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改体会

下面小编给大家整理的8篇教改体会,欢迎阅读!

篇1:习作教改的实践与体会

习作教改的实践与体会

伟大的人民教育家陶行知先生的生活教育理论认为:没有生活做中心的教育是死教育,没有生活做中心的学校是死学校,没有生活做中心的书本是死书本。《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仔细观察生活周围的事物。可见,陶行知的生活教育理论与《语文课程标准》的要求是一脉相承的,两者都认为生活是写作的源头活水,学生的生活达到程度就会写出什么样的作文。因此,用陶行知的生活教育理论指导新课程理念下的习作教学改革具有现实意义。我开展了学会观察,学会表达的习作教改实验,取得了显著的成效。我的实践与体会是:

一、丰富生活体验,让学生乐于表达

陶行知先生曾幽默地说:一闻牛粪诗百篇。《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是母语教育课程,学习资源和学习机会无处不在,无时不有。这就告诉我们,习作教学要注意丰富学生的生活体验,引发写作动机,激起表达欲望,产生不吐不快的感觉。教师要让学生充分地感受生活,情绪饱满地投入生活。一方面要丰富校园生活,如举办体育节、科技节、艺术节,举行故事会、朗诵会、读书会,成立红领巾广播站,开展小记者行动等。另一方面要按陶行知先生所说的:让学生走向社会,自由地对宇宙发问,与万能物为友,并且向中外古今,三百六十行学习。如写秋天的景物,课前让学生到田野里、山坡上、小河边找秋天。学生经过寻找,兴致勃勃地向大家汇报:有的说秋天在金色的田野里,有的说秋天在果实累累的山坡上,有的说秋天在飘着落叶的小河里又如写做一件家务事,课前布置学生参加一次家务劳动,让学生体会到劳动的酸甜苦辣。一位学生这样写到:我使劲搓衣服,一双小手在冰冷的水里冻得通红。过了不久我的小手还起了个小水泡这就说明,没有亲身的体验是写不出真情实感的。

陶行知先生说:要唤起学生的兴味,学生有了兴味就肯用全副精神去做事体,所以学和乐是不可分离的。有了生活做基础,学生就不会对着习作题发愁,觉得无米下锅了。也就能够写出富有生活气息,情真意切,内容充实的习作。

二、引导生活思路,让学生易于表达

陶行知在生活教育理论中指出:我们主张生活即教育,要有儿童生活才是儿童教育,要从成人的残酷里把儿童解放出来。在习作指导中应着重引导学生回忆生活,打开思路。鼓励学生自由表达,用我口说我心,用我手写我口。如写暑假的一件事,这是一个旧话题。如果以《暑假的一件有意义的事》给学生命题,要求学生做到写的事情要有意义,内容要具体,语句要通顺。学生往往望题生畏,不知从何处下手。相反,不给学生命题,让学生自拟题目,教师只从学生的生活入手,引导学生回忆暑假的生活。用组织交流的方式引导学生打开写作的思路:愉快的暑假生活过去了你一定有告诉别人的话。比如参加过哪些家务或公益劳动?游览过哪些风景名胜?访问过哪些亲朋好友?学会了哪些本领这样学生畅所欲言,有话可说,有内容可写。也充分体现了《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的习作教学的理念:为学生的自主写作提供有利条件和广阔的空间,减少对学生写作的束缚,鼓励自由表达,提倡学生自拟题目少写命题作文。

在宽松愉快的教学情境中丰富多彩的暑假生活在学生的笔下展现:有的以《收获》为题,写参加割稻子的劳动,体会到劳动的艰辛。有的以《我的好邻居》为题,写暑假同邻居一去广东爸爸经商的地方玩,路上晕车得到邻居的照顾,体现了人间真情。有的以《乐》为题,写暑假爸爸教自己学游泳的乐趣,抒发了愉快的心情这样既避免了学生说假话、空话,又让学生写出了童心、童趣。

三、指导生活观察,让学生善于表达

陶行知先生指出:要解放学生的眼睛,使他们能看,引导学生看到清事实,就能活跃学生的思想。《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写作教学中应注重培养学生观察、思考、表现、评价的能力。因此,作文教学中要引导学生做生活的有心人,学会观察分析周围的人和事,从寻常中见精神。如要求学生观察一种蔬菜或水果。可教给学生从形状、颜色、味道、吃法等多角度观察,边看边想,边看边记。这样把观察和思考结合起来,学生才会有所发现。一个学生写桔子时这样写:桔子的果肉有十来瓣,每一瓣像一只只小小的船,剥开果肉的桔子皮,啊!一粒粒果肉就像晶莹透明的珍珠。我尝一尝甜中带酸。小作者的习作写得这样细致就是细致观察的结果。又如让学生写熟悉一个小伴。天天和小伙伴在一起,可学生觉得没什么好写。我以班上一位学生为班级补教室的地板的事为例,让学生以小记者的身份向这位学生采访,为什么要补上这个洞?你是用什么方法补上这个洞的?原来,这个学生看到教室的讲台边的地板上有个洞,教师上课时走动时受影响。这个学生的爸爸是泥水匠,就向爸爸请教,在没有水泥的情况下用什么简单的'办法可以补上这个洞?爸爸教他可以用沙、黄土、石灰粉做成三合土。于是他利用课外时间找来这三种东西做成三合土上了这个洞。有的学生以《爱》为题习作,表现了小伙伴对老师的爱,有的以《聪明的小伙伴》为题习作,表现了小伙伴的聪明伶俐的特点。

四、积累生活素材,让学生勤于表达

陶行知先生指出:我们的实际生活就是我们的全部课程,我们的课程就是我们的全部实际生活。俗话说:好记忆不如烂笔头。因此,要让学生养成勤于观察的好习惯,要求学生写观察日记,可以叙述一件事,可以描写一个人物,可以记录一个场景,还可以写下自己的感受。并采用晨会、班会的形式让学生交流日常生活见闻。老舍先生说过:要天天记,养成一种习惯,刮一阵风,下一阵雨,你都要记下来,因为不知道那一天,你的作品里就需要描写一阵风或一阵雨,你如果没有这种积累,就写不丰富。如一位学生记下了森林火灾的情景,歌颂了救火的群众,批评了因烧田埂草而失火的村民,还增强了自己的防火意识。还有一位学习记下了爸爸驾驶货车因超载发生车祸的情景,既表达了父子之爱,又增强了自己的交通安全意识。

