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14篇人教版8和9的加减法教学设计,以供大家参考借鉴!
《8、9的加减法》是在学习7以内加减法的基础上安排的,教材是根据一幅主题图,让学生写出四个算式并计算得数的探索过程,掌握计算方法,并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和探索精神。本节课采用小组合作的教学形式,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初步感受到数学与日常生活密切联系,体会到教学的乐趣。
首先让学生复习和巩固7以内加减法,为今后熟练地口算打基础。
然后我通过采访学生,设立三关,让学生闯关这样的形式,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第一关,我让学生观察恐龙图,放手让学生提问题,并用数学知识来解决问题,让学生探索出“一图四式”,并掌握了8和9加减法的计算方法;第二关,通过让学生摆圆片,列出四道版式并计算得数;第三关,直接用“想一想”的办法来计算两道加法和两道减法算式。
最后,我设计了各种游戏活动,用来巩固和应用所学的知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并且让学生体会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执 教:山西省太原市迎泽区桃南小学 胡海玉
教案编写:山西省太原市迎泽区桃南小学 胡海玉
教案评析:山西省太原市迎泽区教委 陈 静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56、57页及做一做
教学要求:
1.根据一幅图写出四道算式并算出得数的探索过程,感受调换两个加数的位置得数一样的客观事实。
2.掌握得数是8和9的加法及8减几、9减几的减法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地进行相应的口算。
3.以小组合作学习的形式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探索精神。
教学重、难点:
利用“一图四式”掌握8和9的加减法,并能正确的口算。
教具准备:
1.第56页情景图课件。
2.学生准备7个红圆片;2个白圆片画的白色小猫。
3.教师准备2个邮箱、麦当劳优惠卡和礼物。
教学过程 :
一、复习口算、夺红花
1.教师电脑出示口算题。
2+4= 1+5= 6-1= 2+2=
3+2= 4+3= 6-3= 7-2=
师:这里有几道口算题,你们想抢答吗?(给对的小朋友奖一朵红花。)
二、教学例题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1.激发兴趣
师:小朋友,你们想见机器猫吗?今天啊,机器猫要来到我们的课堂,但他给小朋友设了三关,你们必须闯过三关,才能见到机器猫,它还要送给你们礼物呢!
评:教师利用学生喜爱的卡通形象机器猫设置的三关为切入点,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激起学生的参与意识。
2.采访学生
师:老师想采访小朋友,你最喜欢什么动物?
(猫、狗、小白兔等)
你们喜欢恐龙吗?
(教师走到小学生中进行采访)
(二)教学例1、例2
1.闯第一关(电脑出示)
(1)师:我们来闯第一关,请小朋友说一说,你在图中都看到了什么?请讲给你的同桌。
(电脑出示:在大森林里来了6只蓝恐龙,2只 红恐龙。)
学生汇报
(2)提问题
师:你们认识“?”是什么符号吗?(电脑出示“?”)有问号在说明小恐龙有问题了,你们回答出问题就能和小恐龙成为好朋友,愿意吗?
①、请看第1题:看恐龙图,你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能列式解决吗?
●学生提出:6只蓝恐龙和,2只红恐龙,合起来是多少?
●师:谁来列式帮她解决?
●汇报(6+2=8只 2+6=8只)
师:为什么要用加法算?
(小组交流、汇报)
学生提出:一共8只恐龙,有6只蓝恐龙, 有几只红恐龙?
师:谁来帮他?
汇报(8-6=2只)
师:有什么问题要问?(小组交流)
汇报
●学生提出:一共8只恐龙,有2只红恐龙,还有几只蓝恐龙?
列式(8-2=6只)
师:请同桌互相说一说,这幅恐龙图我们一共列出了几道算式。(4道)
评:教师设计了形象直观而又蕴含数学问题的情境。培养学生问题意识,引导学生多角度地思考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变“让我学”为“我要学”。本环节的教学充分发挥学生个体潜能,进行小组合作式探究,寻找知识规律和解决问题的方法,同时提高交往能力,增强合作意识。
②、请看第2题:请小朋友试着把四道算式写在纸上。
汇报、板书:6+2=8 8-6=2 读算式
2+6=8 8-2=6
③、请看第3题:请小朋友说一说你是怎样知道6+2=8 2+6=8呢?
(小组交流)汇报
师:你们的方法都很好,因为6和2组成8,所以6+2=8 2+6=8。
④请看第4题:请同桌说说你是怎样知道8-6=2 8-2=6?
汇报
师:你们真聪明!通过自己的努力和小恐龙成为了好朋友,高兴吗?让我们一起来唱、来跳《找朋友》。
2.闯第二关
学生摆7个红圆片、2个白圆片
师:请看圆片图,试着一下写出四道算式。
汇报板书:7+2=9 9-7=2
2+7=9 9-2=7
问:女生说一说你是怎样知道7+2=9 2+7=9?
男生说一说你是怎样知道9-2=7 9-7=2?
请讲给同桌听。
小结:老师给你们带来了几只恐龙?(8只)
你们共摆了几个圆片?(9个)
你们猜一猜我们今天学习的是几和几的加减法。(板书:8、9的加减法。)
3.课中操
4.闯第三关
电脑出示:5+3= 8-3=
3+5= 8-5=
师:不用摆,请小朋友说出这四道题的.得数?
汇报
师:请你挑一道自己喜欢的算式,说说你是怎样知道得数的?讲给同桌听。
学生交流、汇报。
评:第二关、第三关,教师大胆放手,让学生去想,自己去说,自己解答,真正发挥了学生的主体性。
5.小结:你们用智慧闯过了三关,看机器猫来了,它给你们带来了礼物(在抽斗里),高兴吗?
