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12篇关于秋的诗词,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秋》诗词一组
【江城子.秋】(词林正韵二部)
秋来寒露浸花黄,桂飘香,暮斜阳。
北雁南飞,霜染叶红妆。
楼外柳烟眉叶舞,秋几度,水流觞。
风疏亭柳絮飞扬,步闲廊,夜风凉。
池现残荷,月洒银凝霜。
褪尽繁华萧瑟锁,西窗月,凭阑望。
【鹧鸪天.秋】(词林正韵十二部)
云淡风高白鹭鸥,霜涂碧草陌凝愁。
枯枝落絮吟心月,蝉懒萧萧日暮休。
枫尽染,径林幽,空山归雁去悠悠。
露侵衰败迷荒路,疏影东篱独秀秋。
【长相思.秋】(词林正韵七部)
风也寒,雨也寒,黄叶轻飘碧露残。蛩琴对月弹。
水含烟,山含烟,雾锁苍穹霜暗卷。雁鸿归语咽。
【七绝.秋】
(一)(平水韵)
远望群山秋色暖,金风送爽菊花香,
层林轻染山不老,暮雁南飞草木黄。
(二)(中华新韵)
残叶别枝落浅愁,缤纷落絮惹凝眸。
凋零瘦柳逐东去,淡墨拙词写尽秋。
关于秋的诗词推荐
【江城子.秋】(词林正韵二部)
秋来寒露浸花黄,桂飘香,暮斜阳。
北雁南飞,霜染叶红妆。
楼外柳烟眉叶舞,秋几度,水流觞。
风疏黄叶絮飞扬,步闲廊,夜风凉。
池现残荷,月洒似凝霜。
褪尽繁华萧瑟锁,西窗月,凭阑望。
【鹧鸪天.秋】(词林正韵十二部)
云淡风高白鹭鸥,霜涂碧草陌凝愁。
枯枝落絮吟心月,蝉懒萧萧日暮休。
枫尽染,径林幽,空山归雁去悠悠。
露侵衰败迷荒路,疏影东篱独秀秋。
【长相思.秋】(词林正韵七部)
风也寒,雨也寒,黄叶轻飘碧露残。蛩琴对月弹。
水含烟,山含烟,雾锁苍穹霜暗卷。雁鸿归语咽。
【七绝.秋】
(一)(平水韵)
远望群山秋色暖,金风送爽菊花香,
层林轻染山不老,暮雁南飞草木黄。
(二)(中华新韵)
残叶别枝落浅愁,缤纷落絮惹凝眸。
凋零瘦柳逐东去,淡墨拙词写尽秋。
秋浦诗词四首
七律 春晨
一夜东风百树葱,茵茵嫩草透玲珑。
青山脉脉春模样,迷雾层层幻景宫。
冉冉娇阳从九岸,行行竹笋向苍穹。
胸前何得挽时锁,一把春晨驻梦中。
七律
细雨依依柳色新,紫荆红透客中身。
九龙诗赋歌华夏,维港波流洗劫尘。
八百豪情追古韵,五年壮志事黎民。
香江不尽骚坛水,润得南疆万物春。
踏莎行
雨洗鹃红,风吹荆紫,鲜花开遍神州地。
归期十六载欢年,开篇二届春欣岁。
八百词人,三千江水,洪波维港山川美。
溶情入画意如真,溶诗入酒情堪醉。
喝火令 春风
一自天涯始,回巡五大洲。
夜来花盛喜迎眸,惹得杜鹃声脆,蝶舞万花楼。
柳絮丝如剪,行人面带酬。
雪消湖上荡归舟,携着欢容。
携着两情瓯,携着一壶春色,献给故人收。
秋浦诗词
七绝 幻春
——兼赠陆春诗友
仄起(首句押韵平水韵)
文/富贵梦
陆地江河云彩缭
春风和煦百花娆
愉怡蝴蝶姿优雅
快意渔翁醉索桥
七绝 断尘
——兼赠诗友酷爱诗歌
(平水韵,仄起入韵)
文/富贵梦
酷雨残霜花蕊娇
爱山惜水远尘嚣
诗音悦耳风光美
歌韵萦心烦恼消
调笑令 赞诗友浪迹涪人
(词林正韵)
文/富贵梦
尊敬,尊敬,
银发涪人似鼎。
边陲救死扶伤,
浪迹欢欣瑞祥。
祥瑞,祥瑞,
唱韵吟诗有味。
《秋词》原文
唐代:刘禹锡
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
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
【译文】
自古以来每逢秋天都会感到悲凉寂寥,我却认为秋天要胜过春天。
万里晴空,一只鹤凌云飞起,就引发我的诗兴到了蓝天上了。
【注释】
悲寂寥:悲叹萧条。
春朝:春天。
排:推,有冲破的意思。
碧霄:青天。
【赏析】
