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也悄然拉开了帷幕,在这生死攸关之际,全国各地涌现出了很多令人敬佩的医护工作者,他们惜别家中团圆的老小,义无反顾地奔赴在抗疫第一线。以下内容是为您带来的抗击疫情作文精彩开头精选2020(精彩9篇),如果有助于您的写作,还请您介绍给您的同学。
你身后有我,我身边有你
突如其来的新冠疫情打破了春节的喜悦,也带来了许多“平凡”英雄。
英雄是奋力研发的科研人员。八十余岁高龄的钟南山院士,在发出了病毒“人传人”的警示和“如果没有特殊情况请不要去武汉”的号召后,毅然逆行去武汉最前线支援。
中医医疗队队长张德忠,带领自己的团队支援武汉,在半个月的高强度工作下已然瘦脱了相。
英雄是抗击一线的医疗工作者。武汉并非孤岛,湖北并非孤立无援,从全国各地组成的医疗团队以“兵团”的形式支援武汉。“2003年非典时期你们保护我们‘90后’,17年后的新冠疫情由我们来守护你。”这是一名抗击在一线的“90后”护士的话,一时间激动了人心。
哪有什么英雄,不过是一群孩子穿上了战衣,便像前辈那样勇敢。
英雄是在背后默默无闻的平凡人。突发疫情,让海外华侨和国外留学生心系祖国,把所有能买下来的口罩都无偿送去武汉。还有更多无名英雄也加入了这次战役。平凡的快递员在特殊时期,冒着生命危险,为亿万居民送物资;一线民警风雨无阻地维持人民安全;社区工作者尽职尽责地每家每户排查体温;前线志愿者为医院和社区忙前忙后。
英雄本来是被保护却义无反顾的保护我们的人。山东一位环卫工人去当地警局扔下一万两千元就转身离开。纸条上写“急转武汉,为一线工作者加油,武汉加油。”
英雄是明知山有虎还偏要往虎山行的人。在确认了新冠疫情的情况下,金银潭医院作为第一个集中收治病患的医院,院长说:“我要在我生命中有限的时间内更多的,尽可能多的为人民做些什么。”
英雄是什么,英雄是在告诫家人们不要出门后义无反顾地奔向前线的工作人员;是为疫情捐出全部身家的环卫大爷;是每天忙碌的快递员、一线警察;是每天忙碌的无私志愿者。
当我们带上口罩奔向前线时,我就在期待摘下口罩的那一刻,我们在一起分享胜利的喜悦。请记住伟大的抗疫工作者,也要记住,你身后有我,我身边有你。
听说,在武大看一场人海,是每一朵樱花的梦想。已经记不清是从哪一刻开始,离武汉952公里的榆社小城里平静而安宁生活被打破了。气氛由轻松变得紧张,所有人都被卷入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人们把这场战争的罪魁祸首叫做新型冠状病毒。戴上口罩,走在迎春街。这个小城虽霓虹依旧,却分明丧失了几分嘈杂,几分热闹,几分惬意。所有人都迫不及待地想把2019年的烦恼抛到一边,所有人都在期盼着2020年的到来,可新年伊始,这座小城与武汉同步,不吵,不闹,不堵车,晚上七点像凌晨一点,每个人与每个人都隔开很远,像被按下了暂停键。疫情从武汉席卷到全国,支援从全国到武汉。我是十四亿中国人中一名普通的高中生,在这次疫情之前,“爱国”二字,从来只出现在看完一场电影的脑海中,或是听一首歌颂祖国的歌,亦或是了解了一场中国夺冠的盛大赛事。我从来没有想到,自己在春晚中听到“武汉加油”四个字时,鼻头一酸,泪水突然充斥眼眶。一声令下,他们是最美的逆行者,冲锋在前,用自己并不强大的臂膀,护住了亿万人民群众的生命健康。召必回,战必胜!听着来自全国各地的白衣战士,支援部队喊着铿锵有力的口号奔向武汉,看着天使一般的身影围成一圈在与死神的战书上按下请愿手印,我知道,他们在履行对国家的承诺,在用力奔向“人民英雄”这个光荣的称号。我想要向那些平凡的发光体致敬。