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上语文第七单元教学教案
一、【教材分析】
这篇课文写的是发明家手持矛和盾,在与朋友对打比赛时,由矛和盾的长处想到了发明坦克。由此说明“谁善于把别人的长处集于一身,谁就会是胜利者”的道理。
选编本课的意图,一是让学生懂得作者借坦克发明这件事,说明“谁善于把别人的长处集于一身,谁就会是胜利者”的道理,学习正确的思想方法;二是初步了解用事实说明道理的表达方法。
二、【教学目标】
1.会认6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能正确读写“集合、招架、紧张、固然、乌龟、自卫、进攻、炮口、坦克、合二为一、战场、大显神威、首次、乱成一团、长处、胜利者”等词语。
2.正确朗读课文。
3.继续学习默读课文。读懂本课内容,结合生活经验理解“谁善于把别人的长处集于一身,谁就会是胜利者”的道理。
4.初步了解用事实来说明道理的表达方法。
三、【教学重难点】
了解发明家是怎样发明坦克的,即把盾的自卫和矛的进攻的优点合二为一的过程,是教学的重点;
理解、体会由坦克的发明引发的道理,是教学的难点。
四、【教学准备】
五、【教学课时】
2课时
六、【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阅读课文,学习课文中的生字新词。
教学过程:
一、导入。
生活中,我们经常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想的不一样,做的不一样,结果往往就不一样。第七组课文讲述了几个生动有趣的故事,这些故事会告诉我们怎样看问题,怎样想问题。先让我们来学习25课——矛和盾的集合。板书课题,读题。
理解:矛——古代用来刺杀敌人的长柄兵器。如矛头、自相矛盾。
盾——古代打仗时防护身体,挡住敌人刀箭等的牌:盾牌(亦喻推托的借口)。后盾
集合——①许多分散的人和物聚在一起:全校同学已经在操场集合了。②汇集:集合各种材料,加以分析。这里指矛和盾聚在一起。
二、阅读课文。
1、与同学一起阅读课文,借助拼音读准生字词。
2、指名学生朗读课文(可分段阅读)。
3、交流:说说自己读课文中遇到哪些不懂的问题。
三、学习生字新词。
1、认读熟记:
矛á(矛盾、矛头) 盾dùn (盾牌、金盾)
集í(集合、集体) 持chí(手持、坚持)
般bān(雨点般、一般) 架ià(招架、架子)
龟guī(乌龟、海龟) 攻gōng(进攻、攻击)
炮pà(炮口、炮火) 坦tǎn(坦克、坦白)
战zhàn(战胜、战场) 神shén(神威、神话)
兵bīng(士兵、当兵) 退tuì(后退、退步)
2、读一读:
戳chuō(戳不到、戳穿) 蜗wō(蜗牛、蜗居)
履lǚ(履带、履行)
3、说说课文后面田字格中的生字的结构,然后写一写。
四、课外练习。
1、比一比,组成词语。
矛( ) 盾( ) 持( )
予( ) 质( ) 诗( )
般( ) 架( ) 龟( )
船( ) 驾( ) 鱼( )
攻( ) 炮( ) 坦( )
功( ) 跑( ) 担( )
神( ) 兵( ) 退( )
伸( ) 丘( ) 腿( )
2、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读懂本课内容,结合生活经验理解“谁善于把别人的长处集于一身,谁就会是胜利者”的道理。练习默读课文。
教学过程:
一、复习生字词语。
指名读一读课文中的生字,并口头组词。
二、分段朗读课文,理解内容。
1、朗读课文。
2、问题探讨。
(1)发明家是怎样把矛和盾的优点集合在一起发明了坦克的?
我们来看看发明家的想法:
“盾太小啦!如果盾大得像个铁屋子,我站在铁屋子里,敌人就一枪也戳不到我啦!”
发明家这样想后,又发现了什么不足?怎样解决的?
“对了,在铁屋子上开个小洞,从洞里伸出进攻的‘矛’——枪口或炮口。当然,这铁屋子还要会跑,得装上轮子,安上履带。”
这样就解决了什么问题呢?有什么优点?
“是的,谁善于把别人的长处集于一身,谁就会是胜利者。”
结合发明家发明坦克说说自己对这句话的理解。你还能举别的例子来说明吗?这句话阐明的道理:就是要善于发现事物的优点,根据需要,把优点很好地集中在一起,为我所用。
3、说说课文叙述的顺序。
作者按发明坦克的过程──坦克的实际应用──从中引发道理的顺序叙述。
第一部分:(第1——4自然段)讲发明家手持矛和盾,与朋友对打过程中,为了保护自己,由盾想到了铁屋子;为了进攻,由矛想到了炮口,把两者结合起来,发明了坦克。
第二部分:(第5自然段)讲发明的坦克在战场上打败敌军,大显神威。
第三部分:(第六自然段)由坦克的发明引出“谁善于把别人的长处集于一身,谁就会是胜利者”这一道理。
三、正确朗读课文。
四、课文里有不少用得好的词,如“左抵右挡”“大显神威”,再找找抄写下来。
26、科利亚的木匣(教学设计)
版本: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三上《语文》
一、【教材分析】
这是一篇精读课文,讲的是科利亚5岁的时候从家门口向前数了10步埋下自己的小木匣,4年后数了5步挖出了木匣,从这件事中感悟到时间在变化,自己在变化,周围的一切都在变化的道理。
选编这篇课文,一是让学生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懂得作者感悟到的时间在变化,自己在变化,周围的一切都在变化,要按照事物变化的规律办事的道理;二是让学生学习通过生活中的一件小事说明一个道理的表达方法。
二、【教学目标】
1.会认3个生字,会写13个生字。能正确读写“冰鞋、斧头、手锯、玩意、免得、抢走、难过、算术、当初、随便、仍然、敌人、台阶、所以、懂得”等词语。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能读懂课文内容,了解科利亚是怎样埋木匣、挖木匣的,感悟时间在变化,人在变化,周围的一切都在变化的道理。初步学习用发展的眼光看待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
4.学习通过生活中的一件事说明一个道理的表达方法。
三、【教学重难点】
重点: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懂得要按照事物变化的规律办事的道理;
难点:让学生学习通过生活中的一件小事说明一个道理的表达方法。
四、【教学准备】
五、【教学课时】
2课时
六、【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阅读课文,学习生字新词。练习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教学过程:
一、导入。
我们了解了发明家发明坦克的过程,今天我们学习另一篇讲外国小朋友的故事。板书课题:26、科利亚的木匣。读题。
科利亚是人名,课文主要是写“木匣”,让我们读读课文,看看围绕“木匣”都写了些什么内容。
二、学生自读课文。
1、读准课文中的生字词。
2、边读边想: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三、检查学生阅读情况。
1、认读课文中的生字词。
木匣 手锯 台阶 挖坑 冰鞋
斧头 免得 屋里 抢走 难过
当初 管用 敌人 懂得 喀山
玩意 算术 随便 仍然 所以
2、说说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
课文讲的是科利亚5岁的时候从家门口向前数了10步埋下自己的小木匣,4年后数了5步挖出了木匣。
四、指导学生朗读课文,做到正确流利地朗读。
1、要求在朗读中对不明白的地方,做上批注,读后问同学或老师。
指导做批注的方法:可以用课文中泡泡的方法,把自己不明白的问题记录在泡泡里,要注意画泡泡的位置不要影响我们以后的阅读和课本的美观。
2、想想课文叙述的顺序。先写什么?后写什么?按什么顺序写?
五.写一写课文中的生字
1、说说课文中的生字结构,认真观察田字格中字的书写位置。
2、仿照田字格中的写法,写一写。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读懂课文,学习用发展的眼光看待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
教学过程:
一、学生朗读课文。
个人读,小组读等方式。
二、课文的'叙述顺序。
这是一篇叙事性课文,按照埋木匣──挖木匣──得到启示的顺序记叙。
三、理解课文内容。
问题一、科利亚什么时候埋的木匣?他为什么要埋木匣?
(战争开始的时候。因为德国法西斯快打到他们的村子了,他仿照妈妈的办法埋下了木匣。)
问题二、科利亚是怎样仿照妈妈埋下木匣的?
(妈妈从家门口向前走了三十步,把箱子埋在地下。他只会数到十,就从家门口向前走,数了十步,就用不着铲子挖起坑来,坑挖好了,他把木匣放进坑里,然后盖上土,用脚踩实。还在上面撒了一层细沙,免得被敌人发现。)
问题三、战争结束了,妈妈怎样挖出了她埋下的东西?
(妈妈从家门口朝前走了三十步,挖出了她埋的箱子。)
问题四、科利亚也从家门口向前走了十步,他挖出了木匣吗?
(没有找到匣子。)
问题五、他是怎样思考的?后来挖到他的木匣了吗?
(木匣是我四年前埋的,那时候我还小,步子也小。我现在九岁啦,步子比那时候大了一倍,所以应该量的不是十步,而是五步。他这样做果然找到了匣子。)
问题六、科利亚明白了什么道理?你也明白了这个道理吗?
(从这件事中感悟到时间在变化,自己在变化,周围的一切都在变化的道理。)
三、总结全文
科利亚通过埋木匣找木匣,明白“时间在变化,自己在变化,周围的一切都在变化”的道理。学了这篇课文你们有什么想法?
四、练习巩固。
举一个自己经历的例子,说说“时间在变化,自己在变化,周围的一切都在变化”的道理。
27、陶罐和铁罐(教学设计)
版本: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三上《语文》
一、【教材分析】
这篇童话故事讲的是国王御厨里的铁罐自恃坚硬,瞧不起陶罐。埋在土里许多年以后,陶罐出土成为文物,铁罐却化为泥土,不复存在。故事告诉人们,每个人都有长处和短处,要善于看到别人的长处,正视自己的短处,相互尊重,和睦相处。
选编这篇课文的意图,一是让学生理解课文说明的道理,学会全面地看问题,懂得要多发现别人的长处,正视自己的短处;二是继续学习初步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体会课文表达的思想感情。
二、【教学目标】
1.会认10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能正确读写“骄傲、傲慢、谦虚、神气、恼怒、相提并论、理会、荒凉、惊讶、光洁、朴素、价值、兴奋”等词语。
2.分角色、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读懂课文内容,学习正确看待人和事物的方法。
4.抄写表现陶罐、铁罐神态和动作的词句,积累语言。
三、【教学重难点】
本课的教学重点是通过陶罐和铁罐对话、神态的描写,了解铁罐的傲慢无礼和陶罐的谦虚而不软弱;理解课文讲的道理是教学的难点。
四、【教学准备】
五、【教学课时】
2课时
六、【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学习本课生字新词;读熟课文。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前面我们学过《盘古开天地》是什么故事?(神话故事)。今天我们学习27课《陶罐和铁罐》(板书课题),这是一篇课文的体裁是童话故事。
读题:陶罐和铁罐
谁说说“陶罐”和“铁罐”有什么区别?
指导:陶,部首“阝”,音序“T”,除部首还有几画“8画”,注意右边的写法,谁来写一写(让学生写写)。
二、读课文,学生字词。
1、边读课文边画出课文中带拼音的生字词,多读几遍。
陶tá罐 御ù厨 奚xī落 懦nu弱
轻蔑iè 争辩biàn 恼nǎ怒 和睦ù相处chǔ
羞耻chǐ 流逝shì 覆fù灭 宫殿diàn
倒塌tā 朴pǔ素sù 哟ō
2、读一读课文后田字格中的字,并口头组词。
陶(陶罐) 谦(谦虚) 虚(虚心) 嘴(住嘴)
恼(恼怒) 怒(发怒) 吵(争吵) 感(感动)
荒(荒凉) 捧(捧起) 朴(朴素) 素(素质)
值(价值) 受(难受)
3、读课文,理解下列词语。
奚落——讥笑;嘲笑。
懦弱——不坚强;软弱无能。
轻蔑——轻视;看不起。
相提并论——把不同的人或不同的事物混在一起来谈论或看待。
和睦相处——友好地在一起,不争吵。
羞耻——感到耻辱。
流逝——像流水一样迅速消逝,比喻时间过得很快。
三、读熟课文。
与身边的同学一起读课文,可以相互合作分角色读,边读边体会陶罐和铁罐语气和神态。
四、写一写课文中的生字词语。
先观察田字格中的生字的字形结构,再认真的写下来。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理解课文内容,学习正确看待人和事物的方法。
教学过程:
一、复习生字词。
指名学生认读生字词语。
二、分色读课文。
三、理解课文内容。
问题1、课文写了陶罐和铁罐之间发生了什么事?