三、游戏活动
1.邮递员
信有:6+2= 8+1= 9-1= 4+5=
1+7= 7+2= 3+6= 8+1=
师:老师有两个邮箱,一个是8号邮箱,另一个 是9号邮箱,拿信的小邮递员要算出信上的得数,就投进几号邮箱。
2.给小猫涂色
师:得数是8的涂成黄色,得数是9的涂成蓝色。小组合作,看哪个组涂得又快又好。
3.麦当劳
师:这棵树上有你们喜欢的汉堡、奶酪……,你们想要吗?你要算出你吃的东西要多少钱,老师就奖给你一张麦当劳优惠卡。
评:将数学知识融入生动有趣的活动中,结合学生感兴趣的生活情境,让学生在玩中学,为学生营造一种愉悦的学习氛围。不仅轻松愉悦地掌握新知,更加重要的是培养和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体会到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
总评:本节课的设计遵循了“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思维为主线”的教学原则。
1、根据儿童的年龄特征,引入学生喜闻乐见的卡通人物,小动物,通过设计三关,使学生体验了学习数学的无穷乐趣,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增添了课堂情趣。
2、这节课创设了大量的让学生动手操作,用眼观察、动口表达、用脑思考的小组合作学习的实践活动,学生始终在轻松、民主、和谐、愉快的氛围中探索学习,成为学习的主人。有效地提高了学生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从中感受到学习数学的乐趣。
教学设计:
《8、9的加减法》是在学习7以内加减法的基础上安排的,教材是根据一幅主题图,让学生写出四个算式并计算得数的探索过程,掌握计算方法,并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和探索精神。本节课采用小组合作的教学形式,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初步感受到数学与日常生活密切联系,体会到教学的乐趣。
首先让学生复习和巩固7以内加减法,为今后熟练地口算打基础。
然后我通过采访学生,设立三关,让学生闯关这样的形式,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第一关,我让学生观察恐龙图,放手让学生提问题,并用数学知识来解决问题,让学生探索出“一图四式”,并掌握了8和9加减法的计算方法;第二关,通过让学生摆圆片,列出四道版式并计算得数;第三关,直接用“想一想”的办法来计算两道加法和两道减法算式。
最后,我设计了各种游戏活动,用来巩固和应用所学的知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并且让学生体会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教学要求:
1、根据一幅图写出四道算式并算出得数的探索过程,感受调换两个加数的位置得数一样以及加减法之间的联系。
2、掌握得数是8和9的加法及8减几、9减几的减法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地进行相应的口算。
3、以小组合作学习的形式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探索精神。
教学重、难点:
利用“一图四式”掌握8和9的加减法,并能正确的口算。
教具准备:
1、第56页情景图课件。
2、学生准备圆片若干。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1、出示情境图:你看到了什么?
2、根据恐龙图,你能写出哪些算式呢?(学生动笔写,教师巡堂)
二、新授
(一)小组合作写一图四式。
1、你写了哪些算式?和前后左右的四个同学一组,互相说说你们写的算式有什么不同,一共写了几道算式?(学生互相说一说)
2、指名小组回答,教师板书:
6+2=8 8-2=6
2+6=8 8-6=2
根据一幅图我们可以写出4道算式,2道加法,2道减法。
3、读算式,并观察,你发现了什么?
4、引导学生发现加法与加法、加法与减法算式之间的规律,并相机讲解:
(1)6+2=8 2+6=8 交换两个加数的位置,和不变。
(2)8-2=6 8-6=2 被减数减去差得减数。
(3)6+2=8 8-2=6 8-6=2 两个数的和减去其中一个数得另一个数。
5、根据刚才发现的规律算一算:
5+6=11 12-3=9 7+6=13
6+5=12-9= 13-6=
(二)摆一摆,写一写。
1、下面我们来玩摆一摆的游戏。请拿出圆片。
3蓝 6红
根据摆的写出算式。
2、学生汇报,教师板书,并小结:可以写出4道。
3、摆一摆:5蓝 4红 摆完后写算式,再指名回答。
4、摆一摆:4蓝 4红 摆完后写算式,再指名回答,并追问:为什么刚才的图我们都写了4道算式,这里只写了两道?
(三)练一练:看图写算式。(书61页第8题)
1、你看到了什么?
2、根据这幅图你能写出哪些算式?
3、学生汇报:7+2=9 2+7=9 9-2=7 9-7=2
(四)计算:
1、刚才我们都是看图写算式和得数,不看图,你会算吗?
2、出示:5+3= 3+5= 8-3= 8-5=
3、指名算第一道,问:你是怎么想的?(引导学生用8的组成,当然,其他方法也肯定)
4、后面的三道我们也可以用8的组成来计算,请直接说答案。
三、练习
1、我会算。
1+7= 8-4=8+0=
6+3= 9-9=8-0=
说说想的过程,复习0的加减法的计算。
2、写一写:用1、8、9三个数你能写出哪些加法或者减法算式?
教学内容:冀教版《数学》一年级上册第 56、57页
教材分析:8、9的加法和相应的减法是本单元10以内加减法的第二部分内容的第2课时,它是在学生认识了数字8和9、7以内的加减法等内容基础上进行教学的。这些内容是学生进一步学习20以内数的认识和加减法计算的基础,是全册教材的重点内容之一。 通过系统学习8、9的加法和相应的减法,进一步熟练和巩固计算的方法,进一步体会加减法的意义。
教材安排了两个主要教学环节,首先教材呈现一副“海滨游泳”的情景图和“一共有几个小朋友?”的问题,让学生在充分观察和了解图中数学信息的基础上,从不同的角度提出问题、并列出正确的算式,使学生进一步体会加法的意义。由于学生已具有了“6、7的加减法”的学习思路,学生能提出不同的加减法的问题。
第二个教学环节是“算一算”,教材第一次呈现了大括号线的示意图,目的是让学生理解大括号线的意思,能正确列式计算。
在“练一练”的练习中教材安排了两道题,第1题是8、9的加减法的口算,让学生自己独立做在书上,集体订正,这样的练习可以使学生进一步巩固所学知识。第2题是一个示意图,是一道6、7、8、9的加减法的综合练习题,设计的示意图趣味性很强,能够很好的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教学目标:
1、经历观察情境图,发现、交流图中数学信息的过程。
2、会计算得数是8 、9的加法和相应的减法。
3、能根据情境图中的信息提出简单问题,培养初步的问题意识。
教学重点:会计算得数是8 、9的加法和相应的减法。
教学难点:能根据情境图中的信息提出简单问题。
教学过程:
一、问题情境
1、复习:说一说8、9的组成。
2、谈话导入。通过师生之间游泳话题的谈论,引出教材情境图。
同学们,你们喜欢游泳吗?知道游泳有什么好处吗?
