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总结中推进课改教学心得(学校课改总结推进课改)

以下是小编整理的15篇在总结中推进课改教学心得,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篇1:在总结中推进课改教学心得

在总结中推进课改教学心得

㈠、课堂任务完不成怎么办?

我们在上课过程中常遇到这样的问题,原来预设的任务,按照以前的老路,我们教师讲解或者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能够完成。现在,采取自主学习、小组互助之后,却往往完不成了,怎么办?

1、目前我们要求学生课前对展示内空进行充分的预习,组里各科作业检查批阅员加大预习笔记的检查力度,同时老师在课前进行必要的指导。

2、课下迁续学生的学习行为。及时对课后学生学习行为关注,把课堂的展示成果延伸至课下,既让学生继续进行课下的合作,又能激发学生自觉学习的积极性,对此,我们要求学生拉长学习的时间链,在去厕所的路上、去打水的路上等空闲时间,不止一次的听到有三三两两的学生,结伙边走边背诵英语、讨论问题。

当然,由于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习惯问题,我们在实践之初,学生在课堂上学习的进度较慢,是完全可以理解的,要相信,随着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提升,学生课堂学习的进度会不断加快,课堂任务完不成的现象,也就必然能够逐步解决。

㈡、课堂展示的质量有保证吗?

在课堂上,学生自主学习、合作互助、精彩展示,可是课堂效率如何?这不仅仅是我们每一个老师关注的问题,也是我们课堂改革关注的关键问题,也是我们一直在想法解决的问题。

只要学生对问题都理解掌握,没有疑惑了,教学效果自然就上去了。实际课堂上,学生有很多的模糊问题。对于学生的模糊问题,我们的大体思路:通过学生的展示,发现问题,对发现的问题,通过教师的追问、教师的补偿练习、教师的讲解、教师的变式训练等措施予以解决;也可以是学生进行的小组内的再次的自主学习、合作互助。

具体地分析这个过程,可以有:

⑴在自主学习中产生的疑惑,小组同学间解答,小组解答不了的请教老师解答。

⑵在合作互助中产生的新问题,小组同学间解答,小组解答不了的请教老师解答。

⑶在学生展示过程中,针对学生的展示,教师有目的的进行追问,以深化对问题的理解,或者是提升内容的深度、广度,解决学生自主学习、合作互助中达不到的高度、深度。

⑷针对学生可能出现的问题,精心设计变式训练内容,如果学生的展示中,出现了问题,及时用上变式训练,进行有目的的提升。

⑸结合实际,精心设计当堂检测的内容,进行必要的检测。

㈢、小组合作互助有实效吗?

小组合作学习我们不陌生,但合作的无效、合作的流于形式,一直是合作学习的诟病,我们一直思考如何才能避免这种问题呢?

我们通过听课,大面积的听全校老师的课,交流想法和看法,发挥小组在合作互助中的作用,我们尝试总结以下几点:

1、教师的思想认识到位。课堂上,老师在授课时采取小组合作互助的形式,堂堂课如此,在学生心目种下小组的合作互助是我们上课的主流,而不为了听课而走形式。

2、强调学生坚持先自己思考、自主学习,然后再合作互助的形式。我们课堂上出现过这样的'情况:学生一听老师说:不会的问题小组合作(相互讨论、讨论解决)等等,学生立马就讨论起来。只有课前充分的预习,从预习中找到自己的疑惑,带着疑惑到课堂上和小组成员交流。

3、教师要精心设计合作的内容。小组能够有效合作,老师要根据对学生的预习笔记重新备课,什么地方提出问题,什么时机提问题,问题提出的深度达到什么程度等,都需要老师的智慧情思。因此,老师在设计的问题时要思考是否符合以下条件:这个问题有合作互助的必要吗?设计的问题是否太多、太复杂?预习问题的难度大部分学生能接受吗?

㈣、什么时机进行小组合作互助学习呢?

什么时机进行小组合作互助学习呢?老师要根据

课堂上教学内容、教学的进度及学生的需要进行。

1、如果是小组内某一个学生的问题,组内解决,组长安排或者是该生的左邻右舍,也可以是小组内自愿的同学。

2、如果是小组普遍性的问题,可采取小组讨论的方式,讨论的方式可以是组长主持各抒己见,可以是轮流发表见解。

3、如果小组自主学习基本完成,也没有什么疑难问题了,可以采取小组内检查提问的方式,比如组长提问,组员回答,小组内一对一提问回答,设计问题(就像老师出题、出试卷)其他组员解答,组长检查组员的书面完成情况。还可以是小组内全体学生,在组长的安排下,逐一的展示自己的学习情况等。

可以说,小组合作互助的效果,取决于教师,取决于教师精心设计、取决于教师的课堂调控。

当然,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我们遇到很多问题:有的小组由于各种原因,合作互助总比其他小组慢一拍,致使该小组往往来不及合作呢,老师已经要求展示了。有的小组内分工拖拉,影响了合作效率。由于对合作的内容相对复杂,有的小组划分任务时间过长,致使小组合作互助的时间严重受到影响。这些问题我们正在努力去在实践中寻找解决的方法。

㈤、如何让层次不同的学生“吃饱”?

每一个班的学生理解能力、学习习惯、反映能力等不相等,要做到面面俱到实在不易。这实际上就是一个分层教学的问题。

一是自主学习中的分层。这是分层的关键环节,也是体现学优生、学后生、边缘生不同层次的地方。首先就是教师在内容上分层。教师对所教班的学生知根知底,对于预习提纲中的问题,老师做到心中有数,既有多少学生能自主学习全部问题,有多少学生能自主学习百分之七八十以上问题,哪些问题有必要在学生展示后适时提出,什么地方学生易出问题,这些都需要老师的思考再思考。其次是在自主学习的要求上分层,不同的学生要求不同,如果让边缘生、后进生的自主学习内容,“跳十跳也摘不到桃子”,这些学生除了不去完成以对抗,就是抄袭完成应对“强势要求”。我们要求不层次的学生完全可以按照自己的实际,自主(有教师适度的参与和组长的帮助)决定学习的内容和程度。

二是合作互助的分层。这其实就是“发挥出小组内每个学生的优势”,优等生的优势就是自主学习掌握的多,让他们去采取各种办法帮扶后进生、边缘生,对他们就是一个促进。后进生的优势就是问题,这些学生的问题可能就是大多数学生的问题,也可能就是优等生理解深度不够的问题。发挥一帮一、一帮二的作用,不能因为一个学生而全组在等待,可以让听明白的、学明白的,先行自主学习其他内容,后进生呢,也会在反复的被帮扶中,不断提升对问题的理解和认识。当然,我们老师上课必须备课充分,准备变式训练、提升练习。

三是展示的分层。展示的分层同样重要,因为展示环节既有“展示信心、展示精彩”的作用,也有“展示问题、展示疑难、展示模糊”的作用,所以说,任何问题,一定要先由后进生展示,后进生展示清楚的问题,学优生还用问吗?当然,展示要有效,必须有老师的追问:问一问你是怎么想的、让学生说说所以然,绝对不能答出来“ABCDEF”等答案就算完了。

