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面就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13篇教学工作总结撰写示例,希望大家喜欢阅读!
教学工作总结撰写示例
一年来,我们坚持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积极实施新课程改革,稳步推进素质教育,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切实提高教师的道德素质和教育教学水平,完善学校的各项制度,强化学校内部管理,狠抓教研,在上级主管理部门的正确领导下,在全体教职工的辛勤努力下,学校教育教学工作取得了一定成绩,中心校教学工作总结。为不断推进我校教育事业又好又快发展,把今后工作做得更好,现将一年来的工作作简要总结:
一、教学管理工作
学校以教学为主,课堂教学是教学的基本或主要组织形式,是教学工作的主要的主要环节,一年来,我们的教学工作主要抓了几个方面:
1、加强了教师的备课管理,在教师备课前,各村小组织教师重温了《课程标准》,教师根据新课改的要求,制定出自己本年度的具体工作目标。教师备课分集体备课和个人备课两种形式。备课体现三维目标,教学过程设计体现学生主体性,问题设计巧妙,符合认知规律,练习选择有层次,教学反思有价值。村小教师基本保证编写三科详案。教导处能经常性检查教师的教案,村小主任达到每半月检查一次,并做了详细的记载,对备课不认真的教师能及时指出,使他们及时查缺补漏。
2、认真抓好课堂教学
教学质量的高低,与教师的课堂教学有直接关系,年初要求教师认真钻研教材,领会编写意图,在课堂上运用有效教学手段,以此提高学生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实行章测制度,每单元对学生的成绩都进行测查,及时进行质量分析并写出改进措施。
教导处每次下乡对学生的作业进行全面检查,教导处要求学生作业批改实行分项打分并打等级分,画有鼓励性标志,同时要求教师“一留五不留”,即留分层次作业,不留超重作业,不留惩罚作业、不留机械作业、不留无意义作业、假日不留超重的书面作业。
二、课改工作
1、加强了政治业务学习。
以校为单位,隔周进行,通过校本培训,各校教师每周五能进行业务学习,学习内容与课标精神相符,达到了学习次数,提高了广大教师的理论水平。其中,政治学习方面,我校通过多种方式来加强教师的爱国意识,责任意识。教师自己也感觉责任肩负之重,应放弃名利,甘于奉献,报效祖国。
2、各校教师能按时填充小学生成长记录袋,各科教师能依照要求对学生进行及时评价,家长也通过成长记录袋了解自己孩子成长过程中的方方面面。(学生综合素质评价还有待加强)
3、课改教师“三个一”内容能按时完成,及时总结教学心得,积累教学困惑,为课改经验的积累提供了第一手材料。现在课改教师三个一内容已按要求单独用本。今年课改教师教案、三个一内容教导处统一存档,工作总结《中心校教学工作总结》。
三、教研工作
1、加强了校本研修和外出学习。为提高一线教师课堂驾驭能力,中心校响应教研培训中心的号召,积极组织开展学科团队训练,使每个学科教师通过参与、研讨、交流、展示都有所学,有所思,有所得。今年参加各级各类培训30余人次,学习地点分别为海拉尔、莫旗等地。
2、今年5月和10月,中心校分别举办了两次大型教研活动,值得一提的是今年四月我校相继组建了语文和数学研修团队,团队成员选定课题后,按六个环节进行了独立备课和集中研讨,基本达到了备课与上课的有效连接。特别是在教学设计、教学过程、教学方法等几方面,都体现出教师教学观念的转变,真正体现了“课前准备”服务于“有效教学”的理念。
现在教师参与教研的热情高,从原来怕讲课,已转变为可接教研课,这是教研观念的转变。另外在教研效果上,可以看出教师课堂教学敢实践,有创新。
四、教科研工作
根据我校现有条件,科研成员本着持之以恒,勇于钻研的精神,以教研促科研,以课改为切入点,全面推进教科研进程。学初,教导处制定教科研活动计划,并依据计划分步实施,现在看来各分校教师能把“问题解决,成果共享”中小课题列入科研计划中,(语文课题:“如何提高小学生的'识字效率”;数学课题:“如何在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教师能在自己教学过程中加以实践、探索和总结。现在教导处每学期均总结出阶段性教科研经验。尤其今年教科研和校本研修的档案建设得到了上级领导的肯定。
五、教师培训工作
通过对全体教师的继续教育,使教师更新教育观念,树立素质教育思想,能够在新一轮课改中不断发展,继续提高。每位教师结合自身的实际制定自我发展计划,并在实际中加以实施。
1、师德建设
教育德为先,我们对教师开展丰富的师德教育,内容是《教师法》、《新义务教育法》、《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等法律法规。
开展向本学区旗级优秀教师学习的活动,树立我们身边的榜样,学习模范教师,争做优秀教师,使广大教师学有榜样,赶有目标。
2、集中培训,夯实理论基础
注重教师的基本功训练,要求教师继续利用课余时间练习钢笔字,粉笔字和简笔画,学校为教师基本功训练创造有利条件。
我校今年根据旗新一轮新理念下的教师基本功达标实施方案,结合我校实际,组织达标教师积极投身基本功训练当中,加强常规基本功训练,不断提高教学本领。现在过关教师做到学习有心得,训练有作业,个人有档案。
加强教师计算机培训,今年全学区教师基本已参加现代信息培训,使年轻教师在已有的基础上,达到熟练掌握计算机的基本操作,并能根据实际制作简单课件。
六、其它工作
1、班转园工作方面,今年有动作,有变化,见成效。我校做了以下几方面工作:已使用幼儿园教材;制定下发幼儿班教学管理制度,幼儿班班级管理正逐步向规范化迈进,并配备年轻教师进行任课。
此项工作与教育局要求仍有距离,我校正创造条件分步落实。
2、各校课表已按教育局要求调整完毕,达到课程计划要求。今年可喜的是英语教师基本达到每校一名专任教师。做到“开齐、上足、教好”,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3、学校鼓励一线教师每年总结教学经验,撰写班级管理和教育教学论文,今年共提交23篇自治区级和市级论文。
七、教学质量
教育质量是学校的生命线,教学成绩的好坏是与教师日常工作的细致程度成正比的,我们工作的结果来源于过程的管理,本学期学校加强了教育质量监控,按时提醒教师进行章测,并写出教学改进措施,我校期中考试列出出题说明和双向细目表,并将试后的质量分析及时反馈各校,使全学区教学在规范有序中进行。经过全学区教师的共同努力,本学期教学成绩相对比较平稳。但也看出学生优秀率不高,综合科教学存在偏差,应采取相应办法,使主综消除两极分化。
八、存在问题
1、教师教育观念转变不到位,有部分教师教学方法、教学手段守旧,教学质量差。
2、缺少小三门教师,致使各校三科教学开课质量不高。
2、学生数减少造成师资浪费,又因村村间距离远,无法实行并校。
3、各校及教师档案整理能力不强,需加以改进和完善。
4、学校内部管理落实不到位,认识不足,得过且过的不良风气依然存在。
成绩的取得来之不易,良好的氛围更需珍惜,前进的道路尚需努力。我校在即将到来的20xx年要静心凝力,扬长避短,与全体教师一道奋力开拓,共同谱写博荣教育加速发展,政治风清气正,师生和谐幸福的新篇章。
如何撰写教学案例
教学案例是教育工作者对某一节课或某一教学片断的教学实录和对于这段实录中所体现的教育理念、思想的分析。教育工作者包括教师、教研员甚至大学和研究机构中的专业研究者。教师是教学案例写作的主体和教学实录素材的提供者,其它人员参与教学案例写作有利于提升教师的反思水平,挖掘教学实录的深层思想。
教学案例对于教师专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教学案例的写作给执教者提供了一个反思的机会,写作的过程把执教者和自己的教学实践拉开了一段距离,有利于他更清楚地认清自己教学中展现出来的优点和不足。在其他人员参与讨论和反思的情况下,更是如此。教学案例发表后会对其他教师,特别是相同学科的教师产生重要的启发作用。因为教学案例不同于教育教学理论,它具有生动的情景性,很容易被其他教师认同;而且教学案例又不同于教学实录,其中还包括了对教育理念和思想的反思,能帮助其他教师提升对自己教学实践的认识水平。
一、基本要素
教学案例表现形式五花八门,但是都是由教学实录和教学反思两种基本要素组成的。
教学实录是对教学实际情景的描述。教学实录可以是教师根据录音或录像对教学过程中师生对话一字不差的记录和对师生非言语行为和教学情景的描述,也可以是教师凭借自己的记忆和印象对师生对话、非言语行为和教学情景的约略描述。前者主要用于一个教学片断,否则教师的工作量会特别大而且会远远超出一个教学案例所能承受的篇幅。后者可以描写整节课,可以对那些作者认为不重要的部分(本网网 )一笔带过,或者干脆略掉。但是,简略的教学实录不能成为教师的“想当然”,更不能成为教师教育思想的注脚。无论怎样省略,它都必须有教学案例所要求的真实性、情景性和故事性。
教学反思是对教学情景中体现出来的教育教学理念和思想的分析、概括。教学反思的作者可以是执教者本人,也可以是其他教师或研究人员,还可以是两类人员就教学实录展开的讨论和交流。教学反思应该具有一定的理论高度,说明教师为什么采用这种教学方式方法,为什么这种教学方式方法能取得成功。教学反思要紧扣教学实录,不要写成与教学实录无关的纯理论内容。
二、结构类型
教学实录和教学反思的组合形式多种多样,归纳来说,包括以下几种 。
1.夹叙夹议式。一边描述性地记录教育教学过程的真实情况,一边对教学事例进行分析与点评。这种写法的优点是面面俱到,对每一个教学环节都进行深入细致的分析,对教育教学的过程作出全面的评价。
2.先叙后议式。先描述教育教学的某一过程或片断,然后根据典型事例,确定一个主题展开议论。这种写法往往能以小见大,便于突出文章中心,作者观点鲜明,读者很快便能理解作者的写作意图。
3.比较式。对同一个教学事件,由于受到特定的时代背景、教师的教学观念、学生的学习行为等因素的影响,就会产生截然不同的教学设计,从而得到完全不同的教学效果。针对这种现象,可以对几种不同的教学设计作一比较分析,使人从中得到启发,从而改进我们的教学。
4.随想式。即把自己在教育教学过程中的所见、所闻、所想以教学随笔的形式记录下来。内容既可以是教学过程中的某一问题,也可以包含解决问题的某些方法,或者叙述教学中成功的经验、失败的教训……这种写法的优点是形式自由,任作者发挥。由于没有过多的限制,作者可以随时随地记录自己的感想。
三、范文举例
贴近生活做数学
DD《儿童小超市》教学案例与反思
樊志刚
一次教学视导,我到一所乡直中心小学,看了一节一年级数学活动课。他们使用的是人教版与新大纲配套的教材。教材上安排的内容是《小小商店》,老师把它延伸为《儿童小超市》。以下是教学过程简介。
案例
(教师把全班学生带到学校实验室。实验台上没有摆放任何实验仪器,但有教师在课前准备的用纸箱制成的3组售货架,货架上还摆放着20多种商品,如钢笔、圆珠笔、练习本、小刀、小皮球、饼干、方便面、汽水、健力宝等,每件商品上还标出了价格。学生一进实验室,还没有来得及坐下就被三个“货柜”上琳琅满目的商品给吸引住了)
生1(迫不及待地):尹老师,学校实验室什么时候变成了小卖部?
师:这像小卖部吗?
生1(高兴地):像!
生2:我看不像!
师:为什么?
生:(很认真地):因为卖的东西没有柜子拦起来,买东西的人可随便拿东西,他拿了东西不给钱怎么办?
生3:不会的,爸爸前天带我到县城“百家福”超市买东西,就是让各人自己先选好货,再到收钱的地方付钱的。
师:是吗,你的记性真好!还有同学能说说自己所了解的有关超市的清况吗?(学生回答略)
师:你们真不错,知道的事情真不少。今天,老师就给你们准备了一个“儿童小超市”。你们现在也根据需要,自己选购商品,好不好?(一部分学生一时不语)
生;(一幅不高兴的样子):老师,我今天没有带钱!(还有很多学生都说自己今天没带钱)
(老师玩魔术似地突然从桌子底下盒由一个纸盒)
师:你们看这是什么?没钱不要紧,这不,我给你们准备了很多钱。
(老师边说边打开纸盒把钱拿给学生们看,有若干张1角、2角,5角的,1元、2元、5元、10元、20元的,还有一张50元和一张100元的)不过有个要求,今天我把钱“借”给你们买货,你们可要还喽!
【评】学生看看钱,看看商品,活动的积极性一下子被调动起来。
(按老师的要求,学生迅速组合成7-8人一组,分成了5个小组,还选出一人既当小组长,又当收款员。活动开始前,老师要求各小组在选购前要做好两件事,第一,每人借多少钱自己定,但一个人借钱最多不超过12元,把借的钱数报到小组长那里,然后算一算你小组一共要借多少钱,由小组长到老师这里借。第二,小组长把借回的钱按各人的借数分给每位同学。借钱活动开始了,同学们都很投入,有的报,有的记,有的统计,有的分发)
【评】这一活动巩固了学生认识人民币和人民币计算的基础知识,渗透了简单的统计知识,突破了连加知识这一教学难点,培养了学生的小组合作意识。
师:请同学们根据自己手里的钱选你最需要买的货,只要钱够,买一种、两种、三种都行。现在选货开始!
