质量守恒定律教学设计(质量守恒定律教学目标)

下面小编给大家整理了20篇质量守恒定律教学设计,供大家阅读参考。

篇1: 质量守恒定律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本节课主要通过实验来探讨化学反应过程中反应物总质量与生成物总质量之间的关系,开始了从生成何种物质向生成多少物质方面的过渡,引导学生从量的方面去研究化学反应的客观规律,为化学方程式书写和计算的教学做好理论准备。学生在实验探究基础上归纳出质量守恒定律,这是本节的重点,运用化学反应的实质解释和分析质量守恒定律,从微观角度认识在一切化学反应中,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和原子的数目没有增减,从而实现本节难点的突破。

二、教学目标

(一)教学目标的确定必须科学、简明,切合教材要求、切准学生实际,切实突出重点,体现全面性、综合性和发展性。为此,确定了以下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学生通过实验测定知道质量守恒定律;利用多媒体课件演示理解质量守恒定律的原因。初步培养应用实验方法来定量研究问题和分析问题的能力,通过直观教学手段培养学生空间思维和抽象思维能力。

2、过程与方法:体会由感性到理性,由个别到一般的认识方法。

3、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善于质疑的精神和严谨的科学态度。

(二)教学重点、难点及疑点

1、重点:理解质量守恒定律的涵义。

2、难点:质量守恒的原因及其应用。

3、疑点:联系实际,在应用中加深理解,如“蜡烛燃烧后完全消失;镁条燃烧质量增加”,以上反应符合质量守恒定律吗?

[教学设想]

1、教师演示实验;学生分组实验(学生实验分为二大组,每一大组分四小组,每一大组做不同实验)。通过不同的实验得出同样的结论,让学生知道由个别到一般的认识方法。同时也体验质量守恒的存在。

2、借肋多媒体教学,通过 Flash动画模拟化学变化中分子化分成原子,原子再重新组合成新的分子的运动, 从微观角度人性化地设计出化学反应的过程,从而把抽象的理论知识直观化,让学生更容易接受,丰富学生的想象力。

[实验准备] 托盘天平、锥型瓶、烧杯、小试管、酒精灯;白磷、氢氧化钠溶液、硫酸铜溶液、铁钉。

[教学媒体] 多媒体, 实物投影仪。

[课时安排] 1课时

三、教学流程

这节课,我按“设置问题、创设情境――重视实验、体验探究――动画摸拟、突破难点――联系实践、学以致用――整合应用、反馈纠错”五个环节组织教学。

附:教学流程图

课题

提问

实验

演示实验

学生实验

分析讨论

实验结果

质量守

恒定律

结束

学生信息反馈

课堂练习

激发学生兴趣,

启发思维

利用动画解释质量守恒的原因

四、教学过程

依照教材的安排和特点,知识线索为:质量守恒定律的涵义→质量守恒定律的原因→质量守恒定律的应用。重点抓好以下几个环节:

(一)设置问题创设情境

问题引入:什么是化学反应?化学反应的本质特征是什么?那么在化学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总和是否发生变化呢?可能发生哪些变化?

学生分组讨论提出猜想:可能大于、等于或小于的关系。

设计意图:通过联系学生熟悉的问题情境,以吸引学生注意力,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学生的自然兴趣是得高学生的内部动力。

(二)重视实验体验探究

[质量守恒定律的概念]这一部分内容是本节的重点,教师演示实验(白磷在空气中燃烧前后质量的测定)得出反应物的总质量等于生成物的总质量,这一结论是否具有普遍规律呢?学生通过做分组实验(铁与硫酸铜反应、氢氧化钠溶液与硫酸铜反应前后质量的测定)得出了同样的结论,从而由学生总结出质量守恒定律。

设计意图:授课与实验同步教学,学生通过亲自动手实验,体验自己探究知识的乐趣;更加注重实验的操作和实践能力的培养,缩短探知的时间,降低学习的难度,同时使学生进一步认识化学实验的作用,因而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创造性。

(三)动画摸拟突破难点

[质量守恒定律原因]设问:为什么在发生化学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相等呢?通过播放多媒体Flash动画,摸拟在氧化汞受热分解、磷与氧气燃烧、铁与硫酸铜反应中分子、原子的微观变化。学生小组讨论,进一步探究质量守恒的本质。结论:原子的种类、数目、质量都没有改变。

设计意图:Flash动画摸拟实验达到了一目了然的效果,对学生获得更真切的理解起着重要作用,让学生更加形象、生动、深刻地去认识质量守恒定律的实质。从而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和分析能力。

(四)联系实践学以致用

[质量实恒定律的应用]这一部分是本节的一个难点,教师设计一些符合生活常识性的问题,问题的设计用“学生摘苹果”做比喻,要让学生“摘着苹果”,而且是跳起来“摘着的”。学生也可以提出一些有疑问的化学现象,大家共同讨论,使学生真正会用质量守恒定律解释化学反应现象,以此培养学生善于质疑的精神和严谨的科学态度。

(五)整合应用反馈纠错

[反馈练习]:实物投影出示(略)

设计意图:通过随堂检测,及时评价,让不同的学生都能尝试获取成功的愉悦。让学生从基础知识到能力提高把所学知识一步步的提高,达到举一反三的地步。

[小结]:师生共同小结本节课的内容以及活动探究的心得,交流收获,体验成功:(1)质量守恒定律的内容。(2)质量守恒定律的实质。(3)能用“质量守恒定律”的知识解释、解决生活中的一些化学现象和问题,逐步认识探究问题的方法。学生通过本节内容的学习,总结自己的收获。

设计意图:再一次培养学生归纳概括能力。完成对知识的内化和顺应。

[布置作业]本节课后习题1、2

篇2: 质量守恒定律教学设计

一、教学内容分析

1.课标中的内容

认识质量守恒定律,能说明常见化学反应中的质量关系,用微粒的观点对质量守恒定律作出解释。

2.教材中的内容

教材不是从定义出发,把质量守恒定律强加给学生,而是首先提出在化学反应中反应物的质量与生成物的质量之间存在什么关系的问题,让学生思考,然后通过作出假设、实验探究,交流讨论,得出结论等科学探究方法,设计并实施一些实验方案,指导学生观察、思索,使学生从自己亲身观察到的事实中,经过思考,得到参加化学反应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等于反应后生成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这一规律,然后教材又给出蜡烛燃烧前后质量的测定,镁条燃烧前后质量的测定这两个实验方案,让学生比较前后质量变化情况,并分析发生变化的原因,进而较深刻地认识化学反应中的质量关系。

二、教学对象分析

1.知识技能基础

初三刚开设化学课,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较高,通过学习,也掌握了一定的实验技能,针对这些情况,我们采用实验探究的方法,鼓励学生动手、动脑,在实验中观察,在观察中讨论,在讨论中形成共识,不仅使学生学到新的化学知识,也可使学生对化学知识的内在联系有更深的理解。

2.学习能力方法

所授课班级学生的学习能力较强,学习较主动,思维灵活,方法得当。

3.非智力因素

有良好的学习习惯,喜欢探索新问题,能主动与他人合作,积极表达自己的观点。

三、教学设计思想

从促进学生发展出发制订教学目标,全面考虑“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方面的课程目标;注重科学方法教育,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发挥多媒体的教学功能。

四、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认识质量守恒定律,了解常见化学反应中反应物与生成物的质量关系,从微观角度认识,在一切化学反应中,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和原子的数目没有增减。

2.过程与方法

通过具体的探究活动,了解质量守恒定律的内容,并从微观角度解释化学反应的实质。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对质量守恒定律的探究,让学生体会成功的乐趣,培养学生团结协作的团队精神。

五、教学的重点和难点

1.教学重点

质量守恒定律的理解及运用。

2.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从化学反应的实质上去认识质量守恒定律。

六、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一)引言:“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赤壁之火,使曹军百万雄师,化为灰烬。满江的人船怎么就成了一堆灰呢?它的质量为什么减小了呢?而铁生锈后它的质量增加了,这又是为什么呢?难道在化学变化中隐藏着什么秘密吗?

积极思考,产生了强烈的学习兴趣

激发学习兴趣和探索知识的欲望

(二)提出问题:化学反应的特征是生成了其他物质,例如:碳在氧气中燃烧生成了二氧化碳,那么生成的二氧化碳的质量与反应物碳和氧气的质量之和有什么时候关系呢?

产生猜想,出现不同的想法

引导学生从量的方面来进行研究

(三)实验探究

1、提出假设

若反应物与生成物之间的质量有变化,则可能有几种情况?

2、制定方案

方案一(第一组)

白磷燃烧前后质量的'测定

方案二(第二组)

铁钉与硫酸铜溶液反应前后质量的测定

3、指导实验

适时指导学生完成实验

4、收集数据

5、归纳小结

屏幕显示:质量守恒定律

分组讨论,交流得出有如下三种情况

①参加反应的各物质的质量之和=生成的各物质的质量之和

②参加反应的各物质的质量之和>生成的各物质的质量之和

③参加反应的各物质的质量之和<生成的各物质的质量之和>

分工、合作

设计实验方案、动手实验

观察实验现象进行讨论、归纳、完成表格(表格见后)

分析实验现象和实验数据,试着总结化学反应前后物质的质量的变化规律。

体会、记忆定律内容

了解科学探究的方法

培养学生团队精神

培养学生研究问题的科学方法和严谨求实和科学品质

初步记住定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问题讨论]为什么参加化学反应前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等于化学反应后生成各物质的质量总和呢

[演示]有关“化学变化中分子被破坏,原子重新组合成其他物质的分子”的动画课件。

[小结](投影)

原子的种类不变

原子的数目不变 质量守恒

原子的质量不变

6、反思评价

[演示]实验1、2

实验1改为:

盐酸与碳酸钠粉末反应前、后以及反应后并刺破汽球质量的测定

[讨论]在封闭体系中发生的化学反应,没有物质逸散到空气中,而在开放体系中发生的化学反应常会有生成的气体逸散到空气中,分析是否与质量守恒定律相矛盾?

