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课时教案设计
教学目的
1.读难生字字音,掌握'方''城''倏尔''文''溢目''江干'等常用词的意思,疏通文意。
2.整体理解课文内容,理清课文结构。
教学重点:
目标1、目标2
教学难点
:目标1
教学步骤:
一、课前三分钟:(3分钟)
1、按学号说自己一则新闻。
2、抽一学生从内容、仪态和技巧方面评价。(目的在于促使学生认真听讲,练习口才,让说话者也有紧迫感。)
(备学生)如果学生讲得不好,教师应给予纠正,学生评价若不知如何说起,
教师要给予指点。
二、创设情景,导入新课。(1分钟)
同学们看过涨潮的壮观景象吗?下面请同学们观看被前人称?壮观天下无'的'钱江涌潮'。
三、简介南宋观潮盛事和作者。
杭州在南宋时称临安,是国都。观潮地当时在临安城南(今由于江水改道已移至浙江海宁),每年八月十八日举行观潮盛典。迎潮前有水军演习,潮到时又有吴地少年弄潮争标的表演。当日从宫廷到民间争相观看,万人空巷,十分狂热。本文描写的水军演习、弄潮表演以及观潮情景,既衬托了钱江涌潮的奇伟壮丽,又共同组成了南宋都城生活的风景画、风俗画,表现了人与自然搏斗的`勇敢精神。
投影显示标题、作者。
作者周密,字公谨,号草窗。原籍济南,后迁吴兴(今属浙江)。南宋文学家。宋末曾做过义乌县官等职,宋灭之后不再做官。他的诗文都有成就,又能书画。《观潮》选自《武林旧事》,是他进入元朝后所写。
四、整体感知。
1.声屏显示课文朗读录音、画面。
2.检查预习。
彩屏显示:
(1)给下列加点的字选择正确的读音。
①雷霆a 、ting b.tin( )。②杨诚斋a、zai b.zhai( )
③艨艟 a、mongtong b.mengchong④如履平地 a、lu b.lu..( )
⑤倏尔 a、shu3 b.shu1( )⑥一舸无迹 a、ge b.ke( )
⑦善泅 a、qiu2 bqiu3( ) ⑧僦赁a、jiu1 nin b.jiu knin( )
⑨罗绮 a、qi2 b.qi3…( )⑩鲸波 a、qiong b.jing( )
(2)给下列加点的词选择正确的解释。
①方其远出海门 a.当……时b.才
②则玉城雪岭际天而来 a.城市b.城墙
③倏尔黄烟四起 a.忽然b.迅速
④皆披发文身 a.画着文彩b.花纹
⑤江干上下十余里间 a.江岸b.江的干流
⑤珠翠罗绮溢目 a.映眼b.满眼
五、目标完成过程。
1.课文共四段,请概括每段的段意。
明确:第一段写海潮的雄伟壮观。第二段写水军演习的动人情景。第三段写弄潮健儿的英姿。第四段写观潮人众之多。
2.朗读并逐段翻译课文。
显示第一段文字,教师范读此段并指名翻译。
显示第二段文字,指定一小组齐声朗读后再指名翻译。
显示第三段文字,全班齐读后再指名翻译。
显示第四段文字,指名朗读翻译此段。
(备学生)如果学生翻译得不够准确,教师要指出并纠正,个别词语需要板书。
3.学生熟读课文。
六、小结并布置作业。
1.熟读课文。(a)
2.完成课后练习二。(b)
3、《掌握语文》(c)
七、说课精要:字词教学,除生字外,还要注意'方''城''倏尔''文''溢目''江干'等常用词的教学。多练习诵读,预习时布置学生根据注解把文章译成白话文。
《春笋》一文写的是春笋在美好的春天来临之际,破土而出,旺盛生长的情景,热情赞美春笋不怕困难,顽强向上的生命力。全文共两个自然段,第一段写春笋被春雷唤醒后,纷纷出土的景象。第二段写春笋出土后,顽强向上生长的情景。
这篇课文,虽然简短,但是让学生完全进入角色,充分理解春笋的克服一切艰难险阻,顽强的生命力,还是有一定的难度,因此在教学中我创设情境,以读悟情。
《春笋》这篇课文,用拟人化的手法,以诗一般的语言,形象地描绘了春笋在美好的春天到来之际破土而出、旺盛生长的情景,为培养学生的创造思维能力、发展学生的想象力,教学设计做了如下尝试,
一、利用实物 突破难点
课文第二自然段的第一句话:春笋穿着浅褐色的外衣,像嫩生生的娃娃。在课堂上我将一个从菜市买来的春笋,让学生近距离的观察春笋那尖尖的脑袋,胖胖的身体,浅褐色的外皮??然后有用刀将春笋的“外衣” 一层一层地剥去,那“嫩生生”的笋肉。孩子们直观地感知春笋的鲜嫩、细腻,当然会发觉春笋很像里三层外三层包裹着的新生的娃娃。
二、口语训练 发挥想象
课文开头写道:“一声春雷,唤醒了春笋。”在让学生模拟了春雷的声音以后,我说:“那,雷公公是怎样唤醒春笋的呢?谁来做雷公公叫一叫?”孩子们一听,兴趣来了,纷纷要求做雷公公。
一生这样叫:“春笋,春笋,快醒醒吧。春天来了,快来看看春天吧,它多
美呀!”
一生这样呼唤:“春笋,春笋,快出来!快出来和朋友们一起玩儿。” 一位小女生,用很轻柔的声音说:“春笋,春笋,快醒醒!快醒醒!春天来了,它在等你出来呢!”
