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一名教学工作者,常常要写一份优秀的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是一个系统化规划教学系统的过程。那么写教学设计需要注意哪些问题呢?为您精心收集了《比的意义》教学设计(优秀4篇),希望可以启发、帮助到同学们。
一,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五年级上册p53~54方程的意义
二,教材分析
方程的意义对学生来说是一节全新的概念课,让学生用一种全新的思维方式去思考问题,拓展了学生思维的空间,是数学思想方法认识上的一次飞跃。方程的意义是学生学了四年的算术知识,及初步接触了一点代数知识(如用字母表示数)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同时也是学习"解方程"的基础,是渗透用方程表示数量关系式的一个突破口,是今后用方程解决实际问题的一块奠基石。
三,教学目标
根据新课标的要求,结合教材的特点和学生原有的相关认识基础及生活经验确定本节课的'教学目标:
1,使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理解方程的含义,体会等式与方程的关系,并会用方程表示简单情境中的等量关系。
2,经历从生活情境到方程模型的构建过程,使学生在观察,描述,分类,抽象,交流,应用的过程中,感受方程的思想方法及价值,发展抽象思维能力和增强符号感。
3, 让学生在学习中体验到数学源于生活,充分享受学习数学的乐趣,进一步感受数学与生活之间的密切联系。
四,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理解方程的含义,以及在具体的情境中建立方程的模型。
教学难点:正确寻找等量关系列方程。
五,教学设想
概念教学本来就比较抽象,而且方程思想作为一种全新的思维方式又有别于学生一贯的算术思路,因此在教学时要重视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感知方程的意义,充分利用学生原有的认识基础,关注由具体实例到一般意义的抽象概括过程,尽量直观化,生活化,发挥具体实例对于抽象概括的支撑作用,同时又要及时引导学生超脱实例的具体性,实现必要的抽象概括过程。经历从具体-----抽象------应用的认知过程。
六,教学准备:课件,天平,实物若干等
七,教学过程:
课前准备:利用学具(简易天平)感受天平平衡的原理。
教学过程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一,创设情景,建立表象
1.认识天平。
2.同学们通过课前的实际操作你发现要使天平平衡的条件是什么
(天平两边所放物体质量相等)
3.用式子表示所观察到的情景:
情景一:导入等式
(1)天平左边放一个300克和一个150克的橙子,天平的右边放一个450克的菠萝
300+150=450
(2)天平左边放四盒250克的牛奶,右边放一盒1000克的牛奶
250+250+250+250=1000
或250×4=1000
情景二:从不平衡到平衡引出不等式与含有未知数的等式
(1)
在杯子里面加入一些水,天平会有什么变化
要使天平平衡,可以怎么做
情景三:看图列等式
(1)
x+y=250
(2)
536+a=600
直观认识天平
回忆课前操作实况理解平衡原理
观察情景图,先用语言描述天平所处的状态,再用式子表示
先观察天平从不平衡到平衡这一组动态的操作,再用语言进行描述进而用数学符号进行概括从中感悟不等式与等式的区别,同时进一步加深对等式的理解
观察课件显示的情景图,小组合作交流用等式表示所看到的天平所处的状态
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之上。学生通过课前"玩学具"已建立天平平衡的条件是左右两边所放物体的质量相等的印象,通过天平的平衡原理引入等式是为下一步认识方程作好必要的铺垫,同时通过天平的直观性又进一步让学生体会等式的含义。
通过学生的观察以及对情景的描述并用等式表示,直观具体,生动形象,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强烈的求知欲望同时又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及符号感(从具体情境中抽象出数量关系并用符号来表示,理解符号所代表的数量关系).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经历比的。概念的抽象过程,理解比的意义,感悟数学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培养观察、比较、抽象、概括以及合情推理的能力。
2、使学生掌握比的读法、写法,知道比的各部分名称,理解并掌握比与除法、分数的关系,掌握求比值的方法,会正确求比值。
教学重点、难点:建构比的意义。
教学课件: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激情导课
1、根据情境写除法算式。
师:同学们,你们好!谁愿意告诉老师你们今年多大了?
