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15篇《爱迪生救妈妈》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人教新课标二年级下册),供大家参考借鉴,欢迎大家分享。
教学目标
1.会认11个生字,会写9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在朗读中感悟,并注意积累词句。
3.领会爱迪生的聪明可爱,有多动脑、多动手、善发现的意识。
教学重点:识字、写字,正确、有感情地朗读感悟课文。
教学难点:感悟不同人物的表情、动作和说话的语气,并通过朗读领会爱迪生的聪明。
教学准备
1.学生:按照《预习指南》初步预习课文,能读出生字,读通句子。
2.教具与学具:多媒体课件、小黑板、实物投影仪。
教学时数: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朗读感悟,学习重点词句。
一、复习导入
1.认读生字词。(“摘水果”、自由读、开火车读、比赛读。)
2.回忆课文的内容: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了文中那个聪明的孩子叫──(爱迪生),长大后他成了世界上最伟大的──(发明家),他的发明有──(电灯、电话、电报、电影机)。
过渡:在他七岁那年,爱迪生靠他的聪明才智,救了妈妈。妈妈到底发生什么危急的事了?爱迪生又是怎样救妈妈的?就让我们带着这两个问题走进故事吧!(看动画课件)
二、朗读、感悟课文
学习第二自然段
1.过渡:妈妈怎么了?(得了急性阑尾炎。)她的情况危险吗?你是从哪里感受到的?请自由读读第二自然段,找找妈妈当时病情严重的句子。
2.学生交流:(以学生回答的顺序机动理解各个句子)
(1)一天,妈妈突然肚子痛,疼得在床上直打滚。(课件)
什么叫“直打滚”,(不停地打滚)为什么呀?(疼得受不了了)大家想象一下,妈妈在直打滚的同时,还会有哪些表现呢?(脸色、满头大汗、哭、不停地叫)她会叫些什么?你看,妈妈是多么痛苦呀!谁能把这场景读出来?
(2)爸爸急忙骑马到几十里外去请医生。(课件)
你能给“急忙”换一个词来读一读吗?(出示:爸爸( )骑马……)我们想象一下爸爸焦急的样子,来读读这句话。
(3)一检查,原来妈妈得的是急性阑尾炎,需要马上做手术。上医院已经来不及了,医生决定在家里做手术。(课件)
为什么医生决定在家里做手术呢?(家离医院太远,,骑马去需要很长时间,可妈妈病情太严重,必须马上做手术)时间太紧张,医生只能决定在家里做手术,这是多么危险的处境啊!谁能把它读出来?
学习课文第三自然段。
1.过渡:医生决定在家里做手术了,但又说家里没法做手术,他为什么要这样说呢?请默读第三自然段,看看为什么。
2.品句:医生环顾四周,迟疑了片刻,说:“房间里光线太暗,没法做手术。”(课件)
结合“环顾四周、迟疑”等词语体会医生的无奈。(指名扮演医生)板书:暗
3.爸爸提议怎么做?(多点几盏油灯。)对于这个办法,医生还是(摇头),连连说(不行)。
结合医生的动作、表情体会爸爸办法的不可行。
4.升华:此时此刻,医生没有办法,爸爸没有办法,大家都束手无策。可时间就是生命,晚一分钟,妈妈的生命就多一分危险,大家都急得──团团转。
5.比较句子(课件)
A、大家急得团团转。
B、大家很急。
(第一个句子具体,更急。)
6.自由读第三段,边读边想象大家急得团团转的情景。
学习第四自然段
1.过渡:就在大家都急得团团转的时候,爱迪生又是怎么做的呢?
(课件)出示学习要求
自主、合作学习第四自然段:
读一读: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读第四自然段;
画一画:用直线画出爱迪生救妈妈的句子;
说一说:与四人小组里的伙伴们交流交流。
2.品句:突然,爱迪生一溜烟似的奔出大门。不一会儿,他回来了,捧着一面明晃晃的大镜子,身后还跟着好几个小男孩,每个人都捧着一面大镜子。(课件)
结合“突然、一溜烟、不一会儿”等词语体会爱迪生的速度快。(上述词语变颜色)(指名读、评价读、自由读)
3.爸爸看到了,什么反映?
(课件)爸爸一见又急又气,斥责道:“什么时候了,还胡闹!”
师:就是啊,都什么时候了,还胡闹,爸爸能不气能不急吗?谁愿意当又气又急的爸爸来斥责爱迪生?(指名读)
4.爱迪生怎么说的?
(课件)爱迪生委屈地说:“我没胡闹,我想出办法了。不信您瞧!”
师:谁来读读爱迪生的话?你为什么这么读?(爱迪生这时候是很委屈的)
分角色朗读:男生读又气又急的爸爸,女生读满腹委屈的爱迪生。
老师导读
5.爱迪生真的想出办法了吗?我们一起看看吧
师:看!房子一下子亮了,妈妈得救了!(课件:屋子亮了的图)
师:你知道屋子为什么会变亮吗?(板书:亮)
(课件)爱迪生让小伙伴们站在点燃的油灯旁边,由于镜子把光聚在一起,病床上一下子亮堂起来了。(板书:镜子)(师生合作读)
6.师:此时此刻你想对爱迪生说什么?
师:这时的爸爸用书上的一个词形容,那是(恍然大悟)爸爸开始时不明白,斥责爱迪生,可现在,当他看到房子一下子亮起来了,他一下子明白了,这就叫做恍然大悟。
7.(课件)仔细观察这幅图,猜猜哪个是爸爸?为什么?这时,爸爸恍然大悟会说些什么?(指名说)医生也露出了(满意的笑容)。(指导朗读,注意加上动作、表情。)
学习第五自然段
1.过渡:通过爱迪生想出的好办法,手术的结果怎样了呢?(齐读最后一段)
2.(课件)手术做得很成功,妈妈得救了。医生夸奖爱迪生,说:“今天多亏了这个小家伙,他真是个聪明的孩子!”
(师随机抽同学读医生夸奖爱迪生的句子。)
3.师:爱迪生为什么这么聪明呢?(板书:聪明)
(爱迪生之所以从小就这么聪明,是因为他从小就喜欢动脑、动手,在实践活动中发现了很多科学知识。)(板书:善动脑 勤动手)
三、拓展(写一写)
此时此刻,你有什么话想对爱迪生说的呢?学了这篇课文,你读懂了什么呢?请你把它写下来。(写在“随想录”上)
四、作业
1.回家向爸爸妈妈讲讲这个小故事。
2.选做题:课外收集有关爱迪生的故事读一读,讲给同学听听。
板书设计:
30爱迪生救妈妈
↓
聪明────善动脑 勤动手
(镜子)
暗──────-亮
[《爱迪生救妈妈》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人教新课标二年级下册)]
教学目标:
1.复习生字,正确有感情美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2.理解泉水“多、清、甜、美”的特点。
3.情感目标:感悟泉水一路奉献的精神和奉献的幸福感。
4.语言文字训练 学生填空的字条
教学重点难点:
1.重点:在朗读中感悟泉水“多、清、甜、美”的特点与无私奉献的精神。
2.难点:通过理解课文,感悟泉水一路奉献的精神和奉献的幸福感。
教学过程设计:
课前:开学初我们积累了许多描写春天的句子和段落,我们来朗诵一下吧。谁想说,谁就站起来说吧!
一.导入:春天离我们越来越近了,泉水也像一个淘气的娃娃,弹着琴跑下山来。泉水会跑吗?(其实是流)泉水还会弹琴?(是丁丁冬冬的流水声)这种把事物写成人的方法,叫?(拟人),这么写多生动啊!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泉水吧。板题:泉水(1)
二.检查生字识记情况。卡片出示生字,我看你的眼睛,你就站起来读好吗?适时强化脆是平舌音。(1)
三、理解课文:课文中的泉水是什么样的呢?先自己出声读一遍课文,找出泉水有什么特点,最后说给同桌听。重复要求(1读2找3说)。(1)
四.学生自由读文后汇报。板书多,清,甜,美。
这很多很多,很清很清,很甜很甜,很美很美的泉水都做了些什么?
