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尊严》教学实录

尊严写的是美国石油大王哈默年轻时一段鲜为人知的往事。下面,这次为您整理了《尊严》教学实录【精选10篇】,希望可以启发、帮助到大家。

《尊严》课堂实录 篇一

师:同学们,我们已经读过课文了,谁来说说,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生:课文主要讲的是石油大王哈默在逃难的途中,坚持用劳动换取食物的事。

生:讲的是石油大王哈默年轻时,逃难到沃尔逊小镇,坚持用劳动换取食物的事。

师(板书:哈默):说得简单、明了,有条有理,很好!故事中的哈默只是一个穷困潦倒的逃难人,而沃尔逊小镇的镇长杰克逊是怎样评价他的?

打开书,找一找。谁来读读?

生:别看他现在什么都没有,可他百分之百是个富翁,因为他有尊严!

出示幻灯片:别看他现在什么都没有,可他百分之百是个富翁,因为他有尊严!

师:老师这也有这句话,谁再来读读?(指一人读)仔细想想,读了这句话有什么疑问吗?

生:既然说他“什么都没有”,为什么还说他是富翁呢?

生:有尊严,就是富翁吗?

生:为什么说他有尊严?

师:同学们,学贵有疑呀!短短的一句话,就引起了你们这么多的思考,真不错!杰克逊说他什么都没有,他究竟都没有什么呢?(出示:那时的他没有       ,没有        ,没有        。)能用这样的句子说说吗?

生:那时的他没有房子,没有金钱,没有汽车。

生:那时的他没有食物,没有水,没有力气。

生:那时的他没有食物,没有金钱,没有亲人。

师:对呀,这时的哈默别说房子、汽车,就连最基本的维持生命的食物与水都没有。他是一无所有呀,可杰克逊为什么说他是个“富翁”,而且还“百分之百是个富翁”呢?让我们带着这个疑问,一同走进文章,走进哈默,去探个究竟吧!

请大家默读课文,想一想,哈默作为逃难者中的一员,与其他人有什么相同之处,最大的不同又是什么?画一画,描写他的语句。

学生默读思考,教师巡视。

师:谁来说说,哈默作为逃难者中的一员,与其他人有什么相同之处。

生:他们吃东西都是“狼吞虎咽”的。

师:描写那些逃难者的“狼吞虎咽”在哪?

生:第一段最后。

师:同学们画下来。(学生勾画)描写哈默的“狼吞虎咽”在哪?

生:在第五自然段。

师:也把它画下来。(学生勾画)你能前后文联系来理解,很会读书!

什么是“狼吞虎咽”?

生:就是吃东西很快。

生:吃东西很快,连嚼都顾不上。

生:连吞带咽,顾不上嚼。

师:从这个词中你体会到什么?

生:他们都非常饿。

师:看来他们此时同样渴望食物,同样需要食物来充饥,来补充体力呀!

他们还有相同之处吗?

生:他们都面呈菜色,疲惫不堪。

师:这些逃难的人,在寒冷的冬天,背井离乡,缺吃少穿,在路上会遇到什么样的困难呀?

生:他们可能没食物。

师:所以他们面呈菜色,十分憔悴!

生:他们可能没水。

师:所以他们饥渴难耐。

生:他们可能没地方休息,没有地方睡觉。

师:所以他们疲惫不堪。

生:他们可能没衣服穿,会很冷。

师:他们在寒风中会瑟瑟发抖。

看来,此时他们为饥饿所困,为疲惫所困,为焦渴所困。哈默此时什么样?

生:脸色苍白,骨瘦如柴。

师:你觉得与那些人比较,他的情况怎样?

生:更糟糕!

师:从哪能感受到他的情况更糟?

生:我是从“脸色苍白”这个词感受到的。别的逃难者都是面呈菜色,可能只是很久没吃到好的食物而营养不良,或者是冷的,而哈默已经脸色苍白了,没有血色,可能已经有病了。

生:我从“骨瘦如柴”这个词中也能感受到他已经很瘦了。

师:哪个字最能体现他瘦?

生:“柴”说明他瘦得像干柴了。

师:从这两个描写哈默外貌的词中,我们感受到了哈默此时毫不例外,经受着极度疲惫的煎熬,极度饥饿的折磨,他非常虚弱!

同学们自由朗读第一段,和第二段中描写哈默外貌的句子,想象一下那是怎样一幅画面吧。

学生自由朗读体会。

师:谁来读读。

指一人朗读

师:哈默与其他人最大的不同又是什么?

生:别人都是连一句感谢的话也不说,就狼吞虎咽的吃起来,而哈默坚持先干活后吃饭。

师:此时的哈默“脸色苍白,骨瘦如柴”他最需要什么?(出示:此时他需要     ,需要      ,需要      。)能这样说吗?

生:此时他需要食物,需要水,需要休息。

生:此时他需要休息,需要食物,需要安慰。

师:可哈默选择的却是干活,他究竟是怎么想的呢?

自由朗读课文的2~~5段,注意哈默与杰克逊大叔的对话,看你从中体会到了什么?可以把自己的看法与同桌交流。

学生读文、交流

师:在哈默与杰克逊大叔的对话中,你体会到了什么?谁来说说。

生:我从“先生,那我不能吃您的东西,我不能不劳动,就得到这些食物!” 这句话中体会到哈默一定要先干活再吃饭。

师:(出示这句话)细心的同学可能发现,在这句话中有一个字被哈默反复的在运用,哪个字?

生:“不”

师:用了几次?

生:3次。

师:(句中三个“不”变红)读一读,从这三个不中你读到了什么?

生朗读体会。

生:我感到哈默很坚定。

师:那就请你坚定的读一读。

生朗读。

师:哈默的语调并不激昂,可能还有些虚弱,却字字透露着坚定,谁再来读读。

指一人朗读。

师:透过哈默的语言(板书:语言)我们感受到了他的坚定。你们注意到他说话时的神态和动作了吗?

生:目光顿时灰暗了,喉结上下动了动

师:猜想一下,此时他可能在想什么?

生:我觉得他可能很失望,因为杰克逊大叔说没活给他做,那样他就不能吃饭了。

师:你从哪感受到他很失望?

生:目光顿时灰暗了

师:看来人物一个神态的变化(板书:神态)也能让我们了解他的内心。你们注意他的动作了吗?

生:喉结上下动了动

师:什么时候你会做这样的动作?

生:很饿时

生:想大吃一顿时

师:你觉得此时哈默怎么样?

生:很饿

生:很想吃这些东西

师:人物一个细微的动作(板书:动作)也能让我们了解他的想法。

我们抓住人物的神态、动作、语言透视了人物的内心,了解了人物的想法,你们

可以说个个是哈默的知音那!一起读读这句话,体会一下哈默此时的感受吧!

朗读整句话。

师:经过连续的逃难生活,哈默的体力已经严重透支了,如果他拒绝了这些食物,会怎

样?

生:饿晕

生:病倒

生:死亡

师:他知道这些吗?

生:知道

师:他对这些心知肚明,可尽管他那样渴望食物,尽管他可能面对死亡的威胁,可他依然坚持先干活,再吃饭,这需要多大的勇气,多大的耐力呀!是什么力量在支撑和鼓舞着他呢?

生:因为他有尊严。(板书:自尊)

师:是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做人的尊严与气节支撑和鼓舞着他!

我们再次朗读整句话,去体会哈默那与众不同的人格吧。

学生朗读。

师:在哈默与杰克逊大叔的对话中,你还体会到了什么?接着说

生:从第4段哈默的话中,我还感受到了哈默的坚决。

师:那就请你坚决地读读。(生朗读)

从哈默的话中你听到了什么?

生:哈默一定要先干活再吃饭

生:哈默很坚决,马上就要做活。

师:哈默没有金钱,没有权势,没有地位,可他拥有一颗自强不息的心,懂得用劳动来换取食物。(板书:自强)

哈默得到的食物与其他逃难者得到的一样吗?

生:不一样

师:怎么不一样?

生:其他逃难者的食物是别人白给的,而哈默的是用劳动换来的。

师:其他逃难者得到的是善良人的施舍,而哈默得到的是劳动之后的报酬,是理所当然的。这正是他与那些人最大的不同!此时哈默仅仅得到了食物吗?

(出示:他拥有        ,以及别人对他的         。)谁能说?

生:他拥有了尊严,以及别人对他的尊重。

《炮手》教学实录 篇二

这节课让我们继续走进课文  炮手

谁能告诉我们 这节课讲了一件什么事情?

学生:将军让炮手把自己的房子给轰了   炮手服从了命令  把自己的房子给毁了

学生2   将军让炮手把河对岸的农舍给炸了  炮手服从了命令 把房子毁掉。

从这里知道了 炮手的任务就是什么?  亲手毁掉自己的房子

那炮手的任务完成的怎样?  翻开语文书 看看

学生浏览   你从哪里知道的?

