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面小编为大家带来19篇六一居士传教学反思,希望能帮助大家!
关于六一居士传教学反思
教学就是这样,你设计好了的东西往往实现不了,你的教学设计常常制约于学生的学习情况。这节课,我原本想多讲一些的,可能是教学的节奏没有掌控好,开头部分用时多了点,导致后面的.内容完成不了。
回顾这节课,导入部分很好,出示我在安徽拍摄的照片自然能引起学生的兴趣,又回忆了欧阳修的另一篇文章《醉翁亭记》,这样名号的问题就解决了。
在处理了生字之后,我想尽快进入课文,于是把一篇文章分割成若干小段,让学生去翻译,这比较适合我们学校的实际情况,效果也不错。我想,这节课,学生至少了解了以下内容:欧阳修更号,六一的内容,六一之乐。
欧阳修更号,我自然地穿入作者的生平事迹,人生的三个阶段,让学生明白作者的志趣,这下文的“六一之乐”做好铺垫。这个环节很顺利,目的达到了。
六一的内容,应当比较好理解,可课堂上出现的“老于此五物之间”的“老”,出现了不同的解释,正好,让学生比较,我很佩服自己的就是在教学设计中并没有考虑这个字,学生提出来了,就必须抓获这个机会,弥补以前的缺漏。
六一之乐,有许多可证明的,层次比较多,限于时间,我只完成了两个层次。
一是“名”,这里有许多哲学内容,庄子的思想,孔子的思想,出世与入世,追名与逃名,……对于高中生,老师完全可以借机多谈。因为时间紧张,我自己有许多精彩的内容被迫省略了。
二是“乐”的表现手法。正面回答与侧面回答的效果是完全不一样的。这当中的写作技巧一定要说给学生听,让学生在欣赏之余体会散文之妙处,想一想,这样的课堂一定是受欢迎的,因为学生没有发现的让老师发现了,讲了,多好。
留下一个“扣子”――“累”,下节课再来。
至于让学生读一读,译一译,是常规武器,这里就不多说了。
最后我想反复强调的是,我们的教学一定要是有效的教学,你的教学设计是必要的,但一定要面对课堂教学的现实,不必作茧自缚,语文是一个长期实践的过程,不可能毕其功于一役。一节课有一节课的收获,积少成多,这就够了。
一、教学目的和要求
1、了解赋的文体特点,情感表达的方式以及文章结构安排方面的纵深和开阔。
2、理解古代文人士子的生命追求和精神寄托,树立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
3、掌握常用“谪”“更”“置”“疾”“走”“胜”等常用实词的用法,提高文言文的阅读能力。
二、教学重点
1、了解赋的文体特点,情感表达的方式以及文章结构安排方面的纵深和开阔。
2、掌握常用“谪”“更”“置”“疾”“走”“胜”等常用实词的用法,提高文言文的阅读能力。
三、教学难点
了解赋的文体特点,情感表达的方式以及文章结构安排方面的纵深和开阔。
四、教学时数:
一课时
五、教具:
多媒体
六、教学内容和过程:
一、导入新课
以《醉翁亭记》导入课文。
二、明确本课的学习目的。
三、学习第一自然段
问:谁为欧阳修命名为“六一居士”?在此之前他有别的名号吗?
明确:其本人。初谪滁山时之时他自号为“醉翁”,后退休于颖水之上时又自更号为六一居士。
四、学习第二自然段
1、结合注释通读第二自然段
2、提问:欧阳修为何自命为六一居士?
明确:藏书一万卷、集录三代以来金石遗文一千卷、琴一张、棋一局、常置酒一壶、一老翁。
3、作者定名为六一居士的目的是什么?
明确:主要目的为“聊以志吾之乐尔”。
4、“乐”之何如?
明确:(1)太山在前而不见,疾雷破柱而不惊,专心至极,能不受任何外物干扰。
(2)虽响九奏于洞庭之野,阅大战于涿鹿之原,未足喻其乐且适也,真可以说其乐无穷。
(3)轩裳组劳吾形于外,忧患思虑劳吾形于内,使吾形不病而已悴,心未老而先衰,尚何暇于五物哉?表明世事令他烦忧,希脱身于世俗杂务,回归自然,寄情五物。
5、沉醉于五物的好处是什么?
累于彼者已劳矣,又多忧;累于此者既佚矣,幸无患。说明官场事物不仅劳形,常有不测之祸,十分令人担心。至于悠游陶醉于五物,不仅安逸舒适,还有安全感,不会带来任何祸患。
五、学习第三自然段
1、指名同学翻译本段,其余同学认真听,并指出不足之处。
2、教师点评。
3、问:本段作者提出了哪几条隐退的.理由?
明确:本段作者在主客对话的基础上,进一步总结了自己想隐退的三条理由:
(1)而休,是必然规律。
(2)无称,表面上谦虚,骨子里是牢骚,是对“受侮于群小”的不满。
(3)贪过分之荣禄,是将违其素志而自食其言”,是儒者功成身退、知足常乐思想的必然结果。
4、文中哪一句话表达了作者归隐的决心?
明确:虽无五物,其去宜矣。
六、小结
1、本文反映了欧阳修晚年厌倦官场生活,想归隐的思想,有其豁达开朗、淡泊明志的一面,也有明哲保身、远身以避祸的一面。
2、传记形式别具一格。
3、语言平易晓畅又形象深刻。
七、作业:
完成课后练习三、四。
六一居士传教案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了解作者欧阳修,识记文言知识点,了解赋的文体特点和情感表达的方式。
过程与方法: 理清文章的结构和内容。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理解古代文人士子的生命追求和精神寄托,树立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
教学重点:识记文言知识点,了解赋的文体特点和情感表达的方式。
教学难点:理清文章的结构和内容。
教学方法:诵读法、引导法、讲析法。
教具:多媒体课件、常规教具。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过程:
【导入语】
欧阳修(1007—1072),字永叔,号醉翁,又号六一居士,吉水(今江西吉安)人。北宋政治家、文学家、史学家,唐宋八大家之一。欧阳修自号为醉翁,是因为滁州琅琊山山僧智仙在酿泉上修建了一所亭子,欧阳修和客人经常来亭子里喝酒游玩,欧阳修酒量不好,喝一点点就醉了,同时年纪又最大,因此自号为醉翁,并把亭子取名为“醉翁亭”,认为“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这是欧阳修自号为醉翁的原因。后来,他又自号为六一居士。那么,他为什么要改名号为六一居士呢?六一居士是怎样得来的呢?这节课我们就来看看欧阳修取号为六一居士的原因。
【写作背景】
欧阳修写这篇《六一居士传》时,已经六十四岁。自二十四岁应试及第,步入仕途,已整整四十年。他以其毕生精力献给了赵宋五朝,现在,既老且病,春蚕丝尽,蜡泪将干,应该得到休息的机会了。更何况,四十年中,官场煎熬,以至三度贬官,历尽宦海风涛。【《六一居士传》教案及阅读练习答案】《六一居士传》教案及阅读练习答案。此时求去,完全是出于至性真情。写这篇文章后一年,他才获准致仕;又过了一年,病逝颍州。他仅得一年的琴棋书酒之乐便溘然长逝。
【文言知识点】
1、通假字:
是为五一尔,聊以志吾之乐尔:“尔”通“耳”,罢了。 太山在前而不见:“太”通“泰”。
累于此者既佚矣:“佚”通“逸”,安逸。 而讫无称焉:“讫”通“迄”,到。
乃以难彊之筋骸贪过分之荣禄:“彊”通“强”,强壮、支撑。
2、古今异义词:
此庄生所诮畏影而走乎日中者也:走,古义,跑。今义,行走。
此吾之所以志也:所以,古义,……的原因。今义,表因果关系的`连词。
乃以难彊之筋骸贪过分之荣禄:过分,古义,过多的。今义,说话做事超过一定的限度。
3、词类活用:
世事为吾累者众也,累于彼者已劳矣:累,形容词作动词,拖累。
轩裳珪组劳吾形于外:劳:形容词作使动,使……劳累。
使吾形不病而已悴:病:名词作动词,生病。
4、特殊句式:
六一,何谓也:宾语前置,应为“六一,谓何也”。
此庄生所诮畏影而走乎日中者也:……也,表判断。【《六一居士传》教案及阅读练习答案】文章《六一居士传》教案及阅读练习答案出自答:“累于彼者已劳矣,又多忧;累于此者既佚矣,幸无患。”——说明官场事物不仅劳形,还常有不测之祸,令人十分担心。【《六一居士传》教案及阅读练习答案】古诗词鉴赏中年 晚年
初贬夷陵 又贬滁州 再贬蔡州
无饶河,益慎职 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 六一居士
充满朝气、奋力拼搏 安于职守、与民同乐 急流勇退、修身养性
作者从初贬夷陵时自戒“无饶河,益慎职”,到谪滁时号醉翁,“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再到知蔡州时更号六一居士,陶醉于五物之中,这反映了他的官场经历和心路历程。由早年在政治舞台上的充满朝气、奋力拼搏到中年被贬后安于职守、与民同乐,再到晚年时的急流勇退、修身养性。这种历程在封建士大夫中非常典型。
【小结】
这篇文章借用了汉赋常用的主客问答形式,直抒胸臆般讲出了自己的人生哲学、价值取向和情感的变化。由自己晚年更名六一居士的由来说到乐趣,说到渴望退休,反映了他晚年厌倦官场生活,想归隐的思想,有其豁达开朗、淡泊明志的一面,也有明哲保身、远身以避祸的一面,明显的表现出了孟子的“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的观点。
作业布置:预习《陆文学自传》。
六一居士传 欧阳修
六一居士传原文:
六一居士初谪滁山,自号醉翁。既老而衰且病,将退休于颍水之上,则又更号六一居士。
客有问曰:“六一,何谓也?”居士曰:“吾家藏书一万卷,集录三代以来金石遗文一千卷,有琴一张,有棋一局,而常置酒一壶。”客曰:“是为五一尔,奈何?”居士曰:“以吾一翁,老于此五物之间,是岂不为六一乎?”客笑曰:“子欲逃名者乎?而屡易其号。此庄生所诮畏影而走乎日中者也;余将见子疾走大喘渴死,而名不得逃也。”居士曰:“吾因知名之不可逃,然亦知夫不必逃也;吾为此名,聊以志吾之乐尔。”客曰:“其乐如何?”居士曰:“吾之乐可胜道哉!方其得意于五物也,太山在前而不见,疾雷破柱而不惊;虽响九奏于洞庭之野,阅大战于涿鹿之原,未足喻其乐且适也。然常患不得极吾乐于其间者,世事之为吾累者众也。其大者有二焉,轩裳圭*组劳吾形于外,忧患思虑劳吾心于内,使吾形不病而已悴,心未老而先衰,尚何暇于五物哉?虽然,吾自乞其身于朝者三年矣,一日天子恻然哀之,赐其骸骨,使得与此五物偕返于田庐,庶几偿其夙愿焉。此吾之所以志也。”客复笑曰:“子知轩裳圭*组之累其形,而不知五物之累其心乎?”居士曰:“不然。累于彼者已劳矣,又多忧;累于此者既佚矣,幸无患。吾其何择哉?”于是与客俱起,握手大笑曰:“置之,区区不足较也。”
已而叹曰:“夫士少而仕,老而休,盖有不待七十者矣。吾素慕之,宜去一也。吾尝用于时矣,而讫无称焉,宜去二也。壮犹如此,今既老且病矣,乃以难强之筋骸,贪过分之荣禄,是将违其素志而自食其言,宜去三也。吾负三宜去,虽无五物,其去宜矣,复何道哉!”
