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小学五年级语文《井》教案范本,供大家阅读参考。
教学目标:
1、把握课文主要内容,理解井水特点,感受古井给作者带来的甜美和欢乐。
2、理解井水清、甜、凉这三部分在段式结构上的相同点和不同点,指导仿写一段话。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第3-5自然段。
教学重点:
理解清、甜、凉这三部分在段式结构上的相同点,感受古井给作者带来的甜美和欢乐。
教学难点:
理解课文写生活片段的作用:表现井水特点,表现井水给自己的童年生活带来快乐。
教学过程:
一、回顾课文内容和结构,练习用串连段意的方法归纳课文主要内容。
1、通过初读,你知道课文三部分分别写了什么内容吗?
教师随学生发言点击课件出示三部分的段意,并板书如下内容。
第一部分:“我”老家屋后的菜园里有一口古老的水井。
第二部分:井水清,甜,凉,给“我”的童年生活带来了甜美和欢乐。
第三部分:赞美了挖井人给后代带来了甜美和欢乐。
板书: 古老 清
井水 甜
赞美 凉
2、请你把三部分的段意串连在一起,说一说课文的主要内容。
预设:多数学生只能将三段的段意串联在一起,不能自觉地进行删减合并,主要内容存在语意重复的现象。教师主要引导学生发现主要内容中语意重复的地方,启发学生进行合并删减,保留后面的内容,使主要内容在要点齐全的情况下语言简洁。
课文《井》的主要内容。
课文写了“我”老家屋后的菜园里有一口古老的水井。井水清,甜,凉,给“我”的童年生活带来了甜美和欢乐。赞美了挖井人给后代带来了甜美和欢乐。
提问:读一读主要内容,你们发现了什么问题?(两次写到“甜美和欢乐”)你们觉得应该怎样解决?(课件展示去掉前一个内容,后面的内容前移,形成简洁规范的主要内容。)
3、读一读修改后的主要内容,用串连段意的方法归纳主要内容先干什么,后干什么?应该注意什么?
第一部分:“我”老家屋后的菜园里有一口古老的水井。
第二部分:井水清,甜,凉,给“我”的童年生活带来了甜美和欢乐。
第三部分:赞美了挖井人给后代带来了甜美和欢乐。
教师归纳总结:用串连段意的方法归纳课文主要内容,先将各段的段意连起来,再进行合并、增减,注意语句要通顺简洁。
二、抓住重点生活片段感受井水特点及甜美和欢乐,比较三部分在写法上的异同。
导语:作者每每想起这清、甜、凉的井水,脑海中就会浮现出一幅幅童年生活的情景。请你浏览课文3—7自然段,思考:作者回忆了哪些生活片段?
(一)回顾表现井水特点的重点生活片段。
板书:“数星星” “浇菜” “收大萝卜” “浸、吃李子”
(二)抓住主要生活片段感受井水特点,在朗读中体会带给“我”的甜美和欢乐。
导语:请同学们抓住这些生活片段深入阅读。
层次一:依据自学提示自主阅读感受井水特点和带给“我”的甜美和欢乐。
自学提示。
请你从第二部分中选择一、两个生活片段,边读边思考:你从那些地方体会到了井水特点,通过朗读表达出来。
层次三:引导学生整体感受井水特点,指导学生读出甜美和欢乐。
层次二:交流理解,指导朗读。
井水清
1、你觉得怎样读就能把井水“清”的感觉读出来呢?
预设一:如果学生没有突出强调“一颗一颗”和“闪亮”,教师就提问引导。
(1)你觉得怎样读就能体现星星是一颗一颗的?
(2)你读的时候能让我们也感受到那闪亮的星星吗?
个别指导后再让全体学生自由读,然后再请学生朗读。
预设二:如果学生能突出强调“一颗一颗”和“闪亮”,教师就追问。
(1)你读“一颗一颗”时为什么语速慢了呀?
(2)你为什么重读“闪亮”呀?
2、“数星星”带给作者怎样的感受呢?
出示课件
我一面数,一面心里想:啊,这些星星,离得多远,多远!这井水,它有多深,多深!
(1)请你在朗读的时候只读一个“多远”、“多深”,感受到了什么?
(2)再读读文中的句子,你又有了怎样不同的感受?
预设:多数学生只能体会到连用两个“多远”、“多深”强调了星星离得远,井水很深。针对学生的理解,教师采用范读的方式引导学生体会。
教师配乐范读:从老师读“多远”“多深”中你还能感受到什么?
(文中连用两个“多远”、“多深”,感觉“我”一边数星星,一边在思考,在想象。)
学生自由练习后配乐指名读展示。
井水甜、凉
导语:井水的清澈引发了作者的思考,那“甜”和“凉”这两部分又带给作者怎样的感受呢?
1、指导学生有感情朗读,感受生活片段带给“我”的欢乐。
导学策略
(1)教师采用引导想象的方法指导学生有感情朗读“收大萝卜”。
读这两段时你的脑海中出现了怎样的情景?请你一边想象着这种情景,一边朗读。
指名朗读前请学生说一说想象到的情景。
你能通过朗读让我们也仿佛看到那洗得白白胖胖、顶着碧绿碧绿大缨子的萝卜呢?
(2)教师采用抓重点句的方法指导学生有感情朗读“浸、吃李子”。
你觉得怎样读就能突出“那可口的味道呀,我真是一辈子也忘不了!”
教师抓住学生的发言进行叙述。
作者童年的时候忘不了这可口的味道;成年以后还忘不了这可口的味道;甚至到了白发苍苍的时候,也忘不了这可口的味道!
2、井水带给作者怎样的感受?
