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丰碑》是选读课文第四课,铭记历史,下面是小编辛苦为同学们带来的《丰碑》教案优秀10篇,希望能够给您提供一些帮助。
顺南街小学创新教学教案设计大赛
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语文第十册(试用)第22课
[教学目的]
1、学习课文中革命先烈为革命事业毫不利己、专门利人,无私奉献、忘我牺牲的崇高精神。
2、通过对将军神态的几次变化来体会军需处长高尚品德的感人。
3、弄清文中哪些地方详写、哪些地方略写。
4、有感情的朗读,背诵第七自然段和最后三个自然段。
[教学重点、难点]
1、从军需处长冻死时的动作、神态、穿着中,体会军需处长的崇高精神,体会“晶莹的丰碑”的含义;
2、从将军语言、神态的变化,了解将军的内心活动,体会将军对军需处长的崇敬之情。
[课前准备]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三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1、学习本课生字,理解词语。
2、初步理解课文内容,给课文分段,概括段意。
3、讲读第一、二段。
[教学过程 ]
略。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
1、讲读第三、四段。
2、通过将军神态的几次变化来体会军需处长高尚品德的感人。
[教学过程 ]
教学环节教学策略
一、导语 :今天,我们继续学习第22课,齐读课题。学生读1、2段。在冰天雪地的云中山,一支装备很差的队伍在艰难地行进着。狂风呼啸,大雪纷飞,环境是这样的恶劣。战斗也是那样的残酷,敌人随时可能袭击,这支队伍能不能经受得住这样严峻的考验呢?这时将军的情感是怎样的?(担心。)那么将军担心的理由是什么?(由于当时“冰天雪地”,“混沌迷蒙的飞雪”,“风像狼似的嗥叫”。)二、讲读课文(第三、四段):多媒体出示:轻声自由读第三段,思考:(1)红军在行军途中发生了一件什么事?(2)用“——”划出文中描写将军神态变化的词句,并想一想为什么会发生这样的变化?1、交流问题:(1)、红军在行军途中发生了一件什么事?(一位老战士冻死了。)(2)、这时将军变得如何?从哪些语句可以看出他什么情感?(从“ 将军愣了一愣,什么话也没说,快步朝那儿走去”中可以看出将军变得着急了。)(3)、课文哪一自然段具体描写了老战士被严寒冻死的情景? 2、(多媒体出示)范读、跟读,再自由细读第七自然段,想一想:在读的过程中,哪些地方你已经读懂了?哪些地方你还读不懂?读懂的地方,请你说说你究竟读懂了什么,读不懂的地方,请你把你的疑问说出来。 (学生自读-交流讨论)3、指导朗读:这一自然段从动作、神态、衣着这三方面描写了老战士被严寒冻死的样子。此情此景,读来分外感人。怎样才能读好它呢?。 配乐练读-指名读-评价-齐读4、 除了读懂的地方,还有哪些地方读不懂吗?把你的疑问说出来?5、 抓住主要问题:老战士死了,为什么神态还那么镇定安详?带着这个问题继续学习课文。6、看到一位老战士这样冻死了,将军神态发生了什么变化:连分发御寒衣物都出现了漏洞,这支队伍的素质可想而知。并且现在已经有一个人冻死了,接下来就会有第二个,第三个人被冻死,这样的队伍★WWW.XIEZUOWEN.NET★如何能经受住严峻的考验呢?将军越想越急,不仅心痛战士,还担心任务是否能完成,于是感情又由着急变为了——(学生:愤怒)。7、课文是通过哪几个方面来写将军发怒的?(神态、语言、动作)8、将军本来认为是军需处长失职致使老战士被严寒冻死,他非常愤怒。但当他得知眼前这位老战士居然就是军需处长时,他愣住了。将军的情感突然间由愤怒转为——(震惊)。那么是什么使将军如此震惊?“将军愣住了,久久地站在雪地里”,此时他愣住到底在想什么?(显示两处含“愣”的句子,请同学们小组讨论)(将军发怒是误以为军需处长失职,实际上,军需处长非但没有失职。相反他身为红军的后勤干部,先人后己,宁愿牺牲自己也要保证其他同志御寒衣物的落实。由于这个误解的消除,将军像我们每一位读者一样没有心理准备,所以他震惊。)9、指导朗读8-13小节:指名读-评价-男生齐读。10、正是这位军需处长的忘我牺牲精神,无私奉献的精神感动了周围的战士们,并使将军震惊,我们一起再将描写老战士的那一段朗读一遍,仔细体味。11、学到这儿,我们知道了这位被严寒冻死的老战士就是军需处长,我们也被他那高尚的品格深深打动了,透过他那高尚的灵魂,你们现在知道军需处长为什么死得那么镇定,那么安详了吗?(老战士为了不让自己的战士受冻把衣物分给了他们,他自己受冻却感到很欣慰,所以死时的表情很从容。)12、军需处长的无私奉献精神震憾了将军的心,将军对牺牲者敬了一个庄严的军礼,以示他对烈士的敬佩之意。13、有这样的好同志在,有他的事迹激励着同志们,“胜利不属于这样的队伍,还会属于谁呢?”将军此时的感情又变为——(坚定)。指名读最后一个自然段。“将军什么话也没有说”,如果要说,此时他又会说些什么?(显示两处含“什么话也没有说”的句子,小组讨论)14:课文讲完了,我们再回过头去看看题目《丰碑》,为什么不用《长征途中的故事》而用《丰碑》,文中哪句话点明了题意?(小组讨论)15、 引读“风……雪……”16、”丰碑”本义是什么?从这画面上看是指什么?仅仅是指军需处长的身体吗?(小组讨论) 17、点题立碑:军需处长高大的形象,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的精神将永远激励战士们奋勇前进。他成了将军与战士们心中的一座丰碑。 18、带着由衷的敬意齐读第12-13小节。三、 总结:1、军需处长以他那崇高的品格鼓舞着每个人,红军队伍中更有无数像军需处长那样的将军、战士,相信他们一定会怀着坚定的信念,化悲痛为力量,去克服前进中的一切困难,取得最终的胜利。请几位同学分角色朗读《丰碑》。2、红军的二万五千里长征之所以能胜利就是因为继承和发扬了老战士这种无私奉献和忘我牺牲的精神。在当时具有很大的意义。那么在我们现实生活中是不是就不需要这样的精神了呢?不,在四化建设中,在改革开放的今天,我们更需要发挥这样的精神,要发扬这种对革命事业的执着追求精神和无私奉献精神。再看看我们的生活,我们生活在班级体中,作为一名学生,我们对班级、对同学也要无私奉献,特别是我们的班干部更要如此。让我们一起努力,把红军这种无私奉献的精神发扬光大。四、板书设计 : 丰 碑 愿意读的就站起来读。电脑屏幕出现红军过雪山情景,并配上风声。板书显示:担心板书显示 :着急老师要提示学生先根据文章的内容概括,然后根据概括找出文中是如何描写的。提示学生这段描写中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比喻)板书显示:愤怒板书显示:震惊抓住前后两个“愣”,体会将军内心情感的急剧变化。要同学们自己展开想象的翅膀,想象一下这“久久”之中将军想了些什么?板书显示:敬佩板书显示:坚定抓住两次“什么话也没说”体会将军情感的变化。老师在学生讨论时到学生中间进行指导,让学生先注意“丰碑”的本意是什么?学生回答不完整由老师引导或补充, 板书显示: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电脑屏幕出现雪山景色,并配上《长征组歌·过雪山草地》的音乐。体现并加强教学目标 中的德育目标,让学生继承、发扬这一革命传统。