熙宁三年九月七日,六一居士自传。
六一居士传译文:
六一居士最初被贬谪到滁州山乡时,自号醉翁。年老体弱,又多病,将要辞别官场,到颍水之滨颐养天年,便又改变名号叫六一居士。
有位客人问道:“六一,讲的是什么?”居士说:“我家里藏了书一万卷,集录夏、商、周三代以来金石遗文一千卷,有琴一张,有棋一盘,又经常备好酒一壶。”客人说:“这只是五个一,怎么说‘六一’呢?”居士说:“加上我这一个老头,在这五种物品中间,这难道不是‘六一’了吗?”客人笑着说:“您大概是一位想逃避名声的人吧,因而屡次改换名号。这正像庄子所讥讽的那个害怕影子却跑到阳光中去的人;我将会看见您像那个人一样,迅速奔跑,大口喘气,干渴而死,名声却不能逃脱。”居士说:“我本就知道名声不可以逃脱,但也知道没有必要逃避;我取这个名号,姑且用来标明我的乐趣罢了。”客人说:“你的乐趣怎么样呢?”居士说:“我的乐趣可以说得尽吗!当自己在这五种物品中得意忘情时,泰山在面前也看不见,迅雷劈破柱子也不惊慌;即使在洞庭湖原野上奏响九韶音乐,在涿鹿大地观看大战役,也不足以形容自己的快乐和舒适。然而常常忧虑不能在这五种物品中尽情享乐,原因是世事给我的拖累太多了。其中大的方面有两件,官车、官服、符信、印绶从外面使我的身体感到劳累,忧患思虑从里面使我的内心感到疲惫,使我没有生病也已经显得憔悴,人没有老却精神已衰竭,还有什么空闲花在这五种物品上呢?虽然如此,我向朝廷请求告老还乡已有三年了,(如果)某一天天子发出恻隐之心哀怜我,赐还我这把老骨头,让我能够和这五种物品一起回归田园,就有希望实现自己素来的愿望了。这便是我标明我的乐趣的原因。”客人又笑着说:“您知道官车、官服、符信、印绶劳累自己的`身体,却不知道这五种物品也会劳累心力吗?”居士说: “不是这样。我被官场拖累,已经劳苦了,又有很多忧愁;被这些物品所吸引,既很安逸,又庆幸没有祸患。我将选择哪方面呢?,“于是和客人一同站起来,握着手大笑说:“停止辩论吧,区区小事是不值得比较的。”
过后,居士叹息说:“读书人从年轻时开始做官,到年老时退休,往往是有等不到七十岁就退休的人。我素来羡慕他们,这是我应当离职的第一点理由。我曾经被当朝任用,但至今没有值得称道的政绩,这是应当离职的第二点理由。强壮时尚且如此,现在既老又多病,凭着难以支撑的身体去贫恋超越的职位俸禄,这将会违背自己平素的志愿,自食其言,这是应当离职的第三点理由。我有这三点应当离职的理由,即使没有这五种物品,离职也是应当的,还要再说什么呢!”
熙宁三年九月七日,六一居士自传。
六一居士传知识点总结
重点字词:
初谪滁山:庆历六年(1046),欧阳修被贬为滁州知州,时年四十岁。 将退休于颍水之上:熙宁元年(1068),欧阳修在颍州(今安徽阜阳市)修建房屋,准备退休于此。
三代:指夏商周。
金石遗文:指欧阳修所收集的钟鼎和石刻文字的拓本。欧阳修撰有《集石录》,为我国现存最早的著录金石的专著。
逃名:避名声而不居。
此庄生所诮畏影而走乎日中者:《庄子·渔父》说:“人有畏影恶迹而去之走者,举足愈数(shuò,疾速)而迹愈多,走愈疾而影不离身。自以为尚迟,疾走不休。绝力而死。不知处阴以休影,处静以息迹,愚亦甚矣。”庄生,指庄子。诮,讥笑。
九奏:即“九韶”,虞舜时的音乐。
阅大战于涿鹿之原:《史记·五帝本纪》记皇帝与蚩尤战于涿鹿之野,隧擒杀蚩尤事。
轩裳珪组:分指古代大臣所乘车驾,所着服饰,所执玉板,所佩印绶,总指官场事物。
一日:一旦,终有一天。
赐其骸骨:比喻皇帝同意其告老退休。
庶几:大概,差不多;或许可以。
佚:安逸,安乐。
不待七十:古代规定官员七十岁退休(“致仕”“致政”),欧阳修写本文时为六十四岁,所以用他人也有不到七十就告退的作为自解。
用于时:指出仕。
无称:没有值得称道的政绩。
违其素志而自食其言:违背自己的平生志向而说话不算话。欧阳修早在皇祐元年任颍州知州时,已萌归田退休之意。后在《归田录序》中明确表示了“退避荣宠,而优游田亩”的心愿。素志,一向的志向。
更:更换。
是:这,这个。
固:本来,当然。
劳:形容词使动用法,使......劳累。
志:记下、记住。
特殊句式
六一居士初谪滁山 被动句
将退休于颍水之上 状语后置
六一,何谓也 宾语前置
虽响九奏于洞庭之野 宾语前置
世事之为吾累者众也 定语后置
此吾之所以志也 固定句式
累于彼者已劳矣 被动句
吾其何择哉 宾语前置
宜去一也 判断句
复何道哉 宾语前置
原文翻译
六一居士最初被贬谪到滁州山乡时,自号醉翁。年老体弱,又多病,将要辞别官场,到颍水之滨颐养天年,便又改变名号叫六一居士。
有位客人问道:“六一,讲的是什么”居士说:“我家里藏了书一万卷,集录夏、商、周三代以来金石遗文一千卷,有琴一张,有棋一盘,又经常备好酒一壶。”客人说:“这只是五个一,怎么说六一呢”居士说:“加上我这一个老头,在这五种物品中间,这难道不是六一了吗”客人笑着说:“您大概是一位想逃避名声的人吧,因而屡次改换名号。这正像庄子所讥讽的那个害怕影子却跑到阳光中去的人;我将会看见您像那个人一样,迅速奔跑,大口喘气,干渴而死,名声却不能逃脱。”居士说:“我本就知道名声不可以逃脱,但也知道没有必要逃避;我取这个名号,姑且用来标明我的乐趣罢了。”客人说:“你的乐趣怎么样呢”居士说:“我的乐趣可以说得尽吗!当自己在这五种物品中得意忘情时,泰山在面前也看不见,迅雷劈破柱子也不惊慌;即使在洞庭湖原野上奏响九韶音乐,在涿鹿大地观看大战役,也不足以形容自己的快乐和舒适。然而常常忧虑不能在这五种物品中尽情享乐,原因是世事给我的拖累太多了。其中大的方面有两件,官车、官服、符信、印绶从外面使我的身体感到劳累,忧患思虑从里面使我的内心感到疲惫,使我没有生病也已经显得憔悴,人没有老却精神已衰竭,还有什么空闲花在这五种物品上呢虽然如此,我向朝廷请求告老还乡已有三年了,(如果)某一天天子发出恻隐之心哀怜我,赐还我这把老骨头,让我能够和这五种物品一起回归田园,就有希望实现自己素来的愿望了。这便是我标明我的乐趣的原因。”客人又笑着说:“您知道官车、官服、符信、印绶劳累自己的身体,却不知道这五种物品也会劳累心力吗”居士说: “不是这样。我被官场拖累,已经劳苦了,又有很多忧愁;被这些物品所吸引,既很安逸,又庆幸没有祸患。我将选择哪方面呢,“于是和客人一同站起来,握着手大笑说:“停止辩论吧,区区小事是不值得比较的。”
过后,居士叹息说:“读书人从年轻时开始做官,到年老时退休,往往是有等不到七十岁就退休的`人。我素来羡慕他们,这是我应当离职的第一点理由。我曾经被当朝任用,但至今没有值得称道的政绩,这是应当离职的第二点理由。强壮时尚且如此,现在既老又多病,凭着难以支撑的身体去贫恋超越的职位俸禄,这将会违背自己平素的志愿,自食其言,这是应当离职的第三点理由。我有这三点应当离职的理由,即使没有这五种物品,离职也是应当的,还要再说什么呢!” 熙宁三年九月七日,六一居士自传。
欧阳修
六一居士初谪滁山,自号醉翁。既老而衰且病,将退休于颍水之上,则又更号六一居士。
客有问曰:“六一,何谓也?”居士曰:“吾家藏书一万卷,集录三代以来金石遗文一千卷,有琴一张,有棋一局,而常置酒一壶。”客曰:“是【这】为五一尔,奈何?”居士曰:“以吾一翁,老于此五物之间,是【这】岂不为六一乎?”
客笑曰:“子欲逃名者乎?而屡易【更换】其号。此庄生所诮【讥讽】畏影而走乎日【太阳】中者也;余将见子疾走大喘渴死,而名不得逃也。”居士曰:“吾固知名之不可逃,然亦知夫不必逃也;吾为此名,聊【姑且】以志【记述】吾之乐【乐趣】尔。”
客曰:“其乐如何?”居士曰:“吾之乐可胜【尽】道哉!方其得意于五物也,泰山在前而不见,疾雷破柱而不惊;虽响九奏于洞庭之野,阅大战于涿【zhuō】鹿之原,未足喻其乐且适也。然常患不得极吾乐于其间者,世事之为吾累者众也。其大者有二焉,轩裳珪组劳吾形于外,忧患思虑劳吾心于内,使吾形不病而已悴,心未老而先衰,尚何暇【空闲】于五物哉?虽然,吾自乞其身于朝者三年矣,一日天子恻然【同情怜悯的样子】哀【怜悯,同情】之,赐其骸骨【乞骸骨:古代官吏自请退职,意谓使骸骨得归葬故乡】,使得与此五物偕【俱,共同】返于田庐,庶几【差不多】偿【实现,满足】其夙愿焉。此吾之所以志也。”
客复笑曰:“子知轩裳珪组之累其形,而不知五物之累其心乎?”居士曰:“不然。累于彼者已劳矣,又多忧;累于此者既佚【安逸】矣,幸无患。吾其何择哉?”于是与客俱起,握手大笑曰:“置之,区区【小,少。微不足道】不足较也。”
已而叹曰:“夫士少而仕,老而休,盖有不待七十者矣。吾素慕之,宜去一也。吾尝用于时矣,而讫无称焉,宜去二也。壮犹如此,今既老且病矣,乃以难强之筋骸,贪过分之荣禄,是将违其素志而自食其言,宜去三也。吾负三宜去,虽无五物,其去宜矣,复何道哉!”
熙宁三年九月七日,六一居士自传。
参考译文:
六一居士最初被贬谪到滁州山乡时,自己称作醉翁。年老体弱,又多病,将要辞别官场,到颍水之滨颐养天年,便又改变名号叫六一居士。
有位客人问道:“六一,讲的是什么?”居士说:“我家里藏了书一万卷,祖上集录周秦至五代以来金石遗文一千卷,有琴一张,有棋一盘,又经常备好酒一壶。”客人说:“这只是五个一,怎么说‘六一’呢?”居士说:“加上我这一个老头,在这五种物品中间老去,这难道不是‘六一’了吗?”
