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20篇《京剧大师梅兰芳》教学课件,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京剧大师梅兰芳》这篇课文简洁明了。一开始讲梅兰芳为什么勤学,然后是如何勤学,最后讲勤学的结果。我在教学前对文本进行了钻研和细读,也读到了一些文字背后的东西。
首先读到了词语的背后,在“紧盯、常常、注视”几个词的背后能懂得勤能补拙;其次读到了课文的背后,从梅兰芳苦练眼神,拓展到练唱功,练武功;再次读到了人物的背后,梅兰芳作为京剧大师,不仅勤学,而且有艺德。在此,我补充了一个梅兰芳在抗战时的故事,这也足以体现老师对文本把握深度,力透纸背。
我在教学过程中注意了以下几点:
第一,紧扣关键词,品读文本。通过关键词句悟出文本的意思。教学第二段,紧扣关键句“梅兰芳常常紧盯空中飞翔的鸽子,或者注视水底游动的鱼儿”展开教学,层次分明,悟语言,反复读,理解句子的意思。通过实际练习,让学生观察老师不断挥舞的手指,体验梅兰芳的艰辛。再通过一组拓展想象,这样就读中悟语,读中悟情。还有让学生体会梅兰芳的眼睛会说话,学生肯定会产生疑问。眼睛怎么会说话呢?我先请学生用眼神表示生气、高兴、然后再回到文本中。勤能补拙的道理悟出,词语教学就活了。
第二,有效地利用了课程资源,把课备厚了。《梅兰芳学艺》这篇文章比较短,与学生生活有距离,老师如何丰富文本内涵呢?一方面,丰富了人物的背景资料,和京剧的资料。其次,挖空白点,设计想象点,如梅兰芳如何练眼神,如何苦练其他,对文本进行深度挖掘。
第三,将词语读厚了。如对大师的理解,按学生的实际水平觉得水平高的人就是大师,我就补充梅兰芳在抗战时拒绝为日本人表演的故事,这样的补充能让学生领会人物的精神。同时,关注看了语文的工具性、人文性的统一,如教师组织学生拓展交流梅兰芳勤学故事,另一方面,培养了学生倾听的习惯,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再进行说话训练,使语文练习与人文精神结合。
本课意在通过对梅兰芳先生的了解,即主要对他表演唱段的赏析,初步感受梅兰芳先生的梅派表演艺术特点,感受他伟大光辉的人格品质,从而使学生联系梅兰芳的事迹对自己的人生有所感悟。首先,我让学生课前查找相关梅兰芳的资料,锻炼,培养学生从多种渠道获取自己需要的知识和材料的能力,使之形成自我寻找答案,自我构建知识知识的意识,在课堂上,不断地为学生创设参与体验、主动探索、积极实践的条件,使学生在交流、欣赏、模仿、尝试表演等一系列活动中获得经验与能力。通过本课教学,力图激发学生对人生和爱国情怀的感悟,以及进一步探索了解京剧艺术文化的愿望,通过本科教学,我有如下体会。
一、围绕教材主题确定教学目标,并合理整合教材。课前,我在围绕并理解教材主题“京剧大师梅兰芳”内涵的.基础上,分别从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过程与方法、知识与技能三个维度确立本课的教学目标,为实现本课教学目标,我将教材内容进行合理整合,力求通过本节课教学,使学生能够对梅兰芳先生的艺术表演特点、伟大人格艺术成就、生平等方面有个较全面的了解。
二、多样的教法学法使教学变得生趣盎然。纵然一个音乐老师有着过硬的音乐基本功,再完美流畅的教学设计,如果不注重教学不同环节不同教法、学法的设计,也无法造就一堂真正的好课。学生只是被动地接受知识,课堂只会成为教师个人的舞台。本节课我在教学的不同环节联系学生的认知实际,设计了不同的教法。如多媒体直观教学法、启发引导法、讲述法等等;学法如课堂交流法,讨论法等等。多样的教法学法,提高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使教学变得生趣盎然。
三、利用名人事迹在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梅兰芳对艺术的追求以及各种爱国情怀无不在课堂上潜移默化的影响着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利用音乐教学熏陶学生的道德思想,也是践行校园文化建设的一种有效方式。
《京剧大师梅兰芳》说课稿
一、说教材
本课选自于教版高中《音乐鉴赏》第四单元“国之瑰宝——京剧”第八节内容,梅兰芳先生我国是近代杰出的京昆旦行演员,“四大名旦”之首,“梅派”艺术的创始人,同时也是享有国际盛誉的表演艺术大师,所唱戏曲形成自己独特的艺术风格,世称“梅派”。梅兰芳演绎了京剧的灵魂,同时为把我国京剧艺术推上国际舞台做出了很大贡献,梅先生精湛的艺术表现力被推为“世界三大表演体系之一”。本节课主要通过展示梅兰芳的京剧作品 ,学生体会“梅派”艺术大师的魅力,激发学生对京剧更加深层次的认识和热爱。
二、说学情
高中阶段的学生在小学和初中阶段已经积累的一定的音乐理论知识,能够通过聆听丰富多彩的音乐体验音乐的美享受欣赏音乐的乐趣,又了一定欣赏音乐的习惯和能力;这个阶段学生对流行音乐产生浓厚的兴趣,但是对中国国粹京剧的了解不是很深,因此这节课,在结合学生兴趣的基础上主要通过看、听、说、唱的方式让更深层次的了解京剧,了解梅兰芳大师。
三、说教学目标
1、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学生能够体会梅兰芳大师“德艺双馨”品质以及梅兰芳先生为发扬国粹所做的贡献和学习梅兰芳大师“蓄须明志”的爱国主义精神。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讲解、观看、聆听、模仿、表演等形式,学生能够了解梅派唱腔特点,掌握不同京剧派别的'欣赏方法。
3、知识与技能目标:了解梅兰芳大师生平,会模唱经典长短《看大王和衣帐中睡稳》。
四、说重难点
1、重点:体会大师的“德艺双馨”, 以及梅兰芳先生为发扬国粹所做的贡献和学习梅兰芳大师“蓄须明志”的爱国主义精神。
2、难点:了解梅派唱腔的特点,掌握不同京剧派别的欣赏方法。
五、说教学方法
本课采用的教学方法有:讲授法、谈话法、演示法、示范法
六、说教学用具
课前准备的教学用具主要有:1、旦角行头;2、多媒体文件;3、胡琴师
七、说教学过程
在导入部分,老师身着课前准备旦角行头,在胡琴老师的伴奏下,演唱梅兰芳先生代表作品《贵妃醉酒》,
表演完成后,提问学生问题:
1、老师刚才的唱段是什么?选自哪部京剧?
2、这部京剧是由谁的代表作?
在学生踊跃回答问题之后,老师进行简单总结——选自由梅兰芳大师整理和再度进行创作经典作品——《贵妃醉酒》唱段,之后快速引入课题——京剧大师梅兰芳。
原因:高中生在之前的学习中对京剧表演形式已经有了一定的了解,教师穿戴行头、扮演角色会让学生对于本节课产生浓厚的兴趣。问题的设置也是由浅到深,由大到小,让学生展开思维,同时根据他们的好奇心引入课题。
在新课教学部分,播放梅兰芳大师纪录片,学生观看,同时思考问题:
1、从纪录片当中看出梅兰芳大师对京剧所做贡献并进行概括。
2、梅兰芳大师对中国京剧走向世界作出那些贡献?
观看结束后,老师进行提问后归纳学生认知进行总结:梅兰芳大师自小学习昆曲,十岁登台演出,怀着对京剧的热爱,并吸收上海文明戏、新式舞台、灯光、化妆、服装设计等成分,返京后创演时装新戏。梅兰芳大师曾经三次出访日本;多次出访美国、德国、前苏联等国家,把中国京剧推向时间,同时梅派表演被确立为世界“第三大表演体系”。在这里需要强调的是,梅兰芳大师在抗战期间蓄须明志拒绝演出,靠写字卖画为生,体现了伟大的爱国主义情怀。
原因:这样设计可以使学生从纪录片中全面去了解梅兰芳对艺术的执着追求、创新、爱国主义精神。同时,观看视频当中的一些真实史料,可以让学生对京剧艺术的发展和艺术大师做出的贡献从客观上进行认知,同时在感情上感化他们。
在拓展提高部分,教师带领大家一同模唱《看大王在帐中和衣睡稳》,第一句,从模唱中提示梅派唱腔的特点,激励学生发扬中国国粹精神。之后播放不同学派关于这一片段的演唱,学生讨论,唱腔的不同。
这样做是为了让学生能够更加直观的感受梅派唱腔与其他学派的不同之处,同时总结梅派唱腔的特点,由直观感受到仔细品味,增加对国粹博大精深内容的细细研读。
在小节作业部分,提问学生通过本节课对梅兰芳大师级梅派京剧的整体认知,同时鼓励大家课后通过网络和书籍资料继续深入了解京剧。
八、说板书
本节课的板书已经完全呈现在了多媒体课件当中。
《京剧大师梅兰芳》说课稿
一、说教材
《京剧大师梅兰芳》是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高中音乐鉴赏》第四单元“国之瑰宝——京剧” 里的一节内容。本单元共有两节,分别从传统京剧和现代京剧两个方面对京剧进行描述,旨在激发、培养、发展学生对京剧艺术的兴趣及爱好,引导学生感受、体验京剧的艺术表现能力,掌握必要的鉴赏京剧艺术的知识与技能,初步认识京剧的艺术特征,知道京剧产生发展的历史沿革及主要的代表人物。本节内容是从传统京剧的角度来认识京剧,京剧相比较我们中国悠久的历史来说,是一个年轻的剧种,但是在它发展演变的200多年间,它不仅融合了昆曲、秦腔、汉剧等多种中国传统戏剧,更将曲艺、说唱、杂技等传统艺术发扬光大,外国人将京剧称之为中国的歌剧,肯定了它在艺术发展史上的重要地位,所以它被称之为国之瑰宝,国粹。
二、说教学目标
根据教材的内容我制订了以下四点教学目标
1、了解我国京剧大师梅兰芳的相关知识。
2、了解京剧发展的简单历史及相关基础知识,初步认识京剧艺术。
3、通过欣赏聆听《看大王在帐中和衣睡稳》及《海岛冰轮初转腾》,感受、体验两个唱段的音乐特点及情感内涵,在此基础上认识两个唱腔的.特征。
4、通过京剧名段欣赏和参与实践活动,使学生加深对我国传统文化的了解,培养他们对祖国优秀文化的热爱之情。
三、说教学重点难点
通过欣赏及学习,能够进行京剧行当的简单分辨。
通过聆听,认识南邦子和四平调在刻画人物形象,表现角色情感方面的作用。
培养学生们对京剧艺术的兴趣及热爱。
四、说教法
教学活动永久不变的主体就是学生,而且根据高中音乐教学大纲的要求,高中音乐鉴赏课的目的就是培养高素质的音乐会的听众,所以我在教学的过程中主要的教学手段就是启发学生聆听,引导学生参与实践。
五、说学情
现在的学生大多都喜欢流行音乐,很少有喜欢京剧的,在学习本节之前,大概也很少有同学接触过京剧,所以对京剧的了解也不多,根据这种实际情况,我本节课的教学主要想开阔学生视野,提高学生文化素养,树立多元文化的价值观,重视对他们音乐兴趣的培养。
六、说教学过程
给学生出示教学目标,了解这节课的主要内容。
这节课我主要分四部分来讲,第一部分视频导入本节课的内容,让学生边听边思考,歌曲中所唱的是哪一种艺术形式?
