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一位优秀的人民教师,就不得不需要编写教案,教案是教学活动的总的组织纲领和行动方案。怎样写教案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下面是为同学们带来的老舍《我的母亲》教案【7篇】,希望可以启发、帮助到同学们。
【教学目标】
1、培养学生从文章脉络和作者情感角度入手,整体感知文章的能力。
2、教育学生学习老舍先生母亲身上的优良品质,如坚韧、善良、宽容、勤俭和好客等,学会正确地做人行事。
【教学重点】品味课文自然朴素而又充满感情的语言
【教学难点】体会作者老舍先生对母亲的热爱、赞颂、感激和怀念之情
【课时安排】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整体阅读,感知课文主要内容。
教师指导学生依据“课文导读”所提供的信息,从文章脉络和作者情感两个角度去整体感知课文,理清课文的记叙顺序,把握作者的思想感情,了解母亲平凡而伟大的一生。
一、课前演讲,导入新课:请两位同学在课前演讲环节中介绍一下他的妈妈,让他们说说与妈妈之间发生的感人的事。
本文是老舍先生回忆母亲的散文,语言质朴,情真意切。母亲虽然物质上一贫如洗,但是她那朴素的一言一行,影响着孩子的一生一世。本环节大概用时五分钟。
二、组织学生开展互动游戏,把形成性评价具体落实到每一堂课上: 找组内同学妈妈的照片。
让同学们课前准备一张妈妈的2寸彩色照片,把同学们分成六个小组,每个小组指定一位负责人,让组内同学从六组随机分开的照片中,找出本组内其他同学妈妈的照片,并说一说:是与不是这位同学的妈妈?只要大胆发言,只要言之有理,皆可加平时成绩一次1—2分。设计本环节的主要目的是激发同学们学习语文的兴趣,体会生命的传承,找出母子或母女之间外貌上的相似之处,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感悟能力,调动其主动参与,体现生生互动的教学观念(每个学生都参与其中的教学理念)。本环节大概用时十分钟。
三、作家作品:老舍的生平及其代表作
老舍(1899—1966),原名舒庆春,字舍予,现代著名作家。一岁半时,父亲去世,在母亲的血汗灌养和亲友的资助下,19从北京师范学校毕业,先后在北京方家胡同小学任校长,天津南开中学教国文。老舍先生的母亲并不识字,但她通过生命的教育,把她性格中的坚韧、善良、宽容的品性和勤俭、好客的生活习惯传给了老舍先生,为新中国培养出一代语言大师。
老舍先生的代表作品主要有:小说《骆驼祥子》、《四世同堂》、戏剧《龙须沟》等。他曾被选为全国人大代表,全国政协常委,中国文联副主席等职,1951年北京市人民政府授予他“人民艺术家”的光荣称号。
本环节大概是用时5分钟。本环节实施过程当中注意将作者生平简介,性格的形成,主要代表作品与课文的内容相联系,避免单纯的文学常识介绍。
四、课文内容分析:运用略读方法,快速阅读课文,给每个自然段加上顺序号,回答以下两个问题:(本环节共20分钟,第1个问题8分钟,第2个问题12分钟)
1、请划出在全文中起结构作用的时间句:
如“母亲生在农家”(第3自然段)
“母亲出嫁大概是很早”(第4自然段)
“生我的时候,母亲已有四十一岁”(第4自然段)
“在她七十大寿的那一天”(第14自然段)
“母亲已去世一年了”(第16自然段)
问题小结:课文是以时间的先后为顺序组织安排材料的,作者从母亲的出生、出嫁、“生”我,七十大寿,一直写到去世,脉络很清楚。
2、作者先后六次提到母亲对我的影响,具体体现在哪些方面?
①第9自然段:从母亲那儿,“我学得了爱花、爱清洁,守秩序”;
②第10自然段:养成了“好客的习性”;
③第11自然段:“她最会吃亏”,“她宁可吃亏,不斗气”;
④第12自然段:“这点软而硬的个性,也传给了我”;
⑤第12自然段:“我对一切人和事,都取和平的态度但是,在做人上,我有一定的宗旨与基本的法则,什么事都可将就,而不能超过自己划好的界限。
⑥第12自然段:但是我的真正的教师,把性格传给我的,是我的母亲。母亲并不识字,她给我的是生命的教育。
问题小结:老舍先生出生在贫寒的家庭,在母亲的血汗灌养下,最终成为一代语言大师——人民艺术家,这体现了母亲平凡而伟大的一生。
文章结构归纳:全文可分为四部分。
第一部分(第1—6自然段):写母亲的家庭、婚姻、子女以及“我”的出生等情况。 第二部分(第7—12自然段):写守寡后的母亲勤俭、朴实、宽厚、倔强和为人热情的性格以及母亲对“我”的深刻影响。
第三部分(第13自然段):写母亲对子女的几件感人事例。
第四部分(第14—17自然段):写“我”远离母亲之后,母亲的念子之情以及“我”对母亲的内疚之情。
课堂小结:通过文章脉络的疏理,体会作者的情感,整体感知课文,为第二课时精读、朗诵重点段落做好铺垫。
第二课时
组织学生进行朗读比赛,老师示范朗读,师生互动,提高学生的普通话水平,强调情感体验和感恩教育,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围绕课后思考练习题第四题,通过人物的语言和行动,分析人物丰富的内心世界,体会作者用无华的语言所表达的淳厚情感。
一、复习第一课时的内容:解答课后思考练习题第三题。
1、课文围绕母亲主要写了哪几件事情?
