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的教学设计8篇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反复朗读《少年中国说》,体会作者强烈的爱国情感。
2、掌握重点词句的含义,掌握课文主要内容。
3、了解本文比喻、象征的手法,把握少年中国所具有的特点。
教学方法:
1、小组合作探究
2、朗读法
教学过程:
一、情境铺垫导语引入
1、师:同学们,在中国近代有一位非常的人物,曾写下了一篇文章,激励了当时无数的中国有志青年,这篇文章是《少年中国说》,有没有同学知道这位作者是谁?
2、作者链接:梁启超,字卓如,号任公,又号饮冰室主人,我国近代资产阶级改良运动的代表人之一,学者,诗人,宣传家。作为政治家的梁启超,师从康有为,受改良思想影响。曾经参与“公车上书”,又与谭嗣同等创办南学会,宣传资产阶级改良思想,组织保国会,戊戌变法失败后,逃亡日本。一生著作甚丰,大部分收入《饮冰室》。
3、背景资料:本文写于19,是作者在维新变法失败后在日本时写的。文章从日本人和西欧人称我国为“老大帝国”说起,以人喻国,怒斥当权的清王朝封建贵族官僚是保守守旧、顽固苟且的“老朽”,号召“中国少年”肩负起救国的责任,为创造一个繁荣富强的“少年中国”而努力奋斗。
二、初步感知,解决生字词。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借助工具书解决生字词。
鹰、隼、发、硎(xíng)、澌
2、给文章划分层次。
明确:全文划分为三个层次。
第一部分(第一段)点明少年的责任。
第二部分(第二段)说明中国少年的勃勃生机。
第三部分(第三段)赞美了少年中国和中国少年,点明了两者之间的紧密关系。
三、深入阅读。
1、细读课文,结合课下注释及翻译书弄懂重点文言字词和文章的译文。
2、理解题目中“少年”一词有什么深刻含义?
明确:一是针对日本人称我中国为“老大帝国”,作者愤然回击,称中国为少年中国;二是因为少年象征着国家如朝阳般蓬勃兴旺,生机勃勃;三是中国是古老的中国,又是进步的未来之国。
3、阅读课文,说一说少年中国具有怎样的特点。
明确:课文运用了八种象征、比喻描述了少年中国的英姿勃勃,前途无量。以“红日初生”,象征少年中国的灿烂前程;以“河出伏流”,象征少年中国发展的不可限量;以“潜龙腾渊,鳞爪飞扬”的生动形象和“乳虎啸谷,百兽震惶”的巨大声威、以“鹰隼试翼,风尘翕张”的冲天气势,喻我中国少年创造的少年中国的英姿;“奇花”“干将”两句,前者是歌颂少年中国在发展中的壮丽前景,后者是以刚刚磨砺过的宝剑比喻为创建少年中国立功的中国少年。
四、拓展迁移。
特色品评:小组讨论本文的写作特点。
明确:结构完整,推理严密,以人喻国,富有鲜明的形象性。
五、布置作业
我们的祖国在一代又一代人的努力下,正阔步走向世界。以“青春中国”为话题,写一篇500字左右的文章。
板书设计:
少年的责任
少年中国说、少年和祖国的关系
作者对少年和中国的赞美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理解课文内容,懂得绝招是练出来的,要练有用的绝招的道理。
3.培养独立阅读能力。
教学重点:
理解课文内容,体会童年生活的快乐,感受童真童趣。
教学难点:
激发努力学习本领、刻苦求知的愿望。
教学工具:
课件
教学过程:
一、理解课题,导入新课
1.“绝招”的意思。(可以通过查字典或同桌议论理解题意)
2.通过课题,你还理解了什么。
二、初读课文,读准字音
1.自由读课文,把不认识的字画下来。
2.分段指名读课文,纠正读错的字音。
三、根据阅读提示,再读课文
1.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
2.小组讨论:
(1)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2)几个孩子都比赛了哪些绝招?你最佩服谁的绝招?