[小结]所有的化学反应都符合质量守恒定律

猜想、讨论

出现思维困惑,产生新的学习期待

观看动画演示,思考化学反应的微观实质

记忆“三个不变”

学生阅读教材P92页

观察现象,分析原因,讨论

思考

再次设疑启发学生深入思考

通过形象的分析,使学生的思维由宏观到微观,从现象对本质深入思考,学会研究问题的科学方法。

掌握质量守恒定律的本质原因

激发学习兴趣,为后面的学习作准备

加强对定律的理解

使学生对开放体系的化学反应也能遵守质量守恒定律有更直观的理解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四)纸笔练习(略)

(五)归纳总结

独立完成,自查知识掌握情况,并分小组互相检查

归纳,小结

1、质量守恒定律是指参加化学反应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等于反应后生成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

2、化学反应的过程,就是参加反应的各物质(反应物)的原子重新组合生成其他物质(生成物)的过程。在化学反应中,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没有改变,数目没有增减,原子的质量也没有改变

及时反馈,使学生掌握质量守恒定律及运用

形成较完整的知识体系

七、学习评价设计

1.通过活动表现评价学生的探究能力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学生的活动与探究过程中,教师通过观察学生们在各项活动中的表现,从学生参与探究活动的积极性、实验技能、记录和处理数据的能力、交流讨论和发表见解的情况作出综合的评价,并给予恰当的反馈以激励学生进步。

[表现性评价学生实验探究,收集数据,交流表达]

下面方案中分组做前面2个实验,教师演示后面2个实验学生并观察记录现象,实验后小组内交流讨论。

探究内容

白磷燃烧前后质量的测定

铁钉与硫酸铜溶液反应前后质量的测定

盐酸与碳酸钠粉末反应前后质量的测定

镁条燃烧前后质量的测定

仪器药品

天平,锥形瓶,单孔塞,套有小气球的玻璃管,白磷,火柴,小刀,滤纸

粗铁丝,硫酸铜溶液,烧杯,天平

实验步骤

实验现象

分析

结论

2.通过课堂的纸笔练习来评价学生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帮助学生较全面地认识自己在群体中的相对水平,明确发展方向和需要克服的弱点。

[纸笔评价](在课内进行,时间5分钟)

1、参加反应的各物质质量总和等于反应后生成的各物质质量总和,是因为( )

A、反应后物质的种类没有变化 B、反应后原来的种类没有变化

C、反应后原子的种类、数目和质量没有变化

D、反应后分子的种类、数目和质量没有变化

2、现有化学反应A+B=C,若mgA和ngB在一定条件下充分反应,生成C的质量是( )

A、等于(m+n)g B、小于(m+n)g

C、大于(m+n)g D、不大于(m+n)g

3、小明在练习制作“糖葫芦”时,在给蔗糖加热时产生了炭黑和水(整个过程密闭),这一事实说明了( )

A、蔗糖是由炭黑和水组成的纯净物

B、蔗糖是炭黑和水组成的混合物

C、蔗糖分子是由碳元素和水分子组成的

D、蔗糖是由碳、氢、氧元素组成的

4、下列各组物质,在敞口容器里发生反应,容器内物质的总质量在反应前后不变的是( )

A、镁条放入盐酸中 B、高锰酸钾固体受热分解

C、硫酸铜溶液加入氢氧化钠溶液 D、在空气中加热铜粉

5、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可知,铁丝在氧气中空气燃烧后生成的质量为( )

A、大于铁丝质量 B、小于铁丝质量

C、等于铁丝质量 D、可能等于铁丝质量

6、高锰酸钾受热分解后,剩余固体质量是比反应物高锰酸钾的质量小,因此不遵守质量守恒定律,对吗?为什么?如何设计实验来进行验证?

八、本教学设计的特点

采用自主、合作、探究性学习的方式,以问题教学为中心,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采用现代化教学方法与手段,力求做到重点突出,难点突破,有系统地对学生进行指导,既关注学生学习的过程,更关注学生的兴趣激发,良好的学习习惯的养成,正确的学习态度以及学习过程中情感体验和价值观的形成。

九、教学反思

该课较好地完成了教学目标,在活动与探究中,引导学生认真完成实验和做好结果记录,对实验现象进行思索归纳,并与同学、教师进行交流和讨论,得出结论。这些实践活动不但有利于学生获得知识技能,也培养了学生认真扎实的科学态度和科学探索的学习方法。本节课对演示实验1的改进,使学生对封闭体系和开放体系中的化学反应都能遵守质量守恒定律有了更直观的理解,使认识更加深刻,效果较好。

篇3:《质量守恒定律》教学设计

一、质量守恒定律

参加化学反应各物质的质量之和等于反应后生成的各物质的质量之和。

二、质量守恒定律的解释

参加化学反应的各物质的质量之和等于反应后生成的各物质的质量之和。

来源:人教网

篇4:《质量守恒定律》教学设计

《质量守恒定律》教学设计

一:课题分析

本节内容位于人教版九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第一小节,在此之前学生们已经对化学学科中的元素符号 化学式 分子原子进行了初步的学习,而且在本节内容之后,学生们又将面临化学方程式的书写和化学方程式的计算这些知识的学习,所以本节内容在整个化学学科学习中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对于学生来说这一节内容在整个化学学习中非常重要。根据教材特点和学生情况的分析我确定了我的教学目标

二: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识记质量守恒定律内容,能够理解质量守恒定律的涵义和化学变化前后质量守恒的原因

能力目标:在探究活动中注重锻炼学生交流和表达能力,分析和观察能力。

情感目标:通过对质量守恒定律的探究,让学生体会成功的乐趣,培养学生团结协作的团队精神。

三: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通过实验探究建立质量守恒定律

教学难点:对质量守恒定律理解和正确的应用

四:教学策略

针对初中学生好奇、好动、好强的心理特点,以及随着这几年新课改的展开,学生有着一定的探究问题的能力,因此,在解决本节课通过实验探究建立质量守恒定律这个重点问题上,我主要采用创设情景和活动探究的教学方法,通过三个个实验探究和三个教学活动,指导学生在和谐、愉快的氛围中主动学习。教法始终服务于学法。本节教学学生有着较多的动眼观察、动手探究、动脑分析和动口表达的空间,他们在自主探究和合作交流中达到学会和会学的目的。

五:教学过程

1、情境创设,导入新课。

我用电视剧狄仁杰中的片段作为新课的导入,在这段视频中,狄仁杰遇到了两个困惑的问题:1.为什么蜡烛燃烧后质量会变小了呢?2.为什么铁刀放置一段时间后质量会增加呢?通过这样一则小故事,将学生的思绪带进我们的课堂。让学生思考:物质发生化学变化前后的总质量有没有什么变化呢?让学生产生疑问,分歧。并运用历史上科学家对于质量守恒的贡献讲述质量守恒定律的发展史,拉近学生和科学家之间的`距离。

2、教师展示实验引入定律

演示天平上白磷在锥形瓶中的燃烧实验,提醒学生注意观察和总结实验现象,从而初步引出质量守恒定律的概念。

注重学生对于实验现象的观察,和学生一起总结实验现象得出结论

3、(三)动手实验、增强体验

(活动一)

分组实验:

第一大组:.BaCl2溶液、Na2CO3溶液

第二大组:CuSO4 溶液、NaOH溶液

第三大组:CuSO4 溶液和铁钉

第四大组:NaCl溶液和AgNO3溶液

及相应的仪器(引导启发学生设计用简单的方法测定反应前后的质量)

(活动二)

让学生自己设计出:

蜡烛的燃烧、碳酸钠固体与稀盐酸反应前后质量测定实验,并分组实验。

讨论交流:

1.你观察到了哪些实验现象?

2.以上两个实验的结果与你们的实验相同吗?是质量守恒定律以外的特例吗?为什么?

3.如果要使反应后天平的指针不偏移,那要如何改进实验?

小组分工----设计实验----进行实验----分析记录----讨论、交流----汇报实验结果。

同时通过实验,归纳总结出质量守恒定律的内容。质量守恒定律是化学反应的一条客观规律,通过没有气体参与和气体产生的实验进行探究、讨论交流进直观得出结论,没有设置太多的障碍也不是强加给学生。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让学生初步学习探究方法,体验探究的过程。

通过学生自主活动构建知识体系,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观察能力和创新能力,同时培养学生交流与合作的意识及归纳、总结概括知识的能力。也引出本节课的重点课题----质量守恒定律。

教师深入学生中间,指导和帮助学习上有困难的同学,通过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的相互交流,相互取长补短,达成共识。引导学生通过自主探究实验,汇报实验结果,顺理成章地得出质量守恒定律的内容,并让学生进行剖析质量守恒定律的内容,以加深对质量守恒定律的理解,使学生的认识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自然过渡到质量守恒定律的发现和发展,通过化学史的学习,激励学生要勇于实践和大胆的创新。让学生感受到:科学需要严谨和实事求是的精神,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四)微观模拟

在探究出质量守恒定律后又引出疑问:为什么化学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相等呢?这个问题困扰着学生,驱动学生主动的思考,使学生再次进入探索的情景中。为了启发学生的思维、理解质量守恒定律的实质,播放了水电解实验的微观的模拟过程。学生经过分析、抽象、概括等思维活动得出结论:“一切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没有改变,原子的数目也没有增减,原子的质量也没有变化,所以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总和必然相等。

(五)学以致用

在这一阶段里,引导学生用所学的知识去解答一些实际问题,扩大知识的应用面,以此不断的拓展学生的思维,使他们把知识转化为能力。从而培养学生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让学生切身感受到,化学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展示一则广告:“水变汽油、柴油,经济收入惊人,技术转让,请有识之士加盟。”同学们,假如你是老板,你加盟吗?请谈一谈你的想法?

