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结是对过去一定时期的工作、学习或思想情况进行回顾、分析,并做出客观评价的书面材料,它可使零星的、肤浅的、表面的感性认知上升到全面的、系统的、本质的理性认识上来,我想我们需要写一份总结了吧。那么如何把总结写出新花样呢?下面是整理的二年级数学下册教案(优秀7篇),在大家参照的同时,也可以分享一下给您最好的朋友。
教学内容:
课本P23页例1,练习五第1~3题。
教学目标:
1、 通过对问题情境的探索,使学生在动手操作的基础上自己得出除法算式的商;通过比较分析的。思维过程,使学生体验到可以用多种方法求商,感受到用口诀求商的简便;掌握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
2、 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初步观察、比较、抽象、概括能力以及语言表达能力。
3、 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意识。
教学重点:
使学生学会求商的方法。
教学难点:
用多种方法求商。
教学准备:情景图或课件等。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知
出示例1放大图,讲述猴妈妈给小猴分桃的故事。
二、自主探索,学习新知
1、 看图,思考问题:小猴摘了几个桃子?猴妈妈准备分给几只小猴?
2、 动手操作,探究方法。
(1)、各小组动手分一分,并说说分的过程。
(2)、小组合作,交流方法。
3、 我们通过分一分知道了可以分给4只小猴。如果我们不动手分,那该怎样想呢?
4、 学生交流想法。
5、 揭示课题,板书课题: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
6、 12÷3的商是几?你是怎样算的?
7、 学生汇报并说明解题思路。
8、 小结。
三、拓展应用,加深理解
1、 引导学生完成第24页的“做一做”第1题。
(1)、要求学生利用口诀独立解决,并想想这些题目有什么特点。教师巡视指导。
(2)、交流汇报。
2、 引导学生完成练习五第1题。
学生认真观察图,说说图意。然后独立完成。
3、引导学生完成练习五第2、3题。
四、课堂总结。
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教学目标:使学生初步体会乘法的含义;认识乘号,会写、读乘法算式。
难点:使学生初步体会乘法的含义。
教具准备:课件。
学具准备:每个学生准备20根小棒。
教学过程:
教学准备:
出示游乐场图
师:小朋友们注意看图,游乐场不少小朋友都去过,那里有不少的数学知识,动一动脑筋把它们找出来。先看图上的小朋友和他们的爸爸妈妈都在做什么?
学生观察画面,自由发言,提出问题,教师适当引导。解决问题
算一算,小火车上坐了多少人?过山车上坐了多少人?5个小吊车的车厢呢?
交流计算方法和结果。
4.师:小朋友们,要分别算出玩各种游戏的人数,除了用加法计算外,还有其他方法吗?那么就请小朋友和老师一起去寻找。
新课
摆图形游戏
要求:A用准备好的小棒,摆出你所学过的图形。(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
B摆好后,算一算一共用了多少根小棒。
C同桌交流,把算式写在纸上。
引入乘法
指名学生说加数相同的算式,教师板演。
让学生观察黑板上的各等式,找出它们的共同特点:每个等式中的加数都相同。
师:算几个相同数连加,除了用加法外,还可以用另外的方法乘法。今天我们就来认识乘法。(板书课题)
以3+3+3+3+3+3=18为例,教学乘法算式的写法和读法。
师:这个连加算式表示什么?(6个3连加的和是18)
师:求6个3相加是多少可以用乘法计算。(教学乘号的写法)
师:按照从左到右的顺序读乘法算式,63=18读作六乘三等于十八。用乘法算6个3连加得多少,也可以先写加数3,写件36=18这个算式怎样读(板书)
4..尝试
请学生把黑板上其他的加法算式改写成乘法算式。
同桌交流,你是怎样想的'
指名回答,完整板书。
5.小结:比较加法算式与乘法算式,得到:求几个相同数连加的和,用乘法计算比较简便。
三。练习。
指导读书P46上半部分,并质疑。
书P46做一做
让学生说图意,明确计算一共有多少个小朋友在荡秋千
独立填写加法算式和乘法算式。
指名校对,并说说算法及想法。
3练习九第1题
看清图意,独立完成。
组织交流。
4.练习九第4题。
观察图意,确定()里分别填几。
独立填写乘法算式及读法。
指名校对。
5.乘法算式的读法与写法
(1)45635224
33265543
开小火车读、齐读等形式。
(2)5乘42乘74乘89乘1
指名4人板演,其余写在纸上,并校对。
6.下面哪些算式可以直接改写成乘法算式?指它写出来。
4+4+43+5+76+6+6+62+2+2+2+2+2
四。小结。
1.这节课你学习了什么知识?
