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是小编整理了16篇2022看完感动中国观后感想,希望你喜欢,也可以帮助到您,欢迎分享!
《感动中国》,是中国中央电视台举办的一大型评选活动。每年从社会各行各业推选出十位人物,他们或推动时代进步,或爱岗敬业,或以个人的行为,代表了社会发展方向。总之,他们使得十三亿颗心,随着他们悸动。感动是年终岁末一段温暖的话题,也是新春伊始一股蓬勃的力量……
这个节目虽说每年都要举办,但它总会感动了一批又一批的人……我的泪水,在整个颁奖过程中不知掉下来过多少次……仔细回想这些人物的事迹,完全是简单的不能再简单,普通的不能再普通,渺小的不能再渺小……
你有没有想过,为什么得奖的人不是我们自己呢?原因很简单,只是这些事情我们都没有做,对于自己的工作以及人生没有坚持下去,所以胜利不属于我们……
我感动最深的应该是那位令人尊敬的军医华主任,活在现在这个经济时代的人儿,依旧能够不为钱所动,勤勤恳恳地做着他认为是分内的事情……年岁愈高的他,为了病人的安危,可以不顾自己身体的痛楚,坚持给病人做手术,直到最后,倒在了他工作了一辈子的地方……这是怎样的一种坚持啊?!曾几何时,在我眼中的坚持只有动漫SD中的小三,NBA联盟中的小艾,还有已经离开一年的爷爷……现在,又多了这位可敬的老人……事实上,这样的例子还有很多,像同样是奖杯得主的黄舸,已经离开我们的子尤……
其实,作为一个普通人的我们来说,并不是一定要得奖或怎么样,我们不断被他人感动着,同样用我们的言行去感动更多的人……我想,只有这样的人生才是充实的,完整的,有意义的……其实也就是感动全人类呗!没什么用的,不能吃也不能喝啊!
一年一度,观看感动中国。开学前夕,接受精神洗礼。
人活着,要像钱伟长那样,铁肩担道义,妙手著文章。要与祖国同呼吸共命运,天下兴亡,匹夫有责,勇敢地担当起建设祖国的历史重任。钱伟长是中国知识分子的楷模,是科学家报效祖国的典范。作为小学教师,虽然谈不上纯粹意义上的研究学问,但是我们双手托起的是祖国的希望。教书育人,培养栋梁,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担当。
人活着,要像郭明义、刘丽那样,做一个地地道道的好人。自己是一介平民,却关爱着更为弱势的贫民。超越了世俗的金钱观,回归了做人的本真。以己度人,举己全力,帮困扶贫。平凡的工作,不平凡的境界,赢得了所有人的尊重。当我们为一点个人的利益而斤斤计较的时候,不要忘记这两位本同我们一样,甚至收入还不如我们的草根平民。不要忘记,人生的意义不在索取,而在奉献。
人活着,要像王茂华、才哇、王伟那样,舍小家顾大家。在困难面前,在生死抉择面前,先人后己,出生入死,舍死忘生,尽显英雄本色。中国,从来不缺这样的英雄人物,正是这些铮铮铁汉挺起了民族的脊梁,筑起了坚不可摧的钢铁长城,铸就了中华民族引以为豪的华夏精神。
人活着,要像孙东林兄弟那样,讲一个“诚”字。一诺千金,人无信而不立,自古就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尤其在这样一个物欲横流的功利社会,呼唤诚信、坚守诚信、以生命捍卫诚信,当看孙氏兄弟。
人活着,要像草原医生王万青那样,义无反顾到最需要的地方去。人往高处走,不应成为选择工作的准则,更不应成为获取名利的不正当追求。到最需要的地方去,到最艰苦的地方去,是伟人时代的响亮口号,理应穿越时空的隧道,响彻在追求公平公正的和谐社会。
人活着,要像军人何祥美那样,立志岗位成才。纵然司马迁感叹李广生不逢时,英雄无用武之地,但和平年代依然需要神兵强将。爱岗敬业,岗位成才,在当下社会更具广泛意义的职业价值。把本职工作做好,做到极至,努力成为各领域里的行家里手,当是每一个人毕生的事业追求。
人活着,还要像孙炎明那样,坦然面对有限的人生。也许经常跟死神打交道的人,更懂得生命的可贵。“假如给我三天光明”,是美国盲聋哑作家海伦·凯勒的名言;“今天不知道明天怎样”,是身患绝症的孙炎明的口头禅。笑对生活,爱洒有罪之人,以情动人,金石为开,拯救灵魂,赢得尊重。仁者爱人,人恒爱之,短暂的生命演绎精彩的意义,并创造了生命的奇迹。
向感动中国的草根英雄们致以最崇高的敬意!