客人笑着说:“您大概是一位想逃避名声的人吧,因而屡次改换名号。这正像庄子所讥讽的那个害怕影子却跑到阳光中去的人;我将会看见您(像那个人一样),迅速奔跑,大口喘气,干渴而死,名声却不能逃脱。”居士说:“我本就知道名声不可以逃脱,但也知道没有必要逃避;我取这个名号,姑且用来记下我的乐趣罢了。”
客人说:“你的乐趣怎么样呢?”居士说:“我的乐趣可以说得尽吗!当自己在这五种物品中得到意趣时,泰山在面前也看不见,迅雷劈破柱子也不惊慌;即使在洞庭湖原野上奏响九韶音乐,在涿鹿大地观看大战役,也不足以形容自己的快乐和舒适。然而常常忧虑不能在这五种物品中尽情享乐,原因是世事给我的拖累太多了。其中大的方面有两件,官车、官服、符信、印绶从外面使我的身体感到劳累,忧患思虑从里面使我的内心感到疲惫,使我没有生病却已经显得憔悴,人没有老精神却已衰竭,还有什么空闲花在这五种物品上呢?虽然如此,我向朝廷请求告老还乡已有三年了,(如果)某一天天子发出恻隐之心哀怜我,赐还我这把老骨头,让我能够和这五种物品一起回归田园,差不多就有希望实现自己素来的愿望了。这便是我记述我的乐趣的原因。”
客人又笑着说:“您知道官车、官服、符信、印绶劳累自己的身体,却不知道这五种物品也会劳累心力吗?”居士说: “不是这样。我被官场拖累,已经劳苦了,又有很多忧愁;被这些物品所吸引,既很安逸,又庆幸没有祸患。我将选择哪方面呢?”于是和客人一同站起来,握着手大笑说:“停止辩论吧,区区小事是不值得比较的。”
不久,居士叹息说:“读书人从年轻时开始做官,到年老时退休,往往是有等不到七十岁就退休的人。我素来羡慕他们,这是我应当离职的第一点理由。我曾经被当朝任用,但最终没有值得称道的政绩,这是应当离职的第二点理由。强壮时尚且如此,现在既老又多病,凭着难以支撑的身体去贫恋超越的职位俸禄,这将会违背自己平素的志愿,自食其言,这是应当离职的第三点理由。我有这三点应当离职的理由,即使没有这五种物品,(我)离职也是应当的,还要再说什么呢!”
熙宁三年九月七日,六一居士自传。
6、对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此庄生所诮畏影而走乎日中者也 诮:讥讽
B、然常患不得极吾乐于其间者 极:尽情享受
C、一日天子恻然哀之 哀:怜惜
D、累于此者既佚矣 佚:散失
7、下列句子中,全都表现“居士之乐”的`一组是(3分)( )
①既老而衰且病,将退休于颍水之上 ②泰山在前而不见,疾雷破柱而不惊
③使得与此五物偕返于田庐 ④累于此者既佚矣,幸无患
⑤老而休,盖有不待七十者矣 ⑥吾负三宜去,虽无五物,其去宜矣
A、①③⑤ B、②③④ C、①④⑥ D、②⑤⑥
8、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作者在自己将要辞别官场,到颍水边颐养天年时给自己改号为六一居士。
B、作者将自己的号改为六一居士既是为了逃避名声,也是为了记录自己生活的乐趣。
C、身体上的劳累和内心的疲惫使得作者面容憔悴,精神衰竭。
D、五种物品给作者带来了乐趣,但即使没有这五种物品,作者认为也应该离职了。
6、D(佚:安逸)
7、B ①是说欧阳修的任职情况;
⑤是一般读书人的情况;
⑥是欧阳修的去职理由。
8、B(作者改号不是为了逃避名声。)
9、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老于此五物之间,是岂不为六一乎?(3分)
(2)虽响九奏于洞庭之野,阅大战于涿鹿之原,未足喻其乐且适也。(4分)
(3)吾尝用于时矣,而讫无称焉,宜去二也。(3分)
9、(1)在这五种物品中间老去,这难道不是“六一”了吗?(状语后置、是、“岂……乎”各1分)
(2)即使在洞庭湖原野上奏响九韶音乐,在涿鹿大地观看大战役,也不足以表达自己的快乐和舒适。(虽、响、状语后置、喻各1分)
(3)我曾经被当朝任用,但最终没有值得称道的政绩,这是应当离职的第二点理由。(被动句、讫、判断句各1分)
知识与技能:
了解作者欧阳修,识记文言知识点,了解赋的文体特点和情感表达的方式。
过程与方法:
理清文章的结构和内容。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理解古代文人士子的生命追求和精神寄托,树立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
教学重点:
识记文言知识点,了解赋的文体特点和情感表达的方式。
教学难点:
理清文章的结构和内容。
教学方法:
诵读法、引导法、讲析法。
教具:
多媒体课件、常规教具。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导入语】
欧阳修(1007―1072),字永叔,号醉翁,又号六一居士,吉水(今江西吉安)人。北宋政治家、文学家、史学家,唐宋八大家之一。欧阳修自号为醉翁,是因为滁州琅琊山山僧智仙在酿泉上修建了一所亭子,欧阳修和客人经常来亭子里喝酒游玩,欧阳修酒量不好,喝一点点就醉了,同时年纪又最大,因此自号为醉翁,并把亭子取名为“醉翁亭”,认为“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这是欧阳修自号为醉翁的原因。后来,他又自号为六一居士。那么,他为什么要改名号为六一居士呢?六一居士是怎样得来的呢?这节课我们就来看看欧阳修取号为六一居士的原因。
【写作背景】
欧阳修写这篇《六一居士传》时,已经六十四岁。自二十四岁应试及第,步入仕途,已整整四十年。他以其毕生精力献给了赵宋五朝,现在,既老且病,春蚕丝尽,蜡泪将干,应该得到休息的机会了。更何况,四十年中,官场煎熬,以至三度贬官,历尽宦海风涛。练习答案。此时求去,完全是出于至性真情。写这篇文章后一年,他才获准致仕;又过了一年,病逝颍州。他仅得一年的琴棋书酒之乐便溘然长逝。
【文言知识点】
1、通假字:
是为五一尔,聊以志吾之乐尔:“尔”通“耳”,罢了。太山在前而不见:“太”通“泰”。
累于此者既佚矣:“佚”通“逸”,安逸。而讫无称焉:“讫”通“迄”,到。
乃以难之筋骸贪过分之荣禄:“”通“强”,强壮、支撑。
2、古今异义词:
此庄生所诮畏影而走乎日中者也:走,古义,跑。今义,行走。
此吾之所以志也:所以,古义,……的原因。今义,表因果关系的连词。
乃以难之筋骸贪过分之荣禄:过分,古义,过多的。今义,说话做事超过一定的限度。
3、词类活用:
世事为吾累者众也,累于彼者已劳矣:累,形容词作动词,拖累。
轩裳组劳吾形于外:劳:形容词作使动,使……劳累。
使吾形不病而已悴:病:名词作动词,生病。
4、特殊句式:
六一,何谓也:宾语前置,应为“六一,谓何也”。
此庄生所诮畏影而走乎日中者也:……也,表判断。答:“累于彼者已劳矣,又多忧;累于此者既佚矣,幸无患。”――说明官场事物不仅劳形,还常有不测之祸,令人十分担心。
初贬夷陵又贬滁州再贬蔡州
无饶河,益慎职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六一居士
充满朝气、奋力拼搏安于职守、与民同乐急流勇退、修身养性
作者从初贬夷陵时自戒“无饶河,益慎职”,到谪滁时号醉翁,“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再到知蔡州时更号六一居士,陶醉于五物之中,这反映了他的官场经历和心路历程。由早年在政治舞台上的充满朝气、奋力拼搏到中年被贬后安于职守、与民同乐,再到晚年时的急流勇退、修身养性。这种历程在封建士大夫中非常典型。
【小结】
这篇文章借用了汉赋常用的主客问答形式,直抒胸臆般讲出了自己的人生哲学、价值取向和情感的'变化。由自己晚年更名六一居士的由来说到乐趣,说到渴望退休,反映了他晚年厌倦官场生活,想归隐的思想,有其豁达开朗、淡泊明志的一面,也有明哲保身、远身以避祸的一面,明显的表现出了孟子的“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的观点。
文言文《六一居士传》原文及译文
六一居士传
欧阳修
原文:
六一居士初谪滁山,自号醉翁。既老而衰且病,将退休于颍水之上,则又更号六一居士。 客有问曰:“六一,何谓也?”居士曰:“吾家藏书一万卷,集录三代以来金石遗文一千卷,有琴一张,有棋一局,而常置酒一壶。”客曰:“是为五一尔,奈何?”居士曰:“以吾一翁,老于此五物之间,是岂不为六一乎?”客笑曰:“子欲逃名者乎?而屡易其号。此庄生所诮畏影而走乎日中者也;余将见子疾走大喘渴死,而名不得逃也。”居士曰:“吾因知名之不可逃,然亦知夫不必逃也;吾为此名,聊以志吾之乐尔。”客曰:“其乐如何?”居士曰:“吾之乐可胜道哉!方其得意于五物也,太山在前而不见,疾雷破柱而不惊;虽响九奏于洞庭之野,阅大战于涿鹿之原,未足喻其乐且适也。然常患不得极吾乐于其间者,世事之为吾累者众也。其大者有二焉,轩裳圭*组劳吾形于外,忧患思虑劳吾心于内,使吾形不病而已悴,心未老而先衰,尚何暇于五物哉?虽然,吾自乞其身于朝者三年矣,一日天子恻然哀之,赐其骸骨,使得与此五物偕返于田庐,庶几偿其夙愿焉。此吾之所以志也。”客复笑曰:“子知轩裳圭*组之累其形,而不知五物之累其心乎?”居士曰:“不然。累于彼者已劳矣,又多忧;累于此者既佚矣,幸无患。吾其何择哉?”于是与客俱起,握手大笑曰:“置之,区区不足较也。”
已而叹曰:“夫士少而仕,老而休,盖有不待七十者矣。吾素慕之,宜去一也。吾尝用于时矣,而讫无称焉,宜去二也。壮犹如此,今既老且病矣,乃以难强之筋骸,贪过分之荣禄,是将违其素志而自食其言,宜去三也。吾负三宜去,虽无五物,其去宜矣,复何道哉!”
