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找最美乡村教师”是由中央电视台和光明日报社共同主办的大型公益活动!为同学们整理了最美乡村教师观后感(优秀6篇),希望能为您的思路提供一些参考。
昨晚看了中央电视台的《寻找最美乡村教师》颇为感动,其中几个镜头令我看了之后久久留下思索。想不到我们国家还有如此贫瘠和落后的山村。孩子天真纯朴令观者动容。看了之后感动加心痛。我们都知道根据以往经验,凡是在中央电视台播出后,社会各界和当地政府一定会千方百计的为该校的办学努力改变教学环境和办学条件。上节目的几位老师是幸运的,至少他们的付出会赢来社会的尊重和关注。
疏不知还有千千万万个落后的山村和小学。
“再苦不能苦孩子,再穷不能穷教育”那句话,多么感人至深。那教师的苦和穷谁来管?我们国家在追求军事大国、体育大国、经济大国。追求这些成绩的背后是国家在这些领域的巨额经济和科技的投入。可在教育上的投入呢?特别是农村教育这一块是少之又少!只有国家加大教育资金支持力度提高教师待遇才能让教育成为人人想参与的事业,吸收更多更好地人才为教育服务,为祖国的教育腾飞插上翅膀!关注教育,关心教师是成为教育强国的前提!
一直没有从头到尾的看一个节目,也一直没这样感动过,城里的所谓名校的老师啊,你们看了汗颜吗?每年教师节对家长来说是不小的负担,每门主课的老师都要送钱,已经是固定的不变的风气了。老师们上课不务正业,课余开辅导班,即累学生也累家长,唯独老师赚钱乐此不疲。
还有,我们国家的钱用在什么地方了?捐了多少钱给别国我就不说了,地球人都知道。可到头换来的是什么呢?打肿脸充胖子,量中华之物力,结列国之欢心。
我们国家的孩子读书要翻山跃岭,过索道,艰险万分,却拿钱给别的国家买校车。
徐德光、邓丽、宋玉刚、肖山、于贵勤、刘效忠、马复兴、陈万霞、吴金成、阿力甫夏。依那亚提汗。这原本只是十个再普通不过了的名字,却在2012年的教师节变得家喻户晓。是他们对教育事业的热爱让他们感动天、感动地,是他们为山村教育事业的伟大付出让他们为人们所景仰。他们就是2012年最美乡村教师。最美乡村教师观后感。泪流满面观看完为他们颁奖的全过程,我深受感动。
我感动于他们的对教育事业的执着付出和无私奉献,感动于他们对学生最真挚的爱。他们都是凡人,他们也有妻子儿女,有生活的各种牵绊,也会面临生活的种种诱惑和内心的挣扎,但是当面对那一双双渴求知识的眼睛,他们毅然选择了坚守自己的岗位。可是乡村的物质生活条件极为匮乏,非常艰苦。在这样的环境下教书育人,坚持一年两年不困难,难得的是他们这样坚守了一辈子。他们用自己的青春、乃至生命守护着知识的家园,在这物欲横流的现实社会,他们在用自己的行动撰写着传奇。
有人说教师是辛勤的园丁,我觉得那不过是一个好听的称呼,可当我看到为乡村教师颁奖的那些孩子们脸上绽开的笑脸,我才真正明白了园丁的内涵。最美乡村教师观后感。也有人说教师是春蚕、是蜡烛,牺牲了自己,成全了别人。以前我总是一笑而过,别傻了,现在哪里还需要这样的傻瓜。可当我看到颁奖典礼上学生们泪流满面的与他们的老师拥抱,我才明白,那眼泪中包含的幸福与感激,是对“傻瓜”最好的回报。还有人说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我还是不以为意,有谁见过灵魂?可当我看到颁奖典礼上那一个个因为乡村教师的付出而怒放的生命,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是给老师最恰当不过的称呼。最美乡村教师用自己的汗水浇灌了乡村的花朵,用自己的青春托付起了乡村孩子的未来,用自己的幸福带给了乡村孩子们希望,用自己的行动诠释了着这一个个光荣而神圣的称呼,他们是最可爱的人。
