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的记忆力会随着岁月的流逝而衰退,写作可以弥补记忆的不足,将曾经的人生经历和感悟记录下来,也便于保存一份美好的回忆。范文书写有哪些要求呢?我们怎样才能写好一篇范文呢?这里我整理了一些优秀的范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的小编精心为您带来了孔子拜师教学设计优秀8篇,希望能为您的思路提供一些参考。
【学习目标】
1、认识“兼、仆”等7个生字,理解“远近闻名”等词语。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了解孔子拜师求学的经过,感受孔子、老子的品行。
3、懂得学习要勤奋、谦虚、永不满足的道理。
【学习重、难点】
了解孔子拜师的过程,体会孔子谦虚好学、勤奋的品行,并在读懂故事的基础上对孔子作出简单的评价。
【教学设计】
一、叙述揭题,激趣导入
今天老师给同学们带来两句话,“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课件滚动出示)你知道是谁说的吗?
关于孔子,你还知道些什么?(课外收集资料)
为什么中国的孔子有这么大的影响呢?学了《孔子拜师》这一课,相信对你会有所启发。
二、初读感知,自学生字、词
1、现在就请同学们自己先去读一读课文,碰到难读的生字词多读几遍,并且想一想,孔子向谁拜师?(生自读)
你知道孔子向谁拜师了吗?(点名回答)学生可能会说老子,或老聃。老师听到了两种不同的答案,老子和老聃到底是两个不同的人还是同一个人呢?老师这儿有些资料,看能不能帮忙解决这个问题。(师介绍古代人的姓名)
课件出示:古代人在姓后面加子,表示尊称。如孔子、老子等。
2、检查自学生字词情况:
课文中有许多新朋友,见咱们班的同学这么能干,都急着要出来和大家见面呢。来看看他们是谁。(课件出示全部词语,生自读)
请几个小老师带读。(卡片形式)
三、细读课文,深入理解
1、认识完这么多新朋友,接着咱们去研究课文了?请大家默读课文,想想孔子是一个怎样的人,你从哪些地方看出来的。(自读以后,四人小组合作、交流
2、汇报交流:
⑴ 课文第一自然段:
① 找到这自然段
② 你们 知不知道他的理由?(认为孔子谦虚或好学?)追问:你认为怎样的人才能算知识渊博呢?
③ 现在字面上的意思懂了,那能把你的理解用朗读表达吗?自己先去试试?(生自己读)点名读
我好像听到他读的时候强调了几个词语,你听出来了吗?(点名评)你们想不想也来试试?(想读的站起来读)
⑵ 曲阜和洛阳……走到了洛阳。
① 咱们一起来读一读。(全班齐读)
听了你们的朗读,我仿佛看到了这样一幅画面……你们看到了吗?(点名说)
② 你是从哪个(哪几个词)感受到的。
③ 让我们再来读一读,感受孔子赶路的艰难。
⑶ 对话部分:
① 找出孔子的话。想不想当一回有礼貌的孔子?那就赶快去读一读吧!(点两个人读)他在和谁对话知道吗?你也找个老子对话吧。(同桌互读)(点一组或两组读)
读是读得很好,不过老师觉得如果能加上表情和动作会更好。你们认为呢?(试读)
汇报。
有没有发现这中间藏了一个新的符号?他的作用同学们刚才都已经不知不觉地读出来了。你知道他的作用了吗。理解破折号的作用
② 让我们再来读一读,看是不是这样的。这回老师也要跟你们一起读,行不行?
师读提示,部分同学对话。
⑷ 学无止境:
① 说说理由吧。
② 其实这么长的一句话可以用一个成语来概括,你觉得可以是哪个成语?
四、面对这样的孔子,你有什么话想说呢?
教学目标:
1、准确地认读“兼”等7个生字,通过联系上下文,结合生活经验等方式,理解“远近闻名、渊博、风餐露宿、日夜兼程、风尘仆仆、学无止境””等词的意思。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在读中了解孔子的求学经过。
3、学会用抓重点词句的方法理解、感悟孔子的品行。
教学重点:
了解孔子拜师求学的过程,感受孔子品行。
教学难点:
懂得学习要勤奋、谦虚、永不满足,为人真诚无私、尊敬师长。
教学流程:
课前三分钟:
介绍自己所了解的中国古代的大思想家或名人。
一、学习单元导读:
师:翻开课本66页,请大家一起把第五组的单元学习目标读一遍。想想看,它对我们提出了什么要求了吗?
生:齐读。
师:读完过后,你们知道了它对我们提出了什么要求了吗?生:了解中华传统文化,了解大思想家,了解神话故事??等。生:我们要以自豪的心情阅读课文,感受传统文化的灿烂。
师:中华传统文化像一座巨大的宝库,在生活中,这些传统文化又是怎样体现的呢?现在让我们来认识这样一位古人。(板书:孔子)
二、走近孔子,略知孔子。
1、学生交流心目中的孔子。
2、读课后资料袋,进一步感受孔子形象。
3、教师小结:一个人能称为“家”不简单,孔子却同时誉为两个“家”:思想家和教育家,而且是“伟大的”,那就更了不起了。孔子为什么会有如此成就呢,学了今天这篇课文可能会有所启发。板书课题:孔子拜师
三、走近课文,初步感知。
1、读题。提示:“子”在这里读第三声,古代特指有学问的人。现在请同学们一起把课题读一遍,你们能从课题中想到什么吗?
生:齐读课题《孔子拜师》
问:孔子为什么拜师?孔子是怎样拜师的?孔子拜的是谁为师?