篇2:在学习中推进两期课改

在学习中推进两期课改

实施两期课改学习和实践缺一不可,如何通过有效的学习活动来推进两期课改,是我园思考和探索的一大问题,为此我园开展了一次题为“教师理念与行为跟进”的学习活动,此次活动让老师们深感获益非浅。

活动以小、中、大三个教研组为单位,以竞赛和讨论方式举行,在活动前三个教研组分别认领了一个讨论题目,题目内容围绕在两期课改中教师感到困惑的一些问题,例如:你是如何理解新课程的整合性、启蒙性和开放性,你认为该如何创造性的使用新教材等。而竞赛题则由三个教研组根据新纲要的内容每组各出一套是非题。为了讨论时有理可据老师们找了大量的资料,出题时大家又仔细学习纲要内容,领会精神,选出一些容易混淆的`内容作为题目,所以活动前的准备本身也是一个学习过程。为了解说时形象生动,条理清晰,三个教研组还分别制作了幻灯片。活动开始首先由大班组阐述如何理解新课程的整合性、启蒙性和开放性的。大班组推出了两位老师作为主讲,其余老师补充,大家根据自己的学习和实践阐述了自己的观点,其他两个教研组也根据自己的需要分别以小组或集体的形式对所认选的题目做了阐述,不拘一格的活动形式让老师们感到新颖的同时,也激发了老师们的创造性和积极性,活跃了大家的思维。第二个活动程序是是非题竟答,奖品是一个可爱的小布娃,老师们你说我答好不热闹,在热烈的气氛中,教师们感受到学习竟然也可以是这样一种有趣开心的事。

本次学习活动让老师们对两期课改的一些理念和精神有了进一步深入的理解,帮助老师们再一次梳理了思路,激发了大家将课改理念运用到实践中去的积极性,使教师理念与行为跟进有了紧密结合的基础。

篇3:课改心得在比较中成长和进步

课改心得(36)在比较中成长和进步

【原创】课改心得(36)在比较中成长和进步

2月26日

开学才一个星期,仅仅为了上课导学案的事情,我就经历了一番复杂的视觉争锋。

七八年级的课改班,学校实行了两套导学案方式,七年级所有文化科全部采用岳阳教科所统一编制的“新课程导学案”,八年级仍然采取集体备课制的自制导学案,而自己也已经为江西金太阳教育研究有限公司编制了一本完整的已经出版发行的导学案,三种形式的导学案放在自己面前,自然会对他们来一番比较和选择,然后在比较中找到导学案设计和应用的最佳方案,以此促进自己的教学。

三者比较,发现自己一年来自制的用于实际教学的导学案在很多方面是很粗糙的。主要表现在这几个方面:

一是自学部分,只注重了基础知识的落实,简单地用填空挖坑式让学生机械自学,没有注意题型的多样化,忽略了同样的试题会引起视觉的疲劳,还有就是忽略了对学生自学方式的引导,没有帮助学生出示自学的指引方向,如通过阅读某一页文字或看某一幅图片完成基础知识的学习,还有就是基础的分层和框架显示不清楚,没有把教材的知识结构显示清晰;

第二,探讨展示的题目,过多地注重开放性,难度设置较大,和教材结合不够紧密,再者忽略了学生学法的指导,使探讨变得有些没有章法,对还没有养成思维定势的学生有些不利,探讨会变得有些盲目,从而效果大打折扣;

其三,反馈部分也有需要进行改进的地方。过去由于学案篇幅的原因,几乎很少用具体的题目显示来进行反馈,课堂里面也几乎没有时间来反馈,以至于这一个环节操作不是很到位,学生实际训练很少,金太阳导学案给了自己很大的启示,让自己在以后的编制学案中有了改进的启发。

当然,反思和比较岳阳教科所的导学案,就我自己所教七年级的地理和政治科目来说,结合我们自己的课改模式和课堂实际,发现其制作也有好几个不能完全照搬的地方,需要自己在教学中根据自己的特点和教学要求做适当的修改和增删。

如,地理科和政治科,岳阳来的“新课程导学案”在自学和展示板块仅仅拘泥于教材本身,探讨和活动题都是从教材原版搬下来,忽略了对教学内容的引申。比方说,地理里面“亚洲的自然环境”的学习,旨在通过亚洲的范例学习,进而掌握其他各大洲自然环境的学习方法,本节的内容是起到一个抛砖引玉的作用,需要教师在亚洲的教学后让学生总结归纳大洲学习的方法,这就应该在导学案的设计方面体现出来,从中体现教师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意图;

岳阳版的政治科的导学案就更不符合我们自己的教学实际了。首先岳阳版的导学案在设计中全部采用体验学习的方式来进行,没有体现对教材基础知识的把握,缺乏了教师引导学生认真阅读教材初步把握知识整体框架的引领,更重要的是忽略了自学部分针对全体学生的基础夯实这一重要目的,有些游离和松散;第二,导学案的探讨题目全部搬自教材,没有体现教师对教材的处理和整合以及这些活动题需要达到的目的。这些部分占用导学案的篇幅很大,没有起到“导”和“引”的作用,再者这些活动题完全不用照搬,只要在导学案里面写明页码和活动梯次就行,从这里可以看出这些编者的粗糙之处,还需要我们自己大量做一些增删,导学案起不到借鉴作用。

还有一个很重要的地方,每一科的导学案在反馈和迁移方面没有用心编制习题,更没有注意反馈的层次和对学生知识的考查了,都是一些简单的笼统的问答形式,因而达不到真正反馈和检测的目的。

相对而言,对已经出版的,并在全国教辅市场占有雄踞实力的金太阳导学案,无论是导学案的设计编排,还是在质量方面都稍胜一筹。这些导学案的编排是在充分考察市场和经过多方意见的征询采纳后才最终制定方案,其内容更是调用全国一些具有丰富实践经验和拥有一定教学思想的优秀教师来编写的。每一位待定编写的教师在编写前需要经过严格的质量迎检,合格之后才确定编写的资格,尔后,每一道题,每一句话都要经过编辑层层把关,最后才能定稿出炉。我通过参考学习,觉得从中受益很多。总体上来说,金太阳导学案有这么一些优点,也可以说在一定程度给我们提供了一般学案制定的宗旨和方向:

1、学习目标的制定:既注意了三维,同时也做到了实用和具体,要求教师用具体的行为动词和操作方法达到学习目标,这样对学生和老师都有具体的指向性,而不是原来笼统的“了解”“掌握”等这些老套的没有多少意义的目标套语。

2、自学板块方面:注重知识框架的构建,按照教材的`顺序编排自学内容;注重学习方法的引领,每一个自学部分都有页码的方向指引,这样对基础不好的学生有很大的帮助;注重题型的多变,避免挖坑填空,不同知识点采用丰富的题型展示,极大地激发了学生自学的兴趣,也防止了视觉审美疲劳,自学部分也注意了知识的基础性和全面性,这一部分可以完全不需要老师指导学生就能够找到学习的答案。

3、探讨展示部分:要求在结合教材的基础上体现教师处理教材的能力,同时也不拘泥于教材,要尽量开放式教学的特点和要求,这点和课改的思想是完全吻合的。

4、达标检测部分:导学案要求从三个层次达到检测的目的。基础题,要求100%的学生可以达标;能力题,要求80%的学生经过思考可以达标;拓展题也要60%的学生可以完成题目的要求。总体上是从低到高检测学生的学习效果,不能以太偏太难的方式马虎应付。

5、导学案还在增强学生的知识视野和学法指导方面也做了充分能努力,同时还采用“旁页”和补白为学生和老师留下了个性和拓展的空间。

不比不知道,一比吓一跳。论语说得好,“三人行,必有我师焉,”通过三个导学案的比较,确实从中获得了不少,让自己在以后的设计导学案方面获得不少经验和方法的指导,这样就会让自己的教学思路和方法有更大的改进。

感谢这些有益的书本朋友!

