说明其可以最节约试剂的根据)

思路解析:(1)从化学方程式看出,同样是制备2 mol的Al(OH)3,方法①所需原料为:2 mol Al,3 mol H2SO4,6 mol NaOH;而方法②所需原样为:2 mol Al,1 mol H2SO4,2 mol NaOH。

(2)①2Al+3H2SO4====Al2(SO4)3+3H2↑

②2Al+2NaOH+2H2O====2NaAlO2+3H2↑

③Al2(SO4)3+6NaAlO2+12H2O====8Al(OH)3↓+3Na2SO4

由方程式看出,制备8 mol的'Al(OH)3,所需原料为:8 mol Al、3 mol H2SO4、6 mol NaOH。相当于制备2 mol Al(OH)3,所需量为:2 mol Al,3/4 mol H2SO4,3/2 mol NaOH,其用量为最少。

答案:(1)第②种方法比较节约试剂。

(2)见解析。(方程式①和②的顺序可交换)

10.埋藏在地下的青铜器锈蚀过程可以表示为:

(1)青铜器锈蚀过程中的产物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青铜器出土后防止青铜器继续锈蚀的关键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思路解析:青铜器锈蚀过程中的产物从图中可以清楚看出。从图中看出锈蚀反应的条件是存在O2、水及酸性气体如CO2、HCl等,其中O2是关键。

答案:(1)CuCl,Cu2O,Cu2(OH)2CO3,Cu4(OH)6Cl2等 (2)与H2O和O2等隔绝

快乐时光

唯一的乞丐

一群犹太人站在巷子里,每人都在为自己祝福,有的想成为富翁,有的想娶富翁的女儿,

有的祝愿妻子能生个小孩。在这群人中间有一个乞丐,他也喃喃地对天祈祷着什么。

“喂!”有人问他,“您为自己祈祷什么呀?”

“我祝愿自己是这座城市里唯一的乞丐。”

30分钟训练(巩固类训练,可用于课后)

1.向紫色石蕊溶液中加入过量Na2O2粉末,振荡,可观察到的现象为( )

A.溶液仍为紫色 B.溶液最终变为蓝色

C.最终溶液褪色,而无其他现象 D.溶液中有气泡产生,溶液最终变为无色

思路解析:2Na2O2+2H2O====4NaOH+O2↑,有氧气产生,故溶液中有气泡放出,又因为Na2O2有漂白性,故溶液最终变为无色。不能只考虑反应生成NaOH,认为溶液变为蓝色,而忽略Na2O2有漂白性。

答案:D

2.向饱和Na2CO3溶液中通入过量的CO2,将出现什么现象?为什么?

思路解析:CO2将与Na2CO3、H2O反应生成NaHCO3,Na2CO3+H2O+CO2====2NaHCO3,由方程式知:充分反应后生成的NaHCO3质量肯定大于原溶液中的Na2CO3质量,而Na2CO3的溶解度大于NaHCO3,故生成的NaHCO3不能完全溶解,出现了白色沉淀。一般说,酸式盐较正盐溶解度大,但NaHCO3却比Na2CO3溶解度小。要掌握NaHCO3的这一特性。

答案:将出现白色沉淀。由于Na2CO3的溶解度大于NaHCO3,CO2与Na2CO3、H2O充分反应后生成NaHCO3质量肯定大于原溶液中的Na2CO3质量,而水的质量有所减少,故出现了白色沉淀。

3.下列有水参加的反应,其中是氧化还原反应且水既不是氧化剂又不是还原剂的是( )

A.钠跟水 B.氧化钠跟水 C.过氧化钠跟水 D.电解水

思路解析:将四个化学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写出后分析其中水分子中氢、氧元素的化合价变化情况,如果反应前后都没有变化,则满足题干的要求。

答案:C

4.5月24日夜间,一辆油罐车在贝宁经济首都科托努以北500多千米的波尔加起火,事故现场发现了23具被烧焦的尸体,造成至少35人死亡,60多人受伤。这辆由科托努开往贝宁北部的油罐车因发生故障停在路边,附近的居民用管子偷吸油罐车里的汽油时,其中一人携带的油灯引燃了油罐车。

近年来,我国许多城市禁止汽车使用含铅汽油,其主要原因是( )

A.提高汽油燃烧效率 B.降低汽油成本

C.避免铅污染大气 D.防止铅与汽油反应

思路解析:禁止使用含铅汽油的主要原因是防止铅污染大气;铅不与汽油反应;加铅,汽油成本并不能降低,也不能提高汽油燃烧效率。

答案:C

5.化学美表现在很多方面,化学物质的美丽颜色就是其中一个重要的方面。下列物质中,有一种物质的颜色与其他三种的颜色不同,这种物质是( )

A.NaOH B.Na2O C.Na2O2 D.NaHCO3

思路解析:题目所列的四种物质中,NaOH、Na2O、NaHCO3都是白色的,只有Na2O2是淡黄色的。

答案:C

6.实验过程中要注意控制温度、压强、溶液的浓度等条件,因为同样的反应物在不同的条件下,会有不同的反应。

下列各组中的两物质相互反应时,若改变反应条件(温度、反应物用量比),化学反应的产物不改变的是( )

A.Na和O2 B.NaOH和CO2 C.Na2O2和CO2 D.木炭(C)和O2

思路解析:Na和O2反应时,若在常温下缓慢氧化,则生成Na2O;若点燃,则生成Na2O2。NaOH和CO2随反应物的用量不同,产物不同,氢氧化钠过量时生成Na2CO3,二氧化碳过量时,生成NaHCO3。木炭(C)在O2中燃烧,若充分燃烧,则生成二氧化碳,若不充分燃烧,则生成一氧化碳。Na2O2和CO2无论条件如何、用量如何,反应后都生成碳酸钠和氧气。

答案:C

7.有200 mL氯化镁和氯化铝的混合溶液,其中c(Mg2+)为0.2 molL-1,c(Cl-)为1.3 molL-1。要使Mg2+全部转化为沉淀分离出来,至少需加4 molL-1 NaOH溶液的体积为( )

A.40 Ml B.72 mL C.80 mL D.128 mL

思路解析:欲使Mg2+全部转化成沉淀并从溶液中分离出来,应向溶液中加入过量的NaOH溶液,使Mg2+、Al3+全部沉淀后,再使Al(OH)3恰好溶解。设c(Al3+)=x,根据电荷守恒,则有:

3x+2c(Mg2+)=c(Cl-),即3x+2×0.2 molL-1=1.3 molL-1,解得x=0.3 molL-1。

设NaOH溶液的体积为V,根据关系式则有:

Mg2+ — 2OH-

0.2 molL-1×0.2 L2×0.2 molL-1×0.2 L

Al3+ — 4OH-

0.3 molL-1×0.2 L4×0.3 molL-1×0.2 L

得2×0.2 molL-1×0.2 L+4×0.3 molL-1×0.2 L=4× ,即V=80 mL。

答案:C

8.将16.8 g NaHCO3充分加热,固体质量将减少多少?

