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18篇初中思想品德教材中的活动设计教学初探,欢迎参阅,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初中思想品德教材中的活动设计教学初探
初中思想品德教材中的活动设计教学初探作者简介:李小平(1966-),女,湖南双峰人,主要从事思想政治教育研究。
李小平
(广州市白云区教育发展中心,广东 广州 510440)
摘要:初中思想品德课应该注重学生生活经验和社会实践的联系,通过学生自主参与的丰富多彩的活动,扩展知识技能,完善知识结构,提升生活经验,促进正确思想观念和良好道德品质的形成和发展。课程设计中安排了大量的活动设计,如何处理和使用这些活动设计对教学来说是一种新的考验。我们要依据课程标准要求和学生实际有选择地、创造性地使用。
关键词:教材;活动设计;课程标准;处理和使用
中图分类号:G6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5884(2013)04-0011-03
初中的思想品德课是为初中学生思想品德健康发展奠定基础的一门综合性 ①从学生适应社会公共生活和思想品德形成与发展的实际出发,以成长中的我、我与他人的关系、我与集体、国家和社会的关系为主线,对心理健康、道德、法律和国情等方面的学习内容进行有机整合。①课程。《思想品德课程标准》指出:初中思想品德课应该注重学生生活经验和社会实践的联系,通过学生自主参与的丰富多彩的活动,扩展知识技能,完善知识结构,提升生活经验,促进正确思想观念和良好道德品质的形成和发展。由此可见,初中思想品德课程强调把思想品德教育寓于活动之中,让学生在亲身体验与实践活动中建构知识,培养能力,升华情感,学做负责任的公民。以课程标准为依据,人教版初中思想品德教材的呈现方式打破了原来思想政治先给出观点,然后论述、事例论证的呈现方式,创设了学生的生活事件和遇到的问题在前台,知识、观点、结论在后台,用丰富多彩的自主活动作为两者桥梁的呈现方式。教材中每一课都有大量的活动设计,每一单元还有主题探究②人教版初中思想品德教材中,每个单元的首页都设计了一个与该单元内容相配套的“主题探究”。 它面对整个单元的整体结构,从“全局”的高度俯瞰和统帅各个部分知识的处理,是整个单元的灵魂和核心。②。因此,如何更好地处理和使用新教材中的活动设计,才能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是教学中面临的一个新的课题。
一活动设计处理和使用误区
(一)不加选择盲目使用
教学实践中,有的老师由于受传统观念的影响,将教材“神圣”化,不敢越雷池半步,只敢按部就班地全部依照教材编排来进行教学。不管学生有没有共鸣,不管活动的设计符不符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只要书上有活动就安排学生做。有的教师将活动加上观点简单地拼凑在一起,没有对学生在活动中出现的问题和观点进行分析、澄清、归纳、总结。有的甚至还没有弄懂教材的活动意图,就开始要学生活动,并不懂得通过学生活动来活化知识,提高能力,升华情感。
(二)完全放弃教材中的活动设计
完全放弃教材中的活动设计有两种表现。第一种是教师的教学观念没有转变,按照自己的老一套进行“灌输式”的教学。课堂教学仍没有超越“知识本位”、“教师中心”的传统模式,重知识传授,轻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培养;重说教,轻学生体验、感悟。上课画书、背书、默书。知识死记硬背,学生学习到的东西,是死的知识,是知识的堆砌。这种现象弱化了思想品德课程对青少年思想品德的形成和发展的有效帮助和正确指导,与教材的编写意图背道而驰。第二种情况是不顾教材活动设计,花大量的时间去寻找、搜索一些教学资源,设计活动,对教材中的许多资源和活动版块都弃而不用。甚至有些教师为追求“新”、“奇”,把教材资源全部抛开,只考虑开发课外资源,结果学生上课被各种信息轰炸,应接不暇,导致教学效果适得其反。
(三)忽视课外活动设计
教材中的活动设计按照完成的时间和场所可分为课堂活动和课外活动。教师一般比较重视课堂的活动设计,而对课外活动比如单元主题探究活动、参观访问、社会调查等不够重视。有的教师认为教学时间紧、任务重、教师难以组织和调控,所以干脆不开展。也有教师认为课外活动可有可无,只要不影响教学成绩就行,能不开展,就不开展。
二处理和使用教材活动设计策略
《思想品德课程标准》是开展思想品德课教学的行动指南。教材的编写,教材中的活动设计的安排,都是以课标的理念来指导的。在实施教学过程中,必须深入理解、领会课标理念,处理和使用教材中的活动设计。
(一)确立新的教材观
《思想品德课程标准》对课程资源做了很充分的论证,课程资源的开发、利用是多方面的。教材是最重要的课程资源,但不是唯一的课程资源。我们不应该把教材看作是教学的金科玉律,而要把它看作是一种教源。因此,教师必须摈弃 “教教材”的传统观念,树立“用教材教”的教学思想,灵活地和创造性地使用教材,防止“新瓶装旧酒”的现象发生。 遵循这一理念,在处置和使用教材中的活动设计时,就可以做到既重视它而又不完全照搬,教材中可使用的应充分利用,可经改造整合后使用的,应大量地取舍或拓展,并且能有所突破,创造性地处理和使用。
(二)树立新的学生观
新教材从培养学生的主动探究能力出发,精心创设问题的情境、事例,以及丰富多彩的探究性活动,这些活动往往以“讨论”、“观察”、“辨析”、“调查”等形式出现,加强探究的力度,体验学习的过程和方法①转引自课改理念100问wenku.baidu.com/view/7f17f614fad6195f312ba6ef.html①,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从而为终身学习打好基础。因此,在教学实践上,在处置和使用教材活动设计时,教师应树立新的学生观,坚持“以生为本”的教育理念,从学生的特点、实际出发,以全体学生的.发展和学生的全面发展为目标,从总体上去把握。处理和使用上都是以学生作为立足点和出发点,采用的活动有利于学生的协作、探究,发挥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作用,让学生成为活动者、做“主角”,教师扮演引导者、参与者的“角色”,这样来达到教学目标。
(三)形成新的教学过程观
美国著名教育家布鲁姆认为,知识的获得是一个主动的过程,学习者不是信息的被动接受者,而是知识获得过程的主动参与者,教学过程是师生共同活动的双向过程。新课程强调“学习过程是主导”的理念即过程较之于结果,过程更重要。新的思想品德教材的编写意图是要通过提出问题、提供资料、与学生讨论和一起活动等设计,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社会实践及与他人进行交流和探讨。教学不仅是教师引导学生接受知识的特殊认识过程,同时还是一个师生共同交流、创新、分享成果、探求新知、共同成长的过程。新的教学过程观要求我们在处理教材活动设计时,应充分认识到活动在教学过程中的作用,构建“多向互动、动态生成”的教学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使学生生成知识、培养能力、升华情感,在师生互动中提升师生生命的质量。
三处理和使用教材活动设计的具体做法
(一)直接使用活动设计
思想品德教材的编写以学生自主探究活动为主体,尊重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努力使教材内容建立在学生的经验基础上,创设他们乐于接受并有利于他们自主发展、并能对他们的思维、情感、态度构成适当挑战的学习情景,加强 “ 讨论、探究、体验 ” 教学活动环节的设计,让学生在情景中思考、探究、理解,在活动与实践中体验、认知,在实际生活中锤炼、提升,通过自己的知、情、意、行的整体参与来创造性地消化、吸收、实践教材的内容与目标,实实在在地增强他们自我选择和判断的能力,达到引导学生明事理、辩是非、增情感、导行为的目的。教材这些活动设计是学科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们的设置既增强了学科的趣味性,又有助于学生对学科知识的深入理解。对于教材中的活动设计,我们要按照合理、科学的原则进行比较和选择,只要符合本地、本班实际情况的我们就可以直接使用。如讲八年级上册《同学?朋友》一课时,可以直接使用课本的第一个活动,完成教学任务。
(二)加工使用活动设计
主要有三种途径。一是整合活动设计。教学实践中,要整体把握和梳理这一课的各种活动,挖掘出活动之间的关联,将几个活动整合在一起,给学生一个整体体验的过程,赵銮垦生对知识的全面把握。如八年级上册第三课《同学?朋友》一课中,为解决怎样交友的问题教材设计了三个不同的活动,有教师在教学中将三个活动整合成一个。既节约了活动的时间,留给了学生更多的自主、探究、交流的机会,又增强了学生对知识的整体理解,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二是更新材料,完善活动。如九年级教材中第二单元《了解祖国?爱我中华》、第三单元《融入社会?肩负使命》中教学内容涉及的是我国的基本国情和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制度,在这些内容的教学中需要教师及时补充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巨大成就来更新教学内容。如有教师在进行《党的基本路线》这一框的教学时,将教材P39页的活动变成让学生观看国庆阅兵式片段,然后让学生讨论取得这些成就的原因,学生积极性高,发言踊跃,在讨论交流中增强了热爱祖国的情感,增加对党的基本路线的认同感,有效地达到了三维教学目标。三是改编活动设计。教材中有些活动设计,尽管是经过编者精心设计的,由于受主、客观条件的限制,使用起来并不那么得心应手。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有时需要对教材的活动设计进行改编,以便更乐于被学生所接受。
(三)创造活动设计
尽管新教材设计了大量的活动,但是并不能有针对性地解决所有问题。教材中有的内容理论性强、学生理解起来比较难,而教材又没有设置相应的、有针对性的活动来解决这一问题,这就需要教师依据课程标准和学生实际来设置新的活动将抽象的问题具体化,从而突破难点。如九年级第七课第一框《人民当家作主的法治国家》的教学,需要教师把抽象的理论用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使之接受和理解。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改变活动的内容和方式,让活动更具有吸引力,更加联系学生实际,发挥教师和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师生创造的智慧,在课堂中流动,让我们的课堂更丰富。
(四)拓展课外活动
人教版七―九年级的教材中,每一个单元都设置了一个单元主题探究,安排在单元的引言中,是一种前置的小课题长作业的实践活动。这是课内学习向课外学习的延伸,是帮助学生走向生活、激发学生问题意识和探究意识的关键,对实现本单元的教学目标具有重要作用。我们应将“主题探究”教学与本单元其他内容的教学有机结合起来,使二者相得益彰。在结合的具体途径上,一方面发挥本单元其他教学内容对“主题探究”的指导作用,让学生在知识的指导下进行实践探究,更好地认识和解决一些现实问题;另一方面发挥“主题探究”对本单元其他教学内容的内化作用,让学生通过探究,将教材中的间接经验加以内化、吸收,从而建构自己的知识体系。实际操作中,可以先介绍主题活动的内容,成立合作小组,小组成员分工,明确各自的任务;其次,向学生提出活动的目的与要求,为学生提供活动的资源、获得的途径;再次,一个单元教学结束后要给学生提供展示、检查、交流活动成果的机会;最后要把结果作为本学科学习状况评价的重要依据。
总之,新课程改革要求教师能够依据课程标准创造性地使用教材,我们在处理和使用教材活动设计时,应该在正确理解和把握教材的基础上,遵循、整合、拓展、升华教材活动内容,真正发挥好活动在思想品德课教学中的作用,让学生“在活动中体验、在体验中感悟、在感悟中自我发展”①转引自刘玲.《浅谈思想品德课学生兴趣的培养》. 《教育教学论坛》第34期①,从而达到思想品德课课程的价值追求。
参考文献:
[1]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全日制义务教育思想品德课程标准(实验稿)[S].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出,2003.