(3)用自己的话说一说,小柱子是怎样练绝招的?
四、全班讨论交流围绕上面提出的问题,组织全班同学讨论
1.引导用比较简练的语言,概括全文内容。
2.重点引导想象小柱子是怎样练绝招的。学生可各抒己见,想象他在练的过程中是怎样克服困难,虚心求教,持之以恒的,想象他在取得成功后的喜悦。
3.通过两次比绝招的阅读,谈谈自己的体会和收获。
五、指导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一、教材简介
本课是一则寓言,讲的是小河与青草的一段对话。从中可以感知自然界万物相互依存的道理,同时领悟到做人要谦虚谨慎,要多看到别人身上的长处。
二、教学目标
知识和能力:学会“青”的正确书写,认识其他生字。
过程和方法: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体验。
情感和态度: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初步感知自然界万物相互依存的道理,同时领悟到做人要谦虚谨慎,要多看到别人身上的长处。
三、设计理念
1、以学定教,激发自主学习的兴趣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要关注学习主体的自主建构,相信学生,让学生使用学到的知识技能和方法来充分展开自主学习,发挥教师“组织者”的功能。
2、低年级学生的定向能力尚处在较低的层次,他们的注意状态仍然取决于教学的直观性和形象性,易被直观、新异的刺激活动调动起来,激起学习的兴趣。
3、读中品位,培养阅读理解的能力。
阅读理解能力是建立在感悟体验基础之上的,朗读是学生获得情感体验的重要环节。教学中要做到以读为本,一遍有一遍的目的,一遍有一遍的效果,形式多种多样。力求让每个学生都参与进来。
四、教学过程
(一)、直接导入
1、这节课,我们继续来学习《小河与青草》
齐读课题
2、把“与”换个词吗?
(二)、精读课文
1、师:老师给大家带来了
贴图出示:小河说说:的小河
在小河边贴上:青草说说:()的青草
2、出示课文第一小节
(1)问:小草就一丛吗?课文中哪个词告诉我们的?
请学生起来贴图:长满青草
(2)指导读:小朋友,美吗?用美美的语气读一读。
指名读,齐读。
3、师:小河边为什么会长满青青的小草呢?我们来听听他们是怎么说的。
出示第二、三小节(第一次对话)
(1)小草对小河说了句什么话?
出示一杯清水:你们觉得这杯水怎么样?
在杯底放上一张小鱼图片,请学生上台观察,问:你看到了什么?
师:这就叫“一眼能看到底”,老师送给大家一个词语:清澈见底
自读词语,指名读,齐读。
谁能夸夸小河?
自读,指名读,齐读。
[让学生通过观察实物的方式来理解“清”、“一眼能看到底”,接近学生的生活实际,同时,让学生多读多悟,并注意语词的积累]
(2)听了小草的话,小河骄傲了吗?他怎么样了,说了什么?
指名读小河的话
出示:紧紧抱住个别读
师:谁能来把这个词语表演一下
再指名读,齐读。
小草是用什么抱住小河的?
课件演示:小草用根把泥土紧紧抱住。
如果没有小草把河岸的泥土紧紧抱住,小河会怎么样呢?
在清水里加入泥土,使之变成浑浊的泥水,理解“浑浊”。
[表演是学生非常喜欢的形式,以演助读可以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同时更好地理解了“紧紧抱住”。另外,多媒体课件的演示不仅吸引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也将抽象的语词形象化了。]
(3)说话:因为小草将河岸的泥土紧紧抱住,所以小河。
指名说
指导朗读:读出感谢的语气。
自读,指名读,分角色朗读。
[通过说话训练既使学生更好地理解了课文内容,又培养了学生的语言能力。同时,让学生进入角色进行情景朗读,在读中更好地感悟]
3、接着,他们又说起了悄悄话。
出示第四、五小节
(1)自读这段对话
(2)比较读:你长得碧绿碧绿的,真让人喜爱。
你长得碧绿的,真让人喜爱。
如果你是小草,你会喜欢哪一句?为什么?指名读,夸夸小草。
(3)小草听了小河的话有没有骄傲呢?他是怎么说的?