第二部分是新授课。
视频导入京剧之后,学生自学教学案,了解京剧发展简史,京剧在世界艺术史上的地位,知道四大徽班,老生三杰及四大名旦。之后由四大名旦引出京剧四大行当,并根据相关图片及视频资料认识各个行当。其中在旦角中贡献最为突出的当属四大名旦之首,京剧大师梅兰芳。引出京剧大师梅兰芳。
学生根据教学案先自学预习了解京剧大师梅兰芳的相关知识,再根据视频图像资料,进一步了解加深印象。
然后是欣赏作品,因为鉴赏是音乐课的主体,所以这部分是本节的主要内容,时间要稍微长一些,梅兰芳的两首作品教学案上都给出了相应的背景知识,让学生先快速阅读背景知识,使之对作品背景有一个大概的了解,然后提出问题,带着问题去欣赏,去感受作品。
第三部分是知识拓展与实践训练,通过对梅兰芳蓄须明志和对京剧艺术走出国门走向世界的巨大贡献,激发学生思想共鸣,提高学生思想上的认识,加深对京剧的情感,然后是梅二代李玉刚的视频欣赏,更加提高学生对新京剧的兴趣和爱好。
实践训练部分主要是让学生共同学唱《看大王在帐中和衣睡稳》的第一句,加深理解作品,在唱中学,在学中唱,唱学结合,提高学生对京剧的认识与了解。
第四部分,老师和同学共同总结本节课内容,加深印象,结束本节课
梅兰芳是一位有爱国气节的艺术家。1931年,日本侵略者发动了九一八 事变,侵占了东北,然后又向华北进犯,威胁北平和天津。梅兰芳痛恨敌人,为了不当亡国奴,他举家迁到了上海。
在上海,他编演了《抗金兵》和《生死恨》两出戏。《抗金兵》讲的是 南宋女英雄梁红玉抵抗金军的故事,《生死恨》是讲在敌人的统治下,人民 的痛苦生活和反抗精神。这两出表现爱国思想的新戏一上演,就受到观众喜 爱。有一次,梅兰芳连演三场 《生死恨》,观众踊跃买票,把票房门窗的玻 璃都挤碎了。
1937 年 8 月 13 日,日军在发动七七事变后,又进攻上海,不久就占领 了这座大城市。日本人知道梅兰芳是闻名世界的大艺术家,托人要求他在电台播音,为他们的侵略服务。梅兰芳巧妙地说:“我马上要到香港和内地巡回演出了,不能做这件事。”
不久,他到了香港,演出结束后,就留在了香港。为了摆脱敌人的纠缠,他决定不再露面,不再登台演出,就在家里练唱昆曲。1941 年底,日军攻占了香港。他们知道梅兰芳正在香港,就到处找他。梅兰芳心想:“躲是没地方躲了,可我绝不为日本人唱戏!”
这一天,清晨洗脸时,梅兰芳第一次打破惯例,没有刮胡子。儿子见了很奇怪。
“爸爸,您不是每天都刮胡子吗?今天怎么不刮了?”
“我留了胡子,日本鬼子还能强迫我去演戏吗?”梅兰芳说。一天上午, 日军司令酒井派把梅兰芳接去。一见面,他就假热情地说:“我过去看过您的'戏,您还认识我吗?怎么,您留起小胡子了?像您这 样一位举世闻名的大艺术家,怎么能刚步入中年就退出舞台呢?”
梅兰芳坦然地说:“我已经快五十岁了。一个演旦角的,扮相和嗓子都不行了,已经失去了上台的资格。”
后来,梅兰芳又回到上海,靠画画卖钱养活家人和与他一起演出过的朋 友。上海日伪政权多次请他出演,都被他拒绝了。他说:“一个人活到一百岁也总是要死的,饿死就饿死,没什么大不了的!”
一次,日军庆祝 “大东亚圣战”一周年,派人让梅兰芳出演,还说如果 不演,就要军法从事。梅兰芳事先得到消息,一连打了三次伤寒预防针。平时,他只要一打预防针就发烧,这次果然又高烧不止。日军军医来检查,一 看梅兰芳烧得迷迷糊糊,只好走了。
1945年8月15日,传来了日寇投降的消息。梅兰芳高兴地流下了眼泪, 笑着对夫人说:“天亮了,这群日本强盗可真完蛋了!”
这天,几位朋友兴高采烈地来到梅家道喜。只见梅兰芳身穿新衣,精神焕发,手里的一把纸扇遮住了半个脸。
“梅先生,您一定剃了胡子,对吧?”
梅兰芳笑着把扇子一撤,露出了刮了胡子的面孔,说:“抗战胜利了,我就要重返舞台了!”
不久,梅兰芳就在上海演出了,观众场场爆满。他们说:“我们就是要看看八年不给日本鬼子唱戏,如今刮了胡子的梅兰芳!”
心里装着观众梅兰芳是表演大师,但他从不对观众摆架子,对同行也谦虚礼让,始终保持着高尚的戏德。
过去,演员唱一场戏给一份钱,有病可以请假,遇到天气不好还可以“回 戏” (即临时宣布停演)。可梅兰芳尽量克服困难,处处替观众着想。他说:“观众事先不知道回戏,顶风冒雪从老远赶来听戏,让人家白跑一趟,太不应该了。”
有一次,他嗓子哑了,可第二天要演一出唱工极重的戏。这可怎么办呢? 那天,他很早就来到舞台,每隔半小时就喷一次药,嗓子却一点不见好转。 大家很着急,有人提出回戏,可梅兰芳知道剧场里已坐满了观众,怎能让他们扫兴而归呢?他没有同意,强打着精神化妆,大家都很替他担心。
在观众热烈的掌声中,梅兰芳上场了,他和刚才判若两人,精神焕发,唱念精彩。不过,内行人却听出他的嗓子变窄了。戏演完后,有人赶往后台,关心地问:“梅先生,您今天的嗓音怎么变窄了?”
“您还不知道吧?前两个钟头,我的嗓子还是哑的呢!”
“那您怎么还上台?这是怎么唱出来的呢?”
“不上,怎么对得起观众?我这是在没办法的情况下临时用的一个急救方法,这戏是用半个嗓子唱的!”
“半个嗓子,这怎么唱?”
“这是全凭一股虚劲把嗓子提起来唱的,劲头如稍用过一点儿,马上又 会哑不成声。这是假嗓,怕低不怕高,怕宽不怕窄。过去我也从来没用过,今天完全是临时逼出来的。”
在场的人都感叹不已,不仅为他丰富的舞台经验所倾倒,更为他一心为观众着想的精神所感动。
高中音乐鉴赏京剧大师梅兰芳
一、学习目标
(一)聆听《看大王在帐中和衣睡稳》和《海岛冰轮初转腾》,感受梅兰芳大师崇高的人格魅力和他精湛的表演艺术风采,体验、比较、南梆子和四平调两种唱腔音乐在表现人物情绪和塑造人物形象中的不同风格及特点。
(二)了解京剧发展的历史,感受中国国粹—京剧艺术的博大精深,认识和了解京剧大师梅兰芳,以及他为中国戏剧事业做出的巨大贡献。
(三)跟录音或在教师的指导下,学唱《海岛冰轮初转腾》选段的片断,实践体验京剧唱腔独特的韵味。
二、重点、难点重点
欣赏京剧唱段《看大王在帐中和衣睡稳》、《海岛冰轮初转腾》,并在学唱中体验感受京剧国粹的音乐风格,了解京剧的发展历史和梅兰芳大师的艺术成就。难点:把握京剧唱腔的韵味,理解京剧这种综合性表演艺术的特点。
三、教学内容安排
(一)欣赏一段由四大名旦表演的录像片段进行导入。
(二)简介京剧的发展历史及其在世界文化史上的地位。
(三)介绍梅兰芳的.艺术成就。
(四)欣赏由梅兰芳演唱的京剧选段《看大王在帐中和衣睡稳》、《海岛冰轮初转腾》。
1.欣赏作品
2.简介作品的剧情
3.介绍南梆子及四平调的特点
4.学唱《看大王在帐中和衣睡稳》、《海岛冰轮初转腾》这两首作品。
(五)欣赏李玉刚和梅兰芳在表演上的不同风格。说说你对两个唱段的音乐情绪的感受与理解,分别塑造了什么样的人物形象?
四、教学资源建议
(一)教材资源:教材配套中第四单元第八节中的全部资源与第九节中《京剧的行当》部分资源。
(二)录像资源:四大名旦的表演录像片段,梅兰芳表演的《看大王在帐中和衣睡稳》、《海岛冰轮初转腾》录像片段,李玉刚的录像片段。
(三)教师资源,教师范唱并指导学生学唱。(四)学生资源,发挥喜爱京剧艺术学生的特长,在课上充分展示其才华。
(五)网络资源,查找相关资料。
五、教学方法与学习指导策略
(一)以聆听、学唱为教学活动的中心,引导学生在亲身感受体验中,学习了解京剧艺术的博大精深,从而激发学生对中国京剧国粹的兴趣和情感。
(二)辅助视频资料的播放,在视觉感官上引导学生理解京剧的综合表演艺术的特征,使审美情感得到升华。
(三)引导、提示学生课外到剧院欣赏京剧艺术,身临其境感受其京剧舞台艺术的独特的魅力。
六、教学过程(略)
教学思考
1、如何引导学生从了解京剧大师梅兰芳入手,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自主地学习京剧。
2、如何通过了解京剧艺术,引导学生参与到学习京剧的活动之中,提高学生对京剧学习的认识。
3、引导学生理解京剧是一种文化,在世界文化中占有的地位,从文化的角度更深地理解京剧。
教材分析
高中音乐欣赏教材第四单元国之瑰宝——京剧,将京剧上升到国宝对学生来说是一种暗示。教材从京剧大师梅兰芳入手,通过了解、学习、尝试,旨在激发、培养、发展学生对京剧艺术的兴趣及爱好,引导学生感受、体验京剧艺术的表现能力,掌握必要的鉴赏京剧艺术的知识和技能,初步认识京剧艺术的特征,了解京剧艺术以及京剧艺术的发展历史。教材注重京剧学习中的欣赏,让学生从欣赏的角度了解京剧的唱腔。从而更多的学习了解京剧。
学情分析
现在的学生对京剧缺乏兴趣,学生感到京剧离他们的生活比较远。但是学生对梅兰芳还是比较熟悉,这样的课如果教师讲述,教学效果不会太好,如果将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调动积极性让学生自己查找资料,讲解自己了解的艺术家,学生是比较感兴趣的。
本课教学正是抓住学生的这一特点,将学习的自主权交给学生,将学习的兴趣还给学生,让学生自己来讲述自己感兴趣的话题,学生是乐意的。
高中的学生具有一定的理性分析和思考,京剧学习通过了解梅兰芳、了解京剧,从而了解京剧文化。
教学目标
1、通过学生的自主学习,了解我国京剧大师梅兰芳。
2、通过了解梅兰芳初步认识京剧艺术,了解京剧发展的历史以及京剧的相关知识。
3、通过学习了解,感受京剧不仅是我们民族艺术的国粹,更是一种文化,京剧在世界艺术文化中的重要地位。
4、了解京剧的行当、伴奏、京剧的四式,通过京剧的实践练习听一听、学一学、唱一唱、做一做。
教学准备
1、学生课前分组,设定小组学习目标,查阅、收寻相关资料。
2、学生组织课堂问答,将本组的知识点融汇在设定的问答之中,给予同学相关的提示。
3、教师准备教学中所需的教学课件,音响资料。
4、教师要关注各组学生自我查找的资料以及所要提出的问题,教师要做好更多的准备,给予学生更多的补充。
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
京剧的画面,音乐、将大家带入到京剧特定的情景之中,大屏幕上推出字幕——京剧
二、汇报与交流
学生分小组事先上网查阅资料
学生甲组:介绍梅兰芳纪念馆以及大师的生平介绍
梅兰芳(1894——1961)名澜,字畹华,祖籍江苏泰州,1894年10月22日出生在北京的一个梨园世家。是世界人民熟知的戏曲艺术大师,我国最杰出的京剧表演艺术家,梅兰芳是中国京剧史上鼎盛期和新中国成立后繁荣时期承上启下最具有代表性的人物,以其精妙的艺术和高尚的品德,赢得全国人民的热烈赞赏。梅兰芳在五十余年的舞台生涯中,精心创造,善于革新,塑造了众多的优美的妇女艺术形象,积累了大量优秀剧目,发展了京剧旦角的表演艺术,形成一个具有独特风采的艺术流派,世称梅派。
学生乙组:介绍梅兰芳及四大名旦
学生介绍梅兰芳与程砚秋、尚小云、荀慧生并称“四大名旦”,梅居其首。展出四大名旦的演出剧照和生活照,引发学生讨论。
提出问题:为什么过去京剧的旦角是男拌女妆?
