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面是小编整理的18篇五年级下册找规律第二课时教案,欢迎大家阅读借鉴,并有积极分享。
关于五年级下册找规律第二课时教案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57~58页及练习十第3题。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结合具体情境,用平移的方法探索并发现把图形分别沿两个方向进行平移后被该图形覆盖的次数的规律,会根据平移次数推算把图形分别沿两个方向平移后该图形覆盖的总数,并能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2、使学生主动经历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体会有序列举和思考是解决问题的基本策略之一,进一步培养发现和概括规律的能力,初步形成回顾和反思探索规律过程的意识。
3、在小组合作与交流中,努力克服数学活动中的困难,获得成功的体验。
教学重点:
让学生经历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感受规律的发现过程。
教学难点:
把图形分别沿两个方向平移,根据这两个方向平移的次数推算被该图形覆盖的总次数。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揭示课题
师:同学们,想看看老师的家吗?(出示图片)老师在装修的时候遇到一些问题,可以帮帮老师吗?这是我家屋顶的一部分,如果要把这个图案贴在这一行的任意位置,有多少种不同的贴法?
思考片刻,让学生说说自己的方法。
(设计意图:从参观老师的家谈话引入,自然亲切,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习题的设计既能起到复习上一节课的知识,为学习本课新知铺垫的作用,又能在让学生帮助老师解决难题的情境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教学例2
1、引出例2:(多媒体出示例2)
你们现在看到的是老师家浴室的一面墙,如果全贴上白色的瓷砖,显得太单调,所以我想选这组图案把它贴在墙上起装饰点缀作用。能看出这朵花是由几块瓷砖组成的吗?(4块)如果(生齐读)把由这4块瓷砖组成的图案贴在这面墙的任意一个位置,有多少种不同的贴法?
2、理解题意
问:你是怎么理解这句话?(特别注意理解“任意一个位置”是什么意思?)
(设计意图:解题的关键是理解题意,在此让学生进行充分的交流,理解题目的意思有助于下一步解决问题。)
3、动手操作
那共有多少种贴法呢?请同学们拿出学具尝试一下。先独立思考,有答案后再在小组内交流。有困难的同学或小组可以看看老师给你的温馨提示:(课件出示)
(1)怎样贴,才能做到既不重复又不遗漏?
(2)沿这面墙的长贴一行有多少种贴法?沿这面墙的宽贴一列呢?
(3)一共有多少种贴法,与沿这面墙的长和宽各有多少种贴法是什么关系?
4、交流汇报。学生利用实物投影仪边汇报边演示。
5、小结规律。(利用课件边演示边小结)
(设计意图:这一环节是本课的重难点突破之处。让学生动手操作突破难点,在操作中经历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体会有序列举和思考是解决问题的基本策略之一。在解决问题时激活学生已有的学习经验,利用上节课学习的规律计算出行列的贴法总数,结合学生的解说及多媒体的演示理解行的贴法乘列的贴法就是一共的贴法。进一步培养学生发现和概括规律的能力。)
三、小试牛刀
(一)书p58试一试
1、提出问题:
(同学们发挥集体的智慧,探索出一条很有价值的规律)如果老师把这4块瓷砖组成的图案变成这样(多媒体出示试一试的图)这是什么图形(凸字型),把这个图案贴在这面墙上的话,又会有多少种贴法呢?你准备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2、指名1生交流:明确先算长里的贴法和宽里的贴法
3、学生试算后全班交流。
(多媒体演示:将凸字型补成长方形)明确:其实我们在移动的过程中可以把它当作长方形来思考。
问题1:长里的贴法怎样算呢?(板书依次出示: 8-3+1=6)
追问:为什么8要-3?
问题2:宽里的贴法呢?为什么6要-2?(板书依次出示: 6-2+1=5)(板书依次出示: 6×5=30种)
4、小结:刚才的图案已经不再是一个正方形了,而在平移的过程中我们发现可以把它看成一个长方形。
(二)补充题
1、提出问题:如果我们把凸字型的其中一块向下平移一行,想象一下会变成什么形状?(空十字型),如果将这个图案贴在这面墙的任意位置,又会有多少种不同的贴法?
2、全班交流:你们准备把它看成什么样的图形来算的?(边长是3的正方形)多媒体演示:将十字型补成正方形
3、学生试练
4、一共的贴法该怎样计算?根据学生的汇报依次板书:8-3+1=6、6-3+1=4、6×4=24种
(三)引导总结
刚才我们把四块瓷砖组成正方形、凸字型、还有十字型的图案,贴在了同一面墙上,为什么他们的贴法不同?(因为形状不同、面积不同) 也就是图案所占的长和宽不同,那么,长里的贴法和宽里的贴法也就不同,最后算出一共的贴法也就不一样了。
(四)谈话引发思考
如果我们在这中间再添上一块砖,变成5块砖又会有多少种不同的贴法呢?为什么?(虽然增加一块并没有改变图案所占的长和宽,因此长里的贴法、宽里的贴法都不会改变,一共的贴法也就不变)
(设计意图:这一组练习的设计是很有意思的,与例题紧紧相扣,进行了一个很强烈的对比,能让学生很清楚的理解:计算一共的贴法不能只看图案所占的格子数,要先把不规则的图案看成规则的图案,分别算出行列的贴法总数后再相乘。这样的设计有助于学生逐步掌握规律,提高学生运用规律解决问题的能力,对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有很大的帮助。)
四、智力冲浪
(一)练习十第3题
1、谈话引出数表,明确题目背景
师:如果把这十字型的框架一道数表中,最多能框住几个数?(5个)这就是一张由1-50,这50个数按照一定的'规律排列而成的数表。
2、算一算,明确关系:中间数×5=和同桌合作,任意框几次,看看每次框出的5个数的和与中间的数有什么关系?(全班交流求和方法)
3、利用关系,根据和180、100框数:
师:如果告诉你5个数的和你知道这个十字型应放在什么位置吗?(出示问题2)个别回答。
4、问题:用这个十字型一共能框出多少个不同的和?
独立解答,汇报交流:你是怎样想的?怎样算得?
5、想一想:框出5个数的和最大是多少?你是怎样想的?怎样算的?
(二)在钉子板上围长方形
(设计意图:学生对规律的运用已经非常熟练了,在此时让学生运用例题里的思想方法和认识的规律,解决日常生活、数学游戏中的实际问题是最为合适的。第一个题有两类问题,一类是用“十”字形的框在数表里每次框出5个数,一共有多少种框法。解决这类问题前面学生已有经验。另一类问题是研究每次框出的5个数的和与中间数的关系,只要通过几次框数活动,就能发现规律。而第二个题与前面的习题有所不同,之前都是在格子里算出规律,而这里是出现的是点子图。解题时可以先把它看成9列5行的格子图,也可以直接把点看成格来计算。这样的设计可以开拓学生的思维。)
五、全课总结:
同学们,四十分钟很短暂,在这四十分钟里你有哪些收获?
(设计意图:回顾反思学习的过程,积累学习的经验,为以后的学习打下扎实的基础)
教 案
年 月 日
课 题 找规律(第二课时) 课 型 新授
教学
目标
及
重点
难点
1、使学生结合具体情境,能正确计算按周期规律排列的某类物体或图形共有多少个。
2、使学生主动经历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过程,体会计算方法解决问题的最优策略。
3、使学生在探索规律的过程中体会数学与日常生活的联系,获得成功的体验,增强学习数学的兴趣和自信心
教学重点与难点:引导学生采用计算的方法解决问题
教学准备(含资料辑录或图表绘制) 多媒体课件
板
书
设
计
找规律
画 想 算
教
后
记
教 和 学 的 过 程
内 容 教 师 活 动 学 生 活 动
一、导入
二、新授
三、练习观察场景图,解决例2。
说说:兔子是怎样排列的?
“每3只兔为一组”,“每组中有1只灰兔、2只白兔”
想想:18只兔子排成这样的几组?
18只兔刚好排成“这样的6组”。
算算:18只兔中有几只灰兔,几只白兔?
共有6组,每组有1只灰兔,2只白兔。
所以灰兔一共有6个1只,1×6=6(只)
白兔一共有6个2只,2×6=12(只)。
1、如果有20只兔参加跳高,照这样排列,应该有几只白兔和几只黑兔?
一共有几组?余下几只?
20÷3=6(组)……2(只)
余下的2只是怎样排列的?
按照1灰2白的顺序排列的,所以余下的2只为1只灰兔,1只白兔。
方法:20÷3=6(组)……2(只) 余下的2只为1只灰兔,1只白兔。
灰兔:1×6+1=7(只)
白兔:2×6+1=13(只)
所以20只兔里有13只白兔,7只灰兔。
2、棋子是按照什么规律摆放的?
(每4枚棋子一组,每组有3枚黑子,1枚白子。)
26÷4=6(组)……2(枚) 余下的2枚为2枚黑子。
黑子:3×6+2=20(枚)
白子:1×6=6(枚)
3、瓷砖是按照什么规律贴的?