课文讲了骄傲的铁罐看不起陶罐,常常奚落它。许多年以后,陶罐仍然完整无损,而铁罐连影子也找不到了。
问题2、你觉得铁罐像什么样的人?找出课文中的词语或句子说说。
骄傲的铁罐……、傲慢地问、轻蔑的神气、恼怒……
问题3、你觉得陶罐像什么样的人?找出课文中的词语或句子说说。
谦虚地回答、争辩、和睦相处……
问题4、你从陶罐和铁罐的事中想到了什么?
这个童话故事告诉我们,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长处和短处,要善于看到别人的长处,正视自己的短处,相互尊重,和睦相处。
四、作业。
1、把表现陶罐、铁罐神态和动作的词语抄下来。
2、组词:
恼( ) 虚( ) 覆( ) 扑( )
脑( ) 虑( ) 复( ) 朴( )
辩( ) 骄( ) 罐( ) 需( )
辨( ) 娇( ) 灌( ) 懦( )
五、课外练习。
把这个故事讲给家长听。
28*、狮子和鹿(教学设计)
版本: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三上《语文》
一、【教材分析】
这篇略读课文讲的是在丛林中,一只鹿遇到狮子而奋力脱险的故事。这个故事告诉我们:物各有所长、所短;不要因为它的长处而看不见它的短处,也不要因为它的短处而否定它的长处;还告诉我们,不要光图美丽的外表,更要讲实用;美和实用在不同的环境和不同的条件下都有存在的价值。选编这篇课文,一是要让学生了解故事的内容,懂得故事中所蕴含的道理;二是通过自读自悟,培养独立阅读能力。
二、【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读懂课文内容,了解故事所蕴含的道理。
3.培养独立阅读能力。
三、【教学重难点】
理解指导鹿对自己的角和腿的前后不同态度,是课文学习的重点;体会故事所讲述的道理是课文学习的难点。
四、【教学准备】
狮子和鹿的图片及文字资料等。
五、【教学课时】
1课时
六、【教学设计】
一、导入。
《陶罐和铁罐》告诉我们应该正确对待自己和他人。今天我学习《狮子和鹿》这篇课文,看看课文又会告诉我们什么?板书课题,读题。
介绍:狮子、鹿。(教师演示文稿)
二、阅读课文。
1、学生找同伴一起读课文,了解课文讲的故事。
2、找出课文中的生字词语,读一读。
咦í 匀称únchēn 珊瑚shānhú 泛fàn起
撅uē起 配pèi得上 抱怨uàn 逼bī近
犹豫óuù 撒sā开 凶xiōng猛 甩shuǎi在后面
使劲一扯chě 挣zhèng脱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把自己最喜欢的部分读给同学听。
三、阅读交流。
1、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教师小结:课文讲的是在丛林中,一只鹿遇到狮子而奋力脱险的故事。平时,鹿非常欣赏自己美丽的角,而抱怨四条难看细长的腿。当凶猛的狮子向它扑来的时候,鹿的四条有力的长腿帮它从狮口脱险;而美丽的双角被树枝挂住,险些丧了性命。
2、你读了课文后,有什么感想?把你的想法说给同学们听听。
教师小结:这个故事告诉我们:物各有所长、所短;不要因为它的长处而看不见它的短处,也不要因为它的短处而否定它的长处;还告诉我们,不要光图美丽的外表,更要讲实用;美和实用在不同的环境和不同的条件下都有存在的价值。
3、说说课文按什么顺序写的,先写了什么,后写了什么?
教师小结:课文是按事情发展的顺序记叙的,先写鹿在池塘边欣赏自己的两束美丽的角,抱怨自己细长的腿,接着写狮子扑来,细长的腿帮它脱离险境,而美丽的角差点让它送了命。
全文情节紧凑,前后对比鲜明突出,语言丰富优美,在生动的故事中蕴含了深刻的道理。
4、指名学生朗读自己最喜欢的课文段落。学生互相评议。
四、作业。
找出课文中优美词句,抄写下来。
如“痛痛快快”“精美别致”“层层波纹”“没精打采”“蹦来蹦去”
“灰心丧气”“池水清清”“匀称”“犹豫”“凶猛”“挣脱”等。
语文园地七(教学设计)
版本: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三上《语文》
一、【教材分析】
本次园地“口语交际”内容是以谈自己生活中的不便之处及解决办法,与本组学过的课文内容有很大的联系;“习作”安排了想象作文,编写动物童话;“我的发现”让学生认识反义词,体会词语的感情色彩;“日积月累”有“读读背背”八个字的成语和学习8个生字;读“成语故事”体会成语的意思。
二、【教学目标】
1、能以自己生活中不便之处为题,流利地表自己的想法;
2、学习编写童话故事,做到叙述完整,表达明白,语句通顺。
3、积累词语,体会词语表达的感情色彩。
4、学习成语,了解成语所表达的比喻意义。
三、【教学重难点】
编写童话故事是教学的重点也是难点。
四、【教学准备】
几篇童话故事
五、【教学课时】
3课时
六、【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教学“我的发现”“日积月累”“成语故事“。
教学过程:
一、“我的发现”。
读一读四组词语:通过认识反义词,体会词语的感情色彩,了解语言的一些现象,并积累词语。
傲慢 懦弱 丑陋 愚蠢
谦虚 勇敢 美丽 聪明
说说自己从这四组词语中发现了什么?
教师小结:这四组词语是反义词,其中“傲慢、懦弱、丑陋、愚蠢”带有贬意感情色彩,“谦虚、勇敢、美丽、聪明”带的褒意感情色彩。
二、“日积月累”。
1、读读背背:先读一读,查查字典或资料书,读读成语的意思,再背下来。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千里的路程是从迈第一步开始的。比喻事情的成功是由小到大逐渐积累的。
“百尺竿头,更进一步。”比喻学问、成绩等达到了很高的程度后还要继续努力,向前发展。
“耳听为虚,眼见为实。”耳听不如眼见,亲眼见到才是实的。强调深入实际,亲自调查的重要。
“人无完人,金无足赤。”金子不全是纯金,人都有缺点,完美的人是不存在的。
2、连连认认:先借助拼音,读读生字把生字与拼音连起来,再说说生字的结构特点,然后写一写。
谎huǎng(说谎) 笛dí(竹笛)
棍gùn(木棍) 港gǎng(海港)
愤fèn(愤怒) 袜wà(袜子)
捆ǔn(捆书) 妇fù(妇女)
三、“成语故事”
学生自己阅读“成语故事”——刻舟求剑。
借助拼音把文中的生字读准,然后想想讲了一件什么事,说说读这个故事懂得了什么道理?
《刻舟求剑》:故事选自《吕氏春秋·察今篇》,讲的是有个人坐船过江,把宝剑掉进江中,他用刀在船舷上刻个记号,准备船靠岸后按照记号去找剑。
这个故事讽刺了思想方法保守僵化的人,不知道跟着情势的变化而改变看法或办法。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口语交际——动脑筋解决问题
教学过程:
一、读题,明确题意。
二、故事引入:
1、小故事:王亮家新装修好了房子,几个月后,他发现自己家的电灯开关附近雪白的墙面上,有几个手指印,仔细观察发现,几乎家里所有的开关边上都有这种难看的印痕,而且他在同学家也发现了这样的情况,他想解决这个问题,你能帮帮他吗?
2.小组讨论:怎样帮助王亮解决问题?
3.课堂交流:
(1)各小组的代表说说解决的办法。
(2)教师把学生想出的办法中的闪光点板书出来,对有明显缺陷的方法,引导学生深入思考。
4.小结归纳:
(1)教师说明这是一件真人真事,王亮最后受到电冰箱的启发,发明了新型开关(非接触式霍尔开关),获得全国青少年发明大赛一等奖。
(2)引导学生从王亮的发明过程中归纳出动脑筋解决问题的基本思路:发现问题──寻找原因──联想启发──解决问题。
二、联系生活,商讨问题
1.引导学生发现生活中的不便之处。
2.小组合作,按照基本思路尝试解决问题。
3.小组内相互说说解决问题的方法和过程,确定参加全班交流的同学。
4.激励学生做生活的有心人,善于发现问题,善于解决问题,做生活的有心人。
——此教学设计引用《教师教学用书》教学设计举例,有改动。
第三课时
教学内容:习作——编写童话故事
教学过程:
一、讲讲童话故事,初步感知
同学们已经读过了很多童话故事,在这些故事中,哪一篇故事给你留下的印象最深?你能简单地说说这个故事和你读后的感受么?
教师小结:像我们学过的课文,《陶罐和铁罐》这篇童话故事讲的是国王御厨里的铁罐自恃坚硬,瞧不起陶罐。埋在土里许多年以后,陶罐出土成为文物,铁罐却化为泥土,不复存在。故事告诉人们,每个人都有长处和短处,要善于看到别人的长处,正视自己的短处,相互尊重,和睦相处。《狮子和鹿》告诉我们:物各有所长、所短;不要因为它的长处而看不见它的短处,也不要因为它的短处而否定它的长处;还告诉我们,不要光图美丽的外表,更要讲实用;美和实用在不同的环境和不同的条件下都有存在的价值。……这些童话故事都是通过一个生动、有趣的小故事,告诉我们一个做人、处世的道理,让大家受到教育。一般都把动物、植物等当作人来写。
爱读童话的孩子都有一颗好奇、纯真的心,学写童话则需要有想象力。今天就让我们开动脑筋,拿起笔来编写童话故事吧!