篇4:课改推进教师引领课总结讲稿

课改推进教师引领课总结讲稿

张军一、・・ 本次课改推进教师引领课的目的1、    理念传达:小组的建设与培养、自学及预习要求的落实、课堂教学模式的推进。2、    学校重视:本次上课教师大部分为学校行政,从学校管理层已经重视课堂教学的改革,所有教师应该积极加入。二、・・ 结合学案说说《蜜蜂》教学的设计本课的设计上一是在于引导教师如何在自已的教学中运用学案――自学、研学、导学、活学、测学几个部分的处理及衔接;二是在于让思考如何指导学生自学或者预习。1、自学根据预习要求一步一步实施落实自学部分的内容,预习最初必须放在课内进行,保证预习质量。当学生养成习惯之后,放在课外进行,但习惯培养的时间至少在半期以上。我班的预习要求概括为“三读一抄一查一考”,一抄则是学生的家庭作业。课堂完成其它三栏。《蜜蜂》的教学在自学中处理了字词、课文朗读、课文内容的了解、扫清不懂的词几个方面,应该说,自学是本课教学的一个关键内容。应该花大力气。同时,学案自学部分由小组长检查。对于自学部分,有几点评价建议:(1)揭题导入,能激发兴趣。1分;(2)出示学习目标,目标必须具有明确的导向作用,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有利于开展探究性学习,能较好的启发学生思维,发展思维能力。教学目标符合本节课内容。2分;(3)教师有明确的自学要求。2分;(4)学生对自学要求已领会且能独立完成。3分;(5)老师对学生自学有检查反馈,学生自学部分完成较好。 2分2、研学、导学这两块是不可分割的,要整合在一起。教师在这两部分的处理中一定要先解读好教材,有自己的感受和体会,查阅资料,拓宽与本课相关的知识。不然会造成学生提出的问题无法作答的尴尬局面。一般的讲,这两块的处理应该是:学生独立思考后提出问题(自学部分第5题)――小组内讨论作答――无法解决的问题由发言人在班上提出――教师针对与学案研学部分有关联的问题引导。如果学生的问题与课文主题关联不大,则教师要提出,适时运用好小组讨论,难度很大的问题则可以分解成若干个小问题引导。导是关键。这环节,小组的培养则是关键中的关键,发言要有序,发言人要确定,我班是一天一人发言。组长的组织作用要体现。对于这两环节,有几点评价建议:(1)学生能在小组内提出有价值的问题。5分(2)给予了学生充分独立思考的时间。3分(3)建立健全小组激励机制,小组分工合理,合作学习效果较好,能较好地落实目标。8分(4)教师重视了培养学生认真倾听,大胆发言的习惯。4分(5)小组内学生汇报形式多样。5分(6)教师能抓住学生提出的重点问题,适时点拨,起到释疑解难的作用。10分(7)班内交流时,体现学生为主,教师扮演了主持人的角色。5分(8)学生听说等能力得到进一步培养。2分(9)学生习得了一定的学习方法。5分(10)学生对重点内容有记录,有作笔记的习惯。5分(11)学生发言率高,积极。有争先恐后的气氛。3分《蜜蜂》教学在这两环节中,出现了学生的提出的问题与我最初预设相差很大,如学生提到另外三只蜜蜂到哪去了?法布尔为何会作出蜜蜂飞不回来的'推测?法布尔为何会得出无法解释的本能这一结论?但这些问题与课文密切相关,学生提出后,虽与教学设计相差很大,但不能放过,抓住这些问题引导,从而课堂流程与最初预设流程刚好相反。先有了得出了结论、才有了试验研究,最后才道出为何做这样一个试验。3、活学《蜜蜂》的教学的活学部分已经在导入中处理,即读阅读链接、资料袋中实现。但学案中,有的活学则涉及课本知识的拓展,有的是积累、有的是写的落实、有的是习题,教师要灵活处理。对于活学部分,有两点评价建议:(1)学生将课内所学到的知识、方法能很好地用。8分(2)学生思维能力得到发展,解题能力得到提高。2分4、测学测学的处理流程:学生独立完成――小组检查――教师反馈――错误多的问题集体订正。对于测学部分,可以这样来审视:(1)学生测学部分能较好地完成。5分(2)对存在的重点问题应及时进行矫正、点评和指导,力争人人过关。15分总之,学案的使用,必须充分体现了先学后教的理念。把握两个关键:小组培养和确定自学要求并在课内落实。

篇5:在课改中成长教师个人总结

在课改中成长教师个人总结

我和我的同学们在新课改的春风里感受着,体会着,成长着……教育我的学生从刚开始的乱喊乱吵逐渐学会了克制自己,学会了尊重别人、倾听别人的意见,小组长学会了领导自己的组员,小组合作学习的效果明显体现了出来。不光是家长,连我都觉得自己的变化很大,逐步养成了各种好的学习习惯。如果需要解决的问题比较简单,我们会先让表达能力较差的同学来说,其他同学再不断加以补充完善。我很喜欢这样的上课方式,因为大家可以全员参与,各抒己见,畅所欲言。下面与您一起分享一下我在高效快乐课堂教学中的几点体会。

一、成立小组学习,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把一个班的学生细化成几个小组,小组之内互相帮助、互相督促,小组之间互相学习、互相竞争。课堂上要切实调动起学生们的积极性,使其充分参与到问题的讨论中来。我班的学生在这方面做的很好,他们分小组学习,先完成本组任务,然后教会本组不会的同学,对于其他问题甚至是跑步到别的组问思路。教室里看上去特别乱,有跑的,有讨论的,有站着的,有蹲着的,但是,乱中有序,所有的“混乱”都是为了学习,为了解决问题,学生们的能动性很高,讨论问题非常积极,除了教室的大黑板,四面小黑板,墙上、地上都成为他们的“演算纸”。学习氛围非常浓烈。这一点,我们是应该,而且是有能力做到的,我认为。

