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现实的学习、工作中,大家总少不了接触论文吧,通过论文写作可以培养我们独立思考和创新的能力。那么问题来了,到底应如何写一篇优秀的论文呢?下面是整理的议论文(优秀10篇),如果有助于您的写作,还请您介绍给您的同学。
每个人有自己休闲的方式,我也一样。一有时间我就去做自己最喜欢的事情——读书。一想到每天夜晚,做完了一天的功课,趴在灯下书桌上读书,我就感觉很温馨。我将每天的读书时间称之为——香格里拉。
读书,就是这样充满快乐与新奇。在韵味无穷的夜晚,一盏青灯,一弯新月,一杯清茶,一把小椅,再加上那必不可少的书,就可以在古今中外任何一个时光隧道中徜徉,可以观赏文学殿堂中的任何一件宝物。
我爱读书,因为书中有一种无法抗拒的力量在吸引着我。读书陶冶了我的性情,改变了我的人生态度,使我忘却了痛苦的记忆,抹去了伤心的往事,带给我强大的动力,唤醒我沉睡的灵魂……因为读书,我学会了用双眸去关注春的神韵、夏的激情、秋的喜悦、冬的宁静。学会了用心去回忆过去、用心去畅想明天、用心去展望未来……
书仿佛是毒品,我越吸,越上瘾;越上瘾,越吸……读书让我懂得了时间的流逝。正如毛泽东的“多少事,从来急,天地转,光阴迫。”读书让我拥有了雄心壮志,“可上九天揽月,可下五洋捉鳖。”读书让我有了毅力。虽然我没有“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的誓言,但是我可以在我的“书山”、“学海”中毫不放松,做一个永不言弃的人。读书让我明白了友谊的伟大:“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读书让我享受美的气息:“留连戏蝶时时舞,自在娇莺恰恰啼”。我仿佛身临其境,感受百花尽放,香蝶飞舞的美。读书给我太多太多。
读书给了我感情的慰藉。我吟诵戴望舒的《雨巷》,感到温馨浪漫;朗诵岳飞的《满江红》,感到激动万分;翻阅李清照的《声声慢》而感动得泪流满面……我希望可以与屈原一起“上下而求索”;我希望可以和李煜一起“问君能有几多愁”;还希望可以和巴金一起变成飞蛾,勇敢地扑火……每逢读到高兴处,我会情不自禁地手舞足蹈,脸上洋溢着欣喜的神情,绽开舒心的笑容;而读到悲伤处,我便为主人公的不幸遭遇而伤心不已,流下同情的眼泪;读到幽默风趣处,我常常禁不住开怀大笑,觉得妙不可言;读到深奥处,我总是皱起眉头,冥思苦想;读到优美的词句,我会动笔摘录,细细回味。书既像是一位充满智慧的老人,不断启迪我,又像是一位真诚的朋友,跟我面对面地交谈。
我爱读书,如一只勤劳的小蜜蜂,在书的百花园里不知疲倦地飞来飞去,采集花粉。小说教给我做人的道理,诗歌唤起我对美好生活的追求,童话让我感受到美与丑、真与假。
同学们,让我们一起步入书的海洋!朋友,愿你掌握住开启智慧大门的钥匙,做书本和知识的主人,成为遨游在知识海洋中的佼佼者!
每个人的观点不同,得出的结论自然不同。万事万物都有正反两面,你不能说这一定正确,或者说那绝对错误。
我随意浏览网页时,发现了一篇呼吁爱护动物的文章。里面的内容大致是让人们换位思考,如果动物以同样的方式对待人类,那会如何的残忍。按理说这真的没有什么好反驳的,就算那些鄙夷否定这观念的评论也讲不出个所以然。但自古评论出人才,一个特别的评论吸引了我的注意。那个评论同样是换位思考,但思考的方式与众不同。我现在也回忆不清楚了,他大概是这样说的:“我倒有种异样的感觉,也幸亏人类拥有比之动物更高的智慧,不然或许就真的像文章那样人类被动物残忍的对待。”
我看完后也不知是什么感受,总之映像很深,徘徊在脑中久久消散不去。也不知正在读此文的你们有何感想,或许无动于衷吧。往深层思考着实想不出什么,这我也就带过了。事情也要抓住重点,弄清本质。记得有一个小游戏,或许你们听过,就是让你选择两扇门。假如你来到了一个陌生的空间,在你面前的有两个守卫,分别守着两扇通往不同地方的大门。大门一扇通往天堂,一扇通往地狱。而你只有一次机会向其中一个提问。两个守卫也是一个说谎,一个实说。你究竟去哪扇大门呢?当然,那些人也很聪明,好几个都这样说道:“只要对其中一个问我是男是女不就行了?”