(三)通过比较明确三部分在写法上的相同点,理解“运用生活片段写具体”的好处。
层次一:梳理三部分在写法上的相同点。
1、默读3—7段,三部分在写法上有什么相同点?
2、师生归纳梳理。
预设:学生通过默读能感受到三部分都是“首先用一句话概括写出井水的特点,然后通过生活片段具体写出井水的这个特点”。对于第三点不易体会,教师运用比较的方法突破难点。
(1)作者在生活片断的最后都写了什么语句?教师依据学生发言归纳出示。
“数星星”: 我一面数,一面心里想:啊,这些星星,离得多远,多远!这井水,它有多深,多深!
“收大萝卜”: 白白胖胖的大萝卜,顶着碧绿碧绿的大缨子,真是可爱极了!
“浸吃李子”: 那可口的味道呀,我真是一辈子也忘不了!
(2)这些语句所表达的意思有什么相同的?
引导学生认识到:都写出了生活片断带给“我”的感受。
1、首先用一句话概括写出事物的特点。
2、然后通过生活片断具体表现事物特点。
3、最后写出了作者的想法或感受。
层次二:通过比较明确“运用生活片段写事物特点”的好处。
导语:我们通过比较了解了三部分在写法上的三个相同点,尤其是第二点写法和我们在中年级段学习过的“先概括后具体”写法不同,本文主要通过生活片段来写具体。那作者为什么要通过生活片段来写井水特点呢?
1、出示《井》的片段。
井水很清很清。我小时候,夏天和秋天的傍晚,常和妹妹到井台上来乘凉。我们趴在井圈上,痴痴地往井里看,一颗一颗地数映在井水里的闪亮的星星。我一面数,一面心里想:啊,这些星星,离得多远,多远!这井水,它有多深,多深!
2、出示《我爱故乡的杨梅》的片段。
没有熟透的杨梅又酸又甜,熟透了就甜津津的,叫人越吃越爱吃。我小时候,有一次,杨梅吃得太多,发觉牙齿又酸又软,连豆腐也咬不动了。我这才知道,杨梅虽然熟透了,酸味还是有的,因为它太甜,吃起来就不觉得酸了。吃饱了杨梅再吃别的东西,才感觉到牙齿被它酸倒了。
读这两个片段,你发现了什么?
引导学生从两个角度理解。
(1)从写法的角度:这两个片段的写法有什么相同之处?(通过生活片段写事物的特点。)
(2)从情感角度:在表达情感上有什么相同之处?(表达了爱家乡、喜爱事物的情感。)
本文通过生活片段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通过生活片段写表达了井水给“我”的童年生活带来了甜美和欢乐。)
板书:甜美和欢乐
(四)比较三部分在内容上的不同。
1、三部分在写法上有三点相同,在内容上又有什么不同呢?
2、教师在学生发言的基础上归纳梳理总结。
(1)片段的内容不同;
(2)生活片段的数量不同;
(3)表现的情感不同。
教师针对第三点总结。
虽然都是写给“我”的生活带来甜美和欢乐,但是有的是思考之乐;有的是丰收之乐;有的是美味之乐。
三、抓住首尾段体会井水“给许多代人带来了甜美和欢乐”,了解文章的整体结构。
导语:我们重点阅读第二部分,体会到了井水给我的童年生活带来了甜美和欢乐。那仅仅是给“我”们这一代人的生活带来甜美和欢乐吗?
1、依据学生发言出示课件。
那口井,是谁开掘的呢?他们以自己的劳动,给后代带来了多少甜美和欢乐啊!
预设:学生能抓住“后代”体会到给许多代人带来了甜美和欢乐。
2、除了结尾段,还从哪看出来的?
导学要点:引导学生联系第一段的内容,抓住“深深的印痕” 理解井的历史太长了,井给许多代人带来了甜美和欢乐。
3、你明白了课文为什么要介绍井的历史古老了吗?
交流总结两点:如果不写这部分,题目就应该是“井水”,以《井》为题不仅仅要写井水;如果不写这部分,就只能表达出这口井给“我”的童年生活带来了甜美和欢乐,写上这部分就能表达出“这口井给许多代人都带来了甜美和欢乐”。
4、作者通过生活片段表现井水特点,最主要的是想表达什么?
教师点拨引导:这样写主要是为了表现井水给许多代人都带来了甜美和欢乐。
四、回顾重点段的写法,指导学生完成课后第五题。
导语:作者为了表现这种情感选择了通过生活片段写井水特点的写法。我们也学习这种写法说一段话。
1、回顾写法。
2、请你从老师提供的内容中选择一个,也可以自己定一内容。思考:通过什么生活片段来写?
(1)路上的车真多!
(2)天真冷!
(3)真 !
(4)学生练习,教师巡视指导。
(5)师生交流,教师针对写法特点进行指导。
教师评价:你用上了其中的( )点写法,如果能在前面加上表示时间的词语就更像生活片段了。
学生评价:你觉得他说的符合哪点写法?能不能提一些建议。
布置作业
1、背诵3-5自然段。
2、仿照第3自然段的写法写一段话。
板书设计:
25 井
古老
清 “数星星” 遐想之乐
甜 “浇菜” “收大萝卜” 劳动、
丰收之乐
凉 “浸、吃李子” 美味之乐
教学目标
学会8个生字,认读2个字。默读课文,能将课文分成几部分,写出每一部分的主要内容。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背诵课文3---5自然段。仿照第3自然段的写法写一段话。懂得劳动能给人带来甜美和欢乐,激发热爱劳动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
能将课文分成几部分,写出每一部分的主要内容。懂得劳动能给人带来甜美和欢乐。
教学难点
仿照第3自然段的写法写一段话。
课时安排:3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学会8个生字,认读2个字。默读课文,能将课文分成几部分,写出每一部分的主要内容。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你们在哪里见过井,说一说你讲过的井是什么样的。
二、新授
1、默读课文,自学生字
2、检查自学的结果
3、比一比,组词语
傍( ) 吩( ) 咐( ) 胖( )
膀( ) 粉( ) 符( ) 拌( )
4、选择带点字的正确读间,城下面画ν。
乘凉(chéng chèng )记载(z?i zài) 痴痴(zhī chī chī ) 嬉笑(xī x?)