第三课时
[教学目标 ]
1、弄清课文中哪些地方详写、哪些地方略写。
2、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七自然段和最后三个自然段。
3、完成练习,用“湿润”、“晶莹”造句。
[教学过程 ]
略。
上了一节网络环境下的语文课,请大家给我提提意见。教学流程与设计意图
《丰碑》教学设计
一、配乐导入 。
1、师:为了新中国的诞生,多少英雄儿女不惜抛头颅洒热血,用自己的鲜血和生命谱写了一曲曲可歌可泣的英雄赞歌。今天,我们将把纷飞的思绪再一次拉回到那艰苦卓绝的战争岁月,去聆听发生在红军长征中的一个感人至深的故事。
板书课题,后读题
2、学生借助学习网站中“忆海畅游”网页自由选择浏览一下图片、录象或文字资料,加深理解时代背景
[那艰苦卓绝的战争岁月离我们已经很远很远了,今天的孩子不容易理解革命先烈们的崇高精神。借助网络丰富的信息量,让学生们自主选择,自己浏览,对于理解时代背景有很大的帮助。]
二、初读课文了解大意。
1、自由地轻声读课文,标出自然段,同时边读边想: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2、讨论交流。
[扫清学生学习中的障碍,培养学生自己读书的能力,同时感知课文内容。讨论这个环节打开学生相互交流的闸门,让学生畅所欲言,把自己在读中获取的信息内容表达出来。]
三、再读课文 。
1、师:让我们穿过时空的隧道,再读课文,在文章开始和结尾处找出两个带问号的句子;
2、结合学生回答,课件出示句子后齐读。
3、第一句是将军的思考,他为什么会有这样的疑问呢?在课文中找一找。
4、学生找出四个“可能”后,师生合作读句子。
[在初读了课文之后,学生能很快地找到有关句子,同时,也有意识地进行阅读能力的训练。
师生合作读句子,把老师放在了学习的合作者的位置上,是学生变被动接受为主动获取,既是为了让学生充分感受到教师对他们的尊重和信任,同时也是为了增强学生的主人翁意识,促进学生学习的自主性。]
四、重点突破,精讲赏读。
1、(过渡)如此恶劣的环境,让所有人都不得不思考这样的问题。那么这支队伍有没有经受住这样严峻的考验呢?
队伍在继续前进,展现在将军面前的是一幅感人至深的画面。
(CAI课件出示画面,教师配乐感情朗读第七自然段。)
2、 师:下面让我们来学习课文的第七自然段,借助网页“自学天地”中“自学向导”“词语导航”的帮助进行自学,最后还可以选一段你认为最合适的音乐进行朗读。
3、学生自由学习,自主浏览网页。
4、学习小组交流自学收获和疑难。
5、交流反馈。
6、我们再来读读这一段。你为这段选择了什么样的音乐?
(指名读;同学推荐读;全班模仿读)
7、面对着这样的感人画面,将军的神态发生了变化,再读读课文,找出描写将军神态的有关句子。
8、学生进入“自学天地”自由复制粘贴描写将军神态的句子,并思考将军为什么发怒?
9、(广播教学)根据学生回答,调用学生机。
10、师:将军指导这位老战士就是军需处长吗?这时有人小声告诉将军:“他就是军需处长……”
(课件出示第十二自然段)学生齐读这一段。
11、师问:将军由发怒到现在愣住了,这时他会想些什么?
12、师:将军的千言万语只能化作一个动作:敬了一个军礼。让我们带着对这位军需处长的敬意来读读这个自然段。
(配乐朗读)
[两个自然段的借助网页自学中,信息技术的运用,为在教学活动中发挥学生主体作用,提供了有力的手段,创造了良好的环境,使学生的能力得到了充分发挥。
本环节教学设计采取多种形式的读,以读为主,以读代讲,配上恰如其分的音乐让学生在读中体会,读中思考,动情地去学习朗读,发展语感,同时在思想感情方面受到潜移默化的熏陶。
小组学习,强化了主动参与、相互交流,学生在相互交流中思考,在相互交流中启发,情感和认识水乳交融,这就有利于培养学生群体的主体性和合作意识。体现了师生、生生、人机的多项互动。]
五、理解感悟。
1、(过渡)风更狂了,雪更大了。大雪很快地覆盖了军需处长的身体,他成了一座晶莹的丰碑。(同时课件出示插图)
同学们,你们见过碑吗?碑是刻着文字或图画,竖立起来作纪念物的石头。军需处长是一个人,为什么这时他成了一座晶莹的丰碑?
2、同座位互相讨论。
3、交流反馈。
4、师:、同学们,可敬的军需处长,离我们远去了,并和高高的云中山化为一体,然而在人们的心中,他那一心为公、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的精神却像一座不朽的丰碑永远高高矗立着,它将激励一代又一代的人永远前进,让我们把对军需处长的深深敬意化成我们笔端的文字,请同学们打开网页中“童心飞扬”,在这儿有一座我们为军需处长建立的纪念碑,请你们为这座丰碑配上简短的题词。
(教师电脑监控学生,调用学生留言。)
5、谁能用肯定的语气来说一说“如果胜利不属于这样的队伍,还会属于谁呢?”
6、师:对,我们的军队中有这样关心战士的将军,有这样无私忘我的军需处长,有这样勇于克服困难的战士们,胜利怎么会不属于我们呢?
[学生通过近一节课的学习、体会,对军需处长的高大形象充满了敬意,对于理解“丰碑”的含义自然是水到渠成。让他们书写题词,也使他们积淀的感情得以宣泄,同时也将写的练习落到了实处;交流题词,则使他们的情感得到进一步提升。]
六、总结拓展,升华中心
1、现在让我们进入“网海采撷”,去回顾一下中国革命的艰难历程。
2、生浏览网页,实现由课内向课外拓展。
3、总结:(再次出示插图)让我们永远记住这座晶莹的丰碑。
[给学生们进入教师提供的网站自由浏览的时间,实现了由课内向课外的拓展,让学生把信息技术作为获取信息、探索问题、协作解决问题的一种工具,并且习惯使用这种工具。]
板书设计 :
22、丰碑
军
需
处 将军:怒 愣
长
丰碑
(第十册) 执教:方雪媛
教学目的:
1.了解红军队伍在行军途中军需处长被严寒冻死的感人事迹,学习他为了他人,为了革命,不惜牺牲自己的崇高精神。
2.弄清课文中哪些地方详写、哪些地方略写。
3.学习本课生字词。
4.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七自然段和最后三个自然段。
教学重点、难点:
理解课文第七自然段,从军需处长冻死时的动作、神态、穿着中,体会他的献身精神。
课前准备:
1.文字投影片二框
2.音乐一段
教学时间:
二课时
教学过程 :
第一课时
一。揭题、初步了解课文内容
1.板书课题 丰碑(bei)
“碑”字正音、辨形。
“丰碑”是指什么?