(每2块一组,每组有1块正方形瓷砖和1块长方形瓷砖。)
学生自主交流观察所得
学生交流结果
学生讨论,交流结果
小组内讨论你是怎样想的
学生独立计算,交流结果
教 和 学 的 过 程
内 容 教 师 活 动 学 生 活 动
教 案
年 月 日
课 题 找规律(第一课时) 课 型 新授
教学
目标
及
重点
难点
1、使学生结合具体情境,探索并发现简单周期现象中的排列规律,能根据规律确定某个序号所代表的是什么物体或图形。
2、使学生主动经历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过程,体会画图、列举、计算等解决问题的不同策略以及方法逐步优化的过程。
3、使学生在探索规律的过程中体会数学与日常生活的联系,获得成功的体验。
教学重点与难点:引导学生逐步掌握用除法计算的方法解决问题。
教学准备(含资料辑录或图表绘制) 多媒体课件
板
书
设
计
找规律
画 想 算
教
后
记
教 和 学 的 过 程
内 容 教 师 活 动 学 生 活 动
一、导入
二、新授 新课之前我们先来欣赏几幅图片。
1、夜幕中的东方明珠电视塔,在彩灯的映衬下更加迷人。
2、这是一次展销活动,主办方经常会用飘扬的彩旗来营造热闹的氛围。
3、商场常见的促销宣传,打折的宣传卡一串串挂满了整个商场。
观察这三幅图,说一说你都发现了什么?
说一说排列的规律。
象这样周而复始、循环出现的规律在我们的生活中随处可见,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研究排列规律。
1.提出问题:在图中,我们看到8盆花。照这样摆下去,左起第15盆花是什么颜色的?自己试一试。
先让学生独立思考,待大多数学生形成初步的认识之后,再组织学生在小组里交流。
2.全班交流。
引导:同学们已经在小组里交流了自己的想法,谁愿意把你们小组的意见介绍给全班同学?
学生小组可能提出如下的想法:
(1)画图的策略:○●○●○●○●○●○●○●○ (○表示蓝花,●表示红花)第15盆是蓝花。
提问:你一共画了多少个“圆”?
(2)例举的策略:左起,第1、3、5……盆都是蓝花,第2、4、6……盆都是红花。第15盆是蓝花。
提问:其他同学明白这种想法的意思吗?(引导说出位置是单数的都是蓝花,双数的都是红花)
彩灯、彩旗、宣传卡的排列都是有规律的
交流思考
教 和 学 的 过 程
内 容 教 师 活 动 学 生 活 动
三、练习(3)计算的策略:把每2盆花看作一组,15÷2=7(组)……1(盆),第15盆是蓝花。
提问:为什么把2盆花看作一组?算式中的每个数各是什么意思?根据余数是1为什么可以确定第15盆是蓝花呢?
学生一边说,教师一边结合前面学生画的图解释。
强调:第15盆花的颜色和每组中的第几盆花相同?
3.比较反思:对于这几种方法,你有喜欢哪一种,为什么?
(初步淘汰画图,学生可能比较倾向于列举的方法,可以适当进行一些口答练习。)
1. 出示“试一试”第1题,让学生自己尝试解答。
“第15个彩灯是什么颜色的?”
(1)展示学生不同的想法。
(2)引导学生针对计算的方法思考:
每几个彩灯可以看作一组?
没有余数说明什么?
第17个彩灯是什么颜色的?
余下的两个是什么颜色的?
和每组的第几个颜色相同?
(3)比较这几种方法,你觉得哪一种方法比较简便?
如果有学生不同意计算的方法简便,可以提出第50个、第100个彩灯是什么颜色的问题,引导体会计算确实是简便的方法。
2.出示“试一试”第2题,让学生用计
完成练习
15÷3=5(组),
正好分了五组,最后一个是第五组的最后
17÷3=5(组)……2(个)
教 和 学 的 过 程
内 容 教 师 活 动 学 生 活 动
四、延伸
五、总结
六、课堂作业 算的方法进行解答。强调余数与红旗黄旗的对应关系。
问:余数是几时是红旗?黄旗呢?
3、练一练第1、2题
4、小组自由练习
5、先圈一圈,再算一算:
(1)▲○○▲▲○○▲▲○○▲▲○……
排列在第19个的是( ),第200个是( )。
(2)我们爱数学我们爱数学我们爱数学…第99个字是( )
6、课本62页第2、3题。
1、拿出每组两种形状或两种不同颜色的纸片各10个。
根据自己设计的规律摆一摆。
展示并提问,照这样摆下去,某一个是什么颜色的?学生回答,自己判断。
2、元旦要到了,同学们准备用26个灯笼来布置教室。如果按2红1黄的规律排列,应该准备几个红灯笼,几个黄灯笼?
3、用计算器计算1÷11,计算器会显示0.09090909…,你能知道小数点后面第100个数字是几?( )
4、用计算器计算1÷7,计算器会显示0.142857142857…,你能知道小数点后面第21个数字是几?( )
今天你觉得自己有什么收获呢?
讨论思考
一年级下册《找规律》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
书第90-91页
教学目标:
1、使学生通过观察、实验、猜测、推理等活动发现数字 的变化规律。
2、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推理能力。
3、培养学生发现和欣赏数学美的意识。
重点难点:
引导学生通过自主探究,寻找并发现图形与数字的变化规律。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1、出示图形,学生寻找规律。
⑴摆出下一组图形。(练习十六第3题)
⑵说说是按照什么规律排列的。
☆☆☆☆△☆☆☆☆△☆☆☆☆△☆☆☆☆
※※〓◎◎※※〓◎◎※※〓◎◎※※〓◎◎※※〓◎◎
2、出示小棒拼摆图形。(学生跟着摆)
□△□△□△
说说他们的排列规律。
如果不从他们的排列图形来寻找规律的话,还能寻找出什么有趣的规律来?(引导学生从小棒的根数来寻找规律。)
3、揭示课题:简单的数字排列规律。
二、教学新课。
1、教学例6
⑴学生根据摆的小棒图写出 4、3、4、3这样的数字变化规律 引导学生寻找出这些数字的变化规律。
⑵教师指名学生上台摆图形■ □□ ■ □□ ■ □□ ■ □□
你能根据所摆的图形寻找出这道题目的数字规律吗?
⑶学生独立做例6第三小题。
集体反馈。
说说你是怎样排这些数字的?是根据什么规律排列的?
⑷做一做。学生独立练习。 四人小组交流,全班交流。
2、教学例7摆一摆,算一算。
⑴学生根据教师所提供的'数字拼摆正方形。1、2、3、4、5、6
说说这些数字是根据什么规律排列的?
数字与数字之间有什么的关系?
教师根据学生回答板书。
⑵教师直接出示数字2、4、6、8、10、、
你知道接着要写什么数字吗?为什么?这一组数字是根据什么规律排列的?
⑶直接说出1、3、5、7、9这一组数字的排列规律。
3、教学例8找规律,填数。
⑴出示数字 5、10、15、20、25四人小组探讨,寻找这一组数字的排列规律。
集体交流。
⑵出示数字 3、6、9、12、15 学生独立解决。
集体交流。说说这一组数字的排列规律。
三、巩固练习。
1、做一做 学生独立练习,指名学生上台板演。 集体订正。
2、练习十六 第4题、找规律填数。 学生独立练习。
集体反馈,你是怎样填的?为什么?
3、摆一摆,算一算。
思考题。四人小组讨论。
集体交流。
四、总结。
这节课你学得愉快吗?你最大的收获是什么?你想给老师提什么要求?
教学反思:
这单元知识点学生容易掌握,不过还是存在某些问题,比如,按规律填数,学生必须准确分析每两个数字间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几次的变化存在什么规律,才能正确填写后面的数,有个别较差劲的学生找不着规律,如何能正确填数呢,还得耐心交给他们分析方法。 把两节课调到一起用来测试最后三单元知识掌握情况
一年级下册《找规律》第一课时教案
教学内容:
书第8889页 教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认识一些简单的、有规律的排列,并能运用规 律解决一些简单的问题,感受到数学就在我们身边。
2.通过找一找、说一说,培养学生语言表达能力。
3.通过摆一摆,培养学生动手实践能力、合作交流能力和初步的应用意识。
4.通过涂一涂,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习惯和创新意识。
重点难点:
引导学生通过自主探究,寻找并发现图形的排列规律。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多媒体展示情境图。)
六一儿童节到了,每个班都布置得漂漂亮亮的,瞧,这个班的小朋友把自己的教室装扮的多漂亮呀!他们正在欢快的跳舞呢!
师:请你们仔细看一看,画面上都有些什么?(彩旗、小花、灯笼、小朋友)
师:你们看到的彩旗、小花、灯笼和小朋友都是按一定顺序排列的。(多媒体出示例1。)
1.谁想说一说,彩旗是按什么顺序排列的?后面一个应是什么颜色?(生:一面红、一面黄,一面红、一面黄)
师:对,一面红一面黄,接着再是一面红、一面黄就这样排下去,我们就说它是按照一面红、一面黄的顺序排下去的。
2.小花又是按什么顺序排列的?后面一个应是什么颜色?(它是按照一朵绿、一朵红的顺序排下去的。)
3.仔细看一看最后一个灯笼应是什么颜色?你是怎样想的?
4.小朋友又是怎样排列的?最后一个应是男同学还是女同学?
