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青藏地区教案(高中地理青藏地区知识点总结)

下面小编给大家整理的高中地理青藏地区教案(共含16篇),欢迎阅读!

篇1:高中地理青藏地区教案

一、课程标准中对《青藏地区》学习的基本要求

1)运用地图指出青藏地区的范围,比较它与其他地理单元(北方地区、南方地区、西北地区)的自然地理特征和人文特征。

2)、说出青藏地区自然地理环境对生产、生活的影响。

二、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学生通过运用地图及图表对青藏地区的学习,掌握学习区分地理的方法和步骤,了解青藏地区的位置、范围、山脉、河流等基本情况,掌握青藏地区“高”、“寒”的自然环境特征,以及丰富的自然资源。根据青藏高原农牧业的特点,培养学生具体分析和掌握地理环境差异性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读图、阅读等活动,使学生能在地图上找出青藏地区的位置和范围,训练学生学会用分析与归纳的方法学习中国区域地理。

2)通过读图、阅读等活动方式,培养学生分析与归纳的地理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读图、阅读等活动,培养学生的人地协调观、因地制宜观和可持续发展观。

2)通过多媒体展示,让学生感受青藏地区的美丽、神奇,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

3)通过对青藏高原丰富的能源和矿产资源的讲述,使学生了解青藏高原是我国一个重要的资源宝库,激发他们的爱国主义情感和开发边疆,建设边疆的雄心壮志。

三、.重点难点

1.青藏高原是世界最高的高原(海拔平均4000米以上),被称为“世界屋脊”。“地高”、“天寒”是本区主要的自然特征,是引起地理环境各要素变化的主导因素、抓住了“高”和“寒”对地理各要素的影响,也就抓住了各自然景观形成的根本原因。

2.“高原农牧业”,青藏高原独有的农牧业生产特点是受其气候影响而气候又是受其地形地势的影响,对于这个问题要层层分析,使学生掌握形成高原农牧业的根本原因在哪里。

四、.课时要求:1课时

五、教具:多媒体展示平台

六、教学环境

多媒体教室。

七、教学过程

1、歌曲激趣、营造情境

同学们,你们知道青藏地区吗?你想领略世界屋脊的美丽,探究“雪域高原“的神奇吗?让我们在歌声中一起走进美丽、神奇的青藏地区。PPT 1播放歌曲《青藏高原》片断,然后显示雪山画面。)

2、读图求知,提升兴趣。

1.由PPT 2和3展示;由雪山引出青藏地区图、所含的省级行政单位及行政中心;

PPT4展示青藏地区的山脉、面积、人口等。

2.请学生在“青藏地区”图上(PPT 4)找出各大山脉、青海湖、湟水(谷地)、雅鲁藏布江等地理事物。

3.再由雪面引导学生得出青藏地区自然环境主要特征:高、寒。PPT5显示(陆高海深)并完成课本P26的活动。

3、独特的自然环境

过程1.由PPT 6展示:青藏地区图、青藏地热资源图、雅鲁藏布大峡谷图、柴达木盆地盐场图、青藏铁路图。(P27)

(要求学生阅读地图,并分析:青藏地区自然环境独特性的表现是什么?PPT7展示)

小结:

篇2:高中地理青藏地区教案

【课标要求】

1.在地图上指出青藏地区的位置范围。

2.用事例说明青藏地区的自然地理环境对生产、生活的影响。

【考情分析】

本节内容初中已经学习过,学生已有一定的知识储备和简单的分析问题的能力。但是,初中阶段只是注重地理事物与现象的表面认识,即简单的知道“是什么”,但不注重分析现象背后的原因,而且,现在学生有些内容也已遗忘。

本区在高考中的常规设题,往往是以青藏地区的空间位置、产业发展状况、资源利用、各项设施布局为切入点,考查本区自然地理环境、经济发展条件、主要面临的发展问题及应对措施。

因而,在复习过程中,要注意唤醒学生已有的记忆,结合高中必修一、必修二所学的原理、理论以及必修三的案例教学,引导学生解释青藏地区的自然、人文地理现象,即要明白“为什么”,从而提高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还要本着可持续发展原则,分析制约本区发展的生态环境问题,并能提出解决措施及今后的发展方向。

【教学目标 】

1.通过阅读地形图,明确青藏地区的位置、范围;

2.运用各种图表,分析青藏地区的自然地理特征,并能归纳最突出特征;

3. 运用事例,说明青藏地区的自然地理环境对生产、生活的影响。

4. 通过案例,分析制约青藏地区经济发展的环境问题;

5. 针对本区环境问题,提出今后发展方向及解决措施。

【教学重点】1.“高”“寒”环境对生产、生活的影响;

2.本区环境问题及生态保护措施。

【教学难点】自然地理环境对其他各地理要素的影响及相互关系。

【课型】复习课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方法】自主学习、合作探究、案例分析

【教具设计】多媒体、地图册、导学案

【教学过程】

【情境导入】

《我要去拉萨》mv

每当听到这慷慨激昻的歌声,每当看到这神奇壮美的风光,我都会被深深得感染。我要去拉萨,我想去拉萨,同学们,你想不想去?(想去),可是,拉萨在哪呢?(在青藏地区)这节课我们就来复习——青藏地区。

【板书】青藏地区

【承转】下面我们通过这幅图来明确青藏地区的位置、范围。

【动手填图】请同学们在导学案的图上填出图中的山脉及省区名称。

【展示成果】好,现在我们共同说出这些地理事物。(指图)

【学生回答】齐答。

【教师引导】根据我们刚才的回答,请描述青藏地区的位置与范围。

【学生回答】青藏地区大致位于昆仑山、阿尔金山、祁连山以南,横断山脉以西,喜马拉雅山以北;主要包括青海省、西藏自治区和四川省西部。

【教师启发】除此之外,我们还可以怎么描述青藏地区的位置?

【学生回答】经纬度位置:大致30°N——40°N,80°E——100°E。

【教师点拨】还有“我国的西南边陲”,与印度、尼泊尔等国相邻等。

【承转】知道了在哪里,我们关键要知道它有什么独特的特征。首先,我们来看地形图。

【教师引导】青藏地区地形以什么为主?(高原)哪个高原?(青藏高原)

(出示三级阶梯图)青藏地区位于哪一级阶梯上? (第一级阶梯)

海拔大致多少?(平均4000米以上)

因而,青藏地区被称为——“世界屋脊”,

如果用一个字来概括(其地形特征),那就是——高。

世界上14座海拨超过8000米的高峰全部集中在青藏地区。

【板书】“世界屋脊” 高。

【承转】我们都知道气温随海拔升高而降低,那么,如此高的地形对当地的气候有什么影响呢?请大家来看这两幅图——我国年平均气温、七月平均气温图。

SHAPE MERGEFORMAT

【教师引导】青藏地区年平均气温、七月平均气温与我国其他(同纬度)地区相比有何差别?

(较低)这里是我国夏季气温最低的地区。

【设问】由此可见,青藏地区气候最大的特点是什么?(寒冷)

【板书】寒

【提问】以上差异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因为海拔高)

【板书】高 寒

【教师补充】对,因高而寒。因此,这里冰川广布,雪山连绵,是名副其实的“雪域高原”。

【板书】雪域高原

【承转】我们通过一组探究活动进一步加强对气候特点的认识。

【问题探究一】读右图,

(1)思考:图中的服装反映了青藏地区的气候还有什么特点?

