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面就是小编整理的10篇数学圆的课件,希望大家喜欢。
关于数学圆的课件
具有共同教学目标的可在计算机上展现的文字、声音、图像、视频等素材的集合。以下是“数学圆的课件”,希望给大家带来帮助!
活动目标:
1、知道圆形的特征,能从不同的物品中找出共同的地方,尝试画圆形。
2、乐意参加操作活动,能遵守操作规则。
活动准备:
1、圆形实物若干。
2、放大的缺少轮子的图片。
活动过程:
1、出示实物,引出话题。
——今天赵老师给你们带来了很多有趣的东西,看看是什么?
——和幼儿一起观察并介绍物品:硬币、眼镜、手表、时钟等。
——看一看这些东西什么地方是一样的?或他们都是什幼儿打开操作材料,跟画圆。
2、找圆形。
——教师出示放大的缺少轮子的图片:小朋友看看图上有什么?
——咦,这些车子能骑、能开吗?为什么呀?
——小朋友眼睛真灵,原来呀,这些车子的轮子都不见了,那怎么办呢?我们小朋友来帮帮忙好吗?找找看,应该画在哪里?
——老师示范在一辆车子上画,另外的请幼儿自己找、自己画。
——幼儿操作,老师观察指导。
3、找找生活中的圆形。
——刚才我们帮车子找到了它们的圆圆的.轮子。现在请小朋友去找找我们的教室里有哪些东西也是圆形的?回家找找家里有哪些东西也是圆形的?我们请爸爸妈妈帮帮忙把它们画下来带到幼儿园给大家看。
【扩展阅读】
英语教学课件
视频剪辑等多媒体手段用大屏幕投影方式辅助各科教学的现代化程序性教具。
课件实质是一种软件,是在一定的学习理论指导下,根据教学目标设计的、反映某种教学策略和教学内容的计算机软件。课件的基本模式有练习型、指导型、咨询型、模拟型、游戏型、问题求解型、发现学习型等。无论哪种类型的课件,都是教学内容与教学处理策略两大类信息的有机结合[1] 。
课件作用
①向学习者提示的各种教学信息;
②用于对学习过程进行诊断、评价、处方和学习引导的各种信息和信息处理;
③为了提高学习积极性,制造学习动机,用于强化学习刺激的学习评价信息;
④用于更新学习数据、实现学习过程控制的教学策略和学习过程的控制方法。
对于课件理论、技术上都刚起步的老师来说,POWERPOINT是个最佳的选择。因为操作上非常简单,大部分人半天就可以基本掌握。所以,就可以花心思在如何在课件中贯彻案例的设计意图上、如何增强课件的实效性上,既是技术上的进步,也是理论上的深化,通过几个相关案例的制作,课件的概念就会入心入脑了。
多媒体课件
多媒体教学课件是指根据教师的教案,把需要讲述的教学内容通过计算机多媒体(视频、音频、动画)图片、文字来表述并构成的课堂要件。它可以生动、形象地描述各种教学问题,增加课堂教学气氛,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拓宽学生的知识视野,来被广泛应用于中小学教学中的手段,是现代教学发展的必然趋势。
电子课件优势
电子课件与传统的教科书相比,它的优势在于资源的丰富性和学习的自主性。电子课件的内容非常丰富,包括课本、教案、练习、自测、参考书籍和相关案例等,就像一个小型图书馆,给学生的学习带来了极大的便利,学生可以根据自己具体情况自由把握学习的进度。
电子教案
教案是描述如何进行一堂课的教学,通常都是教师书面上的文字,课前备课是一线教师进行教学的重要环节,在整个教学活动中占有关键作用,备课的成果表现是形成教案。但传统的教案往往是个人成果,教师按照自己对知识内容的理解和教学设计而形成的教案,主要以word电子文档或书面形式来表现。其缺点是不能及时共享和修改。
电子教案的设计既包括教材分析、教学设计(复习引入、师生交流互动、练习巩固等)、板书、教学反思等传统环节,还包括课件、资料库、友情链接等能够充分发挥信息技术优势的新环节。即在一个教案中,充分整合图、文、声、像等各种媒体的作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其最大的特点是提供链接,便于调用,生动直观。
课件标准化
SCORM标准是国际通用的在线学习的标准,其中针对课件标准包括,内容聚集模型(CAM)和运行时环境(RTE)。
内容聚集模型(Content Aggregation Model, 简称CAM)中基本的组成是素材(Asset)和共享内容对象(SCO)。这些基本内容安装一定标准组织起来就构成了课件整体内容。这样的课件就可以放在任何一个支撑SCORM标准的学习的平台上播放。
运行时环境(Run-Time Environment)描述了课件在运行时(学员学习课件的过程中)课件与平台之间进行通讯应该遵循的行为规范。
教学目标:
1、通过画一画、折一折、量一量体验圆的特征,认识圆的各部分名称,理解在同一个圆内直径与半径的关系。
2、了解、掌握画圆的多种方法,初步学会用圆规画圆。
3、通过观察、分析、概括等思维能力建立初步的空间观念。
教学重难点:
重点:让学生理解并掌握圆各部分的名称及其特征,并学会画圆。
难点:根据圆的特征,学会画规定大小的圆。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各种不同的圆形实物、圆规、直尺、圆形纸片等。
学具准备:各种不同的圆形纸片、圆规等。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4分钟)
1、比眼力游戏:(2分钟)
老师的手指绕一周,想一想手指走过的路线是什么形状的?
