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迅的诗的教学设计方案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14篇鲁迅的诗的教学设计方案,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一起分享。

篇1:鲁迅的诗的教学设计方案

关于鲁迅的诗的教学设计方案

教学目标:

1理解诗歌主题和诗人的思想感情。

2学习对比的写法,领会以形象化的语言说理的特色。

3感受诗歌的韵律,了解本诗严谨的结构、节奏与韵律

4理解本诗所表达的生死的关系,激发学生对人生价值的思考。

教学重难点:

诗歌所蕴含的哲理,以形象化的语言说理的特色

教学方法:

1.诵读感悟法。指导学生反复朗读,从语言入手,充分入境

2.评析欣赏法。充分调动学生的思维积极性,发挥其主体作用,畅所欲言。

本诗的内容和主题教师略作点拨,学生应不难理解。但要真正贴近诗人的心灵,引起共鸣,可能还有距离。只有多诵读,在读中去感受、去领悟,也许比“分析”更有效。诗中的哲理较易理解,但学生往往忽视形象的语言,须注意指导赏析。

教学过程:

一.导入设计

1.学生:齐背鲁迅先生的、名言“我好像一只牛,吃的是草,挤出来的是牛奶、血。”

2.师:鲁迅先生以他对人民的深沉博大的爱,为人民牺牲献身的精神,赢得了无数人的崇敬和爱戴。在他逝世后,许多人以各种方式怀念他、赞颂他。1949年10月19日,是鲁迅先生逝世13周年纪念日,诗人臧克家参观了北京的鲁迅先生的故居后,情不自禁,挥笔写下了。

初中学生已学过鲁迅先生的不少作品,通过背诵先生的诗句和名言,唤起学生对鲁迅先生的感情,将会帮助学生更好地感受这首诗表达的思想感情。

二.研习课文

1.诵读全诗,整体把握

a教师范读(也可放音带),以自己真挚的感情感染学生。

b学生放声朗读。要求读得流畅,读出节奏,读出感情,在读中感知诗歌内容。

c指名有感情地朗读,其他学生边听边就语调、语速、语气、重音、停连等作标记,感受全诗洋溢着的音乐美。

明确:

语调:应读得铿锵有力,每节诗的前两句和后两句应一抑一扬。2—7节的前两句还应读出讽刺的意味。

重音:如

有的人,骑在人民头上:“啊,我多伟大。”有的人,俯下身子给人民当牛马。

d思考:

诗中表达了诗人的什么感情?

这是一首哲理诗,你能初步谈谈自己的认识吗?

将诗歌划分为三个层次。

诗歌主要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

诗歌教学应从诵读入手,只有完全融化到诗里,一读一思,一思一得,最后达到“使其言皆出于吾之口,使其义皆出于吾之心”的目的。四个思考题,从内容到形式,引导学生从整体上对全诗把握。诗的层次与手法较为浅显,故在整体感知这一步解决。学生的表述可形式多样,提倡借用古诗文表达,以提高学生的欣赏品味。

2.具体研习,突出重点。

方法:朗读,讨论,明确

朗读第一小节,说说“活”和“死”有什么不同的含义。

明确:前两句指的是骑在人民头上作威作褔的人,于他人于社会毫无益处,他们的生命毫无价值,虽生犹死;后两句指的是,一生为人民的'人,他们的生命虽

朗读2—4小节,讨论:a

读了这几节诗,你联想起了哪些历史人物?

b诗中从哪些方面把两种截然不同的人作了对比?

c教师介绍鲁迅先生的和后,请学生谈谈对“俯下身子给人民当牛马”和“情愿作野草,等着地下的火烧”这两句诗的理解。

d找出这几节诗中生动而富有表现力的词语加以评析。

明确:“当牛马”、“作野草”这两个意象形象地体现了鲁迅先生那种彻底的献身精神,“无我”的人生境界,这样的人,虽死犹生,人民将会永远记住他们,怀念他们。这正是诗中所要歌颂的。

富有表现力的词语如“骑”、“俯”,前者活画出那些自私自利,不可一世,在人民面前作威作褔者的骄狂之态,后者则鲜明地展现出鲁迅先生甘愿献身于人民的彻底的牺牲精神,对比鲜明,诗人的褒贬不言自明。

教师点拨:诗人发挥诗歌的特点,运用形象化的比喻和鲜明的对比,将深刻的哲理寓于形象之中,极富感染力,这着诗堪称说理诗的成功范例,值得同学们在平常习作中学习。

选取重点段落品读,强化对文章的感悟欣赏,优化学生的情感和感悟能力,重视学生的自我感受,使课堂真正成为培养学生“情知对称”的人格和智能双向发展的绿洲。

3.学生再次有感情地朗读全诗

三.课堂训练

读过这首诗,一定触发了你对生与死的一点思考,谈谈你的感受

篇2:杂诗教学设计方案

教学目标:

了解诗人的生平事迹。 通过分析意象,把握诗歌的意境。 体会诗人诗歌所表达的思想情感。

教学重难点:

通过分析意象,把握诗歌的意境。(重点) 体会诗歌情感。(难点)

教学方法:

诵读法 合作探究法

教学课时:

一课时

教学过程:

1.新课导入

师:诗歌体裁中有一类诗歌特别突出,就是边塞诗。提到这一体裁,老师首先想到的是王昌龄的《从军行》“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还有王翰的《凉州词》“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当然还有特别多。但是在写边塞诗歌中有这么一类的诗歌,通过写征妇的思念、离别的.痛苦来表现对战争的不满。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这么一首诗《杂诗三首》(其三)(板书)

2.知识积累

知人论世,了解作者

沈佺期(约656年 — 约7),字云卿,相州内黄(今安阳市内黄县)人,唐代诗人。与宋之问齐名,世称“ 沈宋 ”。善属文,尤长七言之作。唐高宗上元二年(675年)擢进士第。神龙三年(7),召拜起居郎兼修文馆直学士,常侍宫中。后历中书舍人,太子少詹事。沈佺期和宋之问二人近体诗“格律谨严精密。并且制定了格律规则,回忌声病,约句准篇,从而完成了古体诗到唐代近体诗的革命性转变。

2.闺怨诗。主要抒写古代民间弃妇和思妇(包括征妇、商妇、游子妇等)的忧伤。征妇怨诗。征妇可以说是边塞战争的附属产物,她们不仅要饱尝一般思妇的相思之苦、离别之恨,而且还得时刻牵挂边关丈夫的冷暖安危。

3.文本赏析

初读诗歌

(1)请大家把这首诗先认认真真地读两遍,要读准字音,读得字正腔圆,读出节奏,读得有板有眼。(生读)

(2)找同学有感情地朗读。(简要点评)

小结:读诗也是我们理解诗歌的一种方式,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当然,读对于大家来说都不难,但是理解诗歌却是要更上一层楼

析意象,感意境

(1)我们学了这么多的诗歌,不知道有没有发现一些什么特点。

(2)对,意象在诗歌当中是非常重要的一个点,我们可以借助这些意象去分析、感受诗人所创造的意境,从而理解诗歌所表达的情感。

(3)再读一遍诗歌,分析诗歌意象

黄龙戍:唐代东北要塞。塞外战事不绝,而且多年如此。战事如此,男丁的兵役自然一再延期,夫妻离别就成为必然。

月:月亮就自然成为思念的“信物”。属于妻子的月亮,常驻军营的上空。

少妇、良人:把夫妻当年欢聚和今朝离别作对比写出,形成时空并列,令读者更深感其中的悲苦之深。

龙城:匈奴名城,这里代指敌方要地。最后一句表达呼吁:谁能够率领大军,直捣龙城,消灭敌酋,平息战事,让夫妻团圆?这既可理解为夫妻二人的心愿,也可以理解为作者眼见夫妻的离别之苦而发出的感慨。

小结:我们可以通过这些具有一定意义的诗歌意象,体会理解诗人所表达的闺中少妇和久戍未归的丈夫的两地相思之情,也委婉、含蓄地讽刺了边将的无能。

(4)再读诗歌,带着感情与自己的理解去读。

4.课程小结

师:诗歌和我们现在的音乐共通,都是一种表达感情的方式,掌握一定的方法与技巧,对于理解诗歌十分必要。

5.布置作业

1、背诵诗歌

2、找《杂诗三首》的其他几首读一读。

篇3:杂诗教学设计方案

杂诗三首

沈佺期

其三

闻道黄龙戍,频年不解兵⑴。

可怜闺里月,长在汉家营⑵。

少妇今春意,良人昨夜情⑶。

谁能将旗鼓,一为取龙城⑷。

[注释]