(2)请运用必修一“大气受热原理”,分析该气候特点的成因。

【分组点拨】我们来分一下组,前后相邻两排同学一组,分组讨论。讨论过程中,及时记下知识要点,并选好代表作为发言人;讨论结束后,“发言人”向全班同学做汇报,向全班展示小组的智慧结晶。“发言人”汇报完毕,请其他同学点评;若其他同学有疑问,请“发言人”予以解决或者老师帮助解决;若“发言人”对问题分析全面、细致、到位,请全班同学送上掌声,以示鼓励。

【学生回答】

【教师点拨】海拔高——空气稀薄,透明度高——(白天)削弱作用弱——气温高

(夜晚)保温作用弱——气温低

因此,昼夜温差大。

【承转】青藏高原有“亚洲水塔”之称,由于海拔高,冰川广布,青藏地区孕育了许多大江大河,呈放射状向四周奔流,因而这里成为大江大河源头。

【板书】大河源头

【教师点拨】(指图说)其边缘地区,地处阶梯交界处,落差大,因而水能丰富。(出示“水能”图片)另外,由于本区处于亚欧板块与印度洋板块交界处,地壳运动活跃,地热资源也很丰富。(出示“地热”图片)

【教师小结】水能、地热能、太阳能是本区比较丰富的三种清洁能源,开发利用价值潜力很大。

【承转】当然,这里的矿产资源也很丰富,主要分布在哪呢?

【学生回答】柴达木盆地。

【教师点拨】因而,它被称为“聚宝盆”。

【师生小结】通过以上分析,我们可以发现青藏地区最突出的自然特征是什么?(高寒)

因此,这里的气候、河流、土壤、植被都深深地打上了高寒的烙印。

“高”与“寒”当中,谁是主导因素呢?(高)

也就是说,形成青藏地区独特的自然地理环境的主导因素是:地形。

因为“高”,所以气候“寒”;因为“高寒”,成为“雪域高原”;也因为“高寒”成为“大河源头”。由此可见,组成青藏地区地理环境的各自然要素是不是孤立存在的?(不是)它们的关系是——(相互联系、相互影响),共同构成一个(整体)。这印证了我们必修一第五章所学到的——自然地理环境具有整体性特征。

【承转】高寒的自然环境对当地人们的生产、生活产生了深刻的影响。首先,我们以农牧业为例分析对生产的影响。

【板书】影响 高寒农牧业

【教师讲解】同学们请看这两幅图,我们再想象一下那美景“在湛蓝的天空、洁白的云朵之下,在巍峨的雪山、绵延的冰川之间,广泛分布着厚厚的草甸草原”,在这种情况下,(本着因地制宜的原则),本区的农业主要发展的是——畜牧业。

SHAPE MERGEFORMAT

青藏地区植被图 青藏地区农业图

(1)结合本区植被分布,说出青藏地区的主要农业生产部门。

【教师点拨】本区以畜牧业为主,但牧场与我国其他牧区的牧场还有所不同。青藏牧区是高寒牧场,当然这里有与之相适应的特有畜种,(展示牦牛、藏绵羊、藏山羊图片)这是本区分布最广泛的三大畜种。

【承转】在这高寒的大地上,绝大部分地区不适合种植农作物,只有在少数河谷地区发展了种植业,这是为什么呢?

【课内探究活动二】请结合必修二所学习的“影响农业的区位因素”进行分析。这个问题,同位之间进行讨论。

问题探究二:河谷农业

2. 结合“影响农业的区位因素”,分析青藏地区的主要种植业区为什么分布在河谷?

【学生回答】

【师生点评】可以先让学生评价,老师再对回答问题的同学、评价的同学进行评价,要以鼓励为主,不要轻易否定学生。

篇3:高中地理青藏地区教案

第一节 自然特征与农业

1. 教学目标

1、运用青藏地区的位置、地形图,找出青藏地区与西北地区、北方地区、南方地区的界线,指图说出青藏地区的位置和范围。

2、运用青藏地区地形图,说出青藏地区的主要地形类型,并描述青藏地区的地形特征。

3、运用地图,归纳青藏地区的自然地理特征——高寒,比较四大地理区域的自然地理差异。

4、运用图片及文字资料,分析高寒对生产和生活的影响,懂得地理环境中各要素之间是相互依存、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唯物主义观点。

2. 教学重点/难点

1、高寒的自然环境及对生产、生活的影响。

2、高寒的自然环境及对生产、生活的影响。

3. 教学过程

【导入】

我国分为哪四个区域?(轻声问,轻声答)

第一阶梯是哪个区域?

长江、黄河的源头在哪个区域?

被称为世界屋脊的是哪个区域?(大声问,大声答)

(由轻声到高声,调动学生积极性)

【讲授】第一部分微课呈现

下面我们开始这节课的学习内容,青藏地区的自然特征与农业。

了解青藏地区内部差异,重点关注青藏地区的气候特征形成的原因,及其对当地生产和生活的影响。

先看一段视频资料,详细解读青藏地区的自然环境特征,然后针对视频内容开始计分抢答。

【活动】第一部分问题设计

第1题:青藏高原为什被称为世界屋脊?

答案:平均海拔在4000米以上,是世界上最高最大的高原

第2题:青藏高原北部边界是什么山脉?

答案:昆仑山脉

第3题:青藏高原东部边界是什么山脉?

答案:横断山脉

第4题:从青藏高原上方看,最常见的景观是什么?

答案:雪山、冰川

第5题:青藏高原地形的显著特征是什么?

答案:远看是山,近看是川

第6题:青藏高原是哪些大江大河的发源地?至少说出3个

答案:长江、黄河、雅鲁藏布江、澜沧江等

第7题:青藏高原的气候特征是什么?用2个字概括

答案:高、寒;(因高而寒)

第8题:影响气候的因素是什么?

答案:纬度位置、海陆位置、地形

第9题:影响青藏高原气候的主要因素是什么?

答案:地形(因高而寒)

第10题:拉萨和成都两地都位于北纬30°附近,为什么两地1月和7月气温的差异还是挺大的?

答案:主要是海拔差异。拉萨是高原山地气候,冬寒夏凉,年温差小,日温差大;成都是亚热带季风气候。年温差较大,冬冷夏热;

第11题:青藏地区最适合当地居民穿的衣服是什么?并口述理由。

答案:藏袍

第12题:说出你最想看的青藏地区的美景,并解释向往的适当理由。

【活动】讨论

去青藏高原旅游的时候有哪些注意事项,需要准备哪些物品,做好什么防护措施。

【讲授】第二部分微课呈现

青藏地区独特的自然环境也吸引了众多的旅游爱好者。去青藏高原旅游的时候有一些注意事项,一定要做好防护措施。

? ? ? ? ?通过前面的学习,我们了解了青藏地区的自然环境特征、气候特点,这种环境对当地的生产和生活有什么影响?再看一段视频,然后针对视频内容开始第二阶段计分抢答。

【活动】第二部分问题设计

第13题:列举青藏地区特有的畜牧品种,并口述解释该品种是如何适应高原独特环境的。

答案:牦牛、藏绵羊、藏山羊等

第14题:青藏地区的河谷农业主要分布在哪2个区域?

答案:南部的雅鲁藏布江谷地;东部的湟水谷地

第15题:青藏地区的雅鲁藏布江谷地和湟水谷地发展农业生产的有利条件是什么?

答案:气温较高、土质较肥沃

第16题:青藏地区的河谷农业中分布最广的2种农作物是什么?

答案:小麦、青稞

第17题:青藏地区居民的日常主食是什么?

答案:糌粑

第18题:青藏地区牧民的住所是什么?