思路解析:NaHCO3受热分解为Na2CO3、H2O和CO2,所得固体为Na2CO3,减少的是H2O和CO2质量之和。注意常见的错误是认为固体减少的质量是生成的CO2的质量。

答案:设固体减少的质量为x。

2NaHCO3====Na2CO3+H2O+CO2↑ Δm

168 g 62 g

1.68 g x

168 g∶16.8 g=62 g∶x

x=6.2 g

固体的质量减少6.2 g

9.38 g Na2CO3和NaHCO3的混合物,可与300 g HCl所占质量分数为7.3 %的盐酸恰好完全反应。求原混合物中Na2CO3所占质量分数。

思路解析:混合物中Na2CO3和NaHCO3都将与HCl发生反应,可利用两个已知量列方程组解该题。

答案:反应中消耗的HCl质量为300 g×7.3%=21.9 g

因此可设混合物中含Na2CO3的质量为x,NaHCO3的质量为y。则有:

Na2CO3+2HCl====2NaCl+CO2↑+H2O

106 g 73 g

x

Na2CO3+2HCl====2NaCl+CO2↑+H2O

84 g 36.5 g

y

解得:x=21.2 g (Na2CO3)

y=16.8 g (NaHCO3)

10.毒气一般是通过呼吸道等途径进入人体引起死亡的,因此,在毒气现场必须穿防护衣和戴防毒面具。有一种生氧防毒面具,它由面罩、生氧罐、呼气管和吸气管等组成。使用时,人体呼出的气体经呼气管进入生氧罐,干燥后,二氧化碳与罐中的过氧化钠(Na2O2)反应,产生氧气和碳酸钠,氧气沿吸气管进入面罩。请在框内画出上述防毒面具的工作原理图,并写出产生氧气的化学方程式。

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思路解析:本题看似复杂,实际是过氧化钠的生氧作用,它要求学生对防毒面罩中二氧化碳与氧气的循环过程的原理清楚。

答案:

2Na2O2+2CO2====O2+2Na2CO3

11.实验室为监测空气中汞蒸气的含量,往往悬挂涂有CuI的滤纸,根据滤纸是否变色或颜色发生变化所用去的时间来判断空气中的含汞量,其反应为:4CuI+Hg====Cu2HgI4+2Cu

(1)上述反应产物Cu2HgI4中,Cu元素显_______________价。

(2)以上反应中的氧化剂为_____________________,当有1 mol CuI参与反应时,转移电子_______________mol。

(3)CuI可由Cu2+与I-直接反应制得,请配平下列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Cu2++I-→CuI+

思路解析:标注元素的化合价:CuI中Cu为+1,I为-1;Cu2HgI4中I为-1价,Cu 若为+2价,则Hg为0价,Cu若为+1价,Hg为+2价,很明显,Cu取+1价比较合理。

根据化合价变化情况,可以判断出CuI发生了歧化,既是氧化剂,又是还原剂。

答案:(1)+1

(2)CuI 0.5

(3)2 5 2 1

12.阅读如下信息后完成问题:元素M是仅次于铁而在生物细胞中大量存在的金属元素,是人体必需元素之一;M用于制合金、白铁、干电池、烟火等;其粉末为强还原剂,可用于有机合成、染料制备以及金、银的冶炼;其氧化物是一种白色颜料。

(1)M的元素符号是_______________,核外电子数有_______________个。

(2)M的最重要的两种矿物的化学式是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

(3)M的最重要的一种“矾”的名称是_______________,化学式是__________________。

(4)M能否与强酸(HCl)或强碱(NaOH)反应。如果能,写出离子方程式。

思路解析: M的判断有两处题眼:“仅次于铁而在生物细胞中大量存在的金属元素”“用于制合金、白铁、干电池、烟火等”。综合其他有关信息即可做出判断,M就是锌元素。

锌与酸反应学生是熟悉的,与碱反应则是学生所不熟悉的,但它在金属活动顺序表中与铝紧邻,同学们应该多一个心眼。加之锌与铝处于对角位置,所以同学们应该大胆做出判断,锌与铝的性质应是相似性为主,即它也可以与碱发生反应。

答案:(1)Zn 29

(2)ZnS(闪锌矿) ZnCO3(菱锌矿)

(3)皓矾 ZnSO47H2O

(4)Zn+2H+====Zn2++H2↑ Zn+2OH-+2H2O==== +H2↑

篇10:高中化学几种重要的金属化合物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

人教版课标必修1 第三章第二节 几种重要的金属化合物之铁的重要化合物中的Fe2+与Fe3+的性质。

教学目标

1.掌握和应用Fe2+与Fe3+的检验及相互转化知识;巩固氧化还原反应的基本规律,并且以Fe2+为例,深刻体会物质所处条件不同,物质的氧化性或还原性的表现能力不同。

2.从“印刷电路板”的制作——→书本知识——→实验探究——→生活回归,通过对“印刷电路板”制作过程中化学反应原理的探讨,引导学生通过理性的分析问题,推测问题,自主设计、小组合作、动手体验,不断的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构建自己的知识结构。

3.通过创设真实的教学情境,引导学生把所学的知识与课堂以外的现实世界联系起来,进一步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并能真正的领悟到“化学是人类进步的关键”。并且在物质化学性质的探讨过程中,进一步体会辨证看问题的方法。

教学重点

学生通过探究,认识、理解Fe2+与Fe3+的性质,并能够进行综合应用

教学难点

学生提出问题,探究过程中对实验的设计、现象的分析以及结论的获得;培养学生辨证的看待问题的方法

教学方法 实验探究

教学准备

1.学生分组实验用品(每组5人,按10组准备):

药品:FeCl3溶液、FeSO4溶液、H2O2溶液、KSCN溶液、铜粉、铁粉、NaOH溶液、稀HCl溶液、KI溶液、淀粉溶液、KMnO4溶液、FeSO4晶体、铁钉、甲苯、稀硫酸、浓硫酸、浓硝酸

仪器:小试管(10只/组)、药匙(2把/组)、小烧杯、胶头滴管(长、短各一)、点滴板(9孔以上)、废液缸。

2.教师演示用:计算机废弃的主板一块。

3.实物投影仪、大屏幕、投影机、电脑。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创设教学情境

介绍普通印刷电路板的制作,设疑,引发学生思考,提出分析时存在的问题。

倾听、思考、提出问题(令自己不理解的问题)

引出探究问题,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与探究问题的欲望

指导学生探究

组织学生对不解的问题进行讨论并参与学生的讨论,提出猜测的方案,利用现有的条件制定方案

小组讨论,制定研究方案

学生通过理性的分析问题,推测问题,自主设计、小组合作、动手体验,不断的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构建自己的知识结构。

利用实物投影仪,组织学生对各个小组提出的方案进行集中评议,得出合理、可行的方案

学生发言,展示自己的见解

巡视、实验的指导

学生利用实验探究问题

组织评价

利用实物投影仪,组织学生对上述问题的探究过程进行评议

学生结合氧化还原反应的理论,分析现象,得出结论

学生相互评价与学生自评结合

形成结论

得出是三价铁具有强氧化性,与铜反应,将铜溶解下来,并将其氧化性与金属离子的氧化性表中排序,总结与其能够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的常见物质

学生参与,总结发言

继续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继续探究的欲望

利用课题,引出Fe2+,演示将FeSO4晶体直接溶于水,而没有得到纯净FeSO4溶液;直接将NaOH溶液滴入FeSO4溶液,而没有得到白色的Fe(OH)2沉淀,设疑,难道这样配制不可以吗?引发学生思考。

你能制出较纯净的Fe(OH)2沉淀吗?