二、读读准备的童话故事,深入体会童话故事的写法。
1.范读几篇童话故事:
《小河和大海》;《梅花鹿吓跑了大老虎》; 《苍蝇与蜜蜂》。
2、教师指导,帮助学生选择材料,确定好内容。
(1)故事的人物不宜选得过多,可以是书上提供的,也可以是自己选择的。
(2)想象的“故事”要注意说清楚是在什么时候、什么地点、怎么发生、怎么发展、结果怎样。
(3)你想通过这个“故事”告诉大家一个什么“道理”,这个“道理”可以直接写出来,也可以蕴含在故事里面。
(4)模仿也是一种学习,可以模仿刚才读的几篇童话故事来写,老师愿你们在模仿中有创新。
三、写写童话故事,动笔尝试
提醒大家注意以下几点:1.写时要有一定的顺序,故事的过程要写清楚,看谁编写得有趣。2.语句要通顺。3.写完多读几遍。
写好后可以读给同学听听,让他们帮你提出修改意见。
附:童话故事
苍蝇与蜜蜂
一天,苍蝇正在垃圾上,看见一只小蜜蜂采蜜回来。苍蝇气愤地对蜜蜂说:“这里的人真凶狠,千方百计要害我,用拍子打我,用毒药水喷我……我决定搬家了。”
蜜蜂说:“这儿的人们并不像你讲得那样坏,他们待我很好,还替我造新的房子呢!原因是你不讲卫生,整天停在肮脏的东西上,专门去吃人们的食物,把细菌带到食物上,使人生病。”
苍蝇不服气,还想争辩。蜜蜂看了他一眼,冷冷地说:“你要不改变自己的行为,无论搬到哪里,都会遭到人们的驱逐和攻击。”
苍蝇听了这一番话,呆呆地站着,无话可说。最后只能无可奈何地、长长地叹了一口气。
——此教学设计引用《教师教学用书》教学设计举例,有改动。
语文第七单元的教学教案
单元梳理
一、知识梳理与积累
1、拼音
(1)复习拼音,能读准三拼音,平、翘舌音,前后鼻音等。
2、识字
(1)部首:“病字头”、“双人旁”、“提手旁”、“反犬旁”、“月字旁”、“木字旁”
(2)“水、永”的笔顺规则:先中间后两边
(3)学习生字47个,在描写的基础上正确书写26个生字。
3、句子
能在老师的指导下读好轻声,读出句子的语气(提醒别人、问句)。
4、段落
背诵两句句子。一首古诗。
二、学习方法于运用
1、识字与写字
(1)总结出有些部首的规律。例如:“提手旁”的`字一般和手的动作有关;“反犬旁”的字一般和四条腿的动物有关;“月字旁”的字大多和“身体”有关。如,脚、肚、腿……有时和月亮有关。如,朗、期、朝……有些可以通过形近字比较来学习。“爷”可与“爸”比较,“猴”可与“候”比较。
(2)注意田字格里的位置。
2、朗读
1、朗读课文要先让学生花时间读正确,在读正确的基础上尽可能读得流利些,不唱读,不顿读。可以引导学生边做动作,边读课文,在理解的基础上读好它们。应该让学生多模仿、多尝试,在实践中提高朗读能力。
2 、对于知识性的童话故事,根据学生还处于爱幻想的年龄特点,可以把学生带入课文所描绘的情境中。比如,在初读课文的基础上,让学生一边读课文,一边做动作,帮助他们展开想像,再现课文的情境。在学生熟悉课文之后,再去了解课文中的科学知识。在读懂之后,还要回到课文的情景之中。
3、说话
要培养学生一种良好的思考问题的习惯,同时要组织规范的语言来说。同时注意把话说规范,意思说明白。
先行猜想。猜想不是瞎猜,猜想要有一定的根据,这里有一个分析、判断的过程,这也正是第一个红点的主要教学目标,正像教材中所说:属猪的少,我猜摸到的可能性比较小。这就告知我们的孩子,猜想时要有根据,不能盲目瞎猜。
实际操作。猜测毕竟是猜测,实际情况和猜测的是不是一样,这要用事实来说话,要让学生感受到实际动手摸的必要性,要让学生经历“猜想——验证——结论”的过程。这是本节课的中心环节。
统计结果得出结论。游戏进行完毕后,展示统计各组摸的结果。这时师生要共同做三件事:
比较猜想与验证。将实际摸的结果与猜想的情况进行对比,感受成功的喜悦和查找问题与不足。
观察与发现。引导学生观察统计结果,感受事情发生的可能性是不一样的,有的大一些,有的小一些。
得出结论。
正确理解等可能性。第二个红点的主要目标是:让学生体会有些事件发生的可能性是相等的。
摸的次数应尽可能的多。摸的次数越少,越会出现偶然性,次数越多,规律越明显,所以,时间允许时,应尽可能的多摸。
正确对待偶然现象。概率再小它也有发生的可能性,所以,要引导学生正确面对,知道这只是一些偶然现象,如果继续摸下去的话,结论应该和大多数同学的一致。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学生初步体会事情发生的可能性及可能性的大小。
养学生的猜测、实验和观察能力。
养学生数学学习的兴趣及良好的合作学习精神。
教学重点:
体验事件发生可能性的大小。
教学难点:
通过活动能知道事件发生的可能性是有大有小的。
教学准备:
名片、多媒体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同学们,大人的名片在交往中非常方便。这次我想带同学们到贫困山区参加手拉手活动,咱们也带一张自己的名片,好不好?
制作名片时你首先想让对方同学知道什么时候呢?(姓名、年龄、属相爱好、班级、性别、电话号码等)。
学生自制名片,而且边制作边了解同组同学的情况。
请同学们记好你们组各种属相的人数,我们来做摸名片的游戏好吗?
二、自主探索,获取知识
先请同学们阅读游戏规则:
1、把你们组的名片合在一起,每人摸10次,每次摸1张。
2、每次摸完后再放回,打乱顺序后再摸。
猜猜看,摸到什么属相的可能性大呢?
(1)我猜属鼠的可能性大。因为我们组属鼠的多。
(2)我们属猪的少,摸到的可能性小。
请同学们摸一摸,看你猜得对吗?小组长将你们组每次摸的情况记录并统计。
根据你们统计的情况,你发现了什么?
学生交流发现:
凡是有的属相都有可能摸到,但是摸到的可能性有大有小。
摸到属鼠的可能性大;摸到属猪的可能性小;摸到男女的可能性一样大。
小结:从这个游戏中,大家体会到了可能性是有大小的。在我们的生活中,一些事件发生的可能性确实是有大小的。
三、实际应用,深化知识
判断下列事情发生的可能性大小。
1、出示实物转盘)旋转后指针落在红色部分的可能性大还是落在白色部分的可能性大?为什么?(因为红色部分占的区域大,所以指针落在红色部分的可能性大。)
2、近大队部传来了好消息,对班上表现出色的同学奖励这样的入场券(出示2张)粉色的是去科技馆的入场券,黄色的.是去自然博物馆的入场券。这里有4张科技馆和4张自然博物馆的入场券,放到盒子里,只摸出一张,你摸到科技馆入场券的可能性有多大?(我摸到科技馆入场券的可能性是“一半”。)
如果盒子里剩下2张科技馆、1张自然博物馆的入场券,要摸出自然博物馆入场券的可能性有多大呢?(我摸出自然博物馆入场券的可能性是“三分之一”。)
四、课总结,课外延伸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知识?把今天所学的知识和我们的生活实际联系起来,用上这些词说一说生活中的事情!请同桌互相说一说。
板书设计:
猜猜看,摸到什么属相的可能性大呢?
(1)我猜属鼠的可能性大。因为我们组属鼠的多。
(2)我们属猪的少,摸到的可能性小。
请同学们摸一摸,看你猜得对吗?小组长将你们组每次摸的情况记录并统计。
根据你们统计的情况,你发现了什么?
课后反思: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
书P83——P85自主练习
教学目标:
1、学生初步体会事情发生的可能性及可能性的大小。
2、养学生的猜测、实验和观察能力。
3、培养学生数学学习的兴趣及良好的合作学习精神。
教学重点:
体验事件发生可能性的大小。
教学难点:
通过活动能知道事件发生的可能性是有大有小的。
教学准备:
多媒体
教学过程:
“通过我们上节课摸名片的游戏,我们了解了许多事情发生的可能性是不一样的,那么如何判断事件发生可能性的大小,你学会了吗?下面我们一起看一下第一题”
第1题。左边图是与例题1对应,体现事情发生的可能性是有大有小的;右边图与例题2对应,体会事件发生的可能性是大体相等的。训练时重点让学生说出发生可能性的理由。
在做第二个练习时要注意三点:
(1)先数一数瓶中的蓝球和红球的个数,进行预测什么球挑出来的可能性大。
(2)不能人为控制,要顺其自然。如红球在瓶口处就使劲摇,蓝球在瓶口时不用力等。
(3)如果跳出来2个球也可统计。在操作过程中,很可能一次跳出来2个或3个球,这也可以进行统计,看跳出来的是什么球。
第4题。按以下几步进行:
第一步:制作转盘。制作的转盘大小要适宜,转动要灵活。
第二步:选定区域。小组讨论设想,是想让指针指在红色区域还是黄色区域。
第三步:等分转盘并涂色。将转盘等分为若干等份,并分别穿
插涂上红、黄两种颜色。
第四步:转动转盘看结果。可以多转动几次。
第五步:解释原因。解释为什么指针落在某种颜色区域的次数多。
第5题。第一问:是男生还是女生?这个可能性都有。
第二问:那种可能性大?要引导学生思考:怎样才能知道那种可能性大?那要看新来的同学男生多还是女生多,本题提供的信息是:新来的同学男生5人,女生2人。
第6题。是一道预测题,要求学生根据前两轮的成绩,预测谁可能获得冠军,即预测要有根据。
我学会了吗:击鼓传花是同学们常玩的一种游戏。
第一问:要学生思考:花落在水手中的可能性大,那要看男女生的人数,本游戏传花的女生5人,男生4人,可能性自然有大有小。
第二问:减少一女生,男女生的人数就同样多了,花落在水手中的可能性大小应该是一样的啦。
第三问:设计游戏规则,那就是根据你的想法,是想让花落在水的手中,然后再确定男女生的人数。
按以下几步进行:
第一步:制作转盘。制作的转盘大小要适宜,转动要灵活。
第二步:选定区域。小组讨论设想,是想让指针指在红色区域还是黄色区域。
第三步:等分转盘并涂色。将转盘等分为若干等份,并分别穿插涂上红、黄两种颜色。
第四步:转动转盘看结果。可以多转动几次。
第五步:解释原因。解释为什么指针落在某种颜色区域的次数多。
课后反思:
实践活动 变废为宝
教学目的:
知道日常生活垃圾是怎样产生的。学会生活垃圾的处理和使用。开展一系列的环保大行动。用生活垃圾中的原料制作小作品(如环保时装、小摆设等)。
教学重点、难点:
学会生活垃圾的处理和使用。用实际行动开展环保大行动,、动脑动手,真正地变废为宝。
教学教具:
挂图 实物 生活废品 课件
教学课时: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提出问题
1、想一想,我们日常生活垃圾是怎样产生的?
2、学生说说日常生活垃圾是怎样产生的。
二、完成实践练习一。
1、写出来自于我们生活的垃圾都有哪些。
2、填写有关垃圾名称和垃圾来源的表格。
3、大家议论日常生活垃圾的产生。
三、完成实践练习二。
1、学生将收集到的生活垃圾的资料贴在练习本上。
2、具体说说自己所做的关于家庭一天垃圾的调查。
3、填写表格。
4、大家讨论收集情况。
四、完成实践练习三。
1、上网查阅整理各种生活垃圾的图片和资料。
2、谈谈自己在收集各种生活垃圾的过程中的感受。
五、完成实践练习四。
1、称一称,算一算:
我家一天约产生的垃圾重量为( )公斤,一周垃圾重量为( )公斤,每天平均每人扔( )公斤的垃圾。
2、同桌小组讨论测算情况。
3、学生讨论生活垃圾的处理和使用。
六、完成实践练习五。
环保大行动:做一幅环保的宣传漫画。
七、完成实践练习五。
1、用生活垃圾中的原料制作小作品(如环保时装、小摆设等)。
2、进行一次用生活垃圾中的原料制作小作品(如环保时装、小摆设等)的展览。
课后作业:
继续用生活垃圾中的原料制作小作品(如环保时装、小摆设等)。
板书设计:
变废为宝——生活垃圾的调查
知道日常生活垃圾是怎样产生的
学会生活垃圾的处理和使用
开展一系列的环保大行动
教材分析:
本单元以“明月”为主,编排了两首古诗,一篇散文和一篇记叙文,从不同的角度,用不同的文体描写月亮,介绍月亮。《古诗二首》借月抒情,寄托了诗人对明月的赞美。散文《月迹》是作家对童年时代的一段美好回忆,充满童真童趣。《飞向月球》真实地再现了19xx年人类首次登月的过程。
学生分析:
学生对月亮有好奇感,在学文的过程中教师鼓励学生质疑,激起他们学习的兴趣。
教学目标:
1、通过查字典或有关资料,初步了解诗句的意思,能够大致理解诗中描述的情景。
2、通过多种形式读懂课文,理解课文的写作顺序,了解孩子们在哪里寻到月亮,并理解“月亮属于每个人”的深刻含义。
3、自读课文,采用多种形式理解课文内容,了解人类在离开地球后的奇妙变化及月球的神秘面纱,激发对月球的好奇心,帮助学生树立探索科学奥秘,向宇宙进军的远大理想。
重点难点:
1、想象诗句描写的景象,感受诗人表达的对明月及对大自然的喜爱之情。
2、联系上下文,理解课文中的重点词语,体会作者回忆童年美好生活是流露出的对家乡深沉的爱。
教学策略:
先让学生自读课文、自学生字,以读代讲,感悟诗句、文章内涵
1、《古诗二首》
第一课时(学习内容:古诗《暮江吟》)
一、欣赏古诗,揭示课题。
1、同学们,喜欢古诗吗?想必大家平时一定积累了不少古诗,谁背首古诗给大家听听?
2、我这还有几首古诗的图画,咱来看图猜古诗、背古诗,怎么样?敢不敢试一试?——谁先猜出了是哪首古诗,就站起来大声背给大家听!其他同学会背也可以站起来一起背。
(课件演示:游子吟,早发白帝城,清明,望庐山瀑布——没难倒你们,咱再来一首;看来这首古诗有一定难度;想继续试试吗?)