没错,这一下就判断出哪个守卫说实话,哪个说假话。我也不得不佩服他们的机智。可那又有什么用呢?你们还不是照样不晓得那两扇门的通向?这重点在于弄清门的通向,而不是哪个守卫在说谎。这就是没弄清重点。今天所讲的就是这些了,或许不是深奥的道理,但至少对你们有所帮助。
你还能陪父母多久?
日前,一道“亲情计算题”在网络上广泛流传——假如父母再活30年,假如自己平均每年回家1次,每次5天,减去应酬、吃饭、睡觉等时间,真正能陪在父母身边的大概只有约24小时,30年总共才720小时,差不多一个月。这样的答案让人感觉残酷,又如此现实。
尽管这样的计算结果未必适用于每一个人,但不容否认的是,相当一部分中国人目前正处于而且还将长久处于这种与父母分居两地的状态。尤其是随着独生子女一代长大成人,离开父母外出学习、工作和打拼,“空巢现象”已经变得越来越普遍,处于“空巢”状态的老人也越来越多,子女对他们的赡养,尤其是精神赡养问题,也就变得越来越突出。
我们首先得承认,“亲情计算题”算出来的答案虽然很残酷,但是它的背后也有现实无奈的一面,有客观原因的限制。对绝大多数人来说,即便现在还没有条件和能力把父母接到自己身边一起生活,但是也可以通过其他方式来尽精神赡养的责任和义务。
说到底,“亲情计算题”的背后有无奈,也有提醒,但最关键的还是看我们如何行动。也许对很多现代人来说,困难的不是能不能做到多回家,多打电话,而是心里有没有这个意识,有没有实际行动。
何为人才?有才能的人即可为人才!那么,刘翔,这个立下中国110米跨栏夺冠的里程碑的人,无疑不可不为人才。然而,在2008年北京奥运会8月18日上午11点,在全世界人们的万众期待下,刘翔,这个中国,亚洲,乃至全世界的传奇,拖着沉重的脚步,只留给了世人一个落寞的背影,让几十亿人为之愕然。此举一出,顿时引发了无数人的争议。有的人骂声如雷,甚至振振有词地将他和负伤出赛的姚明,以及1968年墨西哥奥运会上,裹着绷带,拖着伤腿,一瘸一拐地跨过终点线的艾哈瓦里进行对比。“刘逃逃”的骂名至今如雷贯耳。
在我的观点看来,作为中国男子110米跨栏的人才,“刘翔”这个字眼,绝对不是只为了国家争夺金牌,为中国争光而仅仅存在的。对待人才,我们应该学会更加理性。
人们对于刘翔的期待,在2004年雅典奥运会之后像沸腾的开水一般骤然飙升到“能在2008年看刘翔夺金”为了所有人盼望的事情。然而,因右脚跟健伤复发而退赛无疑泼了人们一头一脸的冷水,浇灭了他们心中对于刘翔的火热。在那些人振振有词的时候,不知他们是否忘记了,曾经,在他用他迅疾如风的速度冲过终点线的那一刻,我想,所有中国人的脸上都增添了一份东西。没错,大家其实都受到了他的馈赠。面对于刘翔的黯然退离,理解,应该是人性的最好体现。
人才,因为他们身上所独有的鹤立鸡群的能力而被上司,公司,甚至是国家所重用。在更高的地方,施展自己的才能,然而,有时候,人们在他们功绩累累的同时,似乎忘记了他们同样也是人,不完美的人。当事情被想的理所当然,或者被赋予无穷的期待的时候,这个被期待的人,便已经被抬上了不可想象的高峰,一旦摔下,很有可能会承担无穷无尽的谩骂,不屑,甚至是人身攻击。这不是理性所应具备的。
刘翔右脚跟健伤复发,在赛场上的他,难道真的需要忍受疼痛跑完这110米吗?难道非要去谱写生命的光辉,继续升华他在人们心中高大的形象吗?难道同样是人的他,真的就不允许有任何不高尚的行为出现吗?答案显然是否定的。
我们需要的,是人才所具备的能力,而非在他们失足的时候痛声的指责。在繁花似锦的表象背后,生活中的刘翔并不与其表面相称。作为运动员,身价高昂的他,同时也是商家的“摇钱树”,牺牲自己的时间,去参加一个个广告,商业场合。对于自己的兴趣,更是难以如愿。再加上重如泰山的责任,刘翔,其实很累。就连他自己,也想过要当一个普通人,摆脱出名的累赘。
对待人才,我们应保持尊重与理解,如果仅仅因为一次的失利而将一整个人才泯灭的话,这无疑是极为不人道的。对于作为体育上的人才的刘翔应当如此,对于其他各式各样的人才,也亦是如此!