⑴黄龙戍:唐代东北要塞,在今辽宁开原西北。解兵:犹言停止战争。

⑵两句写明月之下,妻子在家里思念军营中的丈夫。汉家营:即唐时军营。唐人常常以汉代唐,如《兵车行》:君不闻汉家山东二百州。

⑶两句互文,意谓夫妻欢聚之后分别时的思念。

⑷将:拿,举着。龙城:匈奴名城,这里代指敌方要地。

[解读]

第一联以作者的视角,写出背景,为下文做了铺垫:塞外战事不绝,而且多年如此。战事如此,男丁的兵役自然一再延期,夫妻离别就成为必然。于是第二联写闺中妻子对服役的丈夫的思念之情,妙在同一轮圆月下的思念,偏偏写作属于妻子的月亮,常驻军营的上空——月亮就自然成为思念的“信物”。李白说“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也是这般奇妙。第三联是对上一联的进一步补足。把夫妻当年欢聚和今朝离别作对比写出,形成时空并列,令读者更深感其中的悲苦之深。最后一句表达呼吁:谁能够率领大军,直捣龙城,消灭敌酋,平息战事,让夫妻团圆?这既可理解为夫妻二人的心愿,也可以理解为作者眼见夫妻的离别之苦而发出的感慨。

[作者简介]

沈佺期(约656年 — 约715年),字云卿,相州内黄(今安阳市内黄县)人,唐代诗人。与宋之问齐名,世称“ 沈宋 ”。善属文,尤长七言之作。唐高宗上元二年(675年)擢进士第。神龙三年(707年),召拜起居郎兼修文馆直学士,常侍宫中。后历中书舍人,太子少詹事。沈佺期和宋之问二人近体诗“格律谨严精密。并且制定了格律规则,回忌声病,约句准篇,从而完成了古体诗到唐代近体诗的革命性转变。

篇4:鲁迅的诗

11、《答客诮》

无情未必真豪杰,怜子如何不丈夫?

知否兴风狂啸者,回眸时看小於菟。

12、《赠蓬子》

蓦地飞仙降碧空,云车双辆挈灵童。

可怜蓬子非天子,逃去逃来吸北风。

13、《赠日本歌人》

春江好景依然在,远国征人此际行。

莫向遥天望歌舞,西游演了是封神。

14、《偶成》

文章如土欲何之?翘首东云惹梦思。

所恨芳林寥落甚,春兰秋菊不同时。

15、《湘灵歌》

昔闻湘水碧如染,今闻湘水胭脂痕。

湘灵妆成照湘水,皎如皓月窥彤云。

高丘寂寞竦中夜,芳荃零落无余春。

鼓完瑶瑟人不闻,太平成象盈秋门。

16、《悼丁君》

如磐夜气压重楼,剪柳春风道九秋。

瑶瑟凝尘清怨绝,可怜无女耀高丘。

17、《所闻》

华灯照宴敞豪门,娇女严妆侍玉樽。

忽忆情亲焦土下,佯看罗袜掩啼痕。

18、《悼杨铨》

岂有豪情似旧时,花开花落两由之。

何期泪洒江南雨,又为斯民哭健儿。

19、《庚子送灶即事》

只鸡胶牙糖,典衣供瓣香。

家中无长物,岂独少黄羊。

更多

篇5:鲁迅的诗

鲁迅(1881-1936),原名周树人,出版有散文诗集《野草》。《野草》题辞 秋夜 影的告别 求乞者 复仇 复仇〔其二〕 希望 雪 失掉的好地狱 墓碣文 淡淡的血痕中


《野草》题辞

当我沉默着的时候,我觉得充实;我将开口,同时感到空虚。

过去的生命已经死亡。我对于这死亡有大欢喜,因为我借此知道它曾经存活。死亡的生命已经朽腐。我对于这朽腐有大欢喜,因为我借此知道它还非空虚。

生命的泥委弃在地面上,不生乔木,只生野草,这是我的罪过。

野草,根本不深,花叶不美,然而吸取露,吸取水,吸取陈死人的血和肉,各各夺取它的生存。当生存时,还是将遭践踏,将遭删刈,直至于死亡而朽腐。

但我坦然,欣然。我将大笑,我将歌唱。

我自爱我的野草,但我憎恶这以野草作装饰的地面。

地火在地下运行,奔突;熔岩一旦喷出,将烧尽一切野草,以及乔木,于是并且无可朽腐。

但我坦然,欣然。我将大笑,我将歌唱。

天地有如此静穆,我不能大笑而且歌唱。天地即不如此静穆,我或者也将不能。我以这一丛野草,在明与暗,生与死,过去与未来之际,献于友与仇,人与兽,爱者与不爱者之前作证。

为我自己,为友与仇,人与兽,爱者与不爱者,我希望这野草的朽腐,火速到来。要不然,我先就未曾生存,这实在比死亡与朽腐更其不幸。

去罢,野草,连着我的题辞!


秋夜

在我的后园,可以看见墙外有两株树,一株是枣树,还有一株也是枣树。

这上面的夜的天空,奇怪而高,我生平没有见过这样奇怪而高的天空。他仿佛要离开人间而去,使人们仰面不再看见。然而现在却非常之蓝,闪闪地〖目夹〗着几十个星星的眼,冷眼。他的口角上现出微笑,似乎自以为大有深意,而将繁霜洒在我的园里的野花上。

我不知道那些花草真叫什么名字,人们叫他们什么名字。我记得有一种开过极细小的粉红花,现在还开着,但是更极细小了,她在冷的夜气中,瑟缩地做梦,梦见春的到来,梦见秋的到来,梦见瘦的诗人将眼泪擦在她最末的花瓣上,告诉她秋虽然来,冬虽然来,而此后接着还是春,胡蝶乱飞,蜜蜂都唱起春词来了。她于是一笑,虽然颜色冻得红惨惨地,仍然瑟缩着。

枣树,他们简直落尽了叶子。先前,还有一两个孩子来打他们别人打剩的枣子,现在是一个也不剩了,连叶子也落尽了。他知道小粉红花的梦,秋后要有春;他也知道落叶的梦,春后还是秋。他简直落尽叶子,单剩干子,然而脱了当初满树是果实和叶子时候的弧形,欠伸得很舒服。但是,有几枝还低亚着,护定他从打枣的竿梢所得的皮伤,而最直最长的几枝,却已默默地铁似的直刺着奇怪而高的天空,使天空闪闪地鬼〖目夹〗眼;直刺着天空中圆满的月亮,使月亮窘得发白。

鬼〖目夹〗眼的天空越加非常之蓝,不安了,仿佛想离去人间,避开枣树,只将月亮剩下。然而月亮也暗暗地躲到东边去了。而一无所有的干子,却仍然默默地铁似的直刺着奇怪而高的天空,一意要制他的死命,不管他各式各样地〖目夹〗着许多蛊惑的眼睛。

哇的一声,夜游的恶鸟飞过了。

我忽而听到夜半的笑声,吃吃地,似乎不愿意惊动睡着的人,然而四围的空气都应和着笑。夜半,没有别的人,我即刻听出这声音就在我嘴里,我也即刻被这笑声所驱逐,回进自己的房。灯火的带子也即刻被我旋高了。

后窗的玻璃上丁丁地响,还有许多小飞虫乱撞。不多久,几个进来了,许是从窗纸的破孔进来的。他们一进来,又在玻璃的灯罩上撞得丁丁地响。一个从上面撞进去了,他于是遇到火,而且我以为这火是真的。两三个却休息在灯的纸罩上喘气。那罩是昨晚新换的罩,雪白的纸,折出波浪纹的叠痕,一角还画出一枝猩红色的栀子。

猩红的栀子开花时,枣树又要做小粉红花的梦,青葱地弯成弧形了……我又听到夜半的笑声;我赶紧砍断我的心绪,看那老在白纸罩上的小青虫,头大尾小,向日葵子似的,只有半粒小麦那么大,遍身的颜色苍翠得可爱,可怜。

我打一个呵欠,点起一支纸烟,喷出烟来,对着灯默默地敬奠这些苍翠精致的英雄们。


影的告别

人睡到不知道时候的时候,就会有影来告别,说出那些话——

有我所不乐意的在天堂里,我不愿去;有我所不乐意的在地狱里,我不愿去;有我所不乐意的在你们将来的黄金世界里,我不愿去。

然而你就是我所不乐意的。

朋友,我不想跟随你了,我不愿住。

我不愿意!