他们不求回报,不求赞颂,只想用自己微薄的力量,为医疗队准备自己家的蔬菜,把自己购买的口罩匿名捐给武汉,为坚守在值班岗位的干部寄去几瓶消毒液…我想,他们让我找到了平凡生活中的榜样,我甚至在懊恼自己不能快点长大,不能在祖国渡难关时出那么一点点力。也许在偌大的中国,我们认为我们的力量很小很小,但是在漫长的黑夜里,我们点燃的小小微光,足以汇聚成燎原之势的火焰;我们心中的星星,正在连成一个大圈;我们散落的心灵,在互相呼唤对方;我们瘦弱的肩膀,在恶魔面前紧紧地靠在一起,因为我们的众志成城,因为我们的带泪笑容,在苦难中有了感动。爱和希望比病毒蔓延得更快。在疫情发生的二十多天里,有泪水,有无奈,有愤懑,有感慨,但我看到更多的是善良和勇敢。这些善良勇敢的人们一路执着,他们说“和平时期,我的一生是人民的;在危急的时候,我的生命是祖国的”。其实哪有什么从天而降的英雄,有的只是一个个挺身而出的无名之辈。“别怕,等这个城市重新按下播放键,等地铁里的人多到挤不上这一班,等大排档里吵到必须扯着嗓子说话,等去武大看樱花的人比花还多,等早上等不上那碗热干面,我们可以笑着飚一句‘我信了你的邪’!”这是武汉给我们的宣传。那么,我想对武汉,对奋战在一线的人们说:我们等你!待凛冬离去,雪融草青,樱花开遍武大的校园,我们相约平安,相约一场团聚。武汉,我想要告诉你,在武大看一场花海,也是我的梦想。
众志成城,方能抵激浪
亲爱的广大观众朋友:
大家好!很高兴能够在此为大家宣讲《众志成城,方能抵激浪》。
叔本华说:“单人是软弱无力的,就像鲁宾孙漂流般,只有同别人在一起,他才能完成许多事业。”纵观中华几十载春秋,无论抗洪救险,抗非典,抗汶川地震,抗肺炎,都深刻体现众志成城的精神。而以上所取得的成功,都告诉着我们,只有众志成城,才能更好地克服困难,开创未来。
众志成城,顾名思义即聚众心,筑坚城。众志成城,实则要求我们团结一心,凝聚合力,这深刻体现了中华民族的团结精神,也是中国能在这二十年里破浪前行的精神动力。追溯往昔,1998年,洪灾泛滥,多少个黑夜,无数救险人员垒起那一袋袋沙包,聚众心,才筑成了那抵挡洪水的坚固屏障。正是他们的团结一致,万众一心,凝聚一股连洪水亦难覆倒的精神力量,终于共克时艰,保卫了人民的生命与财产安全。
众志成城,需有那不畏艰难之志勇,才能挽狂澜于既倒,扶大厦之将倾。君不见,非典肆虐之时,全国医护人员怀不畏艰险之志,“疫”路逆行,携手共战,才击退疫潮;君不见,地震来袭之际,救防人员秉救难度厄之心,五湖四海,并赴国难,终山河无恙。试想,如果没有医护人员、救防人员对艰难困苦那不畏不惧之志,何来非典得以绝迹?何来受难家庭的劫后重生,难后重聚?正是人们对困难誓不低头的志勇,使他们在这些危险面前,勇往直前,以压倒困厄的精神力量,使祖国在灾难中披荆斩棘,退身险境。
众志成城,需要我们团结一致,聚万众之心,筑稳固长城。2020年,新冠肺路炎,疫情险峻。全国上下,抗击疫情,同心同力。“若有战,召必回,战必胜,”阖家团聚时刻,无数医务人员,迅速集结,赶赴前线;国家有难之际,无数警卫人员,坚守“疫”路,严防死守;国家需要之时,无数志愿者们,尽己所能,助国解困;还有十四亿的中国市民,响应号召,居家抗疫······正是我们的举国同心,中国各地才能在病毒面前筑起一道道稳固的健康防线。上下一心,众志成城,快速地封锁了病毒,极大地阻止了病毒的对外蔓延,相信寒冬散去,春天即将到来。
俗话说, 多难兴邦。忧患砺人,无畏坚韧。面对苦难,我们要发扬众志成城的精神传统,只有众志成城,才能筑起保卫祖国山河的不倒长城;面对将来,我们要秉承众志成城的优秀品质,只有众志成城,才能翻开全国人民共创美好未来的光辉篇章。众志成城,击退骇浪;众志成城,终必辉煌!