秋,在大自然中,扮演的永远是一个悲怀的角色,它的“瘦”早已成为一种独特的意象,让一代代的人不停的咀嚼、回味。于是,秋,便在一页页枯色的纸张里,在一个个方正的汉字中低吟,把那缕缕的哀怨、愁绪、思念、牵挂,熏染得迷迷离离。
然而刘禹锡的《秋词》,却另辟蹊径,一反常调,它以其的热情讴歌了秋天的美好。更为难得可贵的是,《秋词》还是诗人被贬朗州后的作品,让人佩服刘禹锡的待人处世。原诗两首,所选的是第一首。
“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自宋玉于《九辩》中留下“悲哉,秋之为气也”的名句后,悲,就成了秋的一种色调,一种情绪;愁,也就成了心上的秋了。然而,诗人开篇,即以议论起笔,断然否定了前人悲秋的观念,表现出一种激越向上的诗情。“我言”说出的是诗人的自信,这种自信,尽管染上的,是一种不幸的色彩,然而,诗人阔大的胸襟却非凡地溶解了这种不幸。“胜春朝”就是诗人对于秋景最为充分的认可。这种认可,绝非仅仅是一时的感性冲动,而是融入了诗人对秋天的更高层次的理性思考。
“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诗人抓住秋天“一鹤凌云”,这一别致的景观的.描绘,展现的是秋高气爽,万里晴空,白云漂浮的开阔景象。那凌云的鹤,也载着诗人的诗情,一同遨游到了云霄。虽然,这鹤是孤独的,然而它所呈现出来的气势,却是非凡的。一个“排”字,所蕴涵的深意,尽在不言中了。也许,诗人是以“鹤”自喻,也许是诗人视“鹤”为不屈的化身。这里,有哲理的意蕴,也有艺术的魅力,发人深思,耐人吟咏。它给予读者的,不仅仅是秋天的生机和素色,更多的是一种高扬的气概和高尚的情操。
读这样的诗,洋溢在我们心头的,绝非什么悲凉的气息,我们随着诗人的“诗情”,借助诗人想象的翅膀,天马行空般驰骋于碧空之上。于是,鹤飞之冲霄,诗情之旷远,“实”和“虚”便融合在了一起,所获得的全然是一种励志冶情的美的感受。
全诗气势雄浑,意境壮丽,融情、景、理于一炉,表现出的高扬精神和开阔胸襟,唱出的那曲非同凡响的秋歌,为我们后人留下的,却是一份难能可贵的精神财富。
秋 词
刘禹锡
自古逢秋悲寂寥,
我言秋日胜春朝。
晴空一鹤排云上,
便引诗情到碧霄。
刘禹锡诗鉴赏
提起描写秋天的诗,大家会很自然地记起宋玉在《九辩》中写的悲哉,秋之为气也的这一悲秋名句。正是由于他这一悲秋名句,悲秋就成了后世文人作品中的传统题材。
秋天是气候由热转寒、草木凋零的季节,古代文人感物兴怀,逢秋而悲寂寞,感叹身世,情于诗文,是完全可以理解的。但是,诗人对秋天却另有一番与众不同的感受。他这首诗不是悲秋,而是颂秋。
诗一开始,就一反悲秋的传统观念,提出了诗人自己的独特看法:秋日胜春朝。他认为秋天要胜过明媚的春天。为了说明这个命题,他用鲜明、爽朗的色彩,描绘出了一幅壮丽、开阔的秋日图景:
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
这里诗人将天高气爽、白鹤凌云的景色与自己充满诗意的情怀熔铸在一起,表现出一种豪迈之情。
这两句诗意境开阔,情调昂扬,表现了诗人的豪情壮志,我们从中可以看出他在政治上遭受挫折之后,不但不悲观失望,相反,他仍然乐观向上,坚持理想,继续战斗。白鹤凌云这一形象,其实也就是他自身的写照。读这两句诗,可想象得到诗人的风姿。
这是一首七绝小诗。七绝是最精粹的诗体之一,它需要用最简约的手法来表现最完整的意境或感情。
这首诗在表现手法上正是这样。秋色宜人,可以写的景物很多,诗人却只抓住白鹤凌云这一象征大好秋光的典型景物与自己诗情之旷远作为一实一虚的情景来描写,这样,无论是物是人,都没有半点悲秋气氛。
这种写法,既是以偏概全,也是以少胜多,笔墨简炼,而艺术效果极佳。
秋的诗词大全
关于秋的`诗词大全,由收集,希望有关于关于秋的诗词大全的文章关于秋的诗词大全能对您有所帮助!
