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罗庚小学生作文

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华罗庚小学生作文,本文共23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篇1:华罗庚小学生作文

记得很小的时候,有一次,在公园里我曾经指着华罗庚爷爷的塑像问妈妈:“这是谁啊?”。妈妈告诉我:“他是华罗庚,是我国著名的数学家,而且他还是我们金坛人呢!”后来,我从电视、课外阅读书上渐渐了解到,华罗庚爷爷是一位勤奋好学、意志坚强、爱祖国的人。

华罗庚小时候学习很勤奋。在他上初一的时候,因为家里穷,所以他只能退学。但是他没有放弃学习,仍然坚持自学数学,经过自己不懈的努力,他完成了《苏家驹之代数的五次方程式解法不能成立的理由》的论文,从而被清华大学破格聘请为大学教师。

华罗庚的意志很坚强。在失学回家不久,华罗庚身患重病,病好后腿留下了残疾,在这样困难的情况下,他说:“古人尚能身残志不残,我才只有19岁,更没理由自暴自弃,我要用健全的头脑,代替不健全的双腿!”就这样,白天,他拖着病腿,忍着关节剧烈的疼痛,拄着拐杖一颠一颠地干活。晚上,他在油灯下顽强地自学到深夜。

华罗庚很爱祖国。1936年夏天,已经成为杰出数学家的华罗庚正在英国工作,那儿的生活环境和工作环境都非常优越。然而当国内抗日的消息传遍英国时,他怀着强烈的爱国热情,毅然放弃了国外的一切,风尘仆仆地回到祖国,为西南联合大学讲课。回国后他将高深的数学理论应用于工农业生产实际中,为祖国的科学事业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华罗庚爷爷是我学习的榜样,也是我们金坛人民的骄傲。我一定要珍惜现在的幸福生活,好好学习,像华罗庚爷爷那样成为对祖国有用的人。

篇2:华罗庚小学生作文

今天,我们全校师生来到工人影剧院看一部儿童剧,儿童剧的名字叫《少年华罗庚》。

故事的主要内容是华罗庚得到了一本杂志,杂志里有一篇论文,论文是苏教授写的,名字叫“代数的第五次方程解”。他废寝忘食的研究着那篇论文,并发现论文中有一个地方苏教授写错了。可就在这时,意外发生了,华罗庚的妈妈去世了他因疾病而导致一条腿失去知觉,而最理解华罗庚的赵老师也不信任他了,一转眼华罗庚什么也没了。但皇天终究不负有心人,华罗庚挺过了难关,最终将论文发表还赴北京清华大学当教授,得到了大家的认同和敬佩,成为了数学界中的一颗璀璨的新星。

篇3:华罗庚小学生作文

说道金坛,人们总会提起华罗庚;说起华罗庚,人们就会谈起华罗庚纪念馆。

华罗庚纪念馆是我们金坛市的.一座十分宏伟的建筑物。当然,华罗庚纪念馆也有十分悠久的历史,1985年6月12日华罗庚教授逝世后,人们为了纪念他,立刻在市中心的中山公园内兴建了一座设有3个展厅、总面积615平方米的华罗庚纪念馆。作为江苏省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纪念馆每年接待中外参观者5万多人。多年来,华罗庚不仅没有被人们淡忘,反而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尊敬和怀念,随着参观者的增加,馆内设施日显陈旧,展厅面积也难以容纳众多参观者。在这种情况下,金坛市委、市政府决定迁建华罗庚纪念馆。把华罗庚纪念馆迁建到城南风景区,临近金坛博物馆、段玉裁纪念馆和市体育馆现在的华罗庚纪念馆建筑面积达平方米,视线开阔,水陆交织,风景优美。新馆是一座纪念华老一生轨迹,反映华老一生事业与追求、体现华老精神,具有特定气质和魅力的建筑。

华罗庚的“心”是永远在他的故乡金坛的。不但从华罗庚纪念馆可以看出,还从他死去的躯体也会到了金坛可看出!

当华罗庚的妻子吴筱元去世后,华罗庚的子女们想到了为父亲了却归乡心愿。于是,华老的子女向全国政协和民盟中央郑重提出骨灰迁移申请,很快得到了中共中央办公厅的同意批复。与此同时,华老的子女们还决定,将母亲吴筱元的骨灰也迁回故乡金坛。

华罗庚是我们金坛得骄傲,同时,金坛也是华罗庚的骄傲!

篇4:华罗庚.

教学目标 1、了解华罗庚其人其事,学习他奋力拼搏、自学成才的毅力和献身科学事业、为人民服务的爱国精神。2、了解人物传记的特点、写法3、通过认识他人,来提高对自我的认识

教学重点了解人物传记的特点、写法

教学难点 了解人物传记的特点、写法

教具方法讲授、讨论综合运用,多媒体

教学过程

一、作者介绍顾迈南,新华社记者,著有大量科学家传记作品,如《中国当代科学家的奋斗之路》、《华罗庚传》、《丁肇中:故国情深》、《李政道》等。

二、华罗庚简介华罗庚,中国现代数学家.1911月12日生于江苏省金坛县,1985年6月12日在日本东京逝世。补充材料:工作到最后一天的华罗庚1985年6月12日,在东京一个国际学术会议上,75岁的华罗庚(1910―1985)教授用流利的英语,作了十分精彩的报告。当他讲完最后一句话,人们还在热烈鼓掌时,他的身子歪倒了。记者在一次采访时问他:“你最大的'愿望是什么?”他不加思索地回答:“工作到最后一天。”他的确为科学辛劳工作到最后一天,用行动实现了自己的诺言。

三、生字词署(shǔ)名 苏家驹(jū) 扉(fēi)页 勤能补拙(zhuō) 怠(dài)慢 吴筱(xiǎo)元 一拐一瘸(qué) 怜悯(mǐn) 停滞(zhì)蜚(fēi)声 金瓯(ōu) r(zhān)褒(bāo)奖 追溯(sù) 商榷(què) 置若罔(wǎng)闻 出类拔萃(cuì)四、熟读课文,掌握大意。完成课后练习第三题填表。时间主要事件

1910年11月出生于江苏省金坛县

1930年发表论文《苏家驹之代数的五次方程式不能成立的理由》

1932年秋天进入清华大学

1937年夏天华罗庚到英国剑桥大学留学

1941年华罗庚完成了第一部著作《堆垒素数论》手稿

1950年从美国动身回国

1957年获一等奖、出版《数论导引》

1958年开始研究把优选法应用于工农业生产

五、研讨1、课文在写作顺序上有什么特点?有何好处?

(1)倒叙。开头就把最精彩的地方先提出来,产生强烈的悬念。

(2)以下部分按时间顺序分三部分写,使繁杂的内容条理清楚。

2、分析文章中引用的华罗庚的诗句第一处(31页)这首诗表达了华罗庚强调人生要埋头苦干的思想,他认为“天才”是“辛苦”挣来的,“勤奋”能够弥补先天的智力不足。正是依靠这个,华罗庚才做成了一份事业。第二处(33页)这首诗鲜明地表达了华罗庚对国土受侵、敌人横行霸道的满腔的愤慨,体现了他的爱国精神.运用了比喻手法。生动形象。第三处(36页)这首诗极好地表现了华罗庚深入生产第一线的兴奋心情,表现了这位科学家把为国为民服务当作乐事的高尚情操。第四处(37页)这首词表达了自己光荣地加入中国共产党的喜悦心情。华罗庚一生,几次写入党申请书,但都没被批准,直到1979年自己已近古稀之年,才被批准,他自然是十分高兴.从中也可看出这位科学家对党忠心耿耿。

3、华罗庚在古稀之年时说:“树老易空,人老易松,科学之道,诫之以空,诫之以松。我愿意一辈子从实而终。”根据课文所提供的材料,谈谈你对“空”、“松”、“实”的理解。 “空”:缺少坚实的基础和实践。“松”:松动,松懈,放松长期的努力。“实”:脚踏实地,埋头苦干。六、小结文章突出了华罗庚三方面的特征:(1)华罗庚艰难曲折的求学、治学经历;(2)华罗庚在数学领域里杰出的成就;(3)华罗庚作为一个新旧中国交替时代的科学家所特有的爱国情怀。

作业 根据课文内容给华罗庚写一篇简介。字数200字左右。

教学札记

作者邮箱: hardrockli@21cn.com

篇5:《华罗庚》

一.艰苦自学的青年时代

失学前: 初露锋芒 深爱数学

失学后:残疾前:艰苦自学 痴迷数学

残疾后:矢志不渝 献身数学

二. 研究数论得出华氏定理

清华大学四年: 助理员→助教→教授

剑桥大学两年:学术研究成果丰硕

西南联大七年:〈堆垒素数论〉

访美四年:研究范围扩大

三. 数学研究和教育事业

数学研究:典型域、《堆垒素数论》、《数论导引》

运筹学、优选法

教育事业:关心中学教育事业 [积极提倡在中学生中开展数学竞赛]