通过上述探究使学生充分认识到质量守恒定律是一切化学反应所遵循的普遍规律,潜移默化地培养“物质是永恒存在的”辩证观点。最后提出用什么式子,既能表示出反应物与生成物质之间量的关系又遵循质量守恒定律呢?进一步探究留下悬念?使学生带着问题走出课堂,他们会感到,学海无涯,越学越有乐趣。

(六)反思小结

在学生谈体会、谈收获的基础上,通过自我反思,找出本节课的优点和不足。只有认识到自身的不足,才更有利于进步和发展。课下和学生共同探讨,探索出更好的教学方法,和学生在相互学习的过程相互鼓励、共同进步。

篇5: 《质量守恒定律》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1)理解质量守恒定律的涵义;

(2)能从微观角度分析质量守恒定律。

2、能力目标

培养定量研究和分析推理能力及应用质量守恒定律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质量守恒定律的涵义

教学难点应用质量守恒定律解释及运用

课前准备仪器:托盘天平、锥形瓶、烧瓶、镊子、坩埚钳、酒精灯、石棉网

药 品 白磷、铁钉、硫酸铜溶液、氢氧化钠溶液、镁条

多 媒 体:CAI课件

教学方法激励情趣、实验引导探究

教学过程

师:[激趣] 演示向氢氧化钠溶液中加入硫酸铜溶液,观察反应前后质量的变化。

[引言]已知: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大家先猜想一下:

①化学反应的前后,原子的种类有无变化?

②化学反应的前后,原子的个数有无变化?

③化学反应的前后,各种物质的总质量有无变化?

比如:P+O2──P2O5 Fe+CuSO4──FeSO4+Cu

下面让我们通过实验来探究这些问题。

师:[投影]教学目标

学法指导 师[投影]学习目标

学法指导

1、布置自学内容。

2、指导自学方法:对照思考题看书,有疑问的地方可以问老师或同学。然后在书上写出结论。

3、明确自学要求:3分钟后能回答问题。

[自学思考题]

1、质量守恒定律概念中的关键词是什么?

2、质量守恒的原因是什么?

3、铁器生锈后,质量增加了,为什么?

(学生看书,小组讨论、教师巡回释疑)

师:提问,采用一帮一方式,然后投影。

师:设计实验探究活动方案,并布置学生探究活动。

[提出问题] 当物质发生化学反应生成新物质时,反应物的质量总和与生成物的质量总和相比较,存在什么关系?

[问题假设](1)质量增加;(2)质量减少;(3)质量相等。

[实验证明]

实验报告

姓名 班级 合作者 日期

实验方案

篇6: 《质量守恒定律》教学设计

铁钉跟硫酸铜溶液反应前后质量的测定

实验现象及质量 实验前:白磷为 色 体,溶于水。

反应前总质量是 克

混合前:硫酸铜为 色的 体,铁钉为 色的 体。

反应前总质量是 克

实验后:锥形瓶中有 且气球 ;

反应后总质量是 克。

实验后:烧杯中出现 色的

铁钉表面有 色的

反应后总质量是 克。

结论

实验表明:当物质发生化学反应并生成新物质时,参加反应前各物质的总质量 反应后生成物的总质量。

师:(抽样每组选一人汇报实验现象及结论,用CAI课件演示微观过程)

[投影]

生:达标训练(一)

1、植物进行光合作用可简单表示为H2O+CO2―→淀粉+O2。由此判断:淀粉中一定含有 元素,可能含有 元素。

2、在化学反应A+B=C中,10 g A物质恰好与8 g B物质完全反应,则生成C物质的质量为( ) A、8 g B、18 g C、10 g D、无法确定

3、将27.5 g高锰酸钾粉末加热,完全反应后剩余固体物质的质量为17.9 g,则生成氧气的质量为( )

A、9.6 g B、12.6 g C、6.6 g D、14.9 g

师:以上是在封闭体系中发生的化学反应,没有物质散逸到空气中。下面我们来探究在开放体系中发生的化学反应,观察它们的结论是否与质量守恒定律相矛盾?

实验方案

篇7: 《质量守恒定律》教学设计

镁条燃烧前后质量的测定

实验现象

实验前:蜡烛为____色____ 状。总质量为_______克

实验中:蜡烛___,产生 色火焰。

实验后:有___烟产生。

总质量为_______克。

实验前:镁条为___色固体

总质量为_______克

实验中:发出____光并____ 热。

实验后:生成___色___状物质。

总质量为_______克

结论

实验表明:

蜡烛燃烧后质量 。

实验表明:

镁条燃烧后质量 。

师:抽样每组选一人汇报实验现象及结论。

[投影]课本P91的讨论:

1、上面两个实验的结果与你实验前的预测相同吗?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实验结果?

2、在作白磷燃烧的实验时,如果锥形瓶口没有系小气球,将会出现什么结果?

3、在蜡烛燃烧的实验中,如果要使反应后天平仍然平衡,此实验装置应该怎样改进?

生:讨论后回答。

师:演示蜡烛在密闭容器中燃烧的实验。

生:达标训练(二)

4、物质在发生化学反应前后肯定没有变化的是( )

①原子数目 ②分子数目 ③元素种类 ④参加化学反应各物质的质量总和 ⑤物质的种类 ⑥原子的种类

A、①④⑥ B、①③⑤ C、①③④⑥ D、①③④⑤⑥

5、火箭推进器中盛有液态肼(X)和双氧水(H2O2)。当它们混合反应时,放出大量的热量,有关反应方程式为X+H2O2==N2+H2O,根据此判断肼的化学式是( )

A.N2 B.NH3 C.NH2 D.N2H2

6、在化学反应2X2+3Y2=2R中,若用X、Y表示R的化学式,其中正确的是( )

(A)X3Y2(B)X2Y(C)X3Y4(D)XY2

师:点评,同学们,通过今天的探究,你有什么感受?

篇8:《质量守恒定律》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本节课主要通过实验来探讨化学反应过程中反应物总质量与生成物总质量之间的关系,开始了从生成何种物质向生成多少物质方面的过渡,引导学生从量的方面去研究化学反应的客观规律,为化学方程式书写和计算的教学做好理论准备。学生在实验探究基础上归纳出质量守恒定律,这是本节的重点,运用化学反应的实质解释和分析质量守恒定律,从微观角度认识在一切化学反应中,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和原子的数目没有增减,从而实现本节难点的突破。

二、教学目标

(一)教学目标的确定必须科学、简明,切合教材要求、切准学生实际,切实突出重点,体现全面性、综合性和发展性。为此,确定了以下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学生通过实验测定知道质量守恒定律;利用多媒体课件演示理解质量守恒定律的原因。初步培养应用实验方法来定量研究问题和分析问题的能力,通过直观教学手段培养学生空间思维和抽象思维能力。

2、过程与方法:体会由感性到理性,由个别到一般的认识方法。

3、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善于质疑的精神和严谨的科学态度。

(二)教学重点、难点及疑点

1、重点:理解质量守恒定律的涵义。

2、难点:质量守恒的原因及其应用。

3、疑点:联系实际,在应用中加深理解,如“蜡烛燃烧后完全消失;镁条燃烧质量增加”,以上反应符合质量守恒定律吗?

[教学设想]

1、教师演示实验;学生分组实验(学生实验分为二大组,每一大组分四小组,每一大组做不同实验)。通过不同的实验得出同样的结论,让学生知道由个别到一般的认识方法。同时也体验质量守恒的存在。

2、借肋多媒体教学,通过Flash动画模拟化学变化中分子化分成原子,原子再重新组合成新的分子的运动,从微观角度人性化地设计出化学反应的过程,从而把抽象的理论知识直观化,让学生更容易接受,丰富学生的想象力。

[实验准备]托盘天平、锥型瓶、烧杯、小试管、酒精灯;白磷、氢氧化钠溶液、硫酸铜溶液、铁钉。

[教学媒体]多媒体,实物投影仪。

[课时安排]1课时

三、教学流程

这节课,我按“设置问题、创设情境——重视实验、体验探究——动画摸拟、突破难点——联系实践、学以致用——整合应用、反馈纠错”五个环节组织教学。

四、教学过程

依照教材的安排和特点,知识线索为:质量守恒定律的涵义→质量守恒定律的原因→质量守恒定律的应用。重点抓好以下几个环节:

(一)设置问题创设情境

问题引入:什么是化学反应?化学反应的本质特征是什么?那么在化学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总和是否发生变化呢?可能发生哪些变化?