二、培养学生自信。

鼓励学生积极表现自己,增强自信心。如:我在教《古诗词背诵》这一个单元时,先把每首诗示范一下,然后小组之间互相揣摩,每首诗有三次机会给学生,他们都非常积极地去抢机会,在朗读过程中,除了要读出诗中情感,还要配上肢体语言,学生们表现的非常大方,甚至用很多很有新意的语调和动作去诠释他们对这首诗的理解。每个同学表现完,其他同学会从字音是否准确、感情拿捏是否到位、肢体动作是否恰当等多方面争相点评。我一直认为,评价一个老师,不能只看他自身的知识储备,更多的应该看他可以教给学生多少东西。纵然你学富五车,如果讲不出来,也不能算是好老师。

三、预习展示反馈课的教学模式。

预习课:

1、明确预习目标。合理编排知识目标,能力目标。

2、选择合适的预习方法。如:学生独立思考,生生交流,小组交流,师生交流。

3、编制合理的预习提纲。原则:知识问题化,由易到难,由简及繁、

4、预习疑难反馈。老师应始终巡视在各小组之间,及时答疑解惑,应始终关注每一位学生的学习效果。学生应结合提纲以提纲为主,结合教材进行预习。

展示课:

1、预习交流。交流展示课所用的重点、难点。

2、明确目标。教师根据预习展示目标

3、分组合作。预习中分组的原则是以一个组一个题为宜,以同类题、专题分版块展示。

4、穿插巩固。可以集中巩固,也可以分散巩固。

5、达标测评。可以帮扶对子,一帮一的形式,或换组长检查的方式进行测评。

反馈课:主要以分发小纸条的方式或小测验获得反馈信息。

所谓他山之石,可以攻玉。若上面的内容能有利于提高我们学生的学习兴趣,何乐不为?愿高效快乐教学越来越好,愿我的学生和我在课改的新气象中更加健康快乐地成长。

篇6:在课改中收获作文

在课改中收获作文

五六个同学坐在一起,与以往单人单桌的枯燥气氛截然不同,课堂上更多的是激情与活力。这就是我们学校进行的课堂教学改革,我从课改中收获了许多。

收获自信。课改最主要的改变就是学生成为了课堂的主人,拥有了更多展示自我的机会。还记得我第一次上台展示的时候,整个课室安静得只听得见风扇转动的.声音,全班同学的几十双眼睛看着我,而独自站在讲台上的我紧张得手心直冒汗,声音也紧张得发抖。但看见组员们那对我充满信心的目光,我一下子就有了自信,大胆地代表自己的小组把组内的想法说了出来,同学们都报以热烈的掌声。在课改中,我收获了自信。

收获友谊。记得有一次的小组讨论中,我发表了自己的看法之后,其他的组员都因为我是组长而不敢质疑我,但是有个平常沉默寡言的同学却告诉我:“我的想法跟你的又不一样的地方。”然后他说出了自己的想法。也许有人会觉得这会令我难堪,但我并不是这样认为的,因为在同一组里面,大家都是朋友,只有敢于帮你找出缺点的才是真正的朋友。在课改中,我收获了真正的友谊。

收获团结。在小组合作里,最重要的就是要有最基本的团结意识。“组兴我荣,组衰我耻”是学校要求我们树立的观念,“团结就是力量”,只有把六个人的智慧聚在一起才能有大智慧。有一次我们组的一位同学在一周内为我们组扣了许多分,他也意识到了自己的不对,于是积极地参与到课堂中,希望为我们组把分加回来。尽管那个星期我们组依然是最后,但我依然感觉我们是第一,因为我们是团结的。在课改中,我收获了团结的意识。

收获荣誉。课改提高了我们的学习效率,令我们更加地热爱课堂了。这样一来,我们的学习成绩就得到了提高,对集体的荣辱感也就越强,就会意识到,身在集体,就要把个人与集体联系在一起,才能为集体争得荣誉。当我们的小组获得了荣誉的时候,我的心中总是会油然而生一种自豪感,因为我们是一个团体,小组会因此而感到高兴。在课改中,我收获了荣誉。

……

课改是一个大舞台,为我们展示自我提供了难能可贵的机会,我因此而收获了许多许多,收获了自信、友谊、团结、荣誉,甚至更多更多……

篇7:在课改中实践新理念教学反思

《地理课程标准》指出:尝试从学习和生活中发现地理问题,提出探究思路,搜集相关信息,运用有关知识和方法,提出看法和解决问题的设想。强调“以学生的终身发展为本”,全面提高学生的生存能力等新理念已深入人心。特别是通过这次的新课改理论培训,更使我收获颇丰。在运用新课改理念指导教学的过程中,我由衷地感到,地理课变了,变得鲜活而富有生机。每次走进课堂,看到学生们如花的笑脸,听着他们发出的由衷的掌声,我的心是甜的,是课程改革的春风带来了地理课堂的春天。 在课程改革的实践中,我从不知所云到有所了解,从初步尝试到学习研究,这其中有着许多的感想,许多的收获,也有许多的困惑,下面我结合自己两次讲授《地理》第四册第九章《中国的交通》第二节《中国的铁路》谈谈自己的体会。

地理课程改革的核心是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一堂好的地理课究竟是什么样子?学生喜爱的地理课究竟是什么样子?我认为,应该是摒弃了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地理课,是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主动地、寓有个性的地理学习。

本学期伊始,在只接受了理论学习而无实践经验的情况下,我开始了在教学中充分运用新的教学理念去尝试指导课堂实践的活动。原先我在讲第二节《中国的铁路》时,通常我是将课本的插图制作成彩色的投影片,将全国的铁路干线按方向分成几大组,然后我指着彩色投影片,提出问题,让学生回答。虽然我也竭力想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却还是陷在传统的“打乒乓”式的教学模式中,围绕课本的主要内容我不断地打(提)出问题给学生,学生又不停地打回来(回答)。当时我感觉课堂气氛很活跃,看起来也是采用了启发式,学生围绕着我设计的若干问题基本上都回答出了我预想的答案。但上完课后,我不禁感到疑惑,这样是否可以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这样的教学是否是课程改革所倡导的呢?

随着新的课改理论的不断学习和深入,我的思想和观念也随之在发生着翻天覆地地变化,回头看看,总觉得这本是一节极好地让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课,这其中还有太多的遗憾。为次,我又仔细地研究了《地理课程标准》,并在参考了其他资料的基础上,对这节课重新进行了设计,并在征得同学们的同意后又上了一次,课后我有了更多的感受。