培养人才 [陈景润、万哲先、王元等出类拔萃]

为了数学事业的后继有人,华罗庚除了专心研究,还致力于人才的培养,下面我们重点分析他对陈景润的培养:

1.“华罗庚看了……没有暴跳如雷,也没有置若罔闻,而是如获至宝。”[可见华罗庚的虚怀若谷]

2.“推荐”、“亲自指导”等词语可见他对人才的爱惜。

可以毫不夸张地说,正因为有了华罗庚,现当代的中国数学研究才能誉满全球。

总结:1.同学们,通过刚才的分析,我们可以了解到:不管是青年、中年,还是老年,从默默无闻到名誉天下,华罗庚都一如既往地挚爱着数学。对数学的挚爱就如一条线轴贯串着他的一生。

数学教育:关心人才 提拔人才

华罗庚与数学的不解之缘

青年 中年 老年

(对数学的热爱就如一条线轴,贯穿着他的一生)

篇6:华罗庚作文

华罗庚,中国现代数学家。1911月12日生于江苏省金坛县。1985年6月12日在日本东京逝世。华罗庚是国际上享有盛誉的数学家,他在解析数论、矩阵几何学、多复变函数论、偏微分方程等广泛数学领域中都做出卓越贡献,由于他的贡献,有许多定理、引理、不等式与方法都用他的名字命名。为了推广优选法,华罗庚亲自带领小分队去二十七个省普及应用数学方法达二十余年之久,取得了明显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为我国经济建设做出了重大贡献。华罗庚作文200字

小学生作文(中国大学网)

篇7: 华罗庚作文

志向是天才的幼苗,经过热爱劳动的双手培育,在肥田沃土里将成长为粗壮的大树。不热爱劳动,不进行自我教育,志向这棵幼苗也会连根枯死。确定个人志向,选好专业,这是幸福的源泉。

1910年11月12日,华罗庚生于江苏省金坛县。华罗庚小时候很淘气,也很聪明,所以爸爸经常给他出数学题目,店里的帐有时也让他算,可是他上数学课时经常逃课。老师不知找了多少次家长。上中学时,在一次数学课上,老师给同学们出了一道著名的难题:“今有物不知其数,三三数之余二,五五数之余三,七七数之余二,问物几何?”大家正在思考时,华罗庚站起来说:“23”他的回答使老师惊喜不已,并得到老师的表扬。从此,他喜欢上了数学。

华罗庚上完初中一年级后,因家境贫困而失学了,只好替父母站柜台,但他仍然坚持自学数学。经过自己不懈的努力,他的《苏家驹之代数的五次方程式解法不能成立的理由》论文,被清华大学数学系主任熊庆来教授发现,邀请他来清华大学;华罗庚被聘为大学教师,这在清华大学的历史上是破天荒的事情。

记得有一次,他女儿不知什么原因在一旁哭得很厉害,可是当时华罗庚正在算着一条数学题,他装着什么都没听见,后来华罗庚成了一名伟大的的数学家。比所有数学老师还要高大,也非常出名,走遍了全世界,不知为多少学校讲课,虽然他没有上过高中、大学,但他讲的。内容比数学老师还要好,他让所有的学生、老师、教授都佩服。华罗庚也为青年树立了自学成才的光辉榜样,他是一位自学成才、没有大学毕业文凭的数学家。他说:“不怕困难,刻苦学习,是我学好数学最主要的经验”,“所谓天才就是靠坚持不断的努力。”

是啊!世上没有绝对天才,也没有绝对笨蛋,只要刻苦、钻研,奇迹一定会出现的。时间是由分钞积成的,善于利用零星时间的人,才会做出更大的成绩来。勤能补拙是良训,一分辛劳一分才。天才在于积累,聪明在于勤奋。

让我们学习如何接受自己――接受以下的事实:我们在某方面很行,在别人方面则有极限;天才稀有,而平凡几乎是所有人的命运,但是善用自己技能的仓库,便能丰富我们平凡的生活。让我们接受自己感情上的脆弱,了解人人心中都有某种恐惧潜在,而正常人则是愿意快乐而勇敢地接受生命的极限与机会的人。

篇8:华罗庚金杯参赛历程小学生作文

虽然,第六届华罗庚金杯少年数学精英邀请赛已经落下了帷幕,但是,回想起那些参赛经历真是让人历历在目,那一幕幕,我永远都难以忘怀!从初赛的50分刚刚晋级,到取得决赛第三的好成绩,再到精英赛的晋级,最后来到了高手如云的华杯赛国际精英赛,获得了三等奖。真是步步惊心、感慨万千啊!

在比完初赛后的几天,我每天一回到家,放下书包就去看成绩出来了没有……在成绩出来的那天晚上,我还是一如既往地去查看成绩,突然,看到了“华罗庚金杯少年数学邀请赛初赛成绩公布”的几个大字,我紧握着鼠标兴奋地将手指往下滑,越看越失落,因为在满分,90分,80分,70分,60分的成绩里我都没有看到我的名字,最后在50分那档里才看到了那熟悉的三个字“丁昊喆”,要知道,50分才刚刚晋级呢!让我失落不已,虽然还是可以进决赛的,但我天生争强好胜,觉得这样晋级非常没有面子,这种心情纠结了很长很长时间,我最终觉得还是晋级决赛重要,放下了所谓的“面子”,开始新一轮的备战……

经过了这样的教训,我在决赛培训的时候格外认真,因为我知道,要想真正的脱颖而出,没有别的方法,只有自己努力。经过了这样几天的培训,我的草稿本的钱都花了十块呢!结果效果不错,在比赛的时候答题效率较高,每道题都答出,最后果不其然,获得了第三名,不赖嘛!接着在华杯赛精英赛的选拔赛中也是再次晋级,^o^!Happy!Happy !

最后在华杯赛的总决赛——华杯赛国际精英赛时,我几乎将看书得到的知识都用上了,几乎将老师教的解题方法淋漓尽致发挥体现了出来,最后还获得了三等奖,总体来说,表现得还是不错的!Good !

在这条比赛之路上真是跌宕起伏,步步惊心啊!不过,终究我还是获得了成功!我会继续努力,始终记着这句话“不经历风雨怎见彩虹!”

二年后的精英赛,我们再见啦!

作者|丁昊喆

公众号: 星星艺校

篇9:华罗庚故事

关于华罗庚故事

初露锋芒

1911月12日,华罗庚生于江苏省金坛县.他家境贫穷,决心努力学习。上中学时,在一次数学课上,老师给同学们出了一道著名的难题:“今有物不知其数,三三数之余二,五五数之余三,七七数之余二,问物几何?”大家正在思考时,华罗庚站起来说“23”,他的回答使老师惊喜不已,并得到老师的表扬。从此,他喜欢上了数学。

他刚入校的时候,许多老师和同学都认为他“平庸、低能”,他暗暗发誓,一定要用优异的学习成绩来回击这种偏见!从此,华罗庚全身心地钻到数学里,如同着了魔似的。他的脑袋里装满了数学公式,攻克数学难题成了他最大的乐趣。白天,他连走路时都在思索着解题方法;夜里,他守着小油灯不知疲倦地演算着……就这样,华罗庚攻下了一道道难题,并从中享受到了无穷的快乐。

勤奋成才

华罗庚家境贫寒,初中未毕业便辍学在家。他已对数学产生了强烈的兴趣,辍学之后,更懂得用功读书.可怜的是他只有一本《大代数》,一本《解析几何》及一本从老师那儿借来摘抄的50页的微积分。

为了抽出时间学习,他经常早起。隔壁邻居早起磨豆腐的时候,华罗庚已经点着油灯在看书了。伏天的晚上,他很少到外面去乘凉,而是在蚊子嗡嗡叫的小店里学习.严冬,他常常把砚台放在脚炉上,一边磨墨一边用毛笔蘸着墨汁做习题.每逢年节,华罗庚也不去亲戚家里串门,埋头在家里读书。大家给他起了个绰号,叫 “罗呆子”。

他的志气与行径,几乎没有人能够理解。世界上的事情往往就是这样的,阻力愈大,反阻力也愈大;困难愈多,克服困难的决心也愈坚。没有时间,他养成了早起、善于利用零碎时间、善于心算的习惯。没有书,也养成了他勤于动手、勤于独立思考的习惯。这种习惯一直保持到他的晚年。

