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是教师对课堂教学的一种预计和构想,在教学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课件是根据教学大纲的要求,经过教学目标确定,教学内容和任务分析,教学活动结构及界面设计等环节,巧设课件,激发兴趣,可以给语文学习动力。这里给大家分享一些关于四年级数学优秀课件,方便大家学习。为同学们整理了小学四年级数学教案【精选9篇】,在同学们参考的同时,也可以分享一下给您的同桌。
第一课时图形的旋转
个人介绍
姓名:肖文龙
所学专业:人力资源管理(HR)
就读学校:湖南理工学院
工作经验:在大一、大二做过多次一对一的家教辅导,很喜欢和孩子们在一起
教学内容:教材第5~6页例3和例题4。
教学目标:
1、通过生活事例,使学生初步了解图形的平移变换和旋转变换。并能正确判断图形的这两种变换。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初步感知平移和旋转现象。
2、通过动手操作,使学生会在方格纸上画出一个简单图形旋转90°后的图形。
3、初步渗透变换的数学思想方法。
重点难点:能正确区别平移和旋转现象,并能在方格纸上画出一个简单图形旋转90°后的图形。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课件出现游乐场情景:摩天轮、穿梭机、旋转木马;滑滑梯、推车、小火车、速滑。
游乐园里各种游乐项目的运动变化相同吗?
你能根据他们不同的运动变化分分类吗?
在游乐园里,像滑滑梯、小朋友推车、小火车的直行、速滑这些物体都是沿着直线移动这样的现象叫做平移(板书:平移)。
而摩天轮、穿梭机、旋转木马,这些物体都绕着一个点或一个轴移动这样的现象,我们把他叫做旋转(板书:旋转)。
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旋转”。板书课题。
二、学习新课
1、生活中的平移。
平移和旋转都是物体或图形的位置变化。平移就是物体沿着直线移动。
在生活中你见过哪些平移现象?先说给你同组的小朋友听听!再请学生回答。说得真棒,瞧,我们见过的电梯,它的上升、下降,都是沿着一条直线移动就是平移。
你们想亲身体验一下平移吗?
全体起立,我们一起来,向左平移2步,向右平移2步。我们生活中的平移现象可多了,能用你桌上的物体做平移运动吗?
2、生活中的旋转:
你们真是聪明的孩子,不仅认识了平移的现象还学会了平移的方法。刚才我们还见到了另一种现象,是什么呀?(旋转)
旋转就是物体绕着某一个点或轴运动。
“你见过哪些旋转现象?”先说给同桌听听,然后汇报。
像钟面的指针,指南针它们都绕着一个点移动,这些都是旋转现象。
同学们的思维真开阔,下面我们一起来体验一下旋转的现象吧!起立,一起来左转2圈,右转2圈。旋转可真有意思,你能用你周围的物体体验一下旋转吗?现在就让我们一起来轻松轻松,去看看生活中的平移和旋转吧!
学习例题4:
(1)引导学生数时要找准物体的一个点,再看这个点通过旋转后到什么位置,再来数一数经过多少格。
(2)先让学生说一说画图的步骤,再来画图。
(3)让学生学会先选择几个点,把位置定下来,再来画图。
(4)课件演示画图过程,并帮助学生订正。
教学内容:
北师大版数学实验教材四年级上册第四单元“图形的变换”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通过实例观察,了解一个简单的图形经过旋转制作复杂图形的过程。
2、能在方格纸上将简单图形旋转90°。
教学重难点:能在方格纸上将简单图形旋转90°
提问:例5在下列现象中,哪些是平移或旋转现象?
(1)方向盘的转动;(2)水龙头开关的转动;
(3)电梯的上下移动;(4)钟摆的运动。
活动过程:
一、活动一:创设情境,解决问题。
创设情境,提出问题。通过观察,进行讨论
a.师(出示幻灯片):这些图案漂亮吗?你想知道它们是怎么设计出来的吗?
b.在生活中,有各种美丽的图案,但其中有很多图案是由简单的图形经过旋转获得的。请你们仔细观察,你发现了什么?