2月18日晚,中央电视台播出了《感动中国》节目,盘点了感动中国的十大人物,带着泪水、温暖与感动观看完节目,内心久久不能平。2019,让我们学习榜样精神,传递榜样的力量,在感动中坚定前行。
忠诚职守,用生命守护事业
拥有浪的执著、礁的顽强,民的本分、兵的执著,开山岛上的王继才、王仕花夫妇穿上了戎装就扛起了枪,就有了一生矢志不渝的事业。雪域邮路上的其多美吉,不管遇到的是泥泞、坚冰还是雪崩,握起方向盘就有了力量,就成了在高原上驰骋的雄鹰,看到牧民翘首以盼的身影和期待的眼神,就找到了存在感和快乐。29年如一日,职责所在,使命必达。习近平强调,忠于党、忠于人民、无私奉献,是共产党人的优秀品质。党员干部要学习王继才夫妇和其多美吉的优秀品质,做到对党忠诚、对事业忠诚,坚持真抓实干,勇于担当作为,不讲条件、不打折扣地完成各项工作任务,以优异的成绩来诠释党性,用无悔的付出来书写忠诚。
以身许国,用奋斗诠释担当
赴英留学后,面对积贫积弱的祖国,程开甲放弃了国外优厚条件坚定回国,无悔地融入到国家社会发展的洪流。国家的需要就是他的方向,十年间他四次转变了研究方向,最终加入到我国核武器研究的队伍,隐姓埋名、攻坚克难、甘冒风险、不懈奋斗,为我国核武器研究和核试验事业倾注了毕生的心血和才智。党员干部要学习程老的精神,将个人的发展与国家的发展、社会的需要紧密结合在一起,在工作中听从单位的召唤、坚决服从组织安排,关键时刻敢上,艰苦岗位能上,以“以天下为己任”的格局视野,以“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使命担当做好每一项工作。
不计得失,用奉献实现价值
在扶贫攻坚没有硝烟的战场上负了伤,在泥泞崎岖的大山上走出了路,张渠伟六年坚守在扶贫攻坚一线,耳石症、青光眼和磕磕碰碰的伤疤是工作的印记也是无言的“勋章”,全县143802名贫困人口脱贫、130个贫困村脱贫和整县摘帽是对他最好的回报。80后的乡村教师张玉滚,放弃在城市的工作机会,回到家乡用一根扁担挑起了孩子们求知的渴望,用一支粉笔点燃了孩子们起飞的梦想。分毫积攒,千万捐赠,耐得清贫,守得心灵的高贵,马旭和丈夫用毕生的节俭成就了唯一一次“奢侈”。党员干部要以先锋模范为榜样,培育无私奉献的精神,坚定为民服务导向,以“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精神,“乐民之乐者,民亦乐其乐”的境界,为国家建设、民生福祉贡献力量。
为了中国探月卫星能够按计划顺利实施,大量的事情需要协调落实,孙家栋经常马不停蹄地从一个城市飞往另一个城市,有时一周内竟然能去三、四个城市。老伴心疼的说:“他总是天天跑,穿皮鞋太累,我每年光布鞋就要给他买四、五双,你说他费不费!”一个78岁的老人,为了中国的探月工程,一年要穿破好几双布鞋,他该是走了多少路呢!这是一个科学家的毅力和情怀,是航天精神的具体体现。这种对事业的奉献与执着值得我们每一个人学习!
孙家栋总是以低调来应对各方面对自己的宣传,不论说话还是办事都像解决工程问题一样严谨认真,好像是养成了一种习惯,谈技术是这样,谈生活也是如此,就连轻松的开玩笑似乎也保持着严格的逻辑。中国探月工程获得圆满成功后,有记者曾问他“孙总,假设我们实现了载人登月,航天员又可以把一件属于您自己的东西带到月球上作为永久纪念,你将会带什么去?”是一张有收藏价值的家人的照片,是一张早年有意义的设计草图,是一枚令他自豪的大学时代的奖章,还是一片叶子,一粒种子?记者满怀期待的等待着孙家栋的回答。孙家栋的回答却完全出乎记者的预料“假设将来真正实现了我们中国人登上月球那一天,飞船上每一克的有效载荷都是非常宝贵的,我想我不会带我自己所希望的东西,肯定要根据我们国家整个事业要求,来带更重要的东西……你问我自己想带什么上去,这个我绝对不敢想”作为大系统工程的总设计师,他脑子里装的全部是工程体系,全部是国家的最高利益,根本就没想过自己的得失,就连假设也不敢想”
“既然您说上月球的每一克重量都很宝贵,不能随便带上月球,那您希望以自己的名字命名上面的某个地形吗?这总不占分量了吧?”结果孙家栋朴实的笑笑“不敢想,从来没想过。不过自从参与探月工程,现在每天晚上抬头看月亮,那感觉和从前好像不一样了。”就是在这轻松的玩笑中,也不难使人看到他对探月工程取得成功后心中的喜悦和对航天的执着和热爱。