熙宁三年九月七日,六一居士自传。
译文
六一居士最初被贬谪到滁州山乡时,自号醉翁。年老体弱,又多病,将要辞别官场,到颍水之滨颐养天年,便又改变名号叫六一居士。
有位客人问道:“六一,讲的是什么?”居士说:“我家里藏了书一万卷,集录夏、商、周三代以来金石遗文一千卷,有琴一张,有棋一盘,又经常备好酒一壶。”客人说:“这只是五个一,怎么说‘六一’呢?”居士说:“加上我这一个老头,在这五种物品中间,这难道不是‘六一’了吗?”客人笑着说:“您大概是一位想逃避名声的人吧,因而屡次改换名号。这正像庄子所讥讽的那个害怕影子却跑到阳光中去的人;我将会看见您像那个人一样,迅速奔跑,大口喘气,干渴而死,名声却不能逃脱。”居士说:“我本就知道名声不可以逃脱,但也知道没有必要逃避;我取这个名号,姑且用来标明我的乐趣罢了。”客人说:“你的乐趣怎么样呢?”居士说:“我的乐趣可以说得尽吗!当自己在这五种物品中得意忘情时,泰山在面前也看不见,迅雷劈破柱子也不惊慌;即使在洞庭湖原野上奏响九韶音乐,在涿鹿大地观看大战役,也不足以形容自己的快乐和舒适。然而常常忧虑不能在这五种物品中尽情享乐,原因是世事给我的拖累太多了。其中大的方面有两件,官车、官服、符信、印绶从外面使我的身体感到劳累,忧患思虑从里面使我的内心感到疲惫,使我没有生病也已经显得憔悴,人没有老却精神已衰竭,还有什么空闲花在这五种物品上呢?虽然如此,我向朝廷请求告老还乡已有三年了,(如果)某一天天子发出恻隐之心哀怜我,赐还我这把老骨头,让我能够和这五种物品一起回归田园,就有希望实现自己素来的愿望了。这便是我标明我的乐趣的原因。”客人又笑着说:“您知道官车、官服、符信、印绶劳累自己的身体,却不知道这五种物品也会劳累心力吗?”居士说: “不是这样。我被官场拖累,已经劳苦了,又有很多忧愁;被这些物品所吸引,既很安逸,又庆幸没有祸患。我将选择哪方面呢?,“于是和客人一同站起来。
握着手大笑说:“停止辩论吧,区区小事是不值得比较的。”
过后,居士叹息说:“读书人从年轻时开始做官,到年老时退休,往往是有等不到七十岁就退休的人。我素来羡慕他们,这是我应当离职的第一点理由。我曾经被当朝任用,但至今没有值得称道的政绩,这是应当离职的第二点理由。强壮时尚且如此,现在既老又多病,凭着难以支撑的身体去贫恋超越的职位俸禄,这将会违背自己平素的志愿,自食其言,这是应当离职的第三点理由。我有这三点应当离职的理由,即使没有这五种物品,离职也是应当的,还要再说什么呢!”
熙宁三年九月七日,六一居士自传。
赏析
第一小节,作者先介绍了自己的二个别号“醉翁”“六一居士”。“醉翁”是庆历六年他被贬滁州时的自号。熙宁元年,欧阳修又在颖州修建房屋,准备退居,他“既老而衰且病,将退休于颐水之上,则又更号六一居士。”滁州有滁山,颖州有颖水,合起来就表示出作者晚年想摆脱世间烦扰、寄情山水的思想。
第二小节,作者采用主客问答形式,借客人的提问,先说明自己称六一居士的含义,即晚年在家中陪伴一老翁自己的是一万卷书,一干卷金石遗文,一张琴,一盘棋,一壶酒。从这个称号的.含义,一方面可以休察出作者晚年只赖于这五种物品的孤寂无聊的生活,另一方面也可看出作者想摆脱烦扰、凭此安度晚年的乐趣。但客人仍就作者多次更改称号提出疑问:“子欲逃名者乎?而屡易其号。此庄生所诮畏影而走乎日中者也;余将见子疾走大喘渴死,而名不得逃也。”对这个道理。作者不是不知道,所以他说:“吾因知名之不可逃,然亦知夫不必逃也;吾为此名,聊以志吾之乐尔。”由此引发,作者便开始抒写自己晚年陶醉于五种物品的乐趣,就是当此时,泰山在面前也看不见,炸雷劈破屋柱也不惊慌;即使在洞庭大原野奏起九韶仙乐,在涿鹿山前观看激烈战斗场面,也比不上这样快乐舒适。但是目前,作者还苦于不能在这些物品里面尽情亨乐。其原因,是“轩裳珪组劳吾形于外”二是“优患思虑劳吾心于内。”这样使得作者虽没生病而外貌已显得憔悴,虽还没太老而精神却已衰竭,没有什么空暇陶醉于这五种物品了。可见作者对官场生活已十分厌倦,因此急于退休过安闲的隐居生活。虽然作者目前还没能退休,但是他坚信,由于他向朝廷告老辞退已三年,朝廷总会能予批准,那时回到田园享受与五种物品交触之乐的愿望一定能实现;所以起下这个六一居士的名号来表达自己向往的乐趣。客人又问:“子知轩裳珪组之累其形,而不知五物之累其心乎?”于是作者接着分析,长期被官场拖累已经很觉劳苦了,而且还有很多优患缠身;为这五种物品吸引是精神上得到安逸,而且没有祸患。两者相比,当然是选择后者了。
从第二小节的主容问答之中,作者晚年消极隐退的思想显露了出来。欧阳修年青时意气风发、豪情满怀。他以天下为己任,立志改革时弊,是范仲淹“庆历新政”运动的积极参与者。在文学上,他团结、提携一大批优秀文人,反对“西昆体”,倡导“古文”运动,被公认为文坛的领袖。但是,随着政治上的一次次受挫,一次次被放逐,他心恢意懒了。虽晚年被重新起用,官位也很高,但朝政的腐败,官场的尔虞我诈,加上志同道合的挚友的相继去世,使他再展宏图的幻想破灭了,思想开始消极、苦闷,甚至对王安石的变法也持了消极对立的态度。欧阳修从勇于改革到消极悲观,在政治生涯中可谓是虎头蛇尾、有始无终。这固然暴露了他思想上的弱点,但这也是当时社会和历史的局限。
在主客对话的基础上,作者最后又进一步总结了自己想退隐的三条理由。一是年青时出去做官,年老了退休,不一定非得等到七十岁,这是人生的规律。二是自己任职期间并没有值得称赞的成绩。三是自己壮年时就想退职(欧阳修中年以后的诗文就多有辞官归田的思想),现在年老体弱就不能再贪图过分的荣耀俸禄了。作者说,具备这三条理由,即使没有五种物品的吸引,也应该离职了。言外之意是更何况有与这五种物品共处的乐趣。三条理由表面上看正当、充分,但字里行间却流着作者对仕宦生活的厌倦。
这篇文章在传记文中是别具一格的。它没有具体叙述自己一生的主要经历,而是由自己晚年更名六一居士的由来说到自己的乐趣,又说到自己渴望退休的心情及对现实生活的厌倦。由于文章采用了汉赋的主客同答方式,所以很便于逐层推进地阐述这种思想和情趣,而且也使行文跌宕多姿、情感深切,本文的语言也是既平易晓杨又形象深刻。如作者写他陶醉于五种物品之时说“泰山在前而不见,疾雷破柱而不惊,虽响九奏于洞庭之野,阅大战于涿鹿之原,未足喻其乐且适也。”这比喻极为生动,它既喻为自然界的各种声响又喻为社会官场的糟杂事物。作者能置之而不顾,深刻说明他对五种物品的乐而不倦和专心致志。
原文:
六一居士传
宋代:欧阳修
六一居士初谪滁山,自号醉翁。既老而衰且病,将退休于颍水之上,则又更号六一居士。
客有问曰:“六一,何谓也?”居士曰:“吾家藏书一万卷,集录三代以来金石遗文一千卷,有琴一张,有棋一局,而常置酒一壶。”客曰:“是为五一尔,奈何?”居士曰:“以吾一翁,老于此五物之间,是岂不为六一乎?”客笑曰:“子欲逃名者乎?而屡易其号。此庄生所诮畏影而走乎日中者也;余将见子疾走大喘渴死,而名不得逃也。”居士曰:“吾因知名之不可逃,然亦知夫不必逃也;吾为此名,聊以志吾之乐尔。”客曰:“其乐如何?”居士曰:“吾之乐可胜道哉!方其得意于五物也,泰山在前而不见,疾雷破柱而不惊;虽响九奏于洞庭之野,阅大战于涿鹿之原,未足喻其乐且适也。然常患不得极吾乐于其间者,世事之为吾累者众也。其大者有二焉,轩裳珪组劳吾形于外,忧患思虑劳吾心于内,使吾形不病而已悴,心未老而先衰,尚何暇于五物哉?虽然,吾自乞其身于朝者三年矣,一日天子恻然哀之,赐其骸骨,使得与此五物偕返于田庐,庶几偿其夙愿焉。此吾之所以志也。”客复笑曰:“子知轩裳珪组之累其形,而不知五物之累其心乎?”居士曰:“不然。累于彼者已劳矣,又多忧;累于此者既佚矣,幸无患。吾其何择哉?”于是与客俱起,握手大笑曰:“置之,区区不足较也。”
已而叹曰:“夫士少而仕,老而休,盖有不待七十者矣。吾素慕之,宜去一也。吾尝用于时矣,而讫无称焉,宜去二也。壮犹如此,今既老且病矣,乃以难强之筋骸,贪过分之荣禄,是将违其素志而自食其言,宜去三也。吾负三宜去,虽无五物,其去宜矣,复何道哉!”