师:同学们的这些疑问提得很好,抓住了文章的主题,那么我们现在就带着这些问题来学习这篇课文,相信在我们学习过这篇文章过后,你们自然就明白了这些问题了。首先,请同学们自读一边课文,并勾画出课文中的生字词语。
2、感知课文。
(1)自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课文,想想文中讲了几个人物,写了怎样一件事?
(2)指名朗读,及时正音。
(3)问题反馈:
课文写了哪些人物:孔子和老子。屏幕显示“孔子、孔丘、仲尼;老子、老聃”。简要解释古人的“名”与“字”。同时简介老子的成就。课文围绕两人写了怎样一件事?(学生回答,要求语言连贯,简单扼要。)
四、研读课文,感悟品行
(一)学习课文第一段
1、指名读第一小节,(出示):孔子年轻的时候,就已经是远近闻名的老师了。他总觉得自己的知识还不够渊博,三十岁的时候,他离开家乡曲阜,去洛阳拜大思想家老子为师。
2、说说孔子为什么要拜师呢?
3、查字典理解“渊博”:什么叫渊博?师提示:通过查字典,渊就是深,博就是广,这里“知识不够渊博”是什么意思?
预设:他总觉得自己的知识懂得还不够多,不够广。
4、理解:远近闻名
孔子认为自己的知识不够渊博,那他的知识是不是真得不够渊博呢?你从哪里看出来的?
5、补充资料,体会孔子的好学:是啊,孔子当时已经是远近闻名的老师,已经是一个大学者,甚至连当时的国君鲁昭公和秦国的国君齐景公都经常向他请教,但是孔子为了获取更多的知识,更大的成就,还要拜师求学,从中你体会到什么?
板书:谦虚好学
6、指导朗读。
你能把他这种如饥似渴的好学的精神读出来吗?
7、过渡:为什么知识这么渊博的孔子,总认为自己还不够呀?请同学们默读课文的第二段,从第二段中找找答案吧!
(二)学习课文第二段
默读二自然段,划出有关的句子。
出示句子:学习是没有止境的。您的学问渊博,跟您学习,一定会大有长进的。
1、“学习是没有止境的”概括成一个词就是——板书:学无止境
2、联系第一自然段,说说“学无止境”意思。
3、联系生活理解学无止境:是啊,孔子当时很有学问了,但是为了获得更多的知识,还要不断地去学习,去拼搏。在我们的生活中,也有很多这样的人,你能举个例子说说吗?
4、小结:是啊,学习是没有尽头的。有句俗话说得好“人活到老,学到老”,只有不断地去学习,去拼搏,才能获得更多更丰富的知识。
让我们一起读好这个句子。
过渡语:好学的孔子又是怎样拜师的呢?请同学们再轻声读读第二小节,划出有关孔子拜师的句子。(根据学生的回答,出示相应的句子)
出示句子:曲阜和洛阳相距上千里,孔子风餐露宿,日夜兼程,几个月后,终于走到了洛阳。
1、指名读句子。这句话中有几个词很难读,老师请几个小朋友再读一读。为什么把“终于”或“上千里”读得那么强调?
2、理解上千里、几个月:从曲阜到洛阳比瑞安到上海还要远,而且当时又没有先进的交通工具,因此孔子足足花了——几个月的时间,除了感受到路途的遥远,你还感受到什么?板书:不畏艰辛
3、想象理解“风餐露宿”:
(1)可见孔子拜师的旅途是多么艰辛,特别是哪个词可以看出来——风餐露宿、日夜兼程
(2)指名读词。风餐露宿、日夜兼程是什么意思?
(3)在这么艰难的旅途中,孔子可能会遇到哪些生活上的困难呢?
出示句式,学生想象填空:孔子一路走着,有时肚子饿了,就 ……;有时走累了,就…… ;白天,孔子在加紧……,天黑了,孔子还……;正是这样风餐露宿、日夜兼程,几个月后,……。
是啊,饿了就随便吃点干粮,渴了就随便取点水喝,找不到旅店就在野外住下,像这么艰难的旅途生活就叫——风餐露宿、日夜兼程?他为什么日夜兼程不停地赶路?
板书:求知若渴
4、面对如此好学的孔子,不想再读读这个句子吗?
5、联系上下文理解“风尘仆仆”:
(1)经过了几个月的拔山涉水,千难万险,孔子终于来到了洛阳,此时站在我们眼前的孔子会是怎么样的呢?你能从课文中找一个词来说说吗?
(2)风尘仆仆的孔子是怎么样的?
过渡语:还有哪些句子也是写拜师的?
出示句子:孔子想:这位老人大概就是我要拜访的老师吧!于是上前行礼,问道:“老人家,您就是老聃先生吧?”“你是——”老人见着位风尘扑仆仆的年轻人一眼就认出了自己,有些纳闷。孔子连忙说:“学生孔丘,特地来拜见老师,请收下我这个学生。”老子说:“你就是仲尼啊,听说你要来,我就在这儿迎候。研究学问你不比我差,为什么还要拜我为师呢?”孔子听了再次行礼,说:“多谢老师等候。学习是没有止境的。您的学问渊博,跟您学习,一定会大有长进的。”
1、从这几句话中,你又感受到什么?
