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面就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第一册过桥优秀教案(共含4篇),希望大家喜欢,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第一册过桥优秀教案
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学习雷锋热心助人的精神。
2.读懂每句话,理解词语意思。
3.学会6个生字,认识3个偏旁,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4.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难点
1.理解课文内容。读懂课文第2自然段,理解词句。
2.识字、写字。
教具准备 图片,小黑板,田字格黑板,生字卡。
教学时间 二课时
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一、教学目标
(一)理解课文内容,学习雷锋热心帮助小同学的好品质。
(二)读懂句子,理解词语意思。
(三)朗读课文。
二、教学重点、难点
读懂第2自然段,理解词语意思。
三、教学过程
(一)简介雷锋生平,讲雷锋助人为乐的故事。
(二)读题,解题,请一位同学读题。
板书:14 过桥
1.谁能说说“过桥”是什么意思?(从桥的这边走到那边)
2.这篇课文课题是“过桥”,我们看看课文围绕“过桥”这一词语讲了一件什么事。
(三)初读课文,了解课文大意,读准字音,读成句。(学生练习2~3遍)
1.这篇课文由几个自然段组成?
2.讲的是谁的什么事?(讲的是雷锋背小同学过桥的事)
3.拿生字卡片,让学生认读生字。
要 又 放 起 边 过
(四)细读课文第1自然段,理解课文内容,理解词句。
1.读第1自然段。(自读,指名读)
(1)第1自然段有几句话?
(2)这句话讲的是谁?(雷锋)
(3)讲的是他什么时候的事?(小时候)
(4)他小时候怎么样?(雷锋小时候上学必须要走过一座小桥)板书:小桥
(5)看图,读课文,说说这是一座什么样的小桥。(用木头架的很窄的小桥,没有桥栏)
(五)读第2自然段课文,理解思考题。教师出示小黑板:
1.读题,指名读题。
2.理解题意:①题目问在什么天气?(下雨天)②问雷锋做什么?(问雷锋是怎样帮助小同学过桥的)③我们读课文重点要思考什么?(雷锋怎样做的)
学生带着问题读2遍课文。
(六)认真读课文,理解课文意思,懂得词句意思。
1.这段课文一共有几句话?(5句)
2.读第1句话。(指名读)
(1)这一天天气情况怎样?(下大雨)大雨是什么样的雨?(让学生结合生活实际说一说)板书:下大雨
(2)这句话里讲的都有谁?(雷锋和小同学)小同学是一人,还是两人?(没有明确表明,但人数较多)
(3)雷锋和小同学做什么?(一起上学去)“一起”在句子中是什么意思?(他们在一块儿走向学校)
3.这句话告诉我们在什么天气,谁和谁一起干什么。谁能读一读?(请2~3名同学读)
4.读第2句话,想想这句话告诉我们什么事?(他们走到桥边,看见河水漫过了小桥)他们指的是谁?(雷锋和小同学)
(1)他们为什么要“走”到桥边?课文在什么地方告诉了我们这个原因?(因为他们上学要过小桥)
(2)他们来到桥边看见了什么?(看见了河水漫过了小桥)板书:水漫过桥面。
(3)河水为什么会漫过小桥?(因为下大雨)“漫过”是什么意思?(指河水没过桥面,也就是说小桥的桥面在河水下面)
(4)小同学要走过小桥有什么困难?(小桥很窄,又没有扶栏,河水还在流过桥面,小同学要走过小桥既不好走,又有危险)
(5)雷锋要走过小桥有困难吗?(雷锋要在水流中踩稳桥面,很费力气地走)
师述:让我们看看在这种情况下,雷锋是怎样做的?
5.读第3句话,自读2遍,想想雷锋是怎样说的?
(1)他们走到桥边,看见河水漫过了小桥,雷锋是怎样说的?(来,我背你们过桥)
(2)“来”在这里表示什么?(招呼小同学过来)教师范读这句话,让学生体会雷锋的态度。(“来”不仅是招呼小同学过来,还表明了雷锋的态度是很坚决的)
(3)“你们”指谁说的?(几个和雷锋一起上学的小同学)板书:来背
(4)雷锋为什么在自己走过小桥也很吃力的情况下要背小同学过去呢?(因为他看到河水漫过桥面,小同学过桥不仅困难,也容易发生危险,所以要背小同学过桥)
6.读第4句话,想想雷锋是怎样做的'。
(1)读第5句话,回答雷锋是怎样做的?(雷锋把小同学一个一个地背过去)
(2)“一个一个”和“一个”意思有什么不同?(“一个”只是一个,“一个一个”数量较多,几个的意思)板书:一个一个
(3)“一个一个地背过去”和“背过去”有什么不同?(“一个一个地背过去”是背过去一个,又背第二个,第……的意思;“背过去”没说几个,只是讲背过桥去)
(4)在河水漫过桥面的情况下,雷锋自己过桥也很不容易,他背上又背着小同学,更增加了困难,想象一下可能遇到什么困难?