师小结:像彩旗、小花、灯笼、小朋友这样按一定顺序排下去,我们又叫做有规律的排列,物体的排列规律有很多种,需要小朋友们去仔细观察才能发现它。这节课我们就学习找规律的'知识。(出示课题。)
二、探索实践,学习新知
星期天,聪聪和明明也在玩找规律的游戏,你们想不想知道他们是怎样玩的?那么我们就一起去看看吧。
1.学习例2(多媒体出示例2:摆一摆)。
(1)聪聪摆。 师:聪聪正在摆正方体和圆柱,后面一个摆不出来了,谁来教它摆?你是怎么想的?(前面是一个正方体一个圆柱)
师:哦,原来他是先找出前面的排列规律,再根据这个规律来摆的,这种方法非常好。
(2)明明摆。 师:明明也在摆,它是按什么规律摆的?后面两个应摆什么?谁想的规律和他不一样?
2.学习例3:涂一涂。
(1)师:下面我们再看一看聪聪是怎样涂的,原来他已经涂好了一部分,剩下的想请你们回答。后面的图形该涂什么颜色?
(2)做一做:涂上合适的颜色。让学生说说是怎么想的。
3.摆一摆。
师:刚才我们和聪聪、明明玩得很好,也学到了一些找规律的知识,下面我们就自己来玩一玩吧。你们先看老师是怎样摆的。
(1)师教摆:第一次摆几个,第二次摆几个,第三次摆几个,第四次呢?谁愿上来接着摆下去。(注意从学生方向左起摆。)
(2)学生自己摆第2小题,并说说形状、颜色、数量的变化的规律。
4.想一想:有有什么规律?(出示例5)
5.做一做:自己涂出有规律的颜色。
三、联系实际,巩固新知
1.找一找。 小朋友们真聪明,都会按规律摆,生活中也有一些东西是有规律的。
(1)找生活中的规律。
①你的周围有没有什么是按规律排的?
②小朋友想一想,你还在什么地方或什么东西看见过有规律的排列 师:生活中这么多东西都有规律,小朋友们平时要多留心观察,还会发现更多有规律的东西呢!
(2)小组活动:你们小组能按一定规律进行表演吗?比一比,哪组表演得好。
小组汇报表演。
四、全课小结
小朋友,这节课你学会了什么知识?
五年级数学找规律第二课时的教学反思
一、注重培养学生自学的习惯和能力。
这节课老师精心设计了教学内容,引导学生读懂例题的要求,并顺着思路往下想。自主解决例2的问题,尝试用不同的方法解答。(画图法,列举法,计算法)同时还尝试练习了“试一试”和练一练第1题。从课堂上学生汇报反馈的情况来看,学生自学是有成效的,大部分学生不但自己解决了以上要求的几道题,还能说出自己的想法和解题思路,大胆展示不同的方法。
二、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
课堂上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得到体现。解题方法解题思路尽量让学生说,教师主要进行必要的引导,并指导学生进一步比较、归纳。同时教师在练习设计纸上的练习题,能激发学生的自主动手参与的热情,学生纷纷以组为中为,充分展示自己的智慧,亲自动手操作,与组员合作交流,以证明自己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师在课堂上创设学生对学生的解法提出问题的空间,培养学生当学习的小主人。
三、课堂效率高
由于课前自学中学生基本了解所学的规律,课堂上主要是汇报交流、总结归纳,帮助学困生进一步理解。因此,课堂上的练习充分,学生基本掌握,课后作业也基本上当堂完成了。
四、需要加强的地方
1、课堂上举手发言的学生还不够多,有的学生想回答也不敢举手,怕自己说不好。说明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有待于提高。老师提问的学生面不够广。今后要多鼓励学生敢于表达,注意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2、课堂上急于安排学生当堂完成作业,对学困生的反馈、帮助做得还不够。由于学生开展自主学习的时间还不够长,课堂效率是否不必强求提高。可以留一、二道题于课后完成,最后都能够让多名学生说说收获,如果能在这时引导学生对这节课的学习进行反思和自我评价,这样更有助于学生的素质发展。
4、针对性不够突出。这节课以学生汇报自学成果为主,教学的针对性不够明确。江山野先生指出:“没有针对性的教学就是一般化的教学,一般化的教学是不能引起学生的注意和兴趣,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的。”学生课前预习了,就应针对学生自学中提出和存在的问题进行教学。怎样更好地了解学生自学中存在的问题,这些问题哪些可以在学生的交流中得到解决,哪些问题需要在教师的指导或讲解中得到解决?这是今后教学中需要探究的重点。
苏教版五年级下册《望月》第二课时的教案
【教材简析】
《望月》是苏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第七单元的一篇散文,融散文、诗歌、童话三个独特的视角为一体。课文以月亮与人的关系为主线,用生动的笔调书写了“我”在甲板赏月时,聪明好学的小外甥和“我”比赛背诵写月亮的诗句以及小外甥对月亮的独特而富有童趣的想象,激发学生爱月的情怀,可以培养学生联想和想象的能力,激发学生用童心来感受和反映世界,让学生明白“以心观物,万物皆有情”的道理。
【设计理念】
《语文课程标准》2011版提出:语文课程应注重读书、积累和感悟,注重整体把握和熏陶感染。又鉴于本文所在的主题单元——人与自然,在设计上我力求营造出望月的情境,让学生通过朗读、积累、感悟,感受到自然事物的美好和情趣,感悟语言文字的美及望月的美好意境。
【教学目标】
1.紧扣意境优美的语句,感悟语言文字的.美及表达效果。
2.品读小外甥独特、充满童趣的幻想的句子,感受小外甥的聪明好学、想象力丰富,并展开想象,尝试练笔。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品读小外甥独特、充满童趣的幻想的句子,感受小外甥的聪明好学、想象力丰富,并展开想象,尝试练笔。
教学难点:紧扣意境优美的语句,感悟语言文字的美及表达效果。
【教学准备】
作业纸
【教学过程】
一、回顾“江中月”,创设情境
1.板书课题。
2.配乐齐读第二自然段。
3.听写第二自然段,并对照校对。
二、沐浴“诗中月”,体悟诗情
1.默读3—20自然段,说说你眼中的小外甥是什么样的,从哪儿看出来的?
2.师生对诗,体悟诗人的情怀。
3.一咏三叹,回扣文本。
三、放飞“心中月”,迁移创作
1.再读3-20自然段,说说小外甥是怎样想象月亮的,画出相关的句子。
2.出示:
“是月亮把我叫醒的。”
“像眼睛,天的眼睛。”
“这是明亮的眼睛。它很喜欢看我们的大地,所以每一次闭上了,又忍不住偷偷睁开,每个月都要圆圆地睁大一次……”
“月亮困了,睁不开眼睛了。”
3. 我们通常把月亮比作什么?比较平常的比喻和小外甥的比喻,感受小外甥幻想的独特。
4.化文为诗,通过朗读再次体会小外甥那美妙的幻想。
5.出示:
这是
明亮的眼睛
它很喜欢
看我们的大地
所以
每一次闭上
又忍不住
偷偷睁开
每个月
都要圆圆地
睁大一次
……
6.出示月亮图片,模仿小外甥的幻想,尝试练笔。
7. 交流体会,引读课文。
(1)月亮是那么美妙,他在作者的眼中是这样的:(月亮出来了,安详地吐洒着它的清辉。月光洒落在长江里,江面被照亮了,流动的江水中,有千点万点晶莹闪烁的光斑在跳动。江两岸,芦荡,树林和山峰的黑色剪影,在江天交界处隐隐约约地伸展着,起伏着。月光为它们镀上了一层银色的花边……)
(2)望月,赛诗,诗中有月,月中有情。(诗,和月光一起,沐浴着我们,使我们沉醉在清幽旷远的气氛中。)
(3)月亮困了,睁不开眼睛了。(天边那些淡淡的云絮在不知不觉中聚集起来,一会儿,月光就被云层封锁了。)
(4)而我(久久凝视着月亮消失的地方,轻轻地展开了幻想的翅膀……)
8. 回顾“诗中月”,师生共悟。
四、延伸“望月情”,作业引航。
1.尝试写作:在一个有月亮的夜晚,静静地望月,细细地感受,把自己看到的、想到的写下来,创作属于你的“心中月”。
2.积累写月亮的诗句,可能的话开个“诗月千年”的朗诵会。
【板书设计】
25 望 月
江中月 诗中月 心中月
以心观物,万物皆有情
《再见了亲人》五年级下册第二课时教案
一、复习提问,引入本课时。
1、课题引用的是谁说的话?亲人指谁?课文写了几个亲人?(板书:大娘、小金花、大嫂)
2、那么,我们的志愿军为什么称朝鲜人民为亲人呢?这节课我们就来继续学习。
二、指名三人分别读第一、二、三自然段,齐读后三自然段。思考:
1、课文最后三个自然段集中表达了志愿军战士怎样的思想感情?(依依惜别、恋恋不舍。)
2、指名朗读,体会感情。
三、为什么这么恋恋不舍呢?
(因为中朝人民在战斗中结下了深情厚谊,而且这种深情厚谊是用鲜血凝成的。)(板书:中朝人民用鲜血凝成的深情厚谊。)从哪儿体现出来的'呢?课文列举了几个具体事例。自己朗读前3个自然段,读后说说三个人分别做了哪些事?(老师板书:送打糕;为救伤员失去小孙孙;妈妈为救老王而牺牲;挖野菜失去双腿。
四、朗读课文理解含义。
找出并理解重点句子的深刻含义,体会中朝人民用鲜血凝成的深情厚谊。
1、默读课文第1自然段,划出重点语句。
2、大家讨论,谈自己是从哪句话、哪个重点词语体会到的。
3、投影出示重点句:(1)您带着全村妇女,顶着打糕,冒着炮火,穿过硝烟,送到阵地上来给我们吃。这真是雪中送炭啊!