1 悲哉秋之为气也!萧瑟兮草木摇落而变衰,憭栗兮若在远行,登山临水兮送将归
萧瑟:寂寞萧条的样子。燎栗:凄凉。若在远行:好象人在远行之中。
战国楚·宋玉《九辩》
2 秋风起兮白云飞,草木黄落兮雁南归
汉·刘彻《秋风辞》
3 秋风萧瑟天气凉,草木摇落露为霜
三国魏·曹丕《燕歌行》
4 榈庭多落叶,慨然知已秋
榈庭:榈巷庭院。
晋·陶渊明《酬刘柴桑》
5 迢迢新秋夕,亭亭月将圆
迢迢:形容夜长。亭亭:远貌。
晋·陶渊明《戊申岁六月中遇火》
6 芙蓉露下落,杨柳月中疏
芙蓉:荷花。
南朝齐·萧悫《秋思》
7 寒城一以眺,平楚正苍然
寒城:寒意已侵城关。眺:远望。平楚:平野。苍然:草木茂盛的样子。两句写初秋之景。
南朝齐·谢朓《宣城郡内登望》
8 亭皋木叶下,陇首秋云飞
亭皋:水边平地。木叶:树叶。陇首:山名,在今陕西、甘肃之间。
南朝梁·柳浑《捣衣诗》
9 草低金城雾,木下玉门风
草低:衰草枯萎。木下:树叶落下。金城:古郡名,在今甘肃榆中与青海西宁之间。玉门:玉门关,在今甘肃敦煌西。两句写西北寒秋之景。
南朝梁·范云《别诗》
10 树树秋声,山山寒色
秋声:秋天西风作,草木零落,多肃杀之声。
北周·庾信《周谯国公夫人步陆孤氏墓志铭》
11 时维九月,序属三秋
维:语助词,无义。序:时节。
唐·王勃《秋日登洪府膝王阁饯别序》
12 落霞与孤骛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
骛:鸟名,野鸭。齐飞:落霞从天而下,孤骛由下而上,高下齐飞。一色:秋水碧而连天,长空蓝而映水,形成一色。
唐·王勃《秋日登洪府膝王阁饯别序》
13 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
唐·王绩《野望》
14 挂林风景异,秋似洛阳春
唐·宋之问《始安秋日》
15 寒山转苍翠,秋水日潺湲
潺湲:流水声。
唐·王维《辋川闲居赠裴秀才迪》
16 荆溪白石出,天寒红叶稀
这两句写深秋景色:溪水下降,白石露出,红叶飘零,所余不多。
唐·王维《阙题二首·山中》
17 秋声万户竹,寒色五陵松
唐·李颀《望秦川》
18 金井梧桐秋叶黄,珠帘不卷夜来霜
唐·王昌龄《长信秋词五首》:“金井梧桐秋叶黄,珠帘不卷夜来霜。熏笼玉枕无颜色,卧听南宫清漏长。”
19 寒潭映白月,秋雨上青苔
唐·刘长卿《游休禅师双峰寺》
20 木落雁南渡,北风江上寒
唐·孟浩然《早寒江上有怀》
21 秋色无远近,出门尽寒山
唐·李白《赠庐司户》
22 雨色秋来寒,风严清江爽
唐·李白《酬裴侍御对雨感时见赠》
23 长风万里送秋雁,对此可以酣高楼
酣:尽情饮酒。
唐·李白《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
24 人烟寒橘柚,秋色老梧桐
人烟:人家炊烟。寒橘柚:秋日寒烟使橘袖也带有寒意。两句写人家缕缕炊烟,橘柚一片深碧,梧桐已显微黄,呈现一片深秋景色。
唐·李白《秋登宣城谢朓北楼》
25 高鸟黄云暮,寒蝉碧树秋
唐·杜甫《晚秋长沙蔡五侍御饮筵送殷六参军归沣州觐省》
26 信宿渔人还泛泛,清秋燕子故飞飞
信宿:连宿两夜。故:仍然。
唐·杜甫《秋兴八首》
27 翟塘峡口曲江头,万里风烟接素秋
唐·杜甫《秋兴八首》
28 远岸秋沙白,连山晚照红
唐·杜甫《秋野五首》
29 天上秋期近,人间月影清
唐·杜甫《月》
30 八月秋高风怒号,卷我屋上三重茅