这次备课的过程中,我改变了上次那种对教学重、难点的每个环节加以细致、具体安排的作法,没有事先设计好师生对话、设计好学生应怎样答,而是放手给学生,在尊重课程标准的前提下对教材进行了处理。首先我将课文中的全国主要的铁路干线按方向变为四个研究性课题:东西走向的铁路干线;南北走向的铁路干线;东北地区的铁路干线;西南地区的铁路干线;在上课前一星期布置给学生,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自由结成四组,选定课题,选出主持人。确定研究目标、设计研究方案、收集整理资料、制作相关的图片、学具等都由学生自己进行。而且让学生特别去注意那些重要的铁路枢纽城市,搜集与其有关的旅游信息,让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去设计最合理的旅游路线。在这个过程中,我主要是提供尽可能地指导和帮助。学生们表现出极大的热情,很多同学课间或中午来找我询问相关的问题,绝大部分由他们自己去查阅,我也帮他们上网下载了一些资料。学生的兴趣超乎我的想象,使我更有了进行这次实验的信心。在这次备课的过程中我没有用细节设计来实现教学目标,而是在这次备课的过程中我没有用细节设计来实现教学目标,而是围绕教学目标理清了思路框架。可以说,我是带着和学生同样的兴奋和期待走进课堂的`。虽然是第二次上这节课,但学生们的热情更高于上次,每个探究小组都跃跃欲试,迫不及待地想展示自己了。 在导入新课时,我充分抓住“旅游”这个热门话题,“同学们,今天我们组织一次到全国各地的旅游活动,交通工具是火车,我们怎样来选择旅游路线呢?请各小组的导游员来为我们导游。”在我简洁地导入新课之后,首先给学生大约10分种的时间,让各个小组的成员之间相互交流,相互合作,相互补充,最后达成共识。然后让各个小组派出自己的代表做导游员,创设一种旅游情景。在我的启发和鼓励下,落落大方的导游员出场了。她用优美的语言将本组同学的发言有序地组织起来,同学们收集的资料还真丰富,有许多的全国著名的旅游景点和名胜古迹,导游员引领大家去观赏名胜,有时还用多媒体播放与之有关的风光图片,学生们兴趣盎然,在旅游的过程中学会了铁路干线的名称和起止点,创设课堂情景,在玩中学,掌握了课本中的重点和难点,我也因势利导,发动全班同学参与讨论,原本上次授课时感觉较难处理的难点迎刃而解了。第一组的精彩展示赢得了同学们的掌声,也更激起了其他小组的斗志,他们的表现更为出色。第二组的同学在第一组同学的基础上,又补充了有关铁路系统时间和车次的常识性的问题,而且有三个同学分角色扮演北京和上海俩个城市及火车,象表演课本剧似的,使课堂气氛更加活跃,使所学的知识更具有实际性,更贴近生活。比上次授课采用的让学生起来读一读的效果要好得多。第三组的导游员还带领同学们做了个“旅游竟猜”的游戏,以引导大家思考并区别铁路干线。第四组的导游员还利用“五一”长假我来为你服务等课堂灵活的方式来参与。最后我又出示了一幅全国铁路干线图,让同学们积极参与,有的到屏幕前去指铁路线的位置,有的根据我的提示选择合理的铁路线等。检测阶段我布置的题目是让学生自己动手画一幅全国主要的铁路干线,而且让学生自己起来谈一谈本节课的收获等。由于前一阶段学生参与的积极性非常高,检测的效果非常的理想,而且他们的动手能力,动口能力,动脑能力,观察能力等都得到了非常大的提高。由此看来他们自身的体验是无法替代的,也是最珍贵的。作为教师的我也从体现教师权威的讲台上走到学生中间,和他们一起探讨与交流,学生不再仅仅是学习者、欣赏者、模仿者,而且与老师共同面对问题、解决问题,成为讲授者、表演者和创造者。

在这次地理课堂中,学生始终处在学习兴趣所激发的学习热情之中,或探究、或表演、或讨论,全新的学习方式营造了生动活泼的课堂氛围,置身其中,看不到失败者,看不到被遗弃的角落,几乎每个学生都能得到不同程度地发展,学生实质上是在与老师合作创造并发展着课程,从而赋予了课程全新的含义。 这节课即将结束时,我又根据自己设计的评价表让学生进行了自评和互评,我则给了他们很高的评价,并鼓励他们不断地努力,同学们别提有多高兴了,下了课还意犹未尽,围着我问这问那,他们真正成了学习的主人,由原来被动接受式的学习变为主动探究式的学习。 这节课后我的感想也很多,课程改革中的学生在变,教师更要变,新的课程需要教师在历史、地理、文学、艺术等多方面有更高的要求,需要教师要有全新的教育理念,需要教师加强文化修养,除了本专业扎实的知识外更要有多方面的才能,不但有渊博的学识,还要有敏捷的思维,较强的应变能力,善于捕捉学生思维的火花,因势利导,使其燃烧发光,需要我们教师认真地思考我们的教学,如何在教学中增强学生主动探求的兴趣,增强学生探究的能力。

学生是学习的主人,让学生在活动中感受,理解知识产生发展的过程。要根据学生的心理发展的规律,联系实际安排,引导学生从现实生活的经历与体验出发,激发学生对地理问题的兴趣,不仅仅局限于书本上的知识,给学生创造多说,多练,多观察,多动手,多思考的机会。培养学生的地理学习能力,鼓励他们积极探究,使学生了解地理知识的功能与价值,形成主动学习的态度。学习对生活有用,对终身发展有用的地理,增强社会生存能力。这也充分体现了“以学生终身发展为本”,“改变学生地理学习方式”的新课改理念。 通过这两次备课、上课的前后比较,我认识到课前备课固然重要,课后备课(回头看)更利于教师的教后反思,及时反馈教学实践的信息,提高自身教学水平,不断丰富自己的教学经验,养成思考的习惯,从反思中感悟,实践中出真知。

篇8:语文教学在课改中的一些感受

语文教学在课改中的一些感受

一、两种观点

这次课改,就目前来看老师的观点主要是积极与消极。处于消极的,还没把新的教育理念付诸于实践。他们把应试教育抓得扎扎实实,“素质教育”只是空喊口号。为什么?因为学生家长以及社会还在以分数论英雄。什么新的教育理念、教育目的等等,对他们来说都还持怀疑态度。学校为了经济收入,为了生源,不得不顺着社会和家长的心理。可见,学校及老师虽有苦衷,但不改变教育观念,目前生员再多也是短暂的。作为教师,应该用发展的眼光看问题,学校领导呢?更要放眼未来。种种迹象表明,应试教育已到了非改不可的地步。目前,素质教育已在全国铺开,高考及中考试题则以新课标为准,如果观念不变,很难成就我们的教育事业。因为应试教育已经过去,素质教育体制已基本完成,走在前列的,“不再是仅仅为了一张文凭,而是为了使人的潜能得到充分的发挥,使人的个性得到自由和谐的'发展;教育不再是仅仅为了适应就业的需要,而是要贯彻于学生的整个一生。”这样的学校,不是压着学生学,而是教学生怎样去学,自愿去学、爱学;这样的学校,适合青少年身心发展的需要,因为这是他们的乐园。

历史上有许多大人物都是凭自己的喜爱并努力奋斗成功的:高尔基没进过学校,却成了前苏联伟大的无产阶级文学家;蒲松龄连进士文凭都没拿到,却写出了传世之作《聊斋志异》。他们靠什么?靠自己喜欢,喜欢了,就把学习当成娱乐,把外人看来很苦的写作当成娱乐。当然,这是大人物,但小人物何尝不是这样?学生中有的理科好,有的文科好,有的体育好,因为这其中有他们的爱好。因此,两千多年前,大教育家孔子就总结出因材施教。只有因材施教,因势利导,学生才喜欢学。

