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北师大版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案(最新北师大版四年级数学下册小数的意义三教学设计)

教案要成为一篇独具特色“课堂教学散文”或者是课本剧。所以,开头、经过、结尾要层层递进,扣人心弦,达到立体教学效果。下面是整理的最新北师大版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案(优秀7篇),希望大家可以喜欢并分享出去。

最新北师大版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案 篇一

教学目标:

1、通过具体情境和实际操作,了解小数乘法的意义。

2、结合小数乘法的意义,能计算出简单的小数与整数相乘的得数。

教材分析:

小数乘法的意义是在整数乘法意义的基础上的进一步扩展。教材通过购物的情境,引导学生提出数学问题,然后对“买4根棒棒糖需要多少元?展开讨论。由于是求4个0.2是多少?,这与整数乘法的意义相同,学生列出算式是没有问题的。再让学生探索0.2×4等于多少,学生可以采用不同的方法进行计算。教材中呈现的方法都是利用了乘法的意义,分别运用连加,元、角、分的转化,几何模型得出了结果。教师对于学生的计算方法只要的合理的都予以肯定,不要局限于某种方法。

学生学习情况分析:

由于学生在第一学段已经学习了整数乘法,对整数乘法的意义基本上掌握了,而小数乘法的意义只是在此基础上的进一步扩展,原有的知识结构应该是对学习小数乘法的意义具备的。对于0.2×4等于多少的计算方法,利用整数乘法的意义写成0.2+0.2+0.2+0.2的连加算式,小数加法学生已经学过,计算应该是没有问题的。也可以元、角、分来计算,即0.2元=2角、再写成2×4=8角=0.8元。这也没有多大问题。利用几何模型来计算,由于学生已经学过了小数的意义,让学生涂出4个0.2,然后再看一看涂了多少。也比较好理解。由于学生原有的知识对学习本节课内容比较多,再加上教材中情境图,学生学习兴趣一定会高。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提问题。

教师出示课件教材中商店购物的情境图,学生进行观察,然后提问:”从图。看到了什么?”学生以小组或全班进行交流图上的信息。接着教师再提问:“你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多让学生提一些,教师注意引导学生的提问,对于有助于本课的问题教师要板书。

二、建立数学模型。

1、列出算式。

同学们提了这么多问题,咱们一个一个 来解决。先解决第一个问题,怎样列式。

先让学生独立列式。学生列出算式,

2、讨论计算方法。

教师组织学生以小组为单位研究计算方法。在小组讨论的基础上,全班反馈。

3、试一试

同学们想了很多办法求出来了,现在老师想提一个问题,同学能不能帮助解决?每千克苹果3元,2千克多少元?1.5千克呢?

同学们的想法很好,已知每千克苹果的单价,求1.5千克多少元也要用乘法计算。那么怎样计算?学生用自己的方法计算,然后交流计算方法。在让学生独立解决提出的问题,在小组内说一说是怎样想的。在全班交流。

三、解释应用。

1、在前面的情境中学生独立解决“练一练”第一题。

2、“练一练”第二题。先让学生说一说这道题是什么意思?然后再让学生动手涂一涂,根据涂的结果,你知道了什么?全班进行交流,

3、“练一练”第三题。交流后教师引导学生计算,并在小组内交流自己的想法。

教学策略的选择。

1、学习方式: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动手操作等。

2、资源利用:教材中的情境图、小黑板等。

3、评价方式:激励性语言、自评、对照学习目标评价、教师评价等。

教学反思。

放手让学生自主探索计算的结果,书上的方法学生基本上掌握了,有一位学生提出了第四种方法,他的方法是:老师我先把小数中的数当成整数和另一个因数相乘,等到一个整数积,由于算式两个因数中有一个因数有一位小数,所以积也应该有一位小数。我感到算法多样化,对学生的思维非常有益。同时也促进了学生进一步理解小数乘法的意义。

北师大版数学《正负数》教案 篇二

教材内容:

教材的地位和作用这部分内容是学生已经认识了自然数,并初步认识了分数和小数的基础上,结合熟悉的生活情境,初步认识负数。通过教学,一方面可以适当拓宽学生对数的认识,激发进一步学习的愿望;另一方面也为学生在第三学段进一步理解有理数的意义以及进行有理数运算打下基础。

教学目标:

①收集生活素材来渗透负数的概念。引导学生初步理解正、负数可以表示两种相反意义的量。

②能正确地读写正数和负数,知道0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

③初步学会用负数表示一些日常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对正数、0、负数之间的大小有个直观的认识。

④感受数学在实际生活中的作用,培养自主探求新知的良好品质及实际应用能力。

学者分析:

本班有学生62人,大部分属于中上水平,学生已经具有一定的认知水平,他们好奇心强,具有创新和知识的迁移能力。

教学策略:

(1)通过丰富多彩的现实生活情景,帮助学生了解负数的意义。负数的产生和发展源于生活的需要。因此,教学本节课应注意为孩子们提供众多丰富的生活中的正负数现象,既让学生引起探究的兴趣,又让学生感受到数学就在生活中,体验到数学的无穷魅力和价值。

(2)借助直观手段理解相反的分界点与“0”的关系。本课的难点在于学生不容易理解负数、正数与0的关系。如何突破难点,直观教学手段是关键。这其中温度计的观察和海拔图的使用,可以有效地帮助学生逐步从直观到半直观再过渡到比较抽象地认识到它们三者之间的关系。

(3)开展有层次的探究活动,引领学生主动建构,发展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复印存折明细记录贴入,观察支出(—),存入(+),这一栏的数各表示什么意义?

“+”表示( )

“_” 表示( )

他们表示的意思是()

{填相同还是相反}

2、上网收索今天的天气预报,记录哈尔滨,和福州的气温数据。

哈尔滨( )表示—--------------------------------------------

福州( )表示—--------------------------------------------

它们是以( )度为基准,例如:+16°表示--------------+16°表示--------------

—16°与—16°表示两个( )意义的量。

哪个地方的气温高,哪个地方的气温低?

比较:+16°( )—16°{填>,<或=}

3、带有“+”的数有-------------叫----数

带有“-”的数有------------- 叫----数

+16读作--------------------—16读作

4、思考:0是正数还是负数?

5、收集生活中不同用法的负数,并说说表示什么?

二、讲授新课

1、检查

(1)+500表示存入500,—500表示支出500,它们表示的意思是(相 反 ){填相同还是相反}

(2)打开天气预报图

哈尔滨( —9°~~~—19° )表示—----今天气温零下9度到零下19度之间,气侯寒冷,下雪,结冰。------

福州( 11°~~~~~6° )表示—----今天气温零上11度到零上6度之间,气侯较温暖 ,看不见下雪,结冰的现象。------

它们是以( 0 )度为基准,例如:+16°表示--零上16度-----—16°表示----零下16度----

+16°与—16°表示两个(相反 )意义的量。

哪个地方的气温高,哪个地方的气温低?

补充:认识数轴表示

—16 0 +16

(3)生汇报

带有“+”的数有------------- 叫正数 注:也可省略“+”号

带有“-”的数有------------- 叫负数 注:不可省略“—”号

+16读作-正十六-------—16读作—负十六--------

(4)0是正数还是负数?把你的思考与小组交流,讨论。然后小组汇报。

总结:0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它是正负数的分界点。

(5)、举生活中正负数的例子

例如:盈利与亏选,上车人数与下车人数,地上成数与地下层数,水位升高与下降,相反方向的距离等。

学完这节学生还有疑难问题吗?,提出,由同学,小组解决,最后困难由老师及时解答。

北师大版四年级上数学教案3 篇三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使学生理解并掌握从一个数里连续减去两个数的几种常用算法,并能根据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方法进行简便。

2、过程与方法

培养学生根据实际情况灵活选择算法进行计算的意识与能力,提高学生学生观察比较能力和思维的灵活性,发展学生思维。

3、情感态度价值观

通过学习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感受到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学会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重点:

理解并掌握从一个数里连续减去两个数的几种常用算法,并运用其进行一些简便计算。

教学难点:

学会根据数的特点灵活选择算法进行简便计算。

教学思路:

在教学中,我想先让学生独立思考,解决问题,然后通

过全班交流解题方法时学生对多种解题方法的观察分析,让学生体会到其中的简便算法,并且探讨选择简便算法的灵活性,使学生感受到问题解决策略的多样化和根据数字特点选择计算方法的灵活性。

教具学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流程:

一、游戏导入

1、对口令游戏

2、叙述:同学们喜欢整十、整百数之类的吗?其实我们计算时常常会用凑整的方法使得计算更简便,接下来让我们继续一起来解决一个与计算有关的问题吧!

二、探究新知

1、初学交流

(1)出示情境图。提问:你能从图中获得哪些数学信息?要解决的问题是什么?

(2)自己尝试解答。请同学们用不同的方法列出算式。

(3)体验多种计算方法

a、指名学生汇报,并说说是怎么想的(板书三种不同算式)234—66—34=234—(66+34)234—66—34=234—34—66

b、你是喜欢用哪种方法进行计算的?为什么?

c、那现在我把234改成266,想一想,这个时候选择这三种的哪一种方法计算更简便?为什么?

2、合作引领

(1)举例:你能像上面这样举出连减的例子吗?

100—20—80=100—(20+80)

160—32—60=160—60—32

…………

(2)总结规律

讨论总结:

①交流讨论:通过刚才这道题可以看出,在计算连减时有多种方法,请小组交流一下,你们组在计算连减时你们认为怎样计算简便。

②总结:可以从左往右按顺序计算;也可以把减数加起来,再从被减数里去减;还可以先减去后面的减数,再减去前面的。我们要根据数字的特点,选择合适的算法,进行简便计算。

③(出示连减的简便计算方法。)用字母该如何表示呢?

板书:用字母表示a—b—c=a—(b+c)=a—c—b ★—▲—■=★—(▲+■)

三、反馈提升

(一)相机测评

1、在○里和横线上填写相应的运算符号和数、

2、选择题。看看哪种方法好。

3、数学小医生。

(二)拓展提升

1、计算下面各题,怎样简便就怎样算

四、巩固练习(课件出示)

五、全课总结。

今天你有什么收获?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你获得了哪些新知识?

北师大版数学《小数的意义》教案 篇四

教学目标:

1、经历观察、测量、猜想等学习活动,感受、体验小数产生于生活,感受生活中处处都存在小数;

2、理解小数的意义,能说出小数各部分的名称,掌握小数的读、写方法,并正确能读写小数;

3、在合作与交流中的过程中,感受数学学习的乐趣。

教学教法:

教学方法是教学过程中师生双方为完成目标而采取的活动方式的组合。根据本课教学内容的特点和学生的思维特点,我选择了尝试法、引导发现法、等方法的优化组合。引导他们去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获取知识,从而达到训练思维、培养能力的目的。小数的含义是属概念教学,较为抽象、凝炼,根据学生对概念的认知,一般遵循:感知——表象——抽象概括——形成概念的这一规律。

1、从生活中了解小数,明确要用小数表示的必要性。

2、从已有的生活经验中,理解、抽象小数的意义。

3、 通过观察、测量,让学生充分感受、体验小数产生于生活,从而使学生感受生活中处处都存在小数 。

4、了解小数在生活中的普遍存在及广泛运用,体验数学在身边,感受数学学习的价值和乐趣。

教学学法:

1、学会通过观察、测量、归纳,可以发现生活中处处都存在小数 。

2、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培养他们用已有知识解决新问题的能力。

3、通过指导独立看书,汇报交流活动,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合作交流的好习惯。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 导入新课

创设“5.1”假期情景 ,使本课内容与学生的现实生活经念相吻合

1、在假期里你买了什么物品?花了多少钱?

2、老师买了一本书,同学们猜一猜要多少元?

从同学们的回答中归纳出不能用整元数表示的这种数,要用小数表示。引入课题。

这样的设计,旨在把枯燥的数学知识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相联系,引发起学主的学习兴趣,点燃他们求知欲望的火花,从而进入的学习状态,为主动探究新知识聚集动力。

二、明确目标 探索新知

同学们都知道小数就在我们的生活中存在,那么同学们想了解小数的什么?