身残志坚

华罗庚十九岁那年,染上了极其可怕的伤寒病。这场大病,几乎毁了他的一生.从旧历腊月廿四日开始,他足足病了半年,从此因病左腿残疾,走路要左腿先画一个大圆圈,右腿再迈上一小步。对于这种奇特而费力的步履,他曾幽默地戏称为“圆与切线的.运动”。

在逆境中,他顽强地与命运抗争,誓言是:“我要用健全的头脑,代替不健全的双腿!” 经过了几年的自学,华罗庚开始在杂志上投稿。一开始,他的稿件不断被拒绝,原因是他写的问题已被国外某个专家给证明过了,这反而使华罗庚增添了信心,因为这些问题都是他自己钻研出来的,并没有看过别人的解题方法。

1930年,华罗庚在《科学》杂志上发表了一篇论文《苏家驹之代数的五次方程式解法不能成立的理由》,被清华大学数学系主任熊庆来教授发现,让熊庆来惊奇不已,迅即作出决定:“这个年轻人应该请他到清华来!”这时华罗庚只有21岁,他终于离开了杂货店的“暗室”,来到了北京的清华大学。

天才出于勤奋

来到清华工作,是华罗庚一生中的一个重要转折,他的数学生涯也真正从这儿开始。

从初中毕业生到一个大学教师,华罗庚只花了六年半时间。他后来对友人说:“人家受的教育比我多,我必须用加倍的时间以补救我的缺失,所以人家每天8小时的工作,我要工作12小时以上才觉得安心。”华罗庚在清华大学的4年中,在数论方面发表了十几篇论文,自修了英、法、德语。25岁时他已成为蜚声国际的青年学者。华罗庚迅速由助理提升为助教、教员,以后又被中华文化教育基金会聘为研究员。

华罗庚从不迷信天才,认为:“天才由于积累,聪明在于勤奋。”他提出“树老易空,人老易松,科学之道,戒之以空,戒之以松,我愿一辈子从实而终”的名言,作为对自己的告诫.直到他逝世前不久,还这样写道:“发白才知智叟呆,埋头苦干向未来,勤能补拙是良剂,一分辛苦一分才。”

不慕虚名求真学

1936年,华罗庚26岁,由清华保送到英国留学,就读的是最著名的剑桥大学。数学首席教授哈代托人告诉华罗庚他只要一年就可以获得博士学位。获得博士学位需要一年专心研究一个问题,但华罗庚说:“我来剑桥,是为了求学问,不是为了得学位的。”他放弃了博士学位,作为访问学者同时攻读七八门学科,在剑桥的两年时间写了20篇论文。论水准,每一篇论文都可以拿到一个博士学位。 他提出的一个理论被数学界称为“华氏定理”,改进了哈代的结论,哈代说:“太好了,我的著作把它写成是无法改进的,这回我的著作非改不可了!”华罗庚被认为是“剑桥的光荣”!

在剑桥大学的两年中,华罗庚就“华林问题”“他利问题”“奇数的哥德巴赫问题”写了18篇论文,先后发表在英、苏、印度、法、德等国的杂志上,其中包括《论高斯的完整三角和估计问题》这篇有名的论文。

爱国情深

1938年,抗日战争正进行得如火如荼,英国人要华罗庚留下来教书,他毅然放弃在英国的一切回到祖国,到西南联大与同胞们共患难。清华大学的资格审查委员会一致通过,破格让华罗庚晋升为大学教授。

1946年秋天,迫于国内的白色恐怖,华罗庚再次出国,美国伊利诺大学把华罗庚聘为终身教授,并给了他相当优厚的待遇,希望他把那里建成世界级的代数研究中心。1950年,祖国解放的消息传到美国,华罗庚毅然放弃优厚的条件,举家回国。

他把自己的毕生精力,投入到发展祖国的科学事业特别是数学研究事业之中。他一生为我们留下了200余篇学术论文,10部专著,其中8部为国外翻译出版,有些已列入本世纪数学经典著作之列。他还写了10余部科普作品。他的名字已载入国际著名科学家的史册.他是中国科学界的骄傲,是中华民族的骄傲。

篇10:华罗庚名言摘录

华罗庚名言摘录27条

1、聪明出于勤奋,天才在于积累。——华罗庚

2、人家帮我,永志不忘,我帮人家,莫记心上。——华罗庚

3、日累月积见功勋,山穷水尽惜寸阴。——华罗庚

4、天才是不足恃的,聪明是不可靠的,要想顺手拣来的伟大科学发明是不可想象的。——华罗庚

5、自学,不怕起点低,就怕不到底。——华罗庚

6、科学成就是由一点一滴积累起来的,惟有长期的积聚才能由点滴汇成大海。——华罗庚

7、壮士临阵决死哪管些许伤痕,向千年老魔作战,为百代新风斗争。慷慨掷此身。——华罗庚

8、在学习中要敢于做减法,就是减去前人已经解决的部分,看看还有那些问题没有解决,需要我们去探索解决。——华罗庚

9、新的数学方法和概念,常常比解决数学问题本身更重要。——华罗庚

10、科学是实事求是的学问,来不得半点虚假。——华罗庚

11、锦城虽乐,不如回故乡;乐园虽好,非久留之地。归去来兮。——华罗庚

12、面对悬崖峭壁,一百年也看不出一条缝来,但用斧凿,得进一寸进一寸,得进一尺进一尺,不断积累,飞跃必来,突破随之。——华罗庚

13、凡是较有成就的科学工作者,毫无例外地都是利用时间的能手,也都是决心在大量时间中投入大量劳动的人。——华罗庚

14、科学的灵感,决不是坐等可以等来的。如果说,科学上的发现有什么偶然的机遇的话,那么这种“偶然的机遇”只能给那些学有素养的人,给那些善于独立思考的人,给那些具有锲而不舍的精神的人,而不是给懒汉。——华罗庚

15、在寻求真理的长河中,唯有学习,不断地学习,勤奋地学习,有创造性地学习,才能越重山跨峻岭。——华罗庚

16、任何一个人,都要必须养成自学的习惯,即使是今天在学校的学生,也要养成自学的习惯,因为迟早总要离开学校的!自学,就是一种独立学习,独立思考的能力。行路,还是要靠行路人自己。——华罗庚

17、时间是由分秒积成的,善于利用零星时间的人,才会做出更大的.成绩来。——华罗庚

18、我们最好把自己的生命看做前人生命的延续,是现在共同生命的一部分,同时也后人生命的开端。如此延续下去,科学就会一天比一天灿烂,社会就会一天比一天更美好。——华罗庚

19、聪明在于学习,天才在于积累。所谓天才,实际上是依靠学习。——华罗庚

20、抓住自己最有兴趣的东西,由浅入深,循序渐进地学……——华罗庚

21、宇宙之大,粒子之微,火箭之速,化工之巧,地球之变,生物之谜,日用之繁,无处不用数学。——华罗庚

22、我想,人有两个肩膀,应该同时发挥作用,我要用一个肩挑着送货上门的担子,把科学知识和科学工具送到工人师傅手里;另一个肩膀可以作人梯,让青年们踏着攀登科学的更高一层山峰。——华罗庚

23、科学上没有平坦的大道,真理的长河中有无数礁石险滩。只有不畏攀登的采药者,只有不怕巨浪的弄潮儿,才能登上高峰采得仙草,深入水底觅得骊珠。——华罗庚

24、学习和研究好比爬梯子,要一步一步地往上爬,企图一脚跨上四五步,平地登天,那就必须会摔跤了。——华罗庚

25、科学是老老实实的学问,不可能靠运气来创造发明,对一个问题的本质不了解,就是碰上机会也是枉然。入宝山而空手回,原因在此。——华罗庚

26、一个人的生命是有限的、短促的,如果我们要把短短的生活过程使用得更有效力,我们最好是把自己的生命看成是前人生命的延续,是现在共同生命的一部分,同时也是后人生命的开端。——华罗庚

27、独立思考能力,对于从事科学研究或其他任何工作,都是十分必要的。在历史上,任何科学上的重大发明创造,都是由于发明者充分发挥了这种独创精神。——华罗庚

篇11:华罗庚读后感

坚持,让沙石顶住大海残忍的蹂躏,化作璀璨美丽的珍珠;坚持,让天空忍受住雨水的肆虐,终于看见那一道昙花一现的彩虹;坚持,更让泉水忘记流进山谷时崎岖的历程,最终流入那蔚蓝无垠的大海……在辽阔的中华大地上,有一位科学家通过自己的不懈努力走向了人生巅峰,他就是——华罗庚。