观看、再次思考并积极讨论

再次指导学生探究

巡视、参与学生的讨论、方案的制定、方案的指导

学生小组讨论,探究

问题

组织评价

利用实物投影仪,组织学生对上述问题的探究过程进行评议

学生相互评价与学生自评结合

形成结论

得出是二价铁具有强还原性,易与氧化剂如空气中氧气反应,且,碱性条件下还原性更强。并得出制备氢氧化亚铁的方法

学生参与,总结发言

布置研究问题

苹果生锈原因是由于“Fe2+”转化为“Fe3+”所至吗?

学生思考讨论

将学生引领进入生活实际,利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鼓励学生敢于大胆质疑,发表意见,挑战权威

形成练习

投影习题(学生学习卡片中也有)

篇11:高中化学几种重要的金属化合物教学设计

在教学设计中,我力争让学生多动手。采用实验、讲述相结合的教学方式。这样有助于学生更深刻的认识和记忆物质的性质,并且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提高课堂的教学质量。

为了更好的配合教学,我采用了探究实验、验证实验、趣味实验等多样化的实验形式,其目的是为了培养学生的实验意识、操作能力、观察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并且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积极性,让学生体会科学探究的过程。在教学中,大量知识点都是通过实验——观察——分析——归纳的过程来进行,这样使学生的认识更为深刻。为了达到这一教学目标,我补充了两个趣味实验,先让学生利用之前所学的知识解释“滴水生火”的原理,这样有助于理解“吹气生火”的实质,从而达到认识物质性质的目的。这样设计层次分明、循序渐进,有助于学生的理解。另外,我将焰色反应作了一些改动,用浸有酒精的粉笔替代了酒精灯和铁丝,这样排除酒精灯黄色火焰的干扰,现象更为明显,操作更加简单、易行。

在教学过程中,学生始终保持良好的学习积极性,课堂气氛活跃。但是也存在了一定的不足。首先,由于教学容量较大以及实验的不可控制等因素,时间控制上略有不足。其次,在实验过程中也体现出不同学生对实验技能的掌握程度不一。因此,在今后的教学中要继续注重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

篇12:高中化学铝的重要化合物教案

高中化学铝的重要化合物教案

学生活动:轴承:硬度大, 耐火材料:熔点高

展示:宝石图片

小结:宝石装点了人类的生活,多姿多彩的化学世界可是使我们的生活熠熠生辉啊……

转:通过Al2O3物理性质的学西,我们还了解到Al2O3不溶于水,那么铝元素就不易进入我们的人体。这火锅怎么处理,看来我们得从Al2O3的化学性质入手分析。

学生活动:写出Al2O3分别和盐酸和NaOH 溶液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1)跟酸反应Al2O3+6HCl=2AlCl3+3H2O

(2)跟碱反应 Al2O3+2NaOH=2NaAlO2+H2O

知识回顾:Na2O 、CO2、Na2O2各属于哪类氧化物?

学生活动:Na2O 碱性氧化物、CO2酸性氧化物 、Na2O2过氧化物

思考:Al2O3属于哪类氧化物?

学生活动:两性氧化物

小结:看来,这铝锅上的酸汤鱼还是不吃为妙!

练习:别急,小王同学可不一定相信你的说法,这不,他又出了个思考题给你们了,加油,就让小王心服口服。

如何除去混在氧化铜中的氧化铝?写出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转;看来,Al2O3可成了我们的好朋友了。瞧,他又给我们介绍了一位新朋友:Al(OH)3。现在,我们一起走入Al(OH)3的世界吧。

学生分组合作实验探究1:

向装有硫酸铝溶液的试管中滴加氨水至过量。观察现象并写出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有白色胶状沉淀生成。

Al3++ 3NH3・H2O===Al(OH)3↓+ 3NH4+

将所得的沉淀分装在两试管中,分别滴加盐酸和氢氧化钠溶液至过量。观察现象并写出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两支试管中的白色沉淀都溶解。

Al(OH)3 +3H+ ===Al3+ +3H2O

Al(OH)3 + OH-===AlO2-+2H2O

学生分组合作实验探究2:

氢氧化铝与一般的难溶于水的`氢氧化物的性质有什么不同?

向装有硫酸镁溶液的试管中滴加氨水至过量。观察现象并写出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有白色沉淀生成。

Mg2++ 2NH3・H2O===Mg(OH)2↓+ 2NH4+

将所得的沉淀分装在两试管中,分别滴加盐酸和氢氧化钠溶液至过量。观察现象并写出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滴加盐酸的试管中的白色沉淀溶解,滴加氢氧化钠溶液的试管中的白色沉淀不溶解。

Mg(OH)2 + 2H+ ===Mg2+ +2H2O

思考:通过上述实验你可以得出什么结论?

小结:1、氢氧化铝既能溶于强酸又能溶于强碱溶液,不能溶解在弱酸弱碱溶液中。属于两性氢氧化物。

两性氢氧化物是指既能与酸又能与碱反应生成盐和水的氢氧化物。

[思考与交流]:为什么不用氢氧化钠溶液与硫酸铝溶液反应制备氢氧化铝?

[走进生活]:某胃病患者胃酸过多,如果你是医生,你用什么药物治疗胃酸过多?