学生们各自发表自己的见解。
学生丙组:讲述梅兰芳的小故事
故事一、梅兰芳的爱国情怀
梅兰芳是一个爱国主义者,早在五四时期,当二十一条国耻条约签订时,他激于义愤,编演了《木兰从军》,激发人们的爱国主义精神。“九.一八”事变后,他又编演了《抗金兵》和《生死恨》,激励人们抗敌救国。
八年抗战期间,梅兰芳身陷敌占领区,不顾威胁利诱,蓄须明志,坚决拒绝为敌演出,表现了一名艺术家大义凛然的高贵品质。
故事二、梅兰芳和京剧艺术走向世界
梅兰芳曾于19,1924年,1956年,三次访日,1930访美,1935年,1952年两次访苏,不仅在京剧旦角艺术的发展中,起到继往开来的重要作用,而且是最早将中国的京剧艺术推向世界舞台的先行者。学生们介绍梅兰芳与斯坦尼斯拉夫斯基,布莱希特并称为世界三大表演体系。梅兰芳在国际舞台上的精湛表演,使国外广大观众和戏剧专家叹为观止,为之倾倒,通过梅兰芳的不懈努力,终使京剧艺术跻身于世界戏剧之林。
故事三、梅兰芳与新中国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梅兰芳先后当选为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全国委员会常务委员,中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副主席、中国戏剧家协会副主席,先后任中国戏曲研究院、中国戏曲学院、中国京剧院院长,1959年7月加入中国共产党,为祖国的社会主义建设作出了多方面的贡献。梅兰芳先生是中国表演艺术的象征,是我国人民的骄傲。
故事四、梅兰芳纪念馆
1983年中宣部与国家计委批复将梅兰芳故居辟为纪念馆。梅兰芳纪念馆自1984年开放之日起,成为中国戏曲文化的一个窗口,得到越来越多国内外人士的瞩目。纪念馆宣扬梅兰芳和他在中国戏曲发展史上作出的贡献以及他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的光辉业迹。在宣传梅兰芳舞台艺术的同时,也在宣传着中国的传统文化。
三、欣赏与学习
教师播放中央电视台梅兰芳京剧演唱片段
四、京剧知识的介绍与学习
京剧的形成
京剧的行当
京剧的四式
京剧的伴奏及锣鼓经
1、学生通过上网了解京剧形成的时间,为何叫京剧,京剧的唱腔只要是由哪些部分组成。
学生介绍京剧,1790年四大徽班,三庆,四喜、和春、春台进京,至今有二百多年的历史。
教师补充:世界上有三种古老的戏剧艺术,古希腊的悲剧、喜剧,印度的梵剧,中国的戏曲。在中国的戏曲中,京剧被誉为国粹,具有很强的代表性。
2、京剧的行当
多媒体播放,让同学们观看录像中有哪些人物,分别属于哪些行当,让学生自己来归类,学生根据自己的了解和观看,能比较准确地划分出京剧的四大行当,生、旦、净、丑。每个组的同学说出该组角色的特点。
生行分为:老生,小生,娃娃生,武生,红生。
旦行分为:青衣,正旦,花旦,刀马旦,老旦。
净行为威重、粗犷、豪爽等特殊性格的男性人物:花脸,架子花脸,武花脸。
丑行为反派人物或诙谐、滑稽的人物:文丑、武丑。
教师进行补充。
3、京剧的四式:唱、念、做、打。 唱:唱腔。 念:台词、对白(韵白、京白)。做:京剧的表演也就是招式、做派(手、眼、身、法、步)。打:武打,虚拟表演。
4、京剧的伴奏
(1)学生介绍京剧的伴奏,京剧的锣鼓点,京剧锣鼓经主要分为文场和武场。
(2)学生介绍京剧的伴奏乐器,主要有京胡,二胡、月琴等伴奏乐器。
欣赏《打虎上山》锣鼓经片段
五、实践与练习
京剧的锣鼓经:锣鼓经(片段)
(1)学习锣鼓经的念法
(2)学习锣鼓经并配合动作练习(手势,动作,亮相等)
教师带领学生做旦角的兰花手势,云手,亮相。教师带领学生做生行的手势,拉山膀、亮相。京剧的手势,京剧的亮相。
教师示范,学生模仿,进行表演。配合锣鼓经(口念)做动作许,学生的学习兴致很高,在快乐中进行学习和提高。
六、归纳与小结
总结本课学习中所了解的京剧的知识,了解的京剧大师梅兰芳的故事,引发下节课现代京剧的学习。让学生继续分组查询了解现代京剧以及相关的资料。
教学反思
京剧一课在学生中引起极大的反响,可以感受到学生的喜爱和快乐。学生的喜爱更多地在于喜欢这种京剧学习的探索方式,对于自己了解到的点滴知识,学生们都由衷地兴奋、也格外地珍惜,在各个组相互交流的过程中,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探讨的热情感染了每一位同学。
京剧是一种文化,几十年前梅兰芳大师把京剧带到世界,京剧在日本公演,万人空巷争看梅兰,京剧在美国演出,场场爆满掌声不断,京剧在苏联演出,受到隆重的欢迎,此时京剧被誉为东方歌剧,是作为一种文化在与世界文化进行交流。这些资料,这些演出的场景让具有一定思考能力的高中学生为之震撼,深刻地感受到只有民族的才是世界的,此时,学生们从情感上深刻地感受到,京剧无愧是我们民族的国宝。
京剧也让学生们感到困惑,京剧的唱腔,京剧的对白,京剧的一招一式与我们现实生活的距离,与学生喜欢的电视节目,小品、喜剧、流行的歌曲的距离。让现代的生活在都市的学生去喜欢京剧也是比较困难的。但是,我们作为文化现象去探讨和了解学生是可以接受的。当学生的情感发生变化的时候,再让学生来学一学、做一做就容易多了。
通过对京剧的了解、学习,我感到学生对京剧有了更深一层的认识,对京剧艺术增加了自己的理解。
了解、认识、探讨本身就是一种提高,这种提高是对艺术的理解,对文化的认可和对学习的认识,情感上的认可才能落实到行动之中。在学生们认真专注的眼神中,在学生们举手投足的一招一式中,在伊咿呀呀稚嫩唱腔的模仿之中,我们都看到了希望,也看到了我们的快乐,透过这一切,更看到的京剧艺术的希望,京剧文化美好的明天。
【教学目标】
1、聆听《海岛冰轮初转腾》等京剧选段,感受京剧,使学生接受京剧并能热爱我国的国粹艺术。
2、通过“唱”、“念”、“做”、“打”让学生体验和了解京剧的艺术魅力。
3、了解梅兰芳的京剧贡献。
【教学准备】
一件戏服(带水袖)、多媒体教学课件
【教学过程】
导入:
师:同学们,我们开始上课。今天我们来谈一谈,什么是京剧?说说你印象中的京剧是什么样子的?
生:……
师:(对学生的回答给予恰当的评价)同学们回答的不是很全面。京剧是我国的国粹,她的中文名叫“京剧”,英文名叫“Beijing Opera”(板书)。京剧形成与清代光绪年间,距今已有近2的历史。因为形成于北京,所以叫“京剧”。现在有很多外国人不远千里来到中国学习京剧,甚至学的如痴如醉。我想这正是因为我国传统的民族文化感染了他们,以及灿烂的历史文化熏陶了他们。提到京剧,就不得不提到一个人物——梅兰芳。梅兰芳先生一生致力于京剧事业的发展与创新改革上,对京剧的传承与弘扬做出了巨大贡献。
【设计意图】
导入部分以问题开始,给学生留有悬念并使学生产生思考。引出老师对京剧的简单介绍。
一、唱京剧
师:今天我们一起来欣赏和体味一下国粹京剧的艺术魅力。首先要欣赏的是梅派著名唱段《霸王别姬》选段“海岛冰轮初转腾”。大家有没有知道《贵妃醉酒》故事情节的?
生:(如果有学生知道故事情节,尽量让学生说。如果学生不知道,老师再介绍剧情。)
师:(清楚剧情后,播放“看大王在帐中和衣睡稳”)请大家仔细听,一会儿我们一起学几句唱词。
(欣赏完后,老师范唱第一句唱词,学生跟着学唱。)
【设计意图】
听完后,通过“唱”来体验京剧的唱腔韵味。
二、念京剧
师:京剧表演中除了“唱”,还有哪几种艺术手段?
生:念、做、打
师:对!其中 “念”指的是京剧中的“念白”。刚才我们欣赏的这个唱段的最后,有一小段念白。高力士、裴力士见驾:“娘娘千岁!”,杨贵妃:“二卿平身!”很简短,我们来学学这两句念白。(可以找几个同学到台上表演。)
【设计意图】
京剧的念白不同于我们生活中的说话,也不同于用普通话朗诵。学生在模仿的过程中会了解这一点。
三、做京剧
师:京剧的第三种艺术手段是“做”。在京剧中,“做”指的是表演。京剧很程式化,一招一式都非常讲究。下面我们观看《贵妃醉酒》的另一个片段(杨贵妃在亭中独酌,沉醉而归)。老师准备了一件戏服(展示给学生看),请大家仔细观看视频,一会儿,我会找几位同学穿上这件戏服到前面来模仿京剧中的动作。
(观赏完以后,选取其中一到两个水袖动作,找3——4名同学分别模仿,其他同学说一说谁模仿的最像,为什么?)
【设计意图】
表演的同学获得了展示的机会,其他同学在评价的过程中也能咀嚼其中的味道。
四、打京剧
师:“唱”、“ 念”、“做”我们都已经体验过了。最后还剩下“打”,“打”指的是武术格斗场面,下面我们在欣赏一个“打”的选段。(播放《穆桂英挂帅》中一段精彩的打斗场面)
师:请同学们谈谈你们的感受,跟你们看的武侠片有什么不一样?
a生:虽然有些武侠片的动作场面也很假,但是大部分武侠片的动作会比京剧中的打斗场面真实,气氛更为紧张。
b生:京剧的打斗更像在舞蹈。
c生:武侠片是拍摄出来的,而京剧的打讲究真功夫。
……
师:同学们说的真好!打是戏曲形体动作的另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传统武术的舞蹈化,也是生活中格斗场面的高度艺术提炼。不仅要有深厚的功底,而且还必须善于运用这些难度极高的技巧,准确地展示人物的精神面貌和神情气质。
【设计意图】
通过比较、讨论、发言,使学生对京剧中的演员产生敬佩之感,从而慢慢接受京剧。
五、拓展与探究
师:要表演京剧,就要学唱念做打四项基本功。要做一名优秀的京剧演员,就要具有很深厚的功底。梅兰芳先生就是这样一位优秀的演员。他一生热爱祖国,热爱人民,把毕生精力献给了京剧艺术事业。抗日战争时期,为表达中国人民反侵略的决心,蓄须明志,拒绝为敌伪演出。在半个多世纪的舞台实践中,他继承传统、勇于创新、一丝不苟、精益求精,将我国戏曲艺术的精华集于一身,创作了众多优美而令人难忘的艺术形象,积累了大量的优秀剧目,发展并提高了京剧旦角的演唱和表演艺术,形成了具有独特风格、大家风范的表演艺术流派——梅派。他对现代中国戏曲艺术的发展起了承前启后的作用。在国内外,梅兰芳先生被誉为伟大的演员和美的化身。
课后问题,你知道四大徽班和四大名旦吗?这个是这节课的作业,请同学们在课后搜集一下答案,下节课我们再做交流。
六、课堂小结
师:这节课我们一起欣赏了梅兰芳先生《贵妃醉酒》中的选段,模仿了其中的唱词、念白以及动作,使我们走进了京剧,也简单了解了京剧大师梅兰芳。课堂时间是有限的,如果大家还想了解京剧,想知道更多关于梅兰芳的故事,可以多看CCTV11,也可以去图书馆、上网搜索有关资料。这节课就到这儿,下课!