2、对于圆,大家一定都不陌生吧!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你们在哪儿见过圆形?(生举例,教师强调-----物体表面是圆)其实圆在我们的生活中随处可见,让我们一起来欣赏生活中美妙的圆。(屏幕播放课件)太美了!难怪在2000多年前古希拉的一位数学家通过研究大量的平面图形之后,发出这样的感慨:“在一切平面图形中,圆最美”!正是因为有了圆,我们的世界才变得神奇而美妙。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走进圆的世界,来认识圆,探索其中的奥妙。好吗?(板书课题:圆的认识)(2分钟)
二、动手操作,探索特征。
1、我们见过这么多的圆,你会借助手边的工具画一个圆吗?试试看。边画边感受:圆和我们以前学过的图形有什么不同?(2分钟)
2、学生汇报,教师小结:以前学过的图形是由线段围成的,叫直线图形,而圆是由曲线围成的,叫曲线图形。圆是平面上的一种曲线图形。谈谈画圆的感受。(2分钟)
预案一:没有用圆规画圆的。
其实我们可以用一种工具画圆,知道是什么吗?(圆规)下边我们就来认识一下圆规。
学生用圆规试着画圆。
预案二:有用圆规画圆的。
说说你们第一次用圆规画圆,感觉难吗?(学生汇报情况,教师:可能是哪儿出了问题?谁来给介绍一下经验。)
教师归结:我们在用圆规画圆的时候需要注意什么呢?固定圆规有针尖的脚,定点;分开圆规的两脚,定距;旋转有铅笔的一只脚,画出一个圆,旋转。
教师示范。
3、(10分钟)想不想再画出一个圆?但有个要求,这个圆要和刚才的不同。想想看可以是哪儿不同?(位置不同,大小不同)
位置的不同,是什么原因造成的?(针尖的位置变了,其实就是圆心的位置变了。)
(圆心确定圆的位置)
师:圆的大小与圆规的什么有关?(圆规两脚的距离)能在你的圆里用一条线段表示现圆规两脚间的距离吗?(学生操作)看一看这条线段的两个端点在哪儿?(学生上台演示:揭示半径)在自己的圆中标出半径,并用字母r标上。半径有什么作用?(半径决定圆的大小)一个圆里只能画一条半径吗?你能再画几条吗?如果老师给你足够的时间,你觉得你能够画几条?为什么?这些线段有什么特点吗?(圆上有无数个点),圆的无数条半径都相等。黑板上的半径和你自己的半径也相等吗?还要加上个什么条件?(同圆或等圆)
4、(10分钟)现在想不想跟老师一起玩儿一个游戏?
找圆心:(提示:对折)学生拿出准备好的圆形纸片,学生动手对折。找出正中心一点,把它描出来。
找半径:连接圆心和圆上任意一点的线段。
同学们真用心!
把你们的圆形纸片,再对折,然后用铅笔把折痕画下来。这条线段的端点在哪儿?(教师示范:揭示直径。用反例,此时揭示在同一个圆中,直径最长。)在自己的圆中标出直径,我们用用字母d来表示。
直径有什么特征呢?说出你的理由,同桌之间先讨论一下。(揭示直径特征)
6、(5分钟)猜测一下,在同一个圆里,直径和半径可能有什么关系?用字母怎么表示?(课件揭示半径和直径的关系)
三、(5分钟)巩固练习:课件出示练习题
1、抢答:知道半径填直径或知道直径填半径。课件出示相应的练习。
2、判断:对的打“√”,错的打“×”。
①连接圆心和圆上的直线叫半径。( )
②两端都在圆上的线段叫直径。 ( )
③圆里有无数条半径和直径。 ( )
④所有的半径都相等,所有的直径都相等。( )
⑤两条半径可以组成一条直径。( )
⑥半径2厘米的圆比直径3厘米的圆大。( )
3、自行车轮子为什么要设计成圆形?车轴应装在什么位置?
4、如果要给圆形花坛安装一个喷水器,你觉得装在哪里好?为什么?
四、课堂延伸:(3分钟)
1、早在2000多年前,我国古代思想家墨子在他的著作中这样描述道:“圆,一中同长也”。你知道是什么意思吗?(课件:一中是指一个圆心,同长可能是指半径一样长,也可能是指直径一样长)这个发现比西方早1000多年呢!感觉怎么样,自豪吧!
(可选)2、有这样一句话:圆出于方,方出于矩。也就是说,最初的圆不是由圆规画成的,而是由正方形切割成的。(课件展示)如果正方形的边长是6厘米,你知道圆的半径和直径是多少吗?
(可选)3、出示阴阳八卦图,已知小圆的半径是3厘米,你还知道些什么?