2.师: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几个相同的数连加,可以用乘法计算。写乘法算式时,要明确相同的加数是几,有几个这样的加数,在这两个数中间写上乘号。读乘法算式时,按从左到右的顺序读。这节课,每个小朋友都学习了不少新知识,下节课我们继续学习乘法知识。
五。作业
《随堂练习》P31
教学目标:
1.通过记录,讨论一周上学时间的实践活动,感受时间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获得初步的记录时间的数学活动经验。
2.了解一些初步记录数据的活动方法,初步体验数据的随机性,并进一步理解与时间相关的内容。
3.结合上学时间的现实情境,发展发现,提出问题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
记录,讨论一周上学时间。
教学难点:
体验数据的随机性。
教学过程:
一、议一议。
1、问题1是思考讨论,让学生提出实际记录一周上学所用时间的任务要求,并要求学生思考每天上学用的一样吗?。
2、问题2是针对如何记录时间进行讨论。
教科书提到两个关键点:
(1)首先要记录从家到学校除出发的时间几时几分,在记录到达学校门口时几时几分,要保证两个时间节点都要记录下来。
(2)如果不能用同一块手表记录时间,就注意要把家里的表和学校的表根据广播里的时间调成一致的。补评:
(3)注意排除一些影响准确记录的因素,数据记录也要及时,认真。
3、学生与同伴交流记录单,介绍自己喜欢的`吉祥物。
二、做一做。
在讨论的基础上,为了能让学生正确顺利的完成时间记录任务,安排完成了淘气的记录表的活动。帮助淘气填表的过程,将促进学生进一步明确和熟悉利用表格记录信息的方法。
三、想一想
主要目的是组织学生展示数据,引导学生对记录的数据进行思考,鼓励学生从中发现信息。
四、自我评价
引导学生结合整个活动过程评价自己的学习结果。
教学目标:
1、 通过观察、动手制作、画,认识轴对称的概念,知道轴对称图形的特点。
2、 能找出轴对称图形中的对称轴。
3、 在活动中,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及观察能力。
教学重难点:
通过观察、动手制作、画,认识轴对称的概念,知道轴对称图形的特点,画出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
教具准备:
轴对称图形
教学过程:
一、认识轴对称图形
1、 欣赏上海建筑(大剧院、卢浦大桥……)
(1)比较它们的左边与右边。
(2)揭题:像这样,左边与右边都对称的图形叫做轴对称图形。
2、 生活中,你还看到过像这样的轴对称图形吗?
3、 判断(探究题2)
二、认识对称轴
1、 做一个轴对称图形(蝴蝶),验证其特征。
(1)展开后,你发现了什么?
(2)两个翅膀叠合在一起,看一看,你发现了什么?
(3)小结:①轴对称图形对折后会重合。
②折痕所在的这条直线,我们叫做这个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轴对称图形都有一条对称轴。
2、 指轴对称图形(蝴蝶)的对称轴。
3、 找对称轴。
找出刚才我们欣赏的图片中的对称轴。
4、 画对称轴
找一找、画一画它们的对称轴。
5、 判断(题5)
图中哪些红线是对称轴?
三、探究、画轴对称图形
画出它们的另一半,使它们成为轴对称图形(题4)
(1)独立完成。
(2)演示核对。
四、动手制作轴对称图形
动手制作松树、红心、星星……
教学目标:
1.通过“小熊购物”的情境,发展学生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结合解决问题的过程,探索先乘后加减的运算顺序,体会到书写与生活实际的密切联系。
3.引导学生掌握脱式计算的书写要求,能正确进行乘加、乘减两步式题的计算。
4.培养学生认真观察、思考,书写规范,计算认真的良好学习习惯。
教法:
交流研讨、师生探究。
学法:
小组合作、交流研讨、师生探究。
教学重点:
掌握先乘法,后加减的运算顺序。
教学难点:
结合具体情境,体会四则运算的意义,掌握方法。
教具准备:
主题图
教学过程:
(事先出示课题和主题图)
一、创设情境获取信息
师:“春天来了,小朋友们喜欢去郊游吗?小动物们呀和你们一样,也非常喜欢去郊游!今天,小熊哥俩商量好了要去大龙潭。你们瞧!它们正在超市的食品专柜前,准备购买香甜可口的食品呢。现在,请大家仔细观察这幅图,说说图上有哪些数学信息呢?”