学生汇报:干得好,伙计!这座农舍看来不太结实

说说你的体会。其他的同学 说说你的看法

学生   将军虽然很高兴 但是炮手一定很难过  从这里我看得出 这个房子是他唯一的财产

从这里  看得出 将军的内心是非常的?

高兴

谁来读读

学生表演读

那炮手要怎么做   才能得到将军想要的结果?

“他服从了命令,仔细瞄准目标,开了一泡”谁来说说体会

只开了一炮  看的出什么

学生:很认真

我们从这里知道   炮手的技术精湛   而且对将军的命令很认真的执行了  可是在执行的过程中,他的内心经历的怎样的变化

默读2——10自然段   看看那些词语写的是炮手的表情  呈现他的内心。

苍白  煞白  惨白

学生谈感受

这些词语还得放回到课文中去,联系上下文来读读   才能看出为什么他的脸色会产生这样的变化。

学生表演读

当别人在旁边欢呼的时候  炮手独自忧伤  因为正是他亲手毁掉了自己在这个世界上唯一的财产

续说

从瞄准到射击  到毁坏   仅仅只是几分钟的时间  对于炮手而言  却经历了一个世纪那么漫长   可是他为什么会义无反顾的开炮?

学生交流

作业布置

《炮手》教学实录 篇三

一、教材分析与教学设想

在一百多年以前,德国军队入侵法国,强行侵占了巴黎郊外的小山村,并在这所山村的人家中驻扎部队,企图下一步袭击巴黎,霸占法国领土。但是一位普通的法国的士兵,一位爱国的士兵,一位默默无私奉献的士兵,用心血谱写了一个感人的故事。

课文写的就是在这场正义的保卫家园的自卫战争中一名普通炮手的感人故事。当将军发令向德军的驻地——一座红瓦白墙的房子开炮时,炮手毫不犹豫地执行了命令,向那座房子开炮,而那座房子却是他家唯一的财产,多么令人赞叹,多么令人震撼啊!

这个故事不长,全文以人物的外貌、神态的描写并以对话为主贯穿全文。他们的对话完全是一个长官与一个严格执行命令的士兵之间简短的一问一答,文中在写对话的同时描述炮手的神态变化,他的脸色由“苍白”到“煞白”再到“惨白”,形象地表现了炮手当时复杂的内心世界。这些句子的理解和感悟对三年级的学生来说是个难点。而本年的阅读要求中提到:要指导学生进一步通过对关键词句的理解,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本课的阅读,我设想通过充分地读,调动学生的情感,让学生走进炮手的内心世界,感悟炮手为了国家的利益,从作战的全局着想,而牺牲“小我”的默默奉献精神。

二、学情分析

生活在和平年代的学生,对战争的实质不甚了解,而本课的时代背景和我们现在相距一百多年,考虑到学生在理解课文时可能有困难,上课前鼓励学生做好课前准备:搜集有关战争的资料,组织学生观看有关战争的影片,了解战争的目的、意义,懂得军人的使命是为了祖国的安全,军人的天职是服从命令。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读懂课文奠定基础。

三、教学目标。

1、认识本课生字5个,会写9个。

2、找出炮手神态变化的句子,读一读,体会炮手的心情。

3、用联系上下文和比较近义词的方法理解“苍白、煞白、惨白、凛冽、喝彩、仅有“等词语。

4、学习课文,理解“炮手知道那是自己的房子,为什么还要瞄准房子开炮?”

5、分角色朗读课文,体会炮手为国家,为人民的利益,默默奉献自我,牺牲自我的精神。

6、续写“战争结束后,炮手回到了故乡……”,学习运用对比的手法。

四、教学过程

(一)多种手段 创境激情

1、板书课题:《炮手》,齐读。问题:你知道炮手吗?为什么课文以“炮手“为题?

2、同桌交流,你对战争了解多少?战争中作为军人,他们的职责是什么?

[点评:这样做有利于鼓励学生养成搜集、整理、运用资料的习惯,有利于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3、出示插图,看看图上画的是谁?他们在执行什么任务?远处的浓烟是什么?

[点评:引导学生结合插图展开想象,带着问题进入学习。]

(二)初读课文 整体感知

1、自由朗读课文,同桌或小组内相互检查生字的认读情况,特别注意多音字“颤”的正确读音。初步了解课文内容。

2、指名朗读。

3、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相互交流一下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

[点评:学生预习时解决生字问题,课堂上把检查的权利也交给学生,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习惯;对每一次读课文提出不同的、循序渐进的要求,让学生明确目标,逐步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三)合作交流 具体感知

1、默读课文,设法读懂每句话的意思。

[点评:读懂每句话是读懂课文,深入理解课文的基础。]

2、细读课文,自己有什么想法或者有什么问题。(如:炮手知道那是自己的房子,还要亲手炸掉?)

3、再读课文,看看自己能解决刚才的问题吗?

[点评:让学生自己读书,自己发现问题,自己提出问题,自己主动的解决问题,充分体现学生是学习的主人。]

4、小组讨论,自己有什么想法,解决了什么问题(怎么解决的)?还有什么问题?

5、梳理小组同学的问题,解决不了的,准备提出全班解决。

6、全班反馈,集中讨论解决提出的问题。

[点评:引导学生把合作学习作为自己学习的一种意识,一种需求,一种自觉行为,一种良好习惯。]

7、教师点拨,深入理解。问题:课文用了哪个表示颜色的词语来描写炮手不同时刻的神态?几次使用有什么不同?找出来反复读一读(苍白——煞白——惨白),用心品味一下炮手神态的变化。[点评:关键处,必须充分发挥教师的指导作用。]

8、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凛冽、喝彩、仅有。9、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点评:感情朗读是理解课文最直接的体现。]

(四)突出重点 精心品读

1、师:同学们的问题解决了,我也有两个问题请大家解答,可以吗?

(1)为什么裹着大衣的副官冻得浑身打颤,炮手的额头上却滚下了大粒的汗珠?

(2)敌军驻地——红瓦白墙的农舍被击垮后,将军连声喝彩“干得好!”炮手的脸颊上却流下了悲伤的热泪。(师:先不忙着回答,找出这两处句子多读几遍,再联系前后内容想一想。)

[点评:引导学生抓住重点、难点、疑点,从读入手,设法解决。]

2、比较两组句子,体会炮手的内心世界。

“裹着大衣的副官们在凛冽的寒风中大颤,可炮手的额头上却滚下了大粒的汗珠。”“‘干得好,伙计!这座农舍看来不太结实,它全垮了!’”将军连声喝彩,回头微笑着看看炮手。可是,他大吃一惊:炮手的脸颊上流下了两行热泪。”

(1)读一读。(2)比一比,发现了什么?

(3)想一想:为什么炮手与别人的神态截然相反?

假如你是炮手,当时会怎么样呢?心里会想些什么?这样写,你读了之后印象如何?

(4)议一议(交流刚才的问题)。

(5)有语气地读这两组句子,认真体会炮手的内心活动。

[点评:教师质疑的目的是引导学生认真读文,深入理解,学习一些必要的语文知识(对比手法);教给学生方法;“读——比——想——议——读”实现对课文内容和作者情感的深入理解]

3、分角色朗读全文(叙述和旁白同桌齐读)

[点评:通过分角色朗读,促使学生角色移位,充分调动学生情感参与,再塑炮手的形象,展示炮手的精神品质,使学生对课文的理解达到升华。]

4、说一说,这时你的心里有是怎么想的?(可自言自语,可随意跟他人交流。)

5、教师小结。

(五)续写课文,拓展延伸。

1、范读。

[点评:通过教师声情并茂的范读,再度使学生的心灵产生强烈的震撼,使学生、教师、作者、作品之情产生共鸣,为续写再做铺垫。]

2、师:为了国家的利益,为了消灭侵略者,炮手奉献出自家仅有的一点财产——红瓦白墙的房子。请同学们替作者续编故事——战争胜利了,炮手回到亲爱的家乡……

3、学生续写。4、反馈。

(六)检查指导写生字(略)

五、案例点评

本课设计突出了以下几点:

1.学生是阅读的主人。叶圣陶先生说:“学语文要靠学生自己读书,自己领悟。”本课设计通过“初读课文,整体感知”、“合作交流,具体感悟”、“突出重点,精心品读”等环节,引导学生渐进有序地读书,理解、感悟,充分体现了学生是课堂的主人这一课改新理念。

2.“读”是阅读教学的主要方法。古人云:“书读百遍,其意自见。”整课书的设计,教师引导学生采用朗读、默读、分角色读等方法,有自由读、同桌读、小组读、带着问题认真、充分地阅读,细心品读,以读促讲,以读代讲,以读代教。学生通过整体感知课内容,整体把握课文内容,突破课文重难疑点。

3.把语言文字训练落到实处。语言文字训练是语文教学的主要任务之一,本课引导学生抓住重点词语,“苍白、煞白、惨白”进行比较,仔细体会主人公的内心活动,帮助其对文章内容的理解。通过对两组对比句的重点学习,加深了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对主人公为国家、人民的利益,默默奉献自家的牺牲精神的领悟。

