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面小编为大家带来17篇一年级上册《大还是小》第二课时教学设计,希望大家能够受用!
人教版一上《大还是小》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认识点横头、竖心旁,会写“己、衣”2个生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结合朗读体会“我”自相矛盾的内心世界。
3.结合生活体验,仿照课文句式说话。
教学重点: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体会“我”自相矛盾的内心世界;会写“己、衣”2个生字。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检查
1.出示课件:认读“有时候、觉得、自己、很大、穿衣服、快点”
2.听写上节课学习过的'生字“自”,教师点评。
二、学习新偏旁
1.点名认读“衣”“快”,随机指导。
2.认识偏旁点横头、竖心旁。
(1)前面已经学习过点和横,引导学生观察点横头中点和横的相对的位置。
(2)观察竖心旁和“心”字,让学生说一说偏旁变化的过程,了解带竖心旁的字,意思大多和内心活动或者心情有关。
3.交流识字方法。引导学生交流识字策略。
三、读读说说
1.引导:小朋友,上节课中的小朋友感觉自己很大,很能干。可是,现在他又感觉自己很小,到底是怎么回事呢?
出示:我够不到按钮的时候,我听到雷声喊妈妈的时候,我觉得自己很小。
(1)指导学生读出无奈、胆怯等感受。
(2)结合课文后面的和学生的生活体验引导学生说一说,还有哪些时候觉得自己很小。
(3)出示句式练习:“有时候,我觉得自己____。____的时候,____的时候,我觉得自己____。”
2.读儿歌。
引导:小朋友们真能干,自己能做这么多的事情,句子也说的这么流畅,老师这里有一首儿歌,就是夸赞你们的,让我们一起来读一读吧!可以一边拍手,一边做动作。
大还是小
有时候,我很大,穿衣服,不拖拉,系鞋带,也很快。
有时候,我很小,按按钮,够不着,怕雷声,妈妈抱。
我是大,还是小?小朋友,来回答!
四、对比朗读
1.朗读最后两个自然的。
2.学生交流:什么时候希望自己还是像现在这样小小的,不要长大?相机指导朗读第五自然段。
3.学生交流:什么时候特别希望自己快点长大?相机指导朗读第六自然段。
4.第五、六自然段连读,从表情、声音高低的变化体现对比朗读。
五、写字指导
1.出示生字“己、衣”,学生观察。
2.田字格内教师范写“己”和“衣”。学生练写。
3.反馈评价:第一部,展示有代表性的学生作品;第二步,及时表扬或纠正;第三步,学生再次巩固书写。
板书设计:
10.大还是小
自己大 自己小
【人教版一上《大还是小》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设计说明
《大还是小》是一篇富有儿童情趣的文章,内容浅显易懂,同时富有教育意义。文章通过“有时候大”和“有时候小”的比较,使孩子们感知成长,并在潜移默化中使孩子们懂得如何“变大”。本课设计凸显以下三个方面:
1.着眼于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充分自主地学习。比如:分角色朗读课文、学习伙伴互相评议、小组合作探究、师生感情对读等。
2.激趣质疑,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让学生提出有思考价值的问题,并带着问题读书。
3.突出“读”的作用,以读为主,以读代讲,让学生通过各种形式的读,理解课文。
课前准备
1.制作多媒体课件,准备生字词卡片。(教师)
2.借助拼音自主朗读课文,预习课文,标出自然段,圈画生字,拼读生字,记忆生字。(学生)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激趣导入,引出课题,启发质疑
1.出示字卡“大”。
师:同学们,请大声地读这个字。(生读:大)
师:上课时,回答问题的声音要大。你知道和它意思相反的字是什么吗?(生答:小)
2.出示字卡“小”。
师:请小声地读这个字。(生读:小)上课时,回答问题声音不能太小,否则别人就听不到了。老师要看看这节课谁的表现最棒。(同时出示字卡“大小”)现在,我们一起来读一读。(生读:大小)
3.质疑:你认为自己是大还是小呢?能说说为什么吗?(指名回答)
师:有一个小朋友也遇到了这个问题,他是怎么回答的呢?我们这节课就来学习《大还是小》。(板书课文题目)
4.读了课文题目,你有什么疑问?
(师生梳理出主要问题)
5.自主探究学习。
教师出示自探提示一。
温馨提示一:
(1)自由朗读课文,遇到不认识的字,借助拼音多读几遍。把词语读正确,句子读通顺。
(2)拼读课前圈画的生字,要读准字音,想办法记住这些生字。
6.根据自探提示先自主学习,然后在小组长的组织下在小组内交流。
设计意图:爱因斯坦说过:“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学生质疑问难的过程,是积极主动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的过程。鼓励学生质疑是发挥学生主体作用的重要措施,是培养学生自主探究的起点,为更好地理解课文做了铺垫。
二、初读课文,学习生字
检查自主学习情况。
(1)我会读
课件出示词语:
时候 觉得 穿衣服
自己 很小 快点儿
(注:“时、候、觉、得、穿、衣、服、自、己、很、快”要带拼音。)
①指名开火车朗读,师生正音。
②齐读。
③自主选择一个词语说一句话。
④去掉拼音指名读,齐读。
(2)我会认
①这些词中有些生字需要我们记住,瞧,它们已经从词中跳出来了,你还能认出它们吗?
课件出示生字,指名读。
时 候 觉 得 自 己 很 穿 衣 服 快
②识记生字:
接下来在小组中相互读一读本课的这些生字,并选择你喜欢的生字说说记住它的办法。(学生小组内合作交流,教师在各组中巡视,解答疑难。)
③我来考考大家:
“我在洞穴里发现了一颗牙。”(穿)
这是我们的识字办法之一--编谜语,猜谜语。接下来要看你们的本领了,说说你们的识字办法吧!(学生自由选择生字说说自己的识字方法>。)
④小结:识字的时候,我们不仅可以用加一加、换一换的方法,还可以用猜字谜的方法,但要注意编的字谜要合理。
⑤指名认读,齐读。
设计意图:识字教学要特别注意趣味性和方法性,这一环节,我设置了猜谜语识字法,激发学生的识字兴趣,在此基础上,鼓励学生运用多种方法识字。
三、写字指导(自、己)
1.交流谈话。
师:你觉得在这十一个生字中哪个字最简单?(己)组一个词好吗?(自己)现在我们就来写好下面这两个字。
(课件出示田字格里的生字:自、己)
师:听,这两个字宝宝在说悄悄话呢!它们正在问大家:“我们有相似的地方,你们发现了吗?”(发现了,它们都是独体字)
2.教师示范书写,学生观察,跟着书写。
3.学生描红、写字,教师指导点拨。
4.展示评价。
设计意图:读帖、描红、仿写、评价是学生自主写字的四个环节。在这四个环节的教学中,充分利用学生以前的学习经验,发展并完善学生的认知方式和学习风格,所有的策略均以学生为主,旨在促进学生的自主意识和自学能力的培养。
四、再次朗读,解决问题
1.认识了这些字宝宝,并写了两个生字。
教师出示自探提示二。
温馨提示二:
(1)再次读一遍课文。边读边找书中的小朋友到底是怎样回答的,标出相关语句。
(2)练习读好这些句子,为朗读展示做准备。
2.学生先自由读课文,画出相关语句,然后在小组内展示朗读。教师巡视。
3.指名展示朗读。
设计意图:学习过程中,儿童最大的需要就是满足自我表现的欲望。表演为学生营造了一个展现自我的舞台,满足了学生的表现欲,发掘了个人的创造思维能力和合作精神。在课堂上展示读,变“讲台”为“舞台”,使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更深刻,从而也培养了学生良好的语感。同时,学生自主地选择自己喜欢的段落,更给了学生自由的空间。
五、再次质疑
师:课上到这里,请同学们看看课前提出的问题你们都弄明白了吗?你有新的疑问吗?
预设:
(1)“我”为什么一会儿说自己大,一会儿又说自己小?
(2)“我”到底是大还是小?
师:这两个问题特别值得我们研究,下节课,我们再继续。
设计意图:再次引导学生质疑问难,充分调动学生的思维,课堂是学生的,就该鼓励他们把自己的所思、所想、所知说出来。
六、课堂总结
1.说说自己的收获。
2.学生谈收获。
设计意图:一节高效的课不仅要有有趣的开头,还要有完美的结尾,这叫“善始善终”!良好的课堂小结能产生“课虽终,趣犹存”的境界。
第二课时
一、复习回顾,质疑导入
1.课件出示词语。
时候 觉得 穿衣服 自己 很小 快点儿
(1)指名读。用“自己”说一句话。
(2)开火车读。
(3)小组比赛读。
设计意图:复习是掌握知识的有效途径。通过创设情境,让学生在愉悦的氛围中复习并掌握好已学的生字。
2.回顾问题。
师:请大家想一想上节课我们都提出了哪些问题?什么问题我们没有解决?
(1)“我”为什么一会儿说自己大,一会儿又说自己小?
(2)“我”到底是大还是小?
设计意图:“温故而知新”是提高学习效率的一种良好的学习方法。课前以问题引入,“上节课我们都提出了哪些问题?什么问题我们没有解决?”意在激发学生的认知兴趣,引发学生思考,激励学生全身心地投入到新课的探究中去。
3.出示自探提示。
围绕这两个问题,仔细读课文完成下面两个问题:
(1)“我”什么时候觉得自己“很小”,用“____”画出来。想一想:为什么这时候“我”觉得自己“很小”?
(2)“我”什么时候觉得自己“很大”,用“ ”画出来。想一想:为什么这时候“我”觉得自己“很大”?
设计意图: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学生提出的问题,让学生自己探究并找到答案。以“画一画”的方式培养学生的动手、动脑的学习习惯,充分激发了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通过动手画一画,加深了学生对文本的理解。只有持之以恒地对学生进行方法指导,教学才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同时,合作学习的方式,培养了学生的合作意识和能力。
二、精读感悟,解决疑惑
1.根据自探提示先自主学习,然后在小组长的组织下在小组内交流。
2.汇报交流,相机引导。
(1)“我”觉得自己“很小”。
“我够不到按钮的时候,我听到雷声喊妈妈的时候,我觉得自己很小。”
①“我”觉得自己很小的原因是什么?
②你有过这样的感觉吗?