(教室里像油开了锅,一下子沸腾起来,三个“柜台”前挤得满满的.。有的边选边说:“我想买一枝圆珠笔和一袋饼干”;有的边看边思考,把东西拿在手上看看价又放回原处;有的同学边看商品的价格,边小声自言自语地说话,看得出他是在计算哪几件商品的总价与自己手里的钱数最合适;有的相互商量着买同样的东西……老师在旁边巡视,时而提醒同学们:“请爱护商品,轻拿轻放,不要损坏它!”)
【评】注重了人人参与活动,人人动手实践,体现了《数学课程标准》的教学理念。
(几分钟后,同学们带着选好的商品陆续高兴地回到了自己的座位)
师:请各位同学静下来,把自己选的商品,按商品上标的价格算一算共要多少钱,到小组长那里去交,要注意如果你交的是整数钱,还要算算应退回多少?看谁算得快、算得准,比比看!
生:我早就算好了!
师:说说看!
生1:我买一个小皮球1元5角,一个文具盒3元2角,一袋饼干1元5角,共计6元2角。
师:你是怎么算的?
生1:我先把小皮球1元5角加上饼干1元5角得3元,再把3元加上文具盒3元2角,共计6元2角。
师:你是把能凑整数的两件商品的价先加起来,再加第三件商品的价,想得真不错!算得准,算得快,奖给你一朵小红花!
生2:我也算出来了,我有5元钱,选货用了4元6角,还要退我4角钱。
师:你是怎么算的?
生2:我选了一瓶健力宝2元5角,5元减去2元5角,还剩2元5角。选了一枝圆珠笔1元5角,2元5角减去1元5角还剩1元。选了一袋方便面6角,1元减去6角还剩4角。
师:你真棒!这种算法也很好,奖给你一朵小红花!
生3:我有8元钱,我选的三样东西正好8元。
师:说来听听。
生3:我选一个小篮球4元,一盒饼干2元5角,三支铅笔1元5角,共计正好8元。
师:不简单,你真会选货,钱不多不少。奖给你一朵小红花!
(在学生忙碌的过程中,老师发现生4;把一样东西送回了货架,老师忙问生4:“怎么啦?怎么把选好的东西退回去了?”)
生4:我选东西选多了,钱不够。
师:能算给我听听吗?
生4:我选了一个文具盒3元2角,一枝圆珠笔1元5角,还有一盒饼干2元5角,我只有5元钱,不够买。
师:你能具体算一算差多少吗?
生;(认真地):3元2角加1元5角等于4元7角。5元减去4元7角,还剩3角,还有一盒饼干要2元5角,2元5角减去3角,还差2元2角。
师:你真棒!能算出自己差多少钱。奖给你一朵小红花!
师:有哪一个小组的钱收完了吗?如果收完了,算一算你们小组共收回了多少钱?
(刚刚收完钱的3个小组又开始忙碌起来。一会儿,二小组的学生全部举起小手)
二小组长:我小组共收钱45元5角。
师:你们是怎么计算的?
二小组长:我们是把各人买货用的钱一个一个地加起来的。
五小组长:我们共收42元8角。
师:你们是怎样算的?
五小组长:我们把收的钱数了数,一共47元8角,减去您(老师)给我的5元零钱(老师分给每小组用来找零的5元钱),就是42元8角。
师:这样计算收的钱准确吗?
生(五小组另一个学生):准确,我们还这样算过,把7个人买东西的钱加起来,正好是42元8角。
师:你们小组真棒,会用别的方法验算,你们都是爱动脑筋的好孩子。
【评】学生选购货物和付款活动更进一步地巩固了100元以内人民币的加减法运算,老师教得轻松,学生活动得愉快。
下课时间快到,老师对同学们讲:“今天同学们选购了很多自己喜欢的货物,老师本想让你们带回家,由于老师疏忽,没跟你们家长商量,待下次同你们家长商量以后,老师再带你们去县城逛真的大超市好不好?”……)
【评】教师用根巧妙的方式,收回了学生模拟选购的商品和借的钱,还给学生留下更迫切的活动余兴DD老师带他们到县城逛超市。
反思
座谈会纪要
(课后,笔者与讲课的老师和该校两位听课的老师进行座谈)
笔者:你对今天这节数学活动课感觉怎么样?
尹老师(很自信地):我觉得只是课前准备要难一点,但教起来很轻松,我自认为效果很好,我很满意。
某老师(参与座谈的一女老师):你让同学们拿着钱自己选货时,“乱”成一团,我倒替你捏把汗,担心小学生乱起来不可收拾。
尹老师:我知道不会乱的。
笔者:为什么呢?
尹老师:这个班我是从一年级带起的,一开始,我就想尝试着用新课程的教育理念带学生学习数学,他们对数学课特别感兴趣,更喜欢数学活动,喜欢动手操作。
笔者:你今天给小朋友奖那么多小红花,他们在乎吗?
尹老师:这些小朋友对奖励的小红花看得特别重,如果上课时得到了老师奖给他的小红花,回家的第一件事就是告诉爸妈。再说,我每周末让学生把本周所得到的小红花拿出来数一数,看谁的多,学生们都怕自己输给了别人。
笔者:有的小朋友得的小红花很少或没有,怎么办?
尹老师:不会的。因为我上课奖励时很注意学生之间的平衡,特别注意对后进生的激励,发现他有一丁点“闪光点”,我就鼓励他,奖给他小红花。
笔者:你一味地鼓励,学生回答问题错了怎么办?
尹老师:我采取的方式是学生有错,不要急于去给他下“错”的结论,让他说说他思考的过程。我发现大多数学生在思考过程的叙述中能发现自己的错误和原因,并能改正。我注意抓住这个机遇表扬他们,奖给他们小红花。
总评
尹老师这堂课让学生贴近生活做数学,从以下几方面体现了《数学课程标准》所倡导的新理念。
1.创设“小超市”情境,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走进数学学习空间。在学生已认识“小卖部”、“大商店”的基础上,开始了解“超市”,体验城里人在“超市”自由选购商品的文明买卖情境,积累了学生的社会知识,培养了学生的道德情操。
2.选购商品活动,既体现了面向全体学生,又注重了学生的个性发展。全班学生人人都参与活动,都在认真地动脑思考,动手实践。买与不买,买多买少,买吃的,买学习用具,还是买玩具都由各人自己决定,尊重学生的个性。
3.通过活动,巩固和延伸了学生对人民币的认识、使用和计算的知识。如小组付款活动,主要巩固了学生对人民币加减计算的基础知识。小组统计购货总额活动,使知识得到延伸,还培养了学生的相互合作意识和情感意识。
4.课堂活动中学生的“喧闹”,不是乱,而是学生进入了角色,学习进入了高潮。如果说“乱”,这是符合新课程理念的“乱”,没有这样的“乱”,说明学生的自主学习受到了老师的制约;没有这样的“乱”,学生就难以开启“思维与智慧”的大门。
5整个教学过程中,老师以激励学生为主,处处尊重学生人格,尊重学生的个性。这样教学很符合低年级儿童的心理特点和认知规律,能激发、调动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
6.教师是学生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在教学中实现了教师角色的转变,实现了教师教学方式的转变。
总论:没有生动的课堂实践,就没有生动的教学实录;没有敏锐的理论眼光,就没有恰当的教学反思。这个案例之所以写的比较成功就在于两者的结合。执教者对新课程理论的理解和实施,撰写者对课堂情景的把握和感悟对于这个案例写作都是必不可少的。而作者创造性地把课后的评课过程中不同主体之间的交流和碰撞记录下来,对于教学案例的撰写,对于扩充教学案例撰写的体裁和形式,无疑具有重要的意义。
其它代表性文章
毛秀波:《运用故事教学 生动会话课堂DD 小学英语会话教学案例》,载《小学教学设计》,第3期。
张桂香、李彪:《寓教于乐“玩”数学DD<掷一掷>教学案例与反思》,载《湖北教育》(教学版),20z1期。
黄桂林:《走进精神世界进行心灵交汇――<月光曲>教学案例解读》,《湖北教育》,2003第11期。
郑逸农:《反复诵读逐层深入――<登岳阳楼>教学案例》,《语文学习》,2005第2期。
张敏:《克服形式主义,注重实效性――“千克与克的认识”教学案例》,《中小学数学》(小学版),第12期。
黄芳、吴群:《小小蜘蛛“织”出意趣盎然之“网”――<蜘蛛织网>教学实录及评析》,《小学青年教师》,20第12期。
黄伟星、孙敏:《数学与生活的有效整合――“确定位置”教学案例与反思》,《小学数学教师》,2004第11期。
张忠:《制造“认知”冲突 激发探究欲望――“方差”教学案例及分析》,《中学生理科月刊:初三版》(中考金刊),2004年第11期。
陈灵丸:《乐学与真学齐飞――<葡萄沟>教学案例及分析》,《小学青年教师》,2004年第1期
徐伏儿:《情境中活动,活动中体验,体验中领悟――《平面直角坐标系》教学案例》,《数学教学研究》,2004年第1期。
高乃定、曾宝俊:《打破思维定式,提高科学素养DD<摆>教学案例》,《小学教学设计》2004年第10期。
如何撰写教学反思
一、教学反思的涵义与特征(一)教学反思的涵义何谓“反思”?概而言之,反思,即教师以自己的实践过程为思考对象,对自己所做出的行动、决策以及由此产生的结果进行审视和分析。所谓教学反思,是指中小学教师在教学实践中,批判地考察自我的主体行为表现及其依据,通过回顾、诊断、自我监控等方式,或给予肯定与强化,或给予否定与修正,从而不断提高自身教学效能和素质的过程。
美国学者波斯纳(G.J.Posner)十分简洁地提出了教师成长的规律:“经验 + 反思 = 成长”,并指出,没有反思的经验是狭隘的经验,至多只能形成肤浅的知识,教师如果仅仅满足于获得经验而不对经验进行深入的思考,其发展将大受限制。从中可见,教学反思也就是指教师自觉地把自己的课堂教学实践作为认识对象进行全面的、深入的、冷静的思考和总结,以进入更优化的教学状态,使学生得到更充分的发展。
(二)教学反思的特征总体来说,教学反思有以下四个特征:
一是实践性。无论教学效果怎样,都可进行反复实验。且这种实验表现了一定的自觉性。不断进行教学反思,不仅是教师个人的思想需要、成长需要,而且是一种高尚的精神活动,是精神产品的再生产。
二是反思性。“反”就是反反复复、正反结合。教师能立足自我之外,对自己实践情境和经验作多角度、多层面及正反两面的思考。也可打破常规进行反常思考、逆向思考。
三是超越性。教师要进行反思,就必须超越自我,敢于质疑自己,正视自己的弱点和不足,并寻找解决的良方,从而达到不断地发展自己的目的。反思是一种手段。反思可催人奋进。存在问题须整改,发现问题则深思,找到经验就升华。教学反思的真谛就在于:教师要敢于怀疑自己,敢于和善于突破、超越自我,不断地向高层次迈进。
四是个性化。教学反思是教师自身自觉地把自己的教学实践作为认识对象进行反观自照,属于“个人奋斗”。或晨起望蓝天,或灯下静夜思,或课后寻不足,或掩卷研究时,这些教学反思活动都具有别人不可替代的个性化特征,它有助于教师形成个性化的教学模式。
二、教学反思的内容及其指教学反思是一种有益的思维活动和再学习活动。一个优秀教师的成长离不开不断的教学反思这一重要环节。“教,然后知困”,教学反思会释疑解惑,能不断超越自我。教学反思可以激活教师的教学智慧,探索教材内容的崭新表达方式,构建师生互动机制及学生学习新方式。
教学反思内容具有五大指向,即:
(一)课堂教学指向
关注“三维”教学目标的实现,以及教学过程、教学方法与技巧的运用等。课堂教学的活动方式能否激励学生的成长,是否体现了课堂教学的策略和机智,是教师对教学行为效果如何,都是教学反思中最常见的内容,也是主要内容。(二)学生发展指向关注学生的成长和发展、健全的心理和人格的发展等。为了一切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一切为了学生,就是学生发展的指归。课堂教学是否找到且符合“学生的最近发展区”、能否激励和促进学生的成长;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与学生的沟通与合作、讨论的效果如何,参与的程度如何;教学中是否体现了个性差异,是否因材施教并发挥了学生的不同特长(让“好学生”吃得饱、跑得快,“中等生”吃得好、跑得了,“学困生”吃得了、不掉队)……这些内容都指引着学生发展方向。(三)教师发展指向关注教师的人格魅力、自我形象的发展与教学体验等。教师是否实现了既定目标,教学水平是否得到了提高,教学方法是否适应学生,是否建立了良好的“师生学习共同体”,是否获得了教学新体验等,都可以进行教学反思。(四)教材建设指向关注教材的建设及其发展。华东师大有名的基础教育专家钟启泉教授说过:新课程的实施为教师的“教学创新”提供了广阔的舞台。无论“文化课程”“实施课程”“习得课程”都需要教师去认识、去再造、去落实。课程改革的成败归根结底取决于教师。从这个意义上说,“教师即课程”。