呜呼呜呼,我不愿意,我不如彷徨于无地。

我不过一个影,要别你而沉没在黑暗里了。然而黑暗又会吞并我,然而光明又会使我消失。

然而我不愿彷徨于明暗之间,我不如在黑暗里沉没。

然而我终于彷徨于明暗之间,我不知道是黄昏还是黎明。我姑且举灰黑的手装作喝干一杯酒,我将在不知道时候的时候独自远行。

呜呼呜呼,倘是黄昏,黑夜自然会来沉没我,否则我要被白天消失,如果现是黎明。

朋友,时候近了。

我将向黑暗里彷徨于无地。

你还想我的赠品。我能献你甚么呢?无已,则仍是黑暗和虚空而已。但是,我愿意只是黑暗,或者会消失于你的白天;我愿意只是虚空,决不占你的心地。

我愿意这样,朋友——

我独自远行,不但没有你,并且再没有别的影在黑暗里。只有我被黑暗沉没,那世界全属于我自己。


求乞者

我顺着剥落的高墙走路,踏着松的灰土。另外有几个人,各自走路。微风起来,露在墙头的高树的枝条带着还未干枯的叶子在我头上摇动。

微风起来,四面都是灰土。

一个孩子向我求乞,也穿着夹衣,也不见得悲戚,近于儿戏;我烦腻他这追着哀呼。

我走路。另外有几个人各自走路。微风起来,四面都是灰土。

一个孩子向我求乞,也穿着夹衣,也不见得悲戚,但是哑的,摊开手,装着手势。

我就憎恶他这手势。而且,他或者并不哑,这不过是一种求乞的法子。

我不布施,我无布施心,我但居布施者之上,给与烦腻,疑心,憎恶。

我顺着倒败的泥墙走路,断砖叠在墙缺口,墙里面没有什么。微风起来,送秋寒穿透我的夹衣;四面都是灰土。

我想着我将用什么方法求乞:发声,用怎样声调?装哑,用怎样手势?……

另外有几个人各自走路。

我将得不到布施,得不到布施心;我将得到自居于布施之上者的烦腻,疑心,憎恶。

我将用无所为和沉默求乞!……

我至少将得到虚无。

微风起来,四面都是灰土。另外有几个人各自走路。

灰土,灰土,……

……………………

灰土……


复仇

人的皮肤之厚,大概不到半分,鲜红的热血,就循着那后面,在比密密层层地爬在墙壁上的槐蚕更其密的血管里奔流,散出温热。于是各以这温热互相蛊惑,煽动,牵引,拼命希求偎倚,接吻,拥抱,以得生命的沉酣的大欢喜。

但倘若用一柄尖锐的利刃,只一击,穿透这桃红色的,菲薄的皮肤,将见那鲜红的热血激箭似的以所有温热直接灌溉杀戮者;其次,则给以冰冷的呼吸,示以淡白的嘴唇,使之人性茫然,得到生命的飞扬的极致的大欢喜;而其自身,则永远沉浸于生命的飞扬的极致的大欢喜中。

这样,所以,有他们俩裸着全身,捏着利刃,对立于广漠的旷野之上。

他们俩将要拥抱,将要杀戮……

路人们从四面奔来,密密层层地,如槐蚕爬上墙壁,如马蚁要扛鲞头。衣服都漂亮,手倒空的。然而从四面奔来,而且拼命地伸长脖子,要赏鉴这拥抱或杀戮。他们已经预觉着事后自己的舌上的汗或血的鲜味。

然而他们俩对立着,在广漠的旷野之上,裸着全身,捏着利刃,然而也不拥抱,也不杀戮,而且也不见有拥抱或杀戮之意。

他们俩这样地至于永久,圆活的身体,已将干枯,然而毫不见有拥抱或杀戮之意。

路人们于是乎无聊;觉得有无聊钻进他们的毛孔,觉得有无聊从他们自己的心中由毛孔钻出,爬满旷野,又钻进别人的毛孔中。他们于是觉得喉舌干燥,脖子也乏了;终至于面面相觑,慢慢走散;甚而至于居然觉得干枯到失了生趣。

于是只剩下广漠的旷野,而他们俩在其间裸着全身,捏着利刃,干枯地立着;以死人似的眼光,赏鉴这路人们的干枯,无血的大戮,而永远沉浸于生命的飞扬的极致的大欢喜中。


复仇〔其二〕

因为他自以为神之子,以色列的王,所以去钉十字架。

兵丁们给他穿上紫袍,戴上荆冠,庆贺他;又拿一根苇子打他的头,吐他,屈膝拜他;戏弄完了,就给他脱了紫袍,仍穿他自己的衣服。

看哪,他们打他的头,吐他,拜他……

他不肯喝那用没药调和的酒,要分明地玩味以色列人怎样对付他们的神之子,而且较永久地悲悯他们的前途,然而仇恨他们的现在。

四面都是敌意,可悲悯的,可咒诅的。

丁丁地想,钉尖从掌心穿透,他们要钉杀他们的神之子了;可悯的人们呵,使他痛得柔和。丁丁地想,钉尖从脚背穿透,钉碎了一块骨,痛楚也透到心髓中,然而他们钉杀着他们的神之子了,可咒诅的人们呵,这使他痛得舒服。

十字架竖起来了;他悬在虚空中。

他没有喝那用没药调和的酒,要分明地玩味以色列人怎样对付他们的神之子,而且较永久地悲悯他们的前途,然而仇恨他们的现在。

路人都辱骂他,祭司长和文士也戏弄他,和他同钉的两个强盗也讥诮他。

看哪,和他同钉的……

四面都是敌意,可悲悯的,可咒诅的。

他在手足的痛楚中,玩味着可悯的人们的钉杀神之子的悲哀和可咒诅的人们要钉杀神之子,而神之子就要被钉杀了的欢喜。突然间,碎骨的大痛楚透到心髓了,他即沉酣于大欢喜和大悲悯中。

他腹部波动了,悲悯和咒诅的痛楚的波。

遍地都黑暗了。

“以罗伊,以罗伊,拉马撒巴各大尼?!”〔翻出来,就是:我的上帝,你为甚么离弃我?!〕

上帝离弃了他,他终于还是一个“人之子”;然而以色列人连“人之子”都钉杀了。

钉杀了“人之子”的人们身上,比钉杀了“神之子”的尤其血污,血腥。


希望

我的心分外地寂寞。

然而我的心很平安;没有爱憎,没有哀乐,也没有颜色和声音。

我大概老了。我的头发已经苍白,不是很明白的事么?我的手颤抖着,不是很明白的事么?那么我的灵魂的手一定也颤抖着,头发也一定苍白了。

然而这是许多年前的事了。

这以前,我的心也曾充满过血腥的歌声:血和铁,火焰和毒,恢复和报仇。而忽然这些都空虚了,但有时故意地填以没奈何的自欺的希望。希望,希望,用这希望的盾,抗拒那空虚中的暗夜的袭来,虽然盾后面也依然是空虚中的暗夜。然而就是如此,陆续地耗尽了我的青春。

我早先岂不知我的青春已经逝去?但以为身外的青春固在:星,月光,僵坠的蝴蝶,暗中的花,猫头鹰的不祥之言,杜鹃的啼血,笑的渺茫,爱的翔舞。……虽然是悲凉漂渺的青春罢,然而究竟是青春。

然而现在何以如此寂寞?难道连身外的青春也都逝去,世上的青年也多衰老了么?

