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教学评价设计5篇
一、指导思想
以新音乐课程标准为主体,贯彻新课标精神,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着眼于音乐教学的活动性、开放性,激发学生音乐学习的兴趣,提高学生音乐学习的积极性通过学生实践活动,完成科学的、开放的教学评价,有效地促进学生音乐素质的全面发展。
二、评价目的
通过正确多方位评价,让家长了解学生学习的进度和成绩,鼓励并支支持孩子进一步学习。以新课程为标准,着重从全面发展或富有个性和和独特的.表达方式,从多方位灵活对学生艺术能力和人文素养等方方面做出评价。
一二年级低段
一、评价目标:
1.巩固本学期的新知识、新技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动力。
2.使学生获得进一步感受美、创造美、鉴赏美的能力和健康的审美情趣,丰富情感体验。
二、考核对象:
一、二年级全体学生
三、考核时间:
第18周——第19周
四、考核方法:
评定等级:成绩可按优秀、良好、合格和不合格四个等级评定。
五、考核内容:
(一)平时考核,记录学生的点滴进步(占总成绩的20%)。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老师通过学生上课回答问题、参与表演的学习情况以及课堂纪律等方面给一个评价,作为最后成绩的一部分。
(二)趣味考核,给学生自由的展示舞台(占总成绩的80%)。
1、歌曲演唱(占50%)学生自由选择一首歌曲,要求是本学期所学习的内容。(加分内容:加动作进行表演)。
2、你唱我点(占30%)教师选定考核的范围从中选择一首歌曲让学生唱,要求学生完整演唱,咬字清楚,节奏正确。 注:歌曲有两段的以唱第一段为主。
三四年级中段
一、评价目标
以新音乐课程标准为主体,贯彻新课标精神,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着眼于音乐教学的活动性、开放性,激发学生音乐学习的兴趣,提高学生音乐学习的积极性。通过学生实践活动,完成科学的、开放的教学评价,有效地促进学生音乐素质的全面发展。
二、评价项目
音乐成绩考核为优、良、合格和不合格。
1.学习态度:按照平时记录的课堂纪律、歌曲学唱情况、欣赏表现、音乐知识学习运用能力等综合评定。(40分)
2.基础知识:对本学期音乐知识的掌握,用笔试的形式进行考核。(30分)
3.基本技能:演唱能力。(30分)演唱水平:用抽签的方式确定所唱的歌曲,歌曲范围为本册学唱歌曲。
要求:
1.用正确的姿势、自然有表情地歌唱
2.演唱形式演唱学过歌曲,大胆不喊不耻,表情自然大方。
3.能够在唱歌时做即兴地律动或动作
三、评价注意事项
由于学科的特殊性,音乐学科教学评价不同于语文、数学等学科的教学评价,在进行评价时,要注意以下几点
1.营造愉快和谐的评价氛围,淡化学生的考试心理,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评价活动。
2.要根据各学科不同的目标及学生不同的音乐水平恰当地选用评价形式和评价方法。 音乐学科教学评价应充分体现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精神,通过科学的教学评价,有效地促进学生发展,激励我们老师进取,完善教学质量,全面提高音乐教学质量。
五、六年级高段
一、评价目标:
音乐课程作为义务教育阶段学生的必修课程,对学生的人格成长、情感陶冶以及智能的提高等具有重要价值。评价是音乐教学的重要环节,通过评价,教师可以掌握音乐教学计划和目标的实现情况,作为改进教学的依据;学生可以及时了解自己达到的能力和水平,促进今后有效学习;家长可以了解学生的学习进度和成绩,鼓励和支持学生有针对性学习。
二、评价对象:
小学五、六年级全体学生。
三、评价方法:
通过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的方式,平日表现与期末评价内容、评价标准等进行综合性评价,其中形成性评价的评定占20%,终结性评价占80%。将最后的综合成绩作为学生本学期音乐学科的有效成绩(采用等级制)。评定等级:优、良、合格和不合格。