《梅兰芳与京剧》
京剧艺术大师梅兰芳先生的人生故事
梅先生之子、之孙亲自编著 内容权威
定制收录梅兰芳回顾舞台艺术生涯
梅先生所演出过的13部剧目概述
关于京剧艺术的基本知识
内容简介
梅绍武、梅卫东编著的《梅兰芳与京剧》讲述了梅兰芳的人生故事,透过这些故事介绍京剧艺术的传播。后面的部分简要地介绍了京剧的一些基本知识以及常见曲目故事。此书的故事性很强,透过其子、其友等人的视角多角度地呈现梅兰芳一生的发展历程,因此可读性很强。
作者简介
梅绍武(1928-2005),原名梅葆珍,京剧艺术大师梅兰芳先生次子。1952年毕业于燕京大学,第六、七、八、九届全国政协委员,中国梅兰芳纪念馆名誉馆长,中国梅兰芳文化艺术研究会会长,北京图书馆国际交换组干部,中国社会科学院美国研究所研究员,著名的英美文学翻译家、评论家、戏剧家和作家。被中国翻译协会授予资深翻译家荣誉称号。主要翻译作品有:卡伊?莫尔《一个匈牙利富豪》、弗拉基米尔?纳博科夫《普宁》和《微暗的火》、柯南?道尔《福尔摩斯探案精选)、阿瑟。米勒《萨拉姆的女巫》等。著有《我的父亲梅兰芳》《西园拾锦DD美英作家论》等:主编过《梅兰芳艺术评论集》《梅兰芳自述》《张謇与梅兰芳》等书。
精彩内容
京剧DD一种综合性艺术形式
京剧是所有中国传统戏曲中形式*典型的代表。作为艺术才子们数百年来创作和发展的产物,中国传统戏曲是一种具有自身风格的综合性表演艺术。之所以说它具有综合性,是因为它把多方面的元素巧妙地糅合在一起,即中国传统音乐、诗歌唱念、舞蹈、杂技及武术,它们很自然地融汇成京剧这一伟大的戏曲艺术形式。
中国地域广袤,人口众多,戏曲类型多达百余种,不同地方的传统戏曲在风格上也各有不同,但都以唱为共同特点。所以说,中国传统戏曲是一种唱戏或歌剧形式,但与西方歌剧并无半点联系。一般而言,它比后者更为宽泛。
京剧的起源
中国的传统戏曲多达百余种,其语言皆采用当地方言,独特的音乐风格和剧目也颇具地方特色,但在戏服、化妆和表演风格方面又多少有些相似,只不过有些戏曲更为高雅,而有些则不那么高雅,甚至有些粗俗罢了。京剧只是这百余种当地戏曲中的一种,它是由约200年前北京当地的若干种戏曲类型演化而来的新的戏剧形式,故而得名“京剧”。京剧被认为是一种以唱功、舞蹈和武术等高超技艺见长的很好的艺术形式,经过一代代京剧表演大师的不懈传承与改良,逐渐达到完善。
在很多国家的戏剧艺术形式中,歌舞道白并非同时呈现在单一戏剧中,譬如,歌剧歌唱家从不在台上念
......
教学内容:
复习课文的内容。
学生学习过程:
一、复习
1.抽读生字卡片。
2.(投影出示)划去不正确的读音。
兰 紧 者 注 翔 灵
二、细读课文
1.学习第1自然段。
(1)指名读。
(2)说说这一自然段告诉我们什么?
(3)“不是唱戏的料”这句话什么意思?
(4)训练说话。
因为( ),所以师傅说他不是唱戏的料子。
师傅说他不是唱戏的料子,是因为( )。
(5)训练朗读。
(6)试背诵,自背、指名背,齐背。
2.学习第3自然段
(1)指名读。
(2)原来眼睛没神儿,后来他怎么成为世界闻名的京剧大师的呢?
(3)理解“勤学苦练’的意思。
(4)指导用句子说话。
①有哪些事要经过勤学苦练才能成功的?(联系学过的课文)
②有哪些人和物是世界闻名的?(联系学过的课文)
③指导用“终于”说话。
要注意语境的创设,句子中要有前因后果,不能只造后半句。(如:经过……,我终于……)
(5)自由练读。
能把对梅兰芳的佩服通过读表达出来吗?
个别读,男女生赛读。
3.学习第2自然段。
(1)他是怎样勤学苦练的呢?自由读,想一想,这节共有几句话?
(2)齐读第四句:人们都说,梅兰芳的眼睛会说话了。
这句话想告诉我们什么?为什么这样说呢?想想,梅兰芳原来的眼睛是怎样的`?你是从哪里读出来的?那怎么变得会说话的呢?好,我们先看看书上的插图,然后再读读句子。
(3)齐读第二句。
指导看图:梅兰芳在看什么?怎样看的?你们看,他的眼睛一眨不眨,眼光集中在什么上?书上是怎么写的?除了紧盯飞翔的鸽子,他还怎样练?再读一读,找词。
“紧盯、注视”是什么意思?它们与“看、望”意思一样吗?这说明了什么?
梅兰芳是不是就练一两天?读一读。
从这第二句话中,我们体会到什么?
(启发学生注意“紧盯”——“飞翔”;“注视”——“游动”之间的联系,从读中真正理解“灵活”。)
(4)齐读第三句。
同学们,梅兰芳的眼睛是不是一下就灵活起来的?你从哪个词读出来的?
(5)齐读第四句。
(6)有感情朗读第2自然段。
尝试背诵(给予提示)
三、总结全文
1.根据板书背诵课文。
(1)自背,同座位互背。
(2)指名背,齐背。
2.学了课文,你有什么想法?懂得了什么?
四、实践活动
学生交流收集到的梅兰芳的故事和有关京剧的小知识。
作业设计:
朗读并背诵课文。
板书设计:
有一位京剧伟人,他的一生受到许多赞扬和掌声,也做了许多被后人赞扬的事。他就是四大名旦之一——梅兰芳。
梅兰芳是个伟大的京剧表演艺术家,一生都受到广大群众和许多名人的叫好。像周恩来总理就与梅兰芳多次握手,这就说明周总理不仅对国剧的喜爱,也喜欢京剧创作人梅兰芳的表演。因为梅兰芳的勤学苦练,才会有今天的成就。他是怎样勤学苦练的呢?我们带着疑问往下看。
梅兰芳小时候因家人都是唱京剧的,所以他也喜欢咿呀咿呀地唱。记得小时候因父母去世的早,所以跟着堂叔过日子。8岁练习京剧,10岁上台,学习京剧里的青衣、刀马旦两角色。由于努力勤奋,名声远扬。
记得有一次日本人侵入了北京城,梅兰芳逃到上海躲避。第一次,日本人去上海请梅兰芳,带了他喜欢的礼物。很客气地说:“梅大师,只要你为我们演一次京剧,天皇就会大大的奖励你,还会保你荣华富贵、升官发财,你看怎么样?”“不去!”日本人无功而返。第二次日本人再去“请”,就对他说:“你再不去,我就杀人了,叭嘎呀路!”“两天后便来。”梅兰芳看这阵势,更加痛恨日本人。但用什么办法推辞呢?梅兰芳想出了一个办法,他叫人给他打了一针百病毒的针,等走上了台,他四肢无力就像要倒下了似的,日本人一看,觉得他不舒服,让他逃过了一劫。但也没放过他,就派人暗暗观察,发现他烧到40度后……
梅兰芳这种不屈不饶的精神太伟大了,我们要让京剧这一国粹更加发扬光大!
老师点评:全文语言生动流畅,尤其是对话部分的描写,突出了性格和文化。
作者|赤城四小 四(3)班 许涵
京剧脸谱 美术课件
活动目标:
1.尝试利用鲜艳的色彩和对称的图案设计脸谱,发展幼儿的创造力,激发学习的兴趣。
2.欣赏了解京剧脸谱鲜艳的色彩和夸张的形象,激发对京剧艺术的兴趣。
活动准备:
1.多媒体课件
2.京剧脸谱范例
3.京剧音乐磁带
重点:能用对称的方法表现脸谱。
难点:理解对称的美,并能有创意地表现脸谱。
活动过程:
一、老师谈话引起幼儿兴趣
师:昨天我们听了京剧,又看了京剧演员的`服饰,今天我们来看看京剧演员,脸部的化妆好吗?
二、利用多媒体课件让幼儿欣赏京剧脸谱
师:它呀,有一个好听的名字叫京剧脸谱。这个京剧脸谱这么特别,你们想不想和老师一起来看看京剧脸谱的秘密呢?
三、幼儿和老师一起探索京剧脸谱,了解其特点。
1.观察脸谱颜色:颜色不是为了好看,而是有各自的含义:像红色的,它表示个性忠诚的;黑色的表示个性刚直的;它们表示的是好人。白色的表示个性多计谋的,还有黄色的,表示坏人。蓝色的、绿色的代表勇士;金色、银色的表示神话里的人。
2.观察脸谱的对称:左边和右边脸的图案是一样的,都是以鼻子为中心左右两侧对称的。老师拿一张纸竖在图案的鼻子中间,请幼儿来看一看。
3.观察京剧脸谱的夸张:脸谱的眉毛、眼睛、鼻子这么粗、这么大,这样画是为了让看戏的人一看就知道台上有谁。
4.观察额头上有特殊图案的脸谱:额头的图案也表示一个人物
如:包公:半月代表他清正廉洁,办案公正,月亮是包公的象征。
四、幼儿创作,老师巡回指导。
1、师:现在有许多艺术家把京剧脸谱制作成艺术品,今天我们也来学学大艺术家来制作京剧脸谱来装扮我们的教室,好吗?
2、提出要求:
1)脸谱要以鼻子为中心左右对称
2)可以选择一种底色来表现人物
3)可以自由创作
3、幼儿自由选择材料创作
五、将画好的脸谱剪下后表演京剧给家长看。
六、活动结束
京剧脸谱美术课件
幼儿园课堂《京剧脸谱》旨在让幼儿了解中国的工艺艺术,接下来要给大家分享的是京剧脸谱美术课件,欢迎大家的借鉴阅读!
活动目标:
1、在欣赏活动中,引导幼儿感受脸谱艺术的美,激发创作兴趣。
2、尝试用线条、色彩对称的方法夸大表现脸谱特征。
重点与难点:
尝试用线条、色彩对称的方法夸大表现脸谱特征。
活动准备:
1、四种脸谱。
2、脸谱形状的纸、勾线笔、。
3、多媒体课件、京剧磁带等
活动过程:
一、京剧欣赏
1、小朋友们你们知道中国的国粹是什么?(京剧)你们会唱京剧吗?来给大家表演一段!表演京剧的人除了必须有一身过硬的本领,如翻、滚、跌、打、滚、爬等等高难度的动作以外,还要有一副好的嗓子唱戏。
今天老师给小朋友带来了一段京剧,我们一起来欣赏一下。
二、脸谱课件欣赏:
过渡:京剧人物脸上化的妆也很特别,叫脸谱。下面我们来欣赏一下吧!
1、你喜欢这些脸谱吗?为什么?(颜色、图案、)
2、京剧脸谱为什么有不同的颜色?每种颜色都代表什么样的人呢?(欣赏四种颜色的脸谱)
出示四种脸谱。(幼儿一起观察)(4种)哪4种?(黑脸、白脸、红脸、黄脸)红脸代表忠诚勇敢的人;黑脸代表正直、充满智慧;黄色表示凶狠、残暴;白色表示阴险狡猾的坏人 。
小结:脸谱的色彩非常丰富,每个脸谱至少用了三种以上的.颜色,色彩鲜艳、图案夸张,两边对称。红脸代表忠诚勇敢的人;黑脸代表正直、充满智慧;黄色表示凶狠、残暴;白色表示阴险狡猾的坏人。
三、游戏:找朋友
1、游戏:下面脸谱要和我们做个找朋友的游戏。(出示半张的脸谱)请小朋友拿着半张脸谱去找它的另一半,找到后变成一个完整的脸谱,贴在旁边的白纸上。
2、分享:请几对好朋友上前介绍,你是根据什么特征找到的?