生答:大家跟我看第二自然段,读,他让山里的姐姐来打水。等等。
……
学生读后说,你读的泉水很善良,来吧,来吧,可以看出泉水很大方。依次为,很爱帮助人,很热情。同时指导学生读出那个不断为别人做事,却笑呵呵的泉水的形象。(10)
我好喜欢这泉水呀。喜欢他的善良,喜欢他的快乐,更喜欢他的乐于奉献。你们看,指板书。引导学生体会这快乐的泉水,是因为帮助了别人,而更显得可爱。(1)
五、我越来越喜欢这泉水了,你呢,看看我们喜欢的泉水能不能读着表达出来。引读。(3)读到结尾处,指导读好渐行渐远的泉水的 丁冬,丁冬两个词。追问,课文一开头就是这两个词,这叫做?(首尾呼应)(2)
七、多美的句子呀!大家读得这么流畅,这么美,我看都快背下来了。(时间合理则指导背诵)出示连线,背诵课文时,记住那些关键的词语就会事半功倍的。(2)
八、语言文字表达训练:泉水这一路上笑着跑着,丁冬丁冬,还会经过哪儿?遇到谁?说些什么呢?大家手上有张小纸条,快发挥你的想象力,试着想一想,写一写吧!(6)
例:泉水流到___田野里______,她看到了___小草从地下钻出来__,泉水说:“__喝吧喝吧,喝饱了就快点长大呀!___”
泉水流到_山坡上__,她看到了___野花绽开一两个花瓣_____,泉水说:“__喝吧喝吧,你开得美丽,我也觉得快乐!_________”
九、情感升华。大家写得真好,丁冬丁冬的泉水把快乐从山顶带到平地,从果园送到山谷,更送进了我们的心里。泉水的付出让大家幸福,泉水自己呢?(也是快乐的)看啊,能让别人幸福的人,自己也一定是快乐的。因为帮助了别人,也快乐了自己。出示字条,深化主题。(2)
向泉水学习,大家的字写得好,我也觉得幸福。因为你们的进步,也是我的快乐哦!准备好写字了吗?
十、写字:
泉:学生分析,独立写。撇捺要舒展,下面要有弧度。
然:观察分析易错的地方,书空后数笔画,写2个。
股、脆:这两个字你先仔细看看,再和同桌分析一下要注意什么。记住你同桌说的啊。谁提到横折弯没有钩了?谁提到脆的竖弯钩要托住了?谁提到左边要窄了?哈,英雄所见略同,写得好更是英雄。我们一起写吧,每字两个。
看看同桌写得怎么样?给点指导意见就更好了。见到别人写得好的,可以学着写一个,看到自己写得差的,可以改一个。同桌的进步也是你的快乐是不是?(10)
[《泉水》第二课时教学设计(人教新课标二年级下册)]
教学目的
情感目标:初步感受故事的积极意义,体会到世界上的事物都是在发展变化的,只要坚持追求美好的理想,逆境是会改变的。
知识目标:朗读体会丑小鸭在家的孤单以及离家后的不幸遭遇,朗读感悟变成白天鹅后的复杂心情。
能力目标: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难点
引导学生通过朗读、想象,领会故事所表达的积极意义。
学习准备:辅助课件;相关的补充资料:“冬天昏迷”、“作者简历”。
一、复习词语,初悟文情
(一)课件出示词语,采用多方式读词语。
(二)用“丑小鸭”与“天鹅”连起来说话。
二、感知课文,披文入情
(一)学习第一、二自然段
课件出示小鸭出壳的画面,配上轻音乐,教师根据画面内容引读课文。
瞧,鸭妈妈正在孵小鸭,一只只小鸭子都从蛋壳里钻出来了。怎么就剩下一个特别大的蛋呢?过了好几天,这个蛋才慢慢裂开,一个小家伙从里面钻出来了,咦,怎么这个样子?他的毛___,嘴巴__,身子__,难怪大家叫他___。(画线部分由学生读)
(二)学习第三、四、六自然段
1.家,对于我们来说就是幸福,就是温暖,然而,这只小鸭子因为模样,来到世界上,在家里过得会怎样呢?请自由读课文第3自然段。
交流时预设:找“孤单”;根据文本语句感悟小鸭的“孤单”;回味自己是否有过“孤单”的感觉,并和小鸭进行比较;如果你就是这只孤单的丑小鸭,心里会想些什么;丑小鸭的苦、痛,我们看在眼里,痛在心上,你们能把这种心情通过朗读表达出来吗?
2.在家里,丑小鸭孤独极了,谁都欺负他,讨厌他。他再也忍不住了,他终于离开了家。然而,离开家的丑小鸭会不会更让我们担心呢?请拿起笔来,在文中画出你最替丑小鸭难过的地方。
交流时预设:交流课本第四自然段内容;孤单、可怜的丑小鸭只会来到树林这一个地方吗?想象一下,丑小鸭还会来到哪里?将会遇到什么;丑小鸭来到这么多地方,他在寻找什么,他最希望得到了什么(朋友、温暖的家、伙伴、自由、幸福);然而他不但什么都没得到,反而有更大的遭遇在等着他!日子一天一天过去了,寒冷的冬天来到了,可怜的丑小鸭面对的又是什么呢?(学生读“天气越来越冷,湖水结了冰。可怜的丑小鸭又冷又饿,昏倒在冰湖上”;)丑小鸭的生活中充满了各种各样的不幸,但你们知道吗,在丑小鸭冻僵前,他也曾经勇敢地奋斗过,[出示课件(画面,文字材料),配上音乐(舒伯特:《小夜曲》)]教师激情吟诵补充材料:冬天越来越冷!为了不使自己被冻僵,他不得不在湖面上使劲全身力气地游来游去。然而他游动的范围依然越来越小。最后,丑小鸭只好用他的双脚不停地划动,他多么希望湖面能给它留下一小块啊。可怜的他再怎么努力,也还是被冻僵了,跟冰块结在一起了;引读四、六自然段。
(三)学习第六自然段
即使这样恶劣的环境,丑小鸭也没有放弃对美好生活地努力追求,依然那么执着地热爱着生命。教师深情叙述第五自然段(课件出示天空飞翔的天鹅):“一天傍晚,一群天鹅从空中飞过,丑小鸭望着洁白美丽的天鹅,又惊奇又羡慕。”他惊奇什么,又羡慕什么?并读出这份惊奇与羡慕。
(四)学习最后一个自然段
1.漫长的冬天过去了,温暖的春天终天来了,丑小鸭也长大了。原来他就是一只美丽的天鹅。如果你也为丑小鸭感到幸福和快乐,那就请你放声朗读课文最后一自然段。
2.三次引读课文
当丑小鸭看到湖面映出的影子,他想:(齐读最后一句)
原来自己就是美丽的天鹅,他怎不高兴,怎不激动。(齐读最后一句)
让我们的心也和丑小鸭一起跳动,生齐读最后两句。
3.你们愿意通过背诵来表达你对丑小鸭的祝福吗?那就请你们练习背诵这一个自然段吧。──抽生背诵。
三)拓展延伸,升华移情
1.经历了一番磨难的丑小鸭终于变成了受人欢迎的白天鹅,我们真为他高兴。你知道安徒生为什么要写《丑小鸭》吗?
