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 以内数的连加教学设计

篇1:《10以内的连加》教学反思

《10以内的连加》教学反思

本课的教学内容是10以内的连加,本课选自上海教育出版社出版的《实用数学》第六册第四单元中的10以内的连加。这部分教学内容是学生在掌握了10以内加法的基础上,更进一步的学习连加法,加深学生对加法的理解与应用。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掌握连加法的计算顺序是从左向右进行计算,为后面要学习的10以内的连减及10以内混合运算做好铺垫。本课的重难点分别是掌握正确的`连加的运算顺序,正确列算式计算。

一、自我评价

本堂课我为学生设置了一个完整的情节,小猫钓鱼。让学生在故事情节中学习知识,旨在防止学生长时间学习的枯燥感同时也为较为乏味的数学知识增添一些趣味。这一安排达到了我预期的效果。在本课的各环节的设计中我是这样想的,首先是检复的部分,在这一环节中我为学生准备了两道与授新部分紧密相关的看图列式计算。分别为2+3和5+1,在复习看图列算式的同时,也为学生在授新部分的计算打下基础。这一过程起到了我预期中的效果。接下来是授新部分,在这一环节中按照情节发展,我要求同学们帮助小猫算一算小猫一家钓了几条鱼。在教授知识的同时,也对学生进行适当团结友爱,互帮互助的思想教育。在列算式的时候我发现了一个问题,由于之前我们一直都在学习10以内加减法而所列的式子也都是1+2=3的形式,在加上学生第一次接触到连加,因此学生在列算式的时候很困难。在授新部分学生所列算式出现了错误。但在接下来的计算进行的比较顺利。在设计本课时,我预想到学生在列算式的时候可能会遇到困难,但实际上课时遇到的困难比我的预想要大些。由于本节课是学生第一次接触连加,对于连加法完全没有概念,因此在授新时如果能给学生一些更直观的概念如告诉学生要求小猫一家一共钓了几条鱼,就要用猫妈妈钓的鱼加上猫爸爸钓的鱼再加上小猫钓的鱼得出的总和就是小猫一家钓的鱼数。再过渡到2+5+1学生理解和识记起来就会更容易一些。针对学生这种状况,在接下来的练习环节中,我放慢了脚步,利用分解的图帮助学生一点点的体会怎样列连加算式。经过几道练习题后,我明显的感到学生有了一定的进步。在最后的列算式的练习中轻度学生已能够正确列连加算式,并能够正确的进行计算。中度学生也能够在教师给出算式后正确的进行计算。重度学生,需要在教师的帮助下才能够完成。接下来是巩固复习的部分,在这一部分中,我为学生安排了比较有梯度的练习题,由教师指导到教师引导再到学生独立完成练习题。当然,如果还有多一些的练习时间我还想要为学生多安排一些实际动手操作的练习,这样效果会更好。

二、问题反思及教学重建

在教学中我还存在一些细节上的问题,如教学术语方面,我在强调连加的运算顺序时只是说“在计算连加时我们要按照从左到右的顺序进行计算,而没有强调要先算前两个加数的和,再用前两个加数的和与第三个加数相加。”另外在学生出现错误时我没有正面解决问题,而采取了回避的方式。在授新时,关注面很窄,仅仅照顾到了轻度的学生,对于中重度学生的关注还不够。另外在课间的制作方面,还有待加强,最好能够将一些学生难理解的抽象的知识如“连加的运算顺序是从左到右进行计算”直观化。针对以上不足在今后的教学中我会特别注意,逐一改正。

我觉得上好一堂课,除了学要课前的准备,临场的发挥外最重要的还是学要扎实的功底。而作为一名新教师,在经验、临场等诸多方面我显然还很不成熟。但我相信勤能补拙,我会将平时的每一堂课都当作公开课来准备,都以公开课的心态去教学。多跟有经验的老教师学习,多自我反思。努力上好每一堂课。

篇2:10以内数的连加(人教版一年级教案设计)

教学内容:

连加(《现代小学数学》第一册第67~68页).

教学目标:

①在学生掌握10以内的加法基础上,学会10以内连加的设计方法和运算顺序.

②能看图,用四句话把图意表达清楚.

教学重点:

掌握连加的运算顺序和计算方法.

教学过程:

一、复习

口算:1+3,4+2,3+4,7+2,2+2,4+3,3+3,6+3

二、新课:

(一)出图引出新课.

问:[1]谁能看着图把图意说一说?

生:左边有1朵花,右边有3朵花.

(这时教师要引导学生用三句话完整地回答.即:说出两个部分数量,提一个问题,求总数量.)

[2]用什么方法计算,为什么?

[3]怎样列式?

板书:1+3=4

还可以:3+1=4

问:1和3在图中表示什么数量?

目的:使学生清楚三个数量之间的关系.通过学习旧知识,为学习连加做好铺垫.

(二)揭示新课

1.出图

师:(教师引导学生观察,这幅图与刚才复习的那幅图有什么不同?)

2.提问:

[1]这幅图是由几部分组成的?

[2]谁能用四句话把图意说一说?

生:(左边有一朵花,中间有三朵花,右边有两朵花,一共有几朵花?)

请2~3名同学说图意.

(学生看图说,老师检查学生表达是否完整,对说得好的学生,老师要给予表扬.)

3.师:要求一共有几朵花,用什么方法计算,为什么?

生:用加法计算.因为是把三部分的数量合起来,求总数量.

师强调说明:把三部分数量合起来用加法计算.

4.怎样列式?

1+3+2

问:还可以怎样列?

这时教师启发学生积极动脑思考,教师把学生说出的不同算式板书在黑板上.

3+1+2

3+2+1

1+2+3

2+1+3

2+3+1

请学生观察.

问:[1]这几道题中每一道都有几个加数?

[2]这三个加数都是表示图中的什么数量?

[3]说明是几部分的数量合起来的?

(通过教师的引导和学生的观察,使学生初步感知到:连加法是由三部分数合起来的).

5.(请学生再观察.)

问:把三个加数合起来需要几个加号?

生:把三个加数合起来需要两个加号.

