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是小编整理的19篇小学语文第六册《用冰取火》教学设计2,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北师大版小学语文第六册《用冰取火》教学设计2
青岛贵州路小学 徐燕妮
一、教材分析
这篇课文主要讲的是一支探险队到南极去考察,在一个孤岛上,他们的打火器找不到了。探险队员用冰做成“冰透镜”,点燃了火,从困境中走出的故事。故事表现了探险队员的意志品质和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聪明与智慧。课文共七个自然段,一、二自然段主要讲探险队员在南极遇到了困难,也就是事情的起因。三到六自然段交代了用冰取火的过程,其中第三自然段用一句话点明了火的重要性;第六自然段具体描写了怎样取火。第七自然段结束在探险队员欢快的气氛中。文章语言通俗易懂,字里行间流露出真情实感。
二、 学情分析
本课的教学对象是三年级的学生,根据三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以及认知特点,学生对生字的认知主要以自学为主,对课文的掌握要以各种形式的朗读为主要方法,对重点词语、句子的理解也要融入到朗读课文中,在语言环境中理解词语和句子。要学会复述课文。
三、教学目标
1、认读本课的15个生字、词,掌握一定的识字方法,积累优美的词语。让学生能够感受到汉字的'美,从而激发学生对祖国文化的热爱。
2、通过指导,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理解探险队员是怎样用冰取火的,并了解其中的道理。
3、通过阅读课文,体会探险队员们的聪明与智慧,并结合实际,谈谈运用知识和智慧解决问题,克服困难的道理。
四、学前准备
教具:课件、生字卡片、图片・学具:教科书、生字卡片、练习本。
五、教学过程
(一)启发谈话,导入新课。
1、板书:“火”,看到了火你想到了什么?学生根据经验回答。
是呀,同学们,火可以产生热量,人们的日常生活离不开火,(边说边展示南极的图片资料)
2、你们来看,这是地球的最南端――南极,(课件展示)通过预习,你们已经对南极有了一个大体的了解,谁来说一说你所了解的南极是什么样的?
学生交流预习情况:南极的气温很低、风很大,到处都是冰天雪地。
3、在南极这样烈风、酷寒、暴雪的环境里,人们更需要火,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篇发生在南极的与火有关的文章:“用冰取火”。板书:“用冰取”,补充课题。
4、齐读课题。看到课题你想说点什么?
齐读课题。学生谈对课题的质疑,用冰可以取火吗?在什么情况下想到的这个方法?怎么取得?是谁想到的这一方法呢?下面就让我们一起去看一看探险队员是怎样用冰取火的。
(二)初读感知课文内容。
1、小声读课文,要求:(1)注意你的读书姿势;(2)把你掌握不准的生字、词多读几遍;(3)把不明白的地方划出来。学生自读课文,解决不会字的读音。在读课文的过程中思考课文的内容。
查生字读音的掌握情况 开火车读(出示课件)
摄氏度 徘徊 几乎 赐给 一筹莫展 束手无策 绝望 恢复 驱散 跳跃 一缕 焦点 茫然 干燥蓬松
学生开火车读生字
2、学生朗读课文,指名读,要求:其他同学认真听,思考他们有什么值得我们学习的地方。
3、谁来评价一下他们读得怎么样?学生自评,互评。
4、谁来说一说你在读课文的时候,有哪些不明白的地方。学生质疑,并互相解疑。
(三)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1、默读课文,找一找课文中哪个自然段告诉我们火的作用非常大。同学们积极动脑,各抒己见,总结出第三自然段。“没有火,就不能工作;没有火,就不能生活;没有火,生命就受到威胁。”体会火的重要性。
2、请同学读读这句话,说说自己的理解。指名读,一起读,在读中体会火的重要性。
3、既然火的作用如此大,那么在南极这样的环境中,如果打火器找不到了,会发生什么事呢?读一读课文的第五自然段。学生读课文第五自然段“年轻的队员望着惨白无力的太阳和茫茫的冰原,久久地思索着。”
课文的第一自然段写的是柔和的太阳,为什么现在却说是惨白无力的太阳呢?这个队员在思索,他在想什么呢?从中你都看出了什么?
(展开合理的想象结合对课文的理解,理解“思索”的含义及内容,通过理解惨白无力的太阳,体会
北师大版小学语文第六册《用冰取火》教学设计1
这篇课文讲的是一支探险队到南极去考察,在一个孤岛上,他们的打火器找不到了。 探险队员用冰做成“冰透镜”,点燃了火。故事表现了探险队员的意志品质和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聪明与智慧。
课题用冰取火课型新授课时两课时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认读本课的15个生字、词,从而掌握一定的识字方法,积累优美的词语。
2、能正确、美观的书写10个生字。
△ 3、通过指导,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理解探险队员是怎样用冰取火的,并了解其中的道理。
能力目标
1、通过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使学生的朗读能力得到提高。
2、通过和识字和书写生字,掌握写字规律,提高识字写字能力。
道德情感目标
1、通过本课的识字写字,学生能够感受到汉字的美,从而激发学生对祖国文化的热爱。
2、通过阅读课文,体会探险队员们的聪明与智慧,并结合实际,谈谈运用知识和智慧解决问题,克服困难的道理。
重点难点:学习方法学生以讨论探究为主,同时辅以练习法和谈话法。
教具:课件、生字卡片、图片学具教科书、生字卡片、练习本。
教师指导过程学生参与学习的过程备注
一、启发谈话,导入新课。
1、 板书:“火”,看到了火你想到了什么?
火可以产生热量,人们的日常生活离不开火,(边说边展示南极的图片资料)
2、你们来看,这是地球的最南端――南极,(课件展示)通过预习,你们已经对南极有了一个大体的了解,谁来说一说你所了解的南极是什么样的?。
3、在南极这样烈风、酷寒、暴雪的环境里,人们更需要火,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篇发生在南极的并与火有关的文章:“用冰取火”。板书:“用冰取”,补充课题。
4、齐读课题。看到课题你想说点什么?下面就让我们一起去看一看探险队员是怎样用冰取火的。
二、初读感知课文内容。
1、 小声读课文,要求:(1)注意你的读书姿势(2)把你掌握不准的生字、词多读几遍 (3)把不明白的地方划出来。
2、 检查生字读音的掌握情况 开火车读(出示课件)
摄氏度 徘徊 几乎 赐给 一筹莫展 束手无策 绝望 恢复 驱散 跳跃 一缕 焦点 茫然 干燥蓬松
3、 学生朗读课文,指名读。
4、谁来评价一下他们读得怎么样?
二、再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1、 1、默读课文,找一找文中哪个自然段告诉我们火的作用非常大。
2、 2、请同学读读这句话,说说自己的理解。指名读,一起读,再读中体会火的重要性。
3、 既然火的作用如此大,那么在南极这样的环境中,如果打火器找不到了,会发生什么事呢?读一读课文的第五自然段。课文的第一自然段写的是柔和的太阳,为什么现在却说是惨白无力的'太阳呢?这个队员在思索,他在想什么呢?从中你都看出了什么?
4、 难道他们真会默默地等待死神的到来吗?他们是怎样做的呢?读一读课文的第六、第七自然段。小组讨论,用自己的话说说探险队员是怎样做的。
5、 师总结:学生边说,教师边在黑板上画出半球形的“冰透镜”,以及阳光通过并透镜的工作原理,帮助学生明白其中的科学原理。
6、 齐读课文第六第七自然段。说说度的时候你注意了什么?
7、 自由读、指名读第六第七自然段体会“一分钟、两分钟……又过了一会”时间长吗?在这时队员会想些什么?指导朗读这样表示时间的词语,理解队员们此时的心情,和他们的聪明才智、顽强的意志品质。
8、 8、学习课文最后一个自然段
凭着探险队员的聪明才智,他们终于成功了!引读课文最后一个自然段:“这团红红的火――”他们的心情是怎样的?你是从哪看出来的?(他们欢呼,跳跃,想在欢庆一个重大节日)他们为什么会这样做呢?进一步体会火的作用之大。
[1] [2] 下一页
第一课时
1、学生根据经验回答。
2、学生交流预习情况:南极的气温很低、风很大,到处都是冰天雪地。
4、齐读课题。学生谈对课题的质疑,用冰可以取火吗?怎么取得?是谁想到的这一方法呢?