孙家栋是我国航天科技事业的一面旗帜。伴随着我国航天事业50余年的发展历程,他见证了中国航天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弱到强,并为开创中国卫星事业新篇章、开启空间事业新纪元,为我国航天事业蓬勃发展作出了突出贡献。已至耄耋之年的他,仍奋战在航天工程和人才培养的第一线。孙家栋的奋斗历程,是航天人发扬伟大航天精神的缩影。
从学习飞机制造到研制导弹武器再到开创卫星事业,孙家栋把个人理想与祖国命运紧密联系到一起,以“国家需要,我就去做”的报国之志投身于航天大军,始终不渝地把航天事业作为报效祖国的舞台。学习孙家栋,就是学习他把党和国家的需要作为一生的追求,把强烈的爱党爱国情怀和对事业的无比忠诚落实到行动中。
从领导完成我国百余颗卫星中34颗卫星的研制工作,到率领嫦娥一号卫星团队实现中华民族在攀登世界科技高峰征程上又一次历史性跨越,孙家栋注重组织引导科学技术人员发挥集体智慧和力量,充分发扬技术民主,统筹协调各方共同把复杂难题简单化。他鼓励青年人“放开手脚、大胆工作”,一大批青年人才逐步成为骨干核心。学习孙家栋,就是学习他发挥系统集成优势、发扬技术民主作风的科学精神,坚持严谨务实、精益求精,重视团队建设和人才培养,为青年人成长成才营造宽松自由的环境。
从领导研制我国首颗人造地球卫星,到中美航天国际合作谈判,又到合作研制“争气星”——中巴卫星,再到挂帅绕月探测重大工程,孙家栋创新思路和方法,突破了一项项关键技术,攻克了一道道复杂难题。学习孙家栋,就是学习他不畏艰险、勇往直前,致力于科技攻关,深刻理解“创新是一个民族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不断增强自主创新能力,永葆攻坚克难、永攀高峰的创新意识。
一个80岁的老人就这样淡泊名利、为祖国的航天事业默默奉献,他的这种精神令我感动!他是一个爱国的人,一个人格高尚的人,一个令别人肃然起敬的人!
民族需要脊梁,人生需要信仰。孙家栋是国家的栋梁、民族的脊梁,爱国奉献的崇高信仰,始终是他人生的坚固基石。当每个人追寻人生意义、当民族复兴需要脊梁挺起,树立爱国奉献的理念是一切的开始。这是孙家栋给我们的最珍贵的启示。
9月25日上午,当选新中国“最美奋斗者”的我市退休教师叶连平与全国300名“最美奋斗者”(278名个人、22个集体)一起,在北京人民大会堂领奖。
为隆重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中央宣传部、中央组织部、中央统战部、中央和国家机关工委、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教育部、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国务院国资委、中央军委政治工作部联合部署在全国城乡开展“最美奋斗者”学习宣传活动,评选表彰70年来各地区各行业各领域涌现出来的英雄模范人物,我市和县乌江镇卜陈学校退休教师叶连平成功当选。
据了解,此次当选的“最美奋斗者”是经各地区各部门遴选推荐、群众网上投票、组委会集中审议、中央和国家机关有关部门认真审核选出。
我市退休教师叶连平以无私奉献、助人为乐40载脱颖而出,成为新中国278名“最美奋斗者”中的一员。
现年92岁的叶连平,是我市和县乌江镇卜陈学校退休教师。自1978年从教,叶连平始终坚守在三尺讲台,为乡村教育奉献了40多年;坚持为学生义务辅导,退休后自费开办家庭课堂“留守未成年人之家”,辅导学生1000余名。
设立“叶连平奖学金”,在社会各方的支持下,累计发放10万多元,奖励资助142个孩子。其先后荣获“全国中小学德育先进个人”“全国道德模范”“中国好人”“安徽省优秀共产党员”等多项荣誉称号。
转眼间我们愉快的暑假生活就这样离我们而去了,在暑假结束的第天,就是我们重新返回校园的日子。也是全国公益大型节目《开学第一课》开播的日子,今年的开学第一课主题是:。
2022年的《开学第一课》,在2022年里我们的祖国发展的越来越好,即使面对疫情这危机,但在党的带领下,我们依然往胜利的道路,坚定不移的走下去。无数优秀的共产党员,在面对个人危险的时刻,也依然以党的荣耀,祖国的使命为自身己任,无惧艰辛,无惧困苦,都是为了让我们的祖国,往共产主义,这伟大航路而奉献自我。