c.师:现在请同桌同学就刚才观察到的现象进行交流。(教师走进孩子的中间,与他们进行初步的交流)
师:哪一个小组来汇报呢?(教师根据学生的汇报进行整理。)
①图形B可以看着图形A绕点O顺时针方向旋转90度得到;
②图形C可以看着图形B绕点O顺时针方向旋转90度得到;
③图形D可以看着图形C绕点O顺时针方向旋转90度得到;
d.观察感悟,发现规律
师:从图形A旋转到图形B,图形B旋转到图形C,图形C旋转到
图形D的过程中,你发现了什么?(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大小
不变、点O是固定的,顺时针方向、旋转90度)
师:在我们的生活中,有许多图案都是这样旋转得来的,你们能根据
这个方法或用自己喜欢的方法来设计一些图案吗?(设计意图:在观察、
交流的过程中,初步感悟一个图案是由简单的图形经过旋转获得。在旋
转的过程中,这个简单的图形总是围绕一个点按照一定的方向旋转的。)
二、活动二:动手实践,亲身体验。
1、在白纸上旋转。
(1)请同学们打开1号信封,从里面取出一张白纸和一个三角形ABC(生完成后),请你沿着三角形的边把手上的三角形先描绘下来,接着以这个三
角形的一个顶点为中心进行旋转(旋转的角度可以是任意的),最后在小
组里面说一说这个三角形是围绕哪一点旋转的。
(2)学生操作后小组交流,老师巡视、指导。
(3)请三个学生上台演示,引导学生进行交流。
2、在方格纸上旋转。
(1)请同学们打开2号信封,从里面取出一张方格纸和一个三角形(生完成后),请你先把手中的三角形与方格纸上的三角形重合起来,接着以这个
三角形的一个顶点O为中心进行旋转(旋转的角度是90度),最后在小
组里面说一说从图形1到图形2,从图形2到图形4等旋转的角度。
(2)学生操作后小组交流,老师巡视、指导。
(3)请个别学生上台演示,引发全班同学进行交流。
3、完成P52“说一说”的第1、2题,把你的答案填在书上。完成后进行反馈。
4、数学万花筒。
请同学们自己剪一个任意的三角形,接着一边旋转,一边把旋转后所得的图
形描绘下来,让孩子们自己去创造,老师作适当的指导。
5、归纳总结。
(1)通过刚才的动手操作,你有哪些体验,
把你想法与同学说一说。
(2)班上交流,引发更多的同学进行反思。
(设计意图:在学生初步感受图形旋转的一些方法与规律后,让学生大胆地实践,经历动手设计的过程,能有效地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和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3.学习例题3:
(1)与学生共同完成其中的一道题,余下的由学生独立完成。
(2)对于有错误的学生,在全班进行讲评。
4.学习例题4:
(1)引导学生数时要找准物体的一个点,再看这个点通过旋转后到什么位置,再来数一数经过多少格。
(2)先让学生说一说画图的步骤,再来画图。
(3)让学生学会先选择几个点,把位置定下来,再来画图。
(4)课件演示画图过程,并帮助学生订正。
5.课内练习:
第6页1、2题。
第9页4题。
课后作业:第9页第5题
板书设计:旋转
平移和旋转都是物体或图形的位置变化。
平移就是物体沿直线移动。
旋转就是物体绕着某一个点或轴运动
小学四年级数学上册课件
小学四年级数学上册课件
三位数乘两位数
一、单元教学内容
三位数乘两位数P47——P55
二、单元教学目标
1.使学生掌握用一位数乘两位数(积在100以内)或几百几十的数的口算方法。
2.使学生能根据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推出并掌握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
3.使学生知道速度的表示法,经历从实际问题中抽象出时间、速度和路程之间的关系,并应用这种关系解决问题的过程。
4.使学生掌握乘法的'估算方法。在解决具体问题的过程中,能应用合适的方法进行估算,养成估算的习惯。
三、单元教学重难点
重点:笔算三位数乘两位数;速度、时间和路程的关系;以及乘法的估算。
难点:估算时,正确处理因数估大估小的问题。
四、单元教学安排
三位数乘两位
第1课时 笔算乘法
一、教学内容: 笔算乘法(因数的中间和末尾没有0)P47例1
二、教学目标:
1. 使学生掌握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
2. 使学生经历笔算乘法计算的全过程,掌握算理和计算的方法。
3. 培养学生类推迁移的能力和口算的能力
三、教学重难点
使学生掌握三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方法
四、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五、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授
笔算下面各题并说一说两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方法是什么。
45×12= 44×59= 63×52=
这节课我们在此基础上继续学习笔算乘法
(二)探索发现
1、出示例1:
李叔叔从某城市乘火车去北京用了12小时,火车1小时约行 145千米。该城市到北京大约有多少千米?
问:说一说这题如何列式?这是一道什么样的乘法算式?(板书教学内容补充:三位数乘两位数)
145×12估计一下大约是多少?(指名回答)
怎么计算出准确的结果?能不能用我们以前学过的旧知识来解决这道题,自己试一试。(小组讨论并汇报)
提问:
(1)先算什么?(先算2乘145的积是290,得数的末位和因数的个位对齐)
(2)再算什么?积的书写位置怎样?
(3)最后算什么?注意第二步个位上的0不写。
苏教版小学四年级数学上册课件
在中国古代,数学叫作算术,又称算学,最后才改为数学。中国古代的算术是六艺之一(六艺中称为“数”)。数学起源于人类早期的生产活动,古巴比伦人从远古时代开始已经积累了一定的数学知识,并能应用实际问题。从数学本身看,他们的数学知识也只是观察和经验所得,没有综合结论和证明,但也要充分肯定他们对数学所做出的贡献。
基础数学的'知识与运用是个人与团体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其基本概念的精炼早在古埃及、美索不达米亚及古印度内的古代数学文本内便可观见。从那时开始,其发展便持续不断地有小幅度的进展。但当时的代数学和几何学长久以来仍处于独立的状态。下文是苏教版小学四年级数学上册课件,可以直接下载!