课件出示资料学生自由读:
[安徒生(1805-1875),丹麦19世纪著名童话作家,世界文学童话创始人。小时侯很贫穷, 11岁父亲死后, 生活更加贫困。安徒生从小观察敏锐,想象力丰富,14岁告别家乡到丹麦首都,下决心要当个艺术家,却面临走投无路的困境。
1829年,安徒生创作的一部喜剧在皇家影剧院上演的那一天,他静静地坐在大剧院的一个角落里,望着那些他所创作的人物形象活生生地出现在观众的面前,听着观众的喝彩,他的眼里不禁流出一行行热泪。
十年前,他几次想在这个剧院里找到一个小小职位,都遭到了嘲笑和否定。十年,那是一段多么艰苦和漫长的过程!
今天,他终于成功了,得到了公众的承认。]
2.在舒伯特的《小夜曲》中,教师引领学生深情地讲述:
师:安徒生曾说过:我就是一只丑小鸭。十年前,他遭到了嘲笑和否定,十年后,他变成了──
生齐答:白天鹅!
师(动情地):他终于成功了,得到了公众的承认。十年,这是一个多么漫长的时间!当他静静地坐在大剧院的那个角落里,望着那些他所创作的人物形象活生生地出现在观众的面前,此时此刻,他最想说的一句话是:
生齐:啊,原来我不是丑小鸭,是一只漂亮的天鹅啊!
师(饱含深情地):当他听到观众的喝彩,一行行热泪情不自禁地流淌着。他最想说的一句话一定是:
生齐:啊,原来我不是丑小鸭,是一只漂亮的天鹅啊!
师(富有激情地):安徒生的生活中也充满了各种各样的不幸,但是他却是那么努力地追求新生活,那么执着地热爱着生命。作品中这只了不起的丑小鸭多像他呀!小朋友们,站起来吧,你们就是白天鹅,扬起有力的翅膀,再次发出幸福的呼喊吧!
生齐:啊,原来我不是丑小鸭,是一只漂亮的天鹅啊!
师:愿你们这一只只小天鹅长大了更美丽,扬起有力的翅膀,在蓝天中自由自在地翱翔!
[《丑小鸭》教学设计(第二课时) (人教新课标二年级下册)]
一、复习导入
1. 师:同学们,上一节课我们学习了《雷雨》这篇课文,这节课我们先来听写几个词语,请同学们注意听,认真书写。
① 垂下 ②逃跑 ③蝉鸣 ④彩虹 ⑤蜘蛛 ⑥黑沉沉
2. 师出示小黑板,同桌互改,师及时评议。
3. 师:上节课我们知道课文讲了雷雨前、雷雨中和雷雨后的景象,这节课老师就要带领大家一起去看看这些景象。
二、研读文本
1.师:请同学们自由读课文,找一找描写雷雨前、雷雨中和雷雨后的景象分别在文中的哪几个自然段?
2.全班交流汇报。
(一)研读“雷雨前”
师:我们一起先来学习“雷雨前”这一部分,请同学们用自己最喜欢的方式读课文,划出雷雨前描写了哪些景色,你认为这些景色写得怎么样?
生:满天的乌云,黑沉沉地压下来。
师:这句话写的是雷雨前的乌云,那它有什么特点呢?
生:乌云很厚、很多而且很低。
师:连续用了三个“很”字,老师看得出你是真正读懂了这句话,你是从这句话中的哪几个词语感受到乌云的多、厚而且低呢?
生:这里用了“满天”、“黑沉沉”和“压”字。
师:不愧是我们班的阅读小能手呀!还有谁也是找到了这一句话?(指名)“压”字用在这里给你的感觉是什么?
生:很可怕,好像整个天空都要塌下来似的。
师:你认为应该怎么读这句话?(生读)让你们感到害怕了吗?
生:没有。
师:谁愿意也来读读这句话?(指名读)
生:丹丹也没有读出让人害怕的感觉。
师:那你认为读这句话的时候应该注意用什么样的语气来读?
生:低沉、应读得慢一些。
师:那你能不能给大家示范读一读这句话?(生读)同学们也想读吗?(全班齐读)
生:我找到了这一句“忽然一阵大风吹来,吹得树枝乱摆”。写的是雷雨前的大风。
师:这里用了“乱摆”这个词,说明了什么?
生:风很大,连树枝也忍不住跟着疯狂起来。
师:说得真形象!树枝也开始不顾形象地开始乱摆了起来。
生:课文里还写了雷雨前的蜘蛛,“一只蜘蛛从网上垂下来,逃走了”。
师:这个句子中有个词用得特别好,看谁是火眼金睛,一下子就能发现它。
生:“逃”字用得好,可以看得出蜘蛛也很害怕这样的天气,所以逃走了。
师:你的理解很有个性,还有其它同学有不同的意见吗?
生:“垂”字用得很好,可是我想向老师请教的正是这个问题,它好在哪?
师:你提的问题很有价值,“垂”在这里形象地写出了蜘蛛随蜘蛛网往下落的情景,让人感觉到风特别大,连蜘蛛也害怕得四处逃窜。那你能不能读读这句话?(生读)
生:雷雨前还写到了闪电和雷声。
师:那你能不能把这句话读出来。
生:闪电越来越亮,雷声越来越响。
师:从闷热到雷电交加,天气的变化之快让蜘蛛也吓得逃走了,请全班同学齐读这一部分,让我们再次感受雷雨来临之前那可怕的气氛。
(二)研读“雷雨中”
师:请同学们看看这两幅挂图,哪一幅画的是雷雨中的景象。
生:是第一幅图。
师:你从哪里看出来的。
生:因为图中雷电交加,雨下得很大,小朋友都把窗户关得紧紧的。
师:真是个善于观察的好孩子!现在请同学们自由大声朗读第四至第六自然段,边读边划出你不懂的地方,等下和同学们一起交流。
生:“哗,哗,哗,雨下起来了”,这里为什么用了3个“哗”?该怎么读这三个“哗”?
生:“哗”是表示雨的声音,用3个“哗”字让我体会到雨下得又急又大。
师:说得真好!这里的3个“哗”字应由轻到重地读,读出当时雨下得大而且急。让我们一起读读这句话。
生:为什么说“往窗外看去,树哇,房子啊,都看不清了”?
生:因为雨下得又大又猛,所以外面的风景都很难看清楚了。
生:我也有个不懂的问题,谁能帮我解答?“渐渐地,渐渐地,雷声小了,雨声也小了”,这里为什么用了两个“渐渐地”,能不能去掉一个?
生:不能删去,因为写出了雨是慢慢慢慢变小的过程,而不是突然就停下来的。
师:我们班的同学不仅善于提出问题,也能很巧妙地替他人解决疑难,真是难能可贵。希望在平时的学习生活中你们也能形成这种互帮互助的学习局面。请同学们再自由地读一读这三个自然段--指名读。
(三)研读“雷雨后”
师:全班齐读课文最后两个自然段,并想一想这雷雨后又是一派怎样的景象。(师板书)
三、积累运用
师:相信同学们这节课一定收获不少,看看老师今天给你们带来了哪些知识套餐?
1.“词语串串烧”
越来越亮 越下越大 越( )越( ) 越( )越( )
一动不动 一声不响 一( )不( ) 一( )不( )
2.“你一言我一语”
⑴雷声小了,( )了。
⑵池塘里的水满了,( )了。
⑶( )了,( )也( )了。
⑷( )了,( )也( )了。
四、布置作业
(1)找出课文中你喜欢的句子,并抄写下来。
(2)留心观察天气的变化,并写下来。
[《雷雨》 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人教新课标二年级下册)]
教学目标
1、会认6个生字,会写9个字。
2、分角色朗读课文,读准人物说话时的语气。
3、欣赏课文,理解为什么老爷爷说只看见一个儿子,懂得要孝敬父母的道理。
教学过程:
一、复习生字词,播放歌曲导入新课:
1、开火车认读生字词:
既然 嗓子 晃荡 胳膊 沉甸甸 拎着水桶
2、谈话导入:同学们,你们表现得太棒了,上节课所学的字词掌握的非常好,为了奖励大家老师给你们放一首非常好听的歌曲《好妈妈》,同学们一定要仔细听歌观察画面,边听边想一想歌曲里讲了什么?