小结:京剧脸谱两边的颜色、图案、位置是一样的,所以京剧脸谱的两边是对称的。
四、联想创作
1.京剧脸谱真漂亮,你们想不想自己也来设计一个京剧脸谱呢?
2.怎样来设计京剧脸谱?谁有好办法?
经验提升:最容易的一个办法是在眼睛中间找到中心点——就是鼻子。然后再画其他图案就很容易。
3、教师提示
* 眼部和嘴角的表情用夸张的线条表示(请幼儿观察后再示范)。
* 在脸上可装饰上不同的花纹,涂色时先涂小的色块,最后刷上你喜欢的水彩颜色。
4、幼儿作画,师巡回指导
* 鼓励幼儿大胆作画,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画出与众不同的脸谱。
* 帮助能力差的幼儿完成作品,体验成功的快乐!
五、展示交流
互相欣赏同伴的作品,共同体验成功的喜悦。活动后与孩子们一起布置《我的脸谱》展览墙,让孩子们进一步体验感受脸谱艺术的美。
寻访大师的童年教学课件
《寻访大师的童年》,告诉孩子们要养成爱动脑筋、勤奋好学、善于观察的良好的学习习惯。
教学目标:
1、引导儿童形成对大师、名人的正确看法。
2、初步学习讲故事、辩论的方法
3、了解几个大师童年的故事,激发学生与大师交朋友的愿望。
4、认识和了解一些对人类社会发展作出过重大贡献的大师。
教学重点:
1、了解几个大师童年的故事,激发学生与大师交朋友的愿望。
2、认识和了解一些对人类社会发展作出过重大贡献的大师。
教学难点:
1、引导儿童形成对大师、名人的.正确看法。
2、初步学习讲故事、辩论的方法
课时安排:2课时
第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学习导入
师:我们身边有很多名人,他们为我们人类社会的发展做出了杰出的贡献,今天,我们就来认识一些,我们来看看他们的照片和他们对人类的贡献,你能猜出他们都是谁吗?(点击图片组“大师的照片”)
学生自由猜测这些大师以及他们的发明:“大师知多少”的擂台赛:(学生讲述:柴可夫斯基、李白《静夜思》、徐悲鸿《马》、爱迪生《电灯》、留声机、居里夫人(镭)、杨丽萍、达芬奇(蒙娜丽莎)、高斯(数学家、莱特兄弟、爱因斯坦(相对论)、华罗庚、冰心、普京(俄罗斯总统)、华盛顿(军事天才)、华佗)
师:了解了这些,你有什么感受?(大师们真了不起啊,有那么多发明创造。)
二、活动体悟
(一)、走近大师
1、欣赏大师的作品,初步感知大师。
2、小赛台:“大师知多少”
以小组的形式进行“大师知多少”竞赛活动。以说出大师的名字多的小组为胜方。
3、课件“大师风采展”, 学生谈体会、感受(大师们真了不起啊,有那么多发明创造。
(二)、寻访大师的童年
1、刚才我们有同学介绍了爱迪生,知道他发明了电灯,可是你了解爱迪生小时候的故事吗?今天让我们一起坐上时光列车,回到爱迪生的童年,一起去看看他童年时候发生的故事吧!(课件:“时光列车”flash)
2、每个小组合作表演一个爱迪生童年时的趣事。
(1)、爱问为什么的孩子
(2)、爱迪生捐马蜂窝
(3)、爱迪生孵小鸡
(4)、爱迪生配“助飞药”
3、听了爱迪生的这些故事,思考:他们和我们有什么相同的和不同的地方?
生交流感受:原来伟人爱迪生小时侯和我们一样也是那么的调皮、可爱。他们:聪明、机智、勤思好问、勤奋、善于观察(板书)
三、教师小结:
你还了解哪些的大师的童年?找一个自己喜爱的大师寻找他童年的故事,下一次我们将举行“大师的童年”故事会。
四、布置作业:
准备一则“大师的童年”的故事,下次讲故事比赛。
第2课时
教学过程:
一、大师童年故事会
1、导入:上节课我们了解了发明大王爱迪生小时候的故事,今天我们来走进别的大师,来了解他们的童年故事。来举办一个大师童年故事会。
2、故事会:指导学生讲清、听清故事中的主人公的名字,事情发展的经过。
公布评比标准,设表演奖、口才奖、故事大王奖等。
全班讨论:听故事的秘诀。
3、小组(4——6)人内先交流故事,每个小组推荐讲得最好的这个同学进行全班交流。
听故事( )讲故事( )
我听了 个关于大师的童年故事
我喜欢的是 。
4、全班进行评选:表演奖、口才奖、故事大王奖等奖项。
过渡:故事听完了,老师觉得你们讲得真不错,心里是又高兴,又伤心,高兴的是,你们讲的故事真好,伤心的是,大师们生来就是天才,所以他们长大了就成为大师了,可是我天生不是天才,所以就不能做大师了。唉!(同学有不同意见,进行反驳)
二、“大师生来就是天才吗”辩论赛
1、同学们看过辩论赛吗?今天我们举行一个“大师生来就是天才吗(板书)?”的辩论赛。
2、每2个大组推荐4名选手。
3、辩论方法和过程的指导:
(1)语言要文明,认真听对方的叙述并动脑筋反驳;
(2)不打断别人的话,要以事实说服对方。
4、进行辩论赛。
5、通过辩论,你知道了什么?(读读书上回音壁的话)
三、教师总结
1、通过两节课的学习,我们了解了大师们小时候的故事,也知道了他们从小好学好问,我们小朋友也要像他们学习。
2、今天回家,请你讲一个你今天听到的大师的童年的故事给爸爸妈妈听,并且请他们给你打打分。
四、布置作业
1、推荐一些适合学生阅读的大师传记类书籍。
2、推荐故事讲得好的同学到校广播站、电视台演讲。
3、给爸爸、妈妈或爷爷、奶奶讲一个大师童年的故事
教学目标:
1、认识生字,积累词语,区别“硬”的不同意思。
2、仿照例句,尝试把句子续写完整。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懂得“只有凭顽强的毅力,才能取得成功”的道理。
重点难点:
理解句子:“他不是学戏的料子”、“祖师爷没给你这碗饭吃”、“像针一样刺痛他的心”等。
教学工具:
多媒体工具
教学过程:
一、引题
1、出示梅兰芳的剧照,(板书:梅兰芳)简介梅兰芳。
2、你们知道吗?在成功的背后,梅兰芳付出了多少艰辛,今天要了解的是他苦练功夫的故事。
(板书:练功)
二、整体感知
1、师范读课文。
2、听了梅兰芳的故事,你有什么感受?
三、学习课文
1、引读第二节。
理解:“学戏的料子”(学戏的人才)先生为什么说梅兰芳不是学戏的料子?
出示句子:“祖师爷没给你这碗饭吃,我也没办法。”
学习生字:祖 你是怎么理解这句话的?
2、听了先生的话,梅兰芳是怎么想的?指名读第三节。
出示句子:“梅兰芳下定决心,一定要学好戏,闯出个样子来。”
指导朗读。你又是怎么理解这句话的?
3、从中可以看出梅兰芳是个怎么样的孩子?(有志气)
4、齐读第二、三节。
5、过渡:梅兰芳是这样想的,也是这样做的,他不仅有志气,而且有毅力。
小组学习第四~七节,要求:
(1)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划出表现梅兰芳练功有毅力的语句。
6、学习生字:砖(换部首) 肿 设 使(和“便”比较)
7、指名分节读课文。
8、交流:
(1) “梅兰芳为了练出过硬的功夫,硬是咬着牙坚持着,连腿都站肿了。”
查字典,选择“硬”在“过硬”和“硬是”中的不同解释。
指导读句。
练习续写:梅兰芳为了使自己的跷功更上一层楼,( )。
(2)“梅兰芳身上经常被摔得青一块紫一块。每次跌倒,他都立即爬起来,继续练。” 想象说话:被摔得浑身是伤的梅兰芳心想:,,,,
指导朗读。
(3)“练功练功,一日不练三日空。”
你是怎么理解这句话的?
9、有感情地朗读第四~七节。
10、引读第八节。
学习生字:凭(读准后鼻音) 蜚(理解“蜚声”)
(板书:终获成功)
四、总结全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梅兰芳从“不是学戏的料子”到成为“蜚声海内外的京剧艺术大师”,你从中悟出了什么?
教学目标:
1、能独立认识10个生字“曾、拜、跷、砖、踩、肿、设、跤、凭、蜚”,在阅读过程忠积累9个词语。通过查字典,能区别词语“过硬”和“硬是”中“硬”的意思。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了解梅兰芳刻苦练功的故事。
3、懂得“只有凭顽强的毅力苦练本领,才能取得成功”的道理。
重点难点: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了解梅兰芳刻苦练功的故事。
2、懂得“只有凭顽强的毅力苦练本领,才能取得成功”的道理。
教学过程:
一、激发兴趣、引入课题
师:京剧是我国的国粹,在众多京剧表演艺术家中,有一位人人称道的了不起的大师,他就是——梅兰芳。
1、要求学生用一句话介绍自己知道的梅兰芳的某一方面的情况
梅兰芳,我国的京剧表演艺术家。出生于北京的京剧世家,8岁学戏,11岁登台,演青衣,兼演刀马旦。抗日战争时期留居香港、上海,蓄须明志,拒绝为日本人演出,表现了高尚民族气节。解放后任中国京剧院院长。1959年加入中国共产党。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梅兰芳小时候练功的故事。
2、出示课题:17梅兰芳练功(齐读)
二、初读课文,预习反馈
1、轻声读全文,注意:借助拼音,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各小组内反馈预习情况:交流自学的字词
三、细读课文、加深理解
师:梅兰芳是举世闻名的京剧表演大师,他的戏唱得这么好,可他小时候学戏时,先生对他说了什么?
1、学习2——3节
(1)轻声读2、3小节,划出先生对梅兰芳说的话。
(2)出示句子,指导朗读
“祖师爷没给你这碗饭吃,我也没办法。”或“说他不是学戏的料子。”
这句话是什么意思?先生为什么这么说?怎么读好这句话?
(3)师生接读第3节,想象说话
先生的话常常在梅兰芳耳边响起,像,他常想:。
2、过渡:梅兰芳在挫折面前没有倒下,而是立志要好好学戏,闯出个样子。他这么说,也这么做了。
3、学习4——7节
(1)默读4——7节找找:4——7节中写了几个梅兰芳刻苦练功的事例?分别是哪几小节?(两个事例,分别在5、7小节)
(2)反复读5、7两节,划出梅兰芳刻苦练功的句子。
(3)出示句子,仔细品读
①开始,梅兰芳一站到那么高的地方,心里就很慌张,站一会儿腰又酸,腿又疼。梅兰芳为了练出过硬的功夫,硬是咬着牙坚持着,连腿都站肿了。
结合理解“过硬”和“硬是”中的硬的不同意思,并有感情地朗读这句话。
②冬天,他自己浇了一个小冰场,踏上高跷,在冰场上跑。那光滑的冰面,不要说踩高跷,就是在上面走路,也难免要摔跤。梅兰芳身上经常被摔得青一块紫一块。每次跌倒,他都立即爬起来,继续练。
从哪些地方最能感受梅兰芳练功时的刻苦顽强?
朗读训练:谁能读好这句话?
(4)齐读4——7节
4、师生接读第8节,结合理解“蜚声”的意思。积累表示很有名的词语。
5、梅兰芳从“不是学戏的料子”到成为“蜚声海内外的京剧艺术大师”,你从中感悟出什么?