学生分组讨论提出猜想:可能大于、等于或小于的关系。

设计意图:通过联系学生熟悉的问题情境,以吸引学生注意力,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学生的自然兴趣是得高学生的内部动力。

(二)重视实验体验探究

[质量守恒定律的概念]这一部分内容是本节的重点,教师演示实验(白磷在空气中燃烧前后质量的测定)得出反应物的总质量等于生成物的总质量,这一结论是否具有普遍规律呢?学生通过做分组实验(铁与硫酸铜反应、氢氧化钠溶液与硫酸铜反应前后质量的测定)得出了同样的结论,从而由学生总结出质量守恒定律。

设计意图:授课与实验同步教学,学生通过亲自动手实验,体验自己探究知识的乐趣;更加注重实验的操作和实践能力的'培养,缩短探知的时间,降低学习的难度,同时使学生进一步认识化学实验的作用,因而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创造性。

(三)动画摸拟突破难点

[质量守恒定律原因]设问:为什么在发生化学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相等呢?通过播放多媒体Flash动画,摸拟在氧化汞受热分解、磷与氧气燃烧、铁与硫酸铜反应中分子、原子的微观变化。学生小组讨论,进一步探究质量守恒的本质。结论:原子的种类、数目、质量都没有改变。

设计意图:Flash动画摸拟实验达到了一目了然的效果,对学生获得更真切的理解起着重要作用,让学生更加形象、生动、深刻地去认识质量守恒定律的实质。从而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和分析能力。

(四)联系实践学以致用

[质量实恒定律的应用]这一部分是本节的一个难点,教师设计一些符合生活常识性的问题,问题的设计用“学生摘苹果”做比喻,要让学生“摘着苹果”,而且是跳起来“摘着的”。学生也可以提出一些有疑问的化学现象,大家共同讨论,使学生真正会用质量守恒定律解释化学反应现象,以此培养学生善于质疑的精神和严谨的科学态度。

(五)整合应用反馈纠错

[反馈练习]:实物投影出示(略)

设计意图:通过随堂检测,及时评价,让不同的学生都能尝试获取成功的愉悦。让学生从基础知识到能力提高把所学知识一步步的提高,达到举一反三的地步。

[小结]:师生共同小结本节课的内容以及活动探究的心得,交流收获,体验成功:

(1)质量守恒定律的内容。

(2)质量守恒定律的实质。

(3)能用“质量守恒定律”的知识解释、解决生活中的一些化学现象和问题,逐步认识探究问题的方法。学生通过本节内容的学习,总结自己的收获。

设计意图:再一次培养学生归纳概括能力。完成对知识的内化和顺应。

[布置作业]本节课后习题1、2

篇9:《质量守恒定律》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知识技能:

1、认识质量守恒定律,能说明常见化学反应中的质量关系。

2、能用分子、原子观点解释质量守恒定律,并能用它解释一些简单现象以及进行一些简单计算。

3、认识定量研究对于化学科学发展的重大作用。

能力培养:通过引导学生对质量守恒定律进行探究并应用,培养学生的探究分析能力、表达能力、归纳总结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重点:质量守恒定律的理解及应用。

难点:从微观角度解释质量守恒定律,运用质量守恒定律进行相关计算。

辅助手段:多媒体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教学意图

[引言]一天,福尔摩斯像往常一样滋滋有味地抽着他的烟斗,房间里充满了刺鼻的烟味。他的助手华声问道“敬爱的神探先生,别人都说你很聪明,那么你能告诉我你吐出的这些烟和气体有多重吗?”请同学们来回答神探助理提出的问题。由此引出本节课内容,并板书课题“质量守恒定律及其应用专题复习”。

[展示]多媒体展示本专题考情分析以及中考对本节内容的要求。

[课前回顾]复习质量守恒定律的内容,对相关问题加以强调,如:对内容中“参加”一词的理解;质量守恒定律只适应于化学变化;只是质量守恒,不能扩大到其他物理量;应用质量守恒定律时,要特别注意有气体或沉淀参与的化学反应。

多媒体展示相关内容。

[知识延伸]引导学生回顾并思考化学反应前后的变量,不变量,以及可能变量。即从微观角度理解并解释质量守恒定律。

篇10:《质量守恒定律》教学设计

一、教学设计

【学情分析】

学习该课题之前,学生已知道许多化学反应,能用微粒的观点从质变的角度分析一些化学变化的实质,但对于化学反应中物质的质量是否改变还缺乏认识。从量的角度认识化学反应的观念有待建立。

学生在讨论、探究的学习方式中,小组合作已经比较默契,学习资源能够共享,熟悉一些基本实验操作,初步具有实验探究的能力。但在“作出假设”“实验方案的设计”“概括推理能力”等方面仍需提高。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学生学习动态。一方面经过第四单元的学习,学生初步形成从宏观与微观两方面认识物质的基本思路,并且对化学用语有大致的了解,这些是进行化学思维分析的基础,在本单元学习中需要进一步发展。另一方面,经过一段时期的抽象思维相对集中的学习过程,有必要通过能够让学生参与的实验来调动和发展学习兴趣,从而在新的认知框架上形成学习化学的方法和发展态势。

【设计思路】

所有的化学变化都无一例外的遵循质量守恒定律,当面对这一统辖所有化学变化的定律时,难道我们对此不感到惊奇吗?如果通过本课题的学习,学生能够产生如上一些体验,那是我们所盼望的。我们渴望本课题的教学能从单纯的知识和技能传授发展到树立观念,产生体验的水平。如何才能产生体验?

一是让学生亲自动手发现质量守恒定律,将验证性实验改为自主探究性的实验,让学生亲自设计试验、完成实验,体验自己生产“质量守恒”这一知识结论的快乐。

二是通过化学史的学习,让学生了解质量守恒定律的产生过程。重温历史,让同学们回到了2百多年前,与拉瓦锡一同思考,一同实验,感受拉瓦锡的所思所想,感受建立量的观点的重要性,认识质量守恒定律的发现是一个在新观念支配下经过大量一丝不苟的定量实验的探究过程。

三是创设学生的认知冲突。当多数同学从“化学反应是一个原子重新组合的过程”而同意“反应前后质量相等”的观点时,通过蜡烛燃烧实验,学生会惊奇地发现指针向砝码一端偏移,从而很自然的迸发出寻求原因的欲望和动力。当学生用自己预设的实验方案成功的实现了他们的设想时,同学们在分享喜悦的同时会认识到实验方案的设计对获取正确结论的重要性,体验到认识的发展是理论和实践不断交锋和不断融合的过程。

四是用通俗易懂的生活实例(如螺栓螺母的不同组合,总质量不变)作为质量守恒的类比模型,让学生产生丰富的联想,实现形象到抽象的跨越,由此能更容易的理解质量守恒的原因。

五是将更多地说话机会留给学生,让学生充分表达他们的意见,使课堂始终充满自主、合作、开放、互动的气氛,针对不同的意见让学生充分讨论,在质疑、争论、思想火花的碰撞中,学生各方面的能力将得到更好的发展和提高。这种自主的学习过程,是一个知识和技能建构的过程,也是一个最容易产生体验的过程。

在教学设计中,我们追求“预设和生成”的统一,贯彻以学生的问题为线索来推动课堂的原则。备课中时时考虑学生会怎么想,多多做出针对学生各种反应的预设,上课时要随时抓住学生即时提出的问题,从学生的问题出发组织教学,坚持将学习的第一机会和权力交给学生,让课堂焕发生命的活力。比如,让学生换个角度,从量的方面对学过的反应提出问题,从学生提出的问题中提炼出本节课的主题和教学的线索。不再由教师领着学生亦步亦趋,而是教师建立桥桩,让学生自己搭桥实现跨越。

本节将科学探究作为教学的突破口,力求将传统教学的“以知识为本”转移到以“学生的发展为本”,体现“知识技能”、“过程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维课程目标融为一体的化学教学价值观。通过实验探究不但使学生能够较为深刻的理解质量守恒定律而且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以及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开拓创新的精神。追求在学习的成功体验中,享受学习,享受科学。

教学准备

1、教学方法:实验探究、类比

2、【学生实验】烧杯、天平、锥形瓶、小试管、带胶头滴管的橡皮塞、大理石、稀盐酸、澄清石灰水、粗铁丝、硫酸铜溶液、氢氧化钠溶液

3、【演示实验】天平、烧杯、表面皿、木块、蜡烛、水、火柴

4、多媒体教学课件。

二、教学反思

本节课是初中化学学习中第一次比较系统地接触定量化学实验,必须重视启蒙与提升相结合。由质量将宏观的定性分析,向微观的定量分析过渡,立足于定性地理解,培养定量微观分析的意识。还要注重探究中的变量分析与控制的基础——对比的设计与运用,激活学习思维,发展学习方法与能力。

注意科学探究教学要素中有关证据收集、结论解释和反思与评价等学习内容与方法的渗透,重视通过知识与技能,引导认识过程与方法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篇11:质量守恒定律教学设计

一、教学内容分析

1.课标中的内容

认识质量守恒定律,能说明常见化学反应中的质量关系,用微粒的观点对质量守恒定律作出解释。

2.教材中的内容

教材不是从定义出发,把质量守恒定律强加给学生,而是首先提出在化学反应中反应物的质量与生成物的质量之间存在什么关系的问题,让学生思考,然后通过作出假设、实验探究,交流讨论,得出结论等科学探究方法,设计并实施一些实验方案,指导学生观察、思索,使学生从自己亲身观察到的事实中,经过思考,得到参加化学反应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等于反应后生成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这一规律,然后教材又给出蜡烛燃烧前后质量的测定,镁条燃烧前后质量的测定这两个实验方案,让学生比较前后质量变化情况,并分析发生变化的原因,进而较深刻地认识化学反应中的质量关系。