多音字组词:系 Xì jì 铺 pū pù 数 shuǔ shù
5、仿照例子,再写出几个词语:干干净净、碧绿碧绿、一颗一颗
在括号里填上恰当的词语。 ( )的李子 ( )的印痕 ( )的水井 ( )的味道 ( )的坡度 ( )的大萝卜
( )的星星 ( )的大缨子
三、、自由读深文,思考;如何按不同内容给深文分段,说说为什么这么分? 第一段(1-2)水井的外形和悠久的历史。 第二段(3-7)井水的特点。第三段(8 )这口井给作者带来的联想。
四、、思考每一段的段意
说一说你是用什么方法归纳的段意
一段:在我家屋后的菜园里有一口小小的古的水井。
二段:井水清甜凉。
三段:古井给我们带来的欢乐。
课后小结:请同学利用批注的方法在书的旁边写下段的主要内容(可以只写几个字或是画在书上),然后观察所写的内容有什么规律,引导学生把写同一内容的段落进行归并。学生按照此方法进行操作,正确率较高。最后请同学记住这种方法:按照事物的不同方面进行分段。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理解课文描写的井水的特点。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背诵课文3---5自然段。懂得劳动能给人带来甜美和欢乐,激发热爱劳动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
懂得劳动能给人带来甜美和欢乐。
教学过程
引入新课
新授
1、学习第一段
指名读,思考:这2个自然段分别介绍了中什么?
井的外形,地点大小,形状。二、井的历史古老。)
从哪些地看出水井的古老?
(“什么时候修成,已经没有人能说清楚”、“被井绝磨出一道道深深的印痕。)
齐读课文第一段
2、学习第二段。
默读第二段,思考;井水有什么特点?请你在文中划出有关的词语。
讨论回答:井水的特点是:很清很甜,很凉。
3、自由读第3自然段,思考标划: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井水的清?哪些词语表现出儿童情趣?(趴在井图上,一颗一颗数映在水里的星星。痴痴地,一面数,一面心里想、、、、、、)处理课后阅读思考(3)投影:
理解句子中带点的词语,想想句子的意思,读体会。
“我一面数,一面心里想:啊,这些星星,离得多远! 多远“这井水,它有多深?多深? (这句话的意思是:宇宙是很大的星星离我们是很遥远的,这一点“我”是清楚 的,所以用叹号。井水的深度我们是不知道的。所有用问号。遥远的星星,能很清楚地映在深深的井水中,说明井水很清楚。) 有感情地朗读这个自然段。
默读第四、五自然段,思考、标划。井水为什么甜?通过什么事写井水的甜? 把含盐量很少的深水,叫做甜水,课文是通过洗菜,洗大萝卜这两件事写出井水的甜。指名读边听边想:井水的甜美,给孩子们的生活带来快乐是从哪些语句中体现了来的?(嬉笑声,白白胖胖的大萝卜,顶着碧绿的缨子。真是可爱极了。) 全班有感情地朗读4、5自然段。
5、默读第6、7自然段,思考;作者通过什么事情表现井水的“凉”?(通过井水浸过后的红李子的味道,又脆又甜,还有一股清香,冰凉来渲染井水的凉。) 有感情地朗读6、7自然段。
6、齐读第二大段,想想作者是通过什么来出井水三个特的? (采用了有概括,有具体事例来源照井水的清甜凉。)
7、这么了的井水给人们带来了什么好处? (饮用,浇灌、洗涤、浸凉水果,以及供孩子们观赏。激发孩子们的求知)
8、齐读第三段,边读边思考: (1)看到这口井,使作者想到了什么?你们是怎么体会的?(饮井不忘挖井人,赞美了给后代带来甜美和欢乐的劳动,赞美了辛勤创业给后人带来幸福的劳动人民) (2)为什么到现在,作者还在思念这口古井? (饮水思源,饮水不忘挖井人,劳动者永远受到后代人的怀念和敬爱。)
三、巩固
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课后小结:文章的内容学生能够轻易理解,因此就把重点放在了请同学读中感悟上。在品词品句时已经能够体会出古井带来的甜美和欢乐,再次引导学生读书时,学生能够读出自己的体会。
第三课时
教学目标
仿照第3自然段的写法写一段话。
教学难点
仿照第3自然段的写法写一段话。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虽然咱们没有见过那口古井,但是古井里的水有多么清澈,你们能想象出来吗?
思考这是为什么?