《中国科学家华罗庚》讲述了生活贫困的华罗庚从小勤奋好学,却因为思维不同于常人而成为老师眼中的“坏学生”。在上高中时,因家庭困难而辍学回家,但他并没有放弃,继续刻苦钻研数学。后来,华罗庚成为了举世闻名的数学家,并将数学融入进生活,为人民服务,也应邀在全球各所大学作报告,一直奋斗到生命的最后一刻。华罗庚用毕生精力追求的事业,正如滚滚潮水一般奔流不息。

每当我看到《中国科学家华罗庚》这本书时,那件事又在我的脑海中回荡……记得那一次,我正在参观美术馆,那一幅幅画都是那么惟妙惟肖,让我不禁拍手叫绝!我不禁心血来潮,央求妈妈送我去学画画。一开始,我以为画画很简单,只要涂涂抹抹就能画出优美的画卷。但是,渐渐地,我发现画画并不如想象中那么简单,想要画好一个物体并非易事,更不用提画人了,容不得一丝一毫的败笔,有时仅仅一笔就毁了一幅画,成了“四不像”。我心里渐渐打起了退堂鼓,心想:这也太难了!我还是放弃吧!这时,我看到了一旁的《中国科学家华罗庚》,它正巧翻到了华罗庚辍学后,一边帮父亲看店,一边刻苦钻研数学,全然不顾周围人的反对,一头扎进数学的海洋……看到这里,我不禁感叹道:华罗庚如此好学,即使是家境的困难,面对着家人的不解与阻止,也不能阻挡他对数学的热爱与追求。他并没有现在这样优越的环境,却依然凭着自己不懈的坚持与努力走向人生的巅峰。生活如此幸福的我们又有什么资格不去努力呢?想到这,我不禁重燃信心之火,继续练习画画。终于,那一幅幅栩栩如生的画也诞生在我的画笔之下,我心里比吃了蜜还甜。

通过《中国科学家华罗庚》这本书,我明白了:我们要坚持不懈的努力,待到成功之时,你就会明白其实你最终得到的,远比你付出的要多。

篇12:华罗庚读后感

这个寒假,我在拜年的余暇中读了《华罗庚》这一本书。 华罗庚(1910-1985)中国现代数学家,是新中国数学研究事业的创始人,也是中国在世界上最有影响的数学家之一。 华罗庚教授大胆质疑的精神,令人敬佩不已。

当时,华罗庚只是一个杂货店的店主,可是他却不怕他人讥笑,敢于怀疑数学权威苏家驹的理论,并大胆否定其错误论断,实在是难能可贵。这种善疑精神正是他打开数学王国的金钥匙。

中学毕业后,华罗庚由于交不起学费而辍学在家。在失学的日子里,嗜书如命的华罗庚依旧捧着那本书,贪婪地、如饥似渴地读着,遇到不懂的题目,他就冥思苦想,直到破解难题为止。看到这儿,我想:学习机会对华罗庚来说是多么来之不易啊!可对我们呢?书对我们来说是微不足道的,可对华罗庚来说简直是一个奢侈的夙愿。我们与华罗庚比起来,真是相差十万八千里,可是,为什么他能人穷志不穷,我们却人富志不富呢?我沉思了许久,终于得出了结论,我发自肺腑地想对广大的同学说一声:“学习是为自己学的,你们问心无愧吗?”

华罗庚得了一次病,留下了后遗症,一只脚残废了,但他一点都不自卑,自学成才。他深入研究,提出了苏家驹的代数五次方程解法是不能成立的,反而惹了他的老师赵老师生气,可他坚持正确的意见,最终被清华大学录取了,成为了举世闻名的数学家。1936年,经熊庆来教授推荐,华罗庚前往英国,留学剑桥。20世纪声名显赫的数学家哈代,早就听说华罗庚很有才气,他说:“你可以在两年之内获得博士学位。”可是华罗庚却说:“我不想获得博士学位,我只要求做一个访问者。”“我来剑桥是求学问的,不是为了学位。”两年中,他集中精力研究堆垒素数论,并就华林问题、他利问题、奇数哥德巴赫问题发表18篇论文,得出了著名的“华氏定理”,向全世界显示了中国数学家出众的智慧与能力。据不完全统计,数十年间,华罗庚共发表了152篇重要的数学论文,出版了9部数学著作、11本数学科普著作。他还被选为科学院的国外院士和第三世界科学家的院士。

篇13:华罗庚故事

华罗庚,出生在江苏省金坛县一个贫困家庭。

华罗庚特别爱动脑,对于一些别人看来司空见惯的事,往往也表现出浓厚的兴趣,提出一些似乎希奇的问题。有一次,他同别人一块去城郊玩耍,见一座荒坟旁有石人石马,就问比他大的同伴:“这些石人石马有多重?”同伴回答说:“这怎么能知道呢?”华罗庚却不甘心,沉思片刻,说:“以后总会有方法知道的。”

在当年的金坛,华罗庚最喜欢去的地方,还是灯节、船会、庙会等场所,凡是这些热闹的地方都少不了他的身影。城东有座青龙山,山上有个庙。每逢庙会,庙中的“菩萨”便头插羽毛,打扮得花花绿绿,骑着高头大马进城来。一路上,人们见到“菩萨”就磕头行礼,祈求幸福。华罗庚伸直脖子,望着双手合十的“菩萨”,心里暗自琢磨:“‘菩萨’果真万能吗?”当庙会散了,人们也陆续回家,华罗庚却跟着“菩萨”去了青龙山,想探个究竟,看一看“菩萨”的真面目。来到庙里,“菩萨”卸了装,华罗庚一看“菩萨”是人扮的,就立刻往家跑。回到家,他便兴高采烈地对妈妈说:“妈,你往后不要给‘菩萨’磕头了,‘菩萨’是骗人的!”父亲马上训斥道:“唉呀,罪过,小孩子懂什么?”他却认真反驳道:“我到青龙山的庙里去了,‘菩萨’原来是假的,是人装扮的!”

华罗庚的数学作业经常有涂改的痕迹,很不整洁,老师开始时非常不满意,后来经过仔细辨别,发现华罗庚是在不断改进和简化自己的解题方法。

华罗庚在中学读书时,曾对传统的珠算方法进行了认真思考。他经过分析认为:珠算的加减法难以再简化,但乘法还可以简化。乘法的传统打法是“留头法”或“留尾法”,即先将乘数打上算盘,再用被乘数去乘;每用乘数的一位数乘被乘数,则在乘数中将该位数去掉;将乘数用完了,即得最后答案。华罗庚觉得:何不干脆将每次乘出的得数逐次加到算盘上去呢?这样就省掉了乘数打上算盘的时间。例如:28×6,先在算盘上打上2×6=12,再退一位,加上8×6=48,立即得168,只用两步就能得出结果。对于除法,也可以同样化为逐步相减来做,节省的时间就更多了。

凭着这一点改进,再加上他擅长心算,华罗庚在当时上海的珠算比赛中获得了冠军。

华罗庚不仅对数学肯动脑筋,对语文也很用心。有一次,老师把自己收藏的文学大师胡适的书分给学生,让每人看完后写一篇读后感。华罗庚分得的是《尝试集》,书中流露出作者提倡白话文的得意,认为是一次成功的尝试,于是在扉页上写了一首《序诗》:“尝试成功自古无,放翁这话未必是。我今为下一转语,自古成功在尝试。”

华罗庚在读后感中,并未表达出老师所期望的对胡适的赞美之词,而是尖锐地指出,胡适的这首诗概念混乱,第一句中的“尝试”与第四句中的“尝试”是两个完全不同的概念。第一句中的“尝试”是指初次尝试,当然一试就成功是比较罕见的;第四句中的“尝试”则是指经过多次尝试或失败之后的一次成功尝试,所以它们具有不同的含意。单独来看两个“尝试”都是有道理的,但胡适将二者放在一起,则是拿自己的概念随意否定别人(陆放翁)的概念,真是岂有此理!他说:“胡适序诗逻辑混乱,不堪卒读。”

虽然语文老师当时十分不悦,但后还是对已成名的华罗庚说:“我早就看了你的文章不落窠臼。”

篇14:华罗庚故事

同学们都知道,华罗庚是靠自学成才的世界一流的数学家。他仅有初中文凭,凭借努力用5年时间自学完了高中和大学低年级的全部数学课程。因一篇论文在上海《科学》杂志上发表,得到数学家熊庆来的赏识,从此华罗庚北上清华园,开始了他的数学生涯。

1936年,经熊庆来教授推荐,华罗庚前往英国,留学剑桥。20世纪声名显赫的数学家哈代,早就听说华罗庚很有才气,他说:“你可以在两年之内获得博士学位。”可是华罗庚却说:“我不想获得博士学位,我只要求做一个访问者。”“我来剑桥是求学问的,不是为了学位。”