生活是习作的沃土。只要我们以陶行知的生活教育理论为指导,做学生生活的组织者、激励者、赏识者,走生活化的习作教学之路,让学生在生活中学作文,学生的习作就一定能够写得具体生动,写出真情实感。

篇2:初步尝试“指导――自学”教改的体会

泉州培元中学    陈蓓璞

本学期,我校在高二年(4)、(6)两个理科班,进行“指导――自学”的教改试验,这两个班上学期期末参加市统考平均成绩分别是65.8和65.3(满分100分),最高95分,最低26分。班级学生的程度差异较大。其中两班各有35人是高师预备班的同学(将来高考只能报考师范类院校),有18人是普高班的同学。相对来说预备班的同学大多来自农村,学习比较勤奋,基础知识掌握较牢固,但应变能力较差,不够灵活。而普高班的学生正好相反。如何让他们优势互补,取长补短,共同提高,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重要课题。通过暑假的理论培训,我觉得只有进行教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习能力,才能有效解决这个问题。

半个学期来的教改试验,学生上课的积极性被调动起来了。上课积极发言,踊跃提问,能在课堂上提出问题共同讨论解决,还能对单元学习内容作小结。用自己的语言,分别采用列表、画图、逐条罗列等多种不同的表达形式,把单元的知识形成网络。本学期所学《直线》、《不等式》两章,学生均作小结,并且能对教改提出自己的看法,一次比一次好。

通过调查,两个班级的全体同学均支持教改。大家认为教改使他们增强了学好数学的信心,开拓了视野。每个单元的学习都有梯度,先是学生自己能学懂的自己学,自己自学弄不懂的大家讨论解决,或教师讲解。改变了传统教法的最大弊端,那就是老师在教,学生学。老师从易到难拼命教,学生拼命学。学生围着老师转,没有思考的余地,只有复制例题。学生的能力得不到应有的提高。现在学生觉得有了奔头,也相信自己能学好。下面我就半学期来进行“指导――自学”教改试验的几点尝试阐述如下:

一、实施教改的前提

“指导――自学”教改的前提是学生在课前自觉地进行预习。很多教师对教改有疑虑,主要是怕学生没能很好地自习。开始我也很担心,现在觉得这个担心是多余的。我们可以完全解决这个问题。

首先,向学生介绍我省实施教改的一些好经验,取得的好成绩,以及“指导――自学”的一些具体做法。让学生认识到预习是提高自学能力的重要途径,只有预习,才能提高课堂45分钟的效益。只有自己先弄懂课本,并且做必要的练习,才能在课堂上有所提高,使学生能在思想上重视预习。

其次,教师要对学生的预习进行必要的指导。⒈根据学生的建议,在新的一章开始时,安排一、两节课对整章的要点、重点、知识网络、知识点分布、能力要求等进行指导,并用表格的形式打印提纲发给每个学生。每条要求在课本的什么地方都有明确的说明。学生每课预习时应先看看课本的这些要求,并把预习时的学习心得加注在上面。⒉每课后有一个具体下节课的预习提纲。包括预习问题及尝试作业两部分。要求学生预习后能回答预习问题,独立完成预习作业,并把疑难问题写在后面,以便上课提出来。⒊针对不同的学生要有不同的层次要求。学得快的同学在还没有发预习提纲前,要能独立研读教材,自行解决课本问题,并鼓励他们多看些参考书,自主学习。对于学得慢的同学,则只要求他们能了解课本内容,初步掌握公式,或运用定理解决课本练习题及习题。并把疑难问题都记在书上。这样学生预习各有所得,不会感到学习压力太大。同时,学生有一定的提前量后,就不一定天天预习数学,不会与其他学科争时间,又能有效杜绝作业的抄袭现象。

再者,要有评价预习效果的手段。⒈课前3分钟检查学生的预习作业及课本(要求学生把预习中遇到的问题写在书上)。课后老师收取一定数量(每班约10本)课前预习本检查预习作业的完成情况。⒉老师备课时设计一些难度不一的问题,在课堂上提问不同层次的学生。检查学生课前对这些问题的理解程度,消除“假如”。⒊安排某些比较宽松的课进行5―10分钟小测,小测的内容可以是课本的例、习题或稍微改造的题目,以检查预习效果。⒋每一单元后在学生小组上评议单元小结的同时,也评议每个同学的预习作业,并且评分作为学生总评成绩的一部分。

通过一段时间的试验,效果较好。第2单元完成后全班分成8个学习小组,评议每位同学的预习作业。通过统计有80%左右的同学超前一周或一周以上。另外20%的同学也提前1节或几节完成课前作业,基本达到预习要求。

二、挖掘教材,集思广益,形成知识网络

这是课堂教学的第一环节v除先安排小测外w,也是最重要的'一环。由于学生预习程度不同。因此,应力求通过这个环节的教学让学生掌握该掌握的知识点,弄清知识点之间的联系。老师可启发学生发现问题,并共同分析、讨论得出结果。

如:斜率公式 的教学,学生课前预习后,已经懂得如何代公式求直线的斜率。但这个公式非常重要,仅停留在这个层次上是不行的。、,因此要提出:⒈公式的结构:左边是斜率,右边是纵坐标之差与横坐标之差的商,这个差是有序的。⒉公式的适用范围:因为分母 ,所以  ,即

、点所确定的直线不与 轴垂直。⒊公式的应用:已知两点可求过这两点的直线的斜率。⒋公式的变用:因为 ,所以 ,因此可通过这个公式求直线的倾斜角。但是必须注意两点:一是倾斜角的范围是0≤  。当 时, 。二是当 时,此公式不能用。公式还可变形为 ,因此已知斜率为 的直线上的两点 、的距离又可表示为