随着国家、地方和学校三级课程的开发,如今,作为教学资源的教材已不是唯一的资源了,教材的权威性也在减弱,它只是教学参考或提示性的教学内容。教师是教材的使用者和建设者。教材也是在教学中不断检验、发展和完善的。教师对教材的处理是否科学,有没有创造性,对教材的使用能否提出建设性的意见等,也是教材研究的指向所在。
(五)教育改革指向关注教改理论、实施的目标,以及学科的发展方向、实施课改的措施、力度等。这是教师发展成长为“专家型教师”、“学者型教师”的至高追求,是反思的理性重要体现。三、教学反思的阶段与步骤
教学反思是当代教师教育教学方面一种时髦的文体。它可分为四个阶段、五个环节。
(一)准备阶段
准备阶段即发现问题阶段,主要是情境回顾(第一个环节)。首先教师要围绕着教学中某一特定的问题,从学校环境、课程、学生、教师本身等方面收集有关的资料。收集资料的方法包括自述与回忆、他人的参与性观察、角色扮演、轶事记录、各种检查表、问卷、访谈等,也可以借助于录音、录像档案资料等等。教研组、平行班老师要创设轻松、信任、合作的气氛,在合作中帮助教师发现问题所在。(二)行动阶段行动阶段即分析问题阶段,主要是分析得失并找出原因(第二、第三两个环节)。教师分析所收集到的资料,特别是关于自己教育教学活动的信息。尤其要以批判的眼光审视自己的`思想、行为,包括自己的信念、价值观、态度、情感和技术方法等,以形成对问题的表征,明确问题的根源所在。这里,教师可以利用自我提问来帮助对问题的理解,也可以通过合作的方式(相互观察和分析)来进行。(三)反思阶段反思阶段即确立假设阶段,主要是寻求对策(第四个环节)。明确问题以后,教师开始在已有的知识结构中(或通过请教专家、同事,或通过阅读专业书籍、网上搜索文献资料等途径)搜寻与当前问题相似或相关的信息,以建立解决问题的假设性方案。这种寻找信息的活动是自我定向式的,它所产生的研究结果有助于教师形成新的、有创造性的解决办法。(四)再行动阶段再行动阶段即验证假设阶段,主要是明确方向并付诸行动(第五个环节)。根据学生的需求,合理地调整和改进课堂教学,开展个性化的研究,为每一个学生提供探索的空间,让课堂教学真正被学生接受和喜爱。考虑了每种行动的效果后,教师就开始实施解决问题的方案。在检验的过程中,教师会遇到新的问题、新的经验。
正当这种行动过程再次被观察和分析时,就开始了新一轮的反思循环。
由此可见,教学反思是呈周期性的:教学反思――教学实践――再教学反思――再教学实践……如此循环,不断飞跃,教师的教学能力与水平也就从中得到了提升,反思水平也会水涨船高的。
四、教学反思的方法与形式
(一)教学反思的方法教师在进行教学反思的时候,要找出较好的反思方法。一般采用行动研究法和比较法这两种方法。
1. 行动研究法即把自己的教学实践作为一个认识对象放在历史过程中进行思考和梳理。同时开辟信息绿色通道,不断地获取学生的反馈意见,并把它作为另一个认识对象进行分析,最后把两个具体的认识对象揉在一块儿整合思考。教学反思贯穿于整个教学生涯,而不是某一个阶段。2. 比较法教学反思需要跳出自我,反思自我。也就是说教师要经常地开展听课交流,研究别人的教学长处;尤其是要研究优秀教师、特级教师的教学思想。他山之石,可以攻玉,通过学习比较,找出理念上的差距,解析手段、方法上的差异,从而提升自己。
上面所说的两种方法,运用了两个参照系:前者是从师生的角度对教师“自我”与学生眼中的“他我”进行分析,后者则立足于教师“自我”与其他教师特别是“名师”的比较。当然,无论是运用行动研究法还是比较法,需要学习先进的教育教学理论,提高自己的理论水平,以理论促反思,以反思促成长。
(二)教学反思的形式
教学反思的形式多种多样,划分的标准不同,形式也必然会不同。
1. 从教学反思的时间来看,主要有以下几种形式课前思:在教学之前进行反思。这属于超前性反思。
课后思:一场课下来就总结思考,密切结合个人的感触,写好课后一得或教学日记。这一形式对新教师更为重要。
周后思(或单元思):也就是说,一周课下来或一个单元讲完后进行反思,发现问题并予以纠正。
月后思:针对一个月的教学活动开始冷静地梳理、重新整合。
期中思:放在期中考试之后。可召开学生座谈会,听取家长的意见,属于比较完整的阶段性分析。教师对期中教学质量诸情况进行分析、整合思考。
此外,还有期后思、年后思、届后思等。也就是说反思教学可以以一个学期、一个学年或一届教学班的情况进行宏观性的教学反思。这些反思需做到深刻、彻底、全面,对教师的成长与发展影响很大。
2.从教学反思的性质来看,有以下三种形式自发性反思:对自己和他人的教学行为、教学效果的总结与回顾。如教学后记、教学小结都属于自发性反思。这种反思伴有自发性,随意性较大,或体会、或感想、或总结,因其内容具体,角度也小,所以缺乏深度,也不能够揭示教学行为等背景后的规律。
理性式反思:多种观念、多角度、多侧面的反思、评价、判断,从教师的言行举止到教师的责任使命,从建立平等的师生关系到探讨教师的基本素质等,目的在于研究问题的性质与根源。相比而言,这种反思较为深刻,反思程度要高,能挖掘出实质性的东西来,带有探索性。它对教师的要求高,帮助、影响教师的发展也就大。
发展性反思:对教师的成长与发展进行深刻的反思,从教师、学生与学校的角度来探讨教育教学的改革、实施和评价等,能解决问题的症结,提出有力的措施。这种反思更为宏观,研究性更强,关注教师发展学校,是一种最高级的教学反思。
3. 从教学反思的水平看,又有以下三种形式教学反思的水平层次是不一样的。北京师范大学心理学刘加霞博士在综合比较了中外教学反思的不同情况后,依递进性将教学反思划分为以下三种水平:
教学技术水平(前反思水平):关注“怎么解决”、“怎么做”,达到一定的目标、采用的手段、获得的效率。课前思即是。
原因分析水平(准反思水平):透过教学行为层面分析背后的原因,目的在于探讨或澄清个人对行为的理解、原因、意义等(该反思形式更为客观)。
价值判断水平(反思水平):反思时考虑道德伦理标准,并从社会、政治、经济背景下审视这些问题,并揭露潜在问题的意识形态,以指导改革。
五、提高教师的教学反思能力
教学反思是立足于自我之外的批判地考察自己的行动及情境的能力。与教学能力、研究能力一样,反思能力更是新理念带给教师专业发展的一种较高层次的能力,也是当今教师必备的重要能力之一。
从某种意义上说,教师的反思能力决定着他们的教育教学实践能力和在工作中开展研究的能力。有关研究证明,成功的和有效率的教师倾向于主动地和创造性地反思他们事业中的重要事情,包括他们的教育目的、课堂环境、以及他们自己的职业能力。
为此,概括为“四要”:
(一)要提高个人的科学反思素质教师需要不断提高自身素质,不但要积极开展教学反思,而且还要进行科学的反思,提高教学反思能力。只有科学的教学反思,才能达到专业发展的目的。
科学的反思素质主要包括三个方面:
一是要具有积极的情感素质。教师要具有科学而坚定的教育信念、不断进取的时代精神和实事求是的工作作风,不自卑、不漂浮,工作扎扎实实;要具有强烈的职业道德感,对社会、对学生负责,对自己负责;要具有合作精神,善于听取同事甚至学生的意见。
二是要具有教师应有的基本知识。主要是四大方面的知识:教育知识、普通文化知识、学科专业知识、实践性知识。此外,还要适当地扩大知识面。
三是要具有科学的反思方法。这可以采用以下方法:找准参照目标;记反思日记(尤其是不足内容);与同事或学生交流;教育行动研究(主要是探索教学经验,不断吸取教训,以指导自己的实践);阅读教育期刊。
(二)要形成超前反思的良好习惯
反思教学实践不仅要求教师从教育教学技术上思考、质疑或评价自己教学的有效性,而且还要求教师运用反思的结果矫正其不良的教学行为,并在今后的教学实践中加以运用。
美国教育家布鲁巴赫(J.W.Brubacher)等人认为反思性教学实践可分为三类:一是“对实践的反思”;二是“实践中反思”;三是“为实践反思”。“对实践的反思”是指反思发生在教学实践之后,“实践中反思”指的是反思发生在实践的过程中,而“为实践反思”则是前两种反思的预期结果,即“实践后反思”与“实践中反思”的目的,最终是要形成超前性反思的良好习惯。
(三)要在研讨教学反思中得到提高对于教师来说,反思教学是一种提高自身业务、改进教学实践的学习方式。不断对自己的教育实践深入反思,积极探索与解决教育实践中的一系列问题。可进一步充实自己、优化教学,并使自己逐渐成长为一名称职的人类灵魂工程师。
要提高教学反思能力,就必须做到以下几点:
1、课后备课
课后,教师要主动征求学生的意见,反馈自己的教学情况,然后进一步修改、完善教案,提炼、升华自己的经验,不断增强教学效果。
2、写反思日记
在一天繁忙的教学工作结束后,教师要写下自己的经验,并与教研组成员共同分析教育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与缺点。另外,教师也可在上课和作业批改后主动征求、了解学生的意见,并详细记录教育教学的背景、效果、上课的具体感受、存在的问题以及通过反思后得出的解决办法等。写反思日记为有针对性地制定教学的改进计划创造了良好的条件。对新教师而言,有许多方式可以帮助他们学习自我反省,有条件的学校可以录下自己的一部分课堂教学内容,看完录制的授课情况后写下自己的看法,指出优点与改进之处,并提出改进计划。指导教师应当在相应的训练过程中培养新教师的反省和探究的习惯。
3、课堂观摩
学科组(包括校内和校际)教师之间相互观摩彼此的课堂教学,详细描述他们所观察到的情景,并就有关问题进行讨论分析,最终形成一个最佳解决方案。参加研讨的教师把研讨的方案带回各自的课堂或学校,应用于实际的教育教学情景中。有助于在整个学校教师集体中形成一种调查和反思研究的良好氛围。
(四)要提高教师教学反思的写作水平通过反思,促使教师主动地将与教育教学行为有关的因素纳入到自己教学活动的设计中来,慎重审视自己教学活动所依据的思想,并积极寻找新思维、新策略来解决所面临的问题。经过一段时间的训练,教师将逐渐发展成为一个自觉而有效的反思者,从而不断促进自己的专业成长。
教学反思的写作也应遵循由易到难、由简单到复杂的规律。“课后反思――研究性反思――专题性反思报告”,这三个类型是教师写作教学反思的发展过程。
1、课后反思
写课后教学反思,虽然内容较为浅显,主观性强,但也要贵在及时、贵在坚持、贵在执着地追求。一有所得,及时写下,有话则长,无话则短,以写促思,以思促教,长期积累,必有“集腋成裘、聚沙成塔”的收获。
如教学后记、教学心得、教学体会、教学小结、教学日记等,这就是前面提到的自发性反思、前反思水平的反思。这种教学反思,如果简单地说,就是研究自己如何教,自己如何学。教后思,思后教。
写成功之处
将教学过程中达到预先设计的教学目的、引起教学共振效应的做法;课堂教学中临时应变得当的措施;层次清楚、条理分明的板书;某些教学思想方法的渗透与应用的过程;教育学、心理学中一些基本原理使用的感触;教学方法上的改革与创新等等,详细记录下来,供以后教学时参考使用,还可以不断地改进、完善、推陈出新。
写不足之处
这是教学反思最常见、最有效的形式。只有反思教学的不足之处,教师才能得到提升。即使是成功的课堂教学也难免有疏漏、失误之处,对它们进行系统的回顾、梳理,并对其作深刻的反思、探究和剖析,为今后再教学积累经验,吃一堑,长一智。
写教学机智
随着课堂教学内容的展开,师生的思维发展及情感交流的融洽,往往会因为一些偶发事件而产生瞬间灵感,迸出“智慧的火花”。这些不由自主、不期而至的灵光,急需课后捕捉,以反思的形式去提炼。否则,就会因时过境迁而烟消云散,令人俯首长叹不已。教学机智是师生共同体验、感悟后创造出的“奇思妙想”,为以后的教学提供了宝贵的资料。
写学生创新
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学生总会有“创新的火花”在闪烁。教师应当充分肯定学生在课堂上提出的一些独特的见解,让学生的好方法、好思路得以推广,更让学生从中获得一定的赞赏和激励。同时,这些难能可贵的见解也是对课堂教学的补充与完善,可以拓宽教师的教学思路,提高教学水平。因此,将其记录下来,可以补充、丰富今后教学材料养分。
