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14篇乐游原教学设计,仅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大家喜欢!
乐游原
李商隐
向晚意不适, 驱车登古原;
夕阳无限好, 只是近黄昏。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目标:
①理解诗中词语意思,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诵读并背诵古诗。 ②积累一些相关的诗句。
2、过程与方法目标:在理解感悟诗的过程中,能通过想象和朗读,并通过合作探究了解古诗意境。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①探究理解诗句“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
②感悟古诗意境,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
二、教学重难点:
1、引导学生通过合作探究理解诗句“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
2、感悟古诗意境,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
三、教学具准备:课件。
四、教学课时安排:1课时。
五、板书设计:
乐游原
不适→ 登古原
触景生情
夕阳美好只近黄昏
六、教学过程:
(一)导入:
1、学生观看古诗朗读录象,引入课题《乐游原》。
2、同学们,今天我们一起学习李商隐的《乐游原》。
(二)初读感知:
1、齐读古诗。
2、四人小组交流预习时对古诗字词句的理解,教师巡视指导。
3、指名交流字词理解,教师相机点拨引导:
① 解题:《乐游原》又作《登乐游原》。
乐游原:地名,在长安城南,为京城士女登高游乐胜地。汉宣帝立乐游庙,又名乐游苑、乐游原。登上它可望长安城。
② 向:接近。向晚:傍晚。
③ 意:心情。不适:不悦,不舒畅。
④ 驱车:驾车。
⑤ 古原:即乐游原。
4、指名交流诗句理解,教师相机点拨。
傍晚,我觉得心情不太舒畅。于是, 驾车登上乐游原。远处的夕阳多么美啊!只是此时已将近黄昏,再美的夕阳也要落下了。(只要言之合理就可以,不必强求一致。)
5、齐读古诗。
(三)深入探究:
1、过渡:同学们,还记得我们在学习《第一次抱母亲》时老师送给大家的读书名言吗?——(引导学生回忆)歌德曾说,会读书的人用两只眼睛,一只眼睛看纸面上的文字,另一只眼睛看到纸的背后。刚才我们用第一只眼睛读了李商隐的《乐游原》,现在我们一起尝试用另一只眼睛再深入品读《乐游原》。
2、自读古诗,想想自己对古诗还有哪些疑问。
3、出示参考质疑:
① 诗人李商隐为什么感到“不适”?
(提示:你平时会在什么情况下感到“不适”呢?让学生联系实际生活体验谈谈自己的理解。)
② “夕阳无限好, 只是近黄昏”中的“夕阳”只是指眼前的夕阳吗?还可以有其它哪些理解呢?
4、小组交流探究:将自己的质疑与小组同学交流,汇总,再尝试探究问题的答案。
教师巡视指导。
5、播放音乐,小组代表谈谈探究的结果,教师可从以下方面相机给予指导: ① 李商隐简介:李商隐(812—约858),唐代诗人。字义山,号玉溪生。原籍怀州河内(今河南沁阳)。 他幼时随父到浙江。 9岁父亲死去,奉丧侍母归郑州。25岁进士,授秘书省校书郎。当时政治上牛、李党争剧烈,他被卷入旋涡,在政治上受到排挤,一生困顿失意。在诗歌成就上,他与杜牧齐名,是晚唐的重要诗人之一,又称“小李杜”。
② 写作背景:李商隐二十五岁时由令狐楚的儿子令狐陶推举得中进士。不久令狐楚死,他得到泾源节度使王茂之的器重,王茂之将女儿嫁给了他。当时牛李党争正在尖锐时期,令狐楚是牛党,王茂元则是与李党有关。宣宗即位以后,牛党当权,令狐楚儿子当了宰相,打击一切与李党有关的人,从此李商隐一直被压抑而抬不起头,在官场中异常失意。这首《乐游原》正是在他失意时写下的。
③ 前人对“夕阳无限好, 只是近黄昏”的看法:有人认为夕阳是穷途末路、悲观的感叹;也有人认为正因夕阳短暂美好,因此诗人要热爱生命、执着人间、珍惜美好的时光,是积极的乐观主义精神;因为当时是唐代后期,还有人认为诗中“夕阳”指的是唐朝,那是诗人对盛唐的追忆和对晚唐逝去的惋惜。(学生对“夕阳无限好, 只是近黄昏”的'理解,只要言之合理就可以,不必强求一致)
6、播放古诗朗读,学生闭目体会诗境。
7、有感情朗读:指名读,再齐读。
8、融会背诵。
(四)总结拓展:
1、过渡:《乐游原》是一首触景生情的哲理诗。李商隐驱车登上乐游原,慨叹“夕阳无限好, 只是近黄昏”。历史上,也有许多充满哲理的古诗。
2、拓展:出示一些哲理诗,齐读——登鹳雀楼
王之涣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观书有感
朱熹
半亩方塘一鉴开, 天光云影共徘徊。
问渠那得清如许? 为有源头活水来。
题都城南庄
崔护
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
人面不知何处在,桃花依旧笑春风。
题西林壁
苏轼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金缕衣
杜秋娘/唐