学生活动:用小苏打(NaHCO3)或氢氧化铝[Al(OH)3], 如果该患者有胃溃疡,就不能用小苏打。

介绍:氢氧化铝的其它化学性质:

2、氢氧化铝不稳定,受热易分解。 2Al(OH)3Al2O3+ 3H2O

3、氢氧化铝性质的应用:静水

明矾化学式:Al(SO4)2・12H2O十二水硫酸铝钾。

Al(SO4)2电离方程式: Al(SO4)2=++Al3++2SO42-

小结:Al2O3、Al(OH)3的两性

附学生实验报告:铝的重要化合物实验探究

篇13:金属及其化合物复习教学反思

金属及其化合物复习教学反思

1、运用比较的方法,理解各类金属及其化合物的性质

比较法是化学教学中经常使用的一种方法。对同一类物质的性质,运用比较法可以使知识结构清晰,得出它们的共同点和性质差异,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的掌握。

2、强化金属化合物的性质与金属活动性顺序的联系,提高知识的理解层次

学习金属化合物的性质要与金属活动性顺序联系起来,这样可以提高知识的理解层次,对其中存在的规律性加深认识。例如,金属越活泼,它的氧化物越容易生成,氢氧化物的碱性越强。金属活动性顺序的规律性很强,在平时应用很多,而且与金属化合物的性质联系起来,也使这一规律的内涵更加丰富。

3、向学生征集问题,鼓励学生质疑

为了促进学生主动地学习,可以开展向学生征集问题的活动。在征集问题的.过程中促进学生思考,促进学生去自主复习,有利于生动活泼的课堂教学模式的形成,培养学生科学的认知方法。

4、理解常见金属及其化合物之间的相互转化关系,力求把相关的知识系统化。

5、通过组内讨论强化小组合作精神。

篇14:高一化学金属及其化合物的学习

高一化学金属及其化合物的学习

钠是一种重要的金属,它的化学性质非常活泼,可以和多种非金属单质(如氧气、氯气、氢气等)、化合物(如水、氢氧化钠、氢氧化钙等)发生化学反应,其中钠与水反应的实验过程、实验现象及化学方程式都是考试的重点。

氧化钠、过氧化钠、碳酸钠和碳酸氢钠是本节学习的重点,尤其是过氧化钠的强氧化性及用途(用于防毒面具和潜水艇、航天飞机等)、碳酸钠和碳酸氢钠的性质比较都是平常考试及高考经常考查的内容。

铝化学性质非常活泼,可以和多种非金属单质(如氧气、氯气等)、化合物(如酸、强碱等)发生化学反应,尤其是铝既能与酸反应,又能与碱反应的性质,及相应化学方程式,是记忆的难点,更是考试的常考点。

氧化铝由于熔点高,可用作耐火材料;氢氧化铝可以和酸反应,用于制作胃药以治疗胃酸过多,氢氧化铝还可以和碱发生反应;明矾可与水反应生成具有吸附作用的氢氧化铝,吸附水中悬浮的杂质,用于净化水。这些内容是高中化学的重点内容,更是高考的常考点。

铁化学性质非常活泼,可以和多种非金属单质(如氧气、氯气等)、化合物(如水、酸等)发生化学反应。

氧化铁、氧化亚铁、四氧化三铁、氢氧化铁、氢氧化亚铁及铁盐是学习的重点,在平常考试中常以推断题的形式、实验探究的形式考查,尤其是二价铁、三价铁的性质比较更是高考的常考点。

学习金属及其化合物,同学们在记忆基础知识的同时应学会从通性和特性的角度,归纳总结Na、Fe、Al三种元素及其化合物相互转化中物质的重要性质,并通过练习巩固所学知识,提高解题能力。

化学知识高效学习方法

一、高一化学学什么?

1、第一章

第一节是初中向高中的过渡,比较简单。第二节《化学计量在实验中的应用》是本章的重点,也是整个高中阶段计算部分的基础,是孩子自从初三学习化学以来最难的部分,有太多的同学败在此节,从此一蹶不振,觉得高中化学难于上青天。如果这节没有学通,以后的计算题就都没戏了。而学好这节的关键是“五个概念”“四个公式”的理解、记忆和熟练应用,总结为:n=N/NA=m/M=V/Vm=cV。

2、第二章

第一节讲的是物质分类,比较简单。第二节《离子反应》和第三节《氧化还原反应》是第三、四章的基础,如果学不透彻,那么在第三、四章就开始听天书了,心理上也就开始倾向选择学文科了。那么如何解决呢?

第二节,书写离子方程式的关键是“拆”,什么拆呢?强酸、强碱、可溶性盐。强酸都有哪些?高氯溴碘(硝酸、盐酸、硫酸、高氯酸、氢溴酸、氢碘酸)。强碱又有哪些?钾钙钠钡(氢氧化钾、氢氧化钙、氢氧化钠、氢氧化钡)。其余的都不拆。有哪些特殊吗?有,浓硫酸不拆,石灰乳不拆。

第三节,记住口诀:升失氧化还原剂,降得还原氧化剂。理解:化合价升高→失电子→被氧化→发生氧化反应→生成氧化产物→做还原剂,想象你是还原剂,姚明是氧化剂,也就是说化合价低的是还原剂,化合价高的是氧化剂。这些关键点,你不但要知道是什么意思,还要背得滚瓜烂熟,做梦都不能忘记。

3、第三、四章

所谓“得方程式者得天下”,这两章的方程式如果像初三一样去死记硬背,你会永远背不会。应该怎么做呢?

1.结合老师做过的实验、讲过的知识点。

2.分类总结。比如铝的两性,大家可以这么记忆:铝、氧化铝、氢氧化铝和酸反应全部生成铝离子,和碱反应则全部生成偏铝酸根。这样你就一下记住六个方程式。

3.学会正确的配平方法。对于氧化还原反应的配平,不能单纯的只用原子守恒,而是按照这样的顺序:电子守恒→电荷守恒→原子守恒。做到这三点,你会事半功倍。

二、高一化学怎么学?

第一,认真听讲。以往有同学上课不听讲,课下看参考书自学。这种学习方法不适合高中化学,事实上,知识不是只看结论就有效的,要加上老师形象生动的举例和恰到好处的引导,你才能感受到它的来龙去脉,也才能理解它的用法。

第二,重视理解记忆。比如,不仅要记住“升失氧化还原剂,降得还原氧化剂”这14个字,更要明白他们表示的含义和应用方法。

第三,重视练习。通过练习,可以强化对知识点的理解和记忆,可以更好的对知识进行应用。

第四,总结反思。我给学生分析试卷时经常能发现,错题都是同一个类型,也就是说如果当初他把错过的题目分析透彻,以后就不会再错了。所以同学们面对错题,要善于总结,举一反三,以免在相同的问题上栽跟头。

篇15:硅及其重要的化合物

硅及其重要的化合物

教学目标

知识技能:在学习碳族元素知识的基础上,进一步认识硅的晶体结构、性质和用途。

能力培养:通过联系碳的已学知识来学习硅的新知识,有助于培养学生对新旧知识进行归纳比较的逻辑思维能力;通过金刚石的结构,培养学生的空间想像能力。

科学思想:通过定量和定性分析,认训晶体类型与晶体主要物理性质的关系。进一步渗透结构决定性质的观点。

科学品质:在学生从书本和课堂汲取知识的同时,介绍我国古仿科学家的重大发明和当代国内外的新技术、新成果。在大量的直观感性材料的陪衬下,使化学学习不再使人感到枯燥乏味而是生动有趣;为学生构架一座从书本知识到现代科技知识和生活实际的桥梁。有助于学生开阔眼界,提高科技文化素养。理解更多的现代相关科学理论与技术。