两年中,他集中精力研究堆垒素数论,并就华林问题、他利问题、奇数哥德巴赫问题发表18篇论文,得出了著名的“华氏定理”,向全世界显示了中国数学家出众的智慧与能力。

1946年,华罗庚应邀去美国讲学,并被伊利诺大学高薪聘为终身教授,他的家属也随同到美国定居,有洋房和汽车,生活十分优裕。当时,不少人认为华罗庚是不会回来了。

新中国的诞生,牵动着热爱祖国的华罗庚的心。1950年,他毅然放弃在美国的优裕生活,回到了祖国,而且还给留美的中国学生写了一封公开信,动员大家回国参加社会主义建设。他在信中坦露出了一颗热爱中华的赤子之心:“朋友们!梁园虽好,非久居之乡。归去来兮……为了国家民族,我们应当回去……”

虽然数学没有国界,但数学家却有自己的祖国。

华罗庚从海外归来,受到党和人民的热烈欢迎。他回到清华园,被委任为数学系主任,不久又被任命为中国科学院数学研究所所长。从此,开始了他数学研究真正的黄金时期。他不但连续做出了令世界瞩目的突出成绩,同时满腔热情地关心、培养了一大批数学人才。为摘取数学王冠上的明珠,为应用数学研究、试验和推广,他倾注了大量心血。据不完全统计,数十年间,华罗庚共发表了152篇重要的数学论文,出版了9部数学著作、11本数学科普著作。他还被选为科学院的国外院士和第三世界科学院院士。从初中毕业到人民数学家,华罗庚走过了一条曲折而辉煌的人生道路,为祖国争得了极大的荣誉。

篇15:《华罗庚》读后感

在寒假里我读了《华罗庚》这本名人传记,它感人的真实故事让我受益匪浅。

这本书写了华罗庚坎坷的少年时期,他出身贫寒,不讨人喜欢,但他却很顽皮,很有自己的想法。在 8岁那年,华罗庚遇到了他的恩师王维克。王维克老师告诉他:“学习知识要认定目标,集中精力去钻研才会有成就。”这番话对华罗庚启发很大,他发奋图强,刻苦研究他热爱的数学。

华罗庚xx年9月28日,日军开始轰炸昆明,他几次被轰炸的尘土埋在里头,但他以坚强的意志活了下来。并且在这期间他仍旧坚持发表了xx年,华罗庚访问了苏联、美国,进行学术交流。在美国全家人终于团聚了。战争结束后,美国政府强求华罗庚留在美国,但他毅然回到祖国,永远做中国的儿子。 985年6月,华罗庚在日本大学讲坛上突发心脏病去世,享年75岁。

书中让我胆战心惊的故事是:一次,日本轰炸了华罗庚的防空洞,把他埋了起来,但他坚强、勇敢地战胜了死神,成功地获得了亲朋好友的救援。

读了这本书,我从中了解了伟大的中国现代数学之父――华罗庚坎坷而又卓越的一生。他那坚强的意志,努力拼搏、积极进取的精神与品质深深地鼓舞了我,我们要向他的.伟大精神学习,为祖国的发展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篇16:一代宗师华罗庚

一代宗师华罗庚

华罗庚(1910-1985),江苏金坛人,中国现代数学的开拓者、奠基人之一,中国科学院院士.

作 者:向中军  作者单位:河南省方城县博望二中,473254 刊 名:中学数学研究 英文刊名:STUDIES IN MIDDLE SCHOOL MATH GUANGDONG 年,卷(期): “”(1) 分类号: 关键词: 

篇17:华罗庚简介

华罗庚

姓名:华罗庚

出生年月:1911月12日

籍贯:中国江苏金坛人

职务:历任清华大学教授

中国科学院数学研究所

应用数学研究所所长、名誉所长

中国数学学会理事长、名誉理事长

中国科学院物理学数学化学部副主任、副院长

中国科协副主席.

华罗庚,数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1910年11月12日生于江苏金坛,1985年6月12日卒于日本东京。

1924年金坛中学初中毕业,后刻苦自学。1930年后在清华大学任教。1936年赴英国剑桥大学访问、学习。1938年回国后任西南联合大学教授。1946年赴美国,任普林斯顿数学研究所研究员、普林斯顿大学和伊利诺斯大学教授,1950年回国。历任清华大学教授,中国科学院数学研究所、应用数学研究所所长、名誉所长,中国数学学会理事长、名誉理事长,全国数学竞赛委员会主任,美国国家科学院国外院士,第三世界科学院院士,联邦德国巴伐利亚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物理学数学化学部副主任、副院长、主席团成员,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数学系主任、副校长,中国科协副主席,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委员等职。曾任一至六届全国人大常务委员,六届全国政协副主席。曾被授予法国南锡大学、香港中文大学和美国伊利诺斯大学荣誉博士学位。主要从事解析数论、矩阵几何学、典型群、自守函数论、多复变函数论、偏微分方程、高维数值积分等领域的研究与教授工作并取得突出成就。40年代,解决了高斯完整三角和的估计这一历史难题,得到了最佳误差阶估计(此结果在数论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对g.h.哈代与j.e.李特尔伍德关于华林问题及e.赖特关于塔里问题的结果作了重大的改进,至今仍是最佳纪录。

在代数方面,证明了历史长久遗留的一维射影几何的基本定理;给出了体的正规子体一定包含在它的中心之中这个结果的一个简单而直接的证明,被称为嘉当-布饶尔-华定理。其专著《堆垒素数论》系统地总结、发展与改进了哈代与李特尔伍德圆法、维诺格拉多夫三角和估计方法及他本人的方法,发表40余年来其主要结果仍居世界领先地位,先后被译为俄、匈、日、德、英文出版,成为20世纪经典数论著作之一。其专著《多个复变典型域上的调和分析》以精密的分析和矩阵技巧,结合群表示论,具体给出了典型域的完整正交系,从而给出了柯西与泊松核的表达式。这项工作在调和分析、复分析、微分方程等研究中有着广泛深入的影响,曾获中国自然科学奖一等奖。倡导应用数学与计算机的研制,曾出版《统筹方法平话》、《优选学》等多部著作并在中国推广应用。与王元教授合作在近代数论方法应用研究方面获重要成果,被称为“华-王方法”。在发展数学教育和科学普及方面做出了贡献。 发表研究论文200多篇,并有专著和科普性著作数十种。

篇18:《华罗庚》教案

一、作者:顾迈南,当代作家。

二、词语:

署(shǔ)名苏家驹(jū)惨淡扉(fēi)页勤能补拙

莫名其妙怠(dài)慢吴筱(xiǎo)元瘟疫蔓延

一拐一瘸(qué)怜悯(mǐn)停滞(zhì)不前蜚(fēi)声

金瓯(ōu)鹯(zhān)褒(bāo)奖梁园虽好,非久居之乡追溯(sù)赞赏备至商榷(qùe)暴跳如雷如获至宝置若罔(wǎng)闻出类拔萃(cuì)运筹学从实以终

※补充词解:

扉页:书刊封面之内印着书名、作者等项的一页。

勤能补拙:勤奋能够弥补笨拙的不足。

怠慢:冷淡。

蜚声:扬名。

梁园虽好,非久居之乡:比喻外地再好,也不是适宜长期居住的地方。

备至:完全,到了极点。

商榷:商讨。

如获至宝:好像得到了最珍贵的宝物。

置若罔闻:放在一边不管,好象没听见一样。指不予理睬。

出类拔萃:超出同类之上(多指人的品德、才能等)

运筹学:利用现代数学的`成就,特别是统计数学的成就,来研究人力物力的运用和筹划,使能发挥最大效力的科学。

从实以终:脚踏实地,埋头苦干,直到最后。

三、熟读课文,掌握大意。

完成课后练习第三题填表。

四、研讨:

1、课文在写作顺序上有什么特点?有何好处?

——①倒叙(中途)。开头把最精采的地方先提出来,产生强烈的悬念。

②以下部分按时间顺序分三部分写,使繁杂的内容条理清楚。

2、请划分第一部分《艰苦自学的青年时代》的层次,并归纳大意。(课堂练习)

——①出生:家道贫寒,父母疼爱。

②中学时代:名师培养,爱上数学。

③辍学工作:刻苦自学,迷恋数学。

④病后残废:献身数学,写出名作。

3、从第一部分中你受到哪些启发?

4、在第二部分中,华罗庚取得了哪些重要的成就?在书上划出。作者是按什么顺序写这些成就的?有何好处?

——按地点和时间。多而不乱。

5、华罗庚为什么出国又回国?