给学生充分的交流时间。
老师也喜欢游泳,在炎热的夏天游泳不仅可以解除闷热,而且还可以锻炼身体。但是小朋友游泳时一定要和大人一起去,避免发生危险的事。我们教材也选择了小朋友游泳的事情。
师出示情境图。
9、观察情境图,让学生说一说在图中看到了什么,了解到了哪些数学信息,。
(设计意图:复习8、9的组成,为8、9的加减法学习做准备。通过看图发现数学信息培养学生观察情景图和交流数学信息的能力)
二、自主探索
1、提出“一共有多少人?”的问题,鼓励学生从不同角度去思考,并计算。给予一定的思考和写算式的时间。
大家观察真仔细,发现了这么多的数学信息,现在,老师提出一个问题:一共有多少人?你会列式计算吗?自己试一试。
学生写算式,教师巡视,个别指导。
(设计意图:让学生在充分观察和了解图中数学信息的基础上,从不同的角度去思考,去计算,并列出不同的算式,培养学生观察情景图和交流数学信息的能力。)
2、启发学生提出其他加减法计算的问题,由于提问题对小学生来说有点难,教师可以作为参与者共同完成。
刚才同学们用不同的算式解决一共有多少人的问题。根据图中的信息,你还能提出其它数学问题吗?自己先想一想,可以同桌讨论一下。
学生提不出,教师先提。
谁来给大家提个问题。
学生提不出教师先提。
正在游泳的有几人?9-2=7(人)
还应该提出以下问题:
一共有多少个游泳圈?4+5=9
岸上有多少个游泳圈?9-5=4
学生比老师多几人?8-1=7
有几个女生? 9-6=3
有几个小朋友在游泳?5+2=7或9-2=7……
(设计意图:让学生在充分观察和了解图中数学信息的基础上,从不同的角度提出问题、并列出正确的算式,使学生进一步体会加法的意义。)
三、尝试应用
1、观察教材中的两幅图,指导学生理解图意,认识带括线的加减问题。
同学们的表现都很出色,下面我们一起看教材第57页的两幅图,谁来说说这两个图是什么意思?
左图学生很容易理解,学生可能会说:
左边有5条小狗,右边有3条小狗,问下面加一条线和一个问号,表示要求一共有多少条小狗,
右图的`图意学生不易表达清楚,可采取师生对话的形式进行。
看这幅图,括线下面写着9表示什么意思?
筐上这个问号是什么意思呢?
2、让学生自己列式计算,再交流计算的结果,并说一说自己的想法。
这个图的意思是一共有9个玉米,外边放着3个,筐里有几个玉米?图意明白了,自己看图试着写出一个算式怎么样?
学生写算式,教师巡视。
谁把自己写的算式介绍一下,说一说是怎么提的?
左图可能出现两个算式:
+3=8或3+5=8
右图可能会出现下面的情况:
一共有9个玉米,筐里有6个,拿出来3个,列式:9-6=3。
一共有九个玉米,筐里有6个玉米,筐外有3个玉米,一共有9个玉米,列算式为:9-6=3。
筐里有6个玉米,筐外有3个玉米,一共有9个玉米。列算式为:3+6=9或6+3=9。
右图加法算式如果出现,教师应先肯定,给与鼓励,然后使学生了解“?”表示的意思是求筐里有几个玉米,用9-3=6更好。
让学生理解大括号线的意思,能正确列式计算。
(设计意图:让学生理解大括号线的意思,能正确列式计算。)
3、呈现补充的两个带括线的题,鼓励学生自己看图列式,然后交流。
(设计意图:加深学生对大括号线的理解,能正确列式计算。) 四、课堂练习
1、练一练第1题,学生自主完成,然后交流订正。
(设计意图:进一步巩固所学知识)
2、练一练第2题,先组织学生仿照图意,每人手拿口算卡片做钻山洞的游戏;然后让学生在书上连线。
(设计意图:这是一道6、7、8、9的加减法的综合练习题,设计的示意图趣味性很强,能够很好的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教学反思:
有了上节课学习的基础,学生对怎么想加减法算式得数的方法已掌握得很好了。并且在前面的学习中也已会看图说几句话。所以,上课一开始,我就出示主题例图,引导学生看看图中是怎样的情景,然后引导学生根据题意提出问题并能正确地列出算式,也能说出每个数字是什么意思,教师再强调加法的含义,紧接着我又引导孩子们提出还可以提出哪些问题?并列式。
在本堂课过程中8、9的加、减法部分是本节课的重点,也是难点,加上扩线和问号的学习,使理解题意变得更加有难度,在8、9的加减法中,减法的学习是学生学习的最大难点,加法则是学习减法的基础,在学习加法的过程中如果让学生充分理解扩线和问号的意义,明白问号在哪问题就在哪,减法的学习就会容易一些而在加法的授课过程中,我虽然注意了对扩线的理解,也由于学生对问号的学习没有出现问题,对图意理解得非常清楚,就忽视了对问号的讲解,学生对于问号在哪,就是对哪进行提问的意识不够强烈,导致了减法学习过程中学生不能准确说明图意,提出问题现象的出现。
在课堂教学中,注意到了由扶到放循序渐进的教学策略。通过前面加减法的学习,学生已经有了一些加减法计算的基础知识和技能,我进行适时指导,帮助学生积累一些好的思考方法。鼓励学生不用借助学具,直接看着算式写得数。初步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提高学生计算的熟练程度。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56、57页及做一做
教学要求:
1.根据一幅图写出四道算式并算出得数的探索过程,感受调换两个加数的位置得数一样的客观事实。
2.掌握得数是8和9的加法及8减几、9减几的减法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地进行相应的口算。
3.以小组合作学习的形式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探索精神。
教学重、难点:
利用“一图四式”掌握8和9的加减法,并能正确的口算。
教具准备:
1.第56页情景图课件。
2.学生准备7个红圆片;2个白圆片画的白色小猫。
3.教师准备2个邮箱、麦当劳优惠卡和礼物。
教学过程:
一、复习口算、夺红花
1.教师电脑出示口算题。
2+4= 1+5= 6-1= 2+2=
3+2= 4+3= 6-3= 7-2=
师:这里有几道口算题,你们想抢答吗?(给对的小朋友奖一朵红花。)
二、教学例题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1.激发兴趣
师:小朋友,你们想见机器猫吗?今天啊,机器猫要来到我们的课堂,但他给小朋友设了三关,你们必须闯过三关,才能见到机器猫,它还要送给你们礼物呢!