科学方法:通过对硅晶体样品、金刚石球棍模型、硅晶体常温超真空扫描隧道显微镜图像的观察,进行“观察方法”这一自然科学方法的指导。

重点难点

理解掌握晶体微粒种类及其相互间作用力与晶体类型关系;晶体类型与晶体主要物理性质的关系;掌握理论知识指导学习硅元素性质知识的方法;培养空间想像能力,会把平面图想像成空间结构,又能把空产结构表示在平面图上。

教学过程

教    师    活    动

学    生    活    动

引言

展示

讲述

展示

中国誉称“瓷国”。陶瓷是我中华民族一项最伟大的创造,具有悠久而辉煌的历史。原始陶器大约是1万年前出现在中国。“陶”作为历史上第一种人造材料成为人类摆脱蒙昧的时代标志,秦兵马俑的制造展示了当时制陶规模和高超的动手术与艺术水平。

秦兵马俑图片或录像。

瓷器在东汉晚期发明,到宁朝形成了举世闻名的“柴”、“汝”、“哥”、“钧”、“定”、“官”几大名窑,其制品工艺之精湛达到“青如天”、“薄如纸”、“声如磬”的水平。而陶瓷主要含硅元素。

古陶器的图片或录像。

观看兵马俑图片或古瓷器图片、录像等。

设问

展示

讲解

你能否举出在现代社会中含硅元素的无机非金属材料吗?

体现现代文明的无机非金属材料的图片,如:加上“硅窗”的保鲜袋,超导材料,电子陶瓷,集成电路等。

能源、材料、信息,是文明的三大支柱。而能源问题的解决和信息社会飞速发展的前提是能源材料、信息材料的突破。硅在现代电子,航空航天,敏感材料,超导材料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我国正努力夺回世界材料科学的领先地位,再创中国材料科学的辉煌。

回答:含硅元素的无机非金属材料有用于制造电脑的半导体材料如晶体管、集成电路,用于信息传递的光导纤维。玻璃、水泥以及超导材料等到。

联想我国古代历史发明的辉煌的同时,了解当代国内外新技术,新成果,以及我们与世界先进水平的差距。

设问

讲述

谁知道硅在地壳中的含量?谁又知道硅在宇宙范围内的存量?

硅在地壳中的含量为27.72%,仅次于氧居第二位。在宇宙范围内,硅的存量次于氢、氦、碳、氖、氧、氮,占第七位。

回答:硅是自然界中分布很广的一种元素,它的含量仅次于氧居第二位。在宇宙范围内的存量不清楚。

教    师    活    动

学    生    活    动

指导阅读

板书

讲述

展示

设问

阅读课本第3页,第一、二自然段。

一、硅在自然界中的存在形式

人类虽然在一万年前制出了陶器,五千年前古埃及人发明了玻璃。而人类真正认识硅元素是在1823年由瑞典化学家贝采利乌斯用金属钾还原四氟化硅时获得单质硅的。

硅晶体样品或彩图。

请同学描述一下单质硅的色态?

阅读后归纳课本内容并回答:在自然界中无单质形式存在的硅,只有化合态硅。硅是构成矿物和岩石的主要元素。

回答:硅是灰黑色有金属光泽的固体。

板书

硅的物理性质

讲述

展示

投影

提问

展示

投影提问

在当今时代人们已能通过仪器观察一些物质的原子排列状况,1990年美国等少数国家首先在

-296℃的低温下移动了原子。

1993年中国生物学院真空物理实验室在常温下以超真空扫描隧道显微镜为手段,通过用探针拔出硅晶体表面硅原子形成约2nm的汉字中国图片。

(见附1)

硅晶体结构平面图。

1.画出平面图中硅晶体的最小结构单元。

2.画出最小结构单元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金刚石晶体球棍模型

在金刚石和硅晶体结构中,由碳原子或硅原子直接相连形成的最小环上有_____个碳原子或有____个硅原子。相邻的Si―Si键角_______,相邻的

C―C键角_______。

回答:最小的碳原子环上有6个碳原子。同样最小的硅原子环上有6个硅原子。键角均为109°18′

投影

键长

键能

晶体硅

2.35×10

m

222KJ/mol

金刚石

1.55×10m

345KJ/mol

提问

通过以上对硅晶体与金刚石晶体结构的对比,请你分析一下结构对它们主要物理性质的影响?

回答:硅晶体与金刚石同属原子晶体,均为四面体结构,并向空间无限伸展成空间网状结构。它们的物理性质特点为硬度大,熔、沸点高。但金刚石的键长短,键能大,所以其硬度,熔、沸点高于晶体硅。

C       N    O

Si设问

总结

晶体硅、金刚石、二氧化硅、碳化硅同属原子晶体,请同学们讨论一下这四种晶体的熔、沸点高低顺序?

晶体硅的物理性质:

1.硅的熔、沸点高,硬度大。

2.由于硅原子半径大外层电子受核引力较小,因而是具有一定导电能力的半导体。与处于两性线附近的锗一样,是重要的半导体材料。

讨论思路:

1.构成原子晶体的微粒为原子;

2.晶体内结合力取决于原子间形成的共价键的键长和键能;

3.周期表中                             各原子位置。

得出结论:

原子半径:                Si>C>O

键长:C―C键能:C―C>Si―O>Si―C>Si―Si

熔沸点:

金刚石>二氧化硅>碳化硅>晶体硅

教    师    活    动

学    生    活    动

讲述

投影

归纳总结

我们知道,碳在常温下化学性质很稳定,在高温下能跟氧气等物质反应。下面请同学们根据所学碳以及元素周期律知识,讨论归纳出一些硅的化学性质?

碳、硅化学性质对比表(见附2)

碳、硅为ⅣA元素,最外层4个电子,容易形成共价化合物。在化学性质上的相似点:常温时性质稳定,加热时可与O2、Cl2、H2等许多非金属反应。碳和硅都具有还原性。硅可用做炼钢时的脱氧剂。不同点:SiH4不如CH4稳定。硅可与氯气直接反应,碳不能与氯气直接反应,硅,的非金属性比碳弱。另外硅在常温下可与氢氟酸、强碱反应,碳则不能。

学生可能的回答:

1.硅、碳同属ⅣA元素,最外电子层有4个电子。所以硅的化学性质与碳相似。容易形成共价化合物。

2.也可发生的反应。

Si+O2SiO2

将碳、硅化学性质对比表记录于笔记中。

板书

指导阅读

讲述

提问

四、硅的制法

课本第四页

用适量碳还原二氧化硅得到粗硅。将粗硅与氯气在高温下反应,得液态不纯的四氯化硅,经分馏提纯用氢气还原即可得纯硅。

写出以上各步制纯硅的化学反应方程式?