①读这句话;②说说什么叫雪中送炭?你是怎么理解这句话的?③朗读,体会其中感情。
4、指名朗读,体会感情。
5、总结学法:①默读,划句子;②谈体会;③投影分析重点句;④朗读,体会。
6、按刚才学法学习第2自然段。
投影出示的重点句是:(2)你回到村里,焦急地等待着妈妈。第二天传来噩耗,你妈妈拉响手榴弹跟敌人同归于尽了。(什么叫噩耗、同归于尽?同归于尽说明了什么?)
7、按刚才学法学习第3自然段。
投影出示的重点句是:(3)您为我们付出了这样高的代价,难道还不足以表达您对中国人民的友谊?
这样高的代价指什么?(失去双腿,永远残疾。)这句话是什么句式,表达了怎样的感情?(反问。)
8、指名3位朗读前3个自然段,读后综合以上所学内容,说说为什么要称亲人?(志愿军战士与朝鲜人民一同生活,一同战斗,互相关怀,互相帮助,不惜流血牺牲,因而像亲人一样。)
五、老师提示:
是啊,抗美援朝战争中,志愿军与朝鲜人民结下了深厚的情谊,朝鲜人民称我们志愿军战士为世界上最可爱的人,志愿军战士称朝鲜人民为亲人。1958年,志愿军战士要回国了,朝鲜的男男女女、老老少少与志愿军挥泪告别。(看插图)志愿军战士也流着热泪,挥着手说:再见了,亲人!多么感人啊!(板书:再见了,亲人)一齐朗读最后3个自然段。
1、读后投影出示:(4)让我们再看一眼朝鲜的亲人,让我们在这曾经洒过鲜血的土地上再停留片刻。(再字在这里蕴含着怎样的感情?)
2、朗读训练。
六、朗读全文(有感情朗读),概括课文的中心思想,再说说课文是用哪些材料表达中心的。(三个人物,四件具体事例)
中心:本文表达了志愿军与朝鲜人民的依依惜别之情。赞美了中朝人民用鲜血凝成的深情厚谊。
七、看板书,课文在结构上有什么特点(分、总)。
八、总结,思考:
你学习本文后,在写作方法上有什么收获(1.通过具体事例来表达中心;2.先分述后总结的表达方式。)
教学内容:国标本小学数学第九册第61页例2,试一试,练一练,练习十第4-7题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结合具体情境,探索并发现简单周期现象中的排列规律,能根据提供的总数,计算出按周期规律排列的某类物体或图形共有多少个。2、使学生主动经历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过程,体会通过不同的途径采用不同的方法寻找不同的答案。3、使学生在探索规律的过程中认识到规律来源于生活,并有意识的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的眼光去发现,去揭示,更用应用于实际生活。从而获得成功的体验。
教学重点:能根据提供的总数,计算出按周期规律排列的某类物体或图形共有多少个。
教学难点:正确处理有余数的情况。
教具准备:例2的图片
教学过程:
一、找规律
1、●○○○○●○○○○●○○○○
提问:第16个圆片是什么颜色?第100个圆片是什么颜色?
让学生说一说排列规律,说出它的变化周期。
2、0.428571428571……的第15位上的数字是几?先让学生独立思考,再指名说说是怎么判断的。
二、创设情境,欣赏规律。合作探究,发现规律。
1、教学例2
(1)、出示情景图:从图中你能看出什么?
(2)、思考:照这样排列,第18只兔子是什么颜色的?
(3)、出示例2中的问题:18只兔中有几只灰兔,几只白兔?
18÷3=6式子中的3和6分别表示什么?
18只兔像这样可以分成几组?每组有几只白兔,几只灰兔?
2、“试一试”
(1)、回顾刚才解答例题时的思考方法和步骤。
(2)、如果有20只兔参加跳高,照这样排列,应该有几只白兔和几只灰兔?
学生自主探究,与例题进行比较后作出判断,算出结果。
说说第一步计算余下的“2”表示什么?
三、竞赛激趣,巩固规律。联系生活,运用规律。
1、独立完成“练一练”
第1题:说说出现余数后的思考过程。余下的2枚是什么子?
第2题:画廊上沿的瓷砖排列规律是怎样的?
2、完成练习十第1题
3、完成练习十第2题 提醒学生求的是每一种灯笼各有多少个?
4、完成练习十第3题 思考:根据月律的排列规律应该把几天看作一组?
5、完成练习十第4题
四、全课小结
1、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呢?
你会用什么方法解决今天的问题?
2、教师小结:通过今天的学习,我们不仅认识了生活中的规律现象,还利用生活中的规律解决了许多有趣的数学问题。这就要求我们平时要注意观察事物的变化规律,能应用规律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教学目标]
1、指导学生会认9个生字。
2、指导学生积累“寻找、柳枝、嫩芽、遮遮掩掩、躲躲藏藏、丁丁冬冬”等词语。
3、指导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体会春天的美景,感受大自然的魅力。
4、培养学生观察自然、发现自然的能力,激发其热爱自然的思想感情。
[重点难点]
1、教学重点:
(1)指导学生会认、会用本课的9个生字;能正确认读本课的9个认读字。
(2)指导学生体会春天的生机与美丽,背诵课文。
2、教学难点:引导学生理解重点词句,感悟初春的美好。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出示课文插图:看,春天像个害羞的小姑娘,悄悄地来到我们身边。春姑娘在哪里呢?让我们和图中的小朋友一起去郊外找一找吧!
2、板书课题:找春天。
3、指导读课题:找什么?(强调“春天”)
二、独立识字
1、拼读音节,读准课文下面的生字。
2、读课文,做到读准字音、不丢字、不加字,注意停顿。
3、标出自然段序号。
4、练习读难读的自然段。
三、小组识字
1、拼读音节并齐读课文下面的生字。(正音)
2、逐个认读“我会认”中的生字。(认字)
3、交流识记“我会写”中生字的方法。(记字)
4、展示朗读。(读熟)
四、学文识字
1、创设“催开野花一朵朵”的情境,认读词语。
(出示词语“害羞、遮掩、躲躲藏藏、探出、嫩芽、音符、触到、喜鹊、脱掉、解冻、小溪、棉袄、摇尾巴、野花”)正确认读。
2、(出示句子:“春天来了。”“春天来了!”“春天来了!春天来了!”)当你突然发现光秃秃的柳条绿了,迎春花长出了小小花苞的时候,你的心情是怎样的?选出最能表达你当时心情的句子读一读。(进入角色,唤醒沉寂在学生心底的春天,自然而然地感悟优美语言。)
3、图中的孩子们和你们一样吗?读一读吧!(出示句子:我们几个孩子,脱掉棉袄,冲出家门,奔向田野,去寻找春天。)
(1)用换一换的方法记“脱”,按结构记住“棉、野”,并组词语。
(2)读句子,根据自己的理解,给“奔”选择读音。(奔bēn:奔走;急跑。奔bèn:直向目的地方向去。)
(3)“冲出、奔向”表达出了孩子们找春天的急切、向往、激动的心情,因为他们热爱春天。
4、朗读课文第一、二、三自然段。
我们热爱春天,当春天到来时,我们激动、欣喜……(全班齐读第一自然段);春天的田野带给我们无限乐趣,所以……(全班齐读第二自然段);田野上,害羞的春姑娘让我们着迷……(全班齐读第三自然段)
五、积累语言
小组内有感情地背诵第一、二、三自然段。
六、书写指导
(出示“脱、棉、野、躲”。)
1、强调重点笔顺、笔画。
(1)“野”,左边后三笔的顺序是“竖、横、提”,右边四笔写成,第二笔是“点”,不要和第四笔连写。
(2)“里、身”在“野、躲”中居左避让,笔画有变化。
2、观察字的间架和在田字格中的位置。
(1)小组内交流。
(2)照田字格中的范字书写,注意压横中线、竖中线的笔画。
3、“照镜子”。把自己写的字与田字格中范字进行对照,做到正确美观。教师随机指导。
七、布置作业
1、有感情地背诵课文第一至第三自然段。
2、请你也像图中的孩子那样,在周围仔细地寻找春天。
3、读一些有关描写初春的诗歌、散文,积累好词佳句。
一年级下册找规律教案
第一课时:
学情分析:
学生在生活中已经接触到一些规律性的现象,只是没有上升到理论的高度。在课堂中,只要老师稍加规范和引导,就可以使学生的思路变得清晰。
一年级的小孩子很活泼,思维很灵活,这就需要串联一个情景,引起他们的兴趣。找规律这个知识点相对来说很简单,关键就看老师怎么规范学生已有的凌乱的知识,怎么引导学生跳一跳再够到新的桃子。另外,一年级的小孩子能够集中精力的时间很短,这就对我提出了挑战。我怎样设计情景才能更好的引起学生的兴趣,我怎样抓住学生集中精力的这段时间把我要突出的重点讲出。
在设计这节课的时候,我先用游戏的形式突破本节课的难点,让学生身临其境的感受规律,再通过观察与分析例题掌握与巩固规律,之后,联系生活、发现规律,最后能够摆出规律、运用规律。由易到难,一步一个脚印,层层递进。 教学目标:
1、通过物品有序排列,使学生初步认识简单的排列规律,会根据规律指出下一格物体。
2、通过涂色,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激发创新意识。
3、通过找生活中的规律,让学生感受到数学就在身边,对数学产生亲切感。
4、使学生在数学活动中体会的价值,增强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使学生在活动中认识简单的排列规律。
难点:会运用“规律”解决一些实际问题,并激发学生的创造思维。
教学方法:
本节课,在教学方法上力求体现以下几方面:
1.从生活情景出发,为学生创设探究学习的情境。
“注意是知识的门户”、“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可见学生学习的注意和兴趣是影响教学质量的重要因素。这节课,我力求从学生喜欢的的游戏活动与“联欢会”这些生活情境出发,为学生的学习创设一个探究的情境。
2.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让学生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 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转变教师角色,给学生较大的空间,开展探究性学习。让他们在具体的操作活动中进行独立思考,并与同伴交流。使学生能更好地去发现,去创造。
3.联系生活实际,让学生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欣赏生活中有规律的图片,体会规律给生活带来的美。
4.创设多元情景、发展多元智能。
根据“多元智能”理论,每一个人都具有不同的智力发展潜能。我创设多元情景,如画规律,摆规律,听规律,说规律,欣赏规律,创造规律等活动,发展学生的多元智能。
教学过程:
一、游戏导入、激发探究意识。
1、师:小朋友们,今天老师带来了一个魔术宝盒,我想变一些礼物送给你们,老师来变,你们来猜,猜猜看老师接下来会变出什么?请你仔细看喽。
老师出示准备好的:“两朵红花一朵黄花,两朵红花一朵黄花,两朵红花一朵黄花”边出示边让学生猜,下一朵会是什么颜色的花?