四、评价内容及标准:
1.形成性评价 音乐教学的实践过程,是评价的一个重要方面,应予充分的关注,在教学过程中经常进行。可采用观察、谈话、提问、讨论、抽唱(奏)等方式进行。因此,音乐教学要将对学生的经常性的形成性评价加以记录,尽可能地对所有学生实施日常的形成性评价。音乐课代表辅助音乐教师进行记录。 评价内容:
(1)上课认真,带齐音乐学习用品;检查书籍爱护程度。(态度)
(2)能认真演唱歌曲。(唱)
(3)能用悦耳的声音有感情地演唱歌曲。(情感)
(4)能认真聆听欣赏音乐。(听)
(5)能积极举手回答老师的问题。(说)
(6)能随音乐律动并会编简单舞蹈。(创编)
(7)课后完成老师布置的教学任务。(练习)
(8)能与组员一起合作学习,解决问题。(合作能力)
(9)参加课外音乐艺术活动。(兴趣爱好)
2.终结性评价 评价内容:基础知识、唱歌考试形式:随堂考试。
考试范围:
(1)基础知识(包括音乐欣赏)——以试卷的形式进行卷面考试年级全册内容的基本知识点,包括乐理知识、音乐常识、作品分析以及音乐欣赏等。
(2)歌曲演唱——以抽签的方式进行考试
一、指导思想
以新音乐课程标准为主体,贯彻新课标精神,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着眼于音乐教学的活动性、开放性,激发学生音乐学习的兴趣,提高学生音乐学习的积极性通过学生实践活动,完成科学的、开放的教学评价,有效地促进学生音乐素质的全面发展。
二、评价目的
通过正确多方位评价,让家长了解学生学习的进度和成绩,鼓励并支支持孩子进一步学习。以新课程为标准,着重从全面发展或富有个性和和独特的表达方式,从多方位灵活对学生艺术能力和人文素养等方方面做出评价。
三、评价原则
每位学生的音乐天赋、能力是有差异的,教师在评定学生音乐成绩时:一要依据课程标准的基本要求,注重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发展;二要重视学生的自我评价;三要根据学生的具体的条件做出公正合理的综合评定。
四、评价内容:
看、唱、听、表。 看(注意力集中、看老师、看黑板、看书、看同学表演等);唱(演唱、唱游、说唱等);听(倾听、听辨、听同学发言等);表(积极参与,大胆表现,敢于标新,结合相关知识、作品,表达自己的体验、自由表演等)。
五、评价方法
1、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
音乐教学的实践过程,是评价的一个重要方面,应予充分的关注,在教学过程中经常进行。可采用观察、谈话、提问、讨论、抽唱等方式进行。
2、定性评价与定量测评相结合
在音乐教学活动中,对学生的音乐兴趣、爱好、情感反应、参与态度、交流合作,知识与技能的掌握情况等,可以用较为准确,形象的文字进行定性评价,也可根据需要和可行性,进行量化测评,无论采用哪种方法都要注意科学性。
3、自评、互评及他评相结合
对学生的评价可采用自评的方式,以描述性评价和鼓励性评价为主。由于在音乐学习中学生个体差异明显,因此,学生评价的重点应放在自我发展的纵向比较上。
六、学期终结评价
学期终结评价是目标达成评价,主要是总结、了解学生一学期或学年在学习过程中行为形成、能力培养、知识掌握等,它包括课堂练习、纪律、学习情感态度等,这一评价一定要和平时的综合素质形成评价和教材最后的期末测试相互结合起来。
综合终结评价表看唱听表总评
1、评价等级:A、B、C、D四个等级。
2、采用自评和组评的方式音乐测试应该让学生感到轻松、愉快、评价方式要注意尊重学生的自评、同学的互评、教师的总评相结合。要做到即尊重学生又加强了同学间的相互了解;即是了解教师自己的教学情况、改进教学手段,也是激励学生创新、实践的有效途径,让学生在评价的过程中感受愉悦、满足和自信,感受成长的快乐。
