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反思的应用研究开题报告
一、研究课题的确立
1、研究对象:本课题研究的是教学反思的理论与应用。教学反思或称为“反思性教学”,是指教师在教学实践中,批判地考察自我的主体行为表现及其行为依据,通过观察、回顾、诊断、自我监控等方式,或给予肯定、支持与强化,或给予否定、思索与修正,将“学会教学”与“学会学习”结合起来,从而努力提升教学实践的合理性,提高教学效能的过程。
2、研究内容:从时间角度分,教学反思可分为教学前、教学中、教学后三种。教学前反思的主要根据是经验,形成教学设计和准备的最优化,达到最佳的教学准备状态。教学中反思的主要根据是学生的反馈信息,有利于教师及时、自动地调节自己的教学过程,教学后反思的主要根据是在教学过程中获取的新信息,有利于教学经验理性化。
3、研究方法:科学规范地采用实践反思法、问题法、资料积累及汇总法、经验总结法、个案研究法、探索与理论相结合等研究方法。
4、研究目标:美国学者波斯纳认为,教师成长的公式:教师的成长=经验+反思。如果一个教师只满足于经验的获得而不对经验进行深入的反思,那么他的旧有理念及不适当的行为就很难改变,其结果他的教学将可能长期维持在原来的水平而止步不前。可见,教学反思对教师职业成长的影响作用是巨大的。一个人或许工作,如果没有反思,也只是一年经验的20次重复。通过本课题的研究,我们将达到指导教学,促进教师更好的成长的目的。
二、研究领域及类型:基础教育和应用研究
三、研究人员近期研究成果:
20XX年11月赵君“有机物的加法”情境创设的案例反思(地区教育学会二等奖)
20XX年10月邹旭钟对“显微镜的使用”一节教学的反思(塔河县教学反思及教学心得评比一等奖)
20XX年10月刘文英新课改中运用教学手段的反思(塔河县教学反思及教学心得评比二等奖)
20XX年10月司佳丽“中华文化的勃兴”教学的反思(塔河县教学反思及教学心得评比二等奖)
20XX年11月赵君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地区教育学会二等奖)
四、立论依据:
1、理论价值:
教学反思或称为“反思性教学”,是指教师在教学实践中,批判地考察自我的主体行为表现及其行为依据,通过观察、回顾、诊断、自我监控等方式,或给予肯定、支持与强化,或给予否定、思索与修正,将“学会教学”与“学会学习”结合起来,从而努力提升教学实践的合理性,提高教学效能的过程。是教师借助行动研究,不断探讨与解决教学目的、教学工具和自身方面的问题,不断提升教学实践的合理性,使自己成为专家型教师的一种方式和途径。它的基本含义有三点:第一,教学反思,以探究和解决教学问题为基点。教师不机械地按照教材或课程标准按部就班地行事,而是在领会的基础上,重点解决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并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使教学过程更优化,取得更好的教学效益;第二,教学反思,以追求教学实践合理性为动力。教师越能反思,在某种意义上越是好教师。通过反思可以发现新问题,进一步激发教师的责任心,把教学实践提升到新的高度。第三,教学反思,是全面发展教师的过程。教学反思要求学生“学会学习”与要求教师“学会教学”统一起来。当教师在全面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时,会使自己变得更成熟起来。
2、现实意义:
美国学者波斯纳认为,没有反思的经验是狭隘的经验,至多只能形成肤浅的知识。因此只有经过反思,教师的经验方能上升到一定的高度,并对后继行为产生影响。他提出了教师成长的公式:教师的成长=经验+反思。如果一个教师只满足于经验的获得而不对经验进行深入的反思,那么他的旧有理念及不适当的行为就很难改变,其结果他的教学将可能长期维持在原来的水平而止步不前。可见,教学反思对教师职业成长的影响作用是巨大的。一个人或许工作20年,如果没有反思,也只是一年经验的20次重复。
3、国内外目前研究现状分析:
20世纪80年代以来,强调培养教师反思能力的教育思潮,首先在美国、英国、澳大利亚等国家的教师中兴起,之后迅速波及并影响到世界范围内的教师教育界。
教师是学校发展之本,是学校持续发展的关键。做案例,反思教学,给学校、教师展示了发展的前景。教师进行教育探索,不是一定要每一个人都有一个立项的课题,重要的是我们的教师要有新的视野,有敏锐的目光和孜孜不倦的探索精神。教学中有许多被人熟视无睹的'问题,只要我们愿意做,能克服浮躁,摆脱急功近利的诱迫。那么,成功必然会青睐勤奋和有灵性的人。自20XX年底我校开始实施的师生互动课型,倡导民主课堂,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享受成功的体验,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融情感交流与知识交流于一体,进行了有效的探索,而且每一节课都进行深入有效的反思,逐步使教师养成自觉反思的习惯,形成和建立起一支素质能力强的反思型的师资队伍。
4、主要参考文献:
熊川武《反思性教学》(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版)
约翰.杜威《我们怎样思维》(姜文闪译.人民教育出版社.1984年)
《为了中华民族的复兴为了每位学生的发展》(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8月)
熊川武《试析反思性教学》(《教育研究》20XX年12期)
徐纯赤孙红莲《在案例的开发和运用中训练教师的反思能力》(上海教育科研20XX年12期)
黄尧《反思性教学在中小学校本教师培训中的应用》(《广西教育学院学报》20XX年12期)
朱慕菊主编《走进新课程》(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XX年6月)
杨四耕《略论反思性教学评价标准的建立》(中国教育学刊204期)
洪明《西方“反思性教学”的兴起与成因》(《上海教育科研》20XX年第6期)
洪明《教师教育的理论与实践》(福建教育出版社20XX年版)
五、研究方案
教学反思,从其定义来看有三个基本特征:(一)立足教学实际,创造性地解决问题。它可以提出假说,并通过实践检验假说,直至解决问题。其一,它有两种形式,既可以是个人经验反思,也可以是群体性(教研组)教学反思;其二,它有实践检验过程,其反思既是内隐的思维活动,又是外界的实践行为,以确保结果得到检验,并使反思性教学越来越具有合理性。(二)两个“学会”加速师生共同发展。“学会教学”既要求教师把教学过程作为“学习教学”过程,向自己的经历学习,逐步成为学者型教师。学会教学是反思教学的直接目的,学会学习是终极目的,要求教师从学生学会学习的角度去思考,最终实现两个“学会”的统一。(三)在探索中提升教学实践合理性。反思性教学的教师不仅是完成教学任务而且追求更好地完成,不仅要知道自己的教学效果,而且要对效果及其有关原因进行“为什么”的思考,无止境地追求教学实践合理性。
从时间角度分,教学反思可分为教学前、教学中、教学后三种。教学前反思的主要根据是经验,有利于对教学过程的合理设计,教学前反思这一环节,要求各位教师在对前一阶段教学工作中的信息收集、分析和总结的基础上,运用已有教学经验,并借鉴他人教学中的长处,以局外人的身份,对自己的教学准备、设计过程和结果进行分析,通过充分酝酿,反复比较、选择,形成教学设计和准备的最优化,达到最佳的教学准备状态。教学中反思的主要根据是学生的反馈信息,有利于教师及时、自动地调节自己的教学过程,在这一环节,老师要努力提高自己的教学监控能力,面对课堂复杂的、动态的情况,能够敏锐地洞察,迅速地做出判断,发现问题,及时调节、修正,创造性地解决问题。教学后反思其实是对某一教学活动或某一阶段教学活动结束后,进行反思总结。在这一环节,要求教师在教学活动结束后,有充足的时间进行反思,对教学的整体结果进行归因和评价,及时地通过自述回忆、模拟、角色扮演等形式广泛吸取有关经验,收集自己教学活动中的信息,深入细致地探讨教学中的长处和不足,总结自己的教学实践。通过不断反复地实践、反思、总结、概括,逐步提高教学水平。教学后反思的主要根据是在教学过程中获取的新信息,有利于教学经验理性化。
常用的研究方法:实践反思法、问题法、资料积累及汇总法、经验总结法、个案研究法、探索与理论相结合等研究方法
孔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怠”。这句话用在我们的教学工作中也有深刻的借鉴意义。大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也曾经建议:每一位教师都来写教育日记,写随笔和记录。这些记录是思考及创造的源泉,是无价之宝,是你搞教科研的丰富材料及实践基础。1、记成功之举;2、记“败笔”之处;3、记教学机智;4、记学生见解;5、记“再教设计”。写课后反思,贵在及时,贵在坚持,贵在执着地追求。一有所得,及时记下,有话则长,无话则短,以记促思,以思促教,长期积累,必有“集腋成裘、聚沙成塔”的收获。
六、完成研究的条件分析
1、主要参加者的学术背景和研究经验、研究能力和组成结构
王海滨、39岁、副校长、中学一级教师、英语专业
赵君、40岁、教务副主任、中学一级教师、数学专业
邹旭钟、34岁、中学一级教师、生物专业
王子林、41岁,中学一级教师、化学专业
田莉、36岁,中学一级教师、英语专业
谭险峰、33岁、中学二级教师、中文专业
许锋、33岁、中学二级教师、物理专业
刘文英、33岁,中学二级教师、地理专业
司佳丽、32岁、中学二级教师、历史专业
张传祥、35岁、中学二级教师、体育专业
王娟、33岁、中学二级教师、政治专业
从主要参加者情况上看,以中青年教师为主,最少的也有十年以上的教学工作经验,在各学科的教研工作上都曾取得过一定的经验积累,对于本课题的完成来说是有保障的。
2、完成课题的其他保障条件。
四、理论依据
(1)陈鹤琴先生的“活教育”理论体系
三大纲领、十五条主张、十七条教学原则、学习的四个步骤、活教育五指活动单元教育课程遵循陈先生的教育理论,为幼儿创设开放式的环境,让幼儿在自然和社会全面教育的大课堂中,逐步建立起独立的认知结构,得到全面发展和提高。
(2)《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
《纲要》中指出:“幼儿园应与家庭、社区密切合作,与小学相互衔接,综合利用各种教育资源,共同为幼儿的发展创造良好的条件。”、“……关注个别差异,促进每个幼儿富有个性的发展”、“各领域的内容相互渗透,从不同的角度促进幼儿情感、态度、能力、知识、技能等方面的发展”。
(3)学前心理学及学前卫生学理论
学前心理学是儿童心理学的一个分支,解决3-6岁幼儿心理与意识的起源、早期教育、心理发展关键期、儿童入学心理准备等。
学前卫生学主要解决儿童解剖生理特点及生长发育规律、外界环境和教育对儿童机体的影响及两者之间的关系的规律,如何采取合理的卫生措施和教育,防止和消除不利于儿童生长发育的因素,促进儿童健康成长。
(4)维果斯基的“最近发展区”理论
维果斯基认为儿童的发展有两种水平,第一种水平称为儿童的现实发展水平,第二种水平指儿童在成年人指导和帮助下所能完成任务的水平,这两者之间存在的差距就是“儿童的最近发展区”。所有有效的教学都是跑到发展前面,处于最近发展区的教学。
(5)多元智能理论
霍华德加德纳认为每个人或多或少具有8种智力,只是其组合发挥不同。每个学生都具有自己的智力特点、学习类型和发展方向。因此,我们应创设多种多样的情景,给每个学生多样化的选择,从而激发每个人潜在的智能。多元智能理论使我们从一个全新的角度理解学生的发展,审视对学生的评价。
(6)现代教育技术理论
诠释了现代教育技术的概念及发展趋势,现代教育技术对教育产生的重要影响及变革。
(7)建构主义理论
建构主义认为学习是一个积极主动的建构过程,学习者不是被动地接受外在信息,而是根据先前认知结构主动地有选择性地知觉外在信息,建构当前事务的意义;知识是个人经验的合理化,而不是说明世界的真理;知识的建构并不是任意的和随心所欲的;学习者的建构是多元化的。
五、研究假设