教师小结:凡是含有两个或两个以上,并且只有加号的算式,我们就叫它连加算式.(教师归纳小结,使学生初步建立连加概念.)

(三)宣布课题讲连加读、算方法.

今天,我们要学的新知识就是三个数的连加算式.

师:1.连加算式怎样读呢?

(老师范读,学生边听边记.)

第一道:1+3+2读作1加3再加2

第二道:1+2+3读作1加2再加3

下面几道题由学生依次读出.

2.连加算式怎样计算呢?

师讲计算过程:

[1]连加要分两步计算:先把前两个加数相加(边讲边画),再用得数与第3个加数相加.

老师完整地把这算式的计算过程说一遍:

[2]问:谁能把老师说的计算过程说一遍?

(师可以检查出学生是否认真听了.)

[3]依次让学生说几道题的计算过程.

(师重点听学生说题的运算顺序是否正确.)

3.总结连加运算顺序:

[1]先让学生根据板书的计算题,自己总结出连加的运算的顺序.

[2]老师再归纳:求三个数的和用连加计算,计算时,按顺序先把前两个数相加,再加第三个数.也可以按学生自己总结的运算顺序记.

这是连加的基本顺序.等我们将来学习了加法交换律以后,我们就知道还可以有其它的顺序.

(通过教学,使学生知道三个数相加叫连加法,连加要按顺序计算.)

(四)巩固练习:

1.出示手绢图

(通过本图的练习,使学生进一步掌握连加算式和运算顺序.)

步骤:[1]请大家先观察绳子上晾着什么?

[2]两人用四句话互相说图意.

[3]指名请学生说图意.

[4]说说用什么方法计算.

[5]请学生在磁板上列算式:(生可以根据图的先后顺序列式.)

3+4+2

4+3+2

3+2+4

2+3+4

2+4+3

4+2+3

[6]反馈:学生说算式及答案,老师板书.

观察:每一道题的列式都不一样,为什么得数不变?(通过观察讨论,使学生总结出:每一道题的三个加数都是一样的,只是交换了加数的位置,所以得数不变.)

(学生写,老师巡视,看是否正确.)

2.出示活动卡片,口说计算过程,检查学生掌握情况.

3+1+5=9  3+3+1=7

2+2+4=8  2+1+2=5

(以上四道题请四名学生说过程,生说一部分,师出一部分.)

下面两道题两人互相说计算过程.

1+6+2  (1,3,5组说,2,4,6组听)

4+4+2  (2,4,6组说,1,3,5组听)

3.做68页独立计算第二题(师巡视,重点检查较困难一点的学生是否已经掌握运算顺序.)

4.判断:

(通过判断教育学生认真审题,看清加减号,养成仔细检查的好习惯.)

5.用数字卡摆连加算式.(每次用4张数字卡片两个加号,摆一道连加算式,摆一道在磁板上写一道,看谁摆得多.)

(五)课堂总结:这节课,你们掌握了什么新知识,知道了什么?

在学生说的基础上老师归纳:

我们学习了连加算式,知道了连加算式的运算顺序,大家要牢牢记住.

板书设计:

篇3:大班数学:学习10以内数的连加

大班数学:学习10以内数的连加

活动目标:

1.通过观察与操作学习10以内数的连加并用算式记录

2.能按“十字形”要求进行操作并记录操作结果。

3.通过活动培养学习数学的兴趣。

活动重点:

通过观察与操作学习10以内数的连加。

活动难点:

能按“十字形”要求进行操作并记录操作结果。

活动准备:

动动板若干盒,教师演示版一套,挡板2张,自制十字形图片若干,纸笔若干。

活动过程:

一、活动导入:通过观察学习10以内数的连加。

1.幼儿快速看挡板下棋子3秒后,回答教师问题:

师:“棋子有几种颜色?分别是哪几种?第一种颜色的`棋子有几颗?一共有几颗棋子?

你们是怎样算得4的?”(引导列算式)

2.引导幼儿比较两组棋子,说说它们哪些地方是一样的?(都是有三种颜色,总数都是4颗)

3.引导幼儿比较两组棋子,说说它们哪些地方是不一样的?(每组棋子的数字顺序不一样)

4.引导幼儿大胆尝试用三种颜色棋子摆出得数是4的棋子。

二、活动过程:通过操作学习10以内数的连加

引导幼儿尝试操作得数是5的不同棋子摆法,并用算式记录。

(请幼儿用5元钱买种颜色的花,可以怎么买?边操作边用算式记录,不能重复记录)

三、能按“十字形”要求进行操作并进行记录。

1.认识“十字形花圃”

2.引导幼儿把买回来的花种到十字形花圃中,要求得数都是5,并记录

3.引导幼儿尝试在花圃中种花,要求得数都是6。并在“十字形表格里用数字记录。”

四、活动结束:听音乐收放学具。

篇4:大班数学10以内数的连加教案

教学目标

1、通过动手操作、合作交流,初步理解10以内数的连加的含义。掌握连加的计算方法。

2、能有条理地表述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过程。

3、培养幼儿的观察力、判断力及动手操作能力。

4、提高逻辑推理能力,养成有序做事的好习惯。

重点与难点

幼儿联系v实际情境,体会连加的意义和理解运算顺序。

幼儿理解图意列出算式。

活动准备

PPT课件、操作练习、笔和橡皮擦。

教学过程

一、复习10以内数的加法,PPT展示算式《小朋友们,你们还记得吗?》。

教师与幼儿一起作答算式答案,可以以个别提问的方式进行。

二、情景导入。

PPT展示:小朋友们,大家看看这是谁啊?他们在做什么?

教师导入:新学期开学已经很长一段时间了,羊村的这些小羊们正在积极准备去春游呢!你们看,喜羊羊不是在指定春游计划吗?下面就让我们一起跟着喜羊羊的队伍,看看他们都做了些什么?

三、主动探索,体会领悟。

1、播放PPT:我们发现了没有?喜羊羊首先去摘了南瓜,看看他们摘了几个南瓜?这里的工作人员又运来了几个南瓜?

2、幼儿探索计算,教师展示计算方法4+2+1=?