我国职业技术教育经过近二十年的探索和发展,已经取得了很大的成就,但与欧美一些发达国家的职业教育相比,还是显得落后。现实状况也不容乐观,职教类生源数量聚减,职业学校面临生存的危机。庆幸的是,各个学校的领导阶层已经关注到这些,校外办班点,东西南北学校合作等措施的实施,已逐渐缓解生源数量的问题,但是生源的质量却受到了很大的影响。我就职校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存在的厌学、学不懂等诸类问题,与大家一起探讨,旨在解决学生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让职校学生能在学习上有所提高。
一、职校教学现状
1.教材过少,学校制订的教学计划空洞。
中职教师都知道,现在的中职学生素质逐年下降且学生成分较复杂,他们大多是中考成绩较差的初中学生,这就对教材的选择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原有的中职教材只适应一般学生的教学,对于本校以初中为起点的学生来说显得不相适应。如此,教师制订的教学计划就显得空洞,不能切实有效地解决实际教学任务。
2.理论教学“本本主义”较重。
由于传统教学观念的误导,许多职校教师在教学方式上采取的都是单一的书本教学法,上课的时候教师只要把书本上的知识讲授给学生就可以了。殊不知这些书本知识已经不适应时代的要求,不适应职校学生的学习要求,不能够发挥他们的特长,更没有足够的空间让他们展示自己的兴趣和爱好。枯燥无味的课堂教学,必然会产生学生上课情绪低落,课堂气氛沉闷的现象。
3.师资队伍结构比较单一。
我国的职业教育还处于起步阶段,加上我校招收的教师大多刚刚毕业或者任教不久。因此,在这方面有所建树的教师很少,什么样的教师适合职校教学,还在摸索探讨之中。加上现在职业学校走的基本是以实习为主,培养学生动手技能,以理论文化课作为补充的新路。而由于现在的职业学生往往学习基础较差,对文化课的学习总提不起精神,从学不懂到厌学再到不学,形成恶性循环,最终导致学生成绩门门红灯,而我们则失去了“因材教学”“因人教学”的意义。
二、过程评价方案设计
我认为,既然职业学校不是要求把学生培养成一个研究性人才,而是培养一个综合素质较高的能适应社会发展的服务型社会劳动创造者,那么怎样上好职业学校的课,成了我们这些特殊的教育工作者一项艰巨的任务。我经过五年的学习研究,设计出一个对学生过程评价的方案,并用一个简单的公式表示:
综合评价分100%=试卷卷面分a%+平时综合分(100-a)%
其中平时综合分100%=笔记分30%+作业分30%+上课表现30%+平时印象分10%
公式中的试卷卷面分为最后考试试卷的最终得分,a取决于考试最终的难易程度分别为60和70。
针对现在的职校学生上课不记笔记的现状,我要求学生每节课都要记笔记,并且每个月检查评分一次。评分等级为优100分、良90分、中80分、及格70分、不及格60分,如果有学生实在不能完成,则要求补全,并以及格计算成绩。
为避免学生抄袭作业,我一般会从90分钟的教学时间中留20―30分钟给学生完成作业。在学生做的作业中,如果认真完成的则在每次上课前进行表扬,得到表扬的则给予2分奖励。
上课表现分指学生上课时的各种表现。如回答问题,举手并答对的加5分,答错的加2分;点名回答正确的加4分,答错的不加分。这种奖励的措施优点是可以激励学生回答问题,缺点是回答问题的总是那么一些人。所以我就规定举手回答问题的次数,一次课(两节课)不能超过3次。
平时印象分一般是指学生上课有没有迟到、旷课、睡觉、讲话,有没有在未经允许的情况下做其他事情,等等。
三、过程评价方案设计优缺点分析
这种评价方案针对现在的职业学生的特点制定,我认为其优点有:
1.教学中的多元互动性,可以让教师掌握学生学习的特性,让学生积极参与教师所设计的教学“陷阱”。
2.评价内容的多维性,这种评价范围广,改变了以往“一张考卷,一张成绩单”的单一评价方式,它对学生的心理、生理、智力、校能、情感、行为、态度、学习过程、学习方法,以及优势、不足等都进行了记载,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和个性张扬,而且能够让学生对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三个维度有更多的认识和感悟。