(2)“我”觉得自己“很大”。
“我自己穿衣服的时候,我自己系鞋带的时候,我觉得自己很大。”
①“我”为什么觉得自己很大?(因为“我”能做很多事情,可以自己照顾自己了。)
②如果你是文中的“我”,你的心里会有怎样的感觉?(高兴)
③请你高兴地读一读这句话。
(3)你觉得自己什么时候很大?(指名回答)让我们一起齐读。
设计意图:朗读的最高境界为感情朗读。感情朗读是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进行的,使学生在加深理解的同时受到感染和熏陶,同时感情朗读又能促进对课文的理解。教师引导,师生互动,入情入境,引起学生共鸣,激发情感,不仅加深了对课文的理解,同时也训练了情感朗读。
三、写字指导
1.课件出示田字格里的生字:衣。
请你用喜欢的方式读一读。(学生用喜欢的方式读生字,教师评价学生朗读情况。)
你是用什么方法认识这个生字的?
预设:“衣”字可以用字理识字法记忆,也可以用数笔画的方法记忆。
2.书写生字。
(1)同学们观察一下,这个生字的结构是怎样的?
(“衣”是独体字。)
(2)请同学们看好这个字的笔画顺序和在田字格中的位置,好吗?
(教师示范书写,学生观察,跟着书写。重点强调笔顺,要先撇后捺。)
(3)学生描红、写字,教师指导点拨,提示书写姿势。
(4)展示评价。
设计意图:学生通过观察字形,了解汉字正确的书写笔顺,感受汉字的间架结构;然后通过描红,仿写练习,学会正确书写汉字。强调孩子正确的书写姿势,有利于孩子的身体健康发展。“端端正正地写字,写出端端正正的字。”在这样扎实的写字教学活动中,学生不但能把字写好,而且能陶冶出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情操。
四、总结,再次质疑
1.此时你能解答一下课前的两个问题吗?(指名解答)
2.你还有什么疑问吗?
问题预设:
“我”为什么有时候希望自己不要长大,有时候盼着自己快点儿长大?
启发表达:
“我”希望自己不要长大,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有时候盼着自己快点儿长大,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设计意图:问题引路,激发阅读兴趣,培养学生带着问题读书思考的学习习惯,避免教师的分析讲解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放手让学生在积极主动的思维活动中理解文意。
五、欣赏歌曲,结束课堂
最后,让我们在歌曲《快快长大》中结束今天的学习。(播放歌曲《快快长大》)
设计意图:语文教学与生活相联系,课内与课外相结合,体现了“大语文”的教学观,拓展了学生的语文学习空间。
板书设计
大还是小
觉得自己很小 觉得自己很大
够不到按钮 自己穿衣服
怕雷声 自己系鞋带
希望自己不要长大 盼着自己快点儿长大
《大还是小》课外阅读积累资料
◆读儿歌
我长大了一岁
小鸟,小鸟,看见我不要乱飞。
再也不捉你们了,我长大了一岁。
小弟,小妹,看见我不要抹眼泪。
再也不欺负你们了,我长大了一岁。
爸爸,妈妈,我长大了一岁。
大孩子做的事,我都要学会。
过生日
不要妈妈做新衣,不要爸爸买蛋糕,不要爷爷摆酒席,不要奶奶把菜烧。
买把小铲栽树苗,买只小桶把水浇,小树生日我生日,小树长高我长高。
教学反思
本课教学的成功之处:
1.新课标明确指出:“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根据这一要求,我让学生朗读了课文,朗读的形式也多种多样,有指名读、齐读、带着感情读,更有声情并茂的表演读。学生读得有滋有味,通过朗读,孩子们深刻地理解了课文内容。
2.在教学中我力求让学生“动口、动手、动脑”,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如分别用“____”“ ”等符号画出相关词句,体现了不动笔墨不读书的教学思想,同时利用课件生动展示课文内容,加深学生的理解与感悟,激发学习兴趣,使学生在浓浓的学习氛围中,轻松愉快地理解课文,感悟内容。
[《大还是小》教学设计 (人教版一年级上册)]
一、复习导入
(一)读正确字音
1.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初步学习了《四季》这首小诗歌,现在老师出示这个的生字宝宝,看谁能把它们的名字叫上来?(开火车读、齐读,注意正音)
(二)读通课文
2.这节课我们继续来学习《四季》,读题,还记得是哪几个季节吗?(板书:春天、夏天、秋天、冬天)
3.我们边看图边来听听课文朗读,回忆一下课文内容。
4.读得美吗?你能学着读读吗?下面同学们在小组内读一读,每人读一小节,其他同学用心听,如果谁把字音读错了,请提出来,帮他改正。
5.请一个小组的同学展示读。
二、细读课文,感悟景美
(一)春天部分
1.请大家自由读一读文章的第一小节,边读边想,这一节写了春天的什么。
2.学生汇报。
(1) 生:这一节写了春天的草芽。
(2)师:小朋友,草芽是什么?(出示草芽图)看,这是春姑娘给我们送来的草芽,它是刚从地下钻出来的。你能说说它是什么样的吗?师边教读边做动作。老师带读“草芽尖尖”。
(3)草芽尖尖,我们还可以说成草芽( 嫩嫩 )。
(4)沉睡了一冬的草芽终于从土里钻出来了,他的心情如何?(高兴、激动、兴奋)
(5)指导感情朗读
请你高兴地跟小鸟说 “我是春天。”
请你激动地跟小鸟说 “我是春天。”
……
让我们带着自己的感受一起来读读。
师:草芽尖尖,他对小鸟说
生:“我是春天。”
(6)拓展说话
草芽、小鸟都是春天的使者,它们告诉我们春天来了。小朋友们,春天还有哪些美丽的景物呢?我们赶快去看看吧!(看春天的图片)
(7)看了图片,你能不能把下面的句子补充完整呢?(出示句子)
桃花----------,它对---------说:“春天来了。”
柳叶----------,它对---------说:“春天来了。”
( )----------,它对---------说:“春天来了。”
(8)欣赏了春天,我们觉得春天真是( )!
(二)夏天部分
1.告别了鸟语花香的春天,我们进入了炎热的夏天。你看,夏天多多热闹啊,这是谁在唱歌,谁在说话?(青蛙)让我们赶快去看看吧!
2.你看到了什么?师:青蛙蹲在荷叶上,他们正在说悄悄话呢。你知道他们在说什么吗?
让我们一起来读读。(出示第二节)
3.指导朗读:夏天来了,荷叶长得圆圆的,它骄傲地对青蛙说,生齐读“我是夏天。”
4.多种形式读:师生对读、男女生对读,感受荷叶的茂密和自豪。
5.除了青蛙和荷叶,夏天还有什么?
过渡:送走了炎热的夏天,大自然迎来了金黄色的秋天。你们看,稻谷成熟了,多美啊,课文怎么写的呢?请小朋友自由读第三节。
(三)秋天部分
1.(出示句子)学生自由读。
2.哪位小朋友能把图上的谷穗指出来?学生指出后,师带读,再配动作读。
3.小朋友,你知道谷穗为什么弯弯吗?请看图,稻子成熟了,它沉甸甸的,它鞠着躬说?(一起读)
4.在这丰收的季节里,谷穗长得沉甸甸的。有谁能配上动作把这一节读一读。(指名读、齐读)(一个学生配动作读完后,全班站起来配动作读。)
过渡:小朋友们,我们期待的冬天来了。
(四)冬季部分
1.同学们请看图,(出示图)你看到什么?
2.它是一个怎样的雪人?
3.课文是怎么写的,(出示课文的第四节)谁来读读。
4.我们请一个同学配上动作来读一读这一节,看谁能把雪人的顽皮给读出来。
5.全班站起来边读边加上动作。
6.儿歌里有这样一个句子反复出现,你会用它说一句话吗?
7.累了吧,我们来玩一个词语变变变的游戏。
三、回归文本,感情朗读
1.分角色朗读
师:春夏秋冬四季分明,景色各异,有着不同的美丽和迷人,是大自然给我们最好的礼物,下面我们分角色来读读,老师给大家配好听的音乐。
2.借图背诵:
能看着图把内容背下来吗?看图背课文。
四、拓展阅读
1.同学们表现真好,老师奖励带大家去大自然中游玩,游玩回来后告诉我们,你看到了什么?(配乐欣赏图片)
2.老师把同学们刚才说的内容又编成了一首小儿歌,请和老师一起来读读吧。
3.出示四季歌
五、指导写“无”和“九”字。
1.出示田字格里的字,认识笔画,学生观察说该如何写,教师范写,学生书空。
2.学生练习在书上写,教师巡视指导。
3.展台展,共同评议。
五、作业:
1、背诵课文。
2、把自己喜欢的季节的景色画下来。
板书:
春天
夏天
秋天
冬天
[《四季》第二课时教学设计(人教版一年级上册)]
研究主题:课外阅读,课内指导。
◆课前透视
《阳光》这篇课文以抒情的笔调,诗一般的语言,描绘了阳光给万物带来的生机与美丽。课文共有五个自然段,只有第二自然段是三句话,其它各段都是一句话,最后一自然段点明文章的主题:阳光像金子,阳光比金子更宝贵。课文插图色彩明丽,文本部分语言流畅,富有童真童趣,贴近儿童生活,能引起孩子们感受阳光的强烈愿望,生发对大自然无限热爱和珍惜的思想感情。
学生每天都在阳光的陪伴下生活成长,但常忽略了阳光的存在。能留意阳光、感觉到阳光的时候不多。所以教学本课,要让学生充分地感受、亲近大自然,创设情境,让他们体会阳光的美好和宝贵。充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建立民主的师生关系,以学生发展为根本,树立导学意识,在丰富多彩的教学活动中激发学生学习和创造的热情。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复习巩固12个生字;
2.认识竖折,会写“山出”2个字。
(二)过程与方法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通过课外阅读了解阳光的作用,并对比理解“阳光像金子,阳光比金子更宝贵。”这句话。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
1.发挥想象,感受阳光的作用,感受阳光的美好与宝贵。
2.激发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二、教学重点、难点
1.识字、写字;
2.通过课外阅读了解阳光的作用,并对比理解“阳光像金子,阳光比金子更宝贵。”这句话。
3.发挥想象,感受阳光的作用,感受阳光的美好与宝贵。
三、课前准备
1.生字卡片、课件或挂图、乐曲磁带、《种太阳》歌曲磁带。
2.丝绸被面或围巾。
3.课前布置学生观察阳光,充分地感受阳光。
四、教学课时 第二课时
第一课时解决的问题:基本解决二会生字的学习,学写“也、长”两个四会字,并初步感知课文,学习课内关于阳光作用的部分。
五、教学过程设计
(一)游戏激趣,复习导入
介绍学习小伙伴:小朋友们看,谁来了?(大家好,我是小叮当。)
1.今天小叮当将和大家一起学习,他想考考大家,愿意接受考验吗?