读小草的话
实物比较:碧绿的小草
干枯的小草
问:青草会在什么情况下干枯呢?
(4)说话:因为,所以。
(5)指导朗读:读出感谢的语气。
自读,分角色朗读。
4、正因为小河与小草互相,所以(出示第六小节)
(1)自读这一小节
(2)问:为什么“更欢了”“更绿了”?
(3)指导读:读出欢快的语气。
[让学生通过比较的朗读来体会词语的运用,在读中感悟。同时贯穿说话训练,并在上次说话的基础上要求有所提高,逐步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4、分角色,有感情朗读全文
(三)、拓展延伸
1、学了这篇课文,你想说些什么?
2、如果我是河里的小鱼,我想对小草说……
如果我是爱到小河里游泳的孩子,我想对小草说……
[让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进行说话,培养了学生的思维能力、想象能力,并使学生的感情得到了深化]
(四)教学“青”
1、观察字,说说记忆方法
2、指导书写
教材分析:
《大地的话》是一首现代诗,诗人运用拟人的手法把大地拟人化为母亲,抒写了大地母亲博大的胸襟以及无私奉献的精神。诗歌语言通俗,学习难度低,学生在欣赏诗词的同时更好地体味了大自然的魅力,感受语言情趣,也能够继续以“大地”或者其他人称向所有她想与之对话的对象说出自己想说的话。也就是能够做到仿照文本,继续文本内容。
学情分析:
通过三年多的学习,学生已养成了课前预习的好习惯,大多学生能够在自学中掌握生字,运用多种方法理解新词。我还鼓励学生在自学中能够针对课文中的某段话、某个词发表自己有个性的感受,并随手写在书上以备与他人讨论交流。我班学生特别喜欢诗歌,因此在教学中不必给学生做过多琐碎的讲解,学生就能读中感悟,读中理解。学完后指导学生进行仿写,然后组织展示,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创作热情。
教学目标:
1、准确认读课文中的三个生字,掌握写字表中的八个生字,重点指导“蕊”的写法。
2、注重朗读,感悟诗歌的内容,能够有感情的朗读、背诵,体会诗中蕴含的大地母亲的无私奉献的精神。
3、能够仿照诗歌续写,独立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练习配乐朗读投影:生字学生准备:课前有感情的朗读诗歌,自学生字、新词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入情入境
教师直接板书“大地”,激活学生思维,思考:同学们,一看到这个词你想到了什么?
(这是个十分个性化的宽泛的问题,学生的思维方式不同答案也就不同,学生回答时教师注意引导学生的发散性思维。)
接着板书完课题,再预设大地会与谁对话的问题导入新课。
(学生已经预习课文了,这个问题可以帮助教师检查学生对课文的预习情况。)
二、读通课文,整体感知
1、学生自由读课文,尽量将课文读通
2、生字出示生字、词
吐蕊一嘟噜枝丫筑巢驱赶嫌宝藏
学生“开火车”领读生字。学生质疑有没有不理解的词语。
3、指名读课文,说说大地在和谁说话?
三、细读诗歌、品读赏析
本篇诗歌共分5小节,前4节内容浅显易懂,故在教学设计中应以读为主,使学生通过阅读能够较为深刻的感受文本所表达的中心思想,使学生能够自己有效和真情的与文本对话。故在设计品读诗歌这一环节中以各种不同的阅读方式和有效的指导,让学生能够自主感悟,自发抒情,自然续情。设计以下两个环节:
(一)进入角色,以读悟情
1、教师出示课文内容,配乐范读。
[设计意图:将学生带入情境,产生强烈的朗读欲望。]
2、用心的默读以下课文的前四段,看看大地都想和种子、飞鸟、游鱼和小草说什么?并选出其中的一节练读。在读流利的同时,尽量将大地的话读懂。
3、指名四位同学扮演大地朗读课文的前四节,想象你自己就是大地,你想对你的朋友们说些什么?其他同学你们就是种子、飞鸟、游鱼、小草。仔细听,用心去感受,看看能否听懂大地对你说了些什么?