看!我们孩子的语言就是这样贴近生活而富有童趣。接着,我让孩子们都做雷公公来唤醒春笋,愿意怎么唤就怎么唤。
三、动静结合、激发情趣
在雷公公的呼唤下,春笋破土而出了,文中这样写道:“它们冲破泥土,掀翻石块,一个一个从地里冒出来。”这个地方,我试着让学生来演一演。
我随手拿起一张废纸和一支铅笔,对学生说:“小朋友,这张纸代表地面,这支铅笔代表春笋。谁能来表演‘冲破’的意思?”一个学生走上来,手拿铅笔放在纸的下方,慢慢地把纸给顶破了。应该说,他的演示是正确的,他们理解了“冲破泥土”的意思。
“那,掀翻石块该怎么表演呀?”我让孩子们自己想办法。一个人就是一个春笋,书包当石块压在头上,学生作出使劲的表情,将掀翻的动作做得惟妙惟肖。
上述教学设计,旨在通过直观教学,使有限的教材内容再生无限,为发展学生的想象力提供广阔的空间,以致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不足之处:
1、尽管课前自己准备得很充分,但自己在教学中还是表现得不够沉稳,在第二自然段的学习中,忘记了熟读才能成诵的智理名言。没有引导孩子们以多种方式的朗读来进行熟读成诵的铺垫就急着让孩子们进行背诵,所以效果并不好。
总结起来还是自己紧张了,才会忘记重要的环节。
2、课堂节奏没把握好。低年级教学,写字环节是很重要的,所以对于每一个生字都会去范写、讲解注意点,这样浪费了很多时间,这个在今后的教学中需要慢慢改进。
3、学生写话的能力没有得到充分的训练。
结合平时的课堂学习来说,我认为没有哪个学生天生会写话,只有后天的培养,学生的书面语言才会丰富起来。本班学生在这方面是弱项。因此,我曾向经验丰富的教师请教,结合自己的一点点的想法,低年级的学生想象力是很丰富的,如果能通过老师的层层引导,学生的思维的大门就会打开。
4、本次教学以读为主,只照顾了中间的学生的学习。在以后的教学中除了布置作业照顾差异外,在备课时从教学目标、教学重点、教学过程也应该将差异考虑进去。
5、指导书写,写字时间不够充分。由于在时间上安排不够合理,所以今后在教学中严格把握好每个教学环节所用时间,让学生在课堂上生字书写得到充分的训练。
这篇课文分为两个自然段,通过描写春笋在美好的春天到来之际,破土而出,旺盛生长的情景,热情赞美春笋不怕困难、顽强向上的生命力。文章使用的语言生动、活泼、情趣盎然,简洁、明快、节奏感强。因此,在教学前我通过读教材,以“冲破”、“掀翻”为突破口,利用影像使学生体会到春笋那势不可挡、战胜一切艰难险阻的顽强生命力,从“冒”中看出春笋破土而出连续不断的动态。我主要抓住文章的这部分展开教学。就整节课来看,我结合学校领导和老师们对这节课的建议和看法分为以下几方面:
一、不足之处
1、学生写话的能力没有得到充分的训练。
所以结合平时的课堂学习来说,我认为没有哪个学生天生会写话,只有后天的培养,学生的书面语言才会丰富起来。本班在这方面是学习的弱项。因此我曾向经验丰富的教师请教,结合自己的一点点的想法,总结出:写好话首先在选材,同样的主题选材不一样,文章给人的总体感受也会不一样,比如说:《司马光》这一课有这样一种句式“_____,有的____,有的____,还有的_____。”开始学生由于想法受到局限,很多学生这样说:“下课了,小朋友出来做游戏,有的跳绳,有的踢足球,还有捉迷藏。”这个时候就需要教师进行引导,指导学生学会观察周围的事物,教师可以向学生举例,像“夏天到了,小朋友穿的衣服可漂亮了,有的会穿什么,有的会穿什么,还有的会穿写什么呢?”、“每一朵花也不一样,你可以观察。”低年级的学生想象力是很丰富的,经过老师的层层引导,学生的思维的大门渐渐就会打开了。其次,多读书,丰富自己的书面语言,俗话说:“书破万卷,路行万里。”丰富的词语会增加文章神采,使文章更加生动。
2、教学过程中全体学生关注不够。
本次教学以读为主,照顾了中间的学生的学习,但有余力的学生没有得到充分的发展训练,让我觉得有些遗憾。在以后的教学中除了布置作业照顾差异外,在备课时从教学目标、教学重点、教学过程也应该将差异考虑进去。
3、指导书写,写字时间不够充分。
由于在时间上安排不够合理,所以今后在教学中严格把握好每个教学环节所用时间,让学生在课堂上生字书写得到充分的训练。
4、研究教材从细节做起。
通过这次开课,各位领导和老师的点评,我深刻感受到“研究教材不仅需要研究每个字,每个标点也有它的含义,需要我们仔仔细细地去领悟。”
二、成功之处
1、围绕新课标“在阅读教学中,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有所感悟,培养语感,受到情感的熏陶。朗读能发展学生的思维,激发学生的情趣。学生朗读能力逐步提高,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就会逐步加深。”课堂教学以读为主。
2、注意对学生的评价。如:“你读得真好,特别是声音像小百灵一样。”
3、与学生亲切地对话。
我认为反思在于思考如何克服课堂上所存在的缺点,将这些缺点进行研究、总结,以寻求更有效的方法,努力上好今后的语文课。而成功之处无需多说,关键在于能够保持优点,在此基础发掘更好的方法。
三、自己的几点想法