五、总结收获(3分钟)
在生活中圆被广泛地应用着,成为美的使者与化身,希望大家能从圆的认识中更加喜欢数学,感受数学那份特有的美丽,让我们伸出手指用画圆的方式为我们今天这堂课画上一个圆满的句号。
六、布置作业。(1分钟)
练习十三:1、2、3、5题。
[小学数学认识圆课件]
教学目标:
⒈使学生理解圆面积的含义,理解圆面积计算公式的推导过程,掌握圆面积的计算公式。
⒉培养学生动手操作、抽象概括的能力,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实际问题。
⒊渗透转化的数学思想。
教学重点:
圆面积的含义。圆面积的推导过程。
教学难点:
圆面积的推导过程。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已知r,周长的一半怎样求?
2、用手中的三角板拼三角形,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等,并说出这
些图形的面积计算公式。
s=abs=a2s=ahs=ahs=(a+b)h
二、新课。
1、什么是圆的面积?(出示纸片圆让生摸一摸)
圆所占平面大小叫做圆的面积。
2、推导圆的面积公式。
(1)演示:将等分成16份的圆展开,问可拼成一个什么样的图形?
若分的分数越多,这个图形越接近长方形。
(1)找:找出拼出的图形与圆的周长和半径有什么关系?
圆的半径=长方形的宽
圆的周长的一半=长方形的长
长方形面积=长宽
所以:圆的面积=圆的周长的一半圆的半径
S=r
S圆=r=r2
3、你还能用其他方法推算出圆的面积公式吗?
(1)将圆16等份,取其中一份,看作是一个近似的三角形,三角形的面积是这个圆面积的。这个三角形底是圆周长的,三角形的高是圆的半径。
因为:三角形面积=底高
圆面积=
=rr
=r2
(2)将圆16等分,取其中两份,可以拼成一个近似的平行四边形。平行四边形面积是圆面积的,平行四边形的底是,三角形的高即一个半径,
因为:平行四边形面积=底高
圆面积=r
=r8
=r2
还可以取3份、4份等,同学们可以一一推算。
三、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1、例1一个圆的直径是20m,它的面积是多少平方米?
已知:d=20厘米求:s=?
r=d2202=10(m)
s=Лr2
3、14102
=3、14100
=314(平方厘米)
2、根据下面所给的条件,求圆的面积。
r=5cmd=0、8dm
3、解答下列各题。
(1)一个圆形茶几桌面的直径是1m,它的面积是多少平方厘米?
(2)公园草地上一个自动旋转喷灌装置的射程是10m。它能喷灌的面积是多少?
四、作业。
课本P70第1、5题。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学生结合具体情境认识组和图形的特征,掌握计算组合图形的面积的方法,并能准确掌握和计算简单组合图形的面积。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自主合作,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合作探究的意识。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进一步体验图形和生活的联系,感受平面图形的学习价值,提高学习好数学的自信心。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组合图形的认识及面积计算。
教学难点:对组合图形的分析。
教学工具
多媒体课件,各种基本图形纸片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谈话引入
同学们,在中国古代的建筑中我们经常会见到“外放内圆”“外圆内方”的设计,下面请同学们欣赏几组图片。(生欣赏完后)师提问:这些图片美吗?(生:美)
师:这些图片的设计中包含了我们学过的哪些平面图形?(生:圆、正方形、长方形等)
师:这些不同的几何图形拼在一起能构成精美的图案,给我们以美的享受,这说明我们的数学和现实生活联系密切。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会有圆的组合图形的面积。(板书课题)
二、提出问题,自主探究
1、教师出示例3的两幅图并出示自学提示出示自学提示:
(1)上面两幅图有什么不同之处?
(2)右图中的正方形的对角线和圆得直径有什么关系?
(3)上图中两个圆的半径都是r,你能求出正方形和圆之间的半部分的面积吗?
2、请同学们带着问题认真阅读P69—70页的内容,独立思考自学提示中的问题,若有困难可以小组内讨论。(自学时间:4分钟)
三、师生联动,合作探究1、汇报交流,师生互动
生汇报问题(1):这两幅图都是由圆和正方形组成,左图是外圆内方,右图是外方内圆。
生汇报问题(2):右图中的正方形的对角线和圆得直径相等。
生汇报问题(3):左图阴影面积=正方形的面积—圆的面积列式为:S正=2×2=4(m2)S圆=3、14×12=3、14(m2)4—3、14=0、86(m2)左图:圆的面积减去正方形的面积
(1/2×2×1)×2=2(m2)3、14×12=3、14(m2)3、14—2=1、14(m2)
师:同学们做的很好!可我又有问题了,若两个圆的半径都是r,那结果又是如何呢?生派代表回答:
左图;(2r2)—3、14r2=0、86r2
右图:3、14r2—(1/2×2r×r)×2=1、14r2当r=1m时,和前面的结果完全一致
答:左图中正方形和圆之间的面积是0、86m、右图中圆与正方形之间的面积是1、14m。
四、总结引导,知识生成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师顺便对生进行德育教育:在我们今后的人生道路中,我们为人处事,必须能屈能伸,可方可圆,外在大度圆融,内在正直公正。
五、科学训练,提高能力1、出示教材P70做一做2、完成教材P72第9题
六、堂清作业
七、作业布置P73第10、11、
课后小结
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课后习题
1、出示教材P70做一做
2、完成教材P72第9题
板书
含有圆的组合图形的面积
左图:S正=2×2=4(m2)右图:(1/2×2×1)×2=2(m2)
S圆=3、14×12=3、14(m2)3、14×12=3、14(m2)
4—3、14=0、86(m2)3、14—2=1、14(m2)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学会圆环面积的计算方法,以及圆形与矩形混合图形的相关计算方法。
2、学会利用已有的知识,运用数学思想方法,推导出圆环面积计算公式,有关于圆形与正方形应用的解答方法。
3、培养学生观察、分析、推理和概括的能力,发展学生的空间概念。
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
会利用圆和其他已学的相关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2教学难点
圆与其他图形计算公式的混合使用。
教学工具
PPT卡片
教学过程
1复习巩固上节知识,导入新课
2新知探究
2、1圆环面积
一、问题引入
同学们知道光盘可以用来做什么吗?谁能来描述一下光盘的外观。
回答(略)。
今天我们就来做一做与光盘相关的数学问题。
二、圆环面积求解
例2、光盘的银色部分是一个圆环,内圆半径是50px,外圆半径是150px。圆环的面积是多少?