板书:谦逊有礼
2、快速读读这几句,圈出表现孔子谦逊有礼的词语。
3、师生分角色读。(指名读、齐读)
(三)学习第三小节
出示句子:从此,孔子每天不离老师左右,随时请教。 (抓住“每天”、“随时”来理解)
(1)什么叫随时请教?(什么时候有问题就什么时候向老子请教。)
(2)他可能什么时候有问题?(吃饭时、睡觉时、走路时)板书:勤学好问
如果用孔子的名言来说,就是“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五、观看图片,升华主题
1、出示图片介绍:正因为孔子如此好学,所以后来成了一位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人们很佩服他,也很敬重他,为了纪念这位圣人,人们为他修建孔庙,塑了孔子的行教像。每到孔子的诞辰,孔子的故乡山东曲阜都要举办孔子文化节,进行隆重的祭孔活动。孔子的学说在世界上也有很大的影响。韩国举行祭拜孔子活动,日本为孔子设立孔庙。美国还把孔子的生日作为教师节。
2、看了那么多的图片,你想说点什么?
3、带着敬重、佩服我们再来讲讲孔子拜师的故事。齐读全文。
4、总结:小朋友,今天我们学习了《孔子拜师》这篇课文,孔子的。好学精神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下节课我们谈谈老子的高尚品质。最后,老师想送同学们一句警言“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
六、当堂小测:
(一)形近字组词
差()境()授()纳()袍()着()镜()受()抱()
(二)想一想
从课文中你了解到孔子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板书设计:13孔子拜师、谦虚好学、不畏艰辛、求知若渴、谦逊有礼
第二课时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分角色朗读课文第二段。
2.学习根据具体语境及联系上下文等方法理解重点词句,品词赏句,积累和发展语言。.
3.了解孔子拜师求学的经过,感受孔子和老子的品行,激发学生对他们的崇敬之情。懂得为学要勤奋谦虚,永不满足,为师要真诚、无私。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师:同学们,今天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第17课《孔子拜师》。
屏幕出示:人们佩服孔子和老子的学问,也敬重他们的品行。
师:请同学们读这句话。 学生读。
师:孔子和老子的学问如何?
生1:孔子和老子的学问很高。
生2:孔子和老子的学问很渊博。
师:那人们敬重孔子和老子的什么品行呢?让我们一起来学习。(板书:孔子 老子)
二。读中感悟,学习品行。
(一)学习孔子谦虚好学的品行。
师:请一个同学读一读这段话,其他同学想一想,孔子为什么拜师?
一个学生读,其他学生边听边想。
生:因为孔子觉得自己的知识不够渊博。
师:“渊博”是什么意思?
生:“渊博”是指知识多而广。
师:孔子觉得自己的知识不够渊博,而实际上呢?
生:实际上孔子的知识已经很渊博了。
师:你是从哪儿休会出来的?
生:我是从“孔子年轻的时候,就已经是远近闻名的老师了。”这句话中“远近闻名”这个词体会出来的。
师:那你能理解“远近闻名”的意思吗?
生:“远近闻名”是指不管远的地方,还是近的地方,都知道孔子的名声。
师:是呀,三十岁的孔子已经很有名了,还要拜老子为师,我们从中能体会到什么?
生1:我从中能体会到孔子很谦虚。
生2:我从中能体会到孔子很好学。(板书;谦虚 好学)
师:好,请你来读一读。
师:我们一起来读,读出孔子的谦虚好学。
(二)创设情境,体会孔子路途艰辛
师:两千五百多年前的一天,孔子背上简单的行囊,匆匆地踏上了前往洛阳拜师的旅程。(出示句子:曲阜和洛阳相距上千里,孔子风餐露宿,日夜兼程,几个月后,终于走到了洛阳。)请同学们自由的读一读,你能感觉到什么?
生:我能感受到孔子路上很艰辛。
师:你从哪里体会出艰辛?
生:我从“风餐露宿”、“日夜兼程”这两个词体会到孔子的艰辛。
师:跟老师读一读这两个词。(师领读,生跟读)
师:同学们,听,风呼呼地刮,雨,哗哗地下,孔子,停一停你赶路的脚步,找户人家遮遮风,挡挡雨,好吗?
生:不,我还是继续赶路吧,我要早点要洛阳。
师:走了一整天,孔子,饿了吧,找家客栈,吃吃饭,好吗?
生:不好,我就在树上摘几个野果子,在地里挖几根野菜吃吧。
师:天已经黑了,孔子,你的脚已经磨起了水泡,停下你的步伐,找家客栈歇歇脚,好吗?
生:不,我要节约时间,就靠在路边休息一下吧!
师:天还没亮呢,孔子,你怎么就起来了呢,再多休息一会儿吧!
生:我要抓紧时间赶往洛阳。
师:在风里吃饭,露天睡觉,形容旅途或野外生活艰苦,这就是——
生:风餐露宿。
师:不分白天黑夜地赶路,这就是——
生:日夜兼程。
师:孔子日夜赶路,一路历经艰辛,他——
生:终于赶到了洛阳。
师:他这样辛劳,是为什么?
生:他想快点赶到洛阳。
师:可见,他的心情——
生:非常急切。
师:让我们试着读一读,读出孔子一路上急切的心情。
(生自由练读)
师:谁来读一读。指名读。
师:(评价:你真是一位急切的孔子。)全班跟他一起读。
全班齐读。
(三)体会孔子和老了的谦虚
师:孔子千里迢迢,不辞辛劳,终于走到了洛阳城外,见到了他要拜访的老师——老子。请同学们自由读一读描写他们见面场景的语句。
(出示):孔子想:这位老人大概就是我要拜访的老师吧!于是上前行礼,问道:“老人家,您就是老聃先生吧?”