我预设学生的提问(预设)

1、小数是怎么来的。(怎么产生的)

2、什么叫小数?(小数的意义)

3、小数是怎么读的,怎么写的?

根据学生提的问题,师生分析问题

1、师生小结小数的意义

(1)象“0.1、0.3、0.9”这些小数叫1位小数。(分母是10的分数,可以写成1位小数。1位小数表示十分之几。)

(2)象“0.01、0.04、0.18”这些小数叫2位小数。(分母是100的分数,可以写成2位小数。2位小数表示百分之几。)

(3)象“0.001、0.015、0.219”这些小数叫3位小数。(分母是1000的分数,可以写成3位小数。3位小数表示千分之几。)

2、学习小数的写法

三、巩固新知

1、练习“考考你”;(练一练)第1题

2、用米做单位测量同桌的高度;

3、菜市场买菜统计表。

【把小数在实际生活中的运用结合起来,使学生体验教学就在身边,感受数学学习的乐趣】

四、小结

1、了解小数的历史。(小资料)

【了解小数的历史,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

2、学了小数这节课,能谈谈你知道了些什么吗?

五、作业布置

1、从生活中记录一些小数,明天同学之间相互交流;

2、完成《作业本》

布置实践性的作业,使学生把小数在实际生活中的运用结合起来,体验教学就在身边,感受数学学习的乐趣。

北师大数学四年级上册教案 篇五

【教学目标】

1.在活动情境中体验事件的发生有的是确定的,有的则是不确定的。

2.能对一些简单事件发生的可能性作出判断,并会用可能、一定、不可能加以描述。

3.在简单的猜测和实践活动中体验成功的快乐,树立自信,激发兴趣,培养主动探索的精神。体验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培养学生在生活中处处留心,学习生活中的数学的习惯。

【教学重点】

探索事件发生的确定性与不确定性,初步体验可能、一定、不可能,能用自己语言加以描述。

【教学难点】

感受事件发生的可能性有大有小。

【学情分析、设计理念】

四年级学生上课纪律良好,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比较强,对学习数学有着浓厚的兴趣,学生对猜想一类的问题比较感兴趣。在教学时充分考虑到中年级学生的特点,以活动为主线组织教学,让学生在活动中学习,在活动中发展,使他们在活动中体验到学习数学的成功与快乐在教学活动中,适时、恰当地使用激励手段,注意学生情感的鼓励与交流,利用多媒体创设丰富多彩的活动情景,引导学生主动获取数学知识,体验人文关怀,思想教育蕴涵其中。

1.学习生活中的数学是《数学课程标准》的重要理念精髓。因此在教学活动中,创设与现实生活紧密联系的活动情境,让学生在活动情境中学习数学、感受数学、体验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让他们觉得数学是那么的亲切熟悉,从而产生强烈的自信心并快乐的学习。

2.课标指出:让学生动手实践,自主探究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因此,在本节课教学中,以活动为主线,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自己去实践探索、合作交流、发现总结,获取知识,使孩子们乐学善思,体验成功。

3.在教学活动中,适时、恰当地使用激励手段,注意学生情感的鼓励与交流,利用多媒体创设丰富多彩的活动情景,引导学生主动获取数学知识,体验人文关怀,思想教育蕴涵其中。

【教学过程】:

一、游戏激趣、引出课题

1、谈话:

师:同学们喜欢玩游戏吗?平时都喜欢玩哪些游戏?

(鼓励学生说出自己喜欢的游戏,学生产生积极情感)

2.抛硬币,初步感知

(先请学生观察硬币,说明正面、反面)

师:同学们先猜一猜,硬币落下后哪面会朝上?