如果能根据单元教育课程开发出幼儿园多媒体教学资源,必将为幼儿园教学带来重大变革:不仅使单元教育课程顺应时代的发展,也为幼儿园课程体系的建设提供了更大的空间;不仅改变幼儿园传统教学模式,也为个体化教学提供可能;不仅使幼儿园教学资源扩大化,也实现幼儿园教学资源的共享,从而全面促进幼儿园课程的发展与改革。
六、研究变量及其控制方法
(1)自变量:单元教育课程与多媒体教学的有效结合。
(2)因变量:幼儿园日常教学。
(3)干扰变量:教师对单元教育课程的理解及实际操作水平与计算机应用水平(多媒体课件的制作、使用等)都会对多媒体教学资源的开发产生积极或消极的影响,可能会干扰课题研究的过程和结论。
七、研究对象、学科范围
研究对象为我园3-―6岁幼儿。
幼儿园单元教育课程(语言、数学、美术)
八、研究目标:
1、证实多媒体教学能调动幼儿各种感官,激发幼儿主动参与学习,呈现较佳学习状态。
2、筛选多媒体教学软件,为幼儿教育教学的各个领域,各门学科教学提供合适的、丰富的教学素材。
3、探索多媒体教学的本质特征,探索幼儿教学适用的多媒体教材,编辑的原则、方法和合成技术。
4、进行教材教法研究,开发多媒体教学软件中的可教育(教学)因素,进行多媒体教学,传统教学和其它教学的手段。探索幼儿多媒体教学中幼儿、教师和教学媒体三者的互动,达到教学效果;积累一些有效的多媒体教学活动组织实例。
5、结合新《纲要》中提出的“创设一个使他们想说、敢说、喜欢说、有机会说,并能得到积极应答的环境”“提供自由表现的机会,鼓励幼儿大胆表达自己的情感,理解和想象,尊重每个幼儿的想法和创造,肯定和接纳他们的独特的审美和表现方式,分享他们创造的快乐”等,以求在促进幼儿身心全面和谐发展的过程中,从根本上落实这一核心目标。
语言研究目标为:
小班:
(1)利用计算机多媒体的直观形象性(即演示课件),充分发挥幼儿的主动参与意识,给幼儿营造一个充满情趣的学习空间。
(2)利用多媒体提供的形象画面。逼真的声响,充分调动幼儿视、听觉,丰富词汇,纠正发音,学说短句,发展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
(3)尝试使用电脑游戏型课件,使其达到既活跃活动气氛,又能增强活动趣味性的教育效果。
中班:
(1)了解计算机的简单构造,优化多媒体的教育功能,帮助幼儿理解画面展示的顺序,学会围绕一定主题谈话,连贯表达自己的意愿。
(2)利用电脑演示模式,进一步培养幼儿欣赏文学作品的兴趣,感受文学作品的美,并能运用较恰当的语言、动作、绘画等形式表现自己的理解。
大班:
(1)利用操作与练习型模式,在幼儿自己的简单操作下,计算提出问题,幼儿学习主动和计算机进行对话或朗诵,培养幼儿熟练地讲述。
(2)发挥计算机的动感性、活动性、使幼儿根据现有画面用语言描述出没有的情节,充分发挥幼儿创造性思维,培养幼儿的灵活性。
数学研究目标:
3、成果展示。
(1)举行公开课题研究活动。
(2)研究活动经验总结会。
(3)论文集。
(4)课件制作展览。
(5) 电脑绘画作品展
十二、研究措施
1、由课题负责人及组长实施课题管理及制定相应的计划。
2、课程研究小组负责对课程的分析、提炼及资源收集、建议。
3、技术组负责教学资源的收集、制作及资源库的建立、平台的开发等。
4、课题组定期向电脑室提供各种网络教学的内容,用于教学实践、观察分析。
5、课题组每两周开展一次活动:研究分析或教学实践
十三、具体负责组织落实、研究思路与技术路线
在我园工作的一些老师绝大多数是青年教师,她们思维活跃、现代意识浓、整体素质高。
(1)课题组成员对单元教育课程进行分析、研究,根据课程发展的实际需求,充分利用网络收集一些教学课件、图片、视频等。
(2)课题组技术组教师利用Flash、Authorware、Powerpoint等软件,根据实际需要,设计制作教学课件。
(3)利用多媒体教室、电脑房,开展小中大班计算机辅助教学的尝试。
(4)课题组技术组教师利用网页设计的软件,逐步在已有的网站中构建网络教学资源库。
(5)考虑与某个软件公司合作,开发单元教育课程网络教学平台。
十四、完成课题的保障条件、经费落实
本园设立现代教育技术中心,课件制作室,多媒体教室,幼儿电脑房、配备了相应的设备设施,建立了幼儿园的网沾、ADSL专线接入、组建了园内局域网、班班配有电脑,达到班班通。
现代教育技术专项经费每年不低于10万元,研究经费根据实际需要,合理投入,以全面保证课题运作,用于逐年增添、更换现代教育技术设备设施及课题研究等所需经费。
十五、研究检测
根据《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的精神,结合单元教育课程,在实际研究中,做好前测、中测、末测,依据实际需要,设计各项检测的目标与内容,为研究结论提供有力的依据。
十六:成果设计:
本课题将于2―8月收集资料、撰写课题方案、申报开题论证;209月-----8月根据方案组织实施、积累资料。月―12月成果展示、撰写结题报告、专项论证,通过结题。
理论成果:课题研究方案、论文集、课题研究报告
网络成果:优秀课件展示:
十七、主要参考文献;
1、丁祖荫《儿童心理学》,山东教育出版社,。
2、李道佳、郭晓琴主编《幼儿素质教育》,辽宁师范大学出版社,。
3、朱国雄编著《电教求索》,苏州大学出版社,。
4、李云段《中国电化教育》,5.3。
5、杨佑东《江苏电化教育》,.6。
6、《心理学百科全书》中“普通心理学与实验心理学”部分,由浙江出版社出版。
7、《幼儿教育现代化》 南京实验幼儿园编,10月第二版。
8、《外国教育资料》第三期中郑少艾的:“国外计算机辅助教学发展及趋势初探”
电化教育任重而道远,尽管我园在电化教育工作上取得了很大成绩,但在软件制作能力、活动设计能力、经验总结能力等方面发展还很不平衡,离高标准的要求还有很大差距,我们将一如既往地开展电教研究,使现代教育技术工作再上新台阶。
小班:
(1)利用计算机有趣的画面.直观的形象,培育幼儿意愿参加数学活动,喜欢摆弄操作数学活动材料的兴趣。
(2)利用游戏性课件,启发幼儿学习用一一对应的方法比较两物体的数量,感知多、少和一样多,教幼儿手口一致地从左到右点数5以内的实物,能说出总数,并按实物范例指定的数目取出相应数量的物体。
(3)结合有关的教育内容,给幼儿提供适量的操作材料,鼓励幼儿大胆讲出操作过程的结果。
中班:
(1)了解计算机简单构造,对计算机的启动器、软盘、键盘和显示器的作用有初步的认识。
(2)探讨新型的教育模式和教育方法对幼儿计算机兴趣培养的促进作用和在活动中提高幼儿的注意力、想象力和思维能力。
(3)结合有关游戏型课件和演示课件,引导幼儿认识1―10的数字,理解有关数字的含义,会用数字表示物体的数量及引导幼儿目测数群,正确判断10以内的数量。
大班:
(1)继续探讨新型的教育模式和教育方法,优化数学教育过程,培养幼儿学习数学的兴趣。
(2)通过操作练习型课件,引导幼儿学习序数、单、双数、相邻数及学习10以内数的分合,了解数的运用。
(3)通过游戏型课件和操作与练习型课件,认识加号、减号、理解加减法的含义,初步掌握10以内数加减运算的技能。
美术研究目标为:
小班:
(1)引导幼儿参加电脑绘画活动,体验电脑绘画活动的乐趣,培养他们对电脑绘画的兴趣。
(2)探讨新型的教育模式和教育方式,在游戏过程中轻轻松松学会指向,单击、拖动三种操作法。
(3)引导幼儿认识红、蓝、橙、绿、黑等6―8种颜色,培养幼儿对色彩的兴趣。
中班:
(1)探讨新型的教育模式和教育方法,运用演示模式,优化电脑作画的过程。
(2)通过练习操作型课件,引导幼儿幼儿学习用点,线和简单的圆形,表现日常生活中熟悉的物体的大概形象和明显特点。
(3)引导幼儿认识和使用12种颜色,辨别同种色的深浅。
大班:
(1)引导幼儿较熟悉地使用和选择菜单中的画图工具,恰当运用各种颜色。
(2)初步学习布置画面,并根据画面需要,恰当运用各种颜色。
九、研究的内容
(1)计算机辅助教学在幼儿园语言活动中的应用研究
(2)计算机辅助教学在幼儿园数学活动中的应用研究
(3)计算机辅助教学在幼儿园美术活动中的应用研究
十、研究方法
(1)行动研究法
行动研究法是一种“以解决实际问题为中心”的研究方法,我们将有关计算机辅助教学的科学理论知识,先进经验和科学方法及时地运用到实践的研究中去,创造性地解决实际问题。
(2)、观察法
运用自然观察及观察评定的方法、定期召开研究人员会议,分析,汇总实施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交流信息,并经常观察幼儿、老师、家长的反应,把实践中出现的一些问题记录备案,分析其性质,从中找出规律性东西,获得宝贵的第一手资料。
(3)、文献资料法
计算机辅助教学虽然是个新课题,历史不长,但由于该课题的独特性,新颖性吸引了许多有识之士的关注,并积累了许多宝贵的经验。因此,我们从网上收罗详实的资料和信息,使我们的研究更具科学性和规范性。
(4)、经验总结法
对每一阶段的研究结果进行小结,总结经验,寻找不足,为下一步研究提供资料,以便更好地完成研究任务。
(5)分析法:
通过小中大班多媒体教学的开展,结合观察与实验,分析网络教学资源的开发对单元教育课程发展的作用以及与传统教学的相互关系等。
十一、课题研究步骤
(一)第一阶段:年2月――2006年8月(准备阶段)
1、明确课题名称、制定实施方案,做好课题申报工作。
2、确定研究班,安排和布置课题研究的分工和制定具体内容。
3、培训一批教师掌握运用多媒体计算机。添置必要的设备,购买所需的软件。
(二)第二阶段:2006年9月――208月
根据研究目标,在我园小、中、大各年级全面展开实验。探索幼儿多媒体教学法、教学设计范式和操作法的规律,探索如何通过多媒体教学活动组织的实例。
(三)第三阶段:2009年9月――12月
1、召开课题组会议,对实施阶段收集的数据,资料加以分析、总结。
2、认真写好课题研究报告。
工业工程应用研究论文开题报告
一、课题来源及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工业工程(Industrial Engineering,简称IE),起源于美国,发扬于日本,服务于制造业,已有100多年的发展历史。它是一门涉及人、物料、设备、信息、能源等要素的集成规划、设计、改善、控制和创新的工程学科,它应用自然科学、数学、社会科学、特别是工程技术理论与方法,为实现生产制造、管理和服务系统的低成本、高效率和高效益的管理目标提供有力的技术支持。它的基本思想是提高效率,研究的核心内容是以尽可能少的投入得到尽可能大的产出。
自其诞生以来,一直成功的应用于以有形产品制造为特征的营利性组织的生产管理系统,成为营利性组织提高生产效率和管理水平的有效工具。在国外,工业工程不仅应用于制造业,也广泛地应用于医疗卫生、银行等服务性行业中。
目前我国大部分大中型医院科室和窗口布置紊乱,看病程序繁杂,无效时间多,在大型医院门诊拥挤现象比较普遍,以上这种现象都会埋下医患冲突的隐患。随着各类外资、民营医院的参与竞争,传统的医院管理模式已不能满足当前医院发展的需要,因此我国现代医院管理迫切需要注入新的管理理念和技术手段。工业工程的精益理念和定量化技术方法可以从Q(quality,质量)、C(COSt,成本)、T(time,时间)、S(service,服务)等方面全面提升我国医院服务和管理水平。
二、国内外的研究现状及分析
工业工程已有近百年的发展历史,在国外,工业工程不仅应用于制造业,也广泛地应用于医疗卫生、银行等服务性行业中。相比美、日等发达国家,目前我们国家在医院管理中引入工业工程的理念和方法方面还处于起步阶段。但学术界对此的研究却很多,例如:
江志斌, 戚建华, 苏强, 苗瑞,储斌,张国通 在《现代医院管理中的工业工程:回顾与展望》 中从工业工程的角度分析了目前我国医院管理上存在的一些问题,强调了在当前医院管理的基础上引入工业工程技术的必要性。介绍了工业工程在医疗卫生系统中应用的历史和当前国际上研究与应用的现状,并介绍了相关研究机构、学会及其研究的'方向。最后提出了运用工业工程关键技术提高医疗卫生系统服务效率、服务质量,降低成本。
徐刚,在《工业工程应用于医院流程改进研究》中指出医疗问题是目前国内热点问题之一。医疗问题关系到国计民生,与老百姓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近年来尤其是今年以来,医院就诊问题一直为社会所诟病,除了高昂的就诊费用之外,患者看病难、就诊程序繁琐也是很大一个原因。医院就诊流程设计不仅直接关系到患者在医院就诊的繁简程度,而且还会直接影响患者接受的诊断质量。因此,本文从工业工程角度出发,选取医院医疗服务流程中的门诊流程进行分析与改进,并对变革医院管理进行了探讨。文章具体做了以下研究:
1、研究医疗产业的特点,归纳医院就诊流程,用工业工程方法对医院传统就诊流程进行分析、改进,并与改进前流程进行对比。
2、进一步对改进后的流程进行分析,针对仍然存在的问题探讨解决办法。改变自然沿袭下来的就诊流程,合理增删就诊环节。
3、基于之前的分析做进一步探讨,提出实施“一卡通”方案,分析“一卡通”实施后的就诊流程及好处。
4、探讨BPR用于医院管理变革,对整合目前信息化系统进行初步研究。 最后,分析工业工程在服务业的应用前景,展望其在医疗领域的广泛使用,对本研究进行总结。
阎惠中,在《再造流程:医院探索新的活法》中指出医院应该换一种活法,包括战略转变、资产与机构重组等许多方面,在日常运营中,就是改革管理与再造流程。关注流程,是医院换一种活法从理论到实践,从战略到运作的实际探索。
罗要武,在《新形势下医疗机构的发展趋势和应对策略——论“三项改革”及其对医疗机构发展的影响之二》中指出在“三项改革”的不断深化和中国加入WTO 的新形势下,医疗机构机遇与挑战并存,医疗资源合理配置、提高医疗服务质量、医院经营管理是21世纪医疗机构生存与发展的重要内容和发展趋势,同时探索了医疗机构及其管理者在改革开发大潮中的应对策略。文章综合论述了提高医疗服务质量科学、现代、实用的对策措施;阐述了医院经营管理的新理念,现代医院管理要改变过去传统的单一的医疗业务管理为综合的医疗服务管理和经营管理,作为医院领导者要优化知识结构,既要懂得医疗服务专业管理,又要懂得经济管理,医疗机构要正确处理服务、经营、管理三者的关系,以一流的管理经营促进医疗服务质量和水平的提高。
朱德昌,高潮,在《推进医院改革创新 促进医院可持续发展——六安市人民医院人事、后勤及医疗质量管理改革的体会》中从从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上,综述了医院人事制度、后勤改革及提高医疗服务质量的作法和经验。围绕如何促进医院可持续发展,分述了推进人事制度改革,建立激励竞争机制;推行分配制度改革,建立绩效考核和薪酬制度;推行后勤社会化改革,促进后勤工作保质增效;改革医疗服务质量管理,以质量求发展。阐明了以改革求发展,以发展促改革的道理。
陈晓红,张士涛,宋益平,张献怀,在《新世纪医院面临的挑战与对策》中首先阐述了新世纪医院面临的挑战 :一是社会保障制度改革对医院的影响 ;二是中国加入WTO后对我国医院产生的影响 ;三是人们需求多样性对医院建设的影响。其次提出了新世纪医院的发展策略 :①树立新的理念 ;②强化四个意识 ,即管理意识、竞争意识、服务意识、创新意识 ;③医院建设要注重系统性 ,即以市场和战场为导向调整学科布局 ,适应市场需求抓好人才队伍建设 ,以新的质量观抓医疗质量建设 ;④建立灵活高效的管理机制 ,即建立快速高效的决策程序、建立以人为本的管理机制、以市场经济的规则改革分配机制、政府对非营利性医院要解决资金补偿问题。
朱士俊,在《医院质量管理发展现状及展望》中论述了当前医院质量管理的研究热点:医疗质量实时控制、持续质量改进、ISO9000质最体系认证、循证医学、临床途径等。介绍了医院质量管理发展趋势:以超严质量要求为目标,数字化管理为基础,持续质量改进和质量管理创新为手段,科学管理和“文化管理”的有机结合为根本。
董军,张宏雁,在《医院质量管理发展现状与趋势》中指出医院质量管理发展主要表现在从质量概念、管理结构和控制体系到服务质量的深化 ,从标准化管理、目标管理到医院信息管理 ;而 ISO90 0 0质量体系认证、循证医学与卫生技术评估、病种医疗质量管理、医疗质量实时控制以及临床途径是医院质量管理发展趋势 。
一、课题提出的背景
“让学生在良好的情境中学习数学”是新课标的一个重要理念。新教材最大的特点和优点就是许多知识的引入和问题的提出、解决都是在一定的情境中展开的。《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数学教学,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出发,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引导学生开展观察、操作、猜想、推理、交流等活动,使学生通过数学活动,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和技能。”“创设情境”已成为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的一个重要策略。教学中教师都非常重视创设教学情境,力求为学生提供良好的学习环境。然而,并非所有在课堂中创设的情境都能取得预期的效果,教学中还或多或少存在一些低效现象。
在我校的实际教学中,很多教师由于对新课程理念的理解片面,出现了一些情境牵强附会和泛滥的现象,创设的情境与教学内容“形似而神离”。这就失去了情境教学的目的性和实效性,使其成为教学中的“花架子”。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对情境创设认识的片面理解。教师只注重开课前的情景创设,觉得情境创设只限于课前的导入,实际不然,教学的整个活动都应该处于一定的情境中。
2、只注重创设情境,而不能有效的挖掘其使用的最大价值,使得情境创设如同搭了漂亮的“花架子”,只中看不中用。
3、“生活味”浓厚,“数学味”淡薄
在数学课堂上,我们老师的确每节课都注意从生活中引入,但往往就像“菊花加糖糖过量”一样,给人的感觉是生活味浓厚,而数学味淡薄。
4、形式丰富多彩,但性实效差。
现在,有很多数学课走进了注重课堂气氛,忽视课堂实效的怪圈,表现为:活动的气氛热闹,活动的形式花哨,而热热闹闹一节课下来,学生似乎没有学到什么。现在提倡在数学教学中,教师应创设与学生生活紧密相关的数学学习
情境,但对于有些教学内容来讲,好像并不好找到生活中的情境,从我校的听课中发现,部分教师过于注重教学的情境化,为了创设情境可谓是“冥思苦想”。好像数学课脱离了情境,就脱离了儿童的生活,就不是新课程理念下的数学课。事实说明,有些教师辛辛苦苦创设的情境,并没有起到应有的作用。特别是一些低年级的孩子,往往因为被老师创设的情境所吸引,而久久不能进入学习状态。有些高年级老师创设的教学情境也只是比较牵强地把生活中的一些事例搬入课堂,让学生感觉老师只是变了一个出数学题的花样。对学生理解数学知识,增强态度、情感没有太大的作用。
基于这样的思考,我们进行了本课题的实验研究,旨在创设有效的教学情境,为学生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提供全面清晰的有关信息;引导学生在教师所创设的各种各样有效的教学情境之中,以有效地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良好动机,引发学生在数学学习中的认知冲突,使学生积极主动地投入到数学学习过程中,使我们的教学活动对学生始终有一种吸引力。从而服务于课堂教学,提升课堂教学的效益。
二、课题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本课题的研究将在新课程理念指导下,形成促进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有效学习情境创设的策略、方式及方法。在研究过程及以后的数学教学实践中,能指导教师不滥用学习情境,积极创设与生活密切联系的有效的教学情境,促使学生主动参与数学学习,促进我校数学教学质量的提高,全面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同时也有利于提高参与研究教师的教育教学和教育科研能力。
三、课题研究要解决的问题
1、通过研究促使数学教学中学习情境的创设更加有效,能切实提高数学教学效果和培养学生能力。
2、通过研究促进学生和教师能够将数学和生活很好地融合到一起,能够用数学的眼光发现、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3、通过研究使我们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创设学习情境时更加规范,合理,驾驭学习情境更加自如。使我校的数学教学水平和质量踏上一个新的台阶,推动本校数学教学的可持续发展。
四、课题国内外研究现状述评及预期的研究突破
(一)国内外研究现状述评
在国外,情境化创设手段已被广泛用于课堂教学和课外的一些活动中。他们把教师进行“情境化”教学的情况列为教师的能力评价范围,并要求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必须擅长创设情境(为课程和教学提供场景),要求能运用多样的教学模式开展教学。沙克(Schuck,1985)和渥克斯曼(Waxman,1987-88)都曾在研究报告中指出,当教师有意设置情境时,学生取得的成绩会更大,记忆会更长久,这表明:“情境化”教学的效果已被认可。国外很多学派对情境创设的目的及有效创设的具体方法都有阐述,他们认为:数学教学的情境创设必须是形式多样的富于生活气息的数学活动,还认为体验数学活动比课堂听教师讲授更有意义,效果更好。我们在课题研究中要借鉴这些观点,掌握创设的原则、方法,关注学生能力发展。
有关有效教学的理论和实践在国内已有一定的基础。孔企平教授在《新课程理念与小学数学课程改革》一书中,比较系统地论述了有效教学与学生参与的关系,从中指出了有效教学的特征、原则和研究的具体内容。华东师范大学课程与教学研究所博士崔允漷在《有效教学策略的建构》中,对有效教学策略的理论和教学三阶段的实施策略作了一定的阐述。此外,钟启泉教授在《教师之友》中对有效教学的背景、核心思想和教学理念也作了简单的论述。以上这些国内专家学者的理论对本课题具有直接理论指导的意义。
初中数学课程标准指出:义务教育阶段数学课标根据不同学段的实际情况,对数学情境化提出了不同的要求。第一学段提出: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出发,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第二学段提出:要创设有助于学生自主学习、合作交流的情境,使学生通过多样化的活动在情境中体验和理解数学。因此,进行有效情境创设的研究是课改的需要。
(二)预期的研究突破
1、通过研究和实践,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和解决生活实际问题的能力,帮助学生善于从生活中捕捉数学问题,主动地运用数学知识分析生活现象,自主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2、通过研究和实践,总结出“新课程背景下初中数学课堂中创设有效生活情境”的基本途径、内容组织、方法选择、教学程序设计等方面的实践经验,逐步形成“初中数学课堂中创设有效情境”理论体系和操作模式。
五、课题研究的理论价值与实践意义
(一)理论价值
现今社会,知识已不再是单一通过教师传授得到的,而是学生在一定的社会文化背景(一定的情境)下,借助教师和同学的帮助,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源,通过意义建构的方式获得的,因此,情境是教学过程中的重要因素。有效的教学情境,是学生参与学习的具体现实环境。知识具体情境性,是在情境中通过活动而产生的。生动有趣的教学情境,是激励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的重要保证;是教学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这里所说的“情境”不仅仅指“生活情境”,学生的认知起点、思考性的问题等都是一个有效的教学情境。
一个好的教学情境可以沟通教师与学生的心灵,充分调动学生的既有经验,使之在兴趣的驱动下,主动参与到学习活动中去。那么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创设一个优质的教学情境是上好一堂课的重要前提。