2、(把花展示到黑板上)师:刚才在猜的时候,老师发现,一开始有小朋友猜错了,可是后来小朋友们越猜越准。我想你们一定有什么窍门,能告诉我吗?
(生:他们是两朵黄一朵红,两朵黄一朵红,再两朵黄一朵红的,生边说师边画虚线隔开。)
3、师:你说得真棒,你们都是这样想的吗?(是)像这样2朵黄1朵红,2朵黄1朵红排列着叫有规律地排列(边说边板书规律)。请小朋友和我一起读一遍。
二、感知规律——认识简单的规律
1、师:生活中向这样的规律啊,有许多,你们想找出它们的规律吗?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找规律,请小朋友们一起看大屏幕。出示课件“找规律”
师:瞧,一群小朋友正在联欢呢,请你们仔细观察。画面里哪些地方排列是有规律的?它们又是按怎样的规律排列的,请跟同桌说一说,看谁找得多?出示课件“联欢会”
(1)、四人小组讨论联欢上的规律。
(2)、学生汇报:
红旗的规律:黄红黄红黄红黄红??
彩灯的规律:黄紫黄紫黄紫黄紫??
花朵的规律:红绿红绿红绿红绿??
小朋友队伍的规律:男女男女男女男女??
3、教师小结,明确“一组”的概念
师:刚才,我们已经找出了彩旗、灯笼、小花和小朋友队伍的规律。像灯笼这样一黄一紫、彩旗的一黄一红、小花的一红一绿,和小朋友队伍里的一男一女,以及我们黑板上的两朵红花,一朵黄花,我们都把他们叫做一组。(板书:一组,齐读:一组) 当我们找到图形排列的规律的时候,只要找到一组是什么,在看一看是不是按照一组一组重复地排列(板书:重复),如果是我们就说他是有规律地排列。
4、小练习
师:小朋友们真厉害,屏幕上的规律都被你们找出来了,那老师这里还有几题,你还想找吗?(想)看谁有火眼金睛,能够很快找出来。
课件出示有规律的几组图片。
三、动手操作,巩固发展:
1、画一画规律:
师:小朋友们的眼睛真是太厉害了,个个都是火眼金睛。那我们的小手,请把你的小手拿出来,你能用你灵巧的小手画出美丽的规律吗?请你拿出作业纸和水彩笔,画出你喜欢的规律,先想一想你想画怎样的规律,想好的小朋友可以开始画了。
①学生画规律,师巡视,并注意表扬动作比较快的同学和提醒速度(画好的同学坐端正,同时也要注意时间,比一比哪个同学的动作最快。)
②汇报展示:(选几幅有代表性的)请小作者介绍自己的.规律(或者其他同学找规律,并说说下一个图形会是什么。)
2、说说生活中和学习中的规律:
师:你们能说说我们的生活中和学习中哪些事物是有规律的吗?
3、动手做一做——用不同的方法表示规律:
师:小朋友们都画得不错,老师除了会找规律、画规律以外,还会用动作和声音来表示规律,你相信吗?(有的说相信,有的说不相信)请你看仔细喽!(师示范做出有规律的动作并配上声音,全班一起跟做一遍。)
师:谁也能用这样的动作或声音来表示规律呢?(请一到两个同学来表示规律,全班跟做。)
师:你会创造这样的规律吗?请把你想到的规律做给同桌看一看。
四、课堂小结。
师:今天我们班的小朋友真能干,不仅学会了找规律(板书:找)小手还能画出美丽的规律,做出有创意的规律。有规律的事物在我们的生活中还有很多很多,例如:在数字的王国里就有很多有趣的规律,我们下节课在一起去发现与探究吧!下课!
第二课时:
学情分析
学生已经学习了本单元第一课时,学生已经对规律有了一定的理解,基本会分组,说出是怎样的规律了,能找出生活中简单的规律,
本节课是在第一课时的基础上,从多方面去观察发现规律,而本课时也是和我们日常生活紧密联系的,学生很感兴趣,这样为我的第二课时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能根据图与图的关系,概括出规律并能按规律画图。
2、过程与方法:通过从颜色、数量、形状等方面的观察,发现规律能按规律画出后面若干个图形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结合数学内容,培养学生发现和欣赏数学美的意识;培养学生积极思考、善于与人合作交流等良好的学习习惯。 教具准备
1、小正方形、三角形、圆片、小正方形若干。
2、学生配套的学具、彩色笔。
教学过程
一、复习
猜猜星星里面藏着一个是什么?(课件演示)
二、教授新课
教师:复习题中同学们都猜对了,也说出了它的规律。如果让你们给它划组,你知道会画吗?
学生:会 (点名说说)
(一) 教学例4。
1、教师:现在老师这有几个小正方形,谁能用它来摆出一列有规律的图形。
《找规律》二年级下册教案
教材分析
二年级下册教材继续学习找规律的内容是在学生已有知识和经验的基础上进行的,一年级下册教材中,学生已经学习了一些图形和数的简单排列规律,注意让学生通过操作、观察、实验、猜测等活动去发现规律。《标准》中指出:“重要的数学概念与数学思想宜逐步深入。”“注意联系生活实际,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为学生提供积极思考与合作交流的空间。”本套教材注意体现这一要求,继续让学生通过操作、观察、实验、猜测等活动探索图形和数列的排列规律。与一年级下册教材相比,最大的变化就是所现规律稍复杂一些。
学情分析
一年级下册教材中,学生已经学习了一些图形和数的简单排列规律,通过了解学习效果很理想,大家兴趣浓厚,总想跃跃欲试,所以这部分内容安排我比较注重让学生通过亲自操作、观察、实验、猜测去发现规律。从而得到了与人合作的机会,或得了亲身体验。
教学目标
1.学生在生动、活泼的.情境中找出直观事物的变化规律。
2.培养学生的观察、概括和推理的能力,提高学生合作交流的意识。
3.培养学生发现和欣赏数学美的意识,使学生知道事物排列的规律中隐含的数学知识。
教学重点和难点
帮助学生理解“有规律的排列”,引导学生发现图形简单的循环排列规律。
引导学生发现生活中图形的简单排列规律。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你们认识我吗?呵呵,那么这这几个字你们认识吗?
仁 娥 秦
娥 秦 仁
秦 仁 娥
学生不可能能很快叫出来,就此激趣导入新内容——找规律。
二、引导探索,寻找规律
1. 魔法儿童房,欣赏儿童房地面砖设计,感知规律。
(1)先看一下儿童房什么样的规律?
(2)合作交流,探索规律,然后汇报各组发现的规律。
(3)引导、总结、评价、演示。(先引导学生说说每一行都有哪些颜色的地砖?它们是怎样排列的?第一行和第二行有什么关系,第…行和第…行有什么关系?——借助课件演示,使学生发现相邻两行的前一行的第一块砖移到第二行的最后,其他的统统往前平移一格)
(4)当学生行与行之间的规律发现后,引导其观察列与列之间的关系。(使学生发现变化规律同行与行之间的变化规律相同。
2.魔法水果乐园,进一步探索验证规律。
(1)继续摆。
(2)学生自由观察水果图,观察前三组的水果有什么样的排列规律?
(3)再次边观察边思考:第四行应该按什么顺序摆水果呢?能不能用地面砖的规律来找水果的规律呢?
(4)同桌交流一下发现的规律,然后动手摆一摆,补充第四行。
(5)质疑:如果接着摆下一行,应怎样摆?