唐·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吟秋诗词三首
七绝·秋临(平水韵)
暑过秋风爽万家,落英点点舞天涯。
光阴似箭匆匆过,又到东篱绽菊花。
七律·秋(新韵)
轻烟薄雾隐寒山,落叶纷飞舞半天。
捎去相思飘四野,频留夙愿寄三川。
满园秀色春光尽,半载风云暮日残。
岁月流金牵旧梦,红枫绣艳挽英年。
蝶恋花·秋殇(词林正韵)
日落西山余晚照,杨柳虽轻,怎比春时好。
叶落纷飞花色少,烟波浩瀚舟帆渺。
慢道枫红多丽俏,冷月残风,难把英年套。
天若有情天亦老,一帘幽梦何人晓 ?
《秋词》诗词
《秋词》原文
唐代:刘禹锡
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
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
【译文】
自古以来每逢秋天都会感到悲凉寂寥,我却认为秋天要胜过春天。
万里晴空,一只鹤凌云飞起,就引发我的诗兴到了蓝天上了。
【注释】
悲寂寥:悲叹萧条。
春朝:春天。
排:推,有冲破的意思。
碧霄:青天。
【赏析】
秋,在大自然中,扮演的永远是一个悲怀的角色,它的“瘦”早已成为一种独特的意象,让一代代的人不停的咀嚼、回味。于是,秋,便在一页页枯色的纸张里,在一个个方正的汉字中低吟,把那缕缕的哀怨、愁绪、思念、牵挂,熏染得迷迷离离。
然而刘禹锡的《秋词》,却另辟蹊径,一反常调,它以其的热情讴歌了秋天的美好。更为难得可贵的是,《秋词》还是诗人被贬朗州后的作品,让人佩服刘禹锡的待人处世。原诗两首,所选的是第一首。
“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自宋玉于《九辩》中留下“悲哉,秋之为气也”的名句后,悲,就成了秋的一种色调,一种情绪;愁,也就成了心上的秋了。然而,诗人开篇,即以议论起笔,断然否定了前人悲秋的观念,表现出一种激越向上的诗情。“我言”说出的是诗人的自信,这种自信,尽管染上的,是一种不幸的色彩,然而,诗人阔大的胸襟却非凡地溶解了这种不幸。“胜春朝”就是诗人对于秋景最为充分的认可。这种认可,绝非仅仅是一时的感性冲动,而是融入了诗人对秋天的更高层次的理性思考。
“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诗人抓住秋天“一鹤凌云”,这一别致的景观的描绘,展现的是秋高气爽,万里晴空,白云漂浮的开阔景象。那凌云的鹤,也载着诗人的诗情,一同遨游到了云霄。虽然,这鹤是孤独的,然而它所呈现出来的气势,却是非凡的。一个“排”字,所蕴涵的深意,尽在不言中了。也许,诗人是以“鹤”自喻,也许是诗人视“鹤”为不屈的化身。这里,有哲理的意蕴,也有艺术的魅力,发人深思,耐人吟咏。它给予读者的,不仅仅是秋天的生机和素色,更多的是一种高扬的气概和高尚的情操。
读这样的诗,洋溢在我们心头的,绝非什么悲凉的气息,我们随着诗人的“诗情”,借助诗人想象的翅膀,天马行空般驰骋于碧空之上。于是,鹤飞之冲霄,诗情之旷远,“实”和“虚”便融合在了一起,所获得的全然是一种励志冶情的美的感受。
全诗气势雄浑,意境壮丽,融情、景、理于一炉,表现出的高扬精神和开阔胸襟,唱出的那曲非同凡响的秋歌,为我们后人留下的,却是一份难能可贵的精神财富。
刘禹锡诗鉴赏
提起描写秋天的诗,大家会很自然地记起宋玉在《九辩》中写的悲哉,秋之为气也的这一悲秋名句。正是由于他这一悲秋名句,悲秋就成了后世文人作品中的传统题材。