步骤:
师:求圆环面积需要先求什么?
生:内圆和外圆的面积
师:同学们可以自己做一做,分组交流一下自己的解法。
师:给出计算过程与结果:
三、知识应用
做一做第2题:
一个圆形环岛的直径是50m,中间是一个直径为10m的圆形花坛,其他地方是草坪。草坪的占地面积是多少?
师:这是一道典型的圆环面积应用题。通过直径得到半径,代入圆环面积公式,很简单。
2、2圆与正方形
一、问题引入
师:同学们知道苏州的园林吧。大家有没有观察过园林建筑的窗户?它有很多很漂亮的设计,也有很多很常见的图形,比如五边形、六边形、八边形等等。其中外圆内方或者外方内圆是一种很常见的设计。
师:不仅是在园林中,事实上在中国的建筑和其他的设计中都经常能见到“外圆内方”和“外方内圆”,比如这座沈阳的方圆大厦、商标等等。下面我们来认识一下这种圆形与正方形结合起来构成的图形。
二、知识点
例3:图中的两个圆半径是1m,你能求出正方形和圆之间部分的面积吗?
步骤:
师:题目中都告诉了我们什么?
生:左图圆的半径=正方形的边长的一半=1m;右图圆的面积=正方形对角线的一半=1m
师:分别要求的是什么?
生:一个求正方形比圆多的面积,一个求圆比正方形多的面积。
师:应该怎么计算呢?
归纳总结
如果两个圆的半径都是r,结果又是怎样的呢?
当r=1时,与前面的结果完全一致。
四、知识应用
70页做一做:
下图是一面我国唐代外圆内方的铜镜。铜镜的直径是600px。外面的圆与内部的正方形之间的面积是多少?
师:同学们用我们刚刚学过的知识来解答一下这道题目吧。
解:铜镜的半径是300px
5、3随堂练习
若还有足够时间,课堂练习练习十五第5/6/7题。
(可以邀请同学板书解题过程)
6小结
1、今天我们共同研究了什么?
今天我们在已知圆和正方形的面积公式的前提下,探索了圆环和“外圆内方”“外方内圆”图形的面积计算方法。这不是要求同学们记住这些推导出来的公式,而是希望同学们能过明白推导的方法,以后遇到类似的问题可以自己运用学过的知识来解决问题。
2、在日常生活中经常需要去求圆的面积,譬如说:蒙古包做成圆形的是因为可以最大化地利用居住面积,植物根茎的横截面是圆形的,也是因为可以最大化的吸收水分。我们还可以再举出其他的一些例子,如装菜的盘子、车轮为什么要做成圆形的?大家需要多看多想!
7板书
例2解答步骤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经历操作、观察、验证和讨论归纳等数学活动的过程,探索并掌握圆的面积公式,能正确计算圆的面积,并能应用公式解决相关的简单实际问题。
2、使学生进一步体会“转化”方法的价值,培养运用已学知识解决新问题的能力,发展空间观念和初步的推理能力。
3体会数学来自于生活实际的需要,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进一步产生对数学的好奇心和兴趣。
教学重点:
探索并掌握圆的面积公式,能正确计算圆的面积。
教学难点:
理解圆的面积公式的推导过程。
教学准备:
圆的面积公式的推导图。
一、回顾旧知,引入新知
1、师:四年级时,我们学习了求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的方法,谁来说一说它们的面积的计算方法。
学生回答,教师予以肯定。
2、提问:圆的周长怎么计算?已知圆的周长,如何计算它的直径或半径?
3、引入:我们已经研究了圆的周长和直径、半径的计算方法,今天这节课我们来研究圆的面积是如何计算的。
(板书:圆的面积)
设计意图通过复习,促进学生对周长和已知周长求直径或半径的理解,唤起学生求长方形和正方形面积的经验,为新课的学习做好准备。
二、合作交流,探究新知
1、教学例7。
(l)初步猜想:圆的面积可能与什么有关?说说你猜想的依据。
(2)圆的面积和半径或直径究竟有着怎样的关系呢?我们可以做一个实验。
(3)出示例7第一幅图。思考:图中正方形的边长与圆的半径有什么关系?图中正方形的面积和圆的半径有什么关系?