二、教学对象分析

1.知识技能基础

初三刚开设化学课,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较高,通过学习,也掌握了一定的实验技能,针对这些情况,我们采用实验探究的方法,鼓励学生动手、动脑,在实验中观察,在观察中讨论,在讨论中形成共识,不仅使学生学到新的化学知识,也可使学生对化学知识的内在联系有更深的理解。

2.学习能力方法

所授课班级学生的学习能力较强,学习较主动,思维灵活,方法得当。

3.非智力因素

有良好的学习习惯,喜欢探索新问题,能主动与他人合作,积极表达自己的观点。

三、教学设计思想

从促进学生发展出发制订教学目标,全面考虑“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方面的课程目标;注重科学方法教育,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发挥多媒体的教学功能。

四、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认识质量守恒定律,了解常见化学反应中反应物与生成物的质量关系,从微观角度认识,在一切化学反应中,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和原子的数目没有增减。

2.过程与方法

通过具体的探究活动,了解质量守恒定律的内容,并从微观角度解释化学反应的实质。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对质量守恒定律的探究,让学生体会成功的乐趣,培养学生团结协作的团队精神。

五、教学的重点和难点

1.教学重点

质量守恒定律的理解及运用。

2.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从化学反应的实质上去认识质量守恒定律。

六、本教学设计的特点

采用自主、合作、探究性学习的方式,以问题教学为中心,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采用现代化教学方法与手段,力求做到重点突出,难点突破,有系统地对学生进行指导,既关注学生学习的过程,更关注学生的兴趣激发,良好的学习习惯的养成,正确的学习态度以及学习过程中情感体验和价值观的形成。

七、教学反思

该课较好地完成了教学目标,在活动与探究中,引导学生认真完成实验和做好结果记录,对实验现象进行思索归纳,并与同学、教师进行交流和讨论,得出结论。这些实践活动不但有利于学生获得知识技能,也培养了学生认真扎实的科学态度和科学探索的学习方法。本节课对演示实验1的改进,使学生对封闭体系和开放体系中的化学反应都能遵守质量守恒定律有了更直观的理解,使认识更加深刻,效果较好。

篇12:质量守恒定律教学设计

一、【是真是假】

1、“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这是人们经常用来赞美蜡烛“照亮别人,毁灭自已”高贵品质的诗句。这里所说的毁灭是指自然界的物质可以随意的消灭,这是真的吗?

2、废品收购站的经营之道是:先从零散的家庭当中以较低的价格收购钢铁之类的金属,然后又以较高的价格出售给厂家,从中赚取差价。但废铁收购站往往把收购来的废铁放在潮湿的环境中,待长满铁锈后再出售给厂家,这样可以提高钢铁的质量,从而获得更高的利润,这是真的吗?

二、【合作探究】

请你根据幻灯片上的问题作出选择。

我的观点是xx。

请按照指导完成实验并将实验记录填入表中。

实验名称、反应前的质量、实验现象、反应后的质量、我的结论。

三、【快速抢答】

判断正误,并说出理由。

1、1g水完全汽化后质量仍是1g,遵循质量守恒定律。( )

2、镁燃烧之后生成氧化镁,质量增加,不符合质量守恒定律。( )

[学法指导]

①定律的适用范围是化学变化而不是物理变化。

②运用质量守恒定律时一定要认清反应物和生成物的种类。

③定律揭示的是质量守恒而不是其他方面的守恒。

四、【前失后鉴】

1673年,英国化学家波义耳做了这样一个实验,他将金属汞放在一敞口容器里煅烧,冷却后进行称量,得出的.结论是固体物质的质量增加了。该实验导致波义耳与质量守恒定律擦肩而过。

(1)是什么原因导致波义耳未能发现质量守恒定律?

(2)说说你得到了什么启示?

五、【探微求知】

(1)你能用图片展示出电解水的微观变化过程吗,那就试试吧!(请以两个水分子为例)

(2)说说你在贴图过程中的发现吧?

六、【知识运用】

1、[再回首]请你重新思考学案第一环节:“是真是假”。

2、工业上用氮气(N2)与氢气(H2)两种物质反应来制氨气(NH3)。某生产车间氨气的日产量是340吨,消耗掉氢气的质量为60吨,则理论上消耗掉氮气的质量为吨。

3、植物的光合作用可表示为:水+二氧化碳→淀粉+氧气。由此可推断淀粉中一定含有()元素。

七、【走进生活】

减肥是当今社会上的一个时尚话题,但有许多人走进减肥误区,付出了惨痛的代价。专家指出:科学的做法是合理饮食、多运动。你能运用质量守恒定律来解释合理减肥的原理么?

篇13:质量守恒定律教学设计

一、课题分析

质量守恒定律是初中化学的重要定律,新课标中要求达到“理解”的层次,本课题教学通过一系列探究活动引导学生总结出质量守恒定律,并指导学生分析理解“质量守恒规律”的根本原因,让学生体会科学知识探究的方法。通过学生参与“质量守恒定律”的整个实验探究过程,使学生从被动的听课者成为主动参与各项学习的探究者。并学会获取信息、加工信息的方法;同时培养学生善于合作、勤于思考的科学精神和品质。本节课的学习是学生学习化学方程式的理论准备。同时为全部初中化学的学习,也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二、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目标

1、知道质量守恒定律的含义

2、能用微粒观点说明质量守恒的本质原因

3、能用质量守恒定律解释常见的化学反应中质量关系

4、通过学生自己设计实验方案,动手实验,使学生能用实验定量研究化学问题。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归纳、总结和实践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目标

1、通过学生的猜想,并用自己设计的实验进行验证,使学生会进行初步的探究活动。

2、通过实验、汇报等,使学生初步学会运用观察、实验等方法获取信息,初步学会运用比较、分类、归纳、概括等方法加工信息。

3、通过讨论、交流,使学生能表达自己的观点,逐步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学习方法。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实验探究,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发展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善于合作、勤于思考、勇于实践、乐于创新的科学精神。

2、培养学生“物质是永恒存在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

三、重点,难点

1、重点:质量守恒定律的形成过程以及它的含义和应用

2、难点:质量守恒定律的形成过程以及微观含义的理解

四、教学策略分析

本节课主要采用“实验探究”的教学模式,在整个探究过程中实现以观生趣、以趣激疑、以疑导思、以思求知、以知增能。按“提出问题—做出假设—设计方案—实验验证—得出结论—解释反思—交流应用”的程序来探究。整个设计不仅注重了科学知识的获取,更注重了学生参与获取知识的过程。在教学中以实验探究为主,多次采用讨论交流的方式,学生积极主动的参与教学过程,让课堂教学焕发生命活力。本节课主要是在教师的引导下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通过主动参与、自主合作、探究交流的学习方式使每位学生以“探索者”的身份融入到课堂中,体验化学的再发现过程,学习化学家发现真理的途径和方法,真正做到把时间和空间还给学生,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

五、设计思路

六、教学准备

1、白磷燃烧前后物质质量的测定的视频,用flash动画模拟水电解的微观过程的课件和质量守恒定律的发展简史的录音。

2、学生实验用品:铁钉、硫酸铜溶液、碳酸钠粉末、稀盐酸、镁、氢氧化钠溶液、酒精灯、坩埚钳、烧杯、试管、托盘天平等。

七、教学反思

本节课设计了许多化学实验探究活动,由于学生们的参与,使得课堂气氛更加活跃,培养了学生的探究兴趣,在获得化学知识的同时,受到了科学方法的训练,体验了探究的乐趣,同时使学生认识到了定量研究的重要性,形成和发展了学生的科学素养。

这节课采用电脑动画模拟出在化学变化中,原来的分子被分成原子,原子再重新组合成分子或直接构成物质这一过程,使得学生看到整个过程中原子没有增加也没有减少,原子种类也没有改变,十分直观地引出质量守恒的原因是什么。通过这样的教学,增强了本节课的色彩,教学效果明显。

篇14:《质量守恒定律》教学设计

一、教学内容分析

1.课标中的内容

认识质量守恒定律,能说明常见化学反应中的质量关系,用微粒的观点对质量守恒定律作出解释。

2.教材中的内容

教材不是从定义出发,把质量守恒定律强加给学生,而是首先提出在化学反应中反应物的质量与生成物的质量之间存在什么关系的问题,让学生思考,然后通过作出假设、实验探究,交流讨论,得出结论等科学探究方法,设计并实施一些实验方案,指导学生观察、思索,使学生从自己亲身观察到的事实中,经过思考,得到参加化学反应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等于反应后生成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这一规律,然后教材又给出蜡烛燃烧前后质量的测定,镁条燃烧前后质量的测定这两个实验方案,让学生比较前后质量变化情况,并分析发生变化的原因,进而较深刻地认识化学反应中的质量关系。

二、教学对象分析

1.知识技能基础

初三刚开设化学课,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较高,通过学习,也掌握了一定的实验技能,针对这些情况,我们采用实验探究的方法,鼓励学生动手、动脑,在实验中观察,在观察中讨论,在讨论中形成共识,不仅使学生学到新的化学知识,也可使学生对化学知识的内在联系有更深的理解。

2.学习能力方法

所授课班级学生的学习能力较强,学习较主动,思维灵活,方法得当。

3.非智力因素

有良好的学习习惯,喜欢探索新问题,能主动与他人合作,积极表达自己的观点。

三、教学设计思想

从促进学生发展出发制订教学目标,全面考虑“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方面的课程目标;注重科学方法教育,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发挥多媒体的教学功能。

四、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认识质量守恒定律,了解常见化学反应中反应物与生成物的质量关系,从微观角度认识,在一切化学反应中,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和原子的数目没有增减。

2.过程与方法

通过具体的探究活动,了解质量守恒定律的内容,并从微观角度解释化学反应的实质。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对质量守恒定律的探究,让学生体会成功的乐趣,培养学生团结协作的团队精神。

五、教学的重点和难点

1.教学重点

质量守恒定律的理解及运用。

2.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从化学反应的实质上去认识质量守恒定律。

六、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一)引言:“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赤壁之火,使曹军百万雄师,化为灰烬。满江的人船怎么就成了一堆灰呢?它的质量为什么减小了呢?而铁生锈后它的质量增加了,这又是为什么呢?难道在化学变化中隐藏着什么秘密吗?