评:教师利用学生喜爱的卡通形象机器猫设置的三关为切入点,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激起学生的参与意识。
2.采访学生
师:老师想采访小朋友,你最喜欢什么动物?
(猫、狗、小白兔等)
你们喜欢恐龙吗?
(教师走到小学生中进行采访)
(二)教学例1、例2
1.闯第一关(电脑出示)
(1)师:我们来闯第一关,请小朋友说一说,你在图中都看到了什么?请讲给你的同桌。
(电脑出示:在大森林里来了6只蓝恐龙,2只 红恐龙。)
学生汇报
(2)提问题
师:你们认识“?”是什么符号吗?(电脑出示“?”)有问号在说明小恐龙有问题了,你们回答出问题就能和小恐龙成为好朋友,愿意吗?
①、请看第1题:看恐龙图,你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能列式解决吗?
●学生提出:6只蓝恐龙和,2只红恐龙,合起来是多少?
●师:谁来列式帮她解决?
●汇报(6+2=8只 2+6=8只)
师:为什么要用加法算?
(小组交流、汇报)
学生提出:一共8只恐龙,有6只蓝恐龙, 有几只红恐龙?
师:谁来帮他?
汇报(8-6=2只)
师:有什么问题要问?(小组交流)
汇报
●学生提出:一共8只恐龙,有2只红恐龙,还有几只蓝恐龙?
列式(8-2=6只)
师:请同桌互相说一说,这幅恐龙图我们一共列出了几道算式。(4道)
评:教师设计了形象直观而又蕴含数学问题的情境。培养学生问题意识,引导学生多角度地思考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变“让我学”为“我要学”。本环节的教学充分发挥学生个体潜能,进行小组合作式探究,寻找知识规律和解决问题的方法,同时提高交往能力,增强合作意识。
②、请看第2题:请小朋友试着把四道算式写在纸上。
汇报、板书:6+2=8 8-6=2 读算式
2+6=8 8-2=6
③、请看第3题:请小朋友说一说你是怎样知道6+2=8 2+6=8呢?
(小组交流)汇报
师:你们的方法都很好,因为6和2组成8,所以6+2=8 2+6=8。
④请看第4题:请同桌说说你是怎样知道8-6=2 8-2=6?
汇报
师:你们真聪明!通过自己的努力和小恐龙成为了好朋友,高兴吗?让我们一起来唱、来跳《找朋友》。
2.闯第二关
学生摆7个红圆片、2个白圆片
师:请看圆片图,试着一下写出四道算式。
汇报板书:7+2=9 9-7=2
2+7=9 9-2=7
问:女生说一说你是怎样知道7+2=9 2+7=9?
男生说一说你是怎样知道9-2=7 9-7=2?
请讲给同桌听。
小结:老师给你们带来了几只恐龙?(8只)
你们共摆了几个圆片?(9个)
你们猜一猜我们今天学习的是几和几的加减法。(板书:8、9的加减法。)
教学内容:第56、57页的内容,练习八的第7、8、9题。
教材分析:教材能体现出教学的目标和部分教学方式,对教学起着重要的“指导”作用,但它毕竟是局限的,我们的一节课不仅仅只是“两页纸”。作为教师,要学会用“开放”的眼光洞悉教学的要旨,灵活地运用教材。在教学本节课时,我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灵活增加了操作活动的内容,使学生在充分的操作中逐渐感受到加减法之间的关系。
学情分析:旧有的教学方式,一是为了突出“以学生为主体”,整个一节课都顺着学生的思路,学生思维发散导致教学内容完不成;一是突出“精讲多练”,为了完成教学任务,强把学生拉入自己的教案中,先进行“填鸭式”的讲解,再实施“题海战术”。这两种思想都是不可取的!本节课采用了“学生合作交流学习”和“老师恰当点拨”相结合的教学方法,重视学生的情感体验。学生不是被动地吸收课本的现成结论,而是在老师的帮助下自己动手、动脑,在观察、尝试、探索、实践中获得体验。
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操作,使学生感受加减法之间的联系,会计算8、9的加减法。
2.通过课堂活动初步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想像能力、表达能力。
3.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探索意识、评价意识和创新精神。
教学准备:圆片(7个红的、2个白的);7个红色圆片、3个白色圆片。
教学设计:
一、创设情境,尝试计算8的加减法
[教学目标的确定,立足双基,注重发展,力求创新。创设情境,让学生尝试计算,有效地发掘了学生已有的计算经验。为学习8、9的加减法计算做好了铺垫。]
1.看图说话。(出示恐龙图画)
师:漂亮吗?图上画着什么?谁还想说,并且和他说的不一样?
(让学生充分说自己的看法,不阻止学生联想一些童话情节。)
[“看图说话”有效地培养了学生的表达能力,搜集数据的能力和想像能力。并为下一步“尝试计算”提供了丰富的数学情境。]
2.让学生看图写算式。要求:小组分工合作。3人写算式,1人记录。
[这里要求小组合作活动,旨在通过合作学习初步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评价意识。同时,学生对8的加减法的尝试计算,有利于学生再现已有的计算经验,为下一步的学习做好铺垫。]
3.汇报交流,相互评价。
二、操作悟理,感受加、减法之间的关系
1.小组合作,进行操作活动(1人记录算式)
A、摆7个红圆片,2个白圆片,(老师领着学生整齐地摆出来)
师:摆一摆你们的圆片,计算以下题目:(老师边写算式边叙述)
7个添上2个是几个?(7+2)
2个添上7个是几个?(2+7)
从9个里面去掉2个剩几个?(9-2)
从9个里面去掉7个剩几个?(9-7)(板书:7+2= 2+7= 9-2= 9-7=)
[操作学具对学生的计算很有启发,但初入学的学生独立操作学具还有一定难度,故适当进行操作性指导是必要的。]
B、摆6个红圆片,2个白圆片。
计算:6+2= 2+6= 8-2= 8-6=
C、小组汇报计算结果(说明:以上计算都不要求学生说算法)。
[创造空间,将学生充分感受数学知识和恰当运用数学知识相结合。这种梯形教学环节的设计有助于帮助学生在已有经验的基础上构建新的知识体系。]
2.发掘计算的方法。
想一想:5+3=( ) 3+5=( ) 8-3=( ) 8-5=( )
师:说说你是怎么想出来的?