我的宣讲完毕,谢谢大家!
当前,疫情处于较为严重复杂时期,疫情防控更是处于关键阶段,需要有人能站出来真正担当作为,“安抚”公众情绪、“控制”恐慌状态、“有条不紊”度过难关……每一项工作都刻不容缓。这是一场看不见敌人的“战场”,面对严峻考验,全体党员干部,坚定信心、众志成城,让担当作为成为人民群众安心“定心丸”!
冲锋在前,奋战一线率先抓落实,不缺执行力。疫情防控阻击战打响,在这危难时刻,广大党员干部要带头发挥先锋模范作用,挺身而出、英勇奋战。基层一线的党员干部“临危受命”,“逆行”冲往防疫最前线。阖家团圆日,奔赴“疫区”支援,他们说“国家的大事,我们义不容辞”,直抵防控最核心战场,他们说“若有战,召必回,战必胜”,率先抓防控落实,需要他们冲锋在前,这是党员干部的职责,更是为人民服务的使命所在。落实防控责任必须依靠基层一线强有力的执行力,疫情防控目标和各项措施需要落到每个岗位、每个党员干部的具体行动中,广大党员干部要团结带领人民群众坚决贯彻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执行”的过程就是给老百姓“定心”的过程。
铁拳出击,积极应战抗疫现成效,不缺战斗力。疫情严峻亟需引起全面重视,但绝不是制造恐慌,公众的恐慌来源于抗疫信心的缺失,党员干部的战斗力就是人民群众“驳击”恐慌的最有力支撑,任何时刻任何情形,党员干部都不缺战斗力,铁拳出击、有条不紊就是最“扎实”的担当。面对疫情阻击战,医务战线的党员干部前赴后继迎难而上,有了他们的“不计报酬、无惧生死”,才有了“疫霾”下一点一滴的“捷报频传”。每一份x承载着的都是勇敢的决心,他们说“作为医护人员,我责无旁贷”,疫情就是命令,时间就是生命,他们不眠不休从未言弃,这是党员干部的担当,更是击退“肺炎”的战斗力所在。好消息不断传来,千万人心的汇聚就是真正的信心和力量。
特殊时期需要特殊方案应对,非常情况需要非常手段防控。在这场疫情阻击战中,党员干部要“有所作为”“有所担当”,科学防治、精准施策,让担当作为成为人民安心“定心丸”。
众志成城,共克时艰
亲爱的听众朋友们:
大家好!今天我宣讲的题目是《众志成城,共克时艰》。
庚子之年,新冠疫情横行荆楚大地,举国上下,齐心抗疫。追溯过去,无论是1998年抗洪,2003年同抗非典,2008年救济震灾,还是2020年全民战疫,给我们最深刻的启示是:每当国难当前,全国人民乃至世界炎黄子孙,若思共克时艰,必先众志成城。
众志成城,总而言之,就是团结“众”人,用坚定意“志”,筑起新长“城”。
团结 “众”人,即同心同圆,同舟共济。观望世界历史,中华文化是唯一一个没有被历史长河冲断的文化,这五千多年的文明史教会炎黄子孙,只有同心同圆、同舟共济,才能缔造强大的民族。忆往昔,国家多难。洪水、非典、地震、中国前进的路上,曾荆棘丛生。俗话说“多难兴邦”,正是因为经历过困厄,中华民族才会愈发团结,凝聚一心,度难济困。蔡锷有言:“各奋愚公之愿,即可移山;共怀精卫之心,不难填海。”由此可见,只有保持“众”的团结,面对困境,中华民族才能冲破险阻,浴火重生,凤凰磐涅。
坚定意“志”,是无惧国难,勇于担当。鲁迅曾言,“无尽的远方,无数的人们,都与我有关”,灾难当前,没有人能独善其身。面对艰难,无惧困厄的意志是保国安稳的精神武器。听,“不计报酬,无论生死!”“若有战,召必回,战必胜!”一句句诤诤誓言,是逆行者们的坚定信念。那“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的果敢,那“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趋避之”的坚定,无一不体现出国人任艰难困苦都无法摧毁的坚定意志!海明威曾言,“一个人可以被毁灭,但是不能被打败”,正是这股对困难永不言败的坚强意志,激励一代又一代的国人在国难当前,挺身而出,力挽狂澜,护国无恙。