(二)实践意义
福建师范大学余文森教授在一次讲座中提到德国一位学者有过一个精辟的比喻:将15克盐放在你的面前,你无论如何也难以下咽。但将15克盐放入一碗美味可口的汤中,你早就在享用佳肴时,将15克盐全部吸收了。情境之于知识,犹如汤之于盐。盐需溶入汤中,才能被吸收;知识需要溶入情境之中,才能显示出活力和美感。
由此可见,创设情境是为了更有效地引导学生学习数学、研究数学,是为学生的数学学习服务的。情境创设的目的是帮助学生建立一个利于学习的心理环境和认知环境。使学生产生对数学学习的需要,激发起学习探究的热情,调动起参与学习的兴趣,吸引学生进入一个充满问题、充满思考、研究的数学世界,让情境更好的促进学生快乐有效地学习。
六、研究的理论依据及原则
(一)理论依据
1、《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之上。”新的理念,要求数学教学活动要以学生的发展为本,要把学生的个人知识、直接经验和现实世界作为数学教学的重要资源,从而创设出有利于教学的有效教学情境。
2、情境主义的学习理论
在教育心理学的历史中,有关学习的理论经历了三个主要范畴:即从行为主义到认知主义到情境主义的转变。情境主义主张按照社会情境、生活情境、科学研究探索活动改造学校教育,使学生在真实或逼真的活动中发展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在情境主义学习理论指导下的教学活动,不仅能促进有意义学习,而且有助于知识向真实生活情境的迁移。
3、心理学家潘菽指出,心理活动是由“知”和“意”组成的,即分成意向活动和认知活动两种。所谓认识活动,就是人们对客观事物反映的活动,包括感知、思维等心理活动。意向活动是人们对客观事物的对待活动,包括情绪、意志,欲念等心理过程。这就是心理活动二分法。心理学理论中的二分法为“有效教学情境”的创设提供了有力的理论依据。
(二)遵循的原则
1、启发性原则
教学的情境应是有效地启发学生的思维,能发展学生的认知策略和水平,从而促进学习目标的完成,所以在课堂上所创设的情境都应考虑到对学生的启发性,能激活学生的思维。
2、一致性原则
教学情境的创设应与教学目标保持高度的一致,始终要围绕教学目标,为教学目标服务,教学情境必须从学生出发,从课本内容出发,恰当地组织素材,切不可脱离学生的实际情况。
3、灵活性原则
我们的课堂是一个动态的,知识的生成过程也应是一个动态生成的过程,学生提出的问题往往是我们教师在备课时所不能预料的,因此可能在我们教师预设的情境之外还有无法预料的动态生成的情境,我们教师要有足够的教学机智对动态生成的教学情境来把握这种情境,使之成为课堂教学的亮点。
一、问题的提出
(一)课题研究的背景
长期以来,初中课堂教学一直徘徊在“高耗低效”的误区。课堂上,学生自律能力差,思想容易开小差,师生互动交流贫乏,一个合适的情境的创设,就是给学生第一个实践的舞台,让学生在近似于真实的环境中增长知识,同时也培养学生学会倾听,能够体验的本领。在教学中创设一个适宜的情境,才能更好的完成教学任务,师生互动,实现知识的传递。一个好的情境,能唤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他们投入到学习活动中。
当前,很多学生学习恐惧、厌倦,由此引发教育教学效果停滞不前,甚至下降。而与之相对的是众多名师的课,却是有声有色,学生的积极性高,教育教学效果也是有目共睹的。学生创设,并不断优化形式多样的教学情境上,正是这些情境让学生入迷入痴,学而不厌,让学生身临其境,流连忘怀,使学生产生浓厚兴趣,激发学生向上的动力。可见,教师若要提高教育教学效果,就必须努力创设,不断优化教学情境,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临城县各中小学正在开展“双自主、四环节”教学法的研究和实施,导学案被引入课堂,要引导学生积极的开展探究合作,离不开情境教学,而且在初中课堂教学有效创设情境研究将极大地促进“双自主、四环节”教学法实施,它必将大幅度地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及分析
国内外对如何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研究的比较多,也取得了一些成果,有一些优秀的论文在报刊上发表,一些经验也比较成功。但是,研究只停留在片面的角度,缺乏系统性。(例如:对如何创设问题情境研究较多。)而且,事例性较强,出现就课论课的情况,有的凭空猜想,缺乏依据,没有从心理学,生理学等方面进行理论研究,缺乏一定的科学性。国内研究:对情境教学的研究,是从1978年李吉林进行情境教学法实验正式开始的。迄今,情境教学研究已经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为推动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情境教学的研究主要有:有基于情境教学的种类研究如佘玉春的《新课改背景下的情境教学》(《上海教育科研》20xx年第7期)中分为启动思维式情境教学、主题式情境教学、“助兴”式情境教学等等。也有基于如何创设情境教学方法的研究。
(三)课题研究的特色
本课题旨在对如何“科学”创设教学情境,开展有效的情境教学进行研究。将从学科特点出发,通过对实验情境、问题探究情境、多媒体情境等各个方面进行有效性的创设研究,对课堂教学环节中情境的合理创设时机进行研究,从而对整个教材的情境教学有一个全面的把握和设计,使之更好的为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服务。使情境素材紧紧围绕教学目标展开,使之真正发挥出课堂教学中激发、引导、促进、贯穿等作用,既激发兴趣,又有利于学生掌握知识,提升能力。
(四)课题研究的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
本课题可以为情景教学的开展提供可以借鉴的教学模式,为情景教学的有效开展提供大量可以参考的课例,可以系统的阐释和应用情景教学的理论。
通过课题研究为平台,促进教师教学观念的转变。创造性地开展各种教学活动,改进和探索教学方法,实现课堂教学工作从经验型向理论型转变,使教学素材从零散性转向系统性、科学性转变,不断调整和充实教学的内容,提高教师的教学素养,创建优秀教师群体。
二、课题研究的范围和基本内容界定
教学的情境创设是指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有目的地引入或创设具有一定情绪色彩的、以形象为主体的生动具体的场景,以引起学生一定的态度体验,从而帮助学生理解教材,并使学生的心理机能能得到发展的教学方法。
创设情境:从实质上看,是指创设有利于学生主动学习、主动发展的一切的外部条件,包括除学生自己学习活动之外的一切“外因”。为满足学生自主学习、主动发展的需要,以学习专业理论知识的基本规律为指导,“精心”创设情境,通过精心创设宽松有趣的学习氛围,设计发展台阶,设计指导环节等情境,把学习的过程真正变为促使学生主动发展的过程。
有效性就是立足于课堂教学这个主阵地,改革陈旧的课堂教学目标、结构和形式,改进课堂教学策略和评价标准,根据各学科特点创设丰富多彩的课堂教学情境,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与积极性,鼓励学生积极思考与发现问题,共同交流讨论,形成良好的学习态度与学习习惯,让他们在发现中寻找快乐、主动获取知识、体会到学习的实际价值和学习的乐趣。
三、课题研究的理论依据
一、新课程改革理论
新课程的标准最突出的特征是,规定了国民素质的目标要求。确定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位一体的课程目标,将素质教育的理念体现在课程标准之中。突破学科中心,精选终身必备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体现与现实生活的联系。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强调学习的过程与评价建议具有更强的指导性和操作性,建议采用多种评价方式,促进学生的发展。
二、人本理论
人本理论重点强调学生的主体性,有效地促进学生主动参与教学活动,主动学习,自主的构建知识结构。那么素质教育理念的主体性,从根本上讲,就是教师要尊重学生在教育教学过程中的自觉性、自主性和创造性。在多媒体应用中就要给学生施加积极的影响,使学生处于主动积极的状态。从面激发学生学习的动机,让学生有自主学习的时间和空间。要想体现学生的主体性,我们主为首要的前提是创设和谐的课堂气氛,能吸引学生主动参与,激发主动探究的需求,积极地进行探索。
三、建构主义理论
建构主义理论主要有三个典型的观点:
一、对个人以本身的.经验来解释现实、理解现实、赋予意义,事物由个人方式理解。
二、强调学习的主动性、社会性、情境性。
三重视小组学习,提倡加强参与使用学习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强调以学生为中心,把“情境”“协作”“会话”“意义建构”看作是学习环境中的四大要素。现代教育技术以多媒体和网络为核心,理论上特别适合于建枸主义学习情境的构建,为促进学生认知的发展提供了理想的教学手段。
四、课题研究的目标和内容
(一)研究的目标
1、总体目标:初步构建符合新课程理念的初中课堂有效情境教学的课堂教学模式。教师应如何提高“利用实验、多媒体、有效问题营造教学情境”。
2、学生目标:通过情境课堂教学,增强学生的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使学生得到全面、和谐、可持续发展。
3、教师目标:强化科研意识,培养创新精神,促进教师的专业化成长,实现由经验型向学者型教师的有效转变。
(二)课题研究的内容:
1、有效实验情境的创设研究;
2、科学运用多媒体创设有效情境研究
3、有效问题情境的创设研究
五、课题研究的对象和方法
研究对象是七年级1、2班共计90人、八年级1、2班共计90人、九年级1、2班共计90人,以各年级一班为实验班,以2班作为对照班。
1、实验研究法,是针对选定的课题,根据一定的理论在一个或多个班级内进行有计划的实践,从而得出一定的科学结论,以便更好的提高教学效率的方法。
2、对比法,利用同时教两个班课的条件研究各种情境在不同群体中发挥的作用。
3、个案追踪法。案例研究是对人、群体或组织的经历进行深入调查。
4、经验总结法,经验总结法总结的是自己或其他老师教育实践中的直接感受,所获得资料比较真实,所得结论实践性强。
5、调查问卷法,更好地了解中小学课堂教学的情况,获取第一手资料6、文献法,在科学研究的准备阶段的进行过程中经常要被使用,它是每个教育研究人员所必须掌握的基本方法、
六、课题研究的过程
本课题研究完全在常态教学环境状态下,根据研究的具体内容分别采用不同的方法来开展研究活动。主要运用行动研究法,同时兼顾文献研究法、实验比较法、经验总结法、等。研究过程大致可分为:
准备阶段:(20xx年3月——20xx年8月)
成立课题组,认真部属实验工作,确定实验教师,拟定实验整体方案,组织相关理论学习,做好教师的培训工作。进行理论资料的准备,调查分析,收集资料。
1、制定课题研究方案,同时实验组制定出课题研究方案,实施方案要具有科学性和可操作性。
2、在实验年级范围内筛选,采取上报的评价方法。
确立实验班级、人数等研究对象。我校共三个年级(7、8、9)12个班,以七年级的1、2两个班和八年级的1、2两个班作为实验班共计225名学生进行实验研究。任课教师作为实验教师,与非实验班对比。
3、成立中心课题组,开展培训、测评、建档工作。学校成立了以陈会峰为课题主持人,协全校各学科骨干教师为主要力量的课题组。结合我校以往承担的课题研究经验,制定了课题研究方案、计划,撰写开题报告。20xx年暑假期间课题组撰写的开题报告在邢台市开题报告会议期间做了展示和交流。
4、暑期对实验教师进行培训(主要培训:新课程标准、新课程理念、信息技术以及多媒体课件制作和使用等)。