师:到底哪面朝上,我们验证一下。老师先抛一次验证。

3、小组活动。

课件出示活动规则:先猜一猜,再抛。每人抛2次,用你喜欢的方式统计。

4.小结:师:不论怎么抛硬币,落下后正面反面都有可能。到底是正面朝上还是反面朝上,我们是不能确定的。因此,我们可以说:可能会正面朝上,也可能会反面朝上。

师:请同学们用可能说说抛硬币的情况。

二、活动探究,体验发现

1.体验可能:

师:在装有3个白球和3个黄球的盒子里摸球。请同学们先猜一猜每次摸到的会是什么颜色的球,再摸球。每人摸一次。(摸球游戏)

师:从汇报的摸球情况中,你发现了什么?

2.体验不可能:

师:从刚才的盒子里能摸出黑球吗?为什么?

生1:不能摸出黑球,因为盒子里只有白球和黄球。

生2:盒子里根本就没有黑球,所以不可能摸出黑球来。

师:好。还不可能摸到什么颜色?

生1:不可能摸出绿球。

生2:不可能摸出蓝球、红球和紫球。

生3:不可能摸出其他颜色的球。

生4:除了黄球和白球,别的颜色的球都不可能摸到。

3、体验一定:

教师出示一盒球,摇晃均匀,请学生先猜再摸球。

师:下面请几位同学来摸球,验证一下大家的猜想。

生1摸出的是白球。(猜对的学生异常兴奋,继续猜,有人猜可能会是白球,还有人猜可能会是红球,个别人依然坚持别的颜色)

生2摸出的还是白球。(猜对的学生更加兴奋)

生3摸出的依然是白球。(学生已经迫不及待想说明原因)

生答:我知道下来摸出的还是白球。因为盒子里装的全是白球(许多学生表示赞同)

师:怎么装球,摸出的一定是白球?

生1:盒子里装的全是白球。

生2:盒子里只装白球,其他颜色的球都不装。

4、感受可能性的大小(拓展):

(学生注意观察,教师往盒子里装入6个白球和1个蓝球。)师:同学们猜一猜,摸出的会是什么颜色的球?

(学生纷纷说出自己的想法后,请5位学生摸球,并将结果统计在黑板上)

师:从统计的结果来看,你发现了什么?

生1:可能会摸出白球,也可能会摸出蓝球。

生2:摸出白球的次数多,蓝球的次数少。

师追问:为什么摸出白球的次数多而蓝球的次数少?

生1:因为盒子里白球多,蓝球只有一个。

生2:盒子里有白球、蓝球,所以白球、蓝球都有可能摸到;但白球数量多,摸到的次数就多,蓝球数量少,摸到的次数就少。

师小结:好。盒子里的白球数量多,摸到白球的可能性就大,次数就多;篮球数量少,摸到篮球的可能性就小,次数就少。

三、实践应用

1.连一连

找朋友游戏

刚才,我们小朋友玩了摸球的游戏,小淘气、笑笑和机灵狗它们也玩了这个游戏,如果它们分别从盒子里摸一个球,你们判断一下,会是什么结果呢?(出示书中的练习。)

【设计意图:这一环节让学生在猜一猜、摸一摸、玩一玩、说一说等充满童趣的活动中,亲身体验知识的形成过程,有助于学生知识的自主构建】

2.转一转,比一比

3.练一练

4.看图说话:(拓展)

(一位小男孩正在踢球,球飞向玻璃窗,窗下走着一位老奶奶和她的小孙子。)

师:同学们说一说画上谁在干什么?

师:想想可能会发生什么事情?

生1:球可能会打碎玻璃。

生2:球可能会反弹下来砸到老奶奶和小孙子。

生3:球可能会跑进别人家里,砸坏电视机或其他物品。

生4:球可能会打碎玻璃,玻璃掉下来会弄伤老奶奶和小孙子。

生5:砸坏了人家的东西要赔。

生6:砸伤了老奶奶和小孙子得赶快送医院。

师:可能发生这么多危险的事情,你想对小男孩说些什么?

生1:不要在花园踢球。

生2:应该找没人的地方去踢球。

生3:应该到比较空旷的地方去踢球。

生4:到体育馆去踢球,就不会伤到别人。

生5:千万不能到马路上去踢球,太危险!

四、总结谈话

点拨联想

1、师:这节课你们有什么收获?