筑起长“城”,即聚人心,移泰山,筑保国安稳的坚实防护墙。忆往昔,古长城是人们共同努力劳动,保卫国防的结果;望今朝,新时代的“长城”更多是人们抗击灾难而筑成的一道道坚实防护墙。集众人之“志”,聚万众之“心”,众志成城,同心同德,就能形成保卫人民的生命防护线,筑起保国安稳的坚实防护墙。君不见,洪水、地震发生之时,大批抢险人员奔赴灾区,争分夺秒,济百姓生命于水火;君不见,疫潮当前,无数白衣天使,警卫人员,志愿者夜以继日,坚守岗位,护百姓生命以安全。只有众志成城,发动群众的力量,才能保卫人民、守卫祖国,筑起保卫人民、守卫祖国安全的铜墙铁壁,使其免遭灾难的侵蚀。
回顾历史,我们坚信: 凛冬散尽,星河长明,樱花将灿,雾尽风暖。疫情当下,一愿中华民族,在这次战疫中,众志成城,终夺胜利;再愿中华民族,经历灾难,秉承众志成城传统精神,再焕国泰民安之光彩!正如“上下同欲者胜,风雨同舟者兴”,发扬众志成城精神,中国必将度过难关,再谱华章!
今天的宣讲到此结束,谢谢大家!
在这场抗击疫情的战争中,涌现出了一批又一批最可爱的人。“妈妈要去和病毒打比赛了,胜利了就可以回家陪你。”那一天,安徽省人民医院医生董芹芹与儿子隔着咫尺之距,却只能遥遥相望,留下这坚定的字眼;“此事我没有告诉明昌。个人觉得不需要告诉,本来处处是战场!”武汉大学人民医院呼吸科女医生张旃写下请战书,七天来几乎没有休息,眼睛里布满血丝,可她仍负重前行,坚持疫情不退,“我”不退;小汤山医院的医生再次整装待发,又从全国各地赶来武汉,每次毫发无伤的背后,却是无数次与死神擦肩而过的险恶,一个个义无反顾的身影背后,是肩上沉重的责任感和使命必达的信念。告别、奉献、承担,这些美好的品质加在一起,那是一群可爱的人。广东湖州,一名老人来到社区,在桌子上放了一沓崭新的100元现金,而后他朝着工作人员深深鞠了一躬:“国家有难,我也要出份力。”说完转身就走,要求登记名字时却只留下了“知恩者”三个字。他已经八十三岁,靠捡废品为生,而老伴瘫痪在床,做这一切,只因他是一名老党员;疫情爆发的半个月以来,韩红都处于“很疯狂”的状态,她的基金会,速度也“很疯狂”,1月24日至今,已经送达8批物资到湖北,和医院直接对接,她说:“在天灾人祸面前,她没办法做到袖手旁观。”他们很苦,但国家有难,便倾囊相助。这就是我们最可爱的人,小人物亦可闪闪发光。那些医护人员星夜不眠,奔波在战场,用自己的生命去冒险,挽救一个又一个病患;那些看着数字不断上升,时时揪心,却无能为力的人,默默地将自己的积蓄捐赠了出去;那些在漫漫长夜里,身处满城迷雾中央的武汉人,他们不是孤立无援;那些不幸确诊的病患和他们的家属,也不是寒气袭身,孤身前行。也希望你我都能成为一个可爱的人,能够去体会温柔相待的珍贵和美好;希望我们在这个过程中相互救赎,疫情早日得到控制;希望2020年这个神奇的年份与往日一样普通而美好。
抗疫标语不怕俗
在新冠疫情的阻击战当中,一条条标语震撼人心:“口罩还是呼吸机,您老看着二选一。”“串门就是互相残杀,聚会就是自寻短见”,这些标语被挂在各个村的入口、各个镇的入口,它们最突出的特点,就是简单直白、通俗易懂。可在抗击疫情的大背景下,这些看似通俗辛辣的标语,恰恰成为抵抗疫情蔓延的重要力量,成为警醒群众的不绝长笛!