针对课题研究的需要,结合课题组教师的实际情况利用课余时间和教学间隙对课题组教师进行必要的培训。使广大教师在理论上充足电,化抽象为形象,提高课题组教师的理论和业务水平,为课题的顺利开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实验阶段:(20xx年9月——20xx年3月)
组织实验实施,强化操作环节。进行课题研究,前期总结,召开专题研讨和经验交流会。进行实验研究,收集资料,做好研究记录,定期交流研讨,举行公开课展示;定期撰写实验报告,邀请专家进行指导,根据课题进展情况调整研究方案。参加优质课、论文、教育故事、教学案例等一系列评比活动。
完善课题研究,提高实验质量,发展、创新提高。总结经验出成果。
1、20xx年下半年至20xx年上半年进行课题研究,开展课题经验交流活动。在研究过程中,边实践、边探索、边完善,把理论与实践过程紧密结合,以总结归纳实验的教学方法、教学策略。调查在课题研究中有效教学的现状,师生理解情况以及对研究过程中的状况进行详细跟踪调查,顺利进行课题研究。学习相关教
育教学理论、收集相关信息。随时对比实验班级和非实验班级在研究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并及时做出相关对策。
通过组织课题组教师以公开课、示范课为主的形式,检验分组教学开展以来的与对照班各方面的对比。展示课题组教师的研究成果和实际的教学效果。并组织和倡导广大教师积极撰写论文、积极争取参加县、市级评优课等活动,体现课题研究的意义和成效。孙瑞娟参加了县课题交流,陈会峰录制了《金属的活动顺序》录像,并刻录了光盘,进行了实验情境和问题情境教学的展示和交流,为情境教学的开展提供了较好的模式。
2、20xx年下整理完善,写出终结性实验报告。
总结阶段:(20xx年1月——20xx年6月)
成果形成阶段:对课题实施过程中积累的资料进行汇总、分类,做好资料的存档工作,组织观摩活动。总结验收阶段:撰写课题结题报告,邀请有关专家、领导对课题进行评审鉴定。进行本校实验总结和检查评估工作,并迎接县实验总结和检查评估。
运用听课、考核、调查问卷等多种方式收集相关数据进行研究分析;每位实验教师对实验结果进行分析总结,写出研究报告;课题完成研究报告。
七、课题研究的成效
近两年的扎实有效的研究中,我们认为我们取得的成效主要有以下两个方面:
(一)通过对课题的研究,我们课题组的全体教师在理论水平和业务能力方面有了较大的提高。教师不仅精心备课,而且要深入到学生中间去了解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加强自身的再学习。增强了教科研能力。教科研是基础教育阶段,是成长的关键,每位老师必备的能力之一。通过课题研究,我了解了课题研究的几种方法,如调查法,文献研究法、行动研究法等,并加深了对课题研究过程的理解。在研究课题的同时必须加强自身理论知识的学习,多阅读、多思考、多分析,以便促使自己逐渐形成了良好的学习习惯,学会了思考;有了课题任务后,我学会了用研究的眼光去审视自己在教育教学中遇到的各种问题,这样就促使我逐步形成了反思的习惯,从而使每一个教师的教科研能力得到了提升。撰写了多篇论文,教学案例、ppt课件。开阔了视野,增加了知识储备。以课题研究为锲机,阅读了很多理论方面的书籍,让自己深入的进行学习。知道了课题研究的一般方法和过程,促进了我的
(二)提高了课堂效率。研究的目的是为了解决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并在其他班级加以应用。通过课题研究,使我在课堂上真正做到了以学生为主体,关注学生,同时也关注了教学过程中出现的新问题。
网络教学开题报告
题目:“网络教学的设计与评价研究”开题报告
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网络技术在教育中的应用日益广泛和深入,特别是Internet与校园网的接轨,为中小学教育提供了丰富的资源,使网络教学真正成为现实,同时也为中小学教育开辟了广阔的前景。陈至立部长在全国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工作会议上指出:“全国实施中小学'校校通'工程,努力实现基础教育的跨越式发展。”“‘校校通’工程的目标是用5年到时间,加强信息基础设施和信息资源建设,使全国90%左右独立建制的中小学校能够上网,使中小学师生都能共享网上资源,提高中小学的教育教学质量。”“校校通”工程的启动和发展,给中小学教学带来革新的机会,为学科教学信息化奠定了物质基础。如何有效地利用网上的资源,建构基于网络的现代教学模式是一个迫切研究的问题,而开展网络教学模式研究的重要理论基础之一就是网络教学的设计与评价。因此,开展网络教学的设计与评价的探索与实践研究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课题研究背景
(一)国内外的研究现状
1、网络教学的设计理论与方法的研究缺乏系统性
通过对国内外有关的学术刊物(如《电化教育研究》、《中国电化教育》、《Educational Technology》等)、教育网站和国际国内有关学术会议(GCCCE、ICCE、CBE等)的论文集进行分析,网络教学的设计研究主要是关于建构主义学习环境的设计和协作学习的设计等方面,缺乏系统的研究。可以说,网络教学的设计理论的研究还处于初级阶段,还有很多问题需要去研究和探索。例如,在网络环境下如何利用网络资源进行主动学习、利用虚拟情境进行探究学习、利用通讯工具进行协商学习、利用工具进行创造学习的设计以及教师指导性活动的设计等方面,都值得我们去研究。
2、网络教学的评价研究才刚刚起步
随着Internet应用的普及,网络教学已成为一种重要的教学手段和教学场所。然而,与传统教学相比,网络教学的质量保证体系却显得不够完善、健全。如何保证网络教学的质量,建立一个行之有效的网络教学评价模型,已成为网络教学研究的一个重要课题。时至,教育部批准全国31所高校建立网络教育学院,但却没有制定出如何保证网络教育质量的相关政策。美国国家教育政策研究所(The Institute For Higher Education Policy)于204月也发表了一份名为“在线教育质量:远程互联网教育成功应用的标准”的报告,然而,这些文章(报告)也仅仅是描述性的定义网络教学的评价指标,而对如何组织评价、如何获取定量数据、评价数据如何促进教学等方面则很少涉及。目前,网络教学的支撑平台中的学习评价模块往往只含有测试部分,而缺乏相应的分析与反馈。
(二)课题研究的意义
1、促进网络教学的发展,提高网络教学的质量
由于网络教学可以实现信息资源共享,在网上组织最优秀的教材和教法,使学习者在网上可以学到最新的知识,因此是教学改革发展的方向。通过本项目的研究与实践,使网络教学更能为学习者提供一个建构主义的学习环境,充分体现学生的首创精神,学生有更多的机会在不同情境下去运用他们所学的知识,而且学生可以根据自身的行动的反馈来形成对客观事物的认识和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案,从而提供网络教学的质量。
2、寻找利用计算机技术和网络技术实现学生远程交互自主学习的`教学设计的技术解决方案
3、完善和发展教学设计理论
网络环境下的教学与传统教学,不仅是教学环境的不同,在教学内容、教学手段、教学传播形式上都有本质的区别。通过本项目的研究,能够解决网络环境下,教学如何进行教学设计,如何调控教学过程,如何有效实施教学活动以达成教学目标,是对教学设计理论的完善和发展。
一、课题的提出
1、研究背景
新课标提出:“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语文课程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正是因为有了这样的教育指导,在教导学生识字时就更加要求老师从学生实际出发,用科学的方法指导学生识字。
小学识字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主要内容,也是小学语文教学的主要难点。在小学阶段学生要学会2500个汉字,光是在低年级就要掌握个左右。《新课程标准》中明确地指出了各年级的识字数量和要求,其中一、二年级要求会认的常用汉字就有1600—1800个,会写的也有800—1000个。可见,识字教学的任务不仅重,而且难度很大,而其中所具有的意义也是非常深远的。可是,如果老师把教生字当作是一种“任务”来对待,只让学生一味地去死记硬背,不仅是增加了学生了学习负担,更加重要的是可能会扼杀学生学习汉字的兴趣,这样对于中高年级的阅读和写作都是百害而无一利的。
所以,如果提高学生学习生字的积极性和实效性,是摆在我们现在语文老师面前一个严峻的考题,也是这次我提出此课题的目的所在。
2、研究现状
语言文字源远流长,文字的一步步演变承载着中国多少的历史,更加凝聚了多少中国人民的智慧结晶。所以,语言文字是一个国家的象征,更加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正是因为语言文字意义的重大,所以识字教育在我国的教育中外占有着不可捍动的地位。因此,我们就应该从小让孩子喜欢学习汉字,对识字产生深厚的兴趣,有主动地探究识字方法的意愿,逐渐养成主动识字的好习惯。
可是,随着新课改的实施,低年级的识字量明显增多,如何让学生用有效的方法去识记生字成了教学的重点和难点。为了攻克这一难题,很多的老师使用了多种多样的方法,使得识字的方法一时间百花齐放,如“不拘一格,灵活识字法”,“随文识字法”,“散识字法”等。这些方法无不努力地散发着自身的魅力吸引着广大的学生,调动了学生的多种感官,发挥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二、课题研究的理论与实践意义
1、理论依据:
郭沫若先生曾说:“识字是一切探求知识的第一步。”新课程标准中又提出识字、写字教学是阅读和写作的基础,是语文教学的一项重要任务。因此,教师必须培养学生具有较强的独立识字能力,掌握一定的识字方法、技能,使学生真正喜欢识字。特别在低年级段要“多认少写”。“多认”有利于学生及早进入汉字阅读阶段,给他们打开一个生活经验世界之外丰富多彩的文本世界,这无论对孩子的情感和思维,还是对培养获取信息的能力,都有重要意义。因此,教师必须培养学生具有较强的独立识字能力,掌握一定的识字方法、技能。
2、现实意义:
低年级识字教学的目标,首先要让学生“喜欢学习汉字,有主动识字的愿望。”因为兴趣是学习的动力,只有有了这种对汉字的喜欢,才会激发他们学习的欲望。同时,识字写字是阅读和写作的基础,是整个小学阶段语文教学关键。学生除养成良好的识字习惯外, 还必须掌握“活”的识记方法,为今后的自学阅读打下良好的基础。在长期的低年级识字教学实践中,我们深深地体会到了识字量大,内容也很枯燥,加之学生自身的识字量少,老师的教学方法单一,所以老师教得吃力,学生学得也很辛苦,而且很容易回生等等这些问题时刻围绕在我们的脑海中,怎样才能有效地激发学生的识字兴趣,我们一直为此在努力探索着。
三、研究的方法和基本措施
(一)、研究对象:一年级一班全体学生(44人),男生21人,女人23人,平均年龄7岁。
(二)、具体研究工作事项:
1、通过多种科学有效的方法,在课堂上进行多样化识字教学,构建一种适合低年级学生兴趣特点、遵循学生认知规律的识字教学模式,使之可以调动学生主动识字的兴趣、愿望和习惯,逐步培养学生独立识字的能力。
2、从探索小学低年级识字教学的有效方式与途径,从而优化语文课堂教学,加强语文实践活动,促进学生素质发展。
3、通过长期有效的语文实践活动,开发学生学习的潜能,从而发展学生个性,提高综合素质。
我们以行动研究法为主要研究方法。研究的教师以实际问题的解决为主要任务,树立“问题即课题,过程即方法,进步即收获”的理念,积极参与教学实践研究,严格保持研究的真实性,讲究科学性,注意认真观察、不断总结。在总结中反思,在反思中提高,并且不断改进研究方法,期盼能够在最终让探索卓有成效。
(三)、研究的思路和方法
1、文献法:从各种各类相关的资料名搜集与课题有关的内容和识字教学改革具体实验,从而探究科学的识字教学方法。