劝君莫惜金缕衣,劝君惜取少年时。
花开堪折直须折,莫待无花空折枝。
3、拓展二:李商隐的其他诗歌,齐读——锦瑟
李商隐
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华年。
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
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
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
无题
李商隐
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
春蚕到死丝方尽,腊炬成灰泪始干。
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
蓬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
无题
李商隐
昨夜星辰昨夜风,画楼西畔桂堂东。
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
隔座送钩春酒暖,分曹射覆蜡灯红。
嗟余听鼓应官去,走马兰台类转蓬。
夜雨寄北
李商隐
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
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贾生
李商隐
宣室求贤访逐臣,贾生才调更无伦。
可怜夜半虚前席,不问苍生问鬼神。
(五)作业:
1、将你对《乐游原》中“夕阳无限好, 只是近黄昏”的理解画成一幅画。
2、上完《乐游原》,我的收获是:
3、积累并背诵你喜欢的李商隐的诗歌。
一、教学目标
1.会认本课2个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背诵古诗,并能默写。
3.理解诗句意思,能想象诗歌所描绘的画面,体会诗歌所表达的感情。
二、教学重难点
理解两首诗的意思,能想象诗歌所描绘的画面、意境,体会诗歌所表达的含蓄而深沉的感情。朗读背诵这两首诗。
三、教学准备
课件(或课文图片)、相关拓展资料。
四、课型
新课。
五、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1.“乐游原上清秋节,咸阳古道音尘绝。”、“万树鸣蝉隔岸虹,乐游原上有西风。”、“乐游原头春尚早,百舌新语声卑卑。”
2.读题,解题。乐游原:地名,在长安城南,唐朝时是有名的游览胜地。
(二)初读感知。
1.学生自主朗读诗歌,读准读通。
2.指名读,纠正字音,指导“驱”,读写。
3.默读古诗,结合图片,理解诗意。先独立思考,再合作交流。
4.汇报、交流、理解古诗的方法,能理解的句意。
5.整理学生译文成果,并展示译文。
傍晚时觉得心里不太舒畅,就驾车去登乐游原。夕阳多么美好啊,只是黄昏将近了。
(三)品读感悟。
1.知诗人心。
(1)诗人何时驱车登古原?心情怎么样,你是从哪个词看出来的?(意不适) 体验:你心情不好时会怎么做呢?
诗人心情不适时是怎么做的?
(2)指导朗读一、二句。
2.感诗景美。
(1)介绍乐游原:汉宣帝立乐游庙,又名乐游苑、乐游原。登上古原,全城风光尽收眼底。
(2)教师创设情境,学生闭目想象画面:夕阳把它的金辉铺洒下来,这时的乐游原是怎样的美景呢?远望繁华的都市长安又是什么模样?
学生自由想象并表达。
(3)指导读第三句。
3.悟诗人愁。
(1)面对美景,诗人有什么感慨?为什么会有这种良辰美景短暂的感受呢?
(2)补充诗人简介及相关背景资料,与学生交流。
(3)情境设置:师扮演车夫,询问惆怅的客人(学生)——
夕阳可真是美啊,您心情好点了吗?您还有什么可愁的呢?
(让学生体会诗人的心情,惆怅伤感、人生失意、忧国家大势将去等。)
(4)指导读第四句,学生体会诗人心情,读出惆怅与伤感。
4.读诗韵。
深入朗读。教师示范朗读,学生练习朗读。
(四)拓展积累。
1.唐诗素描——让学生以诗人或是旁观者的身份写一写对诗的内容的理解和对意境的想象。
2.背诵默写本诗。
3.你还读过李商隐的什么作品?教师推荐欣赏《夜雨寄北》、《无题》、《嫦娥》等。
一、激趣导入
1.“乐游原上清秋节,咸阳古道音尘绝。”“万树鸣蝉隔岸虹,乐游原上有西风。”“乐游原头春尚早,百舌新语声卑卑。”……
教师背诵有关乐游原的诗句引出课题。
2.读题,解题。乐游原:地名,在长安城南,唐朝时是有名的游览胜地。
二、初读感知
1.学生自主朗读诗歌,读准读通。
2.指名读,纠正字音,指导“驱”,读写。
3.默读古诗,结合图片,理解诗意。先独立思考,再合作交流。
4.汇报交流理解古诗的方法、能理解的句意、不懂的问题。
5.整理学生译文成果,并展示译文。
傍晚时觉得心里不太舒畅,就驾车去登乐游原。夕阳多么美好啊,只是黄昏将近了。
三、品读感悟
1.知诗人心。
(1)诗人何时驱车登古原?心情怎样,你是从哪个词看出来的?(意不适)
体验:你心情不好时会怎么做呢?
诗人心情不适时是怎么做的?
(2)指导朗读一、二句。
2.感诗景美。
(1)介绍乐游原:汉宣帝立乐游庙,又名乐游苑、乐游原。登上古原,全城风光尽收眼底。
(2)教师创设情境,学生闭目想象画面:夕阳把它的金辉铺洒下来,这时的乐游原是怎样的美景呢?远望繁华的都市长安又是什么模样?