3、师:歌曲中的小朋友多疼爱自己的父母啊!
(1)同学们,在家里父母是怎么夸奖你的?
(2)今天,我们来看看课文里的三位妈妈是怎样夸自己的儿子的。
二、精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1、读课文,找出三位妈妈的话。
师:请同学们边读课文边找出三位妈妈评价自己孩子的话,用“---”画出来。
2、全班交流:指名读、自读。
3、指导朗读三位妈妈的话,体会阅读乐趣。
(1)出示第一位妈妈的话,指名读,学生评价。
师采访“妈妈”:您刚才在夸奖自己儿子的时候,一边说,一边在想些什么呀?
那你能夸得再自豪点吗?(再指名读句子)
师:第一位妈妈这样夸奖自己的儿子,第二位妈妈也不甘示弱,她又是怎样夸自己的儿子的呢?
(2)出示第二个妈妈的话,指导朗读。(提示:可边读边做动作) 师:现在我们再来看看第三位妈妈的表现。
(3)出示第三位妈妈的话,指名读。
师:两位妈妈都夸奖了自己的儿子,而第三位妈妈却什么也没有说,这是为什么呀?(指名说说自己的想法)
谁能谦虚地读一读?
师:真是一位谦虚朴实的妈妈!
(4)分角色朗读1--6自然段。
师:孩子是妈妈心中的太阳,当妈妈的都爱自己的孩子。我们应该怎样对待妈妈呢?(学生充分发表自己的看法)
4、品读文本,体会“孝敬”美德。
(1)引导朗读7、8自然段:
师:时间不知不觉就过去了,三位妈妈打完了水向家走去。她们走走停停,走走停停,这是为什么呀?
课文的哪些词语或句子告诉了我们水重?你能把它读出来吗?
(2)引导朗读9--11自然段:
师:三个儿子面对这么重的水,他们分别是怎么做的呢?请大家继续读课文,找出三个儿子的做法,画上自己喜欢的符号。
同桌交流后,师相机板书。
说话练习:用“一个(只)……一个(只)……另一个(只)……”说一句完整的话。
师:如果这三个儿子就在你面前,你想对他们中的谁说点儿什么吗?(指名说)
(3)引导朗读12、13自然段:
师:其中的一位妈妈和老爷爷也有一段对话,请你和同桌分角色读一读。
分角色朗读展示。
采访“老爷爷”:奇怪了,明明有三个儿子,老爷爷您为什么说只有一个儿子呢?(指名回答)
三、总结课文,升华主题。
1、是啊,爸爸、妈妈给了我们生命,养育了我们,多辛苦啊!只有孝敬父母的孩子,才是真正的好孩子。同学们,现在条件好了,水桶是不用你们提了,你觉得从今天开始你们可以帮爸爸、妈妈做些什么事来孝敬他们?(生自由说)
2、我们都是在爸爸、妈妈手心里疼爱着长大的,都是家里的小皇帝、小公主,可是当我们渐渐长大,有的学生就开始粗声粗气的对父母讲话,甚至不耐烦,那么我们应该以一颗什么样的心来面对爸爸、妈妈呢?(生自由说)
3、孩子们,今天老师还为你们带来了一首好听的歌,名字叫《感恩的心》。(播放歌曲)让我们在这优美的歌声中,回忆父母曾经为我们的付出、给我们的关爱,请在这张空白的心形卡片上写下你最想对爸爸、妈妈说的几句心里话。
4、请几位学生读一读卡片上的话。(及时鼓励、引导)
四、小结:
同学们,孝敬父母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老师希望大家都能做一个孝敬父母的好孩子,用你们美丽的微笑去回报母亲吧!
五、作业:
从今天开始行动起来,每天为父母做一件力所能及的事,有心的同学还可能将这些记在你的日记中,我将是一份最好的成长记录。
[《三个儿子》教学设计第二课时 (人教新课标二年级下册)]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分角色朗读课文,领会文中三位小朋友画风的方法,学习他们互相启发,相互学习,敢于创新的精神。
3、使学生懂得要善于观察生活,遇到问题要开动脑筋想办法。
教学重点: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分角色朗读课文,领会文中三位小朋友画风的方法。
教学难点: 使学生们懂得要善于观察生活,遇到问题要开动脑筋想办法,学习他们互相启发,相互学习,敢于创新的精神。
过程:
一、复习引入:
上一节课,我们已经学习了这课书的生字词,老师检查一下同学们掌握得怎样。
1、齐读生词。
2、指名读生词。
二、感悟课文内容。
“宋涛、陈丹、赵小艺在一起画画。他们在洁白的纸上画了房子、太阳、大树,陈丹还在树上画了几只小鸟。”这时候,宋涛给大家出了一个难题。出了一个什么难题?他们是怎样解决的?同学们各自用自己最喜欢的方式朗读课文,在课文里找出答案,用横线画下来,读一读。
1、学生自由读课文。
2、检查自读情况。
【难题 】 宋涛给大家出的难题是:“谁能画风?”
【解决】
赵小艺:她在房子前面画了一根旗杆,旗子在空中漂浮着;
她画了个拿风车的小男孩,风车呼呼地转。
陈丹:在大树旁边画了几棵弯弯的小树.
宋涛:画了几片乌云,又画了几条斜斜的雨丝。
3、从哪句话看出赵小艺画出了风?
探究: 赵小艺眨眨眼睛,想了想,说:“我能!”只见他在房子前面画了一根旗杆,旗子在空中漂浮着。
宋涛说:“是风,风把旗子吹得飘起来了。”
A、男女分角色读文;B、“赵小艺眨眨眼睛”说明什么?C、你觉得赵小艺是一个怎样的孩子?
4、我也会说。
仿照例子,说一说:
例:赵小艺在房子前面画了一根旗杆,旗子在空中飘浮着。 宋涛说:“是风,风把旗子吹得飘起来了。”
赵小艺画了个拿风车的小男孩,风车呼呼地转。
我会说:“是风, 。”
赵小艺画了个拿风车的小男孩,风车呼呼地转。
我会说:“是风, 。”
陈丹在大树旁边画了几棵弯弯的小树。
我会说:“是风, 。”
陈丹在大树旁边画了几棵弯弯的小树。
我会说:“是风, 。”
三、深入理解课文。
三位小朋友通过动脑、动手,漂亮地解决了宋涛提出来的难题,你喜欢这几位小朋友吗?现在老师请几位同学扮演她们分角色读课文,谁愿意上来读?
在他们读的时候请大家认真听,边听边思考课文中的三个小朋友你喜欢谁?为什么?
(1) 喜欢小艺。
A、 因为她第一个画出风。B、因为她爱动脑筋。
教师小结:是啊,在问题面前,小艺没有退缩,她开动脑筋,想出了办法,第一个画出了风,真是一个敢于动脑筋的好孩子,正是在她的启发下,陈丹和宋涛也画出了风。我们同学也应该向她学习遇到困难不退缩,动脑筋想办法。
(2) 喜欢宋涛。
因为是宋涛提出来谁会画风的?他敢想善于提问题。
(3) 老师喜欢丹丹。
因为丹丹善于向别人学习,改正了自己开始的错误认识,也画出了风,也很聪明。
是啊,其实三个小朋友都很可爱,都很聪明。我们的同学们也和他们一样聪明,相信你们也一定有办法画出风,对吗?
