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品教案
培养良好的生活习惯 教学目标: 1、了解抽烟、喝酒和泡网吧等不良习惯的危害,远离这些恶习。 2、学会利用有效途径自觉抵制不良习惯的影响,做好力所能及的宣传工作。 重点难点: 重点:通过学习,较为清楚地了解抽烟、喝酒和泡网吧对人们身心健康的影响,从而自觉远离这些不良习惯。 难点:区分少量饮酒与酗酒、网上学习和泡网吧之间的区别。 教学设计: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谈话引入 有一句话说:思想决定行为,行为决定习惯,习惯决定性格,性格决定命运!所以说好的习惯对我们每个人都是至关重要的!养成良好的习惯会令我们终身受益!(出示课题“培养良好的生活习惯”) 但是在我们身边也有不良习惯,一些意志薄弱的青少年容易染上一些不良习惯。为了自己的健康,让我们一起远离这些不良习惯,并勇敢地向这些恶习宣战吧! 你知道有哪些不良习惯呢?(主要是抽烟、酗酒和泡网吧等几种。) 今天这节课就让我们来了解抽烟这个不良习惯。 二、具体了解吸烟。 1、了解吸烟的危害 (1)、课件出示: 据世界卫生组织最近报告,目前全世界每年死于与吸烟有关的疾病约有300万人,仅在中国就将达200万。据国内近年来对全国50万人口吸烟情况的抽样调查结果表明,我国15岁以上人群平均吸烟率为33.9%。尤为令人担忧的是,开始吸烟的.年龄越来越小,有的仅从10-14岁即开始吸烟。 看了这组数据,你有什么想说的吗? (2)审判台:列举烟的N条罪状 香烟中有这么多有害物质,那香烟会造成怎样的危害呢?请你先读课本,我们来进行一次模拟审判,一人表演香烟,其他请一位同学来演法官,审判香烟!(道具:准备几个大的用纸做巨型香烟) 活动:先小组合作,准备模拟审判, “烟”摆中间,结合课文,展示审判过程。准备完后在全班交流。选择几个小组进行审判展示。 师小结:吸烟有这么多害处,吸烟真可怕! (3)了解一支烟中的有毒物质 吸烟为什么会有这么多危害呢?谁知道一支烟中含有多少有害物质?出示: 一支烟所含有毒物质及其对身体影响 有毒物质 含量 危害(易患) 焦油 30毫克 慢性支气管炎 尼古丁 3毫克 肺气肿 一氧化碳 18毫克 冠心病、脑中风 苯并蓖 31毫克 胃十二指肠溃疡 看了这个资料,你有什么想说的吗? 学生畅谈感受。 老师小结:有数据显示:一个每天吸15到20支香烟的人,其易患肺癌,口腔癌或喉癌致死的机率,要比不吸烟的人大14倍;其易患食道癌致死的机纺比不吸烟的人大4倍;死于膀胱癌的机率要大两倍;死于心脏病的机率也要大两倍。吸香烟是导致慢性支气管炎和肺气肿的主要原因,而慢性肺部疾病本身,也增加了得肺炎及心脏病的危险,并且吸烟也增加了高血压的危险。 而青少年吸烟后果就更严重了,青少年的抵抗力弱,吸烟会发生短时头晕,注意力不集中,记忆和思维能力受到影响;普遍出现咳嗽、多痰,有些青少年还出现呼吸短促的现象,对后期有很大的影响。 2、分析青少年吸烟的原因 看来,吸烟真是有百害而无一利,那为什么有些青少年儿童还要学着吸烟呢?(学生谈想法,畅所欲言。) 总结:青少年吸烟大致有以下几种心态:好奇模份心理;虚荣心理;夸耀攀比心理;消愁心理;对烟的错误认识等等。 出示: 中学生吸烟原因 所占比重 自身 因素 A、谈过瘾,追求“时髦”与虚荣心 40% B、成绩不理想带来烦恼 12% 家庭 因素 A、家长经常吸烟带来不良影响 8% B、家庭关系不和睦或缺少父母关爱 5% 社会 因素 A、多社会不良少年影响被迫参与吸烟 25% B、盲目模仿某电影名人 10% 3、知识窗:了解世界无烟日 吸烟问题已经是世界性的问题了,有谁知道“世界无烟日是哪一天?” (5月31日) 我们除了要了解世界无烟日是哪一天?还要了解世界无烟日的主题是什么?谁知道? 例如:1988年:要烟草还是要健康,请您选择;1990年:青少年不要吸烟; :在无烟草环境中成长;:戒烟。心系家乡的教案
====教学目标
认知:
1.知道家乡是祖国的一部分,爱祖国就要爱家乡。
2.了解为家乡做贡献的人物事迹。
情感:
1.感受家乡的可亲可爱。
2.敬佩为家乡做出贡献的人,愿意向他们学习,立志建设家乡。
行为:
为建设家乡做一点力所能及的事。
教学建议
教材分析
本课依据课程标准三至五年级“热爱祖国”德目中的有关要求编写。
本课共有四个栏目:
栏目一“想一想”是说,身为“游子”,才会倍感故乡的亲切。本课用一首怀念家乡的古诗作为教学导入,自然地切入本课的主题。
栏目二“想一想”的意图是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课文,使学生体会陈家庚的爱国之情。
栏目三“议一议”针对学生可能存在的思想认识,设计了四个小问题。目的是使学生懂得家乡是生我养我的地方,不论她贫瘠或者富饶,我们都应该爱她,爱家乡就是爱祖国的具体表现。
栏目四“说一说”是一道导行题。目的是引导学生根据自己的能力为家乡做贡献,使学生懂得为家乡做事不在做多,贵在参与。
本课课文讲述了陈嘉庚先生热爱家乡、为家乡捐资办学的感人事迹。激发学生热爱家乡的情感,使学生懂得要为家乡的建设做贡献。
教法建议
1.本课的'教学重点应该放在激发学生的热爱家乡的情感上。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可以给学生播放一些热爱家乡的音像资料,用生动的音像资料感染学生。
2.关于陈嘉庚的事例十分感人,课前可以让学生提前阅读课文或通过网络查找一些陈先生捐资办学的资料,课上可以以汇报交流的方式了解陈嘉庚先生的事例,为学生创设自主学习的空间。
教学设计示例
十一
教学目标 :
认知:
1.知道家乡是祖国的一部分,爱祖国就要爱家乡。
2.了解为家乡做贡献的人物事迹。
情感:
1.感受家乡的可亲可爱。
2.敬佩为家乡做出贡献的人,愿意向他们学习,立志建设家乡。
行为:
为建设家乡做一点力所能及的事。
教学重点:
本课着重介绍为建设家乡做贡献的人物事迹,激发学生热爱家乡的情感,教育学生向为建设家乡做贡献的人物学习,立志建设家乡。
教学难点 :
激发学生热爱家乡的情感。
教育过程:
一、导入
1.师:
同学们读过《静夜思》这首诗吧?(师生共同吟诵《静夜思》)
2.教师提问:
(1)这首诗描写的是一种什么感情?
(2)你的家乡在哪里?能给大家介绍一下吗?
(3)你们关心自己的家乡吗?为什么?
3.小结:同学们都关心自己的家乡,因为我们是喝着家乡的水、吃着家乡的粮长大的,家乡是生我们养我们的地方。如果我们的家乡美丽富饶,我们会引以为自豪的。如果我们的家乡还不太发达,甚至贫穷落后,我们应该怎么办呢?
4.学生根据自己的想法发表意见。
二、初步明理
1.师:课前同学们搜集了有关陈嘉庚先生捐资办学的事迹。请同学们说说陈嘉庚先生生前是如何对待自己的家乡的。
2.学生分组汇报自己调查的结果。(学生结合图片和课文及有关资料,介绍陈嘉庚先生为家乡所做出的巨大贡献。教师在学生汇报的过程中可以为学生补充一些资料。)
3.提问:
(1)对陈嘉庚先生报效家乡、兴办教育的这种做法,你是怎么看的?(此问题同“想一想”栏目的内容。)
(2)当办学经费发生困难时,有人劝他停办学校,他是怎样表示的?这说明了什么?
4.小结:
陈嘉庚先生把家乡的建设看得比自己事业的发展还重要。
5.师:根据统计,陈嘉庚先生一生为家乡捐资大约有一亿美元。这是一个非常惊人的数字!可是他自己的生活却十分简朴。
提问:
(1)为什么陈嘉庚先生对家乡如此大方,可对自己却这么小气?
(2)他为家乡所做的一切说明了什么?
6.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发表看法。
7.小结:正像陈先生说的那样“久居南洋,心怀祖国;希图报效,已非一日。”陈先生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陈嘉庚先生深深地爱着我们伟大的祖国,爱着自己的家乡。他把自己的命运与家乡、祖国的命运紧紧联系在一起,家乡的繁荣富强,就是他的快乐与幸福。他把建设家乡,报效祖国当作他一生的信念,为建设家乡倾注了自己毕生的心血。毛泽东主席曾赞誉他是“华侨旗帜,民族光辉”。他是我们学习的榜样。
三、强化观点
1.教师提问:
在你们课前调查陈嘉庚先生的事迹时,有没有查到像陈嘉庚先生这样热爱家乡,为家乡做贡献人的事例?
2.学生介绍自己课前找到的为家乡做贡献人的事例。
3.教师提问:
在阅读这些热爱家乡的人物的事例时,你们有什么感想?
4.学生发表自己的想法。
5.小结:
这些人用不同的方式为自己的家乡做着自己的贡献,因为他们都有一颗热爱家乡的心。
板书:十二
6.教师提问:
作为一名小学生我们可以为建设家乡做哪些力所能及的事?(此问题同“说一说”栏目的内容。)
7.学生小组讨论。
8.学生分组汇报讨论结果。
板书:关心、了解家乡状况 立志建设家乡 ……
9.小结: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家乡,家乡是养育我们成长的地方。我们小学生要向陈嘉庚先生学习,热爱家乡,,从小立志建设好家乡。板书:爱家乡
10.课件演示 下载(内容:课后练习“议一议”)
11.学生分组自选题目进行讨论,汇报时可以用辩论的形式。
12.小结:
家乡是生我们养我们的地方,不论她贫瘠还是富饶,我们都应该爱她,爱家乡就是爱祖国的具体表现。
板书:爱祖国
五、总结全课
师:同学们,爱家乡就要,关心、了解家乡的状况,立志建设家乡,并付诸行动,为家乡做力所能及的事。
课下请同学们搜集一些关于自己家乡方面的资料,我们搞一次以“我爱家乡”的主题交流展示活动。
板书设计 :
探究活动
调查家乡的情况,并为家乡的建设提出一些意见和建议。
写一篇赞美家乡的作文,然后在班上朗读。看一看谁写得最好。
教学目标
认知:
1.知道家乡是祖国的一部分,爱祖国就要爱家乡。
2.了解为家乡做贡献的人物事迹。
情感:
1.感受家乡的可亲可爱。
2.敬佩为家乡做出贡献的人,愿意向他们学习,立志建设家乡。
行为:
为建设家乡做一点力所能及的事。
教学建议
教材分析
本课依据课程标准三至五年级“热爱祖国”德目中的有关要求编写。
本课共有四个栏目:
栏目一“想一想”是说,身为“游子”,才会倍感故乡的亲切。本课用一首怀念家乡的古诗作为教学导入,自然地切入本课的主题。
栏目二“想一想”的意图是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课文,使学生体会陈家庚的爱国之情。
栏目三“议一议”针对学生可能存在的思想认识,设计了四个小问题。目的是使学生懂得家乡是生我养我的地方,不论她贫瘠或者富饶,我们都应该爱她,爱家乡就是爱祖国的具体表现。
栏目四“说一说”是一道导行题。目的是引导学生根据自己的能力为家乡做贡献,使学生懂得为家乡做事不在做多,贵在参与。
本课课文讲述了陈嘉庚先生热爱家乡、为家乡捐资办学的感人事迹。激发学生热爱家乡的情感,使学生懂得要为家乡的建设做贡献。
教法建议
1.本课的教学重点应该放在激发学生的热爱家乡的情感上。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可以给学生播放一些热爱家乡的音像资料,用生动的音像资料感染学生。
2.关于陈嘉庚的事例十分感人,课前可以让学生提前阅读课文或通过网络查找一些陈先生捐资办学的资料,课上可以以汇报交流的方式了解陈嘉庚先生的事例,为学生创设自主学习的空间。
教学设计示例
教学目标:
认知:
1.知道家乡是祖国的一部分,爱祖国就要爱家乡。
2.了解为家乡做贡献的人物事迹。
情感:
1.感受家乡的可亲可爱。
2.敬佩为家乡做出贡献的人,愿意向他们学习,立志建设家乡。
行为:
为建设家乡做一点力所能及的事。
教学重点:
本课着重介绍为建设家乡做贡献的人物事迹,激发学生热爱家乡的情感,教育学生向为建设家乡做贡献的'人物学习,立志建设家乡。
教学难点:
激发学生热爱家乡的情感。
教育过程:
一、导入
1.师:
同学们读过《静夜思》这首诗吧?(师生共同吟诵《静夜思》)
2.教师提问:
(1)这首诗描写的是一种什么感情?
(2)你的家乡在哪里?能给大家介绍一下吗?
(3)你们关心自己的家乡吗?为什么?
3.小结:同学们都关心自己的家乡,因为我们是喝着家乡的水、吃着家乡的粮长大的,家乡是生我们养我们的地方。如果我们的家乡美丽富饶,我们会引以为自豪的。如果我们的家乡还不太发达,甚至贫穷落后,我们应该怎么办呢?
4.学生根据自己的想法发表意见。
二、初步明理
1.师:课前同学们搜集了有关陈嘉庚先生捐资办学的事迹。请同学们说说陈嘉庚先生生前是如何对待自己的家乡的。
2.学生分组汇报自己调查的结果。(学生结合图片和课文及有关资料,介绍陈嘉庚先生为家乡所做出的巨大贡献。教师在学生汇报的过程中可以为学生补充一些资料。)
3.提问:
(1)对陈嘉庚先生报效家乡、兴办教育的这种做法,你是怎么看的?(此问题同“想一想”栏目的内容。)
(2)当办学经费发生困难时,有人劝他停办学校,他是怎样表示的?这说明了什么?
4.小结:
陈嘉庚先生把家乡的建设看得比自己事业的发展还重要。
5.师:根据统计,陈嘉庚先生一生为家乡捐资大约有一亿美元。这是一个非常惊人的数字!可是他自己的生活却十分简朴。
提问:
(1)为什么陈嘉庚先生对家乡如此大方,可对自己却这么小气?
(2)他为家乡所做的一切说明了什么?
6.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发表看法。
7.小结:正像陈先生说的那样“久居南洋,心怀祖国;希图报效,已非一日。”陈先生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陈嘉庚先生深深地爱着我们伟大的祖国,爱着自己的家乡。他把自己的命运与家乡、祖国的命运紧紧联系在一起,家乡的繁荣富强,就是他的快乐与幸福。他把建设家乡,报效祖国当作他一生的信念,为建设家乡倾注了自己毕生的心血。毛泽东主席曾赞誉他是“华侨旗帜,民族光辉”。他是我们学习的榜样。
三、强化观点
1.教师提问:
在你们课前调查陈嘉庚先生的事迹时,有没有查到像陈嘉庚先生这样热爱家乡,为家乡做贡献人的事例?