孔子连忙说:“学生孔丘,特地来拜见老师,请收下我这个学生。”
师:这两句话中,有一对近义词,你找到了吗?
生:拜访——拜见
师:你知道“拜访”和“拜见”的意思吗?
生;“拜访”是敬辞,“访问”的意思,“拜见”也是敬辞,“拜会”、“ 会见”的意思。
师:这两个词虽然有一点不同,但都是敬辞,我们能感受到什么?
生;我能感受到孔子对老子的尊敬。
师:同桌自由练读这两句话。
指名读。全班齐读。
师:真是无巧不成书。这两句话中也有一对近义词,你找到了吗?
(出示);“你就是仲尼啊,听说你要来,我就在这儿迎候。研究学问你不比我差,为什么还要拜我为师呢?”
孔子听了再次行礼说:“多谢老师等候。”
生:迎候——等候
师:“迎候”和“等候”都含有什么意思?
生;“迎候”和“等候”都含有等待的意思。
师:能不能把这两个词换一换呢?
生:不能。
师:为什么?
生:如果把“迎候”换成“等候”就不能表达老子的谦虚。
师:这两个人一个是七十多岁的大思想家,一个虽年纪轻轻,却也远近闻名,但他们都表现得如此谦逊,值得敬重。你还能从这一段的什么地方体会到他们这种高尚的品格?
生:老子说:“研究学问你不比我差,为什么还要拜我为师呢?”
师:你真是个会读书的孩子,让我们一起来读一读,感觉老子和孔子的谦逊。请男生读上面一句,女生读下面一句。
师:面对谦虚的老子,孔子是如何回答的?
生:孔子说学习是无止境的。(出示这句话)
师:为什么“学无止境”?
生:学习是没有尽头的。
生:知识很多,是学不完的。就好像我妈妈,也以前不会用电脑,现在为了工作,她必须学习用电脑。
师:是呀,“学无止境”是孔子的学习态度。他向老子学习礼教,向苌弘学习乐理,向师襄学习弹琴,向郯子请教管制。他常说:“学无常师”,也就是说学习是没有固定的老师的。“三人行,必有我师”就是他提出来的。
齐读这句话,告诉你自己。
再读这句话,告诉同学们们。
大声读这句话,让所有的人都知道。
师:请同桌分角色朗读第二自然段中孔子与老子的对话,休会他们谦虚好的品行。
分角色练读。指名读。
(四)体会孔子认真好学,老子诲人不倦的品行。
师:从此以后,孔子就跟着老子学习,他是怎么学的?
生:从此,孔子每天不离老师左右,随时请教。
师:跟他一起读。如果用孔子的名言来说,孔子怎么学?
生:温帮而知新。
生:学而时习之。
生: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
师:老子是怎么教的?
生:老子把自己的知识毫无保留地传授给孔子。
师:再读。 板书:毫无保留
师:孔子和老子,一个谦虚好学,一个诲人不倦,一个不耻下问,一个毫无保留,多么伟大的古代学者风范啊!难怪人们如此敬重他们。读:(出示)人们佩服孔子和老子的学问,也敬重他们的品行。再读。
三。阅读全文,语言积累
师:今天,我们透过课文的语言文字,走进了孔子,认识了老子,课文中一不定期有许多词语和句子给大家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请大家朗读全文,背诵课后孔子的名言,然后拿出搞抄本,积累。
一。教材分析
这篇课文是介绍伟大教育家、思想家孔子的,孔子年轻时代就已成为远近闻名的老师了,但他总觉得自己的知识还不够,于是不惜行千里去拜访老师,得到了老师的热情接待和毫无保留的传授。赞扬了孔子谦虚好学、不怕吃苦、彬彬有礼的精神和老子真诚无私、谦和大度、诲人不倦的大师风范。
二。学情分析
1、学生对于孔子基本不了解,所以,首先必须在上课前介绍关于孔子的一些资料,尤其是他对人类做出的贡献,激发他们学习孔子精神的热情。课后也印发一些孔子的语录给学生背背。
2、让学生联系生活实际,在班上寻找谦虚好学、彬彬有礼的同学,以他们的事例说说对课文的理解。
3、尊重学生的个性化理解,让学生用不同的方式说说自己学了本课后的感受。
三。教学目标
1、会读7个生字,会写12个生字,理解掌握远近闻名、风尘仆仆等14个词语及一个含义比较深刻的句子(学习是无止境的)。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孔子拜师的故事;体会孔子和老子的品行。
3、阅读课后的选做题与资料袋,并通过补充其他资料,加深对孔子的了解。
四。教学重、难点:
重点:第二自然段,体会孔子拜师的诚心,尤其是他克服重重困难的词句。
难点: “学习是没有止境的。”这句话的含义。
五、课时:两课时
六、教学流程:
第一课时
(一)背景资料介绍孔子,板书课题。
1、出示:“三人行,必有我师焉。”“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温故而知新。”(齐读)
2、提问:你们知道这三句话是谁说的吗?你还知道他说的哪些名言警句?
3、板书小结:孔子(齐读)是我国一位伟大的思想家和教育家。他不仅在中国有广泛影响,在世界上也有较大影响。
4、导入:为什么孔子能成为一位伟大的思想家和教育家?为什么中国的孔子有这么大的影响呢?