同时指出 就是下节课要讲的直线的点斜式,引导学生预习下节课。以上诸问题可由学生自行分析,或老师提问,同学讨论,最后由老师归纳。

通过对教材的剖析,集思广益。从学生预习感知教材的基础上,进一步深化,拓展知识面,形成知识结构。使多数同学受益。

三、堂练习是扎实基本功的关键

学生的课前练习都认真做了,但并非人人都做好了,肯定会出现不少缺陷。有的是步骤不完整,解题不规范,也有的是表达不清楚,还有因课本例题比较抽象,一时还没能弄明白,做错作业等等。教师在备课时,应充分估计到学生可能出现的问题,对症下药,设计一定数量的练习让学生当堂完成,必要时调板讲评。练习题可选用书上的原题或变形题,也可另外设计。但难度要适中,要让多数学生能做出来。并尽可能出一点毛病,使学生能在讲评联系的同时,把课前的作业存在问题一并更正,加深对错题的印象。

如用分析法证明不等式,许多同学只知道把求证式拿来变形,得出肯定成立的不等式,而忽视了分析步骤的可行性和可逆性。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教师只要将例题:“求证 ”改为“求证 ”让学生做练习,必然有的学生会推出“ ”,然后带领同学找原因。

四、提出问题,分组讨论,解决问题,共同提高

由于学生课前进行预习,并完成预习作业。教师在课堂上只须点拨,而无须再复习旧知识,引入新课,讲解新课。因而节省了大量的课堂时间,老师便可以提出问题,让学生前后两桌四人组成学习小组,进行分组讨论,代表发言。有时可让学生到讲台上讲解问题,或解答问题。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充分发挥小组学习的优势,取长补短,共同提高。

如:对数不等式的解法一课,课本上只有一个例题:解不等式

。由于学生已经学了不少不等式的解法,结果在小组讨论后,同学提出了许多改造例题的好题。如:⒈把底数改为

,变为底数含未知数的不等式;⒉把底数写成 ,变为底数含参数的不等式;⒊把左边一拆为二,变为:  。还可以转化为既有指数又有对数的不等式,或既有对数又有分式的不等式,既有对数又有无理的不等式等。有的同学还提出了一些钻研课外参考书时遇到的问题。提出问题后,先由老师对这些问题进行分类,然后带领大家逐一讨论解决,总结解题思路。既能让学生充分发表意见,又能得到共识。有时学生在预习时百思不得其解的问题,在课堂上一点即通。同时所提问题大多对学生都有新鲜感,大大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创造性,提高学习能力。

无、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调整教学方式方法,因材施教

只有深受学生欢迎的教学方法,才是好方法。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倾听学生对教学、教改的意见和建议,针对大多数同学的意见,适时调整教学方式方法。即多数同学认为怎样教对他们掌握知识,提高能力有好处,我们就怎样教。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

只有真正吃透教材、学生这两头,采用符合学生发展规律的教学方法组织教学,才能真正做到因材施教。

今后,将本着坚持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为主线,遵循教育规律,及时发现问题,适时调整教学结构,总结教改的经验教训,将教改试验进行下去。

(陈蓓璞,男,34岁,数学教研组副组长、中学一级教师)

篇3:教改工作计划

一、指导思想:

以新课程实施方案为指导,遵循“科研兴教、科研兴校,科研育师、科研先行”的方针,树立“以人为本,民主参与,全面育人”的办学理念,贯彻落实《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精神,依托教育科研工作,以“新课程下的教学常规研究”为切入点,切实转变教师的教学观念,强化教师的教研意识、科研意识、创新意识,努力提高教师的师德修养和教学业务水平,提高教师的教研能力、科研能力,向教师专业化发展,使我校教育教学质量在新形式下上档次,上台阶,实现“经过三至五年的努力,把学校建成理念先进,管理科学,队伍精干,环境优美,设施齐备,教育质量高的市级示范中学”的办学目标。

二、工作目标:

1、加强教研机构建设、实现教研工作的制度化、规范化、信息化。

2、切实加强教学常规工作的管理、督导、检查、评估。

3、开展新课程下的“校本教研”工作,促进教师走专业化发展道路。

4、组织指导实验课题组搞好课题研究。

5、规划、落实好《湘潭市十一中教师校本培训计划》。

6、组织开展教师教学论文的撰写与评选。

7、组织搞好《教学简报》的编辑工作。

8、开展湘潭市十一中教育信息网建设工作。

9、做好教师教研业务能力评估工作。

三、主要工作任务及措施

(一)加强教研机构建设、实现教研工作的制度化、规范化、信息化。

1、本期教研、教改工作人员安排:

(1)学校行政研究决定由副校长何建新负责对学校教育科研工作的领导。

(2)学校教导主作肖齐辉负责学校教育科研的具体工作。

(3)教导处教务员何茉负责对“集体备课”的考勤工作和教导处的日常工作。

(4)教导处副主任王柏翠负责《教学简报》的选稿、编辑工作。

(5)教研组长主要负责对本教研组的教研常规工作和对本学科的毕业复习指导工作、师资培训工作、进行学科调查并写出调查报告。教研组长应当认真履行《湘潭市十一中教研组长职责》。

(7)本期“集体备课”组长主要负责本年级本学科“集体备课”的组织、管理工作和教学业务、教研、学习工作。

2、教导处工作例会。每月第一周星期一下午第七节召开教导处工作例会,到会人员:主管教学的副校长、教导处正副主任、教研组长

3、拟定本期教研组教育科研工作计划。各教研组在第二周前制定好本期工作计划,召开教研组成员会,讨论、布置本期的教研工作。

(二)、切实加强教学常规工作的管理、督导、检查、评估。

1、继续实施“集体备课”制。

(1)“集体备课”的内容:研究新教材体系、教学方法、学习方式、平价体系。

(2)教案要素:

一、素质教育目标

(一)知识储备点、(二)能力培养点、(三)情感体验点、(四)态度、价值观渗透点;

二、教学设想:

1、重点、难点、疑点分析,

2、课型及教学思路;

三、媒体平台:

1、教具学具的准备,

2、多媒体课件;

四、课时安排;

五、教学设计;

六、作业;

七、教学后记。具体教案要素由教研组讨论统一后报教导处审核后执行。

(3)集体备课程序:a、签到。b、中心发言人谈教学设计——教学思路、教学方法、课件的选择、整合等。c、集体讨论、人人发言,形成“集体教案”;重点在于讨论学情、教法和学法。d、讨论本周的教学进度和其他章节教学内容。e、教学目标,重难点、教学方法(选择最优化)、教学进度、作业量必须统一。

(4)时间:各年级学科组在第二周前将年级集体备课的时间、地点、人员确定后将情况书面上报教导处。集体备课原则上每周一次至二次。集体备课从第一周星期三全面启动。

(5)检查:a、定期检查,本期教研常规工作以教案、“中心发言人备课教案”、“集体备课讨论记录”为重点、把它们作为考核年级备课组长工作的重要依据、检查二次,第一次检查时间为第八周,第二次检查时间为第十五周。

2、更新教师观念、开展教师相互听课活动,促进教师共同进步。

(1)听课数量:校级领导分管教学的中层干部每学期听课不少于30节中,教师每学期听课不少于15节。

(2)教师听课必须做好听课笔记,笔记学期结束时送教导处登记备案。

3、教案、作业、试卷讲评及成绩分析检查

(1)检查时间:

每月下旬以教研组为单位定期检查,不定期抽查。

(2)检查方式:

检查人员集体检查评议、然后给予“优”“良”“合格”“不合格”四类定性平价。

(3)检查人员:各教研组长和备课组长。

(三)开展新课程下的“校本教研”工作,促进教师走专业化发展道路。

1、新课程下的“校本教研”工作的内容:

(1)研究新课标

(2)研究新课程教材体系

(3)研究新课程教材体系下的命题

2、新课程下的“校本教研”工作的形式以教研组为单位、在教研组长的主持下,以小课题的形式进行科学、系统的研究,使之条理化、形象化、简洁化,全体教研组人员在组内进行交流。

3、新课程下的“校本教研”工作的时间:间周开展一次活动,具体时间及活动方案由教研组确定。

4、教研组活动记录、“校本教研”工作检查时间:

(1)教研组活动内容:活动通知、参加人员、活动内容(理论学习、业务学习、教研理论讲座、研究课的安排及结果、外出学习、交流情况)

篇4:教改工作计划

一、指导思想

认真贯彻落实《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精神,紧紧围绕“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总目标,大力开展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的变革研究,积极探究全面优化教学过程的途径和方法,全面落实市教中心下发的各学科“课堂教学基本要求”,认真开展“小专题研究”活动,保证素质教育在各学科教学中取得突破性进展,不断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二、主要工作和要求

(一)深入进行小专题研究,查找影响教学质量的关键因素,以教研促发展。

本学年,在教研教改方面,我们提出三个方面的要求:一是继续坚持认真学习教育理论,善于撷取各类教育刊物上刊登的国内外教研教改经验,掌握新的教研教改信息,借鉴指导自己的教学改革,二是要加强教学全过程宏观与微观指导上的研究,继续开展好说课、集体备课、评课的研究;开展好“公开课”与“优质课”的评选活动;开展好“课例教研”主题月活动。三是要加强对提高学科课非笔试类教学质量的研究,立足课堂教学,规范教学计划,加强对非笔试学科的过程检查。

措施:

1、按照市教育局《关于全面规范义务教育学段教学秩序的执行规定》,开齐学科,开足课时。

2、以“精细化管理”为主题,加强对教学过程各个环节的管理研究,以制度为导向,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动性、积极性。

3、以“海文化”为主题,加强对校本课程教学的管理,突出学校特色。

4、抓好青年教师的培养工作。详见“泽库中学青年教师培养计划”。

5、抓好校本研究,充分发挥校本资源的作用。本学期校本研究的重点是课堂教学小专题研究。主要分三个阶段进行。第一阶段(9月初),制定小专题研究计划。召开小专题研究开题报告会,成立以学科为单位的课题研究小组。第二阶段(9月上旬至11月底),以课例研究为主要形式,开展小专题研究活动。第三阶段(12月至1月)小专题研究阶段情况汇报。

(二)加强教研组建设,为教师队伍建设提供组织保障

本学期,学校以学科为单位设立教研组,各组设室长、学科组长、备课组长各一名,从政治管理、活动组织、活动准备三个方面来加强教研组建设,制定各自的职责与考核细则,从组织上为教研活动的开展创造条件。为保证各教研组教研活动质量,促进各组平衡发展,措施如下:

1、实行教研组长任期制,通过制定教研组长考核办法,对教研组长进行量化考核,学期末达标的组长继续任职,未达标的组长及时更换。

2、实行教研组长例会制度。通过定期召开教研组长会议,及时布置教研活动,交流教研成果。

3、以“文登市优秀教研组评选活动”为契机,加强教研组创优工作,以绩效为核心,大力表彰优秀教研组长,以推动教研工作的深入开展。

(三)重视多媒体教学,充分发挥现代信息技术在教研教改中作用

措施:

1、完善属于硬件的多媒体教学环境建设,配齐多媒体设备设施。让网络资源走进课堂。

2、成立以教导主任为组长 ,计算机教师和电教骨干教师为组员的电教研究小组,普及多媒体技术,开发多媒体教学软件,认真组织市多媒体课件比赛工作,每学期制作多媒体课件不少于30件。

3、不断引进优秀的多媒体教学软件,在实际应用中不断提高对多媒体教学的兴趣。

4、以多媒体使用为中心,全面落实“电教设施进教室,电教备课进教案,电教手段进课堂,电教结果进考核”的评估考核原则,充分发挥现代信息技术的教学中的重要作用。

5、组织信息技术应用能力竞赛活动,促进信息技术的普及与应用。

(四)积极开展教育科研,全面推进素质教育

教育科研是教学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推进素质教育的可靠保障。应该说,不善于搞科研的学校不是好学校;不善于搞科研的教师不是好教师。要切实做到“组组有课题,人人搞课题”,并以此开展艰苦的探索和执着的追求。