主要写了“缝洗衣服”、“收拾家务”、“款待客人”、“善待姑母”、“保护儿女”、“筹款上学”、“三姐出嫁”、“送我返校”等事件
2、从这些事情当中可以看出母亲的哪些性呢?
引导学生学会利用课文导读:明确母亲的品性:坚韧、善良、宽容、勤俭和好客。母爱是一种岁月!母爱,是人类一个亘古不变的主题。母爱就像一首田园诗,幽远纯净,
和雅清淡;母爱就是一幅山水画,洗去铅华雕饰,留下清新自然;母爱就像一首深情的歌,婉转悠扬,轻吟浅唱;母爱就是一阵和煦的风,吹去朔雪纷飞,带来春光无限。
本环节大概是用时10分钟加课前演讲共计15分钟。
二、分组推荐同学针对课文第十三、十七自然段进行朗读比赛,体会老舍先生对母亲的赞颂和感激之情。
实施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相结合,将学生分成四个小组,每一组推荐一位同学代表本组进行朗诵预选赛,两组一比,优胜者晋级决赛,优胜者所在组的全体同学每人加平时成绩1分,表演的同学加2分。然后,两支晋级小组进行决赛,决赛中优胜者所在的组全体同学每人再加1分,表演的同学再加2分,其他未参与表演的同学和老师都是评委,每人1票,认为是哪个组的同学朗诵表演的好,就投票给他。最后,老师也可以和获得冠军的同学进行朗诵表演赛,加强对学生在普通话方面如语速、语调、感情色彩等方面的指导,突出师生互动的教学观念。老师可以从同学们的朗诵表演中指出一些长处,加以肯定,更多的是让同学们体会到:对文章内容理解得越深刻,朗诵出来的感染力就越强!
本环节是第二课时的重点,旨在把握文章“语言质朴,情真意切”的特点,实施感恩教育,让同学们明白:感谢父母,感谢师长,感激他人!最后对课后思考练习题第四题加点词语做一点评,检测课堂教学的。效果。
本环节大概用时25分钟左右。
三、填写一张妈妈档案,拉近母子亲情。我的妈妈:妈妈的生日、年龄、血型、属相、身高、体重、星座、外貌特征、性格特点等。我所了解的妈妈:妈妈最喜欢的颜色是什么?妈妈最喜欢吃的一道菜是什么?妈妈最喜欢听的一首歌是什么?妈妈最喜欢说的一句话是什么呢?妈妈最爱看的一部电影是什么?妈妈最崇拜的偶像是谁?等等。我与妈妈:我最让妈妈高兴的是什么?我最让妈妈烦心的是什么?我最让妈妈感动的一件事是什么?妈妈最让我感动的一件事是什么?等等问题。设计这些问题的目的是把我们的学校教育(课堂教学)与社会教育(家庭教育)相结合,发挥各自的长处,使学生成为心智健全、心理健康、合格的高素质劳动者,使他们具有与人为善、乐于助人的品性,使他们具有良好的个性,健全的人格,为了他们的终身职业发展打下一个良好基础。
本环节大概10分钟,是课堂教学的延伸和拓展,反映母爱如歌,体现教育润物细无声的特点。
四、播放周杰伦的歌曲《听妈妈的话》,在歌曲声中结束本课。 听妈妈的话 别让她受伤
想快快长大 才能保护她
美丽的白发 幸福总发芽
天使的魔法 温暖中慈祥
听妈妈的话 别让她受伤
想快快长大 才能保护她
长大后我开始明白 为什么我
跑得比别人快 飞得比别人高
将来大家看的都是我画的漫画
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
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母爱就像一场春雨,润物无声;母爱就像一首情歌,绵长悠远;母爱是一个亘古不变的话题,从古说到今。
老舍我的母亲
我的母亲
母亲的娘家是北平德胜门外,土城儿外边,通大钟寺的大路上的一个小村里。村里一共有四五家人家,都姓马。大家都种点不十分肥美的地,但是与我同辈的兄弟们,也有当兵的,作木匠的,作泥水匠的,和当巡警的。他们虽然是农家,却养不起牛马,人手不够的时候,妇女便也须下地作活。
对于姥姥家,我只知道上述的一点。外公外婆是什么样子,我就不知道了,因为他们早已去世。至于更远的族系与家史,就更不晓得了;穷人只能顾眼前的衣食,没有功夫谈论什么过去的光荣;“家谱”这字眼,我在幼年就根本没有听说过。
母亲生在农家,所以勤俭诚实,身体也好。这一点事实却极重要,因为假若我没有这样的一位母亲,我以为我恐怕也就要大大的打个折扣了。
母亲出嫁大概是很早,因为我的大姐现在已是六十多岁的老太婆,而我的大外甥女还长我一岁啊。我有三个哥哥,四个姐姐,但能长大成人的,只有大姐,二姐,三哥与我。我是“老”儿子。生我的时候,母亲已有四十一岁,大姐二姐已都出了阁。
由大姐与二姐所嫁人的家庭来推断,在我生下之前,我的家里,大概还马马虎虎的过得去。那时候订婚讲究门当户对,而大姐丈是作小官的,二姐丈也开过一间酒馆,他们都是相当体面的人。
可是,我,我给家庭带来了不幸:我生下来,母亲晕过去半夜,才睁眼看见她的老儿子——感谢大姐,把我揣在怀里,致未冻死。
一岁半,我的父亲“剋”死了。