2.学生介绍自己课前找到的为家乡做贡献人的事例。
3.教师提问:
在阅读这些热爱家乡的人物的事例时,你们有什么感想?
4.学生发表自己的想法。
5.小结:
这些人用不同的方式为自己的家乡做着自己的贡献,因为他们都有一颗热爱家乡的心。
板书:十二 心系家乡
6.教师提问:
作为一名小学生我们可以为建设家乡做哪些力所能及的事?(此问题同“说一说”栏目的内容。)
7.学生小组讨论。
8.学生分组汇报讨论结果。
板书:关心、了解家乡状况 立志建设家乡 ……
9.小结: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家乡,家乡是养育我们成长的地方。我们小学生要向陈嘉庚先生学习,热爱家乡,心系家乡,从小立志建设好家乡。板书:爱家乡
10.课件演示 下载(内容:课后练习“议一议”)
11.学生分组自选题目进行讨论,汇报时可以用辩论的形式。
12.小结:
家乡是生我们养我们的地方,不论她贫瘠还是富饶,我们都应该爱她,爱家乡就是爱祖国的具体表现。
板书:爱祖国
五、总结全课
师:同学们,爱家乡就要心系家乡,关心、了解家乡的状况,立志建设家乡,并付诸行动,为家乡做力所能及的事。
课下请同学们搜集一些关于自己家乡方面的资料,我们搞一次以“我爱家乡”的主题交流展示活动。
板书设计:
探究活动
调查家乡的情况,并为家乡的建设提出一些意见和建议。
写一篇赞美家乡的作文,然后在班上朗读。看一看谁写得最好。
思品教案-满招损谦受益
教学目标
认知:
1.懂得骄傲自满阻碍自己进步,谦虚谨慎有利于自己进步。
2.懂得当自己取得成绩时,应该虚心,不应当自满。
情感:
1.崇敬谦虚谨慎的人。
2.愿意做一个谦虚谨慎的人。
行为:
1.能虚心听取别人的意见,不断完善自己。
2.当自己取得成绩时,能做到不自满。
教学建议
教材分析:
本课属于小学思想品德学科三至五年级段自尊自爱德目,是根据《小学思想品德课和初中思想政治课课程标准》(以后简称《标准》)“要虚心,不自满”的教学内容而设立的。要求学生懂得“满招损,谦受益”的道理,知道当自己取得成绩时,能做到不自满,虚心听取别人的意见,不断完善自己。设置本课的目的是为了弘扬我国的传统美德,让学生从小懂得要虚心、不自满的道理,学习做一个谦虚谨慎的人。
课文分为三个部分。
第一部分开门见山,直接阐明什么是“满招损,谦受益”,使学生对这一概念有一个明确的认识:骄傲自满会使自己遭受损害,谦虚谨慎有利于自己进步。
第二部分选用了我国古代画家跋异画画的故事。这个故事以跋异画画由骄傲自满到谦虚谨慎的转变,最后成为一个技艺超群的画家的具体事例,阐明“满招损,谦受益”的道理。
第三部分采用议论的方式,进一步阐明道理,摆清利弊,指出谦虚是做人的美德,自满是无知的表现,并提出行为要求:当我们取得成绩时,千万不能骄傲自满,对自己要有正确的评价和认识,不满足于现状,虚心向别人学习。
本课共有四个栏目:
栏目一“说一说”(课文前)起导入作用。本栏目采用读格言的方式告诉大家:一个人如果自满了,那么他的智慧便到了尽头,不可能有任何发展;一个人如果能做到谦虚,他的智慧便能不断的发展。
栏目二说一说”(课文后)旨在通过自身和周围发生的事例进一步印证“满招损,谦受益”的道理,说明自满的害处和谦虚的益处。
栏目三“写一写”让学生通过给有自满行为的同学赠写格言,使他们懂得应当怎样去做到谦虚谨慎,旨在导行。
栏目四“读一读”是通过寓言来进一步起强化学生对本课文观点的认识。
教学设计示例
〈教学目标〉
认知:
1.懂得骄傲自满阻碍自己进步,谦虚谨慎有利于自己进步。
2.懂得当自己取得成绩时,应该虚心,不应当自满。
情感:
1.崇敬谦虚谨慎的人。
2.愿意做一个谦虚谨慎的人。
行为:
1.能虚心听取别人的意见,不断完善自己。
2.当自己取得成绩时,能做到不自满。
教学重点、难点:
使学生懂得为什么骄傲自满会阻碍自己进步,怎样做到谦虚谨慎。
教育过程:
一、新课导入
1.师:今天老师给同学们带来一条格言。这条格言说明了什么意思?
2.演示课件场景一:
内容:自满是智慧的尽头,谦虚是智慧的源头?quot;
3.学生读格言,谈自己的体会。
4.小结:骄傲自满,智慧就不会再发展了;而谦虚谨慎就能使自己的智慧源源不断。
二、讲明观点
1. 过渡语:
为什么说自满是智慧的尽头,谦虚是智慧的源头。呢?
2. 演示课件场景二:
内容:教材课文2 - 4自然段的内容。
3.演示课件场景二上的问题。
4.提问:
起初,跋异为什么会这么无礼?
5.小组讨论、代表发言、师生交流。
6.小结:
跋异在他刚有点名气时,就认为自己已经是天下第一了,谁也比不上,因此不接受别人的意见,不再努力,不学习别人的优点。这种表现就是骄傲自满。
7.提问:
跋异真是天下第一吗?为什么?
跋异如果这样发展下去,会怎样?
8.小结:
人由于自满就不能正确认识自己,就会失去继续努力的动力,这样就会阻碍自己的`进步,使自己不能继续提高,不能取得更大的成绩。正如前人所总结的那样,自满是智慧的尽头。
板书: 自满 ↓ 阻碍进步
9.提问:
张图是怎样劝说跋异的?在张图的劝说下,跋异产生了什么变化?
10.演示课件场景三:
内容:教材课文5、6自然段的内容。
11.小结:跋异听从了张图的劝告,从此刻苦练习画画,画画水平不断提高。当别人想跟他比画时,他十分谦虚,并最终以高超的画技,赢得了胜利。
12.学生讨论:通过跋异的变化,说说谦虚谨慎有什么好处?
13.小结:谦虚谨慎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在人成长的过程中,不论自己取得多大的成绩,自己都能做到不骄傲自满,虚心听取别人的意见,不断努力,逐渐完善自己,才能使自己不断进步。正如古人所说:谦虚是智慧的源头。
板书: 谦虚 ↓ 利于进步
14.提问: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
小结:骄傲自满会阻碍我们的进步,谦虚谨慎有利于个人正确认识自己,有利于自己的进步,进而求得自身的发展和完善,取得事业的成功。因此前人常?quot;满招损,谦受益。
板书课题: 一 满招损 谦受益
骄傲自满会使自己遭受损害,是无知的表现;谦虚谨慎会使自己得到益处,是做人的美德。满招损,谦受益这句话已经流传了两千多年了,跋异画画的故事再一次证明了它是一条值得我们牢记的真理。
板书: (无知) (美德)
15.关于满招损 谦受益的故事、事例还有很多。
16.教师演示课件场景四。
以网页形式出现教材及教参中的关于满招损 谦受益的故事(目的是加深对本课观点的理解)
17.学生浏览后相互交流体会。
三、深化认识。
1. 提问:
(1) 你能举例说说自满的害处和谦虚的益处吗?
(2)你有过自满的现象吗?如果有,对你产生过哪些危害?
你打算今后怎样做?
2.小结:古往窭矗?quot;满招损,谦受益这一传统美德教育了一代又一代的人。今天我们仍要记住这句古训,永远做一个谦虚的人。
3.师:在我们同学的中,有些人的确存在着骄傲自满的思想。你们愿意帮助他们吗?让们以赠格言的方式来帮助他们。
4. 演示课件场景五。
内容:教材第4页中的内容。
5.请学生谈谈对这几句格言的理解,并说说这条格言赠给谁。
四、全课总结
1.师:我们伟大领袖毛主席曾说过这样一句话。
2.课件演示场景六:虚心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
3.师:希望同学们能记住满招损,谦受益的道理,记住毛主席的话。在成绩面前不骄傲自满,正确评价和认识自己,虚心向别人学习,做一个谦虚的人。
板书设计:
探究活动
1. 观察你的同学,看看谁平时十分谦虚谨慎。问问这位同学他为什么要这样做?
2. 通过查书、上网、阅读报纸查找有关谦虚谨慎的故事。
思品教案-勇于认错
教学目标
认知:
1.知道有了错误应该承认。
2.知道勇于认错是诚实和勇敢的表现,有利于个人进步。
情感:
有了错误愿意承认。
行为:
有了错误勇于承认。
教学建议
教材分析
本课是根据课程标准一二年级“诚实勇敢”德目中的有关要求设置的。勇于认错是一种良好的道德品质。人不可能没有过错,世界上绝对不犯错误的人是没有的,重要的是要正确对待错误,勇于承认错误。只有勇于认错,才能进步。因此,有必要教育学生从小养成勇于认错的好品德。
课文选取了美国第一任总统华盛顿小时候勇于认错的故事,故事中主人公的年龄与二年级同学相仿。这个年龄段的学生经常会发生无意间犯错误的事。因此,本课教材利于学生体验人物的思想感情,利于开展情境教学,利于指导学生的道德行为。
教法建议
1.教学前,教师要认真了解本班、本校在“勇于认错”方面有哪些好的典型,在教学时可以适时举例,同时也了解一下存在的问题,使教学有的放矢。
2.课文前的“说一说”栏目,可以在导入新课时使用。学生回答问题后,教师不必急于肯定或否定。可以让学生在教学中或学完课文后,再评价一下自己的做法是否正确,。
3.课文中有两幅插图。第一幅插图,表现华盛顿要试一试斧头是否锋利。通过看图,让学生明白华盛顿是在无意中犯了错误。第二幅插图,表现华盛顿勇于承认错误后,爸爸原谅他的情景。教学中应该让学生仔细观察华盛顿的面目表情,并结合课文展开联想,深刻理解“勇于认错是诚实、勇敢的表现”。还要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华盛顿父亲的表情,理解“勇于认错可以得到别人的谅解”。有条件的学校可以将插图制成幻灯片,便于集体学习讨论。
4.课文后的“说一说”栏目,可以在课文教学中使用,也可以留在总结全课时使用。“讲一讲”栏目中的问题,学生在回答时不要求统一答案,可以提出不同的解决办法,故事可以有多种情景的.续写和结局。
教学设计示例
第五课 勇于认错
教学目标
认知:
1.知道有了错误应该承认。
2.知道勇于认错是诚实和勇敢的表现,有利于个人进步。
情感:
有了错误愿意承认。
行为:
有了错误勇于承认。
教具准备
1.课文录音。
2.挂图2幅或实物投影课文插图。
3.练习幻灯片3幅。
教学过程()
一、想一想。
在生活中,由于同学们年纪小,生活经验少,难免做一些错事。你在家中、在学校里做过错事吗?做了错事你当时是什么心情?结果怎么样?在回答这个问题之前,我们先来学习第五课“勇于认错”。
板书:五 勇于认错
二、讲一讲。(学习课文)。
1.过渡语:你们知道华盛顿是谁吗?他是美国独立战争时期的杰出统帅,是美国的第一任总统。在他小时候,也做过错事。他是怎么对待错误的呢?
2.听课文录音。
3.出示挂图1。
提问:
(1)华盛顿为什么要砍小树?砍断小树以后,他的心情怎么样?
(2)华盛顿的爸爸看到被砍断的小樱桃树,是什么心情?他说了些什么?
(3)华盛顿看到爸爸大发脾气,为什么还承认是自己砍的树?假如是你,你怎么做?为什么?
板书:大胆承认
(4)小结:华盛顿为了试试爸爸送给他的小斧头锋利不锋利,无意中砍断了爸爸心爱的樱桃树。他冒着被爸爸处罚的危险,没有说谎,而是大胆地承认了错误。
板书:不说谎
4.出示挂图2。
提问:
(1)华盛顿砍断了爸爸心爱的樱桃树,爸爸为什么原谅了他?爸爸是怎么说的?齐读课文最后一段。
(2)爸爸为什么说“我宁愿不要心爱的樱桃树,也不愿意听你撒谎”?
(3)小结:爸爸看到华盛顿主动、勇敢地承认了错误,非常高兴。因为他从华盛顿身上看到了比樱桃树更为可贵的东西――诚实。
板书:诚实 勇敢
(4)小结:诚实是一种美好的品德。它比一棵樱桃树价值高。所以华盛顿的爸爸原谅了他。
三、说一说。
1.你们还知道哪些“勇于认错”的故事?
2.说说班上“勇于认错”的事例。
3.说说:你在家中、在学校里做过错事吗?当时是什么心情?后来又是怎样做的?
4.小结:从同学们所讲的事例中,可以看到在我们身边有很多勇于认错的好孩子。有了错误只要大胆认错,就能不断进步,健康成长。
板书:有错误
四、议一议。
通过学习,同学们明白了很多道理,现在我来考考你们。
1.出示幻灯片(“说一说”栏目内容)
(1)小兰做错了一件什么事?她在想些什么?她是怎么做的?为什么要这样做?
(2)小结:小兰不小心把图书馆的书撕破了,她宁愿接受老师的批评或者赔偿一本新书,也要勇敢地向图书馆老师承认错误。她这样做,就是勇于认错的表现。
2.出示幻灯片2(“议一议”栏目内容)。
(1)小红不小心把墨水瓶打翻了,弄脏了爸爸的图纸,小红应该怎么做?学生讨论。
(2)小结:一个人无意中做错了事,不要怕挨批评,更不要说谎,要态度诚恳地、大胆地去承认错误,真诚地向别人道歉,这样才能得到别人的原谅,才是一个真正诚实的人。
五、演一演。
1.出示幻灯片3(“讲一讲”栏目内容)。
(1)军军在院子里打羽毛球,一不小心把邻居王阿姨家窗台上的花盆打碎了,可巧妇阿姨不在家,你知道他会怎么做吗?