目前的课改是最新的,符合人性发展创造的教育。不管是学校领导还是老师和学生,都应有超前意识,以适应“教育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需要。

二、对探究式教学的一点尝试

课改提倡探究式教学,其实,这就是启发式和讨论式的集中体现,也是传统方式和新的教育理念的有机整合。要启发学生,师生之间就要共同参与,展开讨论。其中,教师的组织,引导都起着重要作用。组织不好,就会混乱,冲淡主题。因此,语言必须是启发式,画龙点睛式,且具有艺术魅力式的,如此才能对学生有感染力;才能对学生的注意力招之即来,挥之即去;才能使课堂教学既有组织纪律,又有寓教于乐的互动气氛,以达到转换角色,培养学生个性及创造性的目的。

如讲解朱德的《回忆我的母亲》一文时,不像以前那样,只是由自己讲,因为那样就会使学生被动,学生没有主观能动性。所以我先布置学生预习课文,利用《字典》、《词典》等工具书扫清不懂的生疏的字词。到上课的时候,先让学生上讲台,把生字生词分别注音和用自己的语言将解释写在黑板上,让下边的学生监督是否错了,错在那里,怎样改正,这一环节仅用10分钟。接着,又充分发挥老师的语言艺术,用5分钟介绍了伟大的革命家朱德的家庭,以及这篇文章产生的背景。要学生自己划分层次,然后分组或单个朗读,读一层次,就采取循循善诱的方法让学生讨论这个层次主要写了什么,再用一句简洁的话写在黑板上。最后是归纳“母亲的个性”,通过启发,有的说勤劳,有的说善良,最后连坚韧、有远见,能支持朱总司令不断革命都归纳出来了。为更深一步启发学生,我又补充说:“朱总司令生在农村一个贫苦农民家庭,在母亲的支持下照样能干出惊天动地的事业。可见,人的作为,决定的因素不在家庭的好坏,而在人的个性及独立的创造性。因此,我们从小就要培养人的主观能动性。

教有方法,但无定法。上边的举例,仅是笔者传统方式与新理念指导下探究性的尝试。课改要求我们培养学生的个性,其实老师也应有个性,有不断的创造力,有独到的见解,根据不同的学生素质采取不同的教学措施。只有这样,才能使新的教育理念真正得到实施。

篇9:关于教学的课改心得论文

我曾认为自己经过十多年的教学实践,已初步形成了自己的教学风格;教学成绩也很不错,还

有了一定的科研成果,应该算一个比较优秀的教师了吧,而且还天真地认为只要自己稳扎稳打

、踏踏实实地继续沿着自己很熟悉的方向走下去,迟早会变得优秀的。可谁曾想,正在我夜以

继日地为自己既有的教学经验添砖加瓦的时候,却遇到了基础教育改革。它使我在短短的一年

之中就像被一阵飓风吹过一样,彻底改变了以前的观点。当我从报刊上看到课改这个话题时,

我对它并不以为然,以为这不过又是一次教学改良运动罢了,大家热闹一段时间就过去了。但

是,我很快便觉察到这次课改好像有点不同往次,报纸上对课改的宣传力度越来越大,市、县

教育部门也组织了各种规模、各种类型的培训。但我和大多数教师一样,一时之间还是很难转

过弯来,因为我们发现,课改对教师有太多的挑战:首先是观念、思想的挑战。课改要求在教

学中打破统一的东西,包括统一的教科书、统一的教学模式、统一的解读方式、统一的练习、

统一的考试、统一的答案等等,它要求在注重学生共性发展的同时更要关注学生的个性差异,

注重学生的个性发展,重视培养学生的良好个性和健全的人格,让孩子们在多样的学习活动中

有着充分的选择自由,努力形成他们多姿多彩的个性。这些都是我们以前不太注重的。其次是

对旧的教学习惯的挑战,在多年的教学中,我们对许多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早已习惯了,而且

还对此自鸣得意,因为它们都是我们所驾转就熟的,且简便易行、容易操作。还有就是对我们

自身文化积淀和自身学养的挑战,因为新课程标准特别注重学生人文素质的培养,强调新课程

丰富的人文对学生精神领域的影响,在实现这个目标的过程中,教师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这之中关键就在教师自身的文化积淀和自身学养。以上的这些其实还不是课改对我们的全部

挑战,但它们却足以让我们这些已有多年教学经历的人大叫其苦了。因为它意味着我再也不能

像前面所说的那样安于现状、自得其乐了,它意味着需要我从思想到行为一切从头开始,这不

是一件令人大伤脑筋的事吗?因此,在培训中我产生了一些消极情绪甚至是抵触情绪了。随着

对课改认识的加深,我越来越体会到这次像飓风一样的从上到下的教育改革竟然不是我想象的

那么简单,它和以往的那些教学改良真的完全不同,它触及到了每一个和它有关的人,使你不

理它还真不行,我这才真正理解了什么叫“树欲静而风不止”的含义了。而且更具挑战性的是

,学校竟安排我起草学校参与课改实验的实施方案,因为我校是全省参加课改实验的学校之一

。当时接受任务时,我确实矛盾了很久,因为连我自己的思想都不通,还能去搞什么实施方案

呢?可学校布置的任务是不能推辞的,于是我也只好接受了任务。

篇10:关于教学的课改心得论文

一、转变自身角色,跟上老教师步伐首先,多向其他教师学习。“三人行,必有我师焉”不

仅要学习老教师对知识的处理和课堂的设计,更要学习他们的教育机智和人格魅力。学生对老

师的印象直接影响着课堂的效果,他们更喜欢有人格魅力和知识渊博的老师。这就需要教师的

辛苦付出,因为业精于勤,有了付出才有可能有收获。其次,教师要在上课前一定要对本专业

的知识了解得更多更深,要给学生一碗水,我们先要将自己打造成一条常流不息的小河。最后

,教师对教学内容的理解要透彻,讲解要生动,上课的形式要多样化,语言表达要风趣幽默,

还要善于创设各种情景,以唤起学生情感的共鸣,达到事半功倍之效。需要注意的是,这里的

讲指的是教师的“精讲”,做到内容精选、语言精练、简明扼要、提纲挈领、避免繁琐,达到

举一反三、闻一知十的效果。切忌讲解的过多,造成一言堂,满堂灌,陷入注入式教学的泥潭

其次,新课程着眼于学生的全面发展,所以教师必须转变观念,从单纯的知识传授者转变

为学生学习的促进者、课程的开发者和研究者。新课程倡导每个学生都是一个独特的个体,其

身心发展有一定的规律,教师要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性,了解并掌握学生身心发展的水平,以

平等的心态去熟悉不同年龄阶段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依据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和特点开展教

学活动。每个学生都具有巨大的发展潜能,因此,在新课程下,要求老师主动积极地进行教育

教学研究,从教书匠转变为学习者、探索者,成为一名研究型教师。教师应使课堂教学多样化

,创设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的问题情境,关注学生已有的经验和学习过程的体验,关注学生学习的差异和学习需求,与学生共同承担学习的责任,切实提高探究教学的有效性,通过多种方