(古朗月行——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又疑瑶台镜,飞在碧云端。——我已经感受到同学们对古诗的喜爱之情。望着一轮明月,不同的诗人有不同的感受。这节课,让我们走进《古诗二首》,再来学习两首与明月有关的古诗。先来学习唐代诗人白居易写得《暮江吟》——我来板书题目,请大家仔细看。(板书:暮江吟,请大家齐读课题)
3、知道“暮”是什么时间吗?“吟”是本课生字,一个口字旁,一个今天的今,知道它的意思吗——表示歌咏、作诗的意思。“暮江吟”就表示歌咏傍晚江边的美景。
二、学习古诗《暮江吟》。
1、让我们快来读读这首古诗吧!多读几遍,请你试着读准字音。
2、谁有信心站起来读读这首诗?
评价:(指名3个学生)
字音读准了,看得出你已经有所收获;
读出了古诗的`韵味;
同学们的朗读水平很高,个个读得好,还有谁想读?
3、看来大家已经对这首诗感兴趣了。那就请你采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想怎样读就怎样读:可以像古人那样摇头晃脑地读;可以站起来大声读;也可以同桌之间互相读,把这首诗美美得多读几遍。
4、大家读得又投入又熟练。诗的意思读懂了吗?有什么问题提出来,咱们一起解决。
——(课件变红字“残阳、瑟瑟、可怜)能提出问题的孩子最爱动脑筋;产生问题能解决的孩子更了不起。
(板书:残阳;为什么不说“照”而用“铺”呢;瑟瑟
可怜——在这里是什么意思,你读懂了吗?这么多的同学不明白,为什么不问?大胆提出你的问题,还有不明白的吗?)
5、残阳——夕阳。指快要落山的太阳。
铺——此时太阳已经接近地平线,贴着水面斜射,阳光非常平缓柔和。
用什么方法解决这个问题?——通过看图可以更好的理解这个词。
6、就用这个方法来猜猜“瑟瑟”什么意思?——受光少的地方,呈现出深深的碧色。江面泛起细小的波纹,波峰受光多呈现红色,波谷受光少呈现碧色。你们看!(演示课件——夕阳照射下,江面波光粼粼,红绿相间,难怪诗人称赞道:“半江瑟瑟半江红”。
(1-2句)邀请学生来读。
当白居易陶醉在夕阳美景中,天色渐渐暗下来,九月初三夜晚的景色又是怎样的?(露似真珠月似弓—打比方打得非常恰当)——多么美的夜景啊!为什么不用“可爱”而用“可怜”呢?想想看,“可怜”不仅有可爱的意思,还可以感受到诗人的怜惜之情。(你是结合第四句话读懂了“可怜”的意思)
7、想不想看看这般美景?请你闭上眼睛用心听,你仿佛看到了什么?(结合诗句畅所欲言)
(板书:江边残阳月夜美)
8、的确!这般美景怎能不让人陶醉?带着你们的想象,谁能读出它的美?
评价:(指名3—4个学生)
最后一句读得回味悠长;
他描绘的是第二句的景色;给你配上优美的音乐,想试试吗?
我听出你对这幅美景的喜爱——边读边想象画面是个好方法;
因为你能读懂,所以读出韵味来了。
9、如今诗人白居易已作古,可谓物是人非。欣赏着江边美景,我们也来当一回白居易感受一下吧!——夕阳美景让人陶醉不已,不禁吟诗一首……
课文目标
1、认识“叽|、等8个生字,会写“羽、领”等8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体会小鸟的活泼和自豪。
3、有爱小鸟的意识,感受到做“爱鸟护鸟小卫士”的快乐和自豪。
课文重点、难点: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小鸟的活泼可爱。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认识“叽、喳”等8个生字。会写“羽、领”等8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小鸟的活泼和自豪。教学重点
体会小鸟的活泼和自豪。教学难点
体会人与自然的和谐。课前准备生字卡片、教学图片。教学过程:
一、
课题入手,质疑激趣。师:简单引入课题,板书课题。生:齐读课题。
师:问:读了课题想知道什么?小鸟为什么要说“‘红领巾’真好”呢?快到文中找答案吧。
二、初读课文,读准字音
1、生:认真读课文,不认识的字请教“苹果弟弟”和“树叶姑娘”。
同位互读课文,并评议。
2、师:检查是否读准字音。(1)指名读课文(2)学生互相评价称赞,并指出不足
3、同桌互读互查,把生字读正确
4、以组为单位赛读课文
三、品读课文,体验情感
师:你认为这是只什么样的小鸟?
1、争当“最活泼的小鸟”:从哪儿看出小鸟的活泼可爱?
2、争当可爱的“红领巾”:
“红领巾”指的.是什么?
重点引导用坚定的语气读好“请爱护小鸟”
3、争当“善于赞美的小鸟”:引导想象小鸟会说些什么?用赞美的语气读最后一句话
生:同桌以问答形式读课文
四、识记生字,积累方法
生:小组方式学习生字卡上的生字。
师:出示本课生字,让学生说说记住了哪些?是怎样记住的?
指导学生做识字游戏。
五、引导创新与实践
试着给生字编字谜或画谜。下节课让大家来猜一猜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巩固生字、新词,会写“羽、领”等8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有爱小鸟的意识,感受到做“爱鸟护鸟小卫士”的快乐和自豪。教学重点:
有爱小鸟的意识,感受到做“爱鸟护鸟小卫士”的快乐和自豪。
教学难点:体会人与自然的和谐。课前准备:生字卡片、教学图片。教学过程:
一、巩固生字、新词:
1、开小火车认读、说出课文中的词语或口头组词)
2、让生说说:我学会了╳╳字,是用╳╳方法记住他的
3、给生字编字谜或画谜。让大家来猜一猜
二、练习书写。
1、出示要求会写的生字。说出课文中的词语
2、学生描红试写,你觉得哪个字不容易写好3学生练写,教师巡视个别指导
4、交流,圈出自己满意的字展示给大家
三、有感情地朗读
四、再读课文,解答疑难
1、组内互读,男女生比赛,小组间比赛。
2、精读课文,感悟语言
生:认真读课文。你发现了什么?找出规律。师:引导学生找出规律,(三节相似的专访),练习背诵。
五、拓展活动
1、学生练习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1、我是“爱鸟护鸟小卫士”:
◆读一读这句公益广告:“我是一株小小草,请您注意您的脚” ◆试着为小鸟写写公益广告
3、讨论:除了爱护小鸟,我们还应该爱护哪些小动物呢?
1、情境导入:通过本单元的学习,大家体会到了故事中动物鲜明形象,令大家产生了深刻的印象,感受着故事中动物的神态行动。同样在我们同学们的生活中肯定也会遇到过自己记忆比较深的人和动物之间的故事,可以说保护动物已经深入人心,今天我再来看一幅与动物有关的图片新闻。(出示图片)来完成今天的习作。教师启发学生收集课外的相关资料、素材,指导学生根据习作要求进行定向观察,也可根据图画进行合理想象。
1、阅读课本中的习作要求将习作要求理解透彻。
2、想一想自己与动物之间的让自己记忆深刻的事情,或者根据课本中的图画故事,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将故事在自己的脑子中进行构思。
3、广泛阅读课外书籍,搜集相关资料、素材,为习作做好充分的准备。使学生能够在老师的指引下,通过回顾本单元的多种方法,自己整理材料,使学生能够更充分的了解习作要求,并进行资料的收集省略。
说说你是如何保护动物的?
一、观察图片,畅所欲言
1、从图片中你看到些什么?
2、从图片中,你能想到些什么?
二、图文对照,明确要求
1、读读课本中的文字,简要说一说图片内容。
2、明确习作要求:根据图片报道,展开合理想象,然后写一个故事,做到内容具体,感情真实。
3、展开想象,补充情节教师提出以下几个问题,引导学生展开合理的想象,补充故事情节。
(1)什么时间小鸭子在鸭妈妈的带领下漫步在温哥华街头?
(2)为什么小鸭子在鸭妈妈的带领下漫步在温哥华街头?
(3)几只小鸭子是怎样失足跌入路旁下水道的?
(4)鸭妈妈看到小鸭子跌入下水道,它会怎么想,怎么做?
(5)鸭妈妈是怎样向巡警求助的?
(6)鸭妈妈是怎样带领巡警赶到出事地点的?
(7)巡警奋力搭救小鸭子的场面?其他司机怎么表现的?(神态、动作等)
(8)小鸭子被救出后鸭妈妈会有怎样的表现?
(9)在救助小鸭子的过程中,路人会怎么样?
(10)从这个故事中你会产生怎样的想法?产生怎样的感受?
4、想一想:这张图片要表达的是什么?(动物间浓浓的亲情,随机应变的能力以及人类对动物的爱护。)根据要表达的中心确定详写的情节。
三、组织学生讨论,指导学生写具体
1、自己选择一个需要补充的情节,想一想:如何写具体?
2、发言,依据学生的发言,教师提醒在以下几个方面多下点工夫:
(1)将鸭妈妈的动作、表情、心理活动写具体
(2)将巡警的动作、表情、心理活动写具体
(3)哪些要略写?
四、组织讨论,如何表达真情实感
五、学生自由习作
1、先口述一下故事情节。
2、学生选择几个情节,把自己认为重要的情节写具体。
3、学生自由打草稿。教师巡视,参与习作,随时指导、点评。
4、学生习作结束后,修改习作,自己写出自评语。
1、认真观察图片。
2、学生合理想象。
3、大胆的在小组发言,和同学共同交流自己的看法,提自己的意见和看并从中学到有用的方法。
4、学生尝试写作。学生通过观察想象交流,为写作做好铺垫。通过交流丰富学生写作的内容,拓宽明确写作的方法。
本组四篇都是写人记事的文章,题材、体裁与第二组相同,但表达的主题不同。本组以执著的追求为主题,选取的是名人和普通人不懈追求的故事,富有教育意义。训练的重点是:能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留心人物的外貌、动作和语言描写的方法,体会人物的执著追求精神;能在学习的过程中提出不懂的问题讨论解决;还要学习通过具体的事例来描写一个人精神风貌的方法。
《两个铁球同时着地》,注意引导学生体会伽利略提出疑问、解决疑问的实验过程,体会伽利略追求真理的精神。第三自然段是理解上的难点,要引导学生弄明白。
《全神贯注》,注意引导学生找出课文中描写人物神态和动作的语句,从而体会罗丹全身心投入、精神高度集中的艺术创作状态。再让学生抓住课文的最后一句话,结合实际谈自己的体会。有关罗丹的资料袋可先让学生在学习课文之前读读,以丰富对课文人物的理解。
《鱼游到了纸上》,鱼游到了纸上与先游到了心里两者之间的关系,是课文理解上的重点,也是难点,可抓住描写人物的神态、动作和场景来理解。
《父亲的菜园》要了解父亲是怎样开垦菜园的,从这件事中,你懂得了什么。可以引导学生谈自己的感受。同样,要抓住对人物描写的语句重点学习和体会。
口语交际、习作:这是本学期第二次写人的作文(第二组实际上也是写人的)。作文指导的重点是怎样选择材料,即要通过具体的事例来把一个人的执著追求的精神风貌写出来,把自己对这个人的敬佩之情表达出来。可以提示学生注意描写人物的外貌、动作和语言。
教学目标:
1. 运用小组合作的学习方式,通过选择适合自己,自己喜欢的表现方式,抓住重点词、句、段理解课文内容。
2.体会描写人物动作、神态、语言的句子所要说明的意思。教育学生学习伽利略破除迷信,献身科学的精神。
教学重点:抓住重点词、句、段理解课文内容。
教学难点:体会描写人物动作、神态、语言的句子所要说明的意思。
教时:13课时
【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学习课文中的聋哑青年做事勤奋、专注的优秀的品质。
2.学习作者留心周围事物和描写人物的方法。
3.学习本课生字新词,理解重点词句。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理解鱼游到了纸上和鱼游到了我的心里的意思及两者之间的关系,并从中受到启发;学习作者留心周围事物和注意积累材料的方法。
【教具准备】生字、生词卡片。
【教学时间】3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3.学习本课生字新词,理解重点词句。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一、谈话,导入新课
1.同学们,我们学习27课。(板书:鱼画到了纸上)
学生:老师,您写错了,是鱼游到了纸上,不是鱼画到了纸上
老师:(故作愕然)不对吧,鱼怎么会游到纸上呢?