学生讨论,师生同台表演。
(2)小结:同学们表演得很好。大家懂得了犯了错误要勇于承认,无论有没有人看见,都要勇敢地去承认错误,这样才能从小养成勇于认错的好习惯。
六、总结。
今天,我们学习了第五课勇于认错,知道了当我们无意中犯了错误、做了错事时,应大胆承认,不说谎话,这样可以得到别人的谅解,有利于个人的成长和进步,做真正诚实勇敢的好孩子。希望大家像小华盛顿和班上勇于认错的同学那样,做一个勇于认错的、诚实的人。
板书设计
五勇于认错
思品教案-设身处地
教学目标
认知
1、记住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名言。
2、懂得与人交往,要站在对方的位置上,设身处地为他人着想,不能只顾自己。
3、懂得对人要善良,自己不愿意的事,也不应施加于人。
情感
体会他人的感受,同情他人的不幸和困难。
行为
1、在日常生活中学会换位思考,设身处地替他人着想。
2、做到“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不做只图自己快乐而给别人带来痛苦的事。
教学建议
教材分析:
本课是根据课程标准六年级第一单元第二框的教学内容及基本要求编写的。本课教育是在的中年级“诚实守信”的基础上,从观点的外延“对个人、对他人、对社会”这个广泛意义上认识对教育内容的深化和拓宽。从而使学生认识到,一个人只有从小养成诚实守信的良好品德,将来才能更好的参与市场竞争,适应时代的要求。
课文主要是从四个方面讲明观点的。
1、“诚实守信”的含义。
2、诚实守信是美德,做人要以诚信为本。
3、现代社会更需要诚实守信。
4、要从小培养诚实守信的品质。
本课共有四个栏目
栏目一“述说”(课文前)意在让学生首先回顾以往学过的关于诚实守信的内容,再联系一些自己的具体实例,将所学的内容作一概括,使学生对诚实守信的表现有一总体认识,由此引出本课所学内容。
栏目二“述说”(课文后)意在巩固本课所讲观点 。学生在联系正反两方面实际的同时,全面认识诚实守信的意义。
栏目三“讨论”结合学生实际生活中常见的事例,让学生分辨、评议,明辩是非对错。
栏目四“评议”安排两个题,用意有两个:一是对本课教学内容的补充,本课教学在行为目标上提出要引导学生说话、做事表里如一,当着人和背着人一样,承诺时要实事求是,并努力兑现。课文中对这方面没有详细讲解,在此有一个明确认识;再一个就是,通过评议使学生从感情上体验,人们喜欢什么人,厌恶什么人,使学生产生努力做一个诚实守信的人的愿望。
教法建议:
1.课前,请学生搜集有关诚实守信方面的实例,课上学生之间进行交流,加深学生对诚实守信的理解。
2.教学中,教师给学生提供的资料要尽可能的生动直观,使学生觉得真实可信。如:如报刊上,电视中报道的实例。
3.教学中,一定要利用诚实守信方面的正反实例教育学生。使学生体会个人或企业诚实守信的好处以及不诚实守信的危害。
4.课上,教师、学生在介绍资料时,可以将资料制成网页,用网页的形式交流自己的资料。
教学设计示例
<教学目标>
认知
1、记住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名言。
2、懂得与人交往,要站在对方的位置上,设身处地为他人着想,不能只顾自己。
3、懂得对人要善良,自己不愿意的事,也不应施加于人。
情感
体会他人的感受,同情他人的不幸和困难。
行为
1、在日常生活中学会换位思考,设身处地替他人着想。
2、做到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不做只图自己快乐而给别人带来痛苦的`事。
教学重点:
使学生懂得:无论做什么事都要设身处地为他人着想的道理。
教学难点:
从情感体验上,启发学生以自己的感受理解体验他人的感受,促进学生道德认识内化。
教学过程()
一、列举事例、导入新课
同学们,前几天我骑车去车站。将自行车放在了存车处,然后坐车去了城里。那天因为堵车,回去时已经很晚了。我想,这回可糟了,看车的师傅一定回家了,车也一定被收走了。我要步行五里路才能回到家,今天真倒霉。我下了车,果然存车场里一辆车也没有了。我正想走回家,远处传来师傅的声音:您是来取车吧?我连忙说:对、对!您等着,我这就给您去推。后来我得知,那位师傅本来早已收车,可是怕我着急,就一直在存车处等着。
同学们,这是一件真事,看车师傅为什么要等那么晚?你对此有什么想法?
(在学生讨论中,抓住存车师傅能够为他人着想,做到了设身处地替他人着想引出话题。)
小结:中国有一句成语:推己及人,意思是能够设身处地为别人着想。人为什么要设身处地替他人着想呢?今天我们来学习第四课:设身处地
板书:设身处地
二、学习课文、讲明道理
设身处地显示了宽容体谅的道德情怀,它的行为充满了与人为善、善解人意的道德精神,它一直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在这方面徐特立老人为我们做出了榜样。
1、听《徐特立的故事》。(课文录音故事)
2、提问:看图想一想,那些看病的人当时是什么心情?
3、当警卫员想对大夫说提前为徐老看病时,徐特立老人是怎样做的?他是怎样想的?
(引导学生通过徐特立老人的所作所为,初步体会设身处地的做法。)
4、提问:如果你是在场的病人,看到一位职位很高的人,能够这样,处处为他人着想,你会想些什么?
(引导学生体会设身处地的做法,是一种受人尊重的高尚行为。)
5、小结:徐老工作那么繁忙,等着看病,心里一定很着急,可是他没有只考虑自己,而是从自己急切的心情推及到别人,设身处地为别人着想。因此,他宁愿自己多等一会儿也不愿意让别人因为自己提前看病而多等一段时间。象徐特立老人这样,处处为他人着想, 就是设身处地。
三、联系实际,深化认识
其实,像这样能够处处为他人着想的人,在我们的生活中随处可见。请大家听故事《提前五分钟接班》
1、提问 :
(1)林师傅本应12点上班,为什么10点就走出家门?
(2)从林师傅提前5分钟接班,你懂得了什么?
(引导学生懂得林师傅想到了天气恶劣,生怕路上遇到不测,而一旦发生意外,想到耽误接班,会使值班的同志着急,于是千方百计赶到班上。)
2、提问:值班的同志看到这种情况,会想些什么?
(引导学生换位思考,体会能够设身处地为他人着想,给别人带来方便,能够赢得他人的尊重。)
3、小结: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要求和愿望,因此在与人交往时,不能只考虑自己,还要兼顾别人的愿望和要求,遇事要想到别人。
板书:设身处地为他人着想
四、扩展练习,提高能力
我们生活在社会中,每天都要与人打交道,当我们遇到下面这些情况时,我们应该怎样做呢?
1、看录像:《发新书》
(录像大意:开学了,班里发新书,第一组的第一个,李小东,看到有一本破了皮的书,就自己留下了,同桌的尹燕说:真傻,第一个还不挑本好的。)
2、提问:他为什么这样做?他是怎么想的?
3、小结:这位同学遇事能想到别人,他从自己不愿意要这本书想到别人也不喜欢要这本书,为了给别人带来快乐,他将破了皮的书主动留下。
4、孔子说: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谁能说说这句话的意思?
板书:遇事首先想到别人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5、像这样,在生活中的事例,是十分多的,你能举一个例子说明吗?
(学生通过联系实际,进一步体会设身处地的道理。)
6、听故事《烈马不能卖》
7、提问:听了故事,你有什么想法?
板书:为他人着想,为人善良
四 、运用观点、辨析练习
1、同学们通过学习,认识有了很大的提高。下边请同学们看一段录像。
录像一:郑华发现自己的椅子有些松动,就趁做值日时换了同学的椅子。
请你帮助郑华,你会对他说些什么?
录像二:小松随田径队参加区田径比赛,学校为参赛的同学准备了饮料。小松拿了一瓶还没喝完,见箱子里的饮料不多了,怕一会渴了没的喝,又拿了两瓶放在自己的书包里。
2、如果是你,你会怎样做?为什么?
3、小结:换椅子的行为说明,这个同学只考虑自己了,是一种只顾个人的行为。从汽水引起我们思考,一个人应当懂得在集体生活或与他人交往中,绝不应仅仅想到自己,对其他人不管不顾。大家的认识,说明我们都愿意做一个能够设身处地为他人着想的人。
4、请你夸一夸,我们班上有这种好品质的人。
(是学生了解身边思想品德高尚的的人,学习有榜样。)
5、小结:当我们与同学交往时,我们应学会以善良之心理解人、关心人,设身处地为他人着想,遇事要经常想一想,假如这件事发生在我身上,我会有什么感受?我希望别人怎样对待我?我愿意别人怎样对待自己,我就怎样对待别人,我不愿意别人这样对待自己,我就不要这样对待别人。做一个知情懂理,品德高尚的人。
五 、课后延伸, 指导行为
学习了《设身处地》一课,你一定希望自己能做一些什么,今天布置几个作业,同学们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选作其中两个题。
1、把今天学习的心得体会,讲给父母听。
2、主动做一件为他人着想的事,想一想,这样做有什么好处。
3、与班上对自己有意见的同学交心,征求他们对自己的意见,并谈出自己对他们的看法,主动消除误会。
板书设计
四 设身处地
设身处地为他人着想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为他人着想,为人善良
探究活动
1、想一想、填一填
(1)、推己及人就是-------------------------------------------------------------------------------的意思。
(答案:就是用自己的心思去推测别人的心思,设身处地地替别人着想。)
(2)、孔子说:“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意思是:--------------------------------------------。
(答案:就是自己不喜欢的,不想要的,别人也不喜欢,不要强加给别人。)
(3)、请把课上听到的推己及人的人名写下来。
想一想自己以前做的事,如果没有做到推己及人,就跟那个人谈谈心。或找个适当的方式表达自己的歉意。
2、说一说这样有什么不好,帮一帮他们改正。
(1)李小明每天晚上七点钟准时看动画片 。一天,叔叔架的小弟弟来了,哥俩想看的不是一个台。小明说:“这是我家的电视,我说了算”。 叔叔只好带着弟弟回家了。
(小明只想自己,只顾自己开心。不顾及别人。没有做到推己及人。这样做有时会伤了亲戚之间的和气。)
(2)李慧在坐公共汽车时,好不容易等到了一个座位,刚刚坐下,又上来一个老爷爷,他装作没看见。
(本题是一道两难题,李慧的做法没有对错之分,只不过我们提倡尊老爱幼,推己及人,他的做法不太好。)
3、读一读,看看说的是否有理?
推己及人对己有益
凡是设身处地地为他人着想,不仅于人有利,对己也是有益的。能使自己和别人的心灵沟通起来,增进人际关系的和谐。设身处地地为他人着想在我们今天的人际交往中仍是一个十分重要的道德原则。一个人于是能否设身处地为他人着想,反映出其道德修养的高下、道德自律性的强弱。一个道德修养高、道德自律性强的人,遇事总会设身处地地为亲人、朋友、同志或群众想一想。凡事都要设身处地为别人想一想,是通过角色互换的心理体验,更好地理解他人,体谅他人,表现了对人的尊重和爱护。
4、想一想这是为什么?
换 帽 子
我就是这样一个人,对于别人给予的哪怕是一丁点好处,也是永远记着,不会忘记的。
或许是因为天凉了的缘故,前天,我忽然记起了他跟我换帽子的有趣经历。
那时我们刚到新兵连后,一连几天的空闲时间,我们新兵在忙着修整刚发下来的皮帽子。先是在皮毛上喷上水,再用荆条细细抽打,然后用剪刀剪平。许多人的帽子经过这样修整后,非常好看。然而我的那顶却不行,即使老兵帮忙怎么敲打也整不出型来,戴在头上活象个烧鸡,司务长曾到后勤处给我换过一次,可越换越糟。为此很多人为我遗憾。
几天后,一次在训练场上休息时,一位黑龙江新兵突然提出要与我换帽子。这使我感到愕然。因为他那顶帽子整得很好的。他说:“我就看你那顶不错,喷上水敲打敲打就好了,你不会整。”我就疑惑着跟他换了,但不知道他的真正用意何在。
后来我才明白,他完全是为了成全我。他曾对人说:“我长得又不好看,随便戴顶什么帽子都行,可他戴上那顶‘烧鸡’,就把漂亮的小伙子给变丑了。”我听到后很是感动。
如今30年过去了,许多往事都淡漠了,但这件事却始终没忘。你们知道这是为什么吗?
思品教案-积极进取
教学目标
认知:
1、知道人应该追求上进,不断给自己提出新目标,并未实现目标而努力。
2、懂得积极进取是一个人取得成功的重要条件,是时代的要求。
情感:
1、愿意向积极进取的人学习。
2、为自己的进步感到高兴和自豪。
行为:
1、能对自己进行正确的分析,并不断给自己提出新的目标,努力向上。
2、在班里学习、工作和各项活动中争先上进,不甘落后。
教学建议
教材分析:
本课是按“积极进取,不甘落后”德目和相关教学要求编写的。积极进取是人才素质重要内容。一个人只有具备进取心才能不安于现状和已经取得的成绩,不断朝着新的目标前进;一个社会拥有积极向上、朝气蓬勃、不断进取的一代人才,社会才会蒸蒸日上,才能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因此对学生进行这方面的教育很重要。
本课主要通过课文教学,引导学生从三个方面理解积极进取的重要性。
1.积极进取是人应该具备的重要品质。
2.积极进取是一个人获得成功的重要条件。
3.积极进取是时代的要求。
本课共有五个栏目
栏目一“思考”通过电影导演谢晋、足球明星贝利的话,引导学生思考“下一部”、“下一个”的含义。这里不是具体指某一部片子或是某一个进球。教师应引导学生了解他们对事业那种不断追求、积极进取的精神。
栏目二“述说”第一小题是引导学生联系自己的实际,巩固所学观点;第二小题是培养学生看到身边小伙伴的优点的意识,懂得每一个人都有自己应当学习的长处,激发学生不断向上的愿望。
栏目三“评议” 在成绩面前两种表现,分别说明是安于现状,还是树立更高的目标,不断进步。
栏目四“讨论”学生通过帮助别人,对那些思想上愿意进步,行动上缺乏毅力和自信心的人,通过讲述道理,既教育了别人,又提高了自己的认识。
栏目五“自查”是本课内容的拓展,旨在使学生通过实践活动,在日常行为中自觉地按照道德行为规范要求自己。
教法建议
1.根据教材各个栏目的教育意图,把相关的内容进行组合。如:“评议”与“讨论”两个栏目目都采用了讨论的形式,可以在教学中安排在一起,既可以帮助学生提高认识,又可以指导学生行为。
2.充分联系学生实际,并努力使本课的教育得到延伸。如:在课堂上,教师可以安排学生制作行动目标、计划的卡片,并将这些卡片张贴在班里的板报上,激励学生不断进步。
教学设计示例
教学过程()
一、启发谈话,引出话题
我想很多人都喜欢看足球比赛,球王贝利是一个家喻户晓的人物,他那灵巧的过人技术,精准的射门脚法,曾经使全世界球迷如醉如痴。他的神奇无人敢可比播放足球比赛实况。可是当有人问贝利:你踢进了那么多球,最使你难忘的是哪一个?贝利回答:下一个。
提问:谁知道贝利是什么意思?
(引导学生,理解贝利对成绩不满足的上进心理。)
这些是著名电影导演谢晋导演的几部片子的片断,大家请看。
他拍过这么多优秀的影片,他本人喜欢哪一部呢?请大家猜一猜。
他说过:我自己最喜欢自己导演的下一部电影。
像这种在成绩面前永不满足,不断前进的精神,就是积极进取。
(板书课题:二 积极进取)
二、学习课文,初步明理
1、谈到这个话题,我想首先请大家听一个故事。
2、听录音故事《排球队的铁榔头》
3、提问:你认为郎平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她的哪些表现给你留下了印象?
(引导学生理解郎平是一个有积极进取精神的人)
4、小组讨论:郎平积极进取的精神表现在哪里?各小组自由选择一部分感受深的内容,合作学习,一会儿汇报。
投影:汇报提纲:
首先,说明郎平是怎样做的;其次,想一想郎平会遇到什么困难,她会怎样想; 再次,郎平的做法取得了什么样的结果;最后,你们小组有什么感受。
(学生根据自己的意愿,分别选择进入北京队、进入国家队、成为著名扣球手、提高自己理论水平、带领女排走出低谷等内容)
5、各小组汇报,并把本小组讨论结果写在黑板相关的位置上。
(使学生认识郎平在五个阶段表现中,由于有一种积极进取的精神,所以都取得了令人满意的结果。使学生认识到郎平是一个不满足已有的成绩的人。)
6、结合学生对郎平不同阶段表现的板书,进一步提问:把郎平的'进步过程,连续起来看,你们有什么更深的认识?