通俗,为的就是人人都能看懂,人人都能听懂。在抗疫的背景下,标语的受众面必定是极广的,既有少年青年,也有黄发垂髫。试想,如果用专业术语,在长辈的面滔滔绝分析新冠病毒传播之快、威力之强,暂不论听懂与否,光是解释概念,就已经很令人费解,更别提对象是年纪较大的长辈了。倘若开口即是:“一人传染全家倒,财产全跟亲戚跑!”诸如此类“硬核”标语,想必没有多少位长辈还会当作耳旁风,仍然自顾自不带口罩出门去。可以毫不夸张地说,这些直白通俗,一针见血的标语,毫不绕弯,毫不留情,更不避讳,这足以把人们的侥幸心理一下打垮,用简单几话便为群众抗疫提供了强大力量!
通俗,为的就是让人们牢记在心里,行动在实处。怎能牢记?“不带口罩,病毒狂笑”的简洁明了、朗朗上口即牢记;乡村县镇用广播播放当地方言版的顺口溜,响遍百姓所到之处,人人说得出即牢记。牢记,不仅仅是为了读出来,更为了让人在抗疫期间形成良好的习惯,落实每一件个人应做之事。出门前,想起那几句标语,人们总会检查一遍口罩是否戴好戴正确;工作回来,脑中想起“勤洗手,病毒走”,人们总会不自然走向洗手间洗手。这些简简单单的动作,都为抗击疫情作出了贡献,也证明了通俗的标语能够冲击思想,促使人们在牢记中不自觉地想到、做到,落到实处。这样,战胜疫情就指日可待了。
标语“俗”一点,战胜疫情的希望就大一点。在疫情防控阻击战中,看似俗气的标语,却成为悠扬漫长警钟声,时时提醒人们坚决做好抗击疫情的个人工作。也正是它们直白通俗,让老一辈的人也接受了戴口罩的意见,连稚气未脱的孩童也懂得外出勤洗手,可见标语之“俗”并不阻其功效之强,反而让其影响更为深远!
此处缺乏一段升华文章的语段,要从标语的运用上升到民族语言的运用。
因此,抗疫标语何怕俗?以我之见,抗疫标语贵在俗,“俗”得恰到好处。“俗”得人尽皆知,“俗”得冲击人心,让人们闻“病毒”色变,避而远之,以至切切实实做好个人防疫工作,共抗新冠疫情!
车薪前,杯水受之应有道
单丝不成线,独木不成林,貌合神离者孤。
随国内疫情的控制收效良好,更多人开始关注疫情间发生的事,近日网上流传各类孤寡老人、拾荒老人为抗击疫情捐款,而生活条件使人泪目,对此,广大网友各抒己见,众说纷纭,谈论的对象只是应不应该收老人们的钱。我的意见是,收,但应在疫情结束后将钱还给他们。
对于国家,对于政府,这些孤寡老人所捐出的家当不过犹如杯水,在疫情这一大车烧着的木薪面前,作用太过渺小,可我们不能不收,不收这些老人的钱是对他们不尊重的体现,试想,一个老人把自己余生的生活费,自己所有的积蓄,激动地想要为国家尽一份力量,却被告知,太少没用,这不仅是对爱心的否定,更是对老人的尊严的否定。
我们新中国自成立以来,就一直是一个自立自强的国家,我们的国民是善良的,我们一直秉承着一方有难、八方支援的精神。自唐山、汶川,到今天的武汉,中国人一直心系同胞,这些老人一路走来,见证着祖国的日渐富强,见证着中国人民的团结。他们被这种氛围所感染,无奈心有余而力不足,他们不能像医护工作者那样战斗在一线,也不能像年轻的志愿者为社会做贡献,一直需要国家和政府扶持的老人们也想用自己的方式为国家贡献一份力量。
但对于接受老人捐款的政府、机构,不应该去大肆宣传这种行为,对待老人的这份爱心,我们应该收下;同时,我们也应该去帮助他们,对于他们捐的款,我们可以计入一个项目,等待疫情结束,我们再全额退还给老人,这样既没有伤害老人的善良,也不会对老人的生活造成过多影响。
疫情之下,伸出援手的远不仅这些老人,他们比那些捐了几十万的企业家不过是九牛一毛,可他们捐出的却是全部。用自己的全部存款去帮助别人,相较他们,我们这些默不作声的人又做了什么?