(6)观察后回答问题。
(7)教师引导发现并揭示“循环”概念。
3.魔法游戏乐园到了,游戏中进一步验证规律。
(1)指名四人到台前进行排队游戏。
(2)教师依次指同学当排头,问:原来的排头应挪到什么位置?
(3)学生自己变换位置,其他同学订正。
三、巩固练习,加深认识
1.(数学魔法乐园)玩儿的开心吗?可是老师这儿出了点烦心事儿,咱们都这么熟了,要不帮帮咱?我们家牛牛昨天请假了,不知道你们愿不愿意帮他补习一下课程?
2.教学例1
出示例1:◇□■ □■◇ □■◇ __ __ __ __
(1)请学生按规律摆出第四组图形。
(2)请学生说规律。
(3)如果让你接着摆出第五组,你会摆吗?试试看!
(4)在这五组中,你发现哪两组是相同的。(师:经过了几次变换,从第五组开始又重复了前面的排列,我们把这样的排列叫做循环排列)
3.画一画。(完成作业纸)
☆○● ●☆○ ○●☆ __ __ __
四、联系生活,运用规律。(创作游戏:谁是小小设计师。)
太好了,为了感谢你们的帮助,牛牛带你们一起去了创意魔法乐园,那里的世界精彩极了,(课件显示一组组有规律的图,请生欣赏。)你们也想有这样的创作作品吗?
每一位学生用准备的正方形纸(当作小手帕或桌布)设计美丽的花边或图案,要求花边或图案要有规律。(借助课件展示引导,学生可以画可以利用学具摆。)
1、生自由活动,教师巡视。
2、展示作品并介绍作品,适当评价和鼓励。
3、互相欣赏作品。
五、总结
1. 学生自由说收获。
2.教师结语: 今天老师和大家一起探索了许多有趣的规律,同时也运用发现的规律解决了生活中的一些问题,我们要用自己的智慧去发现它,运用它,在我们的数学乐园里也还有许多更有趣的知识等待我们大家去继续探索,有信心吗?来吧,一起加油!
五年级数学找规律教案
教学内容:
1、根据排列规律,确定某个序号所代表的是什么物体或图形。
2、根据排列规律,计算排列中的某类物体或图形共有多少个。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结合具体情境,探索并发现一些简单周期现象中的排列规律,能根据规律确定某个序号所代表的是什么物体或图形,能正确计算按周期规律排列的某类物体或图形共有多少个。
2、使学生主动经历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过程,体会画图、列举、计算等解决问题的不同策略。
3、使学生在探索规律的过程中体会数学与日常生活的联系,获得成功的体验,增强学习数学的兴趣和自信心。
教学重点:让学生经历探索和发现规律的过程,体会画图、列举、计算等多样化的解决问题的策略。
教学难点:优化解决问题的策略,确定用除法解决这一问题的优越性。
课时安排:2课时
(1) 找规律(一)
教学内容:第59页-60页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结合具体情境,探索并发现简单周期现象中的排列规律,能根据规律确定某个序号所代表的是什么物体或图形。
2、使学生主动经历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过程,体会画图、列举、计算等解决问题的不同策略以及方法逐步优化的过程。
3、使学生在探索规律的过程中体会数学与日常生活的联系,获得成功的体验。
教学重点与难点:
引导学生逐步掌握用除法计算的方法解决问题。
教学过程:
一、课前引入:
新课之前我们先来欣赏几幅图片。
夜幕中的东方明珠电视塔,在彩灯的映衬下更加迷人。
这是一次展销活动,主办方经常会用飘扬的彩旗来营造热闹的氛围。
商场常见的促销宣传,打折的宣传卡一串串挂满了整个商场。
观察这三幅图,说一说你都发现了什么?
(彩灯、彩旗、宣传卡的排列都是有规律的。)
说一说排列的规律。
象这样周而复始、循环出现的规律在我们的生活中随处可见,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研究排列规律。
二、观察场景,感知物体的有序排列
(出示教材例1的场景图)让学生自由说一说从图中知道了什么。
引导:这些物体都是按一定的规律摆放的。盆花是按什么规律摆放的?彩灯和彩旗呢?在小组里说一说。
全班交流三种物体排列的规律时,让学生一边指图一边说。
自主探究,体会多样的解题策略
1.提出问题:在图中,我们看到8盆花。照这样摆下去,左起第15盆花是什么颜色的?自己试一试。
先让学生独立思考,待大多数学生形成初步的认识之后,再组织学生在小组里交流。教师注意每一个小组交流的情况,发现学生采取的不同的策略,帮助有困难的学生。
2.全班交流。
引导:同学们已经在小组里交流了自己的想法,谁愿意把你们小组的意见介绍给全班同学?
学生小组可能提出如下的想法。
(1)画图的策略:○●○●○●○●○●○●○●○ (○表示蓝花,●表示红花)第15盆是蓝花。
教师提问:你一共画了多少个“圆”?
(2)例举的策略:左起,第1、3、5……盆都是蓝花,第2、4、6……盆都是红花。第15盆是蓝花。
教师提问:其他同学明白这种想法的`意思吗?(引导说出位置是单数的都是蓝花,双数的都是红花)
(3)计算的策略:把每2盆花看作一组,15÷2=7(组)……1(盆),第15盆是蓝花。
教师提问:为什么把2盆花看作一组?算式中的每个数各是什么意思?根据余数是1为什么可以确定第15盆是蓝花呢?
学生一边说,教师一边结合前面学生画的图解释:
强调:第15盆花的颜色和每组中的第几盆花相同?
3.比较反思:对于这几种方法,你有喜欢哪一种,为什么?
(初步淘汰画图,学生可能比较倾向于列举的方法,可以适当进行一些口答练习。)
三、独立尝试,逐步优化解题方法
出示“试一试”第1题,让学生自己尝试解答。
“第15个彩灯是什么颜色的?”
(1)展示学生不同的想法。
(比较例举和计算的方法,得出例举的方法有局限性。)
(2)引导学生针对计算的方法思考:每几个彩灯可以看作一组?
15÷3=5(组),
没有余数说明什么?(正好分了五组,最后一个是第五组的最后)
第17个彩灯是什么颜色的?
17÷3=5(组)……2(个)
余下的两个是什么颜色的?和每组的第几个颜色相同?
(这两个和每组的第1、2个相同。)
(3)比较这几种方法,你觉得哪一种方法比较简便?
如果有学生不同意计算的方法简便,可以提出第50个、第100个彩灯是什么颜色的问题,引导体会计算确实是简便的方法。
2.出示“试一试”第2题,让学生用计算的方法进行解答。
强调余数与红旗黄旗的对应关系。问:余数是几时是红旗?黄旗呢?
余数是1、2是红旗。
余数是3及没有余数是黄旗。
四、练习纸
练一练第1、2题
小组自由练习
先圈一圈,再算一算:
(1)▲○○▲▲○○▲▲○○▲▲○……
排列在第19个的是( ),第200个是( )。
(2)我们爱数学我们爱数学我们爱数学…第99个字是( )
4、课本62页第2、3题。
五、数学活动,深化认识
拿出每组两种形状或两种不同颜色的纸片各10个。
根据自己设计的规律摆一摆。
展示并提问,照这样摆下去,某一个是什么颜色的?学生回答,自己判断。
六、小组讨论思考
元旦要到了,同学们准备用26个灯笼来布置教室。如果按2红1黄的规律排列,应该准备几个红灯笼,几个黄灯笼?
课外拓展练习
用计算器计算1÷11,计算器会显示0.09090909…,你能知道小数点后面第100个数字是几?( )
用计算器计算1÷7,计算器会显示0.142857142857…,你能知道小数点后面第21个数字是几?( )
找一找生活中有哪些现象是有周期规律的?
(红绿灯、霓虹灯、花布地砖、数学分形等)
板书设计:
找规律
画 想 算
(2)找规律
教学内容: P61页例2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结合具体情境,能正确计算按周期规律排列的某类物体或图形共有多少个。
2、使学生主动经历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过程,体会计算方法解决问题的最优策略。
3、使学生在探索规律的过程中体会数学与日常生活的联系,获得成功的体验,增强学习数学的兴趣和自信心
教学重点与难点: 引导学生采用计算的方法解决问题
教学过程:
一、观察场景图,解决例2。
说说:兔子是怎样排列的?
学生自主交流观察所得。
“每3只兔为一组”,“每组中有1只灰兔、2只白兔”
想想:18只兔子排成这样的几组?
学生交流结果。
18只兔刚好排成“这样的6组”。
算算:18只兔中有几只灰兔,几只白兔?
学生讨论,交流结果。
共有6组,每组有1只灰兔,2只白兔。
所以灰兔一共有6个1只,1×6=6(只)
白兔一共有6个2只,2×6=12(只)。
二、试一试
问题:如果有20只兔参加跳高,照这样排列,应该有几只白兔和几只黑兔?
小组内讨论你是怎样想的。
一共有几组?余下几只?
20÷3=6(组)……2(只)
余下的2只是怎样排列的?
按照1灰2白的顺序排列的,所以余下的2只为1只灰兔,1只白兔。
方法:20÷3=6(组)……2(只) 余下的2只为1只灰兔,1只白兔。
灰兔:1×6+1=7(只)
白兔:2×6+1=13(只)
所以20只兔里有13只白兔,7只灰兔。
三、练一练
第1题:棋子是按照什么规律摆放的?