(使学生认识,由于郎平不断给自己提出新的奋斗目标,并战胜一个又一个困难,具有积极进取的精神,才不断取得了成功。)
板书图:
毅然挑重担,迎接新挑战
进修学习,提高自身理论素质
苦练加苦练,成为著名扣球手
加大训练,进入国家队
克服弱点,进入北京队
6、提问:积极进取的精神对郎平有什么影响?
(引导学生认识没有积极进取的精神,就会一事无成。)
板书:取得成功的重要条件
7、他们这样做,对社会有什么好处 ?
(引导学生认识积极进取不但对个人有益,同时对社会有益。)
板书:时代的要求
小结:郎平、贝利、谢晋,他们正是有了这种积极进取的精神,在各自的领域里不断给自己提出新的目标,努力拼搏,不断奋进,最终取得一个又一个的成功。俗话讲:逆水行舟,不进则退。所以说,积极进取是一个人取得成功的重要条件。同时对社会也是有益的。
三、联系实际,加深认识
1、引言:同学们在课前通过读书、访问、查询,收集了许多关于名人经过不断努力,取得成功的故事。请你在小组里讲给同学们听。最后推选出一个讲得好的在全班讲。
(使学生有更多的参与表现的机会,通过讲故事,既教育别人,同时也锻炼学生在与别人交往过程中,形成较强的表达能力。)
2、用简练的语言,说出自己收集到的故事,以及自己的感想。
(引导学生联系观点,深化认识。)
3、提问:他们这样做有什么好处?
(引导学生认识积极进取不但对个人,而且对社会都有益。)
4、导语:其实像这样积极进取的人在我们身边就有。他们在自己的学习、生活、工作以及兴趣爱好中,不怕困难,不断奋进,因此取得可喜的成绩。
请你说出自己了解的一个这样的人。
(结合课后述说一题,学生指出自己的同学、亲友中这样的人,使他们知道生活中处处有自己学习的榜样。)
教师:请班上被提到的学生站出来。你能向同学们展示自己的才能吗?大家鼓励一下。
(通过展示,既鼓励成功的学生本人,同时又有利于激发其他学生情感。)
在大家鼓励参加展示的学生时,请这些学生谈一谈自己取得成功的简要过程。
(进一步使学生理解,只有不怕困难,不断给自己提出新的奋斗目标,才会取得成功。)
5、你自己在这方面有这样的体会吗?
(学生结合自己点滴体会,在自我教育中加深对观点的理解。)
小结:大家的认识说明,一个人只有不断给自己提出新的奋斗目标,同时战胜前进路上的困难,才能在积极进取中取得一个又一个新的成绩。
四、辨析联系 ,运用观点
1、今天大家通过学习,提高了认识。下边请你看两段录像,选择自己感受深的内容,谈谈自己的看法。
录像一:(课后评议1)
录像二:(课后评议2)
(使学生运用观点,懂得在成绩面前是安于现状,还是树立更高的目标,不断进步。是有没有积极进取精神的表现。)
2、请大家看小品表演。
小品1:(课后讨论题1)
小品2:(课后讨论题2)
提问:你会对他说一些什么?
(学生通过帮助别人,对那些思想上愿意进步,行动上缺乏毅力和自信心的人,通过讲述道理,既教育了别人,又提高了自己的认识。)
小结:通过今天你的学习,大家对积极进取的重要性,有了明确的认识,懂得了积极进取精神对于一个人的进步,是十分重要的。
五、全课总结,提出希望
积极进取,既是一个人对生活的态度,体现了人乐观向上、不断追求的精神,也是时代的要求。新时代的少年,应该朝气蓬勃,积极向上,在前进的道路上不断给自己提出新的奋斗目标,并为实现目标顽强拼搏,克服一切困难,做一个有所作为的接班人。
板书设计:
二 积极进取
成功的条件 新的目标
时代的要求 奋力拼搏
探究活动
1、搜集有关积极进取的人的事迹实际,讲给大家听。
2、在班集体中找一找积极进取的同学,与他交朋友共同交流体会。
3、访问自己熟悉的人,收集有关积极进取精神使人取得成功的实例。
4、搜集有关积极进取的名言、警句,作为自己的座右铭激励自己前进。
思品教案-拾金不昧
教学目标
认知:
1、知道拾金不昧是诚实的表现。
2、知道一些拾金不昧的格言或故事。
情感:
1、愿意做到拾金不昧,并以此为荣。
2、拾到钱物时,替失主着急。
行为:
拾到钱物及时交还失主,找不到失主要交公。
教学建议
教材分析:
本课是根据课程标准三至五年级“诚实守信”德目中的有关要求编写的。
诚实表现在很多方面,本课着重对学生进行拾金不昧的教育。在学校生活中,常常有拾金不昧的好人好事,但也有一些学生,拾到钱物后不还给失主或不交公,占为己有。有的拾到东西为了得到表扬,明知失主是谁,却不还给失主,而是交给学校;还有个别同学为了受到表扬,而弄虚作假。针对这些问题,应当认真地进行拾金不昧的教育,使学生真正理解什么是拾金不昧,为什么要拾金不昧和怎样做到拾金不昧,提高学生的道德认识和道德判断能力,以指导他们的行动。
本课选取了林积还珠的故事,林积是一个拾金不昧的人,而且非常聪明,巧妙地找到了真正的失主,关于这一点,应着重让学生体会。
教法建议:
1、教学重要紧密联系学生思想实际;:1、爱占小便宜,捡到东西占为己有的;2、为图表扬明知谁是失主,偏要交公。3、为得表扬,弄虚作假的。
2、拾金不昧是一种好品质,对学生来说有的能做到,有的还做不到,老师应给学生树立榜样,用榜样引导学生。教学中不要批评做得不好的学生。
3、有些学生的家长做得不好,老师不要当众点是哪位同学的家长。让学生分清是非即可。
4、在导行时,应采取演一演的形式,使学生在活动中明白,拾到东西要先交给失主,找不到失主再交公。
5、针对有些人冒领失物的情况,教师还应提醒学生,也可在课上分角色演一演,提高学生辨别是非的能力。
教学设计示例
第五课 拾金不昧
教学目标
认知:
1、知道拾金不昧是诚实的表现。
2、知道一些拾金不昧的格言或故事。
情感:
1、愿意做到拾金不昧,并以此为荣。
2、拾到钱物时,替失主着急。
行为:
拾到钱物及时交还失主,找不到失主要交公。
教学重点:知道拾金不昧是诚实的表现;拾到钱物要急人所急,替失主着想;拾到钱物要及时送还失主,找不到失主要交公。
教育过程:
一、导入,解题。
1、同学们,你们谁曾经丢过东西?你当时是什么心情?
小结:同学们丢了东西,特别是自己所喜欢的、急需的或经常要用到的东西丢失了,心里很着急,真希望马上有人捡到它并交还给自己。
2、你们捡到过别人丢失的东西吗?你当时是怎么做的?
小结:同学们捡到别人丢失的钱或物品,自己没有要,有的交给了老师,有的交还给了失主(也就是丢失东西的人),这样做就是拾金不昧的表现。
板书:拾金不昧
3、解题。
(1) “拾”就是“捡到”,“金”是指“钱或物品”,“昧”就是“隐藏”,“不昧”就是“不隐藏”,也就是自己不要。
板书:捡到钱物,自己不要
(2) 小结:拾金不昧就是捡到钱或物品,自己不要。
过渡:在我们国家,从古代到今天,拾金不昧的好人好事有很多很多。古代有一个叫林积的人,他在这方面做得就特别好。你们想知道他的故事吗?请大家看大屏幕。
学文明理。
1 看林积还珠的故事(开头……我一定要想办法把珍珠还给失主)。提问:
(1)林积是怎样发现这袋珍珠的?当时有人看见吗?
小结:林积住在客店里。夜深了,四周静悄悄的,他躺在床上,总觉得裤子下面有什么东西硌着,他揭开褥垫,发现了这袋珍珠。你们知道吗?在古时候,珍珠都是从深海中打捞上来的,只有深海中的贝壳里才有,是很难找到的。因此一颗珍珠就值很多很多钱。林积捡到一袋珍珠,非常贵重,周围一个人也没有,如果他自己不说,隐藏起来自己要,不会有任何人知道。
(2)在这种情况下,林积想到的是什么呀?
小结:面对这袋珍珠,林积想到的是失主丢失了这么多的珍珠该有多着急呀,我一定要想办法把珍珠还给失主。
(3)林积捡到的珍珠那么贵重,当时又没有人看见,他为什么自己不要,却要交还给失主呢?
小结:林积捡到的珍珠是别人丢失的,不是自己的,自己就不能要,这是诚实、不贪便宜的表现;再说失主丢失了这么多珍珠一定会非常着急。林积一心替失主着想,急人所急,他要尽快地把珍珠交还给失主。
板书:不是自己的 诚实 不贪便宜 急人所急
过渡:由于这袋珍珠太贵重了,因此林积在寻找失主时特别慎重。为了能把珍珠交换给真正的失主,他动了一番脑筋,想了一夜,终于想出了一个好办法。是什么办法呢?请同学们继续看大屏幕。
2 继续看林积还珠的故事。(第二天……在房间的墙上写了一行字:“龙溪林积曾在此住宿。)
提问:林积在寻找失主时采用了什么方法?他为什么要这样做呢?
小结:林积非常机智,他想到失主一定会回来寻找珍珠。于是他先向店主打听失主的情况,说自己是商人的朋友,让店主转告商人到太学找自己,然后又在房间的墙壁上写了一行字“龙溪林积曾在此住宿”,暗示失主是龙溪的林积捡到了珍珠,引着失主到太学去找。
过渡:林积采用这种办法,找到失主没有呢?请同学们打开书,继续看课文听故事。
3、看课文,听故事(再说……“愿意!愿意!”商人连声说到)。
(1)讲述:商人找到了林积,林积为了证实眼前这位商人到底是不是真正的失主,他让商人到官府去报失。等官员问明情况,林积便把珍珠全部还给了商人,也就是交还给了失主。
板书:交还失主
(2)提问:官员觉得林积拾金不昧,品德高尚,要奖励他一半珍珠。你觉得林积该不该受到奖励?林积会不会要这一半珍珠呢?为什么?(讨论。)
(3)林积是不是这样做的呢?请同学们看大屏幕(林积坚决不肯接受……商人深受感动,连声向他致谢)。
(4)小结:奖励林积一半珍珠,这是官府的决定,商人愿意,我们大家也觉得应该。林积如果收下珍珠,没有什么不对。可林积呢,不是自己的东西,即使是奖励,自己也不要。他的品德多么高尚啊!
过渡:林积拾金不昧的故事,一直流传至今。他的高尚品德,值得我们每个人学习。
(4)提问:我们应该向林积学习什么呢?
小结:我们应该学习林积捡到钱物不是自己的不要,一心为失主着想,急他人所急。这种拾金不昧的高尚品质是诚实、不贪便宜的.表现,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三、联系实际。
过渡:从古至今,像林积这样拾金不昧的人和事有很多。
1、谁能讲讲拾金不昧的事例?
小结:社会上拾金不昧的事例还真多。
2、在我们班有没有拾金不昧的好人好事呀?夸夸我们班上拾金不昧的好人好事。(请被表扬的同学说说自己为什么要这样做。)
板书:交还失主(结合学生发言板书)
小结:刚才我们提到的这些同学,有的捡到东西及时交还给失主,有的找不到失主就主动交公。
3、听了他们的事迹后,你们有什么想法?你打算怎样奖励他们呢?
小结:这些同学拾金不昧,品德高尚,应该受到表扬。让我们一起办一期板报,标题为“拾金不昧的小标兵”,并把他们的事迹写成表扬稿投到学校的广播站,通过广播号召全校同学都来向他们学习。
四、辨析导行。
过渡:在日常生活中,老师发现和我们同龄的小朋友中,有些人捡到东西以后,却出现了这样的想法和做法。
1、请你帮助他们。
(1)看录像。(小超在教室里拾到一支漂亮的钢笔,他非常喜欢,心想,反正又不是偷的,也没人看见,不要白不要。)小超的想法对吗?为什么?
小结:捡到钢笔自己留下用,这样做就是贪便宜,发展下去会犯大错误。因此捡到东西,不管自己是否喜欢,不是自己的东西就不能要,不能贪便宜。
(2)看录像。(小宇拾到一个铅笔盒,他明明知道是小丽的,却不直接还给她,而是交给了老师。)如果是你捡到这个铅笔盒,你会不会像小宇这样做?为什么?
小结:小宇明知道铅笔盒是小丽丢的,就应该马上把铅笔盒交还给失主,不应该为了自己受表扬,让失主着急。
(3)看投影幻灯。(小辉看见老师表扬班里拾金不昧的同学,也想受到表扬,但又捡不到东西,于是就把自己的尺子交给老师,说谎是捡的。)小辉这样做是拾金不昧吗?为什么?
小结:拾金不昧是诚实的表现。捡不到东西就把自己的尺子交给老师,这是弄虚作假,是不诚实的表现。我们要做诚实的孩子,就要真正做到拾金不昧。
2、看投影幻灯(课后“议一议”),议一议:下面三种做法哪种做法对,哪种做法不对?你觉得有哪些好方法?(讨论。)
小结:我们捡到东西,应及时交还给失主。如果找不到失主,就要主动交公。在学校交给老师,在马路上交给警察叔叔,如果是在街道捡到的,还可以交给居委会。交公也是为了请有关人员帮助找到失主。如果实在找不到失主,东西就归公。
3、有一个同学曾经问过我这样一个问题:一天,她和小华一起上学,在路上,小华捡到一角钱。她让小华交给老师,而小华却说:“就这么一点钱,不交算了。”你们说小华的说法对吗?你们是怎样看待这个问题的?
小结:捡到的钱不在乎多少,只要能做到拾金不昧,就是最宝贵的。
五、齐唱歌曲,总结。
1、你们会唱《我在马路上捡到一分钱》这首歌吗?(齐唱歌曲。)
2、提问:这首歌歌颂了什么好品质?
小结:它歌颂了拾金不昧的好品质。
3、总结:这首歌,你们的爷爷奶奶唱过,你们的爸爸妈妈也唱过。它告诉我们,捡到的东西不在乎多少,只要能做到拾金不昧,就是最宝贵的,因为这是诚实的表现。让我们一起用实际行动把这首歌世世代代地传唱下去吧!