位置并不能左右价值
是的,“生活中,每个人的位置可能不同,但各有其价值。”我非常赞同命题人的观点,一般说来,位置与价值可能有一定的关系,但仅仅是“可能”,因为价值怎样不绝对取决于位置如何,位置不能左右价值的体现。
一个工地上有三个青年人,他们搬砖砌墙,都干着瓦工的工作。一位记者走过来问了一句:“你们在做什么?”甲不假思索地说:“我在砌墙。”乙认认真真地说:“我在盖高楼大厦。”丙想了想郑重地说:“我在建设美丽的城市。”记者本是随便地无心地问,可被问者的态度和回答的内容却截然不同。记者觉得很有趣,就问清了他们各自的姓名,并把此事记在本子上。不知不觉中五年过去了,记者翻看日记本又想起此事,尽管费了一些周折,但还是找到了那三个人。然而,三个人的情形却今非昔比、有了很大差别:甲还是瓦工,仍然在砌墙;乙已经成为建筑师,坐在办公室里画着他的图纸;而丙呢,居然成了甲乙二人的老板——国内外闻名的一家大建筑公司的总裁。你看,三个青年曾同处在建筑工地——砌墙的位置上,但因他们的观念不同、所追求的目标不同,其价值体现也就出现了大大的不同。这说明位置不能左右价值。
还曾听说这样一个故事;在一次“关于价值”的研讨会上,一位演说家连一句开场白也没讲,手里却高举着一张20美元的钞票。面对与会的200多人,他问:“谁要这20美元?”一只只手举了起来。他接着说:“我打算把这20美元送给你们其中的一位,但在这之前,请准许我做一件事。”他说着将钞票揉成一团,然后伸开五指,用眼看着手掌上的“纸团”继续问:“谁还要?”仍然有很多人举手。他又说:“那么,假设这样做又怎么样呢?”他把钞票扔到地上,又踏上一脚,并且用脚碾了又碾,尔后俯视着地上又脏又皱的钞票说:“现在谁还要?”还是有人举起了手来。于是,演说家正式开讲了:“朋友们,方才我们己经上了一堂‘关于价值。’的很有意义的课。无论我把钞票高举过头顶、揉成团平放在手中或丢在地上弄脏它,我们还是想要它,因为它没有贬值—一依然是20美元。在人生路上,我们也会像钞票一样,处于不同位置、遭遇不同经历,但无论发生怎样的变化,只要我们能够想我所想、做我所做、急人所需,我们就永远不会丧失价值。”“说得好!太好了!”与会者以赞美声、掌声表达着自己的心领神会。
上述两个故事均来自于生活真实。俗话说“事实胜于雄辩”,在此,无需学生我再多说什么:价值不受位置的左右,不论自明。
广袤的天地间有着各种语言的奏鸣。巨浪隆隆是海的呼号,松涛阵阵是树林的沉吟;唧唧如诉是秋虫的私语,厉厉如怨是子规的哀词。然而这些各式的奏鸣终究没能融合成一种高级的和谐来,只有我们人类,才懂得用语言沟通万籁,让话语之河汇成心灵之海。
您看,我们学会了外族的语言,使我们告别了老死不相往来的岁月;国际性语言英文让黑人白人情同手足;一个聪明的波兰人更发明了世界语,交流中使人们感觉到,我们的心竟这么近。
然而,有的时候我们也无奈地发现:心灵之河会凝滞了,语言之桥会冰封。天然的隔阂虽给了我们话语的多彩,但也给我们出了这样的难题:无数种的颜色如何交辉一统?