师:大多数同学都是12岁,如果李老师今年24岁。(板书:生 12 师 24)
师:你能根据老师年龄和同学年龄这两个信息,提一个用除法来解决的数学问题吗?
生:老师的年龄是同学年龄的几倍?怎样列式?
生:24÷12(板书)
生:同学的年龄是老师年龄的几分之几?又该怎样列式?
生:12÷24(板书)
2、揭示课题,引出比。
师:上面的两个问题都是用除法算式来表示两种数量的关系的。其实这种两数相除的关系我们数学上还有一种新的表示形式,这就是我们今天所要研究的新内容比。(板书:比)
二、民主导学
任务(一)根据概念理解比。
1、任务呈现:师:那么什么叫做比呢?请大家打开数学书第68页,书上已经有了说明,找一找,齐读这句话。
师:你是怎样理解这句话的?
2、自主学习
独立思考后小组合作
3、展示交流:
生:两个数相除又可以写成这两个数的比。
师:你认为这句话里哪个词是最重要的?
师:正如大家所说,两数相除又叫做这两个数的比。(板书:两数相除又叫做这两个数的比。)这就是比的意义。(板书:的意义)齐读课题。
师:根据比的意义,能不能把刚才的除法算式改写成比呢? 24÷12=24:12(板书:24:12),比的写法,在两个数中间点上两个小圆点,就像我们语文上写的冒号一样,在比中,我们把它叫做比号,也可以写成分数形式的比 ,都读作“24比12”。 (板书)把12÷24改写成比的形式12:24(板书:12:24)。
师:我们继续来研究这个比,这里的24表示什么?12又表示什么?
生:这里的24表示老师的年龄是24岁,(板书:老师年龄)12表示同学的年龄是12岁。(板书::同学年龄)
师:24:12表示谁和谁的比?
生:24:12表示老师年龄与同学年龄的比。
师:12:24表示谁和谁的比?
生:同学年龄与老师年龄的比。(板书:同学年龄:老师年龄)
师:24:12与12:24这两个比有什么区别?
生:它们的意义不一样,24:12表示老师年龄与同学年龄的比, 12:24是同学年龄与老师年龄的比。
师:用比来表示两个数量关系的时候,我们一定要说清楚是谁和谁的比。谁在前,谁在后,不能颠倒位置,否则,比表示的具体意义就变了。
任务(二)比的分类。
1、任务呈现:
师:看来大家对于比都有了比较深刻的认识,下面请同学们根据例1的表格完成课本68页“试一试”。
2、自主学习:
独立思考后小组交流
3、展示交流
课件出示:李兰和张丽所用时间的比是4:5,张丽所行路程和时间的比是240 :5
师:这里的4表示什么?5又表示什么?
生:4表示李兰所用时间是4分钟,(课件出示:时间)5表示张丽所用时间是5分钟。(课件出示::时间)
师:240 :5这里的240表示什么?5又表示什么?
生:240表示张丽所行的路程是240米,(课件出示:路程)5表示张丽所用的时间是5分钟。(课件出示:时间)
师:你发现这两道题里面相比的两个量有什么不同吗?
1、同类量比。
前一题相比的两个量都是所用时间,这样的比是同类量的比。比出的结果是一个量是另一个量的几倍或几分之几。
2、不同类量比。
后一题相比的两个量是所行的路程和所用的时间,这样的比是不同类量的比,比出的结果表示速度。因此,不同类量的比要产生一种新的量。
3、练习。
师:下面每组信息中有两个数量,你能用比来表示它们的关系吗?
课件出示:(1)小汽车每小时行60千米,货车每小时行50千米。
师:60表示什么?50表示什么?60:50表示?小汽车的速度:货车的速度=60:50
(2)用12元买了4个杯子。总价:数量=12:4
(3)工人生产24个零件,需要3小时。工作总量:工作时间=24:3
生:12元买了4个杯子,12÷4=3元,也就是总价除以数量等于单价。所以总价和数量的比是12:4。24÷3=8个,8表示的是每小时生产零件的个数,24个零件叫做工作总量,3小时叫做工作时间,工作总量除以工作时间等于工作效率,所以工作总量和工作时间的比是24:3。
师:这3道题里哪些是同类量的比,哪些是不同类量的比?