二、探索新知
(一)探索乘加混合算式的运算顺序,学习脱式的书写方法。
1、猜想小熊胖胖的购买方案。
师:“小朋友的眼睛可真亮,一下子就从图上发现了这么多的信息,那么你们能不能猜一猜小熊胖胖想买些什么东西呀?谁来猜?谁再来猜猜?恩,这些购物方案都很不错!但只有__猜中了小熊的心思,小熊胖胖呀,就是想买4个面包和1瓶饮料。”(贴示:我要买4个面包和1瓶饮料。)
2、解决问题,交流算法。
师:“那么,你们能不能根据有关的信息,帮小熊胖胖算出买4个面包和1瓶饮料,一共该付多少钱呢?(板书:该付多少钱?)请小朋友们在练习本上列式计算。(教师巡视,找到需要的算法,请学生板演。)算完的同学可以在小组里交流各自的算法。”
3、联系主题图理解算式的含义及运算顺序。
师:“咱们来看黑板上的同学列的算式,先看这一种分步的列式方法,谁能看出,他是怎么想的?先算出什么?再算什么?这种列式方法(口算综合)是__做的,请你告诉老师,你是怎么想的?先算出什么?(a.若学生先画横线则问:你画的这一横线表示什么?b.若学生没有画横线则说:老师给你画上横线表示你是先算这一步的。)(师画横线)再算什么?”
4、探究分步式与综合式的关系,介绍脱式的书写方法。
师:“咱们再看看,这种算式实际上是把这两个分步式怎么样了?哎!是把这两个分步的算式合并成一个综合算式了。可是老师发现一个问题:在分步式当中有一个得数12,而这个综合式当中有没有12?咦!12哪去了?哦!被3x4代替了。在口算3x4+6时,得在脑子里记住3x4的积是12,才能算出得数是18,容易出错还不方便检查。所以,为了让大家清楚地看到运算顺序和计算过程,便于检查,聪明的数学家发明了脱式。在我们数学书12页上就有3x4+6的脱式写法,请大家先找到小淘气的这种算法,然后动笔帮小淘气填写空格,填完后仔细观察,书上脱式的书写与我们以前学的有什么不同?对!计算的时候不是把等号写在算式的右边,(擦掉板书:=18(元))而是另起一行,在比第一个数字3出一格的位置上写等号,(板书)先算哪一步,就要把得数写到这一步的下面。没有参加运算的数字和运算符号要位置不变地照抄下来,然后再另起一行算第二步12+6=18。计算结果有单位的别忘了写单位,该答的时候要答。”(全班齐答。)
5、分析“乘在前,加在后”的算式与“加在前,乘在后”的算式的异同,体会运算顺序的重要性。
①若学生板书出6+3x4=18(元)则直接问。②若学生没有这种板书,则让学生通过看书学到这种算法。
师:“6+3x4与3x4+6一样吗?观察看看它们有什么相同的地方?又有什么不同呢?”
师:“你们想想6+3x4,能不能先算6+3的和再去x4?为什么呢?所以说,计算时,先确定运算顺序很重要,运算顺序错了就会造成严重错误。
6、学生试用脱式计算6+3x4。
a.指名板演,其余学生观察。
b.引导学生评价:提建议或谈谈他有哪些地方值得我们学习的?他在用脱式计算时注意了什么问题?
7、总结算式名称和运算顺序。
师:“同学们再次观察6+3x4与3x4+6这两个综合算式,a.先观察它们的运算符号,你发现了什么?像这样既有乘法,又有加法的算式我们就把它叫做乘加混合算式。b.再观察他们的运算顺序,你又发现了什么?正像同学们所说的那样,在计算乘加混合算式时,我们就是按照先算乘法,后算加法(板书:先乘后加)的顺序进行计算的。”
8、学生举例乘加混合算式,说出运算顺序。
(二)探索乘减混合算式的运算顺序,熟悉脱式的书写方法。
1.引出问题。
师:“刚才我们发现小熊胖胖最喜欢吃面包和饮料,而小熊乐乐呢?它呀!想了老半天,最后还是决定拿20元去买3包饼干,(板书:买3包饼干,)请你们帮它估计一下20元钱买3包饼干够吗?还会剩钱吗?你能不能算出售货员应找回多少钱呢?(板书:应找回多少元?)”
2.解决问题,交流汇报。
师:“请小朋友们在练习本上列式计算,然后在小组内交流一下你的想法、算式以及发现。”(教师巡视,请学生板演。)
师:“20-4x3这个算式表示什么意思,计算时应该先算什么,(师画横线)再算什么?能不能先算20-4?为什么?”
师:“20-3x4与6+3x4在运算符号上有什么不同?那么同学们能不能猜一猜,像20-3x4这样的'算式叫做什么算式啊?像这样有乘法,又有减法的混合算式,就叫做乘减混合运算。在计算的过程当中,我们应该先算什么法?后算什么法?(板书:先乘后减)”
3、学生举例乘加混合算式,说出运算顺序。
三、拓展练习
1.第13页‘试一试’第2题
师:“其实啊,小熊是一个谗嘴的家伙,它想买的东西呀,可远远不止3包饼干,下面,大家看这些算式(板书第13页‘试一试’第2题的3个算式,学生逐一回答。),结合小熊购物图想一想,小熊还要买的东西是什么?”