(学生的方法很多,可能会用数数的方法,也可能想到组成,可能用到调换加数位置和不变的思想,还可能想到利用加法来算减法。总之,要学生自由地发表见解,同时要注意让学生之间相互评价。)
3.老师点拨,激发学生归纳加减法间关系的欲望。
如:“5+3=8,3+5就一定等于8吗?”和“你怎么知道:5+3=8,那么8-3就等于5?”
(学生在争论的同时势必要利用黑板上的算式对加减法间的关系进行不完全的儿童化的归纳)。
[老师的一句话“一石激起千层浪”,通过学生主动、自由的争论有效地达到了教学的一个目标,同时初步培养了学生的推理意识和归纳意识。]
4.帮助学生积累一个计算减法的方法。计算:7+1=( 8 )抢答:8-7=( )
师:怎么想出来的?
(大部分学生都会想7+1=8,所以8-7=1。这时,老师要抓住时机,利用评价手段让学生知道这种计算方法。如:他好棒呀!大家计算减法时很多都用数数或想组成的方法,他竟然能用加法来计算减法!今天我才知道,咱们班还藏着一个数学天才!)
[一个恰到好处的表扬点出了一种计算的方法,有效地利用了学生“以无意注意为主”的特点,我想它的效果胜过了“三令五申”的讲解。]
5.通过谈话,培养学生运用计算方法的意识。
如:(接着和上面那位同学谈话)这是你这一节课的一个收获吗?它能用在哪里?
(学生可能会举例子,如:要算8-6=?就想6+(2)=8)
三、小结:同学们,你在这节课学会了什么?
板书课题:8、9的加减法
四、学以致用:分层次出示练习八的第7、8题
第7题注意指导学生搜集数据,理解题意。第8题要配以故事情境的描述。
如:小明是学校足球俱乐部的球迷,特爱踢球。瞧,星期天一大早,太阳还没出来,他就爬起来踢球了!谁能看图接着讲这个故事?
(学生会讲出射门的有2个球,没射门的有7个球等情节)
[读讲故事这一环节有助于学生积极地理解图意,同时又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想像力和表达能力,并为写算式提供了丰富的数量关系。]
计算:7+2= 9-2= 让学生说出他们的想法。
师:还能列其他加减法算式吗?(2+7=9 9-7=2 7-2=5)
要求学生说说是怎么想的。指导学生在田字格上书写作业。
教学反思:学生不是白纸,数年的生活经历使他们也有了自己的认知经验,这是他们继续求知的基础,故在教学中,我们要尊重学生的认知体验。如:在本节课里学生要学习8、9的加减法,我先让学生根据“恐龙图”进行8的加减法的尝试性计算,使学生再现了已有的计算方法,然后通过操作活动,使学生感受加减法之间的联系,学会计算,使学生在实践、探索中产生“思考”。
8、9的加减法
8、9的加减法
教学内容:第56、57页及第61页的7-10题
教学目的:1、使学生学会计算得数是8(9)的加法和8(9)
减几。
2、亲身经历了根据一幅图写出四个算式的探索过程,使学
生感受到“一图四式”与实际生活的联系。
3、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具、学具准备:
1、 课本第56页的情景图的课件。2、学具一盒。
教学过程 :
一、 复习准备。
1、 口算。
2+2= 1+2= 6-5= 7-3= 2+3= 3+4=
5-5= 5+0= 0-0= 7-1= 7-6= 0+4=
2、 数的组成训练。
二、 新课引入
1、 教师谈话。
前面我们已经学习了7以内的加减法,今天继续学习8、9的加减法。
2、 板书课题。
三、 学习新知。
1、“一图四式”的'学习。
(1)出示课本的插图,师:根据这幅图你能列出几个算式?你怎么想的?
师:四人小组合作,发表不同的意见并互相补充。
(2)学生汇报、交流自己所写的加法算式,教师配合学生的发言板书:6+2= 2+6= 8-2= 8-6=
师:这四个算式是怎么来,谁来说?
(3)先让学生计算6+2= 2+6= 的得数,然后说一说自己计算的方法。
(4)引导学生比较8-2=6 8-6=2
师:请同学们仔细观察一下,这两个算式什么相同,什么不同?
2、学习第57页的“摆一摆”
(1) 屏幕上出示“摆一摆”情景图,并引导学生观察。
师:图上画了些什么,说明什么?
(2)动手“摆一摆”,摆完交流自己摆的过程结果,着重说一说四道题的得数是怎么来的。
(3)“想一想”
3、照例题举例。边摆学具边说算式。
四、 巩固练习。
1、第61页的7、8、9题
2、卡片游戏。第10题
五、 全课小结。
8、9的加减法
教学要求:
1、根据一幅图写出四道算式并算出得数的探索过程,感受调换两个加数的位置得数一样的客观事实。
2、掌握得数是8和9的加法及8减几、9减几的减法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地进行相应的口算。
3、以小组合作学习的形式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探索精神。
教学重、难点:
利用“一图四式”掌握8和9的加减法,并能正确的口算。
教具准备:
1、第56页情景图课件。
2、学生准备7个红圆片;2个白圆片画的白色小猫。
3、教师准备2个邮箱、麦当劳优惠卡和礼物。
教学过程:
一、复习口算、夺红花
1、教师电脑出示口算题。
2+4=1+5=6+1=2+2=
3+2=4+3=6+3=7+2=
师:这里有几道口算题,你们想抢答吗?(给对的小朋友奖一朵红花。)
二、教学例题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1、激发兴趣
师:小朋友,你们想见机器猫吗?今天啊,机器猫要来到我们的课堂,但他给小朋友设了三关,你们必须闯过三关,才能见到机器猫,它还要送给你们礼物呢!
评:教师利用学生喜爱的卡通形象机器猫设置的三关为切入点,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激起学生的参与意识。
2、采访学生
师:老师想采访小朋友,你最喜欢什么动物?