我只得由我来肉薄这空虚中的暗夜了。我放下了希望之盾,我听到Petofi Sandor (1823-49)的“希望”之歌:

希望是什么?是娼妓:

她对谁都蛊惑,将一切都献给;

待你牺牲了极多的宝贝——

你的青春——她就抛弃你。

这伟大的抒情诗人,匈牙利的爱国者,为了祖国而死在可萨克兵的矛尖上,已经七十五年了。悲哉死也,然而更可悲的是他的诗至今没有死。

但是,可惨的人生!桀骜英勇如Petofi,也终于对了暗夜止步,回顾茫茫的东方了。他说:

绝望之为虚妄,正与希望相同。

倘使我还得偷生在不明不暗的这“虚妄”中,我就还要寻求那逝去的悲凉漂渺的青春,但不妨在我的身外。因为身外的青春倘一消灭,我身中的迟暮也即凋零了。

然而现在没有星和月光,没有僵坠的蝴蝶以至笑的渺茫,爱的翔舞。然而青年们很平安。

我只得由我来肉薄这空虚中的暗夜了,纵使寻不到身外的青春,也总得自己来一掷我身中的迟暮。但暗夜又在那里呢?现在没有星,没有月光以至没有笑的渺茫和爱的翔舞;青年们很平安,而我的面前又竟至于并且没有真的暗夜。

绝望之为虚妄,正与希望相同!


暖国的雨,向来没有变过冰冷的坚硬的灿烂的雪花。博识的人们觉得他单调,他自己也以为不幸否耶?江南的雪,可是滋润美艳之至了;那是还在隐约着的青春的消息,是极壮健的处子的皮肤。雪野中有血红的宝珠山茶,白中隐青的单瓣梅花,深黄的磬口的蜡梅花;雪下面还有冷绿的杂草。蝴蝶确乎没有;蜜蜂是否来采山茶花和梅花的蜜,我可记不真切了。但我的眼前仿佛看见冬花开在雪野中,有许多蜜蜂们忙碌地飞着,也听得他们嗡嗡地闹着。

孩子们呵着冻得通红,象紫芽姜一般的小手,七八个一齐来塑雪罗汉。因为不成功,谁的父亲也来帮忙了。罗汉就塑得比孩子们高得多,虽然不过是上小下大的一堆,终于分不清是壶卢还是罗汉,然而很洁白,很明艳,以自身的滋润相粘结,整个地闪闪地生光。孩子们用龙眼核给他做眼珠,又从谁的母亲的脂粉奁中偷得胭脂来涂在嘴唇上。这回确是一个大阿罗汉了。他也就目光灼灼地嘴唇通红地坐在雪地里。

第二天还有几个孩子来访问他;对了他拍手,点头,嘻笑。但他终于独自坐着了。晴天又来消释他的皮肤,寒夜又使他结一层冰,化作不透明的水晶模样,连续的晴天又使他成为不知道算什么,而嘴上的胭脂也褪尽了。

但是,朔方的雪花在纷飞之后,却永远如粉,如沙,他们决不粘连,撒在屋上,地上,枯草上,就是这样。屋上的雪是早已就有消化了的,因为屋里居人的火的温热。别的,在晴天之下,旋风忽来,便蓬勃地奋飞,在日光中灿灿地生光,如包藏火焰的大雾,旋转而且升腾,弥漫太空,使太空旋转而且升腾地闪烁。

在无边的旷野上,在凛冽的天宇下,闪闪地旋转升腾着的是雨的精魂……

是的,那是孤独的雪,是死掉的雨,是雨的精魂。


失掉的好地狱

我梦见自己躺在床上,在荒寒的野外,地狱的旁边。一切鬼魂们的叫唤无不低微,然有秩序,与火焰的怒吼,油的沸腾,钢叉的震颤相和鸣,造成醉心的大乐,布告三界:天下太平。

有一个伟大的男子站在我面前,美丽,慈悲,遍身有大光辉,然而我知道他是魔鬼。

“一切都已完结,一切都已完结!可怜的魔鬼们将那好的地狱失掉了!”他悲愤地说,于是坐下,讲给我一个他所知道的故事——

“天地作蜂蜜色的时候,就是魔鬼战胜天神,掌握了主宰一切的大权威的时候。他收得天国,收得人间,也收得地狱。他于是亲临地狱,坐在中央,遍身发大光辉,照见一切鬼众。

“地狱原已废弃得很久了:剑树消却光芒;沸油的边缘早不腾涌;大火聚有时不过冒些青烟;远处还萌生曼陀罗花,花极细小,惨白而可怜——那是不足为奇的,因为地上曾经大被焚烧,自然失了他的肥沃。

“鬼魂们在冷油温火里醒来,从魔鬼的光辉中看见地狱小花,惨白可怜,被大蛊惑,倏忽间记起人世,默想至不知几多年,遂同时向着人间,发一声反狱的绝叫。

“人类便应声而起,仗义直言,与魔鬼战斗。战声遍满三界,远过雷霆。终于运大谋略,布大罗网,使魔鬼并且不得不从地狱出走。最后的胜利,是地狱门上也竖了人类的旌旗!

“当魔鬼们一齐欢呼时,人类的整饬地狱使者已临地狱,做在中央,用人类的威严,叱咤一切鬼众。

“当鬼魂们又发出一声反狱的绝叫时,即已成为人类的叛徒,得到永久沉沦的罚,迁入剑树林的中央。

“人类于是完全掌握了地狱的大威权,那威棱且在魔鬼以上。人类于是整顿废弛,先给牛首阿旁以最高的俸草;而且,添薪加火,磨砺刀山,使地狱全体改观,一洗先前颓废的气象。

“曼陀罗花立即焦枯了。油一样沸;刀一样钅舌;火一样热;鬼众一样呻吟,一样宛转,至于都不暇记起失掉的好地狱。

“这是人类的成功,是鬼魂的不幸……。

“朋友,你在猜疑我了。是的,你是人!我且去寻野兽和恶鬼……”


墓碣文

我梦见自己正和墓碣对立,读着上面的刻辞。那墓碣似是沙石所制,剥落很多,又有苔藓丛生,仅存有限的文句——

“……于浩歌狂热之际中寒;于天上看见深渊。于一切眼中看见无所有;于无所希望中得救。……

“……有一游魂,化为长蛇,口有毒牙。不以啮人,自啮其身,终以陨颠。……

“……离开!……”

我绕到碣后,才见孤坟,上无草木,且已颓坏。即从大阙口中,窥见死尸,胸腹俱破,中无心肝。而脸上却绝不显哀乐之状,但蒙蒙如烟然。

我在疑惧中不及回身,然而已看见墓碣阴面的残存的文句——

“……抉心自食,欲知本味。创痛酷烈,本味何能知?……

“……痛定之后,徐徐食之。然其心已陈旧,本味又何由知?……

“……答我。否则,离开!……”

我就要离开。而死尸已在坟中坐起,口唇不动,然而说——

“待我成尘时,你将见我的微笑!”

我疾走,不敢反顾,生怕看见他的追随。


淡淡的血痕中

—纪念几个死者和生者和未生者—

目前的造物主,还是一个怯弱者。

他暗暗地使天地变异,却不敢毁灭一个这地球;暗暗地使生物衰亡,却不敢长存一切尸体;暗暗地使人类流血,却不敢使血色永远鲜浓;暗暗地使人类受苦,却不敢使人类永远记得。

他专为他的同类——人类中的怯弱者——设想,用废墟荒坟来衬托华屋,用时光来冲淡苦痛和血痕;日日斟出一杯微甘的苦酒,不太少,不太多,以能微醉为度,递给人间,使饮者可以哭,可以歌,也如醒,也如醉,若有知,若无知,也欲死,也欲生。他必须使一切也欲生;他还没有灭尽人类的勇气。

几片废墟和几个荒坟散在地上,映以淡淡的血痕,人们都在其间咀嚼着人我的渺茫的悲苦。但是不肯吐弃,以为究竟胜于空虚,各各自称为“天之戮民”,以作咀嚼着人我的渺茫的悲苦的辩解,而且悚息着静待新的悲苦的到来。新的,这就使他们恐惧,而又渴欲相遇。

这都是造物主的良民。他就需要这样。

叛逆的猛士出于人间;他屹立着,洞见一切已改和现有的废墟和荒坟,记得一切深广和久远的苦痛,正视一切重叠淤积的凝血,深知一切已死,方生,将生和未生。他看透了造化的把戏;他将要起来使人类苏生,或者使人类灭尽,这些造物主的良民们。

造物主,怯弱者,羞惭了,于是伏藏。天地在猛士的眼中于是变色。

篇6:鲁迅的诗

鲁迅的诗

1、《赠邬其山》

廿年居上海,每日见中华:

有病不求药,无聊才读书。

一阔脸就变,所砍头渐多。

忽而又下野,南无阿弥陀。

2、《题三义塔》

奔霆飞霞呷俗樱败井残垣剩饿鸠。

偶值大心离火宅,终遗高塔念瀛洲。

精禽梦觉仍衔石,斗士诚坚共抗流。

度尽劫波兄弟在,相逢一笑泯恩仇。

3、《自题小像》

灵台无计逃神矢,风雨如磐暗故园。

寄意寒星荃不察,我以我血荐轩辕。

4、《惯于长夜过春时》

惯于长夜过春时,挈妇将雏鬓有丝。

梦里依稀慈母泪,城头变幻大王旗。

忍看朋辈成新鬼,怒向刀丛觅小诗。

吟罢低眉无写处,月光如水照缁衣。

5、《无题》

洞庭木落楚天高,眉黛猩红鹫脚邸

泽畔有人吟不得,秋波渺渺失离骚。

6、《莲蓬人》

芰裳荇带处仙乡,风定犹闻碧玉香。

鹭影不来秋瑟瑟,苇花伴宿露。

扫除腻粉呈风骨,褪却红衣学淡妆。

好向濂溪称净植,莫随残叶堕寒塘。

7、《二十二年元旦》

云封高岫护将军,霆击寒春灭下民。

到底不如租界好,打牌声里又新春。

8、《赠人二首》

之一

明眸越女罢晨妆,荇水荷风是旧乡。

唱尽新词欢不见,早云如火扑晴江。

之二

秦女端容理玉筝,梁尘踊跃夜风轻。

须臾响急冰弦绝,但见奔星劲有声。

9、《送O.E.君携兰归国》

椒焚桂折佳人老,独托幽岩展素心。

岂惜芳馨遗远者,故乡如醉有荆榛。

10、《无题》

大野多钩棘,长天列战云。

几家春袅袅,万籁静喑喑。

下土惟秦醉,中流辍越吟。

**一浩荡,花树已萧森。

篇7:鲁迅的诗

鲁迅的诗

1、《自嘲》

运交华盖欲何求?未敢翻身已碰头。

破帽遮颜过闹市,漏船载酒泛中流。

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

躲进小楼成一统,管他冬夏与春秋。

2、《无题》

烟水寻常事,荒村一钓徒。

深宵沉醉起,无处觅菰蒲。

3、《自题小像》

灵台无计逃神矢,风雨如磐暗故园。

寄意寒星荃不察,我以我血荐轩辕。

4、《惯于长夜过春时》

惯于长夜过春时,挈妇将雏鬓有丝。

梦里依稀慈母泪,城头变幻大王旗。

忍看朋辈成新鬼,怒向刀丛觅小诗。

吟罢低眉无写处,月光如水照缁衣。

5、《无题》

洞庭木落楚天高,眉黛猩红鹫脚邸

泽畔有人吟不得,秋波渺渺失离骚。

6、《莲蓬人》

芰裳荇带处仙乡,风定犹闻碧玉香。

鹭影不来秋瑟瑟,苇花伴宿露。

扫除腻粉呈风骨,褪却红衣学淡妆。

好向濂溪称净植,莫随残叶堕寒塘。

7、《二十二年元旦》

云封高岫护将军,霆击寒春灭下民。

到底不如租界好,打牌声里又新春。

8、《赠人二首》

之一

明眸越女罢晨妆,荇水荷风是旧乡。

唱尽新词欢不见,早云如火扑晴江。

之二

秦女端容理玉筝,梁尘踊跃夜风轻。

须臾响急冰弦绝,但见奔星劲有声。

9、《送O.E.君携兰归国》

椒焚桂折佳人老,独托幽岩展素心。

岂惜芳馨遗远者,故乡如醉有荆榛。

10、《无题》

大野多钩棘,长天列战云。

几家春袅袅,万籁静喑喑。

下土惟秦醉,中流辍越吟。

**一浩荡,花树已萧森。

11、《答客诮》

无情未必真豪杰,怜子如何不丈夫?

知否兴风狂啸者,回眸时看小於菟。

12、《赠蓬子》

蓦地飞仙降碧空,云车双辆挈灵童。

可怜蓬子非天子,逃去逃来吸北风。

13、《赠日本歌人》

春江好景依然在,远国征人此际行。

莫向遥天望歌舞,西游演了是封神。

14、《赠邬其山》

廿年居上海,每日见中华:

有病不求药,无聊才读书。

一阔脸就变,所砍头渐多。

忽而又下野,南无阿弥陀。

15、《题三义塔》

奔霆飞霞呷俗樱败井残垣剩饿鸠。

偶值大心离火宅,终遗高塔念瀛洲。

精禽梦觉仍衔石,斗士诚坚共抗流。

度尽劫波兄弟在,相逢一笑泯恩仇。

16、《悼丁君》

如磐夜气压重楼,剪柳春风道九秋。

瑶瑟凝尘清怨绝,可怜无女耀高丘。

17、《所闻》

华灯照宴敞豪门,娇女严妆侍玉樽。

忽忆情亲焦土下,佯看罗袜掩啼痕。

18、《悼杨铨》

岂有豪情似旧时,花开花落两由之。

何期泪洒江南雨,又为斯民哭健儿。

19、《庚子送灶即事》

只鸡胶牙糖,典衣供瓣香。

家中无长物,岂独少黄羊。

20、《报载患脑炎戏作》

横眉岂夺蛾眉冶,不料仍违众女心。

诅咒而今翻异样,无如臣脑故如冰。

21、《偶成》

文章如土欲何之?翘首东云惹梦思。

所恨芳林寥落甚,春兰秋菊不同时。

22、《湘灵歌》

昔闻湘水碧如染,今闻湘水胭脂痕。

湘灵妆成照湘水,皎如皓月窥彤云。

高丘寂寞竦中夜,芳荃零落无余春。

鼓完瑶瑟人不闻,太平成象盈秋门。

23、《悼杨铨》

岂有豪情似旧时,花开花落两由之。

何期泪洒江南雨,又为斯民哭健儿。

24、《秋夜有感》

绮罗幕后送飞光,柏栗丛边作道场。

望帝终教芳草变,迷阳聊饰大田荒。

何来酪果供千佛,难得莲花似六郎。

中夜鸡鸣风雨集,起然烟卷觉新凉。

25、《赠画师》

风生白下千林暗,雾塞苍天百卉殚。

愿乞画家新意匠,只研朱墨作春山。

篇8:鲁迅《无题》诗

鲁迅《无题》诗三首

《无题》

年代:近代 作者: 鲁迅

血沃中原肥劲草,寒凝大地发春华。

英雄多故谋夫病,泪洒崇陵噪暮鸦。

《无题》

年代:近代 作者: 鲁迅

大野多钩棘,长天列战云。几家春袅袅,万籁静喑喑。

下土惟秦醉,中流辍越吟。**一浩荡,花树已萧森。

作品赏析

作于:(1931年)三月

《鲁迅日记》1931年3月5日:“昙,午后为升屋、松藻、松元各书自作一幅,文录于后。”这首是写给松藻的。松藻姓片山,为内山完造的弟媳。

①汉朝张衡《西京赋》:“昔者大帝说(悦)秦穆公而觐之,饷以钧天广乐,帝有醉焉,乃为金策,锡(赐)用此土,而剪诸鹑首。”醇首指二十八宿中的井宿到柳宿,代指秦国境土。

②越吟:王粲《登楼赋》:“钟仪幽而楚奏兮,庄舄显而越吟;人情同于怀土兮,岂穷达而异心。”典出《史记·陈轸传》。

《无题》

年代:近代 作者: 鲁迅

烟水寻常事,荒村一钓徒。

深宵沉醉起,无处觅菰蒲。

作品赏析

作于:(1933年)十二月

《鲁迅日记》1933年12月30日:“又为黄振球书一幅云:(略)。”

①《太平御览·百卉部七》引《通语》:“诸葛亮见殷礼而叹曰:‘东吴菰芦中乃有奇伟如此人。’”