课文中的“丰碑”到底是指什么呢?请同学们把书打开,找找答案。为什么说被大雪覆盖的军需处长是一座晶莹的丰碑呢?
2.师范读课文,一边听老师读课文、一边思考: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3.教流
问:知道军需处长是做什么工作的?
军需处是一个怎样的部门呢?
4.介绍时代背景
《丰碑》这是一个发生在长征途中的可歌可泣的感人故事,当时物质条件极端贫乏,忍饥挨饿是常有的事,为了革命不少革命战士倒下了。课文中的军需处长就是其中的一个。
5.请同学们默读课文、思考、给课文分段、想想每段主要讲什么?
6.指名分段,讨论分段段意:
一(1)讲一支红军队伍在冰天雪地里艰难地前进。 一(1-2)
二(2)讲红军队伍在前进中还可能遇到很多困难。 二(3-7)
三(3-13)讲被严寒冻死的军需处长成了一座晶莹的丰碑 三(8-11)
四(14)讲红军队伍一定会取得胜利。 四(12-14)
二。讲读第一段
1.指名读第一段,找出这一段的一个中心词。什么叫艰难?
2.讨论:从哪儿看出红军在艰难地前进?你找了哪些词语?
(1)“冰坨”是什么意思?这里用大冰坨比喻什么? 这里用大冰坨比喻大雪冰封的云中山。
(2)“狂风呼啸、大雪纷飞”同学们,我们一起来听一听、想一想,这是一种怎样的情景。
(3)“吞掉”说明风雪之大,大得要把这之队伍吃掉。
3.同学们已经有所感染了,让我们一起有感情地朗读第一节。
4.小结:这一段的天气描写为下文军需处长被严寒冻死埋下了伏笔。
三。讲读第二段
1.默读第二段。思考:除了恶劣的环境,红军队伍在前进中还可能遇到哪些亏困难?把描写这些困难的句子找出来,自己站起来读一读。
2.灯片出示第三句
“等待着他们的是恶劣的环境和残酷的战斗,可能吃不上饭, 可能睡雪窝,可能一天要走一百几十里路,可能遭到敌人的突然袭击。”
(1)释“恶劣”、“袭击”
(2)除了恶劣的环境,红军队伍在前进中还可能遇到哪些困难? 指名读。
板书:遇到的困难 可能……可能……可能……可能……
a.提示:“吃不上饭”时说什么呢?
“睡雪窝”呢?
“一天要走一百几十里路”呢?
“遭到敌人的突然袭击”呢?
b.那么,你能想象一下,红军还可能遇到哪些困难?
c.这句话,一连串用了四个“可能”,写出了红军前进中将会遇到种种困难。这是一种什么样的修辞手法?是的,读了这个句子,红军战士所遇到的一个一个困难都清晰地呈现在我们眼前,增强了句子的表达效果。
(3)有感情朗读。
(4)这个长句写得也很有顺序,它按什么结构来写的呢?我请全体同学读总述的句子,四个大组分别读分述的四个可能。
3.小结引读第四句
困难实在太多,任务实在太艰巨,这不是一般人能经得起的, 将军陷入了沉思,他想些什么呢?------
板书:严峻的考验
4.齐读第二小节
5.配乐感读1.2节
四。作业
1.选词填空
严肃 严厉 严格 严峻
(1)在任何时候,我们都要经受住各种( )的考验。
(2)李老师对同学们的要求一贯( )。
(3)对待工作,我们的态度要( )认真、不能马马虎虎。
(4)爸爸的目光变得( )起来,弟弟惭愧地低下了头。
2.抄写词儿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学习生字,理解词义;
2.引导学生反复朗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3.深刻领会文章所表达的思想内容,从中受到感染和教育。
教学步骤:
(一)导入
在海拔2000多米的云中山上狂风呼啸,大雪纷飞,红军队伍在冰天雪地里艰难地前进,他们可能吃不上饭,可能睡雪窝,可能一天要走一百几十里路,可能遭到敌人的突然袭击。将军在思索着,这支队伍能不能经受住这样严峻的考验呢?这节课,就让我们带着同样的思索来学习一篇课文“丰碑”。(教师板书课题)
(二)教师范读课文
学生注意生字及自己不认识的字的读音,标出自然段序号。
(三)学生朗读课文
1.集体朗读,读准字音,语句通顺。
2.指名分自然段朗读课文。
3.投影本课生字,让学生做填空练习。
4.正确理解下列词语:
丰碑:高大的石碑,比喻不朽的杰作或伟大的功绩。
袭击:本课指出其不意的打击。
恶劣:非常不好,很坏。
严峻:严肃、严厉。
覆盖:遮盖。
晶莹:光亮而透明。
冰坨:成堆的冰块。课文把云中山比作大冰坨,说明天气非常寒冷。
安详:形容人的表情平静,动作从容不迫。
考验:通过具体事件、行动或困难环境来检验是否正确。
镇定:遇到紧急的情况不慌不乱。
5.再读课文,思考: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作者是按什么顺序来写的?
(四)自学课文
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看看还有什么不懂的问题,在小组讨论后,把认为有价值的记录下来。
可能会有这样几个问题:
(1)在整篇文章中,将军的态度发生了怎样的变化?为什么?
(2)文章开始描写了天气的寒冷,这一内容有什么作用?(或:为什么说红军队伍面临的考验是严峻的?)
(3)为什么说大雪覆盖的军需处长成了一座晶莹的丰碑呢?
(五)研究问题
1.自读课文,思考上面的问题。
2.小组讨论,互相交流:
以4人为一小组,可选一组长进行组织,争取小组成员都参与讨论。
3.交流讨论结果。
(l)先通过理解第l-2自然段,明确为什么说红军队伍面临的考验是严峻的。
①先理解什么是“严峻的考验”,然后从环境恶劣、装备差这两方面理解考验的严峻。(抓重点词:a.4个“可能”;b.大冰坨、狂风呼啸、大雪纷飞
②通过理解将军的一句话,体会他的心情。
(将军很担心,说明考验的确严峻。)
(2)了解军需处长牺牲时的形象。
a.理解“单薄破旧”的含义。
b.启发学生联系前两自然段谈。(天气冷,装备差。)
感情朗读第7自然段。
(3)理解将军的心情。
①结合第8-12自然段,谈谈:面对这位冻僵的老战士,将军的心情是怎样的?(先概括地说,将军先愤怒了,后又被感动了,再联系有关词句重点理解。主要抓“吼道”、“红着眼睛”、“豹子”、“抖动”等词。)
②感情朗读第8-10自然段。(体会将军愤怒的心清。)
③当将军知道被冻死的就是军需处长时,他久久地站在雪地里,他在想什么呢?