措施:

1、积极开展“十一五” 申报课题的研究工作,做好阶段性资料整理与总结汇报。

2、深入开展“初中活动课教学设计研究”和“创新写作教学研究与实验”、及“全国小公民道德建设实验”课题成果推广工作,按照既定的活动方案,认真进行阶段总结。

3、重视“小专题”与“大课题”的统一研究,立足实效。

4、以多元评价理论为指导,进行教学评价体系研究,加强理论联系实际能力的测试,重视学生创新思维、创新精神的培养,重视学生的过程性评价。

(五)加强班主任队伍建设,促进暂时发展不理想学生的转化

本学年,为充分发挥基层领导的模范带头作用,实行级部主任兼班主任活动,重视对暂时发展不理想学生的督导与帮助,强化问题即是课题的研究意识,使学校在班级管理及班主任工作评定上掌握更多一手资料,以“亲自下水”的方式,加强工作研究,提高工作质量。同时,进一步修订“泽库中学班级评估细则”,制定“泽库中学班主任靠班工作量考评细则”,借助评估、评优等手段,推动班级工作健康地向前发展。

篇5:教改工作计划

一、指导思想:

遵循“科研兴教、科研兴校,科研育师、教研先行”的方针,树立“以人为本,人人参与,全面育人”的办学理念,依托教育科研工作,以“新课程下的教学常规研究”为切入点,转变教师的教学观念,加强教师的教研意识、科研意识、创新意识,提高教师的师德修养和教学业务水平,提高教师的教研能力、科研能力,教师向专业化发展,把学校建成理念先进,管理科学,队伍精干,环境优美,设施齐备,教育质量高的市级示范中学”的办学目标。

二、工作目标:

1、加强教研机构建设、实现教研工作的制度化、规范化、信息化。

2、切实加强教学常规工作的管理、督导、检查、评估。

3、开展新课程下的“校本教研”工作,促进教师走专业化发展道路。

4、组织指导实验课题组搞好课题研究。

5、规划、落实好教研活动。

6、组织开展教师教学论文的撰写与评选。

7、做好教师教研业务能力评估工作。

三、主要工作任务及措施

(一)加强教研机构建设、实现教研工作的制度化、规范化、信息化。

1、本期教研、教改工作人员安排:

(1)学校行政研究决定由副校长何建新负责对学校教育科研工作的领导。

(2)学校教导主作肖齐辉负责学校教育科研的具体工作。

(3)教导处教务员何茉负责对“集体备课”的考勤工作和教导处的日常工作。

(4)教导处副主任王柏翠负责《教学简报》的选稿、编辑工作。

(5)教研组长主要负责对本教研组的教研常规工作和对本学科的毕业复习指导工作、师资培训工作、进行学科调查并写出调查报告。(7)本期“集体备课”组长主要负责本年级本学科“集体备课”的组织、管理工作和教学业务、教研、学习工作。

2、教导处工作例会。每月第一周星期一下午第七节召开教导处工作例会,到会人员:主管教学的副校长、教导处正副主任、教研组长

3、拟定本期教研组教育科研工作计划。各教研组在第二周前制定好本期工作计划,召开教研组成员会,讨论、布置本期的教研工作。

(二)、切实加强教学常规工作的管理、督导、检查、评估。

1、继续实施“集体备课”制。

(1)“集体备课”的内容:研究新教材体系、教学方法、学习方式、平价体系。

(2)教案要素:一、素质教育目标(一)知识储备点、(二)能力培养点、

(三)情感体验点、(四)态度、价值观渗透点;二、教学设想:1、重点、难点、疑点分析,2、课型及教学思路;三、媒体平台:1、教具学具的准备,2、多媒体课件;四、课时安排;五、教学设计;六、作业;七、教学后记。具体教案要素由教研组讨论统一后报教导处审核后执行。

(3)集体备课程序:a、签到。b、中心发言人谈教学设计——教学思路、教学方法、课件的选择、整合等。c、集体讨论、人人发言,形成“集体教案”;重点在于讨论学情、教法和学法。d、讨论本周的教学进度和其他章节教学内容。e、教学目标,重难点、教学方法(选择最优化)、教学进度、作业量必须统一。

(4)时间:各年级学科组在第二周前将年级集体备课的时间、地点、人员确定后将情况书面上报教导处。集体备课原则上每周一次至二次。集体备课从第一周星期三全面启动。

(5)检查:a、定期检查,本期教研常规工作以教案、“中心发言人备课教案”、“集体备课讨论记录”为重点、把它们作为考核年级备课组长工作的重要依据、检查二次,第一次检查时间为第八周,第二次检查时间为第十五周。

2、更新教师观念、开展教师相互听课活动,促进教师共同进步。

(1)听课数量:校级领导分管教学的中层干部每学期听课不少于30节中,教师每学期听课不少于15节。

(2)教师听课必须做好听课笔记,笔记学期结束时送教导处登记备案。

3、教案、作业、试卷讲评及成绩分析检查

(1) 检查时间:

每月下旬以教研组为单位定期检查,不定期抽查。

(2)检查方式:

检查人员集体检查评议、然后给予“优”“良”“合格”“不合格”四类定性平价。

(3)检查人员:各教研组长和备课组长。

(三)开展新课程下的“校本教研”工作,促进教师走专业化发展道路。

1、新课程下的“校本教研”工作的内容:

(1)研究新课标

(2)研究新课程教材体系

(3)研究新课程教材体系下的命题

2、新课程下的“校本教研”工作的形式

以教研组为单位、在教研组长的主持下,以小课题的形式进行科学、系统的研究,使之条理化、形象化、简洁化,全体教研组人员在组内进行交流。

3、新课程下的“校本教研”工作的时间:间周开展一次活动,具体时间及活动方案由教研组确定。

4、教研组活动记录、“校本教研”工作检查时间:

(1)教研组活动内容:活动通知、参加人员、活动内容(理论学习、业务学习、教研理论讲座、研究课的安排及结果、外出学习、交流情况)