秋天是气候由热转寒、草木凋零的季节,古代文人感物兴怀,逢秋而悲寂寞,感叹身世,情于诗文,是完全可以理解的。但是,诗人对秋天却另有一番与众不同的感受。他这首诗不是悲秋,而是颂秋。
诗一开始,就一反悲秋的传统观念,提出了诗人自己的独特看法:秋日胜春朝。他认为秋天要胜过明媚的春天。为了说明这个命题,他用鲜明、爽朗的色彩,描绘出了一幅壮丽、开阔的秋日图景:
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
这里诗人将天高气爽、白鹤凌云的景色与自己充满诗意的情怀熔铸在一起,表现出一种豪迈之情。
这两句诗意境开阔,情调昂扬,表现了诗人的豪情壮志,我们从中可以看出他在政治上遭受挫折之后,不但不悲观失望,相反,他仍然乐观向上,坚持理想,继续战斗。白鹤凌云这一形象,其实也就是他自身的写照。读这两句诗,可想象得到诗人的风姿。
这是一首七绝小诗。七绝是最精粹的诗体之一,它需要用最简约的手法来表现最完整的意境或感情。
这首诗在表现手法上正是这样。秋色宜人,可以写的景物很多,诗人却只抓住白鹤凌云这一象征大好秋光的典型景物与自己诗情之旷远作为一实一虚的情景来描写,这样,无论是物是人,都没有半点悲秋气氛。
这种写法,既是以偏概全,也是以少胜多,笔墨简炼,而艺术效果极佳。
创作背景
公元8(永贞元年),顺宗即位,任用王叔文改革朝政,刘禹锡也参加了这场革新运动。失败被贬。但他这个人求异心理很强,做事都想与众不同,不肯人云亦云。《秋词二首》就是被贬朗州时这种心情下写的。
刘禹锡
刘禹锡(772-842),字梦得,汉族,中国唐朝彭城(今徐州)人,祖籍洛阳,唐朝文学家,哲学家,自称是汉中山靖王后裔,曾任监察御史,是王叔文政治改革集团的一员。唐代中晚期著名诗人,有“诗豪”之称。他的家庭是一个世代以儒学相传的书香门第。政治上主张革新,是王叔文派政治革新活动的中心人物之一。后来永贞革新失败被贬为朗州司马(今湖南常德)。据湖南常德历史学家、收藏家周新国先生考证刘禹锡被贬为朗州司马其间写了著名的“汉寿城春望”。
解秋十首元稹诗词
解秋十首
元稹 唐
清晨颒寒水,动摇襟袖轻。翳翳林上叶,不知秋暗生。
回悲镜中发,华白三四茎。岂无满头黑,念此衰已萌。
微霜才结露,翔鸠初变鹰。无乃天地意,使之行小惩。
鸱鸮诚可恶,蔽日有高鹏。舍大以擒细,我心终不能。
往岁学仙侣,各在无何乡。同时骛名者,次第鹓鹭行。
而我两不遂,三十鬓添霜。日暮江上立,蝉鸣枫树黄。
后伏火犹在,先秋蝉已多。云色日夜白,骄阳能几何。
壤隙漏江海,忽微成网罗。勿言时不至,但恐岁蹉跎。
新月才到地,轻河如泛云。萤飞高下火,树影参差文。
露簟有微润,清香时暗焚。夜闲心寂默,洞庭无垢氛。
霁丽床前影,飘萧帘外竹。簟凉朝睡重,梦觉茶香熟。
亲烹园内葵,凭买家家曲。酿酒并毓蔬,人来有棋局。
寒竹秋雨重,凌霄晚花落。低回翠玉梢,散乱栀黄萼。
颜色有殊异,风霜无好恶。年年百草芳,毕意同萧索。
春非我独春,秋非我独秋。岂念百草死,但念霜满头。
头白古所同,胡为坐烦忧。茫茫百年内,处身良未休。
西风冷衾簟,展转布华茵。来者承玉体,去者流芳尘。
适意丑为好,及时疏亦亲。衰周仲尼出,无乃为妖人。
漠漠江面烧,微微枫树烟。今日复今夕,秋怀方浩然。
况我头上发,衰白不待年。我怀有时极,此意何由诠。
《秋来》诗词鉴赏
秋来
(唐)李贺
桐风惊心壮士苦,衰灯络纬①啼寒素。
谁看青简一编书,不遣花虫粉空蠹?