苏教版小学四年级数学上册课件 |
北师大版小学《左右》数学课件
教学目标:
1.认识“左、右”的位置关系,体会其相对性。
2.能够初步运用左右描述物体的位置,解决实际问题。
3.通过生动有趣的数学活动,使学生体会到学习数学的乐趣。
教材分析:
我所执教的内容是第五单元中继“前后”“上下”之后的第三课。本课时的教学内容是根据学生已有的经验和兴趣特点,从学生最熟悉的左手和右手引入教学,让学生在具体的操作和探索中观察、感知“左、右”的含义及其相对性。在体验左右的位置关系和变换的过程之后,引导学生把左右的知识应用于生活,激发学生探索数学的兴趣。教学时要注意结合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组织学生亲身经历各种生动有趣的活动,充分感知左右,从而体会左右的意义。
《标准》在基本理念中指出:“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知识经验基础上。”学生早已具有“眼前、背后、头上、脚下”的空间经验,对于前、后、上、下,学生一般不会搞错。但是,人体是左右对称的,如:左手、右手;左脚、右脚;左耳、右耳;……在人体的这些外部器官中,左边和右边没有什么区别,所以识别“左右”比较困难,即使成人有时也不能对“左”和“右”做出快速反应。备课前经过了解,我发现这些一年级的孩子已经能区分自己的左手和右手,但由于没有经过刻意的培养和训练,所以对左、右的反应比较迟缓,大部分学生区分左右的方法是:先想想哪只手会写字,再判断哪边是右边,然后想另外一边是左边。并且,据了解他们以前学做操时,体育老师为了方便教学,与学生面对面站,但所讲解的左右位置与顺序却与学生是一致的,这给学生现在学习左右造成一种误导,左右的相对性在他们的思维上还是一片空白,所以,“理解左右的相对性”是这节课的难点。
学校及学生状况分析:
我所执教的班级是县城附近一所普通农村小学的一年级班,学生共46人,其中男生30人,女生16人,有40名学生曾受过一年以上学前教育。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一般,合作交流能力尚在培养之中。由于条件限制,执教时本节课在普通教室进行,学生分成两大组,每大组中4人一排作为一个学习小组。
教学设计: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在上课前的休息时间里,教师用录音机随意地播放节奏轻快活泼的儿歌。上课铃响,录音机关,师生问好。
师:刚才播放的儿歌,同学们喜欢听吗?
生:(愉快地)喜欢。
师:喜欢听的同学请举手。举好,别放下,能不能说说你举的是哪只手?
生1:我举的是右手。
生2:我举的是右手。
师:另一只手是哪只呢?
生:左手。
师:每个同学对你的同桌说一说,哪只是右手,哪只是左手。
(生争先恐后地说给同桌听。)
师:今天,我们要来认识“左右”。(板书课题:左右)
“左”字和“右”字有什么不一样的地方?
根据学生回答,师用红粉笔描出不一样的地方。
(评析开讲设计生动活泼,从学生课堂上经常发生的动作――举手出发,直奔主题,有效组织课堂,符合一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使这节课开始就洋溢着轻松愉快的气氛。)
(二)联系自身,体验左右
1.摸一摸。
师:左手和右手是一对好朋友,团结起来力量特别大,在我们的身体中,除了左手和右手是一左一右外,还有什么是一左一右的?
生1:脚。
师:哪只是左脚?哪只是右脚?
生1:这只是左脚,这只是右脚。(边摸边说。)
师:对!左脚和左手是在同一边的,右手和右脚是在同一边的。来,全班同学一起摸一摸,边摸边说,左脚――右脚……
生2:还有左耳和右耳。
生3:还有左眼和右眼。
生4:还有左肩和右肩。
……
(生每说一种,教师都引导全体学生用手摸一摸。)
2.动作游戏。
师:下面我们来活动活动自己的双手。老师喊口令,你们做动作。
(生十分高兴。)
起立!
伸出你的左手,伸出你的右手。
用你的左手摸左耳,用你的右手摸右耳,
用你的左手摸右耳,用你的右手摸左耳。
用你的左手拍左肩,用你的右手拍右肩,
用你的左手拍右肩,用你的右手拍左肩。
用你的左手拍左腿,用你的右手拍右腿,
用你的左手拍右腿,用你的右手拍左腿。
(评析教师在这里没有花费唇舌去解释“左”和“右”,而是从学生最容易感受到的自己的身体展开活动。这样的活动,让学生充分体验自身的左右,从而理解左右的位置关系,同时也让学生亲自体会到学习数学的乐趣,感受到人的身体上也有数学。)
(三)实际操作,探索新知
1.摆一摆。
师:游戏做完了,现在我们要开始摆文具了。同桌的同学互相合作,听清楚老师说的话。
请你在桌上放一块橡皮;
在橡皮的左边摆一枝铅笔;
在橡皮的右边摆一个铅笔盒;
在铅笔盒的左边,橡皮的右边摆一把尺子;
在铅笔盒的右边摆一把小刀。
生摆好后,师用小黑板出示正确的排列顺序,生检查自己的排列。
2.数一数。
师:从左数橡皮是第几个?从右数橡皮是第几个?
生:从左数橡皮是第二个,从右数橡皮是第四个。
师:为什么橡皮一会儿排第二?一会儿又排第四?
生:因为反了一下。
师:什么东西反了?能讲得更清楚一些吗?
生:数的顺序反了,开始是从左数,后来是从右数。
师小结:也就是说,同样一个物体,从左数和从右数,结果就可能不一样。
3.说一说。
师:现在我们来玩一个对口令的游戏,哪个同学愿意和老师对口令?其他同学当裁判。
(学生纷纷举手。)
师:陈立,陈立,我问你,
尺子的左边是什么?
尺子的右边是什么?
陈立:尺子的左边是橡皮,
尺子的右边是笔盒。
(这时学生都把手举得高高的,都想和老师对口令。)
师:同学们都很想对口令是不是?那么学老师的样子,同桌的同学互相对口令好不好?
生:(兴奋地)好!