2、问卷调查法:在一定的范围内进行相关的调查,从调查结果中分析出来目前学生所掌握的识字的方法和孩子们识字的基础以级现在有的能力,找到存在的问题,为接下来的研究提供第一手的资料。
3、对比研究实践法:在实际教学中,运用不同的、科学有效的`识字教学方法进行教学,发现问题及时改正,不断总结,逐步达到完善低年级的识字教学的目的,为自己的资料整理提供成功的教学案例。
4、经验总结法:不断地收集和总结同类型研究课题中的成功经验,和吸取前人的识字方法,整理出课题研究的成功案例,并且及时小结。
四、课堂研究的阶段
1、第一阶段(6月-7月)申报立项阶段
(1) 、提出研究课题,成立课题组,设计研究方案,深入论证,针对小学生识字存在的问题,提出研究课题。
(2)、认真学习相关教育科学研究的理论,做好研究课题的理论准备。
2、第二阶段(209月-年12月)具体研究实施阶段
(1)、通过问卷调查出目前低年级段学生识字的状况和存在的问题,搜集好研究前的相关数据。
(2)、设计并运用一系列学生乐于参与的有效的识字活动进行识字教学实践。
(3)、通过调查、测试等方法,对前段时间的实践效果进行检测,反馈,对研究过程进行反思,对后面的研究作出适当的调整、改进。
3、第三阶段(2月-6月)结题鉴定阶段
收集整理课题研究的过程性资料,进行分析、归纳、提炼、总结,撰写研究报告,申请成果鉴定。
五、预期研究成果
1、课题实验研究报告。
2、在校内的相关展示示范课
3、教师和学生的成果展示(以学生的识字作品为主)
4、本课题研究的教学设计、教学案例、课例和教师发表的论文,以及学生的读书笔记等。
5、通过对本课题的研究,使本班的学生提高识字兴趣。
教学课题开题报告
一、选题的缘由及课题研究的背景
从中学数学课堂教学的层面上来说,本课题的选择是基于以下的一些主要因素:
(1)新课程实施以来,特别是新课标教学要求颁布以来,由于新教材留给老师的空间很大,不少老师对现在新的中学数学教学要求的把握以及在课堂中有效地落实好教学目标和要求还存在着“新教材老要求、新要求老套路”等问题,这些严重影响了课堂教学有效度的达成。
(2)课堂教学中,教师讲的多,包办的多,许多本该达到解释水平的课,不少教师将此下降为记忆水平,“满堂灌”或“满堂问”(填空式问答,懂的要问、不懂的不问);有的课把教学混同于学科习题机械训练和简单强化,“表面上像探究,实际上是讲解”,大部分学生还处于被动接受的地位,思考力水平明显下降。不少老师对一些主要课型的教学策略和教学模式还停留在原有教学理念和教学要求的层面上。
(3)课堂教学的预设设计与课堂动态生成性调控脱节。当堂的学习质量和效益明显偏低。
与本课题相关的研究,中学数学界一直没有停止过,在近期还逐渐趋热。有的侧重于有效教学的策略研究,有的侧重于有效学习方式的研究。特别是最近郑毓信教授的研究文章“数学教学的有效性与开放性”,从新课程实施以来数学教学有效性研究的兴起,什么是有效的数学教学,数学教学有效性研究需注意的问题等角度,进行了阐述和剖析。这些研究对本课题有着积极的指导意义。但从总体上看,有效的课堂教学的成功模式还远没有建立起来,尚未取得突破性的进展,特别是缺少成功的有效课堂教学的案例研究。本课题着力于课堂有效性教学的案例剖析,从微观的操作层面入手,通过对案例的收集、分析、反思、提炼等,形成提高中学数学课堂有效性教学的具体策略和方式方法。因此,本课题的研究,对当前的课堂教学更具有现实意义。
二、研究的主要内容
1、核心概念的界定
有效性:“有效”在现代汉语词典中的释义为能实现预期目的。有效性亦指能实现预期目的。本课题中的预期目的即指省中学数学新课标教学要求。
有效性教学:以省中学数学教学要求为基准,教师在实施单位时间的教学行为后,引起学生具体的进步和发展。首先,发展就其内涵而言,指的是知识、技能,过程、方法与情感、态度、价值观三者(三维目标)的协调发展。通俗地说,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通过课堂教学活动,学生在学业上有收获,有提高,有进步。
有效性教学包括以下三重涵义:一是有效果:指教学活动结果与预期教学目标的吻合程度;二是有效率:教学活动是一种精神性的生产活动。教学效率可表述为:教学效率=有效教学时间÷实际教学时间;三是有效益:指教学活动收益、教学活动价值的实现,这里不仅仅是知识和方法的掌握,还有思维水平的发展和对数学本质的理解。
案例研究:案例是包含了一个或多个真实疑难问题的情境描述。本课题中的案例指:中学数学课堂教学的典型课例实录。这里的典型课例有成功的,一般的,也有不成功的。案例研究就是通过收集、整理典型课例,分析其中影响课堂有效性教学的因素,并提出改进的策略和具体的方法。
2、研究的主要观点
⑴课堂有效性教学的主要取决于教学设计(预设与动态生成的设计)。我们认为,教学设计的有效性对教学的达成度、对当堂效益有着显著的和最直接的影响。
⑵中学数学课堂有效性教学主要应关注目标设定的有效性、问题设计的有效性、师生思维互动的有效性、练习反思的有效性。
⑶教师的个体素质与群体研究的水平对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有着显著的和直接的影响。
⑷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应体现在教学的对象是全体学生而不是少数“精英”,教学目标及要求的落实是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三维目标的和谐落实而不是单纯的知识与技能的掌握上。
三、研究的主要视角
(1)关于“中学数学课堂有效性教学”的文献研究
从多角度来收集、研究并组织全学校中学数学老师学习有关文章,在讨论中提高一线老师的理论素养和实施课堂有效性教学的意识。
(2)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理解和把握研究
着重于当前中学数学课堂教学的实践研究。主要从以下几方面入手:教学设计的有效性、学生主动参与的有效性、教师课堂调控的有效性。
(3)教学行为现状的分析研究
当前教学行为存在的问题研究;融合先进教学理念的良好教学行为研究;不同教师群体教学行为的差异研究;不同年级、不同班级的分层要求的研究。
(4)典型课型的有效教学模式的研究。对新教材中的概念课、定理公式推证课、章节习题课、新高考复习课、试卷讲评课等主要课型的典型课例进行案例剖析,形成有指导价值和推广意义的操作策略与模式方法。
四、研究的方法
(1)本课题以案例研究法和行动研究法为主。
案例研究法是对典型的课堂教学实录进行分析研究,归纳整理出有效的教学行为方式。
行动研究法即在教与学的过程中,边实践,边探索,边检验,边总结,边完善,把研究与课堂教学实践紧密地结合起来。
(2)本课题以文献分析法和调查法为辅
文献分析法作为学习理论、收集信息的主要方法,其中信息资料主要来源于教育理论书籍、报刊杂志以及网络下载的相关资料等。通过对这些资料信息的分析与研究,制定阶段研究目标与实施方案,在课题研究过程中不断修正研究的方向等目的。还可以用之作为培训老师的素材,以提高课题研究的实际效用。
调查法主要调查本课题研究之初课堂教学的现状、师生理解情况以及对研究过程中、研究之后的状况进行详细跟踪调查,为研究的顺利进行提供事实性依据。
五、研究的途径与目的
(1)通过省新课程标准教学要求的学习,正确把握课程标准的总体要求及具体的教学要求,借助典型案例的收集、分析、研讨,剖析中学课堂影响有效性的主要因素,提出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具体策略和方法,构建符合我学校实际的评价指标。大面积提高学生的数学学业水平,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2)从现实存在问题人手,以中学数学教师为主体,立足解决本学校的教学问题,综合运用文献研究、案例研究等多种研究方法,坚持理论构建与实践探索相结合,案例分析与模式构建相结合。在研究中提高教师的专业素质和学校数学教研组的教科研水平,使教研更贴近教师的实际。有效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为我学校中学数学教育质量的持续提升提供智力支撑。
六、研究计划
1、主要研究阶段及阶段性研究目标
2、最终研究目标和最终完成时间
本课题研究组的成员都是来自学校内各个学校的教学骨干,有学校的领导,有市、学校数学学科带头人,也有中青年教学骨干,有着丰富的一线教学经验。他们中的多数人主持或参与过省、市课题的研究工作,也有着课题研究的实践经验。课题主持人是学校中学数学教研员,在组织课题研究活动方面有着便利的条件,因此,我们有信心将课题研究与教学实际结合起来,取得课题研究和数学教学的双丰收。
1.课题开题报告格式与开题报告的写法
2.大学课题开题报告
3.小课题开题报告
4.关于课题开题的报告
5.历史教学课题研究开题报告
6.历史教学课题研究开题报告
7.关于省政治教学课题开题报告全文
8.教育教学科研课题开题报告
9.课题开题报告案例精选
10.数学市课题开题报告
一、问题的提出
近几年来,随着多媒体技术的迅速兴起和广泛应用,不可避免的引发着一场从教学手段到教学思想的教育革命,并逐渐进入课堂。它以图文并茂、声像俱佳、动静皆宜的表现形式,集光、影、文字、信息处理、传递等动能于一身,改变了传统教育相对单一的模式。以跨越时空的非凡表现力,大大增强了学生对抽象事物和过程的理解和感受,从而将课堂教学引入全新的境地,为课堂教学注入了新鲜血液,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使课堂教学焕发出勃勃生机。因此多媒体教学的开展,是新课改的必然趋势。使学生的学习方式、信息的获取方式、教学方式、教学内容体系、教学模式、学校管理模式等发生根本的变化。但是,在现今的多媒体课堂教学中,相当一部分多媒体课堂教学并没有收到预期效果。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一)、颠倒了课堂教学的主次
近几年,我们在开设公开课时,出现了很多的优秀课件。但美中不足的是,大多数课件成为了课堂上的主宰,而教师似乎成了课堂教学的奴隶。在整个授课过程中,教师的工作只是在电脑前点点鼠标,敲敲键盘,板书也完全由电脑代替,教师成了放映员,而教学由原来的人灌变成了机灌,也就是说,教师划定了一个由起点到终点的严密轨迹,千方 百计地引导学生沿着课件指示的轨迹走下去,不敢越雷池一步,这种定向式、模式化的教学,严重束缚着学生思维的发展,这与在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与创新能力是相矛盾的,这样的脱离实际的多媒体教学是没有生命力的。
(二)、课件内容华而不实
随着多媒体辅助课堂教学的不断深入,有的教师片面把多媒体看成是提高教学效果的灵丹妙药,一味的追求多媒体的效应,大量的图片,声音,视频引入。不可否认,课件是越来越漂亮。然而由于放映时间较长,学生会被美丽的画面、可爱的形象所吸引,从而分散了学生的注意力,使学生在众多的信息中很难抓住上课的重点,就会形成学生上课积极性很高,很认真,但一下课就不知道学了什么,教学效果不明显。
(三)、忽略了其他教学手段
由于多媒体的强大功能,有些老师把要传授的所有知识都做成课件,而弃用其它的教学手段,如:
用屏幕来代替黑板的所有功能,这种缺乏板书、演算的做法,将会事与愿违的。
用计算机模拟实验代替课堂演示实验和学生实验,对于实验性较强的学科如物理、化学、生物,在教学中课堂演示实验和该学生动手的实验,用多媒体虚拟技术来代替学生的实物实验操作,将会失去对学生的科学性培养。
(四)、要留给学生思考的时间太少
多媒体教学以其容量大,速度快,易操作、课堂教学高效率而自豪。然而若画面的切换太快,没有充分考虑学生的思维水平和思维速度,象电视或电影画面那样一闪而过,不容学生细看和思考,那将极大地影响教学效果。
可见多媒体在教学中的运用,并不是越多越好,而是要根据需要,具体情况具体对待。如何适度运用多媒体,使多媒体教学与传统教学有机地结合在一起,最大限度的发挥多媒体的作用成为我们教学工作的一个重大课题。
二、理论依据和研究方法。
理论依据