学生自由想象并表达。
(3)指导读第三句。
3.悟诗人愁。
(1)面对美景,诗人有什么感慨?为什么会有这种良辰美景短暂的感受呢?
(2)补充诗人简介及相关背景资料,与学生交流。
(3)情境设置:师扮演车夫,询问惆怅的客人(学生)——
夕阳可真是美啊,您心情好点了没?您还有什么可愁的呢?
(让学生体会诗人的心情,惆怅伤感、人生失意、忧国家大势将去等。)
(4)指导读第四句,学生体会诗人心情,读出惆怅与伤感。
4.读诗韵。
深入朗读。教师示范朗读,学生练习朗读。
四、拓展积累
1.唐诗素描——让学生以诗人或是旁观者的身份写一写对诗的内容的理解,对意境的想象。
2.背诵默写本诗。
3.你还读过诗人李商隐什么作品?师推荐欣赏《夜雨寄北》《无题》《嫦娥》等。
向晚意不适,驱车登古原。
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
1、意不适:心情不舒畅。
2、古原:即乐游原,是长安附近的名胜,在今陕西省长安以南八百里的地方。
临近傍晚时分,觉得心情不太舒畅;
驾车登上乐游原,心想把烦恼遣散。
看见夕阳无限美好,一片金光灿烂;
只是将近黄昏,美好时光终究短暂。
??这是一首登高望远,即景抒情的诗。首二句写驱车登古原的原因:是“向晚意不适”。后二句写登上古原触景生情,精神上得到一种享受和满足。“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二句,素来人们多解为“晚景虽好,可惜不能久留。”今人周汝昌认为:“只是”二句,“正是诗人的一腔热爱生活,执着人间,坚持理想而心光不灭的一种深情苦志。”这种看法,虽有新意,却不合诗人的身世,也不合诗人当时的情绪。
李商隐登乐游原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读通古诗,有感情地朗读、背诵古诗。
2、理解诗句的意思,想象诗歌描绘的画面,体会诗歌所表达的含蓄而深沉地情感。
教学重难点
1、理解两首诗的意思,体会诗歌所描绘的画面与意境,体会诗歌所表达的深沉情感。
2、在理解诗意的基础上,背诵两首诗。
教学时间
一课时
《乐游原》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1、引出阅读的兴趣
师:曾经有一位诗人,在乐游原上留下了“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的历史名句,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他,跟随他去乐游原一起感受那份夕阳之美。今天,我们要学习的古诗就是李商隐的《乐游原》。
2、读题,解题,乐游原:一个地名,在长安城南,是唐朝著名的游览地。
二、初步感知
1、学生自由朗读诗歌,读准读通。
2、全班齐读,教师纠正字音,指导“驱”的读音。
3、教师出示向晚的意思:傍晚,意不适:心情不好。
4、学生结合图片与注释,自己理解诗歌的大意。
5、全班交流学生的译文,在整理学生译文的基础上,形成译文结果。
译文;诗人傍晚时觉得心里不太舒畅,就驾车去登乐游原。夕阳多么美好啊,只是黄昏将近了。
过渡:在初步理解诗意的基础上,我们再一起好好品读一下这首诗,好诗就像好茶,越品越美,而这种美需要我们自己发现。
三.研读感悟
1、知诗人
(1)师:诗人何时驱车登古原?心情怎样,你是从哪个词看出来的?(意不适)师要求学生体验:你心情不好时会怎么做呢?
诗人心情不适时是怎么做的?
(2)指导朗读一、二句。
2、感景色美,悟诗人愁
1、师:当诗人站在这唐朝的最高地——乐游原,他看到夕阳染红了天空与大地,万物都洒上了光辉,景色十分优美。(教师出示夕阳的照片,渲染意境) 提问:这样的美诗人是怎么来表达的呢?(夕阳无限好)
2、师:风景这么美,诗人却发出了怎么样的感叹呢?(只是近黄昏)
师:这一个“只是”是诗人内心的.无奈,那为什么诗人看到美景后,内心却涌动起了无奈呢?
师向学生介绍李商隐的个人经历:
李商隐生活在晚唐,经历着国运将尽之愁,同时由于当时党派间的斗争,他的个人抱负无法施展之愁以及对人生衰老的自然规律的愁。
师:那么多的愁渗透到一起,诗人发出了这样的感叹:(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
一、激趣导入
1.“乐游原上清秋节,咸阳古道音尘绝。”“万树鸣蝉隔岸虹,乐游原上有西风。”“乐游原头春尚早,百舌新语声卑卑。”……
教师背诵有关乐游原的诗句引出课题。
2.读题,解题。乐游原:地名,在长安城南,唐朝时是有名的游览胜地。
二、初读感知
1.学生自主朗读诗歌,读准读通。
2.指名读,纠正字音,指导“驱”,读写。
3.默读古诗,结合图片,理解诗意。先独立思考,再合作交流。
4.汇报交流理解古诗的方法、能理解的句意、不懂的问题。
5.整理学生译文成果,并展示译文。
傍晚时觉得心里不太舒畅,就驾车去登乐游原。夕阳多么美好啊,只是黄昏将近了。
三、品读感悟
1.知诗人心。
(1)诗人何时驱车登古原?心情怎样,你是从哪个词看出来的?(意不适)
体验:你心情不好时会怎么做呢?