根据所讲的知识写出化学反应方程式:

2C+SiO2Si+2CO↑

Si+2Cl2SiCl4

SiCl4+2H2Si↓+4HCl

板书

投影

讲述

小结

五、硅的用途

硅的应用树状图(或用电脑制作的课件来代替)。(见附3)

在科学家们的努力下,新思维、新方法层出不穷。人们正朝着按人的意志安排一个个原子的目标冲刺,多少奇迹展现眼前。到寻时新材料的研制和生产就像《一千零一夜》里的阿拉丁神灯一样,几乎无所不能,样样遂人心意地安排。

指导学生归纳本节内容。

观察与思考。

回忆本节课所学内容,师生共同总结。

随堂检测

1.在反应3C+SiO2SiC+2CO↑中,氧化剂与还原剂的物质的量之比是

A.1∶3             B.3∶1      C.2∶1       D.1∶2

X

Y

Z2.某晶体一个晶胞如右图为立方体型,8个顶点为X原子,每个面中心为Y原子。立方体中心为Z原子,则该晶体X∶Y∶Z=______________。

硅及其重要的化合物(二)

教学目标

知识技能:让学生理解二氧化硅的晶体结构,掌握二氧化硅的化学性质了解其用途;并对硅酸的组成、性质及硅酸盐的组成和用途形成初步的认识;培养学生一定的操作技能。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自学能力;用对比的方法理解和掌握知识的能力,分析问题的思维能力。

科学思想:通过二氧化硅和硅酸钠知识的学习,培养学生树立物质“结构、性质与用途”间关系。

科学品质:通过展示水晶样品和二氧化硅的结构模型,让学生感受到化学世界里美的感染与激励,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学习兴趣;通过对二氧化硅和硅酸盐用途的讨论,让学生体会到化学与社会的紧密联系,增强学生学习化学的情感需要;通过对联国陶瓷发展史的讨论,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

科学方法:培养学生学会由结构入手认识性质,由性质认识用途的方法;由模型入手认识微观结构的方法;能表格来处理资料等科学方法。

重点难点

二氧化硅的结构和化学性质;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对比分析的能力;培养学生学会由结构入手认识性质,由性质认识用途的方法;培养学生用表格处理资料的科学方法。

教学过程

教    师    活    动

学    生    活    动

引言

板书

在地壳里,硅的含量在所有元素中居第二位。在自然界里硅只以化合态存在。你能写出一些硅的化合物的化学式吗?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硅的化合物的有关知识,先乍二氧化硅的结构及性质。

二、二氧化硅

写出上些含硅化合物的化学式:SiO2、Na2SiO3、H2SiO3

设问

你知道研究物质的性质有哪些常用方法?

对于二氧化硅可采用其中的什么方法?

分组讨论。

纷纷说出前面学习中用过的方法。

讨论后说出可用“通过结构认识性质”的方法,同时又与二氧化碳对比进行研究。

讲解

展示

投影

天然的二氧化硅分为晶体和无定形两大类。石英、水晶、硅藻土等都含有二氧化硅,二氧化硅的物理性质怎样?

一块水晶样品,让学生观察后描述。指导学生对比后填写表1-1中的物理性质。

表1(见附1)

描述二氧化硅,填写表1中物理性质中的内容。一学生写在投影片上。

设问

二氧化硅与二氧化碳都是酸性氧化物,为什么二者的物理性质有如此大的差异?请阅闱课本第5~6页二氧化硅的结构部分,填写表1-1中二、三两栏。

回答:结构不同。阅读课本找出原因是二氧化硅为原子晶体,而二氧化碳为分子晶体。

填写表格。

设问

软件演示

二氧化硅晶体的空间结构如何?如何理解二氧化硅的化学式为SiO2?

二氧化硅晶体的结构模型。

观看后回答:SiO2晶体是立体网状结构。在SiO2晶体里,每个Si周围结合四个O,同时每个O与两个Si相结合,在SiO2晶体中原子个数比为1∶2,因此用“SiO2”这个式子表示二氧化硅晶体的组成。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问

联系二氧化碳化学性质,设想酸性氧化物二氧化硅可能会有哪些化学性质?

回忆CO2的化学性质:思考后回答:SiO2的化学性质为能与强碱反应,又能与碱性氧化物反应。

指导阅读

请阅读课本第6页化学性质部分后填写有关SiO2 、CO2的'化学方程式。

阅读后填写化学方程式。一学生写在投影片上。

设问

投影

比较二氧化硅和二氧化碳在化学性质上的异同点。

二者化学性质上的异同点。

(见附1)

对比后回答异同点。

设问

为什么二者与碱性氧化物反应时条件有差异?

思考后回答:二氧化硅为原子晶体,且Si―O键键能大。

设问

二氧化硅的性质决定它有什么用途?指导学生阅读课本第7页用途部分。

二氧化硅还有哪些用途?分组讨论。

阅读后小结二氧化硅的用途。小组讨论后发言:可用于光导纤维、制宝石、制单晶硅、制玻璃等。

板书

设问

演示

三、硅酸        硅酸盐

1.硅酸

实验室如何制得硅酸?

将1∶2的HCl滴入饱和Na2SiO3溶液中,观察现象。

回答:可用H2SO4、HCl、H2CO3与硅酸盐反应。

观察记录实验现象:产生白色胶状沉淀。

讲解

投影

这里看到的白求恩色胶状沉淀是原硅酸,它在干燥的空气中不稳定,易失部分水变成白色粉未状的硅酸,所以SiO2对应的水化物有两种。根据性质填写原硅酸、硅酸、碳酸的对比表。

表2(见附2)

感知原硅酸、硅酸的不同及相互转化。填写表2中的内容。

一学生写在投影片上。

设问

硅酸与碳酸相比哪种物质的酸性强?其理论依据是什么?

如何通过实验加以验证?

思考后回答:碳酸强,因为同主族元素从上至下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酸性逐渐减弱。          回答:向Na2SiO3溶液中通入CO2气体。

指导实验

验证碳酸比硅酸酸性强。

演示:向Na2SiO3溶液中通入CO2气体,其他学生观察记录现象。

讲解

板书

设问

下面我们了解硅酸盐的知识。

2.硅酸盐

什么叫硅酸盐?阅读课本第8页第一段。

阅读教材,理解硅酸盐是指硅酸、原硅酸和由它们缩水结合而成的各种酸所对应的盐。

讲解

硅酸盐种类很多,大多难溶于水,可溶性硅酸盐,最常见的是Na2SiO3,它的水溶液俗称水玻璃,又称泡花碱,是一种无色粘稠的液体,它有什么用途?