兄不到十岁,三姐十二、三岁,我才一岁半,全仗母亲独立抚养了。父亲的寡姐跟我们一块儿住,她片,她喜摸纸牌,她的脾气极坏。为我们的衣食,母亲要给人家洗衣服,缝补或裁缝衣裳。在我的记忆中,她的手终年是嫩红微肿的。白天,她洗衣服,洗一两大绿瓦盆。她作事永远丝毫也不敷衍,就是屠户们送来的黑如铁的布袜,她也给洗得雪白。晚间,她与三姐抱着一盏油灯,还要缝补衣服,一直到半夜。她终年没有休息,可是在忙碌中她还把院子屋中收实得清清爽爽。桌椅都是旧的,柜门铜活久以残缺不全,可是她的手老使破桌面上没有尘土,残破的铜活发着光。院中,父亲遗留下的几盆石榴与夹竹桃,永远会得到应有的浇灌与爱护,年年夏天开许多花。
哥哥似乎没有同我玩耍过。有时候,他去读书;有时候,他去学徒;有时候,他也去卖花生或樱桃之类的小东西。母亲含着泪把他送走,不到两天,又含着泪接他回来。我不明白这都是什么事,而只觉得与他很生疏。与母亲相依如命的是我与三姐。因此,他们作事,我老在后面跟着。他们浇花,我也张罗着取水;他们扫地,我就撮土……从这里,我学得了爱花,爱清洁,守秩序。这些习惯至今还被我保存着。
有客人来,无论手中怎么窘,母亲也要设法弄一点东西去款待。舅父与表哥们往往是自己掏钱买酒肉食,这使她脸上羞得飞红,可是殷勤的给他们温酒作面,又给她一些喜悦。遇上亲友家中有喜丧事,母亲必把大褂洗得干干净净,亲自去贺吊——份礼也许只是两吊小钱。到如今为我的好客的习性,还未全改,尽管生活是这么清苦,因为自幼儿看惯了的事情是不易于改掉的。
姑母常闹脾气。她单在鸡蛋里找骨头。她是我家中的阎王。直到我入了中学,她才死去,我可是没有看见母亲反抗过。“没受过婆婆的气,还不受大姑子的吗?命当如此!”母亲在非解释一下不足以平服别人的时候,才这样说。是的,命当如此。母亲活到老,穷到老,辛苦到老,全是命当如此。她最会吃亏。给亲友邻居帮忙,她总跑在前面:她会给婴儿洗三——穷朋友们可以因此少花一笔“请姥姥”钱——她会刮痧,她会给孩子们剃头,她会给少妇们绞脸……凡是她能作的,都有求必应。但是吵嘴打架,永远没有她。她宁吃亏,不逗气。当姑母死去的时候,母亲似乎把一世的委屈都哭了出来,一直哭到坟地。不知道哪里来的一位侄子,声称有继承权,母亲便一声不响,教他搬走那些破桌子烂板凳,而且把姑母养的一只肥母鸡也送给他。
可是,母亲并不软弱。母亲死在庚子闹“拳”的那一年。联军入城,挨家搜索财物鸡鸭,我们被搜过两次。母亲拉着哥哥与三姐坐在墙根,等着“鬼子”进门,街门是开着的。“鬼子”进门,一刺刀先把老黄狗刺死,而后入室搜索。他们走后,母亲把破衣箱搬起,才发现了我。假若箱子不空,我早就被压死了。竽上跑了,丈夫死了,鬼子来了,满城是血光火焰,可是母亲不怕,她要在刺刀下,饥荒中,保护着儿女。北平有多少变乱啊,有时候兵变了,街市整条的烧起,火团落在我们的院中。有时候内战了,城门紧闭,铺店关门,昼夜响着枪炮。这惊恐,这紧张,再加上一家饮食的筹划,儿女安全的顾虑,岂是一个软弱的老寡妇所能受得起的?可是,在这种时候,母亲的心横起来,她不慌不哭,要从无办法中想出办法来。她的泪会往心中落!这点软而硬的个性,也传给了我。我对一切人与事,都取和平的态度,把吃亏看作当然的。但是,在作人上,我有一定的宗旨与基本的法则,什么事都可以将就,而不能超过自己画好的界限。我怕见生人,怕办杂事,怕出头露面;但是到了非我去不可的时候,我便不敢不去,正像我的母亲。从私塾到小学,到中学,我经历过起码有二十位教师吧,其中有给我很大影响的,也有毫无影响的,但是我的真正的教师,把性格传给我的,是我的母亲。母亲并不识字,她给我的是生命的教育。
当我在小学毕了业的时候,亲友一致的愿意我去学手艺,好帮助母亲。我晓得我应当去找饭吃,以减轻母亲的勤劳困苦。可是,我也愿意升学。我偷偷的考入了师范学校——制服,饭食,书籍,宿处,都由学校供给。只有这样,我才敢对母亲说升学的话。入学,要交十圆的保证金。这是一笔巨款!母亲作了半个月的难,把这巨款筹到,而后含泪把我送出门去。她不辞劳苦,只要儿子有出息。当我由示范毕业,而被派为小学校校长,母亲与我都一夜不曾合眼。我只说了句:“以后,您可以歇一歇了!”她的回答只有一串串的眼泪。我入学之后,三姐结了婚。母亲对儿女是都一样疼爱的,但是假若她也有点偏爱的话,她应当偏爱三姐,因为自父亲死后,加重一切的事情都是母亲和三姐共同撑持的。三姐是母亲的右手。但是母亲知道这右手必须割去,她不能为自己的便利而耽误了女儿的青春。当花轿来到我们的破门外的时候,母亲的'手就和冰一样的凉,脸上没有血色——那是阴历四月,天气很暖。大家都怕她晕过去。可是,她挣扎着,咬着嘴唇,手扶着门框,看花轿徐徐的走去。不久,姑母死了。三姐已出嫁,哥哥不在家,我又住学校,家中只剩母亲自己。她还须自晓至晚的操作,可是终日没人和她说一句话。新年到了,正赶上政府倡用阳历,不许过旧年。除夕,我请了两小时的假。由拥挤不堪的街市回到清炉冷灶的家中。母亲笑了。及至听说我还须回校,她愣住了。半天,她才叹出一口气来。到我该走的时候,她递给我一些花生,“去吧,小子!”街上是那么热闹,我却什么也没看见,泪遮迷了我的眼。今天,泪又遮住了我的眼,又想起当日孤独的过那凄惨的除夕的慈母。可是慈母不会再候盼着我了,她已入了土!