诗人心情不适时是怎么做的?
(2)指导朗读一、二句。
2.感诗景美。
(1)介绍乐游原:汉宣帝立乐游庙,又名乐游苑、乐游原。登上古原,全城风光尽收眼底。
(2)教师创设情境,学生闭目想象画面:夕阳把它的金辉铺洒下来,这时的乐游原是怎样的美景呢?远望繁华的都市长安又是什么模样?
学生自由想象并表达。
(3)指导读第三句。
3.悟诗人愁。
(1)面对美景,诗人有什么感慨?为什么会有这种良辰美景短暂的感受呢?
(2)补充诗人简介及相关背景资料,与学生交流。
(3)情境设置:师扮演车夫,询问惆怅的客人(学生)--
夕阳可真是美啊,您心情好点了没?您还有什么可愁的呢?
(让学生体会诗人的心情,惆怅伤感、人生失意、忧国家大势将去等。)
(4)指导读第四句,学生体会诗人心情,读出惆怅与伤感。
4.读诗韵。
深入朗读。教师示范朗读,学生练习朗读。
四、拓展积累
1.唐诗素描--让学生以诗人或是旁观者的身份写一写对诗的内容的理解,对意境的想象。
2.背诵默写本诗。
3.你还读过诗人李商隐什么作品?师推荐欣赏《夜雨寄北》《无题》《嫦娥》等。
板书:
乐游原
(唐)李商隐
向晚意不适,
驱车登古原。登原遣怀
夕阳无限好,
只是近黄昏。触景生情
反思: 古诗本身最大的特点就是诗情画意,在教学时要激发学生的想象,让学生与诗人产生强烈的共鸣,促使学生在诗境中分享美,理解美,进而能欣赏美,感悟美。在本首诗的教学中,我是这样做的:
1、张开想象的翅膀。在学习这首诗时,引导学生发挥想象,将诗句在脑海里形成主体画面。如,教学“夕阳无限好”时,我抓住“无限”引导学生展开大胆的想象,同诗人一起尽情领略古原日落的优美景致。通过读、听、品,让学生用自己的纵情想象去填补诗句留下的空白。
2、激发情感。情感是古诗教学的灵魂和活力。学生主要通过情感体验参与诗歌的学习,从而沉浸在诗歌的情境中,乐读古诗、善读古诗、美读古诗。在诗中引导学生交流情感,感悟情感,表达情感,体会诗人对美好事物的赞美和担心美好事物逝去的感叹。
[《乐游原》教学设计 (鄂教版三年级上册)]
一、激趣导入
1.“乐游原上清秋节,咸阳古道音尘绝。”“万树鸣蝉隔岸虹,乐游原上有西风。”“乐游原头春尚早,百舌新语声卑卑。”……
教师背诵有关乐游原的诗句引出课题。
2.读题,解题。乐游原:地名,在长安城南,唐朝时是有名的游览胜地。
二、初读感知
1.学生自主朗读诗歌,读准读通。
2.指名读,纠正字音,指导“驱”,读写。
3.默读古诗,结合图片,理解诗意。先独立思考,再合作交流。
4.汇报交流理解古诗的方法、能理解的句意、不懂的问题。
5.整理学生译文成果,并展示译文。
傍晚时觉得心里不太舒畅,就驾车去登乐游原。夕阳多么美好啊,只是黄昏将近了。
三、品读感悟
1.知诗人心。
(1)诗人何时驱车登古原?心情怎样,你是从哪个词看出来的?(意不适)
体验:你心情不好时会怎么做呢?
诗人心情不适时是怎么做的?
(2)指导朗读一、二句。
2.感诗景美。
(1)介绍乐游原:汉宣帝立乐游庙,又名乐游苑、乐游原。登上古原,全城风光尽收眼底。
(2)教师创设情境,学生闭目想象画面:夕阳把它的金辉铺洒下来,这时的乐游原是怎样的美景呢?远望繁华的都市长安又是什么模样?
学生自由想象并表达。
(3)指导读第三句。
3.悟诗人愁。
(1)面对美景,诗人有什么感慨?为什么会有这种良辰美景短暂的感受呢?
(2)补充诗人简介及相关背景资料,与学生交流。
(3)情境设置:师扮演车夫,询问惆怅的客人(学生)--
夕阳可真是美啊,您心情好点了没?您还有什么可愁的呢?