1、学生自读课文,解决不会字的读音。在读课文的过程中思考课文的内容。
2、学生开火车读生字
3、学生读课文,其他同学认真听,思考他们有什么值得我们学习的地方。
4、 学生评价
1、 同学们积极动脑,各述己见,总结出第三自然段。“没有火,就不能工作;没有火,就不能生活;没有火,生命就受到威胁。”
2、 学生体会火得重要性。
3、 学生读课文第五自然段“年轻的队员望着惨白无力的太阳和茫茫的冰原,久久地思索着。”展开合理的想象结合对课文的理解,理解思索的含义及内容,通过理解惨白无力的太阳,体会队员此时的心情。
4、 学生读课文的第六第七自然段。展开激烈的讨论,小组内讨论探险队员用冰取火的过程。理解用冰取火的过程。产生质疑:“半球形的冰透镜”是什么样的?
5、 学生用自己的话复述用冰取火的过程。
6、 学生踊跃举手谈自己读的时候注意了什么问题,达到了什么样的效果,同学之间互相借鉴互相学习,共同提高。
7、 理解“一分钟、两分钟……又过了一会”读课文理解理解队员们此时的心情,
教材说明:
这篇课文讲的是一支探险队到南极去考察,在一个孤岛上,他们的打火器找不到了。探险队员用冰做成“冰透镜”,点燃了火。故事表现了探险队员顽强的意志品质和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聪明与智慧。
一、教学目的:
1、读课文内容,理解探险队员是怎样用冰取火的,并了解其中的道理。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探险队员们的聪明与智慧。
3、结合自己的实际,谈谈运用智慧和知识解决问题、克服困难的事例。
4、会认识本课15个生字、一个多音字以及会写八个生字。
二、教学重点民、难点:
结合自己的实际,学会运用智慧和知识解决问题、克服困难的方法。
三、教学准备:
凸透镜与南极的图片资料。
四、课时划分:
2课时。
第一课时
导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出示学生收集到的有关南极的图片,让学生初步感知南极的气候,激发学生学习课文的兴趣。
同学们,在这么寒冷的地方,我们的科考队员最需要的是什么?那么,如果在没有火的前提下,会怎么办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个用冰取火的故事。板书课题。
学生一起读课题,读了课题后,你想了解哪些知识?
学生质疑。
二、初读课文:
1、这些问题,课文中给我们做了介绍,让我们一起去读课文,读时用所有可能的办法认识生字。读通句子。
2、抽读。
3、看看,通过刚才的读文,你都了解了什么?这里,引导学生读好课文。
4、你还有什么问题没有解决,分小组合作学生,小组讨论,在讨论的过程中,让学生了解南极的寒冷以及在那里火的作用之大,在这样的情况下,如果没有火那么会出现的结果。使同学们在学习、谈论的过程激发起他们深入学习课文的积极性。
三、选择自己喜欢的语句或感受深的段落,读给同桌听。
第二课时
课时目标:
通过多种形成的朗读,在朗读、讨论、感悟中理解文中所讲的知识。
导学过程:
一、继续学习课文:
今天我们来继续学习课文《用冰取火》
同学们想不想读一读课文呢?
学生读文。
二、细读课文讨论交流:
1、当大家绝望的时候,年轻的队员是怎么做的?
把你找到的句子,读给同学们听。
结合“语文天地”中的“找出表示时间的词语,试着用别的词语替换”。
他举着“冰透镜”,向着太阳,让太阳光穿过“冰透镜”,形成焦点,射在一团干燥蓬松的火绒上。一分钟,两分钟……火绒冒出一缕淡淡的青烟。又过了一会儿,火绒上出现了一个红点,接着便燃烧起来了。
在读这一句的时候,需要注意什么呢?
学生交流,总结:在朗读的时候,要注意文中的句号与感叹号。
自读,抽读,赛读此句,你都知道了什么?
体会探险队员的聪明才智与顽强的意志品质。
2、这篇文章中,你最喜欢哪一段?齐读最后一段。体会“他们欢呼、跳跃,像在欢庆一个重大的节日”的作用。思考:探险队员为什么这么做?
三、作业: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写本课的生字。
四、板书设计:
教学目标:
1、综合运用所学识字方法,认识11个生字,会写11个。
2、品读课文中的重点句、段,理解探险队员是怎样用冰取火的,体会探险队员们的聪明和智慧,激励学生用智慧和知识解决问题,激起学生克服困难的勇气。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学习重点:抓住重点句与段,理解探险队员是怎样用冰取火的,了解其中的道理。
学习难点:探险队员是怎样用冰透镜取火的。
课前准备:
教师:制作多媒体课件;带放大镜。
学生:预习课文;观察放大镜、玩放大镜。
教学流程(2课时)
(一)、激趣导入,揭示课题
1、今天老师给大家请了一些朋友,你们看,他们来了。(课件:企鹅录像)他们是谁呀?生活在哪里?现在老师就带大家到南极去看看。(课件:南极风光)你觉得南极怎么样?
2、在南极这样美丽却十分寒冷的地方,人们最需要什么?
3、教师相机板书课题,学生齐读。
4、学生根据课题质疑,教师归纳,板书学生的问题。(为什么用?怎样用?结果?)
[借助直观形象的课件资源,使学生初步感知南极特点,激发学习的兴趣。引导学生根据课题质疑,针对学生的困难问题,展开教学,激起学生继续探究学习的欲望。]
(二)初读课文,自主识字
1、听老师朗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思考: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2、学生练习读课文。遇到不认识的字,运用各种识字方法识字。
3、检查识字情况。(可借助识字游戏达到识字目的)
4、学生拿出自己制作的字卡,(字卡上的字是生字表以外,课文内的,自己还不认识的字),考考大家,并说说是怎么认识的。
[每个学生的课外阅读量不相同,认字能力也不尽相同,学生根据自己的识字情况制作字卡,有针对性的识字,大大提高了识字能力和识字量。]
5、提出读书要求:同桌合作,互读互评。
[学生比较读,学会欣赏他人的优点,弥补自己的不足。]
(三)读后感悟,整体感知
解惑(一)
1、带着第一个问题“为什么用冰取火”分段朗读课文。(自荐与推荐相结合)
2、打火器找不到了,南极又特别冷,十分需要火。那么南极的气候有什么特点?(教师板画太阳)。
3、在这个十分寒冷的南极,没有火了队员们会是怎样的心情?