3、教师讲述计算方法,计算答案。

像这样在一个算式中不止一个加号的算式,我们叫做连加。连加首先计算前面两个数字加起来是多少,然后用这个加起来的数继续和后面的数字相加。

教师要求幼儿算出答案,并展示答案,表扬计算正确的幼儿。

4、继续PPT展示。他们摘了南瓜以后,正当准备继续去玩的时候,他们发现了什么?有一个小朋友正在喂小鸡呢!

教师:草丛中有5只小鸡,跑来了1只,后面又来了2只,现在一共有多少只小鸡?

教师继续PPT展示5+1+2=8的计算方法。

5、大家玩得很累了,他们去过很多的地方,准备回家的时候,美羊羊大声的叫道,“你们看,小鸟!”教师:大家看到树上有几只小鸟?飞来了3只,后面又飞来了3只,那现在一共有几只小鸟呢?我们怎么列式计算?让我们一起来看动画。

4+3+3=10动画播放计算过程。

四、幼儿操作。

教师:羊村长说,羊村里面最聪明的就是喜羊羊了,那下面我们就请小朋友们自己操作练习,看看你们会不会也像喜羊羊一样,也能计算连加了呢?

分组练习看图写算式并正确计算。

1、看图列式计算;

2、看看你们记住了吗——复习10以内数的加法;

3、计算号列车——直接写出得数;

4、帮动物找家——连线题。

五、小结。

羊村的村长告诉老师,我们的小朋友们也像喜羊羊一样聪明可爱。小朋友们,今天你们学到了10以内数的连加了,记得回家去多问问爸爸妈妈,看看他们是喜羊羊呢?还是懒羊羊呢?

教学反思:

在执教的过程中缺少激情,数学本身就是枯燥的,那在教孩子新知识的时候,就需要老师以自己的激情带动孩子的学习,在今后的教学中这方面也要注意。

篇5:大班数学10以内数的连加教案

目标:

1. 在掌握10以内的加法基础上,学会10以内连加的设计方法和运算顺序。

2. 能看图,用四句话把图意表达清楚。并能够正确熟练地计算

3.喜欢计算,体验成功的喜悦。

4.知道按事物不同的特征进行排序会有不同的结果,初步了解排序的可逆性。

5.发展幼儿的观察力、空间想象能力。

准备:PPT 磁性教具

重点:掌握连加的运算顺序和计算方法。

难点:看图表达图意

过程:

一、复习:口算:1+3,4+2,3+4,7+2,2+2,4+3,3+3,6+3

二、学习新内容

(一)出图引出新课。

问:谁能看着图把图意说一说?

生:左边有1朵花,右边有3朵花。

(这时教师要引导学生用三句话完整地回答。即:说出两个部分数量,提一个问题,求总数量。)

用什么方法计算,为什么?怎样列式?

板书:1+3=4

还可以:3+1=4

问:1和3在图中表示什么数量?

目的:使幼儿清楚三个数量之间的关系。通过复习旧知识,为学习连加做好铺垫。

(二)揭示新课

1.出图

师引导幼儿观察,这幅图与刚才复习的那幅图有什么不同?

2.提问:

[1]这幅图是由几部分组成的?

[2]谁能用四句话把图意说一说?

生:左边有一朵花,中间有三朵花,右边有两朵花,一共有几朵花?

请2~3名同学说图意。

(幼儿看图说,老师检查幼儿表达是否完整,对说得好的幼儿,老师要给予表扬。)

3.师:要求一共有几朵花,用什么方法计算,为什么?

生:用加法计算,因为是把三部分的数量合起来,求总数量。

师强调说明:把三部分数量合起来用加法计算。

4.怎样列式?

1+3+2

问:还可以怎样列?

这时教师启发幼儿积极动脑思考,教师把幼儿说出的不同算式板书在黑板上。

3+1+2 3+2+1 1+2+3 2+1+3 2+3+1

请幼儿观察。

问:[1]这几道题中每一道都有几个加数?

[2]这三个加数都是表示图中的什么数量?

[3]说明是几部分的数量合起来的?

(通过教师的引导和幼儿的观察,使幼儿初步感知到:连加是由三部分数合起来的)。

5.请幼儿再观察。

问:把三个加数合起来需要几个加号?

生:把三个加数合起来需要两个加号。

教师小结:凡是含有两个或两个以上,并且只有加号的算式,我们就叫它连加算式。

(三)宣布课题讲连加读、算方法。

今天,我们要学的新知识就是三个数的连加算式。

师:

1.连加算式怎样读呢?

(老师范读,学生边听边记。)

第一道:1+3+2读作1加3再加2。

第二道:1+2+3读作1加2再加3。

下面几道题由学生依次读出。

2.连加算式怎样计算呢?

师讲计算过程:

[1]连加要分两步计算:先把前两个加数相加(边讲边画),再用得数与第3个加数相加,老师完整地把这算式的计算过程说一遍。

[2]问:谁能把老师说的计算过程说一遍?

(师可以检查出幼儿是否认真听了。)

[3]依次让幼儿说几道题的计算过程。

(师重点听幼儿说题的运算顺序是否正确。)

3.总结连加运算顺序:

[1]先让幼儿根据板书的计算题,自己总结出连加的'运算的顺序。

[2]老师再归纳:求三个数的和用连加计算,计算时,按顺序先把前两个数相加,再加第三个数。也可以按学生自己总结的运算顺序记。

这是连加的基本顺序。等我们将来学习了加法交换律以后,我们就知道还可以有其它的顺序。

(通过教学,使幼儿知道三个数相加叫连加法,连加要按顺序计算。)

(四)巩固练习:

1.出示磁性教具

(通过本图的练习,使学生进一步掌握连加算式和运算顺序。)

步骤:

[1]请大家先观察教具。

[2]两人用四句话互相说图意。

[3]指名请幼儿说图意。

[4]说说用什么方法计算。

[5]请幼儿在黑板上列算式:(幼儿可以根据图的先后顺序列式。)