4、选择你最喜欢的段落读给你的同位听听,看看你的同位能否明白大地想说的话。阅读时可以把你的感受用一句话或一段话写在书上与同位交流。
(教师及时指导学生,根据学生对诗歌的理解指导学生用“心”来说话,用心来朗读,用心交流。)
5、在自读、交流的基础上再指名朗读。
6、再来读读课文的最后一节,再回想刚刚大地的一句句真情的话语,你能感受到大地的话语想表达自己怎样的感情吗?适时设疑对最后一句的省略号你是怎么理解的?有什么特殊的含义。即:还有许多大地体内的生灵,比如……
[设计意图:前5个小环节,是通过不同形式的朗读,使学生从一开始练读?D?D读通顺?D?D读懂?D?D有感情朗读,到最后由读变成说,而且要用心说,这就需要学生在与文本的每一次对话的时候都能有所收获,使每一次阅读都能及时有效。不要刻意的指导学生“有感情”朗读,只是让学生在一步步自己潜心的朗读课文后,由读大地的话变为自己就是大地来说自己的话,这样更能与文本贴近,理解课文的中心,感悟大敌对万物的思想感情也就潜移默化地进入于孩子的心间了。第6个环节,意在让学生明白大地所说的每一句话,都是为了向大地上的所有的生灵表达,你们都是我的宝贝,我的体内所有的一切都是宝藏。并通过对省略号的理解为下文的续写做好铺垫。]
(二)借助文本,换位抒情
如果你是种子,飞鸟,游鱼,小草,听了大地的话,你有什么想对大地说的?你能说给你的小组成员听听吗?
[设计意图:这个看似十分简单的问题,延续上一个环节,在与同位互相扮演大地向对方“表达说话”时,对方能够认真听,此时才能够让学生在换位思维后,感悟到大地的话语对说话的对方产生怎样的影响。也就是感悟语言的作用和魅力。]
四、激发情感,以写续情
1、读了这篇课文,相信你也按捺不住自己的话语,想来说说吧?对你想说的人、物敞开心扉,大胆的说出来吧。
2、也尝试着用课文中出现的“假如”、“即使”关联词语,仿照课文的前四段,来抒发你自己的感情吧。
(这里可以引导学生继续使用大地对万物的话,也可以换位说说万物对大地的话语;也可以离开书本,自己设定说话的对象。)
3、学生仿照课文的前四段,将自己想说的话,也来写一篇简短的小诗。
4、组内交流,推荐一篇优秀诗歌。
5、全班交流推荐的诗歌,不满意的地方自己进行修改。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能过看图和学文,使学生了解同学之间要互帮互助,互信互爱,从小培养良好的行为品质。
教学重点
1、学习生字,新词
2、默读课文,把握课文内容
教学难点
理解课文内容,懂得待人宽容友好的道理。
教学过程
一、猜谜引题,出示图画,设问揭题
1、在学习之前,教师出示谜语:“远看山有色,近听水无声。春去花还在,人去鸟不惊,”进行猜谜活动。(谜底:画)
2、谈话揭题:学校里的画究竟是什么样子的呢?(出示文中插图)
现在让我们一起来学习,欣赏这两幅“校园里的画”(教师板书课题)
3、学生准生字词,读通课文,整体感知课文
(1)读准生字词
(2)学生自由朗读课文,做到:读准字音,读通课文
二、观察插图,运用比较,培养能力
1、依文看图,训练观察能力
(1)教师范读课文,学生图画
(2)分别指导学生观察这两幅图画,小学语文教案《小学语文:《校园里的画》教学设计》。提问:想一想谁在画画儿,都画了什么画?