小结:我们无论做什么事,都必须付出艰苦的努力,要有顽强的毅力,敢于面对失败和挫折,才会取得成功。
四、完成练习、适度拓展
1、给下面的字加部首变成另一个字再组词。
2、试试你身手,把下面的句子补充完整。
3、收集通过刻苦学习而获得成功的人物故事。
4、对京剧、越剧等剧种中角色种类进行了解。
五、练习
1、加部首成字,再组词
例:每——海(海水)梅(梅花)莓(草莓)
尧——
采——
中——
2、理解下列句子中,加点字的意思。
(1)小明躺在硬邦邦的木板床上,一夜睡不安稳。
(2)小张在百米赛跑中跌倒了,硬是要咬牙爬起来,继续冲刺。
(3)杂技演员练就了一身过硬的基本功,易碎的瓷碗在纤细的棒尖上飞快地旋转着。
教学目标:
1、在阅读过程中,自主识记本课生字10个”曾、拜、跷、砖、踩、肿、设、跤、凭、蜚”;积累词语“拜师学艺、跷功、想方设法、顽强、毅力、扎实、蜚声”通过选择解释条,区分“硬”在“过硬、硬是”中的不同意思。
2、继续培养在阅读过程中,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能够抓住关键词句,展开合理的想像,理解“顽强的毅力”,感受到梅兰芳刻苦练功;并且能正确、熟练、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能够在老师的引导下,借助“为了……为了……”说说梅兰芳练功的具体事例,从而感受梅兰芳刻苦勤奋的毅力。
4、明白只有成功源于顽强的毅力;初步感受梅兰芳艺术成就,激发探究京剧的兴趣。
教学重点:
梅兰芳如何从“不是学戏的料子”转变成为“蜚声世界的京剧艺术大师”?
教学难点:
通过对梅兰芳言行的描写中体会到他是凭借着顽强的毅力而成为一代京剧宗师。
教学过程
一、了解京剧,检查预习,引出课题
1、播放梅兰芳的京剧片段,引出梅兰芳。
刚才大家欣赏的这是什么戏呀?
对,这就是(京剧),唱这段京剧的是一位(有名的京剧演员),他就是(梅兰芳照片)梅兰芳。
让我们一起来写写他的名字,特别注意“芳”的笔顺。(板书:梅兰芳)
2、反馈预习,了解梅兰芳艺术成就。
已经预习了课文,大家对他有了一定的了解?请用一句话来说说看,谁先说? 关注三点:
的京剧表演艺术家
蜚声海内外的京剧艺术大师
小时侯不是学戏的料子(他小时候是什么样的?)
◆ 蜚声
这个生字是第一声,我们一起把它读准了。
预习课文时,借助课后注释,我们知道了“蜚声”是什么意思? 蜚声海内外的意思就是(扬名海内外、名扬海内外)
蜚声海内外 (板书:蜚声海内外)
请同学们来试着换个词说
(举世闻名、世界闻名)
◆ 众多的演员中有一定成就,能够脱颖而出的,才能成为一名——(艺术家),这其中艺术成就的,才称得上是——(艺术大师)。梅兰芳就是这样一位——(蜚声海内外的京剧艺术大师)。
◆ 许多人是这样赞美他的,大家齐读来赞美他。
(真正的演员,美的创造者。美的化身。一位非常卓绝的,非常难得的京剧大师。) 3、引出课题,理解题意。
俗话说,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这个“功”指的就是功夫。作为一名京剧演员,要练的基本功就有好几百种,大致分为四类,统称四功(唱念做打)。今天我们就学习梅兰芳练跷功的故事。补充板书: 梅兰芳练功
4、这个“跷”字,从字形上看,指的是哪里的功夫呢?预习课文时,我们看到课后注释是这样说的,谁来读读。
(跷功:京剧称旦角踩着有踏脚的木棍表演走路、舞蹈叫“踩跷”,表演时踩的木棍叫“跷”,这种功夫叫“跷功”。)
(图示——跷)
今天,我们就一起走近这位京剧艺术家,一起来学第20课(齐读课题)
二、预习质疑,分类筛选
通过预习后,我们还有哪些问题不太清楚呢?
预设:◆ 一炷香
请大家注意这个炷的字形,与什么有关?对,用火烧香。这是古代人的一种计时方法。点上一炷香,完全燃尽就表示15分钟。
◆ 怎么浇小冰场的?
◆ 两个“硬”各是什么意思?(我们读文时来解决。)
◆ 梅兰芳:为什么要站那么高练跷功呢?
什么是一日不练三日空呢?
为什么跷功有长进了,他还不满足?
◆ 吴先生:吴先生严格,为什么又让梅兰芳休息?
三、研读课文,体会毅力
(一)、作为顶尖的京剧艺术大师,梅兰芳练就了一身(过硬的功夫)。前面讲到了梅兰芳小时候不是学戏的料子,文中哪些部分讲了梅兰芳小时候学戏的经过?(2、3小节)
先生:说他不是学戏的料子-----“祖师爷没给你这碗饭吃,我也没办法。”
梅兰芳:像针一样刺疼他的心------下定决心
板书:下定决心
指导朗读,读出暗下决心的语气
过渡:下了决心就要有行动,梅兰芳是如何行动如何练就过硬的功夫呢?
(二)、请大家默读5-7小节,用横线划出梅兰芳开始练跷功时感觉是怎样的,用波浪线划出梅兰芳是怎么说的。
交流出示句子,重点指导
1、出示梅兰芳练跷功的句子:
开始,梅兰芳一站到那么高的地方,心里就很慌张,站一会儿腰又酸,腿又疼。梅兰芳为了练出过硬的功夫,硬是咬着牙坚持着,连腿都站肿了。
(1)现在我们来做个小试验,听好要求:每位小朋友把一只脚跷起来,单脚站立,并且垫起脚尖,好,我们轻轻地站起来,按照要求做,坚持住!大家来谈谈你的身体、你的腿有什么感觉?
指名交流。
(2)再来看看云和堂的吴老师当时是怎么要求梅兰芳的呢?谁来读有关句子?
◆ 一炷香——15分钟,时间很长
◆ 不准休息——连续15分钟
(3)指名读。
(4)现在你能不能根据刚才的亲身体验,再结合课文里的句子来谈谈梅兰芳练跷功难在何处吗?
(5) 一边交流,一边适时地进行朗读指导。
◆ 慌张
◆ 腰酸腿疼
◆ 腿肿
说得很好,让我们读好这些句子,来体会梅兰芳硬是咬牙坚持练功。
(6)文中出现了两个“硬”字,他们的意思一样吗?(出示解释条帮助学生选择“硬”的正确义项,区分“过硬、硬是”中“硬”的不同意思。)
中国的汉字内涵丰富,相同的字在不同的语言环境中意思可能不同,我们可以采取多种方式,正确理解。
板书:硬是 过硬
(7)说话训练
梅兰芳练跷功,比我们学习难多了,苦多了。你能想像他当时的情景吗?书上只用了一句话来介绍,老师请大家借助下列提示来具体说说?
出示——
起初,梅兰芳一站上去,就 。不一会儿,就 。你看,他的头上 ,脸 ,全身的衣服 。眼看快要坚持不住了,可他心想 。
交流。
梅兰芳面对这样的困难,硬是咬牙坚持着。那是多么顽强的毅力呀!让我们拿起课本,一起有感情地读读这段话。
(三)、学习第六小节:
1、过渡出示
就是凭着这样一种顽强的毅力,梅兰芳练了整整——(一个秋天),他的跷功——(大有长进),从一炷香,到两炷香,甚至三炷香,梅兰芳站得越来越稳,腰腿也就越来越有劲了。吴先生看了也——(连连称赞),但是梅兰芳却——(并不满足),他为什么还不满足呀?
2、学生交流
(想方设法要使自己的跷功更上一层楼)
根据学生回答板书:想方设法
理解:想方设法
(四)、研读第7节,联系上下文理解说说梅兰芳是如何凭着顽强的毅力想方设法提高自己的跷功的呢?
1、出示:梅兰芳为了使自己的跷功更上一层楼, 。
指名说
2、根据学生的交流适时地问:你们溜过冰吗?摔倒后感觉怎么样?体会梅兰芳不怕疼不怕苦的精神。
3、出示:梅兰芳身上经常被摔得青一块紫一块。每次跌倒,他都立即爬起来,继续练。
指导朗读(抓住“经常、每次……都、立即、继续”等词语读好句子。),赛读。
4、引读第7节:是呀,为了使自己的跷功更上一层楼,梅兰芳自己浇了一个小冰场,在冰上跑,困难真大呀!——(那光滑的冰面,不要说踩着跷,就是在上面走路,也难免摔跤。梅兰芳身上经常被摔得青一块紫一块。)但是他凭着顽强的毅力——(每次跌倒,他都立即爬起来,继续练。)吴先生看见后,劝他休息几天,梅兰芳却说——(先生,您不是常说,练功练功,一日不练三日空吗?)
5、出示:“先生,您不是常说,练功练功,一日不练三日空吗?”
“一日不练三日空”(泛红)
你怎么理解这句话的?(指名交流)
梅兰芳说得多好呀!难怪吴先生听后——(不住地点头)。
(五)出示第8节,复习巩固理解句义的方法。
正是凭着这种顽强的毅力,梅兰芳从小打下了扎实的功底,后来终于成为一名蜚声海内外的京剧艺术大师。板书:顽强的毅力
引读长句。练习因为……所以/是因为句式。
正是凭着 ,梅兰芳 ,后来终于成为一名 。
因为梅兰芳 ,所以成为一名 。
梅兰芳终于成为了一名 ,是因为 。
四、总结提升
1、小结全文:
今天,我们学习了梅兰芳练功的故事知道,当先生认为梅兰芳不是学习的料子时——(出示句子,生接:梅兰芳下定决心,一定要学好戏,闯出个样子来。)当他的跷功有进步时——(出示句子,生接:梅兰芳并不满足,想方设法要使自己的跷功更上一层楼。)真是“功夫不负有心人”,正是凭着——(出示句子,生接:这种顽强的毅力,梅兰芳从小打下了扎实的基础,后来终于成为了一名蜚声海内外的京剧艺术大师。)
2、总结板书:
梅兰芳8岁开始学艺,11岁登台演出,他从小(指板书)下定决心,(写“+”想方设法练好功夫,(写“+”),凭着自己的顽强毅力打下了扎实的功底,最后终于(写“=”)获得了成功,(板书:成功)成为了一名蜚声海内外的京剧艺术大师。
3、让我们怀着敬佩之情,再来读读课文第8小节,一起来深深地赞叹一下吧!(齐读)
4、梅兰芳成功了,他的努力不禁让我们回想起以前学过的一些名言。
指名交流。(多请几位学生)
大家说得真好,从梅兰芳苦练跷功的故事中,让我们体会到了勤能补拙的道理,请大家跟老师一起把这个成语端端正正地写在课题的下面 。
板书:勤能补拙
五、布置作业,课外拓展。
京剧艺术,博大精深,要练的功夫有许许多多,跷功只是做功中的一个。梅兰芳在他60余年的学艺生涯中,一直在不懈的努力,真是不容易啊!请同学们课后到上网去找一找,看看梅兰芳是如何练眼功的?并用上(出示词语)“经常、每次、都、继续”这几个词语,写三到四句话。
一、教学内容
《梅兰芳》这篇课文是s版语文五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的一篇精读课文。课文讲述了现代著名的京剧艺术家梅兰芳生平中的一段动人的事迹:抗战时,占领上海的日本侵略者想利用梅兰芳粉饰太平,梅兰芳得悉后愤然离开上海,避居香港。抗战八年,他蓄须明,始终拒绝日本人演出。这充分显示了梅兰芳强烈的爱国思想和崇高的民族气节。这是一篇很好的爱国教育的文章。
二、教学目标:
1、指导学生理解课文内容,认识梅兰芳高尚的爱国情感和坚定的民族气节。
2、引导学生联系课文内容,体会重点句子所表达的深刻含义和思想感情。
3、帮助学生会认课文中的二类生字,会写四字词语以及理解部分重要的四字词。
三、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指导学生理解课文内容,认识梅兰芳高尚的爱国情感和坚定的民族气节。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联系课文内容,体会重点句子所表达的深刻含义和思想感情。
四、教学准备
课件及相关资料 教学时数:2课时
五、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出示梅兰芳的艺术形象图片,
1、音乐响起,教师深情叙述:55年前,只有67岁的梅兰芳先生突然离我们而去,一代京剧大师,他那一个个有优美的艺术形象,永远留在我们的脑海中,永远留在我们的心中,他的京剧艺术和他强烈的爱国之情影响了一代又一代的中国人。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近他,一起用心去理解和感受这个伟大的人物,让我们一起来深情地呼唤他的名字。(课件出示课题)
2、复习旧知:上节课我们学习了梅兰芳,回忆一下课文围绕着梅兰芳的爱国之情写了哪几件事?哪几件事写得详细具体,哪几件事写得比较简略?