3+4+2

4+3+2

3+2+4

2+3+4

2+4+3

4+2+3

[6]集体检查对与错

2.出示活动卡片,口说计算过程,检查幼儿掌握情况。

3+1+5=9 3+3+1=7

2+2+4=8 2+1+2=5

篇6:《万以内数的连加》的教学反思

北师大版《万以内数的连加》的教学反思

计算课一直被认为是数学课里不好讲的一种课型,因为理论性强,内容枯燥,所以学生学习起来兴趣不高。但今年的汇报课,结合本组的教研专题,我上了一节计算课,感触破深。以下是我在教学中的几点体会:

首先,为了解决学生上计算课学习兴趣不高的问题,我在对整个课堂的教学设计上动了一翻脑筋。课本中引入本节课的情境是捐书活动,但我考虑到,这个活动离学生现在的生活太远,是不是真能激发他们学习兴趣?于是我大胆改变了课本情境,在体育老师的帮助下我在班上组织了小组跳绳比赛,记录学生成绩。新授连加时,学生已迫不及待的想知道自己小组的得分,所以在学习中他们的积极性一下子被调动起来。而且整堂课的教学,我都以小组比赛的形式展开,每个同学的集体荣誉感都被激发出来,学习劲头很足。

其次,在教学设计上,我力求做到每个环节层次清楚、意图明确。复习部分的三个练习每一道题都既复习了前边的知识,又为本节课探究新知做了很好的铺垫。在新授部分的教学中,我注重引导学生发现新旧知识间的联系,大胆猜测独立试算,例如在估算和计算连加结果时我先让学生猜测能不能用前边学过的方法进行估算和计算,在他们猜测可以的基础上以小组讨论的形式组织学生自主探究算法,展示汇报,完成新授部分的教学。这样不仅可以加深学生对新知的理解,还让学生学会了一种学习的方法。在练习题的设计上,我也遵循由易到难的原则,习题设计层次清楚,其中的森林医生一题,以反例的.形式再次强调竖式计算万以内数连加的正确书写格式。教学的最后,我设计安排一个商场购物的情境,让学生运用今天学习的知识去解决日常生活中的问题,感受学习数学的必要性,及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最后,在教学过程中,我关注每个学生,使他们都能积极的参加到教学活动中。口答部分简单的计算题我尽可能让我们班的学困生回答,答对的我会给予肯定和表扬,这样使他们对自己充满信心。在学习完万以内数连加的计算方法进行反馈练习时,我安排各小组为各小组计算得分,这样每个人都有事做,而且在听其它小组进行讲评时,由于关系到自己小组的得分,所以人人都很认真。

但是教学中仍有一些不足和需要自己改进的地方。数学教学要求教师语言要简洁,我在教学中自己讲的过多,其实有些要点学生完全能够自己说出来。其次在本节教学时间的安排上探究新知部分占用时间过多,个别练习没有时间完成。这是我今后教学中要注意的。

本次汇报课虽然上得不是非常完美,还有许多环节需要得到完善,但是从学生在课堂中的表现足可以看出学生的学习劲。它给我一个提示,要学生喜欢上计算课,必须教师自己要乐意教,懂得如何去教。这样其实再枯燥的计算课也能上得很生动,也能让学生觉得在这个过程中不但能学到知识而且同时也在感受着数学课带来的愉悦心情。

篇7:《10以内的连加连减》多媒体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教科书数学(人教版)一年级下册第65

面。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通过实际情境建立连加、连减的数学模型,理解连加、连减的含义,掌握连加、连减的计算顺序,会进行10以内连加连减的计算。

2、过程与方法目标:在具体的情境中提高获取信息、提出

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能在与他人合作交流的过程中形成团结协作意识。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在理解和掌握知识的同时,

感受学数学、用数学的快乐。

教学重点和难点:

让学生联系实际情境,体会连加、连减的意义和理解运算顺序,学会计算。使学生理解图意列出算式。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小棒

学具准备:小棒

教学过程:

一、复习准备:

1.指名口算:4+5 3+6 7+2 10-5 3+4 9-6……

2.接龙口算:4+1 5+2 6+3 9+1 8-3 5-5……

(电子白板出示口算题,学生口答后点击课件出示答案。)

二、互动新授:

(一)学习连加:

1、课件演示,引出算式。

课件出示动态的画面:课本P65小鸡觅食的图片。(有5

只小鸡,来了2只,接着又跑来了1只小鸡。)

师:根据你所看到的情景,你能提出一个用加法计算的问题

吗?

(生:一共有几只小鸡?)

师:有5只小鸡,先来了2只,后来又跑来了1只小鸡,一共

有多少只呢?应该怎样列式呢?

(1)同桌交流应怎样列算式。

(2)全班汇报交流:列式:5+2+1=

像这样的式子,就叫连加。板书::连加

2、指导读算式。

生试读;师范读;生齐读。

3、学习计算顺序:

问:这个算式应该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指名说一说,并板书。

强调第一步应先算什么?表示什么意义?

第二步是由哪两个数相加?

5、引导学生总结连加计算的顺序

交流汇报:计算连加式题时,先把前两个数相加,把得数记

在脑子里,然后再加第三个数。

(二)学习连减:

1.课件演示,学生编题。

课件出示动态的画面:课本P65小鸡觅食的图片。把你看见

的完整地来说一说,并提一个数学问题?(有8只小鸡,先走了2只,后来又走了2只,还剩下多少只?)

2.再指名说一说,师生共同评议。

3.师:像这样从总数里拿走一部分,又拿走一部分,求剩下的`应该怎样列式呢?