儿女的生命是不依顺着父母所设下的轨道一掷千金的,所以老人总免不了伤心。我二十三岁,母亲要我结了婚,我不要。我请来三姐给我说情,老母含泪点了头。我爱母亲,但是我给了她最大的打击。时代使我成为逆子。二十七岁,我上了英国。为了自己,我给六十多岁的老母以第二次打击。在她七十大寿的那一天,我还远在异域。那天,据姐姐们后来告诉我,老太太只喝了两口酒,很早的便睡下。她想念她的幼子,而不便说出来。
七七抗战后,我由济南逃出来。北平又像庚子那年似的被鬼子占据了。可是母亲日夜惦念的幼子却跑西南来。母亲怎样想念我,我可以想象得到,可是我不能回去。每逢接到家信,我总不敢马上拆看,我怕,怕,怕,怕有那不详的消息。人,即使活到八九十岁,有母亲便可以多少还有点孩子气。失了慈母便像花插在瓶子里,虽然还有色有香,却失去了根。有母亲的人,心里是安定的。我怕,怕,怕家信中带来不好的消息,告诉我已是失了根的花草。
去年一年,我在家信中找不到关于母亲的起居情况。我疑虑,害怕。我想象得到,若不是不幸,家中念我流亡孤苦,或不忍相告。母亲的生日是在九月,我在八月半写去祝寿的信,算计着会在寿日之前到达。信中嘱咐千万把寿日的详情写来,使我不再疑虑。十二月二十六日,由文化劳军的大会上回来,我接到家信。我不敢拆读。就寝前,我拆开信,母亲已去世一年了!
生命是母亲给我的。我之能长大成人,是母亲的血汗灌养的。我之能成为一个不十分坏的人,是母亲感化的。我的性格,习惯,是母亲传给的。她一世未曾享过一天福,临死还吃的是粗粮。唉!还说什么呢?心痛!心痛!
1、阅读全文,简要概括文章写了母亲哪些事。(4分)
2、文章多次写母亲的“泪”。请结合上下文,揣摩语句,体会情感,参照示例,完成表格。(4分)
语 句
情 感
示例
她的泪会往心中落
母亲在变乱中承受苦难的酸楚、隐忍
(1)
……而后合泪把我送出门去
▲
(2)
她的回答只有一串串的眼泪
▲
3、文中画线句富有表现力,请作简要赏析。(4分) ·
(1)母亲笑了。及至听说我还须回校,她愣住了。半天,她才叹出一口气来。
(2)唉!还说什么呢?心痛!心痛!
4、结合丈章内容,写出你对“她给我的是生命的教育”这句话的理解。联系自己的生活体验,谈谈你对此的感悟。(不超过60字)(5分)
参考答案:
1、写了母亲辛苦持家,热情待客,应对变乱,助儿升学,宽仁离别的事情。(答出其中任何4点、意思符合即可)
2、(1)母亲和儿子分别的不舍;母亲艰难筹款的辛酸(“对儿子选择的支持”也可)
(2)母亲对儿子学业有成、能帮衬家庭的欣慰。
3、(1)运用了动作、神态描写,生动形突地写出了母亲对儿子回家过年的喜悦,得知儿子即刻就要返校的惊讶及无奈。(意思符合即可)
(2)运用反复(或反问)的修辞手法,强调了对母亲去世的痛惜和不能奉养的遗憾之情,总结全文。
4、理解:母亲不仅养育了我,同时影响到我的习惯、个性、精神,影响了我一生。
感悟:
【示例】父母是我们生活中的第一任老师,当我们遇到困难、意志消沉的时候,总是教导我们鼓起勇气,战胜困难,走向未来。(只要言之成理即可)
我的母亲老舍节选
节选一:
母亲生在农家,所以勤俭诚实,身体也好。这一点事实却极重要,因为假若我没有这样的一位母亲,我以为我恐怕也就要大大的打个折扣了。母亲出嫁大概是很早,因为我的大姐现在已是六十多岁的老太婆,而我的大外甥女还长我一岁啊。我有三个哥哥,四个姐姐,但能长大成人的,只有大姐,二姐,三姐,三哥与我。我是“老”儿子。生我的时候,母亲已有四十一岁,大姐二姐已都出了阁。
由大姐与二姐所嫁入的家庭来推断,在我生下之前,我的家里,大概还马马虎虎的过得去。那时候定婚讲究门当户对,而大姐丈是作小官的,二姐丈也开过一间酒馆,他们都是相当体面的人。
可是,我,我给家庭带来了不幸:我生下来,母亲晕过去半夜,才睁眼看见她的老儿子——感谢大姐,把我揣在怀中,致未冻死。
节选二:
哥哥似乎没有同我玩耍过。有时候,他去读书;有时候,他去学徒;有时候,他也去卖花生或樱桃之类的。小东西。母亲含着泪把他送走,不到两天,又含着泪接他回来。我不明白这都是什么事,而只觉得与他很生疏。与母亲相依为命的是我与三姐。因此,她们作事,我老在后面跟着。她们浇花,我也张罗着取水;她们扫地,我就撮土……从这里,我学得了爱花,爱清洁,守秩序。这些习惯至今还被我保存着。有客人来,无论手中怎么窘,母亲也要设法弄一点东西去款待。舅父与表哥们往往是自己掏钱买酒肉食。这使她脸上羞得飞红,可是殷勤的给他们温酒作面,又结她一些喜悦。遇上亲友家中有喜丧事,母亲必把大褂洗得干干净净,亲自去贺吊——份礼也许只是两吊小钱。到如今如我的好客的习性,还未全改,尽管生活是这么清苦,因为自幼儿看惯了的事情是不易改掉的。
节选三:
儿女的生命是不依顺着父母所设下的轨道一直前进的,所以老人总免不了伤心。我廿三岁,母亲要我结了婚,我不要。我请来三姐给我说情,老母含泪点了头。我爱母亲,但是我给了她最大的打击。时代使我成为逆子。廿七岁,我上了英国。为了自己,我给六十多岁的老母以第二次打击。在她七十大寿的那一天,我还远在异域。那天,据姐姐们后来告诉我,老太太只喝了两口酒,很早的便睡下。她想念她的幼子,而不便说出来。七七抗战后,我由济南逃出来。北平又象庚子那年似的被鬼子占据了,可是母亲日夜惦念的幼子却跑西南来。母亲怎样想念我,我可以想象得到,可是我不能回去。每逢接到家信,我总不敢马上拆看,我怕,怕,怕,怕有那不祥的消息。人,即使活到八九十岁,有母亲便可以多少还有点孩子气。失了慈母便象花插在瓶子里,虽然还有色有香,却失去了根。有母亲的人,心里是安定的。我怕,怕,怕家信中带来不好的消息,告诉我已是失了根的花草。
在这篇散文里,老舍是从母亲的身世谈起的。这样追本溯源,使文章富于情节的发展变化,虽是散文笔法,却像小说一样能引人入胜。作者沿着母亲“活到老、穷到老、辛苦到老”的线索,形象地写出了母亲的种种优秀品质。同时作者在结尾用近乎排比的句式写下了母亲对于他的根本意义,这样就是人们自然地将对老舍的热爱转化为对母亲的崇仰和缅怀。
全文从平静的语调开始,感情愈来愈浓厚,情调愈来愈激动,句势愈来愈紧促,直至捶胸顿足的大声呼唤,“心痛!心痛!”赤子之心,溢于篇外;戛然而止,余味无穷。
一、导入
一位作家这样说道:“人的嘴唇所能发出的最甜美的字眼,就是母亲;最美好的呼唤,就是‘妈妈’”。是历史,赋予母爱亘古的深沉;是深情,赋予儿女对母亲深深的依恋。
然而,“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儿女还没来得及报答母亲,母亲却永远地离去了。 抗日战争爆发后,老舍孤身一人在大后方从事抗战文艺创作和组织工作。1942年,老舍的母亲在北京去世了,最初家人没敢把母亲病亡的消息立即告诉他,害怕加重他的孤独痛苦。差不多一年后老舍才得到这个不幸的消息,于是,他用饱含血泪的笔写了《我的母亲》
这节课就让我们走进《我的母亲》,感受老舍笔下那位普通而又伟大的母亲形象。
二、课文内容分析:
那么老舍身为一位伟大的作家,他的母亲又是怎么样的一个人呢?
快速阅读课文,给每个自然段加上顺序号,并从文中筛选信息、概括要点,用以下句式来回答:
1.第 自然段,写了母亲 (事),可以看出母亲是一个 的人。
参考:
(1)第8段。“兄不到十岁,三姐十二、三岁,我才一岁半,全仗母亲独力抚养了?在我的记忆中,她的手终年是鲜红微肿的。”
第8段。“白天,她洗衣服,洗一两大绿瓦盆。她做事永远丝毫也不敷衍,就是屠户们送来的黑如铁的布袜,她也给洗得雪白。”
第8段。“晚间,她与三姐抱着一盏油灯,还要缝补衣服,一直到半夜?父亲遗留下的几盆石榴与夹竹桃,永远会得到应有的浇灌与爱护,年年夏天开许多花。”
——勤劳诚实认真
(2)第10段。“有客人来,无论手中怎么窘,母亲也要设法弄一点东西去款待?遇上亲友家中有喜丧事,母亲必把大褂洗得干干净净,亲自去贺吊——份礼也许只是两吊小钱。”
——热情好客
(3)第11段。
①“姑母时常闹脾气?母亲活到老,穷到老,辛苦到老,全是命当如此。”
②“她最会吃亏?不知道哪里来的一位侄子,声称有承继权,母亲便一声不响,教他搬走那些破桌子烂板凳,而且把姑母养的一只肥母鸡也送给他。”
——善良隐忍、宽厚忍让
(4)第12段。 “皇上跑了,丈夫死了,鬼子来了,满城是血光火焰,可是母亲不怕,她要在刺刀下,饥荒中,保护着儿女?她的泪会往心中落!”