式加强对学生的学习指导,促进学生在合作交流中共同发展。

最后,我们要保持一种锐意改革的勇气。新课改实施这么多年来,并不是所有学校所有教

师都敢用新课改模式。这主要是许多教师放不下原有的程式化的教学方法与理念,总怕放手发

动学生,学生不会学怎么办;总怕让学生自主学习,上台展示,学生的分数考不出来怎么办。

但是,看着使用新课改模式的老教师把课堂设计的妙趣横生,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在讨论交

流、思想的碰撞中解决问题、发展能力,并且一次次的考试也证明了新课改学生取得好成绩,

还有什么可顾虑的呢?我们的学生,习惯了老师挽扶着走,他们就会产生依赖心理,当我们让

他们从小就练着自己走时,他们会更加懂得靠自己的力量与智慧去解决问题。所以,作为一名

新教师,要敢于迈出新课改的步代,并且保持这种锐意进取的精神。

二、站在学生的角度去设计教学新课程改革强调,教学是教与学的互动,是师生之间的相

互交流、沟通、启发和补充。教师要“放下架子,蹲下身子 ”,从讲台上走下来,成为学生

的合作伙伴,全身心地融入学生中间,与学生一起交流、思考、对话,这样才能消除学生的畏

惧感,活跃学生的思维,发展学生的个性。那么,教师根据自己已有的经验,积极思考学生可

能提出的观点和方法,在此基础上设计符合学生实际的教学方案。站在学生的角度,关注学生

已有的经验和具体体验,这对新概念的形成和更深层次的理解将起到重要作用。

篇11:关于教学的课改心得论文

首先,以兴趣去导入新课。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有趣的教学情境可以激起学生学习的兴趣

和思维的火花。因此,教学中要结合教学内容精心设计教学情境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提升他

们的学习兴趣。课堂上,我们不妨从一首歌曲中有关物理现象的歌词出发,从一句存有物理知

识的诗词的分析中入手,从有趣的小实验或者出人意料的情景开始等,用这些学生普遍感兴趣

的现实生活中的物理现象,引出由“物”到“理”的分析,深入浅出地展开教学,更容易引了

学生的探索欲望与兴致。比如,让班上两个力气大的男同学站出来,这时对学生们说,老师可

以一只手拉赢这两位同学,你们信不信?在学生半信半疑的目光中让两个力气大的男同学使劲

儿拉一根绳子教师则在中间一拉。学生看到老师取巧的方法,开心地笑了,同时也勾起了好奇

心,为什么在这种情况下可以拉动两位“重量级”的同学。此时,教师就可以在愉悦的氛围中

开始与学生一起探索力的分解的问题。

其次,让问题作引导。“学贵知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教师的引导,关键在于

让学生发现问题,因为,发现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有了问题才引发研究与思考,

问题的发现者最好是学生本人。

最后,以合作、交流和探究去解决问题。学生的个体差异相差较大,但他们各有其长,有

的长于思维,有的想象丰富,有的擅长动笔,有的长于管理。而小组合作式学习在物理课堂上

的应用,能很好地起到互补互利,互帮互助,共同提高的作用。有时,学生遇到难以解决的问

题还可以与其他小组交流讨论,只要有一个学生解决了问题,那么他就可以充当小老师帮助其

他的同学,这相当于个别辅导学习,既锻炼了学生的能力又增加了他们的成功感。

篇12:关于教学的课改心得论文

1 创设教学情境,引导学生学以致用

创设教学情境,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能帮助学生将生活实际与数学学习联系在一起,激发其理解抽象与具体关系的能力,使学生更加深刻的理解和认识数学。老师作为教育实施者要帮助学生在数学情境学习中,掌握学习主动权,在学生自主探索知识的过程中,产生快乐、满足、自信的情绪,从而高效地增强学习兴趣信心,提高学习兴趣。

数学源于生活,在课堂后,教师可以创设教学大课堂情境,鼓励并引导学生在日常生活中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如学习“统计”的概念之后,教师可以把统计班内人数、学生刊物数量及参加运动会各项比赛人数情况交给学生去统计,而老师在一旁指引。这些广泛而是用的实践活动,不仅能让学生乐此不疲,更让学生充分体验到数学本身的魅力。

学生在丰富的生活情境中学习数学,更加符合小学教学认知规律,教学过程中能更加轻松、活跃并高效地学习数学。新课程理念中特别强调让学生在一定的情境中学习数学,并非让数学课脱离情境,远离儿童生活,而是从特定的生活情境中引导学生进行学习,引发学生的兴趣。让孩子在新课程的环境下更好地吸收知识,更高效的学习。

2 培养学生数学动手实践能力

动手操作往往与合作分不开,教师机智地将教学内容设计成为可操作的实践活动。举个实例,笔者是在一所农村小学工作,学校隔壁就是农场,六年级,刚认识了圆锥体,在不影响农民劳作的情况下,我会把学生分组,分别带领,前去“帮农民伯伯”算算那一堆小麦的体积约多少立方?表面积大概多少平方?今年能买多少钱?能磨多少面粉?同学们兴致勃勃,有人负责测量,有人负责计算,有人想出不同计算方法等等,回到教室,各小组派代表分别汇报改组的计算结果,然后比较,更正,验算。一节本该在黑板上演算的枯燥内容,就这样在同学们本身的测量中圆满完成,我也轻松,学生也情趣盎然。

3 小学生学不好数学应用题的原因及策略

3.1 学生阅历浅,缺少生活实践。应用题一般文字较长,涉及生活常识广泛,科技术语多,有些概念和它的背景对学生来说可能是生疏的,模糊的,神秘的,小学生年龄小,阅历浅,缺乏感受实际问题的亲身经历,缺少生活实践,对数学在实际中的广泛应用认识不深刻,教师在平时的课堂教学中,要注意密切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例如:小学六年级期末考试有这样一道应用题:“李林家投保了“家庭财产保险金”,保险金额为120000元,保险期限三年,按年利率0.5%计算,共需缴纳保险费多少元?”几乎难住了所有的学生。

3.2 阅读能力差,不能准确理解应用题题意。解应用题,首先要在阅读材料、理解题意的基础上,把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问题,利用学过的数学知识建立相应的数学模型,在利用数学知识对数学模型进行分析研究,得到数学结论,然后把数学结论返回到实际问题中去。由于小学儿童的阅读和理解能力较差,缺乏实际生活经验,思维形式是从具体形象思维逐步向抽象的逻辑思维过渡,对有些概念容易模糊,不能正确理解和运用数学术语。数学教学也就是数学语言的教学。例如“除”和“除以”,应用题中的“相向运动“和“同向运动”等,教师要指导学生正确理解运用数学术语,否则儿童就很难理解应用题中的数量关系,以至于不会解决问题。

课改心得论文

篇13:关于教学的课改心得论文

1. 先学注重巧引导。教师根据目标,确立自学的方法指导,展示其中某个小组学习活动,让组长掌握一定的组内学习方法,通过这些措施来保证自学的效果。

2.后学注重兵教兵。充分发挥带头人的作用,使合作探究重效果,提升质量。教师通过巡视,准确掌握学情,发动学生通过讨论质疑、交流发言等形式来解决先学中出现的问题,由此实现兵教兵。