(同桌的同学互对口令。)
师:同学们都知道文具的左边是什么,右边是什么。能不能说说你自己的左边是谁,右边是谁?
(提问两个同学,然后每个人说给自己的同桌听。)
4.找一找。
(出示教材第60页“找一找”挂图。)
师:星期天,东东想去小明家玩,他没到过小明家,但他记得小明说他家住在三楼,上楼梯后往左走。你们能告诉东东小明家住几号房吗?
(评析通过“摆一摆”“数一数”“说一说”“找一找”引导学生亲身经历知识形成的全过程,锻炼学生的操作能力、观察能力、语言表达能力,体现“让学生动手实践”这种重要的数学学习方式。)
(四)体验左右的相对性
1.想一想。
师:刚才同学们帮东东解决了困难,现在愿不愿帮老师一个忙。
生:愿意。
师:老师举的是哪只手?(师举右手。)
生1:是右手。
生2:不对,老师举的是左手。
师:有的同学说左手,有的同学说右手,老师举的到底是哪一只手?
(学生七嘴八舌,还是有的说左手,有的说右手。)
师:同组的同学讨论一下,交流一下意见。
(小组讨论交流。)
汇报结果。
生1:我们组认为老师举的是右手,因为刚才老师用这只手写粉笔字。
师:不错,你们观察得真仔细,老师确实是用这只手写字。
生2:老师,你举的是右手,因为你转过身去,就和我们一样了。
师:你真了不起!发现了这个大秘密。
(师转身验证。)
体验:同桌左边的同学向右转,右边的同学向左转,同时举右手。
师小结:如果面对着面,你的左手就会对着同桌的右手,你的右手就会对着同桌的左手。
(评析教师巧妙地用设疑的`方法让学生判断教师举的是左手还是右手,很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他们的求知欲,使他们积极主动地思考,亲身经历“猜测――验证――数学解释”的过程,从而发现:方向不同,左右不同。)
2.小游戏。
师:老师和你面对面站着,老师举右手,你也举右手,老师举左手,你也举左手,看谁举得又对又快。
(生十分投入地做游戏。)
3.爬楼梯。
师:上楼梯时我们要靠哪边走?
生:右边。
师:下楼梯时我们又要靠哪边走?
生1:左边。
生2:不对,应该靠右边走。
师:请你们两位示范一下,把教室中间过道当楼梯,一个从前往后走是下楼梯,另一个从后往前走是上楼梯。
(生观察时师提醒:下楼梯的同学是靠哪边走?)
(生还是有的说左边,有的说右边。)
师:教学楼中间有一个楼梯,同学们想不想去走一走?
(全体学生进行室外活动:走上楼梯,又走下楼梯。下楼梯时,师又提醒:下楼梯时你靠哪边走?)
回到教室。
师:现在同学们明白下楼梯时靠哪边走吗?
生:(齐声)右边!
师:为什么上、下楼梯都靠右边走?
生:如果不这样走,上、下楼梯的人就会相撞。
师:对!特别是要做课间操时楼梯比较拥挤,如果相撞就会发生危险。
(评析当观察别人判断左右时,学生容易以自己为标准来确定,错误率较高。教师在此及时地让学生到室外实地进行活动,以学生表演的方式让学生更清楚地经历了方向的变化,再次体验“方向不同,左右不同”,从而使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得到充分的体现。)
4.练一练。
(出示课本第61页第3题图)他们都是靠右走的吗?
(五)运用新知,解决问题
1.转弯判断。
师:同学们想不想去公园玩?
那我们就坐这辆大客车去吧!(师拿出玩具客车。)
准备好,要出发了,请同学们判断客车是往左转还是往右转?
(师在“十字路口图”上演示转弯。)
生1:客车是往右转。
生2:我认为客车是往左转。
师:现在我们在哪里?
生1:……在教室里。
生2:不对,我们坐在客车上。
师:小组讨论一下,客车到底是往哪边转。
(生组内讨论交流意见。)
师生共同小结:站的方向不同,左右也不同。在日常生活中,汽车转弯的方向常常以司机为准。
2.小游戏:我是小司机。
师:同桌的同学互相配合,左边的同学说命令,右边的同学用玩具小汽车在“十字路口图”上转弯,然后交换角色。
(评析教师适时有效地组织学生进行讨论、表演、验证,去感悟、去体验、去认知,较好地突破了本节课的难点。最后的小游戏,训练学生多角度思考问题的能力,拓展学生的思维,进一步明确“方向不同,左右不同”,同时这个小游戏的安排,使这节课自始至终都让学生保持着浓厚的学习兴趣,使学生真正地体会到:数学就在身边,就在我们的生活中。)
(下课铃响)
师:休息的时间到了,请左边一大组的同学起立,再请右边一大组的同学起立,挥挥你们的右手向来听课的老师说声“老师再见!”