生1:紧张、害怕、惊惶。 生2:不知所措、无助、走投无路。
4、引导学生通过各种形式有感情地朗读第三自然段,体会队员们的心情和火的重要性。
【教学要求】
1、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理解探险队员是怎样用冰取火的,并了解其中的道理。
2、有感情朗读,体会探险队员们的聪明与智慧。
3、结合自己的实际,谈谈运用智慧和知识解决问题、克服困难的事例。
【教学重、难点】
1、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理解探险队员是怎样用冰取火的,并了解其中的道理。
2、有感情朗读,体会探险队员们的聪明与智慧。
【知识能力】
【学生的思想教育】说明知识的重要,歌颂探险队员的智慧。
【教学时间】两课时。
【学生课前准备】
1、预习课文。
2、质疑。
一课时
本课教学目标:
1、初读课文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
2、学习文中的生字新词。
3、再读课文画出不理解的内容。
知识能力: 掌握字词扫清障碍
学生的思想教育: 体会中国文字的博大精深。感受中国文字的魅力。
本课重难点: 理解生字新词
【教学过程】
一、初读课文,解决字词,提出难点。
识生字、学新词、摘录句子
1、自读课文质疑:关于字音、字形、字义
2、相互合作解决生字难点。
二、检查自学效果
1、认一认
摄氏 徘徊 几 赐 筹 莫 策 茫 焦 燥 缕 驱 恢
2、组词
徘( )徊( )筹( )莫( )
排( )回( )寿( )模( )
绝( )策( )驱( )恢( )
色( )枣( )躯( )灰( )
复( )跃( )沃( )
3、理解词义
凸透镜——透镜的一种,中央比四周厚,平行光线透过后向轴线的方向折射聚集于一点上。物体放在焦点以内,由另一侧看去就得到一个放大的虚像。阳光通过后聚集成一个温度很高的光点,能烧着火柴和薄纸。凸透镜可做各种光学用具的镜头。也教会聚透镜,统称放大镜。
绝望——希望断绝,毫无希望。
威胁——用威力逼迫恫吓使人屈服。
一筹莫展——一点计策也施展不出。形容没有一点办法。
4、易错字
徘徊 赐 策
三、再读课文,读准字音,了解课文内容。
本文讲了一支探险队到南极考察,在一个孤岛上,他们的打火器找不到了。探险队员用冰做成“冰透镜”,点燃了火。
四、在文中标注划出问题,质疑。
五、作业:
1、抄写字词。
2、熟读课文。
3、积累、摘抄。
基础性教学目标:
1、随文渗透性学习课文生字生词,其中“徘徊”、“一筹莫展”、“束手无策”、“绝望”作为本课的重点词语,能读准,并能正确理解词义。
2、以读促思,以思带读,理解探险队员用冰取火的原因及用冰取火的科学道理。
3、品读课文重点句和重点段,即课文第三段关于火的重要性的排比句,第五段探险队员的'心理活动和第七段,体会火的重要性和探险队员智慧、镇定、顽强的优秀品质。
发展性教学目标:
1、通过师生查阅、交流资料,感受南极的恶劣气候,体会探险队员的危险处境。
2、向学生推荐相关读物,将学生的视线和学习引向课外,培养学生广泛阅读的习惯。
教学重点:
通过重点句、重点段品读体会,感受探险队员智慧、顽强、镇定的优秀品质。
教学难点:
感受南极的恶劣气候,体会火的重要性和探险队员的危险处境,从而为后面体会探险队员的镇定、智慧、顽强奠定基础。
教学准备:
师生查阅资料:南极气候、极昼;CAI课件:南极气候
教学流程:
一、设疑促思,揭示课题
1、老师:我手里有一张白纸,你用什么方法可以点燃?
学生1:用打火机、打火石、火柴可以点燃。
学生2:用冰可以取火点燃。
2、揭示课题、齐读课题
3、质疑课题
学生1:谁在什么时间、什么地方用冰取火?
学生2:为什么用冰取火?
学生3:怎样用冰取火?
二、感知全文、感受南极
1、自由小声读全文,边读边思考以上问题。
2、请用最简短的话说说课文讲谁在什么时间什么地方干什么事。
3、探险队员为什么用冰取火?
学生1:因为打火器丢了。
老师:从课文哪儿知道的?请找出相关句子带领同学读一读(二段第三句)
老师:没有打火器会有什么后果?
学生2:没有火会冻死,因为是在南极。
4、课文哪段在介绍南极?请齐读1段概括出南极的两大特点。
学生1:南极很冷。
学生2:南极有极昼现象。
老师根据学生回答画出太阳路线,学生指出“太阳在天空徘徊”。
5、请同学交流自己查找的南极资料,请代表上台全交交流。
6、播放CAI课件:南极气候。请学生谈对南极的感受,想象没有火会发生什么可怕的事情。老师根据学生的问题出示了3段句子,并介绍排比句的结构和诵读诀窍:3个句子结构很像,排得很整齐,并用分号隔开。读时要一次比一次感情更强烈,读出没有火的急迫感。
三、自读感悟,交流共进
1、大伙儿的生命已经受到威胁,他们会怎么想?(由这些想法体会“绝望”一词)他们会怎么做,用“有的……有的……还有的……”说一句话(由做法推出“一筹莫展”“束手无策”两个词语)
2、大伙儿绝望时,一位年轻的探险队员却创造了用冰取火的奇迹,他是怎么创造出这个奇迹的,请默读5-7段,看看他是怎么想的,用﹏﹏勾出;他是怎么做的,用——勾出;你一定为他的所思所为感动,请带着这份感动给课文另取一个新题目,写在课题旁边。
3、全班交流
(1)引读:他是怎么想的?他是怎么做的?
(2)典型的题目请学生写上黑板,再和大家交流:从课文哪部分受到感动?你怎么理解这部分?大伙儿建议该怎么读?试读这部分。
例1:5段心理活动一句,表现了探险队员顽强、不放弃的心理。可采用与陈述句比较的方法帮助体会。
例2:6段中“轻轻地刮”、“不断摩挲”表现探险队员的临危不乱,镇定的心理品质。
例3:7段2、3句表现取火过程中的焦急而又耐心、喜悦的心情,可用换词的方法比较表达效果。
4、引渡8段
5、总结:探险队员得救了,靠的是什么?(顽强、镇定、智慧)他们靠着这份顽强、镇定、智慧创造了什么奇迹?(用冰取火)
6、此时你想对智慧的探险队员说什么?想对恶劣的南极说什么?想对自己说什么?请用笔写出心声。完成后全班交流。
7、推荐:人类靠智慧战胜自然的描写还很多,如儒勒·凡尔纳的《哈特拉斯船长历险记》,去看看吧,你一定会受到更多的启发和鼓舞。
四、板书设计
教学目标:
1、基础知识:通过学习使学生认识本课15个生字,会读一个多音字,会写10个生字,能运用各种朗读方法正确、流利朗读课文,体会人们是怎样用冰取火的。
2、一般技能:并养成正确的写字姿势和良好的写字习惯,书写规范、端正、整洁,并能结合上下文及生活实际理解课文中词句的意思,在阅读中积累词语。通过课文的学习,培养学生认真观察事物、具体分析问题的态度和科学的思维方法。
3、思想感情:通过学习使学生明白,在遇到困难时,要冷静思考,运用智慧战胜困难。
教学重点、难点:
认识本课的5个生字,会写9个生字,并养成正确写字姿势和良好的写字习惯,书写规范、端正、整洁;能正确流利地读课文。
教学用具:
课件,投影,生字卡片
课时:
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同学们,你们在冬天玩过冰吗?感觉怎样?试想一下,用冰能取到火吗?该怎样取呢?你还有多少疑问?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读准字音:
把握不准读音的用我们学过的方法来认识它。
2、想想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
三、自学生字词:
1、要求读准字音。
2、引导学生运用形声字规律或其它方法快速记生字字型,让学生把自己认为最难记的生字抄两遍。
3、再认真读课文。
四、反复读第一自然段:
1、边看图片,边想象,那里的天气怎样?你感受到什么?。
2、可以同桌互相描述,也可以在小组里互相描述。
3、再读第一段,你从哪些语句感受到什么?
五、整体感知。
1、在南极变化无常的天气里,探险队员遇到了哪些困难?
2、他们是用什么方法来解决这个困难。
3、你能说说怎样用冰取火?
七、找几句类似的句子,边读边想画面,体会用词的准确、形象、生动。
八、小结本课学习的收获,齐读课文。
〖你正在浏览《老百晓在线》提供的文章〗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激趣过渡:
探险队员遇到了什么意想不到的事,
1、自由读2、3、4段,边读边想,提出不懂的问题。
2、引导学生通过读来理解问题,或是展开小组讨论,各抒己见。
3、什么是一筹莫展?用自己的话说说他们遇到的绝境。
4、指名读2、3、4段。
二、理解重点段
1、默读5、6、7段,你体会到什么?
2、用自己的话说说取火的过程。
3、边读边画出表示动作的词语,你体会出什么?
4、小小的火苗燃起来了,它代表着什么?
5、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6、齐读课文最后一段,体会此时的心情。
三、学写生字:
注意提醒学生使用偏旁加熟字的方法来记住新生字。
四、小结:
谈本课收获。
作业设计:
写写读后感
一、教学目的:
1、读课文内容,理解探险队员是怎样用冰取火的,并了解其中的道理。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探险队员们的聪明与智慧。
3、结合自己的实际,谈谈运用智慧和知识解决问题、克服困难的事例。
4、会认识本课15个生字、一个多音字以及会写八个生字。
二、教学重点民、难点:
结合自己的实际,学会运用智慧和知识解决问题、克服困难的方法。
三、教学准备:
凸透镜与南极的图片资料。
四、课时划分:2课时。
第一课时
导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出示学生收集到的`有关南极的图片,让学生初步感知南极的气候,激发学生学习课文的兴趣。
同学们,在这么寒冷的地方,我们的科考队员最需要的是什么?那么,如果在没有火的前提下,会怎么办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个用冰取火的故事。板书课题。
学生一起读课题,读了课题后,你想了解哪些知识?
