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识中国画》教学设计(《认识中国画》教学反思)

篇1: 《认识中国画》教学设计

《认识中国画》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识中国画

1、知识目标:

认识了解中国画的分类,感受中国画独特的艺术造型、用笔用墨用色的独特技法及人文精神。

2、能力目标:

认识中国画绘画的工具,学习写意中国画简单的笔法和墨法。

3、情感目标:

通过学习,培养学生对祖国传统绘画艺术的热爱,获得中国传统文化、精神的熏陶,使中国传统文化艺术得到传承和发展。

二、教学难重点:

教学重点:认识、感受写意中国画的艺术特色,认识、学习写意中国画的用笔方法和用墨方法。

教学难点:初步掌握简单的中国画笔法和墨法,并可以随意画一张写意花鸟画。

三、学具准备:

毛笔、毛毡、墨汁、宣纸、中国画颜料等

四、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向学生问好并自我介绍,让学生简单的了解自己,进行课前材料检查。组织学生以找不同游戏的形式欣赏国画作品,让学生说说自己所欣赏的画属于什么画,画面表现手法有何不同,从中感受工笔画和写意画所带给自己的不同视觉感受。发给学生生宣和熟宣,让学生亲自在生宣纸和熟宣纸上随手画,从中发现两者材质的不同和各自的.属性,从而引起学生学习本课的兴趣。引出课题――认识中国画。

【资料链接】:

中国画简称“国画”,主要是用毛笔、软笔或手指,用国画颜料和墨在绢或宣纸上作画的一种中国传统的绘画形式,富于传统特色。是琴棋书画四艺之一,也是我国传统造型艺术之一。

(二)、向学生介绍中国画,引导学生从题材、笔墨色彩的运用等角度初步感受中国画的艺术特色。

【中国画的分类】:

按技法分:

1、工笔画。

2、写意画(小写意画、大写意画)。

按内容分:

1、花鸟画(花鸟鱼虫,飞禽走兽)

2、山水画(亭台楼阁,自然现象)

3、人物画 (人物肖像,生活场景)

【画材介绍】:

一得阁墨汁、宣纸(生宣、熟宣、半熟宣)、毛笔(羊毫、狼毫、) 生宣:吸水性强,易产生丰富的墨韵变化,主要用于写意画。 熟宣:吸水性弱,主要用于工笔和白描。

羊毫:质地柔软,携水量大。

兼毫:软硬适中。

狼毫:质地较硬,主要用于勾线,皴、擦等技法的实施。

【中国画的形式】:

中堂、条幅、小品、镜框、卷轴、扇面、长卷、斗方等。

(三)、初步学习简单的笔墨。

1、认识国画的笔法。(中锋,侧峰,逆峰,拖笔)

简单的演示各种用笔的方法,讲解用笔产生的效果。

中锋用笔是指毛笔笔尖与纸面垂直,笔锋在墨线中间行走,用力要均匀,其效果圆浑稳重。

侧峰用笔执笔偏侧,笔锋在墨线的边缘,笔锋与纸面形成一定的角度,用力不均匀,时快、时慢、时轻、时重,其效果毛、涩,变化丰富。

逆峰用笔是指笔锋逆行(也就是说和习惯的运笔方向相反),其效果干涩、稚拙。

拖笔一般指笔锋的运行和笔杆的倾斜方向一致,其效果光洁、挺拔。

2、认识中国画的墨法。

泼墨法、破墨法(浓破淡、淡破浓、墨泼色、色泼墨)积墨法

3、认识国画的墨色。(五墨六彩) 中国画的五墨:焦墨、浓墨、重墨、淡墨、清墨、中国画的六彩:黑、白、干、湿、浓、淡

4、组织学生赏析《泼墨仙人图》和《墨梅》。

5、教师演示几种笔法和墨法在绘画中的运用。

(四)、指导学生尝试运用简单的笔墨技法进行笔墨练习。

1、进行用笔方法和用墨方法的练习。

2、要求学生随意画一张写意中国画。

(小组实践,老师随机指导,)

(五)、展示创作成果,师生共同评点。

教师小结

五、课后反思:

篇2:美术《认识中国画》 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了解中国画水墨,彩墨画法的技巧特点,学会欣赏国画作品,激发学生热爱祖国传统文化艺术的情感。

2、学习中国画写意丝瓜的简单画法,进行笔墨基本功训练。

教具:

1、学生用具:中国画颜料、墨汁、毛笔两支、调色盘、纸杯、毛毡、A4生宣纸。

2、教师用具:文房四宝一套、丝瓜范画一张、步骤图一张、吸铁石若干。

教学重点:

本课重点是提高学生对中国画的认识,练习用毛笔、宣纸作写意瓜果的技巧。

教学难点:

本课难点是笔墨技法和水分表现不同的浓淡墨色。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检查学生学习用具准备情况。

二、导入新课

我们在四年级时已学过用中国画的写意画法画,紫藤和螃蟹等种类,今天,老师准备来教同学们用中国画的写意画法画丝瓜。(板书解题:中国画――丝瓜)

三、讲授新课

1、启发谈话

你们知道丝瓜什么时候成熟吗?(指名回答)(――它是夏季的时候成熟)

(――炎炎夏日,碧绿碧绿,大大小小的丝瓜吊在浓浓的绿荫里,显得分为美观。丝瓜的末端一朵朵的小黄花,像天幕上的星星一样分外吸引人。在中国漫长的绘画史上有很多大画家就喜欢画丝瓜,不仅因为它适宜国画的水墨表现,而更在于它负载着一片浓浓的田园诗意。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国画――丝瓜的画法吧!

2、读画

丝瓜对大家来说,并不陌生,田间地头,超市菜场都能看

到。今天我们就来学一学齐白石老先生画的丝瓜(出示范图)

(1)请同学们认真观察这幅丝瓜图,看看它们是由那几个部分构成的?(――瓜叶、瓜身、藤蔓、瓜花)。再看看瓜叶有什么特点?瓜身又有什么特征?藤蔓呢?(――瓜花有大有小,有淡、有浓、花有全开的花、半开的花,有露出花蕊的和没有露出花蕊的,有朝上的、朝左、朝右开的花,菊枝干劲有力地衬托着叶和花)。而花是由什么形状的花瓣组成的?――由圆圆头的椭圆形组成的。

②再请同学们观察黑板上齐白石老爷爷的《丝瓜图》的步骤图看看是如何一步一步画的(――先中锋蘸藤黄点花瓣,再换斗笔侧锋画出瓜叶,未全干时狼毫笔勾出叶脉,长锋笔画藤。

③写意蔬果的技巧特点

写意蔬果使用生宣作画。讲究用笔筒练流畅状物形神兼备。其作画程度不像工笔画那样。把色、染步骤分得那么清楚,往往根据绘画艺术效果的需要,综合勾、皴、擦、染、点等手法表现对象。而今天所学的“丝瓜”为小写意画、下面看看老师是如何所画它的!

3、作画步骤

边讲边现场演示(贴出空白生宣纸)

首先我们必须了解:丝瓜的花和叶,均需藤蔓撑托,须掩叶、叶则映枝。画法一般先画瓜身,后穿藤蔓。而后添叶,也可先画丝瓜,次画叶,最后穿藤蔓。以自己的习惯为准,没有定法。下面介绍一般画法:

①画花:先用浓墨从花心往外有层次地勾出花辨,等墨干后再上藤黄色。如枝头有含饱未放的花苞。用淡绿色为小底藤黄色点出。[师示范画后板书]

②画藤蔓:用笔可曲可直、要有节奏,不可太光,可中锋,可侧锋,要留下用笔的痕迹。用色一般同叶色。[画后板书]③画叶:先用毛笔蘸淡墨(可调少量墨绿笔尖再蘸一点浓墨大笔点画,趁墨色未干时用浓墨勾叶脉)

③画丝瓜:先用毛笔饱翠绿色可调少量墨绿笔尖再蘸一点浓墨大笔点画,中锋一笔画出,局部可以补笔。[画后板书](出示分步步骤图)师小结:画花和叶运用了两种不同的手法这两种手法就是小写意蔬果画的`最基本的技法特点。

4、带领学生临摹

定位:也叫布局。就是要把这2丝瓜安排在画纸的适当的位置上。可先用铅笔轻轻的画个大概,以便掌握整体。

画花:用狼毫小笔蘸浓墨从花心往外画枝:用笔可曲可直,要有节奏,不可太光,可中锋,可侧锋要留下用笔的痕迹,用色一般同叶色。

画叶:用大白云湿毛尖蘸少许的墨在盘中间调几下(可调少许墨绿),笔尖再蘸一点浓墨,大笔画叶(这样画出的一笔,就有深有浅,墨色比较活,五笔画叶)

画瓜身:斗笔蘸翠绿,中锋由上而下顺势画出。

四、巡回指导

1、突出重点:详细讲解勾线用笔方法与点染要领,指示学生注意笔墨的浓淡、干湿变化。

2、提醒学生注意环境卫生、不要乱甩毛笔,要用专用的抹布或吸水纸来吸墨、揩桌、擦画具等,培养学生良好习惯。

五、小结

1、展示画好的作业

2、评价作业优缺点

3、提出今后应注意的地方

六、布置课外学习

欣赏以丝瓜为题材的美术作品,思考画家是怎样表现丝瓜的,如有时间也可以写生或者临摹一幅菊花写意图。

篇3:认识中国画课件

一、教学目标:尝试运用已有经验大胆表现树枝上的枇杷。

二、教学准备:

1、学生有画枇杷和小鸡的经验。

2、课件;范例。

3、宣纸、毛笔、颜料、墨汁等幼儿国画用具;背景音乐

三、教学过程:

(一)欣赏课件,引起兴趣。

1、师:春天到了,枇杷成熟了,一个个枇杷看上去那么诱人,那么你们知道枇杷长在哪里吗?我们一起去看一看。(教师边出示幻灯,学生边欣赏)

2、师:看到了吗?长在哪里?怎么样的?

3、学生自由说说。

4、小结:枇杷是一串一串的长在树上的,排着队,但它们不是像我们小朋友整整齐齐的排队,而是没有规律的,有的在前面,有的露出半个头,有的害羞的躲在后面。

5、师:这么漂亮的枇杷,许多国画大师也很喜欢,于是他们把树上的枇杷画了下来,我们来看看他们的作品。(教师继续出示幻灯,学生欣赏。)

(二)学生观察,教师讲演、示范。

1、师:以前我们画过一个一个,摘下来的枇杷,今天我们要学习画长在树上的枇杷,你们有什么问题吗?