二、新授
读课文的第3自然段,体会作者的写法。
请同学进行小节
启发学生利用具体实例来把一句话写具体。
出示题目,学生自己思考
小组内交流
学生自己完成
交流
板书设计
清
井 井水特点 甜
凉
联想 劳动带来欢乐
课后小结:指导全班学生练习写一个内容,在指导的过程中,学生能够相互补充,相互启发,最终写的结果内容丰富,效果较好。在课后的练习时请同学自由选择内容练习写作。这样的设计降低了难度,学生更加易于接受。
教学目标:
1、有感情朗读课文,理解井水特点,感受井水给作者带来的甜美和欢乐,激发热爱劳动的思想感情。
2、理解井水清、甜、凉这三部分在段式结构上的特点,并能仿写一段话。
3、练习背诵课文第3-5自然段。
教学重点:理解井水清、甜、凉这三部分在段式结构上的特点,感受井给作者带来的甜美和欢乐。
教学难点:理解课文写生活片段的作用:表现井水特点,表达井水给自己的童年生活带来快乐。
教学准备:多媒体教学课件
教学过程:
一、回顾课文内容、梳理文章结构
师: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井》这篇课文,齐读课题。
师: 通过上节课的学习,回忆一下课文写了井水的哪几个特点?
清
井水 甜
凉
二 、抓住重点生活片段感受井水特点及其给人们带来的甜美和欢乐。
师:作者每每想起这清、甜、凉的井水,脑海中就会浮现出一幅幅童年生活的场景。请同学们快速浏览课文3—7自然段,回忆一下:作者描写了哪几个与井水有关的童年生活片段?
(一)回顾表现井水特点的重点生活片段。
板书:数星星、收大萝卜、浸、吃李子
(二)抓住主要生活片段感受井水特点,品味朗读中体会带给“我”的甜美和欢乐。
朗读井水清这部分,想想你从哪些地方体会到了井水的特点?
井水清:
1 、先来看看你从哪里读出了井水很清?
【出示课件】
我们趴在井圈上,痴痴地往井里看,一颗一颗地数映在井水里的闪亮的星星。
我一面数,一面心里想:啊,这些星星,离得多远,多远!这井水,它有多
深,多深!
提问引导:
(1)为什么你们能从这句话中感受到井水很清?
(2)突出强调“一颗一颗”和“闪亮”
(3)能不能通过你的朗读让我们好像也能看到井水里那闪闪烁烁的星星?
个别指导后再让全体学生自由读,然后再请学生朗读。
2、学习“多远,多远!”“多深,多深!”时,引导学生质疑感悟。
【出示课件】
我一面数,一面心里想:啊,这些星星,离得多远,多远!这井水,它有多深,多深!
(1) 它可以让你感受到什么?(水很清)
(2) 读了这句话,你们有什么疑问?(为什么要两个词连用?)
(3) 去掉一个“多远”与 “多深”,比较着读读,再谈感受。(引导学生感悟两个“多远”、两个“多深” 连用,既强调了“非常远、非常深”,又表达了“我”一边数星星,一边在思考,在想象这个意思。)
(4) 【出示课件】星星图片,引导学生想象,配乐朗读。自读,指名读
师:是啊,就在这静谧的夏夜,这水中的倒影、闪烁的星光,带给作者多少遐想呀!下面就让我们通过朗读走进作者的童年,走进着那无尽的夜空,走进孩子们无限的遐想中……(齐读第3自然段。)
过渡:在这美好的夏夜,井水的清澈给作者带来了遐想之乐,你又是从哪里感受到井水“甜”这个特点的呢?默读井水甜这部分,抓住重点词句进行批画。
井水甜:
1、“妈妈浇菜的时候……嬉笑声。”
(1)引导关注“常常、立刻”,读出特别愿意去干,充满快乐期待。
(2)引导关注“嬉笑声”,让学生通过朗读分享这份快乐。
2、【出示课件】
白白胖胖的大萝卜,顶着碧绿碧绿的大缨子,真是可爱极了!
(1) 抓住白白胖胖,碧绿碧绿谈体会。
(2) 谁能用你的读让我们感受到大萝卜的可爱吗?
(3) 这萝卜长得这么好,要感谢什么?(井水,因为这甜甜的井水,所以菜才长得好。)原来,作者写萝卜长得好,其实是在写井水甜啊!
(4)我们感受到的仅仅是水甜吗?还甜在哪里?(甜在作者心里。)这就是生活的甜美,劳动的快乐呀!
过渡:遐想如梦,那是因为井水的清;笑声如歌,那要感谢井水的甜。那么,这很凉很凉的井水,又给作者童年留下怎样的感受呢?
井水凉:
1、抓重点句“那可口的味道呀,我真是一辈子也忘不了!”,指导学生有感情朗读“浸、吃李子”。
2、你觉得怎样读就能突出作者当时的感受? ——“那可口的味道呀,我真是一辈子也忘不了!”
3、朗读中突出关注了“又脆又甜”、“清香”、“可口”,引导其他同学来评价:说说哪儿读得好,为什么?大家也学着读读。
4、这井水带给作者怎样的感受?你是通过什么感受到的?(快乐、甜美,是从“浸李子、吃李子”这两个生活片段中体会到的。)
5、小结:我们从吃冰李子这件事体会到了井水很凉很凉,不仅如此我们还与作者一同感受了什么样的快乐?(品尝美味的快乐)所以,作者才说“一辈子也忘不了呀!”
(三)通过比较,明确“清、甜、凉”三部分在写法上的相同点,理解“运用生活片段写具体的好处”。
师:作者童年,这一段段深深烙印着古井印迹的快乐回忆,永远萦绕在作者心田!他忘不了……
【出示课件】配乐回顾、并练习背诵:
井水很清很清。
我们趴在井圈上,( )地往井里看,( )地数映在井水里的( )的星星。我一面数,一面心里想:啊,这些星星,离得多远,( )!这井水,它有( ),多深!
井水很甜很甜。
收大萝卜啦!妈妈从地里把大萝卜拔出来,我和妹妹就把大萝卜抱到井台边,打上水来,把大萝卜一个个冲洗得( )。( )的大萝卜,顶着( )的大缨子,真是可爱极了!