5、学生自读课文后的《资料袋》,感受孔子的伟大,揭示课题。
(二)初读,感受“诚心”
1、 学生自读课文,读不通顺的地方可回读。
2、检查词语掌握情况
风餐露宿 风尘仆仆 毫无保留
日夜兼程 远近闻名 学问渊博
传授 佩服 纳闷 止境 敬重
等候 迎候 拜访 拜见 请教
3、同桌互读最受感动的地方,说说感受到了什么?
4、教师板书,小结。
(三)研读“诚心”
1、自主阅读,用“——”划出孔子诚心拜师的句子,用“。”画出重点词语。
2、交流
(1)“屈阜和洛阳相距上千里,孔子风餐露宿,日夜兼程,几个月后,终于走到了洛阳。”
a)你能从哪些词语中体会孔子的诚心,圈一圈,读一读,说一说。
b)交流时引导学生说出表明途中生活艰苦的词是(风餐露宿),表明孔子求知若渴的迫切心理的词语是(日夜兼程)等。
c)指导朗读。
( 2)孔子想:这位大概就是我要拜访的老师吧!于是上前行礼,问道:“老人家,您就是老聃先生吧?”
孔子连忙说:“学生孔丘,特地来拜见老师,请收下我这个学生。”
孔子听了再次行礼,说:“多谢老师等候。学习是没有止境的。您的学问渊博,跟您学习,一定会大有长进的。”
a)自读,体会到了什么?
b)理解“学习是没有止境的。”的这句话。联系自己实际谈感想。
(3)“从此,孔子不离老师左右,随时请教。”
a)读了这句话,你体会到了什么?
b)教师补充资料。
3、积累:用一分钟时间,背出你最喜欢的一句话。
(四)拓展,深入感悟“诚心”。
1、你还知道孔子拜师的其他故事吗?学生介绍。
2、教师补充两则孔子拜师的故事。
1)孔子跟师襄子学琴。
2)孔子拜项橐为师。(三字经:昔仲尼,师项橐。古圣贤,尚勤学。)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1、通过第二节课的学习,我们已经认识了孔子,谁来说说孔子是一个什么样的人?那么老子又是怎样一个人呢?
(二)自主研读
1、自主阅读思考,划出相关的词句,朗读体会。
2、交流。重点研读“迎候”与“毫无保留”两词。
(三)有感情地朗读全文。
(四)孔子文化交流
1、你还想知道关于孔子的其他资料吗?
师生交流。教师适当引导,让学生学习了解孔子的《论语》及“三孔”方面的文化。
(五)布置作业
1 、回家跟父母讲《孔子拜师》的故事。
2、综合性学习:用多种方式搜集、了解生活中的中国传统文化,准备在班上开展一次口语交际活动。
【教学目标】
1、会认7个生字,会写12个生字。正确读写远近闻名、相距、学问、风尘仆仆、纳闷、迎候、等候、止境、长进、请教、保留、传授、敬重、品行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了解孔子拜师的经过,激发对大思想家孔子和老子的崇敬之情。
4、积累课文中的好词佳句,能用、联系生活或结合上下文等方法理解词句的意思。
【教学重点】
1、认写生字。
2、流利地朗读课文,了解孔子拜师的经过。
【教学难点】
体会重点词句的意思。
【课时安排】
3课时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生字词语卡片、孔子及老子的图片及资料;
学生准备:课前收集了解孔子和老子的资料。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引入课题,交流资料
1、师引入课题:
问:通过预习,了解到课文中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生答:孔子拜老子为师的事。
2、老子是我国历史上了不起的思想家,孔子则是我国最伟大的教育家,谁对他们有所了解,赶紧介绍给大家。
3、生介绍。(再介绍过程中分别出示老聃、孔丘,并认记丘。)
4、看来孔子和老子都是非常有学问,了不起的大学者。那为什么孔子会拜老子为师呢?让我们带着这个问题一起到课文中去了解。
二、初读课文,理清脉络
1、生自读课文,说说读懂了哪段?这部分主要讲的什么?
2、生汇报交流,师总结:
孔子绝意拜师-历尽艰辛前往洛阳拜师-认真求学-受到人们的敬重
3、问题探究,引入对全文的品读:
师提问:人们敬重孔子和老子的什么品行?从课文的哪些地方可以看出来?
生思考、交流。
三、细读课文,品读词句
1、齐读一段,提问思考:
⑴老师提出阅读要求:
课文一来就向我们介绍了孔子当时的地位及拜师的原因,齐读第一段,边读边思考。
⑵有了这些了解之后,你觉得孔子怎么样?
⑶自己再读第一自然段,看你还能有什么了解和收获。
2、反复品读,揣摩词句:
⑴师引入:
决定拜师以后,孔子便毅然赶往洛阳,一路上历尽艰辛,孔子最终来到洛阳,拜师成功了吗?我们一起细细地读一读第二自然段。
⑵提问:这一段写得很详细,用词十分准确,请你自己反复地读一读、品一品,看看哪些词语让你最感动,哪些地方让你感受最深刻。再结合书上的内容,看你能不能说说词语的意思。
⑶生读文、勾画、体会、交流:
①重点词语理解:
风餐露宿:这个词语一般用来形容旅途或野外生活的艰苦,说明孔子一路上的艰辛。
日夜兼程:不分白天黑夜地赶路,表明孔子求知若渴的急切心情。
终于:曲阜和洛阳相距上千里,路途十分遥远,因此用终于。
提问:为什么如此艰辛,孔子仍要不远千里去拜师呢?你从这些感受到孔子都有哪些优秀的品质?
②分角色朗读对话,说一说通过朗读感受到他们说话都怎么样?