(2)检查时间:第一次检查时间为第9周,第二次检查时间为第16周。

(四)加大教育科研力度,推广科研成果。

1、加强对省、市、校级课题的指导工作。

2、各教研组按照要求,做好课题的选题、立项工作。

4、进一步加强教导处对实验课题组工作的检查督导,对没有认真开展实验的课题组提出整改意见或做出终止实验的裁定;对没有认真开展实验的实验人员提出警告、限期完成阶段实验任务,对不能完成实验任务的实验人员做出取消其实验人员资格。

(五)抓好师资培训工作。

1、加强“以老带新”师徒结对子活动的指导、检查工作。

2、规划、落实。

(六)、教学论文的撰写和评选

1、论文话题:

(1)解读新课本

(2)新课标下的教师角色

(3)新课程的教材体系

2、评选时间:4周

(七)开展信息技术培训活动。

指导学校信息中心规划、落实本期的《湘潭市十一中教师信息技术培训计划》。

(八)做好《教学简报》的编辑工作。

本期拟编订四集《教学简报》。

(九)做好教师、备课组长、教研组长的教研、教改工作评估及先进个人、先进集体的评选表彰工作。

1、教师的教研教改工作评估按照教案、集体备课、优质课(参加活动为基本级)、听课(15节)、教研组活动、实验课题、撰写论文、七项工作情况综合考核。

2、备课组长按照集体备课的考勤、集体备课活动开展情况、教研常规工作落实情况三个方面综合考核。

3、教研组长按照工作计划、到会考勤、教案检查、集体备课的督查、研究课的参与、听课、教师培训、实验课题的开展、辅导学生参加竞赛、工作总结等工作综合考核。

4、先进个人的评选和先进集体的评选。

篇6:教改工作计划

一、指导思想:

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学习《新课程标准》,以课堂为中心,以探索课堂教学的新结构和新模式为着力点,以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不断培养学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意识与能力为着重点,使学生的学习真正得以提高和发展。

二、活动要点:

以参加集中学习、培训和自学自研相结合为主要形式,进一步深入领会课改精神,加深对“课程标准”的理解,正确把握本年级的教学要求,以课改理论指导教学实践,认真及时进行反思,提高课改理论水平。

三、具体活动内容:

本学期将以自学、交流、写体会、网上讨论等形式认真系统地学习,逐步树立符合新课程标准的教学理念,并用新的教学理念指导教学工作。积极、主动地参加校各班的课改培训和学习,夯实自己的理论基础,切实转变观念。培训和学习中,要积极参与,深入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以先进的课改精神矫正自己的教学行为,、加强课堂教学研究,提高教学质量。要切实提高教学质量,必须从提高教师课堂教学水平入手。合理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形成符合课改精神的课堂教学模式,是本人的研究目标。具体工作安排如下:

1、要加强内部交流与学习。积极参与集体备课活动,积极参与听课、说课、评课,与其他教师共同探讨教学过程中产生的问题,寻找解决方法,发扬团结协作、互帮互助、共同进步的团队精神,从而真正提高自身的教学水平。

2、在课堂教学中,切实转变自己的行为,正确把握化学教学的特点,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倡导开放的活动课程,全面提高学生的生物素养。

3、积极参加校本教研,按时参加学校和年级组织的教研学习、听课、评课、交流、讨论、座谈等活动,集思广益,博采众长。

4、认真及时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每月作好总结和课后反思。结合课堂实践撰写自己的心得体会、论文。

5、作好相关资料的收集和整理。

6、对各项工作进行认真的总结和评价。

篇7:数学教改

数学教改

谈中学数学教改

很长的以来,很多的学校片面追求升学率,一切为“升学”服务,教师为“升学”而教,学生为“升学”而学,这严重违背了教育规律。教师为应付考试随便增加课时,对学生进行超负荷的训练,加重了学生的负担,严重地影响了学生整体素质的提高。因此,我们必须解放思想,改变传统的教育观念,变升学教育为素质教育,进行数学教育改革已势在必行。

近年来各地掀起了数学教改的热潮,教改成果不断出现,这是很令人鼓舞的。这几年我读了很多有关的数学教改的理论,进行了思考和分析,发现在取得教改成果的同时,由于很多主观和客观的原因,数学教改未能全部按计划进行,以达到预期目的。在教改过程中出现了很多有必要提请教育界人士引起重视的困惑,这些困惑不从根本上加以解决,数学教改便难以寻到走上正轨的出路。

一、数学教改的困惑

教改是教育事业的百年大计,是使中国数学教育走向世界的必由之路,然而纵观近年来全国各地的数学教改实践活动,却不同程度地出现了如下一些使人感到困惑的现象。

1、忽视对学生自学能力和创造能力的培养。

目前数学教改活动中的一个突出问题便是重视知识和解题技能的传授,而忽视了对学生自学能力的培养,这是一个极为令人担忧的现象,因为学生在校学习的知识毕竟是有限的,更多的知识则是学生在走向社会后通过自学来获得。所以教学活动中要重视教给学生获取知识的方法,

叶圣陶先生的“教是为了不教”不仅仅只适用于语文教学。

由于受到升学率的冲击,在高、中考指挥棒的指挥下,迫于各种社会压力,目前教改实践中很多采用的是灌知识,讲题型,遨游于题海,教改老师有口难言,学生疲惫不堪。对学生创造能力的培养是一个长期被忽视了的问题。

2、教改活动中不能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数学教改的参与者多是各级教研员及数学教师,在这些教研员中,很多教研员很有理论知识,但却很少进行实践活动,多数教研员通过书本方面的学习掌握了很丰富的理论知识,并且具有教改方面的能力,但通常却是“关起门来做学问”,不能很好地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另一种情况是很多数学教师,由于通过多年的教改实践,总结了一些教改经验,并且有些经验具有宣传、推广的价值,但限于自身的文化素质,难以将感性认识上升为理性认识。因此,这些教师的'教改活动一直处于自发的低级阶段,且容易出现