鲁迅对后人的影响

文艺影响

鲁迅是20世纪的文化巨人,他在小说、散文、杂文、木刻、现代诗、旧体诗、名著翻译、古籍校勘和现代学术等多个领域都有巨大贡献。作为中国现代文学的伟大奠基者,鲁迅创作的为数不多的小说建立了中国小说的新形式;他所创作散文更是“显示了文学革命的实绩”;他的所开创的杂文文体富有现代性、自由性、批判性和战斗性,是后世作家最常使用的“批判武器”,他所创作的杂文更是中国社会、政治、历史、法律、宗教、道德、哲学、文学、艺术乃至文化心理、民性、民情、民俗……的百科全书。几乎所有的中国作家都在鲁迅开创的基础上,发展了不同的方面的文学风格体式。作为翻译家他大量的翻译了外国的文学作品、科学自然作品为开启民智,引入先进的科学文化思想做出了巨大的贡献。而作为美术爱好者鲁迅大量引进了西方木刻、版画作品,并在精神、理论和精神等多方面支持青年人学习木刻、版画艺术,极大的推进了现代木刻、版画在现代中国的传播与发展,为现代中国的美术事业做出卓越的贡献。

作为一名学术研究者,一方面,鲁迅运用西方的文学观念研究中国古典小说撰写了《中国小说史略》,其不仅结束了“中国之小说自来无史”的时代,也创造了文学史著作的典型范例,“为后学开示无数法门”,郭沫若将其与王国维的《宋元戏曲史》并称为为中国近代学术史上的双璧。另一方面他整理校对勘正了《古小说钩沉》《嵇康集》《汉画像集》《会稽郡故书杂集》等数十部古籍,为后世的古典文学研究留下了一笔巨大财富。

精神影响

鲁迅堪称现代中国的民族魂,他的精神深刻影响着他的读者、研究者,以至一代又一代的中国现代作家、现代知识分子。鲁迅同时又是20世纪世界文化巨人之一。他创造了“内外两面,都和世界的时代思潮合流,而又并未梏亡中国的民族性”,并具有独特的个人风格的“现今想要参与世界上的事业的中国人”的`文学。他与同时期的世界杰出的思想家和文学家一样,在关注本民族的同时,也在关注着人类共同面临的问题,并做出了自己的独特的贡献。

政治影响

鲁迅一生追求民主,早在新文学运动伊始时期便向封建旧文化宣战,不断与压迫民众的旧思想旧文化斗争。“女师大**”发生后与迫害学生的军阀进行论争,鲁迅不畏强暴执笔对战,显示出一个正直文人的气概。尔后国民政府统治之下又大胆披露其黑暗统治。三十年代又与共产党内左倾的错误文艺路线进行斗争,其后与党领导下的文艺工作者合作成立了无产阶级文艺思想领导的左翼作家联盟,鲁迅作为左联的盟主领导左联粉碎了国民政府反动文艺妄图绞杀无产阶级文艺的阴谋

篇9:《我的伯父鲁迅先生》教学设计方案

《我的伯父鲁迅先生》最新教学设计方案

(一)、学习目标

(1)、认读课文的生字,并初步理解和应用新词;

(2)、感悟文本,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感受鲁迅先生的博大无私和厚重的爱国情。

(二)、教学突破口

教师自身方面:教师如何启情、煽情、移情是教学的关键。

学生学习状态:对于文本情感,学生的体验、感悟与融合。

(三)、教学流程设计

一、漫谈鲁迅,奠定文本感情基调

(1)、鲁迅(板书),谈谈你对鲁迅的认识;

(2)、板书: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自我写照)说说你对这句话的理解。在我们的这篇课文中哪一部分真正的表现了鲁迅先生的这种品质。

二、走进鲁迅,融合文本情感体验

(1)、自由读课文,谈谈你读课文后感受最深的一处(交流)

(2)、鲁迅先生救助车夫,但是他们认识吗?(毫不认识)

(3)、那么,你认为这位黄包车夫当时需要得到别人的帮助吗?

出示(一):他听见脚步声,饱经风霜的脸上出现了难以忍受的痛苦;(理解:饱经风霜;这是一张怎样的脸。)

出示(二):北风怒号

阴暗

出示(三):灰白

抽动

低微

(4)、对于这样一位饱经风霜、无助的、痛苦的黄包车夫,我爸爸和伯父是怎样做的?

出示(一):爸爸跑到伯父家里,不一会儿,就跟伯父拿了药和纱布出来。他们把那个拉车的扶上车子,一个蹲着,一个半跪着,爸爸拿镊子给那个拉车的夹出碎玻璃片,伯父拿硼酸水给他洗干净。他们又给他敷上药,扎好绷带。

出示(二):伯父又掏出一些钱来给他,叫他在家里休养几天,把剩下的药和绷带也给了他。

(5)、对于这样的大冷天,这位黄包车夫还能光着脚拉着车在路上跑。为什么呢?当时的我懂吗?(不懂)那么,当时的我感受到了什么?

(6)、伯父他懂吗?你认为伯父明白了什么?当时伯父在想些什么?心情怎样?

(7)、正因为在这样的社会中才造就了这样一大批贫苦、无助的劳动人民。对于这样凄凉的场景,这样痛苦的场面,这样让人起伏汹涌,心神凄怆的一幕,鲁迅先生看得太多,也看得太痛了,每一次就好象一枚无情的针一针一针的轧进鲁迅先生的心里。鲁迅先生心头的血也就这么一滴一滴的往下流。正因为这样,伯父变了,讲的话也深奥得多了,变得不那么容易懂。就是在我要求伯父给我详细解说的时候:(朗读训练,多重朗读)脸上再也没有那种愉快的表情了,变得那么严肃

(8)、是啊!鲁迅先生一生的愿望就是希望救自己的同胞于水深火热之中,他一直这样做,一直为这件事而呕心沥血。但这样的事,岂能跟一个12岁的孩子(作者)所能讲的清楚的!因此,伯父没有回答我,只把他

出示(一)、他没有回答我,只把他枯瘦的手放在我的头上,半天没动,最后深深地叹了一口气。(理解:枯瘦

半天没动

深深地叹了一口气)

三、感受鲁迅,生本情感体验升华

鲁迅先生的`一生有太多的感慨,鲁迅先生的一生有太多的无奈,鲁迅先生的一生有太多的值得我们感动和追寻的地方。这样一位才华横溢的人,这样一位忧国忧民的人,但是命运无情将他走了,永远的走了,年仅36岁。因此有位诗人写下了这样一段话:

(教师朗诵)你是这样的人

把所有的心装进你心里,

在你的胸前写下:你是这样的人。

把所有的爱握在你手中,用你的眼睛述说:你是这样的人。

不用多想,不用多问,你就是这样的人!

不能不想,不能不问,

真心有多重?爱有多深?

把所有的伤痛藏在你身上,

用你的微笑回答:你是这样的人。

把所有的生命归还世界,人们在心里呼唤:你是这样的人!

同学们,学了这篇课文,你明白了鲁迅先生是一个怎样的人?

篇10:《我的伯父鲁迅先生》教学设计方案

一、教学目标 :

1、学习生字新词。

2、初读,整体感知。

3、学习第一段。

二、重点:理清文章脉络。

难点:试加小标题。

三、教学过程

1、揭题,质疑。

(1)出示课题,读。

(2)你读懂了什么?

(3)你能根据课题提出自学要求吗?

A、写了有关鲁迅先生的几件事?

B、反映了鲁迅先生的什么优秀品质?

2、初读感知。

(1)自学全文,思考:

A、本文写了鲁迅先生的几件事?试加小标题。

B、反映了鲁迅先生的什么优秀品质?划出有关句子。

自由朗读,思考;分四人小组进行讨论。

(2)反馈。

(3)根据五件事来分段。

(4)你觉得本文在结构上有什么特点?(围绕为自己想得少,为别人想得多。这一中心句来写。)

3、学习生字新词。

(1)师小黑板出示生字新词。自读,注意多音字的读音。

(2)指名读,师生共同评议正音。

(3)了解部分词义。

(4)再读。

4、学习第一段。

(1)师简单介绍单元提示。

(2)根据单元提示要求,学生读第一段。

(3)你产生了什么问题?(为什么伯父得到这么多人的爱戴?)

(4)你理解爱戴吗?从哪些地方看出伯父得到这么多人的爱戴?