教学反思:
反思整个教学实践过程,既有成功的喜悦,又有失误的遗憾。具体分析如下。
1.整节课洋溢着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
《标准》中特别提出了“情感与态度”的发展目标,我在这一方面作了积极的尝试。本节课的宗旨是通过有趣的具体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在活动中领会左右。上课前播放节奏轻快活泼的儿歌,一方面,有效地消除了学生因许多陌生的听课老师带来的紧张情绪,能全身心地投入学习活动;另一方面,通过“喜欢听的请举手!”“你举的是哪一只手?”两句话很随意地使学生在愉快的心情下进入教学情境,从而营造愉快的学习氛围,为提高教学效果做了很好的铺垫。此后每个环节都设计富有情趣的数学活动和学生喜闻乐见的小游戏,如:摸一摸、动作游戏、对口令等,各个教学环节紧密联系,环环相扣,过度自然。这些生动有趣的活动使学生体会到学习数学的乐趣,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
2.留给学生广阔的思考与交流的空间。
在学习过程中,学生难免遇到困难或出错,如果教师直接给出答案,学生一听就懂,一过就忘。本节课关注学生的自主探索、合作学习,努力使学生自己发现解决问题的方法。如:我举起右手,让学生说一说我举的是哪只手,有的学生说左手,有的说右手,这时我并没有立刻下结论,而是让学生自己去讨论,交流自己的想法。“老师刚才用这只手写粉笔字。”“老师转过身去,就和我们一样了。”在思考与交流中,学生体验到了左右的相对性,同时也体验到学习成功的快乐。又如:判断客车转弯时到底是向哪边转,由于与客车面对面,有些同学会判断错,我也没有马上下结论,而是提醒学生我们现在坐在哪里?(坐在客车上)再让他们讨论交流,在讨论中他们都想说服对方。最终统一了意见:判断客车往哪边转,要把自己想像成乘车的人。
3.为学生提供了在实践中探索的机会。
“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当学生对“下楼梯时是靠左走还是靠右走”发生争议时,我组织学生进行室外活动――爬楼梯。在备课时,我只准备在教室中间的过道上模仿上下楼梯,但在教学过程中,我感到学生对“左右相对性”的理解程度没有到位,突然想到学生的教室在一楼,平时上下楼梯的机会不是很多,感觉有必要让学生亲自到真实的环境去体验一下,并且进行这项活动并不是一件难事,所以临时增加了这一个教学环节,结果表明这一环节的设置是对的,起到了突破教学难点的作用。又如,我让学生用橡皮、尺子、小刀等学习用具“摆一摆”,然后我问“从左(右)数橡皮是第几个?”(数一数),“尺子的左(右)边是什么?”(说一说),这些数学活动使学生获得直接的体验,让学生在实践中探索左右的意义,在理解的基础上掌握左右的位置关系。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使学生知道生活中有比万大的数2、使学生进一步认识计数单位“万、十万、百万、千万和亿”,类推每相邻两个计数单位之间的关系,知道数级、数位。
过程与方法:使学生经历揭示各计数单位间的关系的过程,掌握数位顺序表,理解位值的概念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体会大数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培养学生在实际生活中寻找数学信息的意识和能力
重点
认识计数单位“万、十万、百万、千万和亿”,
难点
掌握每相邻两个计数单位之间的关系
教具
图片和计数器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我们以前都认识过哪些数?
2、数数:
1)从689一个一个的数到712。
2)从420一十一十的数到540
3)从910一十一十的数到1000
4)从200一十一十的数到1000
3、在生活中你见到过哪些比较大的数?
4、出示图片:
在日常生活和生产中,我们经常用到比万大的数。
北京市人口:13819000人
请学生试着读一读
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更大的数,板书课题:亿以内数的'认识
二、探究新知
1、请学生拿出计数器,一千一千地数,当数到10个一千时问:一千一千地数,10个一千是多少?
强调:千位上的10个珠子怎么办?
2、请学生10个10个地数,当数到10个一万时问:是多少
利用计数器问:怎么表示10个一万?
3、照这样继续数下去
10个十万是多少?
10个一百万是多少
10个一千万是多少
学生在计数器上数数。
学生自由谈
以组为单位按要求数数
学生自由汇报,课前收集的数
观察图片,试着读数。
10个一千是一万
拨回去,在万位上拨一个珠子。
10个一万是十万
在十万位上拨1个珠子。
同桌互相数数
10个十万是一百万
10个一百万是一千万
10个一千万是一亿
全班交流
复习所学的数的知识,为学习新知做准备。
感受到大数在生活中的应用,产生认识大数的需要,激发学生探究新知的欲望。
使学生进一步认识计数单位“万、十万、百万、千万和亿”,掌握每相邻两个计数单位之间的关系
师:一、十、百、千、万、十万、百万、千万都是计数单位。
想一想:每相邻两个计数单位之间是什么关系?
4、把所学数位按数位顺序表排列起来
亿级 万级 个级
亿 千 百 十 万 千 百 十个
万 万 万
位 位 位 位 位 位 位 位位
1 3 8 1 9 0 0 0
↑
表示8个十万
每个计数单位都要占一个位置,按照我国计数的习惯,每4个数位是一级。
说一说其他数位上的数各表示多少?
三、巩固新知
1、 做一做的1题数数
2、 做一做的2题说一说生活中哪些地方用到万以上的数。
3、练习一的第1题
四、小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和体会?