学生之间的争议引入课文。
二、检查预习
上一节课老师已经布置同学们预习这篇课文,现在检查一下预习情况。
1.想想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鱼游到了纸上的意思是什么?
(我去玉泉观鱼,认识了一位残疾青年,他每个星期天都来这里画金鱼。鱼游到了纸上意思是说这位青年画的金鱼十分形象生动,像活的那样在纸上游动。学生可以从整体感知课文内容,只要大致说出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就行了。)
2.你是怎么知道这位青年是聋哑人?找出课文中的有关语句。(从来不说一句话没有任何反应,和他胸前佩戴的福利工厂的厂徽,可以看出他是一位聋哑青年。如果是会说话的人,不可能从来不说一句话;如果是听得见的人,那么在众人的赞叹、议论声中,不可能没有任何反应;福利工厂一般是专为残疾人开办的工厂。)
三、初读课文,理解内容
1.学生默读课文,画出有关鱼游到了纸上和鱼游到了我的心里的句子。
2.轻声朗读课文,试着给课文分段,想想每段讲了什么。
3.指名给课文分段,说说每段的段意。学生讨论。
第一段(12自然段)讲我常去玉泉观鱼。
第二段(34自然段)讲我在金鱼缸边认识了一位举止特别的青年。
第三段(58自然段)讲我通过看这位青年画金鱼,对他有了更多了解。
第四段(913自然段)讲我对这位青年产生了敬佩之情。
4.出示生字生词卡片,用指名读的方法检查生字读音。提醒注意致是翘舌音,聋是后鼻音。
5.指名分段朗读课文。教师纠正读音和停顿不恰当的地方。
四、布置作业
熟读课文,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学习课文中的聋哑青年做事勤奋、专注的优秀的品质。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过程:
一、指名朗读第一、二段
二、提问
1.赏心悦目是什么意思?作者在玉泉观鱼时为什么会有这种感受?
(赏心悦目的意思是指因欣赏美好的景物而心情舒畅。因为玉泉的池水清澈见底,鱼儿在水中自由自在地游来游去,这样美好的情景看在眼里自然觉得心情舒畅愉快。)
2.想想第一段的哪句话引出下文?(十几缸金鱼。)
3.举止的意思是什么?我是怎样认识那位举止特别的青年的?他有什么特别的地方?
(举止,动作、神态。我是在金鱼缸边认识那位举止特别的青年的。他特别的地方就是爱鱼爱到了忘我的境界。即爱鱼达到了忘掉自己的程度。)
三、抓住重点,理解课文内容
1.学生默读课文二、三、四段,思考问题:这位青年爱鱼爱到了忘我的境界,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来?找出课文中的有关句子。
2.学生讨论思考题。
(他老是一个人呆呆地站在金鱼缸边,静静地看着金鱼在水里游动有时有时他好像和游鱼已经融为一体了太阳快下山了那位青年还在金鱼缸边画画。他似乎忘记了时间,也忘记了自己。为了画好金鱼常常忘了吃饭,忘了回家。等)
3.提问:
(1)金鱼游到了他的纸上来啦!指的是什么?说明了什么?
(青年画的鱼仿佛活的一样在纸上游动,引起了人们围观和赞叹。说明他对鱼的特点非常了解,画得非常像。)
(2)融为一体的意思是什么?说明了什么?
(融合在一起的意思。他和金鱼融合在一起,好象自己也成了金鱼,这正是达到忘我境界的集中表现。说明这位青年画鱼非常勤奋、专注。)
(3)先游到了我的心里是什么意思?鱼游到了心里和游到了纸上有什么关系?
(青年对鱼的特点非常熟悉,在心中已经形成了金鱼的清晰、准确、生动的形象。一个先字点明了游到了纸上和游到了心里两者之间的关系。要把鱼画得像,画得活,必须反复观察,使头脑中的金鱼形象、生动。鱼游到纸上是游到心里的结果,鱼游到心里是游到纸上的前提和原因。这位聋哑青年之所以能使鱼先游到自己的心里,是他勤于观察,刻苦练习,达到忘我境界的结果。)
四、学生自由朗读课文
五、布置作业: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第三课时
【教学目标】
2.学习作者留心周围事物和描写人物的方法。
教学过程:
一、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1.指名分段朗读。注意读出不同人物在不同场合所表达的语气。
2.教师范读课文。
3.指导学生分角色朗读课文。
二、讨论下面问题:
1.从哪些方面可以看出作者留心观察周围的事物?
(作者与那位青年只是碰到过几次,却发现了他的特别之处,对那位青年爱鱼爱到忘我境界的准确描写以及发现那位青年是聋哑人,都能体会出作者观察的细致入微。正因为作者留心观察周围事物,注意积累材料,所以文章写得具体、生动)
2.聋哑青年又是怎样观察事物的?
(他老是一个人呆呆地站在金鱼缸边,静静地看着;一看就是一整天等,说明他观察事物十分专注、刻苦。从有时有时可以看出他观察时抓住了金鱼的特点,因此,画出的金鱼才能做到仿佛在纸上游动。)
3.你从中受到哪些启发?
(教师可从两方面加以引导,一是引导学生注意观察、积累,并说说这样做有什么好处;二是谈谈如何学习那位聋哑青年的勤奋、刻苦的精神。)
三、布置作业
①抄写生词两遍,提示难点:聚、聋、哑。
②先写出带点字的意思,再写出词语的意思:一丝不苟、赏心悦目、融为一体。
附:板书
27.鱼游到了纸上
聋哑青年 举止特别(忘我)游到纸上 先游到心理
我
认识 了解 敬佩
教后记:理解课文内容,学习课文中的聋哑青年做事勤奋、专注的优秀的品质,学习作者留心周围事物和描写人物的方法。
《父亲的菜园》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认识本课8个生字。
2.?默读课文,从描写父亲言行的词句中体会父亲坚韧的品质和对土地的热爱。
二、教学过程
1.教学时,先让学生读读阅读提示,说说本课的阅读要求。然后按照要求自读课文,边读边在书上做记号和批注,要把描写父亲言行的词句画出来,然后在小组里交流,并把小组里不能解决的问题记下来。
2.父亲是在什么情况下决定开垦菜园的?课文就这个问题有清楚的说明,父亲是在新修的公路使我家失去了菜园的情况下决定开垦新的菜园的。他又是怎样开垦菜园的?课文就这个问题讲了四点:(1)在我家后面的山坡上,选择了一块相对平缓的坡地,作为菜园的基地;(2)在坡地的边缘砌了一道高高的石墙,再从山脚下把土一筐一筐挑上去,盖住了那些可怖的岩石。(3)当菜园长出了一片绿绿的豌豆的时候,父亲却把那一片豌豆全翻在泥土里去肥土。(4)四处拾粪,伺候这块菜园。
3.从描写父亲言行的语句中体会到父亲勤劳、坚韧的品质是教学的重点。可通过有感情地朗读这些句子来体会,然后说说从这些句子中感受到什么。在学生充分交流的基础上,教师做适当梳理。
(1)决定开荒。父亲坚毅地说:我们去开荒!(勤劳)
(2)开垦荒地。每天天还没亮,父亲就扛着锄头、箢箕上山去,直到傍晚,才挑着一担柴草回家来。(勤劳、吃苦)
(3)垒上石块。父亲没有气馁盖住了那可怖的岩石。(坚忍不拔)
(4)种上豌豆。当我问能否长出豌豆,父亲信心十足地说:当然能!(对土地的信赖)
(5)豌豆肥田。父亲说:肥土吧。(对土地的保护、热爱)
(6)拾粪肥田。有时候我在山坡上放牛,尿憋急了,父亲也要我跑到菜地里去撒。(节俭、对土地的热爱)
《语文园地七》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 同学相互交流自己身边值得敬佩的人的事迹。做到态度自然大方,语句通顺,能够根据口语交际的要求表达和评议,内容清楚具体。
2. 写自己敬佩的一个人,内容具体,语句通顺,认真修改。
3. 发现引号的不同用法。
4.积累描写精神意志的词语。
5. 阅读成语故事,大致了解意义,提高阅读能力。
课前准备
1. 拜访自己身边最值得敬佩的人,进行观察或记录,为口语交际和习作做好准备。
2. 《成语故事》。
第一课时口语交际
谈话导入
在本组教材中,我们认识了一个个闪烁着精神光辉的人,有十七世纪执著追求真理的伽利略,如醉如痴全神贯注工作的罗丹,,勤奋专注让鱼游到了纸上的聋哑青年,坚持不懈、勤劳朴实的农民。他们都让我们肃然起敬。其实只要我们有一双善于发现的眼睛,在我们的身上就有值得我们敬佩和学习的人。这次口语交际课我们就来说说身边值得敬佩的人。
小组交流
1. 提出要求:要把事情说清楚说具体,表达出敬佩之情。
2. 拿出自己课前所做的观察记录或任务照片,想一想如何把他介绍给大家。
3. 在小组内轮流说说自己身边最敬佩的人。
4. 小组评选:一是评选出所说的人物,谁最值得大家敬佩和学习;二是评选出说得最生动具体的同学。
5. 各小组推选一位代表参加全班交流,小组同学共同帮助把事例说得清楚具体。
全班交流
1. 各组代表轮流说,劝班同学进行评价:一是评价说得内容是否具体,能否表达出敬佩之情;二是评价表达时是否态度大方,声音响亮。情感浑厚。
2. 教师引导学生积极评价,双向互动,既可以接受同学和老师建议,重说某一部分,也可以椐理力争,说得真实自然。
3. 引导学生把自己最敬佩的人的名字写在黑板报上,说一说他们身上值得学习的是什么风范。
延伸拓展
小组同学共同办一张手抄报,把观察记录和人物照片等材料合理安排在报上。
第二、三课时
激发习作兴趣
上节课,通过口语交际我们认识了那些生活中值得我们愤怒学习的人,这节棵课,让我们把这些任务写下来,并编辑一本《我们敬佩的人》班级作文集。
明确习作要求
学生自读习作要求,通过任务的形象和所做的具体事例来表现人物的特点;内容要具体,语句要通顺,写完后要认真修改。
精彩回顾
1. 回忆口语交际时,自己在小组里说的受到组员认可的部分。
2. 回忆在全班交流是,被老师和同学们称赞的同学是怎么说的。
习作
1. 学生试写,教师巡视,了解情况,个别指导。
2. 按照要求写完后要认真修改。
评议
1. 把自己认为好的地方做上记号。
2. 与组内同学互相习作,写几句评语。
3. 再次修改后在组内朗读欣赏,推选一篇完整习作和一个优美片段,参加全班交流。
4.全班交流中注意从以下几点引导学生进行赏析:内容具体、语句通顺,人物描写能够表现人物特点等。
誊抄习作,编辑班级作文集《我们敬佩的人》
第四课时
我的发现
1. 自由读文中的三个句子,联系学过的课文想想这三句话的意思。
2. 想一想三句话中的引号有什么作用。
3. 翻阅类似的课文找出类似句子说说你的发现。
4. 想想课外的读物中有没有这样的句子,你的作文中用过引号吗?是发挥它的哪一种作用?
日积月累
1、自读成语,要求读得正确。
2. 你发现这些成语有什么特点?