写“再教设计”
一节课下来,教师要静心沉思:摸索出了什么教学规律;教法上有无创新;解题的诸多误区有无突破;启迪是否得当;训练是否到位等等。及时记下这些得失,并进行必要的归类与重新整合,考虑一下再教这部分内容时应该如何做,写出“再教设计”,这样可以做到扬长避短、精益求精,把自己的教学水平提高到一个新的境界和高度。
2、研究性反思
这种教学反思属于理性式反思、准反思水平的反思。教师可围绕着某一教学问题进行探索、研究,分析教学的症结以及产生的背景和原因。试图解决存在的教学问题,澄清个人的理解。这类教学反思比较客观,带有一定的探究性。它积淀的时间要长,非“厚积薄发”不可。
3、专题性反思报告
此类型的教学反思属于发展性反思、反思水平的反思。它是以报告的形式撰写的教学反思,理论性要强,含金量要高。这是最富有创建性的教学反思。实验学校的教师、承担国家级、省级、市级等课题的教师都应运用这种类型的反思。既要结合学校实际,也要站在宏观的高度来认识、研究。要努力尝试着从社会、经济、政治、文化等背景下审视并解决教学中出现的问题,能够揭露潜在这些问题中的意识形态,为教学改革呼吁,从教学理论上支撑教育的发展。
教师个人情况的不同,写作教学反思的形式必定不同。新型的教师要多写教学后记、教学小结、反思日记型的反思;经验型的教师,要多写研究性反思,转变为研究型的教师;专家型的教师要将目标锁定在教学改革方面,写出更深刻、独到的专题性反思报告。
教学无小事,处处有反思。教学反思是新课程教学改革的重头戏,是一个从发现问题到解决问题的过程。它被广泛地视为教师职业发展的决定性因素,是教师专业发展的有效途径。不断提高教学反思能力,更是教师成长和教师发展学校的动力。今天啊,跟大家分享的是如何撰写教学反思。
一、教学反思的涵义与特征
(一)教学反思的涵义
何谓“反思”?概而言之,反思,即教师以自己的实践过程为思考对象,对自己所做出的行动、决策以及由此产生的结果进行审视和分析。所谓教学反思,是指中小学教师在教学实践中,批判地考察自我的主体行为表现及其依据,通过回顾、诊断、自我监控等方式,或给予肯定与强化,或给予否定与修正,从而不断提高自身教学效能和素质的过程。
美国学者波斯纳(G.J.Posner)十分简洁地提出了教师成长的规律:“经验 + 反思 = 成长”,并指出,没有反思的经验是狭隘的经验,至多只能形成肤浅的知识,教师如果仅仅满足于获得经验而不对经验进行深入的思考,其发展将大受限制。从中可见,教学反思也就是指教师自觉地把自己的课堂教学实践作为认识对象进行全面的、深入的、冷静的思考和总结,以进入更优化的教学状态,使学生得到更充分的发展。
(二)教学反思的特征
总体来说,教学反思有以下四个特征:
一是实践性。无论教学效果怎样,都可进行反复实验。且这种实验表现了一定的自觉性。不断进行教学反思,不仅是教师个人的思想需要、成长需要,而且是一种高尚的精神活动,是精神产品的再生产。
二是反思性。“反”就是反反复复、正反结合。教师能立足自我之外,对自己实践情境和经验作多角度、多层面及正反两面的思考。也可打破常规进行反常思考、逆向思考。
三是超越性。教师要进行反思,就必须超越自我,敢于质疑自己,正视自己的弱点和不足,并寻找解决的良方,从而达到不断地发展自己的目的。反思是一种手段。反思可催人奋进。存在问题须整改,发现问题则深思,找到经验就升华。教学反思的真谛就在于:教师要敢于怀疑自己,敢于和善于突破、超越自我,不断地向高层次迈进。
四是个性化。教学反思是教师自身自觉地把自己的教学实践作为认识对象进行反观自照,属于“个人奋斗”。或晨起望蓝天,或灯下静夜思,或课后寻不足,或掩卷研究时,这些教学反思活动都具有别人不可替代的个性化特征,它有助于教师形成个性化的教学模式。
二、教学反思的内容及其指向
教学反思是一种有益的思维活动和再学习活动。一个优秀教师的成长离不开不断的教学反思这一重要环节。“教,然后知困”,教学反思会释疑解惑,能不断超越自我。教学反思可以激活教师的教学智慧,探索教材内容的崭新表达方式,构建师生互动机制及学生学习新方式。
教学反思内容具有五大指向,即:
(一)课堂教学指向
关注“三维”教学目标的实现,以及教学过程、教学方法与技巧的运用等。课堂教学的活动方式能否激励学生的成长,是否体现了课堂教学的策略和机智,是教师对教学行为效果如何,都是教学反思中最常见的内容,也是主要内容。
(二)学生发展指向
关注学生的成长和发展、健全的心理和人格的发展等。为了一切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一切为了学生,就是学生发展的指归。课堂教学是否找到且符合“学生的最近发展区”、能否激励和促进学生的成长;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与学生的沟通与合作、讨论的效果如何,参与的程度如何;教学中是否体现了个性差异,是否因材施教并发挥了学生的不同特长(让“好学生”吃得饱、跑得快,“中等生”吃得好、跑得了,“学困生”吃得了、不掉队)……这些内容都指引着学生发展方向。
(三)教师发展指向
关注教师的人格魅力、自我形象的发展与教学体验等。教师是否实现了既定目标,教学水平是否得到了提高,教学方法是否适应学生,是否建立了良好的“师生学习共同体”,是否获得了教学新体验等,都可以进行教学反思。
(四)教材建设指向
关注教材的建设及其发展。华东师大有名的基础教育专 家钟启泉教授说过:新课程的实施为教师的“教学创新”提供了广阔的舞台。无论“文化课程”“实施课程”“习得课程”都需要教师去认识、去再造、去落实。课程改革的成败归根结底取决于教师。从这个意义上说,“教师即课程”。
随着国家、地方和学校三级课程的开发,如今,作为教学资源的教材已不是唯一的资源了,教材的权威性也在减弱,它只是教学参考或提示性的教学内容。教师是教材的使用者和建设者。教材也是在教学中不断检验、发展和完善的。教师对教材的处理是否科学,有没有创造性,对教材的使用能否提出建设性的意见等,也是教材研究的指向所在。
(五)教育改革指向
关注教改理论、实施的目标,以及学科的发展方向、实施课改的措施、力度等。这是教师发展成长为“专家型教师”、“学者型教师”的至高追求,是反思的理性重要体现。
三、教学反思的阶段与步骤
教学反思是当代教师教育教学方面一种时髦的文体。它可分为四个阶段、五个环节。
(一)准备阶段
准备阶段即发现问题阶段,主要是情境回顾(第一个环节)。首先教师要围绕着教学中某一特定的问题,从学校环境、课程、学生、教师本身等方面收集有关的资料。收集资料的方法包括自述与回忆、他人的参与性观察、角色扮演、轶事记录、各种检查表、问卷、访谈等,也可以借助于录音、录像档案资料等等。教研组、平行班老师要创设轻松、信任、合作的气氛,在合作中帮助教师发现问题所在。
(二)行动阶段
行动阶段即分析问题阶段,主要是分析得失并找出原因(第二、第三两个环节)。教师分析所收集到的资料,特别是关于自己教育教学活动的信息。尤其要以批判的眼光审视自己的思想、行为,包括自己的信念、价值观、态度、情感和技术方法等,以形成对问题的表征,明确问题的根源所在。这里,教师可以利用自我提问来帮助对问题的理解,也可以通过合作的方式(相互观察和分析)来进行。
(三)反思阶段
反思阶段即确立假设阶段,主要是寻求对策(第四个环节)。明确问题以后,教师开始在已有的知识结构中(或通过请教专家、同事,或通过阅读专业书籍、网上搜索文献资料等途径)搜寻与当前问题相似或相关的信息,以建立解决问题的假设性方案。这种寻找信息的活动是自我定向式的,它所产生的研究结果有助于教师形成新的、有创造性的解决办法。
(四)再行动阶段
再行动阶段即验证假设阶段,主要是明确方向并付诸行动(第五个环节)。根据学生的需求,合理地调整和改进课堂教学,开展个性化的研究,为每一个学生提供探索的空间,让课堂教学真正被学生接受和喜爱。考虑了每种行动的效果后,教师就开始实施解决问题的方案。在检验的过程中,教师会遇到新的问题、新的经验。
正当这种行动过程再次被观察和分析时,就开始了新一轮的反思循环。
由此可见,教学反思是呈周期性的:教学反思――教学实践――再教学反思――再教学实践……如此循环,不断飞跃,教师的教学能力与水平也就从中得到了提升,反思水平也会水涨船高的。
四、教学反思的方法与形式
(一)教学反思的方法
教师在进行教学反思的时候,要找出较好的反思方法。一般采用行动研究法和比较法这两种方法。
1、行动研究法
即把自己的教学实践作为一个认识对象放在历史过程中进行思考和梳理。同时开辟信息绿色通道,不断地获取学生的反馈意见,并把它作为另一个认识对象进行分析,最后把两个具体的认识对象揉在一块儿整合思考。教学反思贯穿于整个教学生涯,而不是某一个阶段。
2、比较法
教学反思需要跳出自我,反思自我。也就是说教师要经常地开展听课交流,研究别人的教学长处;尤其是要研究优秀教师、特级教师的教学思想。他山之石,可以攻玉,通过学习比较,找出理念上的差距,解析手段、方法上的差异,从而提升自己。
上面所说的两种方法,运用了两个参照系:前者是从师生的角度对教师“自我”与学生眼中的“他我”进行分析,后者则立足于教师“自我”与其他教师特别是“名师”的比较。当然,无论是运用行动研究法还是比较法,需要学习先进的教育教学理论,提高自己的理论水平,以理论促反思,以反思促成长。
(二)教学反思的形式
教学反思的形式多种多样,划分的标准不同,形式也必然会不同。
1、从教学反思的时间来看,主要有以下几种形式
课前思:在教学之前进行反思。这属于超前性反思。
课后思:一场课下来就总结思考,密切结合个人的感触,写好课后一得或教学日记。这一形式对新教师更为重要。
周后思(或单元思):也就是说,一周课下来或一个单元讲完后进行反思,发现问题并予以纠正。
月后思:针对一个月的教学活动开始冷静地梳理、重新整合。
期中思:放在期中考试之后。可召开学生座谈会,听取家长的意见,属于比较完整的阶段性分析。教师对期中教学质量诸情况进行分析、整合思考。
此外,还有期后思、年后思、届后思等。也就是说反思教学可以以一个学期、一个学年或一届教学班的情况进行宏观性的教学反思。这些反思需做到深刻、彻底、全面,对教师的成长与发展影响很大。
2、从教学反思的性质来看,有以下三种形式
自发性反思:对自己和他人的教学行为、教学效果的总结与回顾。如教学后记、教学小结都属于自发性反思。这种反思伴有自发性,随意性较大,或体会、或感想、或总结,因其内容具体,角度也小,所以缺乏深度,也不能够揭示教学行为等背景后的规律。
理性式反思:多种观念、多角度、多侧面的反思、评价、判断,从教师的言行举止到教师的责任使命,从建立平等的师生关系到探讨教师的基本素质等,目的在于研究问题的性质与根源。相比而言,这种反思较为深刻,反思程度要高,能挖掘出实质性的东西来,带有探索性。它对教师的要求高,帮助、影响教师的发展也就大。
发展性反思:对教师的成长与发展进行深刻的反思,从教师、学生与学校的角度来探讨教育教学的改革、实施和评价等,能解决问题的症结,提出有力的措施。这种反思更为宏观,研究性更强,关注教师发展学校,是一种最高级的教学反思。
3、从教学反思的水平看,又有以下三种形式
教学反思的水平层次是不一样的。北京师范大学心理学刘加霞博士在综合比较了中外教学反思的不同情况后,依递进性将教学反思划分为以下三种水平:
教学技术水平(前反思水平):关注“怎么解决”、“怎么做”,达到一定的目标、采用的手段、获得的效率。课前思即是。
原因分析水平(准反思水平):透过教学行为层面分析背后的原因,目的在于探讨或澄清个人对行为的理解、原因、意义等(该反思形式更为客观)。
价值判断水平(反思水平):反思时考虑道德伦理标准,并从社会、政治、经济背景下审视这些问题,并揭露潜在问题的意识形态,以指导改革。
五、提高教师的教学反思能力
教学反思是立足于自我之外的批判地考察自己的行动及情境的能力。与教学能力、研究能力一样,反思能力更是新理念带给教师专业发展的一种较高层次的能力,也是当今教师必备的重要能力之一。