答案:牛毛毡达成的帐篷

第19题:青藏地区城镇居民的住所是什么?答案:平顶碉房

【活动】讨论

青藏地区种植业分布的地区自然条件有什么共同点?并从光、热、水、土方面,分析雅鲁藏布江谷地农产品品质优良的原因。

(河谷地带、水源充足、光照充足、气温较高;最后强调河谷农业的主导区位因素是热量。)

课堂小结

高寒牧区和河谷农业是因为高寒气候决定的,这体现了“因地制宜”的发展思想,劣势也可以变优势,这也是一种辩证的思维模式。

课后习题

设计一条旅游西藏的路线,包括预计时间、交通工具、需要准备的物品、人数和详细路线。要求:旅游路线上有哪些地方是需要停留欣赏的并说明理由。

篇4:高中地理青藏地区教案设计

青藏地区

一、课程标准中对《青藏地区》学习的基本要求

1)运用地图指出青藏地区的范围,比较它与其他地理单元的自然地理特征和人文特征。

2)说出青藏地区自然地理环境对生产、生活的影响。

二、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学生通过运用地图及图表对青藏地区的学习,掌握学习区分地理的方法和步骤,了解青藏地区的位置、范围、山脉、河流等基本情况,掌握青藏地区“高”、“寒”的自然环境特征,以及丰富的自然资源。根据青藏高原农牧业的特点,培养学生具体分析和掌握地理环境差异性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读图、阅读等活动,使学生能在地图上找出青藏地区的位置和范围,训练学生学会用分析与归纳的方法学习中国区域地理。

2)通过读图、阅读等活动方式,培养学生分析与归纳的地理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读图、阅读等活动,培养学生的人地协调观、因地制宜观和可持续发展观。

2)通过多媒体展示,让学生感受青藏地区的美丽、神奇,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

3)通过对青藏高原丰富的能源和矿产资源的讲述,使学生了解青藏高原是我国一个重要的资源宝库,激发他们的爱国主义情感和开发边疆,建设边疆的雄心壮志。

三、.重点难点

1.青藏高原是世界最高的高原(海拔平均4000米以上),被称为“世界屋脊”。“地高”、“天寒”是本区主要的自然特征,是引起地理环境各要素变化的主导因素、抓住了“高”和“寒”对地理各要素的影响,也就抓住了各自然景观形成的根本原因。

2.“高原农牧业”,青藏高原独有的农牧业生产特点是受其气候影响而气候又是受其地形地势的影响,对于这个问题要层层分析,使学生掌握形成高原农牧业的根本原因在哪里。

四、教具:多媒体展示平台

五、教学环境

多媒体教室。

六、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

世界那么大,我想去看看。同学们,你们喜欢旅游吗?(生答)老师也喜欢旅游,这个暑假老师准备去一个地方旅游,这个地方被称为世界第三极,下面有一段视频是介绍这个地方的,请同学们认真观看,看完后回答老师的一个问题:你看到了哪些地理景观?

师:那同学们请回答老师刚才的问题,你都看到了哪些地理景观?

生:回答略

师:这些地理景观都来自哪里?

生:青藏高原

师:青藏高原属于四大地区的哪一地区?

生:青藏地区

师:今天就让我们一起学习青藏地区。我们学习区域地理从哪些方面入手?(生答)现在就让我们做一下第一个小组探究活动——认识青藏地区的位置和范围。(请一个同学读一下小组探究活动)

(二)讲授新课

1.小组探究一:认识青藏地区的位置和范围

结合导学案,请同学们阅读教材,以前后位相互合作的方式初探下列问题:(时间:3分钟)

1)青藏地区的位置和范围及其包括的省区。

2)了解青藏地区人口、民族和面积。

3)找出青藏高原上主要山脉、地形区,说出其独特的地势特点 。

4)根据青藏地区自然环境独特性 ,找出本区的资源。

要求学生阅读地图,找出本区的主要山脉和地形区,看海拔说出其美称——世界屋瘠,用一个字描述本区的地形特点——高。并分析:青藏地区自然环境独特性的表现是什么?

篇5:高中地理青藏地区教案设计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

1、运用地图指出西北地区和青藏地区的范围。

2、明确西北地区是一个以干旱为主要自然特征的地区及其形成原因。

3、通过阅读西北地区的地形图,明确我国西北地区的范围和以高原、盆地为主的地形。

4、理解我国西北地区从东到西自然景观的变化规律,并初步探讨其形成原因。

5、通过阅读青藏地区的地形图明确青藏地区的位置和范围,并分析出其以“高”、“寒”为特色的自然地理特征。

6、了解西北地区和青藏地区的农牧业特点及分布,并比较它们的自然地理差异。7、通过对西北地区和青藏地区各具特色的自然环境的比较,了解两区的自然地理差异及对其它地理事物的影响。进一步锻炼学生的读图能力及相关的的分析思维能力,使学生掌握阅读和使用地图的基本技能。

过程与方法目标:

通过分组自学,组内讨论合作、探究式的学习方式让每个学生都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来,加强学生读图、用图的能力。同时让学生认识到地理环境中各要素之间相互依存、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对立统一关系,树立辨证思想,获得正确的地理思维能力及学习地理的科学态度和方法。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通过对西北和青藏地区的地形、气候和自然景观的学习,进一步加深对西北地区自然状况的认识,从而理解我国西部大开发的必要性及开发边疆、建设祖国的雄心壮志。

[教学重点]

西北地区和青藏地区各具特色的位置、范围、地形和气候特征等自然地理特征、成因及对生产、生活的影响。

[教学难点]

西北地区干旱为主的气候特征及其形成原因,青藏地区“高”“寒”的气候特征及其对当地生产生活的影响。

[关键]

使学生抓住“干旱”、“高寒”这两个区域特征,培养学生分析、归纳区域特征的方法,并把这一方法应用到其它区域的学习中去。

[教学方法]

探究讨论法、指导读图法、启发引导法、分析比较法。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教师提问]同学们都喜欢旅游吗?

[学生回答]喜欢

[教师]其实老师也很喜欢旅游,而且老师不仅喜欢欣赏各地的美景,还喜欢品位各地的特色美食!下面就让我们一起从视觉上来欣赏几幅特色美食的图片吧!

[教师]出示风干牛肉干、奶酪、那奶酒、羊肉串、烤全羊的图片

[教师提问]吃过吗?好吃吗?这些特色美食它们都属于我国四大地理区域的哪几个?

[学生回答]西北地区和青藏地区

[教师]出示标题西北地区和青藏地区

二、讲授新课

[过渡] 今天我们先来学习我国的西北地区,通过刚才的部分特色美食,我们不难看出西北地区的农业生产类型是什么?

[学生回答]畜牧业

[教师]出示标题西北地区是以牧业为主的地区

[教师提问]那西北地区的农业生产方式为什么以畜牧业为主呢?

[学生回答]西北地区最主要的特征是干旱

[提示]如果学生不能直接回答出西北地区的主要特征是干旱,教师可以几幅超链接的图片对学生进行引导和提示(季风区和非季风区图、中国气候类型图、中国降水量分布图、西北地区地形图)让学生能够理解西北地区因为干旱,所以农业生产方式是以畜牧业为主。

[教师提问]那为什么西北地区这么干旱?下面请同学们分组讨论一下西北地区干旱的原因吧?