感动之余,我也在思考,我该做些什么?也许有机会,我也会走进大山,为乡村孩子做点什么。现在我能做的就是脚踏实地的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用自己最诚挚的爱去关心每一个学生,教育每一个学生,多为教育好他们找方法,少为教育的不成功找借口,为学生点亮生命之灯,为他们生命的怒放奠定坚实的基础,为他们谱写生命的传奇开启一个良好的开端。
在2012年的教师节,最美乡村教师们为我们插上了感动的翅膀,帮助我们用生命谱写我们教育事业的传奇。
近日观看了《寻找乡村最美教师》令我深受感动,留下久久思索。朴实乡村教师的执着与博爱,印证了平凡中的非凡,普通中的崇高,为广大教育工作者树立了可亲可敬的榜样。我们应该学习“最美乡村教师”那无私奉献、甘为人梯的精神品格:
(1)甘于奉献、团结互助的精神。最美教师,美在团队。正是因为学校的这种团结互助的精神,才共同谱写了一曲曲感人的赞歌。向他们学习,就要增强大局观念,强化责任意识,强化团队精神,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强化工作的合力,为振兴永康教育贡献智慧和力量。
(2)忠于职守、高度负责的精神。最美老师,美在责任。他们的责任心充分体现了对学生尽心、对工作尽职、对社会尽责的态度,充分体现了他们敢于负责,敢于担当的精神。向他们学习,就是要树立强烈的责任心和事业心,把岗位当作社会责任,把工作当作一种事业的追求,满腔热情的、全身心的投入各项工作,踏踏实实地干事,兢兢业业地工作,在平凡的岗位上做出不平凡的业绩。
(3)乐于助人、至善大爱的精神。最美教师,美在大爱。这种爱就是把学生真正放在自己的心里,对学生不嫌弃、不抛弃、不放弃,坚守着可以没有大师,没有大楼,但绝不能没有大爱的坚韧的信念和价值观。向最美教师学习,就是要传承中华的美德,弘扬大爱精神,本着爱人民、爱社会、爱他人的博大情怀,扎扎实实地做好各项工作。
通过这次学习,让我们看到了中国乡村教师最美的一面,在那些条件艰苦的乡村里,他们用不知多少个春夏秋冬的坚守阐释了什么是希望的守望者。“把平凡的事做到极致就是伟大”,从一件件看似平凡的小事里,我们看到了“最美乡村教师”的坚持和责任,体会到了他们那份始终不变的执着情怀。在中国大地上其实有千千万万个乡村教师像他们一样在为祖国的未来、孩子的明天,在平凡的岗位上默默坚守无私奉献,像蜡烛一样燃烧自己奉献青春。因为心中有信念、有理想,他们甘受清贫、病痛而无怨无悔。正是有许许多多这些默默无闻耕耘在中国乡村教育事业中的教师,大山深处那些渴望知识的孩子才有了飞向未来理想的翅膀。
晚上,我观看了央视“2014寻找最美乡村教师大型公益活动颁奖典礼”颇受感动!现场中的每一位老师、每一个故事都让人感动!尤其是看到那些学生给这些老师颁奖的特别场面时,我作为一个男子汉,心一次次都被震撼,眼眶一次次被湿润,也曾几次控制不住而感动地流了泪。他们的确是我们心中最值得尊敬的、最美的老师!2014最美乡村教师获得者分别是:朱敏才孙丽娜夫妇、曾维奋、周丽娜、刘月升、张美丽张秀丽姐妹、张伟、秦开美、陈腊英、王偏初、胡清汝。
72岁的朱敏才退休时是中国驻尼泊尔大使馆经济商务参赞,61岁的妻子孙丽娜是北京最早一批取得小学英语教师资格的老师。2005年,两人选择回贵州山区支教,足迹遍布望谟县。朱敏才夫妇住的是一间不足10平方米的小屋,而为学校募集的捐款超过30万元,为孩子购买了许多英语学习设备。从普通话都说不好,到会讲英语,唱英文歌,两位老人为山里的孩子推开了一扇通向外界的窗。