(1)教育部印发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指出:大力推进信息技术在教学过程中的普遍应用,促进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整合,逐步实现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学生的学习方式、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师生互动方式的变革,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为学生的学习和发展提供丰富多彩的教育环境和有力的学习工具。这为 “多媒体进课堂的教学实践研究”提供了行动指南。
(2)赤瑞特拉著名信息来源心理实验,指明人类获取的信息83%来自视觉,11%来自听觉,现代教育技术引入课堂,让学生既能看得见,又能听得见,还能用手操作,这是现代教学模式必须使用多媒体手段的理论依据之一。
(3)系统科学理论:“信息论、控制论、系统论”归纳总结出三大原理:反馈原理、有序原理、整体原理。CAI是双向性的,既向学生传输知识,也从学生那里及时获取反馈信息,并进行强化、重复、控制与调整教学信息。
研究方法
1、调查法。通过访问、发问卷、开调查会、测验等方式去搜集有关多媒体进课堂方面的材料,通过整理材料包括分类、统计、分析、综合,写出多媒体环境下学生学习情况的调查研究报告。
2、个案研究法。选取具有典型性的课例、课堂教学设计等为研究对象,研究如何利用“多媒体进课堂”来优化教学过程,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的实效性;再作比较,找出规律性的东西,以指导工作。
3、文献法。通过互联网查阅国内外有关综合素质培养与现代教育技术在相关方面应用的文献资料,为课题的研究提供必要的理论基础及方法指导,并具体地研究如何全面地、正确地运用多媒体辅助课堂教学,确保本课题研究的创新性和实用性。
三、研究的主要内容
课题的基本内容:现代教育技术在化学教育教学中的应用,广泛收集教育资源,具体包括以下几方面的内容:有关课件的制作:把中学化学中微观方面一些抽象深奥难懂的知识用电脑进行模拟,使其形象化。有关化学科学前沿,环境保护题材相关素材,有机地进行组合与编辑。家优化整合教育资源的基础上,构建相应的教学模式。
四、本课题的研究目标
1、探索多媒体在课堂教学中应用的规律。
2、提高教师应用多媒体技术的能力。
3、把现代教育技术与传统教育有机结合起来,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与积极性,激发学习兴趣,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4、努力实现课堂教学的全面优化,从而最终为我校教育教学质量的全面提高奠定基础。
五、研究步骤
本课题研究遵循循序渐进的规律,以教师素质升华促学生素质提高。总的要求是教师要在个性化教学上下功夫,尽量以自己独特的方式和最优的方案处理教学内容和教学过程中遇到的问题,通过创造性的教来带动学生创造性的学,在潜移默化中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鼓励学生勇于创新。本课题的研究将历时两年分为以下几个阶段:
1 、20xx年1月:课题组成员的前期准备工作,查阅资料以及多媒体知识学习。
2、20xx年年2月----20xx年3月是课题组第一阶段的研究,在课堂教学中,充分利用现代化教学手段为学生营造一个创新的课堂氛围,积极引导学生参与教学过程,尽量增加学生自己动手操作的机会,使之在实践中获得新的认识,即运用多媒体技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研究;方式:多媒体教学。工具:多媒体教室。
3、20xx年3月――20xx年5月,课题组第二阶段的研究,利用多媒体技术进行研究型教学的尝试,尽量发挥学生的自主性,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方式:多媒体教学;工具:多媒体教室 “flash ” 因特网等。利用多媒体技术上2-4节观摩课,并总结得失,撰写成文。
4、20xx年5月-20xx年6月:发表论文,结题。
1.课题开题报告格式与开题报告的写法
2.开题报告的格式与开题报告的写作技巧全文
3.有关开题报告课题来源的开题报告文章
4.解读开题报告格式与开题报告写作技巧
5.开题报告评语
6.电脑专业开题报告
7.医学开题报告
8.园林专业开题报告
9.油画专业开题报告
10.2016专科开题报告
一、课题背景
1、教师教育观念、教学方式单一的、教学效果明显的现状的需要。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在“教学建议”中首先强调“充分发挥师生双方在教学中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又明确指出:“语文教学应在师生平等对话的过程中进行”,“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师是学习的组织者和引导者”。可是有的教师仍就没有改变理念,在教学中仍然是以讲授为主,备课、授课很累却事半功倍。
2、学生特点的需求。
现在的学生已经习惯于“填鸭式”的教学方式,一味的吃等食,缺少积极性与主动性,尤其在语文学习中,老师讲学生记,有的甚至于像背常识科一样的死记硬背,分析、想象、创造能力得不到有力的培养,在学习中仍然是被动的“让我学”,学生学习很累有收获少,对语文的兴趣慢慢减少,有的甚至厌学。
3、素质教育对语文学科的要求的需要。
教育必须以人的发展为本,处进学生个体生命的成长,这是素质教育的核心理念,也是新课程的价值取向和目标追求。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语文课程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教学内容的确立、教学方法的选择、评价方式的设计,都应有助于这种学习方式的形成。
二、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课题的研究重在提高教师的科研意识,在语文教学中充分发挥师生在教学中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增强合作意识,学会与他人和谐相处,共同生活,并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在学习中不断的发现问题,引起思考,从而培养不迷信权威、不盲从成见的探索精神。让语文课堂形成一种积极、主动、热烈的气氛。
三、理论假设
教师讲得清楚,学生不一定学的明白,教师的讲解只能起到“外塑”的作用,不是坚定性的,教师不能代替学生发展,所以要改变“灌输式”,合作精神是现代教育的四根支柱之一,是从小培养起来的,是时代的需要,语文是人文性很强的学科,具有丰富的人类文化沉淀的和广阔的社会视野,“语文学习的外延和生活的外延相等,”,探究是一个人学习、生存、生长、发展、创造所必经的历史过程,也是一个人的能力、智慧发展的内在要求,它是一种不可量化的“长效”,一种难以言说的回报。
四、课题实验准备
(一)、组织准备
1、围绕课题内容,按照科研要求,将课题组成员分工,具体实施,系统研究;
2、明确实验班,对照班;
3、按照整体实验的要求,纳入学校教学的整体系统,是本课题成为素质教育的有机组成部分;
(二)、思想准备
1、在观念上,抛弃旧的以教师为主体的教学观念,在教学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主动学习,学会学习,提高语文素质。
2、在资料上,尽可能地搜集、学习和掌握国内外先进的教学论,教育学、心理学和方法论的最新研究成果,是课题研究具有前瞻性和实践性。
3、在目标上,着力学习教学法、教育学、牢固树立素质教育的思想,以便为课题实验创造良好的思想基础。
(三)、课题论证的条件
1、从过去的实践看,我们以为本课题的实验做了大量的有成效的工作,积累了一定的经验。
2、从学校的发展战略看,“科研兴校”是我们不懈的追求,“项科研要质量”已经深入人心。
五、主要研究内容
1、自主学习方式的运用
新课前要求学生充分预习,包括作者及简介、文章背景(利用网络)、生字注音、生词释义、文章内容掌握(自然段划分、主要内容、根据学生层次掌握语言特点)。课上根据预习情况提问并归纳总结,课后培养学生学完新课后要所感悟,并写在日记上形成习惯。
2、合作学习方式的运用
将所教班级学生分成若干组,每组一般8―10人,选一名有组织能力、有责任心、语文成绩较好的学生担任组长,在教学中组长带领组员讨论问题寻找答案或共同配合完成故事接龙、故事续编、文章拓展、分角色朗读课文、根据情节表演短剧等。
3、探究学习方式的运用
对文章内容理解时,教师提出较有难度的问题探讨,课外延伸提出问题探究。
六、课题研究的构想与设计:
(一)、开题后的主要工作:
1、以理论学习为先导,强化科研意识。
我们认为,深入而充分的理论准备并贯穿始终,对于顺利完成课题研究任务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开题后仍要认真地系统地学习教育理论专著和相关的理论以及新的科研成果经验。在此基础上,掌握原理,积极研讨,进一步改变教育理念,强化科研意识。
2、以课程改革为契机,推进研究性学习。
因地制宜,因班制宜,充分开发学生的潜能,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养成主动学习、合作学习的习惯,对待问题要有探究的精神。
3、加强课题管理。
(1)、加强科研方法的学习、交流和研讨,定期召开科研研讨会。
(2)、重视课题资料的积累和使用,建立课题档案和数据库。
(3)、定期做好课题总结、汇报工作。每学期进行一次书面总结汇报,每阶段进行一次课题论证和科研总结。
(二)、基本步骤
1、准备阶段(XX年3月------XX年8月)
这一阶段的主要任务是学习教育科研方面的理论,《课程标准》对课题组的成员以及相关教师进行培训,提高对课题研究的理论素养;调查学生的学习方式,掌握第一手材料,和各年级语文教师进行交流,确定具体实施方案.
2、实施阶段(XX年9月―8月)
全面实施研究,分平时培养和课堂实践运用两步走,每学期一次全校性的观摩课,指出不足,总结经验,分三个阶段进行检测和评估,注重积累课题研究的资料。
3、总结阶段(208月----年12月)
全面检测,整理资料,总结研究,准备结题。
七、实验研究的具体内容
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方式在教学中的应用分六步;
第一步、课前预习(自主学习)
新课前要求学生充分预习,包括作者及简介,文章背景(利用网络)、生字注音、生词释义、文章内容掌握(自然段划分、主要内容、根据学生层次掌握语言特点)。
第二步、课上检查预习情况(自主学习)
分小组提问的方式
第三步、了解课文内容(合作、探究学习)
根据课文内容,结合学生实际情况可设计多种方式向学生们讲述文章内容。
第四步、分析课文(自主、合作、探究学习)
学生自主提出问题,教师筛选有价值、有意义的共性问题进行分组讨论,共同解决问题,得出结论,教师总结。
第五步、课外延伸(合作、探究学习)
根据课文内容,进行想象、创造训练,谈启发、收获,德育渗透。
第六步、练习作业(自主、合作学习)
练习分组竞赛完成,自主提问,合作完成,作业课外形成日记或作文。
八、研究方法;
1、比较调查法,对初一班级进行抽样调查、摸底、确定实验班级并进行跟踪研究。
2、教育实验法,以班级为单位,教师承担教研任务,比较效果。
九、保障措施
1、人力保障:全校教师中市级骨干教师3人,县级骨干教师15人。
2、物资保障:学校每年拿出XX元作为科研经费,鼓励奖励有成果的科研教师。
十、人员分工:
课题领导小组:
组长:xx
副组长:xx
课题研究组:
组长:xx
副组长:田xx
成员:代xx
十一、附:前文理论出处《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供大家参考和借鉴噢!希望能对您有所帮助。后续精彩不断,敬请关注!
