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么好的军需处长啊!为了让战士们多一件衣服,自己穿着薄如蝉翼的衣衫,在这凛冽的寒风中受凉却一声不吭,在这交加的风雪中永远地离开了。下面是小编辛苦为大家带来的《丰碑》教案【优秀4篇】,在大家参照的同时,也可以分享一下给您最好的朋友。
一、导入 新课
1。(课件出示红军爬雪山过草地的情景,配乐《长征组歌》)师用低沉的声音描述:为了新中国的诞生,多少英雄儿女不惜抛头颅洒热血,用自己的鲜血和生命谱写了一曲曲可歌哥泣的英雄赞歌。今天,我们将把份飞的纷飞的思绪再一次拉回到那艰苦卓绝的战争岁月,去聆听发生在红军长征中的一个感人至深的故事。板书22.《丰碑》
生齐读课题。
2。读了课题,你想知道些什么?(生质疑)
生围绕课题质疑,问题:什么是“丰碑”?文中“丰碑”是指什么?为什么说被大雪覆盖的军需处长“成了一座晶莹的丰碑”?
二。新课
1。师:同学们提的这些问题,我们都可以在书中找到答案。让我们好好读课文,从字里行间去体会。
老师要交给同学们两个任务,愿意接受吗?(将原来的自学提示改为交任务,学生兴趣更浓厚,课堂更富有生趣。)生:愿意!
师:任务一: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注意把字音读准,勾出生字词,难读的多读几遍。
任务二:边读边思考: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作者是按什么顺序写的?
生自学,师巡视。
2。检查自学:
生纷纷举起手。
师:看来很多同学都完成了任务,老师检查一下完成得怎么样?
(屏显生字词。)抽生认读。(生把倚靠读成了依靠,生一片哗然。)
师示意暂停,说:同学们心里都很着急,你能再读一次吗?
这一次,生读对了,生一片掌声。
师:请评价刚才这位同学读得怎么样?
生:开始读错了一个词。
生:声音有点小。
师:同学们,你们都听得很认真,给他指出了缺点。请想一想,怎样说他才乐意接受你的意见?
生:要先肯定他的优点。
师点头:说得真好!你来试试!
生:他敢站起来读说明他很大胆,而且读对了大多数词语,很不错!
生:他把"晶莹"读准了,真了不起!
师:是啊,同学们,先指出优点再来说不足,这样被评价的同学才会乐意接受。别人说话时不要打断,这是说话的艺术。
生齐读生字词。
师有什么地方要给同学们提个醒吗?比如提醒注意哪个字音,或者哪个字?
生纷纷站起来说出字音和字形的难点。
师:第一个任务孩子们完成得很棒!老师要检查第二个任务。
生纷纷举手。
生:这篇课文主要讲了红军长征途中,一位军需处长把棉衣发给了战士而自己却被冻死的事。是按事情的发展顺序写的。
生:我不同意她的意见。我认为是"让棉衣"而不是"发棉衣".因为作为军需处长肯定有机会穿上棉衣,只是他舍己为人,把自己的棉衣给了其他战士,所以应该是"让"
生纷纷附和:对呀!
师问回答问题的同学:你同意他的意见吗?
生:同意。
3。自学质疑
同学们刚才的任务都完成得很好,老师要再一次考验同学们,有一个更大的任务要同学们完成,有信心吗?
生齐:有!