3.评价形式的综合性,这种评价形式可以充分把职业学校教学目的表现出来,能够让那些学习头脑不“好”,但其他表现不差的学生也有机会进入优秀学生的行列。
但是,这种评价设计也有缺陷,比如加减分值的设定有时流于随意,考试考查科及实习教学科目的考查容易主观化,我认为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修改。
这种以教学过程评价方案为雏形的评价体系的建构,使我们能以全面发展的眼光评价学生,帮助学生增强自信心,提高自我教育能力,有利于教师、学生两者之间形成良好的沟通,共同促进孩子的发展。况且,从评价理念来看,此种评价方案也已经注意了过程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能够全面、真实地评价学生;也注意了评价主体的多元互动、评价内容的多维及评价方式的灵活多样。从评价操作可行性来看,也容易操作,如综合平时分也都是教师在对学生教育教学中已经做过的,只要做好个体的记载就可以了。
(1)个人自评
①提出问题
A.能够独立提出问题,且问题具有进行科学探究的价值;B.能在老师同学协助下提出适合进行科学探究的问题;C.能够提出问题,但问题没有太大科学探究的价值。
②问题猜想与探究结果的符合程度
A.完全符合;B.不完全符合;C.不是很符合。
③实验过程
A.实验方案新颖,能正确使用实验仪器,能如实记录数据,能进行科学的分析与处理;B.能够制定实验方案,实验操作基本正确,数据记录基本符合要求,能够分析处理数据;C.实验方案不成熟,实验操作不熟练,实验数据记录与处理粗心大意。④科学探究方法A.完全掌握;B.基本掌握;C.没有掌握。【评价标准】将四项的分加起来,A为5分,B为3分,C为2分。总分>15分,为优;11分≤总分≤15分,为良;8分≤总分<11分,为差。
(2)小组评价
①参与热情
A.积极配合分工,认真完成任务,善于提出自己的观点与建议;B.服从工作分配,完成任务,能够发表自己的观点;C.在组员的提醒督促下基本完成任务,但不肯参加小组讨论。
②学习态度
A.善于动脑,提出问题并努力寻求解决;B.能在组员提示下或借助辅导书解决问题;C.不善于动脑,遇到问题总想依赖别人。
③合作意识
A.协调分工,坚持原则,尊重他人,善于与组员交流;B.能接受他人提出的合作要求,并完成自己的任务,不善于交流;C.只是完成分配的任务,不愿多做,也不愿和小组交流。【评价标准】将三项的分加起来,A为8分,B为6分,C为4分。总分>20分,为优;14分≤总分≤20分,为良;12分≤总分<14分,为差。
(3)教师评价
①提出问题
A.能认真思考,能提出适合探究的问题;B.能在老师的启发下提出问题;C.提出的问题不具有科学探究价值。
②猜想与假设
A.能对问题的解决方式与实验结果提出合理的假设;B.对问题的解决方式提出假设,但不能合理预测实验结果;C.对问题解决方式的假设与实验结果的预测不合理。
③制定计划与设计实验
A.能制定合理的探究计划,设计的探究方案新颖,能有目的地选择探究活动所需的器材;B.能在老师或组员的帮助下制定探究计划,设计探究过程,选择探究活动所需要的器材;C.照搬别人的探究计划与探究过程,不能合理选择探究活动所需要的器材。
④进行实验与收集证据
A.能按器材说明书进行操作,多次反复测量如实地记录实验数据;B.实验操作基本正确,数据记录基本符合要求,但实验做得不够精确;C.实验操作不熟练,记录数据不够完整,有时会编造数据。
⑤分析与论证
A.能对实验数据进行科学的分析处理,能够正确解释与描述探究的结果;B.能够分析处理数据得出结论,能基本解释和描述实验结果;C.误差较大,实验的结果有些牵强,不能正确解释与描述实验结果。
⑥评估
A.注意探究活动中未解决的矛盾,发现新问题,不断改进探究方案,能写出详细的探究报告;B.能发现一些新问题,但不能及时改进方案,探究报告不够详细;C.很少发现新问题,探究方案改进不足,探究报告写得太过简单。
⑦交流与合作
A.在小组合作探究时能准确表达自己的观点,尊重他人的意见,发挥团队精神;B.基本上能表达自己的观点,能接受他人的合作要求,能听取他人的意见;C.不愿和他人合作与交流,固执己见。【评价标准】将七项的分加起来,A为8分,B为6分,C为4分。总分>48分,为优;40分≤总分≤48分,为良;28分≤总分<40分,为差。