2.复习生字词:出示11生字,谁能又快又准确地读出以下生字宝宝的名字呢?(不带拼音)像、金、野、更、面、长、早、晨、拉、进、谁,开火车读。出示生词,指名读。
3.写字:小叮当称赞我们读得真好,它还想考考同学们写的字漂不漂亮,“山”和“出”它怎么也写不好,想请同学们教教它。(生说出注意事项,老师教会新笔画竖折,学生跟老师范写书空,然后在课本上写两个。同桌互评。)
4.说话:出示带有第12个生字“阳光”的课文的句子:小朋友们一起读,你能读准确吗?
(二)复习旧知,梳理文章条理
小叮当上节课没有跟我们一起学习,所以不知道阳光有什么作用,不过我相信我们班的小朋友都是能干的小老师,一定能帮助小叮当认识阳光的。
1.谁来告诉小叮当阳光像什么呢?(出示图片)(齐答)
对啊,阳光像金子,很美也很宝贵,上节课我们就知道了阳光的作用非常大,课文哪一个自然段告诉了我们呢?(指名读题)
◆阳光像金子,洒遍田野、高山和小河。(指导做动作理解洒遍)
2.我们上节课也知道了阳光和田野、高山、小河他们的关系非常密切。课文第几自然段告诉我们了?让我们一起读读第二自然段。
3.说话训练:是呀,因为有了阳光,田野更绿了。高山___________,小河________________(学生说出横线部分)。
我们能不能用自己的话说出第2自然段的阳光的作用呢?
“阳光像________,洒遍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课件出示图片加上第二自然段:同学们,让我们再来美美地把这几个句子再读一读吧!
(三)课外阅读延伸,了解更多阳光的作用
1.布置任务,课外阅读拓展
原来阳光有那么多作用呢!你知道阳光还有什么作用吗?(生说)
同学们的课外只是真丰富,小叮当为了奖励大家,说要带我们一起去阳光展览馆参观学习呢。
你们想快点知道《阳光的作用》吗?那么请同学们一边听老师读,一边认真看你的课外阅读资料,并且动脑筋思考,看完之后,我们要用以下句子说出来,告诉小叮当阳光还有什么作用呢!
“因为有了阳光,________________。”
2.师配图配乐读课外资料《阳光的作用》;
3.几个学生根据看到的资料畅所欲言,并进行语言训练。(评价)
4.还想说的孩子,同桌互相说。
(四)比较分析、深入领会
1.导回课文:通过课外阅读,我们知道了阳光更多的作用,大自然真的很神奇呢!小作者真了不起,把阳光的美好都写出来了。我们继续来看看小作者笔下那美美的阳光还会给我们带来什么惊奇吧。
◆早晨,我拉开窗帘,阳光就跳进了我的家。
A.请小朋友自己读一读,说说你感到阳光怎么样?(可爱)
B.你从哪儿看出来的呢?引导学生做动作,感受阳光的可爱;
C.你们可以通过读表现出阳光的可爱吗?指导男女生赛读。
3.但是,我们能把它抓住吗?(不能)为什么?
◆谁也抓不住阳光,阳光是大家的。
4.课外阅读:其实,我们曾经抓住过阳光呢!(如果是学生说出来的更好。)
1)老师读--课外阅读材料《太阳能》(引申到生活中)
2)你看,科学家抓住了阳光,所以阳光是__________的。植物宝宝抓住了阳光,阳光是___________的。(横线部分学生说)
其实只要我们好好学习,将来掌握更多的知识,我们能更好地运用阳光呢!
3)你还知道谁抓住过阳光呢?用以下句子说一说:
“______抓住了阳光,阳光是______的。”(晾衣服,晒谷场……)
4)但是如果没有了阳光,世界会变成什么样子呢?
学生用句型说话:“如果没有阳光,__就会_____。”
5.因为阳光如此宝贵,所以
◆“阳光像金子,阳光比金子更宝贵。”(生齐读)
(五)总结全文
今天小叮当的收获可真不少啊,在小朋友的帮助下,它知道了阳光是那么的美丽,因为(生读)“阳光像金子,阳光比金子更宝贵。”它也知道世间万物都享受着阳光,(生读)“因为阳光像金子,阳光比金子更宝贵。”
(六)布置作业
今天的作业小金矿,选出你最喜欢的一项积累吧:
1.用学到的句型“因为有了阳光,____。”把阳光的作用告诉父母;
2.把你心中的阳光画下来,送给小叮当吧。
六、板书设计:
课外阅读材料
阳光的作(zuò) 用(yòng)
阳光,因(yīn) 为(wèi) 你,小(xiǎo) 种(zhǒng) 子(zi) 长(zhǎng) 大(dà) 了(le)。
阳光,因为你,森(sēn) 林(lín)里的小树都(dōu)长大了。
阳光,因为你,花儿们都(dōu) 发(fā) 出(chū) 了(le) 香(xiāng) 气(qì)。
阳光,因为你,我们可(kě) 以(yǐ) 在(zài) 沙(shā) 滩(tān) 上(shàng) 玩(wán) 耍(shuǎ)。
阳光,因为你,植(zhí) 物(wù) 都(dōu) 结(jié) 出(chū) 了(le) 大(dà) 大(dà) 的(de) 果(guǒ) 实(shí)。
阳光,因为你,衣(yī) 服(fu) 和(hé) 被(bèi) 窝(wō) 晒(shài) 一(yī) 晒(shài)就(jiù) 变(biàn) 暖(nuǎn)。
阳光,因为你,我们在阳光下锻炼身体。
阳光,因为你,大地出(chū) 现(xiàn) 了(le)生机。
因为有了阳光,__________________。
太(tài) 阳(yáng) 能(néng)
太(tài) 阳(yáng) 能(néng) 是(shì) 一(yī) 种(zhòng) 绿(lǜ) 色(sè) 新(xīn) 能(néng) 源(yuán),它(tā) 主(zhǔ) 要(yào) 靠(kào) 太(tài) 阳(yáng) 光(guāng)、 热(rè) 作(zuò) 用(yòng)。利(lì) 用(yòng) 太(tài) 阳(yáng) 能(néng),我(wǒ) 们(men) 的(de) 科(kē) 学(xué) 家(jiā) 发(fā) 明(míng) 了(le):
太(tài) 阳(yáng) 能(néng) 畜(chù) 电(diàn) 池(chí),太(tài) 阳(yáng) 能(néng) 热(rè) 水(shuǐ) 器(qì),太(tài) 阳(yáng) 能(néng) 玻(bō) 璃(li) 房(fáng),太(tài) 阳(yáng) 能(néng) 干(gān) 燥(zào) 器(qì),太(tài) 阳(yáng) 能(néng) 制(zhì) 冷(lěng) 与(yǔ) 空(kōng) 调(tiáo),太(tài) 阳(yáng) 能(néng) 还(hái) 可(kě) 以(yǐ) 淡(dàn) 化(huà) 海(hǎi) 水(shuǐ)。
就(jiù) 连(lián) 聪(cōng) 明(míng) 的(de) 植(zhí) 物(wù) 宝(bǎo) 宝(bao) 也(yě) 能(néng) 利(lì) 用(yòng) 太(tài) 阳(yáng) 能(néng) 进(jìn) 行(xìng) 光(guāng) 合(hé) 作(zuò) 用(yòng),使(shǐ) 自(zì) 己(jǐ) 生(shēng) 长(zhǎng) 得(de) 更(gèng) 快(kuài)。
________抓住了阳光,阳光是_______的。
[《阳光》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人教版一年级上册)]
一年级上册语文《江南》第二课时教学设计一年级
教学目标:
1、认识笔画竖弯,会写“西”。
2、正确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结合插图,了解江南水乡人们采莲的情景,感受江南的美丽。
教学过程:
一、想象情境,读懂诗句
1、出示课文插图,引入:面对展现在我们眼前的一湖的莲叶,你想说些什么?用“我看到( )的.荷叶”说话。
引导学生说说荷叶的颜色、形状,体会这么多又大又绿的荷叶你挨着我、我挨着你的情景。
老师总结:眼前我们看到的就是一幅“莲叶何田田”的美景。
引导学生仔细观察插图,展开想象,以提供句式的方式,引导学生规范表达,并理解诗句“莲叶何田田”的意思。
2、教师启发学生想象:这茂盛的荷叶,散发着迷人清香的荷花会把谁吸引来?
采莲姑娘撑着小船来采莲,她们的心情怎样?让我们怀着快乐的心情读一读这句。
3、教师:除了采莲姑娘,还有谁也很开心?(河里的小鱼)。你从哪句诗中读懂的?(鱼戏莲叶中,意思是鱼儿在做游戏。)
(1)教师启发学生想象:小鱼在做什么游戏,它们是怎么嬉戏玩耍的。提供句式引导学生开展说话练习:
鱼儿在荷叶间玩( )的游戏,一会儿游到( ),一会儿游到( ),一会儿游到( ),一会儿游到( )。
(2)在读懂诗句的基础上,读出诗句恰当的停顿。
引导学生在读懂诗句的基础上规范表达。在表达的过程中想象画面,感受情趣。
4、聚焦方位词:东、西、南、北。
(1)标注东南西北方位坐标,建立直观感受。
(2)发现诗句中的两组相对的词:“东—西”“南—北”。
(3)参照方位坐标指示,引导学生配上鱼儿游的动作,边做动作边朗读诗句。
5、分小组合作表演,背诵诗句。
二、拓展阅读,积累知识
1、江南的美可不只这迷人的荷塘,我们继续去观赏吧。(教师出示图片或课件。)
2、教师:看到这些景色,你想说什么?指名说。
3、小结:千百年来江南的美景吸引了无数的文人墨客,他们写下了许多不朽的诗篇。我们一起来读一读白居易写的《池上》。
课外拓展,通过教师出示图片,也可请去过江南的学生展示照片,让学生进一步了解江南,感受江南的美丽风光。
三、指导书写“西”
1、教师在田字格中范写生字,一边写一边指导学生认识新笔画竖弯,强调书写注意点,学生跟着书空。
2、指导学生按笔顺提示描红。
3、学生练习描红,教师巡回指导,及时纠正写字姿势。
4、反馈评价:展示优秀书写;出示问题范例,纠正;学生继续练写。
一年级上册《小小的船》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一、教学要求:
1、理解课文内容,了解晴朗的夜空很美。
2、有表情地朗读课文。
3、能背诵全文。
二、教学重点、难点:
1、理解课文内容,了解晴朗的夜晚天空很美。
2、有表情地朗读课文。
三、教具准备:
1、用硬纸板做一个圆月亮和一个弯月亮。
2、准备一块小黑板。
3、录音磁带、字块。(弯弯的月儿、小小的船的小提琴独奏)
4、幻灯。
四、教学时间:
一课时
五、教学过程:
1、引言:小朋友,在晴朗的夜空,我们常常看见天上有月亮,你们喜欢看月亮吗?