[学生讨论]西北干旱的原因

[提示]教师为学生提供两幅图片:西北地区的地理位置和西北地区的范围

[学生回答]西北地区深居内陆,距海遥远,因此来自于海洋的湿润气流无法到达

[教师引导]还有其他的原因吗?演示西北地区的范围图,带领学生读图找出西北地区的一系列山脉大兴安岭、长城、祁连山、阿尔金山、昆仑山。

[学生回答]再加上山脉对湿润气流的阻隔,所以西北地区的主要特征是干旱。

[师生共同总结]西北地区干旱的原因

深居内陆,距海遥远

来自海洋的湿润气流难以到达 降水稀少,气候干旱

山脉对湿润气流的阻隔

[教师提问]现在跟着老师一起欣赏一下西北地区的自然景观,看看同是干旱的西北地区,内部景观一样吗?

[学生回答]不一样

[教师引导]与什么有关呢?

[提示]出示西北地区降水量分布图和 “西北地区的自然景观”草原、荒漠草原、荒漠图。

[学生回答]西北地区东西距离很长,由于距海的远近不同,从东到西降水越来越少,地表景观也出现了一定的差异。

[教师引导]因此说西北地区的内部的景观从东到西依次是?

[学生回答]草原—荒漠草原—荒漠

[过渡]通过刚才的学习我们知道西北地区最主要的特征是干旱,但是由于西北地区的内部景观不同,所以西北地区的牧场类型也存在着一定的差异,让我们来看一下西北地区的牧场类型。

[课件出示]中国的四大牧区,教师指图新疆牧区、内蒙古牧区、青海牧区、西藏牧区。

篇6:高中地理青藏地区教案设计

授课教师:张艳 使用时间:9月 授课类型:省优质课

【教学目标】

观看视频,结合课前微课的学习,让学生归纳青藏地区的自然地理特征;以气候特征作为探究重点,学会描述一个区域气候特征的方法,并通过分析气候特征的成因,明确高原地形对气候特征的影响;通过构建知识体系,深刻理解本地区自然地理环境形成的根本原因是地势高,树立整体性的观念;

评价青藏地区农业生产的自然条件,让学生认识到高寒的自然地理环境对人类生产生活产生的影响,具体分析河谷农业发展的区位条件,教会学生辩证统一地看待地理现象和问题,建立因地制宜、趋利避害发展的思想,;

借助青藏地区产业结构的变化,以青海矿产资源和西藏旅游资源的开发为例,让学生深切体会到青藏地区经济的发展必须处理好与生态环境之间的关系,走人地协调的可持续发展道路。

以青藏地区为例,教会学生掌握复习区域地理的一般方法。面向高考,注重学生答题思路和方法的指导,并及时进行课堂学习的反馈,自评、组内互评与小组互评相结合,自主学习与合作探究相补充,提升课堂学习效率。

【教学重点】

青藏地区的气候特征及成因、河谷农业发展的条件、区域的可持续发展

【教学难点】

青藏地区光照强与气温低的原因

【课堂探究】

【导入新课】让学生品尝青稞酥、牦牛干,导入青藏地区

【考情展示】列出-20高考考查情况

一、自然地理特征——雪域高原

【知识回顾】观看视频,结合微课所学知识,从地形、气候、水文、生物、土壤五个方面归纳青藏地区的自然地理特征。

【承转】突出高寒特征,重点探究气候特征及成因。

【学生活动】依据图示资料描述拉萨的气候特征,注重答题思路的指导。

【学生活动】运用“对流层大气的受热过程”

原理,分析青藏地区相比于同纬度地区,光

照强与气温低的形成原因。(播放微课予以指导)

【归纳提升】构建青藏地区地形、气候与水文、生物、土壤特征的联系

【学生评价】自评

【承转】农业受自然条件的影响最大,看一下该地区农业生产的状况。

二、自然地理特征对人类生产生活的影响——河谷农业

【学生活动】在图上指出青稞、牦牛两种农产品的分布地区,

并说明理由。

【小结】强调河谷农业的主导区位因素是热量。

【学生活动】创设情境,走进雅鲁藏布江谷地,通过两道高考题,重点分析河谷农业的发展条件。

(1)(江苏卷)你认为拉萨河谷地种植水稻是否可行?理由是什么?

(2)(20海南卷)西藏年楚河河谷所产油菜籽籽粒大、品质优,单位面积产量比我国东部平原高一倍。分析年楚河河谷油菜籽单产高、品质优的自然条件。

【归纳提升】注意答题思路的点拨和答题方法的指导。强调青藏地区发展的高寒牧业与河谷农业都是由高寒环境所决定的,体现了“因地制宜,趋利避害”的思想,同时,劣势也可以变优势,形成辩证的思维。

【学生评价】组内互评

【承转】青藏地区的农业生产深受高寒环境的影响,那么其它产业的发展呢?

三、区域的可持续发展——开发与保护

【学生活动】创设情境,引入青藏地区经济的发展、产业结构的调整。

根据材料一,归纳1995-年,青海与西藏产业变化的不同点。

2. 结合材料,评价目前西藏、青海两省的产业结构是否合理。

材料二 青藏铁路通车,西藏旅游业直接创收48.52亿元,比20增长75.1%。2013年,西藏旅游创造经济收入165亿元,占全区生产总值的20.5%,成为西藏第三产业发展的主导产业。

【归纳提升】强调青藏地区有着丰富的资源,为了促进地区经济的发展,必须要开发资源带动建设,这是因地制宜的表现。但是因为青藏地区的生态环境极为脆弱,一旦破坏很难恢复,所以,一切发展都应该是以保护生态环境为前提的,只要这样区域才能可持续的发展下去。

【学生评价】小组互评

【课堂总结】以青藏地区为例,总结区域复习的一般方法:在认识区域自然地理特征、尊重自然规律的前提下,从事因地制宜的人类生产生活活动,在资源开发、经济发展的同时,一定要注意生态环境的保护。

【课后交流】本节课的收获与困惑

【课后基础练习区】

右图为雅鲁藏布江地区的等值线分布示意图,其等值线的数值c>b>a,读图回答1-2题。

1.等值线不可能反映的是( )

A.海拔 B.气压 C.降水量 D.气温

2.峡谷附近的察隅有“西藏江南”的美称,原因是( )

A.地势低,位于喜马拉雅山的南麓?

B.受赤道低压带的控制,终年多雨

C.大西洋西南气流带来大量的水汽

D.近年来“温室效应“增强的结果

篇7:高中地理青藏地区教学教案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通过学习青藏地区的学习,了解青藏地区的位置、范围、山脉、河流基本情况,掌握青藏地区“高”“寒”自然环境特征,以及丰富的自然资源。

过程与方法

学会分析青藏高原的自然环境特征以及对农牧业发展的影响

分析青藏地区交通运输的变化对工农业生产发展的影响。

能根据所学知识,体会开发青藏建设青藏维护统一的原因及重要性。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学生对青藏地区生态环境的认识,培养他们热爱祖国、热爱边疆建设边疆的爱国主义情感。

教学重难点

学习高寒环境下的自然环境和农牧业。

学会分析高寒环境对人口、交通等方面的影响。

三、教学过程

《一》 导入 播放青藏高原 视频

一曲天籁之音把我们带到了我们国家的哪个地区?

生:青藏地区

青藏地区不仅景色迷人,物产也富有。让我们先来感受下雪域高原的魅力。放组图

这节课就让我们共同走进青藏地区,去领略它更多的风采。(板书)

《二》、新授:

(1)完成课前预习

下面请同学们打开书,自学课本17-21页,完成学法”课前预习“ 3分钟时间

学习这节课前,我们先来简单了解下青藏地区的地理位置,位于我国东南部,图中斜线部分就是青藏地区。

(2)任务一 青藏地区的自然地理环境

1、接下来 我们来完成本节课的第一个任务,给同学们2分钟时间,完成以下思考

(找同学到黑板上指出答案)

青藏高原之所以被称为世界屋脊——高(板书)

2、温度 气温

接下来我们来看一组数据,青藏地区那曲和江苏南京两地气温差异,分析数据,你可以得到哪些信息?