4.指名列算式:8―2―2=

5.学生试算,并指名说一说。

6.小结:在计算连加连减时,我们总是先把前面两个数相加减,再用它们的得数加上或减去第三个数,下面我们就用今天所学的知识来解决几个问题。

三、巩固练习:

1.第65页“做一做”。

要求:先用一种学具摆一摆,再填数计算。

2.练习十四的第1、2、4题。

要求:仔细观察,弄清图意,填空并计算。

3.练习十四的第3、5题。

a.说一说各题应把哪个数记在脑子里。

b.直接说出各题得数。

(电子白板出示课本中练习题,学生回答后点击课件出示答案。)

四、应用拓展:

多媒体课件演示小丑吹气球动态的画面。

画面一:(小丑左手上有3个气球,右手上有4个气球,又吹起2个气球。)

画面二:(小丑一共有9个气球,不小心右手的4个气球飞了,吹起的2个气球破了一个。)

a.引导学生根据动画编题。

b.根据题意列式计算。

c.指名回答,师生评议。

五、课堂总结:

1.引导学生小结本课所学的内容和连加、连减计算的运算顺序。

2.教师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小结,并提出注意的问题。

六、说板书设计:

连加 连减

教学反思:

1、创设情景.本节我充分利用课件演示,让学生直观感知,

并通过学生的感知说出图意,培养了学生理解和表达能力,增加了学习的乐趣,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2、教学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教学过程中,我始终注意保持和学生亲密融洽的关系,尊重学生的每一个想法,并给学生充分展示自我的时间和空间。避免了计算教学的“静态”灌输,避免了计算教学的机械记忆和反复练习,让学生观察、思考,体验到了知识的发生、发展和形成的过程,使学生在愉乐中学到新的知识。

3、重视算法,突破难点。连加、连减是学习20以内进位加法和退位减法的重要基础,也是本单元的难点之一。连加、连减,难在计算过程中它们都需要分两步进行口算才能算出结果,特别是第二步计算要用第一步算出的得数作加数或被减数,学生往往容易忘掉第一步得数,或者由于看不见第一步得数而造成第二步计算的困难。因此,本课设计时重点通过画符号确定运算的顺序,并记下第一步的得数,然后再接着往后算,从而解决了这一难点。

需要改进的地方:

在教学连加连减的运算顺序时,我还可以再放手一些,让学生去观察,去表达,尽管学生有时表达得不到位,也应给予充分的肯定,增强学生学习数学的信心,因为这是孩子们思维的萌芽,老师的肯定是他们学习的动力。

东马坊中心小学 曹勇(13995899382)

篇8:100以内连加连减教学设计

教学过程

一、情境式引入

1.(出示图片“连加连减”)教师叙述例1的已知条件.

2.提问:

(1)听完老师的叙述,你都知道了些什么?

(2)根据这些已知条件,可以提出一个什么问题呢?

(3)待学生回答后,完整的出示例1:

同学们到西瓜园里摘西瓜,第一组摘了28个西瓜,第二组摘了34个,第三组摘了23个.三个组一共摘了多少个西瓜?

(4)要求三个组一共摘了多少个西瓜,你准备怎么列式?

二、新授

1.教学例1

(1)提问引导

①观察,这道题有什么特点?

②这道题的运算顺序是什么?

③这道题的数比较大,口算起来比较慢,你们有什么好办法?

(2)分组讨论三种方法的优劣

要求:

①先分小组讨论这道题的计算方法(你们组准备怎么做).

②把本组讨论出的方法做在练习本上.

③如果一个组讨论后得到了几种不同的方法,可以都记录下来.

[讨论过程中,重点提示学生:

①首先,在别的同学发言时,要认真地倾听同学的发言,找出其他同学的优缺点.

②其次,在听完别人的发言后,要善于给同学提出有价值的问题.

③要善于在交流的过程中学习.学习别人的好方法、好思路、好习惯等.]

方法一:

对比三种方法,选择最优方法

问:谁来说说,这三种方法各有什么优缺点?

[方法一:

优点:

1、同学们比较熟悉这种竖式的'书写方法.

2、在计算过程中,难度较小,不易出错.

缺点:

1、费时间.

2、这两个竖式不太好安排格式,如果写不好,容易显得很乱.

方法二:

优点:

1、写起来会比第一种方法省点时间,少写了一个62,竖式由两个减少到了一个.

2、这个竖式写起来会比较美观.(相对于第一个竖式而言)

缺点:

容易丢掉第二步的加号.

方法三:

优点:

1、更省时间.

2、计算时比较简单,只要一位一位的计算就可以了.

缺点:

1、在计算的过程中,容易丢掉进位.

2、对于一些计算不熟练的同学来说,计算起来有一定的难度.]

师:这三种方法各有各的优缺点,在同学们自己做题时,可以选择一种自己最喜欢的,最省时的方法.

(5)小结:

问:做完这道题,大家有什么收获?

2.教学例2

(1)直接出示例2

52-20-18=

(2)对比

问:这道题与例1有什么不同?

[例1:是一道连加的两步式题.能得到三种不同的算法.

例2:是一道连减的两步式题.只能用例1中的前两种方法.]

(3)师生、生生多边交流

问:这道题怎么算最好?

[用两个竖式计算最保险;第一步口算,第二步用竖式算.]

(4)小结:哪一步如果能口算,就可以口算,在计算过程中,提高自己的计算能力.

三、巩固练习

四、总结、质疑、发展

师:通过这节课的学习:

1.大家有什么收获?

2.还有什么问题吗?

3.除了同学们总结出来的方法,你还有什么更好的方法吗?

五、布置作业

篇9:幼儿园大班优质数学教案《10以内数的连加》

幼儿园大班优质数学教案《10以内数的连加》

教学目标:

1、通过动手操作、合作交流,初步理解10以内数的连加的含义。掌握连加的计算方法。

2、能有条理地表述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过程。

重点与难点:

1、幼儿联系实际情境,体会连加的意义和理解运算顺序。

2、幼儿理解图意列出算式。

活动准备:

PPT课件、操作学具、笔和橡皮擦。

教学过程:

一、复习10以内数的加法,PPT展示算式。

小朋友们,你们还记得加法是怎么算的吗?教师与幼儿一起作答算式答案,可以以个别提问的方式进行。

二、情景导入。

PPT展示:小朋友们,大家看看这是谁啊?他们在做什么?

教师导入:新学期开学已经很长一段时间了,羊村的这些小羊们正在积极准备去春游呢!你们看,喜羊羊不是在指定春游计划吗?下面就让我们一起跟着喜羊羊的队伍,看看他们都做了些什么?