回答:制硅酸。

讲解

展示

板书

实验室里用于制H2SiO3,工业上可制成硅酸凝胶,处理后就得硅胶。硅胶是一种很好的干燥剂和催化剂载体。

硅胶样品

3.硅酸钠的用途

(1)制硅胶

观察硅胶。

记笔记。

设问

演示

Na2SiO3还有哪些用途?请观察以下几个实验现象。

用玻璃塞塞紧的长期装水玻璃的试剂瓶,拔其瓶塞。

观察到瓶塞拔不出。

教    师    活    动

学    生    活    动

演示

将用水玻璃浸过的且已干燥的布条放在火焰上烧。

将用水玻璃浸过的长期存放的鲜蛋敲碎。

观察到布条没有燃烧。

观察到鲜蛋没有坏。

设问

板书

由这几个实验事实说明Na2SiO3有什么用途?

(2)粘合剂;(3)耐火材料;(4)防腐剂。

纷纷说出Na2SiO3的用途:作粘合剂、耐火材料、防腐剂等。

讲解

硅酸盐种类繁多,结构复杂,为了方便记忆和计算,常用氧化物的形式表示硅酸盐的组成。书写顺序为:金属氧化物、二氧化硅、水。若有两种金属氧化,则活泼的在前,较不活泼的在后。

记忆硅酸盐氧化物形式表示的规律。

设问

请用氧化物的形式表示硅酸钠[Na2SiO3­]、镁橄榄石[Mg2SiO4]、高岭土[Al2(Si2O5)(OH)4]的组成,一学生写在投影片上。

Na2O・SiO2

2MgO・SiO2

Al2O3・2SiO2・2H2O

讲解

粘土也属于硅酸盐,其主要成分是高岭土,可用于制造水泥和陶瓷。

感知粘土的成分和用途。

设问

硅酸盐种类很多,用途很广,试举例说明。

纷纷说出硅酸盐的用途:制玻璃、水泥、陶瓷、砖等。

设问

讲解

为什么在英文中用China表示中国?

陶瓷在我国历史悠久,但目前发展状况不容乐观,还需各位作出不懈努力,宏扬民族文化精髓。

纷纷说出自己的看法:见效是中国人发明并最早使用,欧洲人视中国陶瓷为无价之宝,所以欧洲人把瓷器叫做“China”久而久之 “China”就成了中国的英文名称。

讲解

设问

请大家小结本节课的知识重点。

在这节课中,你我对化学与社会间的关系有什么认识?

思考后回答:二氧化硅的结构及其化学性质。

回答:化学与社会的关系很紧密,社会的进步离不开化学的发展。

作业

课本第9页第4、5、6题。

随堂检测

1.你学过的原子晶体有哪些?其中属于化合物的是什么?

2.用化学方程式表示二氧化硅是酸性氧化物。

3.下列溶液通入过量的CO2后无沉淀的有。

A.CaCl2               B.Ca(ClO)2                 C.Na2SiO3                 D.饱和Na2CO3溶液

检测答案

1.金刚石、单晶硅、二氧化硅          二氧化硅          2.SiO2+2NaOH=Na2SiO3+H2O

3.(A)(B)

篇16:金属氧化物是离子化合物物吗

活泼非金属得到电子形成带负电荷的阴离子(如F-、Cl-、O2-、S2-等),阳离子和阴离子靠静电作用形成了离子化合物。

金属氧化物

金属氧化物是指氧元素与另外一种金属化学元素组成的`二元化合物,如氧化铁(Fe?O?)、氧化钠(Na?O)等。氧化物包括碱性氧化物、酸性氧化物、过氧化物、超氧化物、两性氧化物。

离子化合物

由阳离子和阴离子构成的化合物。活泼金属(如钠、钾、钙、镁等)与活泼非金属(如氟、氯、氧、硫等)相互化合时,活泼金属失去电子形成带正电荷的阳离子(如Na+、K+、Ca2+、Mg2+等),活泼非金属得到电子形成带负电荷的阴离子(如F-、Cl-、O2-、S2-等),阳离子和阴离子靠静电作用形成了离子化合物。例如,氯化钠即是由带正电的钠离子(Na+)和带负电的氯离子(Cl-)构成的离子化合物。在离子化合物里阳离子所带的正电荷总数等于阴离子所带的负电荷总数,整个化合物呈电中性。

篇17:《钠的重要化合物》说课稿

一、说教材

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钠的重要化合物是本章教材的重点之一,本节知识是钠单质性质的延伸和发展,钠单质在化学反应中易失电子转变为钠的化合物,所以钠单质和钠的化合物之间存在着必然的因果关系。只有既了解了钠单质的性质又了解了钠的化合物性质,才会比较全面的了解钠这种金属。通过钠单质及钠的重要化合物的学习,既复习巩固了氧化还原反应和离子反应,又为学习其他几种重要金属化合物奠定基础和提供理论模式。

2、教学目标

根据《化学课程标准》,结合教材,本着面向全体学生,使学生自主、全面、主动发展的原则,我确定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如下:

【知识与技能】

篇18:《钠的重要化合物》说课稿

一、Na2O与Na2O2

1、物理性质:色、态

2、化学性质

Na2O2与H2O反应:2Na2O2+2H2O=2 NaOH+ O2↑

Na2O2与CO2反应:2Na2O2+2 CO2=2 Na2CO3+ O2

3、用途:

二、Na2CO3与NaHCO3

1、物理性质:色、态、溶解性

2、化学性质:

(1)与酸反应 Na2CO3+2HCl=2NaCl+H2O+CO2↑

NaHCO3+HCl=NaCl+H2O+CO2↑

(2)热稳定性 2NaHCO3=Na2CO3+H2O+CO2↑

(3)用途

篇19:《钠的重要化合物》说课稿

2)通过碳酸钠和碳酸氢钠的对比实验,学生能了解两者性质的差异、掌握二者的转化关系及鉴别方法。

【过程与方法】

1)通过碳酸钠和碳酸氢钠的对比学习,学生应初步掌握对比、推理、归纳的能力。

2)教学中通过学生的实验和探究。可以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实验能力和思维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实验探究的过程,学生更容易体会到知识的形成过程,体验到动手合作的乐趣,在交流中养成团结合作的良好品质。

2)通过学习我国化学家侯德榜对世界制碱工业、我国化学工业作出的巨大贡献,增加学生民族自豪感。

3、教学重点难点

根据教材及学生特点和已有知识,我确定如下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过氧化钠的性质,碳酸钠和碳酸氢钠的性质及转化。

教学难点:Na2O2的性质。

二、说学情

在本节课之前,学生已经学习了氧化还原反应、离子反应、以及钠单质的性质等知识,能够对化学反应的得失电子情况及离子反应的本质做出正确的判断。在能力上,学生已经初步具备观察能力、实验能力、思维能力,喜欢通过实验探究的方式来研究物质的性质,可以通过对实验现象的分析、对比,归纳出实验结论。

三、说教法、学法:

根据课程标准确定的.“课程要强调学生的主体性。”要“有助于学生主动构建自身发展所需的化学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课程性质,结合以上的学情,我确定了以下教法和学法

1、教法:设疑激趣、实验探究、分析对比、理论联系实际等教学方法。以趣味实验→产生疑问→提出问题→设计实验→观察现象→分析原因→得出结论的程序进行教学。

2、学法:观察现象→分析原因→得出结论→综合运用的学习方法和实验探究、对比讨论的学习方法。

四、说教学过程教学

第一环节:创设情境,引生入境

设计“滴水生火”趣味实验

设计意图:激发学生兴趣,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激活学生思维。

第二环节:知识探究、思维培养

1、“滴水生火”实验探究

通过实验首先让学生观察Na2O2的样品,得出Na2O2的物理性质。紧接着设疑:水一般用来灭火,而我们的实验却是滴水生火?