我认为现在在课堂上有很多以小组合作为形式的学习,小组合作就是小组间的成员互相帮助、讨论,最终达成一致,得出答案。这的确是体现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但是如果你仔细观察,你会发现有部分在学习上缺乏主动性的学生,他会乘此机会聊天,做小动作等。学生的答案很少是大家共同商讨的结果。所以我们一定要正确对待小组合作。
在课堂上,大部分教师都期望学生出色的答案,但是在班级中每个学生的能力不一样,更何况“神童”在这个社会中只占极少数。所以我们要正确的对待每一位学生,不要操之过及,急于求成。
这些想法其实很不成熟,只是希望和大家共同探讨。
《颐和园》第一课时教案设计
第一课时
〖教学目的
熟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体会颐和园的大和美,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教学过程
一、引入
同学们,今天老师给你们带来几幅画,你们想看吗?请你仔细观察,看看图上画了什么?你想到了什么?你知道这图上画的是哪里的美丽景色吗?这是颐和园里的美景。
板书:
颐和园
指导读音和写法,请你看老师写颐字,写这个字的时候应该注意什么?学习其它生字时,你也应该这样,想想应该怎样记着它。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第十八课,看到这个课题,你有什么问题要问吗?你想从文中了解什么呢?好,就让我们一起读书,讨论,弄懂这些问题,看看从哪里可以看出颐和园是个美丽的`大公园。
二、学习课文,通过读书,感受颐和园是个美丽的大公园
1、请同学们自由读书,拿着笔,可以边读边标出自然段号,画出生字词,你喜欢的词语,读懂的和不懂的地方。通过读书,你读懂了什么?
(颐和园是个美丽的大公园)
2、颐和园的大和美表现在什么地方呢?请你再次读书,把作者带大家游览的地方画出来。
板书:
长廊,万寿山,昆明湖
3、同学们,下面就让我们一起到长廊,万寿山和昆明湖去细细游赏吧。你喜欢哪一处景物就来读那一段,想想你从哪些句子中体会出颐和园的大和美?你就把这些句子画出来。
4、你喜欢哪一处景物?为什么喜欢?你从哪里读出了大和美呢?
5、指名发言,读出句子,说说从哪里体会出来的,相机理解词语意思,换词体会用词的准确:滑过,游过。点明作者使用的说明方法。你能读出来吗?应该怎么读?为什么这么读?
指导读书。
6、总结:
这节课,我们通过读书,知道了到长廊,万寿山,昆明湖处处有美景,让我们感受到颐和园的确是个──美丽的大公园。可作者为什么先写长廊,再写万寿山,最后写昆明湖呢?他为什么这么写呢?我们下节课来讨论。
三、布置作业
同学们,颐和园那么美丽,可还有许多中外朋友不知道,我们国家在开拓旅游产业,旅游局希望能在电视上做做这方面的广告,请你们课下帮忙设计个广告词,能吸引广大游客,说出颐和园的特点。你们愿意吗?好,比比看谁的广告词写的好。
教学目标:
1、准确认读“忘、挖、井、席、革、命”等12个生字,会规范书写“乡、井、忘、想、念”等6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3、培养学生从小养成关心他人、富有爱心的好品质。激发学生对主席的热爱与崇敬之情;初步懂得“饮水思源”道理。
教学重点: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了解毛主席关心他人疾苦及人民爱戴毛主席的思想品德
课前准备:课件、大小不同三张卡纸等。
教学过程:
一、课前预热,了解学生预习情况。
二、学习第一小节,随机识字、学词。
1、出示课文第一句,正音“瑞金、沙洲坝”。
2、出示第二句,了解学生是否读通读顺。
3、这两句话中有3个表示地方名称的词,请找出来。指名读。(瑞金、沙洲坝、江西。)
这三个地方大小不一样,位置也不相同。出示大小不同、颜色不同的三张纸片。如果我们用这三张纸代表这三个地方,你们觉得最大的一张可以代表什么地方呢?第二大的这张呢?最小的这张呢?根据学生的回答贴三张纸片。
出示江西省的地图,引导学生观察,了解三个地方,并调整之前三张纸的位置。回读两句话。
这两句话中还有一个表示人物名称的词,请找出来。(毛主席,读好“席”)给“席”字组词。你了解毛主席吗?(学生自由说)
出示毛主席的相片,认识“毛主席”。毛主席一生干了许多伟大的事业。出示革命图(1)(2),你看到了什么?你知道他们要去干什么吗?(结合图片简要讲讲毛主席为了让老百姓过上好日子,没收了地主们的土地,分给老百姓;并带领人们和敌人作斗争。)并引出“领导”、“革命”,学习“导、革、命”三个生字。
革命胜利了就叫“解放”,学习“解”。
再读“毛主席”,并认识现在的主席“胡锦涛”。
回读第一小节两句话。毛主席在那儿住过,“那儿”指哪儿?(沙洲坝)
过渡:小朋友们,沙洲坝原本是个非常普通的小村子,但就因为毛主席当年在那里闹过革命,还在那儿住过,所以后来这个地方越来越有名。现在沙洲坝已经成了一个有名的旅游胜地,许多人都爱到那儿参观、游览,但是,他们最爱去的是村口的一处地方。
那儿有什么呢?