(4)理解描写军需处长死去时的神态的语句,体会他的献身精神。
①再次显示大雪覆盖军需处长的画面,结合语言文字谈谈从哪儿看出来被冻死的军需处长的神态很镇定、安详?
(引导学生结合描写军需处长动作的句子来谈。)
②再谈谈他为什么会这么镇定和安详?
(5)体会军礼的庄严及将军由衷的崇敬之情。
①句子对比
a.他举起右手,敬了一个军礼。
b.他缓缓地举起右手,举到齐眉处,敬了一个军礼。
②通过说这两句话有什么不同,体会军礼的庄严。
③感情朗读第11-12自然段。
(6)理解“丰碑”的含义:
①联系第13自然段,再结合上文,谈谈为什么被大雪覆盖的军需处长成了一座晶莹的丰碑。
(先理解“丰碑”的意思,再说说为什么是晶莹的丰碑;从外表和精神两方面来体会。)
②结合最后一自然段理解战士们的脚步声为什么是“沉重而坚定”的。
(沉重:失去军需处长心情沉重;坚定:a.为军需处长的精神感动和鼓舞;b.充满必胜的信心。)
③理解最后一句话。
(六)。总结
是啊,这座晶莹的丰碑不仅感染了将军,感染了这支队伍,也深深地感染了我们,让我们把这座晶莹的丰碑牢牢树在心中。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结合对课文的理解,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2.学习作者按照思想感情发展变化的脉络进行记叙的方法。
教学步骤:
(一)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1.独自练习朗读,边读,边注意体会课文表达的思想感情,体会一些句子深刻的含义。
2.小组内每个同学选自己最喜欢的段落来朗读,互相评议。
3.小组推荐人选参加全班朗读比赛。
(二)学习。写作方法
1.快速浏览课文,体会:课文哪些地方写的详细,哪些地方写得简略,并说说为什么?
2.讨论交流:
(军需处长冻死时的形象,将军的神态变化写的详细,以突出军需处长舍己为人的精神,对红军部队的任务,所遇到的困难写得简略。)
(三)。总结
分小组讲自己课下准备好的有关长征的小故事,然后每小组推选一名代表在全班讲,看谁讲的最感人。
(五)布置作业
1.熟记本课的生字。
2.在感情朗读全文的基础上,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3.把《丰碑》这个故事讲给父母听。
附:板书设计
。教案点评:
利用电化教学手段,出示插图,引导学生仔细观察图画。结合语言文字,从军需处长的动作中理解他的神态为什么是镇定、安详的,进而体会他的献身精神,进一步理解“晶莹的丰碑”更深一层的含义是指精神崇高纯洁。课前搜集有关长征中发生的感人故事。课上采用小组合作学习的方法共同探究不懂的问题。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充分表达自己的感情。
探究活动
如果为“丰碑”写碑文,你想写些什么?想好后,先说一说,再写下来。
教学要求
1.学习军需处长忠于革命、舍己为人的崇高品质。
2.理解课文内容,概括中心思想,并了解作者围绕中心、有详有略地安排材料的写作方法。
3.学会本课生字、新词。积累常用词语。会用“湿润”、“晶莹”造句。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的第七自然段和最后三个自然段。
教学重点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从中体会军需处长舍己为人的崇高精神,并按要求背诵课文。
2.学习作者围绕中心有详有略安排材料表达中心的写作方法。
教学难点
理解课题“丰碑”的深刻含义。知道“被大雪覆盖的军需处长是一座晶莹的丰碑”的内涵。
教学时间 3课时。
教学准备 投影仪、图片、投影片。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课前谈话,激发兴趣,引入课文
从审题入手先说说“碑”有几种?为什么要建碑?“丰碑”的“丰”在这里什么意思?那么这座丰碑是谁呢?是用什么雕刻的呢?我们就来看课文。
二、读课文,学字、词。
1.教师范读,学生初步了解课文内容,回答相应的问题。
2.学生自学生字、词和课文。
(1)按自学要求自学生字、词,读准字音,记清字形,理解字义。
(2)读通课文,想想讲了一件什么事?按事情的发展顺序,理清课文层次,分段。
三、检查自学情况
1.字音:指名拼读直读生字,注意纠正字音。
如“劣”(li )不读(l )
2.字形:说说易错的字易错的地方。
如:“碑”的笔顺,与“脾”“卑”“啤”区分;“倚”与“椅”区分;“豹”的偏旁不是;“润”不要多写一点;“覆”下半部的“復”注意是“一横”。
3.词义:提出不理解的词语,大家讨论。
4.读课后“读读写写”中词语。不理解的大家讨论。
5.指名读课文,回答刚才的思考题。
(课文记叙了红军在冰天雪地里行军,一位军需处长把棉衣都发给了战士们,自己却穿着单薄破旧的衣服被冻死了的感人故事。)(分3段)
四、练习朗读课文
五、布置作业
1.抄写词语。
2.朗读课文,质疑,做好记号。
第二课时
一、复习提问,引入本课时
问:军需处长是做什么的?军需处长是管理负责分发棉衣的处长,却因为没有棉衣被冻死了。这是为什么呢?
二、指名分段朗读课文,并说说每段的主要意思
(老师板书:环境恶劣残酷;军需处长被冻死;晶莹的丰碑。)
三、读讲第一段
1.自己朗读课文第一段。从哪儿看出环境恶劣残酷?读后在书上划出词、句。
2.谈理解,大家讨论。
3.这里对于环境天气的描写用的笔墨比一般的课文要多,这是为什么?(衬托红军战士的坚强。)
四、读讲第二段
1.指名读这一段,大家思考:知道有人冻死,到看到冻死的人再到知道冻死的人是军需处长后,将军的神色有什么变化?划出其神态描写的词句和动作描写的词句。
2.朗读所划的句子,说说为什么会有这些变化?这样的神态和动作说明什么?(说明将军很关心战士们,体现了将军对战士的爱。这一点在第二段中已有所体现。)(体现了将军对军需处长的崇高敬意。)(投影打出)“将军愣住了……军礼”分析此句。
3.有感情地朗读第二段,体会将军感情的变化。
五、朗读第十二自然段,背诵一遍
1.问:为什么这样一个军需处长会使将军和战士们对他产生如此崇高的敬意呢?