学生质疑。
二、初读课文:
1、这些问题,课文中给我们做了介绍,让我们一起去读课文,读时用所有可能的办法认识生字。读通句子。
2、抽读。
3、看看,通过刚才的读文,你都了解了什么?这里,引导学生读好课文。
4、你还有什么问题没有解决,分小组合作学生,小组讨论,在讨论的过程中,让学生了解南极的寒冷以及在那里火的作用之大,在这样的情况下,如果没有火那么会出现的结果。使同学们在学习、谈论的过程激发起他们深入学习课文的积极性。
三、选择自己喜欢的语句或感受深的段落,读给同桌听。
第二课时
课时目标:
通过多种形成的朗读,在朗读、讨论、感悟中理解文中所讲的知识。
导学过程:
一、继续学习课文:
今天我们来继续学习课文《用冰取火》
同学们想不想读一读课文呢?
学生读文。
二、细读课文讨论交流:
1、当大家绝望的时候,年轻的队员是怎么做的?
把你找到的句子,读给同学们听。
结合“语文天地”中的“找出表示时间的词语,试着用别的词语替换”。
他举着“冰透镜”,向着太阳,让太阳光穿过“冰透镜”,形成焦点,射在一团干燥蓬松的火绒上。一分钟,两分钟……火绒冒出一缕淡淡的青烟。又过了一会儿,火绒上出现了一个红点,接着便燃烧起来了。
在读这一句的时候,需要注意什么呢?
学生交流,总结:在朗读的时候,要注意文中的句号与感叹号。
自读,抽读,赛读此句,你都知道了什么?
体会探险队员的聪明才智与顽强的意志品质。
2、这篇文章中,你最喜欢哪一段?齐读最后一段。体会“他们欢呼、跳跃,像在欢庆一个重大的节日”的作用。思考:探险队员为什么这么做?
三、作业: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写本课的生字。
教学目标:
1、基础知识:通过学习使学生认识本课15个生字,会读一个多音字,会写10个生字,能运用各种朗读方法正确、流利朗读课文,体会人们是怎样用冰取火的。
2、一般技能:并养成正确的写字姿势和良好的写字习惯,书写规范、端正、整洁,并能结合上下文及生活实际理解课文中词句的意思,在阅读中积累词语。通过课文的学习,培养学生认真观察事物、具体分析问题的态度和科学的思维方法。
3、思想感情:通过学习使学生明白,在遇到困难时,要冷静思考,运用智慧战胜困难。
教学重点、难点:
认识本课的5个生字,会写9个生字,并养成正确写字姿势和良好的写字习惯,书写规范、端正、整洁;能正确流利地读课文。
教学用具:
课件,投影,生字卡片
课时:
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同学们,你们在冬天玩过冰吗?感觉怎样?试想一下,用冰能取到火吗?该怎样取呢?你还有多少疑问?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读准字音:
把握不准读音的用我们学过的方法来认识它。
2、想想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
三、自学生字词:
1、要求读准字音。
2、引导学生运用形声字规律或其它方法快速记生字字型,让学生把自己认为最难记的生字抄两遍。
3、再认真读课文。
四、反复读第一自然段:
1、边看图片,边想象,那里的天气怎样?你感受到什么?。
2、可以同桌互相描述,也可以在小组里互相描述。
3、再读第一段,你从哪些语句感受到什么?
五、整体感知。
1、在南极变化无常的`天气里,探险队员遇到了哪些困难?
2、他们是用什么方法来解决这个困难。
3、你能说说怎样用冰取火?
七、找几句类似的句子,边读边想画面,体会用词的准确、形象、生动。
八、小结本课学习的收获,齐读课文。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激趣过渡:
探险队员遇到了什么意想不到的事,
1、自由读2、3、4段,边读边想,提出不懂的问题。
2、引导学生通过读来理解问题,或是展开小组讨论,各抒己见。
3、什么是一筹莫展?用自己的话说说他们遇到的绝境。
4、指名读2、3、4段。
二、理解重点段
1、默读5、6、7段,你体会到什么?
2、用自己的话说说取火的过程。
3、边读边画出表示动作的词语,你体会出什么?
4、小小的火苗燃起来了,它代表着什么?
5、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6、齐读课文最后一段,体会此时的心情。
三、学写生字:
注意提醒学生使用偏旁加熟字的方法来记住新生字。
四、小结:
谈本课收获。
作业设计:
写写读后感
《用冰取火》优秀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基础知识:通过学习使学生认识本课15个生字,会读一个多音字,会写10个生字,能运用各种朗读方法正确、流利朗读课文,体会人们是怎样用冰取火的。
2、一般技能:并养成正确的写字姿势和良好的写字习惯,书写规范、端正、整洁,并能结合上下文及生活实际理解课文中词句的意思,在阅读中积累词语。通过课文的学习,培养学生认真观察事物、具体分析问题的态度和科学的思维方法。
3、思想感情:通过学习使学生明白,在遇到困难时,要冷静思考,运用智慧战胜困难。
教学重点、难点:
认识本课的5个生字,会写9个生字,并养成正确写字姿势和良好的写字习惯,书写规范、端正、整洁;能正确流利地读课文。
教学用具:
课件,投影,生字卡片
课时:
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同学们,你们在冬天玩过冰吗?感觉怎样?试想一下,用冰能取到火吗?该怎样取呢?你还有多少疑问?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读准字音:
把握不准读音的用我们学过的方法来认识它。
2、想想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
三、自学生字词:
1、要求读准字音。
2、引导学生运用形声字规律或其它方法快速记生字字型,让学生把自己认为最难记的生字抄两遍。
3、再认真读课文。
四、反复读第一自然段:
1、边看图片,边想象,那里的天气怎样?你感受到什么?。
2、可以同桌互相描述,也可以在小组里互相描述。
3、再读第一段,你从哪些语句感受到什么?
五、整体感知。
1、在南极变化无常的.天气里,探险队员遇到了哪些困难?
2、他们是用什么方法来解决这个困难。
3、你能说说怎样用冰取火?
七、找几句类似的句子,边读边想画面,体会用词的准确、形象、生动。
八、小结本课学习的收获,齐读课文。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激趣过渡:
探险队员遇到了什么意想不到的事,
1、自由读2、3、4段,边读边想,提出不懂的问题。
2、引导学生通过读来理解问题,或是展开小组讨论,各抒己见。
3、什么是一筹莫展?用自己的话说说他们遇到的绝境。
4、指名读2、3、4段。
二、理解重点段
1、默读5、6、7段,你体会到什么?
2、用自己的话说说取火的过程。
3、边读边画出表示动作的词语,你体会出什么?
4、小小的火苗燃起来了,它代表着什么?