(让学生体会诗人的心情,惆怅伤感、人生失意、忧国家大势将去等。)
(4)指导读第四句,学生体会诗人心情,读出惆怅与伤感。
4.读诗韵。
深入朗读。教师示范朗读,学生练习朗读。
四、拓展积累
1.唐诗素描--让学生以诗人或是旁观者的身份写一写对诗的内容的理解,对意境的想象。
2.背诵默写本诗。
3.你还读过诗人李商隐什么作品?师推荐欣赏《夜雨寄北》《无题》《嫦娥》等。
板书:
乐游原
(唐)李商隐
向晚意不适,
驱车登古原。登原遣怀
夕阳无限好,
只是近黄昏。触景生情
[《乐游原》教学设计 (鄂教版三年级上册)]
一、激趣导入
1.“乐游原上清秋节,咸阳古道音尘绝。”“万树鸣蝉隔岸虹,乐游原上有西风。”“乐游原头春尚早,百舌新语声卑卑。”……
教师背诵有关乐游原的诗句引出课题。
2.读题,解题。乐游原:地名,在长安城南,唐朝时是有名的游览胜地。
二、初读感知
1.学生自主朗读诗歌,读准读通。
2.指名读,纠正字音,指导“驱”,读写。
3.默读古诗,结合图片,理解诗意。先独立思考,再合作交流。
4.汇报交流理解古诗的方法、能理解的句意、不懂的问题。
5.整理学生译文成果,并展示译文。
傍晚时觉得心里不太舒畅,就驾车去登乐游原。夕阳多么美好啊,只是黄昏将近了。
三、品读感悟
1.知诗人心。
(1)诗人何时驱车登古原?心情怎样,你是从哪个词看出来的?(意不适)
体验:你心情不好时会怎么做呢?
诗人心情不适时是怎么做的?
(2)指导朗读一、二句。
2.感诗景美。
(1)介绍乐游原:汉宣帝立乐游%
[《乐游原》教学设计 (鄂教版三年级上册)]
作者:唐·李商隐
向晚意不适,驱车登古原。
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
【作者介绍】
李商隐(约8或8~约858年),汉族,字义山,号玉溪生,又号樊南生、樊南子,晚唐著名诗人。他祖籍怀州河内(今河南沁阳市),祖辈迁至荥阳(今河南郑州)。擅长骈文写作,诗作文学价值也很高,他和杜牧合称“小李杜”,与温庭筠合称为“温李”,因诗文与同时期的段成式、温庭筠风格相近,且三人都在家族里排行第十六,故并称为“三十六体”。其诗构思新奇,风格浓丽,尤其是一些爱情诗写得缠绵悱恻,为人传诵。但过于隐晦迷离,难于索解,至有“诗家总爱西昆好,独恨无人作郑笺”之说。因处于牛李党争的夹缝之中,一生很不得志。死后葬于家乡沁阳(今沁阳与博爱县交界之处)。
【注释】
1. 乐游原:在长安(今西安)城南,是唐代长安城内地势最高地。汉宣帝立乐游庙,又名乐游苑、乐游原。登上它可望长安城。 乐游原在秦代属宜春苑的一部分,得名于西汉初年。《汉书·宣帝纪》载,“神爵三年,起乐游苑”。也就是说,乐游原本名“乐游苑”,汉宣帝第一个皇后许氏产后死去葬于此,因“苑”与“原”谐音,乐游苑即被传为“乐游原”。对此《关中记》有记载:“宣帝许后葬长安县乐游里,立庙于曲江池北,曰乐游庙,因苑(《长安志》误作葬字)为名。” 据葛洪《西京杂记》载,“乐游原自生玫瑰树,树下多苜蓿”,又“风在其间,长肃萧然,日照其花,有光彩”,故名苜蓿为“怀风”,时人也谓之“光风”或称“连枝草”。可见,玫瑰和苜蓿都是乐游原上有特色的花卉和植物。直至中晚唐之交,乐游原仍然是京城人游玩的好去处。同时因为地理位置高便于览胜,文人墨客也经常来此做诗抒怀。唐代诗人们在乐游原留下了近百首珠玑绝句,历来为人所称道,诗人李商隐便是其中之一。
2.李商隐二十五岁时由令狐楚的儿子令狐陶推举得中进士,不久令狐楚死,他得到王茂之的器重,王将女儿嫁给了他。因为王茂之是李党的重要人物,李商隐从此陷入牛李党争不能自拔,在官场之中异常失意,著名诗篇《乐游原》正是他心境郁闷的真实写照。
3.意:感到。
4.不适:不悦, 不快。
5.近:快要。
【翻译】
傍晚以至,我心中有些不惬意,于是就乘坐马车,到古时的乐游原上游玩。这时望见将要西落的太阳,落日余晖洒向大地,无限美好,可惜已近黄昏,美好的太阳也就渐行渐远了。
【赏析】
李商隐所处的时代是国运将尽的晚唐,尽管他有抱负,但是无法施展,很不得志。这首诗就很好的反映了他的伤感情绪。当诗人为排遣“意不适”的情怀而登上乐游原时,看到了一轮辉煌灿烂的黄昏斜阳,于是发乎感慨。有人认为夕阳是嗟老伤穷、残光末路之感叹;也有人认为此为诗人热爱生命、执着人间而心光不灭,是积极的乐观主义精神。千百年来,此两种观念争论不休,莫衷一是。