语言与沟通的问题,首先便是一个文化包容与交汇的问题。我们不止一次地见到过一方人操着方言斥另一方人的方言是“鸟语”,我们也不止一次地目睹过一方人用弹孔般的眼睛打量口音不同的另一方人。事实上,对于一个民族乃至一种文化,语言便是其传承与保持的第一要素,尊重并接纳一种语言,往往是真诚沟通的起点,是包容和接纳一种文化或一个群体的前提。倘若我们不分青红皂白地扼杀掉藏语,便不会有汉藏情深的和美;普鲁士人在法兰西强奸民意推行德语霸权,换来的只是法国民众来自心灵与情感深处的拒绝。
沟通,讲究和而不同,在乎开诚见心,两情相悦。而语言的多样性,不会成为沟通的篱笆墙,却必然是沟通最本真的源泉。随英语泊来的不仅仅是ABCD国际音标,更有莎士比亚、雪莱的情采斐然和剑桥、牛津的懿范彬彬;随汉语走出的也绝不仅仅是方块字和平仄律,还有屈陶李杜的丽藻风华,唐诗宋词的美意朦胧……而当两种语言,这两种迷人的乐音交相奏鸣时,更动听的是汉英文化的交互拓展,汉英人民的心手相接。
沟通,由语言而始,因语言的不同而凝滞,56个民族,上千种方言;190余个国家,难以计数的语种……难道,这些只意味着面面相觑的尴尬与不欢而散的无奈?当我们放开视界,敞开心灵,以大同、包容与有容乃大之心吸取他人语言精华,又弘扬自我文学之神韵,我们会发现:每一种语言都是一颗星,共同连缀起了谅解、宽厚、交融的心灵星空。
作为21世纪的一代孩子,我们成为了众多人眼中最幸福的一代――我们要风得风,要雨得雨,生活很滋润。然而,我们又失去了多少呢?当我们扪心自问时,太多的困惑涌上了心头。
当我们坐在宽敞明亮的教室里,老师用他们渊博的知识孜孜不倦地传授给我们时,为什么我们眼中没有太多对知识的渴望?不是我们好学,不是我们不长进,是因为作业、功课占据了我们整个童年。我们的童年失去了太多的色彩。我们没有无拘无束地玩耍过,也没有时间做自己真正想做的事情。我们没见过小鸟是怎样打窝的;没听见过蟋蟀是怎么唱歌的:没有亲自到河边去捉虾……这是因为,我们被那堆积如山的作业给覆盖了。我们的童年去哪了?是谁夺走了那多姿多彩的童年呢?是什么原因让我们变得不太爱学习了呢?
在我的童年里,没有了那双充满童真的眼睛:没有了那天真、可爱的童心:也没有了渴望说童语的冲动……我开始慢慢适应社会给予我们的一切,但是每当夜深人静的时候,我又会想:什么时候社会会理解我们,还给我们一颗童心呢?
一件小事,一次经历,一次和内心的独白,自己面对人生的思考,足以让我们成长,而在这成长的过程中,必定是艰苦的,必须付出努力,付出汗水,你播撒的种子才可能会长参天大树来回报你。那仅仅只是你付出诸多努力后的结果,如果你不愿意付出,那么最后百分之一的机会都把握不住。
成长,是什么?是年龄的增长吗?不,绝对不仅仅是这样,在我的观念里,成长就是汲取经验,懂得道理,你才会获得成长。而成长,对于我们而言还很迷茫,因为我们不知道何时才会成长,也不知道成长的概念。
而在一次在平常不过的经历中,我得到了一直梦寐以求的成长。
在去补课班的路上,坐了一站公交车,在公交车上发生的那件事情,让我知道了什么是成长。在公交车上,仍然像往常一样的拥挤,我迅速的上了车,并且找到一个最不起眼的位置坐了下来,坐下来后,我丝毫不在乎别人说什么,做什么,只是只顾着自己手里的书。
不一会儿,有位老爷爷上了车,车上的人也还在拥挤着,我那时并没有太在乎,但是那位老爷爷渐渐地引起了我的注意:老爷爷看上去也有六七十岁了,背有点驼,满头银发。我那时就在想:这位老爷爷没有家人的陪同吗?还找不着座位吗?我到底让不让?我还在犹豫,隐隐听见旁边的人在说那位老爷爷:你看,那老爷子还在拥挤着,万一出点什么事咋办?看他们,丝毫没有准备要让座。还在犹豫的我,在想,他们都不让,我让不让?
那时,我想到了二年级时升入少先队的宣誓,飘扬在胸前的红领巾……啊!我顿时坚定了起来:我是少先队员,我要用实际行动来证明自己。(后面的就不用多说了吧?算了,还是说说吧。)我让了座,我骄傲的站了起来,挺直了背,车里的人们对我投来赞赏的目光。我想,这不只是我的光荣,更是我们少先队员的光荣!
那次成长,让我懂得了成长的真正意义。其实成长,就在身边的一点一滴之中,就在我们的信念之中!