(4)学生独立完成填空。
(5)猜测:圆的面积大约是正方形面积的几倍?
学生回笞后,明确:圆的面积小于正方形面积的4倍,有可能是3倍多一些。
(6)出示例7后两幅图,按照同样的方法进行计算并填表。
正方形的面积/
圆的半径/
圆的面积/
圆面积大约是正方形面积的几倍
(精确到十分位)
2、交流归纳:观察上面的表格,你有什么发现?
通过交流,明确
(1)圆的面积是它的半径平方的3倍多一些。
(2)圆的面积可能是半径平方的兀倍。
3、教学例8。
(l)谈话:经过刚才的学习,我们已经知道圆的面积大约是它半径平方的3倍多一些,那么圆的面积究竟应该怎样来计算呢?
(2)操作体验:教师演示把圆平均分成16份,并拼成一个近似的平行四边形。
(3)提问:拼成的图形像什么图形?追问:为什么说它像一个平行四边形?
初步想象:如果把圆平均分成32份,也用类似的方法拼一拼,想一想,拼成的图形与前面的图形相比有怎样的变化?
(4)进一步想象:如果将圆平均分成64份、128份,也用类似的方法拼一拼。闭上眼睛想一想,随着份数的增加,拼成的图形会越来越接近一个什么图形?
(5)交流后,教师出示推导图。拼成的长方形与原来的圆有什么联系?在小组中讨论交流。
(6)在集体交流中借助图示小结:长方形的面积与圆的面积相等;长方形的宽是圆的半径;长方形的长是圆周长的一半。
(7)追问:如果圆的半径是r,长方形的长和宽应该怎样表示?根据长方形面积的计算方法,怎样来计算圆的面积?
(8)根据学生的回答,教师板书
长方形的面积一长×宽
圆的面积=
(9)追问:有了这样一个公式,知道圆的什么条件,就可以计算圆的面积了?
4、教学例9。
(1)出示例9,提问:有没有在生活中见过自动旋转*器?
(2)想象一下自动*器旋转一周后喷灌的地方是什么图形,*的最远的距离是什么意思。
(3)学生独立完成计算。
(4)集体交流。
5、教学例10。
(1)请同学读题,解读题意。
(2)找出题中的已知条件。
(3)分析解题过程。
(4)明确各个量之间的转化关系。
三、巩固练习,加深理解
1、完成“练一练”。
(1)学生独立解答。
(2)集体交流。
2、完成练习十五第1题。
(l)学生独立解答。
(2)集体交流。
3、完成练习十五第3题。
(1)学生列式后用计算器计算。
(2)集体交流。
4、完成练习十五第4题。
(1)学生独立解答。
(2)集体交流,指出:已知周长求面积,先要根据周长求出半径。
5、作业:练习十五第2、5题。
四、课堂小结
师: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学生发言,教师点评。
圆的面积
长方形的面积=长×宽
圆的面积=
一、教材分析:
1、首先提出圆的面积计算和其他已经学过的图形的面积计算有什么关系。通过学生自主、独立的发现问题,对可能的答案做出假设与猜想,并通过多次的检验,得出正确的结论。学生通过收集和处理信息、表达与交流等活动,获得知识、技能、方法、态度特别是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等方面的发展。
2、用标准的数学语言得出结论,使学生感受科学的严谨,启迪学习态度和方法。
在学习本课之前应具备的基本知识和技能:
二、内容分析:
1、在学习本课之前应具备的基本知识和技能:
掌握平面图形的计算方法
2、学习本课的入手点及目的:
在学习圆的面积之前,学生已经掌握其他平面图形的计算方法。这节课的目的就是让学生从平行四边形、长方形的面积计算方法和圆的面积的关系,总结出圆面积计算方法。
三、教学目标及其对应的课程标准:
(一)教学目标:
1、经历探索圆面积计算方法的过程,进一步发展推力能力。
2、能运用圆面积公式进行简单的计算。
(二)知识与技能:通过动手实践推导出圆面积计算公式;探索圆面积计算方法和长方形面积计算方法飞关系,并能正确运用公式进行计算。
(三)解决问题:能结合具体情景发现并提出数学问题;尝试从不同角度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并能有效地解决问题,尝试评价不同方法之间的差异;通过对解决问题过程的反思,获得解决问题的经验。
(四)情感与态度:敢于面对数学活动中的困难,并有独立克服困难和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成功体验,有学好数学的自信心;并尊重与理解他人的见解;能从交流中获益。
四、教育理念和教学方式:
1、教师是学生学习的组织者、促进者、合作者:学生是学习的主人,在教师指导下主动的、富有个性的学习,用自己的身体去亲自经历,用自己的心灵去亲自感悟。教学是师生交往、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当学生迷路的时候,教师不轻易告诉方向,而是引导他怎样去辨明方向;当学生登山畏惧了的时候,教师不是拖着他走,而是唤起他内在的精神动力,鼓励他不断向上攀登。
2、采用“问题情景—探究交流—得出结论—强化训练”的模式展开教学。
3、教学评价方式:
(1)通过课堂观察,关注学生在观察、总结、训练等活动中的主动参与程度与合作交流意识,及时给与鼓励、强化、指导和矫正。
(2)通过判断和举例,给学生更多机会,在自然放松的状态下,揭示思维过程和反馈知识与技能的掌握情况,使老师可以及时诊断学情,调查教学。
(3)通过课后访谈和作业分析,及时查漏补缺,确保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
五、教学媒体:多媒体
六、教学和活动过程:
教学过程设计如下:
〈一〉、复习旧知,导入新课
1、问:已知圆的直径或半径怎样求圆的周长?(c=2πr或c=πd)
2、课件:出示一块圆形的苗圃。如果要给这块苗圃围栅栏,是求什么?(圆形苗圃的周长)
3、我们以前学过正方形、长方形等平面图形的面积,谁能概括一下什么是圆的面积?请同学们用手摸出学具圆的面积。
3、提问:如果圆的半径是2分米,你能猜猜这个圆的面积有多大?(同学们纷纷地猜测,有的学生可能说这个圆面小于所在的正方形面积)
这节课我们一起来研究怎样计算圆的面积。(板书课题:圆的面积)
〈二〉、动手实践
[引入]同学们,前面我们学习了正方形、长方形等平面图形的面积是计算方法,通过动手将圆拼成我们学过的平行四边形或长方形,你能总结出圆的面积和长方形面积计算方法之间的关系吗?
1、[学生回答]分组交流、讨论拿出已准备好的学具,说说你把圆剪拼成了什么图形?你发现了什么?
课件演示:请看大屏幕,把圆分成16等份,拼成了近似平行四边形,再分成32等份,拼成近似的平行四边形,再分成64等份,拼成近似长方形,你发现什么?(如果分的份数越多,每一份就会越细,拼成的图形就会越接近于长方形。)
2、[学生回答]总结圆面积计算公式的语言描述:
长方形的长相当于圆周长的一半,长方形的宽相当于圆的半径
3、[学生回答]圆面积计算公式:
s=πr
〈三〉、运用公式,解决问题
1、口答,根据半径计算出圆的面积:(抢答形式,活跃课堂气氛,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r=1r=2r=3
2、练一练
r=9,s=______________;c=12、56,s=_______________;
r=5,s=_____________;d=8,s=_______________;
〈四〉、[学生小结]
你认为圆面积计算公式在应用过程中,需要注意那些问题?
(1)r=r×r
(2)π取3、14、
〈五〉、知识应用
用一根长3米的绳子,把一只羊拴在树杆上,羊的活动范围是多少?
〈六〉、学生自我评价
[小结]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和感悟?
本节课,我们自己通过计算、分析结果,总结出了圆面积计算公式。在知识探索的过程中,同学们积极思考,大胆探索,团结协作共同取得了进步。
〈七〉[作业]随堂练习课本
组合图形的面积计算
教学目标:
1、让学生结合具体的情境认识环形的特征,掌握计算环形的面积的方法,并能准确计算一些简单组合图形的面积。
2、通过自主探究与小组合作,进一步应用圆的周长公式和面积公式解决一些和生活相关的实际问题。
3、使学生进一步体验图形和生活的联系,感受平面图形的学习价值,提高数学学习的兴趣和学好数学的信心。
教学重点:
掌握计算环形面积的方法,并能准确计算一些简单组合图形的面积。
教学难点:
应用圆的周长公式和面积公式解决一些和生活相关的实际问题。
教学准备:
圆规,环形图片,教学情境图。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知
1、出示自然界中的一些环形图片。
(l)观察图片,说说这些图形都是由什么组成的。
(2)你能举出一些环形的实例吗?
2、引入:今天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研究环形面积的计算方法。
二、合作交流,探究新知
1、教学例11、
(1)出示例11题目,读题。
(2)提问:这是由两个同心圆组合成的圆环,要计算它的面积,你有什么好的方法?独立思考。
(3)小组讨论,理清解题思路。
(4)集体交流
①求出外圆的面积。
②求出内圆的面积。
③计算圆环的面积。
(5)学生按步骤独立计算。
(6)组织交流解题方法,教师板书
①求出外圆的面积:3、14×102=314(平方厘米)
②求出内圆的面积:3、14×62=113、04(平方厘米)
③计算圆环的面积:314—113、04=200。96(平方厘米)
(7)提问:有更简便的计算方法吗?
(8)学生回答后,小结:求圆环的面积一般是把外圆的面积减去内圆的面积
还可以利用乘法分配率进行简便计并。
简便计算
3、14×102—3、14×62
=3、14×(102—62)
=3、14×64
=200。96(平方厘米)
答:这个铁片的面积是200。96平方厘米。
2、概括归纳:如果用R表示大圆的半径,用r表示小圆的半径,你能根据上面的计算过程推导出环形面积的计算公式吗?
学生回答后,教师板书
或
3、完成“试一试”。
(1)出示题目和图形,学生读题。
(2)提问:这个组合图形是由哪些基本图形组合而成的?