2、缘图悟文,强化学法指导
(1)看图找段:
①指名朗读第四五自然段,思考,卡佳和“我”在黑板上分别画了一些什么图画?
②让学生围绕这段内容回答,从而理清写作顺序:卡佳画一艘军舰→“我”画炸弹军舰,水兵们都落水→卡佳“救起”被炸的'水兵,坐上了小船驶向岸边→“我”画鲸鱼张开大嘴吃水兵。
③教师总结:通过他们两个人的所作所为,你知道了什么?
(3)品词诵读:要理解、自然段中语句的意思,必须要理解重点词语:“不服气”,变抽象为形象②诵读指导:在读第四自然段中的“说实话”“可是”时语气强调得要重一些,表示“我”的心,虚;“拿起”朗读朗读进语速要快,强调“我”的嫉妒心。
3、自学第六七自然段。要求:
①回顾学习第四五自然段的方法:看图找段,读文析句,品词诵读;
②依照这个方法进行自学。
三、联系实际,发散思维,续编故事
1、朗读表演(分角色有感情地朗读,分组竞赛朗读,集体朗读)让学生戴上头饰表演课文的主要情节,加深理解。
2、续编故事,发展思维:卡佳看到“我”满脸不高兴的样子,是怎么想的?怎么做的?
四、合理想象,为文配画
文中的“我”和卡佳最后合解了,你有什么感想,如果你是文中的小男孩,你会在卡佳之后画一幅怎样的画,来表示你的歉意。
五、总结全文
板书设计
1、校园里的画1以诚相待
2、友好相处
教学目标:
1、能有感情的分角色朗读课文。
2、通过阅读课文,了解小动物过冬的不同方式,同时感受朋友之间要互相关心。
3、学习生字商量,理解聚和商量的意思。
教学重点:
1、识字、写字。在反复朗读中体会句子的意思。
2、了解有关动物过冬的知识,懂得对好朋友要关心。
教学难点:
读懂课文内容,了解动物过冬的知识,懂得对好朋友要关心。
教学用具:
课件
教学过程:
1、上节课老师和大家一起认识了三个小动物,还记得他们是谁吗?(师贴图)引读:青蛙、小燕子和小蜜蜂是好朋友。它们常常在一起唱歌跳舞,日子过的很快乐。
2、可没过多久啊,秋天就到了,天气越来越凉了,三个小动物想,我们该怎样过冬呢?
二、学习第二自然段。
1、遇到问题,大家一起想办法才是好朋友,请你读读第二自然段,你从哪些词发现他们是一起想办法的。还从哪个词看出来的?
聚和商量
商量:师:生活中遇到困难和好朋友商量商量能帮助我们更好地解决问题。你看(出示商、量)(1。指导记住这个字。2。指导轻声的读法)
2、小朋友举起手跟老师一起写写这两个字,让我们把这个词牢牢地记在脑子里。
聚:怎样就是聚在一起了呢?你能上来帮小动物们重新摆摆位置吗?(上台重新贴小动物的位置)这就叫做聚。
(1)一般来说,我们遇到一些开心的事或有什么大事情就会聚到一起,就像我们过年时一家人聚在一起吃年夜饭多开心啊!
(2)三个小动物聚到一起干什么啊?(商量过冬的事)
(3)你们知道小动物为什么要商量怎么过冬吗?春天、夏天、秋天他们也不需要商量啊!(冬天太冷了)
是啊,冬天好冷啊,我们小朋友可以穿上厚厚的棉衣,还可以待在空调房里度过,可小动物又不能穿棉衣,开空调,看来他们是得好好商量一下。
3、课件出示三个小动物聚在一起商量的画面。(指导读这段,评价)
4、师小结:他们是怎样商量的呢?商量的结果又如何呢?
二、学习37段。
1、请你自己读一读课文37段,边读边想,这三个小动物是怎样过冬的?