三、学习课文第二小节,相机识字、学词。
1、出示图片(井、碑),你们看到了什么?
出示“井、石碑”两词,学习“井”字。
出示“一口井、一块石碑”,读一读。
出示“挖了一口井、立了一块石碑”,读一读。学习“挖”。
石碑为什么说“立”,井为什么说“挖”?
还可以说:立了(一块牌、一根柱子、一根电线杆)
挖了()(一个洞、一个坑……)
2、小朋友们,挖一个小小的洞一般来讲比较容易,挖一个稍大的坑就不太容易了,而要挖一口井就非常困难了,为什么呢?引导学生说,并简介挖井的困难。
3、挖井这么困难,所以哪些人都来挖了呢?
出示第二小节,多指名读,再指名回答,并学习“战、士”两个生字,读好这一句。
4、既然挖一口井要这么多的人,花这么多的时间,又那么累,那么毛主席为什么要带领大家挖呢?
板书:毛主席挖井爱人民
5、小朋友们,如果你就是沙洲坝的乡亲,当你每天早晨到井边打水的`时候,你望着这清清凉凉的井水,你会想些什么呢?(过渡到第三小节)
四、学习第三小节,相机识字、学词。
1、是啊,你也不忘毛主席,他也想念毛主席,这
就叫“吃水不忘挖井人,时刻想念毛主席”,出示该句子。学习“忘、刻、念”三个生字。
2、读好课文第三小节,板书:
乡亲们立碑爱领袖
3、同学们,这口井已不是普通的井,井里的每一滴水都是毛主席对乡亲们浓浓的一份爱,碑上刻的不仅仅是十四个字,沙洲坝的乡亲们把对毛主席的那份热爱、那份想念、那份感恩之情都刻在了这里。同学们,我们虽然没有喝过井里的水,但是没有毛主席就没有我们现在的幸福生活,我们也像沙洲坝的人民一样永远热爱毛主席。让我们在歌声中一起缅怀我们的伟大领袖毛主席。
边播放“太阳最红毛主席最亲”音乐,边出示毛主席相片及参加革命斗争的画面。
五、写字
学写“忘、想、念”三个生字,着重指导“心”字底的写法。
《夕照》第一课时教案设计
学习目标:
知识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并能正确地读。
2、理解文中重点句的含义,感受夕照的迷人景象。
3、学习按照事物发展顺序观察的方法。
4、朗读课文。
能力目标:
1、培养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熟读成诵的能力。
2、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养成推敲词句的阅读习惯。
情感目标:
体会作者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情感和观察大自然的兴趣。
重点:
了解日落的全过程,理解重点句的含义,体会其如诗如画的美。
难点:
了解最后两段中关键句子的含义。
教具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直观演示,导入新课
同学们,日出的景色是非常壮观的,而柔和的夕照又是怎样的呢?前几天,我和你们一样,也去观察和欣赏夕照,并把它拍录下来,现在我们一起来欣赏一下。
1、欣赏夕照片断
2、谁能把夕照景色的特点用一个词概括出来?
(优美、壮丽、如诗如画、迷人)这些词都对。这节课,我和大家一起跟着作者去欣赏夕照。
二、由疑促读,感知“夕照”
1、学前质疑,激发兴趣
齐读课题,你最想了解什么?
(生答)我相信,只要大家认真读书,你们这些问题一定能得到圆满的'解决。
2、自读课文,整体感知
(1)请大家打开文本第5页,带着预习的要求(教师指着文中的“预习”要求)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注意读准生字词。
(2)读后汇报
A:对生字词的读音还有什么困难?
B:作者把夕照写得如此迷人,它具体写了夕照的哪些景色呢?
(钻天杨、红砖瓦房、天空,生说哪一部分就出示那个自然段让学
生读,师板画。)
三、研读体验,自主感悟
1、自主感悟
(1)请你们看课文插图,课文中哪些地方描写跟插图基本一致?(引导出第6自然段)
(2)指名学生读、评、总结出读书要求
哪个同学来读一读,其它同学评一评他读得怎么样?
师概括出读书要求:
字音要读对
课文读通顺
读得有感情
声音要恰当
(3)请你们按上面的读书要求,再练习读一读(师范读,范读时,让同学闭着眼睛边听边想象画面。)
(4)请你按上面的读书要求同位读3、7自然段,读后同位互评。
2、合作学习
(1)带着问题再读,加深对课文理解
①找出表示夕阳变化的词语,想一想它是按什么顺序写的?
②课文中把夕阳比作了什么?请你找出有关的句子。
(2)四人小组交流
3、小组汇报
(1)分别找出颜色变化的词语
引导出:
橘黄色??泛出微红??红色变深了??渐渐变红??越发的红
A:师解说变化过程
B:这是按什么顺序来写的?(时间顺序)是按时间顺序写事物发展的
C:我们再来欣赏一下这变化过程(出示动画)
(2)为什么作者能把文章写得这么美?
(细心观察,积累)
(3)课文中把夕阳比作了什么?你刚才找到哪些句子?
(逐句出示:全部出示。)
4、读中领悟
选择你喜欢的句子来读。(比赛读等。为什么用如纱一般?因纱轻,漂亮,有朦胧的美)
5、拓展思维
作者把夕阳比作纱等,你学习学习这样的方法,请你用一句或几句话赞美一下中秋的圆月或柔柔的月光。
6、展现个性
这篇文章写了这么多优美的句子,除了出示的几句,你还喜欢哪一句?请你找你的朋友互相读一读,并说说喜欢的原因。
7、再读质疑
你还有什么不明白的地方?