五、作业:做一个数位顺序表
每相邻两个计数单位之间是十进关系。
数级 说出数位顺序表
数位
学生说出数位上的数表示什么。
学生两人一组,按要求数数,互相检查。
学生举例说明
知道数级、数位。
掌握数位顺序表,理解位值的概念
理解位值的概念
通过数数,理解并掌握计数规律。
体会大数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培养学生在实际生活中寻找数学信息的意识和能力
教材分析:
大数的认识是是在学生认识和掌握万以内数的基础上学习的。生活中大数广泛存在,对大数的认识既是万以内数的读写巩固和扩展,也是学生必须掌握的最基础的数学知识一。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认识计数单位万、十万、百万、千万和亿,认识亿以内各个计数单位单位的名称和相邻两个单位之间的关系。
2.掌握数位顺序表及数位分级,为以后学习读数和写数打下基础。
3.能正确地说出每个数位上的数字的含义。
教学重点:
熟记数位顺序表和有关计数单位的知识,知道每个数位上数字的含义。
教学难点:
中间、末尾有0的数的读法。
教学过程:
一、情境创设,提出学习目标
(一) 师: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个故事,题目叫《青年的财富》,想听吗?(生):想
师:故事中也有数学信息哦,看谁的耳朵灵!
有一个青年总是抱怨自己时运不济发不了财,终日愁眉不展。这天,在他无意中遇到一个须发俱白的老人,老人见他愁容满面,于是问到:“年轻人,你为什么这样不开心?”
“我不明白,为什么我总是那么穷?”年轻人说。
老人由衷地说:“穷?你很富有啊!”
年轻人问道:“富有?我怎么不知道?这从何说起?”
假如去掉你一一只手,给你10000元,你愿意吗?”老人问道。
“不愿意,”年轻人肯定地回答。
“给你100万让你马上变成80岁的老人,你愿意吗?”
( 师:小朋友们,你说年轻人愿意吗?)“不愿意”!
“用1000万来换取你的生命,你愿意吗?”“当然不!”
“这就对了。你已经有超过1000万的财富了,为什么还哀叹自己贫穷呢?”老人微笑着说。年轻人恍然大悟。
亲爱的同学,如果现在用1亿元换走你的爸爸妈妈,你们愿意吗?
(生):不愿意。
师:是啊!看来我们的生命和父母是多么的珍贵啊,用再多的钱也是换不来的,我们一定要珍惜生命。
师:故事讲完了,你听到了哪些数学信息?
生:80、1000、100万、1000万、1亿等
(师适当表扬:真是个善于倾听的好孩子!你听得真仔细!……)
师:100万、1亿、1000万等都是大数(板书:大数)这样的数你还听到或是看到过吗?
(预设)学生举例。
生1:中国的人口有13亿多。
师:对,你了解得真多!
生2:房价和车价等
师:是的,你很会选择信息。
(二) 想一想:你们想知道什么有关大数的数学知识?(提出学习目标)
1.计数单位的认识,计数单位的名称和相邻两个单位之间的关系。
2.学习每个数位上的数字的含义。
3.掌握数位顺序表
二、交流互动,展示学习成果
1.学生自学例1,做一做。
2.学习小组互相帮助、质疑问难。(教师相机进行指导,收集学生的学习信息,引导小组内的学生进行相互交流、相互质疑、相互帮助、相互探讨)
3.小组展示、全班交流,激发冲突。
(1)各小组分别展示自己的学习成果。
(2)全班交流、激发冲突。
A:个、十、百、千、万是计数单位,十万、百万、千万、亿也是计数单位。
B:我们知道了每相仿两个计数单位之间的进率都是十(因为十个一是十、十个十是一百、十个百是一千、十个千是一万、十个万是十万、十个十万是百万、十个百万是千万、十个千万是一亿)
C:数位与计数单位之间的联系与区别。
D:一个数还可以分成个级、万级、亿级。
E:我们认识了数位顺序表。
F:每个数位上的数表示的意义不一样。
(3)教师相机引导学生质疑、激发冲突。
A:你是怎么区分数位与计数单位的?
师:大家已经知道计数单位和相邻两个计数单位之间的进率是十。计数单位所占的位置,就象你们在教室里有座位,到电_去看电影,要买票买个座位(如果不安排座位会怎样?)每个计数单位所占的位置就是它们的数位。
B:从数位顺序表中我们能获得哪些数学知识?
C:为什么每个数位上的数表示的意义不一样?
(4)学生自由提问质疑、激发冲突。
三、检测学习成效
(一)判断题(用手势表示)
1.从右边起,第九位是千万位。( )
2.万、十万、百万、千万是计数单位。( )
3.十万里有10个千。( )
(二)填空:(独立完成,再校对)
1.千万位的右边一位是( ),左边一位是( )。
2.10个十万是( ),1亿里有10个( )。
3.2091837是一个( )位数,位在( )位,9在( )位上,表示( );2在( )位上,表示( )。
四、拓展知识外延
1.猜数
(创设情境:前几天,王叔叔买了一套房),它的价钱是下面几个数中的一个,956800 965800 895600 958600 9586000 986500
信息:是个六位数
它的位上数字是9
它的十万位上的数字是5
它的千位上数字比百位上数字多2。
你能根据给出的信息猜出它的价钱吗?先独立完成,再同桌商量商量,说说你的想法,比一比,谁猜得准!(反馈)
2.师: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对大数有了一些了解,在以后地学习中,我们会了解更多的有关大数的知识。那时,老师相信同学们不但会读大数、还能写,相信小朋友们在数的王国里能更加自由驰骋!你们会读下面各数吗?