(猫、狗、小白兔等)
你们喜欢恐龙吗?
(教师走到小学生中进行采访)
(二)教学例1、例2
1、闯第一关(电脑出示)
(1)师:我们来闯第一关,请小朋友说一说,你在图中都看到了什么?请讲给你的同桌。
(电脑出示:在大森林里来了6只蓝恐龙,2只红恐龙。)学生汇报
(2)提问题
师:你们认识“?”是什么符号吗?(电脑出示“?”)有问号在说明小恐龙有问题了,你们回答出问题就能和小恐龙成为好朋友,愿意吗?
①、请看第1题:看恐龙图,你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能列式解决吗?
学生提出:6只蓝恐龙和2只红恐龙,合起来是多少?
师:谁来列式帮她解决?
汇报(6+2=8只2+6=8只)
师:为什么要用加法算?
(小组交流、汇报)
学生提出:一共8只恐龙,有6只蓝恐龙,有几只红恐龙?
师:谁来帮他?
汇报(8-6=2只)
师:有什么问题要问?(小组交流)
汇报
学生提出:一共8只恐龙,有2只红恐龙,还有几只蓝恐龙?
列式(8-2=6只)
师:请同桌互相说一说,这幅恐龙图我们一共列出了几道算式。(4道)
评:教师设计了形象直观而又蕴含数学问题的情境。培养学生问题意识,引导学生多角度地思考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变“让我学”为“我要学”。本环节的教学充分发挥学生个体潜能,进行小组合作式探究,寻找知识规律和解决问题的方法,同时提高交往能力,增强合作意识。
②、请看第2题:请小朋友试着把四道算式写在纸上。
汇报、板书:6+2=88-6=2读算式
2+6=88-2=6
③、请看第3题:请小朋友说一说你是怎样知道6+2=82+6=8呢?
(小组交流)汇报
师:你们的方法都很好,因为6和2组成8,所以6+2=82+6=8。
④请看第4题:请同桌说说你是怎样知道8-6=28-2=6?
汇报
师:你们真聪明!通过自己的努力和小恐龙成为了好朋友,高兴吗?让我们一起来唱、来跳《找朋友》。
2、闯第二关
学生摆7个红圆片、2个白圆片
师:请看圆片图,试着一下写出四道算式。
汇报板书:7+2=99-7=2
2+7=99-2=7
问:女生说一说你是怎样知道7+2=92+7=9
男生说一说你是怎样知道9-2=79-7=2
请讲给同桌听。
小结:老师给你们带来了几只恐龙?(8只)
你们共摆了几个圆片?(9个)
你们猜一猜我们今天学习的是几和几的加减法。(板书:8、9的加减法。)
3、课中操
4、闯第三关
电脑出示:5+3=8-3=
3+5=8-5=
师:不用摆,请小朋友说出这四道题的得数?
汇报
师:请你挑一道自己喜欢的算式,说说你是怎样知道得数的?讲给同桌听。
学生交流、汇报。
评:第二关、第三关,教师大胆放手,让学生去想,自己去说,自己解答,真正发挥了学生的主体性。
5、小结:你们用智慧闯过了三关,看机器猫来了,它给你们带来了礼物(在抽斗里),高兴吗?
三、游戏活动
1、邮递员
信有:6+2=8+1=9+1=4+5=
1+7=7+2=3+6=8+1=
师:老师有两个邮箱,一个是8号邮箱,另一个是9号邮箱,拿信的小邮递员要算出信上的得数,就投进几号邮箱。
2、给小猫涂色
师:得数是8的涂成黄色,得数是9的涂成蓝色。小组合作,看哪个组涂得又快又好。
3、麦当劳
师:这棵树上有你们喜欢的汉堡、奶酪……,你们想要吗?你要算出你吃的东西要多少钱,老师就奖给你一张麦当劳优惠卡。
评:将数学知识融入生动有趣的活动中,结合学生感兴趣的生活情境,让学生在玩中学,为学生营造一种愉悦的学习氛围。不仅轻松愉悦地掌握新知,更加重要的是培养和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体会到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
总评:本节课的设计遵循了“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思维为主线”的教学原则。
1、根据儿童的年龄特征,引入学生喜闻乐见的卡通人物,小动物,通过设计三关,使学生体验了学习数学的无穷乐趣,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增添了课堂情趣。
2、这节课创设了大量的让学生动手操作,用眼观察、动口表达、用脑思考的小组合作学习的实践活动,学生始终在轻松、民主、和谐、愉快的氛围中探索学习,成为学习的主人。有效地提高了学生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从中感受到学习数学的乐趣。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新人教版一年级上册数学优秀教案《8和9》解决问题练习课设计
通过现实的问题情景,使学生能够看懂数学问题,能够找到问题与条件之间的联系,明确“解决问题需要的信息”,并能利用10以内加减法正确解答。
(二)过程与方法
使学生经历与同伴合作解决问题的过程,能够从问题的角度寻找相关条件和从条件的角度找问题的审题方法,同时进行数学问题结构的渗透。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通过现实情境引导学生逐步学会用数学的眼光观察周围世界,发现与数学有关的问题并能够提出数学问题,体会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二、目标分析
本课教学目标是学生首先能看懂数学问题,能够找到问题与条件之间的联系的基础上,逐步深入分析题目,从而提出不同的问题,以培养学生在观察的基础上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使学生能够看懂数学问题并找到问题与条件之间的联系,明确“解决问题需要的信息”,使其正确解答。
教学难点:学会从问题的角度寻找与问题有关的条件和从条件的角度提出问题的分析方法、渗透数学问题结构,体会两个相关信息和一个问题构成一个数学问题。
四、教学准备
课件、信封、写有条件的纸条等。
五、教学过程
(一)在读懂题意后,找准和问题相关的信息
1.出示图,引导学生观察图。
从图中你知道了什么?你能找到几个条件?要解决的问题是什么?怎样解答?
学生列式6+3=9(个)教师要追问如下问题:
解答正确吗?6表示什么?3表示什么?9表示什么?为什么用加法?