[1] [2] [3] 下一页

“坐井观天”,成为“狭隘的经验主义”,以致于固步自封。

此外,很多教师的教改在盲目地进行,缺乏理论的指导,结果只能是理论的模糊导致实践的盲目,没有达到教改应该达到的目的。

3 、教改过程中遇难而退或浅尝辄止。

教改,是一项极为艰巨的事业,有些教师缺乏对改艰巨性的认识,缺少迎战困难的精神准备,一旦遇到困难,便不再进行教改,习惯于传统的教学模式和方法。还有的教师缺乏事业心,进行了一段时间的教改,正当在向纵深发展时,却浅尝辄止,悄然收兵,使本应结出硕果的教改不能深入下去。

4、教改过程中方向不明,缺乏创新或急于标新立异。

很多教师对教改的认识不足,因此在教改问题上方向不明,对于教学、教研、教改问题上不能正确处理这三者的关系。此外,有些教师缺乏创新精神,不作深入思考,便将别人的教改经验盲目地加以移植,结果只能导致失败。

在教改问题上,有些教师由于理论知识不丰富,缺乏严谨的治学精神,急于标新立异,故弄炫虚,开口便是自己的“什么法”或“什么式”等。

5、教改过程中不能坚持到底,易受外界左右。

在教改过程中,有些教师在教改上付出了艰苦的劳动,并且取得了优异的成绩,正当他们准备大显身手的时候,却被上级委任了校长、主任之类的行政职务。这样经常外出开会、学习,忙于行政事务,在业务工作上用非所学,结果两败俱伤。或者一旦取得一点成绩,便到这里作报告,那里介绍经验,最终使教改成为昙花一现。

6、对教改成果不能作科学评价。

教改不同于一般的传统教学,在教学中更着力于能力的培养,目前很多教改没能落到实处。此外,在目前对于教师教改成果的衡量,往往也局限于分数上,这样,使得有关教师对教改虽有计划却难于实施,往往名为教改实验,但迫于分数压力,又不得不违背教育规律,进行加班加点。回到以考分为标准的一般教学之中。

以上便是在教改过程中容易出现的使人感到困惑的现象,要使教改达到预期的目的,有必要通过对以上困惑现象作些探讨,以寻求教改的出路,使数学教改得以顺利进行,从而达到预期的目的。

二、数学教改的出路

要使教改能顺利地按计划地进行,达到预期的目的,必须寻求教改的出路,依笔者之见,可以从如下几方面着手:

1、教师必须加强理论及业务的学习。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对教师而言,加强理论及业务学习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理论的模糊必然导致实践的盲目,教学中的无效劳动主要是由于理论上的偏颇所致。教师要加强教育心理学的学习,要使教改取得成功,必须在教育科学理论的指导下才能得以进行,否则便不能使教改达到预期的目的。

在业务学习方面,教师要不断地加强本学科的学习,同时还应了解数学学科的最新发展与动向,这样才能与教材同步,与学生同步,与时代同步。

2、教师应加强对教学法的研讨。

要使教改取得成功,教师必须熟悉各种数学教学法及其特点,并在教学中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合理的运用教材教法,才可以使知识教的顺手,学的顺利。

3、教师必须端正思想,提高认识。

教改是教育事业的百年大计,它需要教师付出的不仅仅是一年或几年的劳动,而应当是十几年、几十年甚至是终身的求索和奋斗,教师要有战胜困难的信心和勇气,知难而进。同时教师教改的方向要明确,目标宜具体,要通过教改实验使学生在较少的时间内最大限度地获取知识,促使学生的各项能力得以全面发展。

4、同科教师通力协作,联合攻关。

个人的时间、精力和知识毕竟是有限的,要使教改活动能顺利地实施进行,同科教师要通力协作,充分发挥集体的智慧和力量,使全体教师能参加教改,联合攻关,有利于教改向纵向深入发展,这就必须杜绝和防止文人相轻,同行相嫉妒的不良现象,老教师不要以有较强的实践经验而自居,青年教师也不要因为有较高的理论知识而自傲。

5、有关方面为教改提供和创造条件。

教改工作是一项极为艰巨的工程,它关系到教育事业的兴衰。因此,有关部门应多给教改工作者提供条件,积极支持教改,使教师能安心于教改,且无后顾之忧。对教改成果的鉴定,要较为客观、公正而科学地对学生知识掌握情况,能力培养情况,智力开发情况等各方面作全面而具体的考查,切忌以分数论成败。

当然,数学教改是一项较为复杂的系统工程,影响教改工作的因素也是多方面的,诸如教学观念的更新(变升学教育为素质教育),教学内容的全面改革(教学内容的适当增减),教改教材的合理选择(教改实验教材的编写,选择与配套),教学方法的恰当运用(以启发式为主,着手于学生兴趣的培养和学习积极性的调动),教改成果的科学评价(不以分数论成败)等等,对于这些问题,很多人都作了较为深入的论述。

以上是我对中学数学教改的一些看法和建议,仅供同行们参考,还望同行们指正。

上一页  [1] [2] [3]

篇8:关于教改优秀论文

摘要:迄今为止,国内各类农林类院校以及其他综合型高校基本上都开设一门关于休闲农业类的课程,但是千篇 一律的教学方式以及陈词滥调的授课方法带给学生的仅仅是几个学分,而其真正意义上的精华部分未能被学生所吸收掌握。而学校作为人才培养机构,要培养出适应社会发展的高素质人才,就必须建立起适合人才发展的课程体系和面向未来的课程结构。休闲农业这门课是新兴课程,学校是否有科学、合理、创意的课程体系直接关系到能否培养出优秀的人才。笔者在教学改革原则基础上,通过案例式教学法和实践教学法两方面为这门新兴课程构建新的教学思路。