师:这一次的任务要小组合作才能完成。任务就是: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再读课文,看看还有什么不懂的问题,在书上作上记号。然后组长带领组员进行讨论,能够解决的自己解决,不能解决的请组长做好记录,把认为有价值的记录下来。
小组进行热烈的讨论,师巡视。
教案示例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学习生字,理解词义;
2.引导学生反复朗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3.深刻领会文章所表达的思想内容,从中受到感染和教育。
教学步骤:
(一)导入
在海拔2000多米的云中山上狂风呼啸,大雪纷飞,红军队伍在冰天雪地里艰难地前进,他们可能吃不上饭,可能睡雪窝,可能一天要走一百几十里路,可能遭到敌人的突然袭击。将军在思索着,这支队伍能不能经受住这样严峻的考验呢?这节课,就让我们带着同样的思索来学习一篇课文。(教师板书课题)
(二)教师范读课文
学生注意生字及自己不认识的字的读音,标出自然段序号。
(三)学生朗读课文
1.集体朗读,读准字音,语句通顺。
2.指名分自然段朗读课文。
3.投影本课生字,让学生做填空练习。
4.正确理解下列词语:
:高大的石碑,比喻不朽的杰作或伟大的功绩。
袭击:本课指出其不意的打击。
恶劣:非常不好,很坏。
严峻:严肃、严厉。
覆盖:遮盖。
晶莹:光亮而透明。
冰坨:成堆的冰块。课文把云中山比作大冰坨,说明天气非常寒冷。
安详:形容人的表情平静,动作从容不迫。
考验:通过具体事件、行动或困难环境来检验是否正确。
镇定:遇到紧急的情况不慌不乱。
5.再读课文,思考: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作者是按什么顺序来写的?
(四)自学课文
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看看还有什么不懂的问题,在小组讨论后,把认为有价值的记录下来。
可能会有这样几个问题:
(1)在整篇文章中,将军的态度发生了怎样的变化?为什么?
(2)文章开始描写了天气的寒冷,这一内容有什么作用?(或:为什么说红军队伍面临的考验是严峻的?)
(3)为什么说大雪覆盖的军需处长成了一座晶莹的呢?
(五)研究问题
1.自读课文,思考上面的问题。
2.小组讨论,互相交流:
以4人为一小组,可选一组长进行组织,争取小组成员都参与讨论。
3.交流讨论结果。
(l)先通过理解第l-2自然段,明确为什么说红军队伍面临的考验是严峻的。
①先理解什么是“严峻的考验”,然后从环境恶劣、装备差这两方面理解考验的严峻。(抓重点词:a.4个“可能”;b.大冰坨、狂风呼啸、大雪纷飞
②通过理解将军的一句话,体会他的心情。
(将军很担心,说明考验的确严峻。)
(2)了解军需处长牺牲时的形象。
a.理解“单薄破旧”的含义。
b.启发学生联系前两自然段谈。(天气冷,装备差。)
感情朗读第7自然段。
(3)理解将军的心情。
①结合第8-12自然段,谈谈:面对这位冻僵的老战士,将军的心情是怎样的?(先概括地说,将军先愤怒了,后又被感动了,再联系有关词句重点理解。主要抓“吼道”、“红着眼睛”、“豹子”、“抖动”等词。)
②感情朗读第8-10自然段。(体会将军愤怒的心清。)
③当将军知道被冻死的就是军需处长时,他久久地站在雪地里,他在想什么呢?
(4)理解描写军需处长死去时的神态的语句,体会他的献身精神。
①再次显示大雪覆盖军需处长的画面,结合语言文字谈谈从哪儿看出来被冻死的军需处长的神态很镇定、安详?
(引导学生结合描写军需处长动作的句子来谈。)
②再谈谈他为什么会这么镇定和安详?