积极思考,产生了强烈的学习兴趣

激发学习兴趣和探索知识的欲望

(二)提出问题:化学反应的特征是生成了其他物质,例如:碳在氧气中燃烧生成了二氧化碳,那么生成的二氧化碳的质量与反应物碳和氧气的质量之和有什么时候关系呢?

产生猜想,出现不同的想法

引导学生从量的方面来进行研究

(三)实验探究

1、提出假设

若反应物与生成物之间的质量有变化,则可能有几种情况?

2、制定方案

方案一(第一组)

白磷燃烧前后质量的测定

方案二(第二组)

铁钉与硫酸铜溶液反应前后质量的测定

3、指导实验

适时指导学生完成实验

4、收集数据

5、归纳小结

屏幕显示:质量守恒定律

分组讨论,交流得出有如下三种情况

①参加反应的各物质的质量之和=生成的各物质的质量之和

②参加反应的各物质的质量之和>生成的各物质的质量之和

③参加反应的各物质的质量之和<生成的各物质的质量之和

分工、合作

设计实验方案、动手实验

观察实验现象进行讨论、归纳、完成表格(表格见后)

分析实验现象和实验数据,试着总结化学反应前后物质的质量的变化规律。

体会、记忆定律内容

了解科学探究的方法

培养学生团队精神

培养学生研究问题的科学方法和严谨求实和科学品质

初步记住定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问题讨论]为什么参加化学反应前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等于化学反应后生成各物质的质量总和呢

[演示]有关“化学变化中分子被破坏,原子重新组合成其他物质的分子”的动画课件。

[小结](投影)

原子的种类不变

原子的数目不变 质量守恒

原子的质量不变

6、反思评价

[演示]实验1、2

实验1改为:

盐酸与碳酸钠粉末反应前、后以及反应后并刺破汽球质量的测定

[讨论]在封闭体系中发生的化学反应,没有物质逸散到空气中,而在开放体系中发生的化学反应常会有生成的气体逸散到空气中,分析是否与质量守恒定律相矛盾?

[小结]所有的化学反应都符合质量守恒定律

猜想、讨论

出现思维困惑,产生新的学习期待

观看动画演示,思考化学反应的微观实质

记忆“三个不变”

学生阅读教材P92页

观察现象,分析原因,讨论

思考

再次设疑启发学生深入思考

通过形象的分析,使学生的思维由宏观到微观,从现象对本质深入思考,学会研究问题的科学方法。

掌握质量守恒定律的本质原因

激发学习兴趣,为后面的学习作准备

加强对定律的理解

使学生对开放体系的化学反应也能遵守质量守恒定律有更直观的理解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四)纸笔练习(略)

(五)归纳总结

独立完成,自查知识掌握情况,并分小组互相检查

归纳,小结

1、质量守恒定律是指参加化学反应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等于反应后生成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

2、化学反应的过程,就是参加反应的各物质(反应物)的原子重新组合生成其他物质(生成物)的过程。在化学反应中,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没有改变,数目没有增减,原子的质量也没有改变

及时反馈,使学生掌握质量守恒定律及运用

形成较完整的知识体系

七、学习评价设计

1.通过活动表现评价学生的探究能力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学生的活动与探究过程中,教师通过观察学生们在各项活动中的表现,从学生参与探究活动的积极性、实验技能、记录和处理数据的能力、交流讨论和发表见解的情况作出综合的评价,并给予恰当的反馈以激励学生进步。

[表现性评价学生实验探究,收集数据,交流表达]

下面方案中分组做前面2个实验,教师演示后面2个实验学生并观察记录现象,实验后小组内交流讨论。

2.通过课堂的纸笔练习来评价学生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帮助学生较全面地认识自己在群体中的相对水平,明确发展方向和需要克服的弱点。

[纸笔评价](在课内进行,时间5分钟)

1、参加反应的各物质质量总和等于反应后生成的各物质质量总和,是因为( )

A、反应后物质的种类没有变化 B、反应后原来的种类没有变化

C、反应后原子的种类、数目和质量没有变化

D、反应后分子的种类、数目和质量没有变化

2、现有化学反应A+B=C,若mgA和ngB在一定条件下充分反应,生成C的质量是( )

A、等于(m+n)g B、小于(m+n)g

C、大于(m+n)g D、不大于(m+n)g

3、小明在练习制作“糖葫芦”时,在给蔗糖加热时产生了炭黑和水(整个过程密闭),这一事实说明了( )

A、蔗糖是由炭黑和水组成的纯净物

B、蔗糖是炭黑和水组成的混合物

C、蔗糖分子是由碳元素和水分子组成的

D、蔗糖是由碳、氢、氧元素组成的

4、下列各组物质,在敞口容器里发生反应,容器内物质的总质量在反应前后不变的是( )

A、镁条放入盐酸中 B、高锰酸钾固体受热分解

C、硫酸铜溶液加入氢氧化钠溶液 D、在空气中加热铜粉

5、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可知,铁丝在氧气中空气燃烧后生成的质量为( )

A、大于铁丝质量 B、小于铁丝质量

C、等于铁丝质量 D、可能等于铁丝质量

6、高锰酸钾受热分解后,剩余固体质量是比反应物高锰酸钾的质量小,因此不遵守质量守恒定律,对吗?为什么?如何设计实验来进行验证?

八、本教学设计的特点

采用自主、合作、探究性学习的方式,以问题教学为中心,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采用现代化教学方法与手段,力求做到重点突出,难点突破,有系统地对学生进行指导,既关注学生学习的过程,更关注学生的兴趣激发,良好的学习习惯的养成,正确的学习态度以及学习过程中情感体验和价值观的形成。

九、教学反思

该课较好地完成了教学目标,在活动与探究中,引导学生认真完成实验和做好结果记录,对实验现象进行思索归纳,并与同学、教师进行交流和讨论,得出结论。这些实践活动不但有利于学生获得知识技能,也培养了学生认真扎实的科学态度和科学探索的学习方法。本节课对演示实验1的改进,使学生对封闭体系和开放体系中的化学反应都能遵守质量守恒定律有了更直观的理解,使认识更加深刻,效果较好。

篇15:质量守恒定律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理解质量守恒定律以及守恒的原因;

2、理解化学方程式的意义。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对化学反应实质的分析及质量守恒原因的分析,培养学生的研究问题能力和逻辑推理能力;

2、通过对实验的观察与操作,培养学生的动手实验能力及观察分析能力;

3、使学生初步认识科学探究的意义及基本过程,能提出问题,并进行探究活动。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激发学生对现实生活中化学现象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激发学习化学的兴趣;

2、通过对化学反应中反应物及生成物的质量的实验测定,培养学生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

3、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及勤于思考、严谨务实、勇于实践、不断创新的科学精神。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通过实验探究认识质量守恒定律。

教学难点: 从微观角度认识在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和原子的数目没有增减。

教学过程

【新课引入】回忆生活中某些化学变化的现象,分析其质量的变化。如煤燃烧后质量 (填“减少”、“增加”或“不变”)?铁生锈后质量 ?

【设问】物质发生化学变化前后质量是否变化?

【实验探究】反应物的质量总和与生成物的质量总和的关系

提出假设:反应物的质量总和 生成物的质量总和

A、>B、< C、= D、有时>,有时<,有时=

设计实验,验证假设:

(讨论)选择什么实验来验证假设?(突出强调是化学变化,发生了化学反应。)

(设计实验)1、白磷 + 氧气 点 燃 五氧化二磷

2、铁 + 硫酸铜 铜 + 硫酸亚铁

(分组讨论)1、实验目的,实验原理(引导学生注意物质的状态,结合现象思考)

2、选择哪些实验仪器和装置

3、主要操作步骤

(演示)白磷在空气中燃烧(注意白磷的保存方法)

(讨论)1、玻璃管的作用(这些可能是学生设计的装置与演示装置的不同之处)

2、容器底部为什么要铺一层细沙?

3、玻璃管的上端系一个小气球作用是什么?

4、整套仪器装置为什么要密闭?

(学生实验)铁钉与硫酸铜溶液反应

篇16:质量守恒定律教学设计

【比较】两个实验装置的密闭性,从物质的状态分析原因。

【讨论交流】

【活动与探究】1、某学生在做蜡烛燃烧实验时,用吸附剂将产生的水和二氧化碳进行彻底吸收,结果发现质量增重了,你能帮他解释吗?你认为这一反应也遵守质量守恒定律吗?

【思考】为什么质量守恒呢?从微观角度分析。

【动画演示】水通电分解的课件(微观),讨论。

【分析】分子 分 裂 原子 重新组合 分子 聚 集 物质

【总结】质量守恒定律的微观实质 —— 原子三不变

原子的种类没有改变; 引 申 元素的种类没有改变

化学反应前后 原子的数目没有增减;

原子的质量没有变化。

【创设情境】从1写到10000要多长时间?(请一名同学到黑板上演示,如何在1~2s内从1写到10000)

【讲述】这是一道脑筋急转弯的题目,在1后面添上4个0即可,这里走了一个捷径,其实在化学学习中有时真的有捷径可走。

【提问】到目前为止,大家已经知道的有哪些化学反应?