——提示:为了提高自己,科学报国。

6、在第三部分中,作者写了哪三方面的内容?

——①华罗庚为新中国的数学事业作出了重大贡献。

②华罗庚为新中国的(数学)教育事业作出了重大贡献。

③1979年华罗庚成功的西欧之行和他光荣地入党。

7、华罗庚在古稀之年时说:“树老易空,人老易松,科学之道,诫之以空,诫之以松。我愿一辈子从实以终。”根据课文所提供的材料,谈谈你对“空”、“松”、“实”的理解。

——“空”:缺少坚实的基础和实践。

“松”:松动,松懈,放松长期的努力。

“实”:脚踏实地,埋头苦干。

8、请找出文章中引用的华罗庚的诗句,说说它们对表达华罗庚的生活经历和人生感受所起的作用。

——具体生动的说明和补充作用。

五、小结:(讨论)

从华罗庚的人生道路中,你觉得成为一个科学家要有怎样的条件?

——热爱祖国和人民;立志献身科学事业;脚踏实地,埋头苦干;勇于创新;善于交流和合作等。

六、练习:

1、抄写生字词。

2、课外阅读第七课《留取丹心照汗青——文天祥千秋祭》。

篇19:华罗庚教案

关于华罗庚教案

《华罗庚》教案

一. 教学目标:

1. 引导学生了解华罗庚的生活经历,思考华罗庚的生命价值,从中汲取人生的教益

2. 把握本篇传记在组织材料和语言上的特点,以便在写作中借鉴和运用

3. 培养学生分析文学作品的能力

二. 教学重、难点

1. 重点:

(1)引导学生了解华罗庚的生活经历,思考华罗庚的生命价值,从中汲取人生的教益

(2)把握本篇传记在组织材料和语言上的特点,以便在写作中借鉴和运用

2. 难点:

(1) 本传记在组织材料上的特点

(2) 理解中所引用到的华罗庚的一些话语特别是诗句

三. 教学方法:多媒体、讲授法、讨论法

四. 课时安排:2课时

五. 教学步骤:

第一课时

(一).教学要点:

了解华罗庚的人生经历,感受其高尚品格,汲取人生的教益

(二)教学过程:

1. 导入语:

同学们,人们常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那么最大的兴趣又是什么呢?微软总裁比尔盖茨说过:“在你最感兴趣的事物上,隐藏着你人生的秘密。”他的意思是:一个人的最大爱好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他的人生方向。我国数学界的名人华罗庚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同学们知道华罗庚最敢兴趣的事物是什么?(数学)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华罗庚》这篇,一起来了解他的人生与数学的不解之缘。(板书:华罗庚)

2. 请大家翻开课本第30页,本文作者顾迈南,她是新华社女记者,采访对象多为科技界名

人和科技界发生的重大事件,关于她的作品请大家看一下。

3. 下面请大家用五分钟的时间浏览一下全文,留意一下:从这篇中我们能否想象出华罗庚的具体肖像?能否了解到他家庭婚姻生活中的点点滴滴?

4. 让生回答刚才的问题(不能),那我们主要了解到的是什么?(华罗庚的求学和事业)

5. 下面我们一起来学习第一个小标题的内容[板书:一.艰苦自学的青年时代]大家看看:这是一个什么结构?重心在哪?(定中结构,重心在后)由此我们不仅了解到华罗庚的青年时代是艰辛的,而且还了解到他是自学成材的。那么,他是否从小就自学呢?(不是)

如以失学作为界限,这一部分的内容可以分为失学前和失学后两部分,失学后的他又遇到了更大的挫折:一场可怕的`伤寒症使他双腿残疾了;所以失学后那部分的内容又可以分为残疾前和残疾后两部分。引导学生概刮出他在失学前、残疾前和残疾后这三个阶段的表现以及他对数学的态度。

失学前:初露锋芒(初中妙法解题) 深爱数学

失学后:残疾前:艰苦自学(他姐姐华莲青的话)痴迷数学(罗呆子)

残疾后:矢志不渝 献身数学

6. 小结:不管条件是怎样地艰辛,也不管命运是如何地坎坷,他对数学都是一往情深、坚贞不二,终于有志者事竟成,他写出了什么?(让生回答)[《苏家驹之代数的五次方程式不能成立的理由》一鸣惊人。那么出名之后,他是否沉醉在成功的喜悦之中,还是乘胜追击?请大家用5分钟的时间浏览一下第二个小标题《研究数论得出华氏定理》的具体内容 ,归纳出:华罗庚去了哪些地方?每个地方他各取得了哪些成就?

7. 提问并学生回答:清华大学四年:助理员→助教→教授[“破格”、“迅速”]

剑桥大学两年:学术研究成果丰硕[写了18篇论文]

西南联大七年:〈堆垒素数论〉

访美四年:研究范围扩大[“这期间他的研究范围扩大到多复变数函数论……“]

小结:通过刚才的归纳我们不仅可以看出华罗庚看出他对数学研究的突出贡献,而且

可以看出他精益求精、开拓创新的精神。

8. 重点分析课文P33页华罗庚在西南联大的艰辛生活,引导学生学习其爱国精神:

(1) 引导学生思考:造成其生活艰辛的原因[日本列强侵华]

(2) 简介当时的时代背景[日本列强侵华,杀烧抢夺,无恶不作,给我国人民带来了空前的劫难]

(3) 分析华罗庚的诗句“寄旅昆明日……”:该诗使用暗喻的修辞手法:“金瓯”喻当时国破家亡的现状,“狐虎”、“鹰zhan ”喻日本侵略者,这里把人喻成物,表达的是一种鄙视和不满之情,还流露出对时局的忧虑,从中我们可以感受到他的忧国忧民之情。

那么这位爱国人士为祖国做了哪些贡献呢?(让生回答)[数学研究和教育事业]接下来我们一起来学习第三个小标题的内容,请同学们根据课文内容概刮出他在这两方面的贡献:

数学研究:典型域、《堆垒素数论》、《数论导引》

运筹学、优选法

教育事业:关心中学教育事业 [积极提倡在中学生中开展数学竞赛]

培养人才 [陈景润、万哲先、王元等出类拔萃]

9. 为了数学事业的后继有人,华罗庚除了专心研究,还致力于人才的培养,下面我们重点分析他对陈景润的培养:

(1).“华罗庚看了……没有暴跳如雷,也没有置若罔闻,而是如获至宝。”[可见华罗庚的虚怀若谷]

(2).“推荐”、“亲自指导”等词语可见他对人才的爱惜。

可以毫不夸张地说,正因为有了华罗庚,现当代的中国数学研究才能誉满全球。

10.总结:同学们,通过刚才的分析,我们可以了解到:不管是青年、中年,还是老年,从默默无闻到名誉天下,华罗庚都一如既往地挚爱着数学。对数学的挚爱就如一条线轴贯串着他的一生。

第二课时

(一)教学要点

1.理解本文所引用到的华罗庚话语

2.分析本文在组织材料和语言上的特点

(二)教学过程

1.导入语:

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学习了《华罗庚》一文,中第一个小标题的内容讲的是华罗庚的自学,其实自学也是为了后来的研究事业打下基础,第二和第三个小标题的内容概刮起来可以说是他在事业上的成就;所以本文主要介绍的是华罗庚的事业史。全文通过其事业史这一个侧面,为我们展现了华罗庚的人生历程,让我们从中了解到华罗庚的精神面貌与高尚品格,以至于被他的人格魅力深深地吸引着。可以说,华罗庚不愧为一位伟人。

2.教学过程:

(1)如果在我们教室里挂一句华罗庚的名言,同学们会从中所引用到的华罗庚话语中推荐出哪一句呢?(以此培养学生分析句子的能力)

1) 引导学生观察教室所挂的名言,归纳出名言的特点

2) 用多媒体展示名言的定义:

名言:顾名思义,即为著名的话。一般都是论述精辟、哲理性强,能给人以某种启发或鼓励的话。

3) 让学生自由发挥,推荐自己所喜欢的句子,并说出自己的见解

1) P31“神奇妙算古名词……”强调勤奋

2) P33“寄旅昆明日……”知识分子的忧国忧民情怀

3) P34“我们决不能等待着真正需要科学的时候,在开始研究科学。”重视科学,有高瞻远瞩的精神。此句与P36“向在城市里,今来大地边……”充分体现了起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精神

4) P34“梁园虽好,非久居之乡。归去来兮!”爱国情怀

5) P37“五十年来心愿,三万里外佳音……”对党的忠诚与热爱

6) P37“科学的根本是实。”实事求是的精神

7) P37“树老易空,人老易松,科学之道,戒之以空,戒之以松。我愿一辈子从实以终。”空:空洞、无所事事。松:松懈,不思进取。实:A.实干,扎扎实实做事B.解决实际问题。体现其进取、求实的作风

4) 小结:刚刚同学们仁者见仁、智者见智,说出了自己喜欢的句子,现在老师也说 说自己喜欢的句子吧!我向同学们推荐的是P37“树老易空……从实以终”,当时华罗庚已处于古稀之年,已在科学研究上取得了突出的成就,但他不自满,仍思进取,这使我想起曹操在《步出夏门行龟虽寿》中的诗句:“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当时的曹操也已到晚年,已在政坛上建立了自己的丰功伟业,但他仍胸怀壮志,正处于英姿焕发时期的我们,是否更应积极进取、奋发向上呢?!