(生:青藏地区一月和七月平均气温都偏低)

也就是冬天寒冷,夏天凉爽,冬寒夏凉,这体现出了青藏地区什么特点?——寒 (板书)

青藏高原纬度较低,海拔最高,空气稀薄,大气的保温作用就差,加上高原上风速较大,更不利于热量的保持,所以即便是夏季,青藏高原的平均气温也很低,而且是我国夏季平均气温最低的地区。

3、降水量

下面我们来看年降水量分布图,我们来看下青藏地区的降水量,通过图中信息,我们可以看出,青藏地区大部分降水 少(板书)低于400毫米,年降水量由东南向西北递减。

4、日照强

这里有西藏日喀则太阳能光伏电站,所以这里的日照非常的强。

5、高寒气候

综上所述,我们可以看出青藏地区属于

高寒 气候 冬寒夏凉

降水少

太阳辐射强

6、雪山连绵 冰川广布

青藏高原海拔很高,且多冰雪融水,因此成为众多大江大河的源头,比如 长江的发源地 格拉丹东峰 黄河的源头 巴彦克拉山,还有其他大江大河,比如印度河、恒河、雅鲁藏布江、澜沧江等都发源于此。

7、下面我们来总结下青藏地区的自然地理特征——高、寒。

篇8:高中地理青藏地区教学教案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学生通过运用地图及图表对青藏地区的学习,掌握学习区分地理的方法和步骤,了解青藏地区的位置、范围、山脉、河流等基本情况,掌握青藏地区“高”、“寒”的自然环境特征,以及丰富的自然资源。根据青藏高原农牧业的特点,培养学生具体分析和掌握地理环境差异性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读图、阅读等活动,使学生能在地图上找出青藏地区的位置和范围,训练学生学会用分析与归纳的方法学习中国区域地理。

2)通过读图、阅读等活动方式,培养学生分析与归纳的地理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读图、阅读等活动,培养学生的人地协调观、因地制宜观和可持续发展观。

2)通过多媒体展示,让学生感受青藏地区的美丽、神奇,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

3)通过对青藏高原丰富的能源和矿产资源的讲述,使学生了解青藏高原是我国一个重要的资源宝库,激发他们的爱国主义情感和开发边疆,建设边疆的雄心壮志。

二、.重点难点

1.青藏高原是世界最高的高原(海拔平均4000米以上),被称为“世界屋脊”。“地高”、“天寒”是本区主要的自然特征,是引起地理环境各要素变化的主导因素、抓住了“高”和“寒”对地理各要素的影响,也就抓住了各自然景观形成的根本原因。

2.“高原农牧业”,青藏高原独有的农牧业生产特点是受其气候影响而气候又是受其地形地势的影响,对于这个问题要层层分析,使学生掌握形成高原农牧业的根本原因在哪里。

三、.课时要求:1课时

四、教具:多媒体展示平台

五、教学环境

多媒体教室。

六、教学过程

1、歌曲激趣、营造情境

同学们,你们知道青藏地区吗?你想领略世界屋脊的美丽,探究“雪域高原“的神奇吗?让我们在歌声中一起走进美丽、神奇的青藏地区。PPT 1播放歌曲《青藏高原》片断,然后显示雪山画面。)

2、读图求知,提升兴趣。

1.由PPT 2和3展示;由雪山引出青藏地区图、所含的省级行政单位及行政中心;

PPT4展示青藏地区的山脉、面积、人口等。

2.请学生在“青藏地区”图上(PPT 4)找出各大山脉、青海湖、湟水(谷地)、雅鲁藏布江等地理事物。

3.再由雪面引导学生得出青藏地区自然环境主要特征:高、寒。PPT5显示(陆高海深)并完成课本P26的活动。

4、独特的自然环境

过程1.由PPT 6展示:青藏地区图、青藏地热资源图、雅鲁藏布大峡谷图、柴达木盆地盐场图、青藏铁路图。(P27)

(要求学生阅读地图,并分析:青藏地区自然环境独特性的表现是什么?PPT7展示)

小结:

1.青藏地区水资源丰富,是我国长江、黄河、澜沧江等大江大河的发源地。

篇9:高中地理青藏地区教学教案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1)在地图上指出青藏地区的位置、范围。

(2)找出青藏地区主要的地形区、河流。

(3)分析气候特点,并说明对农牧业生产的影响。

(4)了解青藏地区交通运输的变化。

2、能力目标:

(1)培养学生利用网络资源收集地理信息的能力。

(2)培养学生分析处理资料的能力。

(3)使学生敢于探讨问题并主动与人交流。

3、情感目标:

(1)培养学生爱国主义精神。

(2)培养学生环保意识。

(3)通过青藏地区的天翻地覆的变化,了解我国的发展变化。

(4)在学习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

[教学重点]:(1)青藏地区的两个主要的自然特征。

(2)分析气候特点,并说明对农牧业生产的影响。

[教学难点]:(1)分析气候特点,并说明对农牧业生产的影响。

[教学方法]:为了更好的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切实完成本节课的教学任务,采用以下的教法进行教学:

运用多媒体技术和网络技术,采用“WebQuest”进行教学;

探究式教学,让学生自主的学习;

创设乐学情境,利用网络互动教学的特点,采用互动性较强的多媒体网络课件;

最关键的是本节课没有结束,可以延伸下去。

[教学流程]:情景导入——介绍网页——明确目标——自主探究——交流合作——课堂测试——总结学习成果——指导课后学习

[教学过程]:

流程 教学内容 学生活动 教师活动 情景导入 播放李娜的《青藏高原》,让学生在音乐中进入堂课。 听音乐回答问题

提问:1、有谁知道这

篇10:《青藏地区》地理教案

《青藏地区》地理教案

1、歌曲激趣、营造情境

同学们,你们知道青藏地区吗?你想领略世界屋脊的美丽,探究“雪域高原”的神奇吗?让我们在歌声中一起走进美丽、神奇的青藏地区。(多媒体播放歌曲《青藏高原》片断,然后显示雪山画面。)

设计意图:熟悉的旋律、动人的画面,多媒体营造探究情境,激起学生强烈的探究欲望。

2、读图求知,提升兴趣。

①由雪山引出青藏地区的山脉、范围、面积、人口,所含的省级行政单位及行政中心。

②请学生在“青藏地区”图上(多媒体显示)找出各大山脉、青海湖、湟水(谷地)、雅鲁藏布江等地理事物。

③再由雪面引导学生得出青藏地区自然环境主要特征:高、寒

设计意图:学生们在强烈的兴趣下,能很快完成上述任务,教师加以表扬,提升学生的兴趣,提高学生读图能力。

自然环境主要特征的得出为本课的探究确定了出发点。

3、深入探究,掌握新知。

高和寒是青藏地区的主要自然特征,正是这独特的特征诞生了青藏神奇的自然景观、神奇的农牧业、神奇的民族风俗、神奇的宗教信仰……同学们有信心跟老师一起揭开它们神秘的面纱吗?

探究Ⅰ、神奇的自然景观―“三江源地区”

①多媒体显示“三江源地区”范围,学生思考“三江源地区”是哪些大江大河的发源地?