[2] 李天赐.品新教材 谈“心”体会[J].中学政治教学参考,2007(8).
[3] 佚名.浅谈初中思想品德教学中活动的处理
【教学依据】
( 一 ) 教材分析
八年级《思想品德》(上册)第三单元《相处有方》围绕“与人相处的艺术和技巧”这 一主题展开。《欣赏与赞美》我设计为两个课时,第一课时是“欣赏篇”;第二课时是“赞美 篇”,本节课是第一课时的内容。通过开展系列学习活动,让学生体验欣赏与赞美他人给别 人和自己带来的愉悦心情,感受真诚的赞美对改善人际氛围、营造良好人际环境的作用,从 而有针对性地引导和培养学生善于欣赏与乐于真诚地赞美别人的品质。因此,本节课在本单 元中具有不容忽视的重要地位,为学生今后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起着重要的作用。
( 二 ) 学生分析
八年级学生在家中是受宠爱和被赞美的对象,习惯自我欣赏,但不愿意和不善于欣赏别人则影响了他们人际关系的和谐发展,甚至导致人际关系僵化、破裂。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将引导学生学会发现别人的优点,并能够坦诚地赞美别人,掌握与他人融洽交往的艺术,培养宽和、愉悦的心境,是他们成长中不可缺少的一课。
【教学设计】
( 一 )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认识懂得欣赏美好事物和人们的美好特性是积极的人生态度,懂得欣赏在人际交往中的积极作用。培养学生善于发现别人优点和长处的能力,掌握人际交往的技巧和艺术,主动去营造一个人人心情愉快和积极向上的人际氛围。
2、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生活,形成欣赏美好事物的积极健康、乐观开朗的人生态度和心理品质。培养仁爱之心,完善自己的人格。
( 二 ) 教学重难点
1、重点:培养学生善于发现事物的美好和别人的长处的审美心态和能力。
2、难点:懂得学会欣赏是一种积极的人生态度,是一种健康的心理品质
( 三 ) 教学方式
1、教法
依据课程标准和教材的要求,从学生的实际出发,本节课我运用了多种有效的教学方法,如:
(1)多媒体教学法。
(2)艺术欣赏。引入《茉莉花》为背景音乐,展示照片,播放影片等。
(3)小组讨论法。针对教学重难点组织学生进行分组讨论,形成生生互动、师生互动的场面,培养学生自主探究、合作学习的良好习惯,发展学生分析问题、语言表达的能力,促使学生在合作学习中解决问题。
(4)通过猜想活动,激起全班同学参与活动的兴趣,引导学生感知、领悟,从感性体验上升到理性分析,在活动中体验、在体验中升华。学生在活动中互相欣赏,互相赞赏,共同感受相互赞赏对营造良好人际环境的作用。
2、学法
以学生自主、合作、探究为主,通过艺术欣赏、小组讨论、猜想活动、故事感悟等各个环节,使学生在合作学习中分析和解决问题,在活动探究中体验成功的愉悦,在事例分析中导出结论、解决问题,从而达到体验认知――实践导行的效果,促进学生道德的内化升华。
( 四 ) 教学构思
我设计整个教学过程就是模仿湖南卫视的娱乐节目《快乐大本营》,以快乐为宗旨,以游戏活动为形式,由我担当主持,邀请学生共同参与一系列的游戏娱乐节目,从而实现“在玩中学,在学中思,在思中提高”的教育理念。过程如下:
教师活动:欢迎大家进入“快乐大本营”,你们知道使自己快乐也使别人快乐的一个简单
易行的秘诀是什么吗?
学生活动:学生讨论,发言。
一、课标依据
依据思想品德课程标准“成长中的我”中“认识自我”部分:“悦纳自己的生理变化,促进生理和心理的协调发展;知道青春期心理卫生常识,学会克服青春期的烦恼,调控好自己的心理活动”的要求设计。
二、教材分析
(一)、教学目标 :
知识目标:
1、了解青春期基本的生理和心理常识。
2、了解青春期特有的一些心理矛盾和心理特征。
能力目标:正确处理青春期可能遇到的心理矛盾、困惑和烦恼,从容面对青春期生理和心理的变化。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以积极乐观的心态迎接青春期的到来。
(二)、教学重点:让学生探究青春期的生理变化;体验青春期的心理特征。
(三)、教学难点:正视青春期的生理变化和心理变化;列举学生身边存在的心理卫生问题,阐明不健全的心理将会严重影响青少年的健康成长。
三、学情分析
“羞答答的玫瑰静悄悄的开”,进入青春期的初中学生,身体发育加速,与此同时会产生一些成长的烦恼。因此,同学之间的相互交流和老师的恰当引导,有助于学生的健康成长。
四、教学过程
(一)青春悄悄来
活动导入:
以小组为单位,让每个学生拿出自己事先准备好的自己从小至今的四张照片,按年龄的顺序排列,贴在一张纸上,在小组中传阅。传阅后,想一想,回答下列问题:
1、我是否长大了?从那些地方可以看出来?
2、我对这些变化的感受是什么?
3、这些变化对我意味着什么?
活动小结:
不知不觉中,我们已经进入了人生最美的春天――青春期。
阅读:引导学生阅读教材35页“相关连接”部分,了解什么是青春期?
分析:
(1)、进入青春期我们的身体发生了那些变化?
以小组为单位根据实际情况填写下表。(学生根据个人意愿填写结论、发表感言)
男孩
女孩
生理变化
(2)、进入青春期出现一系列特殊的生理现象,如长痘痘、变声等。这是否正常?为什么?
(3)、身体悄悄变化的同时,我们的心理也在发生着一系列的变化。请说说我们的心理发生了那些变化?
知识归纳:青春悄悄来
(1)、进入人生最美丽的春天青春期
(2)、青春期的三大身体变化
(3)、青春期的身体变化有不同的韵律和节拍
(4)、随着身体的变化我们的心理也发生了一系列的变化
(二)成长不烦恼
歌曲导入:欣赏《小小少年》
提问:
1、这首歌能否使你产生共鸣?为什么?
2、在成长、学习、生活中你都遇到了哪些烦恼?
活动:争当“解烦恼标兵”
(1)、每人将自己在成长过程中遇到的烦恼写下来,放进事先准备好的纸箱里(不记名)。
(2)、以小组为单位,每小组抽3个,讨论分析该如何为同学排解成长中的烦恼,并派代表宣读,其他小组学生可补充。
(3)、最后让学生将各组宣读的烦恼事归类,课上没能解决的待课后让学生查资料、请教师长或专家。
(4)、歌中唱到“小小少年,很少烦恼,无忧无虑乐陶陶??”,你有哪些切实有效的方法可以让我们的青春期“无忧无虑乐陶陶”?
知识归纳:成长不烦恼
(1)、青春期心理充满着矛盾
(2)、学会解决心理矛盾,保持心理健康
课堂小结:
今天我们学习了“走进青春”,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学到了什么,或者说,本节课你最受启发的是什么地方。(用一两句话来概括)
保持心理健康有助于我们身心的协调发展,顺利度过青春期。愿同学们自尊,自爱,自强,自重,珍惜青春,让自己的青春绽放出绚丽的光彩。
五、教学反思
1、本节课,课前认真的分析、把握教材,教学过程有条理,基本达到了课前预期的教学目标。
2、在教学中,借助学生的个体经验,创设活动情境。通过活动、情境体验等形式,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师生的共同参与,引起学生相应的心理体验,从而产生了积极影响。
3、教学中针对青少年的实际,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对该介绍的青春期基本生理和心理常识,没有回避,避免产生负面影响。
4、课后体会到:讲这一框,如不能真正的从学生自己身上的一系列变化谈起就很难揭示青春期的种种变化。
5、进入青春期,学生自我意识迅速发展,他们喜欢按照自己的观点和生活方式来处理人际关系,安排自己的学习和生活,极易产生“逆反心理”。
教材分析
课标:
1、客观分析挫折和逆境,寻找有效的应对方法,养成勇于克服困难和开拓进取的优良品质。
2、正确认识生活中的困难和逆境,提高心理承受力,保持积极进取的精神状态。
3、主动锻炼个性心理品质,磨砺意志,形成良好的生活态度。
教材内容要点:直面风风雨雨,笑迎七彩斑斓。
学情分析
知识要点
1、人生难免遇到困难,遭遇挫折,身处逆境。⑴我们在学习和生活中,常常会受到困难,挫折的困扰。⑵生活中,人人都可能遇到挫折,经历坎坷。⑶即使是伟人,也会遭遇挫折,身处逆境。
2.挫折产生的原因:①外在原因:自然因素,社会因素②内在因素:(个性品质,能力,智力,知识,经验,生理等方面的发展水平)
3.“挫折是把双刃剑”,既可能成为成长和发展的障碍,更可以成为人生经历中的宝贵财富,使人走向成熟,走向成功。
教学目标
1.让学生有直面挫折的心理准备,以积极的精神状态面对挫折。
2.培养学生正确面对挫折、分析挫折的能力
3.让学生知道人生难免有挫折,挫折是不可避免的道理;了解导致挫折的原因是多方面的;知道面对挫折,不同的态度会产生不同的结果,以辩证的观点认识挫折的积极意义和消极作用。
教学重点和难点
1、人生难免遭遇挫折是本课的教学重点。
2.提高战胜挫折的能力是本课的教学重点。
3.挫折是一把“双刃剑“是本课的重点和难点。
【教学目标】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1.树立正确的生命观念,理解生命的意义不在于长短,而在于内涵。
2.回馈社会,造福更多的生命。能力目标帮助学生尊重生命,进而珍惜人类共同生存的环境;主动地去思考生命的意义,找出自己存在的价值与定位。 知识目标认识生命的价值和意义,既尊重自己的生命,也尊重他人的生命。
【课标要求】
“成长中的我”中“认识自我”中“知道应该从日常的点滴做起实现人生的意义,体会生命的可贵,热爱生活”的目标要求。
【学生分析】
受享乐主义思想的影响,在学生中普遍有一种及时行乐,得过且过的想法,对未来的希望、对生命的意义缺少思考,对他人、对家庭、对社会缺少必要的责任感。这种虚度年华的现象滋生出许多副面影响。因此,对青少年进行价值观、人生观、世界观教育以迫在眉急了。
【教学重点】
肯定生命、尊重生命。
【教学难点】
怎样的生命才更具有价值?怎样才能让自己的生命更有价值的?