三、主动探索,体会领悟

1、播放PPT:我们发现了没有?喜羊羊首先去摘了南瓜,看看他们摘了几个南瓜?这里的工作人员又运来了几个南瓜?

2、幼儿探索计算,教师展示计算方法4+2+1=?

3、教师讲述计算方法,计算答案。

像这样在一个算式中不止一个加号的算式,我们叫做连加。连加首先计算前面两个数字加起来是多少,然后用这个加起来的数继续和后面的数字相加。

教师要求幼儿算出答案,并展示答案,表扬计算正确的幼儿。

4、继续PPT展示。他们摘了南瓜以后,正当准备继续去玩的时候,他们发现了什么?有一个小朋友正在喂小鸡呢!

教师:草丛中有5只小鸡,跑来了1只,后面又来了2只,现在一共有多少只小鸡?

教师继续PPT展示5+1+2=8的计算方法。

5、大家玩得很累了,他们去过很多的地方,准备回家的时候,美羊羊大声的叫道,“你们看,小鸟!”

教师:大家看到树上有几只小鸟?飞来了3只,后面又飞来了3只,那现在一共有几只小鸟呢?我们怎么列式计算?让我们一起来看PPT。

4+3+3=10播放PPT计算过程。

三、幼儿操作(学具2张)

教师:羊村长说,羊村里面最聪明的就是喜羊羊了,那下面我们就请小朋友们自己操作练习,看看你们会不会也像喜羊羊一样,也能计算连加了呢?

分组练习看图写算式并正确计算。

1、看图列式计算

2、帮小鸡找妈妈―连线题

四、小结

羊村的村长告诉老师,我们的小朋友们也像喜羊羊一样聪明可爱。小朋友们,今天你们学到了10以内数的连加了,记得回家去多问问爸爸妈妈,看看他们是喜羊羊呢?还是懒羊羊呢?

篇10:一年级《10以内数的大小比较》教学设计

一年级《10以内数的大小比较》教学设计

教材版本:《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 数学》青岛版

教学内容:

一年级上册第一单元12-15页信息窗3 第1、2个红点和一个绿点

教材分析:

学生在前面刚刚认识了1-10各数,这部分内容是在数数的基础上学习数的大小比较。教材呈现的是拔河比赛的场面,图中提供了丰富的信息,有拔河的人数、啦啦队的人数、观看的人数及男女生的人数等。首先利用两边拔河人数不相等,引导学生学习比较两个数的大小,接着利用跑过来的同学加入到比赛中,使两边人数相等,学习两数相等的关系。允许学生有不同的比较方法,最终要学会用一一对应的方法比较数的大小。

学情分析:

10以内数的大小比较,学生在幼儿园已有初步的接触,接受起来不是很困难。但学生大多只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为此,教学的重点就要落在“为什么是这样的”,要让学生通过观察、思考、动手操作,弄清比较大小的方法,真正会比较数的大小。另外,大于号、小于号的运用也是个难点,学生容易混淆,所以要采用学生乐于接受的儿歌形式教学,便于学生记忆,从而降低难度,正确应用。

教学目标:.

1、在拔河的情境中通过数数、比较活动,体验多少的比较方法。

2、认识符号“〉”、“〈”、“=”,知道它们的含义,会用符号来表示比较的结果,建立符号感。

3、使学生初步体会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增加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要点分析:

教学重点:认识符号“〉”、“〈”、“=”,知道它们的含义。

教学难点:会用“〉”、“〈” 表示比较的结果。

教学关键:掌握比较多少的方法。

教学准备:

学生:小圆片、1-10数字卡片

教师:课件、小圆片、1-10数字卡片

过程设计:

活动一:谈话导入

同学们,你们参加过拔河比赛吗?谁能说说应该怎样进行这个比赛?今天一(1)班的同学正在进行拔河比赛,咱们一起去看看吧!(课件出示情境图)

你看到了什么?有什么问题要问?

[设计意图:由拔河的谈话引入,激活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在交谈中明确拔河时两边的人数要相等,从而为本节课的教学埋下伏笔。]

活动二:认识大于号、小于号

1、比赛怎么还没开始呢?怎样才能知道哪边人数多,哪边人数少?你有什么好办法?快动脑筋思考,想到了同桌相互说说,比比看谁的办法好!

(学生思考后交流)

2、汇报展示:谁能说说你的好方法?(指名到黑板前演示,学生可能会出现用数的方法、摆小圆片的方法等)

3、讨论:哪种方法能让人一眼就看出谁多谁少?(引导学生学会用一一对应的方法比较)

4、9比10小,10比9大。在数学上有一对符号可以表示数的大小关系。你们看,他们来了:(课件演示两个符号的自我介绍)

听了它们的介绍,你知道了什么?有什么发现?(引导学生关注它们的形状很相像,开口相反等)

5、9比10小可以写成:9〈 10,读作:9小于10

10比9大可以写成:10 〉9,读作:10大于9

仔细观察这两个式子,你有什么好办法区分大于号和小于号呢?

(引导学生交流,可以用儿歌如:大口朝大数,尖尖朝小数,大口朝左大于号,大口朝右小于号;可以用手指如:把左手食指和中指撑开,形成一个小于号,“大口朝右小于号” ,把右手食指和中指撑开,形成一个大于号,“大口朝左大于号”,等等。)

[设计意图:在这一环节的设计中,注意了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化。围绕同一个问题,有意识的引导学生开动脑筋想出多种多样的解决方法,树立这种意识对一年级的小学生来说是很关键的。同时还注意了引导学生之间的交流,这是发挥学生主体性的一个重要方式。教师设置问题情境,引导学生进行讨论,给学生思考、探索与表达留下了较大的空间。再次,记住“>”、“<”对孩子来说不是件容易的事,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能要求学生死记硬背“>”、“<”,而是引导学生如何张开想象的翅膀,用各种各样生动有趣的语言,帮助学生理解记忆。]

活动三:认识等于号

1、现在我们再回到拔河的.场地看看,现在可以比赛了吗?为什么?同桌相互说说。

2、你能像刚才那样用圆片摆一摆,使别人一眼就看出两边的人数同样多吗?