2、学生观察和示范,教师讲演。

《枇杷图》的画法步骤

步骤一:先画叶,重墨勾筋,可用草绿蘸墨点染,上下部叶要虚实分明。 步骤二:次穿枝画干,可用草绿蘸墨画出。

步骤三:再次填果,用石黄或藤黄点染,用重墨点 脐 。

步骤四:题字钤印。

(三)学生绘画,教师指导。

1、师:下面就请你画一幅美丽的枇杷图。

2、画上小鸡,使画面更加丰富。(放背景音乐)

(四)交流分享:你喜欢谁的作品?为什么?(鼓励学生发现同伴画的好的地方。)

篇4:认识中国画课件

教学目的:

一。参照范画,临摹其笔墨技法,画一幅以蔬菜为题的中国画;

二。使学生认识画、诗、书,即是中国画独特的形式;

教学重点、难点:

一。运笔、用水、用墨的方法;

二。画菜叶;

使用教具:

(1) 范画2张

(2) 步骤图6张

(3) 白菜、辣椒实物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识:

提问:中国画的绘画工具有哪些?(学生答)

教师小结上节课的基本内容,引入新课。拿出大白菜和辣椒实物,说明本节课教学任务,并简介其结构,然后,板书课题——《蔬菜》(中国画)(两分钟);

二、讲授新知识:

1。师生共同欣赏齐白石,李苦禅的作品,简介风格。然后出示教师示范作品,简单介绍一下。

2. 教师示范以大白菜和辣椒为题作水墨画的作画步骤(边讲边画)。

(1)画菜帮:中锋蘸淡墨勾出,先从中间一块画。

(2)画菜叶:用大笔笔锋蘸淡墨后,再用笔尖蘸侧锋画出叶子,笔可在纸上略作滚动,注意墨团有浓淡大小的变化。

(3)画叶脉:趁叶子未干,用浓墨画出叶脉,注意不要太湿。

(4)画菜根:中锋蘸浓墨,较快地画出根部,落笔时下按。

(5)画辣椒;用大红色画辣椒,尽量一笔完成。

(6)题字和盖印:在适当的地方题字和盖印,作品完成(15分钟)。

2。出示作业要求:

(1)临摹一幅《白菜辣椒》的水墨画。

(2)用笔大胆、肯定。

(3)保持画面、桌面、地面的干净。

二。学生作业,教师巡回辅导(20)分钟。

三。讲评:选出几件好的和差的学生作业讲评,然后布置下节课学习任务(3分钟)。

篇5:认识中国画课件

第一课 国画工具材料与笔墨介绍

一、教学目的:

1培养对民族绘画的感情。

2认识干湿浓淡墨色。认识中国画的特点。

二、重点难点:

1,认识中国画特点。

2, 墨分五色 的认识。

三、准备:毛笔、墨汁、调色板、旧报纸、宣纸、抹布。

四、教学过程:

(一)课题导入:

今天,我们要学国画。

(二)新授:

1、介绍中国画: 中国画是我过传统的一种绘画形式,具有强烈的民族特色,与民族风格,称国画。历史悠久,风格独特,在世界美术领域中自成体系。

2、介绍工具: a)笔:羊毫笔、狼毫笔、白云笔。 b)墨:有松烟、油烟。 c)纸:宣纸--生、熟。 d)砚:砚用的是石头。 e)色:可用水彩颜料代替。

3、各种工具的保管方法。

分类: 1,题材:人物、山水、花鸟。 2,方法:工笔、写意。

墨分五色: 焦、浓、重、淡、清。

笔法:中锋,侧锋。

分辨: 浓淡墨。 中侧锋。 干湿画法。

学生练习,教师指导。

(三)小结:讲评。

第二课 墨与彩的韵味

一、教学目标

引导学生体验水墨画的韵味和审美情趣,从中感受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认识美术的文化性与历史继承性。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1、教学重点:指导学生掌握材料和水分的关系, 调动学生主动性,放开手脚,大胆创意,表达自己的感受。

2、教学难点:引导学生对水墨画的韵味的理解和感受,并表现在自己的画上。

三、课前准备

范画数张,生宣纸数张,毛笔,笔洗,画毯,中国画颜料等。

四、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二)导入新课:

1.学生体验:

(1)拿出生宣纸和毛笔,让学生谈一谈,宣纸和图画纸有什么不同?教师总结:宣纸和毛笔以及墨是中国画的工具。这也是中国画不同于其它画种的主要特征。

(2)让学生动手用墨和水在宣纸和图画纸上随意涂画,然后看看有什么不同?

(3)教师展示范画并提出问题:这些画是用什么材料画的?有什么特点?学生分组讨论,教师总结:这些作品是利用水和墨在宣纸上的冲化、融渗产生的浓淡变化,通过墨与彩的泼洒、点染、堆积形成墨、色、水相互辉映的效果。这种效果妙在似与不似之间,令人回味无穷,这就是水墨画的韵味。

2.师生共讨:

(1)你知道国画的历史吗?

学生讨论,教师总结:水墨画,顾名思义,就是用中国传统的绘画工具,按照中国人的审美习惯而画出来的画。中国的国画有着悠久的历史和优良的传统,在世界美术领域中自成体系,独树一帜。它是我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华民族的宝贵财富。所以我们要继承传统文化,使它不断发展。

(2)你理解水墨画的韵味吗?

出示作品,学生讨论发言,教师总结:这种墨与色相互交融形成的神奇效果,令我们回味无穷,遐想翩翩。其特点在于似与不似之间,水、墨、色交融变化,颇耐人寻味,这就是中国画特有的审美标准之一 韵味 ,有 韵 才美,无 韵 是不美的。

(3)你知道这种韵味是怎样形成的吗?

教师示范:浓破淡、淡破浓、色破墨、墨破色,用墨和彩点染,堆积、泼洒能形成相互辉映的效果。学生有了动手的欲望,急于想体验一下。教师因势利导。

3.学生实践:

教师布置作业,自己动手创作一到两幅水墨作品,用笔要大胆,注意墨与彩的浓淡,以及水分干湿的把握。学生作画,教师巡视,及时指导遇到的情况。

4.作品评价:

提出评价标准:用笔大胆,水、墨、色相互辉映,墨与彩的浓淡以及水分的把握要恰到好处。画面要体现出变化莫测的韵味。

(1)学生互评:

(2)师生互评:

5.小结:这节课通过同学们的动手创作,使大家对水墨画的韵味有了很深的了解和体验,

好多同学的作品都不错,希望大家课后去练习,尝试用不同的方法去表现,看看效果怎样?

篇6:认识中国画课件

一、画葡萄

1、介绍名家画的葡萄。

2、请学生观察课件中的国画葡萄。

分析葡萄:

分部:葡萄、叶茎。

葡萄画法:色彩、侧锋、湿画。

二、画法:画面上的一整串葡萄可以分为若干小组。一般分为三、五组,每组六、

七枚葡萄。每一枚葡萄的画法,是将大白云笔在笔洗中蘸湿,笔中的水挤干,然后用笔尖蘸紫色在色盘中调至毛笔中部,此时毛笔上的紫色为笔尖深、笔根浅。再用笔尖蘸汁绿色少许,在色盘中调至汁绿与紫有过渡。此时毛笔上的颜色变化应为:绿——绿紫——紫——淡紫。最后将调好色的毛笔用笔尖蘸吸清水,在色盘中微调,使笔尖的水吸入毛笔,但是不可破坏毛笔上已调好颜色的顺序。如果觉得笔尖清水不够,可以再次用笔尖蘸清水。这一调色过程是画出葡萄立体感和丰富色彩的关键,比实际画葡萄的过程更为重要。

三、作画时用左右两笔画成一枚完整的葡萄。左一笔细短,用笔锋画,右一笔宽

长,用笔锋和笔腹画,画成半圆形。由于笔尖有清水而且含有汁绿,画出的葡萄应该是左上部明亮泛绿色,右下部灰暗呈紫色,彼此形成了极强的明暗立体感和微妙的色彩变化。葡萄的形状可以画圆形,也可以画成长圆形,每枚的大小要有些变化。用此方法画的葡萄亮部已含有高光,所以不必留出或再点高光。高光太强则像玻璃球,反而会破坏葡萄应有的质感

3、学生示范,集体评讲。

4、教师纠正。

5、学生再示范。

叶子:淡墨面、浓脉、干、中锋。

茎:浓墨、干、中锋。

四、学生练习,教师指导。

五、小结。

六、展示作品。

七、集体讲评,择优表扬。

中国画梅花的画法

1.演示并分析笔墨变化。

焦墨、浓墨、交融的墨色分别可以表现梅花的哪个部分?(演示)

2.分析作业步骤

篇7:认识中国画课件

一、认识中国画

教学目的:

1、认识了解写意认识中国画中国画的艺术特色,感受独特的构图、用笔用墨用色的独特技法,人文精神。认识中国画

2、培养学生对祖国传统艺术的热爱,获得中国传统文化、精神的熏陶。认识中国画

3、认识中国画用具,学习写意国画简单的笔法、墨法。认识中国画教学重点:

认识感受写意国画的艺术特色,认识学习写意国画的笔法、墨法。教学难点:

初步掌握简单的国画笔法墨法,并可以随意画张画。

学具准备:

毛笔、墨汁、宣纸等

教学时间: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二、组织教学。

欣赏写意国画,感受国画艺术特色。

1、范本欣赏优秀国画作品,直观感受国画的艺术特色。

2、学生说说自己的感受。

3、引导学生从题材、构图、笔墨色彩的运用等角度初步全面接触感受国画的艺术特色。

三、初步学习简单的笔墨。

1、认识国画的墨色。认识中国画

2、认识国画的笔法。

四、尝试运用简单的笔墨技法随意画张画。

五、师生共同评点习练。

篇8:认识中国画课件

一、欣赏:

以齐白石的《南瓜和茄子》为重点,指导学生欣赏水墨写意国画。先介绍中国画的艺术特征,分析笔墨技法,讲解画面布局,然后说明在哪一部分使用中锋、侧锋笔法,以及如何用水、用墨。欣赏时,结合上一节基本技法练习入教材分析进行。

二、教师示范以青菜为题材作水墨画的作画步骤。

(教师边讲边示范):

1、先想好画什么,画面怎样安排,然后用指甲轻轻刮出大体轮廓。初学者可用铅笔、炭素铅笔或森炭条起稿。

2、中锋蘸淡墨勾出菜帮,先从中间一块着手。

3、用大笔的笔锋蘸淡墨后,再用笔尖蘸浓墨,以侧锋法画出叶子,笔可在纸上略作滚动,落笔要生动,大胆肯定,注意墨团要有大小浓淡的变化。

4、趁叶子未干,用浓墨画出叶脉,注意不要太湿。

5、中锋蘸浓墨(稍干),较快地画出根部,落笔时也往下按,然后向外撇出,如有些飞白效果,更为理想。

6、在适当的地方题字和盖印。作品完成。

三、学生作业,教师辅导:

可选择大师作品中的主要物体,重新组织画面,下笔前要先想好用笔方法:水墨应如何调合?浓的还是淡的?运笔采用铡锋还是中锋?运笔方向如何确定?总之应“意在笔先”。

练习时,教师要特意说明,练习水墨画法,因经验不足,往往要画上好几次才能画好一幅画,效果也不一定令人满意,只有多练习,才能取得满意的效果。

四、讲评:

选择优秀的学生作业与大师的作品比较,找出差距,明确努力方向。

篇9:《话说中国画》教学设计

《话说中国画》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思路

本文分两课时进行。在第一课时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先简单介绍作者的情况,使学生对作者有所了解;其次,用教学课件进行情景导入切入正题,简单介绍中国画的相关常识,让学生了解中国画亦简称“国画”,它是具有悠久历史传统的中国文化的一部分;再者,给学生三到五分钟时间快速浏览课文,疏通字词,整体感知文意;最后,让学生诵读课文,为课文划分层次,概括各层次的主要内容。

在第二课时,主要是让学生朗诵重点段落,让学生讨论、分析重点语句和字词的含义及用法,教师适当提示、纠正、明确,让学生理解、把握重点语句和字词。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

1.掌握“篆、赭、绛、蘸、裱褙”等字词的读音,理解“能事、洗练、写意、迥然不同、刚柔相济”词语的含义。

2.了解中国画的艺术特点。

(二)过程与方法1.疏通字词,整体感知文意。2.诵读课文,为课文划分层次,并概括各层次的主要内容。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鉴赏能力,以及民族自豪感。

●教学重点难点

(一)教学重点

1.理解中国画亦简称“国画”,它是具有悠久历史传统的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民族精神的艺术结晶。

2.通过重点段落、语句和字词把握中国画的艺术特点,分析中国画在世界上之所以是独一无二的原因。

(二)教学难点通过分析中国画在世界上之所以是独一无二的原因,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第一课时

(新课导入)简介作者、展示中国画的名家名作

同学们:中国画是具有悠久历史传统的中国文化的一部分,是世界画坛艺术之林中一座自成体系的艺术高峰。它充分体现了中华民族的智慧,反映了中国人对宇宙的认识和思考,是民族精神的艺术结晶。今天,我们一起学习冯骥才先生的这篇文章《话说中国画》,来深刻了解这一“中国的国粹,世界的艺术”吧!

一、作者简介与中国画简介

1.作者简介

冯骥才,当代作家。原籍浙江慈溪,生于天津。从小喜爱美术、文学、音乐和球类活动。1960年高中毕业后到天津市书画杜从事绘画工作,对民间艺术、地方风俗等产生浓厚兴趣。

著有长篇小说《义和拳》(与李定兴合写)、《神灯前传》,中篇小说集《铺花的歧路》、《啊!》,短篇小说集《雕花烟斗》、《意大利小提琴》,小说集《高女人和她的矮丈夫》,系列报告文学《一百个人的十年》,电影文学剧本《神灯》,文学杂谈集《我心中的文学》,以及《冯骥才中短篇小说集》、《冯骥才小说集》、《冯骥才选集》等。短篇小说《雕花烟斗》,中篇小说《啊!》、《神鞭》等。作品注意选取新颖的视角,用多变的艺术手法,细致深入的描写,开掘生活的底蕴,咀嚼人生的况味。

2.中国画简介

中国画亦简称“国画”,它用毛笔、墨和中国画颜料,在水的调制下,在特制的宣纸或绢上作的画。

按照艺术的手法来分,中国画可分为工笔、写意和兼工带写三种形式。以描绘对象的不同来划分,中国画可分为人物、山水、花鸟三大画科。中国画在构图、用笔、用墨、敷色等方面,都有自己的特点。

二、疏通字词

1.注音:篆(zhuàn)赭(zhě)绛(jiàng)蘸(zhàn)裱褙(biǎo)(bèi)

2.释义:能事:擅长的本领。洗练:(语言、文字、技艺等)简练利落。迥然不同:一点也不相同,形容差别很大。刚柔相济:刚强的和柔和的互相补充,使之恰倒好处。

三、整体感知(投影显示:课文的结构内容)

本文共8段,可分为三部分:

第一部分(第1段):作者开门见山提出中心论点--中国画在世界上是独一无二的。

第二部又可以分为两层,然后让学生讨论概括第二部分中各层次的主要内容,教师适当点评、明确:

第二部分(第2~7段):作者具体论说中国画的艺术特征及其主要工具材料、种类的划分。

第一层(第2~5段):主要讲中国画的艺术特征以及中国书法与诗歌对中国画艺术特征形成过程的促进作用。

第二层(第6~7段):讲中国画的主要工具材料及其种类的划分。

第三部分(第8段):主要讲中国画的历史深厚久远,且成就斐然,异彩纷呈。

四、思考课文开篇说:“中国画在世界上是独一无二的。”课文是怎样进行论述的?

第二课时

上节课我们对课文的结构层次及主要内容都进行了分析,可以看出全文都是围绕一个中心论点来展开的。同学们说一下,课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此题的设计主要是让学生回顾上节课的主要内容,起到过渡的作用)(先让学生回答,然后教师明确)对,课文的中心论点是“中国画在世界上是独一无二的。”这节课我们具体探究分析一下,围绕这一中心论点课文是怎样进行论述的?

五、问题探究

1.课文开篇说:“中国画在世界上是独一无二的。”课文是怎样进行论述的?(板书)

围绕这一中心论点,课文从以下两个方面来展开论述的:一是,中国画的艺术特征及主要工具材料、种类划分;一是中国画历史深厚久远,名家流派各树一枝,异彩纷呈。同时这也是中国画在世界上独一无二的原因所在。

2.让学生阅读课文第三段,然后回答问题:诗歌对中国画产生了哪些影响?(板书)

诗歌对中国画的首要影响,是绘画更注重“虚”的成分,更讲究“空白”的运用,更致力于笔墨的精练与意趣。

3.让学生阅读课文第四段,然后回答问题:书法对中国画产生了哪些影响?(板书)书法对中国画的影响在于,不仅提高了绘画用笔的技法和能力,也丰富了绘画的笔情墨趣和形式美,使元以来绘画的面貌翻然一新。

4.中国书法与诗歌对中国画的影响对促进中国画的发展起到了什么作用?(板书)

诗的深刻境界与书法的审美品格融入绘画,就促使了独具魅力的中国画艺术特征的形成。

5.阅读课文的第6、7段,然后回答问题:

(1)中国画的主要工具材料是什么?(板书)中国画的主要工具材料是纸、笔、墨。

(2)中国画可以分为哪几类?划分的标准是什么?(板书)中国画的种类繁多,划分标准不一。一般而言,从题材内容上,习惯分为人物、山水、花鸟、楼台、走兽、博古等;从画面笔墨繁简的程度上,分为写意、浅绛、水墨等;从技法上分为白描、双钩、单线平涂、泼墨等。

6.仔细品读下列句子,回答问题:(1)同时,一些修养渊深的文人介入绘画,他们强调情感抒发与个性张扬,绘画的精神内涵得到进一步充实与开拓?“张扬”一词换成“宣扬”可以吗?为什么?“开拓”一词换成“开阔”可以吗?为什么?“张扬”一词不能换成“宣扬”,因为“张扬”在文中的意思,是修养渊深的文人在绘画时将突出自己的个性和特点将自己的个性和特点发挥到极致;而“宣扬”的意思是到处声张,两者互换以后就不符合句子的语境要求了。同样,“开阔”一词的.意思是面积或空间范围的扩展,往往与眼界、胸襟搭配;而“开拓”一词除了开辟、扩展的意思外,它还强调在某领域内的突破性,“开阔”一词不具有这层意思。因此,也不能够互换。

(2)时风的变迁,致使绘画的面貌不断翻新;名家大师们独来独往、各立一帜,又使画坛千姿百态,形成了举世皆知、漫长悠远、异彩纷呈的中国绘画历史。如果将“不断翻新”与“千姿百态”两个词语调换位置,表达效果会发生什么变化?“不断翻新”是“千姿百态”的前提和基础,而“千姿百态”是与“不断翻新”的结果;如果两个词语调换位置,就会因果倒置,语序混乱。

六、总结

本文论点鲜明,结构层次清晰。通过作者的论述使我们体悟到:中国画是具有悠久历史传统的中国文化的一部分,是世界画坛艺术之林中一座自成体系的艺术高峰。它充分体现了中华民族的智慧,反映了中国人对宇宙的认识和思考,是民族精神的艺术结晶。

七、作业你喜欢古今中外哪位画家的作品?请写一篇300字左右的短文,谈谈你对一幅画作的感受和认识。

●板书设计《话说中国画》

文题阐释“话说”点明文章体裁;“中国画”点明本文论说的主要对象和内容。

本文的主要内容是什么?作者首先告诉我们他对中国画的看法、认识;其次,告诉我们的是关于中国画的常识。作者凭借自己对中国画的深人研究与深厚感情,全方位但又十分简洁地向读者介绍了中国画的主要特点、画与诗及书法的关系、中国画的工具材料、种类、中国画的发展历程等,表达了自己对中国画的热爱之情。

请简要归纳出中国画的特点。中国画强调写意,追求意境,十分重视传神;注意诗与画的结合,“诗、书、画、印”集于一体;注意笔墨,通过线条造型;在章法布局处理上,具有灵活性、艺术性等特点。

中国画重视写意。国画强调表现,而不是再现。“以形写神”,表现“神”是目的。请你说说何谓“形”,何谓“神”?所谓“形”,就是指被刻画对象可见的外貌。

所谓“神”,是指被表现对象的内在精神和气质。

结合自己的美术知识,联系课文内容,分别解释一下“工笔”和“写意”。工笔亦称“细笔”,就是用画笔工整细致,敷色层层渲染,细节明彻入微,用极其细腻的笔触描绘物象,故称“工笔”。

而写意亦称“粗笔”,相对“工笔”而言,用豪放简练的笔墨描绘物象的形神,抒发作者的感情。

结合课文内容,说说应该怎样来欣赏中国画。先体味其“神韵”,或者“神似”,然后再看它的笔墨趣味、构图、着色、笔力等。

12.作者为什么要详细地介绍中国画使用的工具材料?作者介绍中国画的工具材料十分细致。承画的东西由绢到纸,纸有生熟之分,工笔、写意各得其所。中国画作画的笔,种类繁多,大致可分三类:狼毫、羊毫、兼毫。不同风格的画家,用笔的习惯可能也不同。涂画的颜色以浓淡不同的墨色为主,加入的颜色由