(因为他身为军需处长,军队里有很多的棉衣,却没给自己留一件,都发给了战士们。自己却在冰天雪地里冻死。这种先人后己,舍己为人,忠于革命的精神实在是感人,可歌可泣。)
2.看插图。(或打出投影图片)
那么这是怎样一个军需处长呢?我们来看。谁来把这幅图描述一下儿。
3.我们看书上是怎么描写的。齐读第七节,划出书上对军需处长的神态和动作的描写,结合插图,说说你从中体会到了什么?
(军需处长神态十分镇定自若,说明他心里十分坦然。因为他在这种恶劣残酷的环境里,没让一个战士冻死,而出色地完成了党交给他的任务。)说说中心是什么?(赞扬军需处长忠于革命,舍己为人的崇高精神。)
4.指名朗读,大家看插图,体会军需处长的崇高精神。大家齐声朗读,并背诵这一节。
六、布置作业
1.有感情地朗读全文。
2.背熟第7节和第12节。
第三课时
一、背诵第七自然段,引入本课时。
齐声背诵第7自然段,投影打出插图。
背完问:军需处长为什么能在条件非常艰苦的情况下先人后己,舍己为人呢?(他忠于革命。)
二、学习最后两自然段,思考
1.为什么说被大雪覆盖的军需处长是一座晶莹的丰碑?“晶莹”什么意思?
(因为他有纯洁的心灵,崇高的品质。)
2.分析句子。(投影打出)讨论后进行朗读训练。
“他听见无数沉重而坚定的脚步声……还会属于谁呢?”
(问:“那声音”指的是什么?为什么说“胜利”不属于这样的队伍,还会属于谁呢?)
大家讨论回答。(那声音是指在军需处长精神鼓舞下,战士们充满胜利信心的坚定的脚步声。)(因为①在红军队伍中有很多像军需处长一样的干部和战士。②军需处长的精神鼓舞着大家,激励着战士们,使大家精神振奋,对胜利充满信心,有高度的凝聚力。因此一定会胜利。)
3.课文中两次出现“将军什么话也没说”,各自包含什么意思?
(第一次感到很突然,不知说什么好,想着看情况再说。第二次被军需处长的精神所感动,说不出话来。)
4.本文在写法上有什么特点?
三、练习背诵(第二段是重点,详写;侧面烘托前后照应)
板书设计
( 教学设计者:张凤英)
以下是小学语文课文《丰碑》说课稿,欢迎大家阅读!
一、教材分析
《丰碑》是人教版第十册的第二十二课的一篇讲读课文。主要讲的是红军行军途中,一位军需处长为了把棉衣让给战友穿,而自己却被活活冻死的感人故事。课文用了大量的笔墨细致地描述了军需处长和将军的神态,有力地表现了军需处长的高大形象。
二、教学目标
遵循叶圣陶先生“教材无非是个例子”的教学理念,根据学生的实际学情,通过对本单元训练目标和本课三维目标的整合,我把本课的微观目标设定为:
1、抓住人物的神态、语言、动作去体会课文表达的思想感情;
2、学习军需处长一心为公、舍己为人的崇高品质。
三、教学重难点
训练学生抓住人物神态、动作、语言体会人物内心情感的,感受军需处长崇高的精神世界。
四、教法、学法
教法:本节课我以新课标为指导,以学生为中心,根据五年级学生的阅读实际情况,主要采用了诵读感悟法,努力为学生营造一个开放而富有活力的学习氛围,让学生体验到成功的喜悦。
学法:根据教学特点和学生的认知水平,引导学生运用“读一读、悟一悟”的学习方法逐步学习课文,入情入境,自悟自得。
五、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酝酿情感
利用多媒体出示红军长征途中爬雪山的行军画面,播放狂风呼啸的录音。教师激情导入:“为了新中国的诞生,多少中华儿女抛头颅、洒热血,谱写了一曲曲可歌可泣的英雄赞歌。今天,我们将把纷飞的思绪再一次拉回那艰苦的战争岁月,去聆听发生在红军长征途中的一个感人肺腑的故事!”(板书课题“丰碑”)
引导学生根据课题质疑,理解“丰碑”的含义,并再次引疑——“丰碑”文中指的是什么等问题。
古人云:学贵有疑,疑则进也。教学时启发学生质疑,会培养学生研究性学习的良好习惯。影片导入则能激发学生情感,达到“课未始,情已发”的目的。
(二)整体感知,体验情感
我首先让学生自由读课文,了解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理出文章的表达顺序。接着,让学生交流初读收获,粗略地体验情感。最后,让学生质疑问难。初读课文后,学生不难从课文的第十三自然段找到答案:“丰碑是指被大雪覆盖的冻僵的军需处长。”教师及时引导学生提出问题:“读到这里,你有什么疑问?”学生思考后可能提出:“为什么说被大雪覆盖的冻僵的军需处长是一座丰碑呢?”等问题。
这样设计,不仅可以使学生对课文有整体的了解,而且使学生在交流讨论中,碰撞出思维的火花。
(三)品读感悟,深化情感
圈点勾画,初步体会
让学生先自主阅读,对文章主题方面的想怎么圈就怎么圈,想怎么画就怎么画,既培养学生“不动笔墨不读书”的学习习惯,又给学生自主学习的空间和发表独特见解的机会。
紧扣人物的神态、动作,想象、揣摩心理活动
在学生对文字有了表层理解的基础上,引导学生通过人物的神态、动作去揣摩军需处长的心理活动,从而让学生更近地触摸人物的心灵,挖掘人物的品质。
深入理解,突破难点
这时,我把学习的主动权交还给学生,让他们小组讨论:为什么把军需处长比作“晶莹的丰碑”?在刚才品读理解的基础上,学生很容易明白:原来,是因为军需处长的精神和丰碑一样永垂不朽啊!这样,难点自然不攻自破。
专题整合,合作探究
在学习“抓住将军的神态体会人物思想感情”这部分内容时,我引导学生采用找、品、演的学习方法进行合作探究。
找是让学生找出描写将军神态、动作和语言变化的句子,进行课文集美、教材整合;
品则是让学生运用刚才学到的“体会人物思想感情”的方法,抓住人物的神态细读品味,如:体会“肌肉抽动”和“肌肉抖动”在神态上和感情上各有什么区别;从“愣了一下”到“愣住了”这之间将军的情感发生了怎样的变化等,这样学生的基础知识扎扎实实得到了训练。
演就是根据课文内容进行角色表演,通过学生兴趣盎然地研究人物的情感,模仿人物的神态,创造性地设计人物的对话和动作,这时我再趁热打铁,在同桌排练的基础上,推荐一名同学扮演将军,老师和其他同学进行记者采访,如:
将军,你为什么发那么大的脾气?
将军,我发现你的眼睛湿润了,为什么?
将军,你为什么向军需处长敬了一个军礼?