井水很凉很凉。
新鲜的红李子,被井水浸的冰凉,咬在嘴里( ),还有一股清香!那可口的味道啊,我真是一辈子也忘不了!
1、配乐,教师带领学生串读重点片段,回顾内容,积累语言。
【出示课件】:
井水很清很清。
我们趴在井圈上,痴痴地地往井里看,一颗一颗地数映在井水里的闪亮的星星。我一面数,一面心里想:啊,这些星星,离得多远,多远!这井水,它有多深,多深!
井水很甜很甜。
收大萝卜啦!妈妈从地里把大萝卜拔出来,我和妹妹就把大萝卜抱到井台边,打上水来,把大萝卜一个个冲洗得干干净净。白白胖胖的大萝卜,顶着碧绿碧绿的大缨子,真是可爱极了!
井水很凉很凉。
新鲜的红李子,被井水浸的冰凉,咬在嘴里又脆又甜,还有一股清香!那可口的味道啊,我真是一辈子也忘不了!
2、梳理三部分在写法上的特点。
师: 快速默读3—7段,思考“清、甜、凉”三部分在写法上有什么相同点?
教师生归纳梳理:
(1)学生通过默读能感受到三部分都是“首先用一句话概括写出井水的特点,然后通过生活片段具体写出井水的这个特点,同时注意抒发自己的感受”。对于第三点不易体会,教师可引导学生再读读段落结尾句,明确是在表达对回忆生活片段的感受。
写 作 特 点:
1 先用一句话概括地写出事物特点。
2 再通过具体生活片段表现事物特点。
3 最后写出作者的感受。
(2)本文为什么要选择这样的生活片段来写井水特点呢?(这样写有什么好处?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通过生活片段不仅真实、自然地写出了井水特点,更真切地表达了井水给“我”的童年生活带来了甜美和欢乐。)板书:甜美、欢乐
三 、抓住首尾段体会井水“给许多代人带来了甜美和欢乐”。
师:是啊,这水井,给作者的童年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这井水给作者的童年生活带来了无尽的甜美和欢乐。那仅仅是给“我”们这一代人的生活带来甜美和欢乐吗?
1 、引导学生关注结尾,【出示课件】
那口井,是谁开掘的呢?他们以自己的劳动,给后代带来了多少甜美和欢乐啊!
预设:学生能抓住“后代”体会到给许多代人带来了甜美和欢乐。
2、除了结尾段,你还从哪看出来?
引导学生联系第一段的内容,抓住“深深的印痕” 理解井的历史太长了,从而突出了“井给许多代人带来了甜美和欢乐”这个意思。
3、师:再读井形部分,回顾内容,还从哪里体会到掘井人为后人造福?
● 古井位置:屋后菜园—吃水浇菜方便
● 井形:井台青石板—干净防滑
井台坡度—打水方便、脏水不往井里流
井圈整石打造—结实
井圈里口圆、外八角—提水轻松、外观漂亮
小结:第一自然段作者在介绍古井外形的同时,让我们了解到,掘井人再挖井之初就在为后人着想、造福后人。
四、理解三部分内容之间的关系,体会各部分的作用
1作者重点写了什么?(井水的特点及带给“我”的甜美和欢乐)
2为什么前面还要写第一部分“井的外形和历史”以及第三部分呢?
(写第一部分:①突出了掘井人为后代着想,用自己的劳动造福了后人这个意思。②更符合题目的意思。如果不写这部分内容,题目叫《井》就不合适了,就该改为《井水》。
写第三部分①作者不是仅仅想表达“井水给自己的童年生活带来了无尽的甜美和欢乐”,而是要表达“井水给许多代人带来了无尽的甜美和欢乐”这个意思。②作者由井水给自己带来的快乐想到给许多人带来的快乐,特别想抒发自己对掘井人的感谢、赞美之情,所以写了这一段。)
● 学生自己思考原因。
● 小组交流讨论。教师强调:①理由越具体越好。②可以两个都解决,也可以选择其中一个来解决。
● 全班交流。
六、板书:
25 井
清
井水 甜 甜美 欢乐
凉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认读8个生字,(其中一个多音字)。
情感目标
朗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体会修建半边井的人关爱他人的品质,懂得要关心周围的人。
能力目标
巩固“能够提出不懂的问题”的学习方法。
教学重点:
体会修半边井的人关爱他人的品质,懂得要关心周围的人。
教学难点:
体会修建半边井的人管爱他人的品质,懂得要关心周围的人
教学过程:
一、导入。
(一)板书“井”,谁了解井给大家介绍介绍?
(二)板书“半边”,看到过这样的井吗?由此想到什么? (半边井什么样?在哪?为什么修成那样? )
(三)下面我们就带着问题了解半边井。
二、初读课文。
(一)读准字音,把课文读通顺,不懂的字词查字典。
(二)检查重点字、词认读情况。
井口鹿港巷子港( )穷困乖巧红砖假日内外井港巷巷( )困巧砖真假内
(三)把生字放回课文中,再读课文,标好自然段。
(四)指名读各自然段,纠正读音。
(五)想想你明白了什么,还有什么不懂的问题?
三、交流探讨。
(一)读懂了哪些内容?
1.词语:钦佩:敬重佩服。钦:敬重。难怪:怪不得。表示明白了某种情况的原因,不觉得奇怪了。乖巧:讨人喜欢。
2.内容:地点:台湾鹿港。形状:围墙的正下方,一半在院子里,一半在院子外。原因:为照顾打不起井的穷人。时间:很古老。
(二)为什么说鹿港是个有人情味的地方?分层次引导。
1. “有人情味儿”是什么意思? (人与人之间有感情,互相关心,不是只想自己,大家团结、和睦等)
2.鹿港的人情味你从哪看出来的?