熙宁三年九月七日,六一居士自传。
赏析:
第一小节,作者先介绍了自己的二个别号“醉翁”、“六一居士”。“醉翁”是庆历六年他被贬滁州时的自号。熙宁元年,欧阳修又在颖州修建房屋,准备退居,他“既老而衰且病,将退休于颐水之上,则又更号六一居士。”滁州有滁山,颖州有颖水,合起来就表示出作者晚年想摆脱世间烦扰、寄悄山水的思想。
第二小节,作者采用主客间答形式,借客人的提间,先说明自己称六一居士的含义,即晚年在家中陪伴一老翁自己的是一万卷书,一干卷金石遗文,一张琴,一盘棋,一壶酒。从这个称号的含义,一方面可以休察出作者晚年只赖于这五种物品的孤寂无聊的生活,另一方面也可看出作者想摆脱烦扰、凭此安度晚年的乐趣。但客人仍就作者多次更改称号提出疑问:“子欲逃名者乎?而屡易其号。此庄生所诮畏影而走乎日中者也;余将见子疾走大喘渴死,而名不得逃也。”对这个道理。作者不是不知道,所以他说:“吾因知名之不可逃,然亦知夫不必逃也;吾为此名,聊以志吾之乐尔。”由此引发,作者便开始抒写自己晚年陶醉于五种物品的乐趣,就是当此时,泰山在面前也看不见,炸雷劈破屋柱也不惊慌;即使在洞庭大原野奏起九韶仙乐,在涿鹿山前观看激烈战斗场面,也比不上这样快乐舒适。但是目前,作者还苦于不能在这些物品里面尽情亨乐。其原因,是“轩裳珪组劳吾形于外”二是“优患思虑劳吾心于内。”这样使得作者虽没生病而外貌已显得憔悴,虽还没太老而精神却已衰竭,没有什么空暇陶醉于这五种物品了。可见作者对官场生活已十分厌倦,因此急于退休过安闲的隐居生活。虽然作者目前还没能退休,但是他坚信,由于他向朝廷告老辞退已三年,朝廷总会能予批准,那时回到田园享受与五种物品交触之乐的愿望一定能实现;所以起下这个六一居士的名号来表达自己向往的乐趣。客人又间:“子知轩裳珪组之累其形,而不知五物之累其心乎?”于是作者接着分析,长期被官场拖累已经很觉劳苦了,而且还有很多优患缠身;为这五种物品吸引是精神上得到安逸,而且没有祸患。两者相比,当然是选择后者了。
从第二小节的主容问答之中,作者晚年消极隐退的思想显露了出来。欧阳修年青时意气风发、豪情满怀。他以天下为己任,立志改革时弊,是范仲淹“庆历新政”运动的积极参与者。在文学上,他团结、提携一大批优秀文人,反对“西昆体”,倡导“古文”运动,被公认为文坛的领袖。但是,随着政治上的一次次受挫,一次次被放逐,他心恢意懒了。虽晚年被重新起用,官位也很高,但朝政的腐败,官场的尔虞我诈,加上志同道合的挚友的相继去世,使他再展宏图的幻想破灭了,思想开始消极、苦闷,甚至对王安石的变法也持了消极对立的态度。欧阳修从勇于改革到消极悲观,在政治生涯中可谓是虎头蛇尾、有始无终。这固然暴露了他思想上的弱点,但这也是当时社会和历史的局限。
在主客对话的基础上,作者最后又进一步总结了自己想退隐的三条理由。一是年青时出去做官,年老了退休,不一定非得等到七十岁,这是人生的规律。二是自己任职期间并没有值得称赞的成绩。三是自己壮年时就想退职(欧阳修中年以后的诗文就多有辞官归田的思想),现在年老体弱就不能再贪图过分的荣耀俸禄了。作者说,具备这三条理由,即使没有五种物品的吸引,也应该离职了。言外之意是更何况有与这五种物品共处的乐趣。三条理由表面上看正当、充分,但字里行间却流着作者对仕宦生活的厌倦。
这篇文章在传记文中是别具一格的。它没有具体叙述自己一生的主要经历,而是由自己晚年更名六一居士的由来说到自己的乐趣,又说到自己渴望退休的心情及对现实生活的厌倦。由于文章采用了汉赋的主客同答方式,所以很便于逐层推进地阐述这种思想和情趣,而且也使行文跌宕多姿、情感深切,本文的语言也是既平易晓杨又形象深刻。如作者写他陶醉于五种物品之时说“泰山在前而不见,疾雷破柱而不惊,虽响九奏于洞庭之野,阅大战于涿鹿之原,未足喻其乐且适也。”这比喻极为生动,它既喻为自然界的各种声响又喻为社会官场的糟杂事物。作者能置之而不顾,深刻说明他对五种物品的乐而不倦和专心致志。
文言文六一居士传的阅读及答案
六一居士传
(宋)欧阳修
六一居士初谪滁山,自号醉翁。既老而衰且病,将退休于颍水之上,则又更号六一居士。
客有问曰:“六一,何谓也?”居士曰:“吾家藏书一万卷,集录三代以来金石遗文一千卷,有琴一张,有棋一局,而常置酒一壶。”客曰:“是为五一尔,奈何?”居士曰:“以吾一翁,老于此五物之间,是岂不为六一乎?”客笑曰:“子欲逃名者乎?而屡易其号。此庄生所诮畏影而走乎日中者也;余将见子疾走大喘渴死,而名不得逃也。”居士曰:“吾因知名之不可逃,然亦知夫不必逃也;吾为此名,聊以志吾之乐尔。”客曰:“其乐如何?”居士曰:“吾之乐可胜道哉!方其得意于五物也,泰山在前而不见,疾雷破柱而不惊;虽响九奏于洞庭之野,阅大战于涿鹿之原,未足喻其乐且适也。然常患不得极吾乐于其间者,世事之为吾累者众也。其大者有二焉,轩裳珪组劳吾形于外,忧患思虑劳吾心于内,使吾形不病而已悴,心未老而先衰,尚何暇于五物哉?虽然吾自乞其身于朝者三年矣一日天子恻然哀之赐其骸骨使得与此五物偕返于田庐庶几偿其夙愿焉。此吾之所以志也。”客复笑曰:“子知轩裳珪组之累其形,而不知五物之累其心乎?”居士曰:“不然。累于彼者已劳矣,又多忧;累于此者既佚矣,幸无患。吾其何择哉?”于是与客俱起,握手大笑曰:“置之,区区不足较也。”
已而叹曰:“夫士少而仕,老而休,盖有不待七十者矣。吾素慕之,宜去一也。吾尝用于时矣,而讫无称焉,宜去二也。壮犹如此,今既老且病矣,乃以难强之筋骸,贪过分之荣禄,是将违其素志而自食其言,宜去三也。吾负三宜去,虽无五物,其去宜矣,复何道哉!”
熙宁三年九月七日,六一居士自传。
6.对下列句子中划线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而讫无称焉 称:称道
B.吾之乐可胜道哉 道:说,讲
C.子欲逃名者乎 名:名声
D.聊以志吾之乐尔 聊:无聊
7.下列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不同于其他三项的是( )
A.太山在前而不见 B.使吾形不病而已悴
C.子知轩裳珪珪组之累其形,而不知五物之累其心乎
D.既老而衰且病,将退休于颍水之上
8.下列对原文的叙述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醉翁、六一居士都是欧阳修的号,前者用于他任滁州知州时,后者用于他准备退休定居颖水之后。
B.作者认为自己“形不病而已悴,心未老而先衰”的原因是:官场事务和忧患思虑。
C.作者已向朝廷请求辞官还乡,天子“恻然哀之,赐之骸骨”,已准许了他的要求。
D.本文采用了汉赋常用的主客问答形式,笔调悠闲诙谐,但字里行间流露出作者无可奈何的苦闷心情。
9.用斜线(/)给下面的文言文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虽然吾自乞其身于朝者三年矣一日天子恻然哀之赐其骸骨使得与此五物偕返于田庐庶几偿其夙愿焉
A、虽然吾/自乞其身于朝者/三年矣/一日天子恻然哀之/赐其骸骨/使得与此五物偕返/于田庐/庶几偿其夙愿焉
B、虽然/吾自乞其身/于朝者三年矣/一日天子恻然哀之/赐其骸骨使得/与此五物偕返于田庐/庶几偿其夙愿焉
C、虽然/吾自乞其身于朝者三年矣/一日天子恻然哀之/赐其骸骨/使得与此五物偕返于田庐/庶几偿其夙愿焉
D、虽然吾/自乞其身于朝者/三年矣一日/天子恻然哀之/赐其骸骨/使得与此五物偕返于田庐/庶几偿其夙愿焉
10.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夫士少而仕,老而休,盖有不待七十者矣。(3分)
译文:
(2)是将违其素志而自食其言(3分)
译文:
(3)此庄生所诮畏影而走乎日中者也(4分)
译文:
6.D【解析】此题考查常见实词在文中的含义。所谓“在文中的含义”,实际上就是指在具体语境中的含义。由于文言实词绝大部分具有多义性,因而要确定某个实词在特定语境中究竟表示哪一个义项,这也是一种能力。特别注意文言实词的特殊用法及其与现代汉语的差异现象。具体讲,就是要掌握通假字、一词多义、古今异义、偏义复词、同形异义等现象。D项中“聊”是“姑且”的意思,题中则把它混同于现代汉语的“无聊”了,犯了以古释今的`错误。
7.D【解析】“而”是常见的文言虚词,常见的用法有:(1)表示转折关系,相当于现代汉语中的“却”“但是”“然而”;(2)表示并列关系,可不译;(3)表示修饰关系,不译;(4)表示承接关系,常用于两个动词性词语之间;(5)表示递进,相当于现代汉语中的“而且”。本题中,ABC三项中“而”均表示转折关系,D项中表示并列关系。
8.C【解析】仔细阅读原文可知,C项与原文内容不符,由本文开头与本段“一日天子恻然哀之,赐其骸骨,使得与此五物偕返于田庐,庶几偿其夙愿焉”可知,朝廷还未答应欧阳修的请求。根据记载,欧阳修于熙宁四年六月获准还乡,而本文写于熙宁三年。
9.C【解析】此题考察断句,可以结合句意断句。
10.(1)读书人从年轻时开始做官,到年老时退休,往往是有等不到七十岁就退休的人。
( “士”1分,“休”1分,“待”1分。)
(2)这将会违背自己平素的志愿,自食其言。(“是”1分,“其”1分,“素”1分。)
(3)这正像庄子所讥讽的那个害怕影子而跑到阳光中去的人。(“诮、畏、走”各1分,判断句1分。)
欧阳修《六一居士传》阅读练习及答案
阅读下文,完成21-25题。(12分)
六一居士初谪滁山,自号醉翁。既老而衰且病,将退休于颍水之上,则又更号六一居士。
客有问曰:六一,何谓也?居士曰:吾家藏书一万卷,集录三代以来金石遗文一千卷,有琴一张,有棋一局,而常置酒一壶。客曰:是为五一尔,奈何?居士曰:以吾一翁,老于此五物之间,是岂不为六一乎?客笑曰:子欲逃名者乎?而屡易其号。此庄生①所诮畏影而走乎日中者也;余将见子疾走大喘渴死,而名不得逃也。居士曰:吾固知名之不可逃,然亦知夫不必逃也;吾为此名,聊以志吾之乐尔。客曰:其乐如何?居士曰:吾之乐可胜道哉!方其得意于五物也,太山在前而不见,疾雷破柱而不惊;虽响九奏于洞庭之野,阅大战于涿鹿之原,未足喻其乐且适也。然常患不得极吾乐于其间者,世事之为吾累者众也。其大者有二焉,轩裳圭组②劳吾形于外,忧患思虑劳吾心于内,使吾形不病而已悴,心未老而先衰,尚何暇于五物哉?虽然,吾自乞其身于朝者三年矣,一日天子恻然哀之,赐其骸骨③,使得与此五物偕返于田庐,庶几偿其夙愿焉。此吾之所以志也。客复笑曰:子知轩裳圭组之累其形,而不知五物之累其心乎?居士曰:不然。累于彼者已劳矣,又多忧;累于此者既佚矣,幸无患。吾其何择哉?于是与客俱起,握手大笑曰:置之,区区不足较也。
已而叹曰:夫士少而仕,老而休,盖有不待七十者矣。吾素慕之,宜去一也。吾尝用于时矣,而讫无称焉,宜去二也。壮犹如此,今既老且病矣,乃以难强之筋骸,贪过分之荣禄,是将违其素志而自食其言,宜去三也。吾负三宜去,虽无五物,其去宜矣,复何道哉!