2.出示图:
(1)看图读懂题意,独立解答。
(2)交流讨论:
学生列出算式:8-4=4,10-4=6之后,教师要追问。
师:你觉得哪个算式正确?为什么?图上确实有10只鸡,你为什么要用8去减?
做种让学生发现:两只大鸡和要解决的问题没有关系,是多余条件。
(3)小结反思:
在解决问题时,一定要根据问题去选择那些和问题有关的信息。
【设计意图】通过两道不同层次的练习,引导学生从图中提取信息,通过条件与问题之间的联系,分析数量关系并解答;使学生进一步感受到解决问题必须要找准有用的信息,深化学生对数学问题的理解。
(二)在具体情境中发现并提出问题
1.出示主题图:
(1)观察情境图,先关注图中所给的文字信息。(提供两个已知信息只需提出问题)
提问:有关沙堆,你知道了什么,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
要求学生语言完整、流利、有序地找到图中所给的两个条件并提出一个问题。当学生解答出 8-3=5(个),教师要追问。
师:这样解答正确吗?说一说看法。
学生可以有不同的检查方法。(可以再做一遍,也可以用加法检查)
【设计意图】在观察图的基础上引导学生流利地、有序地、完整地表达题意,有助于帮助学生理解题意,从而为正确选择方法打好基础。
(2)从图中你还知道了哪些信息,能提出什么问题?
独立思考、与同学交流汇报
①只提供了一个信息,需要自己在图中找另一个信息再提问题(小黄桶);
②两个信息都隐藏在图中(小朋友、铲子)。
要求学生列式计算。
(3)小结反思:
两个相关信息和一个问题构成一个数学问题,所以要想提出一个数学问题必须找到两个相关的条件。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认真深入的观察,层层深入,体会到两个相关信息和一个问题构成一个数学问题。提高学生审题、分析能力和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2.生活中的数学问题
(1)合理搭配,解决问题
师:我下班要去趟超市,要买的东西还有问题就写在信封上了。
看看1号信封要解决的是什么问题?
1号信封:一双拖鞋和一双袜子一共多少元?
师:条件就在信封里:单拖鞋:3元/双;棉拖鞋:5元/双
①学生独立完成并展示同学的作品,引发争论。
②交流辨析
辨析:学生发现根据给出的条件不能解答,因为解决问题缺少条件,不知道一双袜子多少元。
③根据问题,补充条件。袜子:4元/双。列式解答3+4=7(元) 5+4=9(元)
④辨析:为什么有两个不同的算式?
小结:提出的问题不同,选择的条件就不同。
【设计意图】学生通过对问题与条件的分析,发现缺条件。体会到不是给了条件就一定能解决问题,还要看所给的条件与问题是否匹配。
(2)建立联系,解决问题
①出示2号信封。内有信息:8元钱能买几瓶酸奶?
条件:矿泉水2元/瓶;橙汁5元/瓶;可乐3元/瓶。
学生发现:条件与问题不对应。
师:这些条件能解决什么问题呢?
②引导学生修改问题:8元钱能买几瓶饮料?
【设计意图】在不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过程中,将问题与条件进行搭配,使条件与问题建立联系。进一步渗透数学问题结构,体会两个相关信息和一个问题构成一个数学问题。
(3)在读算式的过程中,引发思考、形成能力
①我的饮料已经买好了,你能从算式中解读出我买饮料的情况吗?
出示算式:2+5 3+5 2+3
师:你是怎么看出来的?
小结:这么多购买方案,无论哪种方案,我们要读懂它,其实还是看问题与条件的关系。
②还可以怎么买?由学生提出问题并解答。
【设计意图】通过解读算式、判断算式是否合适、你还什么想法等一系列活动,沟通条件与问题的联系,培养学生分析能力和灵活的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在总结反思中,感悟方法
在这节课学习中你遇到什么问题?
当条件和问题不对接时我们怎么办?
当要解决的问题缺少条件是怎么办?
当同学写出算式之后,怎么解读这个算式?
师:在学习中大家要将遇到的问题、困难当成经验,在不断地积累经验的过程中我们变得聪明了。
《8、9的加减法》的教学反思
1、根据学生的认知基础,让学生主动学习知识。大多学生在家里或学前班就学了10以内数的计算,但这些知识是零散的。学生在学习6、7的加减法就会根据一幅图写两个加法算式和两个减法算式,为本课的一图四式作了铺垫。这些是学生的现实起点,也是教师设计教学的基础。出示恐龙图后,我让形式自主探究、合作交流,根据恐龙图写出四个算式,这是对前面所学知识的整理和提高。在此基础上,让学生通过摆圆片,计算四个得数是9的算式,进而让学生观察、思考、交流,学生与学生相互启发,师适时点拨、总结。在良性互动中,学生初步感受到了加减法之间的关系。使原有的'认知体系得到扩充,由一图二式到一图四式。
2、以学生发展为本,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变革。学生通过摆学具,学习得数是9的加减法,通过小组交流,学会了根据一幅图写四个算式,初步感受到了加减法之间的关系,并能利用此关系,进行计算。教给学生终身学习要用的一些学习策略,为学生的发展奠基。
3、提倡个性化学习。学生在计算时有多种不同的算法,我给予肯定并及时鼓励,保护学生的自主发现的积极性,尊重学生的自主选择。如:观察恐龙图时,学生联想到一些童话情节,我并不阻止,而允许从不同角度观察图,从而列出不同的算式,这也有利于培养学生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新能力。
11月11日是光棍节,在这个特殊的节日,谢老师以及各位兄弟姐妹能莅临我校进行教研活动,我非常的高兴,遗憾的是未能献上合格的公开课,在谢老师以及其他老师的点评中,发现了自己太多的不足,现则其重点简要说明,希在以后的教学中努力改进。
本节课是在学生学习了“9以内数的认识,7以内数的加减法,以及一图写二式”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应能顺利的进行9以内数的加减法以及根据一图写出四式,为后续学习数打下基础。
教学第一个例题(恐龙图)这部分我将课件上的恐龙制作成了动态的(好像在向前爬行),结果学生将其中一条减法算式理解成前面两只恐龙离开了视线,对另一条减法算式的理解造成了困难。谢老师指出,课件的动静制作应该要充分的考虑,不能单纯为了课件的美观,我将这里的“恐龙”制作成了动态的,无形中给学生的学习注入了无关刺激,给学生的学习造成了困难。
教学第二个例题的时候,我提出了一个在教学中应不应该把如何摆规定死(同颜色摆一起),谢老师指出,这里有三个层次的作用,第一层次是为了写算式和解释算式方便,第二层次是为了说明加法的意义方便,第三个层次是渗透集合的思想。经过谢老师的一番指点,才发现这样一个小小的规定,还存在那么多的深层含义,以后要勤于思考。
教学第三个例题的时候,有学生在计算的时候是用手指头点点算出来的。谢老师提出手指头是如何点的,按什么顺序,一问三不知啊,惭愧。平时自以为很简单的数指头也包含那么多的学问在里面啊,学生的件件都不应该是小事,要认真对待,到底该不该让学生继续用手指来计算算式呢?