(谦虚礼貌)
③对比理解两组近义词的不同用法。
学生找出这两组近义词:拜访-拜见,迎候-等候。
Ⅰ这位老人大概就是我要拜访的老师吧!
Ⅱ学生孔丘,特地来拜见老师。
通过对比朗读,细细品味:拜访是敬辞,访问的意思,拜见是拜会、会见的意思,是从客人方面说的。
①听说你要来,我就在这儿迎候。
②多谢老师等候。
老师讲解迎候和等候都是等待的意思,但迎候是到某个地方等候,等候则不表示迎接的意思。
生体会:老子说:我就在这儿迎候迎候这个词让你对老子有了什么了解?
多谢老师等候换成迎候好不好?为什么?
3、齐读三段:
⑴学词毫无保留、传授。
⑵说说通过学习了这一段,你对孔子和老子又有了什么新的了解。
⑶谁能把你从课文中了解到的对孔子和老子的认识完整地说一说,先练一练,再举手汇报。
教学目标
1.会认7个生字,会写12个生字。正确读写“远近闻名、相距、学问、风尘仆仆”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孔子拜师的经过,体会孔子和老子的品行,激发对大思想家孔子和老子的崇敬之情。
3.积累课文中的好词佳句,联系生活或结合上下文等方法理解词句的意思。
4.通过实践活动,培养合作意识和创新思维。
教学重点、难点
了解孔自拜师的过程,体会孔子谦虚好学,老子诲人不倦的品质。并在读懂故事的基础上对孔子和老子作出简单的评价。
教学准备
1.课前搜集有关孔子的生平、名言等资料。
2.预习课文,对不理解的字词通过查字典理解。
课时安排2课时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会认7个生字,会写12个生字。正确读写“远近闻名、相距、学问、风尘仆仆”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体会孔子和老子的品行。
教学流程
一、启发谈话,揭示课题
1.中华传统文化像一座巨大的宝库,让我们打开这扇门去认识古代大思想家──孔子(出示孔子画像)。
2.课前作业检查:大家收集一些有关孔子的资料,如:孔子的生平、言论及治学思想等。现在来交流一下,一起来认识这位伟大的思想家。
3.今天课文会讲他的什么事呢?
揭题,读题:孔子拜师。
质疑:谁?干什么?那么在拜师的过程中发生了哪些事情呢?
二、初读课文,了解内容
1.自读课文:要求:
(1)听录音读课文,纠正自己的发音问题,做上记号。
(2)想想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
2.检查、交流:
(1)出示词语,认读。(重点正音“曲阜、日夜兼程、孔丘、仲尼、老聃”)
(2)找出自己不理解的词语,能用查字典、联系生活或结合上下文等方法理解,教师随机指导。
(3)课文中到底写了几个人?让学生认识到古人在姓后面加子,表示尊称。如孔子、老子等。
(4)交流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在交流时,鼓励学生勇于表达自己的认识,其他学生养成仔细聆听的习惯。说得简单和详细都可以,关键在于语句通顺,口齿清晰)
3.以最后一段话为切入点,引导学生体会孔子和老子的品行。
出示:“人们佩服孔子和老子的学问,也敬重他们的品行。”
(1)齐读。
(2)师:你认为孔子和老子的学问怎样?(理解课文里的词语──渊博)
(3)师:他们的品行又怎样呢?生默读,边读边找相关句子。并提示学生把自己的体会批注在旁边。
4.交流读书感受。
(1)谈孔子
a、他总觉得自己的知识还不够渊博,三十岁的时候,他离开家乡曲阜,去洛阳拜大思想家老子为师。
b、曲阜和洛阳相距上千里,孔子风餐露宿,日夜兼程(重点理解“风餐露宿”、“日夜兼程”,并造句),几个月后,终于走到了洛阳。
c、孔子想:这位老人大概就是我要拜访的老师吧!于是上前行礼……
d、孔子连忙说:“学生孔丘,特地来拜见老师,请收下我这个学生。”
e、学习是没有止境的。
f、从此,孔子每天不离老师左右,随时请教。
(2)谈老子
a、“你就是孔丘啊,听说你要来,我就在这儿迎候。研究学问你不比我差,为什么还要拜我为师呢?”
b、老子也把自己的学问毫无保留地传授给了他。
(3)学生交流,综合谈谈对孔子、老子的印象。
【在学生的交流中,在学生的评价中,自然而然地引导他们去理解人物形象,感受人物美好的品质,同时发展了学生的评价技能。】
生汇报。(在汇报过程中,引导学生总结孔子的品行:谦虚好学,不畏艰辛,求知若渴;老子的品行:爱护晚辈诲人不倦。并相机指导朗读。)
(4)学生谈感受。
师:同学们,学了这一课,对于我们今后的学习生涯有什么启发呢?
三、教师总结
四、拓展活动
背诵孔子的著名言论,积累名言。
五、生字指导:(较难的字,教师书写演示)
“尘”:第一笔是竖,不是竖钩。
“迎”:里面不是“卯”或“印”。
“等”:横画有长短变化,横画间距匀称。
“授”:右边是“受”,不是“爱”。
六、作业设计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搜集有关孔子、老子的更多资料。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积累好词佳句,体会孔子和老子的品行。
2.通过准备实践活动,制定合作计划,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创新思维。
教学流程
一、复习引入
1.听写生字词并认读。同桌交流记忆生字的方法。
2.提问:孔子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3.引入:能通过朗读把你的感受读出来吗?