身为名学生,我们作为祖国未来新的基石,新代的领航者,我们要像《开学第一课》的各位先辈们样,坚持学习为个人本分,不断学习新知识,未来考上好大学,这样我们才能在祖国需要我们的时候,能够及时贡献出自己的份力量。
《开学第一课》是我们全国中小学的第门课堂,它给我们展现的事迹与精神,值得我们去学习与思考,只有不断努力,才能向先辈们样,成为人人敬仰的革命英雄,背负起属于我们的历史使命。
自1980年首次参加冬奥会以来,中国运动员一路奋发拼搏,于1992年实现奖牌“零的突破”,夺冬奥“首金”,短道速滑运动员王濛成就单届三金壮举,大道速滑粉碎34年魔咒……一张张不断攀升的“成绩单”背后,是中国信心的强大支撑,也是中国力量的底气所在。
中国速度展现制度优势。“言必信,行必果。”7月31日,国际奥委会投票决定将2022年冬奥会举办权交给北京。中国由此成为第9个既举办夏季奥运会也举办冬季奥运会的国家,北京则成为全球首个荣获过冬、夏两季奥运会举办权的城市。短短几年间,从拔地而起的国家速滑馆“冰丝带”,到犹如巨龙盘旋飞舞的国家雪车雪橇中心赛道,到“冰玉环”牵手“雪如意”的张家口祟礼古杨树场馆群,所有竞赛场馆全部完工,京张高铁、京礼高速全线通车,许多冰雪项目从无到有,甚至达到世界先进水平,冬奥筹办的中国速度与质量,关键就在于集中力量办大事的中国制度优势。
疫情防控展现中国实力。就在北京冬奥筹办进入冲刺阶段时,新冠肺炎疫情突如其来。挑战之下,冬奥筹办创新工作方式,统筹抓好疫情防控和组织好赛事,确保工作不断、力度不减。目前,所有竞赛场馆及相关基础设施建设均已完成并达到测试赛要求。第九届奥林匹克峰会公报指出,北京冬奥筹办进展“极其顺利”。这份傲人成绩单的背后,体现的是中国的全民动员、全力投入。在全世界率先控制住疫情、率先复工复产、率先实现经济增长由负转正的大国实力,为处于“不确定性”的国际奥林匹克运动注入了“确定性”的强心针。
赛会保障展现大国担当。筹办工作汇报会上,要突出冬奥会“简约、安全、精彩”的办赛要求。简约不简单,关键点在于从实际出发,精简非必要环节、活动和人员数量。安全重于山,要从场馆运行管理、赛时指挥体系、赛会服务保障、严格疫情防控等全方位着手,全面防范化解各种风险。精彩是重点,北京冬奥会是我国“十四五”初期举办的重大标志性活动,是党和国家的一件大事,也是我们对国际社会的庄严。我们不仅要办好,还要办出特色、办出精彩、办出独一无二来,向全世界奉上这场体育盛宴。
体育强则中国强,国运兴则体育兴。当前,新冠肺炎疫情仍然肆虐全球,单边主义、强权政治持续搅动世界政局。中国以体育强国,用体育交友,让体育说话,坚持走好自己的路,办好自己的事,充分彰显了中国信心和力量,为新冠肺炎疫情阴霾笼罩下的全球注入了新动能。2022年的冬奥盛会,我们将继续奋斗、勇往直前,让“3亿人上冰雪”的庄严从愿景变为现实,让世界欣赏到新时代中国的冰与雪之歌!
《感动中国》观后有感作文
上个星期五老师带我们去音乐厅观看了电影《感动中国》。这部影片让我认识了感动中国的一些人物和他(她)们感人的事迹。
他们有: 航空英模罗阳用生命托起战机,最终倒在工作岗位上;科学家林俊德一生奉献给核事业,工作到生命最后一刻;海军气象工程师李文波在南海默默守礁,为气象观测做出巨大贡献;“民工”局长陈家顺为保障农民工利益多次到企业卧底打工;孝子陈斌强坚持五年背着生病母亲上下班,为年轻人作出榜样;还有乡村医生周月华、12岁女孩何玥、台湾老兵高秉涵、农家妇女高淑珍。
最让我感动的是被网民赞为最美女教师的张丽莉。在大巴车快要撞向同学的时候,张丽莉老师奋不顾身地往前一扑,推开两名快被撞上的'同学。大巴车从她的双腿碾过去,她从此失去了双腿。
她虽然失去了双腿,但是她永远矗立在我们心中,是我们心中最美的女教师。
感动中国心得感想
茫茫宇宙,大千世界,每个人都是如此的渺小,就如同天空中的一粒粒浮尘。
从出生到死亡,我来过,我走了,悄无声息,就如同我不曾来过,这是大多数人的一生。可是,总有些人轻轻悄悄地来了,又走了,却又像是从未走远。
事实上,感动中国中的大多数人都只是和我们一样的平凡人,而不同的是他们生命所承载的重量。
放眼浩渺天地间这芸芸众生,我们总感叹自己太过于微不足道,但可曾知道,当生命有了重量,它就不再轻如尘埃?