——坚韧刚强
(5)第13段。
①“入学,要交十元的保证金。这是一笔巨款!母亲作了半个月的难,把这巨款筹到,而后含泪把我送出门去。她不辞劳苦,只要儿子有出息。”
②“当我由师范毕业,而被派为小学校校长,母亲与我都一夜不曾合眼。我只说了句:‘以后,您可以歇一歇了!’她的回答只有一串串的眼泪。”
③“三姐是母亲的右手?可是,她挣扎着,咬着嘴唇,手扶着门框,看花轿徐徐的走去。”
——母亲对儿女的深情
【参考】:作者笔下是一个非常感人的母亲形象:她勤劳诚实而且做事认真仔细,她热情好客而且乐于助人,不怕吃亏,她处事有度,软中有硬,她善良坚强,对子女的感情内敛而深厚??
2、就是这样的一位母亲,对我有什么样的影响呢?母亲对我进行的是什么样的“生命的教育”?从文中找出相应的语句。
(1)第9节,“从这里,我学得了爱花,爱清洁,守秩序。”(良好的生活习惯)
(2)第10节,“到如今如我的好客的习性,还未全改,尽管生活是这么清苦,因为自幼儿看惯了的事情是不易改掉的。”(好客的习性)
(3)第12节,“她的泪会往心中落!这点软而硬的性格,也传给了我。我对一切人与事,都取和平的态度,把吃亏看作当然的。但是,在作人上,我有一定的宗旨与基本的法则,什么事都可将就,而不能超过自己划好的界限。”(软而硬的性格)
(4)第17节,“生命是母亲给我的。我之能长大成人,是母亲的血汗灌养的'。我之能成为一个不十分坏的人,是母亲感化的。我的性格,习惯,是母亲传给的。”
【参考】:同学们有没有想过,为什么作者称作是“生命的教育”?
老师对学生的教育是交给学生知识,讲道理,而母亲不识字,讲不出什么大道理,她给“我”的教育不是语言上的,而是行动上的。不是通过言传而是通过身教,她在生活中默默地,潜移默化地影响着我,在习惯、性格、为人处世等方面给予“我”深远的影响。
3、文章为我们刻画了一个对儿女深情的母亲,请同学们细细品味文章的语言,找出文中最让你感动的语句或段落,说说自己的感受。
(1)。文章将母亲的爱女之情凝聚在一个细节中:“她挣扎着,咬着嘴唇,手扶着门框,看花轿徐徐的走去”。一系列的动作隐含着母亲送女儿出嫁时依依不舍的内心活动。这一特写镜头的背后,我们看到了支撑母亲的全部力量,那就是她的一颗炽热的爱女之心。(这幅画面如此生动感人离不开作者成功的细节描写,细节描写是指抓住生活中的细微而又具体的典型情境,加以生动细致的描写。主要是细微的动作、语言、神态的描写。 )
(2).写除夕之夜母亲送“我”返校。
除夕,“我”请了两个小时的假回到“清炉冷灶的家中”,母亲“笑了”。只一个“笑”字,就将母亲见到儿子的那种喜出望外的心态和抑制不住的激动之情表现得淋漓尽致。当听说“我”还要回校时,她先是“愣住了”,然后是半天才“叹出一口气来”。这一“愣”一“叹”里包含了丰富的心理活动,反复咀嚼,令人感动。临走时,母亲递给“我”一些花生,说了声“去吧,小子!”母亲的这句话听起来极普通,仔细品味,却别有深情,虽依依不舍却不曾挽留,这里有母亲的理解,母亲对儿子深沉、内敛而含蓄的爱,令人潸然泪下。
4.文中写母亲对儿女的深情处处可见,我们也不能忽视另一面,即儿女对母亲的感情,请从课文中找出作者对母亲蕴含着怎样的情感,谈谈你的感受?
第13段结尾处,“今天泪又遮迷了我的眼??可是慈母不会再候盼我了,她已入了土。”
第14段中写“我”两次违背母亲的意愿,她都深深理解,默许了,表示出作者对母亲的愧疾和感激,
第15~17段几乎都是对远方母亲的惦念之情。
结尾“唉,还说什么呢,心痛,心痛!”让人一下子感爱到作者痛失老母亲后撕心裂肺的痛苦。
5、文章为我们展现了母子间的深厚情感,感人至深,关键在于成功的运用了细节描写,细节体现人物的性格,母亲对子女的影响也正是通过一个个的生活细节体现的。让我们也来学一学老舍,请同学们选取一个生活细节写一段自己与父母间感人的故事。
《我的母亲》是著名学者胡适自传──《四十自述》中的一个章节。作者叙述了母亲对自己人生成长所产生的深远影响,向我们再现了中国传统社会的“母亲”形象。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搜索整理的《我的母亲》公开课教学设计,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教学目标
1、了解作者情况,记重点字词。
2、感知文章内容,体会母亲的品性及为人处世对作者的影响。
3、把握作者的思想感情。
4、通过对作者母亲形象的了解,激发学生对母亲的热爱之情。
教学重点
体会母亲的品性及为人处世对作者的影响。
教学设想
本文是胡适先生对母亲的回忆,文章展现了一位伟大的母亲形象。本课时主要在整体感知的基础上让学生了解文章内容,体会母亲的品性及对作者为人处世的影响,把握作者对母亲的怀念和敬爱之情,通过质疑解疑解决文中“为什么要写前三段”等难点问题。最后在拓展延伸中让学生进一步了解作者的母亲,并让学生联想到自己的母亲,激发起他们对母亲的热爱之情。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创设情境,调节学生情绪,激发学习兴趣)
1、课件展示体现母爱亲情的画面,并播放歌曲《烛光里的妈妈》,创设情境,引起学生共鸣后,请学生用一句话概述对母亲或母爱的认识。
2、师:当我们拥有第一声啼哭时,我们就拥有了世上最伟大、最真挚的情感──母爱。自古以来,许多文人墨客都曾用笔抒写过对母亲的热爱之情,著名学者胡适就是其中之一。今天,我们就共同走进他的《我的母亲》一文,去了解一下这位母亲是怎样的一个人,作者对母亲有怎样的感情。
二、检查预习(课件展示重点字词)
文绉绉 穈先生 掷铜钱 庶祖母 翳病 舔去 侮辱
生齐读后,合作听记,并用“文绉绉”“侮辱”造句。
三、了解作者(课件展示胡适形象及个人主要情况,并给学生推荐《胡适自传》)
生自由读,了解胡适相关情况。
四、探索新知
㈠整体感知
师生合作朗读文章(播放歌曲《母亲》),生思考问题:文章的主要内容是什么,请用简洁的语言概述。(课件展示母子亲情的画面并出示问题)
师生读文后,生回答明确:文章是作者中年时对自己人生历程的回顾,写了自己童年至少年时代在母亲的严格要求和深情关爱下成长的几件事。
㈡合作探究
师:这篇文章作者主要写了自己童年至少年时代在母亲的严格要求和深情关爱下成长的几件事。这是几件什么样的事?这几件事表现了母亲怎样的品性?请速度文章回答下列问题。(课件出示问题)
1、文章围绕母亲写了哪几件事?这几件事表现了母亲怎样的品性?由此,你认为母亲是一个怎样的人?