2、通过读课文大家一定发现了小动物们可聪明了,他们都有着各自不同的过冬方式。
谁来说说燕子是怎样过冬的?青蛙呢?蜜蜂呢?(学生可以用自己的话说。)
3、小朋友,你们读懂他们的话了吗?真的读懂了吗?我们读书的时候,有时就要把自己当作小燕子,有时你就要像青蛙,有时你又要变成了小蜜蜂。下面,你对哪个小动物过冬的方式特别感性趣,就把它的话多读几遍,好好地体会一下它的心情、也可以边读边想他在说话时会有什么动作。待会儿你就把自己当作这个小动物,向大家介绍自己是怎样过冬的。
4、交流。你是哪一个小动物?
燕子
(1)生读。
师:就要离开好朋友们了,你的心情怎样?(有点难过)是啊,离开自己的好朋友肯定舍不得。你能带着这样的心情来读吗(指读)
师:小燕子,还没有分别就想到明年再飞回来了。明年什么时候回来啊!(理解春暖花开补充春色满园、春意盎然、春光明媚)
师:小燕子真了不起,靠着自己的一双翅膀,可以让自己顺利的渡过寒冷的冬天。
(2)像燕子这样,秋天飞到南方,春天飞回北方的过冬方式,我们把它叫做迁徙(板书),每年秋天迁徙到南方过冬的鸟叫候鸟。你还知道哪些小动物和燕子一样,也要飞到南方过冬呢?
(3)燕子不仅为自己过冬做好了准备,他还特别关心自己的朋友,他是怎样关心青蛙的呢?(指名读:青蛙哥哥)
青蛙
(1)小青蛙们,你们是怎样过冬的?(生读:不到南方去)。
(2)青蛙哥哥,你这一睡要多长时间呀?
你睡整整一个冬天,不吃东西,肚子不饿吗?
青蛙吃得饱饱的钻到泥土里,好好地睡上一大觉,真舒服呀!你能一边做动作,一边来读读这段话吗?(我要吃的饱饱的,好好睡上一大觉)圈出饱饱的、一大觉。
师:小朋友们你们看,小青蛙虽然没有燕子那样的翅膀,但它的这个大肚皮可管用了,只要吃饱之后好好睡上一觉就能过冬了,真神奇!老师告诉大家,整个冬天啊小青蛙不能说话,只能睡觉,只有这样才能减少能量的消耗,要不然肚皮再大也不够过一个冬天的,是吗?
出示第五段。自己再仔细地读读这段话,边读边想能配上什么动作。
(3)谁来当小青蛙。
评:让我来摸一摸肚子。哎呀,还没吃饱,怪不得不太舒服,还要努力。
让我摸一肚子,你的肚子吃得饱饱的,读得真好,一定会睡得很舒服的。
(4)这下我可放心了,小青蛙,你的这种过冬方式好象叫__。
蜜蜂
(1)小蜜蜂还没有介绍呢!你是小蜜蜂,你来说一说。
(2)从一个早字可以看出小蜜蜂多勤劳啊,(画出早)在冬天还没有到来的时候,他就做好准备了,谁来用一个成语夸夸他。(有备无患、防患未然)(通过你的朗读来夸夸她)
5、小结:瞧,小动物们多聪明啊,他们各自用不同的方式为自己过冬做好了准备,燕子是,青蛙是(),小蜜蜂是(),而且他们互相()。
6、瞧,小动物各有各的过冬方法。看来,遇到事情多商量还是挺有用的。现在,我也有些心痒痒了。我就想做那只小燕子,谁是我的好朋友小青蛙?我来和大家商量商量。(指一生)就请你。其他小朋友拿起书,看看我们是怎么商量的?都做好准备了吗?(做好了)好,开始!
师:冬天快要来了,虫子快要没了,我要飞到南方去,那里很暖和,还有很多虫子。明年春暖花开的时候,我再飞回来。青蛙哥哥,你不是也吃虫子吗?可是你不会飞,怎么办呢?