【教学方法】
讨论、调查等。
【教具准备】
多媒体。
【课时安排】
一课时。
【设计思想】
中国的计划生育使我们形成一个独生子女的特殊家庭结构,而这种家庭结构使学生形成对他人要求过多,对自己的反省太少的习惯。这种观念与我们民主、平等和互相尊重的现代伦理存在冲突,非常需要引导学生正确看待自我的基础上,学会尊重他人的生命与价值,学会与人友好相处。 本课在前两个框题激发学生热爱生命之情的基础上,第三个框题接着延伸,探讨如何珍爱生命。
教材分三个层面来与学生共同探讨如何珍爱生命:一是无论何时都不轻言放弃自己(或他人)的生命,强调能承受挫折、勇敢坚强;二是对任何生命都应抱着肯定其意义、尊重其存在的态度,感受“天生我材必有用”;三是珍爱生命的最高表现:不断延伸生命的价值,激发学生努力突破自我,不断实现自我价值。
【课型】
新授课。
【教学流程】
导入:国家制定了相关的法律,保护每个公民的生命不受侵害。对于侵害人的生命健康的违法犯罪行为,予以严厉的法律制裁。我们该怎样珍爱自己的生命呢?
设计意图:
永不放弃生的希望提供有关求生的故事,提供求生的知识。学生扮演课本中的主人翁进行求生的表演;学生交流一些自我保护的求生知识。让学生感受求生意志的重要。在交流中可让学生掌握一定的求生知识。
肯定生命探讨一个人的生命能为他人带来快乐和幸福,感受生命的价值。说一说自己的存在给哪些人带来怎样的快乐和幸福,哪些人为自己带来快乐和幸福。通过多角度的回顾,帮助学生做个有心人,学会感受幸福,认识到第个人都在为这幸福的生活增色。
尊重生命探讨每个人的生命都对他人、社会有价值,进一步感受生命值得尊重;生命不可能十全十美,即使是不幸的生命也需要肯定、尊重。学生讨论自己给他人、社会带来益处的事或他人给你帮助的事;了解我们人类对其他生命的态度,反思我们以后应该怎样做。通过多角度的回顾,帮助学生做个有心人,认识到第个人都在为这幸福的生活增色。
延伸生命的价值让学生从自己的榜样或身边的人身上学习他们怎样让自己的生命更有价值的;让学生思考写出自己的生命箴言,与同学交流。学生课前收集一位名人、一位平凡者是如何生活,思考他他们为社会作出的贡献;并通过思考写出自己的生命箴言,互相交流,感悟“生命的意义不在于长短,而在于内涵”。通过学生的思考、讨论及自己生命箴言的撰写,让学生感受到每个人都可以通过自己的努力使自己的生命更有价值。生命存在就值得肯定与尊重,若能尽自己所能努力为他人、社会作出更多贡献,这样的生命才更有价值,更值得敬重。
其实很荣幸,从参加工作以来,关于自己本学科的活动就很多,给了自己一个成长和锻炼的机会。对于活动,从来内心就很平静,秉着一颗学习的心态,也许在准备的过程中总是很匆忙也很劳累,但是经历过来,心里就坦然了。即使有很多时候也会有很多的遗憾,但是知道自己尽力了,这也给自己些许安慰。
每一次经历都是一种学习。通过这次比赛,给我耳目一新的有两位教师,一位是局直的王老师,从她的身上,让我相信扎实的基本功、高尚的敬业精神加上教师自身的人格魅力,这样的教师一定会被学生所承认,一定会受学生爱戴。即使是面对陌生的学生,但是新颖的教学设计,流畅的教学语言,亲切自然的笑容,瞬间就能使所有人收到感染。我想这是像我们这样的青年教师孜孜不倦所追求的。
时代呼唤创新教育,传统的政治课堂存在许多弊端。红卫的杨晶老师就能打破传统的束缚,给教学带来一种全新个感觉。首先,教学思路出新,没有按部就班,而是在传统的基础上,做到了创新,从始至终的问题设置,环环相扣,让学生不但时刻清楚自己的学习探究内容,并且能够从教师设置的活动中去感悟、去践行。整个课堂气氛轻松而充满学习的乐趣。这让我感到,作为教师,应该充分地正视和严肃地对待这一问题,要在课堂教学中突出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要敢于在师生关系的改善、教学内容的处理、教学设计的研究、教学策略的运用等方面“另辟蹊径”、“独出心裁”,调动学生的动手能力让课堂教学活起来。。
有人说:“课堂教学是一门遗憾的艺术”,再好的教学总有它不足的地方,总有须待进一步改进、进一步优化的地方。虽然自己在这次比赛中,留下了太多的遗憾,但是让我懂得了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我们“不追求平平淡淡的完美,而追求有突破性的遗憾 ”就是这个道理。会认真的回顾这两天的所有经历,所有老师的精彩表现,让我知道自己还需要付出更多的努力才能和大家齐头并进。“他山之石,可以攻玉”,我非常珍惜并利用这次机会观摩其他教师的课,学习他们的教学思想,分析他们是怎样组织课堂教学的,他们为什么要这样组织课堂教学。同时与自己的课进行比较。通过这样的反思分析,从其他老师的教学艺术中得到启发,得到教益。
虽然这是一次内心的历练,对于我来说,更是在前进道路上的一次转折,让我清醒的认识到,榜样的力量就在身边,对自己要严格的要求,从日常的工作中做起,让“没有最好,只有更好的”的思想落实到行动中,让自己重新去审视自己,让自己走的更高、更远、更自信。
教学目标:
1、知道家庭的含义和家庭成员间的称呼、关系。
2、了解家人的工作、爱好、习惯,对家人产生敬爱之情。
3、为自己的家人感到骄傲。
教学重点和难点:正确介绍自己家人的情况。
课前准备:
1、观察并了解自己家人的职业、兴趣、爱好、生活习惯。
2、准备一张家庭生活照。
3、教师准备一张自己童年的家庭生活照
教学设计
学习内容
明确家庭的含义,了解老师的家人情况,学习表述方式 学生活动 介绍自己家里人 看老师童年时的家庭生活照,了解老师的家人情况 教师活动
1、结合发言情况进行指导、总结
2、结合照片进行介绍
3、老师巡视指导
4、老师指导并对说的好的同学给与表扬
5、进行爱家人教育 互相介绍自己的家人,彼此分享家庭的幸福小组介绍自己家人情愉快 况 让全班同学了解我的请同学到前边介绍,家人 其他同学看照片听总结,进行尊重普通和老师共同总结本课劳动者的教育 的收获
教学过程设计:
一、导入
谈话引入:我们都有自己的家,谁能告诉大家你的家里都有谁?请哪位同学介绍,就把事先收上来的照片放在投影上,全班都能看到。(如果学生在回答这个问题时,把临时居住在自己家的亲戚也算作自己的家人,教师要及时给与指导,从而明确家庭的含义。)
二、学习新课
(一)教师投影出示自己童年时的家庭生活照。
1、介绍:“这是老师和你们一样大时,和我的家人一起照的照片,大家猜一猜,哪个是老师?”“猜一猜其他几个人是谁?”
2、老师介绍:你们想了解照片上这些人的情况吗?那老师来为你们介绍一下。教师指着照片介绍“爸爸妈妈都是农民。他们特别会种庄稼……工作之余,爸爸喜欢坐在树荫下和别人下棋,妈妈却喜欢看电视剧,有时还会跟着电视一起哭、一起笑……姐姐上小学四年级,她学习非常好,姐姐喜欢读课外书……妈妈怀里抱着的小朋友是我的小妹妹,那时她刚刚会走路……
3、老师一边介绍一边把画好的图片贴在黑板上。(爸爸妈妈种田,爸爸在树下和别人下棋,妈妈在看电视,姐姐在读书,妹妹在玩耍等)
4、小结:刚才老师都向大家介绍了哪些内容?
板书:工作 爱好习惯
(学生对老师的童年生活都是非常感兴趣的,通过猜一猜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既了解了老师的童年生活,熟悉了老师的家人,在不知不觉中也学会了介绍家人的方法。)
(二)介绍自己的家人
1、谈话:你们愿不愿意把你的家人介绍给同学们?让我们以小组为单位,把自己家人的情况介绍给同学们,可以把自己知道的情况告诉大家,小组的同学如果想了解什么,也可以请她给介绍一下。
2、小组介绍(小组合作学习,同学们就像听故事一样,了解到小伙伴的家人情况;同时在语言表述上,互相指导,使每个学生在不同程度上有不同的提高。)
3、小组选举一位介绍最好的同学到前边来向全班同学介绍自己家人的情况。老师对介绍的好的同学及时进行表扬。(对于一年级同学来说,能走上讲台给全班同学介绍就已经是很出色的了,如果再能语言流畅的进行介绍,这更是高水平的展现。教师适时的进行表扬和鼓励,学生获得的将是成功的喜悦。)
三、总结:通过今天对家人的介绍,你有什么想法?
教学反思:
这一课的题目为我的一家人。一个题目就能引起大家的思考。介绍我的家人对于小朋友来是很高兴的一件事。孩子们都想让别人我的一家人
一、课标依据
依据思想品德课程标准“成长中的我”中“认识自我”部分:“悦纳自己的生理变化,促进生理和心理的协调发展;知道青春期心理卫生常识,学会克服青春期的烦恼,调控好自己的心理活动”的要求设计。
二、教材分析
(一)、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了解青春期基本的生理和心理常识。
2、了解青春期特有的一些心理矛盾和心理特征。
能力目标:正确处理青春期可能遇到的心理矛盾、困惑和烦恼,从容面对青春期生理和心理的变化。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以积极乐观的心态迎接青春期的到来。
(二)、教学重点:让学生探究青春期的生理变化;体验青春期的心理特征。
(三)、教学难点:正视青春期的生理变化和心理变化;列举学生身边存在的心理卫生问题,阐明不健全的心理将会严重影响青少年的健康成长。
三、学情分析
“羞答答的玫瑰静悄悄的开”,进入青春期的初中学生,身体发育加速,与此同时会产生一些成长的烦恼。因此,同学之间的相互交流和老师的恰当引导,有助于学生的健康成长。
四、教学过程
(一)青春悄悄来
活动导入:
以小组为单位,让每个学生拿出自己事先准备好的自己从小至今的四张照片,按年龄的顺序排列,贴在一张纸上,在小组中传阅。传阅后,想一想,回答下列问题:
1、我是否长大了?从那些地方可以看出来?