(5)体会军礼的庄严及将军由衷的崇敬之情。
①句子对比
a.他举起右手,敬了一个军礼。
b.他缓缓地举起右手,举到齐眉处,敬了一个军礼。
②通过说这两句话有什么不同,体会军礼的庄严。
③感情朗读第11-12自然段。
(6)理解的含义:
①联系第13自然段,再结合上文,谈谈为什么被大雪覆盖的军需处长成了一座晶莹的。
(先理解的意思,再说说为什么是晶莹的;从外表和精神两方面来体会。)
②结合最后一自然段理解战士们的脚步声为什么是“沉重而坚定”的。
(沉重:失去军需处长心情沉重;坚定:a.为军需处长的精神感动和鼓舞;b.充满必胜的信心。)
③理解最后一句话。
(六)总结
是啊,这座晶莹的不仅感染了将军,感染了这支队伍,也深深地感染了我们,让我们把这座晶莹的牢牢树在心中。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结合对课文的理解,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2.学习作者按照思想感情发展变化的脉络进行记叙的方法。
教学步骤:
(一)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1.独自练习朗读,边读,边注意体会课文表达的思想感情,体会一些句子深刻的含义。
2.小组内每个同学选自己最喜欢的段落来朗读,互相评议。
3.小组推荐人选参加全班朗读比赛。
(二)学习写作方法
1.快速浏览课文,体会:课文哪些地方写的详细,哪些地方写得简略,并说说为什么?
2.讨论交流:
(军需处长冻死时的形象,将军的神态变化写的详细,以突出军需处长舍己为人的精神,对红军部队的任务,所遇到的困难写得简略。)
(三)总结
分小组讲自己课下准备好的有关长征的小故事,然后每小组推选一名代表在全班讲,看谁讲的最感人。
(五)布置作业
1.熟记本课的生字。
2.在感情朗读全文的基础上,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3.把这个故事讲给父母听。
附:板书设计
教案点评:
利用电化教学手段,出示插图,引导学生仔细观察图画。结合语言文字,从军需处长的动作中理解他的神态为什么是镇定、安详的,进而体会他的献身精神,进一步理解“晶莹的”更深一层的含义是指精神崇高纯洁。课前搜集有关长征中发生的感人故事。课上采用小组合作学习的方法共同探究不懂的问题。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充分表达自己的感情。
探究活动
如果为写碑文,你想写些什么?想好后,先说一说,再写下来。
一、 教材简析
小学语文课本里收集了不少红军长征途中涌现的可歌可泣的故事,今天,让我们把思绪再一次拉回到那艰苦的战争岁月,一起走进人教版小学语文第十册《丰碑》这篇课文。这是一篇感人至深的文章,文章讲述了红军在行军途中,一位军需处长被严寒冻死的感人事迹。文章对人物的刻画非常细腻,表现了红军将士们那种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的崇高精神,在教学中,如何让学生引起情感上的共鸣,让学生对红军将士的敬佩从心底油然而生。我们尝试利用多媒体让情景交融,让学生在自主、合作学习中去感悟。
二、 教学目标 、重难点说明
新的课程标准告诉我们,应注意课文的人文内涵,引导学生自主、合作、探究性地学习。于是,我拟订了以下学习目标。
1 抓重点词句理解内容,感悟文中人物的人格魅力,激发学生自觉主动学习红军忠于革命、舍己为人、勇于牺牲的精神。
2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感人片断,帮助学生积累语言。
3 培养学生自读、自悟、自议的能力。
4 学会本课的生字新词,体会文中当详则详,当略则略的表达方法。
本课的重难点在于:抓重点词句理解内容,感悟文中人物的人格魅力,激发学生自觉主动学习红军将士忠于革命、舍己为人、勇于牺牲的精神。
三、 教法、学法设计
1 激情范读,整体感知
利用多媒体集图象、音效、文字为一体的优点,从一开始就把学生引入情景,在凝重的画面与音乐声中,老师用充满激情的朗读,引发学生情感上的共鸣,并简要说出整体感受。
2 自主学习,重点感悟