②多媒体显示三江源地区景观,教师阐述该地区的自然环境及“三江源自然保护区”的建立。

设计意图:在轻松愉快的学习中唤起对环境、资源的保护意识。

探究Ⅱ、独特的农牧业

高寒的自然特征决定了青藏奇特的自然景观,那在这种自然环境下进行哪些农牧业生产呢?

①多媒体显示探究题。

在本区高寒、缺氧、空气稀薄等较严酷的高原环境条件下,以下哪些农牧业能在本区大规模进行?

农作物水稻青稞甘蔗小麦豌豆

牲畜牦牛水牛藏绵羊太湖猪北京鸭

②学生思考、讨论后得出结论:

适合种植的农作物有青稞、小麦、豌豆,适合畜养的牲畜有牦牛,藏绵羊等。

③教师指出:

因为寒,所以只能种植一些耐低温的农作物,又因为海拔高、空气稀薄,所以只能饲养耐寒、耐缺氧的牲畜。特别是牦牛,是青藏地区代表性的畜种,被称为“高原之舟”(多媒体显示)

设计意图:教师的指出是让学生领会自然环境与农牧业的因果联系,帮助学生在下面的探究中找准问题突破口。

探究Ⅲ、神奇的民族风俗

奇特的自然环境诞生了独特的农牧业,更孕育了神奇的青藏人民,他们的服饰是那么别具一格,他们的舞蹈是那么豪迈粗犷,他们的歌声是那么奔放高昂……(多媒体播放藏族民歌)

①通过所播画面让学生明确:青藏地区除青海省北部外,大部分地区人口以藏族为主。

提问:从刚才的画面上,同学们发现藏族同胞的服装有什么特点?他们的服装有一种怎样的特殊穿法?为什么这样穿?这与当地的自然环境有什么关系吗?

②从画面中认识藏族同胞服装的特点(肥腰、长袖、大襟长袍)根据画面中所显示的藏族服装的特殊穿法(脱出一个袖子,露出臂膀),探究服饰与自然环境的联系。

③学生分小组合作、讨论。

④各组代表发言后,请一位“幸运”同学点击鼠标出示参考成果:

藏族服饰的基本结构为长袖、长袍,袍袖宽大,既防寒保暖又便于起居旅行。白天气温上升时,更可脱出一个臂膀方便散热,调节体温。久而久之,脱一袖的装束便成了藏族服装特有的风格。

设计意图:把知识由课堂引向生活,学习生活中的地理。

设计意图:以上的探究是本课的`重点,紧扣自然特征与自然景观、农牧业生产,民族风俗的内在联系,由易到难地进行探究,符合由已知到未知、从感性到理性的认知规律。

探究Ⅳ、神奇的宗教信仰

独特的民族服饰又一次让我们感受到了生活与地理的密切联系,而藏族人民的宗教信仰也充满了神奇。

①学生阅读教材

②思考:藏族人民信奉藏传佛教。

拉萨的布达拉宫是著名的藏传教圣地。

现任藏传佛教最高领袖是。

③教师小结:

藏族人民多信奉藏传佛教(俗称喇嘛教),神奇的宗教在藏族人民心中有着神圣的地位,位于拉萨市的布达拉宫是著名的藏传佛教圣地(多媒体显示),**是藏传佛教中的最高领袖,现任宗教最高领袖是十一世**。

4、成果运用、攻克难点。

探究Ⅴ:青藏的建设发展

教师回顾前面所探究的知识,提问:现在,我国正在实施“西部大开发”的战略,青藏的建设驶上了快车道,你愿意走进青藏,同青藏人民一起建设青藏吗?根据我们前面的探究,你认为怎样才能把青藏建设得更好呢?你将来能为青藏的建设做些什么工作呢?

学生以小组为单位交流、探究,然后自由发言。

设计意图:知识的回顾是考虑到学生在学习时可能出现的困难,启发学生从前面探究过的几个方面来考虑青藏的发展,为攻破难点作铺垫。

在探究中培养学生的创造思维、创新意识。激发学生热爱边疆、建设边疆的爱国热情。

5、检测反馈,本课小结。

篇11:初一第二学期地理青藏地区教案

初一第二学期地理青藏地区教案

[导入新课]

在上册书中我们学过了我国的行政区划,请大家回忆我国共划分几级行政区划?最高级别的有多少个?分哪几类?

提问,学生回答。(略)

讲述:我国幅员辽阔,面积广大,为了经济发展和管理方便,共划分了三级行政区划,其中最高级别的共34个。分别为直辖市4个,省23个,自治区5个,特别行政区2个。那么,大家知道在这34个省级行政区中,政治地位最重要的是哪个吗?

学生齐答:北京

对,北京。北京简称京,是我们中华人民共和国的首都。大家对北京了解多少?有谁去过北京?请举手。好,我们请××同学给大家介绍他所了解的北京。

学生介绍。(略)

通过刚才几位同学的介绍,我们大家对北京有了一些印象,但还不全面、不系统。今天我们就来深入了解、认识我国的政治文化中心――北京。

板书:第六章认识省级区域

第一节全国政治文化中心――北京

[讲授新课]

北京之所以成为全国的政治文化中心,与它的位置、范围、地理环境等密不可分。

学生活动:请大家阅读图6.1“北京市略图”和图6.3“北京城区的地理位置”,以及相关文字内容。

分析、讨论、回答以下问题:(在屏幕上打出)

1.北京市的`地理坐标;

2.北京市在什么部位与哪几个省区相邻?

3.北京市的地理位置有什么优越性?

4.北京市及其周围的地形地势有什么特点?

5.北京市属哪种气候类型?有什么特点?

6.流经北京市的河流有哪几条?

7.北京市的对外交通有什么特点?

篇12:八年级地理下册《西北地区和青藏地区》教案

八年级地理下册《西北地区和青藏地区》教案

学习目标

1.通过阅读西北地区的地形图,明确我国西北地区的范围和以高原、盆地为主的地形。

2.理解我国西北地区从东部向西部的自然景观的变化规律,并初步探讨其形成原因。

3.明确西北地区是一个以干旱为主要自然特征的地区,干旱的气候与地形、植被、河流的相互关系以及对生产和生活的影响,认识到地理环境中各要素之间相互依存、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关系

重点

理解我国西北地区从东部向西部的自然景观的变化规律,并初步探讨其形成原因

难点

明确西北地区是一个以干旱为主要自然特征的地区,干旱的气候与地形、植被、河流的相互关系以及对生产和生活的影响。

自主学习:(学生独立完成)

1.西北地区地处我国第级阶梯,地形以和为主。东部高原以和景观为主;西部盆地以景观为主,只有盆地有星星点点的。

2.西北地区深居内陆,距海,而且对湿润气流阻隔,形成为主的气候特征。

3.西北地区自然景观的东西差异,主要是由的差异引起的。

4.西北地区的河流稀少,以为主,是我国最长内流河。

合作探究:

1.西北地区

2.为什么干旱是西北地区的突出自然特征?