王偏初今年38岁,藏族,当年考上了四川省会理县的师范学校,成了乡里第一个考上师范院校的“高材生”,毕业后,许多在外工作的机会摆在王偏初面前,为了家乡的教育事业发展,他毅然选择回乡教书。面对艰苦的教学环境,他挨家挨户劝说和资助因贫辍学孩子返校上学、筹资增添教学设施、改善教师生活,让学生人数增长了好几倍。在教学上,他坚持严格管理、狠抓教育。近几年,在木里全县的升学考试中,该校毕业班升学率在同级同类学校中一直名列前茅,学校连续三年获得木里县中小学管理综合评估一等奖。在他的影响下,他的两名从师范院校毕业的学生,现在也选择了回家乡教书,发展乡村教育事业。
与往年更多聚焦在艰苦的乡村教育条件下坚守的老师相比,本次获奖教师类型更加丰富。有外交官夫妇,有融入维吾尔族孩子的汉族老师,有带着孩子搞发明创造的能人老师,有精心呵护残疾孩子的特教老师。今年还增设了一个“最美乡村教师支教团队”奖,授予了清华大学研究生支教团队。
中国梦因他们而传播,中国梦为他们而绽放!为人师表无尚光荣!让大家都来更多地关注教育、关注教师吧!我也期待明天的教育是最美最的、最时尚的职业,使更多的人都愿意从事这个职业。让教育事业充满乐趣,充满爱!
《寻找最美乡村教师》在第三十个教师节来临之际,如期在中央电视台一套播出,经过一年的寻找,全国各地涌现了无数个最美教师,最典型的有十个(组)代表。
从拄着双拐坚持站立教学的曾维奋,到牺牲在工作岗位上的张伟;从曾经是外交官退休之后仍要发挥余热、奉献热情于大山十余载的朱敏才、孙丽娜夫妇到甘愿放弃城市的优越生活条件到新疆边远地区与维族同胞共甘苦的周丽娜;从不顾自己的安危甘愿把自己当人质,也要保证学生生命安全的秦开美到特教老师张美丽、张秀丽姐俩?他们无不是当之无愧的最美乡村教师。看到他们的付出,我们收获的不仅仅是感动,不仅仅是泪水,更多的是用理想信念、用自己的实际行动甘当人梯,静下心来教书、潜下心来育人,为生活在农村的孩子们铺路搭桥,默默奉献。 老师,是美的耕耘者,美的播种者,是老师用美的阳光普照,用美的雨露滋润,我们的心田才绿草如茵,繁花似锦。 中国是一个有着悠久历史的文明古国,自古以来尊师重教便是我国的一项优良传统。荀子有云:“国将兴,心贵师而重傅。”尊重老师重视教育不仅体现着个人的道德修养,有利于个人发展;更是一个国家的文化道德素养的具体体现。我们为有这样的国家而骄傲自豪。
师也者,教之以事而喻诸德也。——《礼记》 感动着这些平凡而又伟大的老师,我们也有资格骄傲的说,我也是一颗最耀眼的明星。十几年甚至几十年的教学生涯中,不知多少次曾经为了劝服辍学的孩子,奔走在山间崎岖的小道上而迷了路,曾经为了孩子的学习而备课到深夜、批改作业既精心又精细,曾经为了培养孩子的综合能力而放弃了教育自家孩子的时机,曾经为了一个教案的科学合理的设计而和同事争论得面红耳赤?太多太多的曾经,让我们也变得不平凡,因为有越来越多的孩子独自背起行囊,勇敢的走四方。虽然,我们没有轰轰烈烈,但是,我们一样闪亮。
习近平总书记9月9日在同北师大师生代表座谈时指出,“做好老师”要有理想信念,始终同党和人民站在一起,自觉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坚定信仰者和忠实实践者,忠诚于党和人民的教育事业,用自己的行动倡导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用自己的学识、阅历、经验点燃学生对真善美的向往;要有道德情操,不断提高道德修养,提升人格品质,并把正确的道德观传授给学生;要有扎实学识,具备学习、处世、生活、育人的智慧,能够在各个方面给学生以帮助和指导;要有仁爱之心,把自己的温暖和情感倾注到每一个学生身上,用欣赏增强学生的信心,用信任树立学生的自尊,让每一个学生都健康成长,让每一个学生都享受成功的喜悦。党中央的期望殷殷,我们怎敢不用双肩担起? 一批又一批好老师的涌现是民族的希望。