板书设计
五年级思品教案
第一单元第一课《家庭万花筒》 1、家庭万花筒 教学目标: 1、了解家庭模式的演变过程,对自己的家庭有一个比较全面的了解。 2、继承传统家庭的美德,有效地发扬于现代家庭生活中。 3、家庭是社会的细胞,知道家庭的稳定关系到社会的稳定,明确自己在家庭生活中所扮演的角色。 教学重点: 重点:懂得家庭是社会的细胞,随着社会的发展,家庭的模式也在不断发生变化,了解家庭演变的历程。 难点:体会如何在现代家庭中发扬传统家庭生活的美德。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巴金的小说《家》的影视片段,小说《家》的家谱。 学生准备: 1、收集有关家庭模式和中国传统大家族典范的材料,从中找出传统家庭的美德。 2、通过各种途径了解自己家庭过去的生活情景。 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一、创设情境,导入教学 1、教师出示《家》的家谱,播放影视《家》的片段,可选择出场人物最多的一个片段,大约5-10分钟。 2、学生谈观后感,分析影片《家》中的人物,讨论这个家庭的模式。 3、小结:这是一个中国的传统大家庭。 二、多棱镜,了解家庭模式的变迁 选择一个家庭模式,根据小组收集的或教师提供的资料进行分组学习,学生收集到的资料应根据需要交换使用。 1、了解:这是哪种模式的家庭,阅读相关的资料。 2、分析:这种家庭模式的特点。 3、列举:可选择1-2个典范,进行分析。 4、讨论:其中隐含的家庭美德。 5、制作:运用文字、照片、绘画、制表等形式进行制作,准备介绍内容。 三、家庭模式展示会 1、各组派一代表负责上台向全班同学介绍,要求全组分工合作,介绍力求简明扼要,并运用文字、照片、绘画、表格说明,典型范例等辅助手段,介绍后解答其他学生提出的问题,在学生介绍大家族、大家庭和三口之家的小家庭并解答问题时,教师也可以适时提问,做出指导。 2、教师提问,学生了解“郑义门”,并学习关于独生子女的知识。 问题一:浙江浦江有一个因忠孝节义而流芳百世的家庭“郑义门”,你能向大家做个简单介绍吗? 问题二:“郑义门”治家靠的是《郑氏家范》,其中所崇尚的“和为贵”“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等美德,在我们今天的家庭生活中还能运用吗? 问题三:你能向大家介绍一下独生子女的政策吗? 3、学生记录在家庭模式展示会中收集到的家庭美德。 四、家庭美德储蓄单 1、学生将收集到的家庭生活美德写到黑板上。 2、教师小结:无论是大家庭还是三口之家,家庭美德是家庭生活幸福的基本因素,我们将收集到的家庭美德储存起来,运用到生活中去,让我们的家庭更幸福美满。 第二课时 一、家谱编写实践,深入了解家庭 此实践活动可用一个月的时间完成,教师根据实际情况提前布置,学生收集材料后可独立编写,也可由家长协助完成,但教师一定要起到引导作用。 1、实践准备:(1)确定调查对象,调查时间、调查形式、调查内容。 (2)调查时做好调查记录,要求有文字、摄影等。 (3)收集与家庭有关的老照片,有一定历史的老物品等。 (4)收集家庭生活中典型的美德。 2、学生根据收集到的资料编写家谱。 二、“爱我家”DD家谱展览会 1、可利用礼堂等较大的场地布置展览。 2、学生自己做讲解员,介绍自己编写的家谱。 3、谈一谈编写家谱的体会。 三、讨论平台 此部分内容也可以放在第一课时进行,由教师根据情况自定。 1、小组讨论:独生子女家庭与非独生子女家庭各自的优缺点。 2、自由发表:参照“家庭美德储蓄单”,谈一谈自己在家庭生活中该怎样做。 第一单元第二课《父母DD我特殊的朋友》 父母DD我特殊的朋友 教学目标: 1、了解时代不同,家庭关系也在不断发生变化。 2、建立民主、平等的新型家庭关系。 3、反省自己和父母的关系,学习沟通的基本技巧。 4、与父母相互关心、相互理解,及时沟通,和父母做朋友。 5、体会与父母成功沟通的良好感觉。 重点难点: 重点:理解父母,与父母及时沟通。建立民主、平等的新型家庭关系。 难点:理解父母,与父母及时沟通。 教学准备:每个学生准备一个与父母沟通成功或沟通失败的案例。 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一、情境导入,引发思考 1、教师出示两只手,各写着“民主”和“平等” 2、教师提示:“民主”和“平等”握在我们每一个人的手上,在家庭生活中,我们把手紧紧地握在一起,牢牢记着民主和平等,我们的家庭生活就会幸福快乐。这就是现代社会新型的家庭关系。 3、全班分析:传统家庭关系和现代家庭关系的不同。 二、了解分析,学习沟通 1、教师引出提问,在遇到了困难、挫折,或有了苦闷,烦恼时,你会向父母倾诉吗?为什么? 2、教师统计教科书中的三种情况,综合归纳原因:学生会向父母倾诉可能是对父母比较了解,知道父母在某些方面能帮助自己,对父母有信任感,而不会向父母倾诉的原因可能是觉得父母总是不理解自己,从父母那儿不能得到帮助。 三、调查问卷,寻找原因 1、学生填写问卷,教师引导体会:与父母做朋友首先要愿意去了解父母,理解父母,还要乐意与父母交谈,进而读懂父母的这份看。 2、教师:问题里所罗列的虽然只是一些生活的细节,但从这些生活细节中最能看出你对父母的态度,除了关心父母,当子女的还得做个有心人,只有做细心、深入的了解,才能得知父母的情况,你们可以通过某些方法,途径去更多地了解自己的父母,看看父母还需要些什么帮助,自己能为父母做些什么,如果能这样想,这样做,就已经基本具备了和父母做朋友的条件和基础。 3、学生给自己做一个测试评价。 第二课时 一、发现问题,提出问题 1、学生想一想,自己平时抱怨父母较多的原因有哪些?写在小纸条上。 2、教师收集小纸条,进行统计,找出出现频率最高的几条,如“唠叨”“管束太多”等。 3、学生阐述自己的想法。 4、教师讲述自己作为父母的想法,学生也可以回家后和父母交流想法。 二、解决问题 学生动用写出自己的“金点子”,以小纸条的形式,先在同学中传递,再贴到黑板上进行交流。“金点子”如:常常与父母聊天,了解父母的真实想法,及时检讨自己,开个家庭辩论会,与父母一起娱乐,推荐自己喜欢看的书给父母等。 三、分析案例 “知音信箱”呈现的是两种日常生活中经常会遇到的学生与家长的摩擦,教师可与学生共同讨论,用哪种方法解决比较有效,学生还有哪些锦囊妙计,之后安排的案例是一个实践平台,学生可以根据前面总结的“金点子”和“知音信箱”提供的方式方法发表自己的`看法,分析问题,提出解决问题的有效方法。 四、共享成功案例,探讨沟通的方法 1、小组中叙述自己与父母成功沟通的案例,点出沟通成功的原因,分享成功的喜悦。 2、剖析失败案例,共同讨论,寻找变失败为成功的方法,学生可扮演“知心姐姐”,帮助其他同学解决家庭中遇到的与父母的摩擦,全班评选出较好的办法共享。 五、教师总结 理解是沟通的桥梁,家长应理解我们,我们也要理解家长,在父母和我们之间架起一座沟通的桥梁,用民主和平等做支撑,我们就能和父母做朋友,家庭生活就会更幸福。 六、课外延伸 通过朗读“父母的能与不能”,让学生感受父母对独生儿女深深的爱。 浙教版五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第三课《我是文明家庭一分子》 我是文明家庭一分子 教学目标: 1、了解文明家庭的评议流程及创建学习型家庭的要求和努力方向。 2、懂得创建文明家庭活动的积极意义。 3、感受全家人在创建文明家庭活动中的快乐。 4、培养良好的文明习惯。 教学重点: 重点:懂得创建文明家庭活动对国民道德建设的贡献。 难点:培养良好的文明习惯,把对文明的认识内化为自身的、自觉的文明行为。 教学书分析: 在小学生中开展文明家庭的教育活动旨在倡导一种健康、文明、科学的生活方式。家庭是社会的细胞,本课有效地在学校、家庭和社会之间架起了沟通的桥梁,让学生注重实践,走向社会,倡导文明,使国民的道德意识和道德行为都有较大的提升。 课文分为三个部分: 第一部分通过图表等形式让学生了解文明家庭的申报评选程序,学生可以通过查阅资料和各种形式的访问,对这项活动有一个大致的了解。 第二部分“评议箱”,通过评议等形式让学生对自己的家庭进行评议,请学生与家长一起评议,也请周围的老师和同学来评一评自己的家庭,通过评议,学生能更客观地认识自己的家庭,更正确地评价自己的家庭,并积聚更多发展的潜力,让文明之花永远开放。 第三部分是实践篇。实践的内容是爱读书,读好书,让学生通过建立家庭图书室计划、推荐好书,向大家展示家庭中学习的价值和学习的快乐。 教学准备: 1、中央电视台颁发的某一年度全国文明家庭的录像。 2、邀请一位有关的专家和部分家长来参加此次的学习活动。 学生准备: 1、有代表性的文明家庭的照片及介绍资料。 2、推荐最喜欢的一本书。 3、对家庭学习情况的调查总结。 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一、想一想 1、教师出示中央电视台颁发的某一年度全国文明家庭的录像。 2、学生讲述自己的感受。 二、说一说 1、学生说一说自己对文明家庭的了解,教师可予以帮助,如评选文明家庭的条件、申报和评选文明家庭活动的程序,这项活动的历史以及发展的趋势等。 2、学生讲述对文明家庭最感兴趣或还不够清楚的地方,师生合作交流沟通。 3、学生出示事先收集到的文明家庭的资料,小组内互相介绍。 4、教师小结,激发学生争创文明家庭的热情。 三、比一比 1、学生和家长一起对自己的家庭评一评。 2、学生和家长给“苹果”填色,明确自己家庭的优势,发现不足。 3、学生对自己家的实际情况做介绍,要求清楚易懂,争取生动活泼,可播放家庭成员学习情况的录像或展示照片,也可介绍家庭成员的学习成果等。 4、学生交流课前收集到的文明家庭的故事。 5、家长、学生畅谈自己理想中的家庭环境、家庭环境、家庭关系等,学生和家长、学生与学生,学生与老师之间互相勉励,互相启发帮助。 第二课时 一、做一做 1、学生对自己家庭的学习情况小组内做一次剖析,并根据家庭现状,利用自己的一些可利用资源,提出合理的图书室学习计划。小组其他同思品教案-团结合作
教学目标
认知:
1.知道团结合作就是在大家合干一件事时,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互相信任,互相支持,互相配合,互相帮助。
2.懂得在做很多事情时都需要团结合作,尤其是现代社会更需要团结合作的精神。
情感:
愿意与人团结合作。
行为:
1.与人合作时,能听取别人意见,不固执己见。
2.与别人合作时,互相信任,互相支持,互相配合,互相帮助,不说不利于团结的话,不在背后说别人的坏话,不做不利于团结的事。
教学建议
教材分析:
本课依据课程标准三至五年级“团结友爱”德目中认知目标第3条“懂得完成各项任务需要团结合作”而设置的。
课文采用了夹叙夹议的方式说明社会生活需要团结合作的意义及具体做法。
本课共设五个栏目:
1.“看一看”栏目,目的是为了引入新课观点,为导入新课服务。
2.“说一说” 栏目,目的是引导学生用自己身边的实例来说明团结合作的重要性。
3.“议一议” 栏目,有两个小题。第一小题中,三人要很好地合作,应该是:画家画画,书法家写字,记者提供稿件。第二小题中,三小队要搞好小队活动应该做到目标一致,相互配合,不互相埋怨。
4.“查一查” 栏目,一方面是引导学生自查,另一方面也对学生的行为起指导作用。
5.“活动”栏目,目的是引导学生在实践活动中体会团结合作的重要性。
教法建议:
1.教学中,教师可以设计多种团结合作的活动,让学生在实践活动中,体验合作的重要意义。
2.教学中,要密切联系学生生活、社会生活实际,教师可以多补充一些团结合作的真实事例,使学生深刻地理解团结合作的重要性。
教学设计示例
第八课 团结合作
认知:
1.知道团结合作就是在大家合干一件事时,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互相信任,互相支持,互相配合,互相帮助。
2.懂得在做很多事情时都需要团结合作,尤其是现代社会更需要团结合作的精神。
情感:
愿意与人团结合作。
行为:
1.与人合作时,能听取别人意见,不固执己见。
2.与别人合作时,互相信任,互相支持,互相配合,互相帮助,不说不利于团结的话,不在背后说别人的坏话,不做不利于团结的事。
教学重点:
帮助学生树立团结合作的思想。
教学难点:
使学生亲身体会到团结合作的重要性。
教育过程:
一、导入
1.师:同学们你们看过龙舟比赛吗?你们看,这就是龙舟比赛时的情景。
2.课件演示或播放录像,内容:龙舟大赛的场面。
3.提问:
他们怎样划,才能使龙舟的前进速度更快?
4.小结:
龙舟比赛是一个集体项目,只有集体中的每个成员都听从指挥,动作协调一致,大家团结合作,才能使龙舟的前进速度加快,从而取得比赛的胜利。
板书:八 团结合作
5.提问:
除了划龙舟需要团结合作外,还有哪些事情需要团结合作?
6.学生讨论后回答。(此问题答案不唯一,只要学生列举的事情属于合作项目即可肯定。)
7.过渡语:
打排球也是一个团体项目,队员们是否团结合作结果完全不同,下面我们一起来听听原国家队女排队员们的事迹,让我们来亲身感受一下。
二、明理
1.播放录音故事:教材P33―35课文1―3自然段。
2.提问:
原国家女排队是如何连续五次获得世界冠军的?
板书:心往一处想 劲往一处使
各尽其职 密切合作 彼此谅解 互相帮助
3.小结:
女排姑娘在比赛的过程中,他们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充分发挥每一个人的优势,在队长的带领下密切配合,彼此谅解、互相帮助,取得了一次又一次的胜利。女排姑娘的事迹可以充分证明团结合作是取得比赛胜利的保证。
4.同样是这些队员,如果失去了团结合作精神,又会出现什么结果?
5.继续听录音故事:教材P35课文第4自然段。
6.小结:在集体中大家共同干一件事时,只有团结合作,才有可能取得成功。
三、拓展
1.过渡语:
社会生活中的许多事情都需要团结合作。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社会分工越来越细,团结合作精神也显得更加重要。在现代社会中,科学上的每一项重大突破,大多是团结合作的产物。美国的阿波罗登月计划,参加的单位达两万个。下面,我们来看美国影片《阿波罗十三》中的一个片段,看一看当今科技社会中,人们是怎样团结合作的。
2.播放阿波罗登月当天情景的影片片断。
3.提问:
看完影片片段后,你有什么感受?
4.小结:
任何一项科学研究项目都需要每一位参加研究的科学研究人员的密切合作,合作可以创造奇迹,阿波罗登月计划的实施与完成有力地证明了这一点。
5.课件演示图片:课后练习“说一说”的图片,教师请学生讨论教材P36看“说一说”中的问题:
说一说医生与护士做手术时是怎样团结合作的'?