任务(三)自学认识比各部分名称,求比值。
1、任务呈现:
师:请同学们带着自学提纲中的这些问题自学教材第68页,可以和同桌同学一起议一议。
2、自主学习:
自学提纲:
(1)比由几部分组成?
(2)比的各部分名称是什么?
(3)什么叫比值?比值是怎样求出来的?
3、展示交流:
师:谁愿意向大家汇报第一个问题?
生:比由3部分组成。
师:那比的这3部分名称分别是什么?
以24:12为例来介绍比各部分的名称。
师:前项在什么位置?后项在什么位置?
在比中,比号前面的数叫做比的前项,比号后面的数叫做比的后项。在24:12这个比中,24是比的前项,12是比的后项。
师:什么叫比值?比值是怎样求出来的?
生:比的前项除以后项,所得的商叫做这个比的比值 。用比的前项除以比的后项。
师:24:12这个比的比值该怎样计算呢?
生:24÷12=2
师:你能用刚才计算比值的方法求出下面每个比的比值吗?
课件出示:求出下面每个比的比值。5:1=()÷( )=( ) 2、7:9=( ) ÷( )=() 4:7=( )÷( )=( ) (学生口述答案,教师借助课件反馈)
师:你是怎样理解比值的?比值有几种表示形式?
生:比值是一个数,可以用分数表示,也可以用小数或整数表示。勾出书上的有关句子并齐读。
师:比和比值有什么区别?
生:比值是一个数,比表示两个数之间的一种关系。
任务(四)从分数、除法的角度深化比。
1、任务呈现
看课件:那么,比和除法、分数之间有着怎样的联系和区别呢?
2、小组合作
独立思考后小组交流
3、展示交流
比的前项相当于除法中的(),相当于分数中的(),比号相当于除法中的(),相当于分数中的(),比的后项相当于除法中的(),相当于分数中的(),比值相当于除法中的(),相当于分数中的(),除法、比、分数既有联系又有区别。它们的意义不同。分数是(数)的一种表现形式,除法是一种(运算),比表示两个数之间的相除(关系)。如果用字母a表示比的前项,用字母b表示比的后项,写出比是a:b,除法算式是a÷b,写成分数是 ,三者之间的内在关系是:a:b=a÷b= 这里的b 能等于0吗为什么?
生:b相当于除法当中的除数,因为除数不能为0所以(b≠0)。
师:那也就是说比的后项不能为0。2012年10月16日,在一场国际足球热身赛中,巴西队主场4比0胜日本队,这里比的后项怎么是0了?4表示什么?0表示什么?4:0表示什么呢?
生:巴西队是4分,日本队是0分,看看他们谁赢了。4:0表示的是两队的分数。
师:与今天我们所讲的比的意义一样吗?
生:不一样,各类比赛中的比表示的是两队得分相差多少的关系,我们数学中的比表示两个数相除的关系。
三、检测导结
1、目标检测
写比。甲数是3,乙数是10。
(1)甲数与乙数的比是( )。
(2)乙数与甲数的比是( )。
(3)甲数与甲乙两数和的比是( )。
(4)乙数与甲乙两数和的比是( )。
2、求比值。6:36=( ) 2、8:7=( ) 0、4:0、4=( ) 5:2、5=( )
3、哪一杯糖水更甜?