2、我对这些变化的感受是什么?
3、这些变化对我意味着什么?
活动小结:
不知不觉中,我们已经进入了人生最美的春天——青春期。
阅读:引导学生阅读教材35页“相关连接”部分,了解什么是青春期?
分析:
(1)、进入青春期我们的身体发生了那些变化?
(2)、进入青春期出现一系列特殊的生理现象,如长痘痘、变声等。这是否正常?为什么?
(3)、身体悄悄变化的同时,我们的心理也在发生着一系列的变化。请说说我们的心理发生了那些变化?
知识归纳:青春悄悄来
(1)、进入人生最美丽的春天青春期
(2)、青春期的三大身体变化
(3)、青春期的身体变化有不同的韵律和节拍
(4)、随着身体的变化我们的心理也发生了一系列的变化
(二)成长不烦恼
歌曲导入:欣赏《小小少年》
提问:
1、这首歌能否使你产生共鸣?为什么?
2、在成长、学习、生活中你都遇到了哪些烦恼?
活动:争当“解烦恼标兵”
(1)、每人将自己在成长过程中遇到的烦恼写下来,放进事先准备好的纸箱里(不记名)。
(2)、以小组为单位,每小组抽3个,讨论分析该如何为同学排解成长中的烦恼,并派代表宣读,其他小组学生可补充。
(3)、最后让学生将各组宣读的烦恼事归类,课上没能解决的待课后让学生查资料、请教师长或专家。
(4)、歌中唱到“小小少年,很少烦恼,无忧无虑乐陶陶??”,你有哪些切实有效的'方法可以让我们的青春期“无忧无虑乐陶陶”?
知识归纳:成长不烦恼
(1)、青春期心理充满着矛盾
(2)、学会解决心理矛盾,保持心理健康
课堂小结:
今天我们学习了“走进青春”,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学到了什么,或者说,本节课你最受启发的是什么地方。(用一两句话来概括)
保持心理健康有助于我们身心的协调发展,顺利度过青春期。愿同学们自尊,自爱,自强,自重,珍惜青春,让自己的青春绽放出绚丽的光彩。
一,教材分析:
本节课是山东人民版教材九年级全册第一单元第二课第二节内容。《面对责任的选择》通过对一些事例的分析,讲述承担责任的代价、好处和不承担责任的后果。使大家明白承担责任要付出代价的,但我们不能因此而逃避责任、推卸责任,承担责任会给个人、别人、集体、社会和国家带来益处,不承担责任要受到道德的谴责甚至受到法律的制裁,以此引导大家学会如何选择责任和勇气和勇于面对责任。
二,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了解承担责任的代价、意义;明确不承担责任的种种不良后果;通过对责任不同选择的不同结果的分析,得出面对责任的应有选择,同时也要对自己负责,对社会负责,努力做一个负责任的公民。
2.过程与方法: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最大限度地主动参与教学活动。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树立责任意识,勇于承担责任,做一个负责任的公民;同不负责任的行为和个人作斗争,维护社会正义正气,维护道德和法律。
三,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承担责任的代价和意义;不承担责任的不良后果。
教学难点:在比较中认识负责任的必要性。
四,教学方法:小组合作交流法、情景感悟法、案例分析法
五,教学准备:制作课件
六,教学过程设计:
一、创设情境、引入主题
同学们,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了“身份不同,责任不同”,每个人有许许多多的责任,面对责任我们可以有几种选择?应该怎样选择才是正确的?今天就让我们一起学习《面对责任的选择》。(板书课题)
二、师生互动学新课
(一)共同探讨:承担责任意味着什么
活动一:大屏幕出示课本P19的三幅图。
学生分组讨论:为什么有些同学不愿意担任班干部?你对担任学生干部有什么看法?
通过学生回答,最后老师总结承担责任是要付出一定的代价的,而积极承担责任是做人的基本要求。
板书:1.承担责任意味着什么
(1)承担责任需要付出一定的代价
过渡:那么,承担责任是不是就是只有付出代价呢?
活动二:请同学们阅读P20李岚的材料。
想一想:在承担讲解员的责任中,李岚都付出了哪些代价?
议一议:李岚在付出代价之后,对自己是不是毫无意义呢?(学生讨论回答)
在学生作了充分的讨论之后,老师对承担责任的作用意义进行归纳总结。
板书:(2)承担责任对个人、对社会的好处
同时,老师还可以让同学们列举一些英雄人物的光辉事迹,如:洪战辉、任长霞等由此产生的意义,对其进行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教育。
练习一:【分析身边事】
大屏幕出示P21的四则材料。
思考:请你替这些同学选择,说明选择的理由,并分析承担责任的代价和意义。
学生思考、回答,充分理解承担责任的代价和意义,从而自觉承担起自己应该承担的责任。
练习二:【谈谈身边事】
教师:作为一个中学生,在日常生活中,你们有没有自觉承担责任呢?请大家从自己身边的小事谈起。
学生思考后展开交流。
教师总结学生的回答。
【出示课件】
在家庭生活中,自觉承担起孝敬父母的责任,帮助父母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事,经常和父母谈心,交流自己的心理感受;在学校生活中,积极完成学校和老师布置的各项任务,帮助生活和学习上有困难的同学;在社会生活中,积极参加社会的公益活动,到街道清除小广告,自觉维护社会秩序,为社会的稳定发展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教师: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可以从身边的小事做起,积极地去完成我们需要完成的责任。面对责任,我们应该积极承担,不能逃避和推卸。承担责任既要付出代价,也会给自己带来一定的好处。如果面对责任,而不承担责任呢?我想,只能给自己和他人带来种种不良的后果。
(二)敲响警钟:不承担责任有什么后果
活动三:【课件展示】
大屏幕出示P22杨某的故事。
思考:杨某不承担赡养父母的责任带来了哪些后果?社会生活中由于不负责任带来严重后果的事例还有哪些?与同学交流。
学生分组讨论、交流,得出结论:每个人都应承担自己的责任。但是,在现实生活中也不乏不承担责任、不履行应尽义务的人,这给个人、他人和社会都会带来种种不良后果。
教师:可见,一个人如果不承担责任,会带来许多不良的后果。像材料中的杨某,由于没有承担起赡养父母的义务,他受到了道德的谴责,失去了别人的信任,而且也受到了法律的制裁。
板书:2.不承担责任有什么后果
(1)一个对他人、对社会不负责任的人实际上就是对自己不负责任。
(2)对他人的利益和对社会造成严重危害的要受到法律制裁。
练习三:【列举事例】
教师:社会生活中,还有哪些不承担责任的社会现象呢?
学生思考后展开交流。
教师总结学生的回答。
练习四:【明辨是非】
昨天应该是亮亮值日了,而他却没有来。当老师问他时,亮亮理直气壮地说:“我胳膊摔了一下,怎么值日!”今天上午,亮亮迟到了,老师问他迟到的原因,他愤愤地说:“都怨爸妈,没有及时把我叫醒!”
思考:请你运用今天刚刚学过的知识,分析亮亮的言行;设想一下,亮亮的行为会带来哪些不良的后果?
学生思考、回答,掌握本节课的所学知识,能用学过的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教师:我们在学习和生活中要克服种种困难、甚至付出代价也要去积极承担责任,不能寻找这样或那样的借口而推卸责任。如果我们不承担责任就会失去同学的信任,失去老师的信任,就会降低自己的人格,就会使学习退步。因此,我们面对责任,要积极地去承担!
练习五:【向他们提建议】
完成教材P23的填一填:
观察同学们不负责任的现象,向他们进一言:
设想如果一个同学学习上极端不负责任,可能造成的后果:
三、课堂小结
同学们,责任感是国民素质的标志,是现代人应该具有的基本素质。“国家兴亡,匹夫有责”,尽管承担责任可能会使我们付出代价,但是承担责任的同时也会伴随我们的成长,承担责任给我们的生活带来实际的意义,使我们的人生变得更为充实、更有价值。让我们从小树立起责任感,从小自觉承担学习和生活中应该承担的责任,长大后承担起历史赋予的神圣使命,成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合格建设者和接班人!
四、课堂检测:(见导学指南)
五、布置作业
1、承担责任需要付出的代价是什么?
2、承担责任的重大意义是什么?
3.承担责任有什么后果?
六、板书设计:面对责任的选择
1.承担责任意味着什么
(1)承担责任需要付出一定的代价’
(2)承担责任对个人、对社会的好处
2.不承担责任有什么后果
(1)一个对他人、对社会不负责任的人实际上就是对自己不负责任
(2)对他人的利益和对社会造成严重危害的要受到法律制裁
教学目标:
1、知道家庭的含义和家庭成员间的称呼、关系。
2、了解家人的工作、爱好、习惯,对家人产生敬爱之情。
3、为自己的家人感到骄傲。
教学重点和难点:正确介绍自己家人的情况。
课前准备:
1、观察并了解自己家人的职业、兴趣、爱好、生活习惯。
2、准备一张家庭生活照。
3、教师准备一张自己童年的家庭生活照
学习内容
明确家庭的含义,了解老师的家人情况,学习表述方式学生活动介绍自己家里人看老师童年时的家庭生活照,了解老师的家人情况教师活动。
1、结合发言情况进行指导、总结。
2、结合照片进行介绍。
3、老师巡视指导。
4、老师指导并对说的好的同学给与表扬。
5、进行爱家人教育互相介绍自己的家人,彼此分享家庭的幸福小组介绍自己家人情愉快况让全班同学了解我的请同学到前边介绍,家人其他同学看照片听总结,进行尊重普通和老师共同总结本课劳动者的教育的收获。
教学过程设计:
一、导入
谈话引入:我们都有自己的家,谁能告诉大家你的家里都有谁?请哪位同学介绍,就把事先收上来的照片放在投影上,全班都能看到。(如果学生在回答这个问题时,把临时居住在自己家的亲戚也算作自己的家人,教师要及时给与指导,从而明确家庭的含义。)
二、学习新课
(一)教师投影出示自己童年时的家庭生活照。
1、介绍:“这是老师和你们一样大时,和我的家人一起照的照片,大家猜一猜,哪个是老师?”“猜一猜其他几个人是谁?”