3. 自选一个成语说说它的意思。
4. 开展读的竞赛,熟记这些成语。
阅读
1. 自由阅读,自学生字新词,体会鹏程万里的含义。
2. 指名朗读。
3. 交流读后的启示,(人要有远大的目标)练习造句。
4.推荐课外阅读《成语故事》。
【教学内容】
统编本三年级上册第三单元是一个“童话”单元,精选了《卖火柴的小女孩》《那一定会很好》《在牛肚子里旅行》《一块奶酪》等童话故事,安排了《我来编童话》习作练习,并设置了“交流平台”和“快乐读书吧”栏目。教学的重点在于引导学生在阅读中乘着想象的翅膀游历奇妙的童话王国,感受童话丰富的想象,然后在阅读、交流的基础上试着自己编童话、写童话。
【教学目标】
1.通过画思维导图构思故事情节,扩大学生的想象空间。
2.仿照例文,展开丰富的想象,用生动活泼的语言创编童话。
【教学重难点】
展开丰富的想象编写童话,能写出一波三折的故事情节。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板块一:诵读经典,启发想象
1. 课前诵读《小小船》(叶圣陶)、《童话》(郭风)两首诗歌。
2. 教师点拨:在这两首诗中 , 月亮变成了小船,“我”坐在小船上,仰望星星和蓝天;为小野菊赋予了人的情感,会说能想,还有自己的小小志向呢。这是多么生动有趣啊!这一首首诗,充满童趣,充满想象。
今天就让我们展开想象,编织一个属于我们自己的童话吧。(板书习作主题:我来编童话)
【设计意图】通过诵读诗歌,引导学生感受想象的魅力,激发学生编写童话的兴趣。同时在诵读中,唤醒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拓宽学生想象的空间。
板块二:单元统整,走进童话
1.回顾课文。
回顾本单元四篇课文《卖火柴的小女孩》《那一定会很好》《在牛肚子里旅行》《一块奶酪》,体会童话的特点。
2.交流。
阅读童话,我们交到了很多奇特的朋友,经历了一些不可思议的事情,还获得了很多启示。请同学们回忆一下这些童话故事的主人公分别是谁?故事主要讲了什么事?请选择你最感兴趣的童话故事说一说。
3.小结:写好童话,要确定好主人公,明确他们经历的事情,以及表达的愿望或启示。
【设计意图】四篇课文均是讲述主人公在不断遇到麻烦、化解麻烦的过程中经历成长蜕变的故事。回顾单元课文,引导学生把握童话的主要特点,感受童话的魅力,激发创作的兴趣。
板块三:聚焦范例,领悟方法
1.教师点拨:童话读起来很有味道,往往是因为童话情节奇特。在这一单元中 , 每个故事情节都那么引人入胜,请选择其中一篇回想一下这个故事的情节是怎样的,能不能用思维导图把故事情节呈现出来。
2.学生画思维导图,教师巡视指导。
3.交流展示。
4.教师点拨:在童话故事里,主人公都遇到了什么麻烦?是怎样化解的?
遇到的麻烦:_________
化解的方法:_________
小结:这几个故事在情节方面都是曲曲折折的,主人公的经历总是不断遭遇麻烦,化解麻烦。读着这些曲曲折折的情节,我们的一颗心也跟着起起落落。
【设计意图】本环节,教师帮助学生进一步回顾单元内容,指导学生在充分阅读例文的基础上梳理思维导图,提炼写作方法。通过对故事情节的梳理,孩子们可以明确童话故事“一波三折”的相似结构,并感受主人公的喜怒哀乐。
板块四:展开想象,构思情节
1.阅读本次习作要求。
国王 黄昏 厨房
啄木鸟 冬天 森林超市
玫瑰花 星期天 小河边
看到上面这些词语,你的脑海里浮现出了怎样的画面?你想到了什么样的故事?发挥想象,把故事写下来。
2.思路导航。
(1)激发想象:看到这些词语,你想到了什么?
学生交流。
小结:在写作时,要联系现实生活,如国王拥有至高无上的权利,玫瑰香气浓郁但有刺,啄木鸟会给树治病等……由此可以发现,童话是以现实为基础的。
(2)设计情节:你的故事里都有哪些角色?可以从上面任选一 个或几个。如果有需要可以添加你喜欢的其他角色。想一想,几个人物之间会发生什么故事?这件事是怎样发生发展的,结果如何?请同学们大胆想象,借助习作导航单设计情节。
苏教版六年级语文上册第七单元教案
中国大学网-
精彩在“我”,真我,真朋友
桃李岁岁花开花落 博海泛舟梦梦成真 22 古诗两首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能解释诗句中带点的词语,并说说诗句的意思;想象《观书有感》所描绘的景象。
4、受古诗文字和意境的美,领悟知识与实践的关系以及从读书中不断吸取新知识的重要性。
教学重难点:
引导学生感受古诗文字和意境的美,领悟知识与实践的关系以及从读书中不断吸取新知识的重要性。
教学时间:2课时
教学过程:
第1课时
一、背诵古诗导入。
1、我们以前学过哪些古诗?同学们在课外又学会背诵了哪些古诗?现在请同学们背诵自己喜爱的古诗。
2、大家背诵的古诗中,有没有宋代诗人陆游的诗呀?
二、学习《冬夜读书示子聿》
1、简介陆游。
2、解题,释题。
示:指示、训示。子聿:陆游的小儿子。题意:用冬夜读书生发的感想来教育儿子子聿。
3、初读指导。
4、理解前两行诗句。
学问:读书学习。无遗力:不遗余力。这一行的意思是:古人做学问是不遗余力的。
5、读第二行诗,理解诗意。
始:才。青少年时代花的工大,往往要到年老时才取得成就。
6、理解第三、四行诗句的意思。
终:到底,毕竟。绝知:深入透彻地理解。躬行:亲自实践。
7、说说第三、四两行诗的意思。
8、体味第三、四句的含意:
书本上学到的东西,一定要通过实践才能变成真正的学问。
9、指导朗读,体会古诗的思想感情。
第2课时
一、复习导入
1、有感情地朗诵《冬夜读书示子聿》。
2、背诵这首古诗。
二、学习《观书有感》
1、按自学提纲自学古诗。
A读一读,想一想,这首诗描绘了怎样的景象?
B、助字典或联系诗句理解词语“鉴”、“徘徊”、“渠”、“如许”等,并说说诗句的意思。
C、记下不懂的问题。
2、边听边思考:这首诗描绘了怎样的景象?
鉴:镜子。徘徊:在一个地方走来走去,诗中指天光云影映在水塘中闪耀浮动。渠:它,措方塘。如许:如此。
3、理解“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的意思。
三、由学生推荐课外自学的古诗。
1、分组互相交流收集的古诗。
2、请二至三名同学当小老师,向全班同学推荐古诗。
四、布置作业。
1背诵课文。
2、默写古诗。
23 学与问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3个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联系课文说出诗句中带点的意思,再解释诗句的意思。
4、引导学生凭借课文具体的语言材料,理解“多问”与“勤学”是联系在一起的,教育学生发扬勤学好问的.精神,做知识的主人。
教学重点:
指导学生反复朗读课文、体会真理。
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凭借课文具体的语言材料,理解“多问”与“勤学”是联系在一起的,教育学生发扬勤学好问的精神,做知识的主人。
教学时间:2课时
教学过程:
第1课时
一、故事导入,激发兴趣,设疑
1、讲述哥白尼小时候的故事,导入新课。
2、揭示课题:23 学与问
3、提问:学与问到底有什么联系呢?
二、初读指导
1、自学课文。
(1)借助拼音读准字音,读顺句子。
(2)查字典或联系上下文初步理解词语的意思。
2、检查自学情况。
(1)认读词语。
钥匙、芳菲、翱翔、强健、哥白尼、五彩缤纷、
殿堂、好奇、瞬息万变、相辅相成、日新月异
(2)大致交流词义。
(3)指名读课文,读通顺。
3、默读课文,思考:全文共有几个自然段?各写了什么?
第1自然段:“问”是打开知识殿堂的金钥匙。
第2自然段:哥白尼从小喜欢“问”,导致他对科学的不懈追求。
第3自然段:小学生有问题邀请叫别人,拜能者为师。
第4自然段:我们要像沈括那样,把勤学好问与观察思考结合起来。
第5自然段:养成勤学好问的习惯,才能成为学习的主人。
三、再读课文,理清文章思路。
课文围绕“学”与“问”先写了什么?再写了什么?然后写了什么?最后写了什么?
学生讨论回答。
四、写字指导
1、指导要点:钥缤瞬辅翱
2、学生在书上描红。
五、布置作业
1、抄写词语。
2、读课文。
第2课时
一、听写词语
钥匙 疑团 殿堂 日新月异 好奇 强健 探求 瞬息万变
二、精读课文
1、学习第1、2自然段。
(1)学生自己读,思考:哥白尼是怎样走上科学探究之路的?
(2) 理解“不懈追求”。
(3) 简介哥白尼及其地动说。
(4) 结合科学家哥白尼的事例,启发学生谈谈“问是打开知识殿堂的金钥匙”的含义。
2、学习第3自然段。
(1)指名朗读。
(2)结合上下文,理解“五彩缤纷”、“日新月异”、“瞬息万变”。
(3)提问:我们新一代的小学生面对日新月异、瞬息万变的世界,应该怎么办?
(4)问:向谁问?
(5)联系生活实际谈谈对“能者为师”的理解。
(6)引读第3自然段。
3、学习第4自然段。
(1)过渡:在求知的过程中,我们还要善于把勤学好问和观察思考联系起来,在这方面,北宋大科学家沈括小时候是怎么做的呢?
(2)自己读第4自然段。
(3)沈括小时候对什么产生疑问?
理解古诗意思,知道沈括的疑问:为什么同是套话,开花的时间相差这么远呢?
(4)沈括问妈妈,妈妈是怎么回答的?
(5)后来沈括是怎样明白其中的道理的?
(6)从这个事例中,你明白了什么?
4、学习第5自然段。
(1)指名读。
(2)讨论:学与问是什么关系?怎样才能成为“学习的主人”?
三、朗读课文,总结全文,布置作业 1、指名读课问。
2、指名说说主要内容。
3、说一说自己搜集的中外名人勤学好问的故事,写下来。
24 大自然的文字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理解语言文字,理解课文内容,知道“大自然的文字”是指什么。
3、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探究大自然的情感和兴趣。
教学时间:2课时
教学过程:
第1课时
一、由“文字”引出课题。
1、板书“文字”。问:你知道什么是文字吗?
2、还记得以前学过的课文《石头书》吗?除了石头,大自然中还有哪些事物有文字呢?揭示课题。
二、自学课文。
要求:
1、读通、读顺课文。
2、勾画出不理解的字词,查工具书或联系上下文理解。
3、弄懂为什么用“大自然的文字”作为课文题目。
三、检查自学情况。
1、开火车分节朗读课文。正音,评议。
2、交流字词的意思。
铁砧 星座 罗盘……
3、说说为什么用大自然的文字作为课文题目?
四、引导学生琢磨体味重点句子,体会从小怎样学会认识大自然的文字。
1、默读课文,找一找课文举了哪些例子说明认识“大自然的文字”对人类的作用,划出有关句子。
2、交流勾画的句子。谈一谈自己的认识。
如:“飞行员知道,砧状云是雷雨的征兆,应该离它远些才好。”从这句话我知道了云也是大自然的文字,飞行员可以根据砧状云的位置预测到雷雨,及时避开它,从而避免事故的发生。
3、朗读课文2-6自然段。概括主要内容。(认识大自然的文字可以辨别方向,观察气象,了解历史的沧桑。)
4、认识大自然的文字有很多的好处,那么我们应该怎样学会认识大自然的文字呢?