老师跟大家一样,也喜欢看月亮,老师请小朋友看这个月亮的形状是什么样的?(出示圆月亮)
月亮有时是圆的,有时是弯的,弯弯的月儿像什么?(出示弯月亮)
2、看图:老师请小朋友边看图,边听录音,想一想,这是真的船吗?是什么?(出示幻灯)
下面请小朋友说说图上画了什么?
你能看出是什么时候?
再请小朋友连起来说,图上画的什么时候,谁在什么地方?干什么?
师述:这幅图画得很美,在晴朗的夜空,弯弯的月儿像小小的船,所以,叶圣陶老爷爷把《小小的船》写成课文给我们一年级的小朋友学,你们喜欢吗?请小朋友在学课文时,要一字一句认真地学习,打开书,自己把课文读一遍,看看这课有几句话?
3、请一个小朋友读第一句,弯弯的月儿讲了什么?(板书:弯弯的)
弯弯的和弯的比一比,你认为哪个词美?为什么?
弯弯的比弯的更弯一点,而且弯得更可爱,看起很美,讨人喜欢,所以,课文里用弯弯的这个词来形容月亮的形状。
4、弯弯的月儿像什么?小小的船又讲了什么?(板书:小小的)
课文里为什么用小小的船而不说小船呢?
我们把这句话连起来读一遍。(指导朗读)
5、这只船除了弯弯的、小小的,还是怎样的?(指名读二句)
小小的船儿两头尖讲了什么?(板书:两头尖)
图上画了什么?与上图比较一下,课文里为什么说弯弯的月儿像小小的`船?
我们学完了一、二句,现在把它连起读,想一想,这两句都写了月亮的什么?(齐读一、二句)
6、这样美的船你们想不想上去坐一坐?
老师带你们去,因我们离月亮太远,所以要坐上最快的火箭,小朋友系好安全带,闭上眼睛,准备。(按录音)
到了,睁开眼睛,我们到了哪儿?(指幻灯:太空)
你现在感觉怎样?你看到了什么?(板书:星星、月亮)
我们来到月亮上,把弯弯的月儿当小船,蓝天可以当作什么?星星可以当作什么?
(课间休息)
7、我们一起读书上的第三句。
比较句子。(出示小黑板)
我看见星星和天。
我只看见闪闪的星星和蓝蓝的天。先把这两句读一读,找出不同的地方?比一比哪句好?为什么?
闪闪的是什么意思?这个词写出了星星一亮一亮的,好像对我们眨着眼睛。(板书:闪闪的、蓝蓝的)
蓝蓝的写出了什么?把天写得更美了,所以第二句好。
第一个句子用的是看见,第二句用的只看见。看见只看见有什么不同?只看见的范围小些,看见的范围大些,为什么只看见,是因为蓝天,星星太美了,吸引了目光,所以只看见。
我们一起读二句。
请小朋友把第三句连起读一遍,我只看见要读重点,闪闪、蓝蓝读轻。
8、这篇课文学完了,为了让小朋友读得更好,请小朋友跟着录音读一遍。(请人读)
有表情地齐读,注意老师怎样指导的。
同学们读得好,下面把书关上,老师读前半句,小朋友读后半句,看谁记得住?
再齐背诵一遍,同学们读得很好,这首诗不但小朋友喜欢,我们音乐家把它写成歌来唱,会吗?(齐唱)
9、今天小朋友学得很好,下面我们做个游戏,老师考一考小朋友怎样。这个游戏的名字叫找朋友是把老师给的字块看一下,哪些词放在一起合适,拿这两个字块的小朋友就站在一起,剩下的小朋友就拍手唱找呀,找呀,找呀找,找到一个好朋友。
字块是:弯弯的、小小的、蓝蓝的、闪闪的、月儿、星星、蓝天、小船。
全体小朋友齐读字块上的词。
小朋友再动动脑筋,这些词除了刚才的放法外,还可以怎样放?意思大体不变。又变换放法:天蓝蓝的,月儿弯弯的,星星闪闪的,船小小的。
通过游戏,小朋友们知道了,有的词放法不同,但意思大致相同。
10、打开书,指导课后三题。
读、查课后作业。
一、教学目标
1 .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和背诵课文。
2 .复习巩固汉语拼音,学会本课8 个生字,认识绿线内的2 个生字。理解生字组成的词语。认识笔画:弯钩。
3 .了解课文内容,初步了解自然界事物间的内在联系,培养学生热爱自然、爱家、爱国的思想感情。
二、教学重难点:理解“祖国就是我们的家”的意思。
三、教学策略
1 .教法选择:A 、指导看图,训练观察。
B 、启发想象,训练思维。
C 、引导赏析儿歌,培养初步的阅读能力。
2 .学法引导:A 、看懂图意,并结合图理解字词。
B 、通过反复诵读,体会诗歌描绘的画面。
C 、小组合作,发挥想象,培养热爱生活的意识。
3 .课堂组织形式:自主学习,小组合作;师生互动,生生互动。
4 .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利用学生原有认知(对“祖国”的了解和对生活的观察),激趣生情。
5 .教具媒体组合应用:教学光盘、生字卡片、祖国风光图片和VCD 《娃哈哈》。
四、课时安排:两课时
五、教学过程
( 一) 提出学习目标。
昨天我们学习了第五课:家,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这篇课文(板书课题、出示挂图)
( 二) 复习检查。
上节课学习的字词还记得吗?依次出现:蓝天、祖国、泥土、大家,齐读两遍。
( 三) 读词贴图,整体感知。
1 .黑板上还有几个词,谁想上来把它们翻过来,读一读?(课前将“白云、种子、鱼儿、小鸟”四个词做成小房子形状贴在黑板上)
请大家认真听,他读对了,咱们跟他读一遍;如果读得不对,请你举手告诉他。
2 .同学们,你们知道它们的家在哪儿吗?请大家翻开书本第83 页,找一找哪几行诗告诉我们它们的家在哪儿。
师:你能把它们送回家吗?( 指名四人上台把词语卡片贴到挂图中的相应位置。)
〔“读词贴图”这一环节既在游戏中复习、巩固第一课时学过的字词,又培养了学生乐于助人的良好品质,落实《课标》中“情感、态度、价值观”的目标。〕
3 .大家都知道:蓝天是……树林是……小河是……泥土是……(引读前四行诗)
( 四) 精读训练。
1 .这四行诗你最喜欢哪一行?请你把它找出来,美美地读一读,边读边想:你好像看到了什么?
2 .讨论交流,启发想象,创设情境,指导朗读,组织点评。
(1 )要让学生知道:一边读一边想象是一种很好的读书方法,以后大家在读书时可以经常采用这种方法。
(2 )读后评议:谁来说说他读得怎么样?
3 .四行诗写得多美啊!咱们把它连起来读一读吧。(注意停顿和连贯,提醒读书姿势。)
4 .白云、小鸟、鱼儿、种子都有自己的家,咱们大家也有一个共同的家,我们的家在哪儿呢?请大家自由读最后两行诗。读完以后想一想,我们的祖国叫什么?关于祖国,你还知道什么?
(1 )讨论交流。
(2 )欣赏祖国风光图片。看后简单交流感受。
(3 )听歌表演
有一首唱出了我们生长在祖国大家庭里的快乐。(播放VCD 《娃哈哈》)同学们可以坐在座位上唱,也可以站起来表演,有没有同学想上台来表演的?(鼓励大胆展示自我的孩子。)
(4 )指导朗读最后两行诗。
5 .朗读整首诗。
( 五) 指导背诵。
1 .试试看,能不能不看书,把这首诗背给你的同桌听?
2 .边欣赏画面边背诵,会背的同学大声背,不会背的同学跟着背。
3 .请大家站起来,配上动作再背一遍。
( 六) 总结全文,扩展练习。
1 .做“找家”的游戏。(教学光盘“我要做”中第二个游戏)
2 .学做小诗人
昨天老师让大家回去搜集有关“家”的资料,现在请四人小组合作,用“什么是谁的家”的句式每人说一句话,小组作出一首诗。
3 、小组交流。其他同学认真听,听完以后告诉大家你最喜欢哪个诗句。组织进行简单评议。
( 七) 总结,布置作业。
回家把你们小组作的诗句背给爸爸妈妈听,或者请爸爸妈妈和你们一起再作一首这样的诗,好吗?
( 八) 指导写字:土、种、子
1 .翻到书本84 页,昨天我们练习写了前五个生字,剩下三个生字,请一个同学把它们读出来。
2 .先学“土”字。仔细观察笔画在田字格中的位置,说说看,你发现了什么?你想提醒同学们注意什么?