4.注重教给阅读方法。现在的教学是让学生变学会为会学。教师整篇教学设计为学生提出了一种‘整体把握——具体感知——重点突破”的有序的学习方法,在学习两组对比句时,又具体设计了“读——思——议——读“的学习方法,教学生从整体着眼,从局部着手,认真研读,深入理解。持之以恒,学生自能阅读就是水到渠成的事了。

5.调动学生情感参与。教材编者在《教师教学用书》教学建议中告诉我们:“调动情感参与是阅读教学的催化剂。”教师把调动学生情感参与作为本课教学的一个突破口,教学开始,就通过解题,交流搜集有关战争的资料,出示课文插图等手段,调动学生情感。教学中,又通过人物神态变化的比较,感情朗读,角色移位,分角色朗读,教师范读等形式促使学生与作者和文中主人公——炮手“心理相融”。

《尊严》教学实录 篇四

教学设计一:

一、学习目标:

1 认识6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正确读写“尊严、逃难”等词语。

2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复述课文。

3 体会文中描写人物外貌、动作、语言的句子,从中感悟人物形象,懂得什么是尊严。

二、学习重难点:

体会什么是尊严,学习通过描写人物外貌、动作的语言,表现人物的品质。

四、 学习准备:收集有关做人方面的人生格言,了解哈默的生平。

五、 学习时间:2课时

六、 学习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  :

同学们,古人有饿死不吃嗟来之食的名言,讲做人要有尊严。今天老师介绍给大家的是一位外国的年轻人,从他的行为和做法中,会给我们许多新的启示。

二、学生自读课文:

1、 自学生字新词。

2、 质疑问难。

3、 想一想,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三、初步感知课文内容

1 检查生字新词的认读和理解。

2 师生共同解决疑难问题。

3 指名分节朗读课文。

4 指名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

(短文主要写了一个逃难的年轻人,在饥肠辘辘的情况下,没有接受人们送给他的食物,而是执意用自己的劳动,换取了食物,赢得了做人的尊严。)

五、 课堂作业

1 抄写生字新词。

2 概括地写出课文的主要内容。

第二课时

一、深入朗读,品味词句。

1 要求学生边读书,边画出:

描写小伙子神态的句子:这个年轻人的目光顿时灰暗了。

描写小伙子动作的句子:他的喉结上下动了动,年轻人立刻狼吞虎咽地吃起来。

描写小伙子语言的句子:先生,那我不能吃您的东西,我不能不劳动,就得到这些食物……

2 引导学生结合上下文理解这些句子,从内容上体会思想。

3 从描述中看,这个年轻人是怎样的人?他是怎样想的?

二、点播,揭示中心

1 讨论:年轻人的表现令人钦佩,更引发了我们的思考,他为什么要这么做呢?

2 齐读课文最后一个自然段。

提问:这个年轻人是谁?是什么使他从一无所有,到拥有一笔使所有美国人羡慕的财富呢?

引导学生深入体会诚实的劳动和做人的品质是多么重要。它能成就人的一生。

三、结合自身实际,谈感受

鼓励学生从小就要有自尊心,无论什么时候都要靠自己的诚实劳动来获取自己想得到的东西。

四、指导学生带感情朗读课文

1 自由读。

2 指名读。

3 分角色读。

六、 布置作业

根据教学的实际需要,可以出示有关“尊严”和做人方面的格言。可提示学生从“什么是尊严”和“尊严的意义”以及如何做人方面去想,然后交流。

课后反思:

教学设计二:

教学要求:

思想品德要求:理解课文内容,通过哈默坚持劳动后再接受食物的事,让学生懂得一个人(一个国家)必须有尊严,懂得尊严对做人的重要性。

知识要求:不认识的字词通过查字典、词典自己解决;能找出文中描写人物神态、动作、和语言的句子,体会人物的品质。

能力要求:能根据课文内容展开想像,体会那个年轻人为什么把尊严看得那么重要;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重点难点:正确理解课文内容;有感情朗读课文;认识尊严对于做人的重要性;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

教具准备:常规

教学时间:一课时

一、 导入  新课,激发兴趣

1、 讲故事导入

2、 板书课题:尊严

二、 什么叫尊严,请大家讨论

三、 初读课文,了解大意

四、 理解词语

款待、疲惫不堪、惬意、狼吞虎咽、羡慕

五、 学习课文内容

1、 请学生读课文,每人一段,你知道文章讲了什么事吗?

2、 读第一自然段,从哪看出这群逃难的人非常饥饿?

3、 读二至五自然段,画出描写年轻人神态、动态和语言的句子,想想你体会到了什么?

4、 小组内讨论

5、 全班讨论,把握两个方面:年轻人的饥渴和一定要劳动后才吃饭的原因。

6、 哈默把尊严看得非常重要结合理解句子:

别看他现在什么都没有,可他是个百分之百的富翁,因为他有尊严!

句子的理解从前后半句进行。得出结论:尊严比任何财富都重要,都宝贵,告诉我们只要有尊严,就会坚持不懈地努力,就一定会成功。

7、 齐读最后一个自然段。

六、有感情读全文

《炮手》教学实录 篇五

抓重点词语,体会人物情感——《炮手》教学案例

案例背景

《炮手》是小学语文北师大版三年级下册第十单元“奉献”主题的一篇课文。它讲了在一百多年前的法德战争中一位炮手为了战斗的胜利,服从了将军的命令,炸掉了自己家的房子。这篇课文是要让学生感受炮手“舍小家、为大家”的精神。

课文除了描述战斗的场景外,把大量篇幅用在描写炮手的神态变化上。我在教学时也把这作为教学重点。教学时我先让学生学习炮手炸掉自己房子的举动,再让学生体会炮手从猜测将军的行动到服从命令时的心情。炮手的炸房子的举动在文中是显而易见的,体会心情不是那么容易的。为此,我抓住了三个重点词语“苍白”、“惨白”、“煞白”,让学生体会,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情景再现

(师先让学生认识到炮手炸掉的是自己的房子)

师:那么,当炮手炸掉自己房子的时候,他有没有犹豫过?如果谁认为有,请从文中找一找。

生:(从文中找出三个句子):1、一个脸色苍白的士兵应道。

2、士兵的脸色煞白。

3、炮手的脸色更加惨白了。

师:(抓住“煞白”提问):“煞白”是什么意思?

生:人的脸色特别白。

师:你在什么时候见过别人的脸色特别白?

生:妈妈生病的时候,她脸色特别白。

生:有一天我弟弟看见一条小狗向他冲过来,她脸色特别白。

师:说得好。“煞白”就是指当人生病或害怕的时候,脸色特别白。那么,文中的炮手是那种情况呢?

生:炮手一定是害怕了吧!

师:对,炮手除了脸色煞白,他的脸色还怎么样?

生:苍白。

生:惨白。

师:(板书“苍白”、“煞白”、“惨白”)猜猜“苍白”、“惨白”是什么意思?

生:也是指脸色特别白。

生:它们三个是近义词。

师:不错。那么,哪一个表示脸色最白?哪一个表示脸色比较白,哪一个表示脸色最淡?

生:“苍白”表示脸色最淡。

生:“惨白”表示脸色最白,“煞白”介于二者之间。

师:从“苍白”到“煞白”再到“惨白”,它表示炮手越来越——

生:炮手越来越害怕。

师:让我们再回到句子中,炮手为什么会越来越害怕?请抓住句子回答。

生:“一个脸色苍白的士兵应道”,此时将军看着炮手的村子,又叫了炮手一声,他害怕将军会让他打自己的村子。

生:“士兵的脸色煞白”,此时将军叫炮手看他自己的房子,他更害怕了。

生:“炮手的脸色更加惨白了”,炮手的预想不幸言中,他害怕极了。

师:炮手的心里十分害怕,他还是一位优秀的炮手吗?为什么?

生:是。尽管他十分害怕,但是为了战斗的胜利,他还是服从了将军的命令,打垮了自己的房子。

师:如果去掉炮手害怕的情节,行吗?

生:不行,这样就不真实了。

师:那么,在他身上,体现了一种什么精神?

生:奉献精神。

案例分析:

本课时的教学目的是让学生体会炮手“舍小家、保大家”的奉献精神,我认为要体会人物的精神就要深入地感悟人物的心情,在文中,炮手的心情就表现描写炮手神态的句子中。我在备课时发现这三个句子有东西可挖。

首先,我注意到了“苍白”、“煞白”、“惨白”这一组近义词。体会它们的意思,有助于理解人物的内心。也就是说:教学时可以由外到内,由人物的脸色可以体会他的心情。

其次,这三个词语在表达情感上程度上有所不同,引导学生体会这种不同,可以引导学生由词入句,自觉地过渡到对句子的理解。

第三,我紧紧抓住这三个词语展开教学。先由词入句,先解释词义,再把它放到句子中体会;再由句到词,体会人物情感。教学时,抓住了这三个词,就是抓住了课文重点。从教学效果看,基本上达到了目标。

《炮手》教学实录 篇六

师:同学们,想听故事吗?