划出句子,读。

(5)作者提出的'这个问题在这段中解决了吗?(没有)

那么这个问题的答案肯定在课文的哪部分中?(二至五段)

在二至五段中找出一句话来回答这个问题。

(他为自己想得少,为别人想得多。)

(6)理清第一段与二至五段之间的果因关系。

(7)在这一段中,你还有哪些疑问?请学生谈谈。

(8)朗读本段。注意最后一句话的递进关系。

(9)小结本段。

5、小结。

板书设计 :

篇11:教学设计方案

一、教学内容分析

本节课选自国家规划新教材《职业生涯规划》模块四,本课介绍了中职生的创业优势,强调了在校期间的创业准备;从职业生涯教育的本质特点出发,对创业有关内容的学习着眼于“准备”。通过教学让学生理解创业对本人、社会发展的作用,明白创业者应有的素质和能力是可以通过自己的努力提高的,明确在创业时要充分发挥中职生的优势,要珍惜学生时代的大好时光,为创业做准备。

二、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

明确在创业时要充分发挥中职生的优势,了解在校期间应做的创业准备。

2、运用

构思商业计划。

3、情感态度价值观

珍惜学生时代的大好时光为创业做准备。

三、教学流程

1、熟悉创业流程(2分钟)

图文并茂地向学生展示创业流程:

(1)进行市场调查,分析经营环境

(2)确定具体目标

(3)准备创业条件

(4)进行工商登记

(5)开始生产经营

(设计意图:形象生动、简单明了的流程图,帮助学生了解创业的五个重要环节。)

2、了解市场行情(3分钟)

教师出示市场调查的五个方向,各组根据自己的创业梦想,选出调查的主流方向。

四、总结(1分钟)

对本节课的主要知识内容和各团队的学习表现做以总结,尤其是要鼓励学生对自己的未来充满信心,在毕业前期一定要做好充分的创业准备。

五、布置作业(1分钟)

各团队课后根据本节所学知识,结合创业梦想完善商业计划。

篇12:教学设计方案

一、教材分析

《马的世界》是人教版七年级下册的综合性学习·写作·口语交际课,包括四项内容:汉语汉字中的马、历史传说中的马、艺术作品中的马、文学作品中的马,是关于马的四个层面的文化研究或曰文化追踪。由于上课的时间有限,学生的积累有限,可以主要侧重于汉语汉字中的马、历史传说中的马两项内容的学习,对学生进行口语交际训练。其他的问题可以留给学生在以后的学习中再进行探讨。

二、教学目标 及教学设想

1.通过活动的开展,进一步认识马与人类的亲密关系,拓展学生的文化视野,了解马的世界的精彩博大,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

2.对学生进行口语交际(交谈、说讲、论辩)训练,培养学生倾听、表达、应对的能力,并养成良好的听说习惯,尊重别人的习惯,具有文明和谐地进行人际交流的素养。

①首先要教会学生倾听,这是口语交际教学的第一步。

会听:要认真听,能抓住对方说话的关键,了解别人的意图,这样才能积极应对,更好的与别人交流

认真、耐心的听:养成尊重、关心别人的习惯,才能更好的与人交际。

②其次是教会学生说。

敢说:口语交际是在特定环境里产生的言语活动。为了使学生饶有兴趣、主动地投入到口语交际中去,通过展示图片、教师亲切的语言为学生创设交际情境,使学生入情入境,积极主动参与交际活动

会说:通过讲故事、看图说话,培养学生描述的能力,力求语言生动,感情充沛。通过辩论、互评、师生互动等形式使学生能够准确、流畅、完整的表达自己的观点,发表自己的看法,做到有中心、有条理、有根据。

③口语交际的核心是交际,其基本特点是听说双向互动,不是听和说的简单相加。双向互动体现在师生之间、生生之间要真正交流起来,在口语交际过程中互相补充、互相支持,才能使口语交际活动不断深入地进行下去。本堂课想通过小组合作看图说话、辩论、互评等形式实现课堂教学的双向互动。

3、通过讲名马的故事,了解名马的成语,学习马勤劳、忠诚、勇往直前的精神

一、导入

提问:1、那中动物可以参加人类的奥林匹克运动会?马。2、中国旅游局将哪一件艺术作品定为中国旅游标志?甘肃出土的东汉时代的雕塑作品马踏飞燕。3、国际标准的铁路轨距是1。435米,你知道这个数字从何而来?是古罗马两匹拉战车的马屁股的宽度,也就是说马屁股的宽度是国际标准铁路轨距的祖先。

这三个看似风马牛不相及的问题,却在告诉我们同一件事情:有一种动物和人类的生活有着密切的关系,是人类文明发展的见证者,这种动物就是马。我们一起来读马。

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进马的世界。

二、文字中寻找马的源头

(一)导语 :马的世界丰富多彩,先让我们在文字中寻找马的源头,认识马这个字。全班同学从中间分开,分为两组。A组和B组。

A组任务:1、列出十个以上以马为偏旁的字并了解其意思。2、想一想,这些字与马有什么关系?

B组任务:1、至少列举八个含马字的成语。2、明确这些词语的含义,思考它们表现了马的什么特点?

有关马的成语中,褒义词多,还是贬义词多?为什么?人们就在马身上寄托了许多美好的感情:勤劳、聪慧、忠诚、憨厚、善良,还有我们民族精神:奔腾不息,勇往直前。

(二)一分钟速记成语,看谁记得多!

(三)列举生活当中还有许多与马有关的习惯用语

三、历史中寻找马的足迹

讲一讲能体现马的精神的故事

1、你知道哪些历史上或传说中的名马?

欣赏《三国演义》中的卢马救主人的录像。学生复述。教师引导。

怎样能把故事讲的吸引人,感人? (板书:讲故事:抓要素+细节+想像+投入感情)

2、作文也应该注重细节描写,才能做到以情感人。下面请同学们再准备一下,根据以上方法把其他的名马的故事讲个大家听。你喜欢哪一个,就重点准备哪一个。

3、请学生讲故事。

这些故事中,最打动你的是什么?

马的这种忠贞、诚信、不屈不挠的精神使它所傲视的,就不仅仅是它的同类了。

四、艺术中寻找马的俊美

1、有关马的艺术作品和艺术家?最喜欢哪一件作品?

2、欣赏一下徐悲鸿的《六骏图》。

你看到的是一群怎样的马?你联想或想象到了什么?

3、来欣赏一下不朽的艺术作品,回顾一下马不平凡的历史。(看图片)

五、讨论

历史的车轮走到今天,马不得不黯然退出历史舞台。你认为,它的未来的命运会是怎样的?

自由发言。

作业 :

以 马,人类无言的朋友或马,我为你哭泣为题写一篇作文,谈谈你在这次活动中的感想,恰当引用一些自己收集的资料,文章应不少于500字。

【【精选】教学设计方案范文集锦8篇】

篇13:教学设计方案

一、组织教学:师生问好。

二、欣赏

1、导入

师:同学们,课间你们都玩些什么游戏?

生:“打乒乓”;“跳绳”;“贴大饼”;“捉迷藏”;“抓人”……

[从学生最贴近的生活入手,强调学生的生活经验。]

2、初听

师:现在老师播放一段音乐(《陀螺》),听完告诉我,你认为这段音乐表现的是你玩的什么游戏,并说出原因。

生1:我认为是跳绳,因为音乐一会儿高一会儿低。

生2:我认为是在打乒乓,因为音乐比较活跃,打乒乓时要来回走动。

……

师:同学们说得不错,现在我们来听下一首(《骑竹马》),听听看这回表现的是什么游戏,当然也要说出原因。

生:我认为是骑马,因为音乐像马蹄声。

师:同学们说得有道理,现在我们再来听一首乐曲(《跳绳》),听听看这回表现的是什么游戏,说出你的原因。

生1:我认为是跳高,因为音乐一会高一会低。

生2:我认为是捉迷藏,因为捉迷藏要逃来逃去,我觉得音乐像。

……

师:同学们很会想象,下面我们来听最后一首乐曲(《捉迷藏》),这回表现的是什么游戏,同样请你说出原因。

生1:我认为是“贴大饼”,因为“贴大饼”要跑来跑去,音乐比较快,很象。

生2:我认为是“捉迷藏”,因为“捉迷藏”也要跑来跑去。

……

[音乐是想象的艺术,充分培养学生的想象力。]

3、复听分析

师:同学们听得很仔细,现在请你们打开书本,看着书上的标题和插图,我们再次把刚才的音乐欣赏一遍。

(1)听《陀螺》

师:你认为老师播放的音乐表现的是什么游戏?为什么?