2、老师介绍:你们想了解照片上这些人的情况吗?那老师来为你们介绍一下。教师指着照片介绍“爸爸妈妈都是农民。他们特别会种庄稼……工作之余,爸爸喜欢坐在树荫下和别人下棋,妈妈却喜欢看电视剧,有时还会跟着电视一起哭、一起笑……姐姐上小学四年级,她学习非常好,姐姐喜欢读课外书……妈妈怀里抱着的小朋友是我的小妹妹,那时她刚刚会走路……
3、老师一边介绍一边把画好的图片贴在黑板上。(爸爸妈妈种田,爸爸在树下和别人下棋,妈妈在看电视,姐姐在读书,妹妹在玩耍等)
4、小结:刚才老师都向大家介绍了哪些内容?
板书:工作爱好习惯
(学生对老师的童年生活都是非常感兴趣的,通过猜一猜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既了解了老师的童年生活,熟悉了老师的家人,在不知不觉中也学会了介绍家人的方法。)
(二)介绍自己的家人
1、谈话:你们愿不愿意把你的家人介绍给同学们?让我们以小组为单位,把自己家人的情况介绍给同学们,可以把自己知道的情况告诉大家,小组的同学如果想了解什么,也可以请她给介绍一下。
2、小组介绍(小组合作学习,同学们就像听故事一样,了解到小伙伴的家人情况;同时在语言表述上,互相指导,使每个学生在不同程度上有不同的提高。)
3、小组选举一位介绍最好的同学到前边来向全班同学介绍自己家人的情况。老师对介绍的好的同学及时进行表扬。(对于一年级同学来说,能走上讲台给全班同学介绍就已经是很出色的了,如果再能语言流畅的进行介绍,这更是高水平的展现。教师适时的进行表扬和鼓励,学生获得的将是成功的喜悦。)
三、总结:通过今天对家人的介绍,你有什么想法?
一、课标依据
依据思想品德课程标准“成长中的我”中“认识自我”部分:“悦纳自己的生理变化,促进生理和心理的协调发展;知道青春期心理卫生常识,学会克服青春期的烦恼,调控好自己的心理活动”的要求设计。
二、教材分析
(一)教学目标 :
知识目标:
1、了解青春期基本的生理和心理常识。
2、了解青春期特有的一些心理矛盾和心理特征。
能力目标:正确处理青春期可能遇到的心理矛盾、困惑和烦恼,从容面对青春期生理和心理的变化。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以积极乐观的心态迎接青春期的到来。
(二)教学重点:让学生探究青春期的生理变化;体验青春期的心理特征。
(三)教学难点:正视青春期的生理变化和心理变化;列举学生身边存在的心理卫生问题,阐明不健全的心理将会严重影响青少年的健康成长。
三、学情分析
“羞答答的玫瑰静悄悄的开”,进入青春期的初中学生,身体发育加速,与此同时会产生一些成长的烦恼。因此,同学之间的相互交流和老师的恰当引导,有助于学生的健康成长。
四、教学过程
(一)青春悄悄来
活动导入:
以小组为单位,让每个学生拿出自己事先准备好的自己从小至今的四张照片,按年龄的顺序排列,贴在一张纸上,在小组中传阅。传阅后,想一想,回答下列问题:
1、我是否长大了?从那些地方可以看出来?
2、我对这些变化的感受是什么?
3、这些变化对我意味着什么?
活动小结:
不知不觉中,我们已经进入了人生最美的春天——青春期。
阅读:引导学生阅读教材35页“相关连接”部分,了解什么是青春期?
分析:
(1)、进入青春期我们的身体发生了那些变化?
以小组为单位根据实际情况填写下表。(学生根据个人意愿填写结论、发表感言)
男孩
女孩
生理变化
(2)、进入青春期出现一系列特殊的生理现象,如长痘痘、变声等。这是否正常?为什么?
(3)、身体悄悄变化的同时,我们的心理也在发生着一系列的变化。请说说我们的心理发生了那些变化?
知识归纳:青春悄悄来
(1)、进入人生最美丽的春天青春期
(2)、青春期的三大身体变化
(3)、青春期的身体变化有不同的韵律和节拍
(4)、随着身体的变化我们的心理也发生了一系列的变化
(二)成长不烦恼
歌曲导入:欣赏《小小少年》
提问:
1、这首歌能否使你产生共鸣?为什么?
2、在成长、学习、生活中你都遇到了哪些烦恼?
活动:争当“解烦恼标兵”
(1)、每人将自己在成长过程中遇到的烦恼写下来,放进事先准备好的纸箱里(不记名)。
(2)、以小组为单位,每小组抽3个,讨论分析该如何为同学排解成长中的烦恼,并派代表宣读,其他小组学生可补充。
(3)、最后让学生将各组宣读的烦恼事归类,课上没能解决的待课后让学生查资料、请教师长或专家。
(4)、歌中唱到“小小少年,很少烦恼,无忧无虑乐陶陶??”,你有哪些切实有效的方法可以让我们的青春期“无忧无虑乐陶陶”?
知识归纳:成长不烦恼
(1)、青春期心理充满着矛盾
(2)、学会解决心理矛盾,保持心理健康
课堂小结:
今天我们学习了“走进青春”,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学到了什么,或者说,本节课你最受启发的是什么地方。(用一两句话来概括)
保持心理健康有助于我们身心的协调发展,顺利度过青春期。愿同学们自尊,自爱,自强,自重,珍惜青春,让自己的青春绽放出绚丽的光彩。
一、指导思想
认真贯彻国家基础教育工作会议的精神,以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为契机,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深化教育改革。继续以“关注课堂”为工作主线,并注意整合教学,更新教学观念,改变教师的教学行为和学生的学习方式,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为重点,深化课堂教学改革,大面积地提高教育质量。
二、学生基本情况
本期我担任八年级四个班的思想品德教学工作,通过开学几天对学生的了解与熟悉,发现本届学生对思想品德的学习积极性比较高,课堂思维比较活跃,上课课堂教学秩序良好。但是学生的基础知识掌握不够扎实,分析问题的能力有待提高,对一些基本的政治常识认识还比较肤浅,学习方法还需要用心钻研。
三、教材分析
本册书包含五个单元十五课的内容,涉及心理教育、道德教育、法律教育三个板块,其中第一单元让青春充满活力属于心理健康教育内容,主要让学生了解青春期的心理变化的原因,克服闭锁心理以及怎样与异性交往;第二单元感悟生命珍爱生命属于道德教育范畴,主要让学生了解生命的价值,为什么要珍爱生命,怎样努力创造生命的价值;第三单元关注经济生活属于法律常识方面的内容,主要让学生感受经济生活,如何维护自己的基本经济权利,做一个合理的消费者;第四单元做负责任的公民属于道德教育方面的内容,主要让学生感受生活中的责任,为什么要学会承担责任以及怎样做一个负责任的公民;第五单元生活在法律的保护中属于法律常识的内容,主要让学生懂得法律保护的重要性,怎样去获取法律保护以及加强自我保护的意义与方法。
四、教学措施
(一)做好教学常规工作
1、认真钻研教材、课标。熟悉教材及其指导思想,认真备课,上好每一节课。做到授课胸有“书”,及时检测。
2、虚心学习,本期听课要不少于10节,多听与思品科相关教师的课。
3、认真及时写好计划和总结,按计划实施教学工作。
(二)积极参加教研活动,提高业务水平
1、积极参加科组、县的教研活动,承担学校安排的本期思品的一节公开课,提高教研能力;积极撰写教学论文或教学设计。
2、努力学习,提高专业理论水平。平时注重再学习,浏览百科,摄取与思品学科相关的理论知识和当代社会新科技发展信息,渗透到教学中去,使教学更有说服力。
(三)激发学生兴趣,提高学习成绩
1、优化课堂教学。教学采用多种方法,让学生动口、动手、动脑参与学习,采用讨论、演讲、阅读、自学、练习等形式,活跃课堂气氛,使教学效果达到最优化。
2、把每个班分成若干学习小组,落实责任和要求,培养学生搜集处理信息的能力,提高整体教学效果。
3、双边活动,严抓课堂纪律。了解学生学习及思想状况,及时做好工作,引导学生健康成长,严格要求学生,一视同仁。
4、加强德育功能,开展课堂活动
(1)配合学校德育工作,充分发挥教本教育功能,采用演讲、座谈、辩论等形式活动,引导学生全面发展。开展一些课外活动。
(2)严于律己,教书育人
立足本职工作,热心向学生传授真理。言传身教,平等对待,爱护学生。工作要认真细致负责,教育学生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努力让学生喜欢学习思品,培养良好的心理品质。
【教学依据】
( 一 ) 教材分析
八年级《思想品德》(上册)第三单元《相处有方》围绕“与人相处的艺术和技巧”这 一主题展开。《欣赏与赞美》我设计为两个课时,第一课时是“欣赏篇”;第二课时是“赞美 篇”,本节课是第一课时的内容。通过开展系列学习活动,让学生体验欣赏与赞美他人给别 人和自己带来的愉悦心情,感受真诚的赞美对改善人际氛围、营造良好人际环境的作用,从 而有针对性地引导和培养学生善于欣赏与乐于真诚地赞美别人的品质。因此,本节课在本单 元中具有不容忽视的重要地位,为学生今后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起着重要的作用。
( 二 ) 学生分析
八年级学生在家中是受宠爱和被赞美的对象,习惯自我欣赏,但不愿意和不善于欣赏别人则影响了他们人际关系的和谐发展,甚至导致人际关系僵化、破裂。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将引导学生学会发现别人的优点,并能够坦诚地赞美别人,掌握与他人融洽交往的艺术,培养宽和、愉悦的心境,是他们成长中不可缺少的一课。
【教学设计】
( 一 )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认识懂得欣赏美好事物和人们的美好特性是积极的人生态度,懂得欣赏在人际交往中的积极作用。培养学生善于发现别人优点和长处的能力,掌握人际交往的技巧和艺术,主动去营造一个人人心情愉快和积极向上的人际氛围。
2、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生活,形成欣赏美好事物的积极健康、乐观开朗的人生态度和心理品质。培养仁爱之心,完善自己的人格。
( 二 ) 教学重难点
1、重点:培养学生善于发现事物的美好和别人的长处的审美心态和能力。
2、难点:懂得学会欣赏是一种积极的人生态度,是一种健康的心理品质
( 三 ) 教学方式
1、教法
依据课程标准和教材的要求,从学生的实际出发,本节课我运用了多种有效的教学方法,如:
(1)多媒体教学法。
(2)艺术欣赏。引入《茉莉花》为背景音乐,展示照片,播放影片等。
(3)小组讨论法。针对教学重难点组织学生进行分组讨论,形成生生互动、师生互动的场面,培养学生自主探究、合作学习的良好习惯,发展学生分析问题、语言表达的能力,促使学生在合作学习中解决问题。
(4)通过猜想活动,激起全班同学参与活动的兴趣,引导学生感知、领悟,从感性体验上升到理性分析,在活动中体验、在体验中升华。学生在活动中互相欣赏,互相赞赏,共同感受相互赞赏对营造良好人际环境的作用。
2、学法
以学生自主、合作、探究为主,通过艺术欣赏、小组讨论、猜想活动、故事感悟等各个环节,使学生在合作学习中分析和解决问题,在活动探究中体验成功的愉悦,在事例分析中导出结论、解决问题,从而达到体验认知――实践导行的效果,促进学生道德的内化升华。
( 四 ) 教学构思
我设计整个教学过程就是模仿湖南卫视的娱乐节目《快乐大本营》,以快乐为宗旨,以游戏活动为形式,由我担当主持,邀请学生共同参与一系列的游戏娱乐节目,从而实现“在玩中学,在学中思,在思中提高”的教育理念。过程如下:
教师活动:欢迎大家进入“快乐大本营”,你们知道使自己快乐也使别人快乐的一个简单
易行的秘诀是什么吗?