5、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6、齐读课文最后一段,体会此时的心情。
三、学写生字:
注意提醒学生使用偏旁加熟字的方法来记住新生字。
四、小结:
谈本课收获。
作业设计:
写写读后感
北师大版语文《用冰取火》教案
一、说教材
(一)教学内容
这篇课文讲的是一支探险队,到南极去考察,在一个孤岛上,他们的打火器找不到了,一个年轻的探险队员,用冰做成了冰透镜,点燃了火,课文表示了探险队员顽强的意志品质和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聪明与智慧。
(二)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用已经掌握的识字方法,自主识记本课的15个生字,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理解课文内容。
2、能力目标:能抓住重点词句,了解年轻人是如何用冰取火的,培养同学的探究能力。
3、情感目标:体会并学习探险队员能结合实际,运用所学的知识和智慧解决问题克服困难的精神。
(三)教学重点:了解年轻人是如何用冰取火的。
(四)教学难点
1、年轻人是如何想出用冰取火的方法的。
2、冰透镜的取火原理。
二、说学情
对于三年级的同学来讲,他们不了解凸透镜聚光的原理,所以要实现上述目标,俺觉得有几下几个困难:
1、同学能了解冰透镜的制作过程,但很难理解每一步的意义,以及用冰取火的原理。
2、用冰取火一事与探险队员的智慧之间有什么联系,同学只能说出个大概,但很难站在探险队员的角度,体会他的方法之妙,利用南极仅有的冰和阳光,就能取到火,将自身和队友从死亡线上拉回来。
三、说教法与学法
基于这样的教材特点和同学的.情况,俺再结合新的课程规范理念来谈谈教法与学法。
新的课程规范明确指出:阅读是个性化行为,不应由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同学的阅读实践,应该让同学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因此,俺采取了自读感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实践创新等学习方式,努力建构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堂,始终体现同学是学习活动的主人,教师是同学学习伙伴中的首席。
四、教学过程
(一)谈话激趣
叶圣陶先生说过:“入境始于亲。”所以,在上课的伊始,俺联系同学的生活实践与同学进行交流火有哪些作用?在一般情况下,人们如何得到火?在同学充沛发表自身的见解之后,补充课题“用冰取火”,问问同学,用冰取火你们见过吗?今天,俺们就要来学习一篇用冰取火的课文,相信学完之后,大家会有新的发现和收获。
(二)讨论质疑
在这一环节中,俺让小朋友们用自身喜欢的方式自读课文,引导他们将自身最感兴趣的问题提出来,鼓励同学质疑问难。设计这一环节的目的是深化同学对教材的理解和认识,培养同学的注意力,提高对事物的分析、比较能力。美国实用主义教育家杜威说过:“学校中求知识的目的,不在于知识自身,而在于使同学获得知识的方法。”只有积极考虑,善于发现,敢于质疑,才干调动同学的内在动机,提高同学发现、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合作探究
1、为什么用冰取火?
在理解这一问题的时候,俺首先让同学抓住关键词句,自主寻找取火原因。再引导同学联系生活实际,体会零下20多度是怎样的感受,并补充关于南极气候的资料,从而进一步感悟天气的寒冷以及火对于他们的重要作用。原因不难理解,但是,小朋友们很难站在队员们的角度去体会当时情况的危机。所以,俺准备利用课件创设情景,让同学想象现在你就是一名勇敢的探险队员,踏上了这座冰雪覆盖的孤岛上,寒风向你扑来,你忍受着零下二、三十度的严寒,艰难地行走在茫茫冰原上,而偏偏这个时候,打火器却找不到了,现在,没有了火会出现什么情况呢?俺觉得小朋友们通过充沛的想象和富于激情的表达,能拉近同学与探险队员的情感距离,为后面的教学做好了感情上的铺垫。
2、如何想出用冰取火的方法?
这是本课的教学难点,在探究这一问题的时候,俺准备引导同学从年轻人的动作、神态中想象他的心理活动。例如:“望着茫茫的冰源”“久久地思索”等词,都能说明这名队员肯于动脑筋,能利用南极现有的唯一资源,冰和阳光,并将凸透镜的知识运用于实践,充沛说明了他的聪明与智慧。
3、怎样用冰取火?
探究这一问题的时候,首先让同学通过合作,明确制作冰透镜的过程,并结合动词,说一说他是怎样一步一步做出来的,从中你能体会出什么?接着再引导同学抓住第7自然段了解队员的做法和等待过程中的焦急心情,体会队员们内心的变化情况。从而为取到火之后的兴奋、喜悦做好铺垫。而取火原理又是一个教学难点,为了突破这一难点,俺准备利用课件演示,再加上自身的语言引导,协助同学理解。
(四)升华情感
火取到了,这时让小朋友们以探险队员的身份把最想说的话相互交流,并假设自身就是一名被救的队员,你的心情如何?你想对你的队友说些什么?
最后,再带着这样的情感有感情的朗读最后一段。这样的设计,既为同学创设了口语交际的机会,又培养了他们积极、健康的情感,实现了语文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
(五)拓展迁移
让同学联系自身的生活实际,交流讨论,你或你周围的人在平时的生活、学习中是怎样运用智慧克服困难的。让小朋友们在交流的过程中,相互启迪,体会用自身的智慧克服困难的精神。
五、说板书
没有火:一筹莫展、束手无策
取到火:欢呼、跳跃
板书的设计俺力求简洁、明快。通过重点词的出示,协助同学体会探险队员心情的变化。
用冰取火教学教案
用冰取火教学教案
教学目标:
1、基础知识:
通过学习使学生认识本课15个生字,会读一个多音字,会写10个生字,能运用各种朗读方法正确、流利朗读课文,体会人们是怎样用冰取火的。
2、一般技能:
并养成正确的写字姿势和良好的写字习惯,书写规范、端正、整洁,并能结合上下文及生活实际理解课文中词句的意思,在阅读中积累词语。通过课文的学习,培养学生认真观察事物、具体分析问题的态度和科学的'思维方法。
3、思想感情:
通过学习使学生明白,在遇到困难时,要冷静思考,运用智慧战胜困难。
教学重点、难点:
认识本课的5个生字,会写9个生字,并养成正确写字姿势和良好的写字习惯,书写规范、端正、整洁;能正确流利地读课文。
教学用具:
课件,投影,生字卡片
课时:
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同学们,你们在冬天玩过冰吗?感觉怎样?试想一下,用冰能取到火吗?该怎样取呢?你还有多少疑问?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读准字音:
把握不准读音的用我们学过的方法来认识它。
2、想想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
三、自学生字词:
1、要求读准字音。
2、引导学生运用形声字规律或其它方法快速记生字字型,让学生把自己认为最难记的生字抄两遍。
3、再认真读课文。
四、反复读第一自然段:
1、边看图片,边想象,那里的天气怎样?你感受到什么?。
2、可以同桌互相描述,也可以在小组里互相描述。
3、再读第一段,你从哪些语句感受到什么?
五、整体感知。
1、在南极变化无常的天气里,探险队员遇到了哪些困难?
2、他们是用什么方法来解决这个困难。
3、你能说说怎样用冰取火?
七、找几句类似的句子,边读边想画面,体会用词的准确、形象、生动。
八、小结本课学习的收获,齐读课文。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激趣过渡:
探险队员遇到了什么意想不到的事,
1、自由读2、3、4段,边读边想,提出不懂的问题。
2、引导学生通过读来理解问题,或是展开小组讨论,各抒己见。
3、什么是一筹莫展?用自己的话说说他们遇到的绝境。
4、指名读2、3、4段。
二、理解重点段
1、默读5、6、7段,你体会到什么?
2、用自己的话说说取火的过程。
3、边读边画出表示动作的词语,你体会出什么?
4、小小的火苗燃起来了,它代表着什么?
5、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6、齐读课文最后一段,体会此时的心情。
三、学写生字:
注意提醒学生使用偏旁加熟字的方法来记住新生字。
四、小结:
谈本课收获。
作业设计:
写写读后感
《用冰取火》教学反思
一次偶然的机会,翻阅杂志时,一只虫子的故事给了我很大的启示。墙壁上,一只虫子在艰难地往上爬,爬到一大半了,忽然跌落下来。然而,过了一会儿,它又沿着墙根一步一步的往上爬了。第一个人注视着虫子,感慨地说:一只小小的虫子,这样的执着,顽强;失败了,从头干,真是百折不挠啊!第二个人注视着虫子,禁不住叹气道:可怜的虫子,这样盲目地爬行,什么时候才能爬到墙头呢?