引导质疑:作者为什么有一种感慨,一种激动?
感慨的近义词是什么?(感叹、感受)
四人小组讨论:作者为什么有一种感慨,又为什么有一种激动呢?
我们一齐读最后一段,体会一下作者的感慨与激动。
四、感情诵读,体会升华
同学们跟作者欣赏了这么迷人的夕照后,你能用自己的话或诗句来赞美一下它吗?(引导学生歌颂夕照)
小结:
这节课我们跟着作者观察与欣赏了夕照,作者是按时间顺序来写的,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喜爱、赞美等)请同学们再来读读课文,体会作者的表达方法与感情。
五、布置作业
拓展:给拍摄的照片或自己创作的夕照图,配上诗或一段话,为办展览作准备
实践:摘录文中优美语句,写出自己对它的理解。
六、板书设计:
教学目标:
1、会认7个字,会写12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领会文中小朋友的创意。
重点:
认字、写字、朗读课文。
课时安排:
两课时
第一课时
一、创设情境,揭示课题。
1、猜谜激趣: 看不到,摸不着;花儿见它点头;小草见它弯腰。(板书:风)
2、风看不到,摸不着,容易画下来吗?今天我们就来画画风。(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二、识字瞧,老师带来了3位小朋友,他们是画风的能手,你认识他们吗?
1、课件出示三个小朋友的头像,请小老师领读他们的名字。
2、号召学生和他们三个做朋友,与他们三个打招呼,作简要的自我介绍。例如,宋涛、陈丹、赵小艺,你们好!我叫×××,很想和你们做朋友。
3、你怎么可以这么快速的记住他们的名字?
4、生汇报记字方法。
5、想知道在这三位小朋友笔下,风,是怎样画出来的吗?
三、自读自悟
1、默读课文,用自己喜欢的方法找出答案。画完后,同位交流,看划对了没有。
2、全班交流。
3、随学生回答出示有关句子:同时指导朗读,读准字音。赛读、评一评。
4、三位小朋友画风的情景是很有趣的,我们一起来走进课文,感受一下画风的.趣味。全班朗读课文。画风真好玩,大家也想画吧,让我们先通过生字关,顺利过关,我们也去画风。
四、指导写字
说说怎么计我会写的字。想得妙,记得巧,看谁写得好。
1、不要多笔画:“丹”字只有一点。“乌”字中间没有点,加迠就成了“鸟”字。“丝”字上边的两绞丝没有点。
2、不要少笔画:“忽”字下面的三点,不能少。
3、结构。“显”字上小下大、上短下长。“忽、丝”二字上长下短。“杆、眨、涛”左窄右宽“杆”左高右低,“眨、涛”左短右长。“艺”字草字头的横宜略长,下面的“乙”字“折笔”应尽量向左边斜,“弯”应写平,“钩”直上。
4、生练写生字。
《草船借箭》第一课时教案设计
学习目标:
⒈学习本课生字新词,读准读通课文。
⒉分角色朗读课文,初步领会人物的性格特点。
⒊理清课文顺序,了解事情的前因后果。
教学重难点:分角色朗读课文,初步领会人物的性格特点。
教学过程:
一、直接导入新课。
同学们,今天我们要学习一篇根据《三国演义》中的故事改写的课文《草船借箭》。板书课题。
二、解释题意,了解时代背景。
⒈谁知道箭是什么样子的?板书剑字,这个剑和箭一样不一样?周瑜问诸葛亮水上交战用什么兵器最好?你知道吗?
⒉谁知道草船借箭这个故事发生在什么时候?三国指哪三国?(出示地图)它们分别由谁统治?
⒊草船借箭的故事,讲了哪几个人物?他们分别是哪个国家的,干什么的?
⒋当时,曹操、刘备、孙权各据一方,史称三国鼎立。周瑜、诸葛亮怎么会走到一起的?
⒌师出示多媒体边简介背景:
东汉末年,曹操、刘备、孙权各据一方。曹操打败了刘备,又派兵进攻孙权,于是刘备和孙权联合起来抵抗曹操,刘备派诸葛亮到孙权那里帮助作战。草船借箭就是在孙刘联合抗曹的时候发生的。
三、读通读准课文,理清课文顺序。
⒈轻声读课文,要求读准生字的读音,想想:借箭的过程是哪一部分?剩余部分分别讲什么?
①生自由读书。
②指名回答。师板书:起因、准备、经过、结果。教师指出:这是按照事情的发展顺序写的。
四、分角色朗读第二自然段,体会人物的`内心世界。
⒈初读了课文,大家看出周瑜妒忌诸葛亮的才干,想设计陷害他。第二自然段是一段精彩的对白。我读提示语,一、二组读周瑜的话,三、四组读诸葛亮的话,想一想:从对话中可以看出周瑜和诸葛亮分别是个什么样的人?(师生读书)
⒉这一段对话的提示语太单调,总是周瑜问,周瑜说?我们学过的提示语中,常常有恰当地描写说话人的动作、神态等的语句,可以帮助我们理解人物的个性特点。我们接下去就来通过人物对话的朗读和揣摩,给文中加上确切的表示人物动作、神态、心理活动的提示语,再读读这段话,进一步体会人物的人性特征。老师这里也提供一些提示语,看看可以用在何处,并说明为什么用这样的提示语。多媒体出示。
⒊学生默读、思考。
⒋讨论交流。
⒌分角色朗读。如男女生读,分组读等。
⒍小结:这一段的语言交锋,句句紧逼,刻画出两个人鲜明的性格特点。周瑜表面客气,内心暗藏杀机,表现了他心胸狭窄,凶狠狡诈。诸葛亮明知周瑜不怀好意,却以大局为重,从容镇定,胸有成竹。
五、播放fiash动画。
六、作业:
⒈思考:草船借箭成功的原因有哪些?