这就使学生设身处地地当了一回文中的角色,想角色所想,代角色说话,让他们在真切的情感体验中,更深刻的体察文中人物的思想感情,继而成为自己的情感。
(四)巧妙拓展,升华情感
课堂虽已接近尾声,但此时学生内心的情感却在彭湃着,内心的激情却在涌动着,我不失时机让学生为“丰碑”写碑文和献花圈,将自己要说的话写入其中,使学生通过语言表达来倾吐他们对军需处长那份由衷的敬佩。接着,我又加以引导:“无论是炮火连天的战争年代,还是今天的和平时期,像军需处长这样的丰碑还是无数座,“白衣天使”“抗洪英雄”“消防战士”等等。他们的确是人们心中一座座不朽的丰碑,也是共和国的中流砥柱!请同学们在课余多找这一方面的书籍读一读吧。”
这样设计,不仅使学生走出了文本,而且丰富了文本解读的内涵,激起了学生读书欲望,文本解读和情感熏陶相得益彰。
六、作业设计
首先我推荐学生课后借阅红军长征的故事书,然后在班里开展一次读书交流会。同时附有“推荐目录”和“借阅途径”来指引学生进行有效的阅读活动。
(1)推荐书目:《长征故事》、《毛泽东一九三六年同斯诺的谈话》、《红星照耀中国》、《中国工农红军第一方面军长征记》,陈云的《随军西行见闻录》等;
(2)借阅途径:学校图书室、阅览室或村办图书馆等均可找到相关图书。
自选题:1、观察,描写人物的神态、动作等来表现人物的内心世界;
2、摘录文中你所喜欢的词句,并把它抄写下来。
第二,我布置了两道选做题。此设计目的是落实讲练结合,大量积累的教学初衷。
以上整堂课的教学都是围绕“抓住人物神态、语言、动作去体会课文表达思想感情”的这一主攻目标进行探究和训练,学生学有所疑、学有所思、学有所获,在师生、生生、生本的对话中,实现了“以学生为主体,以活动为中心,以创新为灵魂,以发展为目的”的课堂优化目标。
一、 教材简析
小学语文课本里收集了不少红军长征途中涌现的可歌可泣的故事,今天,让我们把思绪再一次拉回到那艰苦的战争岁月,一起走进人教版小学语文第十册《丰碑》这篇课文。这是一篇感人至深的文章,文章讲述了红军在行军途中,一位军需处长被严寒冻死的感人事迹。文章对人物的刻画非常细腻,表现了红军将士们那种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的崇高精神,在教学中,如何让学生引起情感上的共鸣,让学生对红军将士的敬佩从心底油然而生。我们尝试利用多媒体让情景交融,让学生在自主、合作学习中去感悟。
二、 教学目标 、重难点说明
新的课程标准告诉我们,应注意课文的人文内涵,引导学生自主、合作、探究性地学习。于是,我拟订了以下学习目标。
1 抓重点词句理解内容,感悟文中人物的人格魅力,激发学生自觉主动学习红军忠于革命、舍己为人、勇于牺牲的精神。
2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感人片断,帮助学生积累语言。
3 培养学生自读、自悟、自议的能力。
4 学会本课的生字新词,体会文中当详则详,当略则略的表达方法。
本课的重难点在于:抓重点词句理解内容,感悟文中人物的人格魅力,激发学生自觉主动学习红军将士忠于革命、舍己为人、勇于牺牲的精神。
三、 教法、学法设计
1 激情范读,整体感知
利用多媒体集图象、音效、文字为一体的优点,从一开始就把学生引入情景,在凝重的画面与音乐声中,老师用充满激情的朗读,引发学生情感上的共鸣,并简要说出整体感受。
2 自主学习,重点感悟
新的课程标准告诉我们:“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以此审视阅读教学过程 ,课堂首先要保证学生独立、充分、深入地与文本对话。这种对话至少应包括:(1)搜集处理信息并把握意义(即读懂了什么);(2)受到情感熏陶;(3)获得思想启迪;(4)享受审美乐趣。第一点是主要的,但并不意味着后三者可以不要。教学中我让学生找出自己最受感动的段落,并想想为什么感动?学生把自己的感悟与小组其他同学一起分享。多媒体把学生可能受感动的段落隐藏起来,到学生汇报学习情况的时候,跟随学生的汇报一一展现出来,北风呼啸、大雪纷飞的情景,加上师生互动的推进,为学生的感悟营造了氛围,创造了有利条件。这样的自主选择性学习,可以给学生更广阔的空间,学生在自主选择学习方式、学习材料、学习伙伴的过程中,真正参与了学习活动的全过程,真正实现了自主,真正走进了文本。
3 相互启发,协同学习
既然阅读是一种对话,那如何来把握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对话,我认为在课堂上,教师应有两种身份,第一种是与学生平等的再学习者;第二种是给予学生启迪的引路人。教与学的过程,我们何不把它看作是相互启发、协同学习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教师应尊重学生的独特感受,也要给予学生适时的点拨。例如:描写冻僵的军需处长那一段,如何让学生感悟其伟大,我引导学生抓住几个重点词语:倚靠、镇定、安详、夹着、伸着、单薄破旧,联系人物的身份和这样严寒的环境,引导学生质疑问难,紧接着,带领学生走进军需处长的内心,想象此时此刻他忍受的是一种什么样的痛苦。掌握军队后勤大权的军需处长舍己为人的形象一下浮出水面。同样,描写将军向军需处长敬礼的那一段,抓住“缓缓地、深深地”这些词语让学生走进将军的内心,体会将军的复杂心情。而文中到最后情感达到一个高潮,同时,多媒体也把我们引进一个高潮,大雪很快地覆盖了军需处长的身体,他成了一座晶莹的丰碑。学生预习时理解的“丰碑”只是字典上的解释,即高大的石碑。可在文中是这个意思吗?从而促使学生去探讨丰碑的真正含义,它是一种舍己为人的崇高精神。画面中,军需处长被大雪掩盖住了,与云中山连为了一体,让我们感受到军需处长的这种精神与天地同在。正是这种精神激励红军将士不断前进,文中最后有这样一句话:如果胜利不属于这样的队伍,还会属于谁呢?可以请学生换个说法,体会一个句子的不同表达方式。可能有的会说:“胜利一定属于这样的队伍。”有的会说:“胜利怎能不属于这样的队伍?”还有的会说:“难道胜利不属于这样的队伍吗?”等等。通过朗读比较,让孩子们知道:同一个意思有不同的表达方法;要根据表达的需要来确定采用什么样的表达方式。本课要表达强烈的感情,用反问的形式是最好的。学生在不知不觉中积累、丰富了自己的语言,也让学生感受到红军将士的决心,多媒体同时出现铿锵有力的脚步声,把整个课堂引入一个高潮。
4 收集信息,延伸学习
众所周知,语文是门百科全书式的学科,是非常生活化的课程。这篇课文离学生的现实距离遥远,如何拉近时空的距离。课前资料的收集尤为重要。学生采用各种渠道,收集有关长征的音像、图片、文字资料,互相交流,在这一过程中,学生们对当时的时代背景有了认识,也了解到红军长征的艰险以及一些故事。课堂上学生对内容的感悟,也有一部分来自于这些收集来的信息。这样真正让课内与课外有机地结合起来。
四、 板书处理
板书意在言简意赅,本课的板书,我以一棵大树、几座山峰为背景,这也是军需处长牺牲的场景,大树下“舍己为人、勇于牺牲”几个大字体现了人物的人格魅力,让学生铭记于心。
一、导入新课
1、(课件出示红军爬雪山过草地的情景,配乐《长征组歌》)师用低沉的声音描述:为了新中国的诞生,多少英雄儿女不惜抛头颅洒热血,用自己的鲜血和生命谱写了一曲曲可歌哥泣的英雄赞歌。今天,我们将把份飞的纷飞的思绪再一次拉回到那艰苦卓绝的战争岁月,去聆听发生在红军长征中的一个感人至深的故事。板书22。《丰碑》
生齐读课题。
2、读了课题,你想知道些什么?(生质疑)
生围绕课题质疑,问题:什么是“丰碑”?文中“丰碑”是指什么?为什么说被大雪覆盖的军需处长“成了一座晶莹的丰碑”?