12岁的小女孩何h,她想到的不是如何尽可能多地争取时间在这人世间哪怕多留一分钟,而是首先考虑到在生命的最后时刻自己还能做些什么来给自己这稚嫩的生命画上一个无悔的句号。在中国的传统观念中,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能损毁,但关键的问题是,有太多的人为了活下来而不得不损毁自己的身体,而还有那么多已经逝去的生命要带着完好的身体一并离去!当生命终结的时候,一切皆化为乌有,身体对她来说已经毫无用处,那么,为什么不让它们在别人的身上让它们的作用得以延续呢?在此之前,何h与我们一样,都是普通的不能再普通的普通人,生命也和我们一样轻微,但她生命的'重量体现在在生命的最后她所作出的选择,让自己的生命延续在别人的身上,仿佛她不曾离开!那么,我们自己呢?当我们不得不离开这个世界的时候,我们是否有勇气也把自己的器官捐献给需要它们的人,让它们融入别人的身体,让另一个生命更加健全呢?
周月华已经不再是简单的让我们一直深受折服的身残志坚、为梦执着的形象了,她平凡甚至残缺的生命在二十年由艾起背着翻山越岭中已经走向了崇高与伟大!身体的缺陷,她不在乎,她在乎的是自己活着能为别人做些什么。这两个人的爱情,只有相濡以沫,而没有波澜壮阔,却以彼此为支撑相互携手走过了二十年,为彼此增加着生命的分量!我们深切地感受到了周月华并不完美的生命划过的那完美的弧线以及它沉沉的分量。什么是爱情?看看艾起我们是否有些羞愧?什么是生命的重量?凝视周月华,我们是否有所启发?
生命是一段过程,而生命的重量就在于这段过程我们怎样走过。个体的生命本身可以很脆弱,可以很渺小,可以很轻微,但在生命行进的过程中,它所依附的形体可以决定它的重量。
轻与重,大与小,崇高与卑微,往往只在于一念之间,我们生命的重量将由我们自己去填充。只希望,到了不得不对这人世间的一切撒手的时候,我们能灿然地回望,会心地一笑,我来过,我走了,我无悔!
在这个社会上,总有一些令我们赞扬的人。每年的“感动中国颁奖晚会”为 这些人提供了一个舞台,让更多人了解他们的事迹。在这个简单,而又充满意义 的舞台上,闪耀的不是明星,而是一个个平凡的普通人。他们单薄的力量,却能 迸发出如此令人敬佩的光芒,实在令人震惊。 在这些人中,有带领科研团队实现氢弹研究突破的科学家; “两弹一星”功 勋于敏; 放弃安逸生
活坚持在贵州山区义务支教的退休外交官朱敏才、孙丽娜夫 妇,为南水北调做出巨大奉献的基层干部赵久富;默默捐款 20 余年从不留真名 的普通市民张纪清;为了能让失聪的儿子接受正常教育,和儿子同桌 16 年的母 亲陶艳波;打击暴恐分子嚣张气焰的新疆民警木拉提·西日甫江;对麻风病人不 离不弃, 守望麻风村数十年的医生肖卿福; 无微不至照顾瘫痪父亲的孝女朱晓晖; 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获得者、2014 年逝世的科学家师昌绪;接力帮助残疾邻居、创建美丽家园的居民大院陇海大院。 在这其中, 最令我感动的是这位为了让儿子接受正常教育,和他同桌 6 年的 母亲。 “他的四周寂静下来,你的心完全沉没。除了母爱你一无所有,但也要横 下心和命运争夺。十六年陪读,你是他的同桌,你做他的耳朵,让他听见这世界 的轻盈,也听见无声的爱。 ”这是她的颁奖词。48 岁的陶艳波,辞职陪着失去听 说能力的儿子一起上学,12 年苦读,儿子如愿考上了大学,她则被亲切地称为 “同桌妈妈” 。这是多深沉的母爱,才能有 12 年的陪伴苦读。每天从早到晚,她 几乎都要陪伴在儿子杨乃彬身边,和他一起学习,做他的老师、陪读,十二年如 一日。我被这位伟大的母亲深深感动。
收看完这期节目后, 内心随之涌上的不仅仅是感动,还有无法言喻的人性的 震撼。愿中国能有更多的平凡普通的好人好事,愿有更多的人能感动中国。
今天,我观看了感动中国十大人物颁奖典礼。他们不仅仅把我感动,更把全中国人感动,把全世界感动。当一幅幅感人的场面浮起,当动听的音乐响起,当一个个感动中国的英雄人物出现。我们全休小朋友目不转睛、全神贯注。第一位是在雪灾、地震中都有他们身影的十三位农民兄弟。第二位是在农村一教就教了十八年书的李桂林夫妇。那里不但生活条件不好,而且还要爬二千八百米高的悬崖……
我不知道该说什么,就在这一刻,我的目光先定格在那一方屏幕上.人性的光芒不断刺痛我着我的眼,泪水恣虑成一片爱的蓝海.喉间的酸处令我难受,但我愿意将这难受细细品尝,因为我知道,我的喉间,正跌容着感动,之所以难受,是因为那小小的空间,容不下大爱。
我想呵住我周围的喧哗,但我终究默默无声,_也许不想说话,也许说不出话,也许愤怒在感动之中任为乌有.我只想贪婪地让绽放光华的人格魅力洗涤着我的灵魂,我只想贪婪地让这皙皙生辉的感动充斥在我的心间,那一刻,我在现实与梦境中穿。
短短的两个小时,我对爱情的理解越来越清晰,我给亲情的定义越来越深刻,我对责任的认识越来越透彻,我给良知的诠释越来越丰富。
那些无私的人们,咏唱着爱的简言,让感动开满整个春天。
今天我看了《感动中国》,我最敬佩朱敏才和孙丽娜老师。前,退休的外交官夫妇朱敏才、孙丽娜并没有选择在北京的安逸生活,而是来到贵州偏远山区义务支教。这些年,夫妇俩行了上万公里,支教了5所乡村小学,不仅为学校新开设了外语、音乐、体育、美术等课程,还募集善款350多万元。我的眼眶里有许许多多泪珠在滚动,因为太感动了!