一、课题背景
1、教师教育观念、教学方式单一的、教学效果明显的现状的需要。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在“教学建议”中首先强调“充分发挥师生双方在教学中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又明确指出:“语文教学应在师生平等对话的过程中进行”,“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师是学习的组织者和引导者”。可是有的教师仍就没有改变理念,在教学中仍然是以讲授为主,备课、授课很累却事半功倍。
2、学生特点的需求。
现在的学生已经习惯于“填鸭式”的教学方式,一味的吃等食,缺少积极性与主动性,尤其在语文学习中,老师讲学生记,有的甚至于像背常识科一样的死记硬背,分析、想象、创造能力得不到有力的培养,在学习中仍然是被动的“让我学”,学生学习很累有收获少,对语文的兴趣慢慢减少,有的甚至厌学。
3、素质教育对语文学科的要求的需要。
教育必须以人的发展为本,处进学生个体生命的成长,这是素质教育的核心理念,也是新课程的价值取向和目标追求。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语文课程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教学内容的确立、教学方法的选择、评价方式的设计,都应有助于这种学习方式的形成。
二、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课题的研究重在提高教师的科研意识,在语文教学中充分发挥师生在教学中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增强合作意识,学会与他人和谐相处,共同生活,并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在学习中不断的发现问题,引起思考,从而培养不迷信权威、不盲从成见的探索精神。让语文课堂形成一种积极、主动、热烈的气氛。
三、理论假设
教师讲得清楚,学生不一定学的明白,教师的讲解只能起到“外塑”的作用,不是坚定性的,教师不能代替学生发展,所以要改变“灌输式”,合作精神是现代教育的四根支柱之一,是从小培养起来的,是时代的需要,语文是人文性很强的学科,具有丰富的人类文化沉淀的和广阔的社会视野,“语文学习的外延和生活的外延相等,”,探究是一个人学习、生存、生长、发展、创造所必经的历史过程,也是一个人的能力、智慧发展的内在要求,它是一种不可量化的“长效”,一种难以言说的回报。
四、课题实验准备
(一)、组织准备
1、围绕课题内容,按照科研要求,将课题组成员分工,具体实施,系统研究;
2、明确实验班,对照班;
3、按照整体实验的要求,纳入学校教学的整体系统,是本课题成为素质教育的有机组成部分;
(二)、思想准备
1、在观念上,抛弃旧的以教师为主体的教学观念,在教学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主动学习,学会学习,提高语文素质。
2、在资料上,尽可能地搜集、学习和掌握国内外先进的教学论,教育学、心理学和方法论的最新研究成果,是课题研究具有前瞻性和实践性。
3、在目标上,着力学习教学法、教育学、牢固树立素质教育的思想,以便为课题实验创造良好的思想基础。
(三)、课题论证的条件
1、从过去的实践看,我们以为本课题的实验做了大量的有成效的工作,积累了一定的经验。
2、从学校的发展战略看,“科研兴校”是我们不懈的追求,“项科研要质量”已经深入人心。
五、主要研究内容
1、自主学习方式的运用
新课前要求学生充分预习,包括作者及简介、文章背景(利用网络)、生字注音、生词释义、文章内容掌握(自然段划分、主要内容、根据学生层次掌握语言特点)。课上根据预习情况提问并归纳总结,课后培养学生学完新课后要所感悟,并写在日记上形成习惯。
2、合作学习方式的运用
将所教班级学生分成若干组,每组一般8―10人,选一名有组织能力、有责任心、语文成绩较好的学生担任组长,在教学中组长带领组员讨论问题寻找答案或共同配合完成故事接龙、故事续编、文章拓展、分角色朗读课文、根据情节表演短剧等。
3、探究学习方式的运用
对文章内容理解时,教师提出较有难度的问题探讨,课外延伸提出问题探究。
六、课题研究的构想与设计:
(一)、开题后的主要工作:
1、以理论学习为先导,强化科研意识。
我们认为,深入而充分的理论准备并贯穿始终,对于顺利完成课题研究任务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开题后仍要认真地系统地学习教育理论专著和相关的理论以及新的科研成果经验。在此基础上,掌握原理,积极研讨,进一步改变教育理念,强化科研意识。
2、以课程改革为契机,推进研究性学习。
因地制宜,因班制宜,充分开发学生的潜能,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养成主动学习、合作学习的习惯,对待问题要有探究的精神。
3、加强课题管理。
(1)、加强科研方法的学习、交流和研讨,定期召开科研研讨会。
(2)、重视课题资料的积累和使用,建立课题档案和数据库。
(3)、定期做好课题总结、汇报工作。每学期进行一次书面总结汇报,每阶段进行一次课题论证和科研总结。
(二)、基本步骤
1、准备阶段(XX年3月------XX年8月)
这一阶段的主要任务是学习教育科研方面的理论,《课程标准》对课题组的成员以及相关教师进行培训,提高对课题研究的理论素养;调查学生的学习方式,掌握第一手材料,和各年级语文教师进行交流,确定具体实施方案.
2、实施阶段(XX年9月―2010年8月)
全面实施研究,分平时培养和课堂实践运用两步走,每学期一次全校性的观摩课,指出不足,总结经验,分三个阶段进行检测和评估,注重积累课题研究的资料。
3、总结阶段(2010年8月----2010年12月)
全面检测,整理资料,总结研究,准备结题。
七、实验研究的具体内容
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方式在教学中的应用分六步;
第一步、课前预习(自主学习)
新课前要求学生充分预习,包括作者及简介,文章背景(利用网络)、生字注音、生词释义、文章内容掌握(自然段划分、主要内容、根据学生层次掌握语言特点)。
第二步、课上检查预习情况(自主学习)
分小组提问的方式
第三步、了解课文内容(合作、探究学习)
根据课文内容,结合学生实际情况可设计多种方式向学生们讲述文章内容。
第四步、分析课文(自主、合作、探究学习)
学生自主提出问题,教师筛选有价值、有意义的共性问题进行分组讨论,共同解决问题,得出结论,教师总结。
第五步、课外延伸(合作、探究学习)
根据课文内容,进行想象、创造训练,谈启发、收获,德育渗透。
第六步、练习作业(自主、合作学习)
练习分组竞赛完成,自主提问,合作完成,作业课外形成日记或作文。
八、研究方法;
1、比较调查法,对初一班级进行抽样调查、摸底、确定实验班级并进行跟踪研究。
2、教育实验法,以班级为单位,教师承担教研任务,比较效果。
九、保障措施
1、人力保障:全校教师中市级骨干教师3人,县级骨干教师15人。
2、物资保障:学校每年拿出XX元作为科研经费,鼓励奖励有成果的科研教师。
十、人员分工:
课题领导小组:
组长:xx
副组长:xx
课题研究组:
组长:xx
副组长:田xx
成员:代xx
十一、附:前文理论出处《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
一、课题背景
1、素质教育对语文学科的要求的需要。
教育必须以人的发展为本,处进学生个体生命的成长,这是素质教育的核心理念,也是新课程的价值取向和目标追求。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语文课程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教学内容的确立、教学方法的选择、评价方式的设计,都应有助于这种学习方式的形成。
2、学生特点的需求。
现在的学生已经习惯于“填鸭式”的教学方式,一味的吃等食,缺少积极性与主动性,尤其在语文学习中,老师讲学生记,有的甚至于像背常识科一样的死记硬背,分析、想象、创造能力得不到有力的培养,在学习中仍然是被动的“让我学”,学生学习很累有收获少,对语文的兴趣慢慢减少,有的甚至厌学。
3、教师教育观念、教学方式单一的、教学效果明显的现状的需要。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在“教学建议”中首先强调“充分发挥师生双方在教学中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又明确指出:“语文教学应在师生平等对话的过程中进行”,“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师是学习的组织者和引导者”。可是有的教师仍就没有改变理念,在教学中仍然是以讲授为主,备课、授课很累却事半功倍。
二、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课题的研究重在提高教师的科研意识,在语文教学中充分发挥师生在教学中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增强合作意识,学会与他人和谐相处,共同生活,并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在学习中不断的发现问题,引起思考,从而培养不迷信权威、不盲从成见的探索精神。让语文课堂形成一种积极、主动、热烈的气氛。
三、理论假设
教师讲得清楚,学生不一定学的明白,教师的讲解只能起到“外塑”的作用,不是坚定性的,教师不能代替学生发展,所以要改变“灌输式”,合作精神是现代教育的四根支柱之一,是从小培养起来的,是时代的需要,语文是人文性很强的学科,具有丰富的人类文化沉淀的和广阔的社会视野,“语文学习的外延和生活的外延相等,”,探究是一个人学习、生存、生长、发展、创造所必经的历史过程,也是一个人的能力、智慧发展的内在要求,它是一种不可量化的“长效”,一种难以言说的回报。
四、课题实验准备
(一)、组织准备
1、围绕课题内容,按照科研要求,将课题组成员分工,具体实施,系统研究;
2、明确实验班,对照班;
3、按照整体实验的要求,纳入学校教学的整体系统,是本课题成为素质教育的有机组成部分;
(二)、思想准备
1、在观念上,抛弃旧的以教师为主体的教学观念,在教学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主动学习,学会学习,提高语文素质。
2、在资料上,尽可能地搜集、学习和掌握国内外先进的教学论,教育学、心理学和方法论的最新研究成果,是课题研究具有前瞻性和实践性。
3、在目标上,着力学习教学法、教育学、牢固树立素质教育的思想,以便为课题实验创造良好的思想基础。
(三)、课题论证的条件
1、从过去的实践看,我们以为本课题的实验做了大量的有成效的工作,积累了一定的经验。
2、从学校的发展战略看,“科研兴校”是我们不懈的追求,“项科研要质量”已经深入人心。
3、从师资状况看,参加课题组的成员有较扎实的专业理论,教育教学经验丰富,能熟练从事初中语文教学,对本课题的研究有深厚的兴趣,工作有敬业精神。课题组成员中有校长、中层干部,有专职的教研员、学科带头人教学骨干等,他们教学水平高,教科研能力强,教学效果显著,石湾乘客体的重要保障.
五、主要研究内容
1、自主学习方式的运用
新课前要求学生充分预习,包括作者及简介、文章背景(利用网络)、生字注音、生词释义、文章内容掌握(自然段划分、主要内容、根据学生层次掌握语言特点)。课上根据预习情况提问并归纳总结,课后培养学生学完新课后要所感悟,并写在日记上形成习惯。
2、合作学习方式的运用
将所教班级学生分成若干组,每组一般8―10人,选一名有组织能力、有责任心、语文成绩较好的学生担任组长,在教学中组长带领组员讨论问题寻找答案或共同配合完成故事接龙、故事续编、文章拓展、分角色朗读课文、根据情节表演短剧等。
3、探究学习方式的运用
对文章内容理解时,教师提出较有难度的问题探讨,课外延伸提出问题探究。
六、课题研究的构想与设计:
(一)、开题后的主要工作:
1、以理论学习为先导,强化科研意识。
我们认为,深入而充分的理论准备并贯穿始终,对于顺利完成课题研究任务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开题后仍要认真地系统地学习教育理论专著和相关的理论以及新的科研成果经验。在此基础上,掌握原理,积极研讨,进一步改变教育理念,强化科研意识。
2、以课程改革为契机,推进研究性学习。
因地制宜,因班制宜,充分开发学生的潜能,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养成主动学习、合作学习的习惯,对待问题要有探究的精神。
3、加强课题管理。
(1)、加强科研方法的学习、交流和研讨,定期召开科研研讨会。
(2)、重视课题资料的积累和使用,建立课题档案和数据库。
(3)、定期做好课题总结、汇报工作。每学期进行一次书面总结汇报,每阶段进行一次课题论证和科研总结。
(二)、基本步骤
1、准备阶段(XX年3月------XX年8月)
这一阶段的主要任务是学习教育科研方面的理论,《课程标准》对课题组的成员以及相关教师进行培训,提高对课题研究的理论素养;调查学生的学习方式,掌握第一手材料,和各年级语文教师进行交流,确定具体实施方案.
2、实施阶段(XX年9月―2010年8月)
全面实施研究,分平时培养和课堂实践运用两步走,每学期一次全校性的观摩课,指出不足,总结经验,分三个阶段进行检测和评估,注重积累课题研究的资料。
3、总结阶段(2010年8月----2010年12月)
全面检测,整理资料,总结研究,准备结题。
七、实验研究的具体内容
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方式在教学中的应用分六步;
第一步、课前预习(自主学习)
新课前要求学生充分预习,包括作者及简介,文章背景(利用网络)、生字注音、生词释义、文章内容掌握(自然段划分、主要内容、根据学生层次掌握语言特点)。
第二步、课上检查预习情况(自主学习)
分小组提问的方式
第三步、了解课文内容(合作、探究学习)
根据课文内容,结合学生实际情况可设计多种方式向学生们讲述文章内容。
第四步、分析课文(自主、合作、探究学习)
学生自主提出问题,教师筛选有价值、有意义的共性问题进行分组讨论,共同解决问题,得出结论,教师总结。
第五步、课外延伸(合作、探究学习)
根据课文内容,进行想象、创造训练,谈启发、收获,德育渗透。
第六步、练习作业(自主、合作学习)
练习分组竞赛完成,自主提问,合作完成,作业课外形成日记或作文。
八、研究方法
1、比较调查法,对初一班级进行抽样调查、摸底、确定实验班级并进行跟踪研究。
2、教育实验法,以班级为单位,教师承担教研任务,比较效果。
九、保障措施
1、人力保障:全校教师中市级骨干教师3人,县级骨干教师15人。
2、物资保障:学校每年拿出XX元作为科研经费,鼓励奖励有成果的科研教师。
十、人员分工:XX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