生:想!

师:在一百多年前,德国与法国发生了战争,德国军队打到了法国的首都巴黎的郊外,情况十分危急。在战火中,法国的大片土地被占领了,许多房子被战火毁掉了,许多老百姓失去了自己的家园。为了保卫自己国家的土地,保卫老百姓的生命财产,法国军队奋勇战斗。其中,就有一个很感动人的故事发生在这场战争中,现在,我们就来看一看这个故事。

(板书课题:炮手)

师:请大家一起把课题读两遍。(师指课题生齐读)

师:孩子们,这个故事就在课本的第99页,来,我们打开书,自己把这个故事读一读,注意:边读边思考:这个故事讲了什么内容。

师:读了这个故事,你能说说这故事讲了什么内容吗?

生:写了炮手炸毁自己的家。

生:这个故事讲了在德国与法国战争中,一位法国炮手为了保卫国家而把自己的家炸毁了。

师:大家读书真用心,都了解了课文讲了什么内容。下边,请同学们再默读课文,边读边画出不懂的词语,把它写在学习卡1。(生默读圈画,师巡视辅导)

师(击掌示停)好了,现在请大家在4人小组内互相交换学习卡1,还可以互相请教,帮助解决不懂的字词。

师:(击掌坐好)刚才我看了一遍大家圈画的请况,大家圈画的主要是上面这些词语:打颤、裹着、侵入、了望、凛冽。(老师已根据巡视了解把词语板书在黑板上)

师:现在,请同学们自己大声地试读这些词语,不懂的还可以问同学。

(学生练读)

师(击掌示停):好了,我想请一位同学来读一读这些词语。请你来读吧!(指向一男生)(生读)

学生纷纷举手:念错了……

师:请你说吧!(指向一女生)

生:他把“打颤”念成了“打颤chàn”,应念“打颤zhàn”。

师:噢,你听得真仔细。请你再读这个词(指向刚才念错的那位男生)——读!再读!全班读。

师:谁还愿意把这些词语再读一遍?

师:请你吧!(指向另一女生)

(女生读完,众人给以掌声)

师:你读得真不错,来,上来当老师教大家读一遍。

(女生上台指着词语一个一个地教读)

师:唔!这位小老师当得真棒!让我们再次给以掌声鼓励。

师:大家还有不懂读的词语吗?

生齐:没有了!

师:那好!老师来考考大家是不是真的这么厉害了。

(用词语卡来检测:指名——开火车——分组——齐读)

师:现在,请同学们放声读课文,特别注意读准、读好上面这些词语(指黑板),没读通顺,别停下来。

(学生读书)

师:(击掌示停):大家读得很带劲,谁来把课文读给大家听听?你来读,好吗?(指向一女生)

(生读课文,读得很流利,有感情。读毕众人齐鼓掌)

师:希望你再接再厉,成为读书能手!

师:孩子们,书读到这儿,请你看看插图,知道哪位是炮手吗?

(生纷纷举手)

生1:左边那位。

生2:错!是最右边那个。

师:对是右边第一位。对于一个炮手来说炸毁一座房子是一件很简单、轻松的任务,但老师说这位炮手炸毁一座房子很不轻松,很痛苦啊,这是为什么呢?

(学生思考的样子)

师:孩子们,再自己读读课文,找一找答案。

(生读书找答案)

师:击掌坐好)谁找到答案了?

生:因为那是他的家。

生:答案在最后一段:“那是我家的房子。在这个世界上,它是我家仅有的一点财产。”

师:孩子们,让我们也找到最后一段把这句话读一读。再读!

师:既然是这样,炮手为什么得自己炸毁自己的家园呢?再读课文,找找答案。

生:因为那是德军的一个驻地。

师:对!

生:在第一自然段里说:“一百多年前的一个冬日,法国军队向侵入巴黎郊外的德国军队发动攻击。”也看出“我”的家园已经被德国侵占了。

师:你理解得真好,是在用心读书。好,我们大家也来把第一自然段读一读。

(师生齐读第一自然段)

师:是啊,要亲自炸毁自己在世界上仅有的一点财产,对一个炮手来说是一件多么痛苦的事情啊!那,从哪些词语看出炮手的痛苦心情呢?请大家再默读课文,画出有关的词语。

(生自学)

师:(击掌示停)现在,请同学们在4人小组内交流你圈画的情况,最后由记录员把你们组讨论的结果写在学习卡2。

师:请这个小组上来把你们组讨论的结果写到黑板上。(指向其中一个小组)

(上台的小组板书:

脸色苍白

脸色煞白

脸色惨白

大粒汗珠

两行热泪

师:同学们读书可认真了,能抓准表现炮手内心痛苦的词语。请大家找到带有这些词语的句子读一读,直到自己觉得读得有点好为止。

师:(击掌示停)炮手的脸色变化为什么由“苍白――煞白――惨白”呢?谁先来读读“脸色苍白”的有关句子。(指名读)

师:唔!你找得真准,读得也不错。孩子们如果你是炮手,这时你心里是怎么想的呢?(面向全班)

师:好,现在你们就是炮手,听到将军的话,你心里是怎么想的,把课文里你回答的话改成心里想的话。准备――

师:将军用望远镜仔细地望着河对岸的小村。“喂,炮手!”将军没有回头,高声叫道。

生:天啊!那是我的小村。我紧张起来。(该生故意把“脸色苍白”改成“我紧张起来”。

师:所以你脸色苍白。改得好!

师:谁又来读读“脸色煞白”的有关句子?

(指名读)

师:读得不错,但还要注意念准翘舌音“煞shà”,请你再读这个字。好!

师:这时你心里又想什么了?准备――

师:“你看到那座桥了吗?”

生:我怎么不清楚呢?那是我最熟悉的地方。

师:改得妙!

师:“看到左边的农舍了吗?就在丛林后面,那座红瓦白墙的房子。”

生:天啊!那可是我的家呀。我心里害怕极了。

生:将军呀,你怎么看中的是我的房子呢?你知道我心里多难受吗?

师:所以你脸色煞白了。妙!妙!你们改得真妙。孩子们,来,接着改――

师:“这是德军的一个驻地,伙计,给它一炮!”

生:天啊,让我给自己的家开一炮。这,怎么可能?

生:惨呀――开一炮,我的家可没了!

师:你的心真痛呀。所以你的脸色惨白了!

师:现在,请大家把这篇课文背出来。

(学生吃惊、紧张的样子)

师:我想请第二组的同学背。

(第二组的同学显得更紧张)

师:我想请第二组的雷军同学背。

(雷军十分紧张,脸红了)

师:开始背吧!(指向雷军同学)

雷:(摇摇头)我背不出来。(师请坐)

师:孩子们,刚才你们的心情怎么样呢?

生齐:很紧张。

师:你呢?(指向雷军同学)

雷:紧张!并且一次比一次紧张。

师:好!孩子们,刚才你的心情就像炮手的心情,一次比一次紧张,所以炮手的脸色一次比一次苍白,他紧张得――

生:额上滚下了大粒的汗珠。

师:现在,老师和大家一起分角色表演读,好吗?我是将军,你们是炮手。开始――

师:我用望远镜仔细地望着河对岸的小村。“喂,炮手!”

生:是,将军!

师:你看到那座桥了吗?

生:看得很清楚,将军。

师:看到左边的农舍了吗?就在丛林后面,那座红瓦白墙的房子。

生:我看到了,将军。

师:这是德军的一个驻地,伙计,给它一炮!

(停顿)

师:干嘛不开炮呀?炮手们,如果这一炮不开的话,会怎样呢?下边,先4人小组讨论,说说你的看法。

(4人小组活动)

师:(击掌示停)下面,我们展开辩论:如果这一炮不开的话,会怎样呢?

生:这一炮不开,不服从命令,炮手会受到将军的处死。

师:这杀头之罪可不轻呀!

生:这一炮不开,将军会怀疑炮手是奸细,是间谍。

生:这一炮不开,将军会说:“你不开,让我来开!”

师:也很有可能这样做。

……

生:这一炮不开,就不能把敌人赶走。

师:(指黑板上挂图的房子)炮手们,这虽然是你的家,是你的房子,那里有你的家具,可是,现在那里住的是谁呀?

生齐:德军。

师:如果不把德军赶走,不但你的家没了,连法国的领土也没了!为了夺回祖国的领土,你愿意开这一炮吗?

生齐:愿意!

师:如果愿意,听到我的命令,请发出炮声。

来,我们再来一次角色表演读。

……

师:“这是德军的一个驻地,伙计,给它一炮!”

生齐:砰!……

师:“干得好,伙计,这座农舍看来不太结实,它全垮了!”

(停顿)

师:你怎么啦,炮手?得到夸奖了,你也不高兴吗?

生:“请您原谅,将军。”“那是我家的房子。在这个世界上,它是我家仅有的一点财产。”

师:是啊,随着“砰!”的一声,我的家变成了一阵浓烟,我亲爱的家没了!有谁知道我的心在滴血呀?谁再来读最后一句话。

师:请你读。(指向一女生)

生评:她读得太快了。

生评:读得还不够痛苦。

师:怎样读才痛苦呢?