⒉课外读一读《三国演义》中跟本课有关的部分。
《惊弓之鸟》第一课时教案设计
课时目标
1、会准确读本课生字词,知道惊弓之鸟这个成语的字面含义。
2、知道更羸是怎样根据大雁飞得慢,叫得悲惨,一步一步推断出不用箭就能使那只大雁掉下来的?
3、会找重点段落,读懂自然段的意思。
4、会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
1、理解更羸是怎样根据大雁飞得慢,叫得悲惨,知道这是一只受过箭伤的大雁,怎么知道不用箭,只要拉了一下弓,这只大雁就能掉下来。
2、抓住重点段进行读懂自然段的训练。
教学准备
投影、录音
教学课时2课时
教学过程
一、检查预习引入
1、同学们,昨天布置了让大家自读28课惊弓之鸟,自学生词,下面谁先来汇报一下你学生字的情况。
2、出示生字卡
wèi cǎn yù pīn gēng léi bēng
魏(魏国) 惨(悲惨) 愈(愈合) 拼(拼命) 更 羸 嘣
3、学生个别读、全班齐读1次。
4、自学中还遇到哪些不会读的字呢?
5、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学习28. 惊弓之鸟。(齐读课题)
6、看了课题,你知道这个鸟审指什鸟呢?(大雁)
7、谁来说说你所知道大雁的有关生活习性呢?(大雁是群居动物,飞行时有时排成个人字,有时排成个一字)
(出示挂图)同学们真聪明、知道的.知识真多。
二、学习课文
1、下面大家自由朗读课文,找找你想老师、同学帮助你解答什么问题?
2、自由朗读、质疑。
3、质疑汇报
刚才同学们提出了许多问题,这节课我们要解决的学习目标是(出示课时目标:1、2、3、4)
4、请同学们自己组合学习小组,先自由朗读课文,然后带着小组学习提示(幻灯出示)学习课文。
5、小组学习,讨论汇报
过渡:刚才,同学们在小组学习中气氛很热烈,态度很认真,下面谁先来汇报一下你学习的情况?
(1)一只大雁从远处慢慢地飞来,边飞边鸣。
板书:看到慢慢地飞来
听到边飞边鸣
(小组学习提示1)
更羸从大雁慢慢飞,边飞边鸣,分析出这是一只受伤失群的大雁,是因为他是射箭能手,养成注意观察的习惯,才会对魏王说:自己不用箭,只用弓就能射下大雁。
(2)更羸指着大雁对魏王说:大王,我不用箭,只要拉一下弓,这只大雁就能掉下来。
朗读,指导读出更羸充满自信的语气。
(3)是吗?魏王信不过自已的耳朵,问道,你有这样的本事?读出魏王怀疑的语调。
(小组学习提示3)
想象一下他心里的想法。也许会想:就算你更羸是个有名的射箭能手,可不用箭,只用弓射雁也许是大活,我不信你。
(4)更羸并不取箭,他左手拿弓,右手拉弦,只听得嘣的一声响,那只大雁直往上飞,拍了两下翅膀,忽然从半空里直掉下来。
(两句句子的比较,体会直字)
(大雁是怎样掉下来的?)
板书:听到弦响(嘣)直往上飞↑直掉下来↓
直在这一自然段出现了几次?(两次)
两个直字意思有什么不同?谁上来用符号表示?
前一个直有一个劲使劲拼命飞的意思,后一个直是笔直掉下来。一个汉字的直字,就有这样丰富的意思,祖国的语言文字是多么丰富多彩呀!今后一定要努力学习,体会祖国语言文字的美。
(5)啊!魏王看了,大吃一惊,说:真有这样的本事!
这里的本事指什么?(本领)
看课文插图,图上的更羸是拉弓前还是拉弓后,你从哪看出的?
读出又惊讶又赞叹的语气,体会魏王语气的变化,魏王简直不相信自已的眼睛。
更羸只拉弓,不用箭,就把大雁射下来的本事。魏王有什么反应?
(大吃一惊)
魏王为什么会大吃一惊?
学习汇报。男女生分角色朗读。
提示:用引读法读最后一个自然段,重点理解更羸善观察和动脑,用以帮助学生理解全文内容。
师:(引读)飞得慢。
生:(齐读)因为它受过箭伤,伤口没有愈合,还在作痛。
师:叫得悲惨。
生:因为它离开同伴,孤单失群,得不到帮助。
师:它一听到弦响
生:心里很害怕,就拼命往高处飞。
师:它一使劲
生:伤口又裂开,就掉了下来,
师:你读懂了什么?
生:这些就是更羸知道这只鸟是只惊弓之鸟的原因。
生:分角色通读全文
三、总结课文
读得真好,这节课通过学习我们知道更羸是怎样根据大雁飞得慢,叫得悲惨,一步一步推断出不用箭就能使那只大雁掉下来的?
四、布置作业
1、抄写生字词
2、读课文,说说你学习惊弓之鸟这个成语,你懂得了什么道理,受到什么启发?