4576 45760 7800 78000 97540000 100000000
把你的想法和同桌说一说
五、教师总结
小学数学是研究空间形式和数量关系的的一门科学,它的特点是高度的抽象性、严密的逻辑性、广泛的应用性。每个教师都有自己的教学习惯、教学特点,虽然教无定法,但教有定规,这个“规”,既要符合学生的认识规律又要符合数学自身的发展规律,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的同时,让学生能够自主学习,主动去研究、探索、猜想、操作、发现和证明的过程。PPT课件作为一种辅助教学手段,是新的教学模式下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手段,是发展的必然趋势。PPT课件是通过图片、文字交流、声音和图像来辅助课堂教学的,可以将比较抽象的教学知识直观地表现出来,做到辅助教学的作用。这种教学与传统的教学不同,传统教学是在教学中,教师口头语言的基础上,为更丰富的传递信息而采用的一些简单的教具。诸如:书本、图片、画册、黑板、模型、实物、小型展览等。而这种有PPT课件参与教学可以准备更多的图片,解决教材内容的局限性,也不必要在上课时带太多的教具,既能丰富教学内容,也能完成教学目标。
一、PPT课件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应用的优点
PPT课件应用于小学数学中,不仅能将书上的知识点通过图文并茂和声像结合直观的展现数学知识的原理和数学公式的形成,吸引学生注意力,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
趣,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让学生主动参与,提高学习效率。课堂教学中用PPT课件演示具体的情境,学生积极参与数学活动,对数学有好奇心和求知欲,能让学生迅速进入课堂学习中来,教师掌握课堂的导向。例如:在准备教授苏教版五年级下册第四单元《分数的性质和意义》中的《真分数和假分数》时,可以从学生已经掌握的分数的意义和分数单位的基础上进行练习入手为教学情境情境,如图1:
利用自定义动画中的添加效果让字母和表示的内容依次出现在PPT课件上,既能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又能让学生不知不觉初步了解本节课的知识。学习要从兴趣开始,兴趣是最好的教师。例如教师在上人教版三年级上册《有余数的除法》时。教师可根据教材中所列举的公式,设计同学们拼凑花瓣的游戏情景来让同学们慢慢的进入教学。首先出示的是引入部分第一张灯片的设计,首先找出同学们日常生活中常见的图片,利用自定义动画给每张图加上动作效果如图2:设计学生熟悉的教学情景,让学生有利于激发学生主动去观察、去思考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引导学生参与课堂解决生活中的问题,提高教学效率。
2、应用PPT课件突破课堂教学的重点和难点,动手、动脑相结合。
传统课堂教学中,教师受教学资源的限制,教案设计的难点往往是教师在课堂中无法更好演示出有关教学的一些事物和现象,学生无法弄懂。而教师如果应用PPT课件进行教学,并设计一定生动有趣的教学画面,可以激发学生积极主动的参与问题解决中,让学生初步学会从数学的角度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4],突破课堂教学所设计的教学难点,实现教学目标,完成学习重点。例如教师在教授人教版三年级上册《有余数的除法》时,可以设计一步一步加花瓣的方式询问同学们能不能拼成一朵花的引导性问题让学生在边拼边玩中逐渐了解余数要比除数小的教学难点,如图6:
其次利用自定义动画先设计十二片花瓣退出随机效果,然后设置事先做好的两朵花和剩下的两瓣花瓣的进入效果为随机效果,设计列出的公式单击出现,设计后面每出现一片花瓣就出现相应的公式,一直到出现十五片花瓣刚好能拼三朵花,如图7、图8:
游戏是小学生最为喜爱的学习娱乐形式之一,游戏场景的设置也因此更容易走进他们的思维[7]。教师这样设计的PPT课件教学,学生不仅在活动动手操作,也出动脑筋解决问题,不知不觉中掌握了本章节的重点和难点,有效提高学习效率,激发学生的探知兴趣,培养学生自我动手积极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应用PPT课件教学中插入音频和视频让数学课堂
“活”起来
PPT课件在教学活动不只应用于展示文本文字和课堂必要的教学图片,还能根据课堂的教学内容插入有利于实现教学目标的音乐和视频,例如教师在教授新课前可在PPT课件第一页利用插入中的影片和声音里面的文件中的文件中的声音选择能活跃课堂的音乐。如图9:
PPT课件插入令人听起来心情的愉快音乐有利于学生对所教授的内容有期待兴,音乐是人与人之间交流的第二种语言,教师课前和同学们利用音乐做一些互动,特别是刚来到陌生的班级授课的时,音乐可以一下子拉近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关系,有利于课堂教学组织,更好完成授课内容。教师利用PPT课件进行教学时,可利用插入中的图片里面的自选图片选择按钮,设计超链接到准备好的视频,如图10:
4、PPT课件在教学中的应用,带来的便利。
在传统教学中,教师需要板书教材中大量知识点不仅费时费力,而且一直是影响课堂教学时间的一大难题。PPT课件的应用,教师可以利用它来向学生出示本堂教学的关键问题和重要知识点,PPT课件可以反复使用,教师在课余时间能有更多的时间去准备其他教案,