(每4枚棋子一组,每组有3枚黑子,1枚白子。)
学生独立计算,交流结果。
26÷4=6(组)……2(枚) 余下的2枚为2枚黑子。
黑子:3×6+2=20(枚)
白子:1×6=6(枚)
第2题:瓷砖是按照什么规律贴的?
(每2块一组,每组有1块正方形瓷砖和1块长方形瓷砖。)
35块瓷砖里有多少正方形瓷砖和多少长方形瓷砖?
35÷2=17(组)……1(块) 余下的1块为正方形瓷砖。
正方形:1×17+1=18(块)
长方形:1×17=17(块)
四、综合练习:
练习十第4—7题
第4题:学生独立计算,汇报思路。
第5题:
明确:信号灯亮的顺序依次是红灯、绿灯、黄灯;从10时到10时15分,信号灯一共亮了42次。
每3个为一组,每组中有一个红灯,一个绿灯和一个黄灯。
42÷3=14(组)
所以红灯、绿灯和黄灯各亮了14次。
第6题:
提示:通常把7天看作一组,11月份共有30天。
每7天为一组,每组中为2天休息、5天工作。
30÷7=4(组)……2(天) 余下的2天为休息日。
休息:2×4+2=10(天)
工作:5×4=20(天)
第7题:
学生独立完成,汇报计算结果。
板书设计:
找规律
例2:每组有1只灰兔,2只白兔。 试一试:20÷3=6(组)……2(只)
灰兔:1×6=6(只) 余下的2只为1只灰兔,1只白兔。
白兔:2×6=12(只)。 灰兔:1×6+1=7(只)
白兔:2×6+1=13(只)
二年级《找规律》第二课时的教学反思
本节课是在学生已经学习了一些图形和数的简单排列规律的基础上进行的。本课的内容是继续让学生通过观察、实验、猜测等活动探索稍复杂数列的排列规律。与一年级相比,二年级的数列排列本身是有一定的规律组成的,并且数列中,相邻两数的.差也组成了一个等差数列。
本堂课我通过创设一个数字乐园的游戏场景,使学生在玩中学数学,使学生乐学,并终于努力使学生善学。本节课上,本班学生也表现的较认真。大部分的孩子能找到相邻两数存在着的等差数列关系,并能根据找到的规律填出缺少的数字。但是还是有几个孩子注意力非常不集中,在课堂上不能直接掌握今天教授的新知,虽然在课后通过提醒能找到数字规律并填出缺少的数字。在培养孩子养成良好的听课和上课习惯上,我的革命道路还是很漫长,同志尚需努力。
反思本节课,我觉得自己还是包办的太多,还是应该放手,让更多的孩子能在课堂上展示自己,而不是将目光集中在几个中游至中上游的孩子身上,应该更多的把目光放在学习有困难的孩子身上。特别是要多关注上课爱开小差,爱影响他人学习或爱做小动作的孩子身上,让这些孩子也有表现自我的机会。反思,自己老有一个错误的观点:认为学困生只要老师在课后给他们开开小灶补补就好了,其实不然,在课堂上能学习并掌握到的知识,何必累了自己多讲一遍也累了孩子多听一次,既费时又费力,吃力又不讨好。或许自己可以尝试着放手,让学有余力的孩子们来当小先生,这样教学效果可能会更好。
最后,吸取几位老师的建议,在出示主题图的时候,可以将增加的方块用不同的颜色表示出来,这样能使学生更简单明了的发现不同组的方块数存在着什么样的规律。这样也更有利于学生寻找数列里相邻两数的差存在着的等差数列关系。
找春天第二课时优秀教案
复习
1、字词:学生自愿展示自己学会的词语。
2、读文:把爸爸妈妈认为读得好的地方读给伙伴听。
【自愿展示学习收获,充分发挥自主性,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朗读
1、自由读四至七自然段,思考:我们找到的春天是什么样的?
2、引导学生进行问答式的句式训练:
例:问:小草从地下探出头来,那是春天的眉毛吧?
答:小草从地下探出头来,那是春天的眉毛。
小草从地下探出头来,多像春天的眉毛啊!
其他三句也可以模仿训练。
3、采用多种方式感悟读文:引读、竞赛读、表演读等。
4、春天还会在哪里呢?齐读最后一自然段。教师和学生可以拓展自己搜集的图片和想到的一些诗句。
【多种形式感悟读文,利于培养语感,陶冶情操。拓展课外学习资料,促进语言积累,增强学生学语文用语文的自觉性。】
背诵
播放课文的配乐朗读录音,学生边听边想象课文描绘的情境,然后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练习背诵(借助板书背诵、看图背诵、想象情境背诵。)
【此环节融听、想、品、背于一体,使学生对书面语言文字从形式到内容进行了多层面、立体的审美和积累。】
拓展
“我眼中的春天”擂台赛:学生根据自己的特长,任选其一。
读春天:选择课文中自己喜欢的部分读出春天的美。
说春天:结合生活实践描绘自己看到的春天。
写春天:写出自己在春天里的发现。
画春天:把看到的、想到的春天画出来。
演春天:唱唱春天的.歌、跳跳春天的舞。
【充分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和不同需求,为他们搭建广阔的展示平台,在丰富多彩的“寻春、赞春”活动中让学生进一步感受春天的美好,体验发现的快乐,真正体现语文课程的综合性和实践性。】
写字
1、学写“野、躲、解”三个字。引导学生发现这三个字左右一样宽。重点强调“身”字做偏旁时的变化。
2、学生仿写,体会字体的美观、规范。
伴教锦囊
阅读在线:朱自清的《春》(节选)
小草偷偷地从土里钻出来,嫩嫩的,绿绿的。园子里,田野里,瞧去,一大片一大片满是的。坐着,躺着,打两个滚,踢几脚球,赛几趟跑,捉几回迷藏。风轻悄悄的,草绵软软的。
桃树、杏树、梨树,你不让我,我不让你,都开满了花赶趟儿。红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花里带着甜味,闭了眼,树上仿佛已经满是桃儿、杏儿、梨儿!花下成千成百的蜜蜂嗡嗡地闹着,大小的蝴蝶飞来飞去。野花遍地是:杂样儿,有名字的,没名字的,散在草丛里,像眼睛,像星星,还眨呀眨的。
《找春天》第二课时优秀教案
一、复习导入,回顾展示
1.回顾课文内容说说小朋友们在春天里发现了什么?
2.展示上节课学习的收获。
(1)词:读读说说,你觉得课文中哪些词用得好?
(2)句:出示句子,让学生边读边记。
我们几个孩子,脱掉棉袄,冲出家门,奔向田野,去寻找春天。
春天像个害羞的小姑娘,遮遮掩掩,躲躲藏藏。
早开的`野花一朵两朵,那是春天的眼睛吧?
(3)填空:
春天来了,我们__________了她,我们__________了她,我们__________了她,我们__________了她,她在__________上荡秋千,在__________上摇啊摇,她在__________、__________嘴里叫,在__________、__________枝头笑……
二、巩固识字,指导书写
1.出示要求会认的字,指名读字组词或造句。
2.出示要求会写的范字“脱、冻、溪、棉、探、摇、躲”。
(1)引导学生发现这些字结构上的特点(都是左窄右宽的字)
(2)仔细观察,学生互相提醒写字时值得注意的地方。
(3)教师范写,重点指导“探、躲”,“探”的右半部分要一笔一画细致分析、指导,秃宝盖不宜太宽,“小八”的右边是点,“木”字横要短,撇捺要舒展;“躲”字的第七笔撇不出头,“朵”字写得瘦长一些。
(4)学生练写和范字比较。
三、自主积累,练习背诵
1.读一读。
寻找柳枝嫩芽、遮遮掩掩躲躲藏藏丁丁咚咚
2.找找说说,看谁组词多。
(1)做课后“找找说说”的练习。
(2)照样子,填一填:
遮掩遮遮掩掩躲藏__________认真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选读课文,自主积累。
(1)展示读自己认为最美的句子或段落,说说自己读后的体会。
(2)选择自己喜欢的词语、句子、段落,用自己喜欢的方式积累,可以读读背背,读读演演或读读抄抄,也可以试着默写,然后让学生展示交流自己积累词句或段落。
(3)练习背诵课文,组内练习背诵,介绍记忆方法。
四、迁移运用,拓展想象
1.画出自己在春天里的发现,然后写一句话。
2.播放歌曲《小鸟,小鸟》,在想象中结束教学。
板书设计
1找春天
看到了小草野花树木
听到了小溪喜鹊杜鹃
闻到了花香春的气息
触到了荡秋千摇啊摇
《小蝌蚪找妈妈》第二课时教案
一、齐读课题。
同学们,今天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第34课——(小蝌蚪找妈妈)。
二、复习生字词(开火车、齐读)。
1、同学们,上一节课的生字朋友你们都认识了吗?