28 惊弓之鸟
不用箭只拉弓掉下来本事
看到慢慢地飞飞得慢:伤口作痛
弦响(嘣)→害怕
听到边飞边鸣叫得惨:孤单失群
仔细观察认真分析
《爸爸妈妈》第一课时教案设计
教学目标:
1、会“爸、妈、好、我、爱”5个生字,认识“父字头”和“女字旁”两个偏旁和笔画“”(斜钩),知道“妈、好”是左右结构的字;掌握“爸爸”“妈妈”等词语;初步认识句子和句号。
2、能正确朗读课文,词语连读,句子之间有停顿。会用“我爱……”说话。
3、懂得要爱爸爸妈妈,听爸爸妈妈的话,做个好孩子。
课时安排:3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看图,初读课文。
2、学习课文的第一、二句话,学习3个生字、2个词语及新偏旁。
教学过程:
一、复习检查。
1、用卡片认读笔画:
2、指名认读熟字:父、女、子、马。
二、看图引入新课。
1、引导学生观察画面,说说图上画的是什么人?
2、揭示课题:今天我们要学的叫“课文”。课文是由一句一句的话组成的。
三、初读课文。
1、教师范读课文。
2、学生轻声朗读,带拼音的字多读几遍,读准字音。
3、齐读课文,学习课题中的字词。
“爸”教学新偏旁“父”,书空“巴”的笔顺。“爸爸”也叫“父亲”,所以“爸”要用父字头。“爸爸”是一个词,后一个“爸”读轻声。
“妈”是由哪两个字合起来的?左边一个“女”,右边一个“马”合成,这叫左右结构的`字。“女”字做偏旁有什么变化?(最后一笔横改提)教学新偏旁。想一想,“妈”为什么用女字旁?注意:“妈妈”也是一个词,后一个“妈”念轻声。
4、齐读。
四、看图说话,学习课文第一、二句话。
1、看图说说爸爸妈妈在干什么?
2、指导读句:爸爸妈妈白天上班,回家忙完了家务还给我们小朋友讲故事,织毛衣,爸爸妈妈多好啊!出示句子领读“爸爸好。”“妈妈好。”
你能说说你的爸爸妈妈有多好吗?
教学生字“好”。这字什么结构?你用什么办法记住它?写的时候要注意什么?
(1)认识句子。“爸爸好。”这儿写谁呢?怎么样?像这样告诉了我们谁怎么样,我们就叫它句子,一句话写完了,后面还有个小圆圈,叫句号。同样道理,“妈妈好。”也是一个句子。
(2)朗读训练。读句子时要词儿连读,词与词之间要稍做停顿。
爸爸/好。妈妈/好。
五、指导书写。
爸:“父”字头略为扁宽些。
妈:“女”的一横改做提,比“马”写的窄些。
好:“子”比“女”写得略低一些。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学习课文的第三、四句话,学习2个生字及新的笔画。
2、朗读课文。
教学过程:
一、复习检查。
1、指名认读生字词和偏旁。
2、指名板书“爸、妈、好”(边板书边说笔画和笔顺)
3、指名朗读第一、二句话。
二、看图说话,学习课文的三、四句话。
1、看图说话。爸爸妈妈白天要工作,回家要做家务,还给我们讲故事,织毛衣。爸爸妈妈多辛苦啊!看图说说,图上小朋友是怎样做的?
2、学习生字。出示句子领读“我爱爸爸。”“我爱妈妈。”认读生字“我”、“爱”。
“我”:教学新笔画“”—斜钩。然后,让学生看书上“我”的笔顺,边书空边说笔画。(教师放大范写。)
“爱”:教学新笔画“”—横钩。学生书空,教师范写。
3、指导读句。这是几句话?你从哪儿看出来的?读出句子中的停顿和重音:我/爱/爸爸。我/爱/妈妈。
4、练习说话:平常你还用什么方式爱你的父母?
提出行为要求:每个小朋友回家帮爸爸妈妈做一件自己能做的事,请爸爸妈妈在作业本上写上意见,并准备用一句话来告诉大家。
三、朗读课文。
齐读,注意句与句之间停顿应略长一些。
四、指导书写。
我:“斜钩”要略为伸长一些,最后一点别忘。
爱:“冖”要写得宽一些,“友”的一横写在田字格的横中线上。
第三教时
教学目标:
.总结,巩固练习,进行爱爸爸、妈妈的行为指导。
教学过程:
一、复习检查。
1、用卡片认读生字、词和新偏旁与笔画。
2、听写:我、爱、爸爸、妈妈、好。
二、朗读与背诵课文。
1、课文有几句话?谁来读1、2句?3、4句?师生对读,男女生对读,同桌对读。
指导背诵。先自由准备,然后指名试背,同桌互背,最后齐背。
三、句式训练。
书上写“爸爸好。”“妈妈好。”你还可以说说谁好?(句式:××好。)
“我爱爸爸。”“我爱妈妈。”你还爱什么?(句式:我爱××。)
四、行为指导。
1、指导看课堂作业本上的图,说说图上画了谁和谁?他们在干什么?