西北地区深居内陆,东西距离很长,区内高原面积广大,有大兴安岭等山脉与东部平原相隔,这种位置和地形决定了从海洋上来的夏季风基本上不能到达这里,而且越往西,距离海洋越远,受海洋的影响越小。所以,气候干旱是西北地区的突出自然特

系统归纳

课堂练习

1.关于西北地区地形的叙述,正确的是

A.以平原、山地为主B.以丘陵、高原为主C.以山地、丘陵为主D.以高原、盆地为主

2.西北地区降水稀少的'主要原因是()

A.纬度高,太阳辐射强B.距海洋远,山岭阻隔使海洋水汽难以到达

C.海拔高,空气稀薄D.季风不能到达

3.西北地区的植被,从东向西大体为()

A.草原一荒漠草原一荒漠B.荒漠一荒漠草原一草原

C.荒漠草原一荒漠一森林D.森林一草原一荒漠草原

4.西北地区和青藏地区的农业生产特点是()

A.以耕作业为主B.以林业为主C.以畜牧业为主D.以渔业为主

5.下列优良畜种中,不属于四大牧区优良品种的是()

A.三河牛B.藏绵羊C.滩羊D.新疆细毛羊

6.制约西北地区农业生产的主要因素是()

A.地形条件C.光照条件B.水源条件D.科技条件

7.下列地区,以灌溉农业为主的是()

A.东北平原B.江汉平原C.宁夏平原D.鄱阳湖平

8.宁夏回族自治区全面实行“草原禁牧”,提倡牲畜“圈养”,其主要目的是()

A.在该地区大面积发展经济作物B.保护草场,防止沙化

C.退牧还草D.限制畜牧业的发展

反思

西北地区最大的景观是什么?其对人类生活、生产的影响如何?反馈效果可以。

篇13:地理《青藏地区自然特征与农业》教案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目标:1.了解青藏地区的位置、地形、气候等自然特征。2.认识青藏地区特色的农业。

过程与方法目标:1.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读图分析的能力。2.提高学生合作探究、解决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提高学生的审美素养,激发学生的民族意识。

教学重难点

重点:青藏地区的自然环境特征以及特色农业。

难点:青藏地区自然特征对人类生产生活的影响。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师:同学们,在正式进入新课之前,咱们先来欣赏一段青藏高原的美景,并留意它给你留下了怎么样的直观印象。

PPT图片自动播放突出反映青藏高原美景的图片,配乐音乐《天路》。让学生领略青藏高原的美景,激发学习的兴趣。

生:(自由发言)说出对青藏高原的印象。

师:青藏高原素有世界屋脊之称,平均海拔四千米以上,是世界上最高的大高原。正因为它高,这里冰川广布,雪山连绵,除此之外,这里还是湖泊星罗,沼泽连片,还是我国许多大江大河的发源地。大家说说有哪些河流?

生:长江、黄河、澜沧江......

师:我们今天要学习的《青藏地区》就高耸在青藏高原之上。如此神奇的雪域高原,是否令你神往呢?

生:是。

师:今天我们就来模拟一次青藏高原之旅,去欣赏欣赏那里的美景。

篇14:地理《青藏地区自然特征与农业》教案

【讲授新课】:

师:在旅行开始之前,咱们应该做哪些准备呢?

生:

师:我认为咱们得先去熟悉当地的自然环境。

PPT展示:自主和合作学习内容,学生阅读课本P85,了解以下知识要点:

1.青藏地区的地理位置。

2、青藏高原的地形及显著的地形特征。

3、青藏地区的气候和气候特征。

4、太阳辐射强度。

5、突出的自然特征。

学生学习完后,由学生展示,教师结合PPT做点评。

过渡:旅行即将开始,我们需要携带哪些物品出行呢?

PPT展示要求

出行时间:暑期

出行方式:乘火车(青藏铁路)

携带必备品:选择与当地自然环境相适应的

生:简单讨论和发言,说出携带的物品和理由。

学生在此过程中,掌握以下要点:

1.青藏地区昼夜温差大,需要携带防寒衣物。liuxue86.com

2.青藏地区海拔高,空气稀薄。紫外线强,需要防晒品。

3.青藏地区高寒缺氧,需要携带氧气袋等。

师:此次我们的旅行是从青海的西宁出发,到西藏的拉萨,现在就让我们乘坐火车去欣赏铁路沿线的美景(PPT自动播放青藏铁路沿线的一些自然美景,让学生直观的去感受青藏高原的自然风光。)

师:此行的目的地拉萨已经到了,深入藏区,我们会看到当地有什么样的特色农业呢?

请大家阅读课本P88,去认识青藏地区的特色农业,合作完成以下知识点:

1、青藏地区的农业以什么为主?

2、畜牧业分布的两大牧区和主要的畜种?

3、两大河谷农业区及主要农作物?

联系前后知识,以学生展示问题答案为主,教师配以PPT,点评和指导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完成学习任务。

师:转折,青藏地区的种植业为什么会分布在河谷地带呢?跟当地的自然环境有什么关系?制约当地种植业发展的因素又是什么?河谷地带发展农业有什么优势?带着这一系列的疑问,让我们一起去探讨青藏地区特色的河谷农业。

PPT展示探究学习问题:

1、河谷农业分布的原因?

2、从光照和温差来分析发展河谷农业的优势?

学生合作探究后发言,总结出答案要点。

制约种植业发展的因素:气温低,热量不足。

一、河谷农业的分布原因?

1、河谷地势较低,气温较高

2、光照强烈,日照充足

3、河谷地形平坦,土质肥沃

4、紧靠河流,水源充足

二、分析河谷农业发展的优势?

1、日照时间长,有利于作物的光合作用。

2、昼夜温差大,有利于作物养分的积累。

3、气温较低,作物生长周期长。

师:正是因为青藏地区的高寒气候,这里生长着喜温凉的农作物,主要有什么呢?

生:青稞、小麦和豌豆。

师:展示农作物的图片。

师:我们在藏区除了可以看到它特色的农业以外,还能深切的感受到藏区独特的民俗风情,请大家从青藏地区的衣食住行来说说它的民俗特色?

生:自由发言

师:学生一边发言一边展示反映青藏地区民俗特色的图片,以学生发言为主。

突出以下要点:

衣:传统服饰,藏袍;

食:餐桌上的美食牛羊肉、酥油茶、青稞酒、糌粑;

住:传统民居,碉房和牛毛帐篷;

行:高原之舟,牦牛等。

师:今天的青藏之旅就要接近尾声了,现在请大家一起来把今天的知识要点做一个归纳总结。

课后小结

青藏地区(高寒)——海拔高、空气稀薄、日照充足

农业——河谷农业和高寒牧业

河谷农业——藏南谷地和湟水谷地

高寒牧业——西藏牧区和青海牧区

篇15:高中地理教案:南方地区和北方地区的比较

高中地理教案:南方地区和北方地区的比较

教学要求

1.明确秦岭―淮河一线是划分我国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的界线。

2.通过阅读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的比较图,明确区域主要的自然特征和人文特征。

3.通过对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的自然和人文特点的比较,了解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的自然地理差异,以及受自然地理环境的影响,人类生产、生活的差异。

4.训练学生学会用比较法和归纳法学习区域地理。

结构分析

教材的第二节和第三节是在第一节教学内容的基础上,进一步明确四大地区的区域特征。本节运用比较的方法,分析南方地区和北方地区的区域特征,内容涉及“总论”中的基础知识,主要包括中国地形的分布和特点、中国气候的`主要特征、中国主要的河流以及中国的农业生产等知识。

1.本节教学内容所涉及的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同属我国的东部季风区,与西部地区有明显的差异,在教学内容的选择上,对于区域内的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的特征并没有一一罗列,而是用比较的方法,对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的自然特征和人文特征两个方面进行了阐述。

2.本节教材对应《地理课程标准》中以下要求:在地图上找出秦岭、淮河,并说明秦岭―淮河一线的地理意义;运用地图指出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的范围,比较它们的自然地理差异;说出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自然环境对生产、生活的影响。

教学建议

【课时安排】

建议本节安排2课时。

【引入新课】

1.中国区域地理知识是在中国总论的基础上讲述的,因此,所涉及的内容中很多都是学生已经学过的。教师在开展教学活动时要抓住这一点,尽量采用简明生动的启发方式,帮助学生形成对区域知识的构建。

2.可以从学生的生活体验入手,直观地感到我国南方地区和北方地区的差异。我国地域辽阔,区域差异明显,在教学中要突出区域特色。

【北方与南方的自然差异】

1.展示不同区域的图片资料,让学生直观了解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的自然差异。有条件的学校可以播放录像资料。提出问题:从图片或录像资料中看到南方和北方有哪些差异?如何用科学的地理方法表述它们?为什么会有差异?