关键词:休闲农业;案例式教学法;实践教学法;分模块教学;实践能力培养

休闲农业是以农业生产、乡村文化资源为依托,用地形地貌、产业设施、种植作物和畜牧、建筑、水系、绿化植物等多种人工元素和其他自然、人文要素等,在一定经济基础和技术前提下,改善和保护生态环境、提高农业产值,遵循科学原理、艺术规律,按照民族审美标准所创造的新型休闲娱乐环境。是以农业活动为基础,农业和旅游相结合的一种新型交叉型产业。但是休闲农业人才培养滞后,现行的休闲农业培养模式存在培养目标不明确、课程体系不完整、学生就业方向不对口等问题。为适应休闲农业市场的需求,改善学生知识体系,是学生能系统有效的学习休闲农业相关知识,完全有必要对现今的休闲农业课程进行一定的改革。依据学生个人发展模式结合社会对人才的培养需求,进一步明确人才培养模式和目标定位。这将对提高休闲农业产业的教学研究与推广有很大的帮助。

(一)案例式教学法在休闲农业课程中的运用与创新

1、案例教学法是近几年来备受关注和提倡的一种优秀的教学方法。它是指围绕教学目标精选现实生活中的典型案例,给学生一个感性认识,再由此引导出理论及相关知识点。案例教学可以先讲理论,再结合典型案例来分析印证讨论,最后点评总结结果。案例式教学中的讨论能够调动学生的主动参与性,培养创造性。在休闲农业课程上运用案例式教学法是一大革新,它一改以教师讲授为中心、以灌输手段为主的知识单项流动的教学过程与方式。与传统教学不同,案例教学是以学生为中心的知识双向流动的过程,其目的是帮助学生培养一种理解问题的方式并有助于问题的解决。

2、笔者构建的一个教学案例是一个全新的创意农业项目――“古代穿越式”的休闲农业。其区别于其他现代休闲观光农业,而是古代穿越式的具有古色古香特点的体验式旅游。初期分为四个特色体验点供游客选择。即以中国古代“汉朝”、“唐朝”、“宋朝”、“清朝”这四个鼎盛时期为背景,结合其各自独有的朝代文化特色,游客穿着自己喜爱朝代的服饰,并且可以用人民币兑换成其独有的朝代货币进行消费。期间可以给游客进行拍摄录制并且刻录光盘赠送给他们。让游客体验到一种返璞归真的生活意趣。这些创意设计集农业生产资源、农民生活资源、农村生态资源等要素于一体,在休闲农业产业中形成

了必不可少的基础配置。同时,在一个大的环境下又对中国传统文化进行了传承与升华。

其中,选择活动项目策划的同学可以集思广益地提出具有可行性强又有创新的点子,把项目的活动安排好;选择文化的同学就要根据项目所处的朝代进行那个朝代特有文化的宣传并加以创新;选择规划设计的同学则要对项目的地域、建筑等进行独到的规划设计;而选择经营管理服务的同学就想方设法来维护项目的正常运行。这样的案例教学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每个学生既能投其所好,又能参与到整个教学的互动之中。在案例讨论中,学生们又能置身其中,充当其中的一个角色并展开争辩,充分发挥自己独特的见解。从根本上说,这些都是为了锻炼学生的自主学习的能力,而教师的主要责任是启发、引导学生进行独立思考,这样,更有利于学生潜在能力的发挥。

(二)实践教学法在休闲农业课程中的革新

1、教学质量是高等院校培养现代化合格人才和创新人才的重要保证,而实践教学则是实施素质教育中的关键环节。高校教学改革的目的无非两个:一是注重学生专业能力的培养,二是提升实践能力。在案例教学培养中学生的专业素质及能力得到了巩固并加强,但是还欠缺一定的实践能力。因此,改革课程体系中,实践教学必不可少。休闲农业的实践教学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园艺、农学等专业学生掌握专业技能的程度高低和是适应社会的能力。现今,我国农业现代化对高等农业教育提出了新的要求。为了适应这一要求,应全面提高学生从事专业研究,生产调查,经营管理等基本素质和独立动手操作能力。

2、依笔者之见,可以按照上述“古代穿越式”休闲农业案例教学来进行设计实践教学的课程体系。选择活动项目策划的同学可以对其进行策划能力的实践教学培养。以实际项目为依托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注重培养学生在实际项目中的沟通协调以及项目策划规划的能力;选择文化类的学生要提高其对项目背景文化的理解能力以及要要求其对文化产业有足够的了解,可以让其进行一系列的调研实践;选择规划设计的学生则要进行设计能力的实践教学培养。可以从勘察、设计、施工等全部方面进行系统的训练;选择经营管理服务的学生要注重其对园区管理能力的培养,不仅要管理园区内的景观设施,还要学会园区的经营管理。以上四类实践教学可以分为不同的几个实践时期对学生进行定期的培养。这样通过不同形式的实践活动对休闲农业教学就更有针对性,更能突出实践教学体系。

休闲农业的发展从萌芽到今天已经有近30年,它随着改革开放和人们物质水平的提高正在逐步发展。然而,在发展到一定的水平之后,休闲农业缺乏差异、缺乏意境、缺乏文化的弊端逐渐显现。随之,高校在休闲农业这一领域的教学也随之遇到了瓶颈。只能停留在一般现代农业基础之上,像农民一样摘摘菜、收收果,而没有文化、审美等更深一层次的领悟。为此,新的教学改革亟不可待!

参考文献

[1] 钟勇为. 大学教学改革方法论探究[J]. 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 2012(01)

[2] 徐淑华,付伟义,高艳华. 深化教学改革 培养高素质人才[J]. 河北职工大学学报.

2001(01)

[3] 石岩. 案例教学法及其在教学中的应用[J]. 当代教育科学. 2007(14)

[4] 陆俊元. 案例教学法的本质特征及其适用性分析[J].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2007(28)

[5] 赵羽. 案例教学法在课堂教学中的运用[J]. 中小学教师培训. 2006(12)

[6] 蒲亚锋,陈红武,裘丽娟等.休闲农业课程体系构建[J].安徽农业科

学,2013,(21):9161-9162.

[7] 厉无畏,王慧敏. 创意农业的发展理念与模式研究[J]. 农业经济问题. 2009(02)

[8] 蒲亚锋,陈红武,裘丽娟等.休闲农业课程体系构建[J].安徽农业科

学,2013,(21):9161-9162.

热门教案

学诗词

学名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