3 、利用课件演示“土”字笔顺,师范写,生描红。
4 、同法学习“种”“子”,注意“种”的第四笔是“点”,“子”的最后一笔“横”要长些。
5 、学生在《习字册》上练习写生字:土、种、子。师巡视指导,提醒书写姿势。
6 、利用投影展示学生写字作业,师生评价。
六、教学点评( 三明市教科所副所长、小学中学高级教师陈强)
1 .诗中“祖国”是一个抽象的词,对于低年级小学生来说,尤其不容易理解。卢老师让学生通过课外搜集资料、课上交流汇报的教学设计,将抽象的“祖国”化为具体可感的事物,突破了学生理解上的难点,同时也培养了学生自主、探究地学习的意识。
2 、课中设计游戏环节“学做小诗人”,以课文为凭借,把语文课的视野延伸到丰富多彩的生活世界,不仅巧妙地进行语言训练,丰富了对诗歌的理解,激发了学生的创造潜能,而且体现大语文观教学,培养他们观察世界、热爱生活的意识。
3 、识字、写字是阅读和写作的基础,是语文教学的一项重要任务。卢老师在阅读教学中,十分重视写字教学,且扎实有效,同时重视写字的兴趣和良好习惯的培养,并倡导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识记字形,逐步培养学生独立识字能力。
附:本课教学随笔
[ 原创] 童言率真,课堂精彩
2002 年9 月,我参加学校新课程改革实验。11 月我接受任务,向三元、梅列两区的实验教师开设一堂新教材研讨课。这堂课的设计摒弃了一般公开课上那些表演性的花架子,而注重采用一些可操作性强的、实用的教学策略。没有想到,在这样一堂朴实的课中却出现了一个又一个亮点,点亮了我和听课教师的心。我从这堂课中真正体会到:学生放松了,课堂精彩了!下面撷取几个教学片断,与大家分享其中的快乐。
其一:“曹操发明了印刷术。”
这堂课的教学内容是苏教版第一册第五课《家》。这是一首儿童诗,其中“我们的祖国像花园,祖国就是我们的家。”一句是理解的重点,也是难点。课前我布置孩子们收集有关祖国的资料,在课上进行交流:“关于祖国,你还知道什么?”孩子们纷纷汇报,有的说知道祖国的首都是北京,有的说知道祖国的地图像公鸡,还有的说知道祖国是个多民族的国家。其中有一个孩子说:“我知道祖国有四大发明。”另一个孩子补充说:“我知道四大发明是什么……”这时候平时不大发言的小荣也兴奋地站起来说:“我知道是曹操发明了印刷术。”听到这个回答,同学中马上有了小声的议论,我听到一个孩子说不是曹操发明的,就转头问他:“不是曹操发明的,那么是谁发明的,你知道吗?”他想了一下,不好意思地笑了:“我也忘记了。”“其他同学知道吗?”看到孩子们一脸茫然的样子,于是我又微笑着问小荣:“你知道是曹操发明了印刷术,这个资料你是从哪儿来的?”“是妈妈告诉我的。”孩子的脸开始有些红了。“哦,是这样呀。向妈妈请教是一个收集资料的办法。不过呢,我记得呀,发明印刷术的这个人叫毕升。当然,我说的也不一定对。咱们都再回去查查资料,好吗?”“好!”这个孩子很体面地坐下了。
其二:“每个人都要奖励!”
为了进一步丰富孩子们对祖国的情感认识,我播放了一段《娃哈哈》的乐曲,并热情地对他们说:“你们可以坐在座位上欣赏音乐,也可以站起来边表演边欣赏,老师特别希望有同学愿意到台上来表演给大家看。谁愿意来?”陆续有七八个女孩子走上了讲台,可是当她们站到台上面对后排黑压压的听课教师时,几个孩子胆怯了,甚至站在台上一动也不敢动,只有三个孩子大大方方地表演了。当表演结束时,我问:“刚才谁的表演最出色?咱们奖励她一个‘天线宝宝'(一种卡通贴图),好吗?”同学们很快说出了那三个表演孩子的名字,正当我给这三位同学发奖的时候,下面的同学又说了:“老师,我认为应该给她们每个人都奖励一个天线宝宝,因为她们都很勇敢。”一句话提醒了我,我赶紧边发奖品边对她们说:“对对对。这位同学说得有道理,因为你们都很勇敢地上台来表演,所以应该给你们每一位都奖励。”被奖的同学兴奋了,而台下的同学因为意见被采纳,也高兴地笑了。
其三:“我最喜欢我的诗。”
因为这是一首句式大体相同的儿童诗,所以在教学即将结束时,我设计了让学生“学做小诗人”的环节,即四人小组合作,每人模仿“哪里是什么的家”说一句话,四人四句即成一首四行诗了。孩子们的想象十分丰富,有“衣橱是衣服的家”,也有“花丛是蝴蝶的家”,有“海洋是珊瑚的家”,也有“地球是我们大家的家”……当小组汇报完后,为引导学生学会评价与欣赏他人,我又问:“你最喜欢谁的诗句?为什么喜欢?”孩子们的回答也是妙趣横生的,有的说“我喜欢某某同学的诗句,因为他的诗很美。”他的评价当然获得了称赞;有的说“我喜欢某某同学的诗句,因为我喜欢。”我马上说:“嗯,喜欢就是喜欢,这也是一个理由。”最妙的是一位同学说“我喜欢我的诗句,因为是我写的,跟他们的都不一样。”他的回答引来一阵善意的笑声,我也边笑边鼓励他:“你说得对。我也喜欢你的诗,我还喜欢你的自信。”
其四:“我还要玩!”
在练习阶段,我设计了电脑游戏的环节。因为之前我们已经在第一课时做完了前两个与字词学习相关的游戏,所以这节课就直接进入了第三个与本课学习内容相关的游戏。当做完第三个游戏时,又有孩子说话了:“老师,我还想玩第一个游戏。”我迅速看了看时间,一边在思考能不能答应他的要求,一边自言自语:“还想做第一个游戏?昨天不是做过了吗?”“第一个游戏很好玩,很有意思。再做一次吧。”声音多起来了。我的主意也拿定了,既然他们是课堂的主人,那就听他们的吧。--自然,我的决定引起了一阵欢呼声。事实证明,孩子们的提议并非全无道理。虽然是第二次做复习字词的游戏,可还是出现了个别孩子对“太”和“大”的辨析失误。--以为做过了就掌握了,所以没有必要再做一次,是我的“经验”骗了我。
这堂课,直到下课的一刻,孩子们始终是兴致勃勃的。新的课堂里,从教学内容到教学评价,他们说了算,哪怕错了,也可以很放心地被老师和同学们包容。孩子们放松了,说出了他们想说的话,在老师的适度引导下,这些童心折射出来的世界是多么精彩。
专家评点:
这篇教学设计突出了低年级阅读教学的特点,以读书、识字为重点,强化了语文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训练,教法朴实、训练扎实,寓学于乐,把语言文字训练与思想审美教育有机地融合在一起。设计在充分开发了文本教育资源的基础上,还适度地进行了拓展,激发了学生的创造潜能,引导学生在活动中学语文、用语文。
作者:卢永霞 福建省三明市实验小学 102005
[苏教版《家》第二课时教学设计(网友来稿)(苏教版一年级上册)]
教学要求
1、培养学生大胆质疑及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联系上下文,读懂文中的'语句。
3、引导学生理解课文内容。体会高尔基热爱儿童的思想感情。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说话练习
1.巩固词语
二、回忆上节课归纳的问题。
三、带着问题读书,思考解决问题的策略。
1、小男孩为什么扔纸团给高尔基?
2、高尔基为什么让小男孩给他摄影而不让杂志社记者摄影?
①读文想问题
②画句找答案
a、小男孩为什么来?用“——”画出有关句子。
小男孩为什么能进来?用“——”画出有关句子。
b、高尔基是怎样听从小男孩吩咐的?用“”画出有关句子。
c、小男孩坐在地上哭了,高尔基是怎样说的?用“△”画出高尔基说的话。
d、小男孩跑了,高尔基喊些什么?用“△”画出高尔基说的话。
四、角色演读,体会感情
1.以小组为单位,组长为导演,安排组员分角色朗读、表演课文第1—11自然段的内容。
提醒:以课文内容为剧本,找出描写动作、神态的重点词语,边做动作边朗读。
2.教师分组巡视、指导朗读、表演。
3.挑选一组学生上台表演,根据表演情况,相机指导理解几处重点语句。
a、点评学生表演的动作。相机理解“鞠躬”、“打量”、“摆弄相机”、“赶紧站”等词语。
b、从小男孩“咧嘴笑了”到“大哭起来”,说说你表演时体会到小男孩当时的心情是怎样的?引导学生从中感受到小男孩对高尔基的崇敬热爱之情。
c、抓住高尔基的反应,尤其是“吩咐”二字,展开讨论,体会到他对下一代的宽厚慈爱和关怀。
d、引读第10自然段,注意高尔基的神态动作,指导读好句子:“孩子,回来!我给你胶卷,我这儿有很多胶卷。”让学生反复朗读好这句话,从中感受到高尔基多么想留住小男孩,帮助孩子拍成这张照片,实现他美好的愿望。
4.练习分角色有感情朗读课文,读出对话的不同语气。
五、巧设疑问,升华感情
1.提问:小男孩会回来吗?
2.让学生发表自己的看法,要求联系全文,在课文中找出自己的依据。
3.高尔基希望孩子来吗?指导朗读最后一句话,抓住“不过”、“一定”等词表示的前后态度上的转变,再次深切感受他对少年儿童的关怀和深深的爱。
六、拓展活动:发挥想象,续写故事。
《小青蛙》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课时目标:
1、正确美观书写“清、晴、情、请”四个汉字。
2、理解儿歌内容,让学生树立保护益虫的观念,渗透情感教育。
3、通过对“青”加上偏旁组成的新字进行比较,初步感受形声字的构字特点。
教学重点:
朗读并背诵课文,正确书写本课汉字。
教学难点:
进一步认识形声字的特点,能在生活中根据形声字的狗子特点进行识字。
教学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一、检查复习,谈话导入
1、师出示上节课学习的生字卡片,指名学生认读。
2、指名学生朗读课文。
3、师导入: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继续学习这篇有趣的儿歌,认识可爱的小青蛙。
二、学习课文,理解儿歌内容
1、学生自主朗读儿歌,说说从儿歌中都了解到了哪些知识。
2、指名学生交流,根据学生的汇报情况教师适当小结。
(1)第一句中,了解青蛙的外形特点:身子小,眼睛大。出示青蛙图片,给
予学生直观感受。
(2)第二句中,明确青蛙吃田里的害虫,保护庄稼生长。教师适当补充相关资料,帮助学生加深对青蛙是补充能手的认识。
(3)第三句中,学生自主交流我们应该怎样保护小青蛙。
3、全班齐读儿歌。
三、形近字比较,感受形声字的构字特点
1、师过渡、;小青蛙师我们人类的好朋友,小青蛙的“青”字也是一位爱交朋友的汉字呢!同学们在儿歌里找一找,“青”字都和哪些偏旁交上了朋友,又变成了哪些新字呢?
2、生边读儿歌边找出由“青”字组成的汉字。
3、指名学生交流,教师板书:清、晴、睛、情、请,并指名认读。
4、引导学生观察这五个汉字,说说自己在读音和字形上的发现,教师根据交流情况适当小结:这五个字的读音都与“青”很接近,字形上都是由“青”加上不同的偏旁构成的。
5、师出示这五个偏旁:氵、日、目、忄、讠,学生说一说它们的名称,教师引导学生思考:这五个偏旁和“青”组成的汉字在意思上有什么不同,能组成哪些词语?