只要稍微改变一下方位,它就能很容易地爬上去,可是它就是不愿反省,唉,可怜的虫子。你看,同样观察虫子,得到的启示迥然不同,但能说谁对谁错么
那对待我们的阅读教学呢,无论我们的课程怎么改,我想不管面对怎样的课型,只要我们抓准了课文,让我们的课堂姓语,我们的教学就会展现一片新天地。为此,我在教学《用冰取火》这课时采用情景教学,万变不离其宗——读。
所谓情境教学,是指在教学过程中,依据教育和心理学的基本原理,根据学生年龄和认知特点的不同,通过建立师生间,认知客体与认知主体之间的情感氛围,创设适宜的学习环境,使教学在积极的情感和优化的环境中开展,让学习者的情感活动参与认知活动,以其激活学习者的'情境思维,从而在情境思维中获得知识,培养能力,发展智力的一种教学活动。由此,我们也能清楚看到,情境教学模式既不同于教育学,亦不同于教学论,它仅仅是依据教育学,认识论,心理学和教学论原则,在认知活动中充分开发非智力因素,从而实现愉快教学的基本教学模式。
一、习旧引新,迁情入境。
这一部分的设计简明扼要:同学们,这一节课我们继续学习《用冰取火》,自由读课文,思考: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
在不知不觉中已营造了一个似朋友般面对面交流的平等,和谐的学习氛围。用简短的过度语导入第二部分的教学:你获得了哪些关于南极气候的信息
去读读课文。过度语的将整个过程汇成了一条无声无息的涓涓溪流。
二、创设情境,读中设境。
如:没有火,就不能工作;没有火,就不能生活;没有火,生命就受到威胁。这一段的教学以学生情感的梯度发展为主旋律。安排了三个层次:
(1)找遍了所有的地方都没有,火!火!火呢 你什么心情 带着理解读一读。
(2)播放课件:感受南极的气候。
此时,风越来越大,狂风怒吼,冷啊!饿啊!怎么工作 怎么生活 无法!你又是怎样的心情 再带着这样的心情读这段。
(3)仅仅只有冷吗
无法工作,无法生活,意味着死亡,即将离开这个美丽的世界,离开深爱着你的爸爸,离开深爱着你的妈妈,消失在这烈风,酷寒,暴雪的孤岛上,你是怎样的心情
带着你的理解读吧。
以上设计层层递进,加深学生的理解感悟,水到渠成。
三、引入情境,境中悟情。
如:大家一筹莫展,陷于绝望。一段的教学设计
(1)你紧张,害怕,惊惶,你不知所措,你走投无路,你无助……带着你的理解读句子。
(2)是呀,谁来帮助我们 无人。一分钟,两分钟……时间也似乎为我们放慢了脚步,你就是一名探险队员,你的心情
(3)你惶恐极了,你伤心极了,再读。
情感铺垫,循循善诱地三次朗读,符合学生的能力特点,兼顾学生的个性差异,将教学——读推向高潮……
叫天天不应,叫地地不答。此时的太阳也失去了它仅有的一点点温暖,几乎让人感觉不到。显得惨白无力。
难道就真的束手无策,等待无情的死神到来
(1)我们的探险队员也是这样想的,怎么能这样离去呢 怎么能这样被击垮呢
我们的队员是顽强的,我们的队员是不会轻言放弃的,发出了心底的呐喊,读句子难道就真的束手无策,等待无情的死神到来
(2)不!不能!决不!不甘心,一定要想出办法!再读。
这感人的一幕幕,渲染了学生的情感,使学生受到了极大的震撼,让学生走进了文本,让学生的脉搏和作者的脉搏一起跳动。
苏霍姆林斯基不是这样说过:只有当情感的血液在知识这个活的机体中欢腾跳跃的时候,知识才能促进人的精神世界。在语文教学中运用情境教学,让人文性与思想性进一步整合,让学生用心理视线去读书,让学生得到情的激发,智的启迪,美的熏陶。
《用冰取火》这篇课文讲的是一支探险队到南极去考察,在一个孤岛上,他们的打火器找不到了。探险队用冰做成“冰透镜”,点燃了火。故事表现了探险队员顽强的意志和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聪明与智慧。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由于,本文所讲的故事,离学生的实际生活比较远,因此,我努力创设情境,激起学生对课文内容的兴趣。导入新课时,我先让学生说说火有什么作用,然后让学生看一些有关南极的图片资料,说说你看完这些图片的感觉是什么。最后,我让学生说说在南极这样的环境中,人们最需要什么。接着,揭示课题,告诉学生我们今天要学习一个与火有关的.故事:用冰取火。板书课题后,我让学生进行质疑:读了这个题目,你想知道些什么?然后让学生自由读课文,找出文中描写火作用大的段落,再交流反馈,说说自己对这句话的理解。这时,我穷追不舍问学生:“火的作用如此的大,在南极这样的环境中,如果打火器找不到了,会发生什么事呢?”通过多种途径为学生创设了一个良好的学习氛围,激起了学生强烈的学习欲望,这就为学生进一步深入地学习课文做了铺垫。
北师大版小学语文第六册《礼物》教学设计2
一、设计理念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所以学生习作必须回归生活。本课教学选择的话题“礼物”,贴近学生的生活,是学生感兴趣和熟悉的事,使学生易于捕捉到写作材料,能激起学生的写作兴趣,激发学生的表达欲望,使他们能讲真话,抒真情。
二、设计目标
1、能回忆生活,从亲身经历中选取写作素材。
2、能以“礼物”为话题写一件事,写出真情实感。
三、所用时间
本课教学共计60分钟,大致分为三个时段:指导选材30分钟,学生写作20分,讲评10分钟。
四、所教年级
五年级
五、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题
1、教师谈话:同学们,今天的天气真好,太阳出来了真让人高兴,老师想为大家唱首歌,你们想听吗?
2、师生互赠礼物。
(1)教师唱《太阳出来喜洋洋》后,学生鼓掌。
(2)引题:谢谢大家的掌声,你们的掌声鼓励了我,使我充满了信心,相信这节课我们一定能合作得非常愉快。同学们,刚才老师送给大家一首歌,大家送给我热烈的掌声,其实我们已经交换了一份礼物。(板书:礼物)
(二)指导选材
1、理解“礼物”的内涵。
(1)同学们,你觉得“礼物”代表什么?
(指四―――五名学生说说)
(2)过渡:对,礼物能传递人间的亲情、友情,它能使人与人之间的心贴得更近,人与人之间的情意更加深厚。每一份礼物都表达着一份心意,每一份礼物都藏着一个故事。这节课,就让我们来聊聊礼物的故事吧!
2、说说礼物的故事
(1)同桌交流
同学们,请你回忆一下,你曾经收到过什么礼物?或者送出过什么礼物?把你经历的事和同桌交流一下。
(2)说说收到的礼物
①我们先来聊聊收到的礼物。(板书:收到)谁来说说你的故事?
(引导学生从收礼的时间、对象、内容上多角度说,说清一件事的主要内容。)
・ 时间:生日、节日、其他(生病、离别、做客……)
礼物 对象:同学、朋友、长辈、亲戚、父母……
・ 内容:吃的、穿的、用的、 玩的……
②层层拓展:
a、你收到过自己非常喜爱的礼物吗?(板书:非常喜爱)
b、你是否收到过意想不到的礼物?(板书:意想不到)
c、你收到过梦寐以求的礼物吗?(板书:梦寐以求)
d、教师补充事例:《教师节的礼物》
每年的教师节是我最开心的日子,因为我总会收到学生的礼物,今年也不例外。我收到了许多礼物,最多的还是贺卡。这些贺卡有的是学生精心选购的,有的是亲手制作的,每张贺卡上都写满了对我的祝福,这些贺卡我一张也舍不得丢掉,我把它们放在办公桌的抽屉里,空闲时翻一翻,看一看,心里总觉得美滋滋的。这时候,我就会想:做老师真好,做老师真幸福。
e、在你收到的礼物中,有没有什么礼物被你好好保存着?(板书:精心保存)
(以上a、b、c、e环节,教师随机追问,重点从礼物蕴含的情意及喜爱的理由、表现上进行挖掘。)
(3)说送出的礼物
①拥有是快乐的',付出也是美好的,下面我们来聊聊送出的礼物,谁来说说你的故事?(板书:送出)
(教师点评,随机引导学生说出如何精心准备礼物,怎样送出礼物,送出后对方和自己的表现、心情)
②拓展礼物的范围:你觉得礼物必须是一件东西吗?说说你的见解。
③对,礼物并不一定是一件实实在在东西。比如刚才老师送给大家的歌声,你们送给我的掌声,甚至一句祝福、一声问候、一个电话都能作为礼物。这样的礼物往往需要我们用心去体会、去感受。你们送过这样的礼物吗?