3、同样多用哪个符号表示呢?你知道吗?

10等于10可以写成10=10,读作:10等于10

[设计意图:由于各方面的原因,学生已经不同程度地具备了一些简单的数学知识。所以在认识同样多和“=”的过程中,应突显学生的主体作用,只要是学生能说的让他们自己说,能做的让他们自己做,能教的就让他们自己来当小老师,教自己的小伙伴。]

活动四:练习与拓展

1、练习使用“<”“>”

在比赛现场还有许多啦啦队员,哪边的人数多呢?你能用大于、小于表示吗?试一试!同桌相互说一说。

2、游戏:排排队。请10位学生上来当数字娃娃1、2、3、4、5、6、7、8、9、10,小朋友们,你们能给它们排排队吗?

(1)按大小排队。(学生可以用数字卡片自己摆摆看,再交流)

(2)谁最大?谁最小?你能选出其中两个数比大小吗?(每个学生用 “﹤”“﹥”摆一摆)看谁想的多!再上台汇报。

[设计意图:通过拓展练习,一方面复习了前面所学的1-10各数,另一方面开放性的题目,给学生提供了丰富的、弹性练习空间,满足不同学习水平的学生需要,让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同时通过汇报交流,又给了每个学生展示的机会,使他们在原来的基础上都得到提高。]

活动五:总结与延伸

今天我们学习了什么知识?你有什么收获?(板书课题)

下课后请大家观察一下我们的教室,或者回家看一看哪些东西和哪些东西可以比?谁和谁比?几大于几?几小于几?几等于几?我们下节课交流,比比看谁找得多!

[设计意图:把数学与生活紧密联系起来,引导学生用一双数学的眼睛发现生活中的数学问题,再在课堂中解决这些问题,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意识。同时通过交流,发展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板书设计:

比较数的大小

9比10小 9〈 10

10比9大 10 〉9

10等于10 10 = 10

创新特色:

在练习中,我设计了这样一个题目:

游戏:排排队。请10位学生上来当数字娃娃1、2、3、4、5、6、7、8、9、10,小朋友们,你们能给它们排排队吗?

(1)按大小排队。(学生可以用数字卡片自己摆摆看,再交流)

(2)谁最大?谁最小?你能选出其中两个数比大小吗?(每个学生用 “﹤”“﹥”摆一摆)看谁想的多!再上台汇报。

这一设计,是在学生已认识了1-10各数及大于、小于、等于的基础上安排的一个开放性练习。在这样的题目中,学生既可以得到基础性的训练,又可以开阔思路,发散思维,同时增加了练习的乐趣,避免了呆板、枯燥的练习。与常规练习相比,学生更乐于参与这样的游戏练习,效果较好。

另外在课的结束,我还设计了这样一个环节:

下课后请大家观察一下我们的教室,或者回家看一看哪些东西和哪些东西可以比?谁和谁比?几大于几?几小于几?几等于几?我们下节课交流,比比看谁找得多!

这样就把简单的数学知识与日常生活有机结合起来,使学生感受到生活中原来藏有这么多的数学知识,而学好了数学又可以解决生活中的很多问题,在他们幼小的心灵中悄悄的播下了“学好数学大有用处”的种子,也使他们体会到“数学并不遥远,就在身边”,从而树立起学好数学、用好数学的意识。

篇11:《100以内的数》的教学设计

《100以内的数》的教学设计

案例背景:

数的认识在一年级主要是让学生联系自己身边具体的有趣的事物,感受数的意义,体会数在表达和交流中的作用,初步建立数感,充分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数的感念是整个教学大厦的基石,是重要的数学感念,教材根据儿童的已有经验、心里发展规律先学习20以内的数,再将认数的范围由20以内扩展到100以内,循序渐进,学生学习起来也更容易接受,教师教起来也能得心应手。

案例过程:

一:创设情境

师:同学们,今天老师请来了三位好朋友和我们一起上课,你们高兴吗?让我们先去认识一下他们吧!(课件出示主题图:数铅笔)

这是小刚、小明和小玲。快和他们打声招呼吧!他们三个在干什么?

生:他们在数铅笔。

师:可是他们怎么数都数不清一共有多少支铅笔,你能帮助他们吗?

生:愿意!(回答的声音很大,同学们的积极性被激发出来。)

设计意图:

通过主题图里面的三个小朋友在数铅笔引入今天的学习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究数学的动力。

二:探究新知

(一) 活动一

活动要求

师:这节课我们就来数铅笔,下面四个人一组(学具塑料小棒),用你们自己喜欢的方法数一数一共有多少支小棒?数正确的小组获胜。快开始吧!

学生活动

教师巡视,了解学生的数法,观察学生数数是否熟练,对不对的方法及时给予指导和鼓励。

交流、汇报数数的方法

师:哪个小组愿意说说?请每个小组的代表到黑板前边示范边数数。

小组1:我们组是一个一个地数的,1,2,3,……

小组2:我们组是两个两个地数的,2,4,6,……

小组3:我们组是五个五个地数的,5,10,15,……

………….

师:同学们想出来了这么多方法,真是太了不起了!现在我们一起来想想哪种方法是最简单的?能让我们一眼就可以看出有多少根小棒的?

生:回答

教师总结:这次小棒的数目比较多,我们一个一个的数会比较麻烦,不如把10根小棒捆成一捆,一捆一捆地数。(课件展示动态过程)一捆是一个十,两捆是2个十也就是二十,……

板书:100以内的数

1个十是10

2个十是20

3个十是30

………….

师:同学们,那你们知道10个十是多少吗?

生:一百

(二) 活动二

数手指游戏

每个人有几个手指?数数看?

学生欢快的数了起来

从第一位开始10.20.30.40.50.60.70.80.90

师:刚才大家数了几个十?是多少?再加上一个十呢?

数小棒:从25数到47

一边摆学具一边数数

教师引导学生把10根小棒捆在一起

设计意图:

通过有趣的游戏使学生进一步明白十个十个地数数比较简单,10个十就是一百,加深学生的记忆。

三:巩固练习

1.数字接龙

老师说一个数,你们能说出后面连续的五个数吗?看谁说的又对又快!