(4)综合评定
【评价标准】学生进行科学探究的总成绩(将三种评价得出的分数相加)总分>83分,为优;65分≤总分≤83分,为良;总分<65分,为差。综合三方面的评价成绩给出学生进行实验探究活动的总的评价等级。总之,学生自评、小组评价和教师评价相结合的方式,可以从多个方面、多个角度对学生的表现进行更全面、更客观、更科学的评价,学生由评价对象转为评价的主体,营造了积极的学习氛围,从而增强了学生主动参与科学探究活动的兴趣。以上评价方法可根据学习内容、学科特点以及学生的具体情况,加以调整和改进。
教学设计方案是教学设计过程中各要素分析和设计的外化成果,通常包括课程标题和概述、教学目标阐述、学习者特征分析、教学策略选择、教学资源和工具的设计、教学过程设计、学习评价与反馈设计、总结与帮助等内容。对教学设计方案的评价有助于设计人员反思自己的设计过程,尽可能避免一些由于设计上的疏漏而导致试用效果不理想的问题。教学设计方案的评价可以从教学设计方案的完整性和规范性、可实施性、创新性等几个方面来进行。
1.完整性和规范性
一份规范的教学设计方案必须体现一个完整的教学设计过程,所有必需的环节应明确写出,而且要前后一致,是一个整体的解决问题方案,而不是各个要素地简单的堆砌。
(1)教学目标阐述
确定的教学目标要体现新课程标准的理念,不仅反映知识和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的目标,而且能体现不同学习者之间的差异;目标的阐述清晰、具体、不空洞,不仅符合学科的特点和学生的实际,而且便于教学中进行形成性评价。
(2)学习者特征分析
从认知特征、起点水平和情感态度准备情况以及信息技术技能等方面详细、明确地列出学习者的特征。
(3)教学策略选择与学习活动设计
多种教学策略的综合运用,一法为主,多法配合,优化组合;教学策略既能发挥教师主导作用又能体现学生主体地位,能够成功实现教学目标;活动设计和策略一致,符合学习者的特征,教学活动做到形式和内容的统一,既能激发学生兴趣又能有效完成教学目标;恰当使用信息技术;活动要求表述清楚。
(4)教学资源和工具的设计
综合多种媒体的优势,信息技术的运用有效;资源能促进教和学,发挥必需的作用。
(5)教学过程设计
教学思路清晰(有主线,内容系统,逻辑性强)、结构合理;注重新旧知之间的联系,重视新知识的运用;教学时间分配合理,重点突出,突破难点;有层次性,能够体现学生的发展过程。
(6)学习评价和反馈设计
有明确的评价内容和标准;有合理的习题练习,练习的内容、次数比较合理,有层次性,既能落实双基要求,又注重学生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提高;注重形成性评价,提供了评价工具;针对不同的评价结果提供及时的反馈,而且以正向反馈为主;根据不同的评价信息,明确提出矫正教学行为的方法。
(7)总结和帮助
对学生学习过程中可能会产生的问题和困难有所估计,并提出可行的帮助和支持;有完整的有课后小结;总结有利于学生深入理解学习的主题,重点关注潜能生的需求。
2.可实施性
评价一个教学设计方案的优劣,还应从时间、环境、师生条件等方面来考虑其是否具有较强的可操作性。
(1)时间因素
即运用此方案于教学时,所需时间的多少,包括教师的教学时间、学生的学习时间等。教师的教学时间应含教师布置给学生的作业量,教学占用学生的课外时间量等;
(2)环境因素:对教学环境和技术的要求不高,可复制性较强;
(3)教师因素:方案简单可实施,体现教师的教学风格、特点及其预备技能;
(4)学生因素:针对学生的情况,对学生的预备知识、技能以及学习方法等方面的要求比较合理。
3.创新性
既能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又能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教法上有创新,能激发学生的兴趣;有利于促进学生高级思维能力的培养;体现新理念、新方法和新技术的有效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