3. 组织学生讨论:本文在组织材料上以及语言上与《“布衣总统”孙中山》一文的区别

总结:1. 组织材料上:本文以时间为顺序、通过描述华罗庚的事业史来展示一生的历程,而〈“布衣……〉一文则是通过描述孙中山衣食住行等日常生活的细节来表现他朴素、淡泊名利等优良品质

2.语言上,由于本文作者为科普作家,使得全文语言平实、叙述精确,使用了大量精确的阿拉伯数字;而〈“布衣……〉一文的作者为传记作家,其行文故事性强,生动有趣。

3. 布置作业:完成P38的表格

附录板书设计:

5 华罗庚

一.艰苦自学的青年时代

失学前:    初露锋芒 深爱数学

失学后:残疾前:艰苦自学 痴迷数学

残疾后:矢志不渝 献身数学

二. 研究数论得出华氏定理

清华大学四年: 助理员→助教→教授

剑桥大学两年:学术研究成果丰硕

西南联大七年:〈堆垒素数论〉

访美四年:研究范围扩大

三. 数学研究和教育事业

数学研究:典型域、《堆垒素数论》、《数论导引》

运筹学、优选法

教育事业:关心中学教育事业 [积极提倡在中学生中开展数学竞赛]

培养人才 [陈景润、万哲先、王元等出类拔萃]

为了数学事业的后继有人,华罗庚除了专心研究,还致力于人才的培养,下面我们重点分析他对陈景润的培养:

1.“华罗庚看了……没有暴跳如雷,也没有置若罔闻,而是如获至宝。”[可见华罗庚的虚怀若谷]

2.“推荐”、“亲自指导”等词语可见他对人才的爱惜。

可以毫不夸张地说,正因为有了华罗庚,现当代的中国数学研究才能誉满全球。

总结:1.同学们,通过刚才的分析,我们可以了解到:不管是青年、中年,还是老年,从默默无闻到名誉天下,华罗庚都一如既往地挚爱着数学。对数学的挚爱就如一条线轴贯串着他的一生。

数学教育:关心人才 提拔人才

华罗庚与数学的不解之缘

青年 中年 老年

(对数学的热爱就如一条线轴,贯穿着他的一生)

篇20:华罗庚名言

华罗庚名言

1、独立思考能力,对于从事科学研究或其他任何工作,都是十分必要的。在历史上,任何科学上的重大发明创造,都是由于发明者充分发挥了这种独创精神。

2、我们最好把自己的生命看作前人生命的延续,是现在共同生命的一部分,同时也是后人生命的开端。如此延续下去,科学就会一天比一天灿烂,社会就会一天比一天更美好。

3、勤能补拙是良训,一份辛苦一份才。

4、人家帮我,永志不忘;我帮人家,莫记心头。

5、聪明在于学习,天才在于积累。

6、科学是实事求是的学问,来不得半点虚假。

7、科学成就是由一点一滴积累起来的,惟有长期的积聚才能由点滴汇成大海。

8、凡是较有成就的科学工作者,毫无例外地都是利用时间的能手,也都是决心在大量时间中投入大量劳动的人。

9、“难”也是如此,面对悬崖峭壁,一百年也看不出一条缝来,但用斧凿,能进一寸进一寸,得进一尺进一尺,不断积累,飞跃必来,突破随之。

10、我们最好把自己的生命看做前人生命的延续,是现在共同生命的一部分,同时也后人生命的开端。如此延续下去,科学就会一天比一天灿烂,社会就会一天比一天更美好。

11、善于利用零星时间的人,才会做出更大的成绩来。

12、抓住自己最有兴趣的东西,由浅入深,循序渐进地学……

13、自学,不怕起点低,就怕不到底。

14、在寻求真理的长河中,唯有学习,不断地学习,勤奋地学习,有创造性地学习,才能越重山跨峻岭。

15、壮士临阵决死哪管些许伤痕,向千年老魔作战,为百代新风斗争。慷慨掷此身。

16、在寻求真理的长征中,惟有学习,不断地学习,勤奋地学习,有创造性地学习,才能越重山,跨峻岭。

17、时间是由分秒积成的,善于利用零星时间的人,才会做出更大的成绩来。

18、聪明出于勤奋,天才在于积累。

19、任何一个人,都要必须养成自学的习惯,即使是今天在学校的学生,也要养成自学的习惯,因为迟早总要离开学校的!自学,就是一种独立学习,独立思考的能力。行路,还是要靠行路人自己。

20、我想,人有两个肩膀,应该同时发挥作用,我要用一个肩挑着送货上门的担子,把科学知识和科学工具送到工人师傅手里;另一个肩膀可以作人梯,让青年们踏着攀登科学的更高一层山峰。

21、天才是不足恃的,聪明是不可靠的,要想顺手拣来的伟大拉学发明是不可想象的。

22、要有速度,还要有加速度。

23、人说不到黄河心不死,我说到了黄河心更坚。

24、难”也是如此,面对悬崖峭壁,1也看不见一条缝来,但用斧凿,能进一寸进一寸,得进一尺进一尺,不断积累,飞跃必来,突破随之。

25、在寻求真理的长征中,唯有学习,不断地学习,勤奋地学习,有创造性地学习,才能越重山,跨峻岭。

26、人做了书的.奴隶,便把活人带死了……把书作为人的工具,则书本上的知识便活了,有了生命力了。

27、日累月积见功勋,山穷水尽惜寸阴。

28、科学是老老实实的学问,不可能靠运气来创造发明,对一个问题的本质不了解,就是碰上机会也是枉然。入宝山而空手回,原因在此。

29、早发表,晚评价。

30、勤能补拙是良训,一分辛苦一分才。

31、锦城虽好乐,不如回故乡;乐园虽好,非久留之地,归去来兮。

32、努力在我,评价在人。

33、观棋不语非君子,互相帮助;落子有悔大丈夫,改正缺点。

34、聪明在于学习,天才在于积累。……所谓天才,实际上是依靠学习。

35、我能取得一些成就,全靠我的教师栽培

36、勤能补拙是良训,一分辛劳一分才。

37、一个人的生命是有限的、短促的,如果我们要把短短的生活过程使用得更有效力,我们最好是把自己的生命看成是前人生命的延续,是现在共同生命的一部分,同时也是后人生命的开端。

38、没有雄心壮志的人,他们的生活缺乏伟大的功力,自然不能盼望他们会有杰出的成就。

39、人做了书的奴隶,便把活人带死了。……把书作为人的工具,则书本上的知识便活了。有了生命力了。

40、面对悬崖峭壁,一百年也看不出一条缝来,但用斧凿,得进一寸进一寸,得进一尺进一尺,不断积累,飞跃必来,突破随之。

41、人家帮我,永志不忘,我帮人家,莫记心上。

42、钻研然而知不足,虚心是从知不足而来的。虚伪的谦虚,仅能博得庸俗的掌声,而不能求得真正的进步。

43、读书要从薄到厚,在从厚到薄。

44、天才在于积累,聪明在于勤奋。

45、聪明在于勤奋,天才在于积累。

46、科学上没有平坦的大道,真理的长河中有无数礁石险滩。只有不畏攀登的采药者,只有不怕巨浪的弄潮儿,才能登上高峰采得仙草,深入水底觅得骊珠。

47、学习和研究好比爬梯子,要一步一步地往上爬,企图一脚跨上四五步,平地登天,那就必须会摔跤了。

48、天才是不足恃的,聪明是不可靠的,要想顺手拣来的伟大科学发明是不可想象的。

49、锦城虽乐,不如回故乡;乐园虽好,非久留之地。归去来兮。

50、人家帮我,永志不忘;我帮人家,莫记心上。

篇21:华罗庚名言

华罗庚名言

● 锦城虽乐,不如回故乡;乐园虽好 ,非久留之地。归去来兮。

● 人家帮我,永志不忘,我帮人家,莫记心上。

● 聪明在于学习,天才在于积累。

● 要循序渐进!我走过的道路,就是一条循序渐进的道路。

● 聪明在于勤奋,天才在于积累。

● 独立思考能力,对于从事科学研究或其他任何工作,都是十分必要的。在历史上,任何科学上的重大发明创造,都是由于发明者充分发挥了这种独创精神。

● 见面少叙寒暄话,多把艺术谈几声。

● 在寻求真理的长征中,惟有学习,不断地学习,勤奋地学习,有创造性地学习,才能越重山,跨峻岭。

● 日累月积见功勋,山穷水尽惜寸阴。

● 时间是由分秒积成的,善于利用零星时间的人,才会做出更大的成绩来。

● 壮士临阵决死哪管些许伤痕,向千年老魔作战,为百代新风斗争。慷慨掷此身。

● 科学成就是由一点一滴积累起来的,惟有长期的积聚才能由点滴汇成大海。

● 科学的灵感,决不是坐等可以等来的。如果说,科学上的发现有什么偶然的机遇的话,那么这种“偶然的机遇”只能给那些学有素养的人,给那些善于独立思考的人,给那些具有锲而不舍的精神的人,而不是给懒汉。