熙宁三年九月七日,六一居士自传。
[注释]①庄生:即庄子。②轩裳珪组:车马、服饰、印信、绶带,这里借指官场事物。③赐其骸骨:这是准予退休的意思。
21、欧阳修在《六一居士传》中明显表现出与孟子的名言 十分相符的思想(2分)
22、第二自然段,客运用庄子的畏影而走乎日中典故是为了说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用文中的词句回答) (1分)
23、累于彼者已劳矣,又多忧;累于此者既佚矣,幸无患。一句中的彼者具体指____________;此者具体指______________。(2分)
24、欧阳修自号为六一居士是为了________________(用文中的词句回答)。作者在文中极力渲染一种_______________的情感。(3分)
25、本文在语言运用上很有特色,请就此进行赏析。(4分)
参考答案:
21.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22.名不得逃也23.官场上那些劳心劳形的事物(轩裳珪组之累);藏书一万卷,金石遗文一千卷,琴一张,棋一局,酒一壶的生活24、聊以志吾之乐尔;退隐之乐的情感。25、示例:这篇文章语言平易晓畅又形象深刻。借用了汉赋常用的主客问答形式,别具一格,欧阳修直抒胸臆般地讲出了自己的人生哲学、价值取向和情感的变化,由自己晚年更名六一居士的由来说到乐趣,说到渴望退休,反映了他晚年厌倦官场生活,想归隐的思想,有其豁达开朗、淡泊明志的一面,也有明哲保身、远身以避祸的一面。明显的表现出了孟子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的'观点。(赏析点1分,分析2分,语言1分)
[参考译文]:六一居士最初被贬谪到滁州山乡时,自号醉翁。年老体弱,又多病,将要辞别官场,到颍水之滨颐养天年,便又改变名号叫六一居士。
有位客人问道:六一,讲的是什么?居士说:我家里藏了书一万卷,集录夏、商、周三代以来金石遗文一千卷,有琴一张,有棋一盘,又经常备好酒一壶。客人说:这只是五个一,怎么说六一呢?居士说:加上我这一个老头,在这五种物品中间,这难道不是六一了吗?客人笑着说:您大概是一位想逃避名声的人吧,因而屡次改换名号。这正像庄子所讥讽的那个害怕影子却跑到阳光中去的人;我将会看见您像那个人一样,迅速奔跑,大口喘气,干渴而死,名声却不能逃脱。居士说:我本就知道名声不可以逃脱,但也知道没有必要逃避;我取这个名号,姑且用来标明我的乐趣罢了。客人说:你的乐趣怎么样呢?居士说:我的乐趣可以说得尽吗!当自己在这五种物品中得意忘情时,泰山在面前也看不见,迅雷劈破柱子也不惊慌;即使在洞庭湖原野上奏响九韶音乐,在涿鹿大地观看大战役,也不足以形容自己的快乐和舒适。然而常常忧虑不能在这五种物品中尽情享乐,原因是世事给我的拖累太多了。其中大的方面有两件,官车、官服、符信、印绶从外面使我的身体感到劳累,忧患思虑从里面使我的内心感到疲惫,使我没有生病也已经显得憔悴,人没有老却精神已衰竭,还有什么空闲花在这五种物品上呢?虽然如此,我向朝廷请求告老还乡已有三年了,(如果)某一天天子发出恻隐之心哀怜我,赐还我这把老骨头,让我能够和这五种物品一起回归田园,就有希望实现自己素来的愿望了。这便是我标明我的乐趣的原因。客人又笑着说:您知道官车、官服、符信、印绶劳累自己的身体,却不知道这五种物品也会劳累心力吗?居士说:不是这样。我被官场拖累,已经劳苦了,又有很多忧愁;被这些物品所吸引,既很安逸,又庆幸没有祸患。我将选择哪方面呢?于是和客人一同站起来,握着手大笑说:停止辩论吧,区区小事是不值得比较的。
过后,居士叹息说:读书人从年轻时开始做官,到年老时退休,往往是有等不到七十岁就退休的人。我素来羡慕他们,这是我应当离职的第一点理由。我曾经被当朝任用,但至今没有值得称道的政绩,这是应当离职的第二点理由。强壮时尚且如此,现在既老又多病,凭着难以支撑的身体去贫恋超越的职位俸禄,这将会违背自己平素的志愿,自食其言,这是应当离职的第三点理由。我有这三点应当离职的理由,即使没有这五种物品,离职也是应当的,还要再说什么呢!
熙宁三年九月七日,六一居士自传。
《六一居士传》教案及阅读练习答案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了解作者欧阳修,识记文言知识点,了解赋的文体特点和情感表达的方式。
过程与方法:理清文章的结构和内容。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理解古代文人士子的生命追求和精神寄托,树立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
教学重点:识记文言知识点,了解赋的文体特点和情感表达的方式。
教学难点:理清文章的结构和内容。
教学方法:诵读法、引导法、讲析法。
教具:多媒体课件、常规教具。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过程:
【导入语】
欧阳修(1007—1072),字永叔,号醉翁,又号六一居士,吉水(今江西吉安)人。北宋政治家、文学家、史学家,唐宋八大家之一。欧阳修自号为醉翁,是因为滁州琅琊山山僧智仙在酿泉上修建了一所亭子,欧阳修和客人经常来亭子里喝酒游玩,欧阳修酒量不好,喝一点点就醉了,同时年纪又最大,因此自号为醉翁,并把亭子取名为“醉翁亭”,认为“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这是欧阳修自号为醉翁的原因。后来,他又自号为六一居士。那么,他为什么要改名号为六一居士呢?六一居士是怎样得来的呢?这节课我们就来看看欧阳修取号为六一居士的原因。
【写作背景】
欧阳修写这篇《六一居士传》时,已经六十四岁。自二十四岁应试及第,步入仕途,已整整四十年。他以其毕生精力献给了赵宋五朝,现在,既老且病,春蚕丝尽,蜡泪将干,应该得到休息的机会了。更何况,四十年中,官场煎熬,以至三度贬官,历尽宦海风涛。此时求去,完全是出于至性真情。写这篇文章后一年,他才获准致仕;又过了一年,病逝颍州。他仅得一年的琴棋书酒之乐便溘然长逝。
【文言知识点】
1、通假字:
是为五一尔,聊以志吾之乐尔:“尔”通“耳”,罢了。太山在前而不见:“太”通“泰”。
累于此者既佚矣:“佚”通“逸”,安逸。而讫无称焉:“讫”通“迄”,到。
乃以难彊之筋骸贪过分之荣禄:“彊”通“强”,强壮、支撑。
2、古今异义词:
此庄生所诮畏影而走乎日中者也:走,古义,跑。今义,行走。
此吾之所以志也:所以,古义,……的原因。今义,表因果关系的连词。
乃以难彊之筋骸贪过分之荣禄:过分,古义,过多的。今义,说话做事超过一定的限度。
3、词类活用:
世事为吾累者众也,累于彼者已劳矣:累,形容词作动词,拖累。
轩裳珪组劳吾形于外:劳:形容词作使动,使……劳累。
使吾形不病而已悴:病:名词作动词,生病。
4、特殊句式:
六一,何谓也:宾语前置,应为“六一,谓何也”。
此庄生所诮畏影而走乎日中者也:……也,表判断。
方其得意于五物也:状语后置,“于五物”应在“得意”前。
虽响九奏于洞庭之野:状语后置,“于洞庭之野”应在“响九奏”之前。
此吾之所以志也:……也,表判断。
【整体感知】
文章分为三段,每段各写了什么内容?
答:第一段,简要交代自己更号的情况。第二段,通过主客对话,表明更号“六一”的原因。第三段,总结了自己想退隐的三条理由(“三宜”)。
【内容分析】
1、谁为欧阳修命名为“六一居士”?在此之前他有别的名号吗?
答:其本人。初谪滁山时,自号为“醉翁”,后退休于颖水之上时,又自更号为六一居士。
2、欧阳修为何自命为六一居士?
答:因为有六个“一”:藏书一万卷、集录三代以来金石遗文一千卷、琴一张、棋一局、常置酒一壶、一老翁。(教师介绍:这让我们想起陶渊明《五柳先生传》“先生,不知何许人也,亦不详其姓字;宅边有五柳树,因以为号焉。闲静少言,不慕荣利。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性嗜酒,家贫,不能常得,亲旧知其如此,或置酒而招之”。
不管是爱琴、棋、书、酒、金石,还是爱柳树,都是从正面反映了这些文人雅士高雅的艺术情趣,也从侧面反映出他们对功名利禄的淡薄)。
3、定名为六一居士的目的是什么?
答:主要目的`为“聊以志吾之乐尔”——姑且用来标志我的乐趣罢了。
4、“乐”之如何?
答:(1)太山在前而不见,疾雷破柱而不惊(专心至极,能不受任何外物干扰)。
(2)虽响九奏于洞庭之野,阅大战于涿鹿之原,未足喻其乐且适也。(其乐无穷)。
总之,“吾之乐可胜道哉”。(教师承接语:欧阳修想在这五种物品中得到快乐,那么,他得到了吗?没有。为什么没有得到呢?因为“世事之累”,受到世事的牵累)。
5、“世事之累”体现为什么呢?
答:“轩裳珪组劳吾形于外,忧患思虑劳吾心于内,使吾形不病而已悴,心未老而先衰,尚何暇于五物哉?”——表明世事令他烦忧,希脱身于世俗杂务,回归自然,寄情五物。
6、沉醉于五物的好处是什么?
答:“累于彼者已劳矣,又多忧;累于此者既佚矣,幸无患。”——说明官场事物不仅劳形,还常有不测之祸,令人十分担心。至于悠游陶醉于五物,不仅安逸舒适,还有安全感,不会带来任何祸患。
7、本段作者提出了哪几条隐退的理由?文中哪一句话表达了作者归隐的决心?结合第二段,说说作者要求退休的真正原因是什么?
答:(1)老而休,是必然规律。
(2)讫无称,表面上谦虚,骨子里是牢骚,是对“受侮于群小”的不满。
(3)“贪过分之荣禄,是将违其素志而自食其言”,是儒者功成身退、知足常乐思想的必然结果。
“虽无五物,其去宜矣”,表达了作者归隐的决心。要求退休的真正原因是:轩裳珪组劳吾形于外,忧患思虑劳吾心于内,使吾形不病而已悴,心未老而先衰,尚何暇于五物哉?虽然,吾自乞其身于朝者三年矣,一日天子恻然哀之,赐其骸骨,使得与此五物皆返于田庐,庶几偿其夙愿焉。
8、从欧阳修的两个号中,你能否从中概括出作者一生思想发展的脉络?
青年中年晚年
初贬夷陵又贬滁州再贬蔡州
无饶河,益慎职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六一居士
充满朝气、奋力拼搏安于职守、与民同乐急流勇退、修身养性
作者从初贬夷陵时自戒“无饶河,益慎职”,到谪滁时号醉翁,“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再到知蔡州时更号六一居士,陶醉于五物之中,这反映了他的官场经历和心路历程。由早年在政治舞台上的充满朝气、奋力拼搏到中年被贬后安于职守、与民同乐,再到晚年时的急流勇退、修身养性。这种历程在封建士大夫中非常典型。
【小结】
这篇文章借用了汉赋常用的主客问答形式,直抒胸臆般讲出了自己的人生哲学、价值取向和情感的变化。由自己晚年更名六一居士的由来说到乐趣,说到渴望退休,反映了他晚年厌倦官场生活,想归隐的思想,有其豁达开朗、淡泊明志的一面,也有明哲保身、远身以避祸的一面,明显的表现出了孟子的“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的观点。
作业布置:预习《陆文学自传》。
欧阳修《六一居士传》阅读答案及原文赏析
《六一居士传》是宋代文学家欧阳修的一篇自传性散文。其文主要自述作者晚年生活的情趣,向往读书、鉴赏碑铭、弹琴、弈棋、饮酒,以消度余光晚景,表达了作者不再留恋功名的决心。
六一居士传
六一居士初谪滁山1,自号醉翁。既老而衰且病,将退休于颍水之上2,则又更号六一居士。
客有问曰:“六一,何谓也?”居士曰:“吾家藏书一万卷,集录三代3以来金石遗文4一千卷,有琴一张,有棋一局,而常置酒一壶。”客曰:“是为五一尔,奈何?”居士曰:“以吾一翁,老于此五物之间,是岂不为六一乎?”客笑曰:“子欲逃名5者乎?而屡易其号。此庄生所诮畏影而走乎日中者6也;余将见子疾走大喘渴死,而名不得逃也。”居士曰:“吾因知名之不可逃,然亦知夫不必逃也;吾为此名,聊以志7吾之乐尔。”客曰:“其乐如何?”居士曰:“吾之乐可胜道哉!方其得意于五物也,泰山在前而不见,疾雷破柱而不惊8;虽响九奏9于洞庭之野,阅大战于涿鹿之原10,未足喻其乐且适也。然常患不得极吾乐于其间者,世事之为吾累者众也。其大者有二焉,轩裳珪组11劳12吾形于外,忧患思虑劳吾心于内,使吾形不病而已悴,心未老而先衰,尚何暇于五物哉?虽然,吾自乞其身13于朝者三年矣,一日14天子恻然哀之,赐其骸骨15,使得与此五物偕返于田庐,庶几16偿其夙愿焉。此吾之所以志也。”客复笑曰:“子知轩裳珪组之累其形,而不知五物之累其心乎?”居士曰:“不然。累于彼者已劳矣,又多忧;累于此者既佚17矣,幸无患。吾其何择哉?”于是与客俱起,握手大笑曰:“置之18,区区19不足较也。”
已而叹曰:“夫士少而仕,老而休,盖有不待七十者20矣。吾素慕之,宜去一也。吾尝用于时21矣,而讫无称22焉,宜去二也。壮犹如此,今既老且病矣,乃以难强之筋骸,贪过分之荣禄,是将违其素志而自食其言23,宜去三也。吾负24三宜去,虽无五物,其去宜矣,复何道哉!”