生:我不到南方去,就在这里过冬。我准备吃得饱饱的,过两天钻到泥土里去,好好睡上一大觉,到来年春天,再出来找虫子吃。
师:小青蛙,你是这么过冬的啊,我不担心你了。
师:刚才我们俩在商量的时候,我发现这边的小朋友在笑嘻嘻地跟着我们读。瞧,他们多会学习啊!
师:下面让我再来试一次,我还当燕子,谁来做我的好朋友小蜜蜂?(指一生)好,就请你。其他同学跟着我们轻声地读。你就是我的好朋友了。
师:蜜蜂妹妹,冬天地上没有鲜花,你怎么生活呢?
生:我早就采了很多蜜,藏在蜂巢里,够吃上一个冬天的。
师:小蜜蜂可真勤劳,会学习的小朋友越来越多了,你们想不想像我们刚才这样这样商量商量啊?
生:想
师:那同桌的两个小朋友相互练一练,怎么商量商量。
学生自己练习分角色商量。
师:来,会商量的小青蛙和小燕子在哪里?其它的小朋友听一听他们商量的好不好?
师:(问两个孩子)你是谁?(小青蛙)你又是谁?(小燕子)
生1:冬天快要来了,虫子也没啦。我要飞到南方去,那儿暖和,还有很多虫子。等明年春暖花开的时候,我再飞回来。
青蛙哥哥,你不是也吃虫子吗?可你不会飞,怎么到南方去呢?
生2:我不到南方去,就在这里过冬。我准备吃得饱饱的,过两天钻到泥土里去,好好睡上一大觉。等到来年春天,再出来找虫子吃。
师:这下你还担心小青蛙吗?可是在没有听到小青蛙的话之前,小燕子可是充满了担心。谁再来读一读?
生读:青蛙哥哥
师:会商量的小青蛙和小蜜蜂在哪里?这样我们商量一下好不好?左边的小朋友做小燕子,右边的小朋友做小蜜蜂,我们来试一试。
齐读。
师:我最后再请三个小朋友,最会关心别人的小燕子,最神奇的小青蛙,最勤劳的小蜜蜂来商量商量。
7、你们喜欢他们吗?
冬天即将到来使这三个好朋友不得不分开,他们商量的结果是什么呢?(明年春天再相聚)
总结:今天,我们不仅从这三个小动物身上学到了动物过冬的知识,还懂得了好朋友之间互相关心的道理。你们快乐吗?
他们真是我们的好朋友。在动物世界中还有很多可爱的小动物,他们都有自己独特的过冬方式,课后,同学们可以通过看书,上网查资料,向家长请教的方法了解更多的关于动物过冬的知识。下一节课大家再来讨论好吗?
一、教学目标
1.认识7个生字,会写13个生字。正确读写“住宅、隐蔽、随遇而安”等词语。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掌握课文的主要内容,读懂蟋蟀的“住宅”是怎样建成的。体会作者拟人的习作方法。
3.学习蟋蟀那种不辞辛苦和不肯随遇而安的精神,激发观察自然界的兴趣。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了解蟋蟀的住宅是怎样建成的,通过重点句段体会蟋蟀吃苦耐劳、不肯随遇而安的精神。
难点:体会蟋蟀吃苦耐劳、不肯随遇而安的精神。
三、教学过程
(一)联系生活、激趣导入
1.联系以前已经学过口语交际,介绍自己的家。
2.教师引导:大家的家又美观又温馨,听得老师都想去参观一下了。不过老师这也有一间“住宅”,大名鼎鼎的昆虫学家法布尔称之为“伟大的工程”,那就是蟋蟀的住宅了,为什么会这么说呢?今天就让我们一起去参观一下蟋蟀的住宅。
(二)研读课文、自主感悟
1.结合课前预习,解决生字词,教师指导。
2.请学生快速读课文,思考蟋蟀住宅的特点和修建经过,理解课文主要内容。
(三)自主学习、合作交流
1.小组学习、组内交流
以学习小组为单位,学习、研究蟋蟀住宅有什么特点和怎样修建住宅的。
(1)蟋蟀的住宅有什么特点?它是怎样修建住宅的?