篇10: 《话说中国画》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思路

本文分两课时进行。在第一课时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先简单介绍作者的情况,使学生对作者有所了解;其次,用教学课件进行情景导入切入正题,简单介绍中国画的相关常识,让学生了解中国画亦简称“国画”,它是具有悠久历史传统的中国文化的一部分;再者,给学生三到五分钟时间快速浏览课文,疏通字词,整体感知文意;最后,让学生诵读课文,为课文划分层次,概括各层次的主要内容。

在第二课时,主要是让学生朗诵重点段落,让学生讨论、分析重点语句和字词的含义及用法,教师适当提示、纠正、明确,让学生理解、把握重点语句和字词。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

1.掌握“篆、赭、绛、蘸、裱褙”等字词的读音,理解“能事、洗练、写意、迥然不同、刚柔相济”词语的含义。

2.了解中国画的艺术特点。

(二)过程与方法

1.疏通字词,整体感知文意。

2.诵读课文,为课文划分层次,并概括各层次的主要内容。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鉴赏能力,以及民族自豪感。

教学重点难点

(一)教学重点

1.理解中国画亦简称“国画”,它是具有悠久历史传统的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民族精神的艺术结晶。

2.通过重点段落、语句和字词把握中国画的艺术特点,分析中国画在世界上之所以是独一无二的原因。

(二)教学难点

通过分析中国画在世界上之所以是独一无二的原因,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教学方法

1.情景导入法。运用多媒体教学课件展示中国画的名家名作,让学生切身感受国画的艺术氛围,激发学习兴趣。

2.诵读法。在课文的讲授过程中,让学生朗诵重点段落,可同时播放古筝经典名曲(《春江花月夜》、《出水莲》、《高山流水》等,见音频素材文件夹)作为背景音乐,让学生进行配乐朗诵,以培养学生的语感和朗诵能力。

3.分析讨论法。对课文的重点段落、不易理解的语句和字词,让学生分析、讨论,各抒己见,然后教师进行、提示、点评、明确,加深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把握。

教学媒体

投影仪、教学课件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结构与过程

第一课时

(新课导入)

投影显示:

简介作者(见文本素材文件夹)、展示中国画的名家名作(见图片集锦文件夹)

同学们:中国画是具有悠久历史传统的中国文化的一部分,是世界画坛艺术之林中一座自成体系的艺术高峰。它充分体现了中华民族的智慧,反映了中国人对宇宙的认识和思考,是民族精神的艺术结晶。今天,我们一起学习冯骥才先生的这篇文章《话说中国画》,来深刻了解这一“中国的国粹,世界的艺术”吧!

(讲授新课)

投影显示:

一、作者简介与中国画简介

1.作者简介

冯骥才,当代作家。原籍浙江慈溪,生于天津。从小喜爱美术、文学、音乐和球类活动。1960年高中毕业后到天津市书画杜从事绘画工作,对民间艺术、地方风俗等产生浓厚兴趣。

著有长篇小说《义和拳》(与李定兴合写)、《神灯前传》,中篇小说集《铺花的歧路》、《啊!》,短篇小说集《雕花烟斗》、《意大利小提琴》,小说集《高女人和她的矮丈夫》,系列报告文学《一百个人的.十年》,电影文学剧本《神灯》,文学杂谈集《我心中的文学》,以及《冯骥才中短篇小说集》、《冯骥才小说集》、《冯骥才选集》等。短篇小说《雕花烟斗》,中篇小说《啊!》、《神鞭》等。作品注意选取新颖的视角,用多变的艺术手法,细致深入的描写,开掘生活的底蕴,咀嚼人生的况味。

2.中国画简介

中国画亦简称“国画”,它用毛笔、墨和中国画颜料,在水的调制下,在特制的宣纸或绢上作的画。

按照艺术的手法来分,中国画可分为工笔、写意和兼工带写三种形式。以描绘对象的不同来划分,中国画可分为人物、山水、花鸟三大画科。中国画在构图、用笔、用墨、敷色等方面,都有自己的特点。

二、疏通字词

1.注音:

篆(zhuàn)赭(zhě)绛(jiàng)蘸(zhàn)裱褙(biǎo)(bèi)

2.释义:

能事:擅长的本领。

洗练:(语言、文字、技艺等)简练利落。

迥然不同:一点也不相同,形容差别很大。

刚柔相济:刚强的和柔和的互相补充,使之恰倒好处。

三、整体感知(投影显示:课文的结构内容)

1.给学生五分钟左右的时间快速浏览课文,疏通字词,整体感知文意,并为课文划分层次结构。学生讨论、分析,然后教师明确:

本文共8段,可分为三部分:

第一部分:第1段。

第二部分:第2~7段。

第三部分:第8段。

2.让学生自告奋勇(一名)或者让学生推荐代表(一名)诵读课文的第一段(可播放背景音乐古筝经典名曲《高山流水》片段,时间是2分钟半,见音频文件夹),然后让学生讨论概括第一部分即第一段的主要内容,教师适当点评、明确:

第一部分(第1段):作者开门见山提出中心论点――中国画在世界上是独一无二的。

3.找2~3名学生分别诵读课文的第2~5段和第6~7段(可播放背景音乐古筝经典名曲《春江花月夜》片段,时间是9分钟左右,见音频文件夹),教师可提示:第二部又可以分为两层,然后让学生讨论概括第二部分中各层次的主要内容,教师适当点评、明确:

第二部分(第2~7段):作者具体论说中国画的艺术特征及其主要工具材料、种类的划分。

第一层(第2~5段):主要讲中国画的艺术特征以及中国书法与诗歌对中国画艺术特征形成过程的促进作用。

第二层(第6~7段):讲中国画的主要工具材料及其种类的划分。

4.让学生自告奋勇(一名)或者让学生推荐代表(一名)诵读课文的第8段(可播放背景音乐古筝经典名曲《出水莲》片段,时间是5分钟左右,见音频文件夹),然后让学生讨论概括第三部分即第8段的主要内容,教师适当点评、明确:

第三部分(第8段):主要讲中国画的历史深厚久远,且成就斐然,异彩纷呈。

四、思考

课文开篇说:“中国画在世界上是独一无二的。”课文是怎样进行论述的?

第二课时

(新课导入)

上节课我们对课文的结构层次及主要内容都进行了分析,可以看出全文都是围绕一个中心论点来展开的。同学们说一下,课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此题的设计主要是让学生回顾上节课的主要内容,起到过渡的作用)(先让学生回答,然后教师明确)对,课文的中心论点是“中国画在世界上是独一无二的。”这节课我们具体探究分析一下,围绕这一中心论点课文是怎样进行论述的?

五、问题探究

1.课文开篇说:“中国画在世界上是独一无二的。”课文是怎样进行论述的?(板书)

先让学生分析、讨论、概括,然后教师适当点评、明确:

围绕这一中心论点,课文从以下两个方面来展开论述的:一是,中国画的艺术特征及主要工具材料、种类划分;一是中国画历史深厚久远,名家流派各树一枝,异彩纷呈。同时这也是中国画在世界上独一无二的原因所在。

2.让学生阅读课文第三段,然后回答问题:诗歌对中国画产生了哪些影响?(板书)

先让学生分析、讨论、概括,然后教师适当点评、明确:

诗歌对中国画的首要影响,是绘画更注重“虚”的成分,更讲究“空白”的运用,更致力于笔墨的精练与意趣。

3.让学生阅读课文第四段,然后回答问题:书法对中国画产生了哪些影响?(板书)

先让学生分析、讨论、概括,然后教师适当点评、明确:

书法对中国画的影响在于,不仅提高了绘画用笔的技法和能力,也丰富了绘画的笔情墨趣和形式美,使元以来绘画的面貌翻然一新。

4.中国书法与诗歌对中国画的影响对促进中国画的发展起到了什么作用?(板书)

先让学生分析、讨论、概括,然后教师适当点评、明确:

诗的深刻境界与书法的审美品格融入绘画,就促使了独具魅力的中国画艺术特征的形成。

5.阅读课文的第6、7段,然后回答问题:

(1)中国画的主要工具材料是什么?(板书)

让学生分析、讨论、概括,然后教师适当点评、明确:

中国画的主要工具材料是纸、笔、墨。

(2)中国画可以分为哪几类?划分的标准是什么?(板书)

先让学生分析、讨论、概括,然后教师适当点评、明确:

中国画的种类繁多,划分标准不一。一般而言,从题材内容上,习惯分为人物、山水、花鸟、楼台、走兽、博古等;从画面笔墨繁简的程度上,分为写意、浅绛、水墨等;从技法上分为白描、双钩、单线平涂、泼墨等。

6.仔细品读下列句子,回答问题:

(1)同时,一些修养渊深的文人介入绘画,他们强调情感抒发与个性张扬,绘画的精神内涵得到进一步充实与开拓?

“张扬”一词换成“宣扬”可以吗?为什么?“开拓”一词换成“开阔”可以吗?为什么?

先让学生分析、讨论,然后教师适当点评、明确:

“张扬”一词不能换成“宣扬”,因为“张扬”在文中的意思,是修养渊深的文人在绘画时将突出自己的个性和特点将自己的个性和特点发挥到极致;而“宣扬”的意思是到处声张,两者互换以后就不符合句子的语境要求了。同样,“开阔”一词的意思是面积或空间范围的扩展,往往与眼界、胸襟搭配;而“开拓”一词除了开辟、扩展的意思外,它还强调在某领域内的突破性,“开阔”一词不具有这层意思。因此,也不能够互换。

(2)时风的变迁,致使绘画的面貌不断翻新;名家大师们独来独往、各立一帜,又使画坛千姿百态,形成了举世皆知、漫长悠远、异彩纷呈的中国绘画历史。

如果将“不断翻新”与“千姿百态”两个词语调换位置,表达效果会发生什么变化?

先让学生分析、讨论,然后教师适当点评、明确:

“不断翻新”是“千姿百态”的前提和基础,而“千姿百态”是与“不断翻新”的结果;如果两个词语调换位置,就会因果倒置,语序混乱。

六、总结

本文论点鲜明,结构层次清晰。通过作者的论述使我们体悟到:中国画是具有悠久历史传统的中国文化的一部分,是世界画坛艺术之林中一座自成体系的艺术高峰。它充分体现了中华民族的智慧,反映了中国人对宇宙的认识和思考,是民族精神的艺术结晶。

七、作业

你喜欢古今中外哪位画家的作品?请写一篇300字左右的.短文,谈谈你对一幅画作的感受和认识。

板书设计

《话说中国画》

冯骥才

一、作者简介与中国画简介

二、疏通字词

三、整体感知

1.课文分几部分?