爱心不能够被湮灭,物质不能成为一个人精神世界的枷锁,线由众经汇成,林由繁木相聚,人心齐,泰山移。
标语若能点醒人,通俗一点又何妨?
戊戌年末,庚子年初,新冠疫情,汹涌而来。举国上下,抗疫应战;邻国闻此,倾力相助。一句“山河异域,风月同天”的守望相助,一声“岂曰无衣,与子同袍”的肝胆相照,与“老实在家防感染,丈人来了也得撵”此类国内标语形成强烈冲击,继而引发国人对民族语言运用的深思:难道本国语言丧失了对诗意的感知力?
在探讨本国语言是否丧失了诗意之前,我们应先认清中国语言文化的现实。早在2017年,作家许知远在节目访谈中问马东:“你不觉得现代社会越来越粗鄙了吗?”马东反问道:“我们曾经精致过吗?”关于语言“精致”与“粗鄙”的问题,马东给出了自己的思考,他说:“1949年前,中国人的识字率不超过5%,透过千年历史烟雾的文化和传承都是剩余5%的人留下的。如果你只看到那5%的识字率,你当然认为文化是精致的。今天,人们的识字率为95%。但是,人们内心的娱乐趣味并不因为识字而发生根本性改变。因此,只因邻国馈赠医疗物品的诗意标语便质疑本国语言,既非本国语言粗鄙,更非运用语言自信力的缺失,乃是对本国语言现实的深深误会。
由此,我们拨开现象的迷雾,进而挖掘国民对语言运用的心理——向往精致,却更倾向接地气。且看乡间标语“口罩还是呼吸机,您老看着二选一”,“老实在家防感染,丈人来了也得撵”,从效果上看,这些标语更接地气。既对新冠病毒危害作出恰如其分的强调,又对人们聚会受感染的错误行为进行了警戒。在广大中国子女苦头婆心规劝父母带口罩这件事上,这种看似“简单粗暴”的标语更具威慑力,更能激起中国百姓对新冠疫情病毒的重视,从而对预防疫情扩散起到很好的抑制作用。
往更深的层面去思考,语言运用除了要接地气,还要传播正能力,让人们在语言运用上得到心灵的慰藉、振奋和鼓舞。君不见,“武汉人,不服输,疫情面前不低头”道出了武汉人抗击疫情誓不低头的英雄气慨;君不见,“你加油,我加油,战胜病毒有盼头”道出了全国人民抗击疫情乐观向上的精神风貌;君不见,“众志成城齐努力,誓把病毒全抗击”道出了社会各界抗击疫情上下一心的团结凝聚力。可以这么说,中国疫情好转,迎来稳定阶段,这些既接地气,又振奋人心的标语,功不可没。
语言的运用,应该是要厚植社会现实。语言的创造、运用不能脱离社会现实,也不能脱离人民群众,否则语言的创造和运用就失去了其源源不断的活力与生命力。因此,面对日本援华物资标语的冲击,我们大可不必过度惶恐,紧张,甚至对自我文化产生自卑。其实,在传统语言的传承方面,中国并不是无所作为。除了坚守课室这个传承传统语言的主阵地之外,还有《诗词大会》、《经典咏流传》等文化节目的助推,诗意的语言种子已经在新一代国民心中扎起了根。只需要慢慢浇灌,假以时日,这一颗颗语言的种子就会生根、发芽、成长、壮大!
所以,疫情当下,面对形形色色的抗疫标语,我们不妨换一种思维去看,标语若能点醒人,通俗一点又何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