(1)自由读课文最后一段,想一想。
(2)指名说一说。
(3)齐读课文最后一段。
苏教版十二册语文教案:第七单元
第七单元教学要求: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孔子游春》第2、8自然段。
2、学会本单元的生字,两条绿线内的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通过莫泊桑拜师的故事,知道仔细观察、不断积累、勤奋练习是提高写作水平的必由之路。理解课文内容,感受福楼拜的循循善诱和莫泊桑虚心好学、勤学苦练的精神。
4、体会刘老师顽强的意志和对生活的热爱与追求,从中感受浓浓的师生情。
5、凭借课文中的语言材料,领会孔子循循善诱的教育方法及师生间浓浓的情意。
6、凭借课文中的语言材料,体会同学们对母校、对老师和同学的眷恋之情。
教学重点: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孔子游春》第2、8自然段。
2、学会本单元的生字,两条绿线内的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教学难点:
1、学习《理想的风筝》作者采用的见物思人,列举事例,边叙边议的写作方法。
2、体会《孔子游春》第八自然段孔子所说的那段意味深长的话所蕴含的道理。
2、能结合课文《明天,我们毕业》的具体内容说出一些重点的句子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具准备:挂图、录音机、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13课时
21莫泊桑拜师
教学要求: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生字,绿线中的生字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通过莫泊桑拜师的故事,知道仔细观察、不断积累、勤奋练习是提高写作水平的必由之路。
4、理解课文内容,感受福楼拜的循循善诱和莫泊桑虚心好学、勤学苦练的精神。
教学重、难点:
1、通过莫泊桑拜师的故事,知道仔细观察、不断积累、勤奋练习是提高写作水平的必由之路。
2、理解课文内容,感受福楼拜的.循循善诱和莫泊桑虚心好学、勤学苦练的精神。
教具准备:挂图、录音机、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两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要求:
初读课文,了解莫泊桑的背景,理清课文的脉络,指导分段和书写生字。
教具准备:挂图、录音机。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导入新课
1、揭示课题,简介莫泊桑:
莫泊桑(1850-1893):十九世纪法国文学史上短篇小说创作数量最多、成就最高的作家,人们曾称他是“短篇小说之王”,他一生写的短篇小说将近三百篇,其中《我的叔叔于勒》《项链》等都是脍炙人口的名篇。他的短篇小说构思别具匠心,情节变化多端,描写生动细致,刻画人情世态惟妙惟肖,令人读后回味无穷。2、谈话导入:像莫泊桑这样的大作家,并不是一开始就能写出好的作品,也有一个不断学习、不断提高的过程。那么,莫泊桑是怎样学习写作的呢?
二、初读课文,理清思路
1、自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指名读生词,教师正音。
“孜”,平舌音;“吆喝”中的“喝”读轻声。
3、提醒字的写法。
“奈”上半部分要写得扁而宽,撇与捺向两边伸展。下半部分的“示”要尽量上靠。“陋”的最后一笔是“L”。“吆”的右边不能与“么”混淆。
4、交流学生不理解的词语。
酷爱:非常爱好。
揣摩:反复思考推究。
烙印:烙铁烫下的印记,比喻深刻地留下印象。
孜孜不倦:非常勤勉。
滔滔不绝:形容连续不断(指话多)。
5、这篇课文写了件什么事?分段。
第一段(第1自然段):莫泊桑拜师的原因。
第二段(第2-9自然段):莫泊桑拜师的经过。
第三段(第10自然段):莫泊桑拜师的结果。
三、学习第一段
1、指名朗读第一段,思考:莫泊桑为什么要拜师?
2、从那些词语可以看出莫泊桑从小就热爱写作?(酷爱、孜孜不倦)
3、莫泊桑面对自已的作品平平常常,没有什么特色,他的心情怎样?(焦急万分)指名朗读。
4、简介福楼拜。
十九世纪法国著名作家。他的写作态度很严谨,他很注重艺术和语言的完美,他的文字被看作法语的典范,他写了很多长篇小说与短篇小说。
5、用自已的话说说莫泊桑拜师的原因。
6、指导朗读。
四、布置作业
1、抄写生字词。
2、朗读课文。
第二课时
教学要求:
1、通过莫泊桑拜师的故事,知道仔细观察、不断积累、勤奋练习是提高写作水平的必由之路。
2、理解课文内容,感受福楼拜的循循善诱和莫泊桑虚心好学、勤学苦练的精神。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请你说说课文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情,起因、经过、结果怎样?
二、学习第二段
1、听第二段朗读录音。
2、思考:这一段主要写了什么内容?
(莫泊桑三次去福楼拜家中求教的情况)
3、福楼拜每次都说了些什么?所说的话中哪句话最关键?
默读课文后回答。
第一次拜师:
朗读第一句:“是你的功夫还不到家。”
(1)福楼拜是针对什么说这句话的?
(2)福楼拜认为必须怎样做才能使功夫到家?
(3)福楼拜是一个什么样的人?你从哪些地方看出来的?指导朗读有关句子。
(4)莫泊桑是一个怎样的人?从哪些词句中看出来?指导朗读有关句子。
(读出莫泊桑的坦白、急切,体会他的虚心,好学上进。)
(5)分角色朗读2-5自然段,使学生进一步领悟勤学苦练是提高写作水平的必由之路。
第二次拜师:
朗读第二句:“怎么会没有什么好写呢?”
(1)福楼拜是在什么情况下说这句话的?
(2)莫泊桑是什么样的心情?
(我们在朗读的时候,要一边读一边体会莫泊桑无所收获后那种“万般无奈”的沮丧情绪。)
(3)这句话说了几次?这样说与“有很多东西好写”哪种好?指导朗读。
(体会福楼拜亲切当中含有严厉。用反问句感情更强烈些,特别强调有东西可写。)
(4)这段话中有几个问句?哪些是责备,哪些是循循善诱,耐心指导?耐心指导了什么?指导朗读。
(想象福楼拜娓娓道来的样子,对“滔滔不绝”加深领悟。)
(5)指导分角色朗读,将师生对话的情景再现出来。
(6)从这几段中,你再次体会到福楼拜是一个怎样的人?
(循循善诱,耐心指导后辈)
第三次拜师:
朗读第三句:“光仔细观察还不够,还要能发现别人没有发现和没有写过的特点。”
(1)为什么说这句话在这段话中最关键?下面哪些话是围绕这句话来说的?
(2)从福楼拜的举止、言语中,你又体会到他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有水平,会指导)
(3)对福楼拜的教诲,莫泊桑有什么反应?说明他是一个怎样的人?
(会学习,肯动脑)
(4)指导朗读。
4、小结:课文写莫泊桑拜师的经过,共写了他三次求教的情况,着重写了师生二人的对话。从他们的对话中我们看出什么?
(一是师生二人一个善教一个勤学的特点,二是写好作品必须从哪些方面去努力)
三、学习第三段。
1、指名读。思考:莫泊桑是怎么做的?结果怎样?
2、齐读,进一步体会莫泊桑的勤奋好学。
四、总结讨论
学习了这篇课文,你受了什么启发?你打算今后怎样向莫泊桑学习?
请学生上台各抒已见,师适当表扬鼓励。
五、布置作业
1、完成课后练习第2、3题。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板书:
21莫泊桑拜师
莫泊桑福楼拜
焦急万分虚心求学功夫还不到家,要肯吃苦勤练习
一无所获再次求教怎么没什么好写呢?
全神贯注坚持观察光仔细观察还不够,还要能发现
勤学善教
22理想的风筝
教学要求: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的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体会刘老师顽强的意志和对生活的热爱与追求,从中感受浓浓的师生情。
4、学习作者见物思人,列举事例,边叙边议的写作方法。
教学重、难点:
1、体会刘老师顽强的意志和对生活的热爱与追求,从中感受浓浓的师生情
2、学习作者见物思人,列举事例,边叙边议的写作方法。
教具准备:挂图、录音机、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两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要求: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的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教具准备:挂图、录音机。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提问导入
1、(板书:风筝)风筝,同学们见到过,有的也放飞过。(在“风筝”前用彩色笔加上“理想的”三字)请说一说你认为的理想的风筝是什么样的。
2、学生漫谈。
3、小结:大家刚才说的都是理想的风筝的模样、怎样放飞,而本文的作者对风筝却有一种特殊的感情。在他的笔下,理想的风筝是什么呢?关于这个问题,我们学习了课文以后,就会明白。
二、学生自读课文,整体感知
1、轻声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在不懂的地方做上记号。
2、默读课文,思考:课文主要讲了什么事?可以分成几段?怎么分?
课文主要写“我”回忆刘老师辛勤从教、春天放风筝的情景,表达对老师的深深的怀念之情。
可以分为三段。
一(1-3)每逢春天到来,“我”就会不由自主地想起刘老师放上天空的风筝。
二(4-9)回忆刘老师的为人和他放风筝的情景。
三(10-11)写“我”对分别近30年的刘老师的思念之情。
3、你读懂了什么?有哪些疑问?
疑问大致有:
(1)教师里腾起一片笑声。但笑过之后,每个学生心里都泛起一股酸涩的感情,同时更增加了对刘老师的尊敬。“酸涩”指什么?为什么?
(2)为什么“他每转一次,就引起同学们一阵激动的心跳”?
(3)后两处省略号的用法。
第二课时
教学要求:
1、体会刘老师顽强的意志和对生活的热爱与追求,从中感受浓浓的师生情。
2、学习作者见物思人,列举事例,边叙
苏教版小学语文第三册第七单元教案
第七单元 教材分析: 本单元共有四篇课文,是着重于描写植物,描写动物的。古诗《登鹳雀楼》能让我们知道登鹤雀楼时看到辽阔的景物和诗中蕴含的哲理。前两句写景,把上下、远近、东西的景物都容纳其中,显示诗人胸襟的宽大。后两句寓理于事,道出了只有站得高才能看得远的人生哲理。《青松》这首诗让我们了解青松不畏严寒、纯洁高尚的品格。诗的前两句写景,描绘了一幅“大雪压青松”的图景,触景生情,引出后两句,想象雪后阳光普照,冰雪融化时,青松洁净苍翠的美好形象。《小动物过冬》不仅向我们介绍了有关动物过冬的知识,而且表现了小动物之间的相互关心。在大自然中,丹顶鹤是一种什么动物?它的生活特点是什么?读了《美丽的丹顶鹤》就会明白的;养成仔细观察,认真思考的良好习惯,树立保护野生动植物的意识,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生活的思想感情。 教学目标: 正确认读13个只认不写的字,读准字音,理解字义,组词、扩词,正确、规范的书写33个生字;认识2个偏旁;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课文,能联系课文和生活实际理解常用词语和句子的.意思;能正确读出长句子中的停顿,会分角色朗读对话;通过朗读课文,明白课文中蕴涵的道理。 教学重、难点: 读准生字的字音,能规范的书写生字,在朗读中理解课文内容,明白道理。 课时安排: 《登鹳雀楼》―――――――――2课时 《青松》―――――――――――2课时 《小动物过冬》――――――――2课时 《美丽的丹顶鹤》―――――――2课时 《练习七》――――――――――3课时 课文17 登鹳雀楼 教学目标: 初步理解诗的意境及蕴含的哲理;能正确、流利地朗读和背诵课文;学会本课生字,正确、规范的书写8个字。 教学重、难点: 朗读背诵课文、规范写字。 学情分析: 有的学生已经会背诵这首古诗,学生朗读背诵比较容易,但对诗意的理解能力还不够,需要加强对词义的理解。 教学构想: 首先指导学生正确朗读课文,在朗读的基础上,了解作者做诗的背景,结合图画和重点词语理解诗意,最后指导学生熟练背诵。 教学时间: 2课时。 