(3)半圆和正方形有什么相关联的地方?
学生交流后,明确:正方形的边长就是半圆的直径。
(4)思考一下,半圆的面积该怎样计算?
(5)学生独立计算。
(6)交流解题方法,注意提醒学生半圆的面积必须把整圆的面积除以20
4、小结:圆、半圆和其他基本的平面图形组合在一起,产生了许多美丽的组合图形。在计算组合图形面积的时候,大家要看清,整个图形是由哪些基本的图形组合而成的,再进行计算。
三、巩固练习,加深理解
1、完成“练一练”。
(l)看图,弄清题意。
(2)提问:求涂色部分的面积,需要计算哪些基本图形的面积?
(3)第一个图形中,两个基本图形有什么联系?第二个图形呢?
明确:左图中长方形的宽与圆的半径相等,右图中半圆的直径是三角形的高。
(4)学生独立计算。
(5)集体交流。
2、完成练习十五第9题。
(1)学生先量出相关数据。
(2)根据数据独立完成计算。
(3)集体交流。
3、完成练习十五第13题。
(1)估计每种花卉所占圆形面积的几分之几。
(2)计算每种花卉的种植面积。
(3)集体交流。
4、完成练习十五第14题。
(1)学生根据图形做出直观的判断,并说说直观判断的方法。
(2)通过计算检验所做出的判断。
5、完成练习十五第15题。
(1)学生读题,观察示意图。
(2)提问:要求小路的面积实际就是求什么?求圆环的面积,必须知道什么
条件?题目中告诉了我们哪些条件?还有什么条件是要我们求的?
(3)学生独立计算。
(4)集体交流。
6、思考题。
(1)学生充分思考后再列式计算。
(2)组织交流。
四、课堂小结
师:这节课学习了什么内容?你有什么启发?
先由学生自主发言,然后教师补充完善。
板书设计:
①求出外圆的面积:3、14×102=314(平方厘米)
②求出内圆的面积:3、14×62=113、04(平方厘米)
③计算圆环的面积:314—113、04=200。96(平方厘米)
简便计算
3、14×102—3、14×62
=3、14×(102—62)
=3、14×64
=200。96(平方厘米)
答:这个铁片的面积是200。96平方厘米。
环形面积计算公式:或
教学目标:
1、学生通过观察、操作、分析和讨论,推导出圆的面积公式。
2、能够利用公式进行简单的面积计算。
3、渗透转化思想,初步了解极限思想,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教学重难点:渗透转化思想,初步了解极限思想,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教学过程
一、尝试转化,推导公式
1、确定“转化”的策略。
师:同学们,你们想一想,当我们还不会计算平行四边形的面积的时候,是利用什么方法推导出了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呢?
引导学生明确:我们是用“割补法”将平行四边形转化成长方形的方法推导出了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
师:同学们再想想,我们又是怎样推导出三角形的面积计算公式的呢?
师:对了,我们将平行四边形、三角形“转化”成其它图形的方法来推导出它们的面积计算公式。
2、尝试“转化”。
师:那么,怎样才能把圆形转化为我们已学过的其它图形呢?(板书课题:圆的面积)
请大家看屏幕(利用课件演示),老师先给大家一点提示。
师:(教师配合课件演示作适当说明)如果我们把一个圆形平均分成16份(如图三),其中的每一份(如图四,课件闪烁其中1份)都是这个样子的。同学们,你们觉得它像一个什么图形呢?
师:是的,其中的每一份都是一个近似三角形。请同学们再想一想,这个近似三角形这一条边(教师指示)跟圆形有什么关系呢?
引导学生观察,明确这个近似三角形的两条边其实都是圆的半径。
师:如果我们用这些近似三角形重新拼组,就可以将这个圆形“转化”成其它图形了。同学们,老师为你们每个小组都准备了一个已经等分好了的圆形,请你们动手拼一拼,把这个圆形“转化”成我们已学过的其它图形,开始吧!
预设:学生利用这种近似三角形拼组图形会有一定的难度,教师要加强巡视和有针对性的指导,既鼓励学生拼出自己想象中的图形,又要引导他们拼出最简单、最容易计算面积的图形。一般情况下,学生会拼出如下几种图形(如图五、图六、图七)。
3、探究联系。
师:同学们,“转化”完了吗?好,请大家来展示一下你们“转化”后的图形。
预设:
分组逐个展示,并将其中“转化”成长方形的一组的作品贴在黑板上。如果有小组转化成了不规则的图形,教师应及时引导他们转化为我们已学过的平面图形。
师:好,各个小组都不错。现在请同学们思考一个问题:你们把一个圆形“转化”成了现在的图形之后,它们的面积有没有改变?请小组内讨论。
师:谁来告诉大家,它们的面积有没有改变?
师:是的,没有改变,就是说:这个近似的长方形的面积=圆的面积。
师:虽然我们现在拼成的是一个近似的长方形,但是如果把圆等分成32份、64份、128份、256份……一直这样下去分成很多很多份,拼成的图形就变为真正的长方形(课件演示,如图八)。
4、推导公式。
师:现在我们就来看这个长方形。同学们,如果圆的半径为r,你们知道这个长方形的长和宽分别是多少吗?现在请小组为单位进行讨论讨论。
师:好,同学们,谁能首先告诉老师,这个长方形的宽是多少?