新的课程标准告诉我们:“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以此审视阅读教学过程 ,课堂首先要保证学生独立、充分、深入地与文本对话。这种对话至少应包括:(1)搜集处理信息并把握意义(即读懂了什么);(2)受到情感熏陶;(3)获得思想启迪;(4)享受审美乐趣。第一点是主要的,但并不意味着后三者可以不要。教学中我让学生找出自己最受感动的段落,并想想为什么感动?学生把自己的感悟与小组其他同学一起分享。多媒体把学生可能受感动的段落隐藏起来,到学生汇报学习情况的时候,跟随学生的汇报一一展现出来,北风呼啸、大雪纷飞的情景,加上师生互动的推进,为学生的感悟营造了氛围,创造了有利条件。这样的自主选择性学习,可以给学生更广阔的空间,学生在自主选择学习方式、学习材料、学习伙伴的过程中,真正参与了学习活动的全过程,真正实现了自主,真正走进了文本。
3 相互启发,协同学习
既然阅读是一种对话,那如何来把握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对话,我认为在课堂上,教师应有两种身份,第一种是与学生平等的再学习者;第二种是给予学生启迪的引路人。教与学的过程,我们何不把它看作是相互启发、协同学习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教师应尊重学生的独特感受,也要给予学生适时的点拨。例如:描写冻僵的军需处长那一段,如何让学生感悟其伟大,我引导学生抓住几个重点词语:倚靠、镇定、安详、夹着、伸着、单薄破旧,联系人物的身份和这样严寒的环境,引导学生质疑问难,紧接着,带领学生走进军需处长的内心,想象此时此刻他忍受的是一种什么样的痛苦。掌握军队后勤大权的军需处长舍己为人的形象一下浮出水面。同样,描写将军向军需处长敬礼的那一段,抓住“缓缓地、深深地”这些词语让学生走进将军的内心,体会将军的复杂心情。而文中到最后情感达到一个高潮,同时,多媒体也把我们引进一个高潮,大雪很快地覆盖了军需处长的身体,他成了一座晶莹的丰碑。学生预习时理解的“丰碑”只是字典上的解释,即高大的石碑。可在文中是这个意思吗?从而促使学生去探讨丰碑的真正含义,它是一种舍己为人的崇高精神。画面中,军需处长被大雪掩盖住了,与云中山连为了一体,让我们感受到军需处长的这种精神与天地同在。正是这种精神激励红军将士不断前进,文中最后有这样一句话:如果胜利不属于这样的队伍,还会属于谁呢?可以请学生换个说法,体会一个句子的不同表达方式。可能有的会说:“胜利一定属于这样的队伍。”有的会说:“胜利怎能不属于这样的队伍?”还有的会说:“难道胜利不属于这样的队伍吗?”等等。通过朗读比较,让孩子们知道:同一个意思有不同的表达方法;要根据表达的需要来确定采用什么样的表达方式。本课要表达强烈的感情,用反问的形式是最好的。学生在不知不觉中积累、丰富了自己的语言,也让学生感受到红军将士的决心,多媒体同时出现铿锵有力的脚步声,把整个课堂引入一个高潮。
4 收集信息,延伸学习
众所周知,语文是门百科全书式的学科,是非常生活化的课程。这篇课文离学生的现实距离遥远,如何拉近时空的距离。课前资料的收集尤为重要。学生采用各种渠道,收集有关长征的音像、图片、文字资料,互相交流,在这一过程中,学生们对当时的时代背景有了认识,也了解到红军长征的艰险以及一些故事。课堂上学生对内容的感悟,也有一部分来自于这些收集来的信息。这样真正让课内与课外有机地结合起来。
四、 板书处理
板书意在言简意赅,本课的板书,我以一棵大树、几座山峰为背景,这也是军需处长牺牲的场景,大树下“舍己为人、勇于牺牲”几个大字体现了人物的人格魅力,让学生铭记于心。
丰碑
(第十册) 执教:方雪媛
教学目的:
1.了解红军队伍在行军途中军需处长被严寒冻死的感人事迹,学习他为了他人,为了革命,不惜牺牲自己的崇高精神。
2.弄清课文中哪些地方详写、哪些地方略写。
3.学习本课生字词。
4.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七自然段和最后三个自然段。
教学重点、难点:
理解课文第七自然段,从军需处长冻死时的动作、神态、穿着中,体会他的献身精神。
课前准备:
1.文字投影片二框
2.音乐一段
教学时间:
二课时
教学过程 :
第一课时
一。揭题、初步了解课文内容
1.板书课题 丰碑(bei)
“碑”字正音、辨形。
“丰碑”是指什么?