师:23

生:24.25.26.27.28

师:35

生:……

2.接力赛

你们能按照老师的方法说出后面三个数吗?

师: 23.25.27

生:29.31.33

师:35.40.45

生:50.55.60

师:真聪明!下面请同学们互相考考!

(同桌之间互相出题)

3.数一数我们班的人数,交流一下谁的方法最简单!

选出回答最好的组,及时给予表扬!

4.圈一圈,数一数

(课件出示33页的插图)

引导学生十个十个地数,要求学生独立完成,然后全班汇报。

师:总数是多少?你是怎么这么快数出来的?说给同学听听

设计意图:

在紧张有趣的游戏当中,让学生把刚学的知识融入到生活中,使学生体会到数学就在我们的身边。

四:课堂总结

小朋友们,在今天的学习过程中你有什么收获?快来和大家分享一下吧!

设计意图:

通过学生自己的总结,让其产生一种成就感,为以后的学习打下自信的基石。

案例分析:

在教学设计时,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出发,利用丰富的教学

资源,让学生在动手、动脑、动口中学习新知。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教师从学生的认知规律和知识结构特点设计了一系列的动手操作和练习的.活动,让学生即在“玩中学”,又在“学中玩”。使每个学生都能在学习过程中获得成功的体验,体会到数学学习是一件很快乐的事!

总之,整节课中,教师倡导学生主动探索,合作交流与动手实践的学习方式,在关注学习过程的同时,帮助学生获得成功的体验,享受学习的乐趣,并在数学学习中获得更大的发展。

案例点评:

设计了发展性活动,通过一系列的游戏,让学生体会十个十个地数的简便方法,还有1-100数数的认识,整体感知数数的规律,提高了学生对数数的认识。

学生在本节课的整个教学活动中积极、主动、投入。在充分动手操作、反复数数的基础上,逐步建立起100以内数的感念,培养了数感,体现了培养学生积极探索、主动发展、自主构建知识的学习方式,体现了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

篇12:100以内数的连加连减教学反思

本节课的内容是在学生已经学会用竖式进行计算的基础上进行的,这为他们今天的学习打下了良好的基础,所以,本节课的内容我都放手给学生,让学生自己或以小组为单位,通过讨论、交流总结出本组的计算方法,再在全班进行交流。这样一来,每个学生都积极创造,寻求更加简便的计算方法。在展示交流中互相质疑,补充回答,完全是学生自己在自主学习。作为老师的我,只是学生在出现不知如何用语言来表达自己想法的时候给予引导或补充,让学生自己完善自己的想法。这样,既不影响学生的思维,又提高了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

最后,几种不同的竖式计算方法汇总,讨论优劣,学会选择最优方案。

整堂课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充分调动了起来,打破了平时计算课一贯的沉闷,但计算练习量不够,课堂上,有些教育环节还可以再节省些时间。尤其是学生的小组讨论意义不大,一年级学生讨论的实际效果不明显,小组讨论过后,全班又进行一次讲解,内容有重复,可以简化。

篇13:100以内数的连加连减教学反思

《连加连减》是一年级下册第四单元《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的内容。是在学生掌握加减法笔算方法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重点是学会用一个竖式进行两步笔算的方法,以及根据题意列一个综合算式。对于学生来说,这两个内容都不难,所以,在教学设计上进行了如下的尝试。

首先,为学生创设一个宽松的学习环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情境中学习数学”是新课标的一个重要理念。因此,为学生创设了学生春游的活动情节,并让情境贯穿于本课新知。由计算学生宗人数列出连加算式,再由准备午餐面包出连减算式,学生即从中学会了列综合算式,又提高了怎样在情境中发现数学问题、解决数学问题的能力。

其次,发挥学生主体地位,引导学生自主学习。

篇14:100以内数的连加连减教学反思

本节课出示秋季收获南瓜的情景导入新课,激发孩子学习兴趣,从实际情景中引出计算问题,使学生经历从实际问题中抽象出计算问题的过程。首先,我利用课件,向学生们展示采南瓜这两幅情景图,让孩子们在观察中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并结合情景图理解算理。在教学过程中,通过列竖式,让孩子观察、比较中,发现连加连减竖式简便写法的简便之处,从而提高孩子的计算能力。其次,我在教学连加连减过程中,加入了两个练习环节。第一个练习我设计了三道连加题在花朵中,三道连加题难度逐渐增加大,既训练了孩子的口算能力,也给孩子在动手笔算过程中体会简便写法的简便之处。与此同时,让学生感受到计算也可以是很有趣的。而另外一个练习,我采用比赛的形式,让孩子在送小蜜蜂回家的过程中,完成连减的练习。

练习中,既巩固、加强了孩子的计算能力,又培养了孩子互相帮助的情感。在教学的最后,我还设计了一只没有算式只有得数的小蜜蜂,让孩子思考,哪些数连加或是连减可以让小蜜蜂回家。学生在刚才原有的基础上,再加上整节课的练习,学生想出了许多算式。这一环节我拔高层次,让学生在思考和计算中发散他们的数理逻辑思维,通过这样的设计,学生既巩固、加强了学生的计算能力,又培养了学生互相帮助的情感。但是在这次的教学过程中,我也存在了一些不足。例如:我在和学生一起观察连加竖式的时候,我经验不足,在对于一些竖式上的小毛病,我没有抓住这个教学机会,让孩子去发现那些小毛病,因此在连减计算过程中,仍有这样的小毛病存在。

篇15:数学教案-10以内连加连减

数学教案-10以内连加连减

教学目标 :

1.使学生理解连加、连减的`意义,掌握运算顺序,正确进行计算。

2.初步培养学生连续看图的观察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3.通过教学使学生体验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正确计算连加、连减式题。

教学过程 :

一、复习导入  :

1.口算:10 以内的加减法。

全班学生开火车口算。

2.看图列式计算。【演示课件“加减法含义”下载】

有几只小鸡在吃米?又走来几只小鸡?求一共有几只小鸡?怎样列式计算?

出示:

热门教案

学诗词

学名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