从某种意义上说,教师的反思能力决定着他们的教育教学实践能力和在工作中开展研究的能力。有关研究证明,成功的和有效率的教师倾向于主动地和创造性地反思他们事业中的重要事情,包括他们的教育目的、课堂环境、以及他们自己的职业能力。
为此,概括为“四要”:
(一)要提高个人的科学反思素质
教师需要不断提高自身素质,不但要积极开展教学反思,而且还要进行科学的反思,提高教学反思能力。只有科学的教学反思,才能达到专业发展的目的。
科学的反思素质主要包括三个方面:
一是要具有积极的情感素质。教师要具有科学而坚定的教育信念、不断进取的时代精神和实事求是的工作作风,不自卑、不漂浮,工作扎扎实实;要具有强烈的职业道德感,对社会、对学生负责,对自己负责;要具有合作精神,善于听取同事甚至学生的意见。
二是要具有教师应有的基本知识。主要是四大方面的知识:教育知识、普通文化知识、学科专业知识、实践性知识。此外,还要适当地扩大知识面。
三是要具有科学的反思方法。这可以采用以下方法:找准参照目标;记反思日记(尤其是不足内容);与同事或学生交流;教育行动研究(主要是探索教学经验,不断吸取教训,以指导自己的实践);阅读教育期刊。
(二)要形成超前反思的良好习惯
反思教学实践不仅要求教师从教育教学技术上思考、质疑或评价自己教学的有效性,而且还要求教师运用反思的结果矫正其不良的教学行为,并在今后的教学实践中加以运用。
美国教育家布鲁巴赫(J.W.Brubacher)等人认为反思性教学实践可分为三类:一是“对实践的反思”;二是“实践中反思”;三是“为实践反思”。“对实践的反思”是指反思发生在教学实践之后,“实践中反思”指的是反思发生在实践的过程中,而“为实践反思”则是前两种反思的预期结果,即“实践后反思”与“实践中反思”的目的,最终是要形成超前性反思的良好习惯。
(三)要在研讨教学反思中得到提高
对于教师来说,反思教学是一种提高自身业务、改进教学实践的学习方式。不断对自己的教育实践深入反思,积极探索与解决教育实践中的一系列问题。可进一步充实自己、优化教学,并使自己逐渐成长为一名称职的人类灵魂工程师。
要提高教学反思能力,就必须做到以下几点:
1、课后备课
课后,教师要主动征求学生的意见,反馈自己的教学情况,然后进一步修改、完善教案,提炼、升华自己的经验,不断增强教学效果。
2、写反思日记
在一天繁忙的教学工作结束后,教师要写下自己的经验,并与教研组成员共同分析教育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与缺点。另外,教师也可在上课和作业批改后主动征求、了解学生的意见,并详细记录教育教学的背景、效果、上课的具体感受、存在的问题以及通过反思后得出的解决办法等。写反思日记为有针对性地制定教学的改进计划创造了良好的条件。对新教师而言,有许多方式可以帮助他们学习自我反省,有条件的学校可以录下自己的一部分课堂教学内容,看完录制的授课情况后写下自己的看法,指出优点与改进之处,并提出改进计划。指导教师应当在相应的训练过程中培养新教师的反省和探究的习惯。
3、课堂观摩
学科组(包括校内和校际)教师之间相互观摩彼此的课堂教学,详细描述他们所观察到的情景,并就有关问题进行讨论分析,最终形成一个最佳解决方案。参加研讨的教师把研讨的方案带回各自的课堂或学校,应用于实际的教育教学情景中。有助于在整个学校教师集体中形成一种调查和反思研究的良好氛围。
(四)要提高教师教学反思的写作水平
通过反思,促使教师主动地将与教育教学行为有关的因素纳入到自己教学活动的设计中来,慎重审视自己教学活动所依据的思想,并积极寻找新思维、新策略来解决所面临的问题。经过一段时间的训练,教师将逐渐发展成为一个自觉而有效的反思者,从而不断促进自己的专业成长。
教学反思的写作也应遵循由易到难、由简单到复杂的规律。“课后反思――研究性反思――专题性反思报告”,这三个类型是教师写作教学反思的发展过程。
1、课后反思
写课后教学反思,虽然内容较为浅显,主观性强,但也要贵在及时、贵在坚持、贵在执着地追求。一有所得,及时写下,有话则长,无话则短,以写促思,以思促教,长期积累,必有“集腋成裘、聚沙成塔”的收获。
如教学后记、教学心得、教学体会、教学小结、教学日记等,这就是前面提到的自发性反思、前反思水平的反思。这种教学反思,如果简单地说,就是研究自己如何教,自己如何学。教后思,思后教。
写成功之处
将教学过程中达到预先设计的教学目的、引起教学共振效应的做法;课堂教学中临时应变得当的措施;层次清楚、条理分明的板书;某些教学思想方法的渗透与应用的过程;教育学、心理学中一些基本原理使用的感触;教学方法上的改革与创新等等,详细记录下来,供以后教学时参考使用,还可以不断地改进、完善、推陈出新。
写不足之处
这是教学反思最常见、最有效的形式。只有反思教学的不足之处,教师才能得到提升。即使是成功的课堂教学也难免有疏漏、失误之处,对它们进行系统的回顾、梳理,并对其作深刻的反思、探究和剖析,为今后再教学积累经验,吃一堑,长一智。
写教学机智
随着课堂教学内容的展开,师生的思维发展及情感交流的融洽,往往会因为一些偶发事件而产生瞬间灵感,迸出“智慧的火花”。这些不由自主、不期而至的灵光,急需课后捕捉,以反思的形式去提炼。否则,就会因时过境迁而烟消云散,令人俯首长叹不已。教学机智是师生共同体验、感悟后创造出的“奇思妙想”,为以后的教学提供了宝贵的资料。
写学生创新
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学生总会有“创新的火花”在闪烁。教师应当充分肯定学生在课堂上提出的一些独特的见解,让学生的好方法、好思路得以推广,更让学生从中获得一定的赞赏和激励。同时,这些难能可贵的见解也是对课堂教学的补充与完善,可以拓宽教师的教学思路,提高教学水平。因此,将其记录下来,可以补充、丰富今后教学材料养分。
写“再教设计”
一节课下来,教师要静心沉思:摸索出了什么教学规律;教法上有无创新;解题的诸多误区有无突破;启迪是否得当;训练是否到位等等。及时记下这些得失,并进行必要的归类与重新整合,考虑一下再教这部分内容时应该如何做,写出“再教设计”,这样可以做到扬长避短、精益求精,把自己的教学水平提高到一个新的境界和高度。
2、研究性反思
这种教学反思属于理性式反思、准反思水平的反思。教师可围绕着某一教学问题进行探索、研究,分析教学的症结以及产生的背景和原因。试图解决存在的教学问题,澄清个人的理解。这类教学反思比较客观,带有一定的探究性。它积淀的时间要长,非“厚积薄发”不可。
3、专题性反思报告
此类型的教学反思属于发展性反思、反思水平的反思。它是以报告的形式撰写的教学反思,理论性要强,含金量要高。这是最富有创建性的教学反思。实验学校的教师、承担国家级、省级、市级等课题的教师都应运用这种类型的反思。既要结合学校实际,也要站在宏观的高度来认识、研究。要努力尝试着从社会、经济、政治、文化等背景下审视并解决教学中出现的问题,能够揭露潜在这些问题中的意识形态,为教学改革呼吁,从教学理论上支撑教育的发展。
教师个人情况的不同,写作教学反思的形式必定不同。新型的教师要多写教学后记、教学小结、反思日记型的反思;经验型的教师,要多写研究性反思,转变为研究型的教师;专家型的教师要将目标锁定在教学改革方面,写出更深刻、独到的专题性反思报告。
[如何撰写教学反思]
工作总结撰写技巧大全
我们常常写的个人工作总结主要是对已做过的工作进行回顾、分析,并提到理论的高度,肯定已取得的成绩,指出应汲取的教训,以便今后做得更好些,那么,如何写个人工作总结呢?
工作总结的种类很多,如思想总结、学习总结、生产工作总结、工作总结、个人工作总结、集体总结、阶段总结、季度工作总结、学期工作总结等等。这些只是划分的角度不同而有不同的名称。但在写作上却有总的规律。
第一、工作总结的格式
总结一般的格式为标题、前言、主体、结尾四部分。
标题即总结的名称,有时可以将主要内容、性质作标题,如不能表达出完整的意思时,在正标题下可以再拟副标题。如《我的思想总结——学赖宁的体会》。这里便是两个标题了。
前言。前言的写法多种多样,有的概述变化情况及主要成绩;有的介绍基本情况;有的概述总结的目的、方法等等。
主体是总结的核心部分,
这部分一般应叙述总结事件的过程、做法、体会、经验、教训,并且要作理论的概括,总结出规律性的东西。总结的优劣,这是决定性的部分。
结尾或提出今后努力方向,或指出存在的问题,或表示自己的态度。
第二、总结要实事求是
写工作总结要有一说一,有二说二,老老实实,认真负责。不能行敷衍了事,吹嘘自己、捏造事实,弄虚作假。
第三、总结的结构形式
总结常见的.结构形式有四种:
一为条目式,就是把材料概括为要点,按一定的次序分为一、二、三等条,一项项地写下去。
二为三段式,即从认识事物的习惯来安排顺序,先对总结的内容作概括性交代,表明基本观点;接着叙述事情经过,同时配合议论,进行初步分析;最后总结出几点体会、经验和存在问题。
三为分项式,即不按事件的发展顺序,而是把做的事情分几个项目,也就是几类,一类一项地写下去,每类问题又按先介绍基本情况,再叙述事情经过,再归纳出经验、问题三个顺序写下来。
四为漫谈式,如向别人介绍自己的学习经验,就可用漫谈式,把自己的实践、认识、体会慢慢叙述出来。
各种方式都有利弊,要从自己实际出发去选用,也可创造其它形式。
通过以上几方面,希望各位能领略工作总结怎么写。个人总结并不能一朝一夕就能成功,多回顾自己的生活,将你认为是成功的事情或是活动写写总结,提高自己的写作水平。
一、做得好的地方
1、卫生方面:各班学生都把集体荣誉放在首位,每天的室内外卫生清扫得非常干净,校园内公共场地的卫生干净整洁,没有发现纸屑杂物,这是同学们环境意识增强的表现,也是老师们辛勤工作的结果,
2、纪律方面:早读的纪律非常好,各个班级的学生都能够自主有序地利用早晨认真进行早读。同学们都能以饱满的精神参加升旗仪式与广播操,列队整齐。校园里秩序井然,学习氛围浓厚。
3、放学路队方面:经过各班班主任老师的教育,下午放学绝大部分的班级都能按时集合,整理好队伍,举着班牌整齐有序地列队从班级门口出发,一直走出校门口。
二、上周同学们普遍都变现得挺好,但是还有些方面是今后需要改进的:
1、早上进校礼仪需要改善。有些同学过了一个年之后,似乎把应该时刻铭记在心的文明礼仪都抛之脑后了。进校门匆匆忙忙,总是没有意识到要向老师和保安叔叔问声好。不过相比较而言,低年级的小朋友还是做得非常不错的。
2、课间活动时发现个别学生在过道内有追逐狂打的现象,这是非常危险的,较容易发生事故。希望引起各位老师和同学的重视。
3、春天来了,校园里的花儿都开了,形成了一道美丽的风景,但是有个别同学却破坏了这道美丽的风景线。花儿是用来欣赏的,不是用来采摘的,摘下来的花朵就不美了。希望同学们能爱护花草树木,保护校园坏境。
4、在食堂就餐时,很多同学打好饭菜后转身就走,迫不及待地想要享用自己的午餐,从不舍得对打菜打饭的阿姨们说一声谢谢,老师甚至还看到过有同学因为等得不耐烦了对阿姨说出不好听的话,不仅没有考虑到食堂阿姨们的辛苦,还这样没有礼貌。亲爱的同学们,食堂阿姨们每天都非常辛苦地为我们做美味的`午餐,我希望从今天开始每位同学都不会吝啬口中的“谢谢”,因为我相信虹桥小学的学生都是很懂礼貌的好学生。还有用餐后,发现部分同学放碗筷时,从距离碗桶很远的地方往里扔,这样极易造成碗筷的损坏,希望这些同学,文明用餐,爱护学校的物品。
上周是本学期的第八周,我也圆满完成值周任务。上周星期一到星期四是阴雨连绵,教室和走廊非常湿滑,但全体老师都能克服困难,按时到校,自觉地按学校的工作计划做好各项工作,体现了浏小人的精神风貌,
值得欣慰的是在一周又一周的领导和值日老师的规范下,同学们的行为习惯越来越文明了,乱丢乱扔的现象少了,在走廊和楼梯间追逐打闹的学生少了,在校园内吃零食的学生少了,喜欢读书的学生增多了,让整个校园春意盎然。
努尔别克马依力坎
对于教师来说,"反思教学"就是教师自觉地把自己的课堂教学实践,作为认识对象而进行全面而深入的冷静思考和总结,它是一种用来提高自身业务,改进教学实践的学习方式,积极探索与解决教育实践中的一系列问题及有效的经验。教师要想进一步充实自己,优化教学,并使自己逐渐成长为一名称职的人类灵魂工程师。那么,教师如何撰写教学反思呢?