6、指名学生交流,师适当小结:三点水旁的“清”一般表示喝水很干净,与水有关;日字旁的“晴”是指天气晴朗,和太阳有关;目字旁的“睛”表示的是眼睛;竖心旁的“情”表示心情、事情,和人的感情有一定的关系;而言字旁的“请”表示一个人在说话的'时候很有礼貌,与说话有关。
7、师小结:像“清、晴、睛、情、请”这样的汉字一般有两部分组成,其中的“青”字表示读音,而另一部分的偏旁表示这个字的意思,这样的汉字就叫“形声字”。
8、适度拓展:鼓励学生想一想以前学过的汉字和自己认识的汉字中又哪些字是形声字,根据学生的交流教师选取有代表性的形声字板书在黑板上。
四、生字书写
1、出示本课剩下的要求会写的生字:清、晴、情、请。
2、学生自主观察这四个汉字的书写要领,并与同位相互交流。
3、指名学生交流,根据交流情况教师小结,这四个字都是左右结构,书写时要做到左窄右宽,左右两部分要写紧凑一点。
4、生自主描红、仿写,师巡视指导,强调正确的书写姿势。
五、课堂小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不仅和可爱的补充能手——小青蛙交上了好朋友,而且还认识了一组由“青”字组成的形声字,发现了这些汉字的有趣之处,学习汉字,真的是太有趣了!
课时目标
1蹦茏既菲炊链z、zh的音节。
2苯柚儿歌区分平、翘舌音。
教学重、难点
准确拼读带z、zh的音节。
教学过程
一、复习上节课学习的内容
1笔Γ荷辖诳危我们认识了两个声母娃娃,还记得它们的名字吗?读一读。生读卡片。
2倍辽辖诳窝У亩歌。生读儿歌。
二、学习“拼拼读读”
师:平舌音z和翘舌音zh都喜欢和单韵母交朋友,我们来读读它们和单韵母组成的音节。
1背鍪荆海ɑ、ze、zu。
(1)学生试读。
(2)指名拼读。
(3)小老师领读。
(4)各种方式练读。
2蓖样方法学习:zhɑ、zhe、zhu。
3北冉先隙粒
zɑzezu
zhɑzhezhu
横读,竖读,组词读。师生对读,生生对读。
4比拼音练习。
出示zuo、cuo、suo。
回忆三拼音的拼法:声介合母法、三拼连读法。
学生试读。小老师领读。各种形式巩固练读。
5笔Γ合衷诶鲜Π咽樯系囊艚诎岬搅丝ㄆ上,音节搬了家,你们还认识它们吗?
分组比赛读音节卡片。
寓学习于游戏中,学生兴趣盎然。
三、练读儿歌
出示儿歌。
在学生遇到困难时给予帮助。
1弊约菏宰牌雌炊炼粒将有困难的拼音用铅笔在书上做上记号。
2毙∽楹献骰ハ嗲虢滩换岫恋钠匆簟H缛杂欣难可将拼音写到黑板上。
3笔ι共同解决黑板上的拼音,并用各种形式进行拼读训练。
4毙∽槌稍痹俅魏献鳎用喜欢的方式练读儿歌,也可背出来。
5被惚ū硌荨
6逼攵炼歌。
采取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教师以学习伙伴的身份参与学生的活动,使教师极具亲和力,学生在真实、生动的师生互动情境中悟到合作学习的方法,学生之间的合作学习才能真正落到实处。
四、复习巩固
游戏:摘苹果。
做游戏。
有趣的语文实践活动很能吸引孩子,让孩子真正活起来,动起来。在活动中掌握读音,
五、巩固读音。
六、拓展延伸
师:在生活中含有z、zh的音有许多,你们去找找,一定会有很大的收获。
学生课外寻找含有z、zh的音。
引导学生到课外去找含有z、zh的音,有效地把课内学习向课外延伸。
[《zzh》教学设计(第二课时)(西师版一年级上册)]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了解ü上两点的省写。
2.准确拼读带有j、q、x的音节。
教学重、难点
目标2。
教学准备
1.拉动式拼音卡片;
2.画有四线格的小黑板;
3.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小朋友,今天老师还要带大家去拼音乐园玩一玩,好吗?我们的老朋友--小鱼娃也要跟我们一起去(课件出示:ü戴帽子的形象)。你看,它多高兴呀!
拼音乐园到了,这里有我们认识的许多拼音朋友,你看,它们来了。
课件逐个出示拼音字母:ɡ、p、h、l、k、j、q、x(自由读-指名读)。
师:小朋友们真了不起!把这些声母的名字都记住了。
师:太棒了!看到小朋友们到拼音乐园里能认识这么多的好朋友,我们的老朋友小鱼娃(课件出示:ü戴帽子的形象)也眼馋极了,也想到拼音乐园去玩一玩。
二、引导发现
1.师:小鱼娃高高兴兴地来到拼音乐园。它一会儿跟b捉迷藏,一会儿和d比跑步,玩得可高兴啦!后来,它看见三个新朋友j、q、x,小鱼娃忙说:“j、q、x三位好朋友,我们一起做游戏,好吗?”j、q、x说:“做游戏当然好,但我们有个条件,你跟我们在一起,必须摘下帽子。”小鱼娃很想和j、q、x玩,它二话没说,连忙摘下帽子,拉着j、q、x的手去玩了。听到这里。小朋友,你们发现了什么?
2.课件出示音节:j-ü-juq-ü-qux-ü-xu
3.引导学生拼一拼,看看发现了什么。
4.交流各自的意见。
三、揭示规则
1. j、q、x不和u相拼。
2.j、q、x与ü相拼时,ü上两点要省略。
3.j、q、x与ü相拼时ü上两点去掉后仍然读ü,千万不能读成u。
四、学儿歌巩固
小朋友们很聪明,谁能想个办法把j、q、x与ü相拼的规律记住呢?
儿歌:小ü见了j、q 、x,摘下帽子笑嘻嘻。
小ü碰见j、q、x,去掉两点还读ü。
j、q、x,真淘气,从不和u在一起,它们和ü来相拼,见了帽子就摘去。
五、拼音练习
小鱼娃今天还要考考我们,看看我们聪明不聪明。
出示:j-i-ɑ-jiɑ
q-i-ɑ-qiɑ
x-i-ɑ-xiɑ
学生自由拼读。指名拼读。
六、扩展巩固
1.找朋友。五名学生分别戴着j、q、x、u、ü的头饰,让j、q、x分别找u做朋友,组成音节,并去掉ü上两点,全班同学一起拼读。
2.比一比,看谁读得又快又准。
qìxǐjǐqújúxūjiāqiàxiá
3.完成读读连连。
[《jqx》教学设计(第二课时)(西师版一年级上册)]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读字母卡片:“g、k、h、j、q、x”自由读--指名读)
师:小朋友们真了不起!把这些声母的名字都记住了。
2.背诵学过的声母和小儿歌。
二、学习“j、q、x”与“ü”相拼去点规则。
1.讲故事:大家还记得y阿姨吗,它帮忙照顾ǖ,小ǖ就把眼泪擦掉了。可是y还要照顾i,忙不过来,这时来了jqx,他们要来帮忙照顾ü,所以ü也不哭了。
2.教儿歌:(1)小ü小ü眼泪掉,见了j q x就擦掉,擦了眼泪不是u,还是ü ü ü。
(2)小ü见了j q x,擦掉眼泪笑嘻嘻。
小ü碰见j q x,去掉两点还读ü。
j q x,真淘气,从不和u在一起,它们和ü来相拼,见了眼泪就擦去。
板书:
j - ü →
q - ü →
x - ü →
3. 请同学想想箭头后面应写成什么样的音节?教师补写板书:
j - ü → ju
q - ü → qu
x - ü → xu
4.自己读音节
5.指名读
三、学习三拼音节
1.出示j-i-ji j-i-a-jia
q-i-qi q-i-a-qia
x-i-xi x-i-a-xia
自己练习试拼,体会和掌握拼音方法。
背三拼连续的儿歌:声轻介快韵母响,三音相连要迅速。
指名拼读,教师纠正。同桌同学互相拼读、纠正。
2、比一比,看谁读得又快又准。
qì xǐ jī qú jú xū jiā qià xiá
六、小结:
我们认识了3个声母朋友“j、q、x”,我们不仅掌握了它们的音形,能正确书写,而且学会了“j、q、x”与“ü”相拼去点的规则,同学们学得不错,老师奖励每个学生一朵小红花。
[jqx教学设计(第二课时)(西师版一年级上册)]
教学目标:
1、朗读课文,读好问句的语气。背诵课文。
2、模仿课文一问一答的形式做问答游戏,积累语言表达。
教学重点难点:
朗读课文,背诵课文是教学重点;读好问句语气是教学难点。
课前准备:奖牌、多媒体课件、动物图片、板书标题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游戏激趣导入
小朋友真精神,腰板直直的,现在,我们一起玩一个游戏,好不好?
1、游戏“摸一摸”:老师说你们做
摸摸你的头发 摸摸你的鼻子 摸摸你的耳朵
摸摸你的眼睛 摸摸你的小手 摸摸你的尾巴
你笑什么?
2、出示课题:我们没有尾巴,可是有一群小动物,它们有尾巴,它们正举行比尾巴大赛呢,这节课,我们继续来学习--比尾巴
二、复习生字
看比赛是要门票的,这张门票可特殊了,要闯关成功才可以得到。你们有信心吗?
1、复习生字: 小猴子过河(开火车、齐读)
三、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恭喜同学们顺利拿到门票了,我们赶快到森林里看比赛吧!
请小朋友打开课本82页,带着以下问题自由朗读课文,要注意读准字音,不认识的字借助拼音多读几遍。(做好读书的姿势。头正 、身直、脚放平。)
开始吧!
1、自由朗读
2、参加比尾巴大赛的小动物有谁?(用 把它的名字圈出来)
同学们,我们一起朗读一遍课文吧
3、学生齐读
4、汇报:说话训练:参加比尾巴大赛的小动物有________。(鼓励全部回答)
松鼠、公鸡、鸭子、孔雀、猴子、兔子。
四、再读课文,读好问句
下面,狮子大王要宣布比赛项目了
1、读一读:齐读。
2、看一看:仔细观察,这些句子最后面都有一个共同的地方?你发现了吗?
谁的尾巴长? 谁的尾巴短?
谁的尾巴好像一把伞? 谁的尾巴弯?
谁的尾巴扁? 谁的尾巴最好看?
3、认识问句。
每个句子后面都有一个符号叫问号。有这种问号的句子叫问句。
那么这些问句该怎么读呢?