【提问】以硫在氧气中燃烧这个化学反应为例,你可以用哪些方式表示?

学生的答案可能有:1、硫在氧气中燃烧生成二氧化硫;

2、硫 + 氧气点—— 二氧化硫

3、S +O2 —— SO2

【比较】哪种表达方式最好?好在哪里?(引导学生找原因,让学生感受到在不给任何提示的情况下,用方式三表示,同样可以知道描述的是哪一个反应。为讲意义作铺垫)

简单、便于书写,能清楚地表述反应,是国际化的语言。

【讲述】第三种表示方法最显著的特征是用化学式代替了物质名称。像这样用化学式来表示化学反应的式子就是我们今天要学的快捷方式——化学方程式。

【阅读】二、化学方程式

【讨论】模仿教材上碳燃烧的化学方程式所代表的意义,分组讨论硫燃烧的化学方程式表示的意义。

【总结】化学方程式表示的意义:

1、表示反应物、生成物和反应条件;

2、表示反应物、生成物间的质量比;

3、表示参加反应和生成的各粒子的相对数量。

【强调】“+”、“ ”的读法,与数学符号区别。

【讲解】反应的现象、物质的颜色

点 燃

【练习】对于4P + 5O2==== 2P2O5这个反应,反应物和生成物间的质量关系如何计算?(从符号的意义提示学生)

指出:①计算反应物与生成物之间的质量比时,应将反应物的相对分子质量乘以各物质前面的化学计量数;

②将反应物与生成物的质量同比例减小

注意:反应前的各物质质量总和等于反应后各物质质量总和,遵守质量守恒定律。(为课题2书写化学方程式 配平作铺垫)

【小结】化学方程式与元素符号、化学式一样,是学习化学的一种工具,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篇17:质量守恒定律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通过探究实验,得出质量守恒定律的内容。

2、采用思考、交流、讨论、分析、得出结论的方法,进一步了解质量守恒的原因。

3、通过巩固练习体现质量守恒定律的应用。

教学模式:

猜想→探究→得出结论→应用

教学重点和难点:

1、质量守恒定律的内容。

2、质量守恒定律的原因。

3、应用质量守恒定律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教学方法:启发式、实验探究式、交流讨论式

教具准备:多媒体及课件、白磷、锥形瓶、托盘天平、硫酸铜溶液、铁丝、蜡烛、镁带、酒精灯、烧杯、滤纸、玻璃片等。

教学过程:

新课导入:

复习:1、写出下列反应的文字表达式:

(1) 磷在氧气中燃烧;

(2) 高锰酸钾受热分解。

2、化学反应的本质是什么?

引言:在化学反应中原子是不变的,那么在化学反应前后物质的总质量是否发生改变?

猜想:可能变大、可能变小、可能不变。

(通过实验探究验证猜想是否正确)

[演示实验]白磷燃烧前后质量的测定。

(观察实验现象并讨论,与猜想是否相同。)

[过渡]刚才是老师通过实验探究得出了结论,那么是不是一切的化学反应都存在相同的现象呢?下面请同学们自己动手运用桌面上的仪器及药品探究一下“硫酸铜溶液与铁丝反应前后质量的测定”。

[学生实验探究]分组活动。探究、讨论、交流、记录、发言、分析、总结。

(小结)质量守恒定律的内容。

[反馈练习]质量守恒定律应用于一些简单的计算。

[问题思考]为什么一切的化学反应都遵守质量守恒定律呢?

[学生讨论]通过学生的思考、分析、讨论得出原因。

[分析]教师通过多媒体演示从微观上进行分析。

[过渡]那么下面我们来观察一下下面的化学反应中物质的质量总和将怎样变化?

[探究实验]蜡烛的燃烧和镁带的燃烧。

(由学生探究后思考、交流、讨论、分析原因)

[提出问题]如何改进实验?

[反馈练习]见投影

[小结]学生叙述他们个人的收获。

[作业]《百分达标》相关的练习。

篇18:质量守恒定律教学设计

一、教学内容分析

1、课标中的内容

认识质量守恒定律,能说明常见化学反应中的质量关系,用微粒的观点对质量守恒定律作出解释。

2、教材中的内容

教材不是从定义出发,把质量守恒定律强加给学生,而是首先提出在化学反应中反应物的质量与生成物的质量之间存在什么关系的问题,让学生思考,然后通过作出假设、实验探究,交流讨论,得出结论等科学探究方法,设计并实施一些实验方案,指导学生观察、思索,使学生从自己亲身观察到的事实中,经过思考,得到参加化学反应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等于反应后生成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这一规律,然后教材又给出蜡烛燃烧前后质量的测定,镁条燃烧前后质量的测定这两个实验方案,让学生比较前后质量变化情况,并分析发生变化的原因,进而较深刻地认识化学反应中的质量关系。

二、教学对象分析

1、知识技能基础

初三刚开设化学课,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较高,通过学习,也掌握了一定的实验技能,针对这些情况,我们采用实验探究的方法,鼓励学生动手、动脑,在实验中观察,在观察中讨论,在讨论中形成共识,不仅使学生学到新的化学知识,也可使学生对化学知识的内在联系有更深的理解。

2、学习能力方法

所授课班级学生的学习能力较强,学习较主动,思维灵活,方法得当。

3、非智力因素

有良好的学习习惯,喜欢探索新问题,能主动与他人合作,积极表达自己的观点。

三、教学设计思想

从促进学生发展出发制订教学目标,全面考虑“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方面的课程目标;注重科学方法教育,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发挥多媒体的教学功能。

四、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认识质量守恒定律,了解常见化学反应中反应物与生成物的质量关系,从微观角度认识,在一切化学反应中,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和原子的数目没有增减。

2、过程与方法

通过具体的探究活动,了解质量守恒定律的内容,并从微观角度解释化学反应的实质。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对质量守恒定律的探究,让学生体会成功的乐趣,培养学生团结协作的团队精神。

五、教学的重点和难点

1、教学重点

质量守恒定律的理解及运用。

2、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从化学反应的实质上去认识质量守恒定律。

六、教学过程

第一个环节,即是导入新课,我用电视剧狄仁杰中的片段作为新课的导入,在这段视频中,狄仁杰遇到了两个困惑的问题:1.为什么蜡烛燃烧后质量会变小了呢?2.为什么铁刀放置一段时间后质量会增加呢?通过这样一则小故事,将学生的思绪带进我们的课堂。让学生思考:物质发生化学变化前后的总质量有没有什么变化呢?让学生产生疑问,分歧。并运用历史上科学家对于质量守恒的贡献讲述质量守恒定律的发展史,拉近学生和科学家之间的距离。

设计意图:这样的环节设计引起学生的思维冲突,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以及积极性,让学生和科学家产生共鸣并感觉到到化学和生活紧密相连,进一步调动学生学习本节课的热情,增强自信心。

第二个环节 教师演示天平上白磷在锥形瓶中的燃烧实验,提醒学生注意观察和总结实验现象,从而初步引出质量守恒定律的概念。

设计意图:在这个环节中注重锻炼学生的观察和总结能力,并在学生脑海中初步形成质量守恒思想。

第三个环节 学生分组亲自动手做“铁钉和硫酸铜溶液的.反应试验”和“碳酸钠和稀盐酸的反应”,在实验中要求学生记录实验条件,实验现象,并总结叙述实验结论,而在这两个实验中因为实验条件的不同,会发现学生的实验结果不一,教师从中引导,让孩子在脑海中自主建构在封闭条件下,化学变化前后反应物和生成物物质的质量不变。

设计意图:让学生自己发现定律,并且认识到定律的严谨性,锻炼了学生动手能力,观察能力,总结能力,并培养学生团队协作精神。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思想。

第四个环节,播放电解水演示实验使学生更深入的理解质量守恒定律,对于质量守恒定律中因为变化过程中原子的种类、原子的数目、原子的质量都没有改变,让学生对于质量守恒定律的理解进一步得到升华。

设计意图:让学生从微观上进一步理解质量守恒定律

第五个环节 归纳概括,小结课题这个环节,以质量守恒定理为中心,把本节课的知识点做一总结。本节课主要探究了质量守恒定律的含义,适用范围,应用以及实质。以图表的形式直观的展示给学生。

设计意图:进一步加深学生的印象,巩固知识。

第六个环节? 运用所学知识解决课题开始前导入问题,让学生亲自体验一把做狄仁杰的感受,并利用所学知识去解决一些实际问题。以此扩大知识的应用面,拓展学生的思维,使他们能够把知识转化为能力。为了进一步锻炼这种能力,我们把课堂延伸到课外,我给学生布置了家庭小任务。

设计意图? 通过反馈练习和拓展延伸培养了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让学生切身感受到,化学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

[纸笔评价](在课内进行,时间5分钟)

1、参加反应的各物质质量总和等于反应后生成的各物质质量总和,是因为( )

A、反应后物质的种类没有变化 B、反应后原来的种类没有变化

C、反应后原子的种类、数目和质量没有变化

D、反应后分子的种类、数目和质量没有变化

2、现有化学反应A+B=C,若mgA和ngB在一定条件下充分反应,生成C的质量是( )

A、等于(m+n)g B、小于(m+n)g

C、大于(m+n)g D、不大于(m+n)g

3、小明在练习制作“糖葫芦”时,在给蔗糖加热时产生了炭黑和水(整个过程密闭),这一事实说明了( )

A、蔗糖是由炭黑和水组成的纯净物

B、蔗糖是炭黑和水组成的混合物

C、蔗糖分子是由碳元素和水分子组成的

D、蔗糖是由碳、氢、氧元素组成的

4、下列各组物质,在敞口容器里发生反应,容器内物质的总质量在反应前后不变的是( )

A、镁条放入盐酸中

B、高锰酸钾固体受热分解

C、硫酸铜溶液加入氢氧化钠溶液

D、在空气中加热铜粉

5、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可知,铁丝在氧气中空气燃烧后生成的质量为( )

A、大于铁丝质量

B、小于铁丝质量

C、等于铁丝质量

D、可能等于铁丝质量

6、高锰酸钾受热分解后,剩余固体质量是比反应物高锰酸钾的质量小,因此不遵守质量守恒定律,对吗?为什么?如何设计实验来进行验证?