指名回答并相机板书。
婉拒播音
发怒拒演
躲港拒演
蓄须拒演
自伤拒演
板书:婉拒 怒拒 躲拒 蓄须拒 自伤拒
爱国
(两件事写得十分简洁,比较详细地写了后面三件事)
(二)、找准切入口,直奔主题
1、对于梅兰芳先生的这些事,我国著名画家丰子恺是怎样评价的呢?快速浏览课文,在课文中找一找。(出示课件)
著名画家丰子恺曾慨叹:“茫茫青史,为爱国而摔破饭碗的‘优伶’,有几人欤?”作为当时的中国四大名旦之首——梅兰芳便是其中之一!
什么是“优伶”?“欤”是什么意思?丰子恺这话是什么意思?(生答) 把句子换个说法,意思不变。
“茫茫青史,为爱国而摔破饭碗的优伶,没有几个人。”
这是从民族气节的高度给予梅兰芳的高度评价!想想,我们该用什么语气、带着怎样的情感读?(反问的语气,感慨、赞叹的情感)谁能读一读?
指名名读,齐读
(初步体会梅兰芳的爱国之情。)
丰子恺的评价居于文章什么位置?起什么作用?
第4自然段在课文中,既是对前面两件事的总结,又是后面三件事的总起,是承上启下的过渡段(是全文的中心句)。
(三)、品读词句,把握形象
我们在上一课学习了“拒绝播音”、“拒绝登台演出”前两件事的基础上,这节课我们再深入地读读课文4——13自然段,学习梅兰芳如何“滞留香港避演”、“蓄须明志拒演”、“自伤身体”,深入文章的字里行间去体会梅兰芳的爱国情怀。
第三件事:躲港拒演(
5、6自然段) 自学提示:
1、以自己喜欢的方式自由读第
5、6自然段
2、圈画出能表现梅兰芳爱国情怀的语句。并批注阅读体会。
3、交流、汇报。
(1)学生汇报,可能会汇报的内容:
句子1:(课件)只要梅兰芳答应登台演戏,一切奢华的生活唾手可得。然而,他对这些不屑一顾。他不愿也不可能为侵略者粉饰太平。
句子2:(课件) 他宁愿每顿只有一碗饭、一点点罐头食品或者一小块咸鱼,宁愿时刻提心吊胆地面对头上呼啸而过的炸弹,也不愿失去作为一个真正的中国人所应当具备的民族气节。
师补充资料:当时梅兰芳有一笔演出的收入存入香港银行,但日寇将这笔高额存款全部冻结,无法取出。梅兰芳拒绝日本人登台演出之后,一直靠利息过日子的他,家庭生活顿时举步维艰。为了维持一家人的生活,他曾经卖过画,出卖自己多年收集的藏品,卖掉自己的房子,甚至举债度日。虽然这样,但梅兰芳一直坚持民族大节。
同学们想象:“奢华的生活”是怎样的生活?结合内容相机理解“唾手可得”“不屑一顾”,体会日本侵略者“粉饰”的是什么?相机出示日本侵略者残害中国人民的图片。学生谈体会。
相机板书:有民族气节 指导感情朗读,指名读。
(2)所以,作者说:尽管他视艺术为生命,但在民族存亡关头,他毫不犹豫地将艺术让位于民族气节。
“毫不犹豫”这个词让我们体会到什么?(坚决与果断)我们感受到:梅兰芳爱____,.............更爱________,他视_________________利益高于一切。他的行为表现出一个正直的中国人,一名真正艺术家的良知和高风亮节。
谁能读出这种坚决与果断之情?指名读,齐读 (3)师述:难怪著名画家丰子恺先生这样慨叹道:
生齐读“茫茫青史,为爱国而摔破饭碗的优伶,没有几个人。” 过渡语:第七自然段。
学习第四件事:蓄须拒演(7—12自然段) 自学提示:
1、快速浏览7——12自然段
2、想想梅兰芳为什么蓄须、蓄须意味着什么,他真的如孩子们所见到的那么轻松幽默吗?
3、梅兰芳的内心何等的痛苦?为什么?作者用了什么修辞手法去表现?
4、小组合作学习学习汇报:
蓄须是为了拒绝日本人一次又一次的骚扰。梅兰芳是演旦角的,一旦蓄须,便是宣告不再登台演出了。孩子们看到表面轻松的梅兰芳,虽然暂时为找到了一种拒绝日本人的有效方法而“得意”,他的内心其实十分痛苦。
作者以比喻的手法来描写梅兰芳的心理活动,表达他内心对于艺术追求不能实现的痛苦。
(多少次,他冲上太平山顶,想狂歌,想飞舞,积聚在内心的对唱的渴望与对舞的向往,就像是被挡在堤坝后的滚滚洪流,澎湃激荡,却又无法冲破阻隔,奔腾万里。)
(1)用“蓄须”来对付日本人,是没有办法的办法。对他这样一个视艺术为生命的名角来说,不能演出,不能创作,这是多么痛苦的事情呀!梅兰芳为了爱国而付出了巨大的牺牲!
(2)想一想,应该用怎样的情感来读这句话?
(3)(指名读)(齐读)读出人物内心的压抑、痛苦和无奈。
(4)抓住“多少次”引导学生想象写话:梅兰芳可能在什么样的情况下冲上太平山顶,想狂歌,想飞舞?
格式:每当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时候,他冲上太平山顶…… 师生合作读:
(师引)每当想到为了抵抗日本人,连嗓子都不敢吊的时候,(生齐读)“他冲上太平山顶,……”
(师引)每当想到为了抵抗日本人,不能创作出一个个观众喜爱的舞台艺术形象的时候,(生齐读)“他冲上太平山顶,……”
(师引)每当想到为了抵抗日本人,不能在舞台上与心爱的观众见面的时候,(生齐读)他冲上太平山顶,……
(5)师述:难怪著名画家丰子恺先生这样慨叹道:
生齐读“茫茫青史,为爱国而摔破饭碗的优伶,没有几个人。”
过渡:然而,蓄须也不是一劳永逸的,当梅兰芳在已经成为日本占领区的香港生活得不愉快,返回他在上海的家后,日本人、汉奸又轮番上门,他又该怎么对付他们呢?
学习第五件事:自伤拒演(第13自然段) 自学提示:
1、默读第13自然段,并思考:梅兰芳为什么要自伤身体?他是怎么自伤身体的?你体会到了什么?
学生读后交流学习情况,并谈体会。
2、师述:难怪著名画家丰子恺先生这样慨叹道:
生齐读“茫茫青史,为爱国而摔破饭碗的优伶,没有几个人。”
过渡:是呀,梅兰芳坚持大节,勇于献身的精神真是令人钦佩啊!
师引读最后一段:
就这样年复一年,虽然不能登台演出,生活日渐窘迫,但梅兰芳坚持着,等待着抗战的胜利。
a、出示课件理解:“年复一年”指的是哪些年?梅兰芳“始终坚持”的又是什么?你体会到了什么?
b、师总结:整整八年,……人的一生有几个青春的八年,然而,梅兰芳却这么坚决,这么毫不犹豫,这么义无反顾地在这八年里与侵略者进行精神与肉体的殊死搏斗。这是何等伟大的爱国之情!
C、师述:难怪著名画家丰子恺先生这样慨叹道:
生齐读“茫茫青史,为爱国而摔破饭碗的优伶,没有几个人。”
(四)升华情感,直抒胸臆
1、出示诗句:一代大师梅兰芳
蓄须明志表衷肠
拒演举债八年整
梅兰芬芳四海扬
同学们,面对这样一个伟大的艺术家,请把你心中的歌,化作笔下的情,把对梅兰芳先生的怀念、敬佩之辞表达出来吧!生畅所欲言
2、总结:是啊,茫茫青史写春秋,抗战八年,梅兰芳始终拒绝为敌人演出,表现了一代京剧大师不屈不挠的刚强骨气。这一动人事迹成为神州大地感人的佳话,在中华儿女中广为传颂,极大地鼓舞了中国人民奋勇抗战的决心。他的高尚情操照耀千秋万代。我相信,这种精神将在我们身上传承下去,直到永远,永远……
板书设计:
24 梅兰芳 婉拒
怒拒
爱国
躲拒 有民族气节
蓄须拒 自伤拒
布置作业:
1、利用课余时间看电影《梅兰芳》
2、搜集有关梅兰芳的故事、画传、照片、邮票,办一份小报,自己命题目。
【教材分析】 课文通过梅兰芳小时候拜师学艺,苦练眼神,终于成为举世闻名的京剧大师的故事,说明勤学苦练可以弥补先天的不足。课文按照事情发展的顺序,抓住梅兰芳苦练前后的眼神的变化,充分展现了他苦练基本功的过程。
【教学要求】 1、德:使学生懂得勤学苦练可以弥补先天的不足,教育他们从小苦练基本功。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3、学会本课生字,认识1个偏旁,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教学重点、难点】 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明白勤学苦练可以弥补先天的不足。【教学准备】生字卡片 【教学时间】3课时 第一课时
一、揭示课题 1、板书课题。
2、解题,介绍梅兰芳生平。 3、学习词语:学艺
二、初读课文。 1、自由练读课文。
要求标出自然段,画出生字词,找出难读的句子。 2、检查生字掌握情况。 (1) 出示小黑板。 (2) 指名认读词语。 (3) 抽读生字卡片。 3、试读课文。
(1)指名说说课文有几个自然段? (2)指名分段朗读课文。 4、教师范读。
5、填空,出示小黑板。
这篇课文讲的时梅兰芳小时候拜师(
),苦练(
三、作业:1、练读生字词。 2、练习朗读课文。 第二课时
一、复习
1、抽读生字卡片。 2、指名朗读课文。
二、细读课文。 1、细读第一自然段。 (1) 指名读课文。
(2) 说说这一段告诉我们什么? (3) “不是唱戏的料子”是什么意思? (4) 师傅为什么说梅兰芳不是唱戏的料子? (板书:不是料子) 2、细读第三自然段。
,终于成为世界闻名的(
)
)的故事。 (1) 指名读课文。
(2) 这一段告诉我们什么? (3) 理解:世界闻名、大师
(4) 学过第一段和第三段,你有什么想法? 3、细读第二自然段。 (1) 自由轻声读课文。 (2) 初步理解句意。
这一段共有几句话?每句话告诉我们什么? (3) 进一步理解句意。
在什么情况下,梅兰芳学艺的决心没有动摇?这说明什么? 梅兰芳是怎么做的?
梅兰芳为什么看空中的鸽子?看水底游动的鱼? “紧盯、注视”是什么意思?这里可以换成看吗? “常常”是什么意思?说明什么?