3.指导朗读第二自然段:想:我会用什么样的语气向游人介绍?大家当当“我”。
4.指导朗读第三自然段看了这么多,听了这么多,来这里的游客心里会怎么想,小记者采访:“请问您是拿来的游客”看到半边井后您有什么想法?游客们,咱们一起夸夸这里。
四、融情激情。
(一)我们了解了鹿港,请大家谈一谈:大家眼中的鹿港。(介绍有关鹿港的资料,了解鹿港)
(二)不仅鹿港,我国还有许多地方也是像鹿港一样有人情味,说说大家的'了解。
(三)其实我们每个人都应努力,使自己生活的地方人情味更浓。
五、总结全文。
(一)朗读课文,边读边想,通过学习课文,你懂得了什么?
(二)作业:把课文读给父母听。
板书设计:
半边井台湾鹿港
一半在院里,一半在院外
有人情味儿
教学目标:
1、介绍自己名字的来历或含义,提高表达能力和交际能力。
2、感受长辈对自己的关心,了解长辈对自己的希望。
教学重点:介绍自己名字的来历或含义。
教学难点:激发学生想说的兴趣。
教学准备:每个同学提前向家长了解自己名字的来历或含义。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教师谈话:我们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名字,我们的名字,有的寄托了父母的殷切希望,有的倾注了父母无限的祝福。你的名字是怎么来的,你的名字有什么特殊的含义?这几个名字,大家猜猜有什么含义?(出示几个同学的名字)
二、进行口语交际:
1、猜出示名字的来历。(每个同学自己纠正、补充)(困)
2、同学之间互相猜猜名字的来历,自己做说明或介绍。
三、进入交际高潮:
1、猜猜老师名字的来历。(老师做介绍)
2、介绍自己家长名字的来历。
3、介绍自己收集的名人名字的来历。
四、课堂小结:表扬同学大胆发言,勇于发表自己的见解。
提点希望:与人交际中要尊重对方,尊重别人就是尊重自己。注意在交际中准确使用礼貌用语。
五、作业:把你好朋友名字的来历讲给家长听。
习作(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学习围绕一个意思写一段话,把这个意思写具体。
2、围绕自己某一方面的爱好或特长写一段话,把这个意思写具体。
3、写完之后读给同学听。
教学重点:
1、学习围绕一个意思写一段话,把这个意思写具体。
2、围绕自己某一方面的爱好或特长写一段话,把这个意思写具体。
教学难点:能够围绕自己某一方面的爱好或特长写一段话,把这个意思写具体。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谈话导入:我们每个同学都有自己的爱好和特长,刘新同学喜欢踢足球、李晓华爱好汽车、王思宇喜欢异想天开。他们都把自己的爱好和特长记录了下来,我们一起看一看。
二、学习例文:
1、自读3段话,了解意思。
2、你对哪段话感兴趣,先读一读,再说说它是围绕哪个意思写的,通过哪几个事例把第一句话的意思写具体的。
(喜欢哪段话就读哪段话。以第1段话为例来介绍这段话是围绕我非常喜欢踢足球来写的。通过两个事例把这个意思写具体的。)
3、说说这3段话的写法。(先介绍自己有什么爱好或特长,再用具体事例把这个意思写具体。)
三、指导习作:
1、想想你自己有什么爱好或特长,有什么事实来说明。(结合实际说一说自己的特长)
2、在小组里说一说。
3、试着写一写,写好后自己读一读,改一改。(自读自改。)
4、选择有代表性的,在班内读一读,讨论如何改进。
5、在小组里读一读,请大家帮助修改。(集体评改。)
四、课堂小结:本节课我们学习了围绕一个意思写一段话,把这个意思写具体的方法,并练习了围绕自己某一方面的爱好或特长写一段话,把这个意思写具体。
五、作业:把自己写的一段话读给家长听,请家长提出修改建议。
习作(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巩固部首查字法,提高查字典的能力。
2、进行词语搭配的练习。
3、体会“果然”的意思,并会运用。
4、学习使用冒号、引号,继续练习使用句号、问号、叹号和逗号。
5、进行口语交际。
6、围绕自己某一方面的爱好或特长写一段话。
教学重点:
1、体会“果然”的意思,并会运用。
2、学习使用冒号、引号。
教学难点:
1、正确使用“果然”写句。
2、正确使用冒号、引号。
课时:4课时。(含习作)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巩固部首查字法,提高查字典的能力。
2、进行词语搭配的练习。
3、体会“果然”的意思,并会运用。
4、学习使用冒号、引号,继续练习使用句号、问号、叹号和逗号。
教学重点:
1、体会“果然”的意思,并会运用。
2、学习使用冒号、引号。
教学难点:
1、正确使用“果然”写句。
2、正确使用冒号、引号。
教学过程:
一、用部首查字法查字。
1、指名读题,说说题目要求我们做什么。(理解题意)
2、确定每个字的部首,用部首查字法独立查字典,并填写答案。注意所填页码是字典正文页码。(确定不收,然后独立查字,写答案。)
3、订正答案,针对出现的问题进行指导和练习。
二、搭配词语的练习。
1、指名读题,弄清题目要求。
2、学生独立填写,把问题提出来集体讨论解决。
3、指名说答案,大家评议。
4、集体讨论,解决疑难问题。(丰富学生的词语积累。)
三、把句子补充完整:
1、指名读题,弄懂题意。
2、分析例子,体会“果然”的意思和作用。
他叫人照曹冲说的方法去做,果然称出了大象的重量。
(果然:表示事实与所说的或所想的一致。)
3、试着口头补充句子。大家互相订正补充。
4、在书上写答案。
参考答案:气象台预报今天早晨有大雨,果然早晨下起了大雨。
小莺下决心要夺得女子400米冠军,果然她夺得了女子400米冠军。
四、学习使用冒号、引号。
1、复习冒号、引号。
出示p16第4题的句子,请学生读一读,结合句子说说冒号和引号的用法。
(在提示语后面加上冒号,给人物语言加上引号。)
2、自己读读句子,试着加上标点,注意正确使用问号和叹号。然后,再读一读。
3、集体订正。
(1)吴晓燕好奇地问:“叔叔,秋天也能植树吗?”