2、本文表达了作者对母亲怎样的感情?
读文后,生分组讨论交流,推举代表回答,师生共同明确:
1、共写了以下几件事:
(1)唤我起床,催我上学──谆谆教诲,严格督促。
(2)母亲从不在外人面前打我、骂我──保护孩子自尊心,教子有方。
(3)我说轻薄话,手重重责罚──教之严。
(4)新年之际,大哥的债主讨债,母亲从不迁怒别人──宽容、温和、仁慈。
(5)忍受两个嫂子给她的气,不可再忍时,便以痛哭解心中之苦──宽容忍让。
(6)受“辱”后,非常生气,讨回公道──有刚气。
由此可看出母亲是一个教子有方,对子严格,宽容忍让,仁慈温和,有刚气的人。
2、作者对母亲怀有敬爱和怀念之情。
㈢质疑、解疑(生提出疑问,师生共同解疑)
师根据生提问情况适当补充,课件出示下列主要问题:
1、母亲的为人处世对作者有哪些影响?
2、课文前三段看似与写“母亲”无关,为什么还要写?
3、作者主要写母亲是他的恩师,为什么除了写母亲的训导之外,还用更多的笔墨写她与家人相处的情形?
生结组讨论后,师生共同明确答案。
1、我学到了母亲的“好脾气”,“待人接物的和气”,“宽恕人”,“体谅人”的优秀品质。
2、文章前三段写作者的性格特征和童年生活,既写了同年生活的单调和失落,也写出了环境与教育一个人性格的养成所起的奠基作用,前三段不仅为写母亲起到很好的铺垫作用,而且与文末相呼应。
3、写母亲与家人相处的情形,是为了体现母亲平时的待人接物以及这些对我的影响。写她以身示范对我的耳濡目染,潜移默化的教育和影响,这不仅写母亲对我的“言教”,更写了母亲对我的“身教”。
五、拓展延伸(课件出示问题)
1、母亲教育儿子是非常严格的,你是怎样看待母亲的教育方法的?
2、文章结尾写道:“我在我母亲的教训之下度过了少年时代,受了她的极大极深的影响”。你在哪些方面深受自己母亲的影响?回忆一下,与同学们交流。生思考后,互相交流。
六、总结
同学们,母爱犹如一泓清泉,让我们的心灵永不受污;母爱犹如一缕阳光,让我们的心灵永远温暖。热爱我们的母亲吧!让我们用歌曲《懂你》来表达我们的这份心意。(播放歌曲《懂你》)
七、推荐阅读
老舍《我的母亲》,邹韬奋《我的母亲》,朱德《回忆我的母亲》
板书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品味饱含感情,讲究分寸的语言。
2、理解母亲,体会真挚的母爱,完成本单元写作实践。
教学重难点
1、品味语言
2、写作
教学设想
《我的母亲》一文语言质朴感人,讲究分寸,学习本文应让学生把握语言特点,体会作者字里行间流露出来的真情。另外,根据学生没有真情实感,不会捕捉素材这一点,让学生体会本文的选材特点,从而知道写文章贵在流露真情,贵在选取生活中的感人事件。同时,让学生回忆自己与母亲之间的感人事件,唤起他们对母亲的理解与热爱之情,完成本单元写作实践。
课前准备
1、划出文中饱含感情的语句并体会。
2、搜集、查询歌颂母亲(包括动物世界)的诗歌、名言、故事、文章、歌曲等。
教学过程
一、师揭示主题
同学们,胡适的母亲让我们看到了中国传统的母亲形象,她们把全部的爱和希望倾注在孩子身上,日夜劳碌,为家人做无尽的奉献。如今,我们的母亲不再仅仅是一个家庭妇女,她们也踏上了社会的舞台,她们不仅要照顾孩子,照顾家庭,还要工作,作为儿女,我们应该怎么做呢?这堂课我们就为母亲献上一首心中的歌。
师板书:
我的母亲
──献给母亲的歌
二、教学过程
㈠自主合作探究
师:本文的语言具有怎样的特点?请从文中找出具体语句进行分析。(生速读文章,找出语句独立分析或结组讨论,明确本文语言质朴、真切,讲究分寸的特点)
例句:“听说眼翳可以用舌头舔去,有一夜她把我叫醒,她真用舌头舔我的病眼。”──母亲爱子之深,平时的语言中含着我对母亲的感激。
“我母亲23岁做了寡妇,又是当家的后母。这种生活的痛苦,我的笨笔写不出一万分之一二。”──可以看出作者是掏出心灵来写母亲,如实道来,真诚倾吐,流露出对母亲的疼爱之情。
“在这广漠的人海里独自混了二十多年,没有一个人管束过我”──表达了对母亲的怀念几说明了母亲给我的教益之大。