生:读慢点,语气要低沉。

师:那,请你试试看,好吗?

生:好!

(该生语气低沉,读出痛苦的心情,众人给以掌声)

师:你真是用心,用情去读书了!好,孩子们,来,我们一起怀着痛苦的心情,用低沉的语气读这句话。再读!

师:炮手呀,为了国家,你把自己的家也亲自炸毁了,你的行为真是太感动我了,我想用一个好词(好句)来赞美你,可是,我感动得一时想不出来,谁能帮帮我?

生齐:我……

师:那好,请你把它写到学习卡3。

师:大家写好了,可以走出书位,和同学交换看看。

(学生大动。师看时机请一些学生把自己写的板书到黑板上:

大公无私的炮手

舍家为国的炮手

敢于奉献的炮手

爱国的炮手

精忠报国的炮手

心怀广大的炮手

……

师:(指板书)来,我们一起读一读,赞美一下这位伟大的炮手吧!

师:正由于有了这样伟大的炮手和像他这样勇于奉献的爱国人士,战争取得了胜利。在战争结束后,炮手回到家乡又会是怎么样呢?请大家展开想像,续编故事,写在学习卡4。

师:看来,在这节课写不够时间了,老师想先听听你们的想法,先同桌互相说说吧。

师:(击掌示停)谁愿意把你的想法说说?

生:战争结束后,炮手回到故乡,乡亲们骂他是神经病,把自己的家炸了……

生:战争结束后,炮手回到故乡,乡亲们拿来酒,为他庆功……

生:战争结束后,炮手回到故乡,乡亲们都来安慰他,并捐钱为他重建了一个家……

生:战争结束后,将军才知道炸掉的是炮手的家,所以将军重赏了炮手,炮手得到了重赏回到故乡重建家园……

师:孩子们,你们的想法真好,发言也很精彩,我还想接着听,可惜这节课时间到了,下节课,我们再把它写下来,好吗?

生齐:好!

师:再见!

生齐:再见!

《炮手》教学实录 篇七

[教材分析]

《炮手》记叙了一百多年前法国军队中的一名普通炮手,为了祖国,亲手炸掉了被侵略者占据的家园的感人故事。全文以对话形式为主,以人物的外貌、神态描写为辅,贯穿全文,形象地突出了主人公——“炮手”复杂的内心世界,赞颂了他令人钦佩的奉献精神。学习本文要了解那位炮手为维护祖国尊严的奉献精神,学习炮手时时刻刻把祖国放在第一位,为国家利益“舍小家,为大家”的爱国精神。

[设计思路]

第一,通过语言文字的训练,引导学生层层深入地理解课文。

在教学过程中,抓住士兵神态的变化:他的脸色由“苍白”到“煞白”再到“惨白”等词语,让学生分三个层次去理解课文。一、理解语言文字的表面意思,通过比较,让学生明确炮手的脸色是越来越白;二、理解语言文字的内在意思,反映炮手越来越痛苦的内心;三、体会语言文字所包含的思想感情,炮手面对不远处的家园,面对自己家仅有的一点财产……红瓦白墙的房子,却要亲手开炮炸毁它。他的内心那么痛苦,那么矛盾,可他却强忍着痛苦毫不犹豫地开了炮,表现了人物无私奉献的精神,这样就引导学生经历了由语言文字到了解内容再体会思想感情的全过程。

第二,创设情境,突破难点,完成教学目标。

课文中有两处对比描写:“这时,裹着大衣的副官们在凛冽的寒风中打颤,可炮手的前额上却滚下了大粒的汗珠。”“……将军连声喝彩,回头微笑着看看炮手……炮手的脸颊上流下了两行热泪。”在引导学生理解时,先让学生勾画出第一处中描写天气的词语,再找出描写炮手神态的词语,通过品读,比较,让学生在自读自悟中产生疑问:为什么天气这样寒冷,而炮手的前额却流着汗水?通过读书,教师适时点拨,学生体会到了炮手为了国家、人民的利益,默默奉献自我,牺牲自我的精神。然后逆向设疑:如果炮手不开炮会怎么样?学生提出了许多大胆的设想,此时再结合课文理解,学生已深深地体会到炮手舍己为国、无私奉献的精神,并对炮手产生由衷的敬佩,在日后的学习和生活中,也会以炮手为楷模,而这正是教育所追求的目标。

[教学目标]

1.阅读课文理解“苍白、煞白、惨白”等词语,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通过对文中重点词句的理解,体会、揣摩炮手当时复杂的内心世界。

3.使学生受到炮手为了国家的利益“舍小家、为大家”的爱国精神的感染和教育。

4.分角色朗读课文,体会炮手为了国家,为了人民的利益,默默奉献、牺牲自己利益的精神。

[教学重点、难点]  能找出句子中的重点词语,并以此来理解句子意思。

通过对文中重点词句的理解,体会炮手当时复杂的内心世界。

[教学过程]

一、激情导入,引入文本

师:同学们,我们每个人,都有一个幸福甜蜜的家,都有一个漂亮温馨的小房子,谁愿意说一说你的家?

生:老师,我的家很大、很漂亮。

生:我的家很温暖,很舒适,回到家,我感到很轻松。

[点评:引导孩子对自家的感悟,为突破教学难点做铺垫]

师:是呀,正像同学们所说的那样,家是我们温暖的港湾。大家看(出示课件),这是一个小房子,红瓦白墙多么漂亮。这是一位炮手的家,但他却亲手击毁了自己的房子,这是怎么回事呢?今天让我们回到一百多年以前,跟着这位法军炮手来感受一下当时那难忘的往事吧!

二、突出重点,精心品读

师:请同学们打开书,自己大声读课文,想一想你读懂了什么?

生:我读懂了这是一位炮手的家。

生:我知道了炮手为了击退入侵者击毁了自己的家。

生:我读懂了在将军的命令下,炮手亲手开炮轰垮了自己的家。

师:同学们,你们说得很好,读得很认真,现在请你默读1~10自然段,边读边把你感受深的句子画下来,然后把你的感受用你的朗读表现出来。

(小组交流感受深的句子。然后学生汇报)

生:“将军用望远镜仔细地瞭望着河对岸的小村。‘喂,炮手!’将军没有回头,高声叫道。‘是,将军!’一个脸色苍白的士兵应道。”老师,我们小组对这段话中“脸色苍白”感受很深。(教师板书“苍白”)

师:能结合插图,说说你们的理解吗?

生:前方的村庄冒着烟,意味着村庄已经被侵略者占领了。

生:士兵看到房子冒着烟,知道那里有了侵略者,那是“我”的村庄,自己有些担心了。

师:你看有什么特别不一样吗?

生:那是一座普通的房子,但是那是“我”的家,我仅有的家产就在那里。

师:同学们说得很对,我们看到的只是一个普通的房子。然而,此时此刻,我们的炮手却看到了——他的家,他仅有的房子的所在地,已被敌军占领了。此时他的心情怎样?

生:紧张。/担心。/着急。

师:试着把你的感受读出来。

(生读:将军用望远镜仔细地瞭望着河对岸的小村。“喂,炮手!”将军没有回头,高声叫道。“是,将军!”一个脸色苍白的士兵应道。

生:你读的声音很洪亮,如果你把炮手紧张的心情读出来就更好了。

生:谢谢你。

生:我也想给同学们读一读,请同学们边听边想象炮手当时着急、紧张的心情。

将军用望远镜仔细地瞭望着河对岸的小村。“喂,炮手!”将军没有回头,高声叫道。“是,将军!”一个脸色苍白的士兵应道。

师:咱们这位毛遂自荐的朋友读的怎么样?(好)

生:声音洪亮。/有语气。

师:怎么有语气了?

生:我听出了炮手当时紧张的心情了。

师:是啊,咱们还是请朗诵家来谈谈他的经验吧!

生:我把自己当成了炮手,想着当时的心情,就把语气读出来了。

师:这招灵不灵啊?请你也结合炮手当时的心情再来读一读吧。(生自由读)

师:你还对哪儿感受深呢?接着读。

生:“你看到那座桥了吗?”“看得很清楚,将军。”

“看到左边的农舍了吗?就在丛林后面,那座红瓦白墙的房子。”士兵的脸色煞白:“我看到了,将军。”我对这段话中的“煞白”这个词感受很深,我感受到了炮手当时的心情更加紧张了。

师:你谈得很好。“看到左边的农舍了吗?就在丛林后面,那座红瓦白墙的房子。”此时此刻,听到将军的这句话,对负责开炮的士兵来说,意味着什么?

生:那是“我”的家,那冒着烟的就是“我”的家。

生:“我”的家被敌人占领了。

师:如果你们现在就是炮手,你的心里在想什么?心情怎样?

生:我会想:我的家啊,我这么多年的心血才盖起来的房子,现在被德国人占领了,可恶的德国人!