思牵今夜肠应直,雨冷香魂②吊书客。
秋坟鬼唱鲍家诗,恨血千年土中碧。
注解:①络纬:蟋蟀。②香魂:指前代诗人的魂魄。
1. 这首诗的环境写了秋风、秋夜、和秋坟,营造了阴森凄冷的意境,抒发 之情。(2分)
2. 李贺,一生失意和落魄,世称诗鬼,想象丰富奇特,笔法诡谲多姿。请结合第三联分析诗中是怎样表现这种风格的?(5分)
参考答案
1.(2分)秋雨 怀才不遇(1空1分)
2.(5分)①习惯上以“肠回”、“肠断”表示悲痛欲绝的感情,李贺采用“肠直”的说法,说愁思萦绕心头,把纡曲百结的心肠牵直,形象地写出了诗人愁思的深重、强烈。②凭吊之事只见于生者之于死者,他却反过来说鬼魂前来凭吊自己这个不幸的生者,形象地写出人世间无人赏识的郁愤之情。(1点2分,语言通畅1分)
注释:
⑴桐风:指吹过梧桐叶的秋风。壮士:诗人自称。
⑵衰灯:暗淡的灯光。络纬:虫名,俗称纺织娘,因秋天季节转凉而哀鸣,其声似纺线。
⑶青简:青竹简。一编书:指诗人的一部诗集。竹简书久无人读,蠹虫就在其中生长。
⑷不遣:不让。花虫:蛀蚀器物、书籍的虫子。蠹(dù):蛀蚀。
⑸香魂吊书客:指前代诗人的魂魄来慰问诗人。书客:诗人自指。
⑹鲍家诗:指南朝宋鲍照的诗。鲍照曾写过《行路难》组诗,抒发怀才不遇之情。
⑺“恨血”句:《庄子》中说:“苌弘死于蜀,藏其血,三年化为碧。”
参考译文
秋风惊人心,壮士辛苦著作急,有似昏灯里,纺织娘啼叫着催织寒衣。日后谁来读我用竹简写下的这编书,不使它被蠹虫蛀成粉屑和洞隙?这思想牵扯着,今晚我的肚肠也要愁直了,雨滴冷飕飕,像有古诗人的灵魂来慰吊。秋夜坟场上,诗鬼们诵读着鲍氏的诗句,他们的怨血在土中化作碧玉,千年难消。
赏析:
《秋来》是唐代诗人李贺的作品。此诗以桐风、衰灯、寒素、冷寸、秋坟、恨血等意象构成一幅凄凉编织的画面,抒发悲秋之情,感叹命运不济、报国无门,写尽了作者心中的悲凉和痛苦。全诗寄情于物,以浪漫主义的以幻写真的独特手法,在深远的悲愤和瑰丽奇特的艺术形象间达到了和谐的统一,体现了李贺诗歌诡谲凄异的风格。
李贺流传后世的二百多首诗中,“鬼”诗有十多首。此诗写秋天来临时诗人的愁苦情怀,从其阴森料峭、鬼魅飘飘的风格来看,就是一首“鬼”诗。
“日月掷人去,有志不获骋”,这原是古往今来有才智之士的共同感慨。诗人对于时光的流逝表现了特异的敏感,以致秋风吹落梧桐树叶子的声音也使他惊心动魄,无限悲苦。这时,残灯照壁,又听得墙脚边络纬哀鸣;那鸣声,在诗人听来仿佛是在织着寒天的布,提醒人们秋深天寒,快到岁末了。诗开头一、二句点出“秋来”,抒发由此而引出的由“惊”转“苦”的感受,首句“惊心”说明诗人心里震动的强烈。第二句“啼寒素”,这个寒字,既指岁寒,更指听络纬啼声时的心寒。在感情上直承上句的“惊”与“苦”。
这一、二两句是全诗的引子。一个“苦”字给全诗定下了基调,笼罩以下六句。“谁看青简一编书,不遣花虫粉空蠹”,上句正面提问,下句反面补足。面对衰灯,耳听秋声,诗人感慨万端,他发出一声长长的叹息:“自己写下的这些呕心呖血的诗篇,又有谁来赏识而不致让蠹虫白白地蛀蚀成粉末呢?”情调感伤,与首句的“苦”字相呼应。