梅兰芳的眼睛渐渐灵活起来,好像会说话,这说明了什么? 4、再读第三自然段。 (1) 齐读课文。
(2) 说说文中那个词语概括了第三段的意思。 (3) 指导朗读。
(4) “勤学苦练”、“终于”、“世界闻名”要重读。
三、指导背诵 1、齐读课文 2、看板书逐段背诵。
四、课堂练习
1、口头扩词 :神/决/底
2、口头填空: 梅兰芳常常(
)空中飞翔的鸽子,或者(
)水底游动的鱼儿。 第三课时
一、复习检查
1、指名有感情朗读课文。 2、指名逐段背诵课文。
二、教学生字词,指导书写。
1、教学“或”
出示“或”,认读。教学“戈”,戈字旁。 2、出示“兰、者、注”
要求学生用熟字记忆生字。 3、出示:底、脸、神 4、指导书写。
或、者、兰:要居中写,结构要匀称。练、注、神:左窄右宽。紧:上中下三部分要写紧凑。 5、学生进行描红。
三、课堂练习。 1、抄写词语: 2、组词:
三(
)
决(
)
者(
)
住(
) 兰(
)
块(
)
都(
)
注(
)
资料:
(一)生平
梅兰芳(1894-1961),本名澜,又名鹤鸣,小名裙子、群子,字畹华,一字浣华,别署缀玉轩主人,
艺名兰芳,祖籍江苏泰州。清光绪二十年九月二十日(1894年10月22日)出生于北京李铁拐斜街的梨园世家。1961年8月8日病逝于北京,终年68岁。他是我国现代杰出的京剧表演艺术家,也是一位受人尊敬的社会活动家。他把毕生的精力都献给了祖国的艺术事业,为祖国戏曲艺术的发展和国际文化交流做出了卓越的贡献,成为享誉中外的文化名人。
(二)苦读的幼年时代
梨园世家:梅兰芳的祖父梅巧玲, 是十九世纪著名的京剧演员,兼擅青衣花旦,被列为“同光十三绝”之一。父亲梅竹芬,也是一位多才多艺的京剧演员,可惜英年早逝。伯父梅雨田是一位出色的京剧器乐家,号称“六场通透”(即所有场面上的乐器都能拿起来伴奏),长期给谭鑫培伴奏。自幼受到的艺术熏陶,为梅兰芳在京剧艺术方面的开拓发展奠定了基础。
梅兰芳幼年的生活相当艰苦。他父母早逝,依靠伯父伴奏的收入来维持生活。8岁开始学艺,11岁登台演出。这期间他除了学青衣戏外,还学花旦戏、武功、昆曲等。同时还看戏,用心比较、琢磨前辈艺术家们的艺术精华。
除了演戏练功外,他的业余爱好十分广泛,特别喜欢养鸽子、养花和书法绘画,而这些爱好对他提高表演艺术起了很大作用。幼年的梅兰芳眼睛微微近视,有时还迎风流泪,眼珠余转也不灵活,因此每当黄昏时分,他让鸽子翱翔空中,让自己的眼睛随着鸽子转动,认真锻炼眼力。久而久之,双眼灵活自如,透亮传神。
他认为京剧的服装色彩、化装、脸谱、舞台装置都和美术的密切关系,最好自己能画。19至19两次赴沪演出,他与老画家吴昌硕结下了忘年之交,于是开始了绘画生活。先请王梦白教画。后向陈师曾、姚茫父学习画佛像,向齐白石、汤定之学习画草虫、松梅等。
梅兰芳对电影艺术的贡献也为人称道。早在19,就拍摄了无声舞台纪录片《春香闹学》和《天女散花》。
(三)博采众家,自建梅派
梅兰芳20岁时,已经是一位驰名京沪的京剧演员了。
1913年11月,梅兰芳第一次和王凤卿应邀去上海演出。上演了一二本《虹霓关》,开创了在同一剧目中一人演两个不同行当、不同扮相、不同演法的先例。“枪挑穆天王”轰动了大上海。
1914年秋冬,梅兰芳再次应邀赴上海演出,增加了《贵妃醉酒》等剧目,历时45天,场场爆满,盛况空前。曾以22万多张票,当选为“伶界大王”。
两次赴沪演出,是梅兰芳一生在戏剧方面发展的一个重要关键。他在艺坛上的地位明显得到巩固。
梅兰芳回到北京后,开始创作《一缕麻》等反对封建包办婚姻、揭露官场黑暗的时装新戏,对推动京剧艺术的革新和发展起了不小的作用。
不久,他又尝试排演了古装新戏,如《黛玉葬花》等,刻画了那些追求自由和幸福的妇女形象,创造出新的妇女装束和扮相,丰富了京剧舞台服装。这些取材于文学的古装新戏,为观众喜闻乐见。
194月到199月,梅兰芳编演了11出新戏,同时还整理和上演了许多传统戏,比如《宇宙锋》、《花木兰》、《考红》等。19,编写的《霸王别姬》,刻画了一个善良、有见识、富有感情而又坚贞不屈的的虞姬形象。此剧后来成为梅派保留剧目中比较优秀的一个。
他集京剧旦角艺术的大成,综合青衣、花旦、刀马旦的表演特点,创造出自己特有的表演形式和唱腔——梅派。后来被誉为京剧“四大名旦”之一。
(四)艺术使节
梅兰芳一生曾应邀出访10余次,他先后访问过日本、美国、苏联、英国、德国、意大利、埃及、印度、朝鲜等国。与许多艺术大师交流经验,并结下深厚的友谊。他是把京剧艺术介绍到国外的先驱者,为促进国际文化交流立下了不朽的功勋。
19
4、5月间,梅兰芳应邀赴日演出,这是中国京剧演员第一次出现在外国舞台上,受到热烈欢迎,日本剧评家高度评价了他的艺术造诣。
1924年10月,他第二次率国赴日本演出,获得了更大的成功。还将《廉锦枫》和《虹霓关》中的“对
枪”折成电影。从此声名远播世界许多国家。
同年,结识了印度大诗人泰戈尔,在北京开明戏院为其专演一场《洛神》。现在沿用下来的“川上之会”一场的布景,就是根据泰翁的意见设计的。
1926年10月,瑞典王储夫妇(后来的古斯塔六世)访华,要求观赏梅剧,梅兰芳在家中为他们演出了《琴挑》和《霸王别姬》中“舞剑”一场,从此双方结下深厚友谊。1957年夏,国际舞蹈协会授予梅兰芳一枚荣誉章,表彰他在艺术上的精深造诣。
1929年12月,梅兰芳率团24人,赴美国演出,历时半年之久。所到之处,均受到当地政府、各界人士,特别的文艺界的热烈欢迎和盛情接待。美国学术界也极为重视这次访问演出,南加利福尼亚大学和波摩拿学院授予他文学博士荣誉学位。一时间京剧艺术风靡了美国。美国电影界认为他的表演艺术对电影具有宝贵的参考价值,将他演的《刺虎》一拍摄成有声电影新闻片,这是第一部中国戏曲的有声电影。
1935年2月,苏联政府特派“北方号”专轮到上海迎接梅剧团访苏。在莫斯科和列宁格勒共演出8场,历时一个半月。在此期间,梅兰芳有幸结识了一批世界闻名的作家和戏剧家,如高尔基、小托尔斯泰、斯坦尼斯拉夫斯基等,还有正在苏联的英国作家肖伯纳、德国戏剧家布莱希特及皮斯卡特尔。
建国后,梅兰芳继续致力于保卫世界和平、促进文化交流的工作。
1952年12月,他出席了在维也纳如开的世界人民和平大会,回国途中,又经苏联莫斯科作短暂的访问和演出。
1952年春和1953年11月,两次率团赴朝鲜战场作慰问演出。
1956年,率中国京剧团到日本访问演出。
1957年,参加了中国劳动人民代表团赴苏联庆祝十月革命40周年。
(五)爱国志士
1931年,“九·一八”事变爆发,日本军国主义在我国东北阴谋筹建傀儡满洲国,曾多次派人请梅兰芳前去演戏,以示“庆祝”,他每次都严辞拒绝了。
1932年,梅兰芳全家迁居上海。为鼓舞人民抵抗日本侵略的斗志,梅兰芳与叶恭绰等一起编演了《抗金兵》。他又把《易鞋记》改编为《生死恨》演出。
抗日战争爆发后,梅兰芳身居沦陷区,不为敌伪的威胁利诱所屈服,毅然蓄须明志,8年不曾登台演出。由于长期停演,梅家经济陷入困境,他只好把北京的住宅卖掉。后来又靠卖画甚至典质度日。这段时间,他曾作“达摩面壁图”,上面题了双关的跋语:“穴居面壁,不畏魍魉;壁破飞去,一苇横江。”
1938年,梅兰芳蜇居香港。1941年12月,太平洋战争爆发,香港很快沦陷了。当时梅兰芳未及撤离。一天,日军侵港司令酒井派人强行将梅接去,当时梅兰芳蓄须已久,酒井惊讶地问他为何留须,他回答说:“我是唱旦角的,年岁大了,扮相、嗓子都不如以前,应该退出舞台了。”酒井无奈,终于没有提出什么要求。又有一次,在酒井举行的茶会上,许多新闻记者想把梅兰芳和酒井握手的镜头抢拍下来,用作宣传。梅都机智地避开了。以后,日军几次请梅兰芳唱一出京剧,他又以牙痛为由回绝了。
1942年秋,大汉奸褚民谊突然来访,提出请梅兰芳轮回演出,以庆祝所谓“大东亚圣战”一周年纪念。梅立芳立刻拒绝了。日伪见软的不行,就出面胁迫,勒令梅兰芳必须参加演出,否则军法从事。后来在朋友献计下,请医生打了一针预防伤寒病针,顿时使体温升高到40度以上,经日军军医检查确是“病重”,才算作罢。
1945年8月8日,抗占胜利的消息一传出,梅兰芳高兴得当天就剃掉了唇髭。没出两个月,他就在上海美琪大戏院重登舞台了。那时,他已经52岁了。
梅兰芳
剧照《天女散花》 剧照《宇宙锋》
梅派优秀保留剧目之一
剧照《贵妃醉酒》 梅兰芳扮演天女
梅饰装疯的赵艳容
《霸王别姬》
梅饰杨贵妃
《梅兰芳》教学设计范文
梅兰芳教学反思
篇一:梅兰芳教学反思这节课结束了,总的来看,基本完成了本课的教学任务,达到了教学目标。但仍有一些不足的地方,有待提提高。
一、品读重点句子这一环节,衔接不好,略显突兀生硬。在处理完多音字后,让学生在课文中找出带有这些多音字的句子,然后多一个提问的环节,让学生说一说,你找到了带有这些多音字的句子吗?然后让学生站起来读一读,接着再出示课件,在理解句子,品读感悟句子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二、教学课文时,缺少一个整体感知的环节。这篇课文学生已经充分阅读预习过了,因此,我在导入新课后,又一个过渡语“梅兰芳是京剧界当之无愧的代表人物,他在京剧表演上,追求了一辈子,痴迷了一辈子,探索了一辈子,被称为‘人类美的化身’‘一个美的创造者’,可以说他是把艺术当做了生命。可是在八年抗日战争中,梅兰芳却留起了胡子,不再登台演戏了。是什么原因让他这样做呢?”算是一个整体的感知,但语气略显平淡,感觉不到位,如果当时语气再重一些,整体感知的效果会好!
三、最大的缺点是课堂上缺少了有效地师生对话,比如学生朗读课文后,缺少有效地多角度的敞开式的对话,评价单一,缺少生生评价。如一生很有感情的读完句子“茫茫青史,为了爱国而摔破饭碗的优伶有几人欤?”我可以说:“你真是读出了丰子恺的无限慨叹,道出了梅兰芳的一颗爱国心啊!你读得太好了!为你鼓掌!”
在以后的课堂上,我一定要注意,师生之间的有效对话,注意多角度评价朗读,关注孩子们的学习,情感。活在每一个当下,做一个感情丰富的老师,引领孩子在语文的世界里一起激情洋溢。
篇二:梅兰芳教学反思
《梅兰芳》这篇课文主要讲述的是梅兰芳大师想方设法一次一次拒绝为日本侵略者登台演出,表现了梅兰芳的伟大的民族气节和爱国情怀。在学习这篇课文时,我努力体现新的教学理念,教学效果较好。
一、体现小组合作学习。在初读课文后,我引导学生在小组内合作学习生字、词语。每个小组在小组长的带领下,采用各自喜欢的方式进行生字学习,学习效果较好。
二、体现以读为本的理念。教学中,我引导学生抓住自己感受深刻的句子或段落展开精读学习。先让学生自读课文,画出自己感受深刻的`句子或段落,在一旁进行批注,()写下自己的感受;然后组织学生进行交流,引导学生透过重点的句子、词语反复体会,谈出自己的独特感受;再随机引导学生进行感情朗读,读出自己的感受、体会。学生通过读书感受到了梅兰芳大师高尚的人格和爱国情怀。
三、体现朗读的指导过程。在引导学生进行感情朗读时,我采用了教师范读,学生评价后再读;对比朗读,读后评价等方法让学生进行读书。能基本做到让学生由读不好到读好。
不足之处:
1、课堂气氛还不够活跃,学生的参与面相对窄一些。
2、精读课文时,学生交流自己的感受还浮于表面,不能很好的透过词句深入体会、感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