2.各部分的内容是什么?

四、思考

五、问题探究

1.课文开篇说:“中国画在世界上是独一无二的。”课文是怎样进行论述的?

2.阅读课文第三段,然后回答问题:诗歌对中国画产生了哪些影响?

3.阅读课文第四段,然后回答问题:书法对中国画产生了哪些影响?

4.中国书法与诗歌对中国画的影响对促进中国画的发展起到了什么作用?

六、总结

七、作业

篇11: 《话说中国画》教学设计

第1 课时:树木画法

课 型:

综合课

教学方法:

欣赏、讲解、示范与练习相结合。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学生具有对常见数木生长、生理特点的认识。

过程与方法:

通过树木画法的教学,增加学生对中国画山水的了解,提高学生对中国画山水树木画法的技法与欣赏水平。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为以后学习山水画打下基础。

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树木的结构和中国画画树的特有的表现手法。

难点:树木的穿枝插叶。

教具与学具准备

教具:

中国画山水画二至三幅。

树木结构图一幅。

树枝、树叶分类挂图各一幅。

学具:

国画工具――笔、墨、纸、砚。

教学步骤

课前,在教室前面展示出山水画二至三幅。

1、导言:

先欣赏挂在墙上的几幅山水画,由此引入新课,并介绍树木是山水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祖国的传统艺术,我们要十分珍爱并发扬光大。

2、树木的结构:

树木的种类繁多,形状也千差万别,但每株树都是由枝、干、根、叶构成, 它们的生长规律是:主干粗、枝干细,枝干越分越细。

3、树干、树枝的画法:

画树的顺序是:先立干,后分枝,最后点叶。

古人有“树分四枝”之说。意思是指画树要四面出枝,才能表现出一棵树的立体感。再则,画树枝要注意取舍、概括,以达到简化,同时在画面的树干时,多用浓墨,画后面的枝干时,多用淡墨来表现,使其具有远近关系和层次。古人经过长期的观察、提炼,把各种树木的种类和各种树枝的生长规律和形态概括为两种基本形态。

即:“鹿角法”和“蟹爪法”。

鹿角法:

枝条上挺如鹿角状,两枝交接处的内角多为锐角,也有成钝角的,但不宜取直角,因直角太呆板。

蟹爪法:

枝条下屈,如蟹爪。(枣、柿等树,大体属于这一类。)

4、树叶的画法:

树叶的表现法虽很多,但基本上可分为两大类。即:点染法和双勾法。

点染法:

胡椒法:为密集的圆形小点。最好用微秃的毛笔画,落笔时笔锋直擢纸面,有节奏地点下去。注意墨色的`浓淡变化。

梅花点与鼠足点:由五点聚成一个小单位,其形状如梅花和鼠足,然后由许多小单位交错排列而成。梅花点下笔重;收笔轻;鼠足点下笔轻,收笔重。 松叶点:松叶又叫松针,由八、九笔或更多的笔画组成上仰的扇形,一般由中间一笔画起,先左后右,每个小单位参差交叠构成一大片树叶。

介字点与个字点:叶形下垂,每个小单位形如“介”字或“个”字。要注意参差交叠与浓淡变化。

双勾法:

双勾法,就是用勾线的方法画树叶。其组织排列规律也与点染法相似。根据树叶的形状特征,可采用象征形的。如:三角形、圆形、菱形等。也可采用写实形的,如实的勾勒描绘树叶的形状。如梧桐叶、槐叶、棕叶等。

采用双勾法,可以使丛林有变化,防止画面的单调和沉闷感。(介绍树叶画法时,除挂图外,还可采用边讲解,边示范的办法,以加深学生的理解。)

作画步骤:

以一棵树为例,边画边讲解。

画主干。

由上起笔向下用中锋画主干,运笔要加强顿挫转折,用墨宜稍淡,画成之后,用浓墨在背阴处略加破醒,树的精神就出来了。

5、画枝干

画枝干,一要注意穿插关系,树枝交叉的最小单位是三根枝条,这三条枝构成的状态以不等边三角形最美。落笔时,从主枝上生出小枝,小枝上又生出小枝,层层生发开去自可收到“齐而不齐,乱而不乱”的效果。二要掌握疏密关系,有收有放,才有风致。

用墨要前枝浓,后枝淡,适当地把空间距离拉开。

点叶。

点叶从树端点起,注意疏密、浓淡及树冠的造型。

画完后,还可在后面添加丛树和远树。

作业要求

临摹一棵树或多棵树。

要求线条流畅,墨色有浓淡变化,以体现前后关系。

第二课时:石的画法

课 型:

综合课

教学方法:

讲解、启发、示范与创作练习相结合。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学生对几何形体结构的理解。

过程与方法:

通过创作山水画,提高学生的绘画积极性,培养他们的创造能力和想象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用绘画的表现形式,抒发自己对生活的热爱,调动平时从多种传播媒介接受和贮存的视觉审美信息和各种知识。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山水画的创作步骤。

难点:勾、皴、染、点的运用。

教具和学具的准备

教具:

几种山石的皴法挂图一幅。

山水画创作步骤图一幅。

学具:

国画工具-------笔、墨、纸、砚。

教学过程

导入:

山水是离不开树、山、石的。上堂课我们已学过树木画法,本堂课我们将学习山石画法,并结合上堂课学的知识,创作一幅山水画。画山先画石,那么我们就从画古一讲起。

石头的画法: 古人画石起手有:石分三面“之说。(边讲边示范)所谓”三面“无非是说,画石开始勾勒轮廓,就要分出它的阴阳向背,凹深凸浅的基本形态,即石头的体积感。(示范画石,要画群石。石的穿插在于大小高低,聚散得宜。)

介绍几种山石的皴法。(将几种山石和皴法的挂图挂出讲解)

斧劈皴:如刀砍斧劈,故称为斧劈皴。这种皴法宜于表现质地坚硬,棱角分明的岩石。作画时,常用中锋勾勒山石轮廓,而以侧锋横刮之笔画出皴纹,再用淡墨渲染。

折带皴:用侧锋卧笔向右行,再转折横刮;向左行可逆锋向前,再转折向下。画出的墨线如“折带”,故以名之。

荷叶皴: 皴笔从峰头向下屈曲纷披,形如荷叶的筋脉,故名。

绘画步骤

构思、构图。以平时见过的山水风景(影视、画页等都可以)大胆构思,运用学得的画尖技法和皴法,加以变通和发挥,创作一幅全新的山水画。

勾线:(在上幅石头示范画的上面加山、作主体。)凡能用线概括的地方,要分出主次先后。用重墨(相对于整体来看)线尽量明确、肯定地勾出来。遇到有部分败笔也不要怕,不要中途怯场退却,要一直把整体画面的线都勾完后,再根据整体进行调整。

皴擦:皴擦要在大的线的骨架基础之上加以补充,以进一步表现山石的脉络、转折,使画面逐步丰富起来。“皴”和“擦“是一个意思,只是笔触的大小与轻重略有差别。

点染:在勾、皴的基础上进一步以不同笔法的点加以充实、丰富,逐渐形成画面的整体效果。染,放在最后进行。染,是以水分较多的笔触去画,但不可大面积地瞎涂。当留出的空白,要留出来,不可统统堵死。

作业要求

作业用纸,最好用生宣纸或毛边纸。

提倡自己运用“勾、皴、染、点”的画法去变通表现,创作一幅山水画。

教学反思:

在美术课正式教授中国画以前,大部分学生没有接触过中国画。因此,中国画的工具、材料和形式对学生来说都十分新奇。孩子很容易对新奇的事物产生浓厚的兴趣。让孩子在兴趣中探索、学习正是美术教学的基本理念之一。

我在八年级的美术教学中已经开始渗透中国画的教学。首先我让学生观看一系列的水墨画作品,它特有的绘画效果令同学们十分惊奇。于是大家七嘴八舌地议论了产生这些特殊效果的原因。归纳起来大致有:使用的纸张比较特殊、绘画的工具比较特殊和绘画的颜料比较特殊这三点。同学们提出的问题正是他们对国画这一前所未接触的艺术感兴趣的关键所在。让学生自己探究自己所提出的问题,既能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又能培养他们良好的学习习惯。同学们针对归纳的这几个问题,又进一步思考,提出了动手试一试的想法。同学们通过设计,在课堂上进行了一系列的实验。比如,为找到宣纸的特殊性,同学们试着往宣纸上滴水、滴墨、滴颜料。通过动手做,用心观察,同学们马上发现了宣纸有良好的吸水性和渗化性。用探索的方式学习中国画,使同学们能真正了解中国画这一门古老而又年轻的艺术,并真正做到在兴趣中学习艺术,感受艺术。

篇12:《话说中国画》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思路

本文分两课时进行。在第一课时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先简单介绍作者的情况,使学生对作者有所了解;其次,用教学课件进行情景导入切入正题,简单介绍中国画的相关常识,让学生了解中国画亦简称“国画”,它是具有悠久历史传统的中国文化的一部分;再者,给学生三到五分钟时间快速浏览课文,疏通字词,整体感知文意;最后,让学生诵读课文,为课文划分层次,概括各层次的主要内容。

在第二课时,主要是让学生朗诵重点段落,让学生讨论、分析重点语句和字词的含义及用法,教师适当提示、纠正、明确,让学生理解、把握重点语句和字词。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

1.掌握“篆、赭、绛、蘸、裱褙”等字词的读音,理解“能事、洗练、写意、迥然不同、刚柔相济”词语的含义。

2.了解中国画的艺术特点。

(二)过程与方法

1.疏通字词,整体感知文意。

2.诵读课文,为课文划分层次,并概括各层次的主要内容。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鉴赏能力,以及民族自豪感。

●教学重点难点

(一)教学重点

1.理解中国画亦简称“国画”,它是具有悠久历史传统的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民族精神的艺术结晶。

2.通过重点段落、语句和字词把握中国画的艺术特点,分析中国画在世界上之所以是独一无二的原因。

(二)教学难点

通过分析中国画在世界上之所以是独一无二的原因,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教学方法

1.情景导入法。运用多媒体教学课件展示中国画的名家名作,让学生切身感受国画的艺术氛围,激发学习兴趣。

2.诵读法。在课文的讲授过程中,让学生朗诵重点段落,可同时播放古筝经典名曲(《春江花月夜》、《出水莲》、《高山流水》等,见音频素材文件夹)作为背景音乐,让学生进行配乐朗诵,以培养学生的语感和朗诵能力。

3.分析讨论法。对课文的重点段落、不易理解的语句和字词,让学生分析、讨论,各抒己见,然后教师进行、提示、点评、明确,加深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把握。

●教学媒体

投影仪、教学课件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结构与过程

第一课时

(新课导入)

投影显示:

简介作者(见文本素材文件夹)、展示中国画的名家名作(见图片集锦文件夹)

同学们:中国画是具有悠久历史传统的中国文化的一部分,是世界画坛艺术之林中一座自成体系的艺术高峰。它充分体现了中华民族的智慧,反映了中国人对宇宙的认识和思考,是民族精神的艺术结晶。今天,我们一起学习冯骥才先生的这篇文章《话说中国画》,来深刻了解这一“中国的国粹,世界的艺术”吧!