生:是《陀螺》。因为音乐上下跳动,好象陀螺在旋转,开头的响声好象是在抽陀螺。

师:回答得很好!谁来说一说这首乐曲的节奏和速度是怎样的?

生:这首乐曲的节奏比较跳跃,速度是快速。

师:很好。老师这里有陀螺,请一位同学玩一玩,体验一下。

师:现在让我们跟着音乐模仿玩陀螺。

[在聆听中体验。]

(2)听《骑竹马》

师:这首乐曲你们刚才已经听出,是《骑竹马》。那么这首乐曲的节奏和速度是怎样的?

生:这首乐曲的节奏是比较紧凑的;速度也是快速。

师:好的。老师和你们一起玩一玩“竹马”。(播放《骑竹马》)

[在聆听中体验。]

(3)听《跳绳》

生:这首乐曲是 《跳绳》。

师:对。这是著名作曲家丁善德为我们小朋友写的,表现小朋友跳绳时的情景。音乐的节奏、速度是怎样的?

生:音乐的节奏也比较紧凑,速度是稍快。

师:你们平时跳绳有几种跳法?

生:有“双飞”、“跳长绳”、“双人跳” ……

师:我请同学们上来示范一下。

师:现在老师分四大组,你们自己商量一下,然后老师播放音乐,你们边听边跳绳。

[在聆听中体验。]

(4)听《捉迷藏》

师:这首音乐表现的是什么游戏?为什么?

生:是 《捉迷藏》。因为音乐忽快忽慢,比较快,好象一个小朋友在抓,其他小朋友在逃。

师:音乐的节奏、速度是怎样的?

生:节奏很连贯,紧凑,速度较快。

师:现在老师再播放一遍,你们藏好了,老师可要来抓你们了!

[新理念提出:应让学生掌握音乐要素在音乐表现中的作用;师生之间应在宽松、和谐、民主、平等的氛围中对话、互动,相互提高。]

4、小结:《跳绳》的作曲者是丁善德,是位有名的作曲家,写过许多反映儿童生活、学习的钢琴小品,是上海音乐学院的教授;《捉迷藏》的作曲者是德国的舒曼,也是一位有名的作曲家,写过《梦幻曲》等有名的作品。

5、总听:颠乱乐曲次序,让学生听辨乐曲,并模仿游戏。

[遵循聆听——聆听——再聆听的原则,让学生通过反复聆听加深对乐曲的记忆、理解]

三、总结:

这四首乐曲组成了《快乐的童年》的组曲,这几首乐曲惟妙惟肖地表现出了我们游戏时的情景。音乐可以通过节奏、速度、音色、音区的不同来表现不同的音乐形象,所以音乐的表现力是非常丰富的,我们只有通过自己的听辨、想象、思考来理解乐曲。

篇14:教学设计方案

【教学目标】

1、培养学生搜集资料和筛选信息的能力;

2、感受并理解作者强烈的忧患意识;

3、学习对比和引用数据的方法;

4、培养科学理性精神和人文情怀。

【教学设计】

1、引导学生参与教学的各个环节,充分调动他们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

2、课前预习,提出并整理发现的问题;动手查找资料;带着问题和资料走进教室;

3、在自主、合作、探究性的学习中提高学生对文章的解读能力;透视文章的写作轨迹,深入理解作品传达的强烈的忧患意识;

4、结合“研讨与练习”:

“假如你是一位世纪老人,见证了罗布泊的百年沧桑,你将向人们诉说什么?”

拓展思维,畅想表达。

【教学内容设计】

一、课前预习

1、阅读课文,了解文章的写作思路。

2、完成“读──读,写──写”。

3、查找并搜集有关“罗布泊”“青海湖”“月牙泉”等的资料。

4、在阅读和收集资料的过程中,将发现的问题整理到学习笔记上。

二、课堂教学内容

第一板块:罗布泊消逝的原因。

1、导人

位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东南部的罗布泊,曾为我国第二大内陆河,因地处塔里木盆地东部的古“丝绸之路”要冲而闻名于世。昔日的罗布泊是牛马成群、绿林环绕、河水清澈的生命绿洲,而今却变成了一望无际的茫茫戈壁滩。是谁造成了这样的悲剧?

2、实物投影展示学生收集的罗布泊、青海湖、月牙泉的资料、图片。

图片1:西北地区地图,指导学生查找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塔克拉玛干沙漠、塔里木河、罗布泊的地理位置。

图片2:“茫茫大戈壁”“龟裂大地”

图片3:“青海湖”“月牙泉”。

资料投影:“昔日碧波荡漾,如今举目荒凉罗布泊变故谁能评说”(新华社乌鲁木齐1月4日电)

资料投影:“探险家的乐园罗布泊?”

3、再读课文,在文中划出阐述罗布泊消逝的主要原因的句子。

4、投影显示问题的答案:

问题主要出在近30年时间里。塔里木河两岸人口激增,各种需求也跟着增加。耕地需要水,采矿需要水,人们拼命向塔里木河要水。几十年间塔里木河流域修筑水库130多座,任意掘堤修引水口138处,建抽水泵站400多处,有的泵站一天就要抽水1万立方米。

盲目增加耕地用水、盲目修建水库截水、自目掘堤引水、盲目建泵站抽水,“四盲”像个巨大的吸水鬼,终于把塔里木河抽干了。断了水的罗布泊成了一个死湖、干湖。罗布泊干涸以后,周边生态环境马上恶化,草本植物全部枯死,防沙卫士胡杨林成片死亡,沙漠迅速向湖中推进。罗布泊很快与广阔无垠的塔克拉玛干大沙漠浑然一体。罗布泊消失了。

第二板块:作者强烈的忧患意识。

1、找一位学生读课文的最后三段。

(要求读出感情)

2、组织学习思考、回答问题:

⑴青海湖、月牙泉正在上演怎样的悲剧?

(训练复述能力)

⑵作者引用了具体数据,告诉人们同样的悲剧仍在继续,呼吁人类行动起来,制止生态恶化。引导学生把数据整理出来并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3、讨论后出示投影:

讨论后明确:

作者充满了忧患意识。

4、要求学生在文中划出直接表达作者忧患意识的句子。

5、学生齐读。

第三板块:学习作比较的方法。

1、投影显示图表:

2、组织学生讨论:

⑴作者采用这种对比手法有什么作用?

⑵课文中还有类似的对比吗?请找出来。

3、教师小结第2题:

⑴出示投影:

过去的罗布泊:

“在船的不远处几只野鸭在湖面上玩耍,鱼鸥及其他小鸟欢娱地歌唱着……”

现在的罗布泊:

“那奇形怪状的枯枝、那死后不愿倒下的身躯,似在表明胡杨树在生命最后时刻的挣扎与痛苦,又像是在向谁伸出求救之手!”

“……荒漠是大地裸露的胸膛,大地在这里已脱尽了外衣,敞出自己的肌肤筋骨。”

⑵明确拟人的修辞手法。

⑶强烈的对比效果。

⑷再次感受作者强烈的忧患意识。

第四板块:世纪老人的述说。

1、实物投影,展示108岁高龄的罗布老人热合曼的图片。

2、畅想表达:“如果我是世纪老人,我该如何讲述罗布泊的百年沧桑?”

提示:

1、我与罗布泊同龄,共百岁。

2、我的成长史就是罗布泊的坎坷史。

3、从出生~20岁:

(从斯文·赫定发现仙湖,想像要丰富、拟人化、有情调)

从20岁~60岁:

(扣两次改道、“四盲”危害,重点讲人类对罗布泊的破坏)

从60岁~100岁:

(扣我的少年、青年时代的美好记忆,寻找回来的世界,思念、牵挂、魂牵梦绕的故乡山水。展开联想,恳求上苍再赐我一百年,前一百年罗布泊养育了我,后一百年,我要回报罗布泊)

三、课后拓展学习

课文最后提到青海湖和月牙泉濒临干涸的两个例子,说明悲剧仍在继续。你还知道哪些类似的例子?试写一封公开信,呼吁人们行动起来,制止生态的恶化。

热门教案

学诗词

学名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