五、六句紧接上面两句的意思。诗人辗转反侧,彻夜无眠,深深为世无知音、英雄无主的忧愤愁思所缠绕折磨,似乎九曲回肠都要拉成直的了。诗人痛苦地思索着,思索着,在衰灯明灭之中,仿佛看到赏识他的知音就在眼前,在洒窗冷雨的淅沥声中,一位古代诗人的“香魂”前来吊问他这个“书客”来了。这两句,诗人的心情极其沉痛,用笔又极其诡谲多姿。习惯上以“肠回”、“肠断”表示悲痛欲绝的感情,李贺却自铸新词,采用“肠直”的说法,愁思萦绕心头,把纡曲百结的心肠牵直,形象地写出了诗人愁思的`深重、强烈,可见他用语的新奇。凭吊这种事情,一般只是生者对死者做,他却反过来说鬼魂前来凭吊他这个不幸的生者,更是石破天惊的诗中奇笔。
“雨冷香魂吊书客”,诗人画出了一幅十分凄清幽冷的画面,而且有画外音,在风雨淋涔之中,他仿佛隐隐约约听到秋坟中的鬼魂,在唱着鲍照当年抒发“长恨”的诗,他的遗恨就像苌弘的碧血那样永远难以消释。诗人表面上是说鲍照,实际上是借他人的酒杯,浇自己胸中的块垒。志士才人怀才不遇,这正是千古同恨的事情。
此诗上半篇采用的是常见的由景入情的写法,下半篇则是全诗最有光彩的部分。“思牵今夜肠应直”,在牵肠情思的引发下,一个又一个恍惚迷离的幻象在眼前频频浮现,创造出了富有浪漫主义色彩的以幻象写真情的独特境界。诗人深广的悲愤与瑰丽奇特的艺术形象之间达到了极其和谐的统一。在用韵上,后半篇也与前半篇不同。前半篇虽然悲苦、哀怨,但还能长歌当哭,痛痛快快地唱出,因而所选用的韵字正好是声调悠长、切合抒写哀怨之情的去声字“素”与“蠹”。到后半篇,与抒写伤痛已极的感情相适应,韵脚也由哀怨、悠长的去声字变为抑郁短促的入声字“客”与“碧”。
这是一首著名的“鬼”诗,其实,诗所要表现的并不是“鬼”,而是抒情诗人的自我形象。香魂来吊、鬼唱鲍诗、恨血化碧等等形象出现,主要是为了表现诗人抑郁未伸的情怀。诗人在人世间找不到知音,只能在阴冥世界寻求同调,感情十分悲凉。
1、夜雨做成秋,恰上心头。——纳兰性德《浪淘沙·夜雨做成秋》
2、纷纷坠叶飘香砌。夜寂静,寒声碎。——范仲淹《御街行·秋日怀旧》
3、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杜甫《登高》
4、秋风万里动,日暮黄云高。——岑参《巩北秋兴寄崔明允》
5、行人无限秋风思,隔水青山似故乡。——戴叔伦《题稚川山水》
6、靡靡秋已夕,凄凄风露交。——陶渊明《己酉岁九月九日》
7、秋色从西来,苍然满关中。——岑参《与高适薛据同登慈恩寺浮图》
8、繁霜尽是心头血,洒向千峰秋叶丹。——戚继光《望阙台》
9、秋天一夜静无云,断续鸿声到晓闻。——张仲素《秋闺思二首》
10、霜降碧天静,秋事促西风。——叶梦得《水调歌头·九月望日与客习射西园余偶病不能射》