6.小结:
在做手术时,只有医生和护士团结合作,密切配合,才可能取得手术的成功,为病人解除病痛,甚至拯救病人的生命。
7.提问:
你还知道哪些团结合作的事例?请说给大家听。
8.学生小组讨论,相互交流。
9.提问:
在我们的集体生活中离得开团结合作。现在我们就来亲自实践一下。
10.组织学生进行实践活动(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活动)。
活动项目:
跳长绳。
11.学生活动后谈体会。
12.小结:集体生活中的很多事情同样需要团结合作。
四、联系实际
1.在日常生活中,同学们是否做到了团结合作?让我们对照检查一下。
2.学生打开书P37看课后练习“查一查”
3.小结:
经过对照检查,同学们对自己在团结合作方面一定有了更加清楚的认识,相信大家会在今后的生活中学会与人合作。
4.师:
有一所学校的同学在团结合作方面需要我们的建议,让我们来帮帮他们。
5.电脑演示:课后练习“议一议”的内容。
6.学生小组讨论后相互交流意见。
五、结束
通过今天的学习我们深深地体会到团结合作的重要,课后我们以小组单位或几个同学自愿组合,搞一次有分工、有合作的活动,如打球、拔河、出板报等,下次思想品德课上在班里交流经验。
板书设计:
八 团结合作
心往一处想 劲往一处使
各尽其职 密切配合 彼此谅解 互相帮助
探究活动
活动名称:三人两足比赛
活动方法:找两根长木板,三人同时站在两块木板上,每人的一只脚站在一块木板上并用绳子将脚捆上,行走时步调要统一,每次比赛时,可以三组同时进行,首先到达终点的小组获胜。
思品教案-言而有信
教学目标
认知:
1.知道讲信用是美德,做人应该讲信用。
2.懂得讲信用是尊重他人的表现;讲信用的人才能得到别人的信任。
情感:
1.钦佩讲信用的人,并愿意向他们学习。
2.对不守信用的行为感到不满、气愤。
3.为自己能守信感到坦然,对自己的失信行为感到内疚。
行为:
1.答应了别人的事要尽力做到。
2.因某种原因没能履行诺言,能及时说明原因,表示歉意。
教学建议
教材分析
本课与《当好朋友犯了错误后》同属于诚实守信的教育,同为一个单元。本课侧重于守信用的教育,《当好朋友犯了错误后》侧重于诚实教育。本课是根据课程标准三至五年级“诚实守信”德目中,有关讲信用的教学内容和基本要求编写的。
讲信用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也是现代社会人际交往中人们应该自觉遵守的道德行为规范,是每个人应该具备的基本素质。所以,从小培养学生讲信用的道德品质,对他们将来参与社会生活具有重要意义。
然而,由于年幼无知,加之受社会上存在的一些负面影响,小学生中也存在着对自己的承诺不负责任,随便许诺等现象。因此,及时有效地矫正他们的不良行为,培养他们守信用的良好品质,很有必要。
本课的重点和难点。
本课重点是:提高学生对讲信用意义的认识,使学生知道做人应该讲信用,懂得讲信用是尊重他们的表现,讲信用的人才能得到别人的信任和尊重。有利于搞好人际关系、办好事情。
本课的难点是:由于年龄所限,学生对自己的承诺还缺乏责任感,还不能完全意识到自己的失信行为会对别人和自己产生什么不利影响。
课文导入部分设计了“说一说”栏目,通过启发学生的内心体验,引出本课要讲的主题。
课文选用了我国前国家名誉主席宋庆龄的两件讲信用的事。这两件事都很典型,也很生动,较接近学生的生活,学生易于理解。
教法建议
1.宋庆龄的两件事是讲信用的典型事例,很有说服力,教学中要充分利用、挖掘故事中的教育因素。
通过第一个事例的讲解,应让学生看到,宋庆龄虽年事已高,又身居高位,但对看望幼儿园的小朋友这样一件小事,也信守诺言,由此说明宋庆龄的高尚品格。
讲解第二个事例,应让学生懂得,宋庆龄之所以有讲信用的好品德,是从小培养的,由此说明,从小养成讲信用的习惯,对一生都起作用。
第二个事例与学生的生活比较接近,在讲解时,可抓住几个问题引导学生思考讨论:(l)宋庆龄那么想去李伯伯家,为什么没有去?(2)小珍失约给别人造成了什么损失?(3)宋庆龄没有等到小珍,为什么不后悔,反而很坦然?通过讨论,加深对本课所讲观点的理解。
2.本课练习部分是对课文的补充,重点是指导学生怎么做到讲信用。用好练习部分,对完成教学目标有很重要的作用。
3.要注意联系学生的思想实际和行为实际,有针对性地解决学生在讲信用方面的问题,从对个人、他人以及人际关系等多种角度,让学生认识不守信用的害处、同时注意树立班上讲信用的好榜样,鼓励学生向这些同学学习。
4.为了加深对本课观点的理解,还可以适当补充一些古今中外的事例,也可以让学生事先搜集故事,丰富讲课内容。
教学设计示例
四 言而有信
教学目标
认知:
1.知道讲信用是美德,做人应该讲信用。
2.懂得讲信用是尊重他人的表现;讲信用的人才能得到别人的信任。
情感:
1.钦佩讲信用的人,并愿意向他们学习。
2.对不守信用的行为感到不满、气愤。
3.为自己能守信感到坦然,对自己的失信行为感到内疚。
行为:
1.答应了别人的事要尽力做到。
2.因某种原因没能履行诺言,能及时说明原因,表示歉意。
教学重点:知道讲信用是美德,做人应该讲信用。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懂得讲信用是尊重他人的表现;讲信用的人才能得到别人的信任。钦佩讲信用的人,并愿意向他们学习。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引入新课
请同学们听录音故事《诺言》 下载 (见扩展资料)
有人说,这个小男孩真傻,你们觉得他傻吗?
(引导学生认识这个小男孩并不傻,而是一个特别守信用的人,他答应别人的事,就一定要做到。这一点是值得我们学习的)
小结:象这个小男孩这样,说话、做事表里一致,做事讲信用,答应了别人的事,认真履行诺言,说到做到,就是言而有信的表现。
二、学习新课 引出观点
1、请同学们听一个真实的故事《五毛钱丢掉的信誉》 下载 (见扩展资料)
提问:请你仔细想一想?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
(学生通过讨论明确一个人不言而有信是不会得到别人的信任的。言而有信是立人之本。)
对!如果一个人,在任何时候都能做到表里一致,诚实待人,说话办事讲信用,就会赢得别人的信任与尊重。
出示投影片:课文第一小节
请同学们读一读这段话。
请同学们用自己知道的例子说一说,你是怎样理解这一段话的。
板书:讲信用是为人之本
小结:看来一个人,只有能做到言而有信,才能够受到别人的尊重。是这样吗?
2、请同学们听课文录音《宋庆龄去幼儿园》下载
提问:在风沙弥漫的大风天,宋庆龄也来到幼儿园探望孩子,为什么?如果不这样做,老师和孩子会不会理解她?
(学生通过讨论认识,宋庆龄即使在风沙弥漫的风天,也来探望孩子们,是因为她已经答应过孩子们,不能失信。即使她不来,老师和孩子也会理解她,她来了,大家会更加敬重她遵守诺言。相信她是一个言而有信的人。)
提问:这时的宋庆龄已经是国家名誉主席了,好你们想不想知道她小时候是不是个遵守诺言的人呢?
阅读课文第7-10节,说一说宋庆龄小时是怎样做的?
学生回答。
老师讲:录音故事《飞机送面团》 下载
提问:用一架飞机送一些不值钱的面团值得吗?(学生讨论)
小结:的确送货物的价值还不及飞机运输费的十分之一。弗尔塞克总裁说:“我们宁可赔偿高额的运输费,也不可中断小供销点的供货,飞机给我们送去的不仅是几百公斤的生面团,而是多米诺皮公司的'信誉!信誉!
该公司视信誉为生命,世界公认,有一年,多米诺皮公司的一家商店偶尔发生了一次中止供货事件,公司买回了1000多个只在悼念死者时才佩戴的黑袖章,命令全体员工都佩戴了好长一段时间,以此表示对这类不幸事件的哀悼。
投影课文第11小节,请大家齐读这句话。
小结:在我们现代社会,对于小到一个人也好,大到一个企业也好,言而有信是立足根本。言而有信既是做人应当具有的基本品质,同时也是一个企业稳步发展,立于不败之地的保障。
板书:现代社会的需要
2、小组活动,展示自己收集到的关于“只有言而有信,才能赢得市场;反之就会失去信誉,最终砸了自己的牌子”的事例。
各小组汇报。(在学生汇报过程中追问:谁都知道应当言而有信,但是他们为什么不这样做?使学生从正反两个方面加深认识。)
3、其实在我国历史上 ,也有许多这样的故事。
下边请听历史故事《范式守信赴约》 下载
小结:这个故事说明,言而有信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自古以来我国人民,就把讲信用作为一个人起码的道德品质。
板书: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三、联系实际 深化观点
1、你在生活中有过这方面的体会吗?
(学生结合自己个人实际,或自己的生活实际,讲一讲对观点的体会。)
2、夸一夸我们班在这方面做得好的同学。
(为同学们树立身边学习的榜样)
四、运用观点 指导行为
1、学习这课后,你还有什么不明白的问题吗?
(引导学生说一说真实的心里话,谈谈自己在这方面有什么真实的想法。)
2、学习这课后你有什么新的认识?
五、总结全课。
言而有信的好品质,是为人之本,需要从小培养。市场竞争信誉第一,无往不胜。希望大家在平时就要严格要求自己,表里如一,言而有信。
板书设计:
四 言而有信
为人之本 从小时候培养
传统美德
社会需要 从小事做起
八年级思品教案
第三课 在交往中完善自己 教学重点:“在交往中完善自我”,即交往的作用,是本课的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由‘内圈’向‘外圈’发展”,即积极扩展交往范围,是本课的教学难点。 教学方法:情境创设、阅读讨论、自主探究以及讲读等方法。 课时安排:本课计划用2课时授完。 第一课时(总第8课时) 教学内容:讲授本课第一个项目――一交往伴一生,一生在交往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1、导入语:(学生阅读导言后教师讲述,引入本课的学习。) 我们从出生到成长的过程,都需要与人进行交往,而且,交往的圈子月来越大。可我们为什么要和人交往?交往对我们有什么重要作用? 本课的学习讨论将帮助我们一一弄清楚这些问题。 2、板书标题: 一、交往伴一生,一生在交往 (二)教学活动过程: 一、交往伴一生,一生在交往 1、人生离不开交往 情境活动一:关于交往的两种不同认识(见教材P32页) 材料1:同学甲:交往对我们很重要。 同学乙:我们现在的主要任务是学习,用不着费心去交往。 想一想:我们在学习生活中能离开交往吗?(人生离不开交往) 材料2:(见教材P33页)某铁路工人马超患有精神方面的疾病,……。 议一议:一个人,如果离开社会交往,最终会变成什么样子?(交往对人的成长有着重要作用) 探究讨论:人生为什么离不开交往?(交往对我们有何必要性?) 交往的必要性(板书) 教师赠言:在社会生活中,我们每个人都不可能孤立的存在,必须与他人交往。只有在与他人的交往中我们才能更好地认识自我,发展自我,才能体到人生的快乐才能满足心理上的需要,以更好地适应社会。交往在人生的各个阶段都是必要的,学会交往,广交朋友,对中学生来说显得尤为重要。 相关链接:(见教材P33页链接材料)――知心朋友的中学生的生活中是最重要的 填一填: ※在生活中,自己经常与哪些人交往? ※自己现在有多少知心朋友? ※他人给过自己哪些帮助? ※自己给他人提供过什么帮助? 2、在交往中完善自我(交往的重要性?) (1)交往对自身发展的重要作用 情境活动二:(见教材P34页材料) 左图:女孩独处,表情苦闷; 右图: 女孩与朋友快乐交往 说一说:上面的两幅图中你喜欢哪边的情景?图中人物分别是什么样的心情?为什么她们的心情会不一样? ①通过交往,能够实现心灵沟通,保持心情愉快(见教材P34页) 情境活动三:雁南的变化(见教材P35页) 议一议:雁南的变化得益于什么?雁南在元旦联欢活动中获得了什么?(学生讨论交流) 教师赠言:雁南德变化得益于交往沟通;雁南在元旦联欢活动中获得了友情,体会到了交友的快乐,并懂得了:“生活中人各有特点,通过交往可以认识不同风格、不同特点的朋友,我们可以取其长补己短,不断完善自己”的道理。 ②通过交往,可以结交新友,不断完善自己(见教材P35页) 名言:(见教材P35页) 教师赠言:我们通过交往可以认识许多新朋友,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从而在交往中完善自己。 ③在交往中朋友会帮助我们战胜困难和挫折(见教材P35页)(学生阅读教材) 教师赠言:人生难免遇到困难、挫折。人与人之间的互助有助于困难的解决。在困难时获得别人的帮助是幸福的,应该感谢别人;当别人遇到困难时,热情地伸出援助之手,我们同样会感到幸福。 填一填: 同桌生病落下了功课,我会: 。 有同学向自己请教学习上的.疑难问题,我会: 。 马路上遇到迷途的陌生人问路,我会: 。 公交车上看到有老人上车,我会: 。 名人名言:(教材P36页)如果你把一个快乐告诉一个朋友,你将得到两个快乐;而你如果把忧愁向一个朋友倾 ③在交往中朋友会帮助我们战胜困难和挫折 (2)交往对我们的成长有重要的影响 (四)素质测试联系 《资源与学案》P18页: 我的判断与选择:1、2、3 ;我的观察与思考:6、7 (五)课后记 吐,你将被分掉忧愁。 培根的名言同样告诉我们:交往中我们的朋友会帮助我们克服困难,战胜挫折。 (2)交往对我们的成长有重要的影响 (学生阅读教材后教师教师讲述) 教师赠言: 交往对我们的成长有着重要的影响。朋友在我们的生活中有着重要的作用。 古人说,“近墨者黑近朱者赤”,好朋友是我们一生的财富。这就要求我们在交友中要善于选择,慎重择友,多交益友,从而让我们在交往中完善自我,健康地成长。 情境活动四:“人在旅途” 想一想: ※ 蒙住眼睛被人搀扶走过障碍物时,心里有些什么感受?(放心,会大胆地往前走) ※ 当自己处在孤立无援的境地时,心里有什么想法?(担心被绊倒,不敢大胆地走) ※ 想想在自己的人生道路上是否有过需要别人帮助的时候? (三)课堂小结(略。按板书小结本节课只是点) 本节课知识结构: 1、人生离不开交往――人生为什么离不开交往? 2、在交往中完善自我――交往有何重要性? (1)交往对自身发展的重要作用 ①通过交往,能够实现心灵沟通,保持心情愉快 ②通过交往,可以结交新友,不断完善自己 ③在交往中朋友会帮助我们战胜困难和挫折 (2)交往对我们的成长有重要的影响 (四)素质测试联系 《资源与学案》P18页: 我的判断与选择:1、2、3 ;我的观察与思考:6、7 (五)课后记二年级思品教案