(讲授新课)

投影显示:

一、作者简介与中国画简介

1.作者简介

冯骥才,当代作家。原籍浙江慈溪,生于天津。从小喜爱美术、文学、音乐和球类活动。1960年高中毕业后到天津市书画杜从事绘画工作,对民间艺术、地方风俗等产生浓厚兴趣。

著有长篇小说《义和拳》(与李定兴合写)、《神灯前传》,中篇小说集《铺花的歧路》、《啊!》,短篇小说集《雕花烟斗》、《意大利小提琴》,小说集《高女人和她的矮丈夫》,系列报告文学《一百个人的十年》,电影文学剧本《神灯》,文学杂谈集《我心中的文学》,以及《冯骥才中短篇小说集》、《冯骥才小说集》、《冯骥才选集》等。短篇小说《雕花烟斗》,中篇小说《啊!》、《神鞭》等。作品注意选取新颖的视角,用多变的艺术手法,细致深入的描写,开掘生活的底蕴,咀嚼人生的况味。

2.中国画简介

中国画亦简称“国画”,它用毛笔、墨和中国画颜料,在水的调制下,在特制的宣纸或绢上作的画。

按照艺术的手法来分,中国画可分为工笔、写意和兼工带写三种形式。以描绘对象的不同来划分,中国画可分为人物、山水、花鸟三大画科。中国画在构图、用笔、用墨、敷色等方面,都有自己的特点。

二、疏通字词

1.注音:

篆(zhuàn)赭(zhě)绛(jiàng)蘸(zhàn)裱褙(biǎo)(bèi)

2.释义:

能事:擅长的本领。

洗练:(语言、文字、技艺等)简练利落。

迥然不同:一点也不相同,形容差别很大。

刚柔相济:刚强的和柔和的互相补充,使之恰倒好处。

三、整体感知(投影显示:课文的结构内容)

1.给学生五分钟左右的时间快速浏览课文,疏通字词,整体感知文意,并为课文划分层次结构。学生讨论、分析,然后教师明确:

本文共8段,可分为三部分:

第一部分:第1段。

第二部分:第2~7段。

第三部分:第8段。

2.让学生自告奋勇(一名)或者让学生推荐代表(一名)诵读课文的第一段(可播放背景音乐古筝经典名曲《高山流水》片段,时间是2分钟半,见音频文件夹),然后让学生讨论概括第一部分即第一段的主要内容,教师适当点评、明确:

第一部分(第1段):作者开门见山提出中心论点——中国画在世界上是独一无二的。

3.找2~3名学生分别诵读课文的第2~5段和第6~7段(可播放背景音乐古筝经典名曲《春江花月夜》片段,时间是9分钟左右,见音频文件夹),教师可提示:第二部又可以分为两层,然后让学生讨论概括第二部分中各层次的主要内容,教师适当点评、明确:

第二部分(第2~7段):作者具体论说中国画的艺术特征及其主要工具材料、种类的划分。

第一层(第2~5段):主要讲中国画的艺术特征以及中国书法与诗歌对中国画艺术特征形成过程的促进作用。

第二层(第6~7段):讲中国画的主要工具材料及其种类的划分。

4.让学生自告奋勇(一名)或者让学生推荐代表(一名)诵读课文的第8段(可播放背景音乐古筝经典名曲《出水莲》片段,时间是5分钟左右,见音频文件夹),然后让学生讨论概括第三部分即第8段的主要内容,教师适当点评、明确:

第三部分(第8段):主要讲中国画的历史深厚久远,且成就斐然,异彩纷呈。

四、思考

课文开篇说:“中国画在世界上是独一无二的。”课文是怎样进行论述的?

第二课时

(新课导入)

上节课我们对课文的结构层次及主要内容都进行了分析,可以看出全文都是围绕一个中心论点来展开的。同学们说一下,课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此题的设计主要是让学生回顾上节课的主要内容,起到过渡的作用)(先让学生回答,然后教师明确)对,课文的中心论点是“中国画在世界上是独一无二的。”这节课我们具体探究分析一下,围绕这一中心论点课文是怎样进行论述的?

五、问题探究

1.课文开篇说:“中国画在世界上是独一无二的。”课文是怎样进行论述的?(板书)

先让学生分析、讨论、概括,然后教师适当点评、明确:

围绕这一中心论点,课文从以下两个方面来展开论述的:一是,中国画的艺术特征及主要工具材料、种类划分;一是中国画历史深厚久远,名家流派各树一枝,异彩纷呈。同时这也是中国画在世界上独一无二的原因所在。

2.让学生阅读课文第三段,然后回答问题:诗歌对中国画产生了哪些影响?(板书)

先让学生分析、讨论、概括,然后教师适当点评、明确:

诗歌对中国画的首要影响,是绘画更注重“虚”的成分,更讲究“空白”的运用,更致力于笔墨的精练与意趣。

3.让学生阅读课文第四段,然后回答问题:书法对中国画产生了哪些影响?(板书)

先让学生分析、讨论、概括,然后教师适当点评、明确:

书法对中国画的影响在于,不仅提高了绘画用笔的技法和能力,也丰富了绘画的笔情墨趣和形式美,使元以来绘画的.面貌翻然一新。

4.中国书法与诗歌对中国画的影响对促进中国画的发展起到了什么作用?(板书)

先让学生分析、讨论、概括,然后教师适当点评、明确:

诗的深刻境界与书法的审美品格融入绘画,就促使了独具魅力的中国画艺术特征的形成。

5.阅读课文的第6、7段,然后回答问题:

(1)中国画的主要工具材料是什么?(板书)

让学生分析、讨论、概括,然后教师适当点评、明确:

中国画的主要工具材料是纸、笔、墨。

(2)中国画可以分为哪几类?划分的标准是什么?(板书)

先让学生分析、讨论、概括,然后教师适当点评、明确:

中国画的种类繁多,划分标准不一。一般而言,从题材内容上,习惯分为人物、山水、花鸟、楼台、走兽、博古等;从画面笔墨繁简的程度上,分为写意、浅绛、水墨等;从技法上分为白描、双钩、单线平涂、泼墨等。

6.仔细品读下列句子,回答问题:

(1)同时,一些修养渊深的文人介入绘画,他们强调情感抒发与个性张扬,绘画的精神内涵得到进一步充实与开拓?

“张扬”一词换成“宣扬”可以吗?为什么?“开拓”一词换成“开阔”可以吗?为什么?

先让学生分析、讨论,然后教师适当点评、明确:

“张扬”一词不能换成“宣扬”,因为“张扬”在文中的意思,是修养渊深的文人在绘画时将突出自己的个性和特点将自己的个性和特点发挥到极致;而“宣扬”的意思是到处声张,两者互换以后就不符合句子的语境要求了。同样,“开阔”一词的意思是面积或空间范围的扩展,往往与眼界、胸襟搭配;而“开拓”一词除了开辟、扩展的意思外,它还强调在某领域内的突破性,“开阔”一词不具有这层意思。因此,也不能够互换。

(2)时风的变迁,致使绘画的面貌不断翻新;名家大师们独来独往、各立一帜,又使画坛千姿百态,形成了举世皆知、漫长悠远、异彩纷呈的中国绘画历史。

如果将“不断翻新”与“千姿百态”两个词语调换位置,表达效果会发生什么变化?

先让学生分析、讨论,然后教师适当点评、明确:

“不断翻新”是“千姿百态”的前提和基础,而“千姿百态”是与“不断翻新”的结果;如果两个词语调换位置,就会因果倒置,语序混乱。

六、总结

本文论点鲜明,结构层次清晰。通过作者的论述使我们体悟到:中国画是具有悠久历史传统的中国文化的一部分,是世界画坛艺术之林中一座自成体系的艺术高峰。它充分体现了中华民族的智慧,反映了中国人对宇宙的认识和思考,是民族精神的艺术结晶。

七、作业

你喜欢古今中外哪位画家的作品?请写一篇300字左右的短文,谈谈你对一幅画作的感受和认识。

●板书设计

篇13:《话说中国画》教学设计

冯骥才

一、作者简介与中国画简介

二、疏通字词

三、整体感知

1.课文分几部分?

2.各部分的内容是什么?

四、思考

五、问题探究

1.课文开篇说:“中国画在世界上是独一无二的。”课文是怎样进行论述的?

2.阅读课文第三段,然后回答问题:诗歌对中国画产生了哪些影响?

3.阅读课文第四段,然后回答问题:书法对中国画产生了哪些影响?

4.中国书法与诗歌对中国画的影响对促进中国画的发展起到了什么作用?