熙宁三年九月七日,六一居士自传。
注释
初谪滁山:庆历六年(1046),欧阳修被贬为滁州知州,时年四十岁。
将退休于颍水之上:熙宁元年(1068),欧阳修在颍州(今安徽阜阳市)修建房屋,准备退休于此。
三代:指夏商周。
金石遗文:指欧阳修所收集的钟鼎和石刻文字的拓本。欧阳修撰有《集石录》,为在国现存最早的著录金石的专著。
逃名:避名声而不居。
此庄生所诮畏影而走乎日中者:《庄子·渔父》:“人有畏影恶迹而去之走者,举足愈数而迹愈多,走愈疾而影不离身。自以为尚迟,疾走不休。绝力而死。不知处阴以休影,处静以息迹,愚亦甚矣。”庄生,指庄子。诮,讥笑。
志:记,标记。
“泰山”二句:以为心有专注,不闻外物。语本《鹖冠子·天则》:“一叶蔽目,不见泰山;两耳塞豆,不闻雷霆。”
九奏:即“九韶”,虞舜时的音乐。
阅大战于涿鹿之原:《史记·五帝本纪》记黄帝与蚩尤战于涿鹿之野,隧擒杀蚩尤事。
轩裳珪组:分指古代大臣所乘车驾,所着服饰,所执玉板,所佩印绶,总指官场事物。
劳:形容词使动用法,使······劳累。
乞其身:要求退休。
一日:一旦,终有一天。
赐其骸骨:比喻皇帝同意其告老退休。
庶几:大概,差不多;或许可以。
佚:安逸,安乐。
置之:放在一边。
区区:形容事小。
不待七十:古代规定官员七十岁退休(“致仕”“致政”),欧阳修写本文时为六十四岁,所以用他人也有不到七十就告退的作为自解。
用于时:指出仕。
无称:没有值得称道的政绩。
违其素志而自食其言:违背自己的平生志向而说话不算话。欧阳修早在皇祐元年任颍州知州时,已萌归田退休之意。后在《归田录序》中明确表示了“退避荣宠,而优游田亩”的心愿。素志,一向的志向。
负:具有。
相关试题及答案
1、“屡易其号”中“屡”的意思是:__________
2、“六一居士”中“六一”具体指什么?
3、欧阳修为什么在“既老而衰且病”的境况下将自己的号更为“六一居士”?
答案
1、多次
2、藏书一万卷,集录三代以来金石遗文一千卷,琴一张,棋一局,酒一壶,一翁。(可以用自己的语言归纳.)
3、聊以志吾之乐尔。(可以用自己的语言归纳,)
译文
六一居士最初被贬谪到滁州山乡时,自己以醉翁为号。年老体弱,又多病,将要辞别官场,到颍水之滨颐养天年,便又改变名号叫六一居士。
有位客人问道:“六一,讲的是什么?”居士说:“我家里藏了书一万卷,收集收录夏商周三代以来金石文字一千卷,有一张琴,有一盘棋,又经常备好酒一壶。”客人说:“这只是五个一,怎么说‘六一’呢?”居士说:“加上我这一个老头,在这五种物品中间老去,这难道不是‘六一’了吗?”客人笑着说:“您大概是想逃避名声的人吧,因而屡次改换名号。这正像庄子所讥讽的那个害怕影子而跑到阳光中去的人;我将会看见您(像那个人一样),迅速奔跑,大口喘气,干渴而死,名声却不能逃脱。”居士说:“我本就知道名声不可以逃脱,也知道我没有必要逃避;我取这个名号,姑且用来记下我的乐趣罢了。”客人说:“你的乐趣怎么样呢?”居士说:“我的乐趣可以说得尽吗!当自己在这五种物品中得到意趣时,泰山在面前也看不见,迅雷劈破柱子也不惊慌;即使在洞庭湖原野上奏响九韶音乐,在涿鹿大地观看大战役,也不足以形容自己的快乐和舒适。然而常常忧虑不能在这五种物品中尽情享乐,原因是世事给我的拖累太多了。其中大的方面有两件,官车、官服、符信、印绶从外面使我的身体感到劳累,忧患思虑从里面使我的内心感到疲惫,使我没有生病却已经显得憔悴,人没有老,精神却已衰竭,还有什么空闲花在这五种物品上呢?虽然如此,我向朝廷请求告老还乡已有三年了,(如果)某一天天子发出恻隐之心哀怜我,赐还我这把老骨头,让我能够和这五种物品一起回归田园,差不多就有希望实现自己素来的愿望了。这便是我记述我的乐趣的原因。”客人又笑着说:“您知道官车、官服、符信、印绶劳累自己的身体,却不知道这五种物品也会劳累心力吗?”居士说:“不是这样。我被官场拖累,已经劳苦了,又有很多忧愁;被这些物品所吸引,既很安逸,又庆幸没有祸患。我将选择哪方面呢?”于是和客人一同站起来,握着手大笑说:“停止辩论吧,区区小事是不值得比较的。”
辩论之后,居士叹息说:“读书人从年轻时开始做官,到年老时退休,往往是有等不到七十岁就退休的人。我素来羡慕他们,这是我应当离职的第一点理由。我曾经被当朝任用,但最终没有值得称道的政绩,这是应当离职的第二点理由。强壮时尚且如此,现在既老又多病,凭着难以支撑的身体去贪恋过多的职位俸禄,这将会违背自己平素的志愿,自食其言,这是应当离职的第三点理由。我有这三点应当离职的理由,即使没有这五种物品,(我)离职也是应当的,还要再说什么呢!”
熙宁三年九月七日,六一居士自传。[3]
写作背景
这篇文章作于熙宁三年(1070年)。当年七月,作者由青州知州改任蔡州知州,九月到蔡州(今河南汝南县)。自号“六一居士”。此时的作者在政治上想摆脱忧劳烦扰,早就有急流勇退的思想,又加上与王安石的政见不合,于是他一直接连上表请求退休,至蔡州后,过起了清淡的生活,不久创作了这篇文章。
赏析
第一小节,作者先介绍了自己的二个别号“醉翁”、“六一居士”。“醉翁”是庆历六年他被贬滁州时的自号。熙宁元年,欧阳修又在颖州修建房屋,准备退居,他“既老而衰且病,将退休于颐水之上,则又更号六一居士。”滁州有滁山,颖州有颖水,合起来就表示出作者晚年想摆脱世间烦扰、寄悄山水的'思想。
第二小节,作者采用主客间答形式,借客人的提间,先说明自己称六一居士的含义,即晚年在家中陪伴一老翁自己的是一万卷书,一干卷金石遗文,一张琴,一盘棋,一壶酒。从这个称号的含义,一方面可以休察出作者晚年只赖于这五种物品的孤寂无聊的生活,另一方面也可看出作者想摆脱烦扰、凭此安度晚年的乐趣。但客人仍就作者多次更改称号提出疑问:“子欲逃名者乎?而屡易其号。此庄生所诮畏影而走乎日中者也;余将见子疾走大喘渴死,而名不得逃也。”对这个道理。作者不是不知道,所以他说:“吾因知名之不可逃,然亦知夫不必逃也;吾为此名,聊以志吾之乐尔。”由此引发,作者便开始抒写自己晚年陶醉于五种物品的乐趣,就是当此时,泰山在面前也看不见,炸雷劈破屋柱也不惊慌;即使在洞庭大原野奏起九韶仙乐,在涿鹿山前观看激烈战斗场面,也比不上这样快乐舒适。但是目前,作者还苦于不能在这些物品里面尽情亨乐。其原因,是“轩裳珪组劳吾形于外”二是“优患思虑劳吾心于内。”这样使得作者虽没生病而外貌已显得憔悴,虽还没太老而精神却已衰竭,没有什么空暇陶醉于这五种物品了。可见作者对官场生活已十分厌倦,因此急于退休过安闲的隐居生活。虽然作者目前还没能退休,但是他坚信,由于他向朝廷告老辞退已三年,朝廷总会能予批准,那时回到田园享受与五种物品交触之乐的愿望一定能实现;所以起下这个六一居士的名号来表达自己向往的乐趣。客人又间:“子知轩裳珪组之累其形,而不知五物之累其心乎?”于是作者接着分析,长期被官场拖累已经很觉劳苦了,而且还有很多优患缠身;为这五种物品吸引是精神上得到安逸,而且没有祸患。两者相比,当然是选择后者了。
从第二小节的主容问答之中,作者晚年消极隐退的思想显露了出来。欧阳修年青时意气风发、豪情满怀。他以天下为己任,立志改革时弊,是范仲淹“庆历新政”运动的积极参与者。在文学上,他团结、提携一大批优秀文人,反对“西昆体”,倡导“古文”运动,被公认为文坛的领袖。但是,随着政治上的一次次受挫,一次次被放逐,他心恢意懒了。虽晚年被重新起用,官位也很高,但朝政的腐败,官场的尔虞我诈,加上志同道合的挚友的相继去世,使他再展宏图的幻想破灭了,思想开始消极、苦闷,甚至对王安石的变法也持了消极对立的态度。欧阳修从勇于改革到消极悲观,在政治生涯中可谓是虎头蛇尾、有始无终。这固然暴露了他思想上的弱点,但这也是当时社会和历史的局限。
在主客对话的基础上,作者最后又进一步总结了自己想退隐的三条理由。一是年青时出去做官,年老了退休,不一定非得等到七十岁,这是人生的规律。二是自己任职期间并没有值得称赞的成绩。三是自己壮年时就想退职(欧阳修中年以后的诗文就多有辞官归田的思想),现在年老体弱就不能再贪图过分的荣耀俸禄了。作者说,具备这三条理由,即使没有五种物品的吸引,也应该离职了。言外之意是更何况有与这五种物品共处的乐趣。三条理由表面上看正当、充分,但字里行间却流着作者对仕宦生活的厌倦。
这篇文章在传记文中是别具一格的。它没有具体叙述自己一生的主要经历,而是由自己晚年更名六一居士的由来说到自己的乐趣,又说到自己渴望退休的心情及对现实生活的厌倦。由于文章采用了汉赋的主客同答方式,所以很便于逐层推进地阐述这种思想和情趣,而且也使行文跌宕多姿、情感深切,本文的语言也是既平易晓杨又形象深刻。如作者写他陶醉于五种物品之时说“泰山在前而不见,疾雷破柱而不惊,虽响九奏于洞庭之野,阅大战于涿鹿之原,未足喻其乐且适也。”这比喻极为生动,它既喻为自然界的各种声响又喻为社会官场的糟杂事物。作者能置之而不顾,深刻说明他对五种物品的乐而不倦和专心致志。
《六一居士传》原文:客有问曰:“六一,何谓也?”居士曰:“吾家藏书一万卷,集录三代以来金石遗文一千卷,有琴一张,有棋一局,而常置酒一壶。”客曰:“是为五一尔,奈何?”居士曰:“以吾一翁,老于此五物之间,是岂不为六一乎?”