二、感悟老子的为人
1.用上节课的方法,边读边划出能表现老子品行的句子。
2.全班交流:
(1)老子说:“你就是仲尼啊,听说你要来,我就在这儿迎候。研究学问你不比我差,为什么还要拜我为师呢?”
感悟品行:爱护晚辈
(2)老子也把自己的学问毫无保留地传授给他。
感悟品行:诲人不倦
3.自由练读课文的第2自然段。
“迎候”和“等候”两个词语可以调换吗?怎么理解呢?
“拜访”和“拜见”呢?
4.生读自己感受深刻的语句。(提醒学生读好交往时表示态度的词语以及礼貌用语)
5.师引读,演读感悟,推荐小组演一演,加深对孔子、老子的印象。
三、读书汇报(二选一)
1.学生结合搜集的资料,从多方面介绍孔子和老子(利用教材中的资料谈谈)
2.摘抄文中你最喜欢的句子。
【鼓励学生自主汇报,培养学生的语感,积累学生的语汇。】
四、拓展活动
孔子、老子是我国的大思想家,分别创立了儒家、道家学说。为了了解生活中的传统文化,我们准备开展“灿烂的文化”这一活动,开启传统文化的大门。
1.自由分组。
2.明确责任:推荐组长,负责小组活动。
3.商定方案:商定内容、活动,具体分工,形成方案。
【拓展活动不仅让学生去发现传统文化的精髓,也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学生的写作能力、综合能力,培养了学生的合作意识。】
五、课外实践作业
开展“灿烂的文化”这一综合实践活动。
教学目标
1、会认7个生字,会写12个生字。正确读写“远近闻名、相距、学问、风尘仆仆、纳闷、迎候、等候、止境、长进、请教、保留、传授、敬重、品行”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了解孔子拜师的经过,激发对大思想家孔子和老子的崇敬之情。
4、积累课文中的好词佳句,能用查字典、联系生活或结合上下文等方法理解词句的意思。
教学重点
了解孔子拜师求学的过程,感受孔子、老子的品行。
教学难点
懂得为学要勤奋、谦虚、永不满足,为人真诚无私、尊敬师长。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孔子及老子的图片及资料;
学生准备:课前收集了解孔子和老子的资料。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会认7个生字,会写12个生字。正确读写“远近闻名、相距、学问、风尘仆仆、纳闷、迎候、等候、止境、长进、请教、保留、传授、敬重、品行”等词语。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
生字的认读及书写。
教学难点
了解孔子和老子,感知背景。
一、情景导入
1.谈话:
通过预习,了解到课文中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板书课题)
(板书:孔子,老子,并正音:子读zǐ)
2.学生展示搜集的孔子和老子的资料,阅读资料袋。(介绍过程中分别出示“老聃”、“孔丘”,“仲尼”并认记“丘”。)
3.读了课题,你有什么问题吗?
二、初读感知
1.初读课文,找找孔子拜师的原因。
2、认读生字和词语。重点指导:
尘:第一笔是竖,不是竖钩;
迎:没有一撇,或一横。
等:中间几横应长短不一。
境:右边是“竟”。
授:形声字,右边是“受”,不是“爱”。
3、指名分段读课文,评价正音。
4、同桌读文,相互正音。
三、交流名言。
1、书上的名言。
(1)读一读。最好能简单地说一说,这句名言想要告诉我们什么?
(2)背一背。
2、你还知道那些名言?
四、综合性学习
布置任务。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了解孔子拜师的经过,激发对大思想家孔子和老子的崇敬之情。
3、积累课文中的好词佳句,能用查字典、联系生活或结合上下文等方法理解词句的意思。
教学重点
了解孔子拜师求学的过程,感受孔子、老子的品行。
教学难点
懂得为学要勤奋、谦虚、永不满足,为人真诚无私、尊敬师长。
一、研读感悟
1.孔子和老子给我们留下很深的印象,请你用“──”标出文中让你感动的句子,并在文中注一注你的感受。
2.读一读你画的语句,把自己的感受说给小组内的同学听一听!
3.班级交流读书感受。
(1)谈孔子
①他总觉得自己的知识还不够渊博,三十岁的时候,他离开家乡曲阜,去洛阳拜大思想家老子为师。
②曲阜和洛阳相距上千里,孔子风餐露宿,日夜兼程,几个月后,终于走到了洛阳。(重点词语理解:
风餐露宿:这个词语一般用来形容旅途或野外生活的艰苦,说明孔子一路上的艰辛。
日夜兼程:不分白天黑夜地赶路,表明孔子求知若渴的急切心情。
终于:曲阜和洛阳“相距上千里”,路途十分遥远,因此用终于。)
③孔子想:这位老人大概就是我要拜访的老师吧!于是上前行礼……
④孔子连忙说:“学生孔丘,特地来拜见老师,请收下我这个学生。”(谦虚礼貌)
⑤学习是没有止境的。
⑥从此,孔子每天不离老师左右,随时请教。
(2)谈老子
①“你就是孔丘啊,听说你要来,我就在这儿迎候。研究学问你不比我差,为什么还要拜我为师呢?”(谦虚礼貌)
②老子也把自己的学问毫无保留地传授给了他。(学词“毫无保留”、“传授”。)
(3)对比理解两组近义词的不同用法。
学生找出这两组近义词:“拜访”-“拜见”,“迎候”-“等候”。
①通过对比朗读,细细品味:“拜访”是敬辞,“访问”的意思,“拜见”是“拜会、会见”的意思,是从客人方面说的。
②“迎候”和“等候”都是等待的意思,但“迎候”是到某个地方等候,“等候”则不表示迎接的意思。
③这些词互换好不好?为什么?