3.分层训练不搞一刀切。教师根据本班学生的实际情况分层次安排好训练内容,增强针对性,既不放松要求也要使学生能够在自己原有的基础中实现最大程度的发展

4.时时刻刻关注学困生。在学困生自学过程中小组内成立帮扶对子,教师要及时发现学生存在的困难,及时地加以解决,减少学生的挫折感,增强学习的信心和动力。

5.做好课改实验本地化工作,逐步形成具有本校特色的教学模式,现在我校语文课改七年级探索洋思流程课堂模式,八年级遵循洋思框架,以形成个性课堂,特色教学模式为主,例如课前细化预习内容,布置明确学习任务。课后采用灵活的检查方式,确保学生自学的效果。当堂训练,改变由教师包办的方法,适当引入学生互评机制。

6.目前,七、八年级的语文按照计划、进度有序有效的进行着,通过期末全市统考卷面分析,与上学期对比,成绩呈稳步上升趋势。

篇14:网课教学心得总结精选

随着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发展,新课程实验的深入实施,带来了全新的理念,全新的课堂,创造和问题都推陈出新、层出无穷。必然教研活动的方式也跟随着发生变化。为了合作与交流、协作与共享,网络教研应运而生。网络教研依托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开发和利用网上教育资源,建立开放、交互动态的网络教研平台,实现资源的交流与共享,以教育消息化推动教育现代化。如今,利用网络上博客做教研成为教研的必然趋势。

一、传统的教研活动,由于受时间、空间的限制,教研员与一线教师各自为政,交流少,开展教研活动特别困难,即使有有些零星的新课程培训,但有些学校由于受各种情况的束缚,往往只有少数人参加,并且由于培训时间短,很难达到教研为教育教学行为服务的效果和目的。而网络教研,充分利用了网络速度快,信息发布及时,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透明度、参与面和交流面都较大等优点,能及时有效地为基层服务。通过网络博客,还可以进行区域内或跨区域的教研活动,利用博客论坛、发贴等方式还能够解决众多教师参加教研活动的时间不一致问题。

二、网络教研专家在线,民主讨论。传统的教研活动,往往由听课、评课、主题研讨等环节组成,由专家、领导或同行主讲,其他教师参与讨论,这种交流是面对面进行的,不少人往往碍于面子,不提、少提或婉转地提反面意见,这样的形式很容易造成人云亦云的虚假教研,而网络教研一般由专家或同行在线,因其隐蔽性,使大家不再有这些顾忌,肯定什么、不同意什么,都能真正做到有什么说什么,即使持基本否定的态度也会直说。这更有利于引起对教学思想和教学方法的思考,无论是教师,还是专家、教研员,都有更大的收获,真正起到民主研讨的作用。从几个新课程网站的网络教研情况来看,的确能形成专家与教师、教师与教师、教师与学生之间,甚至教育行政领导与教师、学生之间在线接触,开展更加民主化、真实化的教研活动,这对新课程的健康发展,作用是不可估量的。

三、网络教研延续研究,空间无限。传统的教研活动,一旦活动结束,研讨也就随之结束,即使活动中所渗透的的教学理念、教学思想和教学方法要再通过参加活动的教师转达,其效果往往也会大打折扣,如时间远久还可能会遗忘。而网络教研,可以把活动的内容或活动中所需体现的教学理念与教学思想通过网络传递给每一位所需的教师,教师可以不受时间的限制,随时都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进行学习、分析和研究,发表评论,甚至还可以把继续学习的心得体会通过网络发贴与同行交流,即使彼此不在同一地方。通过网络教研,技术教师还可以将自己遇到的问题或自己认为成功的教案、案例、课件、经验等发贴到论坛与专家、同行一起共同思考、讨论、吸收、分享,使教研活动能够介入教学全过程,贯穿在教师的教学设计、教学实施和教学反思等环节。

篇15:在小数教学中推进素质教育

在小数教学中推进素质教育

在小数教学中推进素质教育

小学数学教育如何开展 有效的素质教育,下面就在数学教学实践中的体会,谈些不成熟的看法。

1理解数学素质的含义

数学素质主要指通过后天的学习所获得的数学观念、知识、能力的总称。它包括良好的数学意识、科学的思维品质、较强的创造能力以及熟练地运用数学语言能力的能力。在数学教育中实施素质教育,是《新课标》的基本理念。

2转变思想,更新观念,真正做到以学生为主体

要想真正在数学教学中实现素质教育,作为教师必须转变思想,更新传统的教育观念。在《新课标》的指引下,在现代教育的活动中,教师的角色要发生根本性的改变。《新课标》明确指出:“在数学教学活动中,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这就要求教师在数学教学中从根本上改变“教师占据主导地位”的局面,教师要引导学生经历做数学的过程,要平等的交流和恰到好处的点拨。在教师备课时应从学生的实际出发设计好活动方案,课上为学生提供充分的活动时间和空间,组织好学生的讨论与交流、重视学生的想法、并适时给以必要的启发和引导。

而传统的课堂教学,是一种“教师填鸭式”的教学,学生是在教师的框框下思考回答,是一种思维不能积极单于的被动式学习,是师生之间单向或双向的信息交流,严重束缚了学生思维的发展,限制了学生的思维空间。相反,在《新课标》指引下的小学课堂是教师与学生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学生与教材、教具、学具之间进行开放式的'信息交流,学生在这样的方式下学习,其效果是显而易见的。

3加强实践教育,使学生切实感受到数学和生活的密切联系

小学生已经具有了一定的生活经验,其中包括大量的数学活动经验,他们对周围的事物现象很感兴趣,有较强求知欲。教师应根据学生的这些心理特征,以教材为依据,但又不拘泥于教材,大胆处理教材,使问题情境尽量贴近学生的身边事情,让学生体会到数学于显示生活的密切联系,从而利用自己的生活经验和以有的数学知识,探索新知识,解决新问题,掌握学习的本领。

我们现在或多或少有部分学生对数学不敢兴趣,主要原因就是课本中的数学情景和学生的生活相距太远,学生理解困难,甚至有的问题是显示生活中所不能找到的,学生怎么会对这样的问题产生兴趣。

4鼓励学生质疑,培养学生的探索创新意识

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一个民族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实施素质教育就是要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在数学教学中要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首先要鼓励学生质疑,培养学生思维的求异性,有位名人说过这样一句话“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同时还要注意学生独到的见解,独特的发现和特别的做法,注重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和创新精神的培养。

例如在各年纪的应用题教学时,教师应尽量提倡学生一题多解,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发挥学生的创新精神。另外,在练习题的设计中,应尽量设计一些开放性的问题。而传统的课堂教学中出现的纯数学型的封闭式习题,在现实生活中很难找到,限制了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现代小学课堂教学中的习题,则可设计答案不唯一,不确定的题目,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热门教案

学诗词

学名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