课文中的“丰碑”到底是指什么呢?请同学们把书打开,找找答案。为什么说被大雪覆盖的军需处长是一座晶莹的丰碑呢?
2.师范读课文,一边听老师读课文、一边思考: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3.教流
问:知道军需处长是做什么工作的?
军需处是一个怎样的部门呢?
4.介绍时代背景
《丰碑》这是一个发生在长征途中的可歌可泣的感人故事,当时物质条件极端贫乏,忍饥挨饿是常有的事,为了革命不少革命战士倒下了。课文中的军需处长就是其中的一个。
5.请同学们默读课文、思考、给课文分段、想想每段主要讲什么?
6.指名分段,讨论分段段意:
一(1)讲一支红军队伍在冰天雪地里艰难地前进。 一(1-2)
二(2)讲红军队伍在前进中还可能遇到很多困难。 二(3-7)
三(3-13)讲被严寒冻死的军需处长成了一座晶莹的丰碑 三(8-11)
四(14)讲红军队伍一定会取得胜利。 四(12-14)
二。讲读第一段
1.指名读第一段,找出这一段的一个中心词。什么叫艰难?
2.讨论:从哪儿看出红军在艰难地前进?你找了哪些词语?
(1)“冰坨”是什么意思?这里用大冰坨比喻什么? 这里用大冰坨比喻大雪冰封的云中山。
(2)“狂风呼啸、大雪纷飞”同学们,我们一起来听一听、想一想,这是一种怎样的情景。
(3)“吞掉”说明风雪之大,大得要把这之队伍吃掉。
3.同学们已经有所感染了,让我们一起有感情地朗读第一节。
4.小结:这一段的天气描写为下文军需处长被严寒冻死埋下了伏笔。
三。讲读第二段
1.默读第二段。思考:除了恶劣的环境,红军队伍在前进中还可能遇到哪些亏困难?把描写这些困难的句子找出来,自己站起来读一读。
2.灯片出示第三句
“等待着他们的是恶劣的环境和残酷的战斗,可能吃不上饭, 可能睡雪窝,可能一天要走一百几十里路,可能遭到敌人的突然袭击。”
(1)释“恶劣”、“袭击”
(2)除了恶劣的环境,红军队伍在前进中还可能遇到哪些困难? 指名读。
板书:遇到的困难 可能……可能……可能……可能……
a.提示:“吃不上饭”时说什么呢?
“睡雪窝”呢?
“一天要走一百几十里路”呢?
“遭到敌人的突然袭击”呢?
b.那么,你能想象一下,红军还可能遇到哪些困难?
c.这句话,一连串用了四个“可能”,写出了红军前进中将会遇到种种困难。这是一种什么样的修辞手法?是的,读了这个句子,红军战士所遇到的一个一个困难都清晰地呈现在我们眼前,增强了句子的表达效果。
(3)有感情朗读。
(4)这个长句写得也很有顺序,它按什么结构来写的呢?我请全体同学读总述的句子,四个大组分别读分述的四个可能。
3.小结引读第四句
困难实在太多,任务实在太艰巨,这不是一般人能经得起的, 将军陷入了沉思,他想些什么呢?------
板书:严峻的考验
4.齐读第二小节
5.配乐感读1.2节
四。作业
1.选词填空
严肃 严厉 严格 严峻
(1)在任何时候,我们都要经受住各种( )的考验。
(2)李老师对同学们的要求一贯( )。
(3)对待工作,我们的态度要( )认真、不能马马虎虎。
(4)爸爸的目光变得( )起来,弟弟惭愧地低下了头。
2.抄写词儿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