二、PPT课件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应用存在的问题PPT课件在教育领域的应用越来越频繁,使得小学数学教学质量和学生的学习效率有一定的提高,但由于教师在教
学过程中对于使用PPT课件的一些错误的认识,PPT课件在教学中应用的位置陷入尴尬的境地。
1、PPT课件使用黑板化
传统教学主要是教师应用黑板、粉笔和教材进行教学,教师讲授的例题和重点知识都需要使用粉笔在黑板上板书出来,利用PPT课件呈现要教授的内容,虽说能节省教师板书的时间更好提高教学效率,但是PPT课件此时作用像一个小黑板只是把要板书的内容事先准备好,等到用得时候在演示出来,而不是作为教学辅助突破教学重难点,或者创设必要的教学情境。
2、PPT课件制作单一化
教师在设计PPT课件是往往只注重演示教学内容文字化,有意识完成课堂教学内容和自己设计的教学目标去备教法,备教材。而忽视备学生的重要性,PPT课件很少注重图片和文字的相结合,缺少能活跃课堂气氛,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教学活动设计。
3、PPT课件虚而不实化
一个好的PPT课件设计,能让课堂教学完美的进行,不仅教师引导的完美,学生也能在良好的学习氛围中开心学习,轻松掌握知识点。许多教师在运用PPT课件时只片面地追求形式,而忽视课件本身的内涵[8]。往往忽略“好”PPT课件的设计原则,转而设计PPT课件演示好看好玩的动画效
知识点一
1、亿以内数的读数方法。
含有个级、万级和亿级的数,必须先读亿级,再读万级,最后读个级。(即从高位读起)亿级或万级的数都按个级读数的方法,在后面要加上亿或万。在级末尾的零不读,在级中间的零必须读。中间不管有几个零,只读一个零。
2、亿以内数的写数方法。
从高位写起,按照数位的顺序写,中间或末尾哪一位上一个也没有,就在那一位上写0。
3、比较数大小的方法。
多位数比较大小,如果位数不同,那么位数多的这个数就大,位数少的这个数就小。如果位数相同,从左起第一位开始比起,哪个数字大,哪个数就大。如果左起第一位上的数相同,就开始比第二位……直到比出大小为止。
知识点二
1、改写以“万”或“亿”为单位的数的方法。
以“万”为单位,就要把末尾的四个0去掉,再添上万字;以“亿”为单位,就要把末尾八个0去掉,再添上亿字。
2、改写的意义。
为了读数、写数方便。
知识点:三
1、精确数与近似数的特点。
精确数一般都以“一”为单位,近似数都是省略尾数,以“万”或“亿”为单位。
2、用四舍五入法保留近似数的方法。
根据题中要求,看到所要保留位数的下一位,如果这一位满5,则向前一位进一;如果不够5则舍去。而不管尾数的后几位是多少。如精确到万位,只看千位,精确到亿位,只看到千万位。最后一定要写出单位名称。
知识点四
1、认识直线、线段与射线,会用字母正确读出直线、线段和射线。
直线:可以向两端无限延伸;没有端点。读作 :直线AB或直线BA。
线段:不能向两端无限延伸;有两个端点。读作:线段AB或线段BA。
射线:可以向一端无限延伸;有一个端点。读作:射线AB(只有一种读法,从端点读起。)
知识点五
1、相交与垂直的概念。当两条直线相交成直角时,这两条直线互相垂直。(互相垂直:就是直线OA 垂直于直线OB,直线OB垂直于直线OA)这两条直线的交点叫做垂足。(两条直线互相垂直说明了这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必须相交,相交还要成直角。)
2、画垂线:
(1)过直线上一点画垂线的方法。
把三角尺的一条直角边与这条直线重合,直角顶点是垂足,沿着另一条直角边画直线,这条直线是前一条直线的垂线。注意,要让三角尺的直角顶点与给定的点重合。
(2)过直线外一点画垂线的方法。
把三角尺的一条直角边与这条直线重合,让三角尺的另一条直角边通过这个已知点,沿着三角尺的另一条直角边画直线,这条直线就是前一条直线的垂线。注意,画图时一般左手持三角尺,右手画线。过直线外一点画一条直线的垂线,三角尺的另一条直角边必须通过给定的这个点。
[复习内容] : 课本第103、104页的有关内容。
[复习目标] :
1、让学生能在具体情境中用字母表示数,进一步培养学生的抽象概括能力。
2、让学生能结合具体情境,进一步了解方程的含义,并用方程表示情境中的等量关系,用等式性质解方程。
3、让学生用方程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进一步理解等量关系。
[复习重难点] :
重点:
会用字母表示数,进一步了解方程的含义,并用方程表示情境中的等量关系,用等式性质解方程。
难点:
能找出题中的等量关系,会用方程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进一步理解等量关系。
[复习准备] :课件
[复习方法] : 创设情境法、练习法。
[复习过程] :
一、 用字母表示数。
课件呈现数量关系。
1、学校花圃里兰花比菊花少10盆。
(1)已知菊花有n盆,兰花有多少盆?
(2)已知兰花有n盆,兰花有多少盘?
学生口答,教师板书。
2、 x 头
奶牛:
3倍
草牛:
20头
让学生看图说题意,提出数学问题。
二、找等量关系。
课件呈现 数量关系,要求学生找出等量关系,并描述“什么量等于什么量”。
1、 爷爷今年68岁,比小明的年龄大58岁。
2、 小芳家今年七月份用电比六月份多50千瓦时。
3、 牧场里,绵羊头数比山羊的3倍还多20.
三、解方程
2x-6.8=3.5 5x+3x=16.8
学生之间说解法。
四、列方程解决问题。
课件呈现:
两辆车一共运水70箱,第二辆车比第一辆多运12箱。
1、找等量关系,并写出关系式。
2、设未知数,列方程。
3、学生解方程,然后互相交流。
4、展示结果。
五、巩固练习。
完成课本第103页的第11~15题。
教后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