(4)学生根据交流综合谈对孔子、老子的印象和感受。(勤奋、谦虚、永不满足,为人真诚无私、尊敬师长。)
所以课文最后一段告诉我们(生读):人们佩服孔子和老子的学问,也敬重他们的品行。
二、再读全文,再感受。
三、作业
1、抄写自己喜欢的句子。
2、开始进行中国传统文化的资料收集。
板书设计:
17 孔子拜师
孔子 老子
学生 拜师
课后反思:
学生能利用书中的资料和文后的资料来了解人物,这是很好的学习习惯,但是仍然希望能从课外获取更多资料作为补充,这样可以丰富大家的知识。读文谈感受有进步,能找出文中的词句来理解,读懂了课文。
《孔子拜师》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
《孔子拜师》是人教版三年级语文上册第17课内容。这是第五单元的一篇精读课文,讲述了我国古代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孔子拜老子为师的故事,体现了孔子谦虚好学、学而不厌的精神和老子诲人不倦、爱护晚辈的品行。
课文比较简短,也比较通俗,有几组近义词,如“拜见———拜访、等候——迎候”等理解有一定的难度,要在课堂教学时有机渗透。
文章的重点内容“孔子诚心拜师”很突出,线索也很分明;而蕴涵着的老子热心收徒的线索也比较清晰。所以,可以两课时完成教学任务。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
1、学会本文的生字和有关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孔子拜师求学的经过。
3、积累课文中的好词佳句,能用查字典、联系生活或结合上下文等方法理解词句的意思。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使用生字卡、工具书和学生自主学习的方法来学习生字和词语;
2、激发学生采用朗读、默读、分角色读等多种方式读课文,理解课文的大意;
3、组织学生交流和搜集资料,感受孔子和老子的品质。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
通过学习,使学生理解“学无止境”的含义,激发对大思想家孔子和老
子的崇敬之情。
【教学重难点】
1、了解孔子拜师求学的过程,感受孔子、老子的品行。
2、懂得为学要勤奋、谦虚、永不满足,为人真诚无私、尊敬师长。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孔子及老子的图片及资料的幻灯片;
学生准备:课前收集了解孔子和老子的名言和资料。
第一课时
一、情景导入 板书课题
1.谈话:
通过预习,了解到课文中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板书课题)
2.师生展示搜集的孔子和老子的图片和资料,阅读资料袋。(重点交
流
《论语》,老师出示幻灯片)
3.读了课题,你有什么问题吗?
二、初读课文 整体感知
1.初读课文,找找孔子拜师的原因。
2、认读生字和词语(借助工具书自学,适当指导)
3、指名分段读课文,评价正音。
4、同桌读文,相互正音。
三、小组合作 交流汇报
1、交流汇报搜集的名言。
(1)读一读(最好能简单地说一说,这句名言想要告诉我们什么?)
(2)背一背。
2、谈一谈初步学习的体会
3、师生评价
四、作业布置
1、书写生字
2、综合性学习(可以课后完成)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继续学习
(出示幻灯片)说一说孔子拜谁为师?为什么拜师?
二、深入研读 感悟品质(重点阅读第二自然段)
1.孔子和老子给我们留下很深的印象,请你用“──”标出文中让
你 感动的句子,并在文中注一注你的感受。
2.读一读你画的语句,把自己的感受说给小组内的同学听一听!
3.班级交流:
(1)谈孔子
①他总觉得自己的知识还不够渊博,三十岁的时候,他离开家乡曲阜,
去洛阳拜大思想家老子为师。
②曲阜和洛阳相距上千里,孔子风餐露宿,日夜兼程,几个月后,终于走 到了洛阳。(重点词语理解)
③孔子想:这位老人大概就是我要拜访的老师吧!于是上前行礼……
④孔子连忙说:“学生孔丘,特地来拜见老师,请收下我这个学生。”(谦 虚礼貌)
⑤学习是没有止境的。
……
(2)谈老子
①“你就是孔丘啊,听说你要来,我就在这儿迎候。研究学问你不比我差,为什么还要拜我为师呢?”(谦虚礼貌)
②老子也把自己的学问毫无保留地传授给了他。(学词“毫无保留”、“传 授”。)
(3)对比理解两组近义词的不同用法。
拜访——拜见;迎候——等候
①通过对比朗读,细细品味:“拜访”是敬辞,“访问”的意思,“拜见”是“拜会、会见”的意思,是从客人方面说的。
②“迎候”和“等候”都是等待的意思,但“迎候”是到某个地方等
候,“等候”则不表示迎接的意思。
③这些词互换好不好?为什么?
4、多维评价(思考的状态、回答问题的积极性、回答的效果等)
三、联系实际 升华情感
1、学生根据交流综合谈对孔子、老子的印象和感受。(勤奋、谦虚、永不
满足,为人真诚无私、尊敬师长。)
2、结合自己的学习实际,谈一谈读了课文的感受;
3、进一步体会最后一段的意思:
课文最后一段告诉我们(生读):人们佩服孔子和老子的学问,也敬重他们的品行。
四、布置作业
1、抄写自己喜欢的句子。
2、开始进行中国传统文化的资料收集。
【板书设计】
17 、孔子拜师
孔子—— 闻名、风餐露宿、日夜兼程 →学而不厌
↓
拜师 学无止境
↓
老子—— 渊博、 迎候 、爱护晚辈 →诲人不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