前两句“向晚意不适,驱车登古原”是说:傍晚时分我心情抑郁,驾着车登上古老的郊原。“向晚”指天色快黑了,“不适”指不悦。诗人心情忧郁,为了解闷,就驾着车子外出眺望风景。“古原”就是乐游原,在长安城南,地势较高,是唐代的游览胜地。这两句,点明登古原的时间和原因。后两句“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是说:夕阳下的景色无限美好,只可惜已接近黄昏。“无限好”是对夕阳下的景象热烈赞美。然而“只是”二字,笔锋一转,转到深深的哀伤之中。这是诗人无力挽留美好事物所发出深长的慨叹。这两句近于格言式的.慨叹涵义是十分深的,它不仅对夕阳下的自然景象而发,也是对时代所发出的感叹。诗人李商隐透过当时唐帝国的暂繁荣,预见到社会的严重危机,而借此抒发一下内心的无奈感受。
幼时读李义山这首《乐游原》,便有一种说不出的感受,却不知为何。现在回头想想,应当是因诗的意象使内心产生共鸣,从而由内至外心生出一种孤傲、寂寞、寥落之感,但是内心又还有所向,有所托。总而言之,是一种复杂的心理。
这仅是我个人的看法,而一些专家品读此诗时,则是说从诗中看到了灰色的朦胧,看到了逐渐黯淡的夕阳。不知李商隐是在哀叹自己的不得意,还是在哀叹唐王朝的日暮途穷。
由此得出的义山诗境显然低沉了许多,既没有初唐时代陈子昂登上幽州台时那样雄浑慷慨而又意气风发,也没有杜甫“无边落叶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的沉郁顿挫和悲凉…
但我仍是觉得诗中又隐隐留下了美丽的向往与希望的影子。
难道此诗尽可使心境不同的读者读出不同的感情吗?若是如此,真可算是深者得其深,浅者得其浅了!
无怪周汝昌先生赏析这首诗时动情地说:“你看,这无边无际、灿烂辉煌、把大地照耀得如同黄金世界的斜阳,才是真的伟大的美,而这种美,是以将近黄昏这一刻尤为令人惊叹和陶醉!我想不出哪一首诗也有此境界。”
朝代:唐代
作者:李商隐
春梦乱不记,春原登已重。青门弄烟柳,紫阁舞云松。
拂砚轻冰散,开尊绿酎浓。无悰托诗遣,吟罢更无悰。
朝代:唐代
作者:李商隐
万树鸣蝉隔岸虹,乐游原上有西风。
羲和自趁虞泉宿,不放斜阳更向东。
教学准备
1.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
2. 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以及生活积累理解诗句的意思。
3. 理解诗中所蕴含的哲理。
2.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理解诗意。
教学难点
感悟诗的意境,理解“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 ”所表达的思 想感情。 3.教学用具
4.标签
教学过程
一、导课
1.从小学一年级或者更早的时候,同学们就已经开始接触古 诗,通过或读或背的形式,相信同学们也一定积累了不少古诗,那现在有 没有同学愿意来背诵你所知道的其中一首古诗了?生背诵已学过的古诗。引出课题: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第四课古诗二首里的第一首古诗《乐游源》。
2.播放学乐师生精彩的导学成果。
二、新授
(一)作者简介
李商隐,唐代诗人。诗作文学价值很高。 主要作品有《锦瑟》《夜雨寄北》《无题》等。 名言佳句: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二)初读诗文,感知诗意
1.要求学生至少读四遍。前两次读准字音,看注释了解诗意,了解全文内容。后两次带着感情去读,注意其中的停顿。
2.老师指点朗读,纠正其中的错误,指出重点掌握的字词。
3.学生自主朗读诗歌,读准读通。
读准字音:适( ) 驱( ) 昏( )
4.指名读,纠正字音。
5.默读古诗,结合课文里的解释,掌握字词,理解诗意。
(1)理解下列词语的意思。
夕阳: 好:近: 黄昏:
(2)图文结合,谈谈你对整首诗的理解?
(三)品读感悟
1.知诗人心
齐读诗的第一、二句,思考:
(1)诗人何时驱车登古原?心情怎样,你是从哪个词看出来的?
(2)指导朗读第一、二句,体会诗人郁闷压抑的心情。
2.感诗景美。
(1)介绍乐游原:汉渲帝立乐游庙,又名乐游苑、乐游原。登上古原,全城风光尽收眼底。
(2)教师创设情境,学生闭目想象画面:夕阳把它的金辉铺洒下来, 这时的乐游原是怎样的美景呢?远望繁华的都市长安又是什么模样?(学 生自由想象并表达)
3.悟诗人愁
(1) 面对美景,诗人有什么感慨?为什么会发出这种感慨?