2.这部分教材中的图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景观图,包括图5.9中的“北方温带落叶阔叶林”和“南方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图5.10的“东北林海雪原”、图5.11的“海南岛热带风光”。另一类是地理图表,包括分层设色的中国地形图,哈尔滨、北京、武汉、广州四城市的年内各月气温和降水量图,长江和黄河的流量过程线图,这部分教学活动应注重学生读图能力的培养。

3.指导学生分别阅读哈尔滨和北京的年内各月气温和降水量图,引导学生得出“夏季炎热多雨,冬季寒冷干燥”的气候特征。再将这样的特点与武汉和广州的气候进行对比,认识到南方比北方冬季气温高,最冷月平均气温在0℃以上,而且年降水量多。同时为分析河流流量的特点和植被的特点打下基础。填活动1表格。

4.由降水的特点引导到河流流量分析。首先让学生明白我国东部季风区的河流来源主要是靠天然降水补给,由于南方地区的降水量比北方地区多,所以造成了长江流量比黄河流量大。进一步帮助学生发现,河流流量的变化与降水的变化之间的关系:总的来说,河流的流量随着降水的变化而变化,降水量增加,河流的流量增大,反之减少。引申到我国南方地区夏季会出现洪涝灾害,明确灾害的形成原因,树立防灾减灾意识。完成活动2的有关部分。

篇16:第五章 第五节 青藏地区——高寒的土地 教案

第五章  各具特色的四大地理单元第五节  青藏地区——高寒的土地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通过读图确定青藏地区的范围、位置特点,分析归纳青藏地区的自然特征,进一步锻炼学生的读图能力及相关的分析思维能力;能根据自然特征,结合地图说出该地区种植业、畜牧业、人口、交通等的分布特征;能说出该区丰富的自然资源入简单分析原因;能根据所学知识说出开发青藏、建设青藏、维护统一的原因和重要性。2.过程与方法首先通过读图活动认识本区地势的主要特征,继而简介了地势高这一主导因素对气候、太阳辐射、地表形态、河流、植被及生产方式的影响,同时以“图片+说明”的方式联系介绍了上述各方面的特色景观和开发建设情况。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和积极投身西部建设的热情。教学重点分析青藏地区以“高”和“寒”为特色的自然地理特征和由此面形成的其他地理特征。教学难点各地理要素之间的相互依存和相互影响的关系。教学时间  1课时教学过程

看图/方法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新课导入通过前面北方地区、南方地区和西北地区的学习,我们已了解区域地理的学习方法,就是要抓住区域地理的突出特征,深入了解该区的自然和人文地理状况,分析地理环境各要素之间的相互关系,形成对该区域较全面、完整的认识。那么,这节课请同学们自己应用上述的区域地理的学习方法来学习青藏地区。进入学习准备状态引导读图请同学们看课本的青藏地区图,概括出青藏地区的位置、范围,并完成第18页活动第1题。学生读图活动指图提问概括、反馈青藏地区位于我国哪里?主要包括哪些省区?有哪些主要山脉、河流和湖泊? 这些山脉的海拔高度都在__________米以上。 最高的山峰是_____________,有___________米。 位于阿尔金山脉、祈连山脉和昆仑山脉之间的是_______(地形区),它的底部平均海拔是______米。 雅鲁藏布江谷地位于青藏高原的_______,海拔高度有________。青藏地区位于横断山西、喜马拉雅山以北、昆仑山以南。包括西藏自治区、青海省和四川省西部。境内有长江、黄河及其支流湟水、雅鲁藏布江和青海湖。 6000米以上。 一般说来峰,8844.43米。 此达木盆地,海拔2600-3000米。 南部,海拔500-4200米。结合漫画概括 启发提问青藏地区平均海拔在4000米以上,是世界上最高的大高原,所以被称为______。 你看漫画,在东部的长江中下游地区,一般3000罚左右即可出现云层。东仔乘飞机已飞入云端,但还没有青藏高原高。这么高的地势,会对青藏高原的自然环境产生什么影响?世界屋脊 思考回答深化提问 投影显示,明确要求(肯定学生回答的积极性)大家先不要急于回答。青藏高原地势高,是影响青藏地区环境和生产的主导因素,它的影响就不会是单方面的,都影响到哪些方面呢?又产生了哪些结果呢?请同学们先自我学习课本上的地图和各种资料,试着做一做课本上的活动一的第2题和活动二的第1题。然后,再分小组讨论、交流、深化认识,完善活动作业。提示要求看屏幕上的提示和要求,先个人自主学习,再分小组合作、交流。现在开始。 教师巡视、指导。学生活动提问、交流式全班概括总结投影展示活动,提问、交流、概括、总结,把握以下联系思路:①地势高→空气稀薄→气候寒冷→雪峰冰川→大河源头; ②空气稀薄→太阳辐射强→温差大→利于营养物质积累→牧草和小麦质量优良→我国重要的畜产品基地。思考、交流、表达承转其实,在青藏地区,并不是哪里都那么高,也有起伏和缓的高原,广泛分布着高寒草甸草原,成为我国重要的畜牧业生产基地;还有海拔相对较低的谷地,热量条件较好,适宜农耕。结合地图提问找出本地主要的畜牧业基地和农耕区。青海牧区、西藏牧区、湟水谷地、雅鲁藏布江谷地提问“高寒”是青藏地区的自然特征,因为海拔高,气候寒冷,空气稀薄,太阳能特别丰富。请问青藏地区除了太阳能资源丰富外,还有哪些资源比较丰富?(结合书本第17-18页的图文资料进行小组讨论。)思考、交流、表达提出问题、引发探究资源丰富,生态环境脆弱,如何发展青藏地区?(从改善交通和基础设施、保护环境,因地制宜方面引导和简要概括。同时注意渗透环境保护、可持续发展教育和正确的民族观念教育。)学生活动,交流讨论指导进行全章归纳总结活动二的第2题要通过填充表格对我国四大地理单元的自然地理条件进行总的复习和归纳。填充的过程可以借助比较来区别和定位,填表后还应进行不同地理单元间的综合联系比较,从地理环境的各方面综合认识区域特征和区域差异。学生填表,回顾、归纳、比较、总结板书设计第五节  青藏高原——高寒的土地一、位置及范围二、地形:以高原、山地为主三、特色:高寒                         冰川广布                  大河发源地       气候寒冷     气候寒冷以畜牧业为主    高寒牧区(西藏牧区、青海牧区)地势高                   种植业                河谷农业(青稞、小麦)       空气稀薄        太阳辐射强                  日光城       衣着与饮食:藏袍、酥油茶、糌粑               矿产资源——盐(柴达木盆地,被称为“聚宝盆”)四、资源丰富   地热资源——羊八井地热发电站               水能资源——雅鲁藏布江大峡谷五、青藏高原:世界最高的高原

热门教案

学诗词

学名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