“感动中国”不仅感动了中国,还感动了全世界。我要向朱敏才、孙丽娜老师学习。
感动中国让我们明白,自己的路该怎么走;感动中国让我们清楚,人的梦想该如何做。
感动中国十大人物都是具有震撼人心、令人感动的人物。生活中,许许多多的人用自己那一点一滴的小事感动着我们,也感动着他人。
这些人物衬托着我们中华民族的文明,放飞追逐着我们的中国梦。感动中国,感动我们的心灵。中国梦,凝聚中华儿女的百年期盼,让感动中国十大人物,烘托我们美好的中国梦,支撑我们美好的中国梦。
用十大人物去感染中国梦,感染我们视觉,给我们心灵上的洗涤,精华我们的心灵。为了中国梦的实现,弘扬中国精神、凝聚中国力量。让我们实现自身解放和自我超越。
感动中国,感动你我,感动中国梦。
火,是我们人类的得力助手,它带给了我们温暖与光明。但它一旦失去控制,就变成了人人害怕的恶魔。但是,这个恶魔也有个克星——消防。今天,我就和大家来聊一聊我们身边的消防。
先来说说我们小区的消防设施。在我的小区内,住宅楼中一共放置了四十余个消防工具柜,每个柜里的消防设施也是样样齐全,有两个粉末式灭火器,一个小水桶和一个消防栓。一旦居民家中有火情时,便可以从柜中取出灭火器,直接进行灭火,大大提高了灭火的效率,也减少了火势蔓延的可能。小区地下停车场的消防设施布置也是很到位的。地下室内有着纵横交错的水管,每根管子上都有喷水喷头。一旦触发了烟雾报警器,喷水喷头就会自动喷水灭火。
记得有一次,小区内有辆汽车自燃,引起了大火。消防员们赶来后,迅速利用小区里的消防设施,把熊熊大火扑灭了。为什么能这么快速灭火呢?因为小区里没有车辆、杂物占用消防专用车道,所以消防车得以迅速到达火灾现场,进行扑救。也因为小区的消防设施完善,才能够使得灭火过程顺利进行。
所以,我们都要树立消防意识,学会正确使用灭火器,掌握突发火灾时的逃生技巧,这样,我们就可以在火灾时进行自救。同时,我们也要保护好身边的消防设施,安全用火,减少火灾隐患,共同创造一个美好家园。
秋冬之季,风高物燥,最是火灾易发时期。善待生命,珍惜生命。所以我们学校经常在秋季开学后搞消防知识宣传和有关消防演练活动,以强化我们师生消防安全意识,提高大家面对突发事件紧急疏散的应变能力。记忆深处,第一次消防演练特别让人深刻。
上消防知识课时,老师教育我们遇到火警,要以最快的速度有序地到达操场集合。但真到了那一刻,要想做到有序且快速并不那么容易。
记得第一次参加学校的消防演练时,同学们都很紧张。那天下午,老师讲完演习中的注意事项后,突然警铃声大响,只见楼上浓烟滚滚,同学们迫不及待地像无头苍蝇一样乱跑,毫无秩序,早把老师刚才交待的话忘得一干二净。虽然大家都迅速地逃到操场,但秩序非常差。当时我就想,真要是有火灾,这种逃离方式最容易发生踩踏事故了。
演习结束后,老师总结点评后又再一次耐心给我们讲解演习中的注意事项,并问大家:如果发生了火灾,你会拉上你的朋友、同学一起逃生吗?同学们异口同声地回答:会的,因为我们是伙伴,我们一起读书,一起玩耍,是伙伴就应该互相帮助。顿时,老师竖起大拇指说:很好,做人就应该这样,只要我们齐心协力,有秩序地逃离,我相信我们一定可以战胜火灾,逃离危险区域的!