二、新课
1、师:同学们提的这些问题,我们都可以在书中找到答案。让我们好好读课文,从字里行间去体会。
老师要交给同学们两个任务,愿意接受吗?(将原来的自学提示改为交任务,学生兴趣更浓厚,课堂更富有生趣。)生:愿意!
师:任务一: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注意把字音读准,勾出生字词,难读的多读几遍。
任务二:边读边思考: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作者是按什么顺序写的?
生自学,师巡视。
2、检查自学:
生纷纷举起手。
师:看来很多同学都完成了任务,老师检查一下完成得怎么样?
(屏显生字词。)抽生认读。(生把倚靠读成了依靠,生一片哗然。)
师示意暂停,说:同学们心里都很着急,你能再读一次吗?
这一次,生读对了,生一片掌声。
师:请评价刚才这位同学读得怎么样?
生:开始读错了一个词。
生:声音有点小。
师:同学们,你们都听得很认真,给他指出了缺点。请想一想,怎样说他才乐意接受你的意见?
生:要先肯定他的优点。
师点头:说得真好!你来试试!
生:他敢站起来读说明他很大胆,而且读对了大多数词语,很不错!
生:他把"晶莹"读准了,真了不起!
师:是啊,同学们,先指出优点再来说不足,这样被评价的。同学才会乐意接受。别人说话时不要打断,这是说话的艺术。
生齐读生字词。
师有什么地方要给同学们提个醒吗?比如提醒注意哪个字音,或者哪个字?
生纷纷站起来说出字音和字形的难点。
师:第一个任务孩子们完成得很棒!老师要检查第二个任务。
生纷纷举手。
生:这篇课文主要讲了红军长征途中,一位军需处长把棉衣发给了战士而自己却被冻死的事。是按事情的发展顺序写的。
生:我不同意她的意见。我认为是"让棉衣"而不是"发棉衣"。因为作为军需处长肯定有机会穿上棉衣,只是他舍己为人,把自己的棉衣给了其他战士,所以应该是"让"
生纷纷附和:对呀!
师问回答问题的同学:你同意他的意见吗?
生:同意。
3、自学质疑
同学们刚才的任务都完成得很好,老师要再一次考验同学们,有一个更大的任务要同学们完成,有信心吗?
生齐:有!
师:这一次的任务要小组合作才能完成。任务就是: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再读课文,看看还有什么不懂的问题,在书上作上记号。然后组长带领组员进行讨论,能够解决的自己解决,不能解决的请组长做好记录,把认为有价值的记录下来。
小组进行热烈的讨论,师巡视。
教学目标:
1、 进一步感知任长霞的光辉形象。
2、 抓住重点语句,感受人们对任长霞的崇敬、缅怀之情。
教学重难点:
1、理解课文内容,感知人物的光辉形象。
2、理解重点语句的含义,体会作者表达的感情。
教学步骤:
一、激趣导入
1、 播放任长霞追悼会视频
2、 揭示课题:同学们刚看到的视频是登封市公安局局长任长霞因公殉职后,万千群众自发 为她送行的画面,如果将这一幅幅画面化为文字的话就是咱们今天继续要学习的16课《心中的丰碑》
3、 复习旧知:课文中写了任长霞为民众做了哪几件事? 根据学生汇报出示课件
二、细读课文、探究品析
过渡:在一次汇报工作的途中,任局长因遭遇车祸而亡,年仅四十岁,连一句遗言也来不及留下,面对长霞的逝去,咱们的冯大爹、韩大妈、春雨是怎样的反应?
(一) 轻声读课文,找一找
1、课文中那句写到了冯大爹的反应?
课件出示:真是难于让人相信的噩耗, 冯大爹痛哭不已。
A、你从这两句中感受到了什么?(冯大爹悲痛的心情)。哪个字钻入了你的眼中让你感受到这种心情?(塌、跺、叫)(痛哭不已、碎)。你能试着读一读吗?生读、师评、全班齐读。
B、为什么长霞的去世让冯大爹如此的悲痛?(铲除恶势力、收麦子)。从中你体会到长霞是一位怎样的人?
C、这是一位多么厉害多么关心人们的局长啊!在冯大爹心中长霞就像什么一样保护、关心着人们?板书:门神、福字。所以在人们的心目中她是一位(好局长)!
板书:好局长
D、这样好的局长就如此悄然而去了,叫冯大爹怎么接受的了呢?所以他(生读第一句)。心中的门神、心头的福字就这样的去世了,教咱们的冯大爹怎么能够不伤心呢?他痛哭不已的喊道(生读第二句)。师评
2、课文中还有谁的痛苦的反应也深深的牵动着你的心?
课件出示:
1、郭岭村的韩大妈,早一天就来到登封,她在大街上过了一夜,她想最后看一 眼最亲的人,她要送长霞走完最后一程路。
2、韩大妈说:“俺闺女没了,长霞就是俺的亲闺女。要是嵩山移得动,俺就要 用它为长霞立碑啊!”
A、从加点的字“早一天、过一夜”这些短语你看出了什么?(韩大妈和长霞有着特殊的 感情) 她为什么会称呼长霞为亲闺女呢?(帮干农活、送钱送面送油)板书:亲闺女。
B、她体贴韩大妈的孤苦、知道百姓的冷暖,所以她是百姓最贴心的(好女儿)。
3、面对长霞的去世,小春雨的反应又怎样呢?
课件出示:她在悼文中写道:“任妈妈,我正打算捧着奖状给您报喜,可就在考试前一天, 您匆匆地走了……我最亲最爱的好妈妈啊,您不能离开我们,您没有离开我们。明天,我也要当一名像您一样的警察!”
A、齐读,为什么春雨称呼长霞为“任妈妈”?(照顾她的学习和生活)你体会到了什么?