学生活动:学生讨论,发言。
1.小学思想品德教学设计
2.八年级思想品德隐私和隐私权教学设计
3.《老王》教学设计
4.《春望》教学设计
5.《重力》教学设计
6.《人生》教学设计
7.《阳光》教学设计
8.《春雨》教学设计
9.《将心比心》教学设计
10.长城教学设计
一、知识与技能
1)掌握维护自身合法权益的正确途径和方法。
(2)做一个合格又精明的消费者。
(3)感悟假冒伪劣商品的危害,学习掌握同制假售假行为作斗争的方法。
(4)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消费争议,做理智的消费者。
二、情感、态度价值观
对消费者权益受到侵害者表示同情,增强社会责任感;对损害未成年人权益的行为理直气壮地拿起法律武器,依法维权;向假冒伪劣商品作斗争。
三、过程与方法
多媒体课件视频演示创设情境分组讨论案例教学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
1、懂得维护合法权益的正确途径和方法。
2、做一个合格又精明的消费者。
难点:灵活运用法律知识解决维权的实际问题。
教学过程
(一)话题导入激发学生兴趣
老师:近期,我国很地方报告多例婴幼儿患有泌尿系统结石病例,调查发现患儿多有食用某种品牌的婴幼儿奶粉有关,大家知道是什么牌子的奶粉吗?
观看案例视频《三麓奶粉事件》。
老师:这就是震惊全国的“三麓奶粉事件”。看了刚才的短片,同学们心中肯定会些感受,哪个同学先来谈谈?
学生回答略(下同)。
老师:“三麓奶粉”侵犯了消费者什么权利?消费者面对这样的问题应该怎么办呢?(设计意图:民生与健康是人一生最大的事情,党中央高度重视。《三麓奶粉事件》是典型的侵犯消费者权益的重大事件,通过视频观看,学生能感知到消费者权益受到侵犯的事实,激发学生兴趣,为下步了解维权途径和方法、怎样维权作铺垫。)
(二)情景展示感悟与体验
教师:眼镜是我们中学生重要消费内容之一,就有这么一件事,中学生赵庆在某眼镜店买了副隐形眼镜,用后不适,眼睛红肿疼痛,经有关部门质量鉴定,这副眼镜为假冒伪劣商品……
学生表演《眼镜xxx》。
教师:眼镜店老板拒绝赵庆同学的要求,他该怎么办呢?请你为他出几个好主意。
教师:从上面事例中,我们得到懂得了哪些道理?
学生:作为消费者,我们不仅要明了法律赋予我们的权利,更要懂得维护自己合法权益的正确途径和方法。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了解残疾人的生活;知道社会对残疾人和困难群体的关怀行动和相关政策。
2、能力:从不同角度观察、认识、分析社会事物和现象;尊重并愿意尽力帮助残疾人和有困难的人。
3、情感、态度、价值观:能够体会残疾人在生活中的不便和困难,以及他们所付出的努力;培养支持、关爱残疾人的情感。对残疾人和困难群体有同情心和爱心。
二、教学重难点:
通过让学生观察、体验、感悟残疾人的社会生活,获得亲身感受,从而培养学生关爱残疾人,尊重残疾人,关注残疾人的生活意识。
三、教具准备:
教师准备:
多媒体课件。
学生准备:
1、课前收集有关残疾人自强不息、顽强拼搏的故事。
2、收集社会关爱残疾人的事例。
四、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走近残疾人
1、播放<<如果幸福你就拍拍手>>,孩子们一起随着音乐动起来(感受体格健全的幸福和快乐)
2、孩子们,当我看着你们每一个人明亮的眼睛,灿烂的笑容,灵动的手脚,我就不由地想起他们。
3、播放各类残疾人的图片。配乐:<<二泉映月>>九月开学季,老师你们准备好了吗?盲人:他们习惯于在漫漫长夜里摸索,却永远看不到天亮时的那一抹曙光;聋哑人:他们在悄无声息的世界里生活,所有欢声笑语对他们来说都是苍白无力;肢残:他们靠着轮椅、拐杖来延展自己的人生,这不屈的人生之路何其漫长啊!
4、有些人因先天或后天的原因,不能像绝大多数人一样,拥有健全的身体。这给他们的生活带来了许多不便。孩子们,从你们同情的目光里,徐老师深深地感受到你们的善良。现在就让我们带着一颗真诚的心,伸出爱的手,一起走近残疾人,去温暖他们的心。(板书课题:伸出爱的手)
(二)、体验残疾人
1、观察残疾人的生活孩子们,你知道在我国有多少残疾人吗?(板书:残疾人)这是一个特殊的群体。孩子们,打开书72页,让我们来看一看他们是怎么生活的。师:你们都有一双善于发现的眼睛,看到了他们生活的困难,但这还不够,现在就让我们扮演他们,真切地体验他们生活的艰难。
2、体验残疾懂得关爱:体验盲人(找座位)首先,让我们走进盲人,去体验盲人的生活。做盲人找座位的活动。请一个孩子扮演盲人,从教室门口开始往里走,要一直摸索着到自己的位子。其他同学不能出声。
(1)采访刚才体验了盲人找座位的孩子:闭上眼后,你感觉怎样?
(2)孩子们,你观察到了什么?那一刻你最想做的是什么?
(3)你来帮助他。你什么感受?
(4)你得到了别人的帮助,心里怎么想?体验聋哑人师:是啊!得到别人的帮助,我们心怀感恩。课前,老师布置你们学唱《感恩的心》,我们一起来演绎一下。表演唱。你知道哪些动作的意思?遇到聋哑人时,我们可以用手语与他们交流。共同学习手语:“伸出爱的手,让我帮帮你”。情景表演:现在徐老师就是一位聋哑人,你用学习的手语,来表达一下。
体验肢残人
遇到盲人时,我们可以为他们引路,遇到聋哑人时,我们可以用手语和他们交流,那么遇到肢残的朋友时,我们又能做些什么呢?
(1)、单手系红领巾体验。
规则:只用左手系,右手背在身后。(一分钟)
(2)、说说你有什么感受?
(三)、帮助残疾人
(1)、通过一次次的体验,我们真切感受到残疾朋友们有眼睛却看不到五彩缤纷的世界;有耳朵却听不到美妙的声音;有嘴巴却说不出心中的千言万语;残缺的四肢阻挡了他们前进的脚步。他们需要我们伸出爱的手,可是有些人却深深地伤了他们的心。
(2)、情景剧表演(三段小剧)课件出示:<<残疾人的心声>>,请一个孩子来读读。采访:听了她的心声,你们有什么感受?
(3)、(相机板书:帮助尊重关爱鼓励)
(4)、最近几年,我们国家提出全社会要为残疾人创造“无障碍”的生活环境。认识吗?这是残疾人专用的标志。(课件出示)
(5)、通过观察和查找资料,你了解到有哪些残疾人专用的设施呢?
(盲道、行动不方便的残疾人的下坡道、残疾人专用厕所、公交车上的残疾人专座、有声音的红绿灯)
(四)、学习残疾人过渡:残疾人在身体和生活等方面虽然与我们不同,但他们和我们一样具有奋发图强、努力拼搏的精神,在不同的岗位上用不同的方式为社会作贡献。这种精神难能可贵,值得我们学习。
1、你知道残疾人身残志坚的故事吗?交流一下。(学生交流)
2、课件呈现顽强拼搏组图(配乐:命运)张海迪:5岁时患了脊髓血管瘤,胸以下全部瘫痪。却发愤学习,成为身残志坚的典范。她说:“活着就要做个对社会有益的人!”千手观音:这是一群聋哑姑娘。生活在无声世界里的她们,克服了重重困难,精彩的表现值得所有人为她们喝彩!体育健儿:在运动赛场上,同样少不了他们自信、矫健的身影!
3、小结:这些残疾朋友,他们虽身残但志不残,他们和我们一样有梦想,有追求。他们自强自立,他们顽强拼搏,他们坚强不屈,他们创造着一个又一个的生活奇迹!他们值得我们伸出爱的手,去帮助,尊重和关爱他们!
(五)、拓展延伸深化主题
1、生活中除了残疾朋友需要我们的关爱,还有哪些人也需要我们帮助?课件出示:灾难中的人们、绝症的儿童、老年人等图片。师:当别人需要帮助时,我们应该怎么样?(伸出爱的手,尽我们的能力帮助他们。)
2、我知道,我们班上有几个孩子,在今年暑假的社会实践活动中,他们就走入了一群需要帮助的人中,现在请她们来谈谈自己的感受。
3、你有帮助别人的经历吗?请与大家分享。
师:孩子们,我听懂了(课件出示)我们的爱是笑脸。我们的爱是问候。我们的爱是帮扶。我们的爱是让座。我们的爱是牵引。我们的爱是捐出的零花钱。
5、总结:配乐<<爱的奉献>>孩子们,我听到你们心中那爱的泉水在欢快地流淌。让你们的爱,让我们的爱,让所有人的爱汇成这爱的河流,感动着你,感动着我,感动着他。让爱永恒,让情永驻!让我们的世界永远充满着爱!