教学准备: 录音机、生子卡片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朗读背诵课文,认读书写生字。 学生学习过程: 一、启发谈话、导入新课。 小朋友已经学过不少古诗,谁能背给大家听听?今天我们又要学习一首古诗。板书课题:《登鹳雀楼》指名拼读“登”(dēng),要求读准后鼻音。教学登字头,指名拼读“鹳”guàn。 解题。 “登鹳雀楼”就是登上鹳雀楼。这首诗的作者是唐代诗人王之涣。有一天,王之涣登上鹳雀楼,看到了落山的太阳,奔腾的黄河,就写下了这首诗。 二、初读课文 1、自由读课文,要求:不认识的字圈出来,对照拼音多读几遍。 2、出示生词: 欲穷 入目 更好 上楼 依靠 麻雀 (1)齐读,边读音节边读词 (2)开火车领读。 (3)讨论记忆生字的方法。 3、指名读课文 4、分组读课文 5、开火车一人一句读课文。 6、范读 三、理解诗句 1、学习一、二两行。 (1)指名读一、二两行。 (2)理解意思。 (3)出示课文挂图。 (4)设置情境:一天傍晚,诗人登上了鹳雀楼,他放眼望去,看,这气势多么壮观。 (5)答问。诗人在鹳雀楼上看到什么?这是什么时候的太阳?你怎么知道这是傍晚的太阳的?课文中称傍晚的太阳叫什么?这轮傍晚的太阳就要落下去了,(在图上演示太阳落下的情景)它会怎样落下去?课文中哪个词是“靠着”的意思?(依) (6)引导学生理解“尽”,指名说说“尽”的意思,再演示太阳落山的情景,帮助学生理解“尽”就是“完”的意思。诗人站在鹳雀楼上还看到什么? (7)指名说说诗句的意思。 (8)看图想象,有感情地朗读一、二两行。 (9)相机板书:景(看) 2、学习三、四两行。 (1)谈话。诗人登上鹳雀楼看到这一雄伟壮观的景象,他会想些什么呢? (2)指名读三、四两行。 (3)理解。欲:想要。穷:穷尽。 千里目:目,眼睛,就是看到更远的地方。更:再。 (4)指名说说诗句的意思。 (5)看图体会,练习朗读。 3、练说全诗的意思。 (1)自由练说。 (2)指名试说。 四、精读诗句,悟意明理 1、师引导学生读诗,画出诗的节奏和重音。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2、自由读。 3、指名读。 五、重点练习 1、从诗中找出表示动作的词,指生说(依、入、目、上、尽、流)。 2、诗句中表示颜色的词有(白、黄) 3、诗句中表示数量的词有(千里、一层)。 4、分小组讨论诗句中所描写的景色。 5、交流。 六、指导书写 1、出示:欲 楼 2、分析两个字的字形结构:左右结构“欲”左宽又窄;“楼”左窄又宽。 3、线描横再练习写字帖。 作业设计: 背诵课文,练习写字。 板书设计: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课后反思: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 回顾古诗,学会书写生字。 学生学习过程: 一、复习检查 1、出示生字:登,指名分析字形,说说偏旁名称。 2、指名背诵课文。 二、教学生字词 1、出示生字。 楼 依 尽 入 欲 穷 指名读上面的字。 2、引导用生字组词。 楼(楼层 高楼 楼房 钟楼) 依(依靠 依依 依山傍水) 尽(尽头 用尽 尽力 穷尽) 入(进入 入门 出入) 穷(穷尽 贫穷 穷苦) 三、指导书写。 1、指名分析字形,说说记忆方法。 依和衣比较,入和人比较,穷和力比较,层和云比较。 2、讲解“更、穷、雀”的笔顺。 3、学生练习描红。 四、课堂练习 1、读一读,再抄写。 山 白日 千里目 海 黄河 一层楼 2、据句意说出诗句。 (1)滔滔的黄河水向大海流去。( ) (2)傍晚的太阳靠着连绵起伏的山渐渐落下去。( ) (3)要想看到很远很远的地方。 ( ) (4)再登上一层楼。 作业设计: 背诵默写课文。 板书设计: 登鹳雀楼 入 目 更 穷 依 雀 课后反思: 课文18 青松 教材分析: 全诗描写了大雪重压下青松毫不畏惧、苍翠挺拔的形象,赞颂了青松坚强高洁的品格。 教学目标: 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和背诵诗文;学会本课5个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体会青松不畏严寒、纯洁高尚的品。 教学重、难点: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背诵此诗。 学情分析: 诗歌所描写的景物是学生所熟悉的,学生非常喜欢青松,也知道青松冬天也苍翠,因此学生理解诗歌内容没有什么问题。 教学构想: 指导学生朗读背诵诗歌,通过听是个录音,感知诗歌所表达的意境,通过观察校园的青松,体会青松的品格。 教学准备: 课文录音,教学挂图。 教学时间: 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朗读背诵诗歌。读写生字。 学生学习过程: 一、揭示课题 1、谈话上一节课,我们学习了一首古诗,谁会背诵?这首诗是唐代诗人写的,是一首古诗。今天我们又要来学一首诗,这首诗是陈毅爷爷写的。 2、板书课题:课题,齐读课题 3、简介作者及写作背景。 二、初读课文 1、听录音范读课文。 2、学生自读课文,不认识的字圈出来多读几遍。 3、认读生字词 (1)出示: 大雪 青松 高洁 待到 挺直 压倒 (2)齐读、指生开火车领读。 (3)选一个喜欢的词口头造句。 4、指名试读课文。 注意正音:“青、挺、松”是后鼻音,“直、知、寺”是翘舌音。要求读出节奏,不能唱读。 三、细读课文。 1、自学课文。自由轻声读课文,查字典理解不懂的词语,想想诗句的意思。 2、引导理解诗句。 “大雪压青松,青松挺且直。” 压:重压。 挺:直立而高耸。 且:而且 (1)指名说说一、二行的意思。结合看图,说说青松是怎样不畏严寒的。 (2)学生练习读一、二两行。 4、要知松高洁,待到雪化时。 “洁”是什么意思?“高洁”呢?(高尚纯洁) “待”是什么意思?(等待,等到) “化”是什么意思?(融化) (1)指名说说三、四两行的意思。(要想知道青松怎样高尚纯洁,请等到大雪融化的时候) (2)大雪融化后,青松又是什么样儿呢?请小朋友看图。出示雪融化以后的青松图,指名说说这时修建青松的样子。 (3)指导朗读。(要读出赞、自豪的感情) 4、练说全诗的意思。自由练说,同桌互说,指名说。 5、小结全诗。 课文一、二两行写看到的景象,突出表现青松不畏严寒;三、四两行表达了诗人的情感,赞美了青松的高尚纯洁。(板书:景 不畏严寒 情 纯洁高尚) 四、指导朗读、背诵全文 1、自由背诵。 2、同位互相检查。 五、指导写字 1、板书:“挺”分析字形结构,与“延”做比较,区分建字旁右半部分的笔画。 2、用“挺”、“延”组词。 3、“挺”书写时要摆匀称。 4、练习描横。词语盘点:
写写:
破绽 咕咚 侄子 穿梭 郎中 媳妇 辉煌 苗条 风骚 打量 标致 气派 祖宗 可怜
手疾眼快 精神抖擞 膀大腰粗 敛声屏气 放诞无礼 转悲为喜
记记
刷浆 屁股 师傅 包袱 透亮 清爽 衔接 搜索 威严 露馅 发怔 发傻
魔力 通融 刻薄 钞票 武断 熔岩 窘况 阔佬 撵跑 雅致 考究
半信半疑 兴致勃勃 妙不可言 十全十美
口语交际・习作七
口语交际
讲人物故事
本组课文人物形象鲜明,有的情节也很生动。
几年来,我们读过许多这样的文学作品,也看过电影,电视、戏剧,听过故事、评书,其中的一些人物形象一直留在我们的脑海里。这次口语交际,就让我们讲讲人物的故事。可一讲课本里的,也可以讲课本外的,还可以讲现实生活中的。讲过以后,大家评一评,谁讲的故事给大家留下的印象/罩。
习作
一个特点鲜明的人,总是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即使偶然见上一面,他(她)的音容笑貌,举手投足,也会留在心中挥之不去。这次习作,我们就来写这样一个人.可以是身边熟悉的人,也可以是偶然见到的陌生人。写的时候,试着运用课文中一些写人的方法.写出他某一方面的特点。写完以后,同学之间互相评一评,改一改,让人物特点更加突出。
成语故事
入木三分
王羲之是东晋著名的书法家,能写楷,草、行,隶等书体、他的书法被誉为“飘若浮云,矫若惊龙”。传说,他很赏识张芝的草书,休息时常常细心揣摩其字体结构、气势,心里想着,手指在衣襟上画来画去.时间长了,衣襟都被画破了。
《书断》中说:“晋帝时祭北郊,更祝版,工人削之,笔入木三分。”意思是说,晋成帝在北郊祭地时,王羲之奉命书写祝版。所谓“祝版”,是古时的祭祝文字,写在木板上。他笔力雄健,工匠用刀削字时,发现墨迹已透入木板有三分深。王羲之这样出众的书艺,是他长期勤学苦练的结果.
“入木三分”原是形容书法笔力强劫的,后来也比喻见解、议论十分深刻。
一、教材分析
本组围绕“作家笔下的人”这一专题,安排了3篇课文,其中一篇讲读课文由3个片段组成。它们有个共同特点,就是作品中的人物形象非常鲜明,各自有着不同的特点。此外,本组课文以“人”为本,紧紧围绕专题安排了“口语交际”“习作”“交流平台”。本组教材作家在刻画人物时采用了不同的手法,有的侧重人物的语言方面,有的抓住人物的动作,有的以描写人物的外貌、神态、心理为主。这三篇课文向我们展示了描写人物的一些方法。本组教材紧紧围绕专题,形成了“读人、说人、些人”的这样富有特色的一组教才。
二、教学目标
1、认真学习本组课文要求掌握的生字新词。
2、感情朗读课文,感受作家笔下鲜活的人物形象,体会作家描写人物的方法。
3让学生学会积累,并把积累运用到学习中去。
三、教学重难点:
让学生进一步感受作家笔下鲜活的人物形象,体会作家描写人物的方法,并在学习中运用。
四、课时安排
《人物描写一组》3课时
《刷子李》1课时
《金钱的魔力》1课时
《口语交际》1课时
《习作》3课时
《回顾拓展》2课时
总计11――14课时
一、引入学习
1.回忆本组课文,围绕“成长的故事”谈谈自己的感受。
2.谈话:日子一天天过去,我们一天天长大。在成长的过程中,我们有过获得成功的喜悦,有过遭受挫折的烦恼,也遇到过困惑不解的问题。但无论怎样,成长的经历都是令人难忘的。
板书题目:难忘的成长经历
二、明确要求
1.自读题目,勾画口语交际与习作的要求。
2.交流:
说、写自己或别人的成长故事;
交流读《乌塔》的想法,写“从《乌塔》想到的;
讨论信中的问题,写回信。
三、口语交际
1.认真阅读书中提示,以及《乌塔》、书信,确定自己感兴趣的话题。
2.按要求独立准备,并说给自己听一听。
3.根据选定话题进行分组。
选同一话题的人过多,则可再分小组,每组以4―6人为宜。
4.分组交流,要求每人都有机会交流自己的看法。
5.指名在全班交流,集体评议。
6.根据评议修改自己的谈话内容,说给同桌听,注意两人间的交流。
三年级的青年教师朋友们,你们好,欢迎你们来到人教网小学语文栏目的空中作文课堂。我是安徽的特级教师武宏钧老师,从今天开始,我将做为一个知心朋友和你们一起探讨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人教版)教材三年级下册第七单元的作文教学。
我听说很多青年教师朋友都不喜欢教作文,或是害怕教作文。我呢,跟你们恰恰相反,我很喜欢写作,写作对我来说是一件其乐无穷的事,我也同样喜欢作文教学,看着孩子们在我的指导下写出的一篇又一篇精彩绝妙的文章,我的心里别提多开心了。所以我希望能够把这份快乐也传递给你们,让你们也感受到作文教学的快乐。
我们的空中作文课堂,以简单易学,实用新颖的写作方法,精妙的指导,精选的习作,新颖的版式,来指导青年教师朋友们练习教作文。相信广大青年教师朋友一看就懂,一学就会,一用就灵!
在这里我特意提醒青年教师朋友,本次作文教学的旅行有五个站点,可不要掉队哟!
教学旅程第一站──题目探究与备课思考
教学旅程第二站──指导预设兼方法点拨
教学旅程第三站──教者感悟与同伴互动
教学旅程第四站──空中交流并回放精彩
教学旅程第五站──备课启示共教研反思
亲爱的青年教师朋友们,请大声对自己说:
作文教学并不难!我有信心能教好!
现在,深吸一口气,让我们开始教学探讨的旅程吧!
教学旅程第一站──题目探究与备课思考
习作内容解读
武老师:老师们,首先让我们一起来看看本次习作的内容。
最近,有没有你特别想写的内容?这次习作,就请你把最想写的内容写下来。比如,一次旅游见到的景物,想对别人说的愿望、委屈,一个奇怪的想象……总之,写景、记事、写物、写人、展开想象变故事都可以。要注意把内容写具体,把句子写通顺。
武老师:老师们,看完习作内容我们来试着分析一下本次习作内容透露了哪些信息?
1.本次习作,安排了三个方面的内容,要求我们从中选择其中一个内容进行习作指导。
一次旅游见到的景物,
想对别人说的愿望、委屈,
一个奇怪的想象
“……”,表示写景、记事、写物、写人、展开想象编故事都可以。
2.三个题目的相同点:
把最想写的内容写下来。
要注意把内容写具体,把句子写通顺。
3.三个题目的不同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