(2)李岩问赵亮:“你长大了最想做什么?”赵亮想了想,说:“我最想当宇航员。驾驶着飞船,在宇宙中飞来飞去,多有意思啊!”
4、要求大家学习了冒号和引号的用法,在写句子时要正确使用。介绍《语文读本》中《淘气的标点符号》。
五、作业:用“果然”练习写一句话。(困)
第二课时口语交际
教学目标:
1、认读8个字朗读课文。
2、了解课文内容,体会修建半边井的人关爱他人的品质,懂得要关心周围的人。
教学重、难点:
体会修建半边井的人关爱他人的品质,懂得要关心周围的人。
教学准备:
老师准备
查阅的与课堂教学相关的材料,幻灯片。
学生准备
课本、课堂练习本。
教学过程:
一、朗读课文
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认读生字。
二、学习生字生词
学习多音字放假寒假请假假如假设提出不懂的词语,其他同学通过字典帮助解释。钦佩:敬重佩服。钦:敬重。难怪:怪不得。表示明白了某种情况的原因,就不觉得奇怪了。乖巧:讨人喜欢。
学生和老师一起读认读字,写多音字,并给多音字组词。通过字典帮助解释。让学生认读认读字。扩展知识,学习词语。
三、熟读课文
1、我给大家介绍半边井的知识,从哪里来的?
2、我们看看爷爷是怎么说的。
3、原来半边井是因为有一半井口露在墙内,所以叫半边井。为什么要把一半井口露在墙外呢?
4、那是不是只有我家有半边井啊?你从哪里看出来的?
5、这些人家挖半边井,让穷人从井里免费挑水,你觉得这样好不好?这样的做法体现了什么?读一读第三自然段。
文章最后说,鹿港是个有人情味的地方。谁知道鹿港为什么是个有人情味的地方?
有感情的朗读课文,比一比谁读得。
了解鹿港为什么会有这么多游客在巷子里走来走去?为什么会盯着围墙下瞧个不停?是爷爷说的过去鹿港有些人家比较穷困,没有能力雇工人挖井。为了让他们也有井水喝,有些人家就把自己家的井挖在围墙下,井口一半在墙内,一半露在墙外。这样一来,那些没有井的人家,也能来挑水喝了。因为有些人家没钱挖井,没水喝,所以把井口露在墙外面,让他们也喝到水。不是。“有些人家就把自己家的井挖在围墙下,”肯定不止一家有半边井。好。体现了人与人的互相帮助,互相关爱。从很久之前,鹿港的人就互相帮助,互相关爱。现在还在延续这种关爱。指名读,比一比,看谁读得好通过连环问题,引导学生一边读课文,一边思考。
四、作业
1、复习1-7课生字,听写。
2、熟读所学课文,并背诵要求背诵的课文。
3、复习巩固所学知。
教学目标:
1、认读8个字。
2、继续学习默读课文,提出不懂问题。
3、朗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体会修建半边井的人关爱他人的品质,懂得关心周围的人。
教学重点:体会修建半边井的人关爱他人的品质,懂得关心周围的人。
教学难点:体会修建半边井的人关爱他人的品质,懂得关心周围的人。
课时: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板书课题:半边井,看了这个题目,你有什么问题?(能够提出不懂的问题。)
2、那我们就一起学习8课,半边井。
二、自学课文:
1、提出自学要求。
(1)自读课文,读准字音,遇到不认识的字,看课后的认读字表读准字音。
(2)默读课文,思考课后习题。为质疑问题找到答案
(3)提出不懂的问题。(困)
2、学生自学。(自读课文,读准字音。区分:港和巷、砖和砌,默读课文,思考习题提出不懂问题。)
三、检查自学情况:
1、指名朗读课文,大家评议是否读正确。
2、回答课后习题:人们为什么说鹿港是个有人情味的地方?(从哪看出鹿港有人情味?)
过去鹿港有些人家比较穷困……那些没有井的人家,也能来挑水喝了。
3、指导朗读:怎样朗读才能让听众感觉到鹿港的人情味?
四、拓展延伸:说说我们生活当中有人情味的地方。
五、课堂小结:学习了自学课文的方法:
自读,读正确;
默读,想答案;
朗读,提问题。
以后遇到新课文,可以用这种方法自学。
六、作业: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板书:8半边井
人情味儿
井口一半在院子外,一半在院子里
课后反思:学生能给从课文中懂得一定的做人道理,就是个别的学生朗读还不过关。
教学目标:
对围绕自己某一方面的爱好或特长写一段话的习作进行评改,使学生能围绕一个意思写话,并把这个意思写具体。
教学重点:对习作进行评改。
教学难点:指导学生,把要表达的意思写具体。
教学准备:优秀段落5篇,待改段落1篇。
教学过程:
一、展示优秀作品:
1、挑选几份写得好的段落请作者读给大家听。
2、大家评议这些段落写得怎么样,好在哪。(评议:能围绕一个意思写话,并把这个意思写具体。)
二、集体共同修改一段话:出示这段话,请大家自读并指出不足,提出修改建议。
1、不能围绕一个意思写话。
2、意思写得不具体。
3、意思表达不清楚。
4、有错别字和病句。
三、自己修改习作。
四、作业:修改自己的习作。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认读 8 个生字, (其中一个多音字)。
情感目标
朗读课文。 了解课文内容, 体会修建半边井的人关爱他人的品质, 懂得要关心周围的人。
能力目标
巩固“能够提出不懂的问题” 的学习方法。
教学重点:
体会修半边井的人关爱他人的品质, 懂得要关心周围的人。
教学难点:
体会修建半边井的人管爱他人的品质, 懂得要关心周围的人
教学过程:
一、导入。
(一) 板书“井”, 谁了解井给大家介绍介绍?