1、写成功的经验
课后反思中教师应将教学过程中引起教学共振效应的做法;课堂教学中临时应变得当的措施;层次清楚、条理分明的板书设计;讲解重点和突破难点而选用的典型例句;某些教学思想方法的渗透与应用的过程;教育学、心理学中一些基本原理使用的感触;教学方法上的改革与创新等等要详细得当地记录下来,供以后教学时参考使用,并可在此基础上不断地改进、完善、推陈出新,达到光辉顶点。
2、写教学中的失误
即使是成功的课堂教学也难免有疏漏失误之处及觉得需要改进的地方。教师应该把课后发现的不足或教学中的失误记录在课后反思中,并对它们进行系统的回顾、梳理,并对其作深刻的反思、探究和剖析,以便在今后的教学中吸取教训,避免犯类似的错误。
3、写教学中的灵感
课堂教学中,随着教学内容的展开,师生的思维发展及情感交流,往往会因为一些偶发事件而产生瞬间灵感,好的教学方法、策略、手段等,这些"智慧的火花"常常是不由自主、突然而至,教师应该利用课后反思去捕捉,并把它们记录下来,以便今后的教学服务。
4、写学生的见解
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学生总会有"创新的火花"在闪烁,教师应当充分肯定学生在课堂上提出的一些独特的见解,这样不仅使学生的好方法、好思路得以肯定,而且对学生也是一种赞赏和激励。同时,这些难能可贵的见解也是对课堂教学的补充与完善,可以拓宽教师的教学思路,提高教学水平。因此,将其记录下来,可以成为今后教学的丰富材料养分。
5、写教师的疑惑
在教学中教师如果对教材、教参或同步练习册的某个知识点有疑惑,教师应该记录下来,向教材出版社、杂志社或报社询问,以便教学资源更加完美。
6、写学生的困惑
学生在学习中遇到的困惑往往是一个单元或一节课的难点。教师在教学中,应该特别留意哪些词、哪个短语、哪个句型、哪个语法点学生掌握不好,把它们记录下来,帮助学生找到原因,提出改进的办法。
7、写他人的成功做法
教师在听其他教师课后,再对照自己的教学设计,有时会发现自己的不足,别人的长处。在写课反思时,教师应该将他人的成功做法和经验记录下来,补充完善自己的教学设计。
8、写教学"再教设计"
教学一节课下来,静心沉思,摸索出了哪些教学规律,哪些创新,知识点上有什么发现,组织教学方面有何新招,解题的诸多误区有无突破,启迪是否得当,训练是否到位等等。及时记下这些得失,并进行必要的归类与取舍,考虑一下再教这部分内容时应该如何做,写出"再教设计",这样可以做到扬长避短、精益求精,更加完美。
写课后反思既要及时又要执着,一有所得立即记下,有话则长,无话则短,不拘泥于形式,不受篇幅限制。课后反思有益教学,思之则活,思活则深,思深则透,思透则新,思新则进,思进则成。
总之,教师只要虚心向他人学习,听取他人的建议,采纳他人忠告,借鉴他人的经验,辛勤耕耘教育这片沃土,就一定会品尝到奋斗后成功的喜悦。
新疆哈密伊吾县盐池寄宿制学校
[教师如何撰写教学反思]
如何撰写教学实践报告
徐四海
教学实践报告是经过一段时间的教育工作实践后,用报告的形式来反映教育实践过程和对教育实践中经历过或了解到的情况进行分析思考和提出看法的一种应用性文体。因此,撰写教育实践报告,首先要进行教育实践,要扎扎实实地参加教育实践活动,多多益善地收集和掌握相关资料;其次是把教育实践情况、整理和分析资料的结果、成功的经验,发现的问题以及解决问题的建议报告出来。撰写教育实践报告要用一定的教育思想指导,要对教育教学实践中获取的材料进行认真的整理、分析,以找出规律性的东西。教育实践报告要有事实、有分析、有理论、有自己的见解。
一.教育实践报告的特点
教育实践报告和调查报告有相似之处,但又不同于调查报告。撰写教育实践报告,首先要进行教育实践活动,当然教育实践活动也包含调查的成分。教育实践报告具有实践性、真实性、针对性、验证性、理论性等特征。
1.实践性
撰写教育实践报告者必须要参加教育实践活动,在实践活动中身体力行,感悟教育理论的指导作用,增强对教育的感性认识。收集和分析第一手资料,通过深入思考,提出自己的见解和建议。
2.真实性
真实性有两方面含义:一是教育实践报告中所反映的全部材料必须是真实的、客观存在的;二是用事实说话,忠于事实,以事实为依据,用客观事实说明观点,讲清问题,不能有半点的浮夸和虚伪。
3.针对性
针对性有两层含义:一是教育实践报告必须明确解决什么问题,究竟是理论问题,还是实践问题,应交代清楚;二是要明确教育实践报告的读者对象,具有针对性。针对性越强,指导意义就越大,从某种意义上说,针对性是教学实践报告的灵魂。
4.验证性
教育实践报告应注意验证教育理论的对教育实践的指导意义,探讨如何在现代教育理论的指导下,有效地进行教育实践活动,从而使教育实践活动自觉地接受教育理论的指导,又反过来修正教育理论,使之更科学,更有实践意义。
5.理论性
教育实践报告不能只是流水账,要通过对教育实践材料的分析,找出带有规律性的东西,以形成新的教育理论,进而指导教育实践。
二.教育实践报告的种类
教育实践报告可以划分为许多不同的种类,常见的有:
1.综合性教育实践报告
综合性教育实践报告是围绕着教育实践活动的基本情况而撰写的,要求在全面反映教育实践活动基本情况的基础上,系统深入地剖析教育实践过程中获取的各种材料,经过深入细致的分析研究,找出其带有规律性的东西。撰写这种实践报告要注意的问题是:对教育实践的过程要作比较完整的报告;对教育实践中收集和掌握的材料要进行认真的分析研究,对其前因后果、来龙去脉要作比较详细的交代;要以一条主线把文章的全部内容串连起来,但要注意不能太“杂”和太“散”,要突出教育实践报告的主题。
2. 专题性教育实践报告
专题性教育实践报告是围绕教育实践活动中某个具体的教育问题而撰写的。专题教育实践报告,研究和反映的内容单一,范围较小,针对性较强。
3.典型经验型教育实践报告
典型经验型教育实践报告的典型性、代表性比较强,撰写时,要以一定的教育理论作为依据,抓住教学实践中的典型事例进行深入的分析。这种教育实践报告着重谈具体做法、成绩和效果,经验和体会,不十分强调教育实践过程的叙述。
4.探讨问题的教育实践报告
探讨教育、教学问题的实践报告主要是找出当前教育、教学中的热点和存在的问题进行研究,以引起社会或教育部门的重视,达到解决问题的目的。这类教育实践报告在行文上应特别慎重,分析问题要一分为二,不可抓住一端不及其余,下结论不要太武断,要用探究式的语气。
5. 政策研究型教育实践报告
政策研究型教育实践报告主要是为正确制定教育政策和正确执行教育政策服务的。撰写时,不仅要叙述在教育实践活动中收集的各种典型材料,包括数据、百分比等,而且要进行深入的分析和论证,阐释利弊,权衡得失,并对今后的教育、教学工作提出具体的意见和建议,为制定和调整教育和教学政策和规范提供依据。
三.教育实践报告的一般写法
教育实践报告没有固定的格式,但常见的写法是由标题、署名和正文几个部分构成的。
1. 标题
标题就是题目。通常有三种写法:一是用设想对象或主要问题作标题。二是用一定的判断或评价作标题。三是用提问作标题。例如:《探究式教学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XX小学课外活动开展情况报告》、《怎样做差生的转化工作――在XX小学参加教育实践的体会》等。
2.署名
在标题下署上教育实践报告撰写人的姓名。
3. 正文
正文通常由开头、主体、结尾三个部分组成。
开头部分,又称前言、导语等,主要用以概述情况,例如对教育实践的单位、对象、目的、方式、内容等作扼要介绍,使读者对教学实践活动有一个大致的了解。
开头部分虽然在整个教育实践报告中所占分量不大,但位置很重要,它对整篇文章起着提纲挈领的作用。开头要写得简明扼要,紧扣主题,既要突出中心,又要考虑适合正文的需要,为展开正文而提供基础和方便。
教育实践报告的开头,一般有如下几种写法:(1)目的直述法,即在开头部分着重说明此次教育实践的主要目的和宗旨。这种写法有利于读者了解教育实践活动的目的'和意义。(2)结论先行法,即开门见山,单刀直入,直接把对教育实践活动的认识和结论写在开头处,令人一目了然。(3)提问设悬法。这种写法,一开头就提出问题,给人设下悬念,以增强文章的吸引力。
主体部分,是集中表述教育实践活动结果的部分,是教育实践报告的核心部分。这部分写得如何,直接决定着教育实践报告质量的高低和作用的大小。
教育实践报告的结构形式有三种:
一是纵式结构,即按照事物发展的脉络和逻辑顺序来安排材料,确定叙述的次序。采用这种结构有利于说清问题的来龙去脉,便于读者了解问题的全过程。
二是横式结构,即把设想的事实和形成的观点,按照其性质或类别分成几个部分,并列排放,分别叙述,从不同的方面共同说明主题。这种结构的优点是,问题展得开,论述较集中,条理性清楚,观点较突出。
三是纵横交错式结构,即纵式结构和横式结构结合使用,又叫混合式结构。这种结构一般有两种情况:一是以纵为主,纵中有横;二是以横为主,横中有纵。纵横交错结构的优点是,既有利于按照事物发展的脉络讲清问题的来龙去脉,又有利于按问题的性质、类别展开深入的论述。为使主体部分的层次更加清楚,在分部分写作时,常常要在每一部分之前加上序号和小标题。
结尾部分,结尾部分的写法有很多种:一是概括式写法,即概括地总述实践报告的内容,说明实践报告的主要观点,进一步深化主题,增强实践报告的说服力和感染力。二是总结式写法,即根据教学实践的具体情况,总结出工作的经验,得出科学的结论。三是建议式写法,即根据教学实践实况,找出存在的问题,在深入细致的分析基础上,指出改进工作的具体意见。四是展望式写法,即由此及彼,扩展开去,指出报告所提出的问题的重要意义和今后努力的方向。
四.撰写教育实践报告要注意的问题
1.扎扎实实参加教育实践活动,充分占有材料。
不作深入的教育实践,不掌握第一手材料,即使写作能力再强,也无法写出高质量的教育实践报告。因此,参加教育实践活动是写好报告的前提和基础。
2.认真地分析和整理材料,恰当地使用材料。
撰写教育实践报告必须大量地使用第一手材料,用教育实践中获取的事实材料“说话”。使用资料时要注意:一要“点”、“面”结合,既有典型事例,又有反映总体情况的综合材料。二要文字、数字、图表三种形式结合使用。文字表达具有叙述性、分析性和概括性;数字表达具有数量精确性和意义抽象性;图表表达具有直观性和示意性。三者结合,发挥各自表达功能的优势,可使教育实践报告更有说服力和感染力。三是已有的统计资料与座谈会、个别访问、现场观察的材料相配合,这样可以提高教育实践报告材料的可信度。
3.要讲究结构形式,恰当使用文字语言。
教育实践报告的结构要严谨,文章的结构要有利于提高文章的质量,有利于提高写作效率。教育实践报告的语言要准确、简练、朴实、生动。准确是指概念要明确,陈述事件真实可靠,引用数字或语句正确无误,评价问题把握分寸。简练是指行文言简意赅,不拖泥带水;对教育实践中经历的事件的叙述,不作过多描述;对观点的阐释,不作烦琐的论证。朴实是指行文通俗易懂,要用朴素、明白、平易近人的文字语言,不宜采用冷僻术语和华而不实的词藻;应以叙述和议论为主,不要随意使用夸张的手法和奇特的比喻,也不要用抒情和渲染的描写。
五、教育实践报告的格式
见下页:
教学实践报告标题(小2号楷体)
署名(小4号楷体)
(教育实践报告正文。小4号宋体,1.5倍行距)(前言[序言]部分)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
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
(基本情况叙述部分)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
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
(收获与体会部分)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
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
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
(问题与建议部分)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
完成报告日期
如何撰写教育教学论文
(一)、教育教学论文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缺乏鲜明的主题
(2)缺乏对教育规律的揭示
(3)缺乏新意
(4)缺乏典型事例
(5)缺乏清晰的思路
主要表现(近几年我市信息技术教育教学参评论文中)
1.不是论文。如课件制作简介,校园计算机网络建设的方案介绍等。
2.资料摘编,甚至照搬
多是“正确的废话”,通常缺少与教学实践相结合的体会、思考和自己的观点。
3.内容旧、层次低
4.过分强调理论描述,缺乏有说服力的实例、说明和论证,题目太大(定位不切合实际),对一些概念、模式、策略、方法等的理解有偏差或不全面甚至有误等也是部分论文存在的问题。
(二)怎样选题
1、选择客观上有科学价值的.课题
① 建立新说(新观点、新设想、新发现、新视角等)
② 完善成说(更充实、更丰富、更深刻、更完善等)
③ 纠正通说(纠正一些流传的但不正确的东西)
2、选择主观上有利于开展的课题
① 与自己的工作密切相关
② 自己比较熟悉和思考比较多的
③ 一个小问题:一节课的课后反思、一个教学环节的探讨等
④ 新事物、新现象、新的教学内容的教学手段和方法等
(三)怎样进行论文构思
1、教育论文的构思过程
构思是贯穿始末的思维过程(是一种预见、发现、内视、凝聚)
2、构思要求
(1)要运用谋篇,紧扣中心论点
(2)要有新意
(3)要选好论题,确定论点
(4)要把握构思技巧,提高构思水平
3、怎样构思
(1)确定中心论点,对整个谋篇布局作全面周密的考虑
(2)根据中心论点和分论点取舍安排材料
(3)善于运用创造性思维方法――发散思维、聚敛思维、逆向思维、立体思维
(四)编制提纲
1、总体考虑
立论 选材 布段 谋篇 协调
2、方法 提纲的一般样式
题目 中心论点 内容纲要
(五)论文写作
1、绪论─简明扼要、有吸引力
(1)开门见山提出
(2)引用材料引出
(3)介绍情况、交代背景
(4)揭示要点、概括全文
2、本论─充分展开 合乎逻辑
(1)遵循“论点显明”原则
(2)中心论点统帅好分论点,分论点紧紧围绕中心论点
(3)处理好“分述”与“总述”的关系
(4)以严密的逻辑性把推论出科学的结论作为最终目的
3、结论─干净利落、不拖泥带水
(1)结论应与本论的立论一致
(2)结论对本论部分的主要观点作科学概括
(3)结论要措词严谨、逻辑严密、文字具体
(六)格式中的几个技术问题
1、题目
要求:直接、具体、精练、醒目
类型:揭示论点、揭示论题
2、署名
3、内容提要
4、致谢与参考文献
(七)写作技巧
1、如何提高写作技巧
(1)抓准经验 筛选材料 提炼主题
(2)深入剖析 探因寻果 揭示规律
(3)选好题目 抓住热点 总结新意
(4)抓好典型 叙议结合 反映本质
(5)逻辑严密 结构严谨 形式多样
(6)提炼语言 讲求文采 增强实效
2、重视资料积累
教学日记 抓实例 积累中勤思考
3、如何将经验变成论文
(1)经验升华型
(2)概括归纳型
(3)理论启迪型
(4)调查研究型
(5)灵感型
(八)善于自我评估
教学设计应如何撰写
在常规的教学管理中,教育部门会定期检查或抽查教师的备课簿。笔者多年来参与这项工作时,总会发现教师临时突击备课,应付检查的现象屡禁不止。每当批评这种现象时,也总会有一两个不以为然的教师发出这样的声音:“备教案增加教师负担。”原以为是这师德、师风的下降,但调查后发现,下这种结论不免过于武断,不得方法要领的备课确实让教师们苦不堪言。要想给教师的备课“减负”,需要引导教师正确认识教学设计,把握教学设计的撰写方法。一、更新教育教学理念是前提
新课程改革实验中,教学设计逐渐代替了教案,其主要原因是教育理念的变化。传统的课堂以教师为中心,以教师的“教”为主,所以教师课前准备的是“教案”。新课程改革后,课堂以学生为主体,教师充当的是引导者、组织者、学习协同者的角色,包含“教”与“学”的教学设计就应运而生了。“教学设计”是指运用系统方法,将教学理论与学习理论的原理转换成对教学目标与教学内容的分析、教学策略与教学媒体的选择、教学活动的组织以及教学评价的实施的过程。如果一位教师没有更新教育理念,还以教师为课堂主体,学生被动地接收知识,无论他怎样设计,还是教案,而不是教学设计。
二、正确进行教学前需分析是基础
教学前需分析主要指深入教学工作实际,通过细致的调查研究来确定学习需要、学习内容和学生特征,并以此作为教学设计的依据。但往往这些最易流于形式,教师们要么不懂得怎样分析,要么把握不准,从而造成误解:八股文般的分析,增加负担!