棉花为什么能够燃烧?燃烧需要什么条件?通过一系列问题的层层递进,将学生对Na2O2和H2O反应的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接着从方程式的角度对反应进一步进行分析,得出Na2O2中的―1价氧元素化合价既升高又降低,强化了氧化还原反应的知识。(本部分内容大约需要5分钟)

2、“吹气生火”实验探究

结合上述对Na2O2与H2O反应的探讨,又引入“吹气生火”实验,学生很自然地得出Na2O2与CO2反应的产物。同时我引导学生联系人在呼吸时吸入的是O2,呼出的是CO2的实际,讲述Na2O2能用在呼吸面具上和潜水艇里作为O2的,这样把性质和用途自然地联系起来,学生易于理解和掌握。在妙趣横生的实验探讨中,学生带着强烈的兴趣学习,既突出了重点、又突破了难点。然后在多媒体上以表格的形式总结归纳Na2O与Na2O2性质。(本部分内容大约需要8分钟)

为了使学生学到的知识能得以应用和巩固提升,我设置了如下两个交流思考。

【交流思考1】钠着火了怎么办?

【交流思考2】钠单质放置在空气中,最终变成了什么物质?

以上两个问题的设置,既是对钠的氧化物知识的复习和运用,又自然而然的引入了Na2CO3与NaHCO3知识的教学。(本部分内容大约需要4分钟。)

第三环节:Na2CO3与NaHCO3性质对比

对于Na2CO3与NaHCO3两者溶解性差异实验及水溶液性质的检验。操作比较简单,但有些差异比较细微,除了需要用眼仔细观察外,还需要触摸感受。所以我让学生自己动手完成实验。采用了分组讨论,实验探究的方法。这样既体现了学生的主体性,又培养了学生的实验观察、分析、探究的能力和团结协作的能力。(本部分内容大约需要6分钟)。

Na2CO3与NaHCO3热稳定性实验探究。我设置的是演示实验,通过一组对比实验,学生通过观察,很容易得出两者热稳定性的差异。

实验做完后,在多媒体上的表格中总结归中Na2CO3与NaHCO3性质对比。(本部分内容大约需要8分钟。)

在完成Na2CO3与NaHCO3性质对比后。我又设置两个交流思考。

【交流思考1】如何除去Na2CO3固体中的NaHCO3?如何除去Na2CO3溶液中的NaHCO3?

【交流思考2】如何鉴别Na2CO3和NaHCO3?

学生在小组讨论中完成以上两个问题,我及时给予点评、总结。(本部分内容大约需要6分钟。)

第四环节:课堂小结。

此时,教学活动已接近尾声,我启发学生回顾、再现知识,并把本节课的主干知识写到黑板上,起到提纲挈领、画龙点睛的作用。(本部分内容大约需要3分钟。)

第五环节:布置作业

五、说板书

本节课运用了多媒体辅助教学,所以板书主要简明扼要的写出Na2O与Na2O2,Na2CO3与NaHCO3的主要性质即可。(见附表)

教学评价:

本节课依据构建主义理论,我设置了“滴水生火”和“吹起生火”两个趣味实验,给学生以强烈的视觉冲击,从而使学生很想知道什么物质具有这样的性质,激发起学生强力的求知欲。营造了很好的课堂情趣。同时又依据知识特点,用实验探究来完成对钠的几种化合物的认识,充分体现了化学的学科特点和学生的主体意识。既提升了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思维能力。又可以使学生学习到科学研究的一般方法和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品德,除此外还大量运用了对比的学习方法,以表格的形式整理出来,使学生一目了然。完成了由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上升,收到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板书设计

篇20:高一化学《硅及其重要化合物》说课稿

一、指导思想

在教育部颁发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的.指导下,力求:“改变课程过于注重知识传授的倾向,使获得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过程,同时成为学习的过程。”

二、教材分析

1、教材的地位及作用

本章节选自全日制普高教科书<<化学>>第二册第二章,本节教材是在介绍了“碳族元素”的基础上,进一步的认识硅的晶体结构。性质和用途。联系C的知识来学习硅的新知识。

2、教学目标

依据教改精神。新课程标准及学生的实际情况,确立教学目标如下:

a、理解并掌握晶体微粒种类及其相互作用力与晶体类型的关系,晶体类型与晶体主要物理性质的关系

b、掌握理论知识指导学习硅元素性质知识的方法

c、培养空间想象能力,会将平面图想象成为空间结构,又能将空间结构表示在平面图上

三、学情。学法分析

本节课的教学对象为高二学生,具备有一定的收集处理信息能力,同时都有一定乐于展示自我。在本节课的概念中,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合作学习,消除学生对概念的神秘感与乏味感。

由于理论性较强。采用互动式教学 理论性较强,用图片

四、教学程序

1、创设情景,引入课题

主体探究式学习的突出特点是实践性。开放性即突破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学习过程不拘泥于课程,我准备请同学在课前对景德镇陶瓷。秦始皇兵马俑等作一定的了解,在课堂上早请同学作介绍后,我将给他们较为具体的去陈述中国陶器的历史。从而引出现实生活中的含硅的性质。

2、丰富知识的外延,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让学生阅读课本,并请学生归纳课本内容并回答

提问如“谁知道硅在地壳中的含量?”“谁知道硅在宇宙范围内的含量?”“硅在自然界中存在的形式?”

3、借助于多媒体向同学们看晶体彩图

从晶体的外在结构引入硅的结构及其硅晶体结构平面

再展示金刚石晶体球棍模型

通过对比金刚石晶体与晶体的结构分析结构对物理性质的影响

再推出原子晶体的物理性质

通过讨论晶体硅。金刚石。二氧化碳。碳化硅四种原子晶体的熔沸点高低

再比较它们的化学键,对它们物理性质的影响因素

利用判断题,解决教学中可能出现的模糊点

4、指导学生归纳本章本节的内容

归纳。总结。及时巩固

通过课堂练习,及时反馈学生掌握并及时解决可能留下的问题。

五、总结

热门教案

学诗词

学名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