(二) 板书“半边”, 看到过这样的井吗? 由此想到什么? (半边井什么样? 在哪?为什么修成那样? )
(三) 下面我们就带着问题了解半边井。
二、初读课文。
(一) 读准字音, 把课文读通顺, 不懂的字词查字典。
(二) 检查重点字、词认读情况。
井口 鹿港 巷子 港( ) 穷困 乖巧 红砖 假日 内外 井 港 巷 巷( ) 困 巧 砖 真假 内
(三) 把生字放回课文中, 再读课文, 标好自然段。
(四) 指名读各自然段, 纠正读音。
(五) 想想你明白了什么, 还有什么不懂的问题?
三、交流探讨。
(一) 读懂了哪些内容?
1. 词语: 钦佩: 敬重佩服。 钦: 敬重。 难怪: 怪不得。 表示明白了某种情况的原因, 不觉得奇怪了。 乖巧: 讨人喜欢。
2. 内容: 地点: 台湾鹿港。 形状: 围墙的正下方, 一半在院子里, 一半在院子外。 原因: 为照顾打不起井的穷人。 时间: 很古老。
(二) 为什么说鹿港是个有人情味的地方? 分层次引导。
1. “有人情味儿” 是什么意思? (人与人之间有感情, 互相关心, 不是只想自己,大家团结、和睦等)
2. 鹿港的人情味你从哪看出来的?
3. 指导朗读第二自然段: 想: 我会用什么样的语气向游人介绍? 大家当当“我”。
4. 指导朗读第三自然段 看了这么多, 听了这么多, 来这里的游客心里会怎么想, 小记者采访: “请问您是拿来的游客” 看到半边井后您有什么想法? 游客们, 咱们一起夸夸这里。
四、融情激情。
(一) 我们了解了鹿港, 请大家谈一谈: 大家眼中的鹿港。(介绍有关鹿港的资料,了解鹿港)
(二) 不仅鹿港, 我国还有许多地方也是像鹿港一样有人情味, 说说大家的了解。
(三) 其实我们每个人都应努力, 使自己生活的地方人情味更浓。
五、总结全文。
(一) 朗读课文, 边读边想, 通过学习课文, 你懂得了什么?
(二) 作业: 把课文读给父母听。
板书设计:
半边井 台湾 鹿港
一半在院里, 一半在院外
有人情味儿
教学目标:
1、认读8个字 朗读课文。
2、了解课文内容,体会修建半边井的人关爱他人的品质,懂得要关心周围的人。
教学重、难点:
体会修建半边井的人关爱他人的品质,懂得要关心周围的人。
教学准备:
老师准备
查阅的与课堂教学相关的材料,幻灯片。
学生准备
课本、课堂练习本。
教学过程:
一、朗读课文
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认读生字。
二、学习生字生词
学习多音字放假 寒假 请假 假如 假设 提出不懂的词语,其他同学通过字典帮助解释。钦佩:敬重佩服。钦:敬重。 难怪:怪不得。表示明白了某种情况的原因,就 不觉得奇怪了。 乖巧:讨人喜欢。
学生和老师一起读认读字,写多音字,并给多音字组词。 通过字典帮助解释。 让学生认读 认读字。扩展知识,学习词语。
三、熟读课文
1、我给大家介绍半边井的知识,从哪里来的?
2、我们看看爷爷是怎么说的。
3、原来半边井是因为有一半井口露在墙内,所 以叫半边井。为什么要把一半井口露在墙外呢?
4、那是不是只有我家有半边井啊?你从哪里看 出来的?
5、这些人家挖半边井,让穷人从井里免费挑水, 你觉得这样好不好?这样的做法体现了什么? 读一读第三自然段。
文章最后说,鹿港是个有人情味的地方。谁知道鹿港为什么是个有人情味的地方?
有感情的朗读课文,比一比谁读得。
了解鹿港为什么会有这么多游客在巷子里 走来走去? 为什么会盯着围墙下瞧个不停? 是爷爷说的过去鹿港有些人家比较穷困,没有能力雇工人挖井。为了让他们也有井水喝,有些人家就把自己家的井 挖在围墙下,井口一半在墙内,一 半露在墙外。这样一来,那些没有井的人家,也能来挑水喝了。 因为有些人家没钱挖井,没水喝, 所以把井口露在墙外面,让他们也喝到水。 不是。“有些人家就把自己家的井挖在围墙下,„„”肯定不止一家有半边井。 好。体现了人与人的互相帮助, 互相关爱。 从很久之前,鹿港的人就互相帮 助,互相关爱。现在还在延续这种 关爱。 指名读,比一比,看谁读得好通过连环问题,引 导学生一边读课文,一边思考。
四、作业
1、复习1-7 课生字,听写。
2、熟读所学课文,并背诵要求背诵的课文。
3、复习巩固所学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