在后面的2个练习中,谢老师指出我缺乏层次性,其实练习的层次性设计对我来说并不陌生,在这节课的设计中,真的忘了,一点都没有考虑到,其中有时间的关系,但更多的是自己意识的不足,练习大概可以分这3个层次吧,第一层次是基础练习,第二层次是应用练习(与生活结合),第三层次是提高练习(为下步学习准备)。
谢老师还提了一个要不要设计合作交流的问题,首先是哪里合作交流的问题,某个环节要不要合作交流,有没有合作交流的必要,经过合作交流后学习效果是不是有提高,是不是切实提高了学生的合作能力。谢老师还提了2个建议,第一是开始时就明确要求,第二是分工要明确。
谢老师还提到了比如“不能完全按照教案,在课堂上遇到问题要具体问题具体解决”,“要让学生学会倾听,不但是倾听老师的发言,也倾听同学的发言”,“教低年级知识,你的自我知识储备必须扩张到更高年级相似内容”,等等。
兄弟姐妹们也提出了我在这节课中的种种问题,比如备课要努力的研读教材以及教参,对学生的提问不能咄咄逼人,合作学习的时候要先说好要求等等。
也有兄弟姐妹很给面子,说我课堂顺畅,言语还不错,真是很难找到什么好的方面!
谢谢谢老师以及各位兄弟姐妹抽空来不吝赐教,也谢谢我们校长以及各领导各任课老师对本次活动的大力支持,只有你们的帮助,才有明日的我!
在《8、9的加减法》一课的教学设计上,我将教学目标定为:让学生掌握8、9的加减法,通过经历“一图四式”初步感知加减法之间的相互联系,并培养学生从小养成善于发现数学信息,提出数学问题,并能用准确、简洁的数学语言进行表述的良好习惯。但是这一节课上下来,却让我充满了困惑。
困惑一:学生对于数学信息不够敏感。当我出示笑脸图时,让学生仔细观察,并说说你看到了什么,学生半天也说不到正题上来,无奈我只好又提示:“你能用带有数字的话来说说这幅图吗?”才勉强让学生说出图上有5个红色的笑脸,3个粉色的笑脸。
困惑二:学生不会提数学问题。在上《8和9的加减法》以前的教学中,我就有意识的培养学生提数学问题的能力,特别是“一共……”“还剩……”这类简单的数学问题,但是从这节课来看,收效甚微。学生还是弄不清楚什么是数学问题什么是答案,即使有一部分学生知道却不知道怎样表述出来。
困惑三:学生会计算,却说不出算法。当我出示一张口算题时,全班同学都会算,但是你要问他是怎样算出来的时,大多数学生都说:“我是想出来的”,你问他是怎样想的,学生却答不上来。
总之,这堂课是在慌慌张张中结束的。这节课开始引导学生提数学问题和说算式的意义,用去了较多的时间,导致后面的时间很紧,特别是下课铃声响起之后,尽管这节课还没下课,但是下课铃声把学生的注意力全吸引住了,这时,我也乱了,怕这节课的教学任务完成不了,匆忙之下把不该省略的部分省略了,把该省略的部分却又留了下来。
课后,我深深的感到,自己还需要进一步培养孩子们感知数学信息和提出数学问题的能力,同时还需要进一步培养自己驾驭课堂的能力。
有关8和9的加减法的安排是由一幅图表示两个算式过渡到一幅图写出四个算式。重点应放在“一图四式”,且要注意教材中的安排意图。慢慢培养学生的理解能力,看图说话能力,及语言表达能力。首先是复习前段时间的口算题,可以采取游戏的形式,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例如:拍掌、猜数等各种形式。在新授时用蓝猫引入,直接出示主题图,然后要求学生说出是怎样想的,显得有些脱节,使学生不知道怎样回答。应注意提问的有效性,引导学生按老师设计的教学程序进行。在动手摆图片过程中,应注意摆的过程,摆的思路,应让学生在思维中操作,在操作中思维。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应多采取不同的形式的教学,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做到并不是为了传授知识而教,而是传授思想和方法。
为了使学生掌握8和9的加减法,使学生感知加减法之间的相互联系,提出问题,培养学生的想象力、语言表达能力和抽象思维能力。让学生在经历合作交流与想象的过程中产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培养学生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
在教学中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特别是数学语言的表达能力。指导学生从小养成善于发现数学信息,提出数学问题,并用准确、简洁的数学语言进行表述的良好习惯。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给学生尽量多的锻炼机会。通过前面加减法的学习,学生已经有了一些加减法计算的基础知识和技能,教师应适时指导,帮助学生积累一些好的思考方法。鼓励学生不用借助学具,直接看着算式写得数。初步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提高学生计算的熟练程度。
这一节课有学习的基础,在前面已经学了2—7的加减法,学生对怎么想加减法算式得数的方法已掌握得很好了。并且在前面的学习中也已会看图说三句话。所以,上课一开始,我就出示例图,引导学生看看图中是怎样的情景,然后引导学生说用加法列式的三句话,在优生的带动下很多小朋友会说,并能正确地列出算式,也能说出每个数字是什么意思,教师再强调加法的含义,紧接着我又引导孩子们说说减法的三句话,并列式,说说每个数字的意思,师生共同强调减号前面是总数。完成例题教学后,半扶半放地让学生做试一试,大部分学生能顺利完成,在此又提问怎么想算式的得数。后面的练一练就完全放手让孩子们独立完成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