1.教材分析
新课改以后,教材与过去相比变化很大,但很多教师教材写什么就教什么,不去了解教材变在哪里,为何而变。教师只有认真分析教材的作用和地位,分析某节课具体的教学内容、建立起知识点的内在联系,才能准确理解、吃透教材。教师还要分析编者的用意。只有多对比同一知识,新旧教材或不同出版社教材的变化,从教材中教学活动的安排去揣摩编者的良苦用心,教师才能知道从什么角度去落实新课程理念。
2.学生分析
许多教师往往认为学生都是这个班的学生,没什么好分析的。其实,学生分析不是指分析学生的所有特征,而是指分析所备的这节课的知识内容,学生的实际能力水平、学习兴趣、学习风格等。毕竟每节课都是同一批学生,要有针对性确实不易,我们可采用“逆推思维”,也就是想好这节课自己准备怎样教,从学生特征上找到的依据是什么。比如,在教学中有一个环节准备让学生上来介绍自己的作品,我认为这样做学生会踊跃参与的,依据就是我班的学生好表现、喜欢交流。这样,学生分析就成了教学方法和策略采用的依据。
3.教学目标分析
对教学目标的分类,最著名的就是布卢姆所提出的分类方法。他把整体目标分为认知、动作技能、情感三大领域,其中,认知领域又分为知道、理解、运用、分析、综合和评价六个层次。在传统的以教为主的教学模式中,教学目标多侧重于认知领域的知识目标。新课程提出了“三维目标”。现在又有一些专家学者多加一项“行为与创新”,把“三维目标”发展到“四维目标”。还有一些专家学者认为教学目标不能人为地割裂,应还原为整体的目标。面对这些分类,教师们有些迷茫,教学目标应如何分析?笔者认为,尽管对教学目标的分析有不同看法,但相对普通教师而言,直接采用新课程提倡的“三维目标”分类法,比较容易全面、客观、规范地分析教学目标。
(1)“三维目标”为何必要
如何理解“三维目标”?在此,我们不妨做个假设:有一种学生学习成绩非常好,每次考试都得满分,也就是我们传统评价中的优生,他们达到了第一维“知识与技能”目标;有一种学生反应总是迟钝点儿,知识掌握得慢,每次考试都不及格,这应该是我们传统评价中的差生,但他学习方法和过程是正确的,我们就不能把他当成差生,因为这样的学生达到了第二维“过程与方法”的要求;还有一种学生,知识掌握得不好,学习方法也不对,但他是认真的、要求上进的、遵纪守法的,我们也不能把他当成差生,应该评价这样的学生达到了第三维“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要求。当然,一个真实的学生不会是这三个极端,而是在这个三维空间中的某个位置。既然教学目标是评价教学有没有达到预定效果的依据,那么,我们就应用这三把尺子衡量学生的学习有没有达到我们的教学目标要求。
(2)“三维目标”如何描述
对教学目标的阐述一般采用ABCD描述法。A阐明教学对象,即学生;B说明通过学习后,学生能做什么;C说明行为变化是在什么条件下产生的;D为达到所要求行为的程度。
在“三维目标”的描述中,教师们最容易出问题的是“过程与方法”,往往忘记了它是教学目标,写成了对教学过程与方法的描述,如“让学生进行讨论,谈谈对电脑的认识”。这不是目标,只是教学的一个环节,这个过程背后隐藏的教学意图才是教学目标。还有一个问题是教学目标空洞,把目标分析成不可能达到的、没法落实的任务,使教学目标成为摆设。如“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养成良好的计算机使用习惯”。小学信息技术《伙伴任我加--画图中的复制和移动》一课的'教学目标值得参考。
知识与技能:掌握通过菜单对图块进行复制、粘贴的操作;知道Ctrl+拖放的快捷复制方法;学会在不同文件之间进行图块复制;理解复制时各个操作的含义。
过程与方法:能尝试运用所学的多种技术组合解决问题;能在遇到问题时主动向同学或老师求助。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小组合作中能树立大胆表达自己观点及团结合作的意识;能感受家庭的温暖,认同爱家、尊敬父母的情感。
4.重点、难点分析
在重点和难点的描述上,应该描述的是教学内容本身,而不是教学过程。重、难点分析后,在后面的教学过程设计中就应体现如何突出重点、如何突破难点,否则就变成了为分析而分析。还需注意的是,重点不一定是难点,难点也不一定是重点。如果难点是本课的重点,那么在后面的教学过程中就应加重教学力度,突出重点。对于不是重点的教学难点,在教学过程中则应用通俗易懂的语言、举重若轻的方法轻易过渡,而不是花大量时间和精力纠缠不清。
三、准确把握教学过程设计是关键
1.从“备知识点”转向“备教学活动”
细看教师们的备课簿,教师们所写的教学过程往往是书本上知识的罗列,甚至全抄教材上的解题步骤。有些新教师的备课簿则是备好上课时讲的每一句话。在一些教学报刊中发表的教学设计,有一定比例写成了教学实录,甚至“排演”了师生的对话台词。其实,这些都是错误的备课方法,焉能不越“备”负担越重?避免这些问题的一个办法,就是要把“备知识”转移到“备教师活动”和“备学生活动”上来(如以下案例)。
师:今天阳光灿烂,最适合郊游。下面,我们来跟小新一家到画图世界去郊游一番。(板书:画图)
课件介绍后,打开“公园”图片。学生产生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
师(引导观察):怎么有株花开到路中间去了?它应该在花坛中才对啊。谁能想出办法,将它移到花坛中呢?
根据学生的回答操作(板书:选定、透明、撤消)。
学生运用已学知识动手操作。
设计意图:复习跟本课学习有关的画图技术,为新课练习与探究作铺垫。
2.从“知识讲授者”转向“探究学习的主持人”
传统的教学是教师在讲台上不厌其烦地讲授知识,所以教案中难免要备下非常多的讲授内容。新课程提倡以学生为主的自主学习、探究式学习,那么教师就应像一位活动主持人,用寥寥数语挑起学生的学习动机,指示探究的方向。所以在教学设计中备“活动主持人”也是一种“减负”,以下教学过程就很好地体现了教师的这种“活动主持人”身份。
师:现在给大家5分钟尝试一下能不能摸索出画图中是怎样复制的,将小花复制10株,放在花坛中。
学生自主探究尝试。教师给出三个提示:回想文件的“复制”、“粘贴”操作、看画图软件的“帮助”文件、小声问一问旁边的同学。
师:有同学已经学会复制的操作了。现在,我想看看你们找到的方法跟我的方法是否一样。
请学生到教师机上演示。教师板书相应步骤。
3.从“侧重单一目标”转向“多维目标并进”
教学过程应明显体现教学前需分析的结果,特别是在教学目标的落实上。在实践中,“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最容易被教师忽略。下述教学过程则很好地体现了这一目标,值得参考。
师:有了这辆三人自行车,我们跟小新全家一起出发,游遍了公园,看到、学到了很多东西。现在,我们自己当一回设计师,把郊游的场景设计得更加丰富、美观,完成后创作一个你跟爸爸、妈妈去郊游的小故事,讲给同学听,看谁设计的家庭最温馨。
教师提供素材。学生利用素材设计、创作故事。
设计意图:鼓励学生发挥想象,综合运用所学技术进行自主创作。
师:完成的同学互相说说你的创作心得与故事。
推选优秀学生进行汇报。
设计意图:在创作故事中感受家庭的温暖,认同爱家、尊敬父母的情感。
四、撰写教学后记是习惯
教学设计的最后是教学反思,它是教师记录的、经教学实践检验后的教学经验和不足。经常性的反思有利于教师教育教学能力的提高。笔者认为,不必课课反思,有感触则记录,无则免。教师建立自己的教学博客,养成记录教学日记、教学故事、教学反思的习惯,是行之有效的提高自己教育教学水平的方法。
(作者单位:广东电白县教育局教研室南京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
*基金项目:全国教育科学规划教育部青年课题(ECA 090442)阶段成果。
怎样撰写教学设计
怎样撰写一个好的教学设计新课程理念是理想,而新课堂教学则是现实。课堂教学的理想境界,如果用一句话来概括,就是焕发生命活力:课堂应是师生互动、心灵对话的舞台;应是师生舒展灵性的空间;应是师生共同创造奇迹、探索世界的窗口;应是点燃学生智慧的火把。一节课展示的不仅是教师的教学功底、教学艺术、教学风格及文化底蕴,而且能展示出是教师的教学思想、教学理念和人格魅力。一个好的教学设计,要体现“三种价值”,即人文价值、艺术价值、创造价值。好的教学设计还应该具有“四个特征”,一是具有时代性。过去,教师过分依赖教科书和教学参考书,影响了教和学的创造性发挥。如今,新课程使教学过程中教师可支配的因素增加,课程内容的综合性、弹性加大,教材和教参为教师留有充分的余地,为教师提供了创造和发挥智慧的空间。因此,教学设计要有时代感,要体现教师对教学的理解、感悟和对新课程理念的追求。二是要有个性。不能格式化和模式化,要根据教学内容,使每一篇教学设计具有新格调、新品位和新创意。我们每一次评选优质课,都能发现老师们有很多出其不意的非常巧妙的设计。举个例子,生命的起源一节,仅就内容的顺序,就很多创意。①完全按照教材的顺序,教材的每一节课本身都可以看作一个很好的教案;②完全反过来,从研究目的入手,为什么研究?然后是怎样研究?化学进化的基本过程,其他学说;③完全进行重组,把实验探索部分对应着化学进化的不同阶段,穿插到第一部分;④重新设计导言,然后对三种学说分别给予分析和评价,然后是实验探索的历程;⑤从化学起源的实验探索入手,可以引经据典,对学生进行科学历史教育。三是充满悬念,预测教学过程中可能产生的新亮点。四是要少而精。教学是预设和生成、封闭和开放的矛盾统一体。预设是教学的基本要求,教学是有目的、有计划的活动,教学的运行也需要一定的.程序,并因此表现出相对的封闭性。新课程理念下的生物教学,应该生成一种开放的教学运行环境,在开放中搞活,要鼓励学生对教科书的自我理解、自我解读,尊重学生的个人感受和独特见解,使学习过程成为一个富有个性化的过程。布卢姆说:“人们无法预科教学所产生的成果的全部范围。没有预料不到的成果,教学就不成为一种艺术了。”课堂上可能发生的一切,不是都能在备课时预测的,要鼓励师生在互动中的即兴创造,超越预定的目标。
记得曾在一本教学杂志上看到过这样的一段话:实践反思=成长。在教中反思,在学中反思,无论对老师还是对学生都是一种收获。教师的反思能力决定着他的教育教学实践能力和在工作中开展研究的能力。如果教师对自己的教育教学实践缺乏反省,不对自己的教学经验概括,不反思,他就很难不断提高更新教学观念,改善教学行为,提升教学水平。
教学反思,就是教师以自己的实践活动为思考对象,在“回放过程”的基础上,对其中的成败得失及其原因进行思考,得到一定的能用以指导自己教学的理性认识,并形成更为合理的实践方案。在教学中要处理好知识性目标和发展性目标平衡与和谐的整合,在知识获得的过程中促进学生发展,在发展过程中落实知识,这就也需要学生对学习进行自我反思。我一般会从以下两个方面来撰写自己的教学反思:
1、教学过程的反思。我在每次数学课结束时,都要对本节课的教学设计、教学内容进行仔细的回味。我认真思考哪一个知识的形成过程学生没有掌握,哪一个知识点讲的不是很顺利,哪一个学生提出的问题我没有很好地解决。通过长时间坚持,我发现自己养成了良好的教学习惯,并对教学问题有了较深层次的思考。例如我教的是两个班的数学,常常发现不论我课前做怎样的准备,讲完两个班课后,总感觉第二个班的课,总比第一个班强,原因就在于每上完第一节课后,针对学生的学习情况,我在处理某些问题的方式上都会作出调整,从而更加容易让学生接受,在课堂上的疏漏、失误,在下一节课都会加以关注,经常性的反思,把这些“智慧的火花”记录下来,并进行探究和剖析,确实使我的教学少走了许多弯路。
2、作业效果的反思。学生数学作业中出现错误,师生都应积极关注,要对错误进行反思,分析错误的根源,对症下药,解决问题,吸取教训,以提高解题能力。小学生数学作业出错是在所难免的,如果认真分析这些错误的原因,概括起来:一是教师传授知识的方法不科学,讲课步骤与思路不清晰,没有把握住重点、难点,作业要求不规范等;二是学生听课不认真,对学习的知识不理解,课堂知识没巩固,影响了新知识学习,或者做题步骤不规范,审题失误等。面对小学生作业中出现的错误,一定要让他们明了错误之所在,知晓错误的原因,从而真正获得正确知识。
下面请允许我以一个教师的视角对学生作业中出现的计算错误方面的原因进行分析反思。平时我们在办公室里经常会听到同事们抱怨:“这些题,我都评讲好几遍了,强调了又强调,可是这次考试,错的人还是很多,这些学生真是没法教了。”其实试想想老师讲得多,讲得透,学生就能听懂吗?就能真正理解吗?往往是教师讲得头头是道,学生却如坠云雾,对于学生的错题,教师只注意娴熟地解题,却不重视学生错误思维的过程疏导,学生就悟不出解题的思路和技巧,即使课上听懂了,课后遇到新题型便又无所适从,以致错误再犯。
不要说不认真计算错误是学生的通病。算理和法则是计算的依据,正确的运算必须建立在透彻地理解算理的基础上,学生的头脑中算理清楚,法则记得牢固,计算时,才能有条不紊地进行。否则将会出现错误。例如当学生学完乘加、乘减两步计算式题后,有部分学生会出现这样的情况:在一个没有括号的算式里,只有加法和乘法两种运算,学生依然先算前面的加法,再算后面的乘法。我一开始也会认为是学生在计算时粗心,不够认真,因此要求学生上课要如何如何地认真听讲,练习时要如何如何的细心。可是如果仔细分析他出错的原因,就会发现并不是来自粗心,而是没有真正理解为什么要先算乘法,再算加法。只是机械地模仿以前所学加减两步计算式题的知识。因此,在要求学生订正时,不能只要求学生“认真,认真,再认真。”而应先让学生对计算的结果进行质疑,然后再出示正确的计算过程,让学生明确:在一个没有括号的算式里,只有加法和乘法两种运算,要先算乘法,再算加法。这样学生在进行改错的过程中,不仅明确了错误原因,又有效地提高了计算的正确率。又如,在教学笔算除法时有的学生列了和加减乘法一样的竖式。笔算除法是学生系统学习除法的开始,在这之前,学生通过学习表内除法,已经初步了解笔算除法的意义和计算方法。因此像这样的列式在他们认为也没有什么不妥,甚至在他们认为本来就应该这样做的。虽然学生具备了口算除法的基础,计算结果也是对的,但这种计算方法对学生的进一步学习是十分不利的。所以当我们要这些做错的学生进行改正时,他们是无法从算理上来解释错误原因的。我们要逐步引导他们分析,谈谈为什么除法竖式不能像加减乘法竖式那样写的原因,让学生真正理解并掌握除法竖式的写法,为以后学习多位数的除法打下基础。
当然,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是一项细致而长期的教学工作,课堂上,学生回答问题,口算、板演或书面作业,都要及时地发现学生在计算中出现的问题,分析其原因,找出错误规律,并加以解决,把学生的错误消灭在萌芽之中。
总之,通过这几年来撰写使我认识到教学反思是我们教师成长的阶梯,它能将我在课堂上的意外收获、得心应手、一吐为快;它能把我的失误记载成文,作为前车之鉴;它能让感性的实践升华成理论性的经验,从而使我在教学中得到更深刻的历练……它记录着我们曾经的迷茫,见证了我们洒下的汗水,更奠定了我们坚实的脚步。
如何撰写幼儿教学反思
1.从一个经典的实验看反思的重要性。
咱们先提出一个问题:苍蝇和蜜蜂哪一个更聪明?