教学计划一、学生情况分析 经过一年的学习,二年级儿童已经懂得了如何用自己的眼睛观察生活,用自己的心灵感受生活。学生已经学会了一些知识,培养了能力,并养成了一些好的行为习惯。初步掌握了儿童与自我、与社会、与自然的基础知识和某些技能。学生能在老师的引导下观察生活,发现问题,并能及时的整理反思提高。 潜能生滞后的原因主要是没有充分体验生活,领悟生活。 二、教材分析 品德与生活是一门活动型的综合课程,教学要体现生活性、开放性、活动性。 本册教学内容分5个单元主题:自己拿主意、献出我们的爱、我们去发现、你好,祖国妈妈、愉快的收获。每个单元下设若干二级活动主题,有的二级主题下又分设了三级活动主题,各活动主题既相对独立,又互相联系,整体地为单元主题服务。每个单元内容结构呈树状分布。 各个单元的目标主要体现如下: 能初步分辩是非,能为解决问题提出自己的看法或建议,选择生活和学习用品时有自己的判断,不盲从。 体验帮助他人、给他人提供方便的快乐,有同情心,愿意帮助他人。 通过各种活动了解生活中常见的自然现象和其他科学常识。 尊敬国旗、国徽,会唱国歌,为自己是中国人感到自豪。 能与他人合作、交流,分享感受、想法或活动成果。 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1、能分辨是非,能为解决问题提出自己的看法或建议。 2、乐于帮助他人。 3、学习用观察、比较、小实验等方法进行简单的探究活动。 4、能用多种方法收集资料,并进行简单的整理和应用。 教学难点: 教育学生养成良好的习惯和优秀的品格: 1、珍爱生命、热爱自然、热爱科学。 2、自信、诚实、求上进。 三、教学方法及措施 1、认真学习《全日制义务教育品德与生活课程标准》,把握课程的实质。 2、树立开放的、综合的课程观。 3、树立科学的学生观,充分尊重学生的人格,创设宽松、和谐、活跃的课堂氛围。 4、确立新的教学观,教学方式服务于学习方式。 5、尊重学生的差异,进行开放性的、发展性的、鼓励性的评价。 6、创造性的使用教科书,开拓性地寻找和使用教学资源。 四、教学进度安排 课题 课时 周次 第一课我爱家乡山和水 2课时 第1周 第二课家乡物产多又多 2课时 第2周 第三课我家门前新事多 2课时 第3周 第四课我们的大地妈妈 2课时 第4周 第五课美化家园 2课时 第5周 第六课 花草树木点头笑 2课时 第6周 第七课我和动物交朋友 2课时 第7周 第八课鲜艳的红领巾 2课时 第8周 第九课红领巾胸前飘 2课时 第9周 第十课 快乐的六一 2课时 第10周 第十一课 我们长大了 2课时 第11周 第十二课我的暑假计划 2课时 第12周 复习考察 4课时 第13-15周 第一课 我爱家乡山和水 教学目标 1.了解自己家乡的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激发热爱家乡的情感。 2.能用画笔记录下自己眼中家乡的美景和自己对家乡的感受。 3.能运用观察、访问、调查资料等方式,了解家乡的故事和家乡的文化生活。 教学重点: 了解自己家乡的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激发热爱家乡的情感。 教学难点: 了解家乡的故事和家乡的文化生活。 教学准备: 1.多媒体课件:《我的家乡》录象及相关的自然景观图片。 2.学生准备图画纸和彩笔。 3、课前搜集家乡的相关资料:图片、故事、歌曲或戏曲等 教学过程 一.看一看,说一说。 1.出示课件,指导学生欣赏《我的家乡》的录象。 2.说说从画面上,你看到了什么? 3.思考:课本中的小朋友喜欢家乡的什么? 4.交流:自己生活的家乡在哪里?自己喜欢家乡的什么景色? 二..演一演,猜一猜。 1.启发谈话:你喜欢自己的家乡吗?想不想让更多的小朋友了解你的家乡?那就当当小导游,把家乡最美的地方介绍给他们好吗? 2.学生扮导游介绍并赞美自己的家乡。 3.请扮演的孩子谈自己的感想,请观看的小朋友发表自己的意见。 4.猜一猜,请同学描述他最喜欢的家乡的某个地方,其他同学猜猜是哪里。 三.画一画,评一评。 1.出示具有代表性的反映家乡景观的如:街道、公园、树林等图片,让学生欣赏,并说出画面上的景物,谈谈自己的感受。 2.想一想自己居住地周围,哪里景色最美而且最熟悉,用彩笔把它画下来。 3.小组内展示交流,并推荐出比较好的作品,粘贴在黑板上。 4.请被选的同学介绍自己的作品。 5.出示第7页彩图,让学生读读画中描写家乡的小诗,然后观察自己画的家乡,把观察的结果编成小诗填写在画面中。 6.师生共评最佳创作奖。 四.说一说,唱一唱。 1.教师首先讲一个关于家乡的故事。 2.你还知道家乡的哪些事?学生交流自己收集的关于家乡的小故事。 3.请学生听一段家乡的戏曲,并介绍戏曲的由来。 4.你还知道家乡的哪些歌曲或戏曲,表演给同学们看好吗? 5.展示自己收集的关于家乡照片、文字等资料,并与同学交流是通过哪些渠道获得的资料。 五、总结: 听了家乡的故事、看了家乡的歌舞剧,你有什么感想?看,我们每一个人都是多么热爱自己的家乡,希望你们努力学习,长大后,能为自己的家乡贡献自己的力量。 活动: 美术创造:我美丽的家乡 1、你喜欢家乡的什么? 2、展开想想,说一说 3、进行绘画创作 4、4、作品展示 第二课家乡物产多又多 教学目标 1、让学生知道自己家乡都有哪些物产。 2、了解这些物产的来历及特点。 3、培养学生热爱家乡的情感。 教学重点: 知道自己的家乡有哪些物产。 教学难点: 知道一些物产的来历和特点。 教学准备: 1、课件。 2、学生搜集的一些家乡物产资料。 3、录音机、磁带。教学过程一、激趣导入 同学们,有两位小朋友,一名叫小红,一名叫小丽,想带小朋友去他们的家乡去看一看,你们愿意去吗? 演示电脑课件(小红、小丽介绍自己家乡的物产,生边看边观察) 你觉得小红、小丽家乡的物产丰富吗?你喜欢他们的家乡吗? 你们爱自己的家乡吗?你们了解自己的家乡有哪些物产吗?物产多吗? 今天,老师想听一听小朋友的家乡有些什么物产?(板书课题)生读课题。 二:活动过程 1、介绍家乡物产。 小朋友你们介绍一下自己家乡的物产有哪些? 你们是用什么方法了解的,告诉大家。 你们了解这些物产的来历及特点吗? 老师让大家把自己找到的家乡物产带来,大家带来了吗? 那么,我们今天开个家乡物产展览会好吗?各小组赶快准备一下。(教师放录音) 各小组准备自己的展览台。 2、展示自己家乡物产 你们找到些什么?展示给大家看一看吧。你们可以采用自己喜爱的方式夸夸家乡的物产?采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说、唱、跳、弹等)夸一夸家乡的物产 同学们评一评哪组搜集的家乡物产多,哪组表演精彩 生小组互评 师小结活动 二、总结全文 通过今天的活动,你有些什么感受? 老师感觉到小朋友个个都很棒,搜集和了解到这么多家乡的'物产。 老师相信你们长大后一定会把自己的家乡建设得更美好的。 第三课我家门前新事多 教学目标 1、对生活周边的事物有探究的兴趣,能留意自己周围生活的变化。 2、为家乡的发展变化感到高兴与自豪。 3、憧憬家乡的未来,愿家乡的明天更美好 教学重点: 为家乡的发展变化感到高兴与自豪。 教学难点: 对生活周边的事物有探究的兴趣,能留意自己周围生活的变化。 教学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一)采风活动 1、创设情境: 同学们,你有没有发现,我们的生活正在发生着巨大的变化。今天,我们先让小明带领大家去看看他的家乡发生了哪些变化。(课件演示小明家乡的变化) 2、引发采风兴趣: 同学们,看过之后,你有什么想法呢?(学生自由畅谈) 好,我们来组织一次“生活新风貌”采风活动,大家可以用各种办法去收集我们生活中的新鲜事,摄影、录象、画画都可以,最好能从环境变化、交通变化、生活状态等多方面去调查,希望大家踊跃参加! 3、活动计划: 根据各自的实际情况,自由组合,讨论采风的时间、地点,以什么方式收集材料,从哪些方面着手。 各小组进行交流,互相补充、完善活动计划。 4、聘请校外辅导员(社区负责人、摄影师、画家等)与学生合 作,共同完成本次采风活动。 (二)整理活动 1、家乡的变化真大呀!让我们各展风采,一起来说说家乡的变化!(学生畅所欲言,谈变化) 2、交流讨论听了大家的介绍,老师的心里有说不出的高兴。你可曾知道,我们的家乡为什么会有这么大的变化?(小组讨论) 小结:同学们说的对,是科技的发展、社会的进步给我们带来了新的气象,随着时间的推移,我们的生活还将发生意想不到的变化。同学们,放开我们的思维,让我们共同来设想一下家乡的未来还会发生什么样的变化? 3、未来畅想: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自由交谈。 4、激趣引导 同学们,老师真是感动极了,今天的家乡是美的,明天的家乡会更好!让我们共同来记下这美好的时刻,让我们用全部的感情来歌颂我们美丽的家乡吧! 接下来,我们一起动手,以小组把收集来的资料集中到一起,开启每个同学智慧的大脑,我们共同来开一次“家乡的今天与明天”主题活动。唱歌跳舞、评书快板,请同学们各尽所能,展示家乡的变化,畅想家乡的未来! 5、小组合作,做版面、写串词…… (三)“家乡的今天与明天”主题活动 播放歌曲“越来越好”营造气氛,学生组织活动。 同学们将家乡的变化编成儿歌、快板、评书、歌词,介绍自己收集的家乡变化的资料。 第四课我们的大地妈妈 教学目标 1.通过调查等活动了解自己生活的家园的环境状况及其变化。 2.形成初步的生态环境意识,能调整自己的行为教学目标:
情感、态度、价值观:增强守法的自觉性,树立监督意识、维护社会秩序的意识;依法同违法犯罪行为做斗争。
能力:提高学生自觉维护社会秩序的能力;培养学生运用监督权维护自身合法权益以及国家、集体、他人的利益的能力;培养运用法律武器同违法犯罪行为作斗争的能力。
知识:知道青少年应该自觉守法、护法,学会监督;懂得运用法律武器同违法犯罪行为作斗争。
教学重点:
中学生要自觉守法,维护良好的社会秩序。
因为中学生无权立法,也不处于执法的地位,所以落脚点应该是自觉守法。为此教师在教学中应该让学生懂得以下道理:
(1)倘若法律法规得不到公民的自觉遵守,法律就会失去应有的权威,变得形同虚设;
(2)公民不遵守法律法规,就会扰乱社会秩序,个人、集体、国家的合法权益就得不到维护;
(3)自己可以从他人的守法中获得利益,且自身的守法行为也有益于他人。只有学生意识到了有法可依的意义和有法不依的危害才会在生活中做到自觉守法,维护良好的社会秩序。
教学难点:
学会使用监督权,是本课的教学 难点。
这一内容是本课课标的要求;在我国,人民是国家的主人,行使监督权是人民当家作主的重要体现;在坚持依法治国的今天,公民增强监督意识,学会使用监督权,对保障法律有效实施和司法公正有特别重要的意义。教学难点的依据:有关监督的知识,学生认识有一定的难度;同时,作为中学生对监督权的重要性缺乏足够的认识;而且由于社会生活中一些不良风气的影响,学生往往认为“权”大于“法”,所谓的监督不过是空中楼阁,甚至还会遭到打击、报复;增强监督意识,学会使用监督权的要求是一个比较高的要求,很难通过几节课的教学就实现目标。
知识要点:
(1)怎样做一个合格护法小使者?依法治国对中学生的要求?
①、中学生要自觉守法,维护良好的社会秩序。
②、中学生要学会使用监督权
③、中学生要敢于并善于同违法犯罪行为做斗争,自觉维护法律的权威。
(2)使用监督权的有效方法(通过面谈、打电话、发信、发电子邮件、向人民代表反映、通过媒体转达等有效方法对国家机关和国家工作人员提出批评和建议。)
教学过程:
导入:
展示一组材料:
1、近三年,陕西全省共起诉刑事案件32899件50174人,其中,25岁以下的青少年案件19433件18161人,分别占起诉案件总数和涉案总人数的59%和36%。
2、据调查,近年来我国青少年刑事犯罪案件总数在不断上升,其中十五、六岁少年犯罪占青少年犯罪案件的70%。
让学生分析这一串触目惊心的数字背后反映了什麽问题?
生:略。(基本能从内因外因两个方面分析即可)
师:(适时点评并给于肯定)是的,未成年人的法制教育刻不容缓,庆幸的是依法治国已成为我国的基本国策,成为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我们中学生也是国家的主人,就未成年人的健康成长而言,从国家的发展需要来说,在社会生活中我们要做到自觉守法,维护良好的社会秩序,也要学会监督,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引入课题:自觉守法 学会监督
展开
一、中学生要自觉 守法,维护良好的社会秩序
漫画是现实生活的一种艺术再现,它往往能针砭时弊,警示你我。仔细观察下列漫画,看有何寓意?
教师展示漫画情景:
(一)晨练之趣
(二)一步跨栏
(三)盗猎?到处猎!
进入活动一:
活动一:漫画内外你找我找
(活动要求:各组成员互相合作,给出漫画最准确的寓意。再联系现实内外,进行知识拓展。)
生:略。
(好的答案给于肯定)教师归纳:以上行为不仅是不道德的,而且也是违法的,自然要受到道义的谴责和法律的制裁。这些行为与法制建设背道而驰,既不利于维护良好的社会秩序,也无助于良好社会风气的养成。
针对漫画中存在的问题,你认为怎样才是守法的表现?
请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讨论,在讨论的基础上交流。引导学 生反思自身行为,主动改正自身存在的违法行为。
生1:不翻越隔离栏杆,走过街天桥或人行横道,遵守交通规则,遵守学校的各种规章制度。
生2:爱护鸟类,保护野生动物,不随意捕杀野生动物等。
生3:不攀折花卉树木,不践踏草坪,爱护公共设施等。
师:对学生的回答给与肯定。我们应该怎样避免这些违法现象的发生?
生:略。
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曾说:“我们应当注意到邦国虽有良法,要是人们不能全部遵循,仍然不能实现法治。”是的,一个国家的法律若得不到充分的尊重和自觉的遵守,那么再完善的法律体系也会形同虚设。社会生活是方方面面的,我们处处要遵守规则,让我们 从自身做起,维护良好的社会秩序。
自觉守法是一种境界,更应成为现实,我们要学会面对现实, 应对现实。请看情景材料:
我校门前马路两侧经常有卖油炸串、盗版书、小玩具等占道经营,再加之机动车辆乱停乱放现象十分严重,致使上下学期间,经常出现交通拥堵现象。这给学生进出校园带来极大的不便,在很大程度上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
同学们对此议论纷纷……
师:再光华的议论都是不够的,徘徊在议论的漩涡里也是完全不够的,我们怎样才能改善甚或解决这一“烦扰”?
进入活动二:
活动二: 分条析理你说我说
二、要学会行使监督权。(板书)
学生讨论,得出解决此问题的有效方法。
生1:对学生加强教育,自觉遵守交通秩序,不购买小摊上的食品,没有买方就没有卖方。
师:不错。这又提出一个新的问题:如何加强自身素质,如何更好的`行使监督权?有些市民睁一只眼闭一 只眼是怎么回事?
生:每个公民都要有社会责任感、正义感。
生:要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要有实事求是的精神。
生:要有维权的意识,在法律的框架下,运用正确有效的方法。
师:那些方法是有效的?
生:略。
教师归纳:刚才同学们提到打电话、写信向政府主管部门反映,提请人大监督,向新闻媒体举报等方面,各方积极努力,在我们面前呈现政府监管,市民监督,齐抓共管的良好 局面。
师:请同学们继续探究:日常生活中,青少年在哪些方面,哪些事情上都可以行使监督权?