(5)谁能把雷锋背小同学过桥时困难情景这句话读出来。(雷锋把小同学一个一个地/背过去了)
7.读最后一句话,想想这句话告诉我们什么?(自读,指名读)
(1)这句话写的是什么时间?(放学的时候)什么事情?(雷锋又把小同学一个一个地背过来)
(2)上学的时候雷锋和小同学怎么会一起上学去呢?(在路上碰到一起的)放学的时候呢?(雷锋把小同学找到一起的)
(3)认真读一读第4句话和第5句话中有哪几个词语不同?
板书:(一个一个) 背过去
又 背过来
(4)①“又”字在这里是什么意思?(再,还的意思,这里指放学的时候,雷锋再一次背小同学过桥)
②“背过去”和“背过来”有什么不同?(“背过去”是从家住的这边背到学校的那边;“背过来”,是从学校那边背到家住的这边)
8.读读第4~6句话,说说雷锋是怎样说的,又是怎样做的?
(1)从雷锋克服困难背小同学过桥这件事,你能看出雷锋是什么样的人?(雷锋是热心帮助别人的人)
(2)你要怎样向雷锋学习?
【板书设计】
第二课时
一、教学目标
(一)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雷锋助人为乐的好品质。
(二)学会6个生字:过 要 起 边 放 又
(三)认识3个新偏旁:“ ”,西字头;“走”,走字旁;“攵”,反文旁。
(四)正确书写6个生字。
二、教学重点、难点
识字、写字。
三、教学过程
(一)复习检查。
1.出示生字卡片,检查读音是否正确。
2.朗读课文。
(二)学会6个生字。
1.过,gu^,拼读音节,读词语:过来。
(1)识记字形。自学后讨论发言。
提示:想想“过”字是什么结构的字,先写什么部件,后写什么部件。(用偏旁加笔画的方法记字形。半包围结构,走之旁。先写里边:一笔横“一”,二笔竖钩“ ”,三笔点“寸”,再写走之旁“过”,一共6笔。过去的过)
走之旁几笔,怎么写?(3笔,一笔点“丶”,二笔横折折撇“ ”,三笔捺“辶”)
(2)口头组词语。
过来 来过 过去 过往 走过
(3)指导书写。
①找准位置:里边的“寸”一笔横,过竖中线,在横中线上面。二笔竖钩,占右半格离竖中线三分之一的地方。三笔点,点在中心点上。外边的走之旁和“送”占同样的位置,写法相同。
②指导书写,重点是走之旁,同学仿写字头。
2.要,yao,拼读音节。
(1)认识新偏旁“ ”,西字头。
板书: —西,让学生区分“西”字作偏旁时笔画有什么变化?(“西”作偏旁,第4笔撇,“ ”第5笔竖弯“ ”,都改成竖“丨”)
(2)识记字形,自学后讨论发言。(要,y4o,上下结构,西字头,用部件组合法记字形,上面西字头,下面“女”字,一共9笔)
(3)指导书写。
①找准位置,整件位置:上窄下宽。部件位置:西字在上半格正中间,第一笔离边线三分之一。第6笔横,斜压横中线。下面“女”字,占下半格三分之二,第二笔撇点( ),从中心点起笔,点到右中格中心点的斜右下方。第三笔斜撇在竖中线与第二笔交叉。
②指导书写,重点是下面的“女”,学生仿写字头。
3.起,q!,拼读音节,读词语:一起。
(1)认识新偏旁“走”,走字旁。看看“起”字,“走”字作偏旁笔画有什么变化?(把最后一笔捺写长。
(2)识记字形,自学,讨论。(走,z%u,半包围结构,走字旁,用部件组合法记字形,自己的“己”字加个走字旁,组合成起。一共10笔。一起的“起”)
(3)口头组词语。
一起 起来 起床 起始 起立
(4)指导书写。
①看准位置,“己”占右半格中间,第二笔横,压横中线。“走”占左半格三分之二,三个横都到竖中线收笔。“捺”过竖中线在右下格下面三分之一处。
②指导书写,重点指导“走”的占位。学生仿写字头。
4.边,bian,拼读音节,读词语:桥边。
(1)识记字形,自学,自说,互说互检。
(2)口头组词语:
桥边 一边 旁边 两边
(3)指导书写。自学,看田字格字帖自己写字头,教师检查指导。
5.放,fang,拼读音节,读词语:放学。
(二)认识新偏旁“攵”,反文旁,笔顺是: 攵,一共4笔。
(2)识记字形,自学,讨论发言。
(3)口头组词语。
放学 开放 放手 解放 发放
(4)指导书写。
①找准位置:左右相等。右边“方”字,占左半格右半边,第一笔点,点在上半格中间,不靠竖中线上。第二笔横,压横中线起笔,写斜横到竖中线收笔。第四笔横折钩,写斜横折斜钩,折在中心点。右边反文旁,第一笔稍高于点起笔,在中心点收笔;第二笔横,在横中线上面一点儿;第三笔撇,从横的中间起笔,过竖中线与“方”的钩对齐收笔。第四笔捺,从中心点起笔,过右下格中心点收笔。