第二框财产属于谁留给谁
学情分析
对于现实生活中存在的财产继承问题未成年人知之不多,因此有必要对其进行这方面的教育,使其懂得继承人继承遗产既要依照法律规定又要弘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对应的课标内容
知道法律保护公民的财产,未成年人的财产继承权和智力成果不受侵犯,学会运用法律维护自己的经济权利。
教学目标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通过活动培养学生尊重权利、尊重法律,让他们能够自觉学法、守法和用法,并发扬注重情义、互谅互让的社会主义优良传统美德。
能力目标:在继承权发生争议时,我们应有的态度和方法;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知识目标:通过教学使学生了解遗产、被继承人、继承人、继承权的含义及法定继承的范围、继承顺序;继承权的实现方式以及在继承权发生争议时我们应有的态度和方法。
教学重点、难点
我国遗产继承权的实现方式,培养学生优良的传统美德和道德是非判断。提高学生在实际生活中运用法律的能力。
教学准备
多媒体制作、节目编排等。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我们的同龄人晓军因为家庭财产问题非常困惑,现在他一家人来到了我们这儿……
活动一:角色扮演
结合教材76页关于晓军的材料
学生分角色扮演晓军一家人(材料:中学生晓军,全家共六口人,属于其父所有的个人财产有稿酬存款、图书字画、宝石古玩等,其家产还有五间私房、彩电、冰箱等。因晓军父亲病情恶化,晓军的母亲、爷爷、奶奶、姑姑都在在谈论财产继承问题,都认为自己有权继承晓军父亲的财产和所有的家产。晓军也觉得似乎有理。)
教师:看了晓军家的情况,请你谈谈一家人谁说的有道理?真的所有的人都能继承晓军父亲的财产吗?
板书:二、财产留给谁
(一)我们享有财产继承权
首先我们明确几个概念:什么是遗产?继承人?什么是被继承人?
学生阅读教材相关材料。
学生1:遗产就是被继承人遗留的个人合法财产;
学生2:被继承人是遗留财产的死者,依法继承死者遗产的人是继承人。
教师:明白了这几个关于继承问题的概念后,让我们再来看晓军家的事。
晓军父亲尚未辞世,财产能继承吗?是否所有的财产都可以继承?
学生1:晓军的父亲尚未辞世,其财产不能继承。
学生2:即使晓军父亲死亡,也不是所有的财产和家产都能继承。
学生3、假如晓军父亲的财产中有来源不明的,晓军的家人就不能继承。
学生4:父亲死亡后,他的所有个人财产如稿酬存款、图书字画、宝石古玩等可以作为遗产继承。
学生5:还有家产五间私房、彩电、冰箱等属于父亲的那部分可以作为财产继承。
教师:同学们分析的非常好。谁来归纳作为遗产必须具备哪些条件?
学生归纳得出:遗产是公民死亡时遗留的合法的个人财产。遗产必须具备的三个条件:一、必须是公民死亡时遗留的财产;二、必须是公民个人所有的财产;三、必须是合法的财产。(多媒体显示)
活动二:家庭AB剧
多媒体显示:
不久,晓军的父亲因病去世,晓军的家人召开了家庭会议,准备继承遗产,可是在谁能继承,继承多少这些问题上争执不下。爷爷、奶奶认为遗产应该由五人平分,但母亲不同意,认为姑姑不能继承。
教师:你赞同谁的观点?请说出依据。
学生1:因为爷爷奶奶是长辈,应该由他们说了算。
学生2:姑姑与父亲是亲兄妹,财产分给妹妹也是理所当然。
学生3:姑姑总是要出嫁的,不能把家里的财产带给外人。
教师:同学们似乎说得都有点道理,请同学们阅读教材77页,然后请你再次作出选择。
学生4:我国继承法在第二章“法定继承”中规定,被继承人的配偶、子女、父母、兄弟姐妹、祖父母、外祖父母为法定继承人,享有继承权。所以我赞同爷爷奶奶的说法。
学生5:我赞同母亲的说法,因为我国继承法规定,遗产按照继承顺序继承。继承开始后,由第一顺序继承人继承,第二顺序继承人不继承,姑姑是第二顺序继承人,因而不能继承。
教师:同学们通过争论、阅读教材已经对上述问题形成了共识,姑姑作为第二顺序继承人不继承父亲的遗产。
板书:(二)继承权的实现方式
我国继承权有哪两种实现方式?法定继承和遗嘱继承。
(1)什么是法定继承?
(2)法定继承人的继承人和继承顺序。
(3)法定继承的遗产分配原则。
教师:晓军家的这种继承方式属于哪种
继承方式?它应该按哪些原则对遗产进行分配?
学生阅读教材78页,理解上述案例属于法定继承以及法定继承中遗产份额的分配原则。
活动三:律师到我家
学生角色扮演晓军一家和律师:正当晓军的`家人准备分割遗产的时候,晓军父亲的律师来到晓军家,拿出了晓军父亲生前的遗嘱,遗嘱中提到:晓军是未成年人,要把遗产的二分之一留给晓军,父母年老体弱,四分之一留给父母,另外四分只一给晓军的母亲。晓军继承的份额暂时由爷爷奶奶和母亲共同管理。
板书:遗嘱继承
(1)什么是遗嘱继承?
(2)遗嘱继承的优点。
教师问:你认为晓军父亲的遗嘱有效吗?
学生答:有效,因为父亲的遗嘱具备了以下条件:父亲有遗嘱能力,意思表达真实,内容和形式都合法,继承人都在法定继承的范围。
教师:父亲立遗嘱确定继承方式与法定继承有什么区别?
学生:这种是遗嘱继承,遗嘱继承的最大优点在于被继承人可以按照自己的意愿分配自己得到财产。
教师:晓军家到底该采取哪种继承方式继承父亲的遗产呢?
学生:我国法律规定:遗嘱继承优先于法定继承,因而晓军一家应该根据父亲的遗嘱继承遗产比较合理合法。
3、遗赠。
活动四:家庭纷争
(媒体展示):三个月后,晓军的母亲另嫁他人,对晓军不闻不问,对爷爷奶奶更是置之不理,姑姑也远嫁他乡,从此音讯全无。为此,年迈的爷爷奶奶和邻居家签定了协议:爷爷奶奶由邻居一家照顾,死后房产送给照顾他们的邻居。临死前,爷爷奶奶立下遗嘱并办理了公证:两人死后,存款由晓军继承,房产送给照顾他们的邻居。晓军的姑姑知道父母去世,回家要求继承自己父母的遗产,要求晓军交出爷爷奶奶的存款,并要把邻居的房产收回。晓军的母亲也以晓军是未成年人为由,霸占了晓军应继承的遗产。
教师:晓军爷爷奶奶的遗嘱有效吗?
学生:有效,因为这份遗嘱符合我国法律规定的遗嘱必须的条件。
教师:姑姑的做法正确吗?为什么?
学生:不正确,因为爷爷奶奶的遗嘱是有效遗嘱,而且邻居受赠房产属于遗赠,受我国法律保护。
教师:法定继承和遗嘱继承是我国继承的两种继承实现形式。而邻居接受遗赠取得遗产不属于遗嘱继承,但是是我国法律所允许的。
教师:面对姑姑和母亲,假如你是晓军,你会怎么做?
(三)当继承权发生争议时
学生1:与姑姑协商,拿出爷爷奶奶的部分存款给姑姑。我们要注重情义、互谅互让,这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这样做有利于继承人之间的和睦团结和整个家庭的稳定幸福,有利于充分发挥被继承人遗留财产的效益。
学生2:通过老师,做姑姑和母亲的工作,向她们宣传有关法律知识,通过协商取得自己应该继承的遗产。
学生3:起诉姑姑和母亲,运用法律武器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
教师:看来不同的人会有不同的处理方法,你最赞同哪种做法?从中我们可以得到什么启示?
学生畅所欲言。
媒体展示:(一)我国继承法第15条规定:“继承人应当本互谅互让、和睦团结的精神,协商处理继承问题。遗产分割的时间、办法和份额,由继承人协商确定。协商不成的,可以由人民调解委员会调解或者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二)未成年人保护法第45条规定,人民法院审理继承案件,应当依法保护未成年人的继承权。
教师小结:通过同学们的讨论,我们明白了当继承发生争议时,我们应尽量本着互谅互让的精神,积极协商解决。当自己的合法权益受到侵害时,还要勇敢地拿起法律武器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课堂小结:这一节课我们学习了有关继承的法律知识,知道了在继承权发生纠纷是该怎么做。学法就是为了守法、护法。所以在现实生活中当我们的财产继承权发生争议时,我们应尽量本着互谅互让的精神,积极协商解决。当自己的财产继承权受到侵犯时,要学会依靠社会力量,用法律武器维护自己的正当权益。
课外练习:模拟法庭
媒体展示:金、吴夫妇生育了四个儿女。甲男、丙女在家务农,乙女、丁男在城里工作,四人都已成家,共同承担着赡养父母的义务。两老口相继病故后留有房产三间。丙女、丁男因房产继承问题发生了争议。丙女提出丁男收入丰厚就别继承房产了,三间房由其他三兄妹个继承一间,而丁男却不同意。最后四兄妹弄上了法庭。
以大组为单位,模拟法庭进行法庭辩论与庭审活动,由学生扮演法官、律师、书记员、四兄妹等角色,然后全班交流。
布置作业:搜集资料,准备模拟法庭表演。
一、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正确认识个人与集体的关系,理解个人离不开集体,集体的发展离不开个人的努力。
能力目标:用正确的方法维护集体的团结,在集体活动中,能与同学积极配合,团结协作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自觉把个人融入到集体中去,珍视集体的团结。
二、学情分析:
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传统的集体主义价值观、道德观受到冲击,国家民族观念、全局观念逐渐淡薄,个人利己主义开始泛滥,青少年容易受到腐蚀,影响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的形成。所以,必须高扬集体主义的旗帜,坚决反对形形色色的个人主义,用正确的价值观引导学生健康成长。通过引导学生认识个人与集体的关系、树立集体主义观念,有利于在全社会形成热爱国家、热爱集体的、关心他人的良好风气,对促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具有重要意义。同时,培养良好的集体主义观念和团队精神也是学生将来适应社会生活的必要条件。
三、教材分析:
本项目《正确认识个人与集体的关系》属于第二单元“热爱集体,融入社会”生活主题中的第四课《我与集体共发展》,主要联系学生生活实际引导他们认识个人与集体的辩证关系,体会在集体中团结的重要性,落实的是课标中的“三1.4正确认识个人与集体的关系,体会团结就是力量,能够自觉维护集体的荣誉和利益”。教材共分两个层次,第一个层次,“个人与集体不可分”引导学生认识集体的特征,理解个人与集体的辩证关系。”第二个层次“团结就是力量”主要引导学生在认识个人与集体的关系的基础上,进一步体会团结对一个班集体的重要性,教育学生珍视集体的团结,自觉维护集体的团结。教材内容体现了开放性和实践性,创设了问题情境和引领教学的操作性活动,给课堂教学创设了丰富的空间,真正让学生动脑动口动手,使学生在活动中思考体验和感悟。但是,根据学生实际、国家社会一年来发生的大事,教学事例、活动内容有必要做一些新的安排。
四、重点分析:
团结就是力量也是本课的教学重点,从集体的角度,集体的力量来自团结,集体生活中最重要的就是强调团结,没有集体成员的团结一致也就没有集体的发展和利益,从个人的角度来说,讲团结、会合作是一个人适应集体生活的重要品质。
五、教学准备:
1、课前与美术老师联系,组织班级标志设计
2、搜集同学们成长历程中难忘的集体生活照片,办一次以《我生活过的集体》为主题的影展。
3、实物准备:八块红砖
六、教学过程:
(一)班徽赏析,导入新课
师:上周美术课同学们设计了班徽,有一枚经过同学们的一致同意,被选为我们8.1班的班徽,请它的设计者李立同学为我们做一下解读
出示制作好的班徽,请同学解读:
正三角形从每一个角度看都是大写的八·一,组成一个温暖的家,四十七名同学在这个大家庭里共同学习,共同成长。
在同学们的掌声里把班徽贴到门上,师作总结:我们47名同学组成了8.1班集体,每个人都是集体中的一员,我们与集体同呼吸共命运,今天,我们共同学习《正确认识个人与集体的关系》
(二)美好回忆,形成认识
1、师:在我们的成长历程中,可能经历过无数次不同的集体生活,我班办的影展可能已经勾起了你美好的回忆吧,说说自己生活过的集体有哪些?在集体里生活有什么感受?