B、任长霞不求回报、无私奉献是人们的(好公仆)。
板书:好公仆。
4、师总结:任长霞不仅是人们的好局长,而且是百姓的好女儿,还是人民的好公仆,她的英雄事迹永驻人间,是人们(心中的丰碑),板书:心中的丰碑。
(二)再读课文,品析场面描写
过渡:面对长霞的悄然逝去,仅仅只有这三个人悲痛吗?请同学们找出这样的句子。
学生汇报,课件出示:
1、 消息传开,嵩山悲号,颍水呜咽,雨像泪一样飘洒,泪如雨一般倾诉。成千上万的 百姓,从十里八乡赶来,和任长霞告别,吊唁的队伍,排出一条近3公里的蜿蜒长龙,昼夜不停,三日不断。
2、 17日上午,登封万人空巷,近20万群众守候在灵车将要经过的路上。60米宽的大 道旁,排成了两条长龙。白花、黑幛连成一片,送殡的唢呐声萦绕天际。
3、 大家知道,任长霞爱美、爱花。悼念长霞,登封三日花售尽。送别长霞,登封出现 了鲜花的长河。
A、男生读第一句,女生读第二句,全班齐读第三句。
B、从哪些词中你体会到了悼念长霞的人很多?(成千上万、两条长龙、近20万群众等)
从哪些词中你体会到了人们的心里也是极度悲痛的?(雨像泪一样飘洒,泪如雨一般倾诉等)
C、你认为要以什么样的语气来读这三个感人的场面?(低沉)。请同学们一起来读一读。
(三)品析最后一段
过渡:长霞的去世让人民的心情极度的悲痛,在悲痛中忍不住回忆着她的过往(出示任长霞工作图片),她虽然走了,但是她的事迹她的精神将如嵩山永在,如颖水长流。
出示最后一段:嵩山永在,颍水长流,万里长天,铺满了永不褪色的红霞。
A、生齐读,思考:永不褪色的红霞是指?(任长霞),同时也是指她什么精神?(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三、课堂总结
有句话是这样说的“有的人活着,他已经死了;有的人死了,她还活着”任长霞虽然已离弃我们多年,可她的事迹、精神却永远活在我们心中。人民为她竖立了一座(心中的丰碑),她是所有人永不褪色的(心中的丰碑)。
四、扩展延伸
同学们,老师带你们一起到任局长的墓前拜祭她的英灵(出示课件)你们有什么想说的吗? 请你以“任局长,我想对你说:”为开头。
五、布置作业
请同学们把想对任局长说的话写在日记本上。
六、板书设计
门神、福字 ——好局长
任长霞 亲闺女 ———好女儿 心中的丰碑
任妈妈 ————好公仆
(第二课时)
站南小学 何仕军
一、 导入新课。
1. 同学们,今天我们继续学习第 22 课 丰碑。(板书课题)
2. 师:故事发生在一个寒冷的冬天,云中山上狂风呼啸,大雪纷飞,红军队伍在冰天雪地里艰难地前进、(播放录像)
3. 看了录像,说说你从中体会到了什么?
二、 学习第七自然段。
1. 在这艰难的行军途中,发生了一件什么事?
2. 课文哪一自然段具体描写了老战士被严寒冻死的情景?(电脑出示第七自然段。)
3. 自由读课文第七自然 ,一边读一边想,说说你能读懂哪些内容?哪些地方还读不懂?
4. 学生汇报。
5. 师小结:(出示悲哀的音乐)这一自然段作者抓住了人物的动作、神态、衣着三个方面描写了老战士被严寒冻死的样子,读了文章,我们仿佛真的看到:在风雪中,一位穿着单薄破旧的衣服的老战士,他那瘦弱的身影从雪山的那一面艰难地、一步一步地走过来。他累极了,只想倚靠着光秃秃的树干坐下来歇一歇,可这一歇,就再也没有站起来。同学们,请你们带着对军需处长崇敬、怀念和悲痛的心情,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这一自然段。
6. 指名读、评价。
7. 教师配乐范读、学生练习读给同桌听。
三、学习将军情感变化部分。
1、师:看到这位可敬的军需处长,将军的情感发生了一系列的变化。
2、小组合作学习:(课件出示)
(1)、读。轻声读课文8至14自然段。
(2) 画。用“——”在文中划出描写将军神态变化的词句。
(3) 思。从将军的神态变化的词句中,想想并说说将军的情感发生了哪些变化?为什么会有这些变化?
3、学生汇报:
(1) 担心。
(2) 愤怒。a、学生汇报。b、听录音读,想想为什么愤怒,他心里可能在想什么?
(3) 震惊。a、愣。b、此时他愣住,到底在想什么?
(4) 敬佩。
师:目睹此情此景,将军的泪不住了,他的眼睛湿润了,将军将千言万语化作了一个庄严的军礼。
a、这军礼饱含了怎样的感情?说说你的理由(激动、自豪、悲痛、敬佩、愧疚、)
b、我们如何将将军这种复杂的感情读出来呢?请同学们练习有感情地朗读。
c 、指名读、师生配乐齐读。
4、 这位可敬的军需处长,就这样离我们远去了、(课件出示第13自然段)
(1) 引读,风、雪、。
(2) (出示动画)
(3) 出示课后思考练习题:“丰碑”本来指什么?在课文中指什么?为什么说被大雪覆盖的军需处长是一座晶莹的丰碑
(4) 学生分组讨论。
师:军需处长那冰雪中高大的形象看起来就像一座丰碑,他那豪不利已、专门利人的精神在我们的心目中更是一座晶莹的丰碑。(板书:豪不利已、专门利人)
5、 学习最后一自然段。
(1) 有这样的好同志在,有他的事迹激励着同志们,将军的情感又发生了哪些变化?请仔细听老师读课文最后一自然段,看看你能发现什么。(老师配乐读,故意漏读“沉重而坚定”)
(2) 能少了这几个字吗?为什么?
(3) 听到战士们沉重而坚定的脚步声,将军的情感又发生了哪些变化呢?(坚定)
(4) 将军什么话也没说,如果要说,他会说什么呢
(5) 让我们一起带着由衷的敬意读好12~14自然 。
a老师读 b引读 c齐读
四、总结全文。
1、 对着板书小结文章的结构。画碑。
2、 电脑出示赞颂红军的歌。读了这篇文章,你想说些什么?
五、结束语:战士们都走过了雪山,红军的长征也取得了胜利。但是我们这位军需处长却永远长眠在雪山中了。尽管没有人知道他的名字,但我们将永远地记住这段感人的故事。军需处长那舍已为人、勇于献身的精神,将在中华大地上永世长存,激励一代又一代的人。你们看,在抗非典型肺炎这个没有硝烟的战场上,叶欣阿姨、陈洪光、邓练贤叔叔以及所有在一线上的医务人员,不就是最好的证明吗?最后让我们全体起立(生起立),向这位舍已为人、勇于献身的军需处长,向这座晶莹的丰碑献上我们少先队员最崇高的敬礼!(出示军需处长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