(2)结合第三、四句诗,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3) 指导朗读第四句,学生体会诗人心情,读出惆怅与伤感
三、练习
背诵古诗。
四、总结
这次他驱车登古原,却不是为了去寻求感慨,而是为了排遣他此际的“向晚意不适”的情怀。
五、作业
这次他驱车登古原,却不是为了去寻求感慨,而是为了排遣他此际的“向晚意不适”的情怀。
课后习题
《古诗二首》习题——第二课时
一、基础题
1. 这首诗是_______时期______(填人名),诗作文学价值很高。 主要作品有_____、_____、_____等。 名言佳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解释诗中以下词语的意思。
向:________意:_______ 驱车:______向晚:_____
二、综合题
1.写出这首诗的译文。
2.这首诗抒发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三、提高题
乐游原
(唐)李商隐
向晚意不适,
驱车登古原。
夕阳无限好,
只是近黄昏。
1.写出这首诗的译文。
2. 诗人何时驱车登古原?心情怎样,你是从哪个词看出来的?
参考答案
一、基础题
1.李商隐,唐代诗人。《锦瑟》《夜雨寄北》《无题》等。 名言佳句: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2. 接近心情 驾车 傍晚。
二、综合题
1.略
2.诗人要热爱生命、执着人间、珍惜美好的时光。
三、提高题
1.傍晚时觉得心里不太舒畅,就驾车去登乐游原。夕阳多么美好啊,只是黄昏将近了。
2.晚上,意不适。
今天阳光十分明媚,我坐在家里读书,心中总是闪过一丝丝不愉快,让我没有耐心读书,准备去乐游原散散心,散散步。
我赶着马车,微风吹拂着我的脸蛋,格外清爽,让我心中那份烦恼烟消云散。路上的一家三口在做着游戏,一幅其乐融融的样子。可是我脑子里又闪过一个念头,他们肯定是朝廷中的那些奸臣们,他们现在这么高兴,那些被他们杀害的忠臣们的家人肯定是最痛苦的。
我无力地赶着马车,心中为那些杀害的忠臣悲泣,我祈祷着奸臣不在伤害忠臣。不知不觉地眼前就是一片田园山川,真美啊,我赞叹道!这时天空变成了蔚蓝色,太阳在云彩中隐隐闪过,时而出现,时而又躲到云彩下面,太阳刚值了夜班,好像现在正睡觉呢!映入眼帘的是一片片五颜六色的花朵,有月季、牡丹、玫瑰……风吹拂着花瓣,花瓣随风摇曳,就好像一群美少女在跳着一支优美的舞蹈。花丛的旁边是奇特的树木。他们有的弯着腰,好像一位年老的爷爷在行走;它们有的翘着腿,好像这位阿姨正在健身;它们有的举着手,好像在跟她的`远方朋友挥手致意。一只调皮的蝴蝶在花丛里,树木中,人群上来回飞舞,就好像一位好几天呆在家里没有出来的儿童一样,终于得到了自由。这时,刚才的花朵已不在那么耀眼,抬头一看,原来太阳要下山了,黑夜将要来临了。黑夜来临了意味着人的生命将要结束了,朝廷将要面临危险。我的心情又变得如此沉重。往下鸟瞰,长安城笼罩上了一层薄雾。原来那个繁荣的长安城去哪儿了?
我回到家,把这首诗写了下来“向晚意不适,驱车登古原。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
李商隐《乐游原》赏析
【原作】
乐游原——[唐]李商隐
向晚意不适,驱车登古原;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
【注释】
乐游原:西汉宣帝立乐游庙,又名乐游阙、乐游苑,亦名乐游原、鸿固原,是一个游览胜地,在今陕西省长安市南八里,居城中最高处。在原上望长安城内了若指掌。据《长安志》记载:“在陕西长安南八里,其地居京城最高处,汉唐时每当三月三日九月九日,京城士女咸就此袚禊(音fúxì,求神拜佛)。”
向晚:傍晚。
不适:不悦,不快。
古原:指乐游原。
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是爱惜光景的意思,和首句的“不适”相应。诗人还有同题七言绝句一首,后二句写道:“義和自珍虞泉宿,不放斜阳更向东”也是对时不再来的感叹。只是,做“正是”、“只有”解。
【古诗今译】
傍晚十分,觉得心情不大痛快,于是驾车登上乐游原去看看夕阳,散散心。多么美好的夕阳啊!只有接近黄昏的时候才能看到。
【赏析】
李商隐(813—858年),字义山,号玉溪生(不同版本又有做“谿”的),晚唐诗人。原籍怀州河内(今河南沁阳市)人。李商隐早年受知于令狐楚,聘为幕僚。开成二年(837),由令狐楚之子令狐绹推荐,举进士。令狐楚死后,李商隐入经原节度使王茂元幕,王茂元爱其才,以女妻之。其时因令狐楚与王茂元是政敌,令狐楚的党羽认为李商隐亲近王氏是背恩负德的行为。后来令狐楚的儿子令狐绹长期执政,排抑李商隐。因此,李商隐虽对政治很热心,却始终不能得志。李商隐从不攀附于某一党派,先后曾依托在几个大官的幕下,曾随桂管观察使郑亚到过广西,又随剑南、东川节度使柳仲郢到过四川。最后客死于荥阳(今属河南)。