由于第一次演习失败,学校决定休息10分钟后继续再进行第二次消防演习。当警铃声第二次响起来时,同学们立刻离开座位排好队,弯着腰、用毛巾捂着鼻子跟着老师井然有序的撤离,沿着安全通道跑下楼。每层楼梯都有一位指导老师来协助我们。那时我的心情和同学们一样,虽然心里像装着十几只兔子似的七上八下,但在老师的指导下大家都从容不迫、有条不紊地撤离到了安全地带操场。全校师生也都从各个安全通道撤离在操场集中。两分钟后,消防车到达了,先进的设备把火给灭了。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这次消防演练顺利完成,老师和同学们的脸上都露出了满意笑容。
后来,老师还给我们举了几个近年来发生的火灾事例,一个个惨不忍睹的画面浮现在我的脑海中,使我的心久久无法平静下来。火,的确给人类带来很多方便,可也给人类带来不计其数的损害。
这次演练使我终生受益,让我们学习到了消防知识,也学会了危难时自救的方法。水火无情,我们每个人要时刻提高警惕,防患于未然。
中国创业榜样评选活动历时两个月,由商业领军人物、知名投资家、媒体总编辑等组成专家评审团,评选标准围绕创新、坚韧、领导力和使命感四个纬度,突出企业家的社会责任,褒扬创业创新中的社会担当,经过初评、复评、终评,十位2017CCTV中国创业榜样和一位2017CCTV中国创业榜样公益奖获得者脱颖而出,并以中国创业榜样颁奖典礼的形式落下帷幕。颁奖典礼上,汇集了肌肉干细胞、水下机器人、纳米材料、智能传感器、手机芯片等具有核心竞争力的项目。这些项目有的走在世界科研前列,有的打破国际垄断,有的推动国家科技成果转化落地,获奖者不仅是行业翘楚,而且正以极大的创新创业热情推动行业的发展,照亮中国经济未来的发展方向。
挖掘榜样力量,发挥引领作用
习近平主席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是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战略支撑。创新,作为科学发展的能量之源,被摆到了至关重要的位置上。节目通过获奖者故事短片和精彩的颁奖评语,展现出创业榜样敢为人先、勇于开拓的进取精神,不畏艰辛、坚韧不拔的非凡毅力,以及用梦想改变自己、照亮他人的温暖力量。如,中国创业榜样公益奖得主程丽,用的坚守和创新,让竹编非遗大放异彩,赢得了世界的尊重。从起,她开始免费教授残障人士竹编手艺,进而改变很多残障人士的命运。8年来,程丽带领残疾朋友滚雪球般传帮带,帮助上万名残障人士重拾信心,找到新的人生价值。再如,誓把绿水青山还给祖国大地的吕健,利用地表水生植物和动物进行动态修复,实现了无需向外转移污染物,便可将所有地表水污染物质原址原位消除。节目颁奖词这样概括吕健——20年不懈努力,3000里不停奔走,与黑臭河道作战,他登上行业的高峰,万丈雄心归于半亩清潭,他头顶白发,望尽绿水青山……
中国创业榜样公益奖得主程丽
秉持以老带新,突出社会责任
颁奖典礼环节设计颇有创新意识。几辈人同台,老中青结合,老一辈创业者向年轻的创业者颁奖,突出中国企业发展需要内外兼修、薪火相传的精神支撑。
在颁奖现场,格力电器董事长董明珠强调,做好企业须先承担三个责任——对消费者的责任、对社会的责任和对员工的责任,在这个基础上进行的创新才是有生命力的创新;娃哈哈集团董事长宗庆后和创业者分享自己30年来的创业心得,激励创业者不懈奋斗,永远在路上,否则逆水行舟,不进则退。节目不仅褒奖了年轻的创业者,还通过短片的形式,邀请杰出企业家倾情讲述关于创业的所思所想。短片中,柳传志说“如果有下辈子,我还要创业,虽然创业给我很多彷徨甚至恐惧”;张瑞敏说“不要回头欣赏自己的脚印”;董明珠说“不需要眼泪换取别人的同情,而是需要一种战斗力”;曹德旺说“国家会因为有你的存在而强大,人民会因为有你而富足,社会会因为有你而成功,这就是企业家做人本身的一种职责”。这些话语字字珠玑,直抵人心,给节目现场和电视机前的创业者传递出深沉厚重的力量。
格力电器董事长董明珠(右)
时至今日,深耕中国经济几十年的商界精英已不再年轻,岁月定格了他们的青春芳华,但他们用青春一般的激情书写着今天和明天,他们为社会进步铺垫基石、创造价值,为青年创业者树立了榜样。与此同时,投资家们在中国创新创业的道路上独具慧眼、鼎力支持,和创业者一起共同建设中国经济的未来。创业,他们始终在路上,企业家精神正薪火相传,生生不息……