④小结:听了那么多礼物的故事,让人觉得礼物真是件好东西。的确,有位诗人就曾这样说过:“礼物是一缕冬日的阳光,温暖了我们的心田;礼物是一丝柔柔的春风,吹走了心中的烦恼;礼物是一条涓涓的溪流,唱响了深情的赞歌;礼物更是一杯芬芳的美酒,陶醉了我们的生活。”
(4)说其他的礼物
①同学们,你们有没有非常希望拥有但还没有得到的礼物?(板书:期盼)
(教师了解为什么想得到这样的礼物?打算怎样得到它?如何对待它?)
②同学们有没有打算送但还没有送出的礼物?(板书:未送)
(教师了解原因,鼓励学生大胆送出礼物,敢于表达自己的心意。)
[1] [2] 下一页
(三)学生写作
1、提出写作要求:
礼物的故事多得说也说不完,那么就让我们拿起笔写下一件自己亲身经历的,印象深刻的关于礼物的事,请写出礼物的由来,事情的经过和自己的真实感受。大家可以以“礼物”为题,也可以另起一个漂亮的题目,希望大家的题目和文章能像大家的故事一样丰富多彩,精彩生动,给大家20分钟时间。
2、学生起草,教师巡视,个别指导。
(四)评议习作
请三至四名学生读习作,其余学生担任评委,说说同学写的作文有什么成功之处,你想给他什么建议。(引导学生从选材是否新颖独特,构思是否巧妙,表达是否生动等方面进行点评。)
附:学生作文题目《特别的礼物》、《珍贵的礼物》、《惊喜》、《昂贵的礼物》、《一颗钻石》、《一副手套》、《一个甜蜜的吻》、《这样的礼物我喜欢》、《礼物,我想对你说》。
(五)欣赏教师下水文:《一份珍藏的礼物》
六、预设效果
能以“礼物”这一日常生活中常见的事物为话题,引导学生回顾自己的生活,捕捉到各种各样的写作材料,使人人找到自己要写的内容,有话可写,有情可抒。
七、特色提示
1、选题生活化。在日常生活中学生会收到许多礼物,或是节日礼物、生日礼物,或是某种特定情况下赠送的礼物,“礼物”这个话题源于学生的生活,几乎每个学生都有关于礼物的亲身感受,都经历过礼物带来的喜悦,感受过礼物的传递的情意。因此
北师大版小学语文第六册《炮手》教学设计2
广西玉林市玉州区实验学校 凌军霞 唐宁
一、教材分析与教学设想
在一百多年以前,德国军队入侵法国,强行侵占了巴黎郊外的小山村,并在这所山村的人家中驻扎部队,企图下一步袭击巴黎,霸占法国领土。但是一位普通的法国的士兵,一位爱国的士兵,一位默默无私奉献的士兵,用心血谱写了一个感人的故事。
课文写的就是在这场正义的保卫家园的自卫战争中一名普通炮手的感人故事。当将军发令向德军的驻地――一座红瓦白墙的.房子开炮时,炮手毫不犹豫地执行了命令,向那座房子开炮,而那座房子却是他家唯一的财产,多么令人赞叹,多么令人震撼啊!
这个故事不长,全文以人物的外貌、神态的描写并以对话为主贯穿全文。他们的对话完全是一个长官与一个严格执行命令的士兵之间简短的一问一答,文中在写对话的同时描述炮手的神态变化,他的脸色由“苍白”到“煞白”再到“惨白”,形象地表现了炮手当时复杂的内心世界。这些句子的理解和感悟对三年级的学生来说是个难点。而本年的阅读要求中提到:要指导学生进一步通过对关键词句的理解,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本课的阅读,我设想通过充分地读,调动学生的情感,让学生走进炮手的内心世界,感悟炮手为了国家的利益,从作战的全局着想,而牺牲“小我”的默默奉献精神。
二、课前准备
1老师:课件、课文故事录音、VCD光盘、歌曲《奉献》。
2学生:搜集德法战争故事的有关图片等资料。
三、教学目标
1、认识5个生字,会写9个生字。
2、通过学习课文,感悟炮手为了国家利益而默默牺牲自我的奉献精神。
3、能够抓住文中士兵神态、外貌的描写体会炮手当时的内心世界。
4、展开想象,写一写炮手回到故乡后的故事。
四、教学重点
抓住人物对话描写和神态变化描写的句子,体会炮手当时的内心世界。
五、教学难点
想象炮手回到故乡后发生的事。
六、教学设计(两课时):
第一课时
(一)了解背景,引入新课。
交流课前搜集到的资料,了解课文故事背景,然后看图,听课文故事录音,初步感知课文内容。
(二)自读课文,自主识字。
1、出示生字学习指南:自己找――自己拼――自己读――组内看图说生字――小老师考试――互说记字形(多种方法结合)。
2、小组根据学习指南学习生字词。
3、检查小组学习生字词情况。
(1)读词语。(抽读――齐读)(2)默写词语。
[点评:识字教学在三年级语文教学中仍然占有重要的地位,这一环节设计较好地引导了学生自主地识字,充分地利用了学生资源,培养学生合作意识,促使了生生互动和师生互动。]
[1] [2] 下一页
(三)再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1、同学们,课文故事感人肺腑,炮手虽然只是一名普通的士兵,但在老师看来,他已经是一位英雄,俗话说:男儿有泪不轻弹,只是未到伤心处。课文说他流泪了,说明他一定很伤心,为什么会这样呢?你们一定想知道吧?那么我们开始再读读课文吧。
2、想想、分组说说全文主要写一件什么事?
[点评:学生是学习的主人,老师是一位合作的好伙伴,在平时的学习中,学生有了一定的语感,此设计教师让学生通过读去初步感知课文,激发学生阅读兴趣。读中评议,评议中再读,为学生提供了实践机会,构建了交流的平台,把学习的自主权交给了学生。凸现学生主体性原则。]
第二课时
(一)引入新课
・ 自读课文,想想、说说课文中哪些内容可以体现插图?是用什么形式来写的?
(二)精读感悟、体会情感。
1、在对话中突出描写人物外貌、神态变化、体现人物内心世界是这篇课文的表现特色,你能从这些地方走进炮手的内心世界吗?
2、读一读,找一找,画一画,文中对话及神态变化描写的有关句子。
3、想一想,说一说,演一演你感受到的炮手的世界是什么样的?
4、指导分角色感情朗读。
5、想想、说说、议议、评评①炮手
北师大版小学语文第六册《大禹治水》教学设计2
一、教材分析
《大禹治水》这篇课文是第十单元“奉献”的一篇主体课文,与后面的《炮手》和《小溪的歌》共同组成一个主题,从不同体裁(神话传说、记叙文、诗歌)、不同国籍、不同的角度诠释了“奉献”这个主旨,让学生在课文的学习中受到教育、受到熏陶,形成正确的价值取向。
《大禹治水》是一篇千古流传的神话故事,讲的是古时候,洪水肆虐,冲毁了庄稼,冲没了房屋,大禹的父亲偷息壤用“堵”的方法治水,没有成功,反受处罚,大禹继承了父亲的遗愿,历尽千辛万苦,“三过家门而不入”,用“引”的方法治水成功,给人们带来幸福的的故事。全文共有5个自然段,其中2、3、4自然段是全文的重点。文章简短易懂,语言精练,字里行间渗透着对大禹的赞美,一个一心一意为百姓谋幸福的人物形象跃然纸上。
课后有两个思考题:1、大禹为什么成为人们世世代代敬仰和爱戴的英雄?意在引导学生在阅读课文的基础上,加深对大禹治水奉献精神的感悟。2、读第四自然段,体会“才”、“仅仅”、“就”、“却”表达的语气。意在引导学生体会词语的用法及表达的感情。
二、学情分析
学生在学习课文之前,可能听过许多神话故事,对本文所讲述的故事也许并不陌生,因此很容易对课文内容产生兴趣,所以这篇课文可以让学生自行阅读,把握主要内容,在此基础上教师就重点内容进行引导点拨。
三年级下学期的学生对学习资料的搜集与整理已经有了一些体验,初步具备了这方面的能力,课前的资料收集与课上的资料交流可以放手给学生。
对于生字词语的学习,学生已经能够比较熟练地运用各种识字的方法来读准字音、识记字形,本课出现的10个要求会认的字和7个要求会写的字,学生均能自学掌握,教师只需在个别字形、字音上加以强调即可。
三、教学设想与目标
1、运用综合识字的方法,认识本课10个生字,会写7个。继续培养学生独立识字、合作识字的能力。
2、自主阅读课文,教师引导学生抓重点词句理解课文,使学生在课文情境和语言文字中受到熏陶。
3、弄懂大禹为什么成为人们世世代代敬仰和爱戴的英雄?培养学生的奉献意识。
以上目标,可以通过以下几个教学环节去实现:讲故事,导入新课;初读故事,整体感知;细读故事,体验感悟;搜集故事,拓展延伸。整节课由故事开始,至故事结束,让学生在整个教学流程中调动听、说、读、悟多种感官参与,力求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有不同程度的提高与发展。
教学准备:
学生准备:搜集我国古代的神话故事,课前自己阅读,做到能用简练的语言说出大概的意思。
教师准备:大禹治水的历史及视频资料,多媒体课件。
四、教学重点、难点
通过文中词句感受大禹不辞辛劳、公而忘私、为民造福的奉献精神。
五、教学过程
(一)讲故事,导入新课:
师:课前同学们搜集了我国古代的神话故事,并认真地读了,把你读的`故事简单介绍给大家。【这一设计旨在展示学生课外阅读成果,同时训练学生的概括能力。】
师:是的,《后羿射日》、《夸夫逐日》、《女娲补天》……等等神话故事都歌颂了真、善、美,寄托了人们美好的愿望,今天,就让我们走进其中的一个动人的传说――《大禹治水》。
【通过读故事、讲故事的体验,学生对神话传说这一文学体裁有了一个初步的认识,为后面的学习做好了铺垫。】
(二)初读故事,整体感知。
师:(板书课题)如果让你针对课题来提问,会有哪些问题?(根据学生的回答,教师疏理板书:为什么治水?怎样治水?结果如何?)