实验:两位美国生物学家做了这样一个实验,他们现在两个玻璃瓶中一个装5只苍蝇,一个装5只蜜蜂,然后将玻璃瓶的底部对着有光亮的地方,而将开口朝光亮浅暗的一方。几个小时后,科学家们发现,5只苍蝇找到了开口的一端跑掉了,而5只蜜蜂在撞击瓶底无数次后全部死在玻璃瓶里。这是为什么?研究分析:蜜蜂的生活经验,它们总是认为有光源的地方就有出口,所以每一次总是全力以赴地冲向光源方向,即使是冲在前面的同伴经过几次的撞击终于殒命瓶底,它们也不假思索地前赴后继。而苍蝇没有这样的经验,更重要的是,几次在瓶底碰壁后,它们改变了单一的线路,终于在瓶口找到了出路。
这个实验给我们带来的启示是:
教师要积累经验,更重要的是要不断地反思经验和更新的经验,这对于自身生存与发展有着直接关系的。
2.我们再提一个问题
如何搞垮一个企业,一位美国企业家曾说“你要搞垮一个企业,很容易,只要往那里派一个具有40年管理经验的主管就行了。”这说明:只有经验,不反思,不与时俱进,不创新,一桶水那就腐烂发臭了,质量就不高了。
喊一句口号:让教育充满思想,让思想充满智慧!”
智慧从何而来?
读书启迪智慧;
实践中的感悟产生智慧;
更来自反思的升华。
叶澜教授说:一个教师写一辈子教案不一定成为名师,如果一个教师写三年的反思,有可能成为名师。
一、什么是教学反思?
“教学反思”就是教师自觉地把自己的课堂教学实践,作为认识对象而进行全面而深入的冷静思考和总结,不断对自己的教育实践深入反思,积极探索与解决教育实践中的一系列问题,充实自己,优化课堂教学。
“教学反思”就是研究自己如何教,自己如何学,教中学,学中教。
二、存在问题
(一)教学反思的形式
1、格式比较单一
反观我们的现实不难发现:众多教师写出的教学反思案例其格式基本上如出一辙,即“不足之处-获得启示-怎样运用”,何其精辟凝练!这种格式的套用无疑是不利于教学反思的推进与发展。
2、学做流于形式
在教学实践中存在这样的倾向:不少教师把写教学反思看作是一种额外的负担,是在浪费时间,往往为了应付学校检查才勉强应付完成。这样,教学反思的撰写就成了为反思而反思,流于形式,浮于表面教学反思的实际价值根本没有得到切实的体现。
(二)教学反思的内容
1、全面而不深刻
翻阅众多的反思案例,不难发现,比较成型的教学反思一般都在内容方面较为全面,可以说是面面俱到,但多为蜻蜓点水,一带而过,虽然全面但缺乏深刻性,给人的感觉很是空泛,打架谈的大同小异。
2、零散而不系统
目前,教学反思在内容方面比较分散、零碎,缺乏系统性。一些老师常常是这次反思某一个问题,下次反思就换成了另一个问题,结果是每个问题都是泛泛而谈。反思的效果并不是很明显,对教师教学行为的改进也微乎其微。
3、重教师而轻幼儿
当前教学反思所表现出的倾向是:反思的着眼点多集中在“教师怎样教”这一层面,对“幼儿的学”进行反思的并不多见,而这种做法是很有局限性的。毕竟,教师的教最终应以幼儿的学习发展为宗旨和归宿。因此,进行教学反思,就应该包括“教师的教”和“幼儿的学”。
4、多叙事而少分析
存在于教学反思中的另一个问题就是:反思往往充斥着很大篇幅的教学设计的描述,而透彻的分析和深入的思考则较为欠缺,对应反思的核心内容往往是简单地一笔代过。
(三)教学反思的方法
大多数教师的反思活动是通过教师个体来实现的,显得有些单一和封闭。事实上,反思还可分为集体反思、对话反思和个人反思等。教师单独进行,只是单纯的内省反思活动,难以深入,容易陷于自己的思维定势而跳不出来,跳出自己看自己。因此,教师还应该加强与同事的交流对话,尝试进行集体反思,探索多样化的反思方法。——同伴互助
三、产生问题的原因分析
1、不知反思什么
许多教师把反思当做小结,不知反思什么。北京师范大学申继亮教授认为:“教学反思指教师为了实现有效地教育、教学,在教师教学反思倾向的支持下,对已经发生或正在发生的教育、教学活动以及这些活动背后的理论、假设,进行积极、持续、周密、深入、自我调节性的思考,而且在思考过程中,能够发现、清晰表征所遇到的教育、教学问题,并积极寻求多种方法来解决问题的过程。”因此,教学反思应以教师自己的教学活动过过程为思考对象,以教学行为、以及由此所产生的结果进行审视和分析的活动,本质是理念与时间之间的对话。这种反思不是教学的经验与教训“小结”,而是反省、思考和解决教育过程中各个反面存在的问题,具有研究性质。
2、敷衍应付
教师在观念上对教学反思的认识不足。不少教师把写教学反思看做是一种任务,一种负担,往往是为了应付检查才勉强完成。幼儿园的教学任务普遍繁重,教师想进行高水平的教学反思也感到心有余而力不足。
3、没有真正认识到反思是一种教育的研究工作
教学实践中,成功的经验,失败的教训,对教师来说都是一种成长。教学工作具有很强的理论指导性,“教而不研——浅”,反思是结合教与研、时间与理论的有效途径。把教学实践中的感性认识上升至理性认识,再来指导实践:不断总结经验教训、提升自我的教学思想与教学行为,就可以避免教学的盲目性,增强教学的有效性。可惜很多教师没有真正认识到反思是一种教育的研究工作。
四、如何写教学反思?
教学反思的基本类型
1、教学前反思
(1)自己或他人以前在教授这一内容(或相关内容)时,曾遇到过哪些问题?是采用什么策略和方法解决的?效果如何?
(2)根据自己所教班级幼儿的实际,预测幼儿在学习这一教学内容时,会遇到哪些新问题?针对这些新问题,可采取哪些色略和方法。
2、教学中反思
(1)幼儿在学习教学的重点和难点时出现了哪些意想不到的问题?你如何机智地处理这些问题?
(2)师幼之间、幼幼之间出现争论时,你如何处理的?效果如何?
(3)幼儿不能按计划时间回答问题时,你是如何调整原先的教学设计?
(4)幼儿在课堂上讨论某一问题时,四维异常活跃,如果让幼儿继续讨论下去,就难以完成预定的教学任务。针对这一情况,你如何进行有效的调控。
3、教学后反思
这一阶段的反思主要是教师在课后对整个课堂教学行为过程进行思考、回忆,包括对自己的教学观念和教学行为、幼儿表现、教学的成功与失败进行理性的分析等,并进行追问:
(1)当课堂气氛沉闷时,你是如何进行有效的'调控的?
(2)哪些教学环节的内容没有按计划进行?为什么?
(3)在授课过程中,是否出现了令你惊喜的“亮点”环节?产生的原因是什么?
(4)加入你在教这个内容,教学设计方案还可以作怎样的更改?等等
怎样写?
教学反思包括两大块:一个反,一个思。
教学实例
得失(成败)分析
------------------这两个是反
理性思考--------------思
教学反思11记:
1、记成功经验
记下来自实践的经验和对其思考的心得,并用这些点滴的道理去领会教育上的重要理论,就能高屋建瓴的指导自己的教学工作。每个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都会有一些“精彩片段、典型的事例……”,我们及时将这些体会记录下来,日积月累就得到一份宝贵的第一手材料,可将这些材料记在活页之上,以便日后进行归类整理,对以后的教学会有很大帮助。
2、记疏漏失误
无论备课还是其他方面总会有疏漏之处,如果每节课都能仔细查找,及时反思,并运用一定的理论知识来分析、解剖自己的失误,并将其记录下来,作为自己今后工作的一个借鉴,就能掌握教学的真谛,吃一堑长一智,以后就能避免类似的问题出现。
3、记学情反馈
在教学中教师起主导作用,幼儿才是教学的主体,教师要密切注意幼儿的反应,及时几下他们在上课或生活中遇到的困难,来调整自己的教学行为。
4、记教学环节
记下导入新课的方法,记下过度的技巧,记下时间的分配,可记下幼儿的接受情况,以及教学后的成果,可使今后的教学更有针对性、操作性。
5、记反馈意见
记下领导和同事对本节课的看法、观点和评价,同事也记下自己对他人的看法和意见,以补充完善自己的教案,还可以记下听评课值得商榷、质疑的观点和做法,供以后继续研究探讨。
6、记幼儿的情况
记下幼儿对知识点感兴趣的程度、理解的程度以及深难度;记下幼儿的突发奇想、灵感火花、有价值的提问,可使教学更趋于科学性、可操作性、
7、记教材、教具
记下教材的重难点及教具准备欠妥之处,记下这些加深对教材的理解。
8、记教学机智
课堂教学中,随着教学内容的开展,师生的思维发展及情感交流的融洽,往往会因为一些偶发事件而产生瞬间灵感,这些“智慧的火花”常常是不由自主、突然而至,若不及时利用课后反思去捕捉,便会因为时过境迁而烟消云散,令人遗憾不已。
9、记幼儿创新
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幼儿是学习的主题,幼儿总会有“创新的火花”在闪烁,教师应当充分肯定幼儿在课堂上提出的一些独特的见解,这样不仅使幼儿的好方法、好思路得以推广,而且对幼儿也是一种赞赏和激励。同时,这些难能可贵的见解也是对课堂教学的补充与完善,可以拓宽教师的教学思路,提高教学水平。因此,将其记录下来,可以补充今后教学的丰富材料养分。
10、记“再教设计”
一节课下来,静心沉思,摸索出了哪些教学规律;教法上有哪些创新;知识点上有什么发现;组织教学方面有何新招;启迪是否得当;训练是否到位等等。及时记下这些得失,并进行必要的归类于取舍,考虑一下再教这部分内容时应该如何做,写出“再教设计”,这样可以做到扬长避短、精益求精,把自己的教学水平提高到一个新的境界和高度。
11、记今后设想
授完课如不及时反思总结,以后再教这部分内容就是对原先教学过程的再重复。如果能及时对教学过程进行回头看,记下其成败,并用此来指导今后的教学工作,教学思路将更加清晰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