2、你怎样爱爸爸、妈妈,回家帮爸爸妈妈做了件什么事?请你用一句
话(句式:我帮。)向大家汇报一下。(学生汇报时,教师要及时表扬做得好的小朋友,可选几位爸爸妈妈的话读一读,使孩子感到我做的虽然是小事,可也体现了我爱父母,父母会很高兴的。)
五、抄写句子。
注意:句子一定要有标点符号,抄写时别忘了加句号。要看一个字写一个字,不要看一笔写一笔。(能力较强的可看一句写一句。)
《成功》第一课时教案设计
教学目标:
1、品味作品中经典的文化言论和作者诚恳平实的语言
2、学习作者旁征博引、逐层深入的论证方法
3、准确理解作者的观点,在勤奋中走向成功
教学重点、难点:
1、能找出文中的主要观点。
2、能运用文中的观点对具体现象进行探究。
3、能联系生活,对文章的基本观点进行拓展。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
社会生活多姿多彩,我们常常羡慕一些成功人士。我们羡慕奥运冠军们登上了最高领奖台;我们羡慕科学家们为人类作出的巨大贡献;我们羡慕作家们写出优秀的作品可我们有没有想过,他们是如何成功的呢?他们成功需要具备哪些条件呢?他们成功背后有哪些故事呢?我们除了羡慕之外还应做些什么呢?通过今天这节课的学习,这些问题将得到解答。
二、整体感知,了解观点:
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边读边思考并划出作者对成功所持的观点、对构成成功的条件所持的观点。
(师生读课文,划出相关句子,师生共同明确,具体内容略)
三、深入理解、运用观点:
请大家运用作者关于构成成功条件的基本观点探究下列材料,看看有哪些发现?并根据探究出来的结果再补充一个材料。
探究练习一:
材料一:电视剧《我的太阳》中有位女舞蹈演员,为了艺术上有所成就,不仅天天苦练,而且到35岁还不愿生孩子,搞得婆媳关系很紧张,宁肯离婚也不让步。可是她专业成绩平平,一共也没当过几回主角,这位演员作出了这么大的牺牲,最后却不得不忍痛离开舞台。
材料二:有人说杨丽萍就是专门为舞蹈而生的,她的好多作品都给人们留下难以磨灭的印象。
(学生各抒己见,参考:勤奋固然重要,但成功路上有时天资也不容忽视)
学生补充材料三:
探究练习二:
材料一:我国数学家陈景润为解决哥德巴赫猜想,坚持每天凌晨3点起床学外语,同时每天去图书馆。有3天中午,管理员临走时曾大声喊问里面是否有人,但全神贯注的陈没有听见,被反锁在里面,后来他毫不在意的微笑一下,又重回书堆中。最终他成为数学大师。
材料二:贝多芬小时候弹钢琴专注时,手指在键盘上磨得滚烫。为长期弹下去,他在琴旁放一盆凉水,把手指浸在水中泡凉后接着弹,水撩在地板上积少成多,漏到楼下房东家里却浑然不知。
材料三:一只蜜蜂要酿造1公斤蜂蜜,必须在100万朵花上采原材料,假如花丛同蜂房的距离平均是1公里,那么蜜蜂要酿造1公斤蜜,就得飞行45万公里,差不多等于绕地球赤道行11圈。
《王小二》第一课时教案设计
教学内容:23王二小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在朗读中领悟小英雄的行为,表达出对小英雄的崇敬之情。
2、认识本课生字、新词。
重点难点: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在读中领悟出小英雄的行为,表达出对小英雄的崇敬之情。
2.认识“王、助”等十四个生字。
课 型:新授课
教法学法:自主合作。
教学准备:课件、《歌唱二小放牛郎》的歌曲录音
教学过程:
(一)启发谈话,揭示课题
1、今天我们学习一篇小英雄的课文。文章向我们介绍了一名儿童团员,你们了解儿童团员吗?谈淡你知道的内容。
2、老师为大家介绍在抗战时期,中国共产党建立的一个先进的少年儿童组织,叫儿童团。参加儿童团的孩子就叫儿童团员。
3、今天,我们学的'这篇课文讲的就是儿童团小英雄王二小的故事。听《歌唱二小放牛郎》的歌曲录音,看书中插图。
(二)图文结合,理解文章的内容。
1.按顺序看三幅图,思索:每幅图画了什么内容?按照谁在什么地方什么的句子说—说。把二幅图连起来说一句话。
课文究竟要告诉我们一个什么样的故事呢?带着问题学习课文。
2.自由读书,理解课文的内容。
(1)边渎边画出生字,借助拼音读准每个字。标出自然段序号。
(2)出示生字、词语卡片,读准生字、新词,不会的反复练习。
(3)请5名同学分别读课文的5个自然段,其他同学注意听字音次整体感知课文的内容。
(三)抓住文章的重点,理解主要内容。
1.学习第—自然段。
(1)数一数,这一自然段写了几句话,每句话讲的是什么意思?
(2)理解“常常”这个词。(经常、总是)
(3)联系课文内容和插图想想:王二小主要在干什么?(主要是借放牛之机为八路军放哨)
2,学习课文第二、三、四自然段。
(1)观察第二幅插图;图上都有些什么人?他们来干什么?敌人是什么样的表情?(恶狠狠)
(2指名读第2自然段,其他同学思考:这段有几句话?每句话是什么意思?敌人为什么叫王二小带路?讨论后回答。你们认为王二小是个什么样的孩子?
(3)结合插图想像,王二小把敌人带人了我军的埋伏圈,他是怎么做的?王二小有没有想到当敌人得知上当后会怎样对待他?他会怎么想呢?
小组讨论发言
从中,我们可以看出王二小是个怎么样的孩子?(勇敢、不怕牺牲)
(4)指导朗读。
当你得知王二小被敌人杀害了,这时,你是什么心情?(伤心、惋惜)
(5)读课文第三、四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