②教师范写,学生仿写字头。
6.又,you,拼读音节。
(1)识记字形,自学,同桌互记互检。
(2)指导书写。
①找准位置,第一笔横撇“ ”与二笔捺在中心点交叉,下面两笔对称。
②自己看田字格字帖书写。教师巡视指导。
小熊过桥优秀教案
活动设计背景
大班幼儿具备了一定的语言表达能力,能明确表达自己的意思,不会跑题,有一定的扩散性思维能力,能运用已有经验猜测,叙述创编的能力,根据这一特点设计了本次活动。
活动目标
1、能用普通话独立清晰的朗诵儿歌。理解儿歌的内容和意义。
2、能分析模仿各种动物讲话时的语气。
3、理解儿歌主题,知道遇到问题要勇敢面对,遇到困难要勇敢克服,别人遇到困难时要帮助。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幼儿能用不同语调表现不同角色的对话。
难点:提高幼儿朗诵诗歌的水平及对文学作品的表现力。
活动准备
《小熊过桥》的课件 小熊头饰
活动过程
1、导入
用小熊过桥的课件引入
2、教师将诗歌编成故事讲述一遍给幼儿听。
3、教师出示小熊头饰有感情的朗诵诗歌,用不同语调表现出不同角色的说话特点。
4、教师结合课件中的图画提问:
(1)小熊为什么不敢过桥?
(2)小熊不敢过桥时谁讥笑他?怎样讥笑他的?
(3)小熊遇到困难时怎么样了?
(4)后来鲤鱼是怎样鼓励小熊的?
(5)小熊怎样走过桥的?
5、教幼儿朗诵诗歌:在朗诵过程中,要求读准句子中后面押韵的音,儿童用什么语调表现不同角色的对话,由儿童自己选择不做统一要求,以发挥儿童的创造性。
6、引导幼儿讨论:学了这首诗歌你明白了什么道理?
7、组织幼儿进行情景表演,教师引导幼儿分角色进行表演。
教学反思
《小熊过桥》的目标是让幼儿更好的学习,理解诗歌,并用表情、语言和动作进行表现,从而培养幼儿勇敢的个性品质。围绕活动的目标,首先我以激发幼儿的兴趣为出发点。诗歌的学习过程中,我运用了课件,幻灯片以及诗歌的朗诵音乐,帮助孩子进行理解,教学课件的直观形象引起了幼儿很大的'兴趣,对理解诗歌的内容也起到了很大的作用。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我采用了整体感知—分段学习—集体表演的教学方法。
首先,幼儿欣赏课件,整体感知了这首诗歌,对诗歌的内容有了初步的了解;然后利用幻灯片分段学习,理解每段诗句的内容,鼓励幼儿用动作和表情来表现诗歌内容;然后请幼儿一边朗诵诗歌,一边加上自己创作的动作进行表演。
本次活动改变了传统的“教师教,幼儿学”的方法,采用了引导幼儿主动探索学习的方法,真正尊重了幼儿的主导地位,课件引起了幼儿的学习兴趣,帮助幼儿理解诗歌内容,为幼儿朗诵表演做了铺垫,幻灯片的图片演示,加深巩固了幼儿对诗歌的理解,幼儿自己创编的动作生动形象,充分发挥了创造性,最后,教师的总结提问激发了幼儿勇敢、有爱心的美好的个性品质。
兰兰过桥优秀教案
第 一 课 时
(一)导入新课
1.同学们,你们都见过什么样的桥?(指名答)
2.今天,我们学习一篇有趣的课文,(板书课题)课文里所讲的桥会让大家大开眼界。
(二)初读课文
1.老师范读课文。
2.学生借助拼音自己朗读课文,要求读准生字的音。
3.四人小组分自然段读课文,互相纠正字音。
4.出示生字卡片,检测生字的读音。
(三)初步学习课文,了解课文大致结构
1.指名分自然段朗读课文。
2.兰兰跟爷爷过了几种桥?(潜水桥、塑料桥)
3.课文的哪些段写的是潜水桥?谁愿意读一读?(请举手的同学齐读)
4.课文的哪些段写的是塑料桥?谁愿意读一读?(请举手的同学齐读)
5.再读全文。我们知道了潜水桥和塑料桥这两种神奇的桥,现在我们再来把全文读一遍。
第 二 课 时
(一)朗读课文,熟悉课文内容
学生自读课文,想一想兰兰过了哪两种桥。
(二)朗读感悟
1.学习课文第一至四自然段。
(1)你喜欢哪一种桥?(指名说)请喜欢潜水桥的'同学读一读描写潜水桥的第一至四自然段。
(2)思考:潜水桥有什么特点?(四人小组讨论)
(3)兰兰在潜水桥里都看到了什么?(图文结合回答)
2.学习课文第六至九自然段。
(1)朗读第六至九自然段,思考:你从这几个自然段中知道了什么桥?