李商隐的'诗善于用典,文学价值很高,他和杜牧合称“小李杜”,与温庭筠合称为“温李”,与同时期的段成式、温庭筠风格相近,且都在家族里排行十六,故并称为三十六体。
很多人认为这首绝句是诗人自伤年老之作,而笔者认为这首诗应该是一首感世昔时之作,表现的应该是诗人一种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和人生观。
“向晚意不适,”诗人开门见山交代了登临乐游原的原因,那是因为天将傍晚的时候,心情有些不痛快。“意”,心里,心情;“不适”,不悦,不痛快的意思,心情有些抑郁。
“驱车登古原。”心里不痛快,于是产生了到郊外走走,散散心,解解心中的不快的想法,诗人驾着车,来到了城南的乐游原。诗人到乐游原究竟想干什么呢?无非是想要看看夕阳下的风景,排解排解心中的不快。从这个角度,我们不难看出,诗人不是窝在家里喝闷酒,写那些伤感的诗,而是走出家门,走出喧嚣的长安城,驾车登上郊外高高的乐游原,积极地去寻找快乐,排解心中的郁闷。
“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这两句写的是诗人登上乐游原的所见所感,即景生情,与首句的“意不适”相照应。意思是说:晚景之所以如此美好,就是因为他正是在黄昏这个时候。只有黄昏这个时候,才会有这般无限美好的夕阳。
以往人们把这两句诗理解为“晚景虽好,可惜不能久留,比喻人到晚年,亦难长久”,当是不确切的。李商隐一生只活了四十六岁,并没有老态龙钟、风烛残年的经历和苦楚,再者说,诗人原本是“意不适”才“登古原”,不可能是专门为了寻找那种感伤、无奈、和叹息吧。另外,把诗词中的“只是”理解为今天的“但是”、“可是”等转折之类的词语也有失对古典诗词的正确理解。从诗人的政治经历和追求,到他的另一首同题诗:“万树鸣蝉隔断虹,乐游原上有西风。羲和自趁虞泉宿,不放斜阳更向东。”纵观一生,诗人李商隐一直是个热爱生活、积极向上的人。“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恰恰应该是诗人积极生活态度的真实写照。若果说无奈,那也是对当时腐败的朝廷的无奈。
《登乐游原》
作者:杜牧
原文:
长空澹澹孤鸟没,万古销沉向此中。
看取汉家何事业,五陵无树起秋风。
注释:
1、乐游原:古地名,遗址在今陕西省西安市内大雁塔东北,是当时有名的游览胜地。
2、澹澹:安静,寂静。
3、没:消失。
4、销沉:形迹消失、沉没。
5、此中:指乐游原四周。
6、五陵:汉代五个皇帝的陵墓,在咸阳市附近。
7、无树起秋风:即每棵树都在萧瑟的秋风之中。
赏析:
作者杜牧(公元803――约852年),字牧之,号樊川居士,汉族,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唐代诗人。杜牧人称“小杜”,以别于杜甫。与李商隐并称“小李杜”。因晚年居长安南樊川别墅,故后世称“杜樊川”,着有《樊川文集》。更多古诗欣赏文章敬请关注“习古堂国学网”的杜牧的诗全集栏目。
杜牧的代表作有《江南春》、《泊秦淮》、《过华清宫》等。杜牧擅长文赋,其《阿房宫赋》为后世传诵。他写下了不少军事论文,还曾注释《孙子》。有《樊川文集》二十卷传世,为其外甥裴延翰所编,其中诗四卷。又有宋人补编的《樊川外集》和《樊川别集》各一卷。《全唐诗》收杜牧诗八卷。晚唐诗多柔靡,牧之以峻峭矫之。其七绝尤有逸韵远神,晚唐诸家让渠独步。牧之有抱负,好言兵,以济世之才自诩。工行、草书。《宣和书谱》云:“牧作行、草,气格雄健,与其文章相表里。”董其昌《容台集》称:“余所见颜、柳以后,若温飞卿与(杜)牧之亦名家也”,谓其书“大有六朝风韵”。()传世墨迹有《张好好诗》。着作甚富,主要着有《樊川文集》,《旧唐书》卷百四十七、《新唐书》卷百六十六皆有传。《张好好诗》,行草墨迹,系太和八年(834)32岁时所书。帖为麻笺,纵28.2厘米,横162厘米,46行,总322字。从整幅诗卷中可以看出,其书法深得六朝人风韵。真迹现藏故宫博物院。此篇书法作品气势连绵,墨笔酣畅,因是诗稿,所以更得朴实无华之美。卷首尾有宋、元、明、清人的题签、题跋印章。曾经宋直和分府、贾似道、明项子京张孝思、清梁清标、乾隆、嘉庆、宣统内府及张伯驹收藏。曾着录于《宣和书谱》、《容台集》、《平生壮观》、《大观录》等。杜牧由于以诗称着,故其书名为诗名所掩盖。此书刻入《秋碧堂法帖》。延光室、日本《昭和法帖大系》均有影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