看了此节目,我知道了自己和他们之间的差距,她们的自信、风采是我望尘莫及的,她们的敬业精神更是值得我们学习的。在培养人的道德素质中,最核心的一点就是要有一种奉献的精神,一个老师之所以能够受到他人的称赞和社会的褒奖,就是他具有能够牺牲自己的利益、为他人和社会作出贡献的品质。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树人必先树己,打铁还需自身硬”。今后的生活中,我们仍然要从师德师风的加强做起。教师只有端正自己的教学态度,时时刷新知识库,注重自我修养,以仁爱之心对待学生,尽力呵护每一颗成长中的幼苗,才能引导学生扣好人生第一颗扣子。“三尺讲堂,桃李芬芳;方寸人生,福泽绵长。”在帮助学生扣好第一颗人生扣子的路上,我们依然任重而道远。
扎实的学识是教师的基本素质,我们一定继续勤勉笃学、刻苦钻研,练就过硬教学能力,帮助学生获得知识的亮光。 爱是教育的灵魂,教师一定要仁爱宽容、勇担责任,尊重学生、理解学生,努力做到有教无类、因材施教,把学生都培养成为有用之材。
《颜氏家训》中有一个《一寸光阴不可轻》的故事,这个故事讲的是南宋大学问家朱熹在晚年时觉得光阴似箭,要做的事情而又实在太多了。有一天,他站在门外时,突然看到梧桐叶子随风飘零,不禁感慨万千。又从不远处传来一阵青少年打闹的声音。他叹息道:“年轻人啊,真不懂得爱惜时间!”触景生情,他不由得来了诗兴,回到屋里,取出纸和笔,写了一首诗:“少年易老学难成,一寸光阴不可轻。未觉池塘春草梦,阶前梧叶已秋声。”诗的大意是说,现在的少年,转眼之间就变老了,但学业却不是这样快就能修成的`。因此,一寸光阴也不能轻易放过。时间流逝如池塘的春草,不觉中又到了秋天一样。
这个故事给我的启示是:时间对每个人都是一样公平的,只是每个人对待时间的态度不一样,所以人与人之间就有了区别。从小就注重学习、珍惜时间的人要比那些浪费时间、虚度光阴的人活得更有价值和乐趣。生命有限,有限的生命却会绽放美丽。
有那么一群人,因为看到了他们,让我想起了这个令人记忆犹新的故事。他们用自己的宝贵时间,美丽青春,来托起了那些明天的太阳,让那些孩子的生命不再像他们生活的土地一样贫瘠。他们是最美乡村教师,他们每个人的事迹都那样感人。如果说谁真正做到了“一寸光阴不可轻”,这些乡村教师当之无愧。因为孩子们的父母都外出打工,孩子们留了下来,老师们守护在身旁,陪伴他们茁壮成长,教育他们成为祖国栋梁,“留守”在这里有了新的含义。是因为有这样一群人的无私奉献,用自己的青春让孩子们的青春有了引路人,是他们让留守的孩子不再孤单,让留守的“家园”有了温暖,让留守的灵魂有了知识的浇灌。
我记住了他们,记住了他们阳光般的笑脸、动人的事迹。其实在中华大地上有千百万个乡村教师像他们一样在为祖国的未来孩子的明天,在平凡的岗位上坚守默默地奉献,像蜡烛一样燃烧自己奉献青春。因为心中有信念,有理想他们甘受清贫,病痛而无怨无悔。
我们希望所有孩子们都能享受到公平、充裕的教育,背起知识的行囊走得更远。所以不要为青春发愁,相信青春,青春在哪里安放,哪里就会绽放美丽。同样身为教师,我们的教学条件已是相当优越,在今后的道路上更要知道不荒废自己,也不蹉跎别人,谨记只有自己灿烂了才能洒向别人,让我们的生命在知识的传授中绽放美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