● 科学是老老实实的学问,不可能靠运气来创造发明,对一个问题的本质不了解,就是碰上机会也是枉然。入宝山而空手回,原因在此。

● 科学是实事求是的学问,来不得半点虚假。

● 我想,人有两个肩膀,应该同时发挥作用,我要用一个肩挑着送货上门的担子,把科学知识和科学工具送到工人师傅手里;另一个肩膀可以作人梯,让青年们踏着攀登科学的更高一层山峰。

● 天才是不足恃的,聪明是不可靠的,要想顺手拣来的伟大科学发明是不可想象的。

● 学习和研究好比爬梯子,要一步一步地往上爬,企图一脚跨上四五步,平地登天,那就必须会摔跤了。

● 任何一个人,都要必须养成自学的`习惯,即使是今天在学校的学生,也要养成自学的习惯,因为迟早总要离开学校的!自学,就是一种独立学习,独立思考的能力。行路,还是要靠行路人自己。

● 聪明在于学习,天才在于积累。……所谓天才,实际上是依靠学习。

● 在寻求真理的长河中,唯有学习,不断地学习,勤奋地学习,有创造性地学习,才能越重山跨峻岭。

● 科学是老老实实的学问,搞科学研究工作就要采取老老实实、实事求是的态度,不能有半点虚假浮夸。不知就不知,不懂就不懂,不懂的不要装懂,而且还要追下去,不懂,不懂在什么地方;懂,懂在什么地方。老老实实的态度,首先就是要扎扎实实地打好基础。科学是踏实的学问,连贯性和系统性都很强,前面的东西没有学好,后面的东西就上不去;基础没有打好。搞尖端就比较困难。我们在工作中经常遇到一些问题解决不了,其中不少是由于基础未打好所致。一个人在科学研究和其他工作上进步的快慢,往往和他的基础有关。

● 钻研然而知不足,虚心是从知不足而来的。虚伪的谦虚,仅能博得庸俗的掌声,而不能求得真正的进步。

● 人家帮我,永志不忘;我帮人家,莫记心头。

● 锦城虽乐,不如回故乡;乐园虽好,非久留之地。归去来兮。

● 人家帮我,永志不忘;我帮人家,莫记心上。

● 凡是较有成就的科学工作者,毫无例外地都是利用时间的能手,也都是决心在大量时间中投入大量劳动的人。

● 聪明出于勤奋,天才在于积累。

● 我们最好把自己的生命看做前人生命的延续,是现在共同生命的一部分,同时也后人生命的开端。如此延续下去,科学就会一天比一天灿烂,社会就会一天比一天更美好。

● 锦城虽好乐,不如回故乡;乐园虽好,非久留之地,归去来兮。

● 科学的灵感,决不是坐等可以等来的。如果说,科学上的发现有什麽偶然的机遇的话,那麽这种“偶然的机遇”只能给那些学有素养的人,给那些善于独立思考的人,给那些具有锲而不舍的精神的人,而不会给懒汉。

● 科学的灵感,决不是坐等可以等来的。如果说,科学上的发现有什么偶然的机遇的话,那么这种“偶然的机遇”只能给那些学有素养的人,给那些善于独立思考的人,给那些具有锲而不舍的精神的人,而不会给懒汉。

● “难”也是如此,面对悬崖峭壁,一百年也看不出一条缝来,但用斧凿,能进一寸进一寸,得进一尺进一尺,不断积累,飞跃必来,突破随之。

● 天才是不足恃的,聪明是不可靠的,要想顺手拣来的伟大拉学发明是不可想象的。

● 人做了书的奴隶,便把活人带死了。……把书作为人的工具,则书本上的知识便活了。有了生命力了。

● 科学上没有平坦的大道,真理长河中有无数礁石险滩。只有不畏攀登的采药者,只有不怕巨浪的弄潮儿,才能登上高峰采得仙草,深入水底觅得骊珠。

篇22:华罗庚名人名言

1) 见面少叙寒暄话,多把艺术谈几声

2) 天才是不足恃的,聪明是不可靠的,要想顺手拣来的伟大科学发明是不可想象的。

3) 学习和研究好比爬梯子,要一步一步地往上爬,企图一脚跨上四五步,平地登天,那就必须会摔跤了。在寻求真理的长河中,唯有学习,不断地学习,勤奋地学习,有创造性地学习,才能越重山跨峻岭。

4) 时间是由分秒积成的,善于利用零星时间的人,才会做出更大的成绩来。

5) 一个人的生命是有限的、短促的,如果我们要把短短的生活过程使用得更有效力,我们最好是把自己的生命看成是前人生命的延续,是现在共同生命的一部分,同时也是后人生命的开端。

6) 任何一个人,都要必须养成自学的习惯,即使是今天在学校的学生,也要养成自学的习惯,因为迟早总要离开学校的!自学,就是一种独立学习,独立思考的能力。行路,还是要靠行路人自己。

7) 科学上没有平坦的大道,真理长河中有无数礁石险滩。只有不畏攀登的采药者,只有不怕巨浪的弄潮儿,才能登上高峰采得仙草,深入水底觅得骊珠。

8) 天才是不足恃的,聪明是不可靠的,要想顺手拣来的伟大科学发明是不可想象的。

9) 天才在于积累,聪明在于勤奋。

10) 人家帮我,永志不忘,我帮人家,莫记心上。

11) 科学是实事求是的学问,来不得半点虚假。

12) 日累月积见功勋,山穷水尽惜寸阴。

13) 自学,不怕起点低,就怕不到底。

14) 抓住自己最有兴趣的东西,由浅入深,循序渐进地学……

15) 在寻求真理的长河中,唯有学习,不断地学习,勤奋地学习,有创造性地学习,才能越重山跨峻岭。

篇23:华罗庚名人名言

1) 勤能补拙是良训,一分辛劳一分才。

2) 金钱几乎象征着人们的利益和幸福。

3) 科学是实事求是的学问,来不得半点虚假。

4) 要循序渐进!我走过的道路,就是一条循序渐进的道路。

5) 搞科学、做学问,要“不空不松,从严以终”,要很严格地搞一辈子工作。

6) 锦城虽乐,不如回故乡;乐园虽好,非久留之地。归去来兮。

7) 没有雄心壮志的人,他们的生活缺乏伟大的功力,自然不能盼望他们会有杰出的成就。

8) 在寻求真理的长河中,唯有学习,不断地学习,勤奋地学习,有创造性地学习,才能越重山跨峻岭。

9) 凡是较有成就的科学工作者,毫无例外地都是利用时间的能手,也都是决心在大量时间中投入大量劳动的人。

10) 钻研然而知不足,虚心是从知不足而来的。虚伪的谦虚,仅能博得庸俗的掌声,而不能求得真正的进步。

11) 时间是由分秒积成的,善于利用零星时间的人,才会做出更大的成绩来。

12) 天才是不足恃的,聪明是不可靠的,要想顺手拣来的伟大科学发明是不可想象的。

13) 面对悬崖峭壁,一百年也看不出一条缝来,但用斧凿,得进一寸进一寸,得进一尺进一尺,不断积累,飞跃必来,突破随之。

14) 壮士临阵决死哪管些许伤痕,向千年老魔作战,为百代新风斗争。慷慨掷此身。

15) 我想,人有两个肩膀,应该同时发挥作用,我要用一个肩挑着送货上门的担子,把科学知识和科学工具送到工人师傅手里;另一个肩膀可以作人梯,让青年们踏着攀登科学的更高一层山峰。

热门作文

学诗词

学名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