六、总结

七、作业

篇14:浅谈中国画教学

浅谈中国画教学

中国画在初中美术教学中占有很大的比重。中国画是我们中华民族灿烂文化的组成部分,在世界美术艺苑中独树一帜。中国画融诗、书、画、印为一体,代表了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文化修养和内涵,是我们中华民族的国之瑰宝和骄傲。

通过中国画教学,使学生认识中国画、了解中国画、喜欢中国画、会画中国画,产生美的悟性和创造力,是中国画教学的重要任务。

在中国画欣赏课教学中,利用作品的创作背景、反映的内容以及作者的爱国名言和爱国事迹,来教育学生、启发学生,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如《风雨鸡鸣》图是徐悲鸿1937年创作的,画面表现了一只站在岩石上的雄鸡,激昂地高声鸣叫,画家喻意唤起人民赶快觉醒,加入抗日救亡的洪流之中,表达了画家对祖国的深情,对正义的伸张,对光明的向往。徐悲鸿1943年创作的《会狮东京》一画,表现群狮将富士山踏于足下,期望抗日战争的最后胜利。为使学生加深对画的理解和印象,再衬以徐悲鸿事迹简介,徐先生在抗日战争期间,积极投入到民族救亡运动中,以自己的画作在国外展售,支援祖国人民抗日,救济祖国受苦受难人民,使学生看其画、闻其人,倍感亲切,倍受鼓舞。李可染、林风眠创作的《万山红遍》、《秋》以中国画不同的表现形式,鲜明地再现出秋色之美,浓郁醇厚、明艳诱人。画家用饱蘸深情的笔墨,赞美家乡的可爱,祖国山河之壮美。通过欣赏画使学生对中国画产生了浓厚的兴趣,迸发出热爱祖国山河、热爱家乡一草一木的情感。

在中国画笔墨练习教学中,墨色的交融,干、湿、浓、淡、清构成水墨淋漓的情趣世界,使学生在这种笔墨的'变化中得到无穷的乐趣,这对学生既是一种美的启迪、情操的陶冶,也是一种国画技法训练。通过教师在宣纸上演示以墨撞水、以水撞墨、以色冲墨、以墨冲色、泼墨、甩色、点色、吹色等用笔用色技法,使学生产生强烈的好奇心。学生开始练习时,教师要巡视指导,不要求具体绘画内容,只是随意画,用毛笔沾水、沾墨、沾色,使水、墨、色在宣纸上自然交融,再用长短粗细不同的笔触,产生奇特的韵味,使学生在无意之中学到中国画的笔墨技法。待学生对用笔、用墨、用色有了初步的掌握之后,再画简单的藤蔓植物,如:葡萄、黄瓜、丝瓜等。因为藤蔓植物的叶子、藤都有相似之处,只在果实上改动一下即可,有利于学生掌握。

全方位多角度的教学方法是成功完成国画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国画教学不仅局限于课堂内,也可以课内课外相结合。例如:定期举办学生的美术作品展览和开展美术第二课堂活动。因为在此类美展中,作者是学生本人或自己的同学,同学们看了倍感亲切。通过美展互相切磋技艺、交流经验、交流感受,对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增强自信心和成功意识,反馈教学信息都是不可缺少的。

中国画博大精深,是我们美术教学取之不尽的艺术源泉,怎样更进一步的搞好中国画教学,使我们的民族艺术发扬光大,后继有人,还有待于我们在教学实践中不断地探索、研究,并为之不懈地努力。

篇15:《现代中国画创作》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的时间界定为20世纪上半叶,指19辛亥革命至1949年10月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在这期间,中国的社会发生了巨大的变革。恰恰在这段动荡的历史转折时期,中国的现代美术也处在发展阶段,即从传统到现代的转变,形成了中国现代美术的特点,中国画的改革和油画的民族问题。在30至40年代,产生了许多优秀作品。所以,在这节课中,结合中国画的变革和油画的民族化,赏析一些优秀作品,分析其艺术特色,以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同时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二、教学目的

1、知识目标:通过对中国现代优秀绘画作品的欣赏,初步了解我国20世纪上半叶绘画艺术的伟大成就。

2、能力目标:培养健康的审美情趣和感受,树立正确的审美观念,提高鉴赏美的能力,引导学生正确理解作品内涵。

3、思想目标: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热情和民族自豪感,学习我国著名画家关系社会、关系人民、为人生而艺术,勇于探索的精神。审美教育中渗透德育教育。

三、教学方法

讲述法、引导法、启发法相结合

四、学生情况分析

欣赏是一种能力,是欣赏者对作品内涵意义及其价值的认识,但不是每个人都能够在较高层次上欣赏艺术作品,欣赏是需要一定的知识和修养的。同时,欣赏允许欣赏者对作品有某种主观态度,需要情感和借助想象。而这些对于一个高一学生来说,还显得较有难度。如何引导学生学会正确地去欣赏作品,读懂、理解特定历史时期作品地内涵实则也是重点。这样,也才能渐渐提高学生感受美、鉴赏美地能力,达到启迪智慧、开阔视野,促进身心健康、全面发展的目的。

五、教学设计

教学步骤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

从欣赏一组同一时期的作品导入  ,引出今天的课题。

新授

今天,我们将要欣赏的是现代绘画,既然说现代,也就意味着它不再传统,那么,首先,请同学们欣赏一幅描绘中国古代神话传说的中国画《愚公移山》,请一个同学来说一说你是如何来欣赏这幅画的?(期间,教师提示,欣赏现代人物画关键一点要结合当时的历史背景。)

那么,让我们一起来回顾一下20世纪上半叶中国社会是怎样的面貌?(提问学生或一起分析当时社会状况),为了进一步了解历史,感受现实,让我们来看一段真实的片断。(课件展示、影视资料),我想,同学们已经感受到了当时中国社会贫穷、落后,受着帝国主义的侵略这一个历史事实。(引出)而中国现代美术也正处在发展变化阶段,那么如何发展?怎样变化?即从传统——现代的转变?

(以下讲述法)因素:1、社会的文化环,2、人的观念,3、美术的功能,4、内容与形式等;使中国现代美术经历了新旧交替、中西文化的冲撞和融合,形成现代美术的特色:(1)中国画的改革,(2)油画的民族化问题。

(阐述)1、中国画的改革

中国画是中国传统的绘画形式,画面意境体现了中国传统的审美观,然而,随着人的思想的变化,观念的转变,中西方文化的交流,人们对中国传统绘画有了新的认识,所以进行了改革,而改革之后的中国画是适应现代人的审美需求(即不再传统),《愚公移山》这幅中国画,我想同学们现在应该不难看出这幅画的内涵。

从故事反映的精神和表达的主题,可知画的主题思想,表现了一种锲而不舍,持之以恒,坚持到底就能取得胜利的精神。(作品创作于抗日战争最艰苦的1940年),作者试图借愚公移山的故事来表达中国人民抗战到底的决心,这就是这幅画的内涵和主题。

然而对于这幅画,我们更要了解的是它的技法,——中国画的改革体现在哪里呢?同学们一定有所感觉了,这幅画已不是传统意义上的中国画可,对不对?那么它在技法上有什么改变呢?(引导)

欣赏方法

技法:1、线描—明暗(中西结合),中国画的改革,表现人物的体积和力量;

2、裸体形式表现中国古代传说,这是一种创新,突出了力量与气势。

内容:移山

主题:抗战到底的决心

(师生互动)

同样使抗战时期的作品,让我们再来看看蒋兆和的《流民图》又是通过怎样的形式来表现的呢?(课件展示)这是一幅描写中国人民苦难生活的历史画卷,我想请同学们看了作品之后,体会作品中人物的情绪和境遇,(一分钟讨论)哪位同学来说一说?

(通过学生描绘画中人物形象,从而感受到民族的苦难)师:难道当时的中国真的就变成难民营了吗?如果再不起来战斗,中国就完全被侵略了。这幅画创作于1943年,当时日本侵略者已经践踏了我国的半壁江山,中国人民正处于水深火热的境地,民族的苦难激发起了画家画了这幅画。主题也由此得出,希望全国人民能够团结起来,参加战斗,坚持抗战到底一定能够取得胜利。(整个欣赏过程在教师的不断引导职能够展开并深入)

欣赏方法:

技法:线描+素描(改革了中国画)

内容:难民

主题:抗战到底

(有了第一幅作品的审美经验,学生可以得出此欣赏过程)欣赏完两幅作品可比较其异同点。(题材一样,表现方法不同)

20世纪上半叶也是反帝反封建时期,除了帝国主义的侵略,还有国内封建势力的存在。同学们请看这幅画表现了什么呢?欣赏:王式廓的《血衣》(油画素描稿)。

这是一幅描写土地革命时期农民斗地主的场面。(请学生分析,通过分析画中几个主要典型形象的心理,来理解作者所要表达的主题思想,优秀的艺术作品是靠典型来塑造角色的)。

可提问:作品的主题思想式通过什么形式体现出来的?(从感受农民的情绪起伏变化,由低潮到高涨过程)

欣赏方法:

技法:素描

内容:斗地主

主题:人民当家做主人(土改的必要性)

(这里学生应该可以自主学习了,基本上自己可以理解作品)

欣赏董希文的油画《开国大典》,这是一幅深受中国人民喜欢的革命历史画。这幅画重点感受油画的民族化体现在哪里?

具体过程:

1、同学们一定没有看过“开国大典”,那么让我们一起去看看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盛况,感受一下当时的宏伟场面以及这一令人难忘的时刻!(播放一段影视资料)

2、(一分钟思考或讨论)说一说这幅画的艺术特色。

师:……红旗、红灯笼、红柱子。红地毯与蓝天白云形成了鲜明的对比,符合中国人的审美情趣,又采用了西方油画的写实手法描绘人物场景——油画的民族化。

油画是西方的 传统绘画形式,以素描为基础。中国人在欣赏西方绘画的时候,往往受传统文化、思维方式和审美需求的局限,而存在差异(看不懂、看不惯),那么,如何让更多的中国人能接受西方的传统绘画,使它更丰富,则必定有一个国有化的过程,即民族化,(如印度佛教传入中国后的本土化就是一个典型例证),使其具有中国特色。使西方的油画技法与我们民族的审美观相适应,这就是油画的民族化。

小结:通过这节课的欣赏,同学们也许积累了一些审美经验,也看得出同学们从先前不会欣赏到能自己理解作品的内涵,这就是审美能力的提高,当然。这不是说就一节课同学们的审美能力就可以提高多少,但至少体现了一个过程,这就是审美的过程。

篇16:《现代中国画创作》教学设计

中国画,在世界绘画艺术中是一朵奇葩,它有着悠久的发展史,形成了自己独特而且完整的艺术体系。下面是本网带来的国画创作的心得体会,仅供参考。

国画创作心得体会一:

在现在这个各种思想纷繁芜杂,风格多样的绘画领域里,一个年轻人的绘画道路是很容易迷失方向的。为此,我认真学习绘画史,尤其是中国绘画史,从中我获得了许多启迪。我坚信有三点是我一生追求艺术不能分割的,就是“民族性”、“传统”和“创新”。艺术作品往往越是体现民族性的生命力就越强,同时,“民族性”和“传统”都是作品产生的源泉,而“创新”则赋予它新的生机。中国画,在世界绘画艺术中是一朵奇葩,它有着悠久的发展史,形成了自己独特而且完整的艺术体系(独特的绘画材料、审美情趣和绘画哲学等等)。随着,西方绘画思想的影响,关于国画的命运有了太多争议,有的人说“国画要被时代所淘汰了”,“国画应当放弃笔墨了”等等。作为一个年青的国画爱好者,我想说的是:国画不会为时代所淘汰,相反它会焕发出更强的生命力。我一直认为相对其他绘画来说,国画不仅是一种绘画的艺术,更是一种艺术的综合体,它把文学(尤其是诗词)、书法和篆刻融合一体;国画不仅是一种形式,更是一种思想,它融合了儒、释、道的哲学思想,尤其是道家思想的影响,追求“天人合一”的境界,探寻自然脱俗的画面表现;国画不仅是技法的再现,更是画家道德思想的再现,所谓“人品不高,用墨无法”、“书画清高,首重人品”等等,另外在强调绘画对思想和品格的表达上,是早于而且超过其他任何画种的。所以国画需要的是更高要求的画家,我一直循着这样的要求努力着,而且永远不会放弃。