师:真是咬牙切齿!可恨哪!

生:我的家被敌人占领了,怎么办哪?

师:着急呀!热锅上的蚂蚁一样!

生:将军让我看房子,什么意思啊?不会让我炮轰德国人吧!那可是我的房子,我可怎么办哪?

师:是呀!你都钻到炮手的心里去了。现在请你结合炮手此时的心情读一读。

师:从你的朗读中,老师听出了炮手的紧张心情。

师:“这是德军的一个驻地,伙计,给它一炮!”你的猜测应验了(指着刚才回答问题的那个学生)听到将军的这个命令,你作为炮手心里会怎么想?

生:开炮?可那是我的房子啊。我不忍心哪!可是敌人占领了,开炮!(咬牙大声说)

师:真是一位果断的士兵!

生:开炮。虽然那是我的房子,可为了把德国人赶出去,豁出去了,开炮!

师:炮手的脸色更加惨白了。(板书“惨白”)请你结合炮手此时的心情读一读。(生自由读)

师:自己的技术十分高超、精湛,他明明知道自己一开炮,房子就会被炸垮,此时此刻的炮手犹豫了没有?小组讨论讨论。你从哪儿感受到的?

生:他没有犹豫。我从“炮手的脸色更加惨白了。这时,裹着大衣的副官们在凛冽的寒风中打颤,可炮手的前额上却滚下了大粒的汗珠。他服从了命令,仔细瞄准目标,开了一炮”感受到的。

师:你感受到了什么?

生:“裹着大衣的副官们在凛冽的寒风中打颤,可炮手的前额上却滚下了大粒的汗珠。”这句话让我感受到了炮手的心情真是非常紧张,大家都冻得直打哆嗦,而他却出了汗。说明他真是紧张!

师:你说得一点儿不错,请大家读一读炮手与大家在此时此刻这不同的表现吧!(自由读)

师:“他服从了命令,仔细瞄准目标,开了一炮。”作为军人,炮手服从了命令,但他仅仅是服从命令吗?他是怎样做的?谈你自己的感受。

生:他是认真地开炮,没有丝毫想到自己的房子,只要消灭敌人,是他唯一的目的。

师:你说得真好!我想你就是那位炮手吧!请你赶快读一读吧!(生读)

师:同学们,此时此刻,你们现在就是士兵,看着大屏幕,请你再来读一读。(出示课件):

(炮手的脸色更加惨白了。这时,裹着大衣的副官们在凛冽的寒风中打颤,可炮手的前额上却滚下了大粒的汗珠。他服从了命令,仔细瞄准目标,开了一炮)

师:作为一名军人,他服从了将军的命令;在面对敌人的时候,他把国家放在了第一位,为了国家,他出色地完成了任务,击毁了自己漂亮的房子,这是一位多么爱国的炮手啊!让咱们怀着对炮手的崇敬之情,结合炮手当时的想法,咱们师生对读课文1~10自然段。

师:刚才我们学习了体会人物当时的心情朗读句子、理解词语的方法,现在请你用这种方法小声地读一读第11~15自然段,体会一下当时军官和士兵的不同心情。 (生自由读)

师:“干得好,伙计!这座农舍看来不太结实,它全垮了!”将军连声喝彩,回头微笑着看看炮手。可是,他吃了一惊:炮手的脸颊上流下了两行热泪。这是怎么回事啊?你从哪儿知道的?

生:这是炮手家的房子,所以炮手哭了。

生:炮手的家被击毁了,所以炮手哭了。

生:“请您原谅,将军。”炮手低沉地说,“那是我家的房子。在这个世界上,它是我家仅有的一点财产。”炮手唯一的财产被击毁了,所以炮手哭了。

师(配乐解说,出示课件):这就是一百多年前的那位士兵——比埃尔,他花费了自己十多年全部的积蓄才买了这幢房子,红瓦白墙,多么漂亮,为此他当时还特意开了宴会进行庆祝。他在这里和家人一起度过了最快乐的时光,可就在此时,他却亲手击毁了自己仅有的房子,为了国家的利益,他甘愿奉献出自己的一切,多么可爱的士兵啊!

[点评:语文教学是学生、教师与文本对话的过程。教师通过查阅资料,找到了这位将军原来的身份(炮手),激情地导读这一环节的设计使学生进一步进入文本之中,感情得到升华,引导学生进入炮手的内心世界,懂得他的伟大之处]

师:此时此刻,炮兵比埃尔就站在你的面前,你们想对他说点什么?

生:炮手,你真伟大!

生:比埃尔,你是好样的,消灭了敌人,我也要向你学习。

生:炮手,我相信,你们国家的人民会记住你的,你是你们国家的英雄。

生:炮手,你真棒!为了自己的国家,击毁了自己的房子,你真了不起!

师:同学们你们也很了不起,用这些质朴的语言表达了自己对炮兵的崇敬之情,正像同学所说的,他是一个多么热爱祖国的士兵啊!(板书)现在就让我们带着这种感情在小组里分角色读一读这篇文章吧!

师:在我们的身边有很多无私奉献的人,(课件)还有许多关于奉献的格言,请你读一读。

(出示:语文天地中关于“奉献”的格言)让我们记住这些格言,为他人多做奉献。(生齐读)

三、作业

1. 摘抄并背诵给你留下深刻印象的词句。

2.士兵亲手击毁自己仅有的一点财产,战争结束后,他回到自己的家乡会发生什么样的故事呢?回家想一想,下节课我们再交流。

[课后反思]

1.学生是阅读的主人

叶圣陶先生说:“学语文要靠学生自己读书,自己领悟。”本课设计通过“初读课文,整体感知”,“突出重点,精心品读”等环节,引导学生渐进有序地读书,理解、感悟,充分体现了学生是课堂的主人这一课改理念。炮手的心理变化是贯穿全文的一条重要线索,语文教学是学生与文本对话的过程,引导学生在感悟文字的过程中接受文本所要传达出来的信息,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的变化。揣摩人物心理、想象人物心情等设计为学生的写作做了点拨,在这一堂语文教学课上,教师充分做到了阅读教学与写作的有效结合。结合人物当时的心情读,这一设计使学生能够运用恰当的方法朗读出当时真实的感情,通过教师的指导、点拨,学生恰当地表达出自己内心的感受,真正地走进了文本之中。

2.“读”是阅读教学的主要方法

古人云:“书读百遍,其义自见。”整课书的设计,教师引导学生采用朗读、默读、分角色读等方法,有自由读、同桌读、小组读,带着问题认真、充分地阅读,细心品读,以读促讲,以读代讲,以读代教。学生通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整体把握课文内容,突破课文重难点。

3?把语言文字训练落到实处

语言文字训练是语文教学的主要任务之一,本课引导学生抓住重点词语,“苍白、煞白、惨白”进行比较,仔细体会主人公的内心活动,帮助其对文章思想内容的理解。通过对两组对比句的重点学习,加深了对文章思想内容的理解和对主人公为国家、人民的利益,默默奉献的牺牲精神的领悟。

4?注重教给阅读方法

现在的教学是要让学生变学会为会学。教师整篇教学设计为学生提出了一种“整体把握—具体感知—重点突破”的有序的学习方法,在学习两组对比句时,又具体设计了“读—思—议—读”的学习方法,教学生从整体着眼,从局部着手,认真研读,深入理解。持之以恒,学生自己能阅读就是水到渠成的事了。

尊严教学实录 篇八

教学要求:

1、理解课文内容,从中感悟人物的形象,懂得什么是尊严。

2、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3、体会重点句子意思,使学生受到启迪和教育。

教学重点:

1、通过体会人物语言,外貌描写,感受人物品质

2、体会重点句子意思,使学生受到启迪和教育。

教学难点:

体会重点句子意思,使学生受到启迪和教育,懂得什么是尊严。

教具准备:

逃难者多媒体

课时安排:两课时

本课课时: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师:同学们在学习《中彩那天》这篇文章的时候,我们记住了这样一句话:“一个人只要活得诚实守信用,就等于有了一大笔财富。其实人生中像这样的财富还有很多种,今天这节课就让我们聆听一个感人的故事,来感受另外一种人生的财富。

师:看到这个题目你想到了什么?

生:为什么叫尊严?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师:自由读文。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解决不认识的生字和不懂的词语。

师:课件出示词语

生:(1)同桌读,(2)齐读,(3)开火车读。

师:接读读课文,想想课文讲了件什么事情?谁给你留下深刻的印象?

生:自由回答。

师:课件出示自学题:默读课文,想一想:年轻人作为逃难人群中的一员,他与其他人相同的地方是什么?最大的不同是什么?画一画描写他的语句,写一写你读后的感想。

生:交流汇报。抓住重点词句理解。

师:课件出示:这些逃难的人,显然很久没有吃到这么好的食物了,他们连一句感谢的话也顾不上说,就狼吞虎咽地吃起来。年轻人也立刻狼吞虎咽地吃起来。

生:对读。

师:你从中感受到了什么?多媒体展示逃难者视频。

生:饿。

师:从哪个词语感受到的?狼吞虎咽是什么意思?你能表演一下吗?当你遇到不理解的词语时是怎样解决的?