四、拓展练习(说说写写)
说说你想怎样画风?
我会画风,我想画 。
五、小结
今天,我们一起认识了三位敢想敢做的小朋友,其实无论是学习和生活,都离不开敢想敢做,每一种发明和创造都离不开大胆的想象和不断的实践,就拿奥运会主会场国家体育馆--鸟巢来说吧,它的设计离不开设计师大胆的想象,在建造过程中,遇到了无数的难题,它的成功建造离不开建设者的迎难而上和不懈地坚持,它的诞生已经成为奥运会的亮点,也成了北京一道靓丽的风景线。生活中我们也应该像课文中的三位小朋友那样做一个留心观察、善于思考,敢想敢做的孩子,说不定下一个发明创造就属于你。
[《画风》第二课时教案 (人教新课标二年级下册)]
《学步》第二课时教案
教学目标:
品读重点词、句、段,体会父亲对儿子的期望,懂得人生之路亦如学步,要勇敢地、独立地、脚踏实地地走。
教学重点、难点:
品读感悟文章的重点词、句、段,感悟文章要告诉我们的人生哲理。
教学准备:学步课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1.今天我们继续学习《学步》(齐读课题),这篇课文是一位父亲对孩子的寄语,什么是寄语呢?(学生说)
2.过渡:那是怎样的期望和嘱咐呢?
3.课件出示最后一段(齐读),再读变色的句子。(生命的过程大概就是学步和寻路的过程。)
师:生命的过程非常丰富,为什么作者却说大概是学步和寻路的过程?
板书:学步--(生命的过程)--寻路
4.接下来让我们跟随文中的父亲的回忆,看看儿子刚会走路时的情景是怎样的。
二、品读课文第一段(1-3自然段)
1.自由读这一段,看看父亲是怀着怎样的心情看着儿子学步的。(学生自由读)
2.交流体会父亲和儿子的心情。
学生找到表现父亲惊喜的句子品读感悟。教师相机指导感悟。
预设:
学生找到写父亲惊喜的句子谈感受。
1.出示课文第一句:儿子,你居然会走路了!(生惊喜地齐读)
师:从沙发到房门不过四五步路,为什么父亲会如此惊喜?(生独立行走)难怪父亲会发自肺腑地说:“儿子,你居然会走路了!”(生特别惊喜地齐读)
2.指名读写父亲惊喜的句子,体会父亲的情感。
3.儿子能独立行走了,这就意味着靠自己的两条腿就能……(出示课件说话训练学生根据课文内容或自己的经历补充)
4. 儿子能独立行走了能干许多自己以前从未干过的事情了,此时儿子的心情是怎样的呢?(学生从课文中找出相关内容说说)
5.过渡:学步带给父亲的是惊喜,带给儿子的是兴奋,惊奇,美好,然而,学步带给我们的仅仅只是这些吗?(不是)还有什么?(代价、纪念)
二、品读课文的第二段(4.5自然段)
1.自由读,边读边想边找,儿子学步时付出了什么代价?
2.学生交流,找到相关的句子读,体会碰痛、碰伤、流血、伤疤、父亲的心如刀割的代价。相机理解“心如刀割”的意思。
3.过渡:付出总有回报,儿子学步时付出了那么多的代价,留下了什么纪念呢?
预设一(根据学生汇报的情况调控)
1. 出示句子:已经数不清…...爬起来继续走你的路。
师:第一次摔倒(轻轻地)
生齐读:爬起来继续走你的路!
师:第二次摔倒(读语气略重)
生齐读:爬起来继续走你的路!!
师:第十次摔倒(语气强)
生齐读:爬起来继续走你的路!!!
师:已经数不清你曾经多少次摔倒,每次你都哭叫两声,然后脸上挂着泪珠,
生齐:爬起来继续走你的路!!!!
师:这句话读了好几遍,你感受到了什么?
(学生交流,教师点拨)
带着你的理解和感受读这句,练读--指读--范读--学读--挑战读
2. 教师小结:
摔跤摔不冷你渴望学步的热情,这种哪里摔倒就在哪里爬起的勇气不正是学步留给我们的纪念吗?
学步还留给我们什么纪念?
预设二、
1.出示句子“你似乎对平坦的路不感兴趣......乐此不疲”结合文中的几个“哪里”谈谈你对这段话的理解,指导理解“乐此不疲”的意思。用自己的话说说是什么样的路。
师:这样的路你却走得乐此不疲,愿意把你的感受读出来吗?(练读--指读--评读--学读)
师:如此艰难、坎坷的路你却走得乐此不疲,这是多大的勇气啊,这样的勇气不也是学步留给我们的纪念吗?难怪父亲说:“在你未来的人生道路上(学生齐往下读)......那份勇气。”
2.望着儿子一次次摔倒,一次次爬起,在曲折的路上走得乐此不疲,父亲的心情怎样呢?(担忧、赞美、期望)
3.默读这一段感悟父亲对孩子的深深地爱。
4.小结:
如此平常的相比却蕴含着丰富的人生哲理和人生体验,说“人生亦如学步”最恰当不过了,这也是父亲想告诉我们的,父亲还希望儿子怎么做呢?
四、品读感悟第三段(6自然段)
1.再次出示,齐读
现在你知道父亲为什么说生命的过程还是寻路的过程的含义了吗?(学生各抒己见)
2.父亲希望孩子怎么走?(板:勇敢地走 脚踏实地地走)
师:这也是每个父亲想对自己的孩子说的。同学们,我们就要告别童年,就要小学毕业,就要升入中学踏上新的人生旅程,这时你的父亲也会这样对你说(齐)“生命的过程......脚踏实地地走。
听着父亲的话我们感之于外,受之于心,此时你一定有很多话要说。
3. 出示小练笔,学生选择一项写写,练写,交流。
五、总结全文
1.同学们,其实我们所做的每一件事都是一个学步的过程。人生的道路有无数条,希望你能选择适合自己的一条勇敢地走下去,深秋走一步是寒冬,寒冬走一步是暖春,无论你选择了那条路都不会一帆风顺,请你记住这句话:(课件出示)路有弯弯曲曲才成其为路,人在路上有磨难才成其为人。(齐读)
2.齐读课题,完成板书
师:父亲要通过学步告诉我们人生亦如学步,无论在路上遇到什么磨难,我们都要(生)勇敢地走,脚踏实地地走。
希望我们能记住父亲的嘱托!(下课)
板书设计:
学步
代价 纪念
学步----(生命的过程)----寻路
(难) 勇敢地走 (更难)
脚踏实地地走
[《学步》第二课时教案(人教新课标二年级教学设计)]
对于爱迪生聪明的理解感悟,“突然,爱迪生一溜烟似的奔出大门。不一会儿,他回来了,捧着一面明晃晃的大镜子,身后还跟着好几个小男孩,每个人都捧着一面大镜子。”这是重点句。这一句我通过让学生体会不同的人物感情,分别用爱迪生想到办法高兴地读,和爸爸不明白爱迪生想干什么时疑惑地读。通过对比朗读,学生明白了,爸爸都没有想明白的爱迪生想到了,说明爱迪生很聪明。
一些词语的理解,在学习课文中先内化再外显。如:“恍然大悟”一词让学生联系上下文来理解,说说爸爸不明白什么?后来又明白了什么?,让学生知道了“恍然大悟”就是由不明白到明白。并让学生说说爸爸“恍然大悟”后会说什么?学生的回答都很精彩。这可以说是这节可的亮点之一。“夸奖”一词,没有专门去教学,而是通过医生夸、爸爸夸、妈妈夸、小伙伴们夸来理解的,这样既理解了词语的意思又培养了学生运用语言的能力。还有“斥责”“委屈”也没有专门进行教学,而是在朗读中进行理解的,让学生自己读、互相读、男女生,在一次一次的读中理解了这两个词语的意思。朗读是我这节课的重点,也是特点,我注重以读为本,在读书活动中引导学生掌握读书方法,培养学生阅读能力,丰富了学生的情感体验。
这篇课文介绍了伟大发明家爱迪生小时候,发挥自己的聪明智慧,帮助医生救助了病危的母亲生命的故事。
教学中我抓住文章故事性强的特点,引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边读边想,边体会课文情境,进而深刻感悟爱迪生的机智表现和优秀品质,同时从读中受到感染和影响。
课堂上围绕“爱迪生为什么救妈妈,怎样救妈妈”这两点让学生在对重点词句的朗读感悟中,感受爱迪生的爱动脑筋。
抓住重点词语“直打滚”联系学生的生活感受,体会妈妈当时的痛苦,让学生想象当时的情况,来理解 “急得团团转”的意思,让学生自己动手做一做,亲自体验爱迪生的办法。
《爱迪生救妈妈》这篇课文介绍了伟大发明家爱迪生小时候,发挥自己的聪明智慧,帮助医生救助了病危的妈妈的故事。情节生动曲折,引人入胜,充满智慧和深情。读着故事一个聪明可爱、爱动脑、爱动手的小爱迪生形象跃然纸上,由此可以说本文是一篇融故事性和教育性于一体的优秀教材。课文内容的生动性,自然激发学生的读书愿望。因此,拿到这篇课文的时候,我就把这节课的教学定位在读的上面。
课前已经让学生收集了爱迪生的资料,因此上课的时候,我以谈话的形式导入,激发了学生的兴趣。在学生交流和老师简单介绍之后,便设置了这节课的第一次读:让学生读“爱迪生是一位伟大的发明家。”学生对爱迪生已经有了一定的了解,就能自然地带着感情读,给这节课的学习开了个好头,并在学生思维中定下基调。
我围绕 “爱迪生真是个聪明的孩子!”切入,让学生通读全文,想想文中什么事说明爱迪生聪明。妈妈病得厉害,爱迪生怎样救妈妈这件事。在朗读感悟中感受爱迪生的爱动脑筋。抓住重点词语“直打滚”联系学生的生活感受,并进行了“直——”的语言训练,体会妈妈当时的痛苦,让学生想象当时的情况来朗读。在给学生一定的时间体会后,学生朗读的很到位。教学“急得团团转”时,让学生自己动手做一做,并联系自己平时着急时是什么样子的,进行仿说比喻句的训练。有了生活的基础对这句话我也没有进行生硬的指导,学生也就能准确的把握了。
后来用一句“你们怎么着急成这个样子啊”把学生带到了当时的现场。学生很快找到了第三段,并说出了“房间里光线太暗,没法做手术。”对于这一段,我认为学生对医生的感受不容易把握。于是我设计了问题“医生想办法了吗”,让学生知道医生也想了办法,可是没有想到,加上对“环顾四周”“迟疑了片刻”进行理解,学生也就明白了医生的无奈。
教
学
目
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读懂课文,理解革命先烈对未来的憧憬和为此作出的牺牲,懂得今天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
教 点
学 难
重 点 体会郝副营长生前所说的话,从而感受今天生活来之不易。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板
书
设
计 11、灯 光
舍生忘死
毫无遗憾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个性化设计
一、谈话导入新课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三、同学交流,读写结合
四、领悟表达,课外拓展
1.同学们你们在哪见过灯光?在灯光下你有何感受?
2.今天我们学习一篇题为“灯光”的课文(板书课题)相信你读后一定会对灯光有新的认识。
1.自由轻声读课文,要求做到正确、流利。
2.指名读课文,检查读书情况。
3.默读课文,思考:
①课文讲了一件怎样的事?
②“多好啊!”这句话在文中出现几次?是谁在什么情况下说的?动笔画一画有关语句,可在相关地方做简单批注。
1.围绕自学内容,同学间交流自己读文章感受。(可从内容上交流,也可从表达方法交流)读好郝副营长的话。
2.课件出示:郝副营长和我的对话,同学自读、指读,体会此时对“多好啊!”这句话理解。
3.教师依据学生汇报,重点引导学生,注意课堂动态生成。“多好啊”在文中出现三次,为了“多好啊”的幸福生活,郝副营长是怎么做的,画一画读一读有关句子,你从中体会到什么?(今天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
4.读完此文,我和同学们一样深深被郝副营长那种为了让孩子们能在灯光下学习而英雄献身的精神深深感动了,此时此刻你想对郝副营长或同学们说点什么呢?赶快拿起笔把它记录在课文插图旁。
1.快速浏览课文,说说课文在表达上有什么特点?
指生口答。
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学生自由读课文。
指生读课文。
回答问题。
全班交流感受。
找出相应的对句子,理解、体会。
生小练笔:此时此刻你想对郝副营长或同学们说点什么呢?
指生总结。
引导通读全文,把学生的思考引向深入,奠定文章的感情基调。
引导学生悟文章写作方面的特色。(倒叙、前后照应)
作业
布置 我们课下可阅读王愿坚短篇小说《七根火柴》《粮食的故事》。
教
后
反
思
[灯光(第二课时) 教案教学设计(人教新课标六年级下册)]
【教学目标】1:认识7个生字,会写5个生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默读课文,体会种田人的愚蠢,懂得对意外的收获不要存侥幸的心理。
【教学重点】
1.认识7个生字。会写5个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默读课文,能在读中悟出故事的寓意。
【教学难点】懂得对意外的收获不要存有侥幸心理的道理。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初步解题
1、师:同学们喜欢寓言故事吗?今天我们要学习一则寓言故事《守株待兔》看看这则故事讲了什么?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播放动画片。
3、学生看动画片,思考两个问题,守株待兔什么意思?谁在守株待兔?
4、交流汇报解题。(种田人守候在树桩旁边等待兔子)。
二、初读课文,学习生字词
1、圈出生字,轻声读课文,把字音读准确,句子读通顺,难读的地方多读几次。
2、出示生字词,检查学生自学生字新词的情况。
1)、认读生字
守、窜、撞、桩、此、锄
这些字在读时,你想提醒大家什么?(平舌音、翘舌音)
跟同桌交流一下这些字你是怎样记住的?(撞”会发出什么样的声音? 4 “儿童”的“童”加上提手旁,就是“撞”。一个儿童伸出手,就是“撞”。儿童伸手撞一撞。
2)、认读词语
守株待兔 窜出来、撞死、树桩、从此、锄头
3、指名读课文
1)、指名逐段读课文
2)用自己的话说说故事的主要内容
三、研读课文、感悟道理
(一)学习第一自然段
过度语:我们知道了这个故事的大概内容,
1、师:种田人跟往常一样正在田里辛苦的干活,忽然发生了什么事情?
(忽然看见一只野兔从树林开窜出来。不知怎么第。它一头撞在田边的树桩上,死了) 齐读第一自然段。
2、想象:什么原因,野兔会慌张的从树林里窜出来呢?(后面猎人追赶、野兽追击受伤、、、、、)
3、这只野兔怎么样的从树林里跑出来?哪个字可以看出来?
生:飞快地、像闪电一样地、慌慌张张地……
4、同学们,像刚才大家说的那样,飞快地、慌乱地跑,就是“窜”。
5、兔子像这样自己跑出来撞死的事会经常发生吗?(不会)
6、指导学生有感情的朗读第一自然段。(意想不到地、惊奇地)
“忽然”读得很快,让我感觉想不到会发生这样的事情。
“窜”读的很重很快,让我感觉野兔真的从树林里飞快地跑了出来。
7、看到兔子撞死在树桩上,种田人是怎么做的呢?
(二)学习第二自然段。
1、出示:看到一只野兔撞死在树桩上,种田人就急忙跑过去,没花一点儿力气,白捡了一只又肥又大的野兔。
1) “白捡”什么意思?(没花一点儿力气就捡了只又肥又大的野兔))
2)、指名读这一句话。面对这样意外的收获,种田人的心情怎样?谁能用课文中的一个词来形容?(乐滋滋。)
3)“乐滋滋”是什么样的表情?生:很高兴。(露出高兴的神情)还可以用哪些词语来形容他捡到兔子时的心情(喜滋滋、乐呵呵、喜洋洋)
2、我们一起乐滋滋地读一读这句话吧。
3、白捡了一只野兔,这个乐滋滋的种田人还有一个更美的想法,谁知道?
课件出示句子:要是每天能捡到一只野兔,那该多好啊。
4、读句子。(读时强调了‘每天’)师:从你的读中我感受到这个种田人希望天天能捡到一只野兔。
5、师:同学们,能不能带着你自己的理解,再来读读第二段。
6、兔子撞死在树桩上,这样的好事情会不会每天都发生?(生:不会!)
过度:师:也许几十天以后会再次发生,也许几十年以后会再发生,也许永远都不会再发生。像这样不经常的,很少发生的事情,你能不能用一个词来形容?(偶尔、偶然)
(三)学习第三自然段。
1、种田人他知道野兔撞死在树桩上是一件非常偶然的事情吗?生:不知道。
2、他是怎么做的?请大家默读课文,读完之后划出有关语句。注意我有要求,默读要做到不出声,不指读。
3、汇报:从此,他丢下锄头整天坐在树桩旁边等着,看有没有野兔再跑来撞死在树桩上。师:(课件出示:从此句)大家一起来读一读这句话吧。
4、“从此”是从什么时候起,他就丢下了锄头?生(从他捡到野兔以后,他就丢下了锄头。)
5、种田人丢下了锄头说明了什么?(板书:丢下)生:他以后不再干活了。
师:作为一个种田人他本来应该去干什么呀?(松土、播种、施肥、浇水、捉虫、、、、、)
就因为一次偶然碰到的好事,种田人(引读)丢下了锄头,整天在树桩旁边等着,看有没有野兔再跑来撞死在树桩上。
6、感悟“整天”:同学们你们瞧,早上,天刚蒙蒙亮时,种田人就穿好衣服,跑到树桩旁边等着
中午,太阳火辣辣地照射着大地,人们都到树荫下吃午饭,他在树桩旁边,等着()
傍晚,人们都收拾工具,高兴地回家了,他在树桩旁边等着()
师:是呀,这样从早到晚,就是整天。不管刮风下雨,白天黑夜,他毫不动摇地在那儿守株待兔,谁来读。--你读出了种田人的决心。
7、同学们,你们瞧,种田人丢下了锄头,他呀,不干活了,
当别人在地里浇水施肥时,他在守株待兔,
当别人在地里拔草捉虫时,他在守株待兔,
当别人的庄稼大丰收的时候,他还在--。
8、他守株待兔换来的结果是什么?
(示句)日子一天一天过去了,再也没有野兔来过,他的田里已经长满了野草,
庄稼全完了。
9、种田人什么收获也没有,谁能用一个词语来说说?(一无所获、一无所有)
四、深化理解,拓展延伸
1、现在假如你从种田人的身边走过,看到他正在守株待兔,你想对他说些什么?
假如王老师现在就是那个种田人,我在这里傻等兔子呢。哎呀,我都等了一年了,这兔子怎么还不来呀!(生:兔子不会再来了,你还是回家种田吧!)
师:我都等一年了,放弃的话太可惜了。你们看种田人真的是执迷不悟,谁能用道理来劝劝他,让他心服口服。
生:要想有收获,要付出劳动才行。
师:哦,同学们你们这么一说我知道了,这件事情是偶然发生的,要想有收获,不能靠运气。我呀,现在就扛起锄头,下地干活去。同学们,谢谢你们对我的帮助。
2、像守株待兔这样寓言故事还有很多,你们瞧,(出示图片)刻舟求剑、亡羊补牢、掩耳盗铃等。课后有时间同学们可以读一读更多的寓言故事。
五、练习书写。
1、读字
守、丢、此、桩、肥
2、指导写字
1)、这些字按结构怎样分?
2)、书写时,你想提醒大家注意什么?
3)、指导书写“此” “丢”(笔顺)
4)、范写“丢”
下面请同学们在语文书上,先描后写两个。注意写字姿势。一拳……
[守株待兔教学设计 (人教新课标二年级下册)]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进一步掌握抽屉原理,掌握抽屉原理的反向求法。
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各种活动培养学生自己动手动脑去思考的习惯。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体会数学与日常生活的联系,了解数学的价值,增强应用数学的意识。
教学重难点
1.使学生理解抽取问题中的一些基本原理。
2.找到抽屉原理问题中被分的物品。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师:一天晚上,有一个小女孩正要从抽屉里拿袜子。抽屉里有黑白两种颜色的袜子各10双。突然停电了。小女孩至少摸出多少只袜子,才能保证拿出相同颜色的袜子?
学生思考、发言。
师:学习了这节课我们就能解决类似的问题了。
二、活动探究、深入了解:
(一)出示例3:盒子里有同样大小的红球和蓝球各4个。要想摸出的球一定有2个同色的,至少要摸出几个球?
1、学生提出猜想。
2、用预先准备的学具,小组合作交流。4、小组反馈,师相机板书:
3、得出结论:把颜色看作抽屉。
有两种颜色,只要摸出的球比他们的颜色至少多1,就能保证有两个球同色。
(二)研究规律
师:如果盒子里有蓝、红、黄球各6个,从盒子里摸出两个同色的球,至少要摸出几个球?
分小组讨论后汇报。
再出示做一做第2题,汇报后得出:问题结论只与球的颜色种数也就是抽屉数有关。
小结:确定什么是抽屉什么是物体是解决抽屉问题的关键。
三、巩固训练,促进内化
1、做一做
2、解决课前有趣的问题
3、有红色、白色、黑色的筷子各10根混放在一起,让你闭上眼睛去摸,
(1)你至少要摸出几根才敢保证有两根筷子是同色的?
(2)至少拿几根,才能保证有两双同色的筷子?为什么?
四、全课总结,畅谈收获
1、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2、回归生活:你还能举出一些能用抽屉原理解释的生活中的例子吗?
第三课时 节约用水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通过活动进一步巩固巩固比例知识、简单的统计知识,培养学生综合应用所学过的知识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活动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使学生感到数学和现实生活的联系。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增强学生“节约用水,从我做起”的责任意识,养成良好的品德。
教学重难点
所学知识的综合应用
教学过程
一、情景引入,提出问题
1、(屏幕显示:地球上最后一滴水将是人类的眼泪!)请学生说说对这则广告的理解。引出课题。
2、提出问题:为什么要节约用水呢?
二、问题讨论,明白道理
1、交流课前搜集的信息,畅谈有关水的认识。
2、课件展示相关资料,了解地球上水资源状况。
3、交流感想,强化体验。
三、参与活动,亲身体验
师:水龙头坏了或没有关紧,水一滴一滴往外流(多媒体出示相关图片),遇到这种情况,你会怎么做?
师:课前我请同学们做了一个漏水试验,我们一起来看看试验结果吧!
1、小组交流、展示成果。(一分钟大约滴水50毫升)
2、计算统计,交流感想。
师:根据上面的滴水速度,完成下面的统计表。
一个漏水水龙头漏水情况统计表
时间 1分钟 1小时 24小时 1年
水量(升)
一个水龙头一年浪费多少水?(1立方米约重1吨)
3、评价家庭用水状况,提出节水建议。
4、(课件出示)小明刷牙时不间断放水30秒,用水约6升。小刚用口杯接水刷牙,需要3口杯水,每杯用水约0.2升。
A、小明一次刷牙的用水量相当于小刚多少次刷牙的用水量?
B、采用节水刷牙的方式,如果一个三口之家按每人每日刷牙两次算,那么每月(30天计算)可节水多少升?
C、节约的这些水,如果以一户三人,每户月均用水量为8吨计算,够你家用几天?
(独立分析计算、汇报计算结果,交流想法)
四、解决问题,提出方案
分组讨论一下节约用水的措施。
1、学生分组讨论,多媒体演示生活中的节水片段。
2、出示节水倡议,生齐读:节约用水,从我做起,从节约每一滴水做起。
26.威尼斯的小艇(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威尼斯的小艇》是第九册语文教科书中的一篇散文。作者是美国作家马克吐温。他以形神兼备、灵活多变的语句向我们展示了异国风情和小艇的重要作用。课文通过介绍威尼斯小艇的样子、船夫驾驶小艇的高超技术以及小艇的重要作用,为我们展示了威尼斯这座水上名城特有的风光。抓住事物特点描写是课文表达上的主要特点。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能流利地朗读课文。
2、通过理解课文内容,了解威尼斯独特的风情、小艇的特点及它同威尼斯水城的关系。
3、领会作者抓住特点介绍事物的表达方法。
过程与方法:
1、通过朗读、边读边想等方法,积累语句,体会作者的情感。利用课件,让学生感受威尼斯的风情。
2、引导学生品析重点语句,了解小艇的特点。
3、抓住人物活动描写的句子,引导学生感悟小艇与人们生活的关系。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使学生领略威尼斯水城的风情,陶冶学生的审美情趣。
2、通过品读赏美,从而使学生感悟到生活的美。
教学重点:让学生了解小艇的特点和它与人们生活的密切关系,感受威尼斯的风情。
教学难点:学习作者抓住特点介绍事物的方法。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搜集有关威尼斯的资料。
教学设计:
一、创设情境,导入课题。
1、导入:
师:今天我们继续来学习《威尼斯的小艇》。上一堂课我们了解到威尼斯是一座世界闻名的水上城市,大家想欣赏一下威尼斯的风光吗?
2、播放课件,学生观看。
3、欣赏了威尼斯风光,你想说些什么呢?
二、整体感知。
1、 谈话:现在,我最想说:“我真想立刻飞到去威尼斯!”不过,咱们还是先进入课文里边去做一下更深入的了解吧!
2、请大家速读课文,回忆一下作者主要给我们介绍了哪些内容?
3、指名回答。板书。
三、自主、合作探究,深入了解。
现在,我们深入到课文的字里行间,来细细地体会小艇的样子和威尼斯的风情。
1. 自主探究小艇的样子。
请大家自己学习课文的2、3自然段,找出描写小艇样子的句子多读一读,老师相信你一定能够自己读懂的。(学生自学2-3段课文。教师巡视,了解学生学习的情况。)
谁愿意跟大家分享你的学习成果?(学生自由发言,教师随机点评,并指导朗读。)
小结:作者通过几个比喻句形象生动地写出了小艇的样子和特点,这与作者的细致观察是分不开的,我们要学习作者抓住事物特点进行描写的方法。(板书:抓住特点写。)
2、研读“船夫的技术”部分
“通过上面的学习,威尼斯小艇的样子已经深深地印入了我们脑海。这些船夫们的技术又如何呢?”
①学生齐读第四自然段,说说自己的感受。板书:高超
②你想对船夫们说些什们呢?
③师生合作把自己的敬佩之情通过朗读展示出来。
3、了解小艇与威尼斯人们生活的关系。
①谈话:“作为威尼斯主要的交通工具,它与威尼斯人们生活的关系又怎样呢?请大家展开想象读一读课文的5-6自然段。”
②学生自由读课文,读完后小组合作完成练习。
段落 描写的是什么时候的威尼斯 主要的描写方法 读一读喜欢的句子,说说读书体会。
5自然段
6自然段
③学生汇报交流。
小结:“是的,在水城威尼斯,白天非常热闹,只有在夜晚小艇停泊不动、靠岸休息的时候,城市才会静下来,才会沉沉地入睡。这时候,朦胧的月光、残破的桥梁、古老的建筑、还有那一艘艘停泊不动的新月一般的小艇,就构成了一幅独特而迷人的水城画卷。我们一起来欣赏一下威尼斯夜晚的景象。
(出示课件。学生看完后谈感受。)
请大家带着这样的感受和体会,齐读第六自然段。
四、总结,学生谈感受和收获。
五、拓展延伸。
1.当小导游,介绍威尼斯。
2.阅读短文《威尼斯之夜》。
3.模仿本文的写作方法,写一处景物或写一件物品。
板书:
26 威尼斯的小艇
小艇的特点 独特有趣
船夫的技术 高超
与人们生活的关系 息息相关
[《威尼斯的小艇》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人教新课标五年级下册)]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能结合方格纸用两个数据来确定位置,能依据给定的数据在方格纸上确定位置。
2.通过学习活动,增强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应用意识。
教学重点:
在方格纸上用数对确定点的位置
教学难点:
利用方格纸正确表示列与行。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投影机。
学生准备:方格纸
教学过程
一、复习巩固
标出下列班上同学的位置(图略)
{借助教师操作台上的学生座位图,迅速将实际的具体情境数学化}
二、新知探究
(一)教学例2
1.我们刚刚已经懂得如果表示班上同学所在的位置。现在我们一起来看看在这样的一张示意图上(出示示意图),如何表示出图上的场馆所在的位置。
2.依照例1的方法,全班一起讨论说出如何表示大门的位置。(3,0)
(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特别强调0列、0行,并指导学生正确找出。)
3.同桌讨论说出其他场馆所在的位置,并指名回答。
4.学生根据书上所给的数据,在图上标出“飞禽馆”“猩猩馆”“狮虎山”的位置。(投影讲评)
{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和知识,鼓励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在教学时应充分利用这些经验和知识为学生提供探究的空间,让学生通过观察、分析、独立思考、合作交流等方式,将用生活经验描述位置上升为用数学方法确定位置,发展数学思考,培养空间观念。}(二)、课堂提高
练习一第6题
(1) 独立写出图上各顶点的位置。
(2) 顶点A向右平移5个单位,位置在哪里?哪个数据发生了改变?点A再向上平移5个单位,位置在哪里?哪个数据也发生了改变?
(3)照点A的方法平移点B和点C,得出平移后完整的三角形。
(4)观察平移前后的图形,说说你发现了什么?小组内相互说说。
(图形不变,右移时列也就是第一个数据发生改变,上移时行也就是第二个数据发生改变)
{。让学生看到在平面上用数对表示点的位置的方法,架起了数与形之间的桥梁,加强了知识间的相互联系。}
三、当堂测评
练习一第4题
学生独立完成,然后同学之间互相检验交流,最后,教师再展示学生的作品,学生评价。
练习一第5题
(1)学生自己在方格纸上画一个简单的多边形。各顶点用两个数据表示。
(2)同桌互相合作,一人描述,一人画图。
{继续渗透数形结合的思想.}
四、课堂自我评价
这节课你觉得自己表现得怎样?哪些方面还需要继续努力?
五、设计意图:
本节知识,我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和知识,从学生熟悉的座位顺序出发,让学生在口述“第几组几个”的练习过程中,潜移默化地建立起“第几列第几行”的概念,让学生从习惯上培养起先说“列”后说“行”的习惯。然后再过度到用网格图来表示位置,让学生懂得从网格坐标上找到相应的位置。这样由直观到抽象、由易到难,符合孩子的学习特点。
课后小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