八、本教学设计的特点

采用自主、合作、探究性学习的方式,以问题教学为中心,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采用现代化教学方法与手段,力求做到重点突出,难点突破,有系统地对学生进行指导,既关注学生学习的过程,更关注学生的兴趣激发,良好的学习习惯的养成,正确的学习态度以及学习过程中情感体验和价值观的形成。

九、教学反思

该课较好地完成了教学目标,在活动与探究中,引导学生认真完成实验和做好结果记录,对实验现象进行思索归纳,并与同学、教师进行交流和讨论,得出结论。

这些实践活动不但有利于学生获得知识技能,也培养了学生认真扎实的科学态度和科学探索的学习方法。本节课对演示实验1的改进,使学生对封闭体系和开放体系中的化学反应都能遵守质量守恒定律有了更直观的理解,使认识更加深刻,效果较好。

篇19:质量守恒定律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知识技能:

1.认识质量守恒定律,能说明常见化学反应中的质量关系。

2.能用分子、原子观点解释质量守恒定律,并能用它解释一些简单现象以及进行一些简单计算。

3.认识定量研究对于化学科学发展的重大作用。

能力培养:通过引导学生对质量守恒定律进行探究并应用,培养学生的探究分析能力、表达能力、归纳总结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重点: 质量守恒定律的.理解及应用。

难点: 从微观角度解释质量守恒定律,运用质量守恒定律进行相关计算。

辅助手段:多媒体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教学意图

[引言]一天,福尔摩斯像往常一样滋滋有味地抽着他的烟斗,房间里充满了刺鼻的烟味。他的助手华声问道“敬爱的神探先生,别人都说你很聪明,那么你能告诉我你吐出的这些烟和气体有多重吗?”请同学们来回答神探助理提出的问题。由此引出本节课内容,并板书课题“质量守恒定律及其应用专题复习”。

[展示]多媒体展示本专题考情分析以及中考对本节内容的要求。

[课前回顾]复习质量守恒定律的内容(并板书“一、基础回顾”),对相关问题加以强调,如:对内容中“参加”一词的理解;质量守恒定律只适应于化学变化;只是质量守恒,不能扩大到其他物理量;应用质量守恒定律时,要特别注意有气体或沉淀参与的化学反应。

多媒体展示相关内容。

[知识延伸]引导学生回顾并思考化学反应前后的变量,不变量,以及可能变量。即从微观角度理解并解释质量守恒定律。

[板书]二.质量守恒定律的应用

1. 推断物质的元素组成

2 .确定物质的化学式

3. 解释生活或实验中的一些现象

4. 用质量差确定某一物质的质量

5.化学计量数的待定

6.表格数据分析

多媒体展示例题,并引导学生进行分析归纳,得出根据质量守恒定律解决一些问题的一般方法。

[板书]三.直通中考

分析近五年有关质量守恒定律应用的考题,并用多媒体展示。

[小结] 本节课同学们都有哪些收获?

倾听并思考,举手回答解决引言中问题的方法。

观看思考,并积极配合老师,回答老师提出的相关问题。

回顾思考

积极思考,并进行分组讨论,解决相关问题。

归纳总结

思考,讨论

小结归纳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明确复习目标,准确把握中考动向,做到有的放矢。

使相关基础知识条理、系统化,加深对质量守恒定律的理解和认识。

实现宏观到微观的跨越,更加透彻的认识并分析质量守恒定律。

明确相关知识考题类型,做到有的放矢。

了解中考动向

培养学生的总结,归纳能力,表达能力

篇20:质量守恒定律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通过实验探究认识质量守恒定律,了解常见化学反应中的质量关系。

(2)从微观角度认识在一切化学反应中,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和原子没有增减。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简单的探究活动体会科学探究的基本过程。

(2)初步学会运用观察、试验等方法获取信息。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善于合作、勤于思考、严谨求实的科学精神。

二、教学重点

对质量守恒定律含义的理解

三、教学难点

从微观角度认识质量守恒定律

四、教学用具

实验仪器、化学反应模板、教科书

五、教学流程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通过实验探究认识质量守恒定律,了解常见化学反应中的质量关系。

(2)从微观角度认识在一切化学反应中,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和原子没有增减。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简单的探究活动体会科学探究的基本过程。

(2)初步学会运用观察、试验等方法获取信息。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善于合作、勤于思考、严谨求实的科学精神。

二、教学重点

对质量守恒定律含义的理解

三、教学难点

从微观角度认识质量守恒定律

四、教学用具

实验仪器、化学反应模板、教科书

五、教学流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视频】《元芳的蜡烛》

【提问】蜡烛燃烧、铁剑生锈都是化学变化,那究竟化学变化后物质的质量会如何变化呢?这节课我们就来探究这个问题。

学生认真观看视频、讨论并回答

从视频入手,激发学生学习热情,为探究的问题做铺垫。

二、探究一红磷燃烧

【提问】首先我们对红磷燃烧,铁定与硫酸铜溶液反应,这两个化学反应进行探究。

【展示】我们知道,进行探究都需要用到的仪器是天平。

【提问】我们先探究红磷燃烧,用的是这套装置。可以看到,锥形瓶底部有细砂,套有玻璃管和气球。这三者有什么作用

【展示】细砂、玻璃管、气球的作用。

思考,回答问题

(大部分学生能回答出细沙作用,但不知道玻璃管有何作用)

引导学生思考问题。

【实验】

1、先称取反应前的物质质量,为xxg,记录在书本表格上(投影)。

2、现在我准备引燃红磷,同学们的任务是观察红磷燃烧的现象,还有气球的变化。

3、引燃红磷。我们可以看到红磷燃烧。

4、把实验现象记录在书本表格上,生成的白烟是五氧化二磷固体。

5、再次称取反应后的物质质量,我们发现质量没有变化。

6、我们可以发现物质发生化学反应后,质量并没有发生变化。我们把反应前的物质称为反应物,反应生成的物质叫做生成物。(配合黑板板书)

记录数据。

观察反应。

产生大量白烟,过一会熄灭。气球膨胀然后变得干瘪。

记录现象,并在此读数。

反应物总质量=生成物总质量

引导、过渡红磷燃烧的装置;先清楚燃烧注意的事项,并明白各样仪器的作用,增强学生实验理论知识。逐步引导学生自主完成课堂笔记。

懂得归纳。

硫酸铜与铁

【过渡】可能由红磷反应前后质量相等只是巧合。所以我们需要继续探究。

【实验】

1、实验

2、可以观察到铁钉表面有红色物质(展示给前排同学看),也即已经发生化学反应。

3、再次称量发现质量,没有变化。也就是这个反应也是反应前后物质质量没有变化。

4、取出铁钉投影,并与未反应的铁钉作对比。(书写符号表达式)

观察现象,并记录现象以及天平读书。

培养学生实验探究精神。

加强学生对现象的描述能力。

先让部分学生证实已经反应,使得实验更加有说服力。

对比明显,学生思路更清晰。

【小结】通过这两个化学反应,我们发现,化学反应前后,物质的质量是不会变化的。我们把这样的规律称为质量守恒定律。

【练习】强调我们所说的质量守恒只是用于化学变化。

观察、思考,小结。

了解自来水厂生产流程。体会生活中的化学,深刻认识化学在生活中的作用。

三、探究二

【过渡】我们发现这两个装置它都是密闭的。是不是所有的化学反应都符合质量守恒定律呢?我们继续进行探究。

【实验a】

1、碳酸钠与盐酸。

2、观察现象。

3、质量变轻了,为什么,有什么补救方法。

4、仍然符合质量守恒定律吗?

【实验b】

1、镁条燃烧。(坩埚钳前后对比)

2、现象,质量。

3、是不是不符合质量守恒定律。

都有锥形瓶,密封

产生大量气泡,气泡跑走了,质量就变轻,使装置密闭,或者把跑走的气体手机回来,天平就平衡了。

发出耀眼白光,生成白色固体,大量白烟。遵守,损失大量氧化镁。

使学生想到前两个装置的共性

引导学生发现此实验也遵循质量守恒定律。

再次巩固质量守恒定律。

【微观解释】

1、用氧气与氢气燃烧生成水的模板解释化学反应的本质。

2、此过程中原子质量、数目、种类不变,所以物质质量也不变化。

分子的分裂和原子的重新组合。

不变。

培养积极思维能力。

板书设计:

质量守恒定律

1、化学变化

反应物总质量=生成物总质量

2、微观本质:原子数目 原子种类 原子质量→不变→物质质量不变。

热门教案

学诗词

学名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