如果我学得了一丝一毫的好脾气,如果我学得了一点点待人接物的和气,如果我能宽恕人,体谅人──我都得感谢我的慈母。──事实上,作者的“好脾气”“待人接物的和气”“宽恕人”“体谅人”的性格品德是有口皆碑的。“如果”只是一种假设,而不是已经具备了这种美德,表现了作者的谦虚的品格。
师:文章的选材具有怎样的特点?(生讨论后明确:选取生活中平凡的小事)
㈡写作链接
1、师:《我的母亲》一文,作者通过回忆童年至少年时代在母亲的严格要求和深情关爱下成长的几件事,表达了作者对母亲的怀念和敬爱之情。在我们成长的过程中,母亲给我们的关心是最多的,你和母亲之间有哪些令你难忘的亲情故事呢?请说一说。(生思考后,互相交流)
2、在学生回忆亲情故事的基础上,提问学生几个问题:
(1)你过生日吗?你的母亲过生日吗?你知道母亲的生日吗?
(2)你知道母亲的心愿吗?你做过令母亲欣慰的事吗?
(3)你知道母亲喜欢什么吗?
(4)你给母亲使过脸色、顶过嘴吗?
以上问题会让不理解、不体贴父母的学生感到惭愧,教师趁热打铁,让学生表达一下他们对母亲的感谢之情。
3、生用自己独特的方式表达对母亲的爱。(班内选出一名主持人)
(1)主持人开场白。
(2)生展示歌颂母亲的歌曲、诗歌、文章、故事、名言等。
4、学生写作
师:同学们,让我们用笔记录下我们和母亲在一起的感人瞬间。可以为母亲做传记;也可以给母亲写一封信;还可以写关于母亲的任何文章。
三、总结
同学们,每一天我们都沐浴在母爱的阳光下,每一刻母亲的心都牵挂着我们,让我们由衷地热爱母亲,感谢母亲吧!
1、学生自读课文,找出文章中表明时间顺序的句子。
提问学生,找出表示时间顺序的句子。两到三位同学补充完整。
提示学生发现本文的记叙顺序——时间顺序。
2、读完全文,同学们又没有被这样一位母亲的行为所感动呢?思考一下稳中写了怎样的一位母亲,结合文中的例子,小组讨论总结出母亲的优秀品质。
A勤劳、吃苦——3自然段
B热情好客——10自然段
C贫而乐施——随份子等
D善良隐忍——对姑母的态度
E乐于助人——11自然段
F坚强——13自然段
3、文中写到这样一位坚强的母亲,在面对自己的子女的时候,却曾经留下了四滴眼泪。为了自己的二女儿留下的四滴眼泪。下面同学们迅速阅读课文,找出文中母亲为儿女所留下的“四滴眼泪”。
为哥哥留下的眼泪——3自然段
我升学时留下的眼泪——13自然段
我毕业时留下的眼泪——13自然段
我23岁时未被母亲的愿望时留下的眼泪——14自然段
思考这些眼泪表现了母亲对子女的怎样的思想感情。引出——“五四的母爱”的主题。
4、这样一位伟大的母亲,对孩子有什么样的影响呢?同学们能不能从文中找出这些影响的所在呢?下面同学们一边在阅读一遍课文,以便找出这些句子。
A、9自然段——爱花、爱清洁、守秩序。
B、10自然段——好客的习惯
C、12自然段——软而硬的风格
D、12自然段——做人做事讲原则,做人的道理
E 、17自然段——我的性格、习惯、是母亲传给的
5、重点分析13自然段
母亲对子女的爱总是无私的、伟大的。课文中最能体现母爱“无私”和“伟大”的就是第13自然段。现在同学们迅速度以下课文13自然段,看一下这一段讲了几件事情。同学们可以根据你的判断,讲这一段分成几个小的层次。
几分钟后,提问学生回答。教师引导学生得出正确答案。
A、母亲筹款送我上学——“母亲做了半个月的难”
B、母亲送二姐出嫁——细节描写
C、母亲送儿子返校——母亲的心理变化——“笑了”“愣住了”“叹出一口气来”“给我一把花生”“走吧,小子。”
6、总结:回顾课堂内容——总结出关于这篇课文的一、二、三、四、五、六。
一、一条线索(时间线索)
二、两大部分(介绍作者,讲读课文)
三、三件小事(课文重点13自然段体现母爱的三件小事)
四、四“滴”眼泪(母亲在文中有四处流泪)
五、五处影响(母亲对我的“五”处影响)
六、六大品质(母亲最主要的六种品质)
布置作业:
1、熟读课文,预习课后题
2、准备课堂习作联系,用朴实的语言,描述一下自己的父母,或者用日记或书信的方式,写一篇小文描述一下对父母的感恩之情。
学习课文自然朴素又充满感情的语言风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