生:略。
指导学生完成阅读第三目第二个◎第一个的故事——江涛出的是什么“招”。
生:略。
指导学生阅读第三目第二个◎第二个下的故事——她给市长伯伯写了封信。
江涛和王雅不约而同的选择了给相关领导写信的方式来行使自己的监督权。除此之外,人们还可以采用哪些方法来行使监督权?下面是一组人们行使监督权时可能采用的方法,请你判断哪些做法是正确的,哪些做法是错误的?
学生回答:略。
师:监督权是公民的一项重要权利,中学生要逐步学会使用监督权,掌握行使监督权的有效 方法。我们可以采取面谈、打电话、写信、发电子邮件、向人民代表反块、通过媒体转达等合法的方式行使监督权,但 不能使用贴大字报、聚众闹事、拦截公务车辆等非法方式表达意愿。行使监督权有何意义?
生:(有效的预防和打击违法犯罪,维护法律的尊严,维护社会的和谐稳定发展。
是的,往往一个社会现象或社会问题的解决,必须依靠多方力量,当然包括我们自己,不要仅以为是政府部门的事。
自觉守法是我们的义务,行使监督权是我们的权利,但现实生活中总有不自觉守法之人,肆意侵权之事,我们还要学会同违法犯罪作斗争。
三、中学生要维护法律的尊严,同违法犯罪行为作斗争(板书)
进入活动三:
活动三:合作探究你行我行
请学生看一段录像《智斗劫匪》:了解情节,再作大胆的假设与猜想。
师:如果是你会怎麽做?
生:略。(可能会涉及到的答案:沉着冷静面对、设法用周旋顺从等方法稳住歹徒、记住相貌、了解去向,及时拨打110报警等。如果学生的答案不全的话,可以再去引导。)
那么与违法犯罪作斗争的还有哪些好方法?
生:略。
师归纳:与违法犯罪作斗争,要讲究方式方法,以上同学们提到的都是行之有效的方法。
师:忍气吞声?自认倒霉?与之硬拼又会有什么后果?
生:略。
师:对违法犯罪行为忍气吞声、听之任之的行为是十分有害的。因为采取这种态度,不仅会使自己的`合法权益得不到维护,而且会在客观上纵容和支持违法犯罪分子,助长违法者的嚣张气焰,使国家和人民的利益遭受损失。因此,中学生不仅要学法、守法,还要维护法律的尊严,同违法犯罪行为作斗争。
师:这位中学生如果不动脑筋,简单蛮干,可能会出现怎样的情况?
生:略。
师:如果简单蛮干,可能 不但制止不了违法犯罪分子的行为行为,而且还可能使自己受到伤害,甚至丢掉性命。
师:违法犯罪分子往 往是狡猾的、凶恶的。我们青少年与其作斗争时,既要勇敢,又要机智,特别是在双方力量对比悬殊的情况下,不要与其硬拼,而要讲究智斗,尽量避免不必要的伤亡,力求在保护自己的 前提下,比较巧妙地或者借助社会力量将不法分子抓获。
赵明母子俩还可以采取哪些办法制止商贩的类似不法行为?
生:略。
师:请新闻媒体曝光、向消费者协会投诉、向人民法院起诉等都是制止商贩的类似不法行为的有效方法。
当自己的合法权益受到侵害时,我们要运用法律武器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当国家、集体、他人的利益受到侵害时,我们也应该加以维护。因为只有在社会范围内,形成勇于护法的良好氛围,才能有效地抑制违法犯罪行为的发生,形成良好的社会环境。
师:新课知识业已结束,再进一步探究:在讲完依法治国的知识以后,陕教版教材为何要把三个独立的板块放在一起,他们 之间有何联系?
生:略。
师:是的,三个问题是逐层深入的,在法制建设的今天,作为我们中学生,自觉守法某种意义上就是做好预防,从我做起,监督是维护自己、他人、社会利益的关爱形式,而学法守法还不够,维护法律的尊严是更高的境界。所以我要说:预防是最好的建设,监督是最好 的关爱,护法是最有力的音符。
小结:
在现代社会里,法律是人们的行为准则,是社会生活的保障。作为中学生,守法护法是我们的责任,依法监督是我们的权利,让我们共同努力,为共和国的法制建设尽一份绵薄之力,做一个合格的护法小使者。让我们自觉守法护法,让法制观念深入人心,在我们的心中生根发芽,成长为一棵参天大树,为依法治国做出我们的贡献。
思品教案-败不馁
教学目标
认知:
1.懂得失败是成功之母的道理。
2.知道在失败面前应当不灰心,不气馁,从失败中吸取教训,继续前进。
情感:
佩服那些在失败面前不灰心、不气馁的人。
行为:
1.在失败面前不灰心、不气馁。
2.分析失败的原因,从失败中吸取教训,继续前进。
教学建议
教材分析
本课是根据课程标准三至五年级“勇敢坚毅”德目中的有关规定而设置的。当前独生子女多,他们在家庭中受到娇惯、宠爱,在顺境中长大,娇、骄二气比较严重,往往承受不了挫折和失败。但是,随着学生年龄增长,学习任务加重,免不了会受到不同程度的挫折和失败,因此对他们进行败不馁的教育非常必要。从小教育学生正确对待失败,使他们在人生的道路上,更勇敢、更坚强、更开朗,对他们将来在事业上做出成就是很有意义的。这一课与上一课相辅相成,在教育上形成一个整体。
教法建议
1.本课教学要让学生懂得三点:失败是成功之母;在失败面前应当做到不灰心,不气馁;要学会分析失败的原因,从失败中吸取教训,向着目标继续前进。
2.本课教学要努力通过爱迪生在失败面前不气馁的事例来感染学生,使他们知道在失败面前不能发心气馁,要从失败中奋起,最终转败为胜。
3.在引导学生联系思想实际时,最重要的是要让学生认识到,不能因为一次失败就产生畏惧心理,就失去信心,从此消沉。只要冷静分析原因,奋起直追,是可以转败为胜的。
教学设计示例
第五课 败不馁
教学目标
认知:
1.懂得失败乃成功之母的道理。
2.知道在失败面前应当不灰心、不气馁,从失败中吸取教训,继续前进。
情感:佩服那些在失败面前不灰心、不气馁的人。
行为:
1.在失败面前不灰心,不气馁。
2.学会分析失败的原因,从失败中吸取教训,继续前进。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师:在你过去的.学习或生活中,遇到过挫折和失败吗?当时你是一种什么心情?你是怎样对待的?
师:在人生的道路上,谁都期望获得成功,力图避免失败,然而,失败总是难免的。马克思有一句名言:“在科学上没有平坦的大道,只有不畏劳苦沿着陡峭山路攀登的人,才有希望达到光辉的顶点。”今天我们用的电灯泡里的灯丝,就是一百多年前爱迪生经过无数次失败,克服了许多困难而研制成功的。下面我们共同学习介绍爱迪生的一篇课文,看看爱迪生是怎样对待失败的。
板书课题:败不馁
二、学文明理
学生读课文后,讨论下面问题:
1.爱迪生为什么会想到改进自己的灯丝呢?(白金丝做灯丝太贵。)
2.他为一根细小灯丝材料的选用绞尽脑汁,说明他对科学抱有什么样的态度?(严肃认真。)
3.爱迪生选缝纫线做灯丝的实验是怎样获得成功的?(无数次。)
4.为了一根灯丝,爱迪生试验了1600多种矿物和金属。近6000种植物纤维。这说明了什么?你能设想实验时的情况吗?
5.爱迪生对灯丝的研究经过了哪些过程?(改进灯丝―→找理想灯丝。)
6.对电灯的研究,爱迪生光为查阅资料而摘记的笔记本有二百多本,四万多页。从这些数据中可以看出什么?
7.爱迪生说:“失败也是我所需要的,它和成功对我一样有价值。”你怎样理解这句话的意思?
师小结:爱迪生在造福人类计会的强烈愿望鼓舞下,以超人的毅力,在千万次失败面前的不畏缩、不后退,最后才取得了成功.由此我们可以行出,失败乃成功之母,失败是成功的阶梯。失败能激励人精神奋发,失败和成功一样有价值。
板书:失败能使人聪明 激励人发奋 和成功一样大价值
三、深化认识
1.列举诺贝尔、居里夫人的事例,有条件的学校教师对边讲故事边放投影。
问:诺贝尔、居里人人的成功足怎样取得的?(他们的成功都是经历了无数次失败才取得的。)
问:他们成功的事实再次说明了什么?(失败了一定不要气馁。)
2.出小孙中山先生的名言:“失败乃成功之母。”
问:你怎样理解“失败乃成功之母”的含义?
师小结:著名科学家诺贝尔、居里夫人等许许多多的科学家,都是经过了无数次失败后才取得科学研究上的重大成功。因此,“失败乃成功之母”这句话是千真万确的。在日常生活中如果遇到了失败,一定要做到不气馁、不消沉。
板书:失败是成功之母
四、导行辨析
1.中国男子足球队为了祖国的足球事业,经历多少次拼搏,终于“出线”在世界杯赛场上,这说明什么?
2.邓亚萍在获得世界冠军后,曾在一次亚运会上未能夺冠,但在后来的比赛中终于又夺得了世界冠军。你认为她最可贵的品质是什么?
3.一只蜘蛛刚结了一个大网,可一阵风把网吹破了。风一会儿停了,蜘蛛重新结网,还没结好,风雨又来了。就这样几次反复,最后,蜘蛛终于结了一个大网,粘住了许多蚊子。蜘蛛为什么会获得成功?
4.请续编《新龟兔赛跑》,设想它们是怎样败不馁的?
五、总结学习
师:通过今天的学习,我们知道了失败与成功一样对人有价值。人要成功,必须要经过失败的磨砺。失败是成功的阶梯,失败是成功的桥梁。只有经过失败的人才能深刻地体会到成功的喜悦。因此,我们在生活中如果遇到了失败,一定要做到不气馁、不消沉,以积极的态度,努力争取成功。
六、完成“活动”栏目教学
结合三、四、五课教学内容,开展一次以“有毅力”为主题的活动。
七、板书设计:
五 败不馁
思品教案-饮水思源
认知:
知道毛泽东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创建新中国的一些事迹。
情感:
1.对毛泽东等老一辈革命家产生景仰之情
2.崇敬和爱戴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
行为:
缅怀和崇敬毛泽东、周恩来、刘少奇、朱德、邓小平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
教学建议
教材分析:
本课根据《标准》三至五年级“热爱祖国”德目中的有关要求编写。
本课共有四个栏目:
栏目一“想一想”是本课的导入部分,目的是以此引起学生的思考自然导入本课。
栏目二“说一说”是对课文的延伸。
栏目三“读一读”的目的使学生能够更加深刻地领会和理解领袖为国为民的献身精神。
栏目四“活动”是本课的一道延伸性题目,帮助学生深入理解本课的内容。
本课课文选取的是毛泽东等老一辈革命家在西柏坡指挥三大战役,迎来中华人民共和国诞生的事迹。目的是使学生知道毛泽东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为创建新中国立下了不朽的功勋,我们要永远崇敬、缅怀毛泽东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
教法建议:
本课对于学生而言比较难,因为学生对中国共产党的历史不太了解,建议上课之前,教师让学生通过网络查找一些资料,网上有很多关于本课的相关资料,在扩展资料里提供了网址。
教学要借助丰富的文字、图像、音像资料增加学生的感性认识,使学生了解历史,真切地感受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为中国的解放事业做出的贡献,自然地产生崇敬、缅怀领袖之情。
教学设计示例
第十二课 饮水思源
教学目标:
认知:
知道毛泽东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创建新中国的一些事迹。
情感:
1.对毛泽东等老一辈革命家产生景仰之情
2.崇敬和爱戴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
行为:
缅怀和崇敬毛泽东、周恩来、刘少奇、朱德、邓小平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
教学重点:
让学生知道毛泽东、朱德、刘少奇、周恩来、任弼时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创建新中国的一些事迹,教育学生要缅怀和崇敬他们对他们产生景仰之情。
教学难点:
教育学生学习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的优秀品质。学习他们无私无畏、不屈不挠的精神,立志为建设社会主义作贡献。
教育过程:
一、导入
1.师:
同学们,还记得我们曾学过一篇语文课文《吃水不忘挖井人》吗?这里的挖井人指的是谁?
2.学生发言。
板书:老一辈革命家
3.师:
在河北省平山县西柏坡雕刻着领袖群像。(电脑演示领袖群像。)
你认识这些领袖吗?你知道为什么要在西柏坡塑造他们的群像吗?
4.小结:
他们在西柏坡领导全国人民打败了国民党反动派,指挥了有名的三大战役。人们为了纪念他们,不忘记他们,就雕刻了领袖群像,每当人们看到领袖群像时,就会想起老一辈革命家。
二、讲解课文
1.师:
让我们回顾一下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在西柏坡领导中国人民创建新中国的岁月。
2.学生自读课文1- 6自然段。
3.电脑演示简陋的作战室图。
4.师:看到这件简陋的作战室,你有什么感想?在这么简陋的作战室里,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又是怎样工作的`呢?
5.学生列举老一辈革命家为了解放中国在西柏坡忘我工作的事例。
6.如果教师能找到有关三大战役的影片,可以给学生播放。
7.教师提问:
8.为什么说三大战役在中国历史上是空前的,在世界战争史上也是罕见的呢?
9.小结:因为三大战役仅仅用了四个多月的时间,就歼敌154万人,使国民党主力部队丧失殆尽,奠定了中国革命在全国胜利的大局。
10.老一辈革命家为创建新中国立下了丰功伟绩,有许多感人的故事。把你所知道的故事说一说。
11.学生列举自己所知道的老一辈革命家的感人事迹。(教师在学生汇报的过程中,随时补充一些图片或资料。)
12.师:
毛泽东同志为了新中国的解放呕心沥血,就连他的亲人都为了人民的解放事业献出了生命。
13.学生自己阅读读一读的内容后谈感受。
14.小结:
毛泽东、朱德、周恩来、刘少奇、任弼时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为创建新中国,建立了不朽的功勋。
师:人们常说饮水思源,(板书:饮水思源)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是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带领人民的军队浴血奋战换来的。我们要永远缅怀和崇敬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要沿着他们开创的道路,把祖国建设得更加美好。
板书;永远崇敬、缅怀老一辈革命家
三、延伸活动
课后做一做:
1.观看歌颂老一辈革命家的电影或电视,以小组为单位交流观后感。
(做此题时,教师可以根据本地区的情况,自行选择影片组织学生观看,也可以从网上下载一些相关的影片下节课组织学生观看,)
2.在老师指导下,以饮水思源为主题,开展以此缅怀老一辈革命家的活动。
(此活动可与班会、队会结合起来进行。可根据当地的实际,参观革命纪念地,缅怀老一辈革命家的丰功伟绩;访问老红军,了解革命的艰辛等。)
板书设计:
十二 饮水思源
永远崇敬、缅怀老一辈革命家
探究活动
活动名称:“饮水思源”主题活动
活动过程:
1.师生制定共同计划“饮水思源”主题活动计划。
2.明确分工。
3.分组通过报刊、书籍、网络等查找相关资料。
4.师生共同整理、编辑资料。
5.各组认领自己向大家介绍的资料。
6.召开主题队会,各小队用喜闻乐见的形式项大家介绍。
7.观看影片《走出西柏坡》
8.师生共同交流感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