妈,好吗?

五、作业

小调查,数学书

【教学反思】

《数学课程标准》(以下简称《课标》)指出: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是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交往互动、相互交流与共同发展的过程。教师是学生数学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教师要充分利用各种教学资源创造性的使用教材,设计适合学生发展、促进学生自主构建的教学过程,关注学生的情感与态度,帮助学生树立自信,使他们乐学、善学。《抛硬币》这节课在这方面作了大胆、合理的尝试。

一、学习形式多样化,学习内容生活化

《课标》指出:学生的数学学习内容应当是现实的、有意义的、富有挑战性的,这些内容要有利于学生主动地进行观察、实验、猜想、验证、推理与交流等数学活动。多样化的学习材料以其生活性、趣味性,更贴近学生的生活经验、知识基础、心理特征、爱好倾向和思维特点,使学生容易形成认知结构,自主建构,深刻领悟数学知识,体验数学知识的实用价值。在本节课中通过创设抛硬币、摸球、选礼物、装球、估算、看图说话等多样化的活动情景,给学生展示了一个情趣盎然的活动空间(有游戏、活动、生活),使数学课堂不再枯燥与乏味,而是充满了生动情趣和创造活力。学生大胆猜想,动手实践,操作验证,体验感悟,获取数学知识。

二、经历探究体验,转变学习方式

《课标》指出: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数学学习活动应当是一个生动活泼的、生动的和富有个性的过程。注重学习方式的转变是《课标》的重要理念精髓。传统数学教学方式过分单一、枯燥,强调讲练结合,缺乏生机与活力,而现代数学教学则强调学生自主学习,经历体验,自主构建,教师的任务是引导和帮助学生去猜测探索,体验成功,而不是把现成的知识灌输给学生。本节课中,教师首先提供给学生的是不同的情境,让学生自己猜想,动手操作,探索可能性,体验事情发生的不确定性,并能从统计的结果中发现规律,让学生把自己的发现用语言表达出来,这种在操作、思考的基础上得出的全新发现,就是学生的创造。学生在经历猜测---验证---探索---体验---感悟之后,感受数学的趣味本质,享受成功的喜悦,通过小组活动,讨论交流,学生不仅可以学会知识,还培养了主动探索和团结协作的精神。

三、注重学科整合,渗透人文精神

21世纪的社会是信息化的社会。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对数学教学的价值、目标、内容以及教与学的方式产生了重大影响。课堂教学通过多媒体构建一种生生互动、师生互动的课堂教学状态,促进学生主动参与,主动获取知识,学生在丰富多彩的活动情境中,自主探究,发现问题,体验感悟,获取新知。在本节课中,通过多媒体创设各种不同的活动场景,为学生提供了一个更为广阔的自由主动的学习空间,使他们更容易突发奇想,让学生大胆猜想,再实践验证,发现规律,体验确定性与不确定性,自主获取数学知识,便于培养思维的创造性。例如看图说话中,通过多媒体展示给学生的是一个生动、鲜活的现实生活情景:一位小男孩正在花园踢球,球飞向三楼住户的玻璃窗,窗下走着一位老奶奶和她的小孙子。引导学生说图意,预测可能发生的事情,对小男孩提建议,使学生不仅感受到了数学知识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更主要的是通过建议,让学生更多地感悟到生活中各种事情随时都有可能发生,我们不仅要保护自己,还要关爱他人,不要做损害他人的事情,这样,才会把事情做得更好。此时此刻,学生不仅理解了数学知识,解决了实际问题,更重要的是感受着人文关怀和人文精神的熏陶。

北师大版四年级数学上册教案 篇六

【教学目标】

1.经历探索的过程。发现并掌握商不变的规律。

2.能正确应用进行计算,并能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3.能运用商不变的规律,进行一些除法运算的简便计算。

4.在计算中增强学生用多种策略解决问题的意识,培养学生观察、比较及发散思维的能力。

【重点难点】探索与发现商不变的规律

【教学过程】

一、直接引入新课

1.计算并观察下面两组题目,找一找它们的规律:

引导学生观察,比较从式子中发现什么规律?