2、(出示卡片)
3、下面,开起火车声音响亮地跟它们打招呼吧。(开火车读)
4、大家一起来吧!(齐读)
三、复习第一自然段。
1、小蝌蚪的本事可大了,妈妈一生下它们,它们就离开妈妈自己独立生活,长大。
2、谁能告诉大家小蝌蚪是什么样子的?(大大的脑袋,黑灰色的身子,甩着长长的尾巴。)
3、师贴图1。
四、整体感知2-6自然段。
1、过渡:多可爱的小蝌蚪啊!它和你们一样,看见别人有妈妈,也想找到自己的妈妈。
2、小蝌蚪在找妈妈的过程中身体发生了什么变化?它们的妈妈到底长什么样呢?(出示小黑板:表格)请同学们轻轻地捧起书,自己认真地把课文的第2-6自然段读一读。
五、扶学第二自然段。
1、老师想请一位同学大声地朗读第二自然段,其他同学边听边想:小蝌蚪在池塘里快活地游啊游,它的身体首先发生了什么变化?(生说,师贴字:长出两条后腿、播课件插图、贴图2。)
2、当它们快乐地游玩时,看见(播放课件:第二幅图)鲤鱼妈妈在教小鲤鱼捕食,它们会想些什么?
3、小蝌蚪很想找到自己的妈妈,就向鲤鱼阿姨打听。小蝌蚪是怎么问的?(课件出示:第二句话,“迎上去”用红色)
A看图理解“迎上去”:请看图,这里为什么用迎上去?(小蝌蚪们心情急切,它们与鲤鱼妈妈是面对面的。)
4、小鲤鱼都有自己的妈妈,同学们的妈妈也都在后面听课了,小蝌蚪多么想念自己的妈妈呀!现在你们就是那些非常想念妈妈的.小蝌蚪,老师就是鲤鱼阿姨,该怎么问呢?谁能迎上来问一问?(大家读叙事的部分,***同学来读问话。)
5、生评。
6、现在,(师指着某一组)你们这一组小朋友就是那群小蝌蚪,一起来问鲤鱼阿姨吧。
7、师读鲤鱼妈妈的话。
8、从鲤鱼妈妈的回答中小蝌蚪知道自己的妈妈是什么样子的?(师贴字:四条腿,宽嘴巴)
9、多好的鲤鱼妈妈呀!它不但告诉小蝌蚪妈妈长得什么样,而且热情地告诉它们到那边去找吧。那么,我们该怎样读?谁来当鲤鱼妈妈?
10、学生评议。
11、小结:刚才我们学习了课文的第二自然段,我们知道了小蝌蚪——(师指小黑板,生说:长出了两条后腿),知道了小蝌蚪的妈妈——(四条腿,宽嘴巴)。
六、半扶半放小组合作学习第三自然段。
1、过渡:那,我们就到那边去找吧。
2、出示课件:第三幅图下面,四人小组分角色朗读第三自然段,一个人叙事,两个人读小蝌蚪,一人读乌龟的话。
读完后小组讨论表格上的问题(小黑板),等会儿向老师汇报。
3、汇报:小蝌蚪的身体有了什么变化?(贴字:长出两条前腿);(贴图3)。
4、汇报:小蝌蚪从乌龟妈妈口中知道了自己的妈妈是什么样子的?(贴字:头顶上有两只大眼睛,披着绿衣裳。)
5、小蝌蚪为什么把乌龟认做妈妈?(因为乌龟有四条腿。)
6、出示课件:第二句话。
7、小蝌蚪以为乌龟就是自己的妈妈,以为自己找到了妈妈,连忙——追上去。
这里为什么用追上去,不用迎上去?(更着急,方位是在乌龟的后面。)
8、小蝌蚪以为找到了自己的妈妈就赶紧追上去,高兴地、叫着——(生:妈妈,妈妈!)
9、小组分角色朗读。(1、2读叙事部分;3、4当小蝌蚪,***读乌龟妈妈说的话。)
七、放着学第四、五自然段。
1、下面大家自己读一读课文第四—五自然段,看看你读懂了什么。
2、结合学生的回答(贴字:尾巴变短了;贴图4。披着碧绿的衣裳,露着雪白的肚皮,鼓着一对大眼睛。)
3、请看图(出示课件:第四、五幅图),小蝌蚪们终于找到自己的妈妈了,妈妈笑着说:“好孩子,你们已经长成青蛙了,快跳上来吧!”
4、小青蛙是怎么跳到荷叶上的?(知道动作蹬、跳、蹦)
5、请一个女同学来当青蛙妈妈,两个学生表演青蛙跳到荷叶上的动作。
6、学生评议。(青蛙妈妈高兴的语气、小青蛙的动作)
八、学习第六自然段。
1、过渡:小蝌蚪长成小青蛙了,它们跟着妈妈干什么呢?
2、齐读第六自然段。
3、贴图5没有尾巴的小青蛙:小蝌蚪是怎么长成小青蛙的?(课件展示填空:小蝌蚪先长出两条后腿,过了几天长出两条前腿,又过了几天,尾巴变短了,不知什么时候,尾巴不见了,长成了青蛙。)
4、(课件出示:最后一幅图):小蝌蚪长成青蛙后,天天跟着吗妈妈去——捉害虫。
你们看,青蛙妈妈捉到一只好大的害虫,一只小青蛙也跳出来,伸出舌头学捉害虫,它们是庄稼的——(好朋友),我们小朋友要——(保护它)。
5、齐读课文。
九、拓展延伸
请小朋友回家,问问爸爸妈妈或哥哥姐姐们有关青蛙捉害虫的资料,比如:青蛙都吃什么害虫?一只青蛙一天能捕捉多少害虫呢?
十、写字
1、出示生字拼读。
2、你是怎样记住它们的?
3、谁来提醒大家注意“什”、“么”字在田字格里该怎样写?
4、师范写,生书空。
胡刘中心小学 李伟
教学内容:
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一年级下册)》第88~89页。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让学生在生动活泼的情境中找出直观事物的变化规律。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概括和逻辑思维的能力,提高合作交流的意识。
(3)情感目标:感受到数学的美感,感受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教学重点:
发现图形的简单(单层)排列规律。
教学难点:
找出稍复杂的图形排列规律。(既含形状规律,又含颜色规律的多层次规律。)
教学过程:
一:引入:
猜一猜:下一朵花?1朵红花2朵黄花
为什么刚开始的时候很多同学都猜不对,而后来都能猜对了呢?发现了什么有规律?
颜色又是怎样的规律?一朵红,一朵黄, 一朵红,一朵黄,我们说不说得完啊?
揭示规律的概念:像这样,前面是什么,后面是什么,并按这样有次序重复出现的就叫规律。聪明的小朋友们,那我们今天就用自己智慧的双眼来一起来找规律。我们来闯关比赛,比一比看谁观察得更仔细,找得准,李老师就把这些智慧星奖励给他。
二:教授新课:
1.教学例一:(第一关:“找一找”)
大家知道,六一儿童节刚过,旁边学校的初一的哥哥姐姐还要开联欢会庆祝自己的节日。我们一起来看一看他们开联欢会的场景吧!
把你发现的秘密同桌两个人悄悄交流一下。
2. 汇报结果:(随着学生回答电脑分别出示每一组排列有规律的图形)
灯笼有什么规律?(把一 紫一红圈起来,一红一紫在重复的出现。)
彩旗有什么规律?(我该怎么圈呢?)
花朵有什么规律
小朋友又什么规律?如果跳舞的10个小朋友其中两个放开手,男同学带头就是按一男一女这样的规律站的,女同学带头就是按一女一男这样的规律站的。演示10个小朋友放开手后排成一排的两种情况。
二、教学例二
1.(1)这个规律简单吗?想找个难点的规律吗?看看这两道例题,。
(2)两道题,我比一比:(体会规律的多样化)
1.小红旗和例2第二题比较,它们的规律有什么不同的地方?
2.总结:(1)一个是2个2个一组,一个是3个3个一组地在重复;
(2)一个只有颜色的规律,一个既有颜色,又有形状的规律。
大家观察得非常仔细,说得非常好。看来大家不仅眼睛亮,而且也很善于思考总结。所以,第一关闯关顺利成功。
2. 涂一涂,巩固升华(第二关:涂一涂)
想不想再闯第二关,手和眼睛一起用起来。
第二关就藏在你们数学书的第89页,上面的“做一做”。 边涂边思考:你为什么这样涂?有什么规律?
涂一涂
涂完的同学,同桌两人互相检验一下。
3. 集体交流(展示学生涂色卡):你是怎么看出来的?
师:小博士同桌两人从中任选一组。
三、动手操作,创造规律
1、师:你们的表演真精彩,表扬自己好不好?(学生拍出×× ×××的节奏)再来一次好不好?(连续拍三次)从刚才的拍手中发现什么规律?原来用声音、动作可以创造规律,你也能用声音、动作创造规律吗?(一学生上台表演,其他学生跟做。)
师:,那么你们能不能自己来创造规律呢?用手中的学具,看哪名同学创造出来的东西最有规律且最美而且能和别人不一样。现在我们就一起进入(第三关:创意大比拼)
学生上台展示作品,并问:你们发现的图案有什么规律?相互评价。
四、感受生活中的规律(第三关:找生活中的规律)
小朋友已经学会了找规律,你再仔细找一找,你们身边有规律吗? 看哪些小朋友是生活的细心人。
红绿灯、春夏秋冬、星期几、人行道线、衣服上的条纹、斑马上的条纹、
五、在总结中提高,应用规律
大家有什么收获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