我喜欢画虎,是因为虎给我一种浩然正气的感觉,有一种不可侵犯的威严;在我的眼中虎是君子,我曾有感而写到“吾画虎常以君子喻之,不为柔媚,求其刚毅;不为凶残,求其威严;不为俗艳,求其雅致。威然正颜,富贵不淫,贫贱不移,威武不屈,浩然正气环荡其间也。志存高远,群居不倚,独立不惧,见势不趋,见威不惕,始终不改其度也。长啸可以惊天地,缄默仍能骇世俗。养天地正气,存鸿鹄之志。笔墨成处非大王,傲骨满身是君子。此皆我所欲也。”一直以来我对画虎的探索的根本原则就是“要画艺术虎,而非自然虎;要画精神虎,不为皮肉虎。”为了做到这点,我把虎拟人化,我把虎看成英雄、将军、勇士等等,当然除了有“力拔山兮气盖世”的气概,还应有“侠骨柔肠”的一面。我甚至也把虎拟物化,把虎看成梅之傲骨,兰之清幽,竹之高节,菊之坚贞,以及青松拔地而起、直干凌云的正气。在构思和创作时,总将这些精神会聚心中,凝于笔端。在表现技法上我做了一些探索,先学大写意画虎,追求笔法神韵;后来结合山水皴法来表现虎,多用枯涩之笔,使虎有苍涩厚重之感,有别于众家画虎追求细腻、毛茸茸的皮毛感。并对虎的结构进行适当的变形,也把山石的质感运用了进来,看起来似虎也似石。这样一来,倒为虎增加了些顽石的坚毅和刚强。

我画虎是以虎为我代言,抒己胸臆,我自刻了一枚印章就写道“长啸惊天抒壮志”,我希望画中的虎就是“君子之风”、“英雄之气”,不禁可以感染我,更能征服观者,给人以启发和激励。

国画创作心得体会二:

作一般的画并不难,只要掌握了基本技巧就可作画,难在把画画得美,要想画得美,应从十个方面下功夫:

一是气韵生动,这是作画最重要的原则,南北朝著名书画评论家谢赫说;“画有六法,一曰气韵生动,二曰骨法用笔,三曰应物象形,四曰随类赋彩,五曰经营位置,六曰傳模移写。”气韵生动作为六法之首,可见其重。唐张彦远说:“以形似之外求其画,此难与俗人道也,今之画,纵得形似而气韵不生,以气韵求其画,则形似在其间矣。”其意是画作只要有气韵,形状笔墨差一点也无妨。所谓气韵生动,是指作品和作品中刻画的形象具有生动的气度韵致,显得富有生命力。我总结的是人物画要注重神态,特别是眼神和体态,山水画注重气势,要大气磅博,花鸟画注重韵味,要典雅隽秀,简称态、势、味。

二是讲究法度,作画讲技法,包含两个意思,一是技巧,二是章法,绝大多数人的理解仅限于技巧却忽视法度。法度是指作画应遵守的一些基本规则,之所以称法度,意即它象法律一样具有严肃性,重要性,绝非可有可无,在关乎美感度上讲,它比技巧更重要。法度最重要的是画幅的构图,即谢赫所说的经营位置,所谓经营位置,就是指整个画面安排布局,哪里画主景,哪里画副景,哪里画配景,各个景物怎样搭配,统一协调。古人总结了许多模式,如半边型,占中型,对角型,工字型,s字型,z字型,c字型布局等,画面最怕就是布局不当,凌乱无章法,更忌讳上不见天,下不见地,满纸画得一点空间都没有。

三是要有古意,之所以强调古意,除关乎美感度外,古意更能体现传统中国画的神韵,它将中国传统写意为特色的风格与西方写实风格明显区分开来。

四是骨力用笔,骨力用笔是谢赫六法之一的重要内容,所谓骨力笔,是指用笔勾画的线条要有力度,国画线条有十八描之多,在山水画中,尤以铁线描,折芦描最显骨力,画石山石头树木多用这两种线条,而游丝描和兰叶描多用于画土山土堆。其骨力就差多了。

五是笔法细腻,国画有粗笔细笔之分,粗笔豪放粗旷,细笔隽秀温婉,故国画总的发展趋势是越来越精细。在山水画中,区別主要在皺法上,大小斧劈皺,大小米点皺等属粗笔一类,芝麻皺,披麻皺等属细笔一类,而水墨暈染及没骨法等则不见笔痕,更显细腻,所以水墨画彩墨画成为了文人画家的最爱,其意就是求细腻传神。

六是暈染自然,暈染是考验水墨画家功底的技巧之一,画山石分阴阳,阴阳面多用墨色暈染以显现阴面和阳面,云雾水体也是晕染的重点和难点,墨色暈染多用混墨法和积墨法和分染法,混墨法是先将笔浸于清水或淡墨中,再用笔尖沾一点浓墨,一次染出深浅不同过渡自然的效果。积墨法则是先用淡墨染头遍,再用浓墨染二三遍。分染法主要用于熟宣纸,先用较浓的墨染,随即用清水将边缘暈开,暈染最重要的是墨色浓度要掌握恰当,浓淡过渡要自然不留迹痕,通常先要将纸喷湿再染。

七是简繁得当,画山水山石的层次宜多宜繁为佳,给人以山峦重叠,千峰万壑的感觉,单一层次的山体固然也可,但总不如多层山峰雄伟壮丽,故古人爱用立轴作画,这样就可设置三至六个层次山体,显得高大雄伟。当然采用简笔风格也很好,要简就尽量简倒也有情趣,寒江独钓图全幅画就一只小船,上一老翁钓鱼,很有诗意,浪漫之极。通常画北派风格的高山大川以繁为佳,画南派风格的江南风情则以简为要。

八是意境深燧,意境是什么,就是画家的思想境界,就是诗情画意,就是浪漫风流,前者指作品体现出的作者的志向操守,后者指作品体现出的作者风流倜伥的性情趣味,诗一般歌一般的浪漫情怀,画如其人,风流才子苏东坡,唐伯虎等因人品风流才能作出意境深燧的风流作品,只是此风流并非人们常谈的彼风流,而是指作者长期养成的浪漫情怀。

九是题跋有趣,题跋虽简,画龙点睛,题跋内容应精心选取,与画面内容吻合,且应有韵味趣味,最好用诗词绝句,不要随意写几个字,也不宜篇幅太长,书法应美观大方,位置应符合规范。

十是人品修炼,这里包含三层意思,一是有德行,有爱心行善举,讲道德树礼仪,二是讲博学,饱读书穷史料,博众长苦内功,三是清心神,戒急躁静心思,淡名利莫妄为,人们常说书画修身养性就是修炼自己崇高的道德和平静的心态,只有这样才能成为一个好画家作出好画来。

国画创作心得体会三:

友人们常开玩笑说,陈醉以“贩卖妇女”为业。当然,这是指我的创作,因为我主要是画女性裸体人物。这,一开始就谈到题材问题了。选择一个相对稳定的题材很重要,这样有利于集中精力以求精粹化。我钟情于此的原因是我一直从事裸体艺术研究——这也是构成“贩卖妇女”玩笑的另一个因素——因而,从感性的兴趣到理性的认知,都集中在一个点上了。

于此更早的,还是绘画方式的摸索,这与师承有密切的关系。我是学油画出身,导师是留苏的,我从他那里学到了对色彩微妙关系的观察与表现,对独特构图的处理方式,对形式感的敏锐把握与构思运用。在我的油画作品中能明显见出师承的轨迹。后来,油画、中国画和书法都同时涉猎,加上还有学术研究的根基,创作个性日渐显露。不过,在我的中国作品中也同样流露出学西画“出身”的痕迹。评论家给我的中国画创作定位,有人说是“文人画”,有人说是“学院画”。其实两个都对,而且恰恰是这两个看似对立的判断,道出了我的苦心追求与创作特色。如果要我自己定位的话,那就应该是具有文人画精神的学院画。其根本就是把握住文人画的精神,运用好学院画的基础。

中国传统绘画是书画同源,看重“书写性”,古人画画说“写”——“写生”“写真”“写意”。幸亏我练了怀素,现在常书写巨幅狂草,所以,在作画时我侧重用笔、用线——线是中国画的灵魂,线用好了,支柱就起来了,精神就出来了。从某种意义上说,我也是用狂草在“写”人体,在淋漓酣畅中捕捉那意趣天成的效果。将草书与女性人体形象融在画面中,再加上特殊的表情、体态的塑造,也许这种对立统一本身就会激起人们某种特有的审美心理,形成一种难以名状的意味。但另一面,我又不能完全靠“天成”,作画时,我都非常着意于造型、构图甚至构成,这又用上了我的西画基础甚至西方现代艺术的创作观念。不错,古人也有“经营位置”,但毕竟是两种不同的语言。我融进去的是另一个体系的基因,所以显得清新、率意、独特、异趣。画画的人往往都有这种体会,即有时一幅作品打动人的未必是因为它的题材重大,或者画幅巨大,而更多的是绘画的本体因素在起作用。也许恰恰是一个局部的用笔(油画则如笔触)、一小块色彩的点染(油画则如透明)、或者是一个动作、一个小道具的安排使人产生激动甚至震撼!这些,都有可能从经意或不经意中产生。它们最终都取决于作品的技艺含金量——捕捉造化美点的技巧和表达造化美点的技巧,而这些都往往体现为某种创作的难度。还幸亏从小背诗词,今天也派上了大用场。画作的题款,我都是用自己原创的诗词。此外,题诗用什么字体、大小、如何排放,以及用什么印、钤什么位置等,都是需要精心琢磨的。只有这样既感性又理性,才有可能给人以匠心独运的感受。一位作家说,“你的画很有个性,感觉三个字:美、媚、味。不过歪鼻子斜眼,找老婆我是不会选她们的。”一位画商说:“你的那些美女很性感,很异样。可惜就太胖了,腿那么粗……”但画照拿。这些评说非常真实而准确,形象地反映了我的风格取向。

《现代中国画创作》教学设计

热门教案

学诗词

学名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