在这个沸腾的时代,我们在水泥森林与霓虹之间奔走,在欲望的明灭间沉浮,在不得与想要间苦苦汲营,为自己的欲望在人间撞得头破血流,为了可望而不可及的东西日夜跋涉,梦中辗转,我们迫切的想将一切填满,越满越好,却忘了人生本需要留白。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陶渊明也曾有过猛志逸四海的远大理想,可当他放下欲望,才发现归隐才是人生的大彻大悟。他毅然放弃功名利禄,抛下荣华富贵,于落日黄昏带月荷锄归。在闲暇之时,与三五知己饮酒赋诗,抚琴歌啸。“舟遥遥以轻飏,风飘飘而吹衣。”一片晨曦雾霭中他醒悟着以往之不谏,犹知来者之可≮≯追。樊笼里的荣华富贵岂能让自由飞翔的小鸟甘心折断双翼,戴上金银打造的枷锁?“云无心以出岫,鸟倦飞而知还。”远离世俗喧嚣,醉倒在南山里的悠悠菊香,他在欲望中留白,在浮躁纷扰中独守一方乐园和净土。
佛说人间有八苦,其中一苦便是求而不得。
树从不烦恼这些。它从来都在欲望处留白。只顾长,越繁盛,越不修边幅越是好,越是要从每一片叶子里透露出壮大的生命力来。它不被任何人俘虏,欲望抓不住它,人眼不可审视它,于欲望处留白的它可真好。
“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伟大的文学家苏轼也曾在宦海沉浮,也曾为自己心中的欲望所羁绊。而当他临江而酾,将痛苦和失意洒入滚滚东流,在缺月挂疏桐之夜,唱“大江东去”,感“人生到处知何似,恰似飞鸿踏雪泥。”当他于欲望处留白,他再也不为蝇头微利、蜗角虚名触动,从仕途之门走出,安之若素,颂一句“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
欲望,让我们享受幻境中的想象与刺激,忘记真实世界里的感动与接触,陌生了自己与各种看不清的感觉。
人生,需要在欲望中留空白,需要抛开某种虚空的愿望去找到一个真正能使灵魂栖息的地方。不再为自己某种狭隘的念头而与笑眯眯的世俗多费唇舌,只转过头,不言不语,调自己的酒,把生命调成真实而又充实的甜蜜。
星移斗转,转瞬已至岁末。
月缺月圆,时光如清风掠过宁静的心湖,将丝丝涟漪谱成无限的诗意。
流逝的是光阴,沉淀的是思想,珍藏的是深情。
在生命的旅途中,总有看不尽的风景,也总会有些人淡然而来,又悄然而去。蓦然回首,那风景和那人的背影却已深深地镌刻在心灵深处,并时时投映在凝思的双眸,挥之不去。
玉树,曾经是我的伤心之地,我不曾想过还会再次踏上这片土地。然而,我却偏偏对它常常魂牵梦绕。曾经的所有不快都被时光漂白,而许多美好的记忆却偏偏清晰地浮现脑海。我回到了玉树,就好像回到了青春时代。久违的浪漫情怀,尘封的创作激情竟然像枯木逢春,重又萌出了新芽来。
这是梦?这是缘?还是……
人们总是慨叹往昔的明媚春光此生难再,一味愤然眼前的长夜难耐,却不知春花秋月,各有奇趣。
临风听月,我不会顾影自怜。轻掬一捧月色,挥洒满地清辉,任风儿抚弄一头霜发,在耳畔低声细语,恬然自得地安享夜的宁静,风的凉爽。
那些在名利场上奔走的人,是不会有我这种福份的。他们无法理解也注定无缘消受这种快乐的,因为他们双眼已被七彩的霓虹蒙蔽,两耳已被红尘的喧嚣充盈,内心已被欲望麻醉。他们已变异为争名夺利的工具,而迷失了自我。
迷失自我的人,怎能享受自然之趣?
钱,是用来生活的,不是用来让人受罪的。
人们啊,你是否知道,当你目光聚焦于名利时,错过了路边的多少美景!
当然,我并非完全不爱钱,只是我把钱放在它本来应居的位置上:钱,是为人服务的。我更爱的是心灵的自由,追求生活的本来面目,固守人的本真。
因此,我珍惜过往,更珍惜当下。
邂逅的人,路过的风景,终将成为过去,化为亲切的怀念。如果我们不知珍惜当下,多少年后,抑或当我们垂垂老矣之时,回首往事,我们唯一能听得到的恐怕只有自己追悔的一声长叹在记忆的荒原回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