2.“猜心思”游戏。
师:“看来同学们都挺了解小熊的,都猜出了小熊的想法。下面呀,我们要做一个游戏。游戏是这样的,请每个同学根据小熊购物图,写一个综合算式,然后请你的同桌根据你写的算式,结合小熊购物图,猜一猜你想买什么?”
师:“告诉老师,同桌猜出你的心思了吗?有的同学猜出来了,有的同学没猜出来的,那么没猜出来的请把你的算式说出来,让我们一起来帮你猜猜吧!(教师把算式板书出来),请注意观察。谁能猜出__想买什么?__你说她猜得对不对?把你的心思再告诉大家一次吧。还有的同学,同桌没有猜出你的想法,课后咱们继续练习,好吗?”
四、回顾反思,梳理总结。
1、师:“这节课啊,咱们帮助小熊解决了那么多的问题,看!小熊正在高兴地向你致谢呢!”
2、师:“在解决问题的过程当中,你一定有很多收获吧?谁愿意把你的收获跟大家说一说?你能不能告诉大家在什么样的情况下要先乘后加?什么样的情况下要先乘后减呢?”
3、师:“看来呀,咱们今天的收获还真不少!小熊出来了那么久,它也该回家了,在临走之前,它还有一句话要提醒大家。请注意听哟!‘小朋友,今后在计算乘加混合运算的时候,要先乘后加,在进行乘减混合运算的时候,要先乘后减。’记住了吗?”
教学内容:
青岛版五年制二年级下册第91~92页。
教学目标:
1、经历探索两、三位数乘一位数一次进位笔算方法的过程,掌握笔算方法。
2、通过在生活中抽象出数学问题,经历数学化的过程,来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并感悟到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3、感受大海的富饶,感受劳动者的快乐、幸福,懂得劳动创造财富。
教学重点:
探索并掌握两、三位数乘一位数一次进位的`笔算方法。
教学难点:
解决实际问题。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信息及问题板贴。
教学过程:
课前:
1、播放有关《大海》的录像。
2、交流看到了什么。
一、情境引入:
师:今天这节课,老师带同学们到海水养殖场去看看,帮助渔民伯伯解决一些问题。
(课件出示情景图)
师:请看大屏幕,渔民伯伯、阿姨们在干什么?
生1:种植海带,放养螃蟹。
生2:运送虾饲料,放养扇贝。
师:再仔细观察,你能发现那些数学信息?
生:每条绳上夹29根海带苗,已夹好3条绳子。
师:根据这组信息,能提什么数学问题?
生:一共夹了多少根海带苗?
师:还有别的信息吗?
生1:一笼养8只螃蟹,共112笼。
生2:可以求112笼共多少只螃蟹?
生3:虾饲料每袋414千克,4袋多少千克?
生4:每笼装125只扇贝,5笼共装多少只?
师:船上有几笼呢?
生:船上3笼,另外2笼正往海里放。
二、解决问题
师:观察很仔细。下面我们就来解决这些问题。
(板贴海带的信息和问题)
师:谁来给大家读一读。
生读题,课件出示海带的信息图。
师:怎样列式?
生:293
师:你想怎样算?
生1:估算。
生2:我想口算。
生3:还可以列竖式。
师:下面就请同学们用你喜欢的方法算一算。
生独立计算,师巡视。
师:谁来给大家说说你是怎么算的?
生:我是估算的,29≈30,303=90,所以293≈90。
师:293的准确结果比90大还是比90小呢?为什么?
生:因为29比30小,所以293的准确结果比90小。
师:同学们同意吗?
教材、学情分析:
本单元是在学生已学过表内乘除法的基础上,学习有余数的除法。内容包括有余数除法的认识和有余数除法的竖式计算,以及一次实践活动。在教学时,应该根据知识的系统性以及二年级学生的思维特点,注意把计算教学和解决问题教学紧密结合起来:使学生经历把平均分后有剩余的现象抽象为有余数除法的过程,理解有余数除法的意义,掌握有余数除法的计算方法;
学生在获取知识的。过程中,通过积累观察、操作、讨论、交流、抽象、概括等数学活动经验可以发展他们的抽象思维。学生通过操作、学习,能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体会数学的意义和作用,进一步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
1.理解有余数除法的含义,并会计算有余数的除法。
2.能运用有余数除法的知识,解决有关的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
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试商的方法。
教学课时:四课时
第一课时有余数除法的认识
教学内容:课本第1~2页的例题、试一试、想想做做第1~3题
教学要求:使学生通过平均分的活动抽象出有余数的除法,初步体会和理解有余数除法的意义。
教学重点:使学生通过平均分的活动抽象出有余数的除法,初步体会有余数除法的意义。
教学难点:初步理解有余数除法的意义。
教具准备:小棒、圆片、三角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