预设:
根据学生的回答,教师演示课件,同时闪烁圆的半径和长方形的宽,并标示字母r,如图九。
师:那这个长方形的长是多少呢?(教师边演示课件边说明)这个长方形是由两个半圆展开后拼成的,请大家看屏幕,这个红色的半圆展开后,其中这条黄色的线段就是长方形的长(如图十),请同学们仔细观察(课件继续演示如图十一,半圆展开后再还原,再展开,),这个长方形的长究竟与圆的什么有关?究竟是多少呢?
预设:
教师引导学生明白:这个长方形的长与圆的周长有关,并且是圆的周长的一半(如果学生有困难的话,教师利用课件演示,如图十二)。并且让学生通过计算得出长方形的长就是πr。
师:现在我们已经知道了这个长方形的长和宽(如图十三),它的面积应该是多少?那圆的面积呢?
预设:
老师根据学生的回答进行相关的板书。
师:你们真了不起,学会了“转化”的方法推导出圆的面积计算公式。现在请大家读一读,记一记,写一写圆的面积计算公式。
二、运用公式,解决问题
1、教学例1、
师:同学们,从这个公式我们可以看出,要求圆的面积,必须先知道什么?(出示例1)如果我们知道一个圆形花坛的直径是20m,我们该怎样求它的面积呢?请大家动笔算一算这个圆形花坛的面积吧!
预设:
教师应加强巡视,发现问题及时指导,并提醒学生注意公式、单位使用是否正确。
2、完成做一做。
师:真不错!现在请同学们翻开数学课本第69页,请大家独立完成做一做的第1题。
订正。
3、教学例2、
师:(出示例2)这是一张光盘,这张光盘由内、外两个圆构成。光盘的银色部分是一个圆环。请同学们小声地读一读题。开始!
师:怎样求这个圆环的面积呢?大家商量商量,想想办法吧!
师: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了吗?
师:好的,就按同学们想到的方法算一算这个圆环的面积吧!
预设:
教师继续对学困生加强巡视,如果还有问题的学生并给予指导。
交流,订正。
三、课堂作业。
教材第70页第2、3、4题。
四、课堂小结
师:同学们,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课后作业:1、完成数练第31页。
2、C选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了解圆的面积的含义,经历圆面积计算公式的推导过程,掌握圆面积计算公式。
能力目标:能运用圆的面积公式计算圆的面积,并能运用圆面积知识解决简单实际的问题。
情感目标:在估一估和探究圆面积公式的活动中,体会“化曲为直”的思想,感受极限思想。
教学重点:能运用圆的面积公式计算圆的面积,并能运用圆面积知识解决简单实际的问题。
教学难点:能运用圆的面积公式计算圆的面积,并能运用圆面积知识解决简单实际的问题。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1、(出示P16中草坪喷水插图)请同学们观察这幅插图,说说从图中你能发现数学知识吗?
2、这个圆形的面积指的是哪部分呢?
3、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圆的面积。(板书:圆的面积)
二、探究思考,解决问题。
1、请大家估计半径为5米的圆面积大约是多大?
2、用数方格的方法求圆面积大小
①出示P16方格图,让同学们看懂图意后估算圆的面积,学生可以讨论交流。
②指明反馈估算结果,并说明估算方法及依据。
3、在实际生活中往往要有一个精确的结果,我们接下来就来讨论一个能计算圆面积的方法。
三、探索规律
1、大家还记得我们以前学习的平行四边形、三角形、梯形面积公式是怎么推导来的吗?
2、那么圆形的面积可由什么图形面积得来呢?
3、拿出剪好的图形拼一拼,能成为一个什么图形?拼成的图形与原来的圆形有什么关系?
4、同学们操作,教师巡视。
5、大家想象一下,如果把一个圆等分的份数越多,拼成的图形越接近什么图形?
6、你能否由平行四边形或者长方形的面积公式得到圆形面积公式呢?并说出你的理由。
①因为拼成的平行四边形的底也就是圆形周长的一半;平行四边形的高就是圆形的半径。而平行四边形面积=底×高,那么圆形面积公式=圆周长的1/2×半径即可。
②因为拼成的长方形的长也就是圆形周长的一半,长方形的宽就是圆形的半径。而长方形面积=长×宽,那么那么圆形面积=圆周长的1/2×半径即可。
7、用字母怎么表示圆面积公式呢?
四、应用圆面积公式
1、现在请大家用圆面积公式计算喷水头转动一周可以浇灌多大面积的农田。
2、第18页第1题
学生独立解答,集体订正的时候要求学生说出每一步计算过程和依据。
3、第18页第2题
让学生理解题意后,鼓励学生在头脑中想象,猜一猜结果,然后在地上画一个半径是1米的圆,让学生看看,并试着站一站。
板书设计:
圆的面积
平行四边形面积=底×高,
圆形面积公式=圆周长的1/2×半径
圆形面积公式=圆周率圆×半径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