11、弓背霞明剑照霜,秋风走马出咸阳。——令狐楚《少年行四首·其三》
12、秋晓上莲峰,高蹑倚天青壁。——陆游《好事近·秋晓上莲峰》
13、枕前何事最伤情?梧桐叶上,点点露珠零。——尹鹗《临江仙·深秋寒夜银河静》
14、江皋楼观前朝寺,秋色入秦淮。——徐再思《人月圆·甘露怀古》
15、白云映水摇空城,白露垂珠滴秋月。——李白《金陵城西楼月下吟》
16、乐游原上清秋节,咸阳古道音尘绝。——李白《忆秦娥·箫声咽》
17、幅巾藜杖北城头,卷地西风满眼愁。——陆游《秋晚登城北楼》
18、望处雨收云断,凭阑悄悄,目送秋光。——柳永《玉蝴蝶·望处雨收云断》
19、雨色秋来寒,风严清江爽。——李白《酬裴侍御对雨感时见赠》
20、桂花浮玉,正月满天街,夜凉如洗。——文征明《念奴娇·中秋对月》
21、秋霜不惜人,倏忽侵蒲柳。——李白《长歌行》
22、况属高风晚,山山黄叶飞。——王勃《山中》
23、问篱边黄菊,知为谁开。——秦观《满庭芳·碧水惊秋》
24、青枫飒飒雨凄凄,秋色遥看入楚迷。——李攀龙《送明卿之江西》
25、古戍三秋雁,高台万木风。——屈大均《鲁连台》
26、绿蓑江上秋闻笛,红袖楼头夜倚栏。——曹雪芹《香菱咏月·其三》
27、梧桐真不甘衰谢,数叶迎风尚有声。——张耒《夜坐·庭户无人秋月明》
28、凭觞静忆去年秋,桐落故溪头。——晏几道《诉衷情·凭觞静忆去年秋》
29、秋声万户竹,寒色五陵松。——李颀《望秦川》
30、胭脂洗出秋阶影,冰雪招来露砌魂。——曹雪芹《薛宝钗咏白海棠》
31、西风酒旗市,细雨菊花天。——欧阳修《秋怀》
32、天秋木叶下,月冷莎鸡悲。——李白《秋思》
33、微阳下乔木,远色隐秋山。——马戴《落日怅望》
34、深秋寒夜银河静,月明深院中庭。——尹鹗《临江仙·深秋寒夜银河静》
35、晴云满户团倾盖,秋水浮阶溜决渠。——杜甫《柏学士茅屋》
36、桂魄飞来光射处,冷浸一天秋碧。——苏轼《念奴娇·中秋》
37、明月青山夜,高天白露秋。——李峤《同赋山居七夕》
38、萧萧远树疏林外,一半秋山带夕阳。——寇准《书河上亭壁》
39、万里秋光客兴赊,同人九日惜年华。——沈辂《九日登高台寺》
40、八月寒苇花,秋江浪头白。——李颀《送刘昱》
41、银箭金壶漏水多,起看秋月坠江波。——李白《乌栖曲》
42、短篱残菊一枝黄。正是乱山深处、过重阳。——吕本中《南歌子·驿路侵斜月》
43、萤飞秋窗满,月度霜闺迟。——李白《塞下曲六首》
44、秋气堪悲未必然,轻寒正是可人天。——杨万里《秋凉晚步》
45、鄂王坟上草离离,秋日荒凉石兽危。——赵孟頫《岳鄂王墓》
46、信宿渔人还泛泛,清秋燕子故飞飞。——杜甫《秋兴八首》
47、十二峰头秋草荒,冷烟寒月过瞿塘。——何景明《竹枝词·十二峰头秋草荒》
48、三千年事残鸦外,无言倦凭秋树。——吴文英《齐天乐·与冯深居登禹陵》
49、南山与秋色,气势两相高。——杜牧《长安秋望》
50、萋萋芳草小楼西,云压雁声低。——刘基《眼儿媚·秋思》