(2)想想如果你就是一只可爱蟋蟀,你会怎样向大家介绍你的家或你修建住宅的经过?
把你感兴趣的句子勾画下来反复读一读,把你的理解写在句子旁边或本子上,如果还有不懂的句子或以在旁边标上问号;
(3)小组讨论交流,共同质疑。
2.全班交流、答记者问
(1)小“蟋蟀”们汇报介绍“我的家”即蟋蟀的住宅有什么特点,如何建造。
(2)其它小组的同学可扮演小记者向这组同学质疑,进行答小记者问。
3.再读课文,谈感受;感悟蟋蟀不肯随遇而安、吃苦耐劳的精神。
(四)拓展延伸、情感升华
(1)请学生们展示课前搜集成果。
分享把自己收集到的动物住宅和它们修建住宅的图片、文字资料或关于作者的相关资料。
(2)此时此刻想对蟋蟀或其它动物想说的话写下来,畅所欲言。
(五)小结作业,收束课堂
最后是本节课的小结作业环节,教师对本堂课的学习进行小结,一方面总结收获,另一方面鼓励学习积极性,为日后的学习做好铺垫。课下则请学生观察自己喜欢的动物的习性。
板书设计:
四、教学反思
本组的单元导语提示了本单元的学习内容,也提出了语文实践活动的要求。因此在进行本课教学时,从单元要求出发,在教学中学生既要在学习课文时仔细体会课文的作者是怎样观察的,还要在课后认真观察周围事物,学习写观察日记,开展语文实践活动。而作为教师则要引导学生用一双善于发现的眼睛去认识世界,了解世界,不断培养留心观察的好习惯,因此在巩固提高以及小结作业部分,反复强调、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一、研读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目标
1、学习用较快的速度阅读课文。
2、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
(二)过程与方法目标
1、培养学生通过抓住重点词句理解课文内容的能力。
2、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倾听别人意见的习惯。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透过文中动物的做法,感受到动物之间的亲情,进而感受父母对自己的关怀、爱护,激发学生回报父母的情感。
2、透过文中人物的善良,从而受到同情弱者和保护野生动物、保护生态环境的教育。
教学重点:了解故事的内容及意义。
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通过这个故事认识人与动物之间的关系,知道人应与地球上所有生命和谐相处的'道理。
二、研读准备
教师:教学PPT文本
学生:文具盒水彩笔
三、研读活动
(一)歌曲导入(独唱《一个真实的故事》,教师由歌曲过度到教学中。)
(二)学习《金色的脚印》
1、我会想我会读
PPT出示“思考问题”
(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快速浏览课文,想想本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情?
(2)边读边勾画出让你感动的语句,同时批注自己的阅读感受。课文哪些语句能体现出他们之间的爱?
2、交流分享
(1)抽生回答两个问题。(板书)
(2)你从哪些语句中体会到爱的?(抽生回答,PPT出示精彩语段,引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
3、小结:(凸显主题“爱,让灵性绽放”)
(三)学习选文
1、我会读(PPT出示“阅读要求”)
(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快速浏览课文,想想本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情?
(2)边读边勾画出让你感动的语句,同时批注自己的阅读感受。课文哪些语句能体现出他们之间的爱?
2、小组选学选文,学后组内交流自己的阅读收获。
3、我会做。做一份“读书卡”或者“阅读海报”。
4、回报展示选学成果。
5、在展示中,小组成员补充阅读中的勾画的能体现“爱”的语段。(全班视情况朗读)
(6、交换自己感兴趣的文章。待定)
四、课堂小结
1、背景音乐情感升华。
2、PPT推荐课外阅读篇目。
2、课结束分享对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