生:表演狼吞虎咽。

师:什么样的人是逃难的人?

生:遇到洪水。遇到地震。

师:年轻人这时是个什么样子?书中是怎么形容的?

生:再读。

师:你从中体会到了什么?课件出示:用这样的方式说一说一个脸色苍白、骨瘦如柴的年轻人,他最需要的是什么(             )。

生:食物、水、温暖、呵护……

师:年轻人有没有选择他最需要的食物?他选择了什么?你从课文哪些自然段知道的?

生:从第二——四自然段中知道的。

师:课件出示自读提示。

生:同桌互读第二——四自然段。画出年轻人和杰克逊的对话。

生:交流。

师:再指名读。体会年轻人说话的心情、态度。

生:交流。

师:如果你是这个年轻人,你会用怎样的语气来说这几句话。

生:读文。

师:年轻人打动了杰克逊大叔的心,大叔为他提供了一个捶背的劳动机会。这时,他得到的食物和其他人得到的食物一样么?

生:不一样,别人得到的是善良人的是施舍,他得到的是劳动后的的食物。

师:如果现在这个年轻人来到我们同学中间,你想对他说什么呢?

生:你真了不起! 你是一个有尊严的人。 我真佩服你!

师:今天我们认识了两个非常有尊严、懂尊严的人,学到了做人的道理。

课件出示作业:

1、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2、找一找有关尊严的其他故事读一读,写一写体会。

尊严教学实录 篇九

师:同学们,今天我们要学习一篇课文,大家拿出手和老师一起书写课题。一起来读读课题。有谁知道什么是尊严?

生:承诺

生:自己答应的事情一定要完成。

师:什么是尊严呢?相信大家读了课文后能找到答案。读的时候请大家注意把字音读准。

学生自由读课文。

师:读完的同学思考一下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情?还没有读完的同学抓紧时间。

师: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情?

师:刚才的同学告诉我们这个故事发生的地方,但地名没有读准,我们一起来读读。

学生读

师:刚才这个同学提到了两个人名,一个是哈默,一个是杰克逊。

师:哈默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出示句子生读

师:读第一自然段,什么时候小镇上来了一群什么样的人?

生读

师:这些逃难的人显然怎么样?

生读

生:他们连一句感谢的话也没有说。

生:他们面呈菜色

出示卡片读“面呈菜色”“疲惫不堪”,理解

师:“堪”什么意思?

生:能忍受。

师:“狼吞虎咽地吃起来”什么意思?

生:吃得很猛。

生:吃得很快。

点生读这个词。

师:我们把这个词送回句子中,再读一读,看看这些逃难的人怎么样?

学生读。

师:哈默跟这些人相比到底有什么不同呢?请大家默读课文,勾画出相关的地方。

学生勾画

师:我发现细心的孩子已经找到好几处了。勾画完的孩子细心读读,体会体会。

师:谁来说说?

生:我从哈默的语言感受到的。

师:哈默在说这句话之前还说了什么?

生回答

师:谁来读哈默第一次说的话?你知道是什么意思吗?

生:他想靠劳动得到食物。

出示当镇长……

师:从扬起头看到什么?

生:他一定要干完活吃东西。

生:哈默很坚强。

师:孩子们,让我们像哈默这样礼貌地问问大叔。

学生读哈默的话。

师:听了大叔的话,哈默发生了什么变化?

出示这个年轻人的目光顿时灰暗了……

生:我不能不劳动,就得到这些食物!

生体会读“我不能不劳动,就得到这些食物!”

点生读

师:我感受到了你的坚定。

师:男孩子试试。

师:好坚决呀。女同学再来。

女生读

师:这就是我们祖国语言文字的魅力,一个意思可以有不同的表达方式。

学习练习读哈默的话,体会语气。

生:我认为是激动的。

师:这个年轻人的目光灰暗了,你感到什么?

生:感到很失望。

师:喉结上下动了动体会到什么?

生:他的肚子非常饿。

师:还从哪里发现哈默很饿?

生:只有一个人例外,这是一个骨瘦如柴脸色苍白的年轻人。

出示“骨瘦如柴”,学生练习读。

师:这个年轻人的确与众不同。

生读杰克逊大叔的话。

师:同学们,从他的语言和动作中你又发现了什么?

生:我发现他很有自尊。

师:他的态度非常坚决。

生自己练习读哈默的话。

师:谁体会到了还有什么不同?

生:他很激动。

师:哈默就是这样真心诚意地为大叔打工干活。

师:让我们分角色朗读这段话,再来体会哈默的与众不同。

生:要吃自己的食物才是最好的,靠自己劳动换来的食物是非常有意义的。

师:其实这也是哈默与众不同的地方。

师:这节课我们通过学习课文理解了生字词的意思,通过抓住人物语言和外貌来体会人物的特点,下节课我们再进一步学习。

教材分析:

本课是四年级下册“以诚待人”这个主题单元的第三篇课文。课文讲述的是石油大王哈默年轻时,以自己的言行维护了个人尊严,赢得了别人尊重,从而改变自己命运的故事。课文通过对人物语言、动作、神态的细致描写,表现了哈默自尊、自强、自立的精神,及杰克逊大叔善良真诚待人的可贵品质。这篇课文是学生从读学写的好范本。学生学习过程中,要注意引导学生通过理解重点词句,反复品读文本,体会用自己的劳动去维护个人的尊严的人文内涵,同时渗透如何写具体的方法,学习语言表达。

“尊严”是课题的名称,也是贯穿全文的主旨,它的意思比较抽象,四年级的学生很难用自己的语言表述。因此,引导学生由人物的言行,推想其内心世界,进而感知尊严的意义和可贵,是主要的教学方法。课文2—5自然段是本课的教学重点,理解杰克逊大叔对女儿说的话是本课的教学难点。

尊严教学实录 篇十

一、授课时间:2010年6月8日16时至16时35分

二、授课对象:柴峰小学三年级四班

三、教学内容:语文四年级上册《尊严》

四、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学会本课生字,指导“尊”字的写法。

2、找出文中描写人物神态、动作和语言的句子,体会人物的品质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二)过程与方法:

1、能根据课文内容展开想像,体会那个年轻人为什么把尊严看得那么重要。

2、运用“边读,边想,边画”的方法学习课文。。

4、借助多媒体手段理解课文内容。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哈默坚持劳动后再接受食物的事,让学生懂得一个人必须有尊严,懂得尊严对做人的重要性。

五、教学重难点:

重点:从描写年轻人神态、动作、语言的句子里体会到年轻人自尊的品格,懂得按劳取酬的道理,从中感受“自尊者自立”的道理。

难点:理解杰克逊对女儿说的话:“别看他现在什么都没有,可他百分之百是个富翁,因为他有尊严。”

六、教学过程实录:

师:同学们,老师今天给大家带来了几句名言,谁来给大家读一下。

(课件出示:威武不能屈,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 ——孟  子

人不可有傲气,不可无傲骨。           ——徐悲鸿

每一个正直的人都应该维护自己的尊严。 ——卢  梭)

生:(找三个学生每人读一句)

师:知道这几句话都和什么有关吗?

生:尊严

师: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一篇课文《尊严》。

师:(板书:尊严)请大家伸出手来和我一起写“尊”字,注意尊里面的短横不要丢了。

生:(书空)

师:下面请大家打开24页《尊严》一课,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遇到难读的地方多读几遍。

生:(自由朗读课文)

师:下面老师来检查一下大家生字掌握情况。

(课件出示词语:沃尔逊     杰克逊

疲惫不堪   狼吞虎咽

惬意       羡慕

喉结       僵硬)

师:谁来读一下第一行两个词语。

生:(一生起来读)

师:这两个词语中第一个是个什么名字?

生:南加州的地名。

师:第二个呢?

生:人名。

师:那我们集体再来读一下这两个词语。

生:(齐读)

师:第二行两个词谁来读一下?

生:(一生起来读;齐读)

师:第三行

生:(一生起来读;齐读)

师:第四行

生:(一生起来读;齐读)

师:生字词大家都掌握了,请同学们再来快速浏览课文,想想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情?

生:(浏览)

师:(巡视)

师:谁来说一下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情?

生:一群逃难的人到沃尔逊小镇发生的事情。

师:哪位同学能够再说具体点。

生:一群逃难的人到沃尔逊小镇,杰克逊镇长给他们食物,其他人都吃了,只有一个人例外,他请求镇长给他活干再吃食物,杰克逊让他给自己捶背,最后这个年轻人才吃了食物。

师:你说的非常完整,读了课文,大家知道这个年轻人是谁吗?

生:哈默。

师:故事中的哈默只是一个穷困潦倒的逃难人,可是沃尔逊小镇的镇长杰克逊是怎样评价他的呢?

生:别看他现在什么都没有,可他百分之百是个富翁,因为他有尊严!