(2)兰兰刚开始看到的塑料桥是什么样的?读出课文中的句子。过了桥后,把塑料桥怎么办呢?读出课文中的句子。
(3)说一说塑料桥有什么特点。(轻巧,带着方便)
3.学习第十自然段。
(1)齐读第十自然段。
(2)爷爷真会变魔术吗?(是科技的力量)
(三)朗读全文
(四)识记生字
第 三 课 时
(一)复习课文
1.朗读全文。
2.说说课文中兰兰过了哪两种桥,潜水桥和塑料桥各有什么特点。
(二)识记、书写生字
1.读生字词。
桥梁工程师波浪特别玻璃砖
划过去采野花很薄轻巧又平又稳
2.指导书写。
(三)实践活动:未来的桥
可参考“教学建议”第三部分。
北师大版小学第一册的优秀教案
单元教学目标:
1、借助有趣、真实的情境,激发学生参与统计活动的举,培养学生初步的统计意识。
2、初步体验数据的整理过程,认识象形统计图和简单的统计表,能根据图表中的数据回答一些简单的问题。课程标准中想对应的知识技能目标。
课程标准中相对应的知识技能目标:
1、对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过程有所体验。
2、通过实例,认识统计表和象形统计图,条形图(1格代表1个单位),并完成相应的.图表。
3、能根据简单的问题,使用适当的方法(如计数、测量、实验等)收集数据,并将数据记录在统计表中。
4、根据统计中的数据提出并回答简单的问题,能和同伴交换自己的想法。
最喜欢的水果(2课时)
教学目标:
1、激发学生参与统计的兴趣,培养学生初步的统计意识。
2、初步体验数据的整理过程,认识象形统计图和简单的统计表。
3、培养学生初步的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学生经历统计的过程,发展学生的统计观念。
教学难点:
体验数据、实物整理、统计的过程。
教学过程:
一、启发教学,实践体会。
1、我们班要举行元旦联欢会,需要习一些水果,现在市场上苹果、梨、香蕉、桔子这四种水果最多,咱们调查一下到底习哪种水果吧!
2、小组活动:
第组一张白纸,四种水果画片。每人选一种最喜欢吃的水果,贴在纸上,让大家一眼看出你们组喜欢吃哪种水果的人最多。完成后,贴在黑板上展示。
3、全班交流:
同学们评议哪个组的图让大家一看就知道喜欢吃哪种水果的人最多,帮助我们班决定习哪些水果。通过讨论,得出贴图片时要一边对齐,按种类顺序排列,左右也要对齐,并允许贴得不符合要求的小组重新调整。
4、各小组的统计图进行汇总,制成全班爱吃的水果统计图及统计表,并引导学生根据统计表提出问题并加以解决。
二、练一练:
1、启发学生提出问题。
(1)喜欢吃苹果和梨的小朋友一共有多少个?
(2)香蕉比梨少多少个?
(3)最多的是什么?最少的是什么?
2、说一说:
(1)哪样东西最多?最样东西最少?
(2)哪两样东西同样多?
(3)你还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小组讨论)
3、第1题先让学生观察图意,明确问题,然后让学生独立地解决问题。让学生数一数各种图形的数量,体会数据的整理过程,再动手画图,完成填空。可以让几个小朋友合作完成。
4、第2题,先让学生把书后附页上的水果图剪下来,再独立解决问题。
5、第3题,通过学习独立的调查,整理数据,表达结果,培养学生的统计意识。教师引导和鼓励学生相互交流,发表自己的意见。
6、迎新年。
(1)先让学生独立去观察图。
(2)引导学生根据图意提出并解决问题。
小组交流后全班交流。
(3)说一说自己班如何过新年,开展哪些活动,可以提出哪些数学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