4、引导学生读好问句,读出问的语气。
师范读:请同学们认真听老师朗读,注意老师语气的变化
齐读
五、趣读课文,背诵课文
你们可以找出获奖的小动物吗?
1、出示第一、二小节。(PPT:)
2、指导朗读
开两火车读(一人一句)-----师生合作拍手读-----男女同学一问一答拍手读
3、理解“长、短、好像一把伞”(引导观察图画-----拓展)
4、拍手齐读
4、出示第三、四小节
5、指导朗读
开两列火车读(一人一句)----全班起立动作读---同桌合作一问一答拍手读
6、理解“弯、扁、最好看”(观察图画-----拓展)
8、做动作齐读
9、全班起立拍手齐读全文
10、背一背
1、挖空背诵
2、借助黑板图片
六、拓展延伸,续编儿歌
刚才,我们一起到森林里参加了小动物们举行的“比尾巴”比赛,都当了一回最棒的小裁判。你们觉得有趣吗?
龙老师这还带了许多小动物来报名参赛,你们瞧!这是什么?
(恐龙)
恐龙尾巴的特点是什么?
我编的儿歌是“谁的尾巴大,恐龙的尾巴大” 这是什么?
老鼠
老鼠尾巴的尾巴特点是什么?
我编的儿歌是“谁的尾巴小,老鼠的尾巴小” 这是什么?(燕子)
对了,是燕子。燕子尾巴的特点是形状像?
(剪刀)
我编的儿歌是“谁的尾巴像剪刀?燕子的尾巴像剪刀。”
请大家以选择一个你最喜欢的小动物,像龙老师这样编一句儿歌好吗?
1、“编儿歌”
(PPT:小猪、老虎、金鱼、)
2、汇报:
谁的尾巴粗?谁的尾巴细?谁的尾巴最美丽?
七、小结:
同学们真了不起,还学会创作儿歌了。而且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了解了很多小动物尾巴的特点,你还想知道其他动物尾巴的特点吗?请同学
八、作业布置:
通过课外书或者网络了解更多动物尾巴的特点,与家长分享,尝试用“谁的尾巴怎样?”问一问,让家长猜一猜。
九、板书
[《比尾巴》第二课时教学设计(人教版一年级上册)]
一、组织教学
师生问好,向学生介绍本堂课小羊抓大灰狼的游戏。
小朋友们看过喜羊羊与大灰狼吗?今天这节课潘老师将全班同学分成几个组,根据你们的表现,给你们安排小羊的角色,然后各组根据比赛前进去抓大灰狼,谁先抓住大灰狼,哪个小组就赢了,各位小朋友明白了吗?那就让我们去抓大灰狼吧!
二、激趣导入,复习巩固
(一)情景导入
师:亲爱的同学们,快安静下来!我听到有什么声音!真的,声音越来越大了,你们听到了吗?
师:同学们,再仔细听听!(点开乌鸦叫的声音)
师:你们认识它吗?
师:你们知道这是谁的声音吗?
学生:乌鸦。
师:是的,这是乌鸦,乌鸦听说我们班的小朋友上课坐得端正,回答问题积极,所以想来我们班做客,大家欢迎吗?好,那我们就把乌鸦请出来!
师:乌鸦是一种鸟,它可能却没有别的鸟漂亮,正因为它一身漆黑,许多人不喜欢它,可是老师相信学了乌鸦的这个故事以后,同学们一定会喜欢上这只乌鸦的。同学们信吗?今天我们就来继续学习19课,乌鸦喝水。请同学们拿起右手和老师一起写下这个课题。(板书课题)
(二)区别“乌”和“鸟”,“喝”和“渴”
师:有没有哪个同学发现这个乌字和什么字长得很像?
师:是的,和鸟字很像,那么我们怎么来区别这个字呢?怎么更好地把它记住呢?
师:同学们真聪明,这个鸟字中间的一点我们可以把它看成是小鸟亮晶晶的眼睛,这个乌是黑的意思,刚刚我们看到了乌鸦一身漆黑,连眼睛也是黑的,所以看不到中间的眼睛了。
师:请同学们再来看看这个喝字,你想起了什么字?
师:对,就是渴字,有谁可以联系字的意思区别这两个字呢?对,渴了需要水,所以是三点水,喝需要口,所以是口字旁。
(三)词语复习
师:乌鸦今天来到我们班来做客,可不是空手来的,它还想看看我们班的小朋友是不是最聪明最善于学习的,请你们来通过乌鸦的词语考验吧!
“小乌鸦”抽词语卡片。(齐读,分组读,开火车读,单读)
三、朗读课文,理清脉络
师:看来昨天同学们的生字都已经掌握得很棒了,现在老师想请同学们自己自由地朗读课文,标出自然段。
师:课文一共分为几个自然段?
师:刚刚同学们大声地朗读课文读得非常棒,接下来老师要看看你们读懂了没有,看到你们桌上的小卡片了吗?这是小乌鸦喝水的过程卡片,一共有五张,老师现在把顺序弄乱了,请小朋友仔细地想想乌鸦先是去干什么,又发生了什么?按照故事发生的顺序在桌子上把顺序摆出来。第一张摆到桌子的最左边,依次往后摆。好了,我们现在开始吧!(把过程卡片找水喝、发现瓶子、喝不着、想办法、喝着水打乱顺序贴在五张卡片贴到黑板上。)教师巡视教室,看看学生们的成果。
师:许多同学摆的非常好,接下来老师想请一位学生上讲台在黑板上贴出正确的顺序,并且把小乌鸦的表情卡片贴出来!
四、逐段朗读,边读边悟
A.第一段:
过渡语:小朋友真聪明,这么快就通过了考验,让我们继续去小乌鸦看看发生什么了?(课件:乌鸦飞来飞去的动画)
师:小朋友仔细看,谁在那里干什么?
(课件出示句子:一只乌鸦口渴了,到处找水喝。)
师:这只乌鸦很渴吗?你怎么知道的?(引导学生发现到处)
师:同学们来想想乌鸦到处找水喝,可能去过哪些地方?
师:对,乌鸦可能去过茂密的森林,去过一望无际的草原,去过沙漠,都没有找到水。如果你是这只小乌鸦,心情怎么样?那就请小朋友带着这种着急的心情把这个句子再读一遍。
师:结果乌鸦找到水了吗?请同学们把乌鸦找到水的这个句子读一读。
(乌鸦看见了一个瓶子,瓶子里有水。)想想这时乌鸦应该是什么样的心情?
师:找到水了真高兴,可是乌鸦却遇到了新的困难,怎么回事儿呀?(课件:乌鸦喝不到水的动画)
师:乌鸦找到了水,能喝到水吗?(用小乌鸦,瓶子演示为什么喝不到水)
师:(课件出示句子:可是,瓶子里水不多,瓶口又小,乌鸦喝不到水。怎么办呢?)同学们你们来思考思考我们该用什么样的语气读? 是的,该用着急的语气读。 同学们来看看,喝不着,这里面是不是有个多音字呢?谁来当当小老师给大家讲解一下。
师:既然乌鸦喝不到水,我们就给他一点时间去想办法去吧,我们先来听一首歌曲休息休息吧! (课件:歌曲《乌鸦喝水》)
B.第二段、第三段::
师:歌曲听完了,大家告诉老师乌鸦想出办法来了吗?
师:乌鸦想到的办法是什么呢?(课件播放第三段)
师:请小朋友想一想,乌鸦把石子放到瓶子里,为什么就喝着水了?乌鸦到底是怎么放的,谁来学着乌鸦的样子试一试。请大家注意观察:瓶子里的水有什么变化?(做试验,放石子。)
师:请同学们看着这个瓶子,注意瓶子里的水面的变化。小乌鸦放石子的时候瓶子里的水是很快升高的吗?书上用的哪个词?(渐渐,课件出示句子:瓶子里的水渐渐升高了。)有谁可以把渐渐换掉,换一个词语说说。对了,慢慢。
师:谁能够用“渐渐”说一句话?
师:同学们还能想出其他办法来让小乌鸦喝到水吗?
师:同学们真聪明,想到了这么多办法,可是为什么小乌鸦没有用这些方法,偏偏是用了放石子的方法呢?(出示句子,乌鸦看见旁边有许多小石子,想出办法来了)
师: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出小乌鸦有什么样的好习惯呢?仔细观察。
师:同学们,如果小乌鸦的身边只有一颗石子,乌鸦能喝到水吗?对,必须是许多石子,所以在读的时候我们要把许多读的更重一点。(齐读)
师:乌鸦喝到水了,开不开心啊?
师:让我们带着这种开心的语气把课文第三段再来读一读。
四、学后总结、感悟升华
师:学完了这篇课文,谁可以根据这些图片复述这个故事呢?(请学生根据图片复述故事)
学生观看课文动画课件,跟着朗读课文。
师:同学们想一想这只小乌鸦如果只是仔细观察,能够解决问题吗?
师:对,这只小乌鸦还是一只很聪明的小乌鸦,遇到事情会自己开动脑筋,思考问题,解决问题。
师:你们爱上了这只聪明的小乌鸦了吗?
师:对,仔细观察,认真思考的人是大家都喜欢的。在生活中我们不可能不遇到困难,但是遇到了不要紧,多动动脑筋,主动去解决这些困难。今天同学们能帮助小乌鸦解决困难,也就能在以后的生活中解决更多的困难。对不对?
五、课外作业
背诵全文。
[《乌鸦喝水》第二课时教学设计(人教版一年级上册)]
一、复习回忆,揭示新课
1、这节课我们继续来学习第八课,一起来把课题读一读。
2、(出示插图)昨天,我们随着小女孩和她的爸爸妈妈去公园观赏了菊花,那公园里的菊花给你们留下了什么印象呢?
3、学生交流(板书:好看极了)。
4、是啊!公园里的菊花真是好看极了。
(1)投影句子:公园里的菊花好看极了。
(2)指读,评议,齐读。
5、过渡:公园里的菊花好看在哪儿呢?轻声地读读第二段,然后想一想。(学生 自学)
二、学习第二段
1、公园里的菊花好看在哪儿?
2、学生回答,评议。
(1)投影句子:黄的,白的,淡绿的,紫红的,
(2)指读,评议。
(3)投影图片:菊花的颜色可多啦!黄的,白的,淡绿的,紫红的,这么多的颜色,真是好看极了。
3、你们还从哪儿觉得菊花好看呢?