乐队、篮球队、校体队、合唱队等同学们畅谈自己曾经生活过的集体,以及在其中的感受。
师总结:集体的存在形式多种多样,我们的班级、学校是集体,生活的社区是集体,将来工作的工厂、企事业单位是集体,一个民族一个国家是一个大集团。一个人的一生就是在这些大大小小的集体中度过的。
2、师:下列词语哪些表达的是集体
侯车室等车的人们教室里学习的同学们为奥运会服务的志愿者们中国女子举重队员们
学生讨论并总结集体的特征:集体中的成员有共同的目标,在行动上相互支持,心里上相互依存,情感上融辱一共,形成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
3、欣赏配乐散文《小水珠的遭遇》
有一滴小水珠从来没有离开过妈妈的怀抱,他对外面的世界非常好奇。一次偶然的机会它被抛到了高处,刚被抛到高处时还有些害怕,但渐渐的,它就被眼前的情景吸引住了。炫目的阳光,亮丽的彩虹,湛蓝的大海,它陶醉了,没想到空中的景色这么美!小水珠在微风的吹拂下飘呀飘,忘却了一切。这时传来妈妈焦急的声音:“小水珠,快回来,太阳会把你晒干的!”小水珠满不在乎地回答:“妈妈,我再玩会儿,这儿太美了!”
可还没等它说完,一束强烈的阳光照过来,小水珠瞬间消失得无影无踪。
说说感悟:小水珠为什么会消失?不想消失应该怎么办?小水珠的遭遇告诉我们什么道理?
总结:个人的力量太微弱了。只有融入大海融入集体中才能生存下去。集体是个人生存的依靠,是个人成长的园地,个人的生活学习工作都离不开集体。集体给予我们的太多,每个人都应该感谢集体。根据自己的体验,补充下列句子:
感谢集体在我困难时给我帮助,让我感到了集体的温暖与力量。
感谢集体在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时给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让我感到了集体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感谢集体在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时给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让我感到了集体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画面欣赏:龙舟竞渡、交响乐演奏、仪仗队表演、拔河比赛
讲解:每一个划船着竭尽全力的击水才推动了龙舟箭一样的前进,所有乐手精心地演奏才汇成了华彩的乐章,全体队员无数次的训练和配合才有了仪仗队整齐如一的步调,绳子的每一次拉近,都凝聚着拔河队员的力量。这对我们创建优秀班集体有什么启发?
同学发言,达成共识:优秀的班集体创建也要靠每个成员的努力,每个人都要发挥特长,为班集体争光,克服缺点,不给班集体抹黑,为把我们班创建成优秀班集体贡献力量!
总结个人与集体的关系,进行板书:个人与集体不可分:个人离不开集体,集体的发展离不开每个成员的努力。
(三)抗震救灾,众志成城
1、材料分析:自从四川大地震发生后,我们都有一个共同的感受,那就是风雨同舟,患难与共,都体会到了一种精神的力量,那就是万众一心,众志成城。党和政府,各级领导干部与人民群众奋战在一起,志愿者从祖国各地奔向抗震前线,人民军队是救援主力,工人加班加点生产急需用品,全国人民把一车车捐赠物资,一笔笔捐赠款项运向灾区,文艺工作者热情讴歌抗震英雄,深情抚慰灾区人民受伤的心灵。危难中,全国人民紧密团结,发扬了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众志成城,抗震救灾,共同战胜了灾难,。
说一说:通过全国人民团结一致,抗震救灾的过程,你对“团结就是力量”这句话是怎样理解的?
总结:集体中的每个成员在思想上高度统一,在行动上目标一致,在情感上共鸣,才能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从而形成强大的合力,达到预期的目标。
板书:团结就是力量
2、模拟演习:方寸之地来逃生
演习方法:地震来临,假设同学们从教室逃离,现在只有站在这块红砖代表的高地上才安全,每组8人,在一分钟之内要全部在红砖上站稳。
在歌曲:《众人划桨开大船》的伴奏下,开始活动。
活动后,请完成任务的小组谈感悟,请失败的小组找出原因。
谈活动感言:团结产生力量。联系实际:生活中,有没有因集体的团结而战胜困难,取得胜利的经历?有没有因集体成员的不团结导致失败的经历?
连接分析课本事例:年级篮球赛开始了,初二五班是夺冠声最高的班级,因为这个班在身高、技术上占明显优势,。赛场上,初二五班的队员们都想给大家露一手,却把赛前制定的比赛方案抛在了脑后。特别是参加过全市中学生篮球比赛的队长高志,一抢到球就急着突破上蓝,由于缺乏其他队员的配合,几次都被对手拦截了,在比分落后的情况下,场上队员情绪急躁,相互职责和埋怨,出人意料地输掉了第一场比赛
他们输掉比赛的原因是什么?他们在后面的比赛中要想取得胜利,应该做些什么?
讨论总结:集体的团结能给每个成员以鼓舞和信心,使个人的能力得到充分的发挥,集体的团结可以把每个成员的长处集中起来。形成一股强大的合力,这种力量不是简单的个人力量的相加,而是一种聚变和升华。依靠这种力量,能够完成个人无法完成的任务,战胜个人无法战胜的困难。
3、佳片赏析:
师:四川安县桑枣中学两千三百多名学生在地震安全逃生,无一伤亡,这个中学的部分学生参加了中央电视台《开学第一课》的拍摄,请同学们看看他们的现场表现。
多媒体播放:《开学第一课》中的一个片段:
同学谈认识:这与他们的防范意识强,日常训练有素密切相关外,也体现了桑枣中学是一个团结的集体,正是集体成员的团结产生了强大的合力,才战胜了巨大的困难。
4、回顾历史,为祖国祝福
师:这次震灾给中国造成的损失是巨大的,但是坚强的无畏的中国人民没有被击倒,全国人民团结一心,众志成城,终于战胜了巨大的天灾,如今灾区重建工作已经深入开展,灾区孩子们也开始了新的学习生活。新中国成立以来,各族人民在党的领导下团结一心,众志成城,共同奋斗,战胜了无数困难,创造出一个繁荣昌盛的新局面。展望未来,没有国家的统一,没有各族人民的大团结,也就没有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今天,为了中华民族的和谐与繁荣,我们高唱《团结就是力量》让我们象爱护自己的眼睛一样来珍视集体的团结,自觉维护集体的团结。
(四)齐唱歌曲,情感升华
多媒体播放歌曲《团结就是力量》。背景画面为抗震救灾的场景,全班同学起立齐唱。
一、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掌握一些消费以及消费者权益保护方面的知识,知道消费者权益受到损害后寻求解决的一般途径。
2、能力目标:学会运用智慧保护消费者合法权益,主动学习和掌握有关消费方面的知识,增强自己的判断能力和选择能力。当自己作为消费者的合法权益遭到侵害时,能够运用法律手段维护自己的权利。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学会理性消费,选择适当合理的消费行为,培养良好的权利意识和自我保护意识。
二、重点和难点
1、教学重点:掌握消费知识及维权途径。、
2、教学难点:增强维护消费者权益的意识和能力。
三、教学方法
展示法、讲解法、讨论法
四、教学用具
多媒体自制教学课件
五、教学时间
1课时
六、教学过程
(一)复习提问巩固上节课内容;
消费者享有哪些权益?它们的具体内容是什么?
(二)导入新课
从学生自己的亲身经历,所见所闻引起情感共鸣,设置问题,引导学生学习本节课内容,培养其学习兴趣。
(三)进行新课
1、展示各类“有奖销售”和“打折促销”的图片,即如何看待五花八门的有奖促销活动?怎样甑别非法的有奖促销?如何识别广告的真伪?让学生找到课堂知识与生活现象紧密联系的感觉,激发其继续学习本课内容的心理动机。让学生自己判断是否参与这样的销售行为,从而了解“有奖销售”的各种不合法行为、明白“打折”销售的真正意图,让学生感受“雾里看花”,从而需要炼就一双“慧眼”,做一个聪明的消费者。
2、通过课本案例以及一些侵权图片与学生互动,总结出炼就“慧眼”的方法即(1)要增强自己的判断能力和选择能力。(2)学习和掌握有关消费的知识。(3)掌握有关消费权益保护的知识。
3、结合课本漫画,让学生参与课堂,体验出消费者要具有良好的权利意识和自我保护意识。
4、通过合作探究,设置案例,让学生通过讨论明白权利被侵犯了不能忍气吞声,不能“吃一堑长一智”,引导学生明确消费者权益受到损害后寻求解决的一般途径。在总结过程中带领学生当堂记忆,再以课本案例进行巩固。
5、适当的练习来巩固本节内容。
6、课堂小结。
7、课后思考。
板书设计
维护消费者权益
1、如何炼就一双“慧眼”?
2、维护权益的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