舞台炫目科技,时尚动感活力
此次颁奖典礼的舞台元素丰富,在舞台表现形式上也力求创新。在2017CCTV中国创业榜样颁奖典礼现场,首次采用了360度全息投影技术,实现了国内首创投影与舞蹈相结合的形式,以蓝、紫、红、金四个主色调结合舞台光效完美演绎创新、坚韧、领导力、使命感四个 篇章,拓展了舞台空间感,很好地营造了现场气氛。这一技术的运用,增强了投影的视觉冲击力,给人以立体空间感,时尚动感,活力十足,让人耳目一新,增加了颁奖典礼的科技感、仪式感和可视性。
中国的崛起离不开创新的推动,2017CCTV中国创业榜样颁奖典礼带领观众们见证了新一代创业者与前辈们的薪火传承,创业榜样对梦想不懈追求、顽强拼搏的精神。在节目的最后,创业者和投资人携手登台共同唱响励志歌曲《怒放的生命》,台上台下激情澎湃,将颁奖典礼推向高潮。企业家和投资人站在颁奖典礼舞台的中央,更好像时代让创业者站在了经济腾飞历史舞台的中央,让观众看到他们身上的期待与希望。2017CCTV中国创业榜样颁奖典礼用真诚的礼赞致敬创新榜样,用榜样的力量点燃起了更多创业的梦想。
“一个民族有一群仰望星空的人,他们才有希望。”中国核动力事业能够从无到有、由弱变强,中华民族能够实现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历史性飞跃,离不开一大批像彭士禄院士这样忠于党、忠于人民、热爱祖国、热爱科技事业的科学家。
回望历史,他们为了国家富强,选择上草原、进沙漠、蹲山沟、踏海浪,逆风而行,奔波于祖国大地,与炎炎烈日、凛冽风沙做伴,让中华民族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回望历史,他们为了理想信念,选择隐姓埋名、风餐露宿、日夜兼程,把生命置于危险之中,把国家置于安全之地。
历史是的老师。全党目前正集中开展党史学习教育,做到学史明理、学史增信、学史崇德、学史力行。科技部明确提出,紧抓三个结合点,把学习领会党领导我国科技事业创造辉煌成就的历程、我国科技事业改革发展的宝贵经验和科技界创造的伟大精神融入学党史的全过程,推动党史学习教育细化深化,切实增强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导科技创新工作的本领。可谓正当其时、针对性强、十分必要,必将为科技创新事业注入强大的精神动力。
学习历史是为了更好走向未来。深切缅怀彭士禄院士,就要把他与祖国同行、与科学共进的科学家精神汇入到中国力量、中国梦想中,让我们在科技自立自强的道路上行稳致远。
感动中国2022观后感3
咏世德之骏烈,诵先人之清芬。人如其名,顾诵芬院士投入航空事业70年,在我国航天事业仍处于“一张白纸”的背景下,直接组织、领导和参与了低、中、高三代飞机中的多种飞机气动布局和全机的设计,为中国航空事业的发展作出了卓越贡献。70载风雨兼程,从青丝到白发,他将毕生献给了祖国的航天事业,用行动诠释了一名共产党员日日行不怕千万里的不懈追求。广大青年干部应以榜样为标杆,学习榜样事迹,传承榜样精神,立志做“请党放心”的优秀共产党员。
信念坚定,传承一片丹心为祖国的爱国情怀,做青春追梦者。繁霜尽是心头血,洒向千峰秋叶丹。幼年时,从小小的航模开始立下了“一定要搞出属于中国人自己的飞机!”的铮铮誓言,从青葱年少到意气风发再到如今年逾九旬,在一项项难题、一次次试验中,他一直践行着自己的誓言,无畏前行,如利剑出鞘般执着而无畏,丝毫不顾高速飞行对身体带来的影响和潜在的坠机风险,毅然亲自带着望远镜、照相机,在万米高空观察,拍摄飞机的动态,解决了一个个飞机技术难题,在科研一线上奋斗不止。他的眼里有星辰大海的辽阔蓝图,脚下更有不畏征途坎坷的勇气和毅力,践行心中不变的理念,保持着迎难而上、不怕艰辛的冲锋姿态,为航天事业做出了卓越贡献。信念如磐,一脉相承。作为党员干部要以“荡胸生层云”的旷达,以“谓我不愧君,青鸟明丹心”的赤诚,凝练坚韧的信念支撑,多打打算盘、算大账,少打小算盘、算小账,做到既为一域争光,又为全局添彩,让信念照亮前行的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