师:(出示课件:别看他现在什么都没有,可他百分之百是个富翁,因为他有尊严!)

师:我们来集体读一下这句话。

生:(齐读)

师:杰克逊说他什么都没有,他究竟没有什么呢?

生1:没有衣服

生2:没有鞋穿

生3:没有食物

生4:没有钱

师:是呀!他此时可以说是一无所有。但是,杰克逊却说他百分之百是个富翁。这是为什么呢?让我们带着这个问题,一同走进课文,走近哈默,探个究竟!请大家读读文章的一二段,从文中找出几个词来形容形容他?拿出笔把它圈出来。

生:(学生读课文,并随时圈出词语)

师:谁来交流一下。

生1:脸色苍白、骨瘦如柴

生2:面呈菜色

师:我看到有个别同学脸上写满了疑问,是不是认为这个词不是描写哈默的?

生:是

师:大家再仔细看看这个词是描写谁的?

生:逃难人

师:那么哈默是不是逃难人呢?

生:(恍然大悟)是

师:那么这个词是不是也是描写哈默的?

生:是

师:大家继续来找

生:疲惫不堪

师:(课件出示:逃难的人   面呈菜色   疲惫不堪   脸色苍白  骨瘦如柴)

师:用了这些词来描写哈默和逃难的人,我们来读一读。

生:(齐读)

师:其实,很多时候一个词语就是一个场景、甚至一篇文章的浓缩,会读书的同学能够从一个词语中看出一幅幅画面,我相信你们也能!选择一个或两个,静静地想想,看看你看到什么镜头了?

生1:我选的词语是脸色苍白、骨瘦如柴,我看到的是哈默非常瘦又非常饿地站在那里,很可怜

生2:我选的词语是面呈菜色、疲惫不堪,我看到的是这群人又累又饿,都站不住了。

……

师:看来,此时他们为饥饿所困,为疲惫所困,为焦渴所困。此时的哈默“脸色苍白,骨瘦如柴”,他最需要的是什么?

生:需要食物

师:可哈默选择的和其他人一样吗?

生:不一样

师:其他人选择的是什么?

生:狼吞虎咽地吃起来

师:“狼吞虎咽”是什么意思?

生:很快很猛地吃下去

师:谁能用动作演示一下

生:(一生表演,然后集体演示一下)

师:那哈默选择的是什么呢?

生:先干活后吃饭

师:哈默究竟是怎么想的呢?请小组合作,自由朗读课文的2—5自然段,找出哈默和杰克逊大叔的对话,从中你体会到了什么?

(课件出示:小组合作:自由朗读课文的2—5自然段,找出哈默和杰克逊大叔的对话,从中你体会到了什么?)

生:(小组合作学习)

师:现在请同学们来进行交流一下。

生1:我认为杰克逊大叔是个善良的人。

师:你从哪句话可以看出来?

生1:“不,我没有什么活儿需要您做。”

生2:我从“先生,吃您这么多这么多东西,您有什么活儿需要我做吗?”可以看出哈默是个通过劳动获得尊严的人。

师:哈默在说这句话时是什么态度?

生:真诚请求。

生3:我从“不,我现在就做,等做完了您的活,我再吃这些东西。”这句话中可以看出哈默听到杰克逊安排给他活时,心情很高兴。

……

师:现在我们来看一下,哈默说的这三句话。

(课件出示: “先生,吃您这么多这么多东西,您有什么活儿需要我做吗?”

“先生,那我不能吃您的东西,我不能不劳动,就得到这些食物!”

“不,我现在就做,等做完了您的活,我再吃这些东西。”)

师:在一个寒冷的冬天,疲惫不堪的哈默急需食物充饥,可是当杰克逊大叔把食物送到他面前时,哈默却真诚请求说——

生:(齐)“先生,吃您这么多这么多东西,您有什么活儿需要我做吗?”

师:当杰克逊回答没有活儿需要他做时,哈默毅然地拒绝说——

生:(齐)“先生,那我不能吃您的东西,我不能不劳动,就得到这些食物!”

师:当得到杰克逊安排给他的劳动后,他痛快高兴地说——

生:(齐)“不,我现在就做,等做完了您的活,我再吃这些东西。”

师:杰克逊大叔和我们一样被年轻人的语言和行动深深打动了,所以,他提供了捶背的劳动机会。当哈默干完活,杰克逊把食物递给了他,我们再来看这句——

(课件出示:年轻人狼吞虎咽地吃起来。)

生:(齐读这句话)

师:从“狼吞虎咽”中你看出了什么?

生:哈默非常非常饿。

师:对呀,从中可以看出哈默已经饥饿到了极点,但是他也要坚持干完活再吃饭。

师:哈默得到的食物与其他逃难者得到的一样吗?

生:不一样

师:其他逃难者得到的是善良人的——

生:施舍

师:而哈默得到的是劳动之后的——

生:报酬

师:所以哈默得到食物是理所当然的。这正是他与那些人最大的不同!此时哈默仅仅得到了食物吗?还得到了什么?

生1:别人对他的尊重

生2:尊严

师:是啊,他得到了杰克逊大叔的赞赏。

(板书:杰克逊   赞赏    哈默)

师:下面我们再来看这句话——

(课件出示:别看他现在什么都没有,可他百分之百是个富翁,因为他有尊严!)

师:这里的富翁指什么呢?

生:指的是有尊严的人。

师:对呀,这里的富翁是不是指财产和亿万的金钱呢?

生:不是

师:他指的是拥有尊贵的人格。让我们再来齐读这句话。

生:(齐读)

师:此时,你最想对哈默说些什么呢?拿起笔来写在书上。

生:(动笔在书上写)

师:(巡视)

师:谁来交流一下。

生1:哈默,你真是个有骨气的人,我应该向你学习!

生2:哈默,你是好样的,我也要做个有尊严的人!

……

师:那么,哈默的发展真的如杰克逊大叔的预测么?我们来齐读最后一段。

生:(齐读最后一段话)

师:老师再给大家带来一段哈默的资料介绍。

(课件出示:哈默: 1898年生于美国纽约,美国西方石油公司的董事长,是一位颇具传奇色彩的人物。到1982年,他的石油公司已排名世界第八。邓小平曾亲自邀请他到中国访问。1988年,他向中国少年儿童基金会捐款2万美元。)

师:同学们,尊严是一种神奇的力量,它会激励你不断努力,不断向前!老师希望我们在坐的每一个同学能够自尊、自立、自强,做一个有尊严的人!这节课就上到这里,下课!

七、教后反思: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该以教师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薰陶,获得思想启迪。”所以我在本堂课的教学中尽量体现这一教学理念。教学中,围绕“尊严”来展开,让学生明白年轻人在什么情况下讲尊严,人物言行是怎样体现尊严,他的勤奋,努力又如何获得尊严及杰克逊大叔尊重和赏识尊严。力求在教学中体现语文教学的“听、说、读、写”和小组合作学习的训练。

首先,我在设计上力求围绕主线,设计一个能统领全文的大问题。如:抓住杰克逊大叔对哈默评价的那句话,让学生找一找,从这个切入点入手来突出了重点。其次,落实词语的教学,通过表演、想象画面来帮助学生理解词语。再次,通过小组学习,引导学生重点读哈默的三次语言,边读边感语,深入体会哈默以劳动换取食物这个问题上的情感和态度,感受他由真诚的请求到恳切,再到坚决这样的情感和态度。在此读写结合,让孩子们把感受写在语文书上。最后,再回到杰克逊大叔对哈默评价的那句话中,理解 “富翁” 与“尊严”的关系。

总的来说,课堂教学上基本达到了预期效果,但是自我感觉在教学中还存在着种种不足:在上课时头脑中总是受只有35分钟上课时间影响,以至于每个环节进行得比较匆忙,有个别问题只让个别学生来回答,没有照顾到全体,如在找出形容哈默词语,展开想象的时候,只找了两个孩子,而且回答得也不是很理想,在这里其实还可以再找一两个孩子来谈谈,这样一是能更好得理解词语,还对课文加深了理解;本节课学生的朗读训练时间比较少,尤其在抓住哈默三次对话上,只是在老师的情境引导下齐读了一遍,如果在此段让学生进行个性朗读,个性化体会感悟,让学生先读,读完后讲一讲,你为什么这样读,同学之间相互交流,就会相互启发,我想会更好一些;在最后出示哈默资料时,尤其当介绍到邓小平曾亲自邀请他到中国访问,1988 年,他向中国少年儿童基金会捐款2万美元时,下面的孩子出现了小小的波动,而此时,我却以一句“等同学们下课了再讨论”来匆匆结束,上完课后我在想,如果在这里,可以找一两个孩子来谈谈感受应该会更好些。

总之,通过参加此次展示课,更好地锻炼了自己,通过对比来找到自身存在的不足,找到自己今后努力的方向。针对本次参赛所暴露出的不足,我要在教学中努力改正,多学习其他老师好的教学方法,争取在教师专业化成长这条道路上走得更稳、更扎实!

热门教案

学诗词

学名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