《六一居士传》译文:有位客人问道:“六一,讲的是什么?”居士说:“我家里藏了书一万卷,收集收录夏商周三代以来金石文字一千卷,有一张琴,有一盘棋,又经常备好酒一壶。”客人说:“这只是五个一,怎么说‘六一’呢?”居士说:“加上我这一个老头,在这五种物品中间老去,这难道不是‘六一’了吗?”
苏武传因为有太多的生僻字,加之内容的深奥,读来实属不易,又缺乏廉蔺列传跌宕起伏的情节,所以很难吸引学生的学习兴趣,因此这篇文章的`激趣点是教学的重点,我细细读来,最终将苏武其人作为学习的重点,苏武将自己人生最美好的时光放在了守志不移的气节上,即使生活的磨难接踵而来,匈奴软硬兼施,前有卫律以高官厚禄牛羊满山作诱惑,后有刀剑加身相胁迫,但苏武岿然不动。如果能引导学生深刻品味苏武身上的精神含量作为作文的素材未尝不是一件有益的事情。上一课廉蔺列传课后有道题是太史公评价蔺相如的,我突然灵机一动,用来评价苏武应该是最合适不过的了。“知死必勇,非死者难也,处死者难。”这句话的意思是一个人知道要死了表现得很勇敢,不是死亡本身是难事,而是处于死亡的境况之下是很难的,也就是怎样对待这个死才是难事。我将这句话作为全文的纲来梳理全文的情节。
当苏武知道张胜涉及谋反之事后态度是不愿屈节受辱,引刀自刺以求杀身成仁,面对卫律的审讯,二次以死明志,这是苏武两次主动将自己置于死亡的境地之中,体现的是面对死亡的一种无畏勇气;
敌人软的没有得逞,便来硬的,张胜在敌人的刀剑下屈节投降反衬出苏武不为所动的高风亮节,敌人将其放逐在北海无人之处,断绝其饮食,苏武啮雪咽毡毛以求生,牧羊时刻手握节符,这可以说是面对死亡的另一种意志考验,对此刻的苏武来说死亡不是难事,难的是将自己的一种气节坚守到底,平常人会在这样的生存困境中败下阵来,或许会用死亡结束自己,但苏武选择不死正突显了他与众不同的意志与追求。这期间还有李陵苦口婆心的劝降,但均是对苏武人格的一种张扬,一个人一定时期有一种理想不难,难的是一个人一辈子始终抱定一个理想。前不久曾看过林则徐的一篇文章,“苟得国家生死已,岂因福祸趋避之”当林则徐任湖广总督时雷厉风行虎门销烟,抱定的是为国为民的思想,位高权重时对国作贡献也许并非难事,难的是当林则徐被流放到偏僻无人的新疆伊犁阿克苏时还能为当地百姓造福,用自己的一生践行着为国为民的理想,这就是一种人格的力量,也是一种人生的厚度。
从这个角度来说,苏武和林则徐是一样的,用他们两人反观当下浮躁的社会会引发我们自身的思考。当我们将这样的苏武引领到学生心中时,学生怎能不被苏武打动呢?至少我自己对苏武的体认加深了。
我觉得近来自己越发懈怠了,一上午的时间备课,居然没有弄完,中午又加班才把第一课时准备出来。而且教学效果也不好,他们该会的都没有掌握。主要原因是我对于他们预习情况没有准确的了解,只是想当然地觉得他们都知道该看什么,记什么。看来,以后应该在语文预习的时候多加指导,不然的话真是事倍功半了。
最近情绪一直不大好,可能是事情多的缘故,总是会因为一些小事而大发脾气,也间接影响了上课的情绪。这样真不好,我要试着控制自己的情绪,不能让恶劣情绪控制我。
这段时间和班里的同学也没有好好沟通,想想自己真是太过分了q(s^t)r
为了提醒自己改正,以后:
第一, 提前两天备课,充分备课,备课充分。
第二, 及时认真地批改作业,注意和班里学生的沟通方式,戒骄戒躁。
第三, 要及时反思。
错不可怕,可怕的是知错却不改。从明天起,做一个认真努力的人!
第二课时的内容比较多,今天只完成了一半的教学任务。
由于周四我们已经讲解了相关的文言知识,所以我把第二课时的教学任务定为:梳理故事情节,分析人物形象。
不想上课时学生们在梳理情节时,很多都对课本不熟悉,也有一些人虽然知道大体情节,但是在拟小标题时没能够选择正确的语句。4班的答案相对工整,3班学生的积极性高,不过语言的运用方面稍有欠缺。而且我在引导学生回答问题时,也没有多少进步,可能是受前阵子的打击影响,总是没底气的感觉。
最近的课堂效果和课堂的效率有所下降。归根究底,我觉得还是自己没有把握教材,没有充分备课的缘故。虽然备课时准备的材料很多,但是很多知识点没有串起来,很杂乱的样子,这样使得上课时总是一个一个地点,不能够自成体系。
既然最后一课时讲成了第二课时,那么我就要把明天的课讲好。所以,晚上再加把劲好好备第三课时
我本次讲课所抽题目为《张衡传》,抽到这课时心头便是一紧。这篇课文是传记性的文言文,而且要在一课时内完成,到底是要侧重“文”,还是要侧重“言”,这的确是个问题。说实话,这令我很是纠结了一阵子。后来感觉课文文言难度不大,字词较好理解,加上在与学生的交流中,我感觉,如果不深入探讨文本的话,别说学生,就是我们自己,对张衡这个人,自然并不陌生,但绝对不熟悉,除了知道那个基本上就是个词语概念的“地动仪”外,其他一无所知,更不用说去了解并学习他身上的那些优秀的品质了。所以我就决定将字词含义及文意疏通等以预习的形式布置给学生,让他们自主完成对大部分字词的理解和梳理。然后在课堂之初将文章涉及的几个最为重要的字词句,以检测的方式做一简单回顾,课堂的重点放到研讨张衡的成就和性格。
然而,在经过紧张的准备之后,在经历四易讲稿,五次试讲之后,5月19日在公开课上还是有种种不如人意的地方,为此,我做了认真的反思,和各位同仁共同探讨:
一、布置预习任务一定要尽可能地详尽、具体。
如果文言文想要将思想意义作为主要教学目标,那么就一定得确保学生们在文意疏通上基本没有什么障碍,布置预习任务就应该尽可能地详尽、具体。不能只笼统地告知学生要预习,要会翻译,一定要具体到字词句上。这次公开课上学生在梳理字词时表现出的生疏、迷茫,应该说,和我对他们的预习指导不够到位有很大关系。
二、语文课一定不能脱离文本泛泛而谈。
就如党老师评课时所说,语文课就是语文课,要教给学生阅读和写作的能力。不要越俎代庖。
对文本的深入挖掘是有必要的,但是也不能为了追求所谓的华丽,过于延伸,架空教材。教师飘飘然,津津乐道,学生却是昏昏然,一无所获。
语文课,老师要踏踏实实地上,让学生实实在在地学。
三、文言文学习一定要让学生抛下翻译书,自主完成。
借助翻译书学习文言文已成了每位初高中生的通例,只要学习文言文,就几乎人手一本翻译书。乍看似乎卓有成效,提问起来,字字会译,句句精通,然而,从这句中抽出任何一字来问他们,却基本是一无所知。我感觉,这实在是翻译书惹的祸,试想,一个身体健全的人,若是每日都依靠拐杖生活,到最后,那一定得是自己把自己“忽悠”拐了。同样,总是依赖翻译书,又怎能具备亲自查字典才能获知的经验呢?若没有这种经验的积累,又怎能将之迁移运用到更多的文章中去呢?
总之,这次参加优质课比赛,从其他选手的,以及自己的课堂表现中,我看到了日常教学中自己忽略的诸多问题,也从中获得了许多有益的启示。学无止境,我会继续改进自己的教学方法,完善自己的教学思路。也请各位同行多多指正。
今天讲解的《张衡装》一文,虽说是一节公开课但我仍以常规的教学的方式进行讲解。重在强调文言字词句式等文言字句现象,要求学生掌握内容(人物品质、精神,评价)和形式(写法)。现对今天的这节的教学进行以下几点分析总结,希望在不断的反思中得以进步。
张衡一生经历了东汉章帝、和帝、安帝和顺帝四个时期。我们在学习《张衡传》这篇课文前,我让学生把自己课前收集介绍张衡文学、科学、政治三方面的才能和成就的内容进行共同分享。希望通过学生课前的准备为今天的教学提供方便。
《张衡传》是一篇典范的人物传记,根据人物传记在高考中考察的特点,我在教学中主要突出了以下几个方面的教学:
一、因为这是一篇文言文,在文章的`梳理过程中我注重文言字词的积累,要求学生熟练的掌握文中的重点文言字词文言句式及一些古代官员调、转、升、迁方面的知识,这有助于他们对文言文的理解。比如在本文中“下车”、“视事”、“征辟”等词的意思。但这是一篇自读篇目,自读单元提示中已经不再强调字词句式等文言字句现象,已经象现代文一样,要求掌握内容(人物品质、精神,评价)和形式(写法),以前强调的文言学习现在是分析的基础,分析的前提了。而我在讲解文言字词句式这一环节花费时间过多,影响了后面的教学。
二、在品读张衡的人物品质、精神,评价时学生的概括,局限于每段的内部,不能从段落的比较间区别,再者,不知从文章整体、文章目的、文体的角度去比较。
明确,本文是记述张衡的传记,应写人物的贡献,哪些方面的贡献。合并同类项,先看出科技(精阴阳、作地动仪),再看后两段,得出是政治方面(在朝中与宦官斗争;在地方 与豪强斗争)。再分析首段,文学成就、品德。整理出文学、科技、政治三方面的成就和品德。补白,品德和文学又穿插在几个地方。明确,概括要从整体入手,段间比较,才能把握段落内容和地位,同时分出材料的主次。
三、由于时间关系在讲解写法梳理时,基本上都是我一个人在讲没有给予学生思考的时间。学生对此文的纵线,时间;横线,各方面成就;纵横结合,详略得当,突出重点的文章结构布局较为茫然。
以上是我对这节课的总结,希望可以帮助我做到扬长避短、精益求精,把自己的教学水平提高到一个新的境界和高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