师:请同学们自由读课文,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自学生字,边读边为自己的问题找答案。
1、生自读课文,同学互动,检查识字情况。
2、课件出示生字,师生评点正音。
3、分小节读课文,理清课文思路,解决提出的三个问题。
【学生已经具备自主识字的能力,教师要放手让学生自学,在检查学习效果时,注意发挥学生自己的评价作用。让学生自行提出问题,并通过读书解决问题,这样的设计既训练了学生能力,又理清了课文的叙述顺序。】 (三)细读故事,体验感悟。
师:刚才同学们读书为自己的问题找到了答案,对这个小故事有了一定的了解,相信再细读课文,你会有更多的收获。
[1] [2] 下一页
师:究竟哪
北师大版小学语文第六册《李时珍》教学设计2
一、素质教育目标
(一)知识教学点
1、理解课文内容,了解李时珍是我国古代伟大的医学家和药物学家,编写了“东方医药巨典”――《本草纲目》。
2、学习生字新词。
(二)能力训练点
1、培养学生读懂自然段的能力。
2、培养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的能力。
(三)德育渗透点
1、学习李时珍一心为病人解除痛苦而学医的好思想。
2、学习李时珍在编写《本草纲目》中表现出来的严谨的态度和忘我的精神。
二、重点,难点及解决办法
(一)重点、难点
1、着重理解李时珍为什么要重新编写一部完善的药物书和他怎样为编写作准备。
2、在理解课文内容的`过程中进行读懂自然段的训练。
(二)解决办法
运用“弄懂每句话的意思,了解句与句间的联系,归并分层,归纳出整个自然段意思”的方法解决重点、难点。
三、课时安排 3课时
四、学生活动设计
(一)自学生字词,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二)在初读、导读课文过程中,找出不懂的问题,小组讨论。
(三)重点、难点问题,全班交流。
五、教具准备
投影片、录音带、挂板、字卡。
六、教学步骤
第一课时
(一)揭示课题。
1、板书课题。问:你知道李时珍是一个怎样的人吗?
2、简介李时珍。
李时珍是我国明朝杰出的医学家和药物学家。他一生为穷人治病,为了编写《本草纲目》,研读800多中医药书籍和有关资料,先后到湖北、河南、安徽、江苏、江西等省考察访问,采集药物标本,行程达一万多里。《本草纲目》被国内人们视为至宝,在国外用法、营、的、日、拉丁文广泛刊印,称为“东方医药巨典”。李时珍被公认为世界一流的科学家,是我们中华民族的骄傲。
(二)范读课文。
(三)学习生字词。
1、轻声读课文,读准字音,联系上下文学习本课生字、新词,勾划出不懂的地方。
2、学生自学,教师巡视。
3、学生质疑,教师点播,师生交流。
(1)字(出示字卡)
①读准字音。
诊、症、凑、栽、积累的“累”
②认清字形
拜、籍、酷、载
(2)理解词义。
世代:世世代代,祖祖辈辈。
诊费:看病所收的费用。
完善:完美。
拜访:敬词,访问。
品尝:仔细辨别,尝尝味道。
判断:断定。
疑难病症:指病因不明,很难医治的疾病。
严寒酷暑:非常寒冷的冬天,非常炎热的夏天。
流行:传下去,传开去。
4、分自然段指名朗读课文。
(四)初步感知自然段的意思,理清层次。
1、铺垫孕伏。(出示投影片)
(1)自学。
(2)小组讨论。
(3)全班交流。
2、教师点拨,理清层次。
第1自然段:讲李时珍是明朝的一位伟大的医学家和药物学家。
第2、3自然段:讲李时珍立志学医。
第4、5、6自然段:讲李时珍编写《本草纲目》的经过。
第7自然段:讲《本草纲目》是中药书籍中的一部伟大著作。
(五)课堂练习。
1、组词。
栽择()纲()珍()
载()译()钢()诊()
2、填空。
(1)查字典。
查带点字要查部首再查几画选正确解释
记载①年.()②记在书报上。()
严寒酷暑①残酷。()②极,程度深。()
(2)选择恰当的词填写在括号里。
药方药材药物药效药物书
①李时珍暗自记下不少()。
②他一面行医,一面研究()。
③《本草纲目》是一本()。
④他亲口品尝了许多(),判断()。
3、熟读课文。
[1] [2] 下一页
第二课时
(一)回顾导入,明确目标。
上节课我们初读了《李时珍》这篇课文,学习了生字、新词,理清了层次,了解文章内容,这节课我们更进一步理解课文内容。
(二)学习第1自然段
1、指名读。问:
(1)读了第一自然段,你知道了什么?
(2)什么样的人才可以称为医学家和药物学家?什么样的医学家和药物学家能被称为伟大的呢?
2、齐读。
(三)学习第2、3自然段
1、轻声读2、3自然段。小组讨论,教师点拨,全班交流。
(1)李时珍的父亲为什么不愿意让儿子当医生,后来为什么又同意了?
(2)李时珍为什么要立志学医?
(3)李时珍为什么能说出一张对症古方?想像一下李时珍当时是怎样“处处留心”,“暗自记下”药方的?
(4)李时珍的父亲是不是仅仅因为李时珍说出了一张古方而同意他学医的呢?
(5)从这两自然段中你体会到李时珍是一个怎样的人?
2、齐读第2――3自然段。
(四)学习第四自然段(重、难点)
1、默读第4自然段
2、学生自学、质疑,教师点拨,全班交流。
(1)这一自然段共有几句话,每句说的是什么?可以分为几层?分层的依据是什么?
(2)这一自然段第一句话起什么作用?(过渡)
(3)李时
在课堂中,也有一些出彩之处,比如,我请孩子勾画出制作“冰透镜”过程中表示时间和动作的词语,并请孩子汇报制作过程。
汇报完了以后,有许多的同学都高高举起了手,指名一生说,他告诉我“冰透镜”的实验与他们在科学课上学习用放大镜聚光着火的道理一样,此时马上又有学生提出了自己的.疑问:“我在家里也作过这样的实验,当时是夏天,太阳比较大,但是我还是等了很久,可是在南极洲,冰天雪地,那么寒冷,几乎感觉不到太阳光,他们要多久才能点燃火呀?”此问题一提出,我相机引导学生学习:“一分钟,两分钟……”“省略了什么?”“说明了什么”,“能替换成其他词语吗?试着读一读,进行对比。”从而引导学生理解他们聚集太阳点火等待的时间特别的漫长,体会其艰辛和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