学生计算并分析出:被除数和除数同时扩大10倍,商都是4。

2.继续展示

引导学生观察,比较从式子中发现什么规律?

学生分析总结:被除数和除数同时扩大4倍,商都是2。

3.教师引导总结:

强调:要使商不变,被除数和除数都乘以0或者除以0可以吗?为什么?

二、商不变规律的应用

1.问:下面的式子为什么可以这样做?

强化学生对商不变规律的理解。

2.王叔叔送货从工厂到商店,一路上都是匀速行驶,下面是他行驶的路程和时间的关系表格,你能把表格填写完整吗?

(1)学生独立完成,交流发现。

(2)引导学生观察,比较从表格中发现什么规律?

(3)根据你的发现,说说128分能行驶多少千米?

引导学生利用规律再进行计算。

三、应用与拓展

问:给你一堆铁丝,你能用台秤测出它有多少米长吗?

1.学生讨论并交流,教师引导:台秤是测物体质量的,那么铁丝的长度和质量之间有什么关系呢?

2.让学生说一说发现了什么规律?

四、小结本课

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北师大版四年级数学上册教案 篇七

教学目标:

1、掌握三角形内角和是180°,并能应用这一规律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2、让学生经历“猜想、动手操作、直观感知、探索、归纳、应用”等知识形成的过程,掌握“转化”的数学思想方法,培养学生动手实践能力,发展学生的空间思维能力。

3、在活动中,让学生体验主动探究数学规律的乐趣,体验数学的价值,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热情,同时使学生养成独立思考的好习惯。

教学重点:

让学生经历“三角形内角和是180度”这一知识的形成、发展和应用的全过程。

教学难点:

三角形内角和的探索与验证。

教学准备:

量角器 各种类型的三角形(硬的纸板) 三角板

教学过程:

一、设疑激趣,导入新课

师: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位朋友(课件)出示三角形,

师:对于三角形你有哪些认识与了解。

生:三角形有锐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钝角三角形

生:由三条线段围成的平面图形叫三角形。

师:介绍内角、内角和

三角形中每两条边组成的角叫做三角形的内角。

师:三角形有几个内角。

生:三个。

师:这三个角的和,就叫做三角形的内角和。你知道三角形内角和是多少度?

生1:我通过直角三角板知道的

生2:我通过长方形中四个角都是直角,是360度,三角形是长方形的一半,所以是180度

生3:我预习了,三角形内角和就是180度)

师:是不是向他们说的一样,所有的三角形内角和都是180度呢?

二、自主探索,进行验证

师:你打算怎样验证呢?

生1用量角器量出每个角的度数,再加一加看看是不是180度

生2:把三角形撕下来

师:怎么撕?象这样撕吗?(作乱撕状),能说的详细些具体些吗?

生2:(补充),把三个角撕下来,拼在一起,看能不能拼成一个平角

生3:把三个角顺次画下来也可以

生4:拼一拼的方法

师:好!同学们想出了这么多办法,下面就用你喜欢的方法验证

师:CAI多媒体课件展示操作要求:

合作探究:

1、每四人一组,每组至少选两个三角形,用你喜欢的方法验证

2、看那个小组验证的方法新、方法多

师:在巡视,并进行个别操作指导

三、交流探索的方法和结果

孩子们探索的方法可能有三个:

生1:一是用量角器量各个角,然后再算出三角形中三个角的度数和,用这种方法求的结果可能是180度也可能比180度小一些,也可能比180度大一些。

生2:二是用转化法,把三角形中三个角剪下来,拼在一起成为一个平角,由此得出三角形中三个角的和是180度。

生3:三是折一折,把三个角折在一起,折在一起成为一个平角,由此得出三角形中三个角的和是180度。

四、归纳总结,体验成功

师:孩子们,三角形中三个角的度数和到底是多少度呢?

生:180度。

五、拓展应用

1、基础练习

2、等边三角形、等腰三角形、直角三角形

六、课堂小结

谈一谈自己的学习收获。

热门教案

学诗词

学名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