4、图形中找比。
师:接下来咱们进行一场小小的比赛,看一看谁在这个图中发现的比最多。
师:刚才他们说的都是两个数的比,有三种颜色,你能不能找出一个与众不同的比呢?能不能说出三个数的比呢?比还能表示三个数的关系,生活中还真有这样的比!搅拌混凝土时,水泥、沙子和石子的比是2:3:5。
2、结果反馈:同桌互判,反馈对错情况。
3、反思总结
这节课你有哪些收获?今天我们大家共同认识了比,其实关于比的知识还有很多,有兴趣的同学课后可以继续研究它。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目标
1、认识生命的来之不易,生命对于每个人只有一次。
2、认识生命的意义在于让它充实,焕发光彩。
(二)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1、珍爱自己的生命。
2、立志做一个有志向的人,做一个对别人、对社会、对祖国有用的人,让自己的生命焕发光彩。
(三)过程与方法目标
1、增强应对挫折的勇气,培养笑对困难、挑战挫折的乐观精神。
2、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积极的处世态度,不断充实自己的生命,不断增加生命的分量。
德育渗透目标:通过每个同学参与讨论,了解到人生道路上有许多岔路口,如何选择让生命更有价值的道路,让人生更加灿烂。跨越一切艰难险阻,懂得生命存在的意义。
教学重点:认识生命的意义在于让它充实,焕发光彩。
教学难点: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积极的处世态度,不断充实自己的生命,不断增加生命的分量。
教学方法:教授法、小组讨论法、
课时安排:一课时完成教学
教学过程:
课堂导入:
世界是美好的,她的美好在于有生命的存在。我们每天都可以看到无数的生命,而且我们每个人就是一个生命。那么,我们关注过这个熟悉而又陌生的生命吗?
让学生就此问题发表自己的看法,以此引入“生命”这个话题。
(2)欣赏小品
甲:哎,考试又不及格,回家又要挨批了!
乙:是呀,还要家长在试卷上签名,真讨厌!
丙:上学真没意思,活着真没意思,不如死了算了,少受点罪。
甲:对呀,现在不是很多人跳楼嘛,就是不想活了。
乙:哇,他们很勇敢哦,连死都不怕!
甲:我听说人死了是要到另一个世界去,到那里大家还可以再见面呢。
乙:不,那是迷信,人死了就什么都没有了,就像一缕青烟飘过,什么都没留下。
丙:对,一死万事休嘛!那是天大的事,人一死,就全都没有了,都痛快!
甲:可是,如果我们真的自杀,死了。多可怕!
乙:你真是个胆小鬼,这么怕死。我可不怕!
丙:其实,人迟早是要死的,每个人结局都一样。
甲:怪不得我小学的一个同学上学期死了,听说是他爸爸不让他打游戏,他一气之下干脆不活了。
乙:哎,反正都要死,死了都一样,如果我跟谁过不去,我也死给他看!
丙:是啊,人死了就没有区别了,不如死了好。
引出死真的好吗?观看flash
《我从11楼跳下去》人生选择的机会只有一次,要珍惜生命!
3、生命的重要,看图片
烈士之死,重于泰山,轻于鸿毛。了解,死不可怕,关键是为什么而死?
4、生命有多长
游戏,要求:一张画有如下刻度的纸
假如这张纸条的长度代表我们各人的生命从0~100岁,我们来玩个
游戏:A:请问你现在几岁?(前面的撕掉)B:请问你想活到几岁?(后面的撕掉)C:请问一天24小时你会如何分配?(请将所剩下的折成三等份)D:想一想,你有何感想?E:请问你会如何看待你的未来?
教师小结:人生留给你真正的奋斗时间已经不多了,目标的选择是人精神的粮食,他是人在航海中的方向。
5、故事欣赏:生命的价值
在一次讨论会上,一位著名的演说家没讲一句开场白,手里却高举着一张20美元的钞票。
面对会议室里的200人,他问,“谁要这20美元?”一只只手举了起来。
他接着说,“我打算把这20美元送给你们其中的一位,但在这之前,请允许我做一件事。”
他说着将钞票揉成一团,然后问,“谁还要?”仍有人举起手来。他又说,“那么,假如我这样做又会怎么样呐?”
他把钞票扔到地上,又踏上一只脚碾它,而后拾起变得又脏又破的钞票。
“现在谁还要?”
还是有人举手。
“朋友们,你们已经上了一堂很有意义的课。无论我如何对待那张钞票,你们还是想要它,因为它并没有贬值。”
“人生路上,我们会无数次被自己的决定或碰到的逆境击倒,甚至被碾得粉身碎骨,我们觉得自己似乎一文不值。”
“但无论已发生或将要发生什么,其实,你们并没有丧失价值。”
“无论你们的地位是高是低,整洁或不整洁,你们依旧是无价之宝!”“生命的价值不依赖我们拥有多少金钱,也不仰仗我们结交的人物,而是取决于我们自身,取决于我们是否发挥了存在的积极作用,给他人和社会带来温暖、希望、创新。”
“要永远记住——我们每个人都是独特的,我们的价值体现也必然各不相同。
6、生命的意义
如何发挥生命的意义,欣赏图片
钱学森、华罗庚、李时珍、伽利略、钱三强、达尔文、居里夫人等,他们的人生为中国、为社会带来了重要的意义。
7、我的生命极有意义
A:学生分组讨论:
1.我的存在有哪些意义?