(1)学生交流。
(2)投影句子:一朵朵,一丛丛,一片片,
(3)能把这几个词语读好吗?
(4)投影图片1:这是一朵菊花,一朵这个词儿谁来读好?
(5)投影图片2:这一朵又一朵的菊花就叫一朵朵。(指读)
(6)投影图片3:这一朵朵的菊花聚在一起,就是一丛。(指读)
(7)投影图片4:这一丛又一丛的菊花就叫一丛丛。(指读)
(8)投影图片5:一丛丛的菊花又连成一片又片,向四面展开,越开越多,连成了一片片的菊花。(指读)
(9)指图描述。
4、谁能把这三个词语连起来读好呢?
(1) 指读(2)分小组读,全班读。
5、你们知道菊花是什么时候开放的?
(1)出示词语:深秋(指读)
(2)深秋的时候,天气转冷了。听(放录音):寒冷的北风呼呼地刮了起来,寒风吹在人身上好冷呀!可这一朵朵,一丛丛,一片片的菊花怕冷吗?
(3)投影句子:它们正迎着深秋的寒风开放呢。
(4)菊花怎么迎着深秋的寒风开放呢。谁来扮演一朵迎风开放的菊花?
6、现在你们能把这句话来读好吗?(指读,评议,分男女生读)
7、第二段的第二句话从菊花的颜色、数量、姿态写出菊花好看极了,我们再一起来读好它。
8、公园里的菊花这么好看,这么漂亮,人们喜爱它们吗?你们从哪儿看出来的?
(1)投影句子:人们边看边走,边走边看,舍不得离去。
(2)“舍不得离去”换一种说法就是指什么?
(3)能把这个词读好吗?
(4)把它放在句子中读一读。(齐读)
三、学习第三段
1、人们为什么这么喜爱菊花呢?我们来听爸爸的话。
2、放课文录音,投影句子。
3、听了爸爸的话,你知道其中的原因了吗?
4、爸爸说的真好!让我们一起来把他的话记在心里。
(1)齐读。
(2)(范读)你们觉得老师读的好吗?
(3)谁给老师来示范一下。(指读)
四、学习第四段
1、听了爸爸的话,我觉得菊花--
2、板书:更好看了
3、我为什么会觉得菊花更好看呢?
4、指板小结:
五、背诵练习
1、这篇课文的2-3两段写的真美!如果能把它背诵出来就更好了。老师教你们一个好方法,看着图画自己在下面练习背诵。
2、指名两个上台背诵,其他的在下面背诵。
3、小结背诵情况。
六、学习生字
1、出示:也 开 不
2、学生交流识记方法。
3、指导书写。
4、学生描红,临写。
[看菊花 第二课时 教学设计(苏教版一年级上册)]
第二课时
(一) 复习声母b及其与单韵母组成的音节的拼读
(二) 学习声母p
1. 实验比较,区别发音。将薄纸片放在嘴前比较发音:发b时,纸片基本不动,发p时,纸片有明显的颤动。
2. 捏橡皮泥:捏一个b,一个p,比较b、p的形。
3. 创编儿歌,右上半圆p p p。
4. 在四线格中写p。
(三) 用b与i、u、o相拼的方法学习p与部分字母的拼读
(四) 完成课后练习
1. 看图,图上画了什么?
2. 以一组为例,教师指导学生学习带调音节的拼读方法。
3. 学生尝试练习,师指导。“pá po”、“bà ba”的后一个音节念轻声。
4. 完成连一连,再次练读。
(五) 学习儿歌
1. 看图,图上小朋友在干什么?
2. 教师范读儿歌,注意听带有b p的字音。
3. 学生齐读,分男女读,加动作读。
[《bp》教学设计(第二课时)(西师版一年级上册)]
[教学要点]
1、分析小说中的主要人物形象,如华老栓、夏瑜、康大叔等。
2、引导学生研究性分析小说的主题。
[教学过程]
一、检查作业
抽查三位同学,朗诵分别以《华老栓一家》《夏瑜的故事》《康大叔其人》为题改写的故事。
二、学生四人一小组,讨论分析小说的主要人物形象
学生自由发言,然后明确:华老栓是处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底层的贫苦人民的形象。他具有勤劳、善良、俭朴的本质,又有着在长期封建统治下所形成的愚昧、落后、麻木的一面。用人血馒头治病,本是一种荒唐可笑的迷信传说,然而他却信以为真,为了买到它来为儿子小栓治痨病,他便不顾深秋黎明后的寒冷,走在黑沉沉的街口“倒觉爽快”,少年似的“跨步格外高远”。当他交出了辛苦积蓄起来的几个钱,在恐惧和屈辱里得到人血馒头往家走时,竟然激动得“仿佛抱着一个十世单传的婴儿,别的事情,都已置之度外了”。由此可见,华老栓的愚昧无知达到了令人颤栗的程度。
作品中的夏瑜未露一面,作者全从侧面措笔。他出身贫寒,生活困苦,但敢于造封建统治的反,具有革命热忱和顽强斗志,即使被投入监狱,也丝毫没有丧失信心,在狱中继续坚持斗争,宣传“这大清的天下是我们大家的”,甚至就义前还要“劝牢头造反”。当阿义打了他,他反而说阿义“可怜”,对其愚昧深表哀痛。最后终于为革命事业献出了年轻的生命。作者在对血腥屠杀革命者的反动统治表示强烈抗议及对革命志士英勇斗争、不怕牺牲的高尚品质表示赞扬的同时,更深刻地表达了革命者的牺牲是多么寂寞、多么可悲啊!
作品中的康大叔是封建统治阶级的爪牙,是一个十足的刽子手。进茶馆时,他是突然“闯”进来的,而且进门便“嚷”,显得粗野无礼,目中无人;他的穿着打扮,是披着布衫,“散”着纽扣,腰带胡乱“捆”在腰间,流氓相十足;讲到小栓的病,他说,“这样的人血馒头,什么痨病都包好!”丝毫不顾及别人对“痨病”的忌讳,丑恶卑劣,毫无人性。
三、研究性阅读
研究课题:关于小说《药》的主题
研究方法:1、阅览室查阅相关资料。2、在网上搜索查阅相关资料。
切入角度:1、从分析写作背景入手。2、从分析小说的双线结构入手。3、从分析人物形象入手。
研究形式:分小组讨论并形成观点,然后自由发言。
研究成果:
学生甲:小说主题表现亲子之爱和革命者的悲哀。华老栓和华大妈都将整个的心放在小栓的身上,放在小栓的病上。不惜“一包洋钱”买来“人血馒头”,并神秘地烧制,这足见出老栓夫妇爱儿子的心专到怎样程度。革命者的血也只是为群众增加了微乎其微的“福利”,他们是寂寞的,难以得到愚昧群众的理解和同情。
学生乙:小说的主题在于反映革命者脱离群众的弱点,批判辛亥革命的不彻底性。小说通过用人血馒头治病的故事,在揭露反动统治阶级残酷镇压革命的罪行,热情赞扬夏瑜大义凛然的革命精神的同时,着重对辛亥革命不发动群众和不依靠群众进行了深刻的批判,对贫苦群众在长期的封建统治下所形成的严重的精神痼疾,表示了深切的悲愤,提出了只有唤起群众的觉悟,才能进行彻底的社会革命这一重大问题。
学生丙:小说的主题在于表现群众的愚昧落后,暴露国民性的弱点。
学生丁:小说的主题在于歌颂革命先烈的牺牲精神,号召人民不要让烈士的鲜血白流。
学生戊:鲁迅对友人说过:“《药》描写群众的愚昧和革命者的悲哀;或者说,因群众的愚昧而来的革命者的悲哀;更直接说,革命者为愚昧的群众奋斗而牺牲了,愚昧的群众并不知道这牺牲为的是谁,却还要因为愚昧的见解,以为这牺牲可以享用,增加群众中的某一私人的福利。”(孙伏园《鲁迅先生二三事〈药〉》)鲁迅还说:“我的取材,多采自病态社会的不幸人们中,意思是揭出病苦,引起疗救的注意。”(鲁迅《我怎么做起小说来》)因此小说的主题可表述为:描写群众的愚昧和革命者的悲哀,或者因群众的愚昧带来的革命者的悲哀;革命者为群众而牺牲了,群众却因为愚昧而吃革命者的血。
学生己:小说《药》直接表现了鲁迅“弃医从文”的主旨。这从小说的艺术结构中可以看出。小说取自生活的素材主要是:仙台学医时看到的关于许多中国人在“鉴赏”日本军人杀害同胞的幻灯片;秋瑾被杀;关于人血馒头治痨病的传统迷信。鲁迅把三者糅合在一起加以艺术概括,设计了一个“城里杀了犯人,还有一个生痨病的人,用馒头蘸血舐”(《狂人日记》)的故事。这故事本身就表现了国民的冷漠冷酷和愚昧麻木。因为作品述及的革命者是辛亥革命家,势必要以辛亥革命作为大背景。而且小说的结构,以华老栓买革命者的血为主线,并正面描写刑场上麻木不仁的人们“鉴赏”屠杀革命者的场面,无疑是为了突出主题。由此可以说,《药》从“死者的悲凉和生者的麻木”中表现人们的麻木不仁和冷漠冷酷,表明了鲁迅“弃医从文”的宗旨:革命的“第一要著”是要改变“愚弱的国民”的精神。
学生讨论后,教师点拨。
明确:甲生说的“表现亲子之爱”是错的。这是只看表面现象,没看到问题的本质。表现“革命者的悲哀”是对的。乙生的说法,可以说在客观上,“揭露革命者脱离群众的弱点”。至于“批判辛亥革命的不彻底性”,不合作品实际和作者当时的思想状况。丙生说法对,但只讲了一个方面。丁生说法也对,但只讲了次要方面。戊生的说法相对客观而全面。学生己的观点很有新意,且言之有理,应当鼓励。
四、学生思考并讨论
小说以“药”为题,有何作用?
明确:作用如下:第一,概括情节。小说围绕“药”展开情节:买药―吃药―谈药―吃药后的结果。第二,连接线索。作为“药”的人血馒头,连接了华、夏两家的故事,使明暗两条线索互相连接。第三,揭示主题。落后、麻木的群众享用的革命者的鲜血,不是医治病苦的良药;革命者严重脱离群众的革命,不能疗救中国社会;要医治群众的痛苦,疗救中国社会,必须启发群众觉悟,动员群众起来革命,这才是取得革命胜利的一剂良药。
五、布置作业
认真阅读小说的语言、行动及环境描写,体味其妙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