2.我可以为身边哪些人带来怎样的快乐?
3.我的存在将为社会带来什么意义?
4.我希望我的人生将会在世上留下怎样的痕迹?
B:轮流发表意见并把思考结果写在便条纸上。
C:鼓励一部分学生分享自己的思考结果,并在教室做成“生命的意义”专题园地。
8、欣赏《生命的价值》
《生命的价值》
生命的价值是什么
我问春天的小草
小草轻轻的告诉我
虽然它很渺小
但却为大地增添了勃勃生机
这就是生命的价值
我问夏天的小河
小河快乐的告诉我
它虽然有时奔流不息
有时风平浪静
但却能为炎热的夏天
送来丝丝清凉
这就是生命的价值
我问秋天的果实
果实微笑着告诉我
虽然它的生命即将结束
但却能带给人们收获的喜悦
这就是生命的价值
我问冬天的雪花
雪花骄傲的告诉我
它的生命虽然短暂
但却在寒冷冬天
看到了孩子们的笑脸
也为明年的春天蕴酿了新绿
这就是生命的价值
我问时间老人生命是什么
时间老人和蔼的告诉我
生命是什么并不重要
重要的是生命的力量
品质与价值
生命,不仅属于自己,它应当属于——所有爱你的人!
生命,属于你有责任为之付出努力的事业;生命,承载着沉重的使命,你有义务,为生养你的父母尽起码的孝心;你有责任为你成长的世界尽绵薄之力;生命于你,意味着体验所有的酸甜苦辣;学会承担懂得放弃,知道珍惜!
四、课堂小结
每一个生命都是美丽的,所以每一朵花都不应该拒绝开放。一个人活着,你的'生命就不再是你的一个人的所有。我们的生命是父母给予的。保护好自己的生命,以便让其他的生命更好的活着。
也许我们生活的真的很累!累我们也要活着,活着我们就有希望,即使今天没有,明天没有,只要我们这颗追求理想,追求美好未来的心永远不死,总有一天我们会有的!面包会有的,工作会有的,汽车会有的,房子会有的。总有一天我们会感到活者就是一种幸福!
人的一生会有很多起跑线,生命的每一次放下,都是另一段生活的起跑线。过去只能代表过去,而示来,是属于自己的。我们其实已经拥有很多很多了,只是拥有的同时,没有发现拥有的美丽不知道好好珍惜罢了!
好好珍爱生命,美好的未来掌握在自己手中,年轻是我们的酱,坚强是我们的动力,乐观是我们的支柱,勇敢是我们的心态,我们一定会赢在生命的起跑线上的。我们的生命一定会绽放出与众不同的异彩纷呈的色彩的!
教学目标:
1、掌握本课重点字词,背诵重点段。
2、学习本文环境描写和抒情言志的手法,体会环境描写对揭示主题、表现人物情感的作用。
3、理解保尔的人生态度,引导学生深入理解生命的意义。
教学重点:
1、学习本文环境描写和抒情言志的手法,体会环境描写对揭示主题、表现人物情感的作用。
2、熟读背诵“人最宝贵的是生命……”。
教学难点:
环境描写的作用
教学安排:
一课时
课前准备:
1、朗读课文,掌握重点字词
踱着步子()碌碌无为()岔路口()高耸()如茵()栅栏()
2、收集作者资料,阅读《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一书。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提问学生熟知的身残志坚,与命运抗争的英雄人物。
学生回答后,引出保尔。
“人,最宝贵的是生命,生命对每个人只有一次,这仅有的一次生命应当怎样度过呢?这样告诉我们:每当回忆往事的时候,能够不为虚度年华而悔恨,不因碌碌无为而羞耻;在临死的时候,他能够说:我的整个生命和全部精力,都已经献给了世界上最壮丽的事业——为人类解放而进行的斗争。”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生命的意义》这一课,看看我们应该如何度过自己的'一生。
二、介绍作者及作品
学生先介绍自己所了解的关于作品和作者的有关情况,然后教师补充。
奥斯特洛夫斯基(1904—1936),前苏联作家,出生于工人家庭,家境贫寒,只念过三年书。十月革命时,积极投身于保卫苏维埃政权的斗争,右眼失明。25岁时全身瘫痪,双目失明。但他却以惊人的毅力顽强斗争,创作了《钢铁是怎样炼成的》。
三、整体感知
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教师提出朗读要求,读准字音,注意节奏,读出感情。
2、教师找学生读课文,检查课文的朗读情况,其他学生仔细听,然后评价指正。
3、再次自由朗读课文,画出文中表示人物行踪的句子,画出环境描写中表示肃杀气氛和新春气氛的词句。
4、让学生说说画出的表示人物行踪的词句,然后教师引导着学生明确本文的结构布局。
四、把握主旨
让学生说说,读了全文,你感受到主人公保尔怎样的内心世界,怎样的人生态度?
(学生可以小组讨论,交流后给出答案,教师引导明确:文章通过对保尔瞻仰烈士公墓的所见所思,一方面表达出他对牺牲的革命烈士深沉的哀思,另一方面,通过对烈士们崇高革命理想的沉思,表达出自己为共产主义事业献身的坚定信念和人生态度。)
五、探究赏析
1、本文最有特色的是地方就是将景与情巧妙的结合在一起,主要写了没有生命力和有生命力两种不同的环境,体现两种不同的气氛:一种是肃杀的气氛,具体表现在哪些地方?作用是什么?一种是欣欣向荣,充满生机的。具体表现在哪里,作用是什么?
(学生自己找出来之后,先独立思考,然后小组进行交流,教师提问后,引导学生明确:
(1)肃杀:“冷冷清清的”街道监狱“阴森森的” “空寂”的广场小镇的尽头“阴郁而冷清”
作用:这种气氛渲染,主要突出遭白匪破坏后的萧条冷落,也寄托对烈士的哀思。
(2)欣欣向荣,充满生机:“陡坡外高耸着挺拔的青松”“谷地里满铺着如茵的嫩草”“四野里复苏的大地散发出新春的气息”“松林轻声地沙沙作响”“墓地周围”是“一圈苍翠的小树”
作用:展示的是胜利后充满生机的景象,也暗示了烈士们用鲜血和生命换来了苏维埃的新春。)
2、请同学们有感情地来朗读第七自然段,细细品味保尔的这段传世名言的深刻含义。
教师给出示例,如“人,最宝贵的是生命。”在“生命”之前用了副词“最”,可见革命是多么的珍爱。
请同学们再从课文中保尔充满哲理性的抒情中找出相关语句进行品读。
(学生自己找,然后回答。
“生命对每个人只有一次”显而易见,失去了的生命就再也没有了,它提醒人们要珍惜生命,珍惜它的价值。
“我的整个生命和全部精力,这两个修饰语,表现出一种毫不含糊,不折不扣的信念。)
3、课文内容比较简短,主人公保尔在去公墓的路上以及在公墓前内心发生了巨大的涟漪,试从课文中找出能表现保尔内心活动的句子,体会保尔的心理变化。
(学生找出,并回答,教师引导学生明确。
如:第七自然段,保尔站在烈士墓前的心理描写,写出了保尔对生命意义的思考。)
4、让学生再次朗读文章第七段,能够背诵,从而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六、拓展延伸
文中提到“不为虚度年华而悔恨”,“不因碌碌无为而羞耻”。我们在生活中接触的都是一些平平凡凡的人,或工人,或农民,或做小生意的人,他们在为生计忙碌,他们似乎也没有保尔一样的崇高理想,你们说他们是“虚度年华”和“碌碌无为”的吗?
(学生思考,然后教师提问,没有固定答案,言之成理即可。)
七、课堂小结
八、布置作业:
课下读《钢铁